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動畫電影的製作模式
⑴ 動畫片電影是怎麼製作的
動畫片製作分工極為細致,通常分為前期製作、中期製作、後期製作。前期製作又包括了企劃、作品設定、資金募集等,中期製作包括了分鏡、原畫、中間畫、動畫、上色、背景作畫、攝影、配音、錄音等,後期製作包括剪接、特效、字幕、合成、試映等,主要製作流程如下:1、故事板,導演根據文字劇本繪制出類似連環畫的草圖,將劇本描述的動作表現出來。故事板在繪制鏡頭的同時,動作、台詞、時間、攝影指示、畫面連接等都要有相應的說明; 2、設計,設計工作包括角色設計、場景設計、道具設計和鏡頭畫面設計等,設計應按照嚴格的標准進行,以便下一製作環節的工作人員參考方便;3、原畫分鏡,製作動畫也有專門的分鏡紙,上面有印好的矩形格,在這些格里畫出動畫每個場景的大致布局(背景、人物)並要在一旁用文字註明這個場景中人物的動作和台詞;4、配音剪輯,動畫片和電影一樣需要剪輯,但剪輯相對較簡單,將逐個鏡頭按順序結合在一起,適當刪減沒用的部分,在各鏡頭結合處編輯結合方法後即可。
⑵ 動畫片製作流程
一個完整的動畫片大致可以歸結成五步:文案腳本、美術設定、原畫分鏡、動畫製作、配音剪輯。
一、撰寫文案腳本
動畫片的劇本與電視、電影的有很大不同。動畫片劇本中應盡避免復雜的對話,側重用畫面動作講故事,最好的動畫是通過滑稽的動作取勝。導演根據文字劇本繪制出類似連環畫的草圖,將劇本描述的動作表現出來。
⑶ 動畫片拍攝中的「大團圓」結構是什麼
動畫片拍攝中的「大團圓」結構是英雄最後的勝出、善有善報、有情人終成眷屬等。優點:讓憋著最後一口氣看的讀者,可以安息。
動畫是指採用逐幀拍攝對象並連續播放而形成運動的影像技術。動畫片是在這一技術基礎上,由製作者賦予藝術內涵與思想內涵,所產生的一系列涵括文化、歷史、社會、情感、自然等主題的藝術作品。
與其他形式的藝術創作,如文學和美術相比,動畫片最大的魅力在於運動。
動畫所指的是由許多幀靜止的畫面連續播放時的過程。無論其靜止畫面是由電子計算機製作還是手繪,抑或只是粘土模型每次輕微的改變,然後再拍攝,當所拍攝的單幀畫面串連在一起,並且以每秒16幀或以上去播放,使眼睛對連續的動作產生錯覺(因為視覺殘像所造成)。
通常這些的影片是由大量密集和乏味的勞動產生,就算在電子計算機動畫科技得到長足進步和發展也是如此。
⑷ 美國的動畫創作手法、風格分別是什麼
美國動畫的造型較為誇張,注重情節,且樂於使用各種高科技產品進行製作;動畫電影較多,連續劇較少。
日本動畫的造型較為唯美,很注重鉛筆稿的製作,現已由賽璐珞載片改道電腦製作。連續劇較多,電影較少。
⑸ 請問美國的動漫跟日本的動漫各有什麼特點
一、美國動漫的特點:
美國動漫二維動畫人物結構上都比較粗狂,稜角分明,但是在製作與分鏡上卻不馬虎,幀數非常的高。美國的三維動畫電影則會習慣性地將人物表現得非常卡通,其肢體語言與表情結構非常的誇張,有益於全年齡進行觀賞。
二、日本動漫的特點:
日本TV動畫往往選擇手冢治蟲創造的一拍三(1秒8幀)的創作模式。除此之外動畫電影則是以宮崎駿為首的高幀數藝術派,完全學習美式動畫流程1秒24幀的形式,其整體風格更顯精美一些。日系作品三維的動畫作品比較少,更偏向於二維動畫。
(5)美國動畫電影的製作模式擴展閱讀
美國動漫和日本動漫的起源:
1、美國動漫的起源:
1907年~1937年,美國開創了動畫片的先河。1907年,第一部動畫片《一張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態》由百美國人布萊克頓拍攝完成,美國動畫史正式開始。
2、日本動漫的起源:17世紀末,幻燈度技術傳到了日本。享和年間(1801 - 1804),龜屋都樂上演的「江戶幻燈」大受歡迎,其使用煤油燈幻燈機將畫在玻璃底板上的圖畫從日本紙做的銀幕內存放映出來看。明治中期迎來了「幻燈動畫片」的鼎盛時期。
⑹ 美國人發明了什麼方法製作了第一批動畫片
是逐格拍攝技術
1900年J.斯圖亞特.勃拉克頓製作的美國動畫片《迷人的圖畫》,愛迪生公司1900年11月16日登記於出品目錄。
第一部帶故事性的動畫片
是1908年愛米爾.科爾為法國電影實業家裡昂.高蒙繪制的動畫片《幻燈戲》,1908年8月17日在巴黎首映
第一部向電影院發行的有聲動畫片
是1925(?)年馬克斯.弗萊謝爾製作的《我的肯塔基老家》,由英克威爾製片公司出品。這部動畫片里,皮博狗吹長號,說了一句話:"現在讓大家一起跟著節拍唱起來。"它採用了德.福雷斯特的音響系統。
第一部利用逐格拍攝技術使無生命的物象造成活動錯覺的影片
是1898年美國維太格拉夫電影公司製作的《矮胖子》,出主意的是艾伯特.E.史密斯,他從小女兒的馬戲玩具構思出雜技家和動物的形象,然後用逐格拍攝方法拍成。
第一部有聲動畫片
是1922年美國動畫片《三極體》,是一部物理動畫片,用以表現三極真空管的製作過程,由西電公司的E.B.克拉夫特製作,1922年10月27日在耶魯大學映出;採用的音響系統就是後來加以改進的維太風。
第一部大型動畫片
是1917年阿根廷的一部諷刺當時總統伊里戈耶恩的《背叛》,唐.弗.范里製作,映六十分鍾。
第一部彩色動畫片
是1916年派拉蒙公司發行,布雷製作公司繪制的美國動畫片《湯默斯.凱特首次露面》,採用布魯斯制天然色工藝。此後無人再進行試驗,直到1930年環球影片公司拍攝《爵士歌王》,片中才穿插了沃爾特.蘭茲製作的彩色動畫片段,採用的是二色法工藝。
第一部有聲彩色動畫片
是1931年特德.埃斯鮑製作的美國動畫片《戈夫山羊》,採用二色法工藝,1931年7月6日在洛杉磯首映。
第一部全部對白動畫片
是1928年華爾特.狄斯耐繪制的美國動畫片《威廉號汽艇》。這部動畫片於1928年11月18日在紐約首映,也是第一次向觀眾介紹米老鼠這一著名動畫人物。 實際上,狄斯耐在同年先完成了全部有聲對白動畫片《飛機迷》,不過它發行於《威廉號汽艇》之後。
⑺ 21世紀初美國動畫產業特徵
21世紀初美國動畫產業特徵如下:
第一、頻繁豐富湧出動畫周邊產品。
第二、善於塑造典型,推出動畫明星。
第三、大團圓結局,悲劇很少,迎合觀眾心理需求。
第四、注重細節刻畫,雅俗共賞,迎合觀眾審美口味。
第五、動物形象誇張,成為被廣泛借鑒的卡通模式。
第六、人物造型設計規范,與原形差別不大,形象優美。
第七、數字技術與電影技術結合,使畫面達到完美的效果。
第八、以劇情片為主,情節曲折,生動有趣,人物性格鮮明,音樂優美動聽。
思想形成時期。
大約在十九世紀20年代,隨著科學的進步,英國科學家發現著名的「視覺暫留」現象,即一個物體被移動後其形象在人眼視網膜上還可停留約1秒的時間,這揭示了在快速閃現連續分解的動作時可以產生活動影像的原理,由此許多關於活動影像的視覺裝置或玩具被創造出來。
例如幻盤、走馬盤、西洋鏡等等。這里我們以「幻盤」為例進行簡單的說明。「幻盤」是一個邊緣畫有連續動作形象、內圈刻有直條細縫的硬紙圓盤,其中心有可活動的固定轉軸,圓盤快速運動時,透過細縫從對面的鏡子中便能看到活動起來的物像。
⑻ 美國動漫產業的特點
視聽覺:豐盛華宴,美國動畫片在畫面處理、音樂配置等方面都達到了極高水平。
技術:走在前列,美國動漫作品的技術主要表現為電腦技術和電影特技的全方位運用。
資本:大資本模式,美國動畫的製作成本很高,動畫影片動輒耗資幾千萬甚至上億美元。
運作:商業化,作為高成本的回應,美國動漫收入也是相當可觀的。
總之,美國動畫片經過長期的發展,形成了鮮明的特點:在不失審美水準的同時將娛樂性放在首位,以誇張的形象、鮮艷的色彩、動聽的音樂,以及由高科技合成的視覺效果和豐富的想像力等,烹制出一席視聽享受的豐盛華宴,牢牢地抓住了觀眾的心;同時廣泛施展各種商業策略,打造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產業經營模式。這些特點既為美國動漫業帶來巨大的商業回報,也為世界其他國家動漫業的發展走向提供了思路上的啟迪和模式上的參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