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後天美國國慶節
1. 後天電影觀後感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後,能夠給我們不少啟示,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後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後天電影觀後感(通用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後天電影觀後感1
這天,我看了美國電影《後天》。它講述了地球上的溫室效應導致氣溫急速下降,地面上千里冰封的故事。
其中,最令我難忘的是山姆和其他同伴去船上為朋友找葯的情景。那時外面天氣個性糟糕。只要一出去圖書館就可能被凍死。可山姆的一位朋友卻偏偏這時患了敗血症,狀況十分危急。山姆和夥伴們不顧風雪冒著生命危險去一艘船上找葯,不幸被野狼發現。最後他們死裡逃生,最後回到了圖書館。看到那裡,我不禁為他們偉大的友誼而感動。
我想到了一篇在小學生學習報上讀過的一篇文章。它主要講了作者在下課時不留意將好朋友最喜愛的一支鋼筆弄到地上摔壞了。作者以為好朋友會讓她賠一支新的,但她的好朋友卻說不願為了一支鋼筆而破壞她們的友誼。於是,從那以後她倆就成為更加親密的好朋友了。
友誼是偉大的,它和母愛一樣。寧願犧牲自己,也要保護、愛護對方。我們必須要珍惜友誼,不好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影響或中斷它。珍惜友誼吧!它需要我們用心去維護,用愛去澆灌,才會成長為一顆參天大樹。
後天電影觀後感2
連續下了幾天的雨,新聞上說南京有好些地方被淹了,所以晚上媽媽專門找了一部幾年前的災難片給我看,讓我了解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這部電影的名字叫《後天》,代表將來的意思。
電影的主要內容是:因為地球北半球的人類污染嚴重,所以從某一天起,那裡的天氣超快迅的變冷,而且幾乎每天都有龍卷風、暴風或暴風雪的「襲擊」。可怕的是下暴風雪時,人們一出家門就會在幾秒內被凍死,但是就算呆在家裡也會很冷,而且電力全部中斷,最後只有很少的一些有學問,並且勇堅強的人才活了下來。
可能你們會問我為什麼驚險。我覺得驚險就在於暴風雪降臨時,人們一出門就會在幾秒內被凍死,而且溫度在零下一百二十度以下!想想都覺得好冷啊!
我覺得這部電影很驚險,但是我覺得真正「作惡者」還是人類本身!我們要少用電,保護環境,見到垃圾及時撿起,這樣就不會再有像《後天》里一樣的情景出現了!
後天電影觀後感3
《後天》這部電影我想眾多朋友都看過了,我也看了2遍,每每都有新的感受,不曉得朋友們有沒有這么的想法。
且不說里邊的場景多麼的壯觀,故事物節多麼的動人心弦,電腦特技多麼的具有活力搖撼,我想說的是經過這部電影,從另個層面講超過了「泰坦尼克」。他起小兒家講到大家,從私人講到集體,起小兒愛講到大愛。只有短短的1個多鍾頭的時間,向全部看過這部電影的人宣傳著這么的理念,不可以不說也只有好萊塢有這么的水準了。
後天,我們有若干個後天,恐怕或者要捉住今日吧,只有今日爭取了,把握了,盡力盡量了,當後天來到時我們才小聰明之泰然。
這部電影沒有大講政治,沒有教說,多的很人與人之間熱熱的愛,多的很為了同事間的情誼而丟開性命。多的很為了別人的康健而願意讓步自個兒謀求活路的機緣,多的很為了同學間那純潔真誠的情誼而願意把生的希看留給別人,把死的機緣留給自個兒。多的很不因為你是***而讓步自個兒的主張而指鹿為馬。多的很不因為我是上層而不願意讓百姓曉得事物的***,而是風雨同船,老百姓的好處高於一切。
這就是我以為這部電影的菁華存在的地方,讓我們在後天來臨之前把握今日,愛惜今日,感恩今日吧!
後天電影觀後感4
看《後天》之前,在「環保」上我是言語的巨人;看過《後天》之後,我決心不再做個行動的矮子。
《後天》這個災難片的故事發生在遙遠的美國,看著金發碧眼的洋鬼子們逃出生天,很多人也可能「只會」當成旁觀來看個驚險和揪心。但是內容涉及的是全球氣候變暖,這就不得不讓人跟著一塊杞人憂天一下。來來來,我們來看個權威的預言: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氣候變暖,溫室效應會造成如下後果;
每年將有16萬人因溫室效應外圍影響喪生,20xx年死亡人數更會加倍;
海平面上升會造成2500萬人遠離家園;
第三世界將因洪水、飢荒、乾旱和農作物欠收而大舉移民;
歐洲老年人將死於熱浪。
綜合各種氣候變化的趨勢,在影片的官方網站上,做了一個駭人的統計和預測:20xx年,在歐洲有2萬多人因氣溫過高死亡;美國創下龍卷風最高紀錄,一個月中平均每天6次,而且據分析該數字還有可能被很快刷新;在過去30年裡,熱帶氣旋帶來的死亡半數與洪水有關……到2050年,125萬種生物將會滅絕;美麗的自然景觀將由於氣溫變暖而消失;由於氣候變暖,各種疾病將在這個星球上大肆傳播……
就是這么一部電影,它不是把時間搬到幾十年後,而是讓災難活活地在眼皮子底下席捲而來:洪水,就在眼前;冰雹,就在眼前;酷寒,就在眼前;一切人力不可抗力,就在眼前!上一個冰河世紀結束時,恐龍滅絕,但人類存活了;如果又一個冰河世紀就在眼前,措手不及的人類將如何?
《後天》這部影片直觀地體現了影視藝術的逼真性和假定性,一方面運用電腦特技營造出了一個似乎不可能發生的「後天」,但特技之後,我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到,隱隱地感覺到那個「後天」真的並不遙遠。
後天電影觀後感5
暑假中,姐姐從美國回來,我們一起從網路上觀看了電影《後天》。這是一部美國好萊塢拍攝製作的災難片,氣勢恢弘,場面巨大。
影片的場景顯示在地球上的美國,某日,氣溫驟降,氣象學家傑克?霍爾在觀察氣象後指出,地球將會面臨冰河時代,並報告國會通報全球,讓人類全部遷移至赤道方向。這時,地球的災難從紐約開始爆發:巨大的海嘯沖向城市,沖入了道路、地鐵、隧道,將車輛、生物、樓房,一切地面上的、地下的全部被淹沒。曼哈頓大廈也遭到強烈旋風的襲擊,大部分被毀壞。大水淹沒了紐約,淹沒了美國,吞沒了美洲、歐洲。從此,地球上到處是冰天雪地的景象,冰河時代再次出現在地球上。影片最後把鏡頭重新拉回美國。那些艱難生存下來的人們,美國人、英國人以及全世界人民正艱難地向依然安全的墨西哥遷移,請求加入到墨西哥難民營。
影片雖然是科幻的,不是真實發生的事情,但是近些年來,地球上各種災難頻發,我們無法預知什麼時候會有毀滅性的災難爆發。那麼,這些災難發生的原因是天災還是人禍呢?答案是人為造成的。人類為了短時的眼前的利益,對資源、對自然進行無度的開發,造成植被破壞,大氣層破壞,水污染等等。這樣下去,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將失去自我修復的能力,也許「後天」,冰河時代會真得來臨。
後天電影觀後感6
今天,我無意間翻到一張碟子,上面寫著《後天》。其實,我已經看過這部片子了,但是,我還是忍不住再看一遍。影片中講述的是溫室效應造成地球氣候異變,全球即將陷入第二次冰河世紀的故事。全球變暖,冰川消融,肆無忌憚的龍卷風,瘋狂的巨浪吞噬著如螻蟻般的人群……雖然這些情節是虛構的,但也給人們敲響了警鍾:《後天》中所描述的情景會不會真的出現?
看完影片後,我在電腦上查了一下資料,結果查到了這一條新聞:2007年5月29日,無錫市民引以為容榮的太湖水突然遭到了污染,不能飲用。原來這是人類因為污染水質、溫且偏高造成了南藻瘋長,全城陷入了水危機。這是剛剛發生的「無錫水污染事件」。顯然,溫室效應給人類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危害,這次事件的罪魁禍首是藍藻嗎?不是的,其實這次的事情還是我們人類自己,要不是我們隨意亂用資源,隨意破壞,能弄成這樣嗎?後來,我又回想起影片裡面,不禁打了一個冷顫。
其實,我們人類並不是地球的,我們是渺小的。我們根本不能阻止這些事情的到來,如果我們真的想阻止這些事情的到來,唯一的辦法就是愛護我們的地球,愛護我們的環境。
「後天」離我們並不遙遠,如果不保護環境的話,它會離我們越來越近,如果「後天真的來臨的話,我們將別無去處,誰願意地球變成破爛不堪的樣子呢?大家都喜歡著這個可愛的地球,所以,我們大家一起來保護這個美麗、微小而脆弱的星球——地球吧!
後天電影觀後感7
我在前幾個月前,我看了一部電影叫做《後天》,我原以為不好看,便拒絕了父母,但我父母說:「看看吧!看完你再做決定,看電影《後天》有感。」我心想:「好吧!看這部電影,也沒么損失阿!」現在,讓我告訴你故事的情節吧!
這部電影是在描述全球溫室效應造成各地天災頻傳,暴風雨、龍卷風、地震、海嘯、山洪爆發等等,一名氣候學家試圖找出拯救地球方法,但之前他必須搶救危在旦夕的兒子,他的兒子被困在冰河包圍的紐約城的圖書館中,氣候學家決定自己去拯救兒子,並在和兒子通話中告訴他:「在室內燒點東西保溫,不要出去,一出去,馬上會被凍傷,嚴重可能會死的,觀後感《看電影《後天》有感》。」過了不久,大家發現雪停了,他們想說趕快逃命吧,他的兒子試圖告訴大家他爸爸說的話,但大家都不相信他,只剩下他的好友.流浪漢和圖書館的管理人員,大家一直燒書,並相信他的爸爸一定會來,途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難,最後,他的爸爸終於來了,他很慶幸自己的兒子能聽他的話,並存活下來。
我看完了這部電影,我很感動,也很害怕,問爸爸說:「我們會不會遇到冰河時期?」爸爸微笑著說:「有可能吧!也有可能在你的四.五代會遇到。」我很想問爸爸:「你怎麼都不害怕呢?」但我沒做到。
我覺得大家都看過這部電影,有可能害怕,有可能不會,但是大家一定要維護這個世界,才能盡量不碰到這可怕的冰河時期,你覺得呢?
後天電影觀後感8
看完《後天》我感觸頗深,第一次才敢覺到,人類是多麼軟弱無助,在地球上隨心所欲的消耗著地球的資源,隨著腳下的土地一片一片的減少,森林逐漸的離開了我們的視野,身邊的'空氣……有什麼我們沒有破壞到?別讓地球上的最後一滴水,成為我們的眼淚,看來我們只能請求上天原諒我們的無知。
這個電影的主演是美國的丹尼斯·奎德,演的是一名天氣學家他的兒子山姆知道世界的大災難要來了。因此他不顧一切去救身在紐約的女友,但是他父親不放心也跟著他的兒子去了紐約。
當災難來臨的時候。美國的自由女神鵰像,在洪水中搖搖晃晃,車子翻了,許多人被龍卷風捲走了,還有人被洪水淹死了,更有許多人,被突如其來的冰雹砸死了。
當我看到一位日本上班族的叔叔前一秒還在與妻子談話,後一秒就被冰雹砸倒在地,那一刻人類的生命是多麼脆弱啊!守信的名言 無法抵抗的龍卷風,襲擊了洛杉磯,狂雪掩蓋的印度,下著葡萄柚大小冰雹的東京,而紐約卻在一天的時刻里從炎熱速降為酷寒。
我清楚的記的,美國副總統發表的一句話:「我們以前以為我們能夠無節制的去消耗地球的資源,但我們錯了,包括我……」這一幕,對驕傲的美國人而言,很是侮辱。
我們要保護地球資源,不然這就會是我們的「後天」!
後天電影觀後感9
看完了電影《後天》,心裡不覺感觸良多。影片講述的主要是:由於人們無修止地破壞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遭到了大自然的報復,造成環境惡化,氣候極端變化,全球忽冷忽熱,一些地方下冰雹,一些地方下暴雪,形成了又粗又長的冰柱;一些地方天氣極其炎熱,一些地方極其乾旱,缺水問題極度嚴重;許多地方還發生龍卷風。通過影片,告誡人們不要破壞地球、破壞環境,要珍惜我們的地球,養成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
《後天》中的主人公——古氣候學家傑克·霍爾為了去營救被困於紐約的兒子,不惜冒著失去生命的危險在冰天雪地里前往紐約。這里體現的父子之情,是多麼純正——不論他們平時的相處時間是多麼的少,無論傑克為了研究多麼忽略他的家人,但在關鍵時刻,他做了保證,他前往,前往他兒子的身邊。他的兒子森同樣的愛他的父親,當被問之最快樂的假期時,他的回答竟是和父親一起遇難十多天。遇難可不是什麼好事,可是能和爸爸在一起,那就是最美好的。當颶風眼襲擊過後,通往「希望」的門被打開時,傑克和森面對面的那一刻,那種激動時不能言語的,不用說「我愛你」,只有一句「you make it」就能表達出全部的情感——欣慰,激動,無限的親情,溫暖的愛。
《後天》之中友情、社會責任也隨處可見,傑克研究所的朋友們,陪伴著他踏上了凶險而未知的旅途;森的朋友們,陪著他去尋找救命的葯物;傑克的妻子——一名醫生,在最後一刻都陪在她的病人身邊;大量的研究人員在不懈的努力改善環境問題。
這一點一滴,都會讓我體會到這部「災難片」的深意,就像那個博士說的話一樣:「重要的不是看著自己的孩子長大,而是他會長大」,是的,重要的不是明天會怎樣,而是會有明天——有一個明天讓我們創造。
總而言之,保護環境不是一個人的責任,也不是一個國家的職責,而是全世界人共有的責任,如果我們還繼續破壞和污染生活環境的話,那麼人類的後果就像在本片上演在屏幕上的一樣,相信每個人都不希望電影中的災難再在現實地球上上演一遍。
後天電影觀後感10
周三的隊日活動,學校組織大家觀看了一部教育片:假如「後天」來臨。坐在教室一角的我觀看這部片子時,其實一點也沒時間多想,只有驚愕。一組組驚魂的鏡頭,令人緊張的不敢喘息,只是目不轉睛的盯著屏幕。只是在片子播放完畢時,腦子里震撼出一個念頭:一定要在「後天」來臨之前,好好愛護我們的家園,善待環境,愛護地球!
片子描繪的是以美國為代表的地球,一天內氣溫驟然變化引發地球空前災難的科幻故事,告訴人們,全球環境惡化,溫度徒增,引發氣候危機,導致洪水、地震、海嘯、龍卷風等災害頻發,造成大自然懲罰人類破壞自然的災難。片中排天巨浪如咆哮的野獸,勢不可擋的湧入紐約;滔天的洪水霎時淹沒了曼哈頓;颶風勢不可擋的摧毀洛杉磯;不可一世的摩天大樓眨眼沉浸在汪洋之中;氣溫驟降,冰天雪地,自由女神被冰凍在冰雪之中,只露出黯然失色的冠冕和那隻撐著火炬的手臂,雙嘴禁閉,目光呆滯……歡天喜地的人類轉眼間變得好可憐,冒煙的工廠、飛跑的汽車、排著熱氣的空調……也在瞬時間被凍結在了冰天雪地之中。
每個人看了這部片子都會驚心動魄也為之震撼的,其實近年來的南方洪災、雪災,汶川、玉樹大地震還有今年的俄羅斯火災,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鍾,影片叫做:假如「後天」來臨,是在提醒我們地球人,我們還有「明天」可以爭取,我們不能在無動於衷了,我們不能在覺得與己無關了。我們不能等災難降臨在身上時,才覺悟,才知道悔改,那時就悔之晚矣。因為我們不愛護環境,災難滅頂而至,洪水席捲而來,冰雹普天而降,海嘯就在眼前時我們再去愛護環境,我們再想減少熱量排放,我們再去愛護身邊的一草一木還來得及嗎?
看了這部片子,我懂得了人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一小部分,也懂得了氣候變化的威脅和危害。我們不能總以改變自然、征服自然的身份自居了,我們還要學會善待自然、尊重自然、和諧修復自然。我們必須愛護環境,從我做起,從小做起,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愛護自然界,哪怕是小狗小貓、小花小草。日常生活中,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換一個節能燈泡、隨手拔掉電器插頭、盡可能少開空調、盡可能少坐汽車、少用電熱水器、安裝太陽能熱水器、每周少吃兩次肉等等。這樣也能減少熱量排放,也是在對防止地球變暖貢獻力量。
後天並不可怕,關鍵在於我們今天和明天是否善待地球,是否愛護自然、愛護環境,是否珍惜我們共同的地球家園,那我們的後天就不會有災難,我們的後天就會比今天更美好!
2. 影片《後天》的內容
《後天》為20世紀福克斯公司的年度科幻巨片,投資1.25億美元,由曾經執導《獨立日》、《愛國者》等片的導演羅蘭-艾默里奇執導,新生代偶像丹尼斯-奎德、傑克-吉倫哈爾、艾米-羅森、莎拉-沃德等主演。
影片講述溫室效應造成地球氣候異變,全球即將陷入第二次冰河紀的故事。全片匯集了大量頂尖特效,由於影片中氣候異變是先由海水因氣溫急速下降而驟然冰凍,因此包括
三星送你雙人雅典游! 免試入學讀在職研究生
三星電子再助2004WCG 買VIZI,親臨演唱會
自由女神、艾菲爾鐵塔、倫敦大笨鍾都將被凍成冰柱,場面極為壯觀。當然除了鋪天蓋地的自然威脅之外,也將細密交織父子及男女之間刻骨銘心的動人情感。
《後天》看點:自然災難的大集合 超逼真特效
一、空前自然災難的大集合
《後天》最大的看點就是那些精彩的自然災難畫面,它力圖展現和說明的是:如果溫室效應和全球變暖的趨勢繼續發展下去,勢必會引發全球范圍內的重大災難,這無疑是一個有著十分現實危機感的大背景。
狡猾的羅蘭·艾默里奇幾乎把所有關於水的災難片里的元素都調動起來了,《天地大沖撞》中的洪水,在這次變成了冰川溶化後的滔天巨浪,狂湧入紐約市,《龍卷風》中的颶風,此次變得更加強大,掀起汽車和房屋已如家常便飯,它甚至把整個洛杉磯都撕裂殆盡。還有在《後天》中所特有的如柚子般大小的冰雹襲擊東京,大暴風雪覆蓋了新德里,史無前例的大暴雨都接踵而來。最後還有由於受冰川期影響而形成的萬里冰封,一個從未在銀幕上如此逼真出現過的冰河紀展現在我們面前。當今影壇唯有《後天》在同一時間,把無數曠世災難統統砸向人間。
二、精彩絕倫超逼真特效
「現在已經沒有人想看大樓被炸飛的的鏡頭了(他指的是《獨立日》中轟炸白宮的場面),但《後天》是一部非常不同的影片,有一點像《海神號歷險記》或者《火燒摩天樓》的味道。它更像一部經典的災難片,只不過如果這些災難結束,世界已經改變。」導演艾默里奇說。
在這部影片中,給人最震撼之感的就是極其驚人和逼真的特效。歷史上罕見或從未有過的驚心動魄的曠世災難這次真實地展現在我們眼前。影片中,最經典的畫面就是紐約市"速凍"前後的畫面,沖天巨浪狂涌進紐約市,自由女神被淹沒,萬巷瞬息沉沒在汪洋之中,萬噸巨輪竟被沖進樓宇之間。而轉瞬間,氣溫驟降,浩瀚汪洋中的紐約城又變成冰封世界,茫茫冰原上,只留下自由女神的頭像,象徵著人類文明城市大半也永埋入冰雪中。人類和人類所創造的世界在大自然面前顯得如此渺小。在此次,20世紀福斯公司花足了心血,融合了《鳥》、《龍卷風》、《天地大沖撞》等災難的視覺奇觀。
《後天》雖只拍攝了380個特效鏡頭,但它們卻是導演艾默里奇職業生涯中最復雜的鏡頭,艾默里奇談到在一個活動拖車里虛擬出紐約城被冰凍起來的效果時說,「這是我首先想像出的一個場景,所有的道具都是為影片而特殊製作的,但他們看起來必須能夠以假亂真,無論是洶涌的洪水,還是呼嘯而來的暴風雪,所有的特效必須沒有任何破綻。所以我們在六個特殊製作的布景房間里像變戲法一樣輪換著進行拍攝,海嘯、地震……這樣,看起來所有的災難就彷彿真真切切地發生在地球上一樣。」
負責本片製作的是馬克-戈登製作公司,這家公司最著名的作品是《拯救大兵瑞恩》和《紳士大聯盟》。
三、1.25億美元巨制 全球同步上映
2002年7月,二十世紀福斯公司打敗了派拉蒙、夢工場、環球和華納兄弟等強敵,終於搶得《後天》的電影拍攝權,並邀得艾默里奇(《獨立日》、《酷斯拉》)這位擅長科幻災難題材的導演,而製作成本高達1億2500萬美元,將近90%的預算都用來製作特技效果。而且由於某些特效場面的製作難度過大,福斯公司決定將部分片段重新製作,所以該片的公映日期推遲了一年。本片原定2003年夏天上映,最終成為今年暑期的鳴鑼大片。奎德扮演名為霍爾的古氣候學教授,而他所要解決的難題比他以往面臨的問題要困難得多:解救冰凍的地球。
警世災難巨片《後天》最終確定於5月28日全球首映,影片用超眩的特效強力打造出有史以來電影中最驚心動魄的災難,最震撼人心的特效。《後天》在全球熱映風暴的就如同影片中的颶風、洪水狂卷而來。這次最值得慶幸的是國內觀眾也能在第一時間與世界各地的觀眾一起感受《後天》所帶來無與倫比的震撼。
四、人類面臨未來災難的真實預警
從艾默里奇導演過的影片來看,他十分喜歡災難片。「我最喜歡《海神號歷險記》。不過我喜歡災難片是因為它講述了普通人在非常情況下必須做出一些他們平常不會做的事情。」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拍攝《後天》卻不僅僅是喜歡這么簡單,還包括對地球環境問題的關注和憂慮。比起其他威脅人類生命安全、能夠引起世界范圍恐慌的天災人禍來,全球氣候變化的威脅是唯一一個大得能夠迫使世界上所有國家的人停止戰爭,聯合起來一起拯救星球的問題。
「它是一部跟《獨立日》和《世界末日》一樣的商業電影。」丹尼斯-奎德也同意他的觀點,「但影片講述的內容是會發生的--只不過是時間的早晚而已。」
綜合各種氣候變化的趨勢,他們在影片的官方網站上,做了一個嚇人的統計和預測:2003年,在歐洲有2萬多人因氣溫過高死亡;美國創下龍卷風最高紀錄,一個月中平均每天6次,而且據分析該數字還有可能被很快刷新;在過去30年裡,熱帶氣旋帶來的死亡半數與洪水有關……到2050年125萬種生物將會滅絕;美麗的自然景觀將由於氣溫變暖而消失;由於氣候變暖,各種疾病將在這個星球上大肆傳播……
因此在這部影片的製作過程中,意識到自己也正在製造二氧化碳的艾默里奇和他的創作隊伍還發起了節約能源以及植樹造林活動,並希望能夠號召更多人為創造未來的森林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如他所說,「你必須讓這部電影盡可能有娛樂性,但我還是想要豎起一面警告的旗幟。」
《後天》背景:冰河世紀的威脅 嚴重的溫室效應
六千五百萬年前的冰河世紀,讓恐龍全面滅絕;如果新冰河世紀來臨,人類會在哪裡?電影《後天》為喚起世界對日益嚴重的溫室效應,及理論上可能引起的新冰河世紀威脅,針對全球著名地標設計了一系列相關冰凍圖像,顯示氣候對人類的威脅的急迫性與全面性。由於影片中氣候異變是先由海水淹沒後因氣溫急速下降而驟然冰凍,因此包括自由女神、艾非爾鐵塔、倫敦大笨鍾都將被凍成冰柱 ,橫向的冰柱突顯地球的急速降溫與急凍。選擇自由女神「濕身」和自由女神「雪糕」兩款圖像做為官方海報!
注意到溫室效應所帶來的恐怖後果,《後天》導演羅蘭-艾默里奇決心讓《後天》成為全球首部完全「碳中和」(carbon-neutral)的A級製作:「拍片時大量使用的燈光、發電機和燃料,都讓溫室效應更加嚴重,我們努力讓排放出來的二氧化碳被中和吸收掉來彌補地球!」電影《後天》和倫敦的「未來森林」組織(Future Forests)合作,由未來森林計算拍攝這部電影將會製造的二氧化碳總量,然後在加州跟不丹種植森林!不僅如此,導演還出資購買省電燈泡到牙買加以及協助美國低收入戶家庭省電計劃!真正做到不惡化溫室效應,證實賣座電影也能愛護地球。
最近這幾年,不管你在世界的哪個角落,都可以清楚感覺到地球氣候異變。大陸冰雹,歐洲水災、印度熱浪、美國一天16次龍卷風,去年八月九日也創下百年最高溫38.7°C。這一切讓人不禁要問,地球究竟怎麼了?世界衛生組織研究指出,溫室效應是地球氣候異變的元兇。氣候暖化使得兩極融冰、海水增溫、洋流改變,世衛組織表示每年將有16萬人因溫室效應外圍影響喪生,2020年死亡人數更會加倍。海平面上升更造成2500萬人遠離家園,第三世界將因洪水、飢荒、乾旱和農作物歉收大舉移民,歐洲老年人將死於熱浪。
3. 關於影片《後天》
姓名:傑克·吉倫希爾
性別:男
出生年:1980年
生日:12月19日
地區:歐美
星座:天蠍座
血型:
身高:183cm
三圍:
嗜好:
職業:演員
個人簡介
傑克·吉倫希爾於1980年12月19日出生於美國洛杉磯,在哥倫比亞念了兩年後轉學進入電影圈,年輕的傑克·吉倫希爾經歷雖淺,但充滿靈性的眼神和精湛的演技,讓他成為影評界十分看好的新生代演員。
他出生於演員世家。他的姐姐也是極為優秀的演員,兩人曾在《驚魂28天》中合作,這部獨立製片的小成本電影勢如破竹,在院線上映後,也獲得票房和影評界的大勝利,傑克·吉倫希爾也被提名為最佳男演員。
傑克·吉倫希爾的成名作是1999年的青年勵志片《十月的天空》飾演一個勇於追求夢想的年輕男孩,他和克里斯庫的父子情深令人印象深刻。
他也演出過優秀獨立影片《好女孩》,和珍妮佛-安妮斯頓有精彩的表演,該片獲2003年獨立精神獎提名。04年曾作為男主角出演《後天》,05年出演《斷背山》,因此片獲得78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
其它
演員作品
證據 Proof (2005)
鍋蓋頭 Jarhead (2005)
斷臂山 Brokeback Mountain (2005)
明日過後 Day After Tomorrow, The (2004)
Highway (2002)
讓愛自由 Moonlight Mile (2002)
好女孩 Good Girl, The (2002)
愛情泡跳碰 Bubble Boy (2001)
死亡幻覺 Donnie Darko (2001)
十月的天空 October Sky (1999) 張薇
Homegrown 王牌追殺令 【1998】
姓名:丹尼斯·奎德
性別:男
出生年:1954年
生日:4月9日
地區:歐美
星座:白羊座
血型:
身高:187cm
三圍:
嗜好:
職業:演員
個人簡介
1954 年4月,丹尼斯·威廉·奎德(Dennis William Quaid)出生在德州的休斯敦,並在那裡長大成人。上高中時父母離異,他同父異母的弟弟巴迪·奎德(Buddy Quaid)也是一位演員。在休斯敦大學主修戲劇的丹尼斯品嘗到校園劇《車站》(Bus Stop)的成功後,決定放棄學業前往好萊塢尋求發展機會。
1975年他終於盼到了《瘋狂媽媽》(Crazy Mama)的一個小角色,一年後出演出了《密蘇里山口》(The Missouri Breaks)。在《我從未承諾給你一座玫瑰花園》(I Never Promised You a Rose Garden)、《The Seniors)等影片中扮演了一系列小人物後,丹尼斯在獲得奧斯卡最佳劇本的影片《告別昨日》(Breaking Away)中的表現引起了好萊塢的注意。1980年他與哥哥拉迪(Randy)合作出演了《鏖兵萬里》(The Long Riders),此後演技不俗的他卻只出演了《Gorp》、《The Night the Lights Went Out in Georgia》等低成本影片。直到1987年奎德的事業終於發生巨大轉折,《自由自在》(The Big Easy)中,丹尼斯以其極具殺傷的微笑、俊朗的面容和健美有型的身材,贏得了評論家的贊譽,次年他獲得獨立精神獎。他出演的《征空先鋒》(The Right Stuff)、《愛到最高點》(Everybody's All-American)、《大火球》(Great Balls of Fire)《義海傾情》(Wyatt Earp)、《愛情魔力》(Something to Talk About)、《毒品網路》(Traffic)、《友情晚餐》(Dinner With Friends)等影片均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1998年他憑借《自由自在》獲得獨立精神最佳男演員獎;2001年的《毒品網路》助他贏得演員公會最佳表演獎;2002年影片《遠離天堂》(Far From Heaven)為他贏得紐約影評家協會獎、芝加哥影評人獎、獨立精神獎,以及金球獎、演員公會獎的提名;丹尼斯·奎德近幾年的主要作品有《冰河庄園》(Cold Creek Manor)、《邊城英烈傳》(The Alamo)、《後天》(The Day After Tomorrow)、《優勢合作》(In Good Company)、《鳳凰劫》(Flight of the Phoenix)、《新歡樂滿堂》(Mine and Ours)和《美國夢》(American Dreamz)等。
1978年丹尼斯與女星P J·索爾斯(P J Soles)結婚,五年後關系變淡兩人離異。1989年他與美國甜姐梅格·瑞安(Meg Ryan)宣布訂婚,這段感情因為他的毒癮和酒癮一度受挫,直到他克服癮症依賴,兩人才於1991年的情人節喜結連理,90年代他們被認為是好萊塢感情最穩定的夫妻。2000年兩人傳出分手消息,人們無不驚訝萬分。丹尼斯後來娶了德州的一位房產經紀人。(編譯:騰訊娛樂)
基本資料
姓名:艾米·羅瑟姆
性別:女
出生年:1986年
生日:9月12日
地區:歐美
星座:處女座
血型:
身高:173cm
三圍:
嗜好:
職業:演員
個人簡介
艾米·羅瑟姆(Emmy Rossum),1986年9月12日生於美國紐約。因為出生在紐約,又在紐約長大,艾米從小就擁有從事自己職業演藝生涯的完美自然條件。7歲起,她就開始在大都會歌劇院參加歌劇表演,先後參加過20多部歌劇作品的表演,和世界三大男高音歌唱家當中的普拉西多·多明戈、盧西亞諾·帕瓦羅蒂等同台獻藝。進入青春期後,因為個子長得太高離開了歌劇表演。
自1999年起,艾米相繼參加了很多電視電影的拍攝,代表作品包括《天才》(Genius),《奧黛麗·赫本傳》(The Audrey Hepburn Story)等。2000年,艾米的處女戲劇影片《民謠搜集者》(Songcatcher)面世,而且一炮打響,使她在當年的桑丹斯電影節上獲得了評委會特別獎。2003年,艾米在浪漫喜劇片《諾拉》(Nola)中扮演一名胸懷報負的歌曲作家。同年,又在好萊塢著名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執導的《神秘河》(Mystic River)中扮演小商人命運悲慘的女兒,她在銀幕上表現出來的無辜和清白,使觀眾對她後來的悲劇性死亡感到傷心難忘。這是她出演的第一部主要電影作品。
對於剛滿18歲的艾米·羅瑟姆來說,2004年是她一生中非常關鍵的一年,因為這一年裡,她出演了兩部風格迥異的電影:《後天》(The Day After Tomorrow)和《歌劇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艾米擊敗了很多比她更為出名、從影資歷更深的女演員,被安德魯·勞埃德·韋伯看中,扮演《歌劇魅影》中的克麗斯汀,取得成功。艾米在《歌劇魅影》中的表演,使她獲得了金球獎提名。
2000年,艾米被美國《綜藝》雜志評為2000年十大最受矚目影星。《後天》和《歌劇魅影》更把艾米推入好萊塢影壇焦點明星的行列。(編譯:騰訊娛樂)
4. 後天電影是哪個國家的
《後天》是2004年的一部美國科幻電影,描述全球暖化和全球寒冷化後所帶來的災難。本片是20世紀福克斯公司的年度科幻巨片,投資1.25億美元。
中文名: 後天
外文名: The Day After Tomorrow
其它譯名: 末日浩劫/明日之後
出品公司: 二十世紀福斯影片公司
製片地區: 美國
導演: 羅蘭-艾默里奇 Roland Emmerich
編劇: 羅蘭,傑夫利-納赫馬諾夫
製片人: 馬克-戈登 ,羅蘭-艾默里奇
主演: 丹尼斯-奎德,傑克-吉倫希爾 ,伊安-霍姆,艾米-羅森
類型: 劇情 驚悚
片長: 124分鍾
上映時間: 2004年5月28日
國內公映上譯譯制名單:
譯制導演:胡平智 翻譯:顧奇勇 錄音:成 櫻 剪輯:陳玉華 錄音工程:童 樂 混合錄音:成 櫻、魏魯建 配音演員:劉 風、沈達威、曾 丹、吳 磊、桂 楠、王肖兵、嚴崇德、翟 巍、丁建華、陳兆雄、喬 榛、程玉珠、黃 鶯、海 帆、劉 欽、張 惠、狄菲菲、胡平智、任 偉、張 欣、余冠廷、俞 紅、詹 佳、程 其 美國二十世紀福克斯公司出品 美國彩色寬銀幕立體聲故事片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引進(2004同步引進)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聯合發行 上海電影譯制廠譯制 上海電影譯制廠數碼聲製作 上海電影技術廠拷貝洗印加工 音效:DTS、SRD
劇情簡介
《後天》[1]描繪的是以美國為代表的地球一天之內突然急劇降溫,進入冰川期的科幻故事。故事中,氣候學家傑克·霍爾(丹尼斯·奎德飾演)在觀察史前氣候研究後指出,溫室效應帶來的全球暖化將會引發地球空前災難。 傑克博士在一次國際科學論壇上曾警告到場的政府官員以及美國副總統採取預防行動,在演講中他解釋災難會是由於溫室效應導致兩極冰蓋融化,融化產生的大量淡水將使得水溫、洋流和海水成分急速轉變,從而引發全球氣候的劇變,地球將再次進入冰川時代。美國副總統是以發展經濟和工業為第一目標的,在會上他質問傑克「災難會在什麼時候來到」,傑克無法給出具體的結論,只能回答「也許是半年,也許過了明天就會發生」,這也是本片片名的由來。但是美國副總統顯然是個科學盲,不但對傑克的研究結果大加駁斥,並且拒不對他的建議予以任何考慮。 就在這次集會剛剛結束後,有一位與傑克·霍爾博士相識的海洋科學家和他做了一次長談,兩人都認為海洋洋流與全球氣候的關系極為密切,那位老科學家急速趕回他設在高緯度地區的海洋監控站,就在他還沒有到達的時候異象就已經產生。數個洋面監視器同時報警,並且很快全球的監視器都傳來了報警。海洋科學家與傑克通話,告訴他海洋的反應,最後向傑克提議,要預測現在的氣候發展狀況,只能使用傑克自己的分析系統,傑克很驚訝說他的系統是分析史前氣候的,老科學家說,這就是現在唯一可用的系統。傑克十分悲傷的和老科學家告別,老科學家看得很開,之後很快那個地方的暴風雪就升級了,研究所缺油斷電,前往救援的直升飛機被「急凍」,老科學家和他的兩個助手喝著他珍藏多年的最後一瓶威士忌,安詳地等待死亡。 氣候災難在人們還沒時間作出任何反應的時候已經出現了徵兆,大量的惡劣天氣產生,政府只能以通常方式安撫群眾。 傑克急於向政府匯報此事,但是遭到副總統的再次無理反對,並且提出「你曾告訴我災難會在半年後才發生」以此作為不信任他的理由。最終,傑克的上司私下裡同意傑克使用主機資源進行分析,但是只給他48小時的時間,這一方面是他的責任很大,一方面是事情已經十分緊急了。在48小時內,傑克與他的助手們用盡全力統計分析,終於得出了結論。求見到白宮之後,傑克非常直接地急告總統現在只能宣布北緯40度以南全美民眾盡速向赤道方向撤離,總統非常震驚,一方面責備只顧經濟而藐視環境的副總統,一邊懇求傑克想想辦法救救另一半民眾。傑克說,該線以北的民眾只能盡量保暖,等待救援,別的再沒有辦法了,因為時間上已經不允許40度以北的民眾撤離。有人怒斥傑克這是不負責任的建議,而傑克的上司告訴他們,傑克的兒子已經前往紐約曼哈頓,那是北緯40度以北的地方,按照傑克的計劃,他根本沒有考慮自己兒子的生存希望。最後總統決定立刻按照傑克的建議展開撤離計劃,並且他保證自己是白宮最後一個撤離的人。 傑克·霍爾博士的兒子山姆(傑克·吉倫荷飾)正在紐約與自己心儀的女孩參加一個全國高中知識競賽,從他們去的飛機上開始直到知識競賽結束,氣候一直在以很明顯的速度變得惡劣起來。他們在博物館看到史前冰川時期被「急凍」的大型動物,競賽後紐約就開始下暴雨。他們和在紐約認識的新朋友一起回到家裡,卻有一種紐約已經不安全的直覺,在驅車前往費城接他們新朋友弟弟的路上,在紐約圖書館門前的路上堵車,隨後海嘯吞沒了曼哈頓,連輪船都被沖到市內街道上。他們躲在圖書館里。所有通信訊號全部中斷了,山姆冒險在正在被水淹沒的一樓用有線電話與傑克通話,傑克告訴他躲在屋裡,點燃一切可以用來取暖的東西,等待救援。隨後下起了大雪,海嘯和暴雨造成的積水已經被冰凍了,他們努力地阻止那些准備冒險步行逃出去的人們,可是願意聽從他們的話留下來的人卻微乎其微。而那些步行踏雪逃了出去的人最終也都被凍死在外面。劇照 傑克和他們的助手們是進行過極地作業的,他決定冒險前往紐約在冰天雪地中展開救援行動,助手要跟著他一起去。他們在冰天雪地里先是驅車然後步行,一名同伴英勇犧牲之後,傑克終於帶著最後的一個重傷助手進入了曼哈頓城區。而在同一時段,華盛頓也被雷暴和龍卷風襲擊,場面十分宏大,基本上整個城市都覆滅了。總統堅守著他的諾言,在他們最後一批離開的人登機後,飛機很快就在惡劣的天氣下失事。此後,冰層和白雪覆蓋了除熱帶亞熱帶以外的所有地球表面,新的冰川時代開始了。 當鏡頭再次回到美國時,一些僥幸生還的美國人都越境逃往墨西哥。美國政府免除了墨西哥的全部債務,美國人終於進入那裡的難民營。影片末尾處已經繼任總統的原副總統在大使館改造的臨時國務院中,向人民道歉,承認他奉行的政策是錯誤的,並且表示從今以後政府會徹底悔改。 2002年7月,福克斯公司打敗了派拉蒙、夢工場、環球和華納兄弟等強敵,終於搶得《後天》的電影拍攝權,並邀得艾默里克(《獨立日》、《哥斯拉》)這位擅長科幻災難題材的導演,同時將1億美元的支票交到他手上。本片原定今年夏天上映,但由於特技場面的製作難度太大,製作周期不得不延長,成為次年暑期的鳴鑼大片。奎德扮演名為霍爾的古氣候學教授,而他所要解決的難題比他以往面臨的問題要困難得多:解救冰凍的地球。
[編輯本段]故事背景
冰河世紀的威脅 嚴重的溫室效應 六千五百萬年前的冰河世紀,讓恐龍全面滅絕;如果新冰河世紀來臨,人類會在哪裡?電影《後天》為喚起世界對日益嚴重的溫室效應,及理論上可能引起的新冰河世紀威脅,針對全球著名地標設計了一系列相關冰凍圖像,顯示氣候對人類的威脅的急迫性與全面性。由於影片中氣候異變是先由海水淹沒後因氣溫急速下降而驟然冰凍,因此包括自由女神、艾非爾鐵塔、倫敦大本鍾都將被凍成冰柱 ,橫向的冰柱突顯地球的急速降溫與急凍。選擇自由女神「濕身」和自由女神「雪糕」兩款圖像做為官方海報! 注意到溫室效應所帶來的恐怖後果,《後天》導演羅蘭-艾默里奇決心讓《後天》成為全球首部完全「碳中和」(carbon-neutral)的A級製作:「拍片時大量使用的燈光、發電機和燃料,都讓溫室效應更加嚴重,我們努力讓排放出來的二氧化碳被中和吸收掉來彌補地球Future Forests)合作,由未來森林計算拍攝這部電影將會製造的二氧化碳總量,然後在加州跟不丹種植森林!不僅如此,導演還出資購買省電燈泡到牙買加以及協助美國低收入戶家庭省電計劃!真正做到不惡化溫室效應,證實賣座電影也能愛護地球。 最近這幾年,不管你在世界的哪個角落,都可以清楚感覺到地球氣候異變。大陸冰雹,歐洲水災、印度熱浪、美國一天16次龍卷風,去年八月九日也創下百年最高溫38.7°C。這一切讓人不禁要問,地球究竟怎麼了?世界衛生組織研究指出,溫室效應是地球氣候異變的元兇。氣候暖化使得兩極融冰、海水增溫、洋流改變,世衛組織表示每年將有16萬人因溫室效應外圍影響喪生,2020年死亡人數更會加倍。海平面上升更造成2500萬人遠離家園,第三世界將因洪水、飢荒、乾旱和農作物歉收大舉移民,歐洲老年人將死於熱浪。
影片看點
《後天》為20世紀福克斯公司的年度科幻巨片,投資1.25億美元,由曾經執導《獨立日》、《愛國者》等片的導演羅蘭·艾默里奇執導,新生代偶像丹尼斯·奎德、傑克·吉倫哈爾、艾米·羅森、莎拉·沃德等主演。 影片講述溫室效應造成地球氣候異變,全球即將陷入第二次冰河紀的故事。全片匯集了大量頂尖特效,由於影片中氣候異變是先由海水因氣溫急速下降而驟然冰凍,因此包括自由女神、艾菲爾鐵塔、倫敦大本鍾都將被凍成冰柱,場面極為壯觀。當然除了鋪天蓋地的自然威脅之外,也將細密交織父子及男女之間刻骨銘心的動人情感。
自然災難的大集合 超逼真特效 一、空前自然災難的大集合 《後天》最大的看點就是那些精彩的自然災難畫面,它力圖展現和說明的是:如果溫室效應和全球變暖的趨勢繼續發展下去,勢必會引發全球范圍內的重大災難,這無疑是一個有著十分現實危機感的大背景。 狡猾的羅蘭·艾默里奇幾乎把所有關於水的災難片里的元素都調動起來了,《天地大沖撞》中的洪水,在這次變成了冰川溶化後的滔天巨浪,狂湧入紐約市,《龍卷風》中的颶風,此次變得更加強大,掀起汽車和房屋已如家常便飯,它甚至把整個洛杉磯都撕裂殆盡。 二、精彩絕倫超逼真特效 「現在已經沒有人想看大樓被炸飛的的鏡頭了(他指的是《獨立日》中轟炸白宮的場面),但《後天》是一部非常不同的影片,有一點像《海神號歷險記》或者《火燒摩天樓》的味道。它更像一部經典的災難片,只不過如果這些災難結束,世界已經改變。」導演艾默里奇說。 在這部影片中,給人最震撼之感的就是極其驚人和逼真的特效。歷史上罕見或從未有過的驚心動魄的曠世災難這次真實地展現在我們眼前。影片中,最經典的畫面就是紐約市"速凍"前後的畫面,沖天巨浪狂涌進紐約市,自由女神被淹沒,萬巷瞬息沉沒在汪洋之中,萬噸巨輪竟被沖進樓宇之間。而轉瞬間,氣溫驟降,浩瀚汪洋中的紐約城又變成冰封世界,茫茫冰原上,只留下自由女神的頭像,象徵著人類文明城市大半也永埋入冰雪中。人類和人類所創造的世界在大自然面前顯得如此渺?T詿舜危?0世紀福斯公司花足了心血,融合了《鳥》、《龍卷風》、《天地大沖撞》等災難的視覺奇觀。 《後天》雖只拍攝了380個特效鏡頭,但它們卻是導演艾默里奇職業生涯中最復雜的鏡頭,艾默里奇談到在一個活動拖車里虛擬出紐約城被冰凍起來的效果時說,「這是我首先想像出的一個場景,所有的道具都是為影片而特殊製作的,但他們看起來必須能夠以假亂真,無論是洶涌的洪水,還是呼嘯而來的暴風雪,所有的特效必須沒有任何破綻。所以我們在六個特殊製作的布景房間里像變戲法一樣輪換著進行拍攝,海嘯、地震……這樣,看起來所有的災難就彷彿真真切切地發生在地球上一樣。」 負責本片製作的是馬克-戈登製作公司,這家公司最著名的作品是《拯救大兵瑞恩》和《紳士大聯盟》。 三、1.25億美元巨制 全球同步上映 2002年7月,二十世紀福斯公司製作成本高達1億2500萬美元,將近90%的預算都用來製作特技效果。而且由於某些特效場面的製作難度過大,福斯公司決定將部分片段重新製作,所以該片的公映日期推遲了一年。本片原定2003年夏天上映,最終成為今年暑期的鳴鑼大片。奎德扮演名為霍爾的古氣候學教授,而他所要解決的難題比他以往面臨的問題要困難得多:解救冰凍的地球。 警世災難巨片《後天》最終確定於5月28日全球首映,影片用超眩的特效強力打造出有史以來電影中最驚心動魄的災難,最震撼人心的特效。《後天》在全球熱映風暴的就如同影片中的颶風、洪水狂卷而來。這次最值得慶幸的是國內觀眾也能在第一時間與世界各地的觀眾一起感受《後天》所帶來無與倫比的震撼。 四、人類面臨未來災難的真實預警 從艾默里奇導演過的影片來看,他十分喜歡災難片。「我最喜歡《海神號歷險記》。不過我喜歡災難片是因為它講述了普通人在非常情況下必須做出一些他們平常不會做的事情。」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拍攝《後天》卻不僅僅是喜歡這么簡單,還包括對地球環境問題的關注和憂慮。比起其他威脅人類生命安全、能夠引起世界范圍恐慌的天災人禍來,全球氣候變化的威脅是唯一一個大得能夠迫使世界上所有國家的人停止戰爭,聯合起來一起拯救星球的問題。 「它是一部跟《獨立日》和《世界末日》一樣的商業電影。」丹尼斯-奎德也同意他的觀點,「但影片講述的內容是會發生的--只不過是時間的早晚而已。」 綜合各種氣候變化的趨勢,他們在影片的官方網站上,做了一個嚇人的統計和預測:2003年,在歐洲有2萬多人因氣溫過高死亡;美國創下龍卷風最高紀錄,一個月中平均每天6次,而且據分析該數字還有可能被很快刷新;在過去30年裡,熱帶氣旋帶來的死亡半數與洪水有關……到2050年125萬種生物將會滅絕;美麗的自然景觀將由於氣溫變暖而消失;由於氣候變暖,各種疾病將在這個星球上大肆傳播…… 因此在這部影片的製作過程中,意識到自己也正在製造二氧化碳的艾默里奇和他的創作隊伍還發起了節約能源以及植樹造林活動,並希望能夠號召更多人為創造未來的森林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如他所說,「你必須讓這部電影盡可能有娛樂性,但我還是想要豎起一面警告的旗幟。」 《後天》的歷史原型--新仙女木冰期 美國大片《後天》中描繪了全球變暖帶來的一個可怕的場景:由於格陵蘭和北極的冰山融化,大量淡水進入北大西洋,降低了其鹽度,最終導致墨西哥灣暖流乃至全球海洋的熱鹽環流完全終止,赤道和低緯度地區因而停止向極地和高緯度地區輸送熱量,結果導致這些地方溫度劇降,進入一個新的冰河時代。 這是否僅僅是科學幻想呢?確實,出於戲劇化的需要,這部電影中有大量誇張和不合理的地方,但整體而言,此片中的情節在科學上是講得通的,而地質學家指出,歷史上地球確實發生過在極短時間內溫度劇降的事件,其中最出名,對人類影響最大的就是新仙女木事件。 新仙女木事件名字的由來是因為在歐洲的地層堆積中發現了仙女木,這種現在只生長於北極地區的草本植物,證明以前歐洲氣候曾經比現在冷得多。之所以叫「新」仙女木事件,是因為在更早的地層中,也發現過仙女木,故而仙女木事件不止發生一次。但是除了新仙女木事件以外,以前的歷次仙女木事件和《後天》中描述的發生機制都不太相同。 新仙女木事件的獨特之處,並不僅僅是平均氣溫降低---------歷史上,地球的平均氣溫曾經降得更低,而在於她發生於冰川期結束,全球氣溫不斷上升這樣一個背景下。從18000年前的末次盛冰期,第四紀冰川期達到頂點開始,地球的氣溫就在不斷上升,冰川在不斷融化,但是在這個氣溫上升的過程中,卻突然發生了新仙女木這樣一個氣溫驟降的反復,是非常有意思的,對我們今天研究全球氣候變化也是很有意義的。 新仙女木事件的起因現在一般認為就是如同《後天》中所描述的那樣,冰川期結束時,全球氣溫升高,北美大陸的勞倫泰德冰架開始融化,在公元前1萬年左右的時候,冰川融解開始加速,大量淡水進入北大西洋,導致全球海洋熱鹽環流終止,高緯度地區氣溫急劇下降,積聚了大量冰雪,潔白的冰雪對陽光反射率較高,造成地球吸收的太陽輻射減少,氣溫進一步降低,而更低的氣溫又導致冰雪覆蓋的面積進一步擴張,如此反復,使得地球在短時間內變得極其寒冷。 雖然新仙女木事件發生時氣溫下降速度並沒有《後天》中那麼誇張,但確實是極快的。對於冰芯最新的研究表明,當時北半球的平均氣溫可能在10年內下降了20度左右。 作為對比,北京和廣州的平均氣溫相差大約10度。 那麼,淡水進入北大西洋為何會破壞墨西哥灣暖流乃至全球海洋熱鹽環流呢? 墨西哥灣暖流發源於加勒比海,終結於挪威。因為北大西洋上盛行西風,故而墨西哥灣暖流的熱量主要是通過空氣輸送給了西北歐(對北美也有加熱作用,但小一些),造成西北歐的氣候比同緯度地區要溫暖、濕潤得多。 但是,墨西哥灣暖流雖然源源不斷地把溫度較高的海水從加勒比海帶到高緯度地區,加勒比海的海平面卻沒有下降,高緯度地區海洋的海平面也沒有上漲,這說明,除了墨西哥灣暖流之外,一定還另有洋流,把高緯度地區海洋多餘的水體帶走,並補充給加勒比海,使得墨西哥灣暖流不中斷。這就是全球海洋的熱鹽環流。 事實上,墨西哥灣暖流只是全球海洋熱鹽環流的一部分,只不過全球海洋熱鹽環流因為很多部分都是在海面下,所以不出名。 墨西哥灣暖流在向北流去的過程中,不斷與空氣進行熱交換,水溫降低;同時,因為墨西哥灣暖流在海洋表面進行,所以水分會不斷蒸發,鹽度升高。溫度降低和鹽度升高都會造成密度增加,當墨西哥灣暖流到達英國、挪威時,因為其密度已經非常高,就會沉入海底,再通過海底的洋流經過印度洋、太平洋,補充回大西洋(見附圖一,圖中紅色線條表示海洋表面的暖水流,藍色線條表面深海中的冷水流)。墨西哥灣暖流之所以能不中斷,就在於北大西洋高緯度地區海洋表面的海水因為下沉、流走,把加勒比海地區的溫水「拉」了過來;如果北大西洋高緯度地區的海水不下沉,就沒有給加勒比海的溫水的空間。而且,深海中的冷水流也會因為沒有來源而停止,低緯度地區的海洋得不到補充,整個熱鹽循環就會終止。 而北大西洋高緯度地區海洋表面的海水之所以下沉,是因為其溫度、鹽度造成其密度較大;如果其溫度高一些,或者鹽度淡一些,則其密度就要降低;如果其溫度足夠高或者鹽度足夠淡,其密度可能就不足以大到下沉所需的密度,從而終止墨西哥灣暖流乃至全球海洋熱鹽環流。 如果足夠多的淡水進入北大西洋,就可以把其高緯度地區的海水稀釋到不足以下沉的密度;這就是新仙女木冰期的發生機制,也是《後天》中所描述的。 一旦墨西哥灣暖流終止,西北歐地區氣溫就會降到同緯度其他地區--------加拿大北部和西伯利亞的水平,冰川會在挪威、瑞典、芬蘭和蘇格蘭等地開始發育,潔白的冰雪會把更多的太陽輻射反射回太空,減少地球所能獲得的熱量,進一步降低氣溫;氣溫降低又會促進冰川的發育,如此反復。雖然溫度下降的速度不會如《後天》中所描述的那麼急劇,但是現在看,地球平均氣溫在10年內下降20度左右是曾經發生過的,以後再發生類似速度的降溫也是可能的。 在新仙女木冰期,氣溫接近於末次盛冰期。中緯度地區即使在盛夏,最高氣溫也從不超過10度,而冬季中緯度地區的氣溫普遍在零下20度以下。從9月到次年5月,暴風雪幾乎從不間斷。站在直布羅陀海峽或者長江口,就能看到漂在海上的冰山。 當冰期來臨時,雪線和林線會下移和南移;大量淡水被鎖在高緯度地區的冰雪中,低緯度地區的降水會劇減,這都會極大幹擾人類的生活。新仙女木冰期對人類早期文明造成了極大的沖擊,一般認為,北美大陸的克羅維斯文化的消失就是新仙女木冰期造成的。 當然,人類也會適應。在新仙女木冰期,西南亞和我國長江三角洲地區誕生了農業(歐亞大陸上其餘地區的農業全部是由這兩個地方傳播擴散開來的),很有可能是寒冷乾燥的氣候造成的惡劣環境使得狩獵/採集不足以支持生存,逼迫人們轉向農業。至於農業的發明並沒有一般想像的那麼困難,很有可能早期的狩獵/採集者發現,如果把自己吃剩下的果實留下一些扔到地里,第二年再來的時候同一個地方就會有豐富的食物;重復幾次,農業就誕生了。現代分子生物學表明,在強人工選擇的條件下,馴化農作物最短可能只需要30代(30個種植季)就能夠獲得足夠好的品種。 新仙女木冰期大約持續了1000~1300年,約在公元前9500年結束。其結束的原因現在還不清楚,但她的結束和開始一樣突然,大概是在幾年內氣溫上升了7度。等到新仙女木冰期結束時候,人類進入了文明時代。
影片賞析
相比於之前看過的很多災難片中從開始一群人到最後一男一女拯救世界的固定模式,《後天》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一個突破,即在這部電影中,無論科學家Jack Hall還是他兒子Sam Hall抑或是其他的角色,他們都不是英雄,他們都沒有拯救世界,從頭到尾他們都只是在拯救自己、拯救朋友、拯救親人,可正是這樣,才讓這部片子變得更加動人。畢竟我們誰能真正感受到全世界被拯救的成就感呢?但災難中人們的堅強、朋友愛人受傷時的挺身而出、兒子遇險時不顧一切的北上救援,看到這些誰能不為之動容呢? 作為一部災難片,影片中的特技效果令人震撼。電影中有個鏡頭令我印象深刻:幾股龍卷風肆意襲卷著洛杉磯城,一位大廈內的清潔工人對外面發生的事情似乎全然不知。等到他感覺有些異樣,再推開一間屋子的門,卻發現腳下已是深淵——原來龍卷風甚至將大廈的外層刮落!此時鏡頭外拉,整個洛杉磯城一片廢墟,滿眼荒涼。 在色彩和光的運用上,《後天》這部影片主要使用了藍、白、灰黑三種色彩。而其中藍色又按照劇情的發展分為深藍和天藍兩種。災難開始時,狂風暴雨、雷電交加、大水掩沒城市,此時整個地球都被籠罩在一種有些混沌的深藍色之中,加之象徵著恐怖的黑色,連人們的著裝幾乎一概都是深色系,銀幕前光線一篇昏暗。這樣的色彩和光線的使用,很好地渲染了災難的可怕,給人以震撼。而當全世界都被冰凍,我們看見了被冰雪覆蓋的自由女神像,此時的紐約只有兩種色彩,天藍和雪白。光線在此時又變得光明起來。而這樣的藍與白正是地球本身應該有的色彩,這樣的色彩運用清楚明了地點名了本片的主題,即喚醒人們對於環境保護的關注。片中使用的暖色調色彩很少,而大多集中在一個東西上,那便是火。在那樣的環境之中,火便象徵著生命、象徵著希望,象徵著人們之間的關愛,象徵著我們人類的堅強。 《後天》這部影片直觀地體現了影視藝術的逼真性和假定性,一方面運用電腦特技營造出了一個似乎不可能發生的「後天」,但特技之後,我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到,隱隱地感覺到那個「後天」真的並不遙遠。
影片評價
-= 賣座電影的構成 =- 冰雪覆蓋的南極在管弦樂舒緩的氛圍中出現,隨科考隊地質勘測而來的冰層裂縫真實地表現因地氣變化,而使得冰層由堅固的橫向構造重新結晶為豎向冰碴。質量的變化是第一步,影片用6分鍾完成了這短暫但充分的序章,爾後無疑是封閉式的討論,權威嗤之以鼻,世界各處出現災難的徵兆,以及大范圍的恐慌,而這都只是在為鋪天蓋地的特效場面做鋪墊。故而從某種程度上來看,對災難片而言特效所佔的分量舉足輕重,而說理的成分無論是確有其事或荒謬不堪,都僅僅是次要的過場,並不對此類影片的票房和口碑起到決定性作用,換句話來說,08年肥皂災難片《海神號》和虛張聲勢的《水嘯霧都》以及國產輕喜劇式的山寨災難片《超強台風》若果真就搬到檯面上和這部04年的前輩做個比較,實在並沒有去電影院看的必要,雖然我並不情願承認,但一方面災難片整體水平的滑坡確然令人感覺乏味,創意或者表現力都乏善可陳,另一方面現如今確實能夠吸引觀眾,令其失去理智第一時間排隊買票,並在全球范圍內掀起觀影狂潮的作品大概真的無一例外,都過分仰仗後期的魔力,強大的電腦特技可以化腐朽為神奇,更是錦上添花的利器。而其他作品的賣點不外乎劍走偏鋒,非常暴力,極端色情,泛政治化,社會問題,以及這些元素都沾一點但實際上是靠吃青春飯的美少年以及半老徐娘撐檯面的院線偶像劇,而只有走向略顯老少咸宜且墨守成規僅在傳統框定下做技術性變革的劇情片,可以偕同特效巨制一並進攻國內市場,當然還有大量的閹割片聊以慰藉。 其實在前期就做好一刀不剪的設定在哪個國家都是明智之舉,限映對製片方是巨大的災難,這意味著少賺一票,甚至血本無歸,光靠DVD全片發行即便贈送再多花絮、導評、衍生品也是無濟於事的,盜版的方式多種多樣,我們總可以找到免費且質優的渠道以及無私的盟友有意無意對抗電影工業中的奉獻者、藝術家以及大量商人。而如何令影片在各種迥異的國家政策下暢通無阻,確然是少數人篤信並掌握的技術,為了達到收支平衡進而海賺一筆,越少出格的元素越好,越遵循敘事的規律與技巧越好,越避免得罪人越好。那麼選擇全球皆準的環境問題總比設置某一種族某一國家某一個人作為假想敵聰明得多,更何況全球性的災難又能讓出鏡的國加多一些,這對海外票房很重要,務必再挑幾個一線明星,實在不行略微過氣的也無妨,省下的出場費可以給特效組留足發揮空間,這無疑是劃算的,順便捎上幾個連續劇出身的關系戶,再加上好萊塢越來越雷同的配樂與作曲家,聲光色效就都有了,如果還有金牌編劇與精明的製片人加盟,那還有什麼能夠阻擋一部商業電影的成功?
5. 看過"後天"這部電影嗎現在的異常氣候是不是變成"明天"或者"今天"了
我看過《後天》,很震撼,我立刻警覺到我們的行為已經嚴重破壞了大自然的環境。下面是我看到的:
南京的御道河比往常提早一個月結冰;
許多地方都有雪要災;
我的舅舅去了東北,那裡比以往都要冷!
我知道的就這些,多加點分!謝謝!
6. 有哪些經典的美國戰爭、災難電影大片多發些
戰爭片
不知道樓主是不是想要場面震撼的、以戰斗為主的。
個人感覺這幾個場面最壯觀、情節最吸引人、充滿了激烈戰斗:
《拯救大兵瑞恩》 (關於諾曼底登陸戰)
《兵臨城下》 (關於斯大林格勒戰役)
《黑鷹墜落》 (關於1991索馬里行動)
《獵殺U571》 (關於潛艇戰)
《冰雪戰士》 (關於阿登戰役)
《我們曾是戰士》 (關於越南戰爭)
《風語者》 (關於塞班島戰役)
電視劇:《兄弟連》 (關於西歐戰場)
以上這幾部我看過,都是非常震撼的。其他的像《珍珠港》什麼的,說真的,根本不是以戰場為主,大部分不是激戰,只能算是講故事,不算場面震撼的。
還有些像《巴頓將軍》據說很好,但是沒看過,就不妄下結論了。
如果樓主並不是想要戰斗場面震撼、戰爭氣氛濃郁真實的片子,就當我沒說好了。
生於七月四日
全金屬外殼
辛德勒名單
巴頓將軍
現代啟示錄
桂河大橋
西線無戰事
珍珠港
災難片
NO.1:《泰坦尼克號》(1997)
全球票房:18.42億美元
災難范圍:泰坦尼克號
受災人數:1517人
觀看理由:《泰坦尼克號》不僅是災難片票房第一,而且還是全球票房最高紀錄保持者。影片在真實歷史事件的框架下,講述了一個唯美的愛情故事。影片製作精良,故事俗而不爛。片中對浪漫愛情的演繹俘獲了多數女性觀眾的心,宏大的災難場景則震撼了男性觀眾。對災難來臨時人性的反映也給予了深度刻畫,是一部雅俗共賞的佳作。
NO.2:《獨立日》(1996)
全球票房:8.17億美元
災難范圍:全球多個大城市
受災人數:萬人以上
觀看理由:《獨立日》不但是一部大片,而且承載了典型的美國精神。影片不僅背景設置在美國國慶日(7月4日),美國總統更是身先士卒,親自登上戰斗機與外星人決戰。這樣的氣概不但讓老美熱血沸騰,也深深感染了中國觀眾。影片特效非常逼真,空戰戲緊張得讓人喘不過氣來。
NO.3:《世界大戰》(2005)
全球票房:5.91億美元
災難范圍:全球多個城市
受災人數:萬人以上
觀看理由:斯皮爾伯格和阿湯哥的組合就是票房保證。雖然《世界大戰》的大場面比較少,但影片節奏控制很強,營造出的緊張氣氛把觀眾帶入了一個殘酷的災難世界。此外,影片在科幻電影的主題上有所挖掘,除了感官震撼,也帶給人心靈上的啟迪。
NO.4:《我是傳奇》(2007)
全球票房:5.85億美元
災難范圍:全球
受災人數:90%人類
觀看理由:一場病毒席捲全球,奪去了大多數人的生命。威爾•史密斯作為紐約最後的倖存者,一個人在空城中尋找活著的意義。他既要尋找治癒病毒的方法,還要警惕來自城中「活死人」的襲擊。影片以「獨角戲」的形式,探討了末日和人性的關系。電影有兩個結尾,帶給觀眾不同的觸動。
NO.5:《絕世天劫》(1998)
全球票房:5.53億美元
災難范圍:世界各大城市
受災人數:萬人以上
觀看理由:這是邁克爾•貝在《變形金剛》前票房最高的一部電影,由布魯斯•威利斯主演。影片雜糅了多種賣座元素,如喜劇、明星、愛情、英雄主義等,配以邁克爾•貝獨特的畫面、剪輯,獻給觀眾一場豐盛的視覺大餐。劇情雖略顯俗套,但還是能讓人感動不已。
NO.6:《後天》(2004)
全球票房:5.44億美元
災難范圍:全球
受災人數:億人以上
觀看理由:這部影片講述的是溫室效應造成地球氣候異變,全球陷入第二次冰川時代的故事。可以說,這是羅蘭•艾默里奇第一次告訴我們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後天》利用頂級好萊塢特效,將龍卷風和洪水等場面逼真呈現,甚至成為一個災難片的「視覺標桿」,直到今年《2012》的上映。
NO.7:《龍卷風》(1996)
全球票房:4.94億美元
災難范圍:美國某城市
受災人數:千人以上
觀看理由:《龍卷風》由《生死時速》導演簡•德•邦特執導,可以說是開了「自然災難大片」的先河,也是國內引進的第一部好萊塢災難大片,給中國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雖然影片的「災難元素」僅局限在龍卷風,但十多年前的特效絲毫不次於現在,視覺效果上佳,情節扣人心弦。
NO.8:《哥斯拉》(1998)
全球票房:3.79億美元
災難范圍:紐約
受災人數:萬人以上
觀看理由:「哥斯拉」是世界影壇的著名怪獸,誕生於1954年的日本,到現在已經衍生出28部電影,以及這部美國版。由於「哥斯拉」在世界的影響力,這部影片的海外票房幾乎是本土票房的兩倍。本片在紐約實地取景拍攝,採用了大量CGI技術,將巨大怪獸活生生的呈現在銀幕上,比日本版更為真實可信。喜歡怪獸片的影迷,千萬不可錯過。
NO.9:《阿波羅13號》(1995)
全球票房:3.55億美元
災難范圍:阿波羅13號
受災人數:三位宇航員
觀看理由:1970年4月,執行登月任務的阿波羅13號在外太空遭遇意外,導致飛船失去氧氣、動力還有導向功能,三位宇航員憑借堅韌毅力,在災難中倖存,最後成功返回地球。本片根據這一真實事件改編,再現了航天史上「雖敗猶榮」的光輝時刻。影片贏得了票房口碑雙豐收,並獲得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9項奧斯卡提名。
NO.10:《天地大沖撞》(1998)
全球票房:3.49億美元
災難范圍:紐約、費城等地
受災人數:百萬人以上
觀看理由:本片與《絕世天劫》同年上映,故事也有類似之處,都是講述天外來物與地球相撞的災難事件。不過,與《絕世天劫》相比,《天地大沖撞》少了很多花哨,多了幾分實實在在的情感,更側重於描述末日來臨前人與人的關系。影片由女導演咪咪•萊德執導,摩根•弗里曼出演美國總統,當年也曾引進中國內地。
7. 電影《後天》觀後感
電影《後天》觀後感
當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後感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電影《後天》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電影《後天》觀後感1
對於這篇論文,我們第一組研究的是在電影一開始,幾個科學家用設備鑽取冰樣本,它的什麼研究用途。
電影《後天》主要講述的是在未來的世界,北半球由於溫室效應而引起冰山融化,龍卷風、海嘯、地震、冰凍等災害席捲全球,氣象學家蓋蘭赫提出嚴重的溫室效應將造成氣溫劇降,地球將再次進入冰河時候的預言變成了現實,他為了前往紐約營救他被困在曼哈頓的圖書館里的兒子,不顧危險。展現了父子之間的動人情感和大災難下人們所表達出來的真摯感情。
在電影的一開始,幾個科學家用設備鑽取的冰,叫做冰川樣本,獲取的冰川樣本可以進行多項科學研究,比如可以測量冰芯的物理形態。用途是希望從樣本中的氣泡和史前生物,了解地球歷史上的大氣組成及氣溫變化從而推測出未來氣候發展趨勢,以及記錄火山的作用。大多數火山噴發以強酸 (主要是硫酸 )的形式在極地冰芯中留下痕跡。
《後天》這部電影其實不只是電影,而更像是一種警告或者是提醒。它告訴我們人類:如果我們繼續揮霍地球上的一切,那在不久的將來,影片中的場景將會在我們的地球上上演。就像影片中說的一樣:「現在,不光是美國人,地球上所有人都成為了我們稱之為第三世界國家的客人。在我們需要的時候,他們接納收容了我們,我對他們的好客深表感謝。」為了我們的將來,為了我們的子孫後代,為了地球
更加長壽,我們要從自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作起,共同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地球。
20xx年4月2日
電影《後天》觀後感2
看完《後天》我感觸頗深,第一次才敢覺到,人類是多麼軟弱無助,在地球上隨心所欲的消耗著地球的資源,隨著腳下的土地一片一片的減少,森林逐漸的離開了我們的視野,身邊的空氣……有什麼我們沒有破壞到?別讓地球上的最後一滴水,成為我們的眼淚,看來我們只能請求上天原諒我們的無知。
這個電影的主演是美國的丹尼斯·奎德,演的是一名天氣學家他的兒子山姆知道世界的大災難要來了。因此他不顧一切去救身在紐約的女友,但是他父親不放心也跟著他的兒子去了紐約。
當災難來臨的時候。美國的自由女神鵰像,在洪水中搖搖晃晃,車子翻了,許多人被龍卷風捲走了,還有人被洪水淹死了,更有許多人,被突如其來的冰雹砸死了。
當我看到一位日本上班族的叔叔前一秒還在與妻子談話,後一秒就被冰雹砸倒在地,那一刻人類的生命是多麼脆弱啊!守信的名言 無法抵抗的龍卷風,襲擊了洛杉磯,狂雪掩蓋的印度,下著葡萄柚大小冰雹的東京,而紐約卻在一天的時刻里從炎熱速降為酷寒。
我清楚的記的,美國副總統發表的一句話:「我們以前以為我們能夠無節制的去消耗地球的資源,但我們錯了,包括我……」這一幕,對驕傲的美國人而言,很是侮辱。
我們要保護地球資源,不然這就會是我們的「後天」!
電影《後天》觀後感3
今天,我無意間翻到一張碟子,上面寫著《後天》。其實,我已經看過這部片子了,但是,我還是忍不住再看一遍。影片中講述的是溫室效應造成地球氣候異變,全球即將陷入第二次冰河世紀的故事。全球變暖,冰川消融,肆無忌憚的龍卷風,瘋狂的巨浪吞噬著如螻蟻般的人群……雖然這些情節是虛構的,但也給人們敲響了警鍾:《後天》中所描述的情景會不會真的出現?
看完影片後,我在電腦上查了一下資料,結果查到了這一條新聞:20xx年5月29日,無錫市民引以為容榮的太湖水突然遭到了污染,不能飲用。原來這是人類因為污染水質、溫且偏高造成了南藻瘋長,全城陷入了水危機。這是剛剛發生的「無錫水污染事件」。顯然,溫室效應給人類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危害,這次事件的罪魁禍首是藍藻嗎?不是的,其實這次的事情還是我們人類自己,要不是我們隨意亂用資源,隨意破壞,能弄成這樣嗎?後來,我又回想起影片裡面,不禁打了一個冷顫。
其實,我們人類並不是地球的,我們是渺小的。我們根本不能阻止這些事情的到來,如果我們真的想阻止這些事情的到來,唯一的辦法就是愛護我們的地球,愛護我們的環境。
「後天」離我們並不遙遠,如果不保護環境的話,它會離我們越來越近,如果「後天真的來臨的話,我們將別無去處,誰願意地球變成破爛不堪的樣子呢?大家都喜歡著這個可愛的地球,所以,我們大家一起來保護這個美麗、微小而脆弱的星球--地球吧!
電影《後天》觀後感4
一場突如其來的洪水淹沒了整個美國紐約,洪水在主幹道上洶涌澎湃,吞噬了許多汽車、建築和許多人的.生命。經過一些地質和氣候專家的討論,一致認定這是溫室效應造成的,造成了全球氣候的巨大變化,後天還會發生更大的災難。正如氣候專家所料,災難發生了,整個星球變成了冰雪,到處只能看到冰。然而,我們的英雄並沒有失去生存的信念,而是聚集夥伴抵抗這場災難,等待救援。最後,他們活著走出了這場巨大的災難
這是一部災難片,也是一部普通片。然而,它告訴我們熱愛生活的故事。災難無情,人間有愛。他們為自己的生活做出了太多的貢獻。
他們有一次去南極研究基地避難。他們走了很長的路,經歷了許多困難。然而,結果喜憂參半。悲傷的是,他們中的一個人在雪地里被一隻雪狼意外咬了。受傷的人想放棄生命,但另一個念頭:「不!我的人生還沒有結束!我答應我的伴侶要堅強的活著!」於是他忍受著痛苦,和夥伴在一起。一致決定後,他們也決定離開。
裡面的人不是軍人,不是總統,也不是英雄。然而,他們確實是我們心中的好榜樣。熱愛生活是他們的品質。而不屈奮進的精神感動著我!人生只有一次,就像一次性杯子一樣,可以放飲料和東西在裡面,但要看你怎麼才能讓它更豐富多彩,更美好。
電影《後天》觀後感5
暑假中,姐姐從美國回來,我們一起從網路上觀看了電影《後天》。這是一部美國好萊塢拍攝製作的災難片,氣勢恢弘,場面巨大。
影片的場景顯示在地球上的美國,某日,氣溫驟降,氣象學家傑克?霍爾在觀察氣象後指出,地球將會面臨冰河時代,並報告國會通報全球,讓人類全部遷移至赤道方向。這時,地球的災難從紐約開始爆發:巨大的海嘯沖向城市,沖入了道路、地鐵、隧道,將車輛、生物、樓房,一切地面上的、地下的全部被淹沒。曼哈頓大廈也遭到強烈旋風的襲擊,大部分被毀壞。大水淹沒了紐約,淹沒了美國,吞沒了美洲、歐洲。從此,地球上到處是冰天雪地的景象,冰河時代再次出現在地球上。影片最後把鏡頭重新拉回美國。那些艱難生存下來的人們,美國人、英國人以及全世界人民正艱難地向依然安全的墨西哥遷移,請求加入到墨西哥難民營。
影片雖然是科幻的,不是真實發生的事情,但是近些年來,地球上各種災難頻發,我們無法預知什麼時候會有毀滅性的災難爆發。那麼,這些災難發生的原因是天災還是人禍呢?答案是人為造成的。人類為了短時的眼前的利益,對資源、對自然進行無度的開發,造成植被破壞,大氣層破壞,水污染等等。這樣下去,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將失去自我修復的能力,也許「後天」,冰河時代會真得來臨。
電影《後天》觀後感6
這天,我看了美國電影《後天》。它講述了地球上的溫室效應導致氣溫急速下降,地面上千里冰封的故事。
其中,最令我難忘的是山姆和其他同伴去船上為朋友找葯的情景。那時外面天氣個性糟糕。只要一出去圖書館就可能被凍死。可山姆的一位朋友卻偏偏這時患了敗血症,狀況十分危急。山姆和夥伴們不顧風雪冒著生命危險去一艘船上找葯,不幸被野狼發現。最後他們死裡逃生,最後回到了圖書館。看到那裡,我不禁為他們偉大的友誼而感動。
我想到了一篇在小學生學習報上讀過的一篇文章。它主要講了作者在下課時不留意將好朋友最喜愛的一支鋼筆弄到地上摔壞了。作者以為好朋友會讓她賠一支新的,但她的好朋友卻說不願為了一支鋼筆而破壞她們的友誼。於是,從那以後她倆就成為更加親密的好朋友了。
友誼是偉大的,它和母愛一樣。寧願犧牲自己,也要保護、愛護對方。我們必須要珍惜友誼,不好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影響或中斷它。珍惜友誼吧!它需要我們用心去維護,用愛去澆灌,才會成長為一顆參天大樹。
電影《後天》觀後感7
後天觀後感
後天是一部災難題材的電影,在我看來,電影里表現的情感——親情、愛情和友情也是讓人為之動容的。
親情,電影里更多地體現了父子情。男主角為了實現自己給兒子的一個承諾,為了救自己的兒子,不惜冒著生命危險,在冰雪中長途跋涉,終於走到了圖書館救出了自己的兒子。
愛情,年輕的男主角為了救得了敗血病的心愛的人,冒著被凍死的危險,到外面冰封的船上去取葯來救心愛的人。途中還遭遇了狼群的圍攻,讓人為之擔心,被其感染。最後,年輕的男主角終於拿到葯回到了圖書館,救回心愛的人,大家才鬆了一口氣,並為他們祝福。
友情,為了救朋友的兒子,男主角的老隊友犧牲了自己的生命。為了救回朋友,年輕的配角也冒著生命的危險一起去取葯,並被狼咬傷,這都是珍貴的友誼,令人感動的情感。
當然,電影也向我們展示了:在災難面前,人道主義精神是多麼的偉大。
最後,我們回到電影的深刻主題。後天是一部經典的災難片,其在表現人類珍貴情感的同時,更向我們發出了警告:是人類對大自然肆無忌憚地索取而不加以保護,才造成了電影中的災難。人與大自然的關系不是征服與被征服的關系,而是和諧相處的關系。人類對大自然每次洋洋得意的征服,都會受到大自然的報復。
如果人類依舊不知悔改,不採取行動保護大自然,電影中的災難將會成為現實,到時,人類在大自然的報復面前,就只能逃難了。
電影《後天》觀後感8
最近,我看了一部美國科幻災難片《後天》。在《後天》這部電影中,主人公賀爾教授發現了一個巨大的風暴將到達美國,於是他馬上報告副總統,要求把人們疏散到安全的地方,否則將會死傷無數,但是副總統並不相信這些。
這時,賀爾的兒子森姆正乘飛機飛往紐約,在途中他乘坐的飛機遇到一股強大的氣流,森姆特別害怕,不過最終他們還是到達了紐約。就在他們到達紐約的晚上,在北極的研究人員給賀爾發了一個電報,上面說,海洋的溫度直接下降了十三度,風暴來臨了,人們四處逃竄。這時政府才知道這是一個巨大的災難。他們找賀爾教授做分析,分析出來的結果令人難以想像,這個巨大的風暴將把整個歐洲的北部全部封凍。這時,賀爾教授想起正處在風暴風眼中的兒子森姆,於是他馬上動身,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把兒子與他的夥伴救了出來。
從這部電影中,我看到了父愛的偉大與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在片中賀爾教授為救兒子不惜一死,而且在途中一名同伴死去了,但他並沒有害怕,冒著危險仍然堅持去紐約。人們常說母親的偉大,而在這部片子中體現了父親同樣是偉大的。森姆能有這樣的父親真是幸福啊!
巨大的風暴是因為人們隨意破壞環境而造成的,這叫自食其果。今日種下惡因,明日自食惡果。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但又太容易受到傷害。人們只有保護好環境,人類才能在地球上繼續生存。
請大家一起行動起來吧。
電影《後天》觀後感9
結束了電影《後天》的觀看,心裡的感觸頗深。後天,是明天的明天,是不是我們的後天也會和電影「後天」里的一樣,又一個新世紀的輪回?
《後天》里以一個溫室效應,氣候變暖為引子,漸漸的引申出了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地球,在我們人類自身無休止的破壞下,冰山融化,海漫大陸,整個北半球幾乎陷入海的世界。以美國為例,天氣的無休止惡虐,巨大的龍卷風,無極的風眼,以每秒10度的溫度降低,大雪漂泊,被海水淹沒的紐約城都冰封萬里…
是的,最終災難過去了,迎來了一個冰河時期後又一個純凈的地球。但,生活在地球上的我們,能否吸取教訓,以最偉大的愛來對待我們生存的家?地球孕育了我們,而我們卻為了我們人類自身的利益,對地球進行破壞,環境的污染,資源的浪費,總有一天地球發怒的時候,我們才明白我們是多麼弱小。是不是真的要等到世界末日的那一天,我們才能醒悟,才開始後悔我們自己當初的所作所為……真的那一天要到來,就太晚了!因此,我們要抓緊努力,為保護我們的地球家園完整做一些我們能做的事!事情不在乎大小,重要的是要去做,要去努力,積小成大,積少成多,一點一點的努力,終是會有回報的!
「後天」是存在的,讓我們一起努力,不要讓《後天》成為我們的後天!
電影《後天》觀後感10
我在前幾個月前,我看了一部電影叫做《後天》,我原以為不好看,便拒絕了父母,但我父母說:「看看吧!看完你再做決定。」我心想:「好吧!看這部電影,也沒么損失阿!」現在,讓我告訴你故事的情節吧!
這部電影是在描述全球溫室效應造成各地天災頻傳,暴風雨、龍卷風、地震、海嘯、山洪爆發等等,一名氣候學家試圖找出拯救地球方法,但之前他必須搶救危在旦夕的兒子,他的兒子被困在冰河包圍的紐約城的圖書館中,氣候學家決定自己去拯救兒子,並在和兒子通話中告訴他:「在室內燒點東西保溫,不要出去,一出去,馬上會被凍傷,嚴重可能會死的。」過了不久,大家發現雪停了,他們想說趕快逃命吧,他的兒子試圖告訴大家他爸爸說的話,但大家都不相信他,只剩下他的好友。流浪漢和圖書館的管理人員,大家一直燒書,並相信他的爸爸一定會來,途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難,最後,他的爸爸終於來了,他很慶幸自己的兒子能聽他的話,並存活下來。
我看完了這部電影,我很感動,也很害怕,問爸爸說:「我們會不會遇到冰河時期?」爸爸微笑著說:「有可能吧!也有可能在你的四。五代會遇到。」我很想問爸爸:「你怎麼都不害怕呢?」但我沒做到。
我覺得大家都看過這部電影,有可能害怕,有可能不會,但是大家一定要維護這個世界,才能盡量不碰到這可怕的冰河時期,你覺得呢?
電影《後天》觀後感11
我在前幾個月前,我看了一部電影叫做《後天》,我原以為不好看,便拒絕了父母,但我父母說:「看看吧!看完你再做決定。」我心想:「好吧!看這部電影,也沒么損失阿!」現在,讓我告訴你故事的情節吧!
這部電影是在描述全球溫室效應造成各地天災頻傳,暴風雨、龍卷風、地震、海嘯、山洪爆發等等,一名氣候學家試圖找出拯救地球方法,但之前他必須搶救危在旦夕的兒子,他的兒子被困在冰河包圍的紐約城的圖書館中,氣候學家決定自己去拯救兒子,並在和兒子通話中告訴他:「在室內燒點東西保溫,不要出去,一出去,馬上會被凍傷,嚴重可能會死的。」過了不久,大家發現雪停了,他們想說趕快逃命吧,他的兒子試圖告訴大家他爸爸說的話,但大家都不相信他,只剩下他的好友,流浪漢和圖書館的管理人員,大家一直燒書,並相信他的爸爸一定會來,途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難,最後,他的爸爸終於來了,他很慶幸自己的兒子能聽他的話,並存活下來。
我看完了這部電影,我很感動,也很害怕,問爸爸說:「我們會不會遇到冰河時期?」爸爸微笑著說:「有可能吧!也有可能在你的四五代會遇到。」我很想問爸爸:「你怎麼都不害怕呢?」但我沒做到。
我覺得大家都看過這部電影,有可能害怕,有可能不會,但是大家一定要維護這個世界,才能盡量不碰到這可怕的冰河時期,你覺得呢?
電影《後天》觀後感12
我在前幾個月前,我看了一部電影叫做《後天》,我原以為不好看,便拒絕了父母,但我父母說:「看看吧!看完你再做決定,看電影《後天》有感。」我心想:「好吧!看這部電影,也沒么損失阿!」現在,讓我告訴你故事的情節吧!
這部電影是在描述全球溫室效應造成各地天災頻傳,暴風雨、龍卷風、地震、海嘯、山洪爆發等等,一名氣候學家試圖找出拯救地球方法,但之前他必須搶救危在旦夕的兒子,他的兒子被困在冰河包圍的紐約城的圖書館中,氣候學家決定自己去拯救兒子,並在和兒子通話中告訴他:「在室內燒點東西保溫,不要出去,一出去,馬上會被凍傷,嚴重可能會死的,觀後感《看電影《後天》有感》。」過了不久,大家發現雪停了,他們想說趕快逃命吧,他的兒子試圖告訴大家他爸爸說的話,但大家都不相信他,只剩下他的好友.流浪漢和圖書館的管理人員,大家一直燒書,並相信他的爸爸一定會來,途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難,最後,他的爸爸終於來了,他很慶幸自己的兒子能聽他的話,並存活下來。
我看完了這部電影,我很感動,也很害怕,問爸爸說:「我們會不會遇到冰河時期?」爸爸微笑著說:「有可能吧!也有可能在你的四.五代會遇到。」我很想問爸爸:「你怎麼都不害怕呢?」但我沒做到。
我覺得大家都看過這部電影,有可能害怕,有可能不會,但是大家一定要維護這個世界,才能盡量不碰到這可怕的冰河時期,你覺得呢?
電影《後天》觀後感13
昨天晚上,我和爸爸媽媽在家看了《後天》這部電影,裡面描述了驚心動魄、場面宏大的自然災害景象。
電影剛開始全球各地鳥語花香,都很平靜,過了一會,日本東京那個城市突然下起了饅頭大小的冰雹,結果把人們砸了個「落花流水、屁滾尿流」,死了很多人呢!還砸壞了許多汽車和房屋。在此期間美國的紐約、洛杉磯忽然天空布滿了烏雲,好幾個氣候探測儀都運轉了起來,說明一場大的災難就要來臨了,就連捕狗拘留所裡面的那些狗都叫了起來,成群的大雁全都朝著一個方向——南方,飛走了。緊接著龍卷風一股、二股、三股……
龍卷風像瘋了似的把一座大廈卷的只剩下了一半。過了一會,美國紐約海水暴漲,一個巨大的水牆向紐約撲來,正在辦公的人們、路上的行人一看,已經是無路可逃了,只好使勁向樓頂爬去,整個紐約被大水覆蓋了,剎時變成了冰河時期,溫度極劇下降,河水全結冰了,好多人都凍死了,整個北半球的人們都向南半球遷移,太可怕了。
那麼,我們的地球問什麼會出現巨大災難呢?電影告訴我們是因為人類破壞自然環境造成的後果,以後我們要保護自然環境,多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這樣全球才不會發生巨大的災難。
電影《後天》觀後感14
《後天》這部電影我想眾多朋友都看過了,我也看了2遍,每每都有新的感受,不曉得朋友們有沒有這么的想法。
且不說里邊的場景多麼的壯觀,故事物節多麼的動人心弦,電腦特技多麼的具有活力搖撼,我想說的是經過這部電影,從另個層面講超過了「泰坦尼克」。他起小兒家講到大家,從私人講到集體,起小兒愛講到大愛。只有短短的1個多鍾頭的時間,向全部看過這部電影的人宣傳著這么的理念,不可以不說也只有好萊塢有這么的水準了。
後天,我們有若干個後天,恐怕或者要捉住今日吧,只有今日爭取了,把握了,盡力盡量了,當後天來到時我們才小聰明之泰然。
這部電影沒有大講政治,沒有教說,多的很人與人之間熱熱的愛,多的很為了同事間的情誼而丟開性命。多的很為了別人的康健而願意讓步自個兒謀求活路的機緣,多的很為了同學間那純潔真誠的情誼而願意把生的希看留給別人,把死的機緣留給自個兒。多的很不因為你是***而讓步自個兒的主張而指鹿為馬。多的很不因為我是上層而不願意讓百姓曉得事物的***,而是風雨同船,老百姓的好處高於一切。
這就是我以為這部電影的菁華存在的地方,讓我們在後天來臨之前把握今日,愛惜今日,感恩今日吧!
電影《後天》觀後感15
人與環境,永遠是這個時代最大的問題。我們怎樣對待地球,它就會怎樣報復我們。
今天閑來無事重新看了一遍《後天》這部電影。說實話,在這部電影中,那種暴風雪肆虐,海嘯摧毀城市的場景永遠給人一種人類是如此渺小,如此脆弱的感覺。人類在自然的力量面前顯得如此無助。
中國常說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當人類隨意的破壞地球環境,隨意的消耗地球的能源後,人類,將要面臨地球的報復。
人類出現已經有幾萬年的時間了,相對於人類的存在時間,我們的一生真的很短,至於區區百年時間。可是人類的幾萬年時間對於地球那以億為單位的存在時間,人類的存在時間對於地球來說只是很微小的一段。可在這小小的一段時間里,人類把地球環境從自然環境改造成鋼鐵都市,把森林變成荒漠。我不知道該感嘆人類竟然的創造力還是恐懼人類那無窮的破壞力。
人類就像是地球身上的病毒,隨著時間的流逝,被傷害的地球選擇滅掉身上的這些病毒。溫度驟變,冰川融化,海嘯來臨,暴雪不停。人類破壞環境的最終結果是人類失去賴以生存的環境,只能滅亡。而地球,它仍然會在,它會滅掉一切生物,然後,慢慢恢復原來的狀態。
在後天中,暴風雪表現的如此無情,但人類卻顯示出自己的感情。親情,愛情,友情等,在裡面都可以感受得到。
無論怎樣,我們都應該嘗試去保護環境,因為你不知道什麼時候,你就得面臨地球的復仇了。
;8. 電影《後天》觀後感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後,從中我們收獲新的思想,何不寫一篇觀後感記錄下呢?在寫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電影《後天》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電影《後天》觀後感1
對於這篇論文,我們第一組研究的是在電影一開始,幾個科學家用設備鑽取冰樣本,它的什麼研究用途。
電影《後天》主要講述的是在未來的世界,北半球由於溫室效應而引起冰山融化,龍卷風、海嘯、地震、冰凍等災害席捲全球,氣象學家蓋蘭赫提出嚴重的溫室效應將造成氣溫劇降,地球將再次進入冰河時候的預言變成了現實,他為了前往紐約營救他被困在曼哈頓的圖書館里的兒子,不顧危險。展現了父子之間的動人情感和大災難下人們所表達出來的真摯感情。
在電影的一開始,幾個科學家用設備鑽取的冰,叫做冰川樣本,獲取的冰川樣本可以進行多項科學研究,比如可以測量冰芯的物理形態。用途是希望從樣本中的氣泡和史前生物,了解地球歷史上的大氣組成及氣溫變化從而推測出未來氣候發展趨勢,以及記錄火山的作用。大多數火山噴發以強酸 (主要是硫酸 )的形式在極地冰芯中留下痕跡。
《後天》這部電影其實不只是電影,而更像是一種警告或者是提醒。它告訴我們人類:如果我們繼續揮霍地球上的一切,那在不久的將來,影片中的場景將會在我們的地球上上演。就像影片中說的一樣:「現在,不光是美國人,地球上所有人都成為了我們稱之為第三世界國家的客人。在我們需要的時候,他們接納收容了我們,我對他們的好客深表感謝。」為了我們的將來,為了我們的子孫後代,為了地球
更加長壽,我們要從自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作起,共同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地球。
20xx年4月2日
電影《後天》觀後感2
後天觀後感
後天是一部災難題材的電影,在我看來,電影里表現的情感——親情、愛情和友情也是讓人為之動容的。
親情,電影里更多地體現了父子情。男主角為了實現自己給兒子的一個承諾,為了救自己的兒子,不惜冒著生命危險,在冰雪中長途跋涉,終於走到了圖書館救出了自己的兒子。
愛情,年輕的男主角為了救得了敗血病的心愛的人,冒著被凍死的危險,到外面冰封的船上去取葯來救心愛的人。途中還遭遇了狼群的圍攻,讓人為之擔心,被其感染。最後,年輕的男主角終於拿到葯回到了圖書館,救回心愛的人,大家才鬆了一口氣,並為他們祝福。
友情,為了救朋友的兒子,男主角的老隊友犧牲了自己的生命。為了救回朋友,年輕的配角也冒著生命的危險一起去取葯,並被狼咬傷,這都是珍貴的友誼,令人感動的情感。
當然,電影也向我們展示了:在災難面前,人道主義精神是多麼的偉大。
最後,我們回到電影的深刻主題。後天是一部經典的災難片,其在表現人類珍貴情感的同時,更向我們發出了警告:是人類對大自然肆無忌憚地索取而不加以保護,才造成了電影中的災難。人與大自然的關系不是征服與被征服的關系,而是和諧相處的關系。人類對大自然每次洋洋得意的征服,都會受到大自然的報復。
如果人類依舊不知悔改,不採取行動保護大自然,電影中的災難將會成為現實,到時,人類在大自然的報復面前,就只能逃難了。
電影《後天》觀後感3
結束了電影《後天》的觀看,心裡的感觸頗深。後天,是明天的明天,是不是我們的後天也會和電影「後天」里的一樣,又一個新世紀的輪回?
《後天》里以一個溫室效應,氣候變暖為引子,漸漸的引申出了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地球,在我們人類自身無休止的破壞下,冰山融化,海漫大陸,整個北半球幾乎陷入海的世界。以美國為例,天氣的無休止惡虐,巨大的龍卷風,無極的風眼,以每秒10度的溫度降低,大雪漂泊,被海水淹沒的紐約城都冰封萬里…
是的,最終災難過去了,迎來了一個冰河時期後又一個純凈的地球。但,生活在地球上的我們,能否吸取教訓,以最偉大的愛來對待我們生存的家?地球孕育了我們,而我們卻為了我們人類自身的利益,對地球進行破壞,環境的污染,資源的浪費,總有一天地球發怒的時候,我們才明白我們是多麼弱小。是不是真的要等到世界末日的那一天,我們才能醒悟,才開始後悔我們自己當初的所作所為……真的那一天要到來,就太晚了!因此,我們要抓緊努力,為保護我們的地球家園完整做一些我們能做的事!事情不在乎大小,重要的是要去做,要去努力,積小成大,積少成多,一點一點的努力,終是會有回報的!
「後天」是存在的,讓我們一起努力,不要讓《後天》成為我們的後天!
電影《後天》觀後感4
我在前幾個月前,我看了一部電影叫做《後天》,我原以為不好看,便拒絕了父母,但我父母說:「看看吧!看完你再做決定。」我心想:「好吧!看這部電影,也沒么損失阿!」現在,讓我告訴你故事的情節吧!
這部電影是在描述全球溫室效應造成各地天災頻傳,暴風雨、龍卷風、地震、海嘯、山洪爆發等等,一名氣候學家試圖找出拯救地球方法,但之前他必須搶救危在旦夕的兒子,他的兒子被困在冰河包圍的紐約城的圖書館中,氣候學家決定自己去拯救兒子,並在和兒子通話中告訴他:「在室內燒點東西保溫,不要出去,一出去,馬上會被凍傷,嚴重可能會死的。」過了不久,大家發現雪停了,他們想說趕快逃命吧,他的兒子試圖告訴大家他爸爸說的話,但大家都不相信他,只剩下他的好友。流浪漢和圖書館的管理人員,大家一直燒書,並相信他的爸爸一定會來,途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難,最後,他的爸爸終於來了,他很慶幸自己的兒子能聽他的話,並存活下來。
我看完了這部電影,我很感動,也很害怕,問爸爸說:「我們會不會遇到冰河時期?」爸爸微笑著說:「有可能吧!也有可能在你的四。五代會遇到。」我很想問爸爸:「你怎麼都不害怕呢?」但我沒做到。
我覺得大家都看過這部電影,有可能害怕,有可能不會,但是大家一定要維護這個世界,才能盡量不碰到這可怕的冰河時期,你覺得呢?
電影《後天》觀後感5
我在前幾個月前,我看了一部電影叫做《後天》,我原以為不好看,便拒絕了父母,但我父母說:「看看吧!看完你再做決定,看電影《後天》有感。」我心想:「好吧!看這部電影,也沒么損失阿!」現在,讓我告訴你故事的情節吧!
這部電影是在描述全球溫室效應造成各地天災頻傳,暴風雨、龍卷風、地震、海嘯、山洪爆發等等,一名氣候學家試圖找出拯救地球方法,但之前他必須搶救危在旦夕的兒子,他的兒子被困在冰河包圍的紐約城的圖書館中,氣候學家決定自己去拯救兒子,並在和兒子通話中告訴他:「在室內燒點東西保溫,不要出去,一出去,馬上會被凍傷,嚴重可能會死的,觀後感《看電影《後天》有感》。」過了不久,大家發現雪停了,他們想說趕快逃命吧,他的兒子試圖告訴大家他爸爸說的話,但大家都不相信他,只剩下他的好友.流浪漢和圖書館的管理人員,大家一直燒書,並相信他的爸爸一定會來,途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難,最後,他的爸爸終於來了,他很慶幸自己的兒子能聽他的話,並存活下來。
我看完了這部電影,我很感動,也很害怕,問爸爸說:「我們會不會遇到冰河時期?」爸爸微笑著說:「有可能吧!也有可能在你的四.五代會遇到。」我很想問爸爸:「你怎麼都不害怕呢?」但我沒做到。
我覺得大家都看過這部電影,有可能害怕,有可能不會,但是大家一定要維護這個世界,才能盡量不碰到這可怕的冰河時期,你覺得呢?
電影《後天》觀後感6
看完《後天》我感觸頗深,第一次才敢覺到,人類是多麼軟弱無助,在地球上隨心所欲的消耗著地球的資源,隨著腳下的土地一片一片的減少,森林逐漸的離開了我們的視野,身邊的空氣……有什麼我們沒有破壞到?別讓地球上的最後一滴水,成為我們的眼淚,看來我們只能請求上天原諒我們的無知。
這個電影的主演是美國的丹尼斯·奎德,演的是一名天氣學家他的兒子山姆知道世界的大災難要來了。因此他不顧一切去救身在紐約的女友,但是他父親不放心也跟著他的兒子去了紐約。
當災難來臨的時候。美國的自由女神鵰像,在洪水中搖搖晃晃,車子翻了,許多人被龍卷風捲走了,還有人被洪水淹死了,更有許多人,被突如其來的冰雹砸死了。
當我看到一位日本上班族的叔叔前一秒還在與妻子談話,後一秒就被冰雹砸倒在地,那一刻人類的生命是多麼脆弱啊!守信的名言 無法抵抗的龍卷風,襲擊了洛杉磯,狂雪掩蓋的印度,下著葡萄柚大小冰雹的東京,而紐約卻在一天的時刻里從炎熱速降為酷寒。
我清楚的記的,美國副總統發表的一句話:「我們以前以為我們能夠無節制的去消耗地球的資源,但我們錯了,包括我……」這一幕,對驕傲的美國人而言,很是侮辱。
我們要保護地球資源,不然這就會是我們的「後天」!
電影《後天》觀後感7
《後天》這部電影我想眾多朋友都看過了,我也看了2遍,每每都有新的感受,不曉得朋友們有沒有這么的`想法。
且不說里邊的場景多麼的壯觀,故事物節多麼的動人心弦,電腦特技多麼的具有活力搖撼,我想說的是經過這部電影,從另個層面講超過了「泰坦尼克」。他起小兒家講到大家,從私人講到集體,起小兒愛講到大愛。只有短短的1個多鍾頭的時間,向全部看過這部電影的人宣傳著這么的理念,不可以不說也只有好萊塢有這么的水準了。
後天,我們有若干個後天,恐怕或者要捉住今日吧,只有今日爭取了,把握了,盡力盡量了,當後天來到時我們才小聰明之泰然。
這部電影沒有大講政治,沒有教說,多的很人與人之間熱熱的愛,多的很為了同事間的情誼而丟開性命。多的很為了別人的康健而願意讓步自個兒謀求活路的機緣,多的很為了同學間那純潔真誠的情誼而願意把生的希看留給別人,把死的機緣留給自個兒。多的很不因為你是***而讓步自個兒的主張而指鹿為馬。多的很不因為我是上層而不願意讓百姓曉得事物的***,而是風雨同船,老百姓的好處高於一切。
這就是我以為這部電影的菁華存在的地方,讓我們在後天來臨之前把握今日,愛惜今日,感恩今日吧!
電影《後天》觀後感8
我在前幾個月前,我看了一部電影叫做《後天》,我原以為不好看,便拒絕了父母,但我父母說:「看看吧!看完你再做決定。」我心想:「好吧!看這部電影,也沒么損失阿!」現在,讓我告訴你故事的情節吧!
這部電影是在描述全球溫室效應造成各地天災頻傳,暴風雨、龍卷風、地震、海嘯、山洪爆發等等,一名氣候學家試圖找出拯救地球方法,但之前他必須搶救危在旦夕的兒子,他的兒子被困在冰河包圍的紐約城的圖書館中,氣候學家決定自己去拯救兒子,並在和兒子通話中告訴他:「在室內燒點東西保溫,不要出去,一出去,馬上會被凍傷,嚴重可能會死的。」過了不久,大家發現雪停了,他們想說趕快逃命吧,他的兒子試圖告訴大家他爸爸說的話,但大家都不相信他,只剩下他的好友.流浪漢和圖書館的管理人員,大家一直燒書,並相信他的爸爸一定會來,途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難,最後,他的爸爸終於來了,他很慶幸自己的兒子能聽他的話,並存活下來。
我看完了這部電影,我很感動,也很害怕,問爸爸說:「我們會不會遇到冰河時期?」微笑著說:「有可能吧!也有可能在你的四.五代會遇到。」我很想問爸爸:「你怎麼都不害怕呢?」但我沒做到。
我覺得大家都看過這部電影,有可能害怕,有可能不會,但是大家一定要維護這個世界,才能盡量不碰到這可怕的冰河時期,你覺得呢?
電影《後天》觀後感9
今天,我無意間翻到一張碟子,上面寫著《後天》。其實,我已經看過這部片子了,但是,我還是忍不住再看一遍。影片中講述的是溫室效應造成地球氣候異變,全球即將陷入第二次冰河世紀的故事。全球變暖,冰川消融,肆無忌憚的龍卷風,瘋狂的巨浪吞噬著如螻蟻般的人群……雖然這些情節是虛構的,但也給人們敲響了警鍾:《後天》中所描述的情景會不會真的出現?
看完影片後,我在電腦上查了一下資料,結果查到了這一條新聞:20xx年5月29日,無錫市民引以為容榮的太湖水突然遭到了污染,不能飲用。原來這是人類因為污染水質、溫且偏高造成了南藻瘋長,全城陷入了水危機。這是剛剛發生的「無錫水污染事件」。顯然,溫室效應給人類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危害,這次事件的罪魁禍首是藍藻嗎?不是的,其實這次的事情還是我們人類自己,要不是我們隨意亂用資源,隨意破壞,能弄成這樣嗎?後來,我又回想起影片裡面,不禁打了一個冷顫。
其實,我們人類並不是地球的,我們是渺小的。我們根本不能阻止這些事情的到來,如果我們真的想阻止這些事情的到來,唯一的辦法就是愛護我們的地球,愛護我們的環境。
「後天」離我們並不遙遠,如果不保護環境的話,它會離我們越來越近,如果「後天真的來臨的話,我們將別無去處,誰願意地球變成破爛不堪的樣子呢?大家都喜歡著這個可愛的地球,所以,我們大家一起來保護這個美麗、微小而脆弱的星球--地球吧!
電影《後天》觀後感10
人與環境,永遠是這個時代最大的問題。我們怎樣對待地球,它就會怎樣報復我們。
今天閑來無事重新看了一遍《後天》這部電影。說實話,在這部電影中,那種暴風雪肆虐,海嘯摧毀城市的場景永遠給人一種人類是如此渺小,如此脆弱的感覺。人類在自然的力量面前顯得如此無助。
中國常說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當人類隨意的破壞地球環境,隨意的消耗地球的能源後,人類,將要面臨地球的報復。
人類出現已經有幾萬年的時間了,相對於人類的存在時間,我們的一生真的很短,至於區區百年時間。可是人類的幾萬年時間對於地球那以億為單位的存在時間,人類的存在時間對於地球來說只是很微小的一段。可在這小小的一段時間里,人類把地球環境從自然環境改造成鋼鐵都市,把森林變成荒漠。我不知道該感嘆人類竟然的創造力還是恐懼人類那無窮的破壞力。
人類就像是地球身上的病毒,隨著時間的流逝,被傷害的地球選擇滅掉身上的這些病毒。溫度驟變,冰川融化,海嘯來臨,暴雪不停。人類破壞環境的最終結果是人類失去賴以生存的環境,只能滅亡。而地球,它仍然會在,它會滅掉一切生物,然後,慢慢恢復原來的狀態。
在後天中,暴風雪表現的如此無情,但人類卻顯示出自己的感情。親情,愛情,友情等,在裡面都可以感受得到。
無論怎樣,我們都應該嘗試去保護環境,因為你不知道什麼時候,你就得面臨地球的復仇了。
電影《後天》觀後感11
這天,我看了美國電影《後天》。它講述了地球上的溫室效應導致氣溫急速下降,地面上千里冰封的故事。
其中,最令我難忘的是山姆和其他同伴去船上為朋友找葯的情景。那時外面天氣個性糟糕。只要一出去圖書館就可能被凍死。可山姆的一位朋友卻偏偏這時患了敗血症,狀況十分危急。山姆和夥伴們不顧風雪冒著生命危險去一艘船上找葯,不幸被野狼發現。最後他們死裡逃生,最後回到了圖書館。看到那裡,我不禁為他們偉大的友誼而感動。
我想到了一篇在小學生學習報上讀過的一篇文章。它主要講了作者在下課時不留意將好朋友最喜愛的一支鋼筆弄到地上摔壞了。作者以為好朋友會讓她賠一支新的,但她的好朋友卻說不願為了一支鋼筆而破壞她們的友誼。於是,從那以後她倆就成為更加親密的好朋友了。
友誼是偉大的,它和母愛一樣。寧願犧牲自己,也要保護、愛護對方。我們必須要珍惜友誼,不好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影響或中斷它。珍惜友誼吧!它需要我們用心去維護,用愛去澆灌,才會成長為一顆參天大樹。
電影《後天》觀後感12
暑假中,姐姐從美國回來,我們一起從網路上觀看了電影《後天》。這是一部美國好萊塢拍攝製作的災難片,氣勢恢弘,場面巨大。
影片的場景顯示在地球上的美國,某日,氣溫驟降,氣象學家傑克?霍爾在觀察氣象後指出,地球將會面臨冰河時代,並報告國會通報全球,讓人類全部遷移至赤道方向。這時,地球的災難從紐約開始爆發:巨大的海嘯沖向城市,沖入了道路、地鐵、隧道,將車輛、生物、樓房,一切地面上的、地下的全部被淹沒。曼哈頓大廈也遭到強烈旋風的襲擊,大部分被毀壞。大水淹沒了紐約,淹沒了美國,吞沒了美洲、歐洲。從此,地球上到處是冰天雪地的景象,冰河時代再次出現在地球上。影片最後把鏡頭重新拉回美國。那些艱難生存下來的人們,美國人、英國人以及全世界人民正艱難地向依然安全的墨西哥遷移,請求加入到墨西哥難民營。
影片雖然是科幻的,不是真實發生的事情,但是近些年來,地球上各種災難頻發,我們無法預知什麼時候會有毀滅性的災難爆發。那麼,這些災難發生的原因是天災還是人禍呢?答案是人為造成的。人類為了短時的眼前的利益,對資源、對自然進行無度的開發,造成植被破壞,大氣層破壞,水污染等等。這樣下去,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將失去自我修復的能力,也許「後天」,冰河時代會真得來臨。
9. 電影《後天》中的情景真的會發生嗎
如果人類一直肆意破壞自然,那麼我覺得電影《後天》里的場景肯定會發生。
《後天》講的本來就是因為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溫異變,大自然為懲罰人類,所以將嚴峻的冰雪世界突降到人間的故事。全球無一例外,全都陷入零下的冰雪大世界中,暴風雪、海嘯等災難也在不斷上演,全人類都被包圍在一片冰天雪地中。
不過,《後天》中的情景就算會發生,也不會真的在一天內就發生,根據一些自然規律,真正發生「後天情景」應該要幾十或上百年的時間才可以疊加出這樣的災難性現象。電影將這個漫長的時間量壓縮成一天,主要是為了誇大電影效果、製造沖突、吸引觀眾,但其表現出的「極端災難天氣」卻很真實。因為,在人類歷史上,確實出現過大暴雪的冰河世紀,也有過幾次氣候突變的現象。所以,為了不讓「後天情景」發生,或減小災難性,大家都應該要有一顆愛護自然的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