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電影 » 為什麼中國的電影特效和美國沒法比

為什麼中國的電影特效和美國沒法比

發布時間: 2022-11-27 22:20:58

㈠ 為什麼美國人可以做的特效,中國做不出來

不得不承認,中國的進步也是非常明星的。近年來的優質電影還是頻繁出產,口碑爆棚。正如好萊塢百年沉得如今的強大。中國的影業也需要一步一步扎扎實實的發展不是嗎?希望我們可以看到我國的電影,為世界所震撼?

㈡ 電影中,國產特效和外國的特效,區別在哪

第一 水平差距 國內電腦特效技術本來就不如美國 也不如日本韓國
第二 導演要求的差距 不是每個導演對電影的視覺特效要求都那麼高 國內也有一流的導演拍出來的視覺效果也是很棒的 國外也不是沒有5毛特效電影
第三 成本投入的差距 真實高端的特效技術需要很高的成本的 不是所有的導演都捨得把資金投入在特效上 國內的二流三流導演們更傾向於把資金投入在演員和後期宣傳上
第一缺技術,現代特效依賴於電腦數碼科技;這點在美國得天獨厚,而且已經搞了幾十年了,技術功底和積累已經很可觀了!
第二缺錢,特效是極其消耗資金的!電影裡面短短幾分鍾的鏡頭,可能特效團隊要花費大量設備,人員,場地用幾個月的時間來完成,可以用燒錢來形容。
美國電影有全球市場來保證票房,能夠承擔的起這種成本,中國電影如果不是製片人膽子和資金特別大,基本不可能收回成本;自然只能節約鬧革命了!

㈢ 同樣巨量資金投入,為什麼中國電影特效遠不如國外

一是中國電影特效公司的技術不行,二是演員的片酬佔了絕大多數的資金投入。

中國的電影特效很多都被稱作五毛特效,也就是說製作極其粗糙,這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一方面就是中國特技公司的水平比較差,遠遠沒有歐美特技公司那麼強大。

而且中國的許多特效和西方的特效不太一樣,經常都是一些光線的效果。

另一方面就是中國影星的片酬都比較高,尤其是一些小鮮肉,他們的片酬佔了電影總投入的絕大多數。

這樣後期製作和剪輯的資金就有些捉襟見肘,所以就誕生了很多五毛特效和粗糙剪輯,讓人捧腹。

說到片酬問題,的確是讓許多導演和投資方都非常頭疼的事情。

不請一些高流量的小鮮肉,怕電影不賣座。

請了這些小鮮肉,片酬又太高,電影質量就不敢保證,仍然可能不賣座。

這就讓他們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導致影片經常被人詬病。

而外來的和尚好念經,所以外國大片經常可以很賣座,讓人無語。

㈣ 談談為什麼中國電影拍不出美國那樣的大片

這其實說到底還是中國社會和中國人的很多通病和劣根性轉移福射到了電影產業上的必然結果而已。 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有很多,但歸根結底的還是中國大部分的導演,製片,演員缺乏真正的對於影片的控制力,想像力,以及激情和熱情。 先談談,國產電影和美國電影在技術上的差別,這也是大家最為垢病的一點,就好比前不久拍攝的「殲十齣擊」,飛機空戰鏡頭假的殘不忍睹,對應的美國TOP GUN 可是美國近20年前所攝的影片,(殲十齣擊,只要看客公平的說,都知道和TOP GUN完全不是一個檔次上的)。 當然了,中國缺乏美國電影成熟的技術支援手段和市場環景,導致的在影片硬體觀感特效上的特定差距還是可以理解,但事實上,就是這樣的差距也沒有外人想像的那麼大,中國影片市場相對於美國市場,特別是全球市場,在今天的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前題條件下,資金還是相對充裕的,不缺大的投資人,但是美國好萊務在影片的技術環節上,卻有一個成熟龐大的市場利益鏈條,很多特效室,工作室在實際影片分紅中的得益不低於很多一線的大牌明星,重視技術手段,重視技術積累恰恰就是中國所豁缺的,電影技術的涵蓋很寬廣,好的技術人材堪比明星一般的珍貴。但是投入時間長,不可能如明星一般帶來現實短期利益,只能做做無名英雄,中國的電影業,顯然對這些,他們認為無法直接帶來市場效益(不管是公關,還是現實利益)的投入,從來是不見大方的。 這就和中國人的一個通病,做企業的很多暴發戶的通病一樣,什麼來錢快做什麼,急功進利。不重視人材和積累,幹完這票賺到再說。所以導致中國很多電影特效,特別是戰爭特效還要找韓國人來做(韓國電影業真正的起步發達也不過十年間,而且相應的資金遠無中國很多老總們的那樣充裕)。這才是讓人汗顏的地方。短視的投資者,混亂輕浮的市場,和急功進利的演員,導演,是培養不出好的工作室和過硬的特效製作的。 中國導演缺乏想像力,從殲十齣擊中女主角抄襲TOP GUN中克魯斯在機場飆摩托的那段生硬做作,讓人生厭生嘔的山寨片段中,我們就知道中國電影人在想像力上的潰乏,和抄襲上的無窮動力。中國導演也好,投資者也好,基本是處於一種,什麼市場火,我就來炒什麼的階段,並且盲目崇洋,都莫明希望在洋人那裡獲得承認,這點就連中國最頂級的導演也不除外,其中比較慘的就好比張藝謀的「十面埋伏」,「張導」用他基本已技窮的「所謂色彩對比和東方視覺的美感」的拍攝手段運用於一部不論是劇情,還是拍攝細節都乏善可佳的功夫片,急吼吼的在「卧虎藏龍」在好萊務大獲成功後推向奧斯卡的舞台,結果是可想而知。另外一個例子最好的就馮小剛的集結號,這個被他自認為是中國戰爭片革命的的翻身之作,我不知道真正的老牌影迷們是如何看待這部片子的,最少我在看集結號在開始時的那段被「引為佳話」戰爭場面時,我頭腦里轉動的只有好萊務式的生搬硬套,和對拯救大兵瑞恩粗劣摸仿,也許馮導是在客意向斯皮爾博格致意,這是我觀影後的最大感受。中國幾個不缺錢的大導演,尚且如此,就更不要提那些二流導演,和三流的導演了。 缺乏自己的思想性,缺乏原創性的影市作品,是肯定得不到大眾認同的,這其實就和中國產業現狀差不了多少,不缺錢,但是就是出不了自己的東西一樣,在人文和思想的角度去討論這個問題,一兩篇文章是肯定不夠的。其實中國不是沒有拍出過好的具有強烈感染力的片子,比如我極力推薦的廣西電影的「血戰台兒庄」,讓我在長達十年後的再次觀影,都為之流淚和動情的一部好片子。不論是在對歷史的尊重上,還是在道具服裝人員的選擇上,都最大限度的帖近並「真正尊重」了歷史,讓人看的出,導演拍片所投入的感情和那份「心」!!以及腳踏實地,實干,肯干,對於歷史尊重的一種精神。而這種精神今天的導演們早就看不到了。 再包含更早點的「英雄兒女」,和"甲午風雲"等幾部電影,也是如此。從導演,到演員,都可以說是都是些真正的藝術家,做到了真正用藝術家的身份去投入表演這個最基本但卻是今天中國大量的戲子導演們所缺失了的東西。他們缺乏資金和技術,不缺的是一個付責任的電影人的情懷。 今天的導演,演員們都不缺錢,缺乏的是真正尊重影片本身,尊重觀眾的藝術家應有的情操。卻盲目空談國際化,電影明星全球化。 很悲觀的說,中國今天的電影是很難再回到過去那種朴實存真的單純追求電影表演藝術和感染力,揮發出某種精神風貌(不論是否今天大家還認同這種精神風貌)的年代了。中國今天也缺乏這樣的社會,人文的氛圍。而中國現今淺薄,混亂的電影市場,在硬體投入,人材陪養方面,更是遠遠達不到美國市場的成熟。 中國電影的悲哀,無疑還會存在很久。

㈤ 中國電影發展多年,為何在特效方面還是遠不如西方國家

中國的電影行業,在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以來,可謂是要資金有資金,要技術有技術,要人員有人員,可是偏偏在特效方面就是不如西方國家,這無疑是令人吃驚的。

㈥ 為什麼中國電影的特效連美國電視劇都比不上

首先技術比人家落後20年,這一點不解釋,美國80年代就有了<終結者>這樣的電影,中國目前靠自己還做不出那種水平,所謂大片都是請的國外製作團隊做的,像<阿凡達><變形金剛><鋼鐵俠>這類的技術水平可以說國內是望塵莫及;另外中國粗製濫造,為求利益而不求質量;還有就是資金投入的問題等等

㈦ 中國電影的特效為什麼和美國差異那麼大

第一 水平差距 國內電腦特效技術本來就不如美國 也不如日本韓國
第二 導演要求的差距 不是每個導演對電影的視覺特效要求都那麼高 國內也有一流的導演拍出來的視覺效果也是很棒的 國外也不是沒有5毛特效電影
第三 成本投入的差距 真實高端的特效技術需要很高的成本的 不是所有的導演都捨得把資金投入在特效上 國內的二流三流導演們更傾向於把資金投入在演員和後期宣傳上

㈧ 為什麼中國電影比不上美國 特效沒得比的話 劇情總可以吧

這個題目比較廣.不是幾句話就能說清楚的.簡單說下我的看法.
就劇情本身而言,其實國產電影並不能算差,比如你隨便找幾部電影概況一下的話,美國電影基本上都是是一個英雄(可以是平民英雄)突破自我,拯救世界/家庭,得到幸福等等,中國電影則是老百姓家長理短,突出了某種人性,等等,這都是電影評論里常見的.這是不同文化氛圍造成的,不是劇情的錯.
單從這個方面看,美國片有國產片比不了的地方,一個是爽點,一個是電影構造出的環境.舉例說,國產片永遠不會有某一個人拯救世界的可能,審批過不了,所以觀眾爽不起來;國產片沒有太多幻想的地方,因為技術不夠,成本太高,看得爽不起來.我們常能看到的就是家庭瑣事,惡搞,主流片,不許成精的恐怖片等等,很難突破,很容易就審美疲勞了.

㈨ 為何我國影視特效,跟好萊塢電影特效,差距這么大,並且這么多年都沒趕上

第一:中國不缺電影特效人才,其實在工業光魔這樣的國際一流電影特效公司里也每年都在中國招收特效人員,今天獲得奧斯卡最佳視效獎的《雨果》,有相當數量的鏡頭是完全由中國人的團隊在中國完成的;
第二:在電影特效方面,中國確實沒有站在技術的制高點,但是就現在來說,沒有任何國外人能做得了的特效中國人完不成的;至於國內導演大量請國外團隊來製作特效純屬一廂情願和一種炒作,唐山大地震中邀請的韓國團隊大量運用的特效手段...(不想得罪島國人民...);如果你用心去搜索一下近幾年的大片,只要是製作公司裡面有base跟pixommodo這樣在中國有分部的國際特效公司,中國人都參與到了非常大比重的工作中!
第三:從實質出發,看看中外電影投資的比例就能發現非常大的區別,人家在特效上實際投入資金往往會比預期要高,而且從電影劇本剛剛敲定開始拍攝前就要請資深特效總監跟各部門一起開會決定下一步計劃,國外往往在拍攝的時候還沒有特效總監這個職位;如果你告訴我這兩年中國電影的特效投資也在不斷加大為什麼還出不來好特效?
首先,必須承認現在很多導演開始慢慢重視特效,其次,我想悄悄告訴你,你知道那些由導演報給媒體的特效投入真正落到特效公司手裡的有多少嗎?那是說給投資方聽的,你懂的...
由特效投入縮水導致的問題:製作周期大大縮減,好萊塢一個二維合成的特效鏡頭(大概3秒多的普通鏡頭)的平均周期是一到兩個月,中國一線電影一個鏡頭的平均製作周期一般是半天到一天...
說了這么多了,你該懂了;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722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691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678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418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411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1059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341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765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798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