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電影蒂姆波頓大魚
A. 電影《大魚》故事簡介
在《大魚老爸》這部感人至深的電影里,導演蒂姆·波頓帶我們進入了一對父子的內心世界。愛德華-布魯姆(阿伯特-芬尼
飾)是個喜歡吹牛的老頭,他常常誇大自己的經歷給別人聽,講他年輕時(伊萬-麥克格雷
飾)如何浪跡天涯從阿拉巴馬的一個小鎮出發游歷世界,然後閱盡人間無數滿載而歸。
布魯姆說他曾經看過巨人、大風雪、巫婆、以及酒店裡的連體歌手……雖然大家都對他敬佩不已,但他的兒子威爾(比利-庫德普
飾)卻覺得爸爸虛榮浮誇,跟他疏遠了。威爾的母親桑德拉(傑西卡-蘭格
飾)希望父子能夠和好,但沒想到天意弄人,布魯姆身患癌症死去了。
直到此時,威爾才為以前對父親的態度感到後悔,他發覺自己對父親了解太少,父親的一生對他來說撲朔迷離。為了體會父親當時的真實際遇,威爾開始根據父親生前講述的經歷,去虛構父親的傳奇一生。
威爾根據父親的講述,虛構出了四個不同的傳奇故事。在這個過程中,威爾開始以他父親當時的心情體會所有的人、事、物,從而發現父親一生的成功和失敗……
B. 大魚這部電影到底講了什麼
講述內容如下:
在《大魚》這部感人至深的電影里,導演蒂姆·波頓帶我們進入了一對父子的內心世界。 威爾(比利·克魯德普飾)記得,從小時候起,父親愛德華(亞伯特·芬尼飾)就喜歡滔滔不絕的講述自己早年當阿拉巴馬旅行推銷員時經歷的眾多離奇的故事,它們是如此的光怪陸離。
就連小威爾也時常懷疑它們的真實性,他覺得自己根本就不了解父親,也無法接受他的奇說,這讓父子間的關系逐漸疏遠。後來威爾和一名叫約瑟芬的法國女子結了婚,終於離開了自己的家和喋喋不休的父親。 整整三年,威爾一直沒和家裡聯系。
這天母親桑德拉(傑西卡·蘭格飾)突然打來電話,她告訴威爾,他的父親得了癌症,很快將不久人世,請他回家見父親最後一面。威爾和妻子重返故里,威爾再次聽到了父親的那些他年輕時候的傳奇故事。
根據愛德華的敘述,自己年輕時(伊萬·麥奎格飾)是一位意氣風發,野心勃勃的人,他一直想離開自己居住的小村莊,去體驗一下外面大城市的生活。在旅行途中,他曾遇到過一個老巫婆,一個巨人,一個叫做「幽靈城」的地方,一個晚上會變成狼人的馬戲團老闆。
還包括一名有著兩個不同性格但只有一個身體的中國歌手和一條誰也抓不住的「大魚」。在這些傳奇之餘,愛德華也道出了自己和妻子桑德拉的愛情故事——他如何遇到她,如何被她的美麗打動並向她求婚。 雖然從這些講述中威爾發現其中包含了很多的修飾。
但卻比自己從前認為的要真實得多,它們只是父親要保留過去的激情和誠實的一種方式而已。在愛德華生命的最後一刻,他終於獲得了兒子的尊重和理解,威爾最後為父親講述了一個將會是很真實的故事:愛德華將會在深愛著他的親人的環繞中安詳地逝去。
評論
很早就聽說過《大魚》這部電影了,但之所以一直沒看,主要是因為這部電影的名字,大魚還小魚那,完全不能勾起我觀影的慾望。而且看介紹是講述的孩子和父親的故事,我就想當然的認為這可能又是一部靠煽情為賣點的電影。就一直與之失之交臂。現在才看都有點後悔了。
《大魚》豆瓣評分為8.7分,在豆瓣上超過8.5分的電影都是能稱得上是經典的電影了。幾乎沒有什麼差評。可見他確實實至名歸,她是一部非常溫暖,非常夢幻的電影,像一篇散文,一篇彌漫著濃厚浪漫氣息的美麗童話。
《大魚》就是在講述父親一生故事,充滿了魔幻和夢幻。裡面五彩繽紛的幻想會深深地把你吸引住,那些天馬行空般的夢境,彷彿讓我們置身於芬芳宜人的花叢之中。當最後煙花散盡、笙簫停歇,滿天星斗在夜空中顯露出來,纖塵不染,你似乎能明白她的所思所想。
它像是冬日裡闔家團圓圍著飯桌一齊吃的火鍋,熱氣氤氳中彌漫著濃濃的溫情。它很安靜,漸漸引領觀眾進入它的夢境。《大魚》不是拍給所有的人看的,它是給所有那些想試圖了解自己父親的人。
C. 成人童話冒險電影,文藝風格的《大魚》,荒誕到讓人討厭嗎
好一部充滿愛的童話冒險電影《大魚》,這部電影稱得上蒂姆.伯頓的電影中最具有文藝風格的片子。平靜的格調、魔幻的畫面、童話般的故事構成了一場妙趣橫生的幻想之旅,展現了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和富有詩意的精神世界,解讀了人生的意義。如果你沒有完全看懂,當然,這么精彩的電影怎麼可能一遍就看懂?但是再細看發現,裡面荒誕的情節有點讓人討厭!
原創聲明:本文由得心電影編輯得心原創,感謝分享,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究!在合適的時間,看一部合適的電影,你會收獲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涼,若是常駐,得心願奉上一篇最真實精彩的影評陪你走完這一場!
很多人都說對於這種奇幻的片子真心接受無能,主觀不知道他在講什麼,把老婆畫的陰陽怪氣,彩色郊區小別墅和大片草坪,再來點無厘頭,對於這種角度敘述的親情表示有些無動於衷。或許是對於奇幻主題好像不太適應,然後爸爸老了別的人都沒太大變化?怎麼說呢,假的說成真的、被相信是水平,真的說成假的、不被相信是表達能力問題,簡單的事被片子折騰了一大圈,也沒有感受到別樣人生態度帶來的幸福感。是因為某某人已經看不懂童話了,還是因為沒有經驗?
D. 《大魚》這部影片看了多遍始終沒能理解蒂姆。波頓想要表現的什麼
導演蒂姆·波頓用《大魚》這個充滿了溫馨魔幻寓言,帶我們進入了一對父子的內心世界,而它的意義解釋則讓人想起羅洛梅的《哭喊神話》,以一種神話般的方式來闡述一個普通生命可能經歷的多彩和親子溝通中的主題。 本片名《大魚》(Big Fish)有多重隱喻。其一,「big fish story」為美國俗語,意為有趣的或誇張的童話,彌天大謊;其二是愛德華敘述中有舉世無雙的鯰魚;其三,愛德華認為自己在阿拉巴馬州的小鎮是「小池塘里的大魚」,要出門闖盪。 伯頓和編劇為了視覺化文學概念,將老愛德華年輕時冒險故事與記者兒子尋找父親生活真實的努力兩條故事線以閃回方式交織在一起。但整個故事以兒子的視角講述,兒子作為觀眾的代言人對父親的大話表示懷疑。由此, 父子關系的轉變成為情緒核心,直到最後兒子學會以父親的慣常口吻講故事,父子感情得以融合。但這些離奇故事似乎與講述者和他的家庭是孤立存在的,眩目故事與枯燥現實穿插往來,一幅「魔幻現實主義」的圖景,以超現實的方式觸摸真實世界。 「真相」的本質與「傳奇」的價值再次被辯證討論。著名導演約翰福特說「當傳奇成為事實,就記住這個傳奇」。老愛德華說,「故事有趣,現實無聊,所以不理會現實,享受故事。」而一個人講一個故事很多次,他自己也成了故事。 老愛德華死後故事還在,這是他變得不朽的方式。我們依賴自己生活的神話給其意義。 神話與傳奇先天親近人類,講述的藝術也不能被忽視和遺忘。蒂姆伯頓說, 「什麼是真實的?什麼不是?一個人的瘋狂想像也許就是另一個人的真實生活。他們彼此相關。」愛德華相信,「事實」應以超越物理的尺度衡量,是對特定事件的情緒反應。在「理性真實」與「情感真實」的對照間,他虔誠地實踐了伯頓的信條:完全未經裝飾的生活沒有價值 。原著作品也體現了這一觀點:傳奇有時比冰冷艱苦的現實更深刻地真實。 愛德華跨越半個世紀的離奇生活與美國歷史變遷甚至流行音樂緊密結合,很多人情不自禁將之與《阿甘正傳》作比。但阿甘是被動而不自知的個體,身不由己被捲入各類歷史事件,而此處的愛德華不想循規蹈矩生活,是創造自己歷史的夢想者,在現實與超現實世界間漫遊。 「愛」與「死」是蒂姆伯頓電影循環往復的主題。在他的電影里,人物死亡是超現實玩笑,日常生活才是真正苦難,這體現了一種哥特式幽默感。《大魚》這河流中的神話與之前作品比,離奇因素依舊,但陰暗的東西少了,沒有了明顯的善惡對立,色調更明朗,人物更歡快,技巧更花哨。 影片不僅是讓人眼花繚亂的幻想曲,更是抒情的家庭劇。與蒂姆伯頓之前作品相比更情緒化,是視覺風格化的戲劇性故事,注重角色創造個人歷史的願望。這是關於愛的故事,包括彼此忠誠的愛情和最終彌平溝壑的親情。值得記住的的老愛德華夫婦合衣相擁在浴缸里,寧靜,溫情,挽留不住歲月的傷感。 疏遠家庭亦是伯頓很多電影的主題,與他本人經歷密切相關——他與父母關系並不密切,曾以怨恨口氣談起他們。但他最終將《大魚》拍成一部父子互相體諒理解的電影,是父母的過世使得伯頓對死亡和生活更溫暖圖景有更真誠的挖掘。而且,電影中孩子與父母關系達到諧和是他願望所在,因為這從未在他真實生活中發生過。 關於影片的風格化視覺語言,是導演強調在日益玩世不恭的人群中保持一些魔幻和神秘元素重要性的結果。這是哥特式風格的美國南部版本,視覺世界與愛德華所講故事互相補足,怪誕,神秘,偶爾荒涼陰暗。無論 「食人樹」、美人魚,神奇小鎮還是「自殺的貓」 ,抑或一萬朵嫩黃水仙花構成的海洋,懸在樹頂的紅色的車。迷幻的詩意影像如繽紛的白日夢,也讓人聯想到典型的費里尼風格,以及《綠野仙蹤》(The Wizard of OZ)。影片色彩飽滿鮮明,色調隨機而變。天空虛幻之藍,霧氣迷濛的湖邊日出,黃色水仙花的明亮影調和愛德華去見巨人時暗淡影調。有彩色屋子翠綠草地一派田園風光的小鎮,與《剪刀手愛德華》中場景相似;而陰暗恐怖的森林,是伯頓另一部《沉睡谷》中的典型影像。 影片充滿奇幻色彩,但並沒有用很多電腦特技,多數超現實場景通過割裂銀幕、縮小道具和運用燈光、角度、景深完成,並有經典的「摳像(Blue Screen)」技術。而掛在樹頂紅色車的場景,是用起重機真正將車掛在樹上拍成。年輕愛德華在馬戲團工作時旁邊大象排泄鏡頭,則是湊巧抓拍而成。
E. 影片《大魚》里有哪三個隱喻怎樣評價這部影片
美國的奇幻溫馨電影《大魚》沒有像普通電影那樣,通過愛德華成長的時間來講述愛德華一生的童話經歷,而是另闢蹊徑,借愛德華兒子威爾的角度來呈現愛德華年輕時讓人難以接受的人生經歷。影片中,愛德華從兒子威爾小時候就堅持講述自己絢麗多彩註定不平凡的人生。在愛德華的口述中,他的一生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是與眾不同的,先是有驚無險的穿過層層阻礙「滑落在地」,童年又遇見了女巫,後來成年滿懷熱情的環游世界,一路上遇到的遭遇和結識的朋友更是古怪神奇。這樣的奇幻的劇情設定註定了這部影片的不同價值和其中借「奇幻」情節,人物隱喻的各種道理。並通過愛德華和威爾變化微妙的父子情衍生出在這個似幻似真的社會里,勇氣和信念是感受生活真諦的最好途徑。
一個人願意不願意相信才是感受生活真諦和美好的勇氣源泉。不要在乎他人的想法,即便周圍糟糕,童話般的純凈心靈也會讓你與眾不同。這樣的勵志溫暖電影果然是一種獨特的記憶存在,細膩精巧,讓人幸福溫暖。
F. 如何理解電影《大魚》
大魚》 是我最愛的一部片,首先是基於閱片量並不是少的可憐的前提。我也看過很多好電影。 美國往事,辛德勒,肖申克,教父之類的大眾電影, 但是唯一難忘的就是
大魚,這部電影我就看過一遍,也是很久之前的事了,但是唯獨對他記憶尤深,有些電影我甚至劇情都不記得了。
我喜歡大魚具有童話色彩的劇情。巨人,連體姐妹的形象印象深刻,我喜歡這種電影表述的不被拘束很自由的感覺。不必拘泥於常規。
我喜歡這部電影最大的是在於不壓抑很輕松。沒有感情糾葛,沒有社會紛爭,也沒有親人別理的苦痛。當然他等同於喜劇的最大原因還不僅如此。有時候一步電影,喜歡了,不一定要去理解,很多時候刻意理解了也不一定能理解。用自己的體會來感悟電影。
總的觀點:我感覺這部如此純真的電影不應該被冠於一些教條規范,不要必深究其中。就像 大魚一樣去自由的理解它,人是自由的,思想是自由的。
G. 影評 |《大魚》- 父與子, 奇幻與現實
每天坐看人間煙火的生活也許是你追求的歲月靜好,只是這樣生活久了, 也難免會有點乏味。
這時候, 不妨看一下這部十幾年前的精彩電影,《大魚(Big Fish)》。
《大魚》是一部腦洞大開劇情荒誕不經離奇魔幻闡述父子間宿命矛盾和諒解揭秘親情愛情以及生命輪回的浪漫和人文主義家庭影片。
怎麼樣, 有沒有拗口到讓你舌頭抽筋,但是肅然起敬?
有人簡單總結,說:這是一部阿甘的少年派奇幻漂流。《阿甘正傳》和《大魚》這兩部電影講的都是有關執著的故事。阿甘在人生遇到困惑的時候化繁為簡, 心裡抱著母親給的那盒巧克力執著一生;《大魚》的主角愛德華則是在預先知曉了命運的答案之後,像一條大魚一樣,執著地從池塘跳到大海,最終游回了自己的傳奇世界。
影片以倒敘開始,這時候的父親愛德華已經是個老人, 和街上所有不修邊幅的老頭沒什麼區別。 不同的是,他嘮嘮叨叨地愛講故事,社區的人都喜歡他。然而在他快30歲的兒子威爾眼裡,愛德華就是一個滿嘴跑火車的「口販子」,是個失敗的銷售員, 是生活在他的幻想世界裡的不切實際的妄想狂。
威爾在幼年時侯, 父親愛德華給他講了奇幻人生經歷。他曾經確信這一切。隨著時間的流逝,現在他覺得父親一直生活在謊言和幻覺里。 威爾還懷疑父親愛德華有多年的婚外情,理由是他總是不在家。
在威爾的婚禮的這一天,父親愛德華上台發言了。
他再一次重復了威爾出生的故事。
在威爾即將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愛德華卻在阿拉巴馬一條黑暗的河裡, 用金戒指釣傳說中一個小偷變成的大魚。經過一番搏鬥,他抓住了大魚, 奪回了用作誘餌的金戒指。
愛德華戴上戒指趕到醫院。在醫院里,愛德華的老婆, 也就是威爾他媽用力過猛,嬰兒炮彈發射般來到了人世間, 滑行著,穿越了整個醫院……威爾就是這樣神奇地來到這個世界上。
他的故事讓來賓們聽得如痴如醉。
而事實上, 家庭醫生早就告訴過威爾他的真實的出生經歷:除了因為早產一周,父親愛德華沒能趕到,他的出生沒有任何特別之處。
厭倦生活在虛構的世界裡的吹(zui3)牛(pao4)老爹這一切的威爾終於忍無可忍。沒等婚禮結束, 他就和父親大吵了起來。父親落寞地看著長大的兒子……在以後三年裡兩人形同陌路, 再也沒有說一句話。
威爾也許是對的。父親愛德華的一生, 真的就是普通到不能再普通:出生,上學,畢業找到心愛的姑娘,參加朝鮮戰爭, 雖然一度失聯,但是最終平安回到了家鄉,然後就是結婚生子, 做了推銷員,日夜忙碌幾十年,然後向人生告別。
這樣的人生,是千百萬人的人生,平淡而真實,也是威爾一直想「喚醒」父親愛德華,想讓他面對的「真相」。然而會講故事的不甘平庸的父親,用故事再造了一個精彩的世界。他把平凡留給了自己,卻在兒子威爾的世界裡燃放著一個巨大的焰火。
這焰火璀璨遙遠,美麗卻不真實。
問題是,一邊是真實而乏味的世界,一邊是對現實世界的萬花筒般的折射,人們更願意選擇哪一個呢?
奇幻和現實,就像是同一個場景里從不同的角度看過去。 心情不同,位置不同, 看到的也不相同。 他們更像是人們心頭一棵樹上長出的兩個不同的果實,或者是愛德華和巨人選擇的兩條道路, 一條筆直乏味,另外一條荊棘密布然而又光怪陸離, 終點卻是一樣。
在馬戲團表演的這一幕, 當愛德華命中註定的姑娘Sandra出現時, 時間忽然靜止了。
當愛德華花了三年的時間尋找,終於找到Sandra並最終敲開了她的房門。
看到Sandra出現在他眼前,一瞬間,白天里的星星都亮了起來……這樣的場景,是否也在你人生里出現過?這一刻, 就是通往你心裡的奇幻世界的大門。
每個人生的劇本也許在出生時候就已經寫好, 每個人的職責就是作為自己的主角一幕一幕演下去,直到結束。怎樣記住這些時光卻是一個選擇。偉大的橄欖球手和籃球比賽關鍵先生, 遭遇女巫的那一場人生的劇透,黑暗大河裡神秘的大魚, 總是尋找更大世界的不開心的巨人,天堂鎮里光著腳的無邪的Annie,戰爭裡面美麗的會唱歌的連體姐妹,搶銀行的詩人,馬戲團的狼人團長,當然還有那幸福的黃色花朵的海洋里找到真愛的瞬間……這些離奇的情節,每一個都觸動心弦。
真實世界只有殘酷是真實的, 美麗的多是虛幻。大多數人的一生的經歷也都是平凡的,但每個人又都有著自己的故事。在謝幕的瞬間,是真實還是奇幻已不重要。有時候,幻就是真。
還記得有一年,芝加哥一場大暴雨過後,雨水漫過了網球場, 在社區一個窪地里形成了一個水坑。那天有美麗的夕陽。我用手機拍了一張照片放在朋友圈, 有朋友留言還以為我們去了夏威夷。我拽了一句貌似很有哲理的回復:
"心中有美景的人, 看哪裡都是夏威夷"
心中有美景的人其實是婚紗外景攝影師。他們能夠把兔子啃過,狗撒過尿,驢打過滾的荒草地拍成一生一世的伊甸園。
愛德華不但心裡有美景,他的心裡有一整個不為凡人理解的奇幻世界。其實這樣的世界每個人心裡都有過。可悲的是, 絕大多數的人, 在自以為認識了真實的世界以後, 就再也回不到那個奇幻的世界裡去了。
愛德華小的時候,在女巫的眼睛裡看到了自己宿命的結局。他沒有悲哀, 卻因此變得無所畏懼。
他可以留在小鎮里平庸一生,但是他沒有:他帶著巨人離開家鄉去尋找新的世界。
他穿越荊棘來到天堂鎮,他可以留在這里, 但是他沒有;他執著地繼續尋找更大的屬於自己的世界。
很多父親在年幼的孩子眼裡都曾經是無所不能的神,有強勁有力的臂膀, 象山一樣高大。父親是那個無所不知,可以解決世界上所有的問題, 任何時候都可以依靠的人。
然而,孩子們會逐漸發現父母並非萬能,在面對這個世界的時候,他們有同樣多的困惑,遲疑,煩惱,甚至軟弱 。他們被懷疑, 被挑戰,然後一點點從孩子們的生命中隱退,因為他們不再那麼重要,因為長大的孩子已經認識了世界,慢慢能用自己的肩膀扛起天空。
在愛德華生命最後的時光里,威爾一點一點重新認識了父親,他終於理解並走進了父親的奇幻世界,看到了父親為他點亮的絢爛焰火。
在焰火逐漸暗淡下來的時候,威爾為父親選擇了結局, 讓這條大魚游回了他的生命之河,又游進了孩子們的世界裡,開始了下一個輪回的奇幻漂流。在愛德華的葬禮上, 威爾驚奇地發現父親故事裡的人物從四方聚集而來,他們雖然並不完全像故事裡描述的那樣卻是真實的, 都曾經是父親生命里一部分。奇幻和現實終於匯合。大魚的世界並沒有因為愛德華的離去而暗淡,反而更加寬廣自由和奇幻了。
《大魚》導演蒂姆·伯頓以其黑暗、哥特、死亡的風格聞名。拍攝這部影片的時候,正是在他父親去世,孩子出生之後。他從小孤獨自閉,和父親也沒什麼交流。據說父母曾經把他的房間用木板釘起來,只留下兩道窄縫能看到外面。這也許解釋了為什麼他試圖通過《大魚》表述一個父子和解的主題。這部電影的每一幀彷彿都有一種神奇的治癒能力,寧靜而精緻。《大魚》並不是一部嚴格的奇幻片,它從頭到尾在講的是一個逃避的故事。
真實的生活有時乏味,有時沉重, 有時危機四伏。在現實中掙扎的人需要漂浮到虛幻的世界裡眺望來維持他們生活的動力,有時只有逃避才能保留重生的希望。在浪漫主義和理想主義的人眼裡看上去,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這部電影獲得了無數大獎……的提名,最終一無所獲。主演是帥哥伊萬·邁克格雷戈。他也是一個狂熱的摩托愛好者, 曾經駕車環游世界,並把經歷寫成了暢銷書。吹牛老爹愛德華扮演者亞伯特·芬尼(2019年去世)是一位英國演員,曾經5度入圍奧斯卡獎。《大魚》是扮演威爾老婆的法國美女瑪麗昂·歌迪亞的第一部美國電影,她憑《大魚》進軍好萊塢以後一路順風順水, 在2007年以《玫瑰人生》獲得65屆金球最佳女主和第8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後來又出演了《盜夢空間》里小李子的老婆和他相愛相殺。
這部電影里的幽靈鎮(我喜歡管它叫做天堂鎮)在阿拉巴馬的名為Jason Lake Island的私人小島上。如果要去游覽野營, 或者去試試運氣去尋找那條傳說中的大魚,只要交三美元買門票。不過抓魚請記住帶上你的金戒指。
現實里的天堂鎮只是幾棟斑駁的舊屋和半條破敗的街道,據說已經被一群野山羊佔領了。
在真實和奇幻之間,你的選擇是哪一個?
雖然是十幾年前的電影, 以前卻從來沒有看過。第一次看這場電影,是在年初父親離去的十幾天後。不知道看到哪個場景, 眼前就模糊一片了。
平凡的生活大多時候是乏味的, 會一次一次、不厭其煩地重復。
直到有一天, 你發現所有的一切已經不見,身邊的人, 或者漸行漸遠,或者長大了,不再是原來的摸樣。你會希望這乏味的場景再重復一次, 哪怕就一次。
希望到了那一天, 你已經看過了美麗的世界,心裡沒有遺憾。
H. 蒂姆伯頓電影《大魚》主要表達了怎樣的主題思想
《大魚》創造出一個生活中不存在的理想「好男人」
愛德華的夢境實際上是對現實生活的揭示,導演藉助奇幻的故事情節傳遞著他對人生、生命以及慾望的理解與處理。
世界上只有蒂姆·波頓依然在孜孜不倦地向人們證實了童話式的影片故事同樣蘊涵著深刻的寓意,他甚至仍舊懷抱著最純真的理想,有著啟迪人們以無拘無束的心境過好每一天的願望。
I. 請介紹一下蒂姆伯頓的電影《大魚》
中文名稱:大魚
英文名稱:Big Fish
資源類型:DVDRip
發行時間:2003年12月10日
電影導演:提姆·波頓 Tim Burton
電影演員:伊萬·麥奎格 Ewan McGregor
亞伯特·芬尼 Albert Finney
傑西卡·蘭格 Jessica Lange
斯蒂夫·巴塞米 Steve Buscemi
比利·克魯德普 Billy Crup
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製作團隊:DcN
簡介:
類型:劇情、喜劇 片長:125分鍾
級別:PG-13級(打鬥、裸露鏡頭)
發行:哥倫比亞公司Columbia Pictures
上映日期:2003年12月10日(紐約/洛杉磯)/12月25日部分地區
官方網站: http://www.sonypictures.com/movies/bigfish
[劇情簡介]
老爸在兒子眼裡的傳奇一生
在《大魚老爸》這部感人至深的電影里,導演蒂姆·波頓再次施展他超凡的想像力,帶我們進入了一對父子的內心世界。愛德華·布魯姆(阿伯特·芬尼 飾)是個喜歡大吹大擂的老頭,他常常誇大自己的經歷給別人聽,講他年輕時(伊萬·麥克格雷 飾)如何浪跡天涯風光無限,從阿拉巴馬的一個小鎮出發游歷世界,然後閱盡人間無數滿載而歸。
布魯姆說他曾經看過巨人、大風雪、巫婆、以及酒店裡的連體歌手……雖然大家都對這位布魯姆敬佩不已,但他的兒子威爾(比利·庫德普 飾)卻覺得爸爸虛榮浮誇,跟他疏遠了很久。威爾的母親桑德拉(傑西卡·蘭格 飾)希望父子能夠和好,試圖重新建立他們的感情,但沒想到天意弄人,布魯姆竟然身患癌症死去了。
直到此時,威爾才為以前對父親的態度感到後悔,他發覺自己對父親了解太少,父親的一生也在他的誇誇其談里撲朔迷離。為了體會父親當時的真實際遇,威爾開始根據父親生前講述的經歷,去虛構父親的傳奇一生。在他的虛構下,年輕的父親(伊萬·麥克格雷 飾)是個旅行推銷員,常常離家到遙遠的南方去出差,而且每一次出差都經歷奇異的冒險和刺激。
威爾根據父親的講述,虛構出了四個不同的傳奇故事,但每一個都以父親的死亡作為終結。在這個過程中,威爾開始以他父親當時的心情體會所有的人、事、物,從而發現父親一生的成功和失敗……
[關於影片]
沖擊奧斯卡的野心之作
這是一部改編自小說的影片,丹尼爾·華萊士的原著小說全名是《大魚:一部神話小說》(Big Fish: A Novel of Mythic Proportions),講述年輕的兒子調查死去父親的生活點滴。《大魚老爸》一直被傳為是斯皮爾伯格執導的下一步影片,但最後還是歸於蒂姆·波頓之手,哥倫比亞甚至拒絕了夢工廠合作發行的邀請。原著者丹尼爾·華萊士可不是無名之輩,他是美國著名的暢銷書作家,撰寫過《星球大戰》(Star Wars)系列小說。《大魚老爸》(Big Fish)是他在1999年創作的小說,至今已經重版三次。
索尼哥倫比亞對本片寄予厚望,把它作為競奪明年奧斯卡的壓軸法寶,從籌拍到檔期,每一步都非常謹慎,不僅付出7000萬美元的高額投資,還數次更改上映日期,先是定在2003年12月10日在洛杉機等部分地區上映,隨後明年1月份再在北美各地放映發行,務必找准最適合奧斯卡的契機。
雖然《大魚老爸》的兩位主演伊萬·麥克格雷和阿伯特·芬尼都不是好萊塢最閃亮的一線明星,但他們都是演技實力派,往往容易被奧斯卡看好。再加上一向鍾愛神怪題材的蒂姆·波頓,本片極有可能再展13年前《剪刀手愛德華》(Edward Scissorhands)的英姿,最終獲得奧斯卡評委的青睞。
鬼才蒂姆·波頓自《剪刀手愛德華》後雖然新作不斷,如《蝙蝠俠2》、《斷頭谷》和《決戰猩球》等,卻總受到眾多爭議,好在蒂姆依然揮舞著自己炫麗迷人的神怪大旗繼續高歌前進。《大魚老爸》雖然故事和劇本都不是出自蒂姆之手,但四段式的奇幻敘事方法,也只有他這個怪腦袋想得出來。《大魚老爸》完成之後,蒂姆又開始了新片的籌拍,這次他要翻拍1971年的經典喜劇片《歡樂糖果屋》(Willy Wonka & the Chocolate Factory),影片目前定名為《查理和他的巧克力工廠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預計明年初開拍,蒂姆·波頓愛將強尼·德普可能會再次領銜。
[拍攝花絮]
阿拉巴馬的小鎮風情
因為影片講述的是美國南部阿拉巴馬州一個小鎮上的故事,所以劇組特意准備了各種車輛,包括好幾輛敞棚卡車,從好萊塢前往當地取景進行實地拍攝。從今年的1月14日到4月初,劇組在阿拉巴馬拍攝了近3個月時間,此後還要遠赴巴黎拍攝部分戲。
由於阿拉巴馬位於美國的南部,很少有電影在當地拍攝,所以劇組在那的三個月里受到了史無前例的熱烈歡迎,最後竟然有7000多名群眾演員參加了本片的演出。另外,在阿拉巴馬州府蒙哥馬利的郊區,還有一個條件不錯的電影片場,為本片省下了大筆開支。
劇組拍攝了許多阿拉巴馬溫馨小鎮的風景,蔥綠的路,嫩黃的花,以及河上薄舞,落日余暉,這一切太容易讓人浮想聯翩。有意思的是,劇組真的在這里留下了許多古怪的「遺跡」,他們設計了許多奇怪的道具,如獅子、熊和巨型的魚,還有那輛停在樹上的車。這些非常有趣的東西都會在片中一一出現,看來,影片的確會給我們帶來不少驚喜,到時我們也會明白片名「大魚」的真實含義。
[關於演員]
浪子帥哥把家搬到劇場
看到伊萬·麥克格雷的名字,想必我們首先會和《猜火車》聯系在一起,然後是《紅磨坊》,《星戰前傳》。只可惜近年來他一直未有足夠分量的經典演出,今年夏初,他和甜姐蕾妮·齊維格大談戀愛的《隨愛沉淪》(Down With Love)更是完全喪失了他獨特的反叛性感。這次伊萬在《大魚老爸》里飾演年輕浪子的角色,可以說重現「英雄本色」(或說是留給影迷的印象吧),不過令人擔心的是,自從去了好萊塢成家立業之後,伊萬·麥克格雷的演技就再也沒有那種不羈和反叛的魅力了。現在的伊萬·麥克格雷儼然成為了戀家男人,這次遠赴阿拉巴馬拍戲,他甚至帶著全家來到拍攝地點,甚至還給他的女兒Clara找學校,實在讓我們無法想像他就是當年《猜火車》里那個鑽馬桶的「青頭」。
[點評]
充滿浪漫奇想的怪誕喜劇
蒂姆在《大魚老爸》里延續了他一貫的絢麗風格,整部影片可以說是講述主角布魯姆年輕時的四種人生,而且每一種都是獨特精彩的傳奇。蒂姆在每一段傳奇里都放進奇幻色彩,如汽車在水底行駛、遇見在水中游來游去的美人魚、在山中碰到巨人等等,像極了一部成人版的「愛麗絲奇遇記」,畫面絢麗,充滿浪漫情調和幻想氣質。
許多富有創意的的搞笑小段子的設置也為影片增色不少,保持了從始到終的喜劇風格。全片最感人的是對快樂人生、浪漫人生的追求,在輕松喜悅的情節推進下,怪誕奇遇和脈脈溫情都帶給人無盡的回味,最後會發現,人生中的快樂並不單單是某一刻,浪漫也不單單是某一件事,而是一種生活的心態和情調:就像影片中的布魯姆一樣親手創造。
獨特的創意、浪漫的情懷、絢麗的場面和感人的主題,再加上伊萬·麥克格雷的精彩演出和蒂姆·波頓的號召力,《大魚老爸》必然是目前為止最值得關注的上檔影片之一,同時也極有可能是今年最被看好的喜劇影片.
沒聽說過小說,抱歉不能幫你了。
J. 誰看懂了蒂姆·波頓的電影<大魚>
這是我在網路大力推薦的電影 我就不直接給你復制電影的資料了
首先 big fish 這部取材於同明小說的電影曾入選05年最佳改編劇本 不過輸給了風頭正勁的 指環王
能說一部電影能讓你反復看幾遍都 我認為他就有可取之處(當然不是說AV) 同樣的大魚我也看了不下5遍了
我看來其實大魚最主要傳達的就是一種 人文情懷(其實這本著名的小說 你看了後就會更明白 電影的視角有點特別罷了)
大魚 暗示著一個 生生不息的 概念 一種美國精神 你可以說他 堅韌不拔 勇往直前 等等
我對他的理解 其實很簡單 在我看來 他就是象徵著自由 象徵著與生具來的自由 和你與生具來的對事物的思考 這種與生具來的思想 是不會因為時間改變的
影片中種種奇妙的鏡頭 其實就是主人公的思想 他豐富多採的對世界的看法 可能不被人理解 然而他就是傳奇的主角
所以當影片最後 最感人的部分 主角的孩子 試著以他父親的思想詮釋他的時候 並把主角放入水中 他似乎變成了一條魚 也是暗喻了人性的回歸
其實這里想說的 就是我們的思想行為或許不被人理解 但我們始終不放棄自己的立場 和初衷 正是這樣讓我們勇往直前 最後 我們也變成了傳說的一部分 如影片最後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