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多拉電影韓國全片
① 潘多拉的簡介
潘多拉(Pandora,希臘語:Πανδρα;也譯作潘朵拉),希臘神話中火神赫淮斯托斯或宙斯用粘土做成的地上的第一個女人,作為對普羅米修斯盜火的懲罰送給人類的第一個女人。眾神亦加入使她擁有更誘人的魅力。潘多拉的神話源遠流長,以不同的版本出現,並從不同的角度詮釋。然而,在所有的文學版本,此神話作為自然神學以解釋世界上罪惡的存在。在公元前7世紀,赫西俄德在他的《神譜》(第570行,大概提及而並無完全指出潘多拉的名字)及《工作與時日》
《潘多拉》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0KfXVVk3kxV5Rn8XChO5tg
提取碼:cfdg
電影《潘多拉》講述了韓半島遭遇史上最強地震,並引發核事故後,人們為了活命想盡一切辦法對抗災難的故事,該片是韓國首部涉及核事故的災難電影。
② 韓國災難大片排行榜前十名都是什麼
韓國災難大片排行榜:《極限逃生》、《摩天樓》、《潘多拉》、《致命感冒》、《鐵甲蟲》、《海雲台》、《雪國列車》、《釜山行》、《漢江怪物》、《隧道》。
3、《潘多拉》是由朴正宇編導,金南佶、文正熙、金英愛、鄭進永等主演的災難電影,該片於2016年12月7日在韓國上映。該片圍繞核電泄漏話題展開,講述強震導致核電站出現裂縫,在放射性物質泄漏的危機下,核電站工作人員、居民和消防人員協力克服危機的故事。
③ 韓國電影《潘多拉》7.6分,你還看過哪些好看的災難電影
1、《唐山大地震》。
30年的跨度,舊膠片的質感。馮導的節奏把握不錯,爸爸覺得跳躍大,我倒認為剛剛好,不必細陳,觀眾會遁著常理明白。陳道明扮演的父親真是好,慈愛寬厚,寡言耐心。對唐山地震的刻畫,重場景重現輕殘酷直面,點到即止,是國內災難片的第一次嘗試,足夠。我覺得這部電影很值得去看,給這部片子兩個小時,坐在電影院里認認真真看完,很多東西值得去想一想。
4、《2012》。
作為好萊塢大片的唯一能跟《變形金剛2》媲美的年度特效巨制,再加之上映前多版災難場面預告片輪番轟炸,人們對《2012》的震撼和精彩是有心理准備的,但實際呈現在觀眾面前的影片,仍然遠遠高出了人們的預期。特效真的做得很好,很震撼,非常好看的一部片子。
④ 2016年韓國災難片收官之作《潘多拉》
⑤ 韓國災難片有哪些好看
韓國的災難片相對來說比較少,但也不乏精品,節奏吸引人,情節引人入勝,簡單推薦幾部,希望觀影愉快:
1、海雲台
《海雲台》主要圍繞在韓國釜山的旅遊勝地海雲台,突如其來的一場海嘯把所有人的幸福無情地摧毀。該片於2009年7月23日在韓國上映,上映33天,觀影人數達到1007.5766萬人次,成為韓國電影史上第5部超過一千萬人次票房的作品。
韓國的災難片有一點很特別的就是,在電影中總會避免不了對政府機制進行一番批判,這也是勇氣之所在。值得贊賞。
⑥ 這幾部韓國電影,沒看過的真的值得去認真看完
一直覺得一些好一點的韓國電影,總能給人一種直擊內心的感覺,有一段時間一直很瘋狂的搜索韓國電影,好的、不好的,看了很多;有時候覺得壓抑,有時候覺得幸福。
下面推薦幾部我看過的,絕對值得一看的影片:
1、 《釜山行》
單親爸爸石宇與女兒秀安乘坐KTX高速列車往釜山,列車上由一位少女身上帶來的僵屍病毒開始肆虐且不斷擴散,傾刻間列車陷入災難。病毒來襲時人性的脆弱和可悲,讓人唏噓;看似兇狠的大叔卻為了救大家犧牲了自己,整部劇與其說是一部講述僵屍的影片,不如說是對人性的考驗,人在生命遇到威脅時可能才會露出最本真的面目來。
2、《潘多拉》
潘多拉魔盒在帶來巨大利益的同時,也會帶來巨大的災難,本劇中核電站給人們帶來方便和利益的同時,也讓位於核電站周圍的居民苦不堪言;因為無知的上層影藏隱患,引得核電站爆炸後,帶來了巨大的危害,普通居民如同行屍般湧入街道,心酸的同時讓人引發深思。一部絕對值得看的影片,心酸、震撼
3、 《小姐》
公爵為了得到日本貴族秀子小姐的財產,意欲娶她為妻,而後以其患上精神疾病為由將秀子送入精神病院。為了實現自己的陰謀,公爵將出生於小偷世家的南淑熙送到秀子的身邊擔任女傭,如此一來兩人里應外合,深閨之中不諳世事的秀子和她的萬貫家財根本 就是他們的囊中之物。 在南淑熙的眼中,秀子天真而又脆弱,善良但是敏感,隨著時間的推移,朝夕相處的兩人之間產生了真摯的情誼,而公爵虛偽而又貪婪的假面漸漸令南淑熙意欲作嘔。可是,面對高額的報酬,南淑熙選擇了背叛,在她的游說之下,秀子和公爵私奔,舉行了結婚儀式,就在這時,發生了一件令南淑熙再也想不到的意外......
4、《觀相》
亂臣後代金乃敬擁有看面相識人的技能,但卻由於身份卑微只能和妹夫還有兒子鎮衡隱居於荒野。被妓院老闆娘游去漢陽靠看相賺錢,來到漢陽後的金乃敬步步為營,賺到了大錢並得到了忠臣金宗瑞的賞識,甚至獲得了皇帝的信賴。可是由於出色的才能金乃敬不得不捲入了皇帝的親弟弟首陽大君爭奪帝位的爭斗中,並且還連累了已經改名換姓中了狀元的兒子鎮衡。金乃敬決定幫助金宗瑞和小皇帝破壞首陽大君的陰謀,可是他能看透人心卻不能決定人的命運。歷史的洪流還是不停地流逝著
5、《雙面君王》
本來的君王開始因為奸臣的毒害而隱秘養病在外,由朝中最為忠實的大臣在民間找到與其相貌相似的人來頂替自己,穩固朝堂的同時,也是為了躲避暗殺。來自民間的假皇帝由開始的任人擺布到後來開始認真學習治國之法,一路上鬧出很多笑話的同時,也讓很多人佩服這個假皇帝,他推出的治國之法不惜得罪朝中大臣,也果斷處理了很多奸臣,顯然比真皇帝還要好很多。一部很值得看的電影,幽默又帶溫情;看完可能你也會加粉假皇帝
6、《熔爐》
以發生於光州一所聾啞障礙人學校中性暴力事件為藍本所描述的真實故事。該片由黃東赫導演,孔劉,鄭有美,金志英,金賢秀等領銜主演。該片描寫了一起性暴力引發的悲劇,以及學校的教師和人權運動者一起力圖揭開背後黑幕的故事。影片上映後,引起韓國社會沸騰熱議,輿論壓力促使案件調查重新啟動,最終至韓國國會對當時性侵罪行量刑標准偏低的韓國法律作出修訂,「熔爐法」 於韓國國會立法成功。
7、《七號房的禮物》
因為意外和錯判,智障人士進入教導所7號房,這里關押的有黑幫老大、詐騙犯等因各種各樣罪名進入教導所的犯人們,而柳承龍的加入卻成為一個例外,7號房的犯人們要幫助他將女兒帶進外部人禁止的教導所中。片中一眾男演員年齡加起來超過200歲,但卻因可愛女兒葛素媛的加入而變得父愛滿滿。最終七號房的所有人和柳承龍的女兒一起在多年後替柳承龍翻案,證明其清白。一部悲喜劇,溫情滿滿
8、《阿修羅》
簡單的說就是一部白吃白的影片,沒有所謂的正反派之分,在肉眼可見范圍內,幾乎所有人都是壞的,而且壞的各領風騷、千姿百態。在影片中你能感受到每個人都很狂躁、焦慮,充滿戾氣,至死不回頭,猶如一個阿修羅戰場。壓抑的氣氛貫穿全劇
9、《我妻子的一切》
原本一對十分恩愛的情侶,在結婚七年之後,作為丈夫受不了妻子每天的嘮叨和計較;覺得妻子已經不再可愛,越來越有點想躲著妻子,並要求另一個男人勾引自己的妻子,最後另一個男人愛上了他妻子,他和妻子也分開了,有了各自的生活;但沒有妻子的日子讓他感覺很孤單、無聊,他越來越想念自己的妻子,也終於明白妻子之所以每天對他有說不完的話,是因為自己的妻子很孤單,只有和他說話.......
10 、 《親愛的,請不要跨過那條江》
11、尚衣院
影片以朝鮮王朝負責服裝與金銀首飾的宮廷機構尚衣院為背景,講述了在深宮中發生的一段關於愛恨情仇、嫉妒與慾望的故事。
一部好的電影,不僅僅是給人以抒發、娛樂,更多的其實是深思,每部電影其實都可以是一個人、一個社會的縮影;人都說,人生就是一部部電視劇,電影又何嘗不是一個個人生.......
⑦ 韓國的災難電影《潘多拉》好看嗎
給我最大的感受是,人類科技的發展如果是以犧牲自然為代價的話,那麼總有一天會遭受自然的懲罰。
韓國電影最讓人震撼的地方就是它不限制題材,什麼樣的題材都可以作為電影的主題,而且也都可以被搬上大銀幕。而且韓國電影人非常熱衷的一件事就是拍反映政府不作為或者政府負面形象的題材。通過一個小人物的經歷,描寫一個鍾社會現象或者社會現實,看完之後總會發人深省。
《潘多拉》就是這樣一部電影,一部描寫開發和能源的時候,給周邊的人民所帶來的災難。這種現象絕不在少數,只不過以這種血淋淋的方式呈現在人們面前,直擊人的心靈。
當電影自的最後,男主人公一個人留在了泄露的中心,為了挽救這場災難,他犧牲了自己。可是他的命運本來不應該是這樣的,他本來可以享受美好的生活,有一個疼愛自己的母親,有一個青梅竹馬的愛侶,他的生活平淡而幸福。可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核災難徹底打破了他的生活,周圍的一切都變了,自己的朋友死在自己面前,自已也因為核輻射的原因而死到臨頭。
當他最後痛苦失聲的時候,已經不需要台詞或者旁白,所有的苦難都在這一刻淋漓盡致的被展現出來。這就是人類過度開發自然所遭到的懲罰。
但是潘多拉的含義不是前面那些災難,而是最後出現的希望。也許我們在看到這樣一部片子之後,能夠促使我們想辦法去找到和自然和平共處的平衡點。能夠使這些資源在給我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不要帶來這么多的苦難。那麼,我想,這就是這部電影的目的所在。
⑧ 韓國潘多拉怎麼拍的電影
潘多拉》是由朴正宇編導,金南佶、文正熙、金英愛、鄭進永等主演的災難電影,該片於2016年12月7日在韓國上映。
該片圍繞核電泄漏話題展開,講述強震導致核電站出現裂縫,在放射性物質泄漏的危機下,核電站工作人員、居民和消防人員協力克服危機的故事[1]
⑨ 《潘多拉》解析
離《釜山行》刷爆朋友圈在過去不到半年,
現在看《鬼神》里孔侑的臉還是不時會想起喪屍跑酷的場面。
上個月,韓國又上映了一部災難大片,
與《釜山行》不同的是,這次的災難不是來自幻想中的喪屍,
而是真實存在的、時刻威脅著我們的、並且曾經發生過的——
核爆炸!!
不能免俗地,上來我們就要說說這部電影的戰績。
《潘多拉》12月7日在韓國上映。
上映首日觀影15.4654萬人次,登上了韓國單日票房榜冠軍。
12月8日又吸引觀眾16.4925萬人次,連續兩天(7-8日)領跑票房。
製作班底也龐大。
《鐵線蟲入侵》的導演。
《老手》的攝影指導。
《釜山行》的視覺特效指導。
《辯護人》的音樂指導。
總投資達120億韓幣,總製作經費達155億韓元(約9150萬人民幣)。
畫面和製作你們也不用擔心。
而且,這是第一部與美國Netflix簽約,在全球190個國家和地區發行的韓國電影。
《潘多拉》講述了位於韓國釜山的一座核電站,在遭遇了6級地震之後,內部出現了泄露,導致爆炸。
大場面,大題材,就是奔著震撼你而來的。
男主是核電站工作人員在赫,
他的父親及哥哥都因為在核電站工作被輻射而死,所以在赫一直都想離開這個地方。
他拿著父親的體恤金外出做生意失敗了,無耐,只能再回到這里,跟他們一樣做個工人,
這里有一幫跟他從小一起長大的兄弟,一個漂亮的女友。
因為深知核電站對人體的危害,附近的村民每天都有人在路上舉牌抗議,
但政府無視他們的行為,反而要加快核電站的其他進程。
原本一切都相安無事,卻被一場突來的地震破壞了。
地震導致核電站冷卻系統出現裂縫,如果沒有及時處理隨時都有爆炸的危險。
而核電站新上任的所長卻認為是件小事,並沒有及時進行應急措施,
包括上方官員也選擇瞞報,認為私下解決即可。
然而事態發展得越來越嚴重,核電站壓力越來越高,如果此時沒及時疏散民眾,會導致不可想像的後果。
韓國政府官員,卻因為擔心全國人民為此進入恐慌,僅撤離附近的村民。
果然不出所料,核電站爆炸了。
在赫的兄弟及其他工友們大部分人都受傷。
這時候救援隊面臨巨大的問題,除了求助傷員外,核電站爆炸釋放的輻射能越來越高,就算人體穿上所有的防護措施都無法抵擋。
核電站爆炸事件開始通過媒體不停的傳播,輻射能也在不斷擴散,
群眾們為了活命紛紛逃跑,公路上、機場、車站開始出現大量的擁堵。
(《釜山行》即視感~)
為了控制輻射能的強度及擴散,他們想盡了各種辦法,但由於政府的無能和隱瞞,導致越來越多的人傷亡。
最後,男主犧牲小我,拯救了大家。
可以說,熟悉的配方和熟悉的味道,《潘多拉》還是災難電影的套路。
一是平民家庭的溫情和悲情。
二是大政治環境的諷刺。
三是個人英雄的煽情。
這些套路,《潘多拉》都有。
首先是平民家庭的溫情和悲情。
電影前半段,男主是極其討厭核電站的人。因為親眼見證父親和哥哥死於核電。
但是隨著核電站的爆炸,鎮上的人迅速轉移,在赫反而成為了災難里那個義無反顧的人。
在大災難下的家庭溫情,和小我犧牲的悲情,基本就在這個家庭里展現了。
再說大政治環境下的諷刺。
對政治的諷刺幾乎是韓國電影這幾年的素材主題了。
這部也不例外。
在核電站爆炸之後,以韓國總統為一派,持積極處理意見。
而以韓國總理為一派,則是持能隱瞞就隱瞞意見。
這部電影對政治諷刺多了點復雜的辯論。
韓國總統在電影里是有心無力的形象,為了拯救人民於水火也有斗爭,無奈總理的壓制和意見,總是兩方撕扯和掙扎。
第三是個人英雄的煽情。
在經歷了核爆炸、核泄漏以及補救失敗之後,在赫一等志願者,犧牲自己的性命自願進入核電站,做最後的同歸於盡。
基本全片淚點就在這一段了。
主角犧牲前還申請了全國直播,各種大特寫的煽情。
總之,整部電影不管是劇情還是畫面,甚至邏輯走向,都是滿滿的韓國災難電影套路。
但是看完你還是會震撼。
因為這部電影除了近155億韓元的耗資和6000餘名群演支撐起來的大場面,
更重要的是這電影有警醒意義。
電影結尾,字幕揭示了韓國日漸囂張的核電站建設情況:
「韓國是全世界核電站密集度第一的國家
2016年 在當前的四個核電站中共啟動了24座核反應堆
福島核電站事故之後,許多國家都決定反核
但韓國目前依然增設了6座核電站,並擬定了建設4座的計劃」
「潘多拉」是個美麗的盒子,有光明也有黑暗,
就像核電站,能夠給人類帶來能源,但是缺口一旦打開,給人類帶來的是毀滅性的災難。
當切爾諾貝利的悲鳴仍舊不絕於耳,
當福島的餘波才逐漸顯露,
此時我們還是要提出那個不新鮮但永遠具有力量的問題——
「我們是否真的需要這項科技?核能是否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本人今天看到煽情的那一段更是淚流滿面,好壞大家自己看了評價。
個人感覺《潘多拉》絕對是9.0+的片,和《釜山行》一比,高低立見。
⑩ 怎麼評價韓國電影《潘多拉》
盡管存在大段頗為俗套的韓式煽情,但《潘多拉》依然稱得上是一部精彩感人的災難片。更何況,這部影片還有超越國籍的現實意義。當觀眾通過照片、新聞、史料,回想起那些曾經在異國發生過的可怕景象,便能嚴肅地意識到這絕非一個用來催淚的虛構故事。相反,它警示我們在地震、海嘯、山洪等天災對人類的威脅已由於預報和避難措施的到位而大大降低的今天,我們仍然面臨無法抵抗的滅頂之難,諷刺的是,這份威脅的來源正是我們人類自己創造的核能源。《潘多拉》中這場因人禍釀成的悲劇,將重新書寫我們的恐懼和無助。
影片把故事背景設置在一個將發展核電作為支柱產業的小鎮上,這是一個具有代表性的為發展做犧牲品的資源血汗工廠,以自身的凋敝和閉塞換來大城市的經濟騰飛。而當危險能源帶來可觀收益的同時,亦埋下了活火山般不定時爆炸的隱患。隨著事態惡化無法控制,全體國民都被迫與這座核電鎮同呼吸共命運,從而同嘗了因追求過度發展而忽視乃至無視安全保障的慘痛代價。
2014年歲月號的沉沒讓世人看到,一場突如其來,死傷慘重的災難對這個小國的打擊有多大,這讓《潘多拉》中呈現的核泄漏後舉國陷入混亂和社會動盪的場景有了極高的可信度。輻射擴散的死亡陰影步步逼近,潮水般慌不擇路的逃命人群,轉眼淪為廢墟的家園故土,都成了人間煉獄的驚悚寫照。當人們嘔吐,出血,全身潰爛,即便穿上笨重的防護服也無濟於事時,才知道看不見的死神正悄無聲息地在大地上降臨。
和大部分韓國電影類似,政府與其工作人員形象再度在影片中一落千丈。具體體現為敬業的核電站長因為「妨礙公務」而被上級借故調走,正直的總統試圖全力救災卻被各方復雜勢力牽制無法施展手腳,均是典型的清醒個人在整體腐朽的體制中因為拒絕同流合污而被大型利益集團邊緣化的遭遇。
之後,無能的核電站新負責人一心只想保住自己烏紗帽對領導言聽計從耽誤了事故處理進程,而政府在只顧封鎖媒體消息自欺欺人地營造安穩假象失敗後,終於引發了更大的亡國危機。把避災群眾反鎖在場地內的維穩人員也對上層失去了信任於是作鳥獸散,機場碼頭車站擠滿了想要立即逃離的恐慌人群。
同時,需要人員犧牲方能解決的核泄漏問題變成了倫理問題,作為成年人,每個人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而這套規則遷移到國家層面就行不通了。領導層決策失誤的後果卻由基層來承擔,前者能做的只有在實時傳輸的畫面前焦急凝視,沉默地低下頭,並將後者表彰為志願者,在他們犧牲後沉痛追悼。一群人害另一群人失去生命,卻得以遠離現場,毫發未傷。令人憤慨的是直到結尾,影片中也沒有哪位政客被罷免或問責。
猜一猜也大概清楚,要是在現實中,這些官員們定會痛心疾首地用「為了經濟發展」、「發生意外難免」給自己開脫。這副慣有嘴臉足以讓富有正義感的人們和逝者家屬當即產生一股怒火:冒著生命危險在第一線工作的又不是他們?他們用別人的生命做籌碼,卻得到了比這些出生入死的勇士們更多的安全、更高的地位與更大的利益。資本和權力暗中合謀,雙手沾滿罪惡鮮血的現實,除了令人感到氣惱,只餘下無盡的悲涼了。
核電是鎮上居民直接的經濟來源,盡管男主角在赫的父親和哥哥都因遭受輻射而去世,但他依然不得不去核電站工作,影片中,在赫想要擺脫核電站,卻無奈地發現自己被牢牢地捆綁在了這里——生於斯長於斯的親情與愛情套牢了他,讓他最終懷著外面世界的嚮往中死於斯。
在赫的最大痛苦是,想跑,跑不掉。在危機到來前,女友和母親反對他離開核電;危機到來後,眼睜睜看著同伴被困的他做不到一個人逃走;危機空前嚴峻後,已經被輻射的他用虛弱的身體做引爆器,與吞噬了他生命和夢想的核電站同歸於盡。
這份不得已做出的犧牲顯得格外的壓抑。為了家人和同伴,在赫不能不走上被壓榨至死的道路。某種程度而言,這個明知危險驚人但仍大規模開發核電並低估其惡果的國家,和那些被他拯救的國民們一起剝削了他,之後再用深明大義這樣的褒獎去包裝在赫,感化更多人用生命為這個轟然開動的國家機器做燃油並認為這是值得的。《潘多拉》用這位不甘犧牲的「英雄」告訴人們:雖然人的生命可以為一些東西做出犧牲,但這種獻身絕對不是值得提倡的。
因此,影片沒有將在赫塑造成宣揚個人英雄主義的硬漢,而是將他還原成一個彷徨、脆弱的小人物,凸顯了他真實而糾結的性格。即便加入了自殺式維修的隊伍,他仍沒有成為救世主的自豪感,而是產生了極大的憤怒:「為什麼要我們為這個狗屁國家而死?」
接著質問遠遠地觀看他們小隊送死的權貴們「為什麼我就得這樣死,我做錯了什麼,我不想這樣死」。
最後,悲壯赴死的在赫泣不成聲地利用電視直播和家人告別,沒有展現出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而只有不甘心就此離開世界的委屈,唯有潸然淚下地嘆息一句「活著真是受苦了」。
至此,在赫的一生被核電吞沒,臨終的他用時日無多的血肉之軀最後一次飼餵了這頭可怕怪獸。影片的戲劇沖突在此刻走向了高潮:一個讓平民為既得利益者的利益犧牲,讓無辜者為死有餘辜者去死的國家,是不值得人民去愛的。哪怕在歷史的任何時候,需要英雄來挽救的國家都不是偉大的,而是不幸的。
亡羊才想起補牢,唇亡方明白齒寒,人類文明走到了今天,我們生存的最大威脅終於變成了自己。核電猶如一隻掐得所有與其相關之人喘不過氣的無形大手,直到攥得每個人緩緩窒息。它的毀滅何嘗不是象徵著欲求不滿的人類走向自我毀滅?
當換取發展的成本如此慘重時,我們是否仍應該一意孤行?
寓言里,打開潘多拉的盒子釋放了不幸和災難,但希望依然存在,被鐵絲網隔離的核電站成為了墓地,掛慢了亡者的遺像,接著充滿正能量的畫外音響起「不要因為害怕就閉上眼睛,不要因為畏懼就堵住耳朵」,為影片畫上了一個意味深長的省略號,透過銀幕,我們看到了現實重演電影內容的可能性。
從《恐怖直播》、《釜山行》到《隧道》,當韓國電影又一次走在現實的前面,而沒有淪為意識形態的拙劣附庸時,光憑這一點就足以令我們送上掌聲。作為核電密度最大的國家,如何居安思危都不為過。我們遭受這一場災難的重創時,不要忘了預防下一場災難的發生。這是每一部優秀災難片所共同擁有的深刻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