日本旁邊的海溝電影
⑴ 滑入馬里亞納海溝,是日本未來的命運嗎
受到《日本沉沒》的影響,幾乎大部分朋友都會認為日本將滑入馬里亞納海溝,也許這是大家樂於見到的結果,但事實上卻不是這樣!不過在這之前我們可以先來討論下日本滑入馬里亞納海溝的結果!
年全球火山和地震帶示意圖,絕大多數都是發生在板塊邊緣,相信這個事實是不會改變,無論未來如何,日本還將繼續享受地震與火山的伺候!
⑵ 日本沉沒演員
柴崎幸
藝名:柴崎幸(柴咲コウ) Shibasaki Kou
生日:81.8.5
星座:獅子
血型:B
出身:東京
身高:160
三圍:76,58,83
喜歡的食物:豆皮、蛋包飯、咖哩飯、奶油燉菜、漢堡、義大利面
討厭的食物:美奶滋、青椒、洋蔥
理想男生型:平井堅
得獎:01年日本奧斯卡最佳新人獎、女配角獎
出演電影:在世界中心呼喚愛 Crying Out Love, In the Center of the World、鬼來電、黃泉路、Drive、Go、Soundtrack、化妝師
出演電視劇:五島醫生診療所特別篇、Orange Days 橘色歲月、五島醫生診療所、夢想起飛 GOOD LUCK、心理醫生恭介、戀愛偏差值、夢想加州、從天而降億萬顆星星、永田町、雙面情人、新聞最前線、另一個天堂、怪醫黑傑克、傳說中的教師、純愛學園、PS我很好俊平
唱片專輯:幾重天、月的點滴、只有回憶太難過、失眠的夜 不眠的夢、存在、甜蜜、Trust my feelings
個人寫真集:柴崎幸 / Single Clips DVD、KOU-柴崎幸 in GO 寫真集
大澤隆夫
1968年3月11日,大澤隆夫在日本東京都出生,從小在自由放任的家庭氣氛中長大,在學生時代曾是一個敏感任性而不合群的小學生;之後對搖滾音樂、吉他演奏與拳擊痴迷成狂。
1987年,大澤隆夫就讀於日本專修大學經濟系一年級,在這期間被新宿「第三倉庫」俱樂部被發掘,開始其模特生涯。之後成為各種流行時尚雜志的模特兒,並遠赴巴黎、香港等地為山本耀司所設計的服裝代言。1991年,大澤隆夫被日本石油公司邀請拍攝廣告,首次登上電視熒幕。
1993年,大澤辭去模特兒工作,正式進入演藝界。
1994年,在電影「新宿慾望偵探」中出任一個台灣黑道人物的角色,獲得好評。之後,陸續參加「青春無悔」、「說老婆的壞話」續集等電視劇演出。
1995年4月,大澤隆夫出任電視劇「白色之戀」的男主角,這是他第一次擔任男主角,獲得巨大成功,該電視劇成為收視率最高曾達27%的經典作品。「白色之戀」的成功,也正式揭開大澤隆夫往後演藝事業的第一頁。另外,受日本蜷川劇場之邀,大澤隆夫還遠赴英國倫敦第一次演出舞台劇「仲夏夜之夢」。同年12月,主演由知名創作歌手廣瀨香美演唱主題曲的電影「溶雪熱戀」,並與廣瀨香美相識相戀.
1996年,大澤隆夫在電視劇「愛的真諦」、「深夜特急`96」與電影「小流氓」中均有出色表現。無論是輕度智能障礙的純真男孩、孤寒獨自旅行的旅人或街頭小混混,都能掌握得恰到好處,並逐漸擺脫偶像的框框,朝著演技派演員的目標前進,其演技在不斷成熟。
1997年,由其主演的「深夜特急」第二部獲得極大好評與注目,大澤隆夫在艱難的拍攝過程中數度引發脫水症狀及胃痙攣,最終還是出色的完成了拍攝任務。7月,在電視劇「一切為你」中飾演一位纖細敏感又背負著罪惡十字架的日本畫家,淋漓盡致的刻畫了人物的內心感受,受到專業人事的好評。
1998年對大澤隆夫來說可稱得上其演藝事業的一個高峰,首先他出任蜷川劇場舞台劇「羅密歐與茱麗葉」男主角,成功地演繹出十餘歲青春年少的熱戀輓歌。其次大澤隆夫還過了一把歌手癮,在7月推出第一張單曲「Rain」,一圓歌手之夢。再次12月,客串演出電視劇「世紀末之詩」,出演一位否定人類一切情感的預言家nostradamus,在該片中大澤隆夫展現了駕馭長篇拗口艱澀的台詞的能力。之後年底,在香港導演關錦鵬所執導的電影「有時跳舞」(The Island Tales)中練就了一口流利英語。
1999年,對大澤隆夫來講不僅是充滿收獲的一年,而且也是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年初,在北海道札幌電視台為慶祝開播40周年而攝制的特別劇集「不再呼喚,海!」中飾演在友情與名利中掙扎的青年畫家。之後其歌唱事業也小有成就,發行了自己的第二張單曲「If...」與第一張專輯「Kiss」。1999年3月23日,同歌手廣瀨香美在美國洛杉磯結婚,邁入人生另一個重要階段。5月,與「深夜特急」製作劇組再度合作,赴越南拍攝劇集「光輝的瞬間」。10月,演出電視劇「美人」里的反派角色,將一個毆妻的刑警從野獸般的偏執到入獄後覺悟前非的歷程,發揮得深具層次並極有說服力。11月,由其主演的電影「千年旅人」公開放映,深獲好評。12月15日,「光輝的瞬間」在朝日電視台播出,大澤隆夫將戰地記者看盡死亡破壞的心理轉變和夫妻間的深厚依戀表達得至為動人。
2000年2月,大澤隆夫隨「有時跳舞」工作人員遠赴德國參加柏林影展。4月20日,擔綱由著名驚悚作家飯田讓治所編導的電視劇「另一個天堂~月蝕」主人翁皆月悟郎一角,這是個詼諧又嚴肅、可深情、可奔放、既精明也粗枝大葉、身處現實而又被虛幻空間所圍繞的奇人角色,大澤隆夫的表演「在充滿幻想的虛幻與現實交錯中縱橫無盡」,充分顯示了其深厚的演藝功底。8月29日,在日本TBS電視台製作的年度大戲「百年物語」中飾演一位日裔美籍軍官,獲得極大回響;同時與導演岩井俊二合作電影「關於Lily Chuo-chuo的一切」,該片計劃於2001年夏天上映。
出演電影:
演員作品
縣廳之星 Yuji Oda Kou Shibasaki (2006)
彩虹老人院 Mezon do Himiko (2005)
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愛 Crying Out Of Love, In The Center Of The World (2004)
鬼來電 You've Got a Call (2004)
黃泉路 Yomigaeri (2003)
駕駛 Drive (2002)
大暴走 Go (2001)
案山子 Kakashi (2001)
Soundtrack (2001)
大逃殺 Batoru rowaiaru (2000)
東京垃圾女郎 Tokyo gomi onna (2000)
出演電視劇:星之金幣2
主演日劇
2006 秋 五島醫生診所2006 吉岡秀隆(五島健助 36) 柴咲コウ(星野彩佳 28)
2004 春 Orange Days 妻夫木聰(結城棹〔かい〕 22) 柴崎幸(萩尾沙絵 22)
2003 冬 Good Luck 木村拓哉(新海元 29) 柴崎幸(緒川歩実 24)
2003 夏 五島醫生診所 吉岡秀隆(コトー=五島健助 33) 柴崎幸(星野彩佳 25)
2002 春 夢想加洲 堂本剛(山崎終 21) 柴崎幸(大場琴美 21)
出演日劇
2002 夏 戀愛偏差值
2002 春 從天而降的一億顆星星
2001 冬 雙面情人
2000 春 另一個天堂
一部《 Go!大暴走》讓大家認識了知性的柴崎幸,自此星途一帆風順,歌、影、視全面發展。柴崎幸算是冷艷而線條又比較硬朗的女性,她的出現,掀起了現在日本女星的新風潮,一掃以往溫柔美女或性感尤物充斥的局面。
藝名:柴崎幸
英名:Shibasaki Kou
本名:未公開
生日:1981/08/05
星座:獅子座
血型:B型
出身:東京都
身高:160cm
三圍:B76 . W58 . H83
喜歡的食物:豆皮、蛋包飯、咖哩飯、奶油燉菜、漢堡、義大利面
討厭的食物:美奶滋、青椒、洋蔥
得獎紀錄:2001年日本奧斯卡《最佳新人獎。女配角獎》
理想男生類型:平井 堅
作品集-著作:
《Orange Days》(2004)
作品集-廣告:
《Pocky 系列》
《旁氏化妝品》
《山多利美麗茶》
《高絲Fasio》
《EPSON計算機列印機》
《快餐義大利面》
《味之素》
作品集-電影:
《在世界中心呼喊愛》(2004)
《鬼來電》(2004)
《黃泉路》(2003)
《Drive》(2002)
《Go》(2001)
《Soundtrack》(2001)
《化妝師》(2001)
作品集-電視:
《五島醫生診療所特別篇》(2004)
《Orange Days 橘色歲月》(2004)
《五島醫生診療所》(2003)
《夢想起飛 GOOD LUCK》(2003)
《心理醫生恭介》(2002)
《戀愛偏差值》(2002)
《夢想加州》(2002)
《從天而降億萬顆星星》(2002)
《永田町》(2001)
《雙面情人》(2001)
《新聞最前線》(2000)
《另一個天堂》(2000)
《怪醫黑傑克》(2000)
《傳說中的教師》(2000)
《純愛學園》(1999)
《PS我很好俊平》(1999)
作品集-唱片:
《存在》(2004)
《甜蜜》(2004)
作品集-寫真集:
《柴崎幸 / Single Clips DVD》(2004)
《KOU-柴崎幸 in GO 寫真集》(2004)
作品集-單曲:
《幾重天》(2004)
《月的點滴》(2003)
《只有回憶太難過》(2003)
《失眠的夜 不眠的夢》(2003)
《Trust my feelings》(2002
⑶ 找一部外國電影名
地心末日(2003)
英文名: The Core
中文名: 地心末日
別 名: 地心毀滅 | 地心浩劫 | 地心搶險記
導 演: ( 喬恩·阿米爾 Jon Amiel )
主 演: (阿倫·艾克哈特 Aaron Eckhart) (希拉里·斯旺克 Hilary Swank) (德爾略·林多 Delroy Lindo) (斯坦利·塔奇 Stanley Tucci) (DJ. 奎爾斯 DJ Qualls) (理查德·詹金斯 Richard Jenkins) 地心末日全部演員表
上 映: 2003年03月25日 美國 詳細上映地區
地 區: 英國 美國 詳細拍攝地
對 白: 英語
評 分: 本站評分..6.8/10 ( 15票 ) 詳細
IMDb評分5.3/10 ( 18833票 ) 詳細
顏 色: 彩色
聲 音: 數字化影院系統(DTS) 杜比數碼環繞聲(Dolby Digital)
時 長: 135
類 型: 劇情 科幻 動作 驚怵 冒險
分 級: 冰島:12 馬來群島:U 阿根廷:Atp 澳大利亞:M 巴西:Livre 加拿大:PG 智利:TE 芬蘭:K-11 法國:U 德國:12 香港:IIA 荷蘭:12 紐西蘭:M 挪威:11 秘魯:PT 菲律賓:PG-13 新加坡:PG 韓國:12 西班牙:T 瑞典:11 瑞士:12 瑞士:12 英國:12A 美國:PG-13
查看影評及點評 對該電影評分·外文別名:
Core (USA) (poster title)
·地心末日劇情介紹
一場人類的災難即將來臨,地理學家喬什·凱斯博士(阿倫·艾克哈特飾)發現地心溫度發生了改變,一種神秘的力量正在阻礙地球的正常運轉。為了拯救地球,拯救全人類,凱斯博士召集全球著名的科學家商量對策。
科學家們組織了一支特別行動小組,他們計劃乘坐地下飛船抵達地心,在那裡引爆一個特殊裝置,以保證地球的正常運轉。飛船駕駛員瑞貝卡(希拉里·斯萬克飾)和上校羅伯特·艾沃森(布魯斯·格林伍德飾)是這次行動的主角,他們能否完成這次關繫到全人類生命的任務呢?
地理學家喬什·凱斯博士(阿倫·艾克哈特飾)無意中發現了一場可能會導致全球人類滅亡的大災難, 從而拉開了這部影片的序幕。
凱斯發現,地心溫度因某種不明原因發生了改變,同時,這種未知的力量正在阻礙地球的正常運轉。隨著地球磁場的迅速惡化,一場毀滅性的災難將緊隨其後。為了拯救地球,保衛全人類的安危,凱斯將全球最傑出的科學家組織起來,成立了一支救援小組,他們計劃乘坐地下飛船抵達地心,在那裡引爆一個特殊裝置,一旦成功,地球仍將像往常一樣正常運轉。地下飛船的駕駛員瑞貝卡(希拉里·斯萬克飾),上校羅伯特·艾沃森(布魯斯·格林伍德飾)率領一支科學精英部隊踏上了這場生死之旅。
整個地球的命運就掌握在他們手中。這是一項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任務。但對於能否勝利歸來,誰都沒有十足的把握。
⑷ 離日本最近的海溝是什麼
離日本最近的海溝是日本海溝。
日本海溝在太平洋西北部、日本本州之東。深度超過6000米;最深處在伊豆諸島東南側,深達10374米,是世界上深海溝之一。向南艇琉球海溝同已知的世界最深處馬里亞納海溝相連。
位於西北太平洋、日本列島東面深邃海底窪地。是從千島海溝,經小笠原海溝,延伸到馬里亞納海溝的一系列窪地之一。其北部的塔斯卡羅拉海淵(Tuscarora Deep,8513公尺。一度被認為是世界的最深點,已知最深點在馬里亞納海)。
成因
板塊理論(當今主流地質理論)的觀點認為,太平洋板塊和亞歐大陸板塊碰撞,太平洋板塊俯沖在亞歐大陸板塊下面,俯沖處形成了日本海溝,亞歐大陸板塊被抬升形成了日本島弧。
日本列島位於西太平洋中,它所在的位置正是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與菲律賓板塊交界的地方,基本上全部位於三者交界的亞歐板塊之上。在日本列島的東邊,緊貼著日本列島的位置都是很深的海溝,從北到南分別有千島海溝日本海溝,馬里亞納海溝和沖繩海溝。
這四大海溝中最深的是馬里亞納海溝,已知最深處深達11,034米,比珠穆朗瑪峰的高度還要多出2000多米,但實際上日本海溝和千島海溝也都是極深的海溝,平均深度和馬里亞納海溝差不多。沖繩海溝稍微淺一點,但平均深度也在5千米左右,最深度則超過了7500米。
⑸ 哪裡有東京沉沒的電影下載
片名:日本沉沒
中文名:日本沉沒
導演:樋口真嗣
原著:小松左京
編劇:加藤正人
音樂:岩代太郎
主演:草剪剛柴崎幸豐川悅司
大地真央及川光博
類型:災難
片長:135分
發行:東芝
上映日期:2006年7月15日
編碼:DivX
語言:日語
字幕:無
分級:香港:IIA
劇情簡介
故事圍繞著日本列島展開。小笠原群島北部一個七十米高的小島一夜之間沉入海底。負責調查工作的深海潛水艇駕駛員小野寺俊夫潛入海底,在七千米深的日本海溝發現了大規模的異常現象。與此同時,日本列島上也發生了新乾線工程被迫停工、高速公路大橋垮塌等事故,各地火山活動頻繁、地震不斷。為此,日本政府秘密召開了專家聽證會,會上發出了日本即將沉沒的警報。將信將疑的政府部門立即制定了應付緊急狀態的「D-1」計劃,展開了絕密調查。
隨著調查的深入以及「京都大地震」和「東京大地震」的發生,日本面臨沉沒的事實越來越明朗化,日本政府不得不在「D-1」計劃的基礎上制定了旨在拯救日本民族的「D-2」計劃。當日本沉沒的消息公開時,國際社會立即展開了救援活動,同時,打探日本沉沒後遠東局勢的情報活動也開始了。因為大規模的地殼變動,日本列島不僅有沉沒到海中的危險,還有可能多次發生8級以上大地震。在大地震中受災的小野寺和少女美咲,被救難隊員的阿部救出。最後的時刻終於來到了,巨大的海嘯沖入陸地,日本列島沉沒了。未來在哪裡呢?新的生活該如何繼續下去呢?
復制到迅雷新建下載
ed2k://%7Cfile%7C%5B%E6%97%A5%E6%9C%AC%E6%B2%89%E6%B2%A1%5D.Japan.Sinks.Nihon.Chinbotsu.2006.DVDRip.Divx.avi%7C709044224%%7C/
⑹ 日本沉沒作文兩百字
《日本沉沒》觀後感
這篇隨筆算是第一篇發自內心的觀後感了,
日本沉沒時的場景讀後感
。以前小學里的那種觀後感、讀後感都是湊數的,做不得真。
不是說這部電影多感人,情節多吸引人(主線都被我猜到了),或是教育意義多深刻,而是這部電影讓我聯想到了人生雅詩蘭黛與生死。
古人雲:"死生亦大矣。"死生算是人生第一等的重要事了(不是說最重要)。我捫心自問,如果我是那個男主人公我會不會去引爆炸葯。我的理智和思想告訴我,我還不夠成熟,我不一定會去做的(有做的可能)。
我一直在探求著人生的價值和意義。我覺得有二:別人與自己。狹義的別人是自己認識的蘇紫紫博客人,家人朋友等。廣義的是指全世界的人。或許我的認識層次還不夠高,無法包容這世上的其他生物(否則我就做佛門高僧了)。低層次的人生目標是讓自己的家人活的幸福,同時自己得到身心愉悅。高層次的就是讓全世界的人,再低些,讓你力所能及的人們活的好,讓一切好人都歡樂,當然自己也要快樂。
我覺得佛家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但有一點我無法理解,就是眾生平等。自然的法則是弱肉強食(當然是指不同種類間的)。這世界本就存在強與弱。人要做的是維持平衡。人是管理者,同樣也是消費者,要依靠別的生物活下去。如果生死無差別(佛門說的輪回),眾生無差別,人豈非壓根不能生存?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話有點偏激。但我認為大部分是對的(除了應用於特殊場合,特殊人物)。你很難反駁這句話。而我卻可以輕易驗證這句話的正確性。所以自己應高於任意一個他人(略高於),但又應低於許多人的總和。這樣,我們才有原則才有根本,才能依照它去享受生活,同時也能為別人犧牲,為人民、祖國、世界犧牲。
生死只隔一步路,但這一步路卻可長可短。在自私的人看來,這步路異常艱難。我們不該輕生,也不該過重的看重生。這行動起來很難的。因為生命結束,我們就長眠在地下,就消失於黑暗,就什麼也不知道也。這是我們恐懼的來源。人人都知道生命寶貴(除了瘋子與特殊的人)。我們雖念叨著"有些人死了,但他還活著",心理卻不以為然,認為肉體的活才是真正的活,精神的活是虛的空的。是啊,幾乎沒人能看透。我不能,也不願,因為看透後生命就太明白,太清楚了,看透後恐懼就消失了。我覺得恐懼也是一種珍貴的感覺,是種值得回味的感覺。
我很推崇古龍的一句話:"有勇氣死的人並不可貴,可貴的是帶著微笑而死。"我不了解那些烈士與自殺人的感受。我只能猜。我猜他們都是出於極濃烈的感情才選擇死的。如果讓他們重來一次,將他們的人生重想一遍,我想,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再次選擇死的(包括部分烈士)。感情很能左右人的行為。真正理智的人選擇死後是不會後悔的。他們的死一定是有意義與價值的。畢竟死只有一次。
我的理想是嘗遍人生的感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與感受。你可以把這文章忘了,可以把它罵一頓,可以干任何你喜歡乾的事。畢竟我們還活著。
看了日本沉默是的場景之後,我的感觸很多。
日本的地震沒死多少人,因為日本是多地震的國家。日本已經預測到海嘯的來臨,他們運用各種方法來告訴人民海嘯的消息,
讀後感
《日本沉沒時的場景讀後感》(http://www.unjs.com)。
日本人的很堅強,從不在攝影前流淚。而且他們的素質也很高,他們知道他們的食物不夠時,他們不搶,而是先給老人和小孩吃,可見素質多高啊!
改編自日本著名作家小松左京的同名災難小說《日本沉沒》的電影劇情,從科學家在深海研究開始,他們發現日本附近海溝出現了異常活動,經過系統分析,得出的結果是:日本附近海溝發生了地殼變化,日本列島將會在一年內沉沒。科學家全力以赴,用超級強勁炸彈炸斷4000多米海底的一段地殼層,希望可以阻止日本沉沒,日本政府採取緊急措施,將國民運送到其他國家,部分政客在危機前面麻木不仁,消防員勇敢地拯救受災的難民…
首先,日本只有三十七萬平方公里,但卻有一億二千萬人口,單靠本國政府的努力,是遠遠不足夠的,而面臨人類有史以來的巨大災難,日本陸沉就不單止是日本人的事,是全世界人民的事,國際社會伸出援手,是很自然也是非常必要的,在日本政府的外交努力下,在聯合國"援救日本特別委員會"的統籌下,各國共同拯救日本人,有序地將日本人撤出日本列島,這是一場大規模的國際人道主義救援行動。
其次,電影著重表現災難的鏡頭,對島國人的心態表現出來的卻是不冷靜,不理智。電影還重點提到了對經濟的打擊,各個國家在拋售日元。試想一下,拋售日元的行為在這個滅頂之災到來的時候是必然的事!如何去救國民或自救才是重點。我們知道日本由於常常地震,所以憂患意識特別強,應付危機也應當非常冷靜。而小說重視刻畫,當日本首相向國民宣布,日本列島將於一年(電影說是五年)內沉向海底時,小說是這樣描寫國民心態的:"全世界為之震驚的同時,日本國內卻出乎意料的平靜…,"回家去",是人們的腦子里共同轉著的唯一念頭。當每個人都面臨著對自己作出安排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必須與家人團聚,然後從長計議。"電影表現出來的卻是爭先恐後逃命,離開災難之地。當然也有愛國行為的出現,我不知道是否導演刻意去做對比,還是其它原因。這一點讓人看得有點摸不著頭腦。
很多時候,我們都一直把那個不太友愛的鄰國稱作"小日本",可是這個領土狹小的國家拍出來《日本沉沒》電影,可以很好印證他們的憂患意識。日本這種憂患意識的渲染、灌輸由來已久,日本政府和社會各界經常向國民提出日本存在的危機,諸如列島沉沒論、資源匱乏論、生存危機論等,以激勵國民奮發圖強不甘落後的憂患意識。日本的憂患意識中存在不必要的過度抑鬱及排外情結,有的甚至成為日本當年走上戰爭道路的間接誘因,這當然是不可取的。但日本在"崛起"--經濟發展"又好又快"時,往往少見熱火朝天的宣傳陣仗和大張旗鼓的自我頌揚,反而是愈加冷靜、謹慎的自省與憂患。這無疑是值得我們借鑒的。可能這就是日本經濟不斷克服種種困難,在歷經"日元貶值"、"泡沫破滅"、"平成蕭條"等之後,仍能保持自身優勢的原因之一。
日本國民是具有著強烈憂患意識的民族。這種強烈的憂患意識扎進了每一個日本人的心,留在他們的血液里。是日本崛起的源動力。當日本"崛起"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強國時,民眾反而冷靜自省和謹慎憂患,毫無崛起之聲,無疑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上世紀70年代,正是日本戰後崛起、第一次超過所有西歐列強,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之時,日本舉國卻並無"崛起"言論,反而大談"沉沒"。
日本的憂患意識主要是來自文化傳統的憂患意識。日本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大量吸收中國文化特別是儒家思想。例如孔子"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孟子"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的教誨等,使日本人受益極多,非常推崇,即使在環境好轉時也不會輕易丟棄。
憂患意識這本是我們文化的精髓,卻可以深深的紮根於他們的文化之中。可我們確漠視他。這可是要吃苦頭的。
實事求是,冷靜自省,埋頭苦幹時,這個民族就會有起色、有出路、有發展。日本近在我們身邊,是中國發展最好的一面鏡子。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憂患意識是一種清醒的預見意識和防範意識,是一種危機感、緊迫感、責任感、使命感。這種意識源於對事物發展規律的深刻認識。"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任何事物的發展,都存在著相反相成、相生相剋的規律性。憂患意識的可貴就在於,能夠從承平中預見危機,從有利中發現不利,未雨綢繆,防患未然。古往今來,多有哀兵勝利之師,也不乏驕兵慘敗之旅;多有負重奮起之邦,也不乏逸豫覆亡之國。歷史的經驗表明,越是形勢好的時候、越是發展順利的時候,越要增強憂患意識。
⑺ 求電影《日本沉沒》的詳細資料~
劇情 地球科學博士田所乘坐潛水艇「海神6500」號進行了一次深海調查,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由於日本海溝附近的大規模地殼運動,日本列島將在1年內沉沒!其它科學工作者對田所的日本危機論根本不以為然。內閣總理大臣山本則對此十分重視,指派田所的前妻鷹森為應對危機的專門大臣。山本親自奔走各國,商討日本國民避難事宜,鷹森則找到了田所請教避免國土沉沒的對策。而滅頂之災來得比預料的更快。日本各地相繼發生大規模地震和火山爆發,昔日繁華的大都市頃刻間沉入大海,整個日本陷入了大恐慌。在救災行動中,海神6500號的船員小野寺俊夫邂逅了救護隊員阿部玲子,兩人協力救出了因阪神大地震而成為孤兒的倉木,並在彼此之間擦出了愛情的火花。面對這場巨大的災難,人們開始了背水一戰…… 製作費用高達20億日元,堪稱日本電影史上耗資最大的災難片《日本沉沒》即將於9月21日在中國內地全面上映。影片虛構了整個日本列島沉入海底的過程,日本人氣偶像團體SMAP成員草剪剛和當紅女星柴崎幸擔綱男女主角。據悉。影片公映後成為日本年度票房冠軍,之後在韓國及中國香港上映時,都曾高居票房之首。 將有8級地震、海嘯等場面 《日本沉沒》改編自小松左京的同名暢銷作,1973年曾由東寶電影公司投資被搬上銀幕,並在中國上映。多年來日本影壇數度想重拍,都因資金太龐大而作罷,最後東寶電影公司和TBS電視台決定攜手合作,耗資超過20億日元,成為日本電影史上投資最大的影片。故事講述了科學家在一次深海調查中發現了日本海溝附近的大規模地殼運動,由此預言日本列島將很快沉沒。之後接踵而來的事實也無情地證明了科學家的推斷:各地相繼發生大規模地震和火山爆發,昔日繁華的大都市頃刻間沉入大海,整個日本陷入了巨大的恐慌之中。 據悉,原著描述地質學家深海調查,發現日本將在300天內陸沉,新版的電影將陸沉時間縮短90天,使情節更加緊湊。片中將出現8級大地震、海底火山爆發、海嘯等恐怖災難場面,堪稱一個「災難集中營」。日本政府傾全力支持「日本沉沒」的拍攝,出動防衛廳、陸、海、空自衛隊、東京消防廳等機關,甚至還邀請海洋研究開發機構(JAMSTEC)擔任顧問,讓影片出現的氣象、地殼變化等問題更真實。 投放200個拷貝 《日本沉沒》於8月24日起率先在天津和長春上映,北京5家影院也於當天舉行了點映。據發行方介紹,影片在之前兩個城市投放的拷貝不到10個,但是票房成績非常理想,目前已近百萬。全國各大院線負責人在看片會後對影片反響也不錯,此次全面上映投放的拷貝量已達200個。
⑻ 有一部找了好多年的電影,但是不知道名字,請問有沒有人知道
中文名稱:驚暴無底洞
英文名稱:endless descent
劇情:美國深海勘查潛艇「賽任1號」在一次例行任務中失事,當局命令潛艇設計師(主人公)組織一支由軍人和各類科學家構成的小隊,乘坐另一艘同型潛艇「賽任2號」下海救援「賽任1號」,成員裡面有兩個女性,其中一個是潛艇設計師的前妻,當然在一段生死歷險之後由破鏡重圓了。
搜索的線索是「賽任1號」上面的一隻「黑匣子」。救援隊據此潛航到一個非常隱蔽的海溝。途中這艘黃色潛艇被一個巨大的白色不明物體包裹住,艇長用電擊法驅走這個怪物。三名潛水員出艇勘查事故,但卻發現這里的海藻發生過變異,大得出奇。不料一個潛水員被隱藏在海藻林間的異形生物突襲而亡,另兩名生還者採集了一些海藻返回潛艇。
潛艇為了躲避變異生物的襲擊,進入了海溝內部探險,結果發現海溝最底部居然有一個隔空洞穴,潛艇浮出水面,艇員們穿著如同宇航服的特種防護衣進入這個幽深的洞穴。誰知那邊竟然有人工開鑿的痕跡,而且裡面到處都是變異生物,有的類似放大了上百倍的蜜蜂,有的類似海蛇和恐龍的雜交體,並且所有的生物身上都帶有劇毒。隊員們在留守在潛艇中的通訊指揮員的指示下不斷深入,尋找遺失的黑匣子。然而隊員們受到的威脅越來越嚴重,當他們在一出洞壁邊巡視時,牆洞中的一頭身形模糊稀爛的異形怪物穿破一名隊員的保護罩,進入他的體內。痛苦難忍,隊員們開槍打死了他。
潛艇上的海藻也是變異品種,入侵了潛艇上的飲水系統,被海藻接觸或者飲用了被海藻污染的水,都會被海藻侵蝕,逐漸變為海藻的飼料。並且一個雜役兵後來被強烈感染而死。
在隊員們劃著橡皮筏返回潛艇的時候,又被游在水中的異形逐個消滅。後面還剩那個潛艇設計師和兩個女隊員以及一個男科學家繼續在洞中考察。他們發現了一個實驗室,在一個干成僵屍的研究員面前的電腦上查到了所有的秘密,原來這個海溝是美國政府研究生物武器的秘密基地,科學家通過生物基因雜交生產出了大量的生物武器,但是最後不知什麼原因,所有的科學家都被那些生物殺死了。接著他們便搗毀這個試驗基地,不料在一個基因交換室卻遇到了最可怕的怪物——一個豎掛在牆壁上的多腳海星。在大家用步槍抵抗這個海星的時候,一個男科學家被海星用巨大的觸手捲走,一個女隊員被海星吸進口中,她當時既然還說「我進去了……」真是佩服這部片的導演。
任務結束,殘余的舊情鴛鴦回到潛艇上,准備走人,卻被一直呆在潛艇中的通訊指揮員截住。這個壞傢伙終於吐露實情,其實根本不存在什麼黑匣子,這次行動的真正目的就是取回生物試驗的那張資料軟盤,所以他才一步步引導者隊員們接近那個嗜血實驗室,而且第一批返回的隊員們有兩人本來可以免受異形攻擊的,也是這個壞傢伙搞的鬼,他把艙門從裡面鎖上,上面的兩個隊員就進不來了,活活的被異形拉進水裡。
顯然,通訊指揮員輕而易舉的達到了自己的滿盤計劃,可以說是滴水不漏。他把辛存的三人:舊情鴛鴦和艇長關在寄生著變異海藻的單艙內,自己准備啟動逃生艙閃人。還好,潛艇設計師還把那張要命的軟盤留在手中,提出和通訊指揮員合作,從而把這個傢伙騙進來,最後這個壞蛋被海藻感染而死,而且是弄得倒在地上用口對著海藻漿液吸了幾口。
正當他們准備用逃生艙離開這個危險的地方,卻發現艇長沒有跟隨他們一起進入逃生艙,艇長告訴他們,剛才制服那個壞傢伙的同時,他也不小心被海藻感染了,最後那對夫妻帶著光碟用逃生艙逃離了那個危險的地方,准備回到陸地上揭露政府的陰謀,而艇長則啟動了潛艇的自毀系統(艇長和夫婦倆揮手告別的造型相當酷,相當動人啊),將海溝的出口封閉,使那些變異生物無法離開那個地方,到正常的環境中威脅其他生物
⑼ 還有3百多天日本就要滑入大海溝,是電影里的台詞呢還是真的。
你好是電影台詞
不過很有可能會成為現實
美國科學院院長布魯斯愛爾伯特曾撰文稱,由於兩方面原因,日本會逐步沉入海底。一是氣候變暖,海水上升;二是日本附近的深海溝正在加深,並且向日本移動。
他說,經過二○○四年的印尼大地震,亞洲太平洋板塊變得愈發脆弱,地震和海嘯也愈發活躍。日本列島已經處在一個隨時可能塌陷的漏斗之上。
世界上最深的海溝馬里亞納海溝,距離日本最近處不過兩百公里,由於受到亞洲大陸板塊的推壓和太平洋板塊的後退,正在以每年十厘米的速度向日本列島擴張。這次大地震後,海溝又加快了東擴的步伐!
⑽ 馬里亞納海溝有1萬米深,那1萬米深處的水還是液態的嗎溫度是多少
馬里亞納海溝是目前地球上已知海洋的最深處,那裡寒冷黑暗、水壓高、含氧量低,並且食物極其匱乏。但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還有生物能夠生存確實是個奇跡!
馬里亞納海溝位於菲律賓東北部,北起硫磺島,西南至雅浦島附近。海溝成弧形全長2550千米,平均寬度70千米。 2020年11月10日8時12分,中國「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里亞納海溝成功坐底,最終坐底深度為10909米。那麼如此寬闊的海溝是如何形成的呢?
現在認為是太平洋板塊和歐亞大陸板塊相互碰撞, 海洋板塊岩石密度大位置低,碰撞後直接俯沖插入大陸板塊之下。海洋板塊進入地幔的部分會慢慢融化消失,就這樣在碰撞的地方形成了海溝。 而靠近大陸板塊的地方就形成了島嶼或者海岸山脈。那麼如此大碰撞形成的海溝,其深處的生態環境如何呢?
1、 海溝深處的水壓大 。根據科學家的計算,深海中每下降10米,就會增加1個大氣壓。在深度11000米左右地方大氣壓大概在1100左右。 這種壓力相當於在身體上加1.1噸左右的重物, 你可以想像一下這種壓力有多大。
2、 海溝深處的水溫兩極分化 。好萊塢導演卡梅隆在2012年參加了2小時深海挑戰,他在潛水器的保護下潛入海溝深處, 當時測得水溫是4 左右。 由於在海溝深處有很多火山,在火山口周圍水溫能達到300-400 。但在1100左右大氣壓下, 這里的海水是液態水和蒸汽的混合物,所以沒有想像中成為固體的現象。
3、 海溝里生物奇特 。海溝裡面黑暗寒冷、氧氣稀薄、食物匱乏,但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 探索 者還是發現許多生物及新物種。這些動物為了適應周圍高壓的環境,它們的進化近乎誇張。 比如骨骼變得單薄容易彎曲、肌肉柔韌性好、身體纖維組織極其細密、體內水分充盈等等。
上面這些是海溝底部的一些生態環境,那麼海溝上面以及整個海溝對周邊國家有哪些影響呢?
在2018年馬里亞納海溝多次發出巨響並且持續時間較長,一些地質學家乘坐潛水器深入海溝調查原因,由於潛水器不能到達最深處,並且偶爾還會出現失聯的情況。為了減少損失日本投放了高頻聲吶進行實時監測。
此前美國地質勘探局公開提醒日本,馬里亞納海溝受地殼運動影響,正在以每年10厘米的速度向日本推進。如果海溝發生大面積地震,日本是最直接受影響的。那時候日本會不會拋棄島嶼向鄰國求助呢?有興趣的可以看一下《日本沉沒》這部電影。
我們知道地球大概3/5都被海水覆蓋,一些氣候變化的源頭可能還要追溯到深海層里。好在現在隨著 科技 的進步,一些深海探測工具能夠下潛的深度越來越深,人類對海洋和地球的奧秘也越來越明了。
但 探索 的同時也看到一些痛心的事情。目前白色污染不僅僅存在大陸以及淺海區域了。在水下1萬米深的地方 探索 者已經發現塑料垃圾。
從表面看這些垃圾離我們很遠,但被海洋生物吃掉後,會吸收一部分有害物質。我們面對餐桌眾多海鮮大快朵頤的時候,這些有害物質又流進胃裡。等於是我們把垃圾扔進了自己的肚子。所以深海的發現已經向我們敲響了警鍾!
對此你怎麼能看呢?
馬里亞納海溝是已知世界上最深的海洋深處,深度超過11000多米,人類目前有能力載人下潛到這個深度的只有美國一家,其他國家最多是使用無人潛水機器人,活人根本下不到這個深度,有能力搞深海研究的國家不超過十個,我國的深海研究載人潛水最大深度7000多米不到8000米,深海潛水機器人可以下潛到接近11000米。
馬里亞納海溝的地理位置是在日本南邊,日本本土剛好在馬里亞納海溝邊上不遠,與之相鄰,日本是一個地震多發的島國,為什麼日本地震多發,其實就是跟日本的地理位置有關,剛好在地殼板塊邊上,板塊活動導致產生地震,而馬里亞納海溝和日本海溝相連緊挨這里,日本的多發地震跟馬里亞納海溝有一定的關系,這個平均深度超過6000米,最深深度超過11000多米的海溝讓日本寢食難安。
已知測量的數據來看,一萬一千米左右的地方大約擁有1100多個大氣壓,超出我們地表1000多倍,普通人造設備下去就直接被壓成鐵餅,但是在已知的條件下,人類在海底8000米左右的地方還發現了有海洋生物存在,這個發現讓人類徹底認識到了生命的頑強定義。
海洋深處超過1000米以下陽光的光線就會完全消失,剩下的就是無盡的黑暗和寒冷,距各國調查發現,海洋深處越深的地方海水就會越冷,馬里亞納海溝海溝深處的海水水溫大概是2度左右,離形成冰點其實只有一步之遙而已,部分特殊的海底會有冰塊的存在,但是那些冰塊並不是普通海水,而是一些比較特殊的氣體在海底高壓低溫的環境下形成的固體。
目前在最深的馬里亞納海溝海溝沒有發現海底溫度和壓力能使海水固化結冰的條件,馬里亞納海溝深處仍然是液態的海水,這是水壓遠遠超過淺的地方,而且馬里亞納海溝是地殼運動非常頻繁的地區,這個地區還有海底火山活動,所以會有不少的地方水溫會達到網路以上的高溫。
馬里亞納海溝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溝,也是目前世界上最神秘的地方之一,人類對海洋的了解是比較小的,在廣闊的海洋下面有太多我們未知的東西,人類目前的能力也只能了解海洋的皮毛,都說海洋是生命的搖籃的確沒錯,8300多米的海底還有一些小型魚類生存,不得不說在那種環境下能生存的生物就是奇跡。
馬里亞納海溝最深處超過11000米,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深的海洋最深處。海水和空氣不同,這么深的海水,下面的海域壓力大的驚人,在最深處,甚至超過了1000個大氣壓。
而人類不藉助設備,一般也就能下潛一百多米,再深入一點,會面臨諸多問題,最大的問題就在於身體不能正常供血,造成心臟衰竭、昏厥等情況。那麼,在這么深的海水裡,如此高的壓強下,最深處的水還能以液態的形勢存在嗎?
化學知識告訴我們,隨著氣壓的升高,水的冰點會有所提升,也就是說,氣壓高到一定程度後,就算是零上好幾度,都可能結冰,所以,在超過1000個大氣壓的海底,我們有理由相信下面已經結冰。
實際上,馬里亞納海溝里的海水,並沒有結冰1960年的時候,科學家們坐了特製的潛水器,終於下潛到了這片海域的最下端,這里的氣壓高達1100個大氣壓,但是在下面並沒有發現什麼冰塊。對這一區域的海水測溫後,大家發現這里的水溫在2度左右。也就是說,起碼在這次的 探索 中,我們並沒有在這片海域中發現冰塊。
如此深的海域,下面處於絕對黑暗的狀態,根本沒有任何光線能夠照下來。所以下面的海水得不到任何的溫度補充,幾乎永遠處於一片冰涼的狀態。但是兩度的水溫,為何能保證海水不結冰呢?按理說,這么高的氣壓,很可能會結冰了。
韓國的科學家曾經對常溫下的水做過實驗,在1萬倍的氣壓之下,常溫下的水有了結冰的跡象。那麼,2度左右的水,確實是有可能結冰的。但是,別說在1960年沒發現,在後來的 探索 中,也從未發現下面有冰塊的存在。
為什麼會這樣呢?原來,水在高氣壓下會結冰,但是像韓國的那個實驗,是用純水測試的,一旦在水裡融入一些雜質,結冰溫度也會受到改變。我們知道冬天下雪以後會撒鹽來融雪,就是因為氯化鈉易溶於水,而含鹽的水是不能結冰的。
相信大家也知道,海水裡面含有大量的鹽分,我們吃的鹽以前有很多都是從海上曬出來的。所以海水裡面含有大量的鹽,當然還有其他的金屬離子,最終就導致了,即便是氣壓很高,溫度很低,海水都不容易結冰。
其實,有部分海域的水溫,高達幾百攝氏度這片海溝的形成,和大陸板塊撞擊有關,而因為這樣的撞擊,導致在這片海域中不斷發生著強烈的火山噴發。
在靠近火山口的地方,因為熾熱的岩漿的作用,這里的水域常年處於「燒開」的狀態,溫度達到可怕的300多度。所以,究竟下面的海水有多少度,這個問題是不好回答的,低的地方有兩度左右,高的地方有幾網路,那處於這兩者之間的海域,顯然溫度處於一個中間的水平。
當然,我們對海底的探測,甚至還不如對月球的探測來的多,在那些為探測到的區域,究竟有沒有冰塊,這個誰也說不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