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電影 » 世界電影之都宣傳片

世界電影之都宣傳片

發布時間: 2022-11-27 17:31:07

『壹』 憑什麼青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電影之都」稱號

長沙比青島強,但青島出的電影演員

『貳』 世界四大電影特效巨頭,你知道幾個

1. 工業光魔


創 始 人:喬什·盧卡斯


創立時間:1981


核心技術:CGI動畫技術,模型拍攝,全數字高清晰設想技術;憑《星球大戰》開創了特效新時代,一舉成為電影特技的“領頭羊”



2.維塔數字公司Weta Digital


創 始 人:彼得·傑克遜、理查德·泰勒 創立時間:1993年


核心技術:Massive程序,該程序允許大量獨立的角色按照事先規則獨立產生動作,其效果體現在《指環望》畜牧中的混戰、海爾姆谷戰役以及佩蘭諾平原戰役中,模型與電腦特效結合的技術還解決了一直困擾特效效果真實性問題。


成就作品:《指環王系列》、《金剛》等


3.數字領域 Digital Domain


創 始 人:詹姆斯·卡梅隆


創立時間:1990年


核心技術:獲得學院獎的(AcademyAward)的數碼合成軟體NUKE。可以任意組合、掃描圖片,製作靜態或動態效果。NUKE已被用於超過35部影片和數以百計的商業、音樂電視。在卡梅隆德得意大作《泰坦尼克號》中,工作人員應用該技術,將模型船和背景重新結合,製作出泰坦尼克號在航行時的壯麗景觀。


成就作品:《泰坦尼克號》、《世界末日》、《第五元素》、《格林奇偷走聖誕節》等。


4.索尼影像公司Image Works


目前,公司正在通過不斷提升的視覺效果和造型動畫業務的水平,為世界級的藝術家們提供領先的技術,而逐漸成長為業內的一隻主導力量。


成就作品:憑借《蜘蛛俠2》的出色表現,從《黑客帝國》的特效製作組Esc公司手中搶得了《超人歸來》的特效製作權。


獲獎紀錄:因《蜘蛛俠2》和GG動畫短片《The Chubb Chubb》獲得奧斯卡獎,以及憑借《蜘蛛俠》、《隱形人》、《精靈鼠小弟》和《星河戰隊》獲得奧斯卡提名。


以上就是世界電影特效巨頭相關內容分享,希望今天的內容對你有所幫助,想要獲得更多影視製作相關內容,請關注本平台,小編將會做及時的整理與發布,敬請期待吧!

『叄』 世界七大「創意之都」有哪些

所謂的世界七大「創意之都」並非官方說法,而是各自對自己城市的宣傳,通常說的七大創意之都指:美國紐約、德國柏林、義大利米蘭、英國倫敦、荷蘭阿姆斯特丹、西班牙巴塞羅那、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
但真正由官方認可的「創意之都」應該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2004年創立的「全球創意城市網路」對城市授予的7種稱號:「文學之都」、「電影之都」、「音樂之都」、「設計之都」、「媒體藝術之都」、「民間藝術之都」和「烹飪美食之都」

『肆』 美國洛杉磯市郊的著名電影城什麼被稱為世界電影之都

好萊塢Hollywood

『伍』 世界電影的發展階段及其代表作

世界電影的產生和發展
(一)十九世紀30年代,電影開始了它的誕生前的技術准備期,也叫做發明期。
早在1829年,比利時著名物理學家約瑟夫普拉多發現:當一個物體在人的眼前消失後,該物體的形象還會在人的視網膜上滯留一段時間,這一發現,被稱之為「視象暫留原理」。普拉多根據此原理於1832年發明了「詭盤」。「詭盤」能使被描畫在鋸齒形的硬紙盤上的畫片因運動而活動起來,而且能使視覺上產生的活動畫面分解為各種不同的形象。「詭盤」的出現,標志著電影的發明進入到了科學實驗階段。1834年,美國人霍爾納的「活動視盤」試驗成功;1853年,奧地利的馮烏卻梯奧斯將軍在上述的發明基礎上,運用幻燈,放映了原始的動畫片。
攝影技術的改進,是電影得以誕生的重要前提,也可以認為攝影技術的發展為電影的發明提供了必備條件。早在1826年,法國的W尼埃普斯成功地拍攝了世界上第一張照片「窗外的景」,曝光時間8小時。而在初期的銀板照相出現以後,一張照片縮短至30分鍾左右,由於感光材料的不斷更新使用,攝影的時間也在不斷縮短。1840年拍攝一張照片僅需20分鍾,1851年,濕性珂珞酊底版製成後,攝影速度就縮短到了1秒,這時候 「運動照片」的拍攝已經在克勞黛特、杜波斯克等人的實驗拍攝中獲得成功。1872年至1878年,美國舊金山的攝影師愛德華慕布里奇用24架照相機拍攝飛騰的奔馬的分解動作組照,經過長達六年多的無數次拍攝實驗終於成功,接著他又在幻燈上放映成功。即在銀幕上看到了駿馬的奔跑,受此啟發,1882年,法國生理學家馬萊改進了連續攝影方法,試製成功了「攝影槍」,並在另一位發明家強森製造的 「轉動攝影器」的基礎上,又創造了「活動底片連續攝影機」,1888年9月,他把利用軟盤膠片拍下的活動照片獻給了法國科學院。
在1888-1895年期間,法、美、英、德、比利時、瑞典等國都有拍攝影像和放映的試驗。1888年,法國人雷諾試制了 「光學影戲機」,用此機拍攝了世界上第一部動畫片《一杯可口的啤酒》。1889年,美國發明大王愛迪生在發明了電影留影機後,又經過5年的實驗後,發明了電影視鏡。他將攝制的膠片影像在紐約公映,轟動了美國。但他的電影視鏡每次僅能供一人觀賞,一次放幾十英尺的膠片,內容是跑馬、舞蹈表演等。他的電影視鏡是利用膠片的連續轉動,造成活動的幻覺,可以說最原始的電影發明應該是屬愛迪生的。他的電影視鏡傳到我國後被稱之為 「西洋鏡」。
1895年,法國的奧古斯特盧米埃爾和路易盧米埃爾兄弟,在愛迪生的 「電影視鏡」和他們自己研製的 「連續攝影機」的基礎上,研製成功了「活動電影機」。「活動電影機」有攝影、放映和洗印等三種主要功能。它以每秒16畫格的速度拍攝和放映影片,圖像清晰穩定。1895年3月22日,他們在巴黎法國科技大會上首放影片《盧米埃爾工廠的大門》獲得成功。同年12月28日,他們在巴黎的卡普辛路14號大咖啡館里,正式向社會公映了他們自己攝制的一批紀實短片,有《火車到站》、《水澆園丁》、《嬰兒的午餐》、《工廠的大門》等12部影片。盧米埃爾兄弟是第一個利用銀幕進行投射式放映電影的人。史學家們認為,盧米埃爾兄弟所拍攝和放映已經脫離了實驗階段,因此,他們把1895年12月28日世界電影首次公映之日即定為電影誕生之時,盧米埃爾兄弟自然當之無愧地成為 「電影之父」。
(二)1896-1912年,電影從幼年期迅速成為一種藝術
早期的電影,還沒有脫離剛剛誕生的痕跡,它以雜耍和魔幻術的姿態,使人們感到新奇。從《火車到站》、《膝行的人》到《水龍出動》、《水龍救火》、《撲滅大火》、《拯救遭難者》等影片,盧米埃爾創造了最早的新聞片、旅遊片、紀錄片、喜劇片等影片樣式。盧米埃爾電影最突出的特點是紀實性,它直接拍攝真實的生活,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成為寫實自然主義電影風格的開路先鋒,形成了電影的紀實性傳統。盧米埃爾的生活紀實短片在持續放映了一年半時間以後,人們的興趣就在明顯的減弱,以至最後再也無人問津了,這不能不說是時代的局限和自然主義的局限造成的。但剛起步的困境,並沒有影響電影的大勢所趨,另一位法國電影先驅喬治梅里愛應時而出,他使電影從一種紀實性的「活動照相」(亦稱運動畫面)導向了藝術電影,為電影的發展作出了許多創造性的貢獻。
作為機械師,梅里愛製造了一整套機關、機器和舞台道具;作為畫家,他製造了無數個布景和服裝;作為魔術師,梅里愛運用了豐富的想像力,創造了許多新的特技;作為作家,他不斷創造出新的劇本;作為演員,他是他節目中的重要角色;作為導演,他懂得怎樣設計和調動一個小劇團。喬治薩杜爾在《世界電影史》中說:「梅里愛天才的特徵,在於有系統地將絕大多數戲劇上的方法如劇本、演員、服裝、化妝、布景、機關裝置以場景的化分等等,應用電影上來。」他在這方面所取得的經驗,直到今天還以各種形式保留在電影中。
梅里愛以照相的特技代替了舞台上的機械裝置,同樣,由於無聲電影的需要,梅里愛也特為演員們發明了一種新的演技。這種演技雖和啞劇的演技有所不同,但著重誇張,突出手勢,因為它非常注意動作,而對面部表情極不重視。影片《灰姑娘》是梅里愛戲劇電影的代表作,這部取材於歐洲著名童話故事的影片,巧妙地運用了諸種特技手法,把南瓜變成車子;把老鼠變成了馬車夫,對於特技攝影的開創性運用,是梅里愛對於電影的又一個貢獻。
1902年,梅里愛根據儒勒凡爾納和HG威爾斯的兩部有名科幻小說編導了著名的科學幻片《月球旅行記》。這是他的高峰作,在電影史上產生了深遠影響。影片描述了一群身著星相家服裝的天文學家到月球上去旅行的奇幻故事。他們來到一座奇怪的機器製造廠,一些漂亮的女海員搬來一個大炮彈狀的飛行器,當天文學家坐進去後,他們被反射到了月球。天文學家們從飛行器里出來,欣賞了月球火山口附近平原的奇妙風光;他們還受到了由美女扮演的星神們的歡迎。天黑以後,他們從夢中被凍醒,就鑽進了一個大洞窟里,在裡面看到了月亮神、巨型蘑菇和各種稀奇古怪的東西。幾經危險周折,他們又乘炮彈飛行器飛回地球,經過海底奇異的旅行,在一座雕像的揭幕典禮中結束。梅里愛對電影藝術的貢獻,使電影在成為一門獨立的影像視聽藝術的道路上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在這一時期,不能不提到的是拍攝了《火車大劫案》的鮑特。鮑特在《火車大劫案》中第一次用14個場景來構成一部電影,而在此之前的梅里愛的影片都是從頭到尾一個鏡頭。《火車大劫案》第一次使用多場景來構成電影(嚴格說來它還不算真正的電影,因為那時候沒有鏡頭變化)。鮑特的影片里有了特寫,電影史上很有名的鏡頭就是讓手槍對著觀眾,在影片里已經初步嘗試,但是,對這種鏡頭的美學功能,它的作用還根本沒有任何有意識的認識,所以這只是一種自發的開始走向電影藝術的一個階段。
在無聲電影階段,對電影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的是美國的格里菲斯、卓別林和蘇聯的愛森斯坦。
1908年,大衛格里菲斯加入了愛迪生公司,一開始時當演員,後來當導演。從1908年到1912年間,他共導演了大約四百部影片。在《孤獨的別墅》中,他創造了「平行蒙太奇」,標志著電影已完全擺脫了舞台劇的束縛,電影的時空得到了極大的擴展。
這時期美國出現的布賴頓學派對電影藝術的發展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布賴頓學派的代表威廉保羅在《彼卡德里馬戲團的摩托車表演》中成功運用了移動攝影。威廉遜還在《中國教會被焚化》首次成功使用了追逐和救援的戲劇式場面,以劃分兩頭的交切手法造成劇情的漸次緊張,給其後的驚險片特別是美國的 「西部片」開了先河。布賴頓學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GA史密士在《祖母的放大鏡》和《望遠鏡中的景象》中,同一場景交替使用了最初的真正的蒙太奇形式,特寫和遠景相結合手法的交替使用對電影語言的開拓與應用作出了貢獻。此外,布賴頓學派的柯林斯和哈橋梁爾分別拍攝了《礦工的生活》與《煤礦爆炸慘案》、《囚犯的越獄》等真正描寫現實生活的影片。這一時期,被稱為世界上第一座電影城的法國萬森市,被譽為「世界電影首都」,擁有「百代」「高蒙」兩大電影製片公司。1903至 1909年也因而被稱為世界電影史的「百代時期」。
1908年,世界上第二座影城——好萊塢也在拍攝《基度山伯爵》時初具雛形。其時,只不過是攝影師湯馬斯伯森斯和導演弗蘭西斯鮑格斯共同搭建的一個小小的攝影棚,直到1913年才形成規模。
(三)1913-1926年,無聲電影走向成熟
梅里愛在完成他第430部影片之後,於1913年退出影壇,最後慘死在街頭。一代巨匠在為電影藝術的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之後,就這樣靠別了世界。梅里愛的衰落和好萊塢的興起,標志著電影已告別了它的幼年時期,而進入了成熟期階段。
格里菲斯在1915年以藝術家的勇氣拍攝出了世界電影史上的經典無聲片《一個國家的誕生》,在1916年又拍攝了《黨同伐異》。這兩部被譽為電影藝術的典基之作,標志著電影成為藝術的起始,是美國電影史上的里程碑,是當時電影水平的最高境界,也是世界電影史上的兩部經典之作。
格里菲斯的不朽功績是突破了梅里愛時期戲劇電影若干陳舊的陋習。作為第一人,在拍片時,他讓攝影機移動起來,極大地豐富了電影語言,開創性地使用了「特寫」、「圈入」和「切」的手法,又使蒙太奇成為電影藝術的重要組接手段。在梅里愛的特技攝影和英國布賴頓學派對蒙太奇的早期發現的基礎上,格里菲斯創造了平行蒙太奇的交替蒙太奇。在《一個國家的誕生》里,他充分運用了他發展的特技和蒙太奇語言,影片集中體現了當時歐美電影藝術探索的成果。這部影片在廣闊宏偉的歷史場景中,較好地發揮了電影藝術時空的跳躍自如的特性,同時體現了蒙太奇多線對比、交替的作用。全片由一千多個鏡頭組接而成,不同景別的轉換使用,靈活多變的攝影技巧,是格里菲斯在電影史上的大膽創造。在影片中,近景及特寫等不同景別的組合運用,和諧、變換,各得其所。如大遠景,他用來表現兩軍對峙交火的戰爭場面;特寫,他用來表現人物的細部動作。在拍攝三K黨信馬飛馳的場面時,格里菲斯將攝影機安裝在卡車上,追逐奔馬進行跟拍,取得了緊張、逼真、生動別致的畫面效果。一年後的《黨同伐異》也是標志格里菲斯畢生成就的影片,沖破了古典戲劇的「三一律」限制,創造了開拓銀幕時間、空間的「多元律」。影片將不同時代的事件加以排比和集中,極大地豐富了電影語言,又豐富並發展了平行蒙太奇語言。這部精典巨作,以其疏密相間的節奏,溢彩流光的畫面,移動攝影的美感,宏偉開闊的大膽構思,在電影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促進了電影藝術的發展。
這一時期,電影成為藝術已有公論;另一方面,這一時期,電影已經成為一種企業,電影到此時才有了真正的藝術作品。美國喜劇電影大師查爾斯卓別林,也是無聲電影時期傑出的電影藝術家。1914年,編導了第一部影片《二十分鍾的愛情》。接著,《陣雨之間》又問世,在這部影片中,第一次出現了流浪的夏爾洛的形象。1917年的《安樂街》里,夏爾洛形象顯示了逼人的光輝。《夏爾洛從軍記》一片標志著卓別林表演藝術的成熟。1919年,他自己集資建廠,成了好萊塢第一個真正獨立製片的藝術家。20年代,他拍攝了一批以《淘金記》為代表的著名影片。卓別林一生有80部喜劇電影作品,其中《王子尋仙記》、《大獨裁者》、《凡爾杜先生》、《摩登時代》和《淘金記》等代表作具有永久魅力。卓別林電影的最大特色是:具有鮮明的現實感和尖銳的諷刺性及雅俗共賞的大眾化特色。薩杜爾先生對其作品作了如下評論:「卓別林的影片是唯一能為貧苦階級和最幼稚的群眾所欣賞。同時又能為水準最高的觀眾和學識淵博的知識分子所欣賞的影片」。
蘇聯的著名電影大師謝蓋愛森斯坦是無聲電影時期為蒙太奇理論的建立與發展作出舉世矚目的重要貢獻的傑出代表。 1924年,他導演了第一部影片《罷工》,創造性地使用了雜耍蒙太奇,把沙俄軍警屠殺工人鏡頭和屠殺牲畜的鏡頭組接在一起,使之交替出現,造成了怵目驚心的隱喻。1905年,他導演了世界電影史上最傑出的史詩式的無聲片《戰艦波將金號》,成功地在影片里表現了俄國1905年革命。該片曾多次在國際電影評選中獲獎。影片中著名的敖德薩階梯的場面、段落,已成為影響幾代電影藝術家的經典性範例。1927年,他還導演了《十月》。 愛森斯坦的貢獻在於對蒙太奇理論地闡述和藝術實踐,使之成為一個完整的美學體系。愛森斯坦的藝術特點在於將格里菲斯創造的平行蒙太奇技巧向前推進了一大步;善於運用特寫表現事物的內涵;利用鏡頭的交切形成蒙太奇節奏,揭示人物的內在情緒;充分發揮了蒙太奇的隱喻功能 ,形成「詩電影」的傳統。
(四)1927-1945年,電影作為一種藝術走向成熟
1927年是電影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年。《爵士歌王》影片的誕生標志著有聲電影時代的來臨,同時也是電影走向成熟期的標志。聲音使電影由單純的視覺藝術,發展成視聽結合的銀幕藝術,實現了電影史上的一次革命,極大發展了電影的本性,為電影藝術開拓了新的天地。有聲電影從問世到推廣,大約用了五、六年的時間,原因有認識上的、經濟上的和技術上的。特別是一批有名的電影藝術家,留戀無聲電影時期的美學原則,過多挑剔了剛問世的有聲電影的一些弱點。但是,隨著電影藝術家對聲音控制運用能力的增強,以及錄音設備、技術條件的改善,有聲電影才得以正常的發展。
聲音進入電影之後,蒙太奇不僅是畫面組合,同時也擴展至聲畫的對位或對立,因而豐富了蒙太奇的內涵手段。有聲電影取代無聲電影,是符合電影發展的客觀規律的,也是有其客觀必然性的,因為有聲電影的誕生標志著電影走向藝術真正發達的時期。1933年以後,由於技術的進步,電影製作中同期錄音得以改為後期錄音,電影攝影又變得靈活而富有生氣了。同時,蒙太奇理論和手法都有了較大的發展。蘇聯電影大師普多夫金在拍攝《逃兵》一片時,就曾用聲畫對位和對立的配音方法來加強影片效果,使觀眾耳目一新。
1935年,馬摩里安攝制了世界上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浮華世界》。彩色膠片的發明,使得電影藝術又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聲音和色彩促使電影更趨近於自然。有的電影創作家,在一部影片中交替使用彩色片和黑白片,因而收到了特殊的藝術效果。
彩色電影的問世,標志著電影從誕生發展達到了完善成熟的發展時期,從此電影藝術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五)1946-1959年,電影藝術進入了重要的發展時期
這一時期,世界電影呈現多頭並進的曲折發展時期。美國電影在戰後一段時間里,在世界各地受到了冷遇;戰後的蘇聯及其東歐國家形成四足一方,大體沿著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傳統軌道緩慢發展。藝術創作受教條主義和庸俗社會學的影響,少有突破和進展。這一時期,蘇聯的一些電影工作者拍攝出了一批有感情沖擊力的戰爭片和有一定形象感染力的人物傳記片。如《青年近衛軍》、《攻克柏林》、《易北河會師》、《米丘林》、《茹科夫斯基》、《海軍上將烏沙科夫》。在斯大林逝世後,蘇聯電影在"解凍文學"的思潮影響下,開始走出僵化的模式。繼1957年卡拉托卓夫《雁南飛》以後,蘇聯電影便出現了再度大發展的局面。西歐的電影大國,如英、法、德、意,構成當時四足並立的另一極。戰爭留下的陰影和經濟困難的制約,西方電影進入特殊的時期,在困難和對手挑戰下,不僅沒有委縮,反而刺激了西歐現實主義電影的繁榮發展。在東方,主要是日本、中國、印度的電影出現了長足的新發展,並先後進入了世界大國之列。日本電影在東方起步較早,二戰期間日本電影步入歧途,而戰後不久便獲得新生。尤其在1950年黑澤明的《羅生門》以後,日本電影引起了世界的關注。印度電影在三十年代開始也有了較好的狹窄的發展。進入本時期後,印度電影因受義大利、法國和蘇聯電影的影響,逐漸從追求豪華的音樂歌舞片而轉向現實。1953年,拉基卡普爾導演的《流浪者》和比麥爾洛埃的《兩畝地》等影片標志著印度電影的新面貌。在1955年,印度影片產量達285部,僅次於日本成為世界第二位。現在,印度電影每年產量多達700部左右,成為世界電影產量第一大國。
這一時期世界電影史上有著重要影響的是義大利的新現實主義電影。新現實主義電影中心代表人物是義大利《電影》雜志反法西斯影評家巴巴羅桑蒂斯和柴蒂尼等。出身於新聞記者和作家的年青導演是他們的響應者,主要包括:德西卡、羅西里尼、維斯康蒂、利薩尼、莫切里尼等。他們要求建立一種現實主義的、大眾的和民族的義大利電影。他們的口號是:「還我普通人」;「把攝影機扛到大街上去」。他們十分重視作品的真實,盡可能使場景和細節具有照相性的逼真誠,基本上利用外景和實景拍攝;不大注重講究文法,不強調蒙太奇剪輯;主張啟用非職業演員,演員在表演中可以即興對話。其代表作品主要有:《羅馬11時》、《偷自行車的人》、《游擊隊》、《警察與小偷》、《大地在波動》、《橄欖樹下無和平》、《米蘭的奇跡》等。新現實主義電影的特點是取材大都是義大利的真實生活的紀實性寫照。新現實主義電影在五十年代中期衰落,但對推動電影藝術的發展,是起到極其重大的作用的。
(六)1960年至今,世界電影從突破創新中走向多樣化發展
繼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之後,世界電影史上又出現了規模巨大的第三次革新運動。這次電影運動始於法國,自1959年新浪潮興起,法國電影出現了一條全新的、有效的打破商業電影壟斷製片的道路。新浪潮的口號就是不要大明星,打破明星制度,不要花大價錢拍豪華影片,影片要接近生活等等。這股浪潮蔓延到了全世界,許多國家都出現了新浪潮。「新浪潮」電影運動是一個留下較多實績,在世界電影發展過程中產生深遠影響的電影運動。這次電影運動以反傳統為旗幟,以非理性為基本特徵,是對戲劇化電影更大的一次沖擊。這次電影運動以夏布羅導演的《漂亮的塞爾傑》和《表兄弟》公映起始,特呂弗《四百下》,阿侖雷乃《廣島之戀》在戛納電影節引起轟動為開端。其電影藝術特徵是:影片呈現全新風格、意識流和閃回鏡頭為一些創作人員常運用的表現手段,情節鬆散,眾多生活事件無邏輯地以無技巧手法編輯在一起,表現人物的潛意識活動,缺乏結構上的完整性。
新浪潮後期影片,現實主義完全被拋棄,影片陷入到狂亂、神秘和頹廢的泥坑。其非理性、非情節化的傾向愈演愈烈,導致不久就衰落了,但由於聲勢浩大,且敢於突破創新,所以,在電影史上的影響是巨大的。它既確立和強化了導演的中心地位,又進一步發掘了電影的特性,豐富了電影的語匯,推動了這一時期電影的全球性的大發展,真正形成了電影題材的多樣化、電影樣式的豐富化和電影思潮與流派的多樣個性化。
這一時期全世界的電影事業出現較大的發展。就連拉丁美洲、遠東、阿拉伯世界和黑非洲電影都有了可觀的發展,而過去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在世界電影史已佔有一席之地,在這段時期,又有了新的發展,智利、古巴、玻利維亞等國電影也有了新的發展。這一時期,香港電影發展到充斥著整個中南亞電影市場,並影響著整個大陸的局面。所以,本時期世界電影已由過去的四足分立並進變成了全球性大發展。
世界電影發展中有兩個名詞必須要談,一是好萊塢,一是奧斯卡。
上文談到1913年好萊塢電影城初具規模,實際上當1908年攝影師湯馬斯伯森斯和導演弗蘭西斯鮑格斯來到這兒拍攝《基度山伯爵》時,這里還只是美國西海岸洛杉磯郊外的一個小村,這個小村風光秀麗,景色宜人,之所以被稱為好萊塢,意即常青的橡樹林。
自1913年建立以來,這里聚集著派拉蒙、米高梅、福斯、環球、華納等大製片公司,支配著影片的生產以及全世界影片的上映和發行,同時,也吸引著世界各地的導演和演員去那裡拍片和表演,成為美國繁華的電影城市。
好萊塢是美國電影出品的主要基地,據有人統計,生產的影片可以分為75種類型,其中我們較熟悉的有偵破片、西部片、歌舞片、喜劇片、驚險片、科幻片、抒情片,這些製片公司在電影方面大量投資,使電影事業在美國成為一種大規模的工業,取得了世界電影的霸主地位。
好萊塢攝制的影片完全是以票房價值收入為指導原則,製片人關心的是如何多賺錢,要求「把光打在有錢的地方」,「把鏡頭對准觀眾崇拜的面孔」。因此,好萊塢的影片一般都能在商業上獲得巨大成功。這些影片十分講究戲劇性,編織各種人在各種生活中的各種遭遇,結構緊湊、曲折,人物性格復雜、獨特,情節常有誤會、巧合;富有傳奇、浪漫色彩,具有極大的刺激性和觀賞性,能夠滿足要求娛樂的感官體驗和心理需求。
第一部在好萊塢拍攝的電影史根據大仲馬的原著改編的無聲影片《基督山伯爵》,那是1908年在好萊塢的荒野上搭建的一個簡陋的棚子里拍成的。有些人把1913年影城好萊塢的奠基年,這年由派拉蒙公司在好萊塢建立了一個初具規模的攝影棚,並有當時美國東部大導演西帛.地迷爾來此拍攝《通婚著》一片,攝影棚也由此再次擴建,所以人們將這作為好萊塢的誕辰載入史冊。
三四十年代是好萊塢的黃金時代,其間推出了不少傳世佳作,如《亂世佳人》、《蝴蝶夢》、《魂斷藍橋》以及喜劇大師卓別林的傑作《摩登時代》、《大獨裁者》等,這些影片不僅被奉為好萊塢的經典之作,而且也為世界電影史冊增添了輝煌的一頁;世界觀眾並由此熟悉了那些在銀幕上塑造了一個個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的明星:卓別林、鮑嘉、蓋博、泰勒、勞倫斯、瓊.芳登、英格麗.褒曼等。
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畸形發展,好萊塢也受過種種危機,通貨膨脹,製片成本大幅度提高,以及電視業的競爭,觀眾審美觀的改變,一度使好萊塢走向低谷。有的公司因此虧損,有些公司乾脆搞多種經營,變攝影棚為旅遊、展覽區。直到70年代,製片商們採用了歐洲的製片人制度,才使好萊塢走出低谷。同時,製片商還引進新的科學技術,創造了立體聲、寬銀幕等電影形式;有的廠家與電視化敵為友,使好萊塢也躋身於電視界,並由此使影視事業走向繁榮。
至於奧斯卡,眾所周知,每年的三四月間,太平洋之濱的美國名稱洛杉磯音樂中心影星薈萃,他們在這里參加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舉辦的奧斯卡金像獎的頒獎典禮。這一年一度的頒獎盛典,不僅是美國電影界的一件大事,也是世界影壇上的一件令人矚目的事情。
在美國,最為著名的電影藝術獎由兩種,一是外國記者頒發的金球獎,另一種是奧斯卡金像獎。比較而言,金像獎更為人們所津津樂道,因為它是美國電影界的最高榮譽,一旦獨占鰲頭,便馬上身價百倍,因此,此項大獎的競爭頗為激烈。
為什麼金像獎命名為「奧斯卡」呢?這還得從金像的設計說起:金像的造型本由米高梅公司的美工師塞德里克.吉木斯構思而成,後由青年雕塑家喬治.斯坦利於1928年完成塑像的製作。這尊金像的主體是一個男人站在一盤電影膠片上,手中緊握戰士的長劍,身長34.5厘米,重3.45公斤,由銅為主的合金鑄成。因塑像呈金色,故稱之為金像獎。得名奧斯卡是在1931年,頒發金像獎之時,說來也純屬偶然:當年頒獎前夕,評審委員會的成員在一起評論金像,當時的藝術與科學院的圖書管理員瑪格麗特.赫里奇仔細地端詳了金像後,情不自禁地叫到:「呀!他看上去真象我的叔叔奧斯卡。」於是,藝術與科學院的工作人員便稱金像為奧斯卡,這個名稱也從此聞名全球了。
奧斯卡金像獎誕生至今已有73多年的歷史了。我們從中可以看到美國乃至世界電影事業的飛躍發展。奧斯卡金像獎原定為兩年評選一次,自1934年起,擴大到每年一次。最初規模不太大,活動只限於電影界內部,且評選消息只在《洛杉磯時報》上發表,直到1953年,評獎的全過程才第一次通過電視媒介向全國實況轉播,同時還增設了一項外國影片金像獎,至此,奧斯卡獎評選成為世界矚目的一件大事。如今,有了衛星作為傳送媒介,奧斯卡金像獎的評選更是家喻戶曉。1989年3月30日,在好萊塢舉行盛況空前的第61屆奧斯卡獎揭曉盛典,主持人當場宣布:世界上有91個國家的十億觀眾,包括第一次收看實況轉播的前蘇聯觀眾通過衛星收看這次頒獎儀式。
總之,從第二次大戰結束以來,電影在技術上是相當完善了,在藝術表現方面也是已經成熟了。我國的電影理論家邵牧君在《西方電影史概論》一書中提出,電影在其百年的發展歷程中,大致可以從四個階段進行研究:
一是形成期(1895年——1927年),從愛迪生、盧米埃爾在美國和法國發明電影之日起,經歷了從短片到長片,從單鏡頭到多鏡頭剪接,從而形成視覺語言的二十多年歷史。
二是發展期(1927年——1945年)。在這不到二十年的時間里,電影獲得了聲音和色彩,具備了電影藝術的一切必要的表現元素。人們對反對無聲電影的經驗開始了總結,並且在運用音響和色彩方面,在探索電影形象表現潛力方面都展開了認真的研究和實驗。
三是成熟期(1945年至今),電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已在技術上達到了完善的地步,此後的技術發展不再對藝術表現有重大的影響。電影從此進入了在藝術上精益求精的階段,並在同其他藝術的關繫上,從過去單純的摹仿吸收進行到有取有舍的階段。此外,更值得重視的是,電影這時的不再是單純的娛樂品,而是具有極大的社會影響的藝術門類了。

『陸』 影向標|此片飽受爭議,萬眾矚目

《長城》

3.5分

影評人、在《科幻世界》開有科幻電影專欄。

恭喜張藝謀導演!挾金獅金熊功力,成功躋身好萊塢二流怪獸大片導演之列!電影緊張有序,按五個方隊,六個階段展示了我文明古國的長城、響箭、孔明燈、鼓樂隊、火葯等神器,場面壯觀,氣氛熱烈,四夷賓服!特效和場景真熱鬧很花錢,堪稱人山獸海的一場視覺獸宴!真的就是一部故事中規中矩(節奏倒是還不錯,至少不拖沓),角色平平淡淡,特效熱鬧華麗的二流怪獸大片啊。

2. 劉宇清:5分

電影學者、西南大學文學院教授。

張藝謀導演的電影The Great Wall用「長城」作為片名,既不妥當,也不地道。不管怎麼評價歷史上的長城,它都在當今中國人的心中具有某種象徵意義和文化內涵。內容與片名完全是文不對題,說俗了叫「掛羊頭賣狗肉」,說重了叫「欺世盜名」。實在想不出好的名字,不妨把英語The Great Wall翻譯成「高牆」,或者叫「饕餮」,甚至用那個幼稚得令人發笑的「Xinren」(信任),也不該盜用「長城」的名字!因為做人要誠實!

對於影片本身,我想借用石川先生和戴錦華老師的概念來描述。第一,這是一場用「團體操」美學組織起來打怪獸的游戲;第二,這是一場服食了「技術春葯」之後的視覺狂歡。影片剛開始,我以為自己把中國的「塞外」與美國的「西部」搞混了,錯把「印第安人」聽成了「契丹人」,這分明是一部好萊塢套路的西部片呀!自從看見了城樓,看見了成群的軍隊,進入團體操表演式的戰斗場面,才敢確信這是一部張藝謀「調度」(而不是導演)的影片。

看完電影,又不由得質疑導演在影片創作過程中的作用。編劇、製片和主演都是「外邦」,用簡單的情節和宏大的場面,千方百計證明那兩個試圖盜取黑火葯的白皮膚的「賊」、「混混」或「騙子」也懂得「信任」,同「我們」是一樣的人,可以為人民、集體、國家或信仰而戰,而另一個像西域人的騙子必須被炸死,順便還要惡心一下宋朝的皇帝。好萊塢的目的完全實現了。而作為出品人的喇培康收獲了什麼呢?政績?業績?票房?也許,只有滿臉的口水和一地的雞毛。

女主選了個花瓶,已經讓人無語。男配的表演僵化做作,則徹底令人憤怒。這是一部糟踐中國演員的作品,真心為張涵予、劉德華、彭於晏感到不值。如此無情地吐槽一部影片,在我這個最善良的影評人還是第一次。絕不是針對張藝謀導演,我很尊敬他,而且評價標准都源於他在《英雄》之前的成功經驗。同時,我也深深地擔憂,張導演如果離開了電腦數字技術和光電效果,還會不會拍電影?!

3. 賽人:5分

影評人、CCTV6《電影報道》(前身為《中國電影報道》)策劃。

4. tyger tyger:5分

同濟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中文系碩士導師、電影學者。

費了許多人工,許多錢,許多臉,節省的是演技。有些可惜。但隨它去吧,錢,他肯定會賺回來的。

5. 胤祥:4分

電影學者。

做了這么大一個局,死了這么多人,潑了這么多獸血,摳了這么多圖,就為了捧一個景甜……還是蠻拼的嘛,反正大家各取所需就好了。有時間重新排一遍奧運開幕式,那麼故事講得上氣不接下氣肯定不是時長的問題(起承轉合少一番兒呢),套《安德的游戲》蟲族設定的梗,要說的無非也就是所謂異族異種的問題(求同存異哈哈哈)。對比《十三釵》這次好歹中國這邊有了行動者的主體位置(然而依然沒有視點權),終於是「幫助」「合作」和「信任」而非「拯救」的結構,誰說不是秀肌肉啊——這么看來,電影的事實遠比影片本身要有趣。4分全給實效美服化道,跟這種片談故事合理性和演技純屬自找沒趣。

6. 風間隼:4分

影評人。

商業電影是集體勞動的結晶,拉民的配樂、威塔公司設計的怪獸,工業光魔的特效都是不應該抹煞的亮點。英語台詞也達到了好萊塢中等水平。屬於張藝謀的則是大紅大綠、戲曲式的戰陣場面、玻璃彩畫和團體操……所有讓人反胃的一切。《進擊的巨人》里有個「拜城牆教」,我覺得張國師可以當他們的教主,率領他不知所謂的「五禽戲軍團」拱衛牆內「家畜的幸福」。當然,說到底這還是個景甜電影,張藝謀居然不拍他最愛的偷漢子了,就是明證。

7. U兔:4分

電影類書籍譯者。

確實花了好多錢,但這又怎麼樣呢?無聊的故事,架空的情感,空喊的熱情,完全談不上節奏,總體很幼稚,好像小男孩在擺弄自己五顏六色的玩具兵。看完感覺特別空虛,無力吐槽。很討厭把動物體當敵人濫殺的設定。片尾曲做作得很,跟影片氣質很搭。

8. 妖靈妖:4分

製作金額是A級但內容與形式段位在B級的中美合拍片,走馬觀花高歌猛進地展示視覺奇觀,劇作上並沒有做到東西通吃,反而帶著一種審慎的干澀。

9. 徐元:4分

電影媒體人、曾在《電影世界》主編、時光網及《大眾電影》副主編,現為《人間電影大炮》製作人。

陳凱歌和他的《道士下山》並不孤獨,大家也錯怪了李仁港和《天將雄師》,而《英雄》《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真是受委屈了。

10. 大旗虎皮:4分

北京大學教授。

充分證明中國電影只是做好特效而不選好演員是完全沒有意義的。

11. 大奇特:3分

歐美老電影愛好者、DVD收藏發燒友。

拍給西方人看的好萊塢流水線作業,別跟我提完成度,完成度不是應該的嗎?合拍片還有很多路要走。國師在奧運美學上引入了《僵屍世界大戰》《星河戰隊》和《超人》隕石梗。如果《黃金甲》是奧運前的試水,那《長城》就是奧運後的習作。無用功太多,民族化的恩怨情仇難引共鳴。美國怪獸片怪獸是賣點,國師的怪獸片明星是賣點,還不懂得隱藏怪獸的訊息,急於露出真容。那些擰巴在一起的中國元素和鄉土配色也可以稱之為輸出中國文化的話,中國電影和合拍片可真不爭氣。景妹子倒是有進步的,她已然撐起傳奇怪獸片半邊天,接下來她還將出現在《金剛2》和《環太平洋2》里,表老黑她了,要黑片不黑人。

12. 胡續冬:3分

詩人,譯者,隨筆作家,執教於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

這部片子活生生地告訴我們,一個意識不到自己的創造力已經僵化到何等糟糕地步的老導演如果不及時退休的話後果是多麼可怕,再強勢的後期製作都會被無情地毀掉。如果老老實實地按照標準的好萊塢商業片路數拍,可能還不至於如此惡劣,但某導演在裡面添加的阻斷正常敘事進程的形式感私貨多到令人發指,多年來一直為人所詬病的色彩癌加倍爆發,再加上不知是與編劇團隊溝通有問題還是其他什麼原因造成的慘不忍睹的劇情,最後這部原本可以成為一部標准視覺奇觀片的電影莫名其妙地變成了某體育盛會開幕式團體操大回顧、孔子學院總部年度宣傳片、本土娛場男色巨型PPT和某女演員後台之謎的混合版。

13. 桃桃林林:3分

影視自媒體人,運營微信公眾號「桃桃淘電影」、微博「桃桃淘電影」、優酷視頻「桃淘好萊塢」和「本周院線新片」。

失望透頂。西式的特效怪獸與張藝謀大型精神文明建設一樣的方隊團體操格格不入,好像一邊准備打仗,一邊要上台表演,更像一個中西結合失敗的怪胎。五軍設定完全是擺設,搞不懂有何意義。所謂好萊塢經典劇本模式,實際就是爛梗與套路。故事講得無趣,節奏也不好,別甩鍋演員了,誰演也是爛片。

14. 汽車大師:3分

電影撰稿人。

大場面都是些魔幻片、怪獸片的陳芝麻爛穀子,剩下那些東方獵奇元素怎麼看怎麼別扭,五彩戰隊敞亮干凈的戲服違背了優秀好萊塢製作的基本法則。

15. 獨孤島主:2分

電影文化研究者、選片人。

人物極其扁平,用了一大堆明星充實畫面,卻大部分都成為炮灰。諸如霧中激戰及人山獸海的場面都相當可觀,但整體敘事完全草率、直莽、bug叢生,因此視覺上的刺激成為唯一的看點。一部僅靠場面與明星臉、幾乎取消了有效的敘事內核的故事片,本身已經價值有限。如要進一步討論所謂東西方文化議題,就更加沒完沒了,這種情形又不同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對《大紅燈籠高高掛》和《菊豆》的討論,那時候的「偽民俗」,指向明確,文化抱負強烈,今天的各類奇觀,已經百分百是資本的游戲,與「觀賞」本身無關了。

16. 西帕克:2分

影評人、電影媒體從業者、藍光收藏愛好者。

一堆好萊塢編劇弄個東方「獨立日」,20年前的爛梗用到現在,也算是另一種和好萊塢爆米花接軌。完全從西方視角出發,但真正買票被坑的估計還是中國觀眾。中文字幕翻譯一股濃濃的現代感,經常自我發揮,太讓人出戲。

17. 悉尼卡通:1分

影視劇編劇、影評人。

別跟我提工業標准,准確說是別侮辱工業標准,彷彿爛劇本就不是偽劣產品似的!對!爛!不是有瑕疵,不是差強人意,是爛!跟我念!了岸!爛!只是這部每一個毛孔里都冒出槽點的片子實在全方位滿足了我的惡趣味,別人怎麼看不知道,我是從頭笑到尾,各種經典片段亂入:那個從長城內部機關一路攀升的長鏡好像《狂暴之路》,人有車頭噴火吉他真金屬,我有周傑倫附體的雙截棍鼓手;而長城軍區領導班子帶頭鼓起的經久不息之掌,又在提醒我前陣子《我不是潘金蓮》里大會堂的畫面;而軍區司令直沖一線,在無關緊要的偵察任務中主動獻身露出的舒緩表情,終於讓全片馬特呆萌的苦大仇深得到合理理解——「你們丫的領個便當就殺青了,我呢?!」就連塔上琉璃的七色光,都失卻《金陵十三釵》教堂中的神聖含義,而在鹿晗的深情回眸里染上了幾分彩虹平權色彩!總之你只要別拿這片真當回事,可著勁地自己找樂子,就會玩得很開心。

至於部分左翼影評人會揚旗怒罵資本製造文化垃圾,部分國師影評人由本片暢談一帶一路、文化輸出,部分別有用心影評人逮著汴梁城的盛況尋覓一星半點張藝謀的政治隱喻,那是他們的玩法,大家開心就好。最後插一條硬廣:饒是杜比影院那麼好的暗部表現和3D照明亮度,那麼多本片一號的大特寫,我都找不到一點瑕疵,可見人家膚質真的好。請問上面一句是給誰做的硬廣:A.杜比影院;B.本片一號;C.某滴眼液;D.某英語培訓機構。

18. 吳李冰:1分

常用筆名LOOK、影評人、《虹膜》電影雜志編輯總監。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毫無意義的土鱉產品。

『柒』 歷史:好萊塢為什麼被稱為美國電影代名詞和世界電影之都

原因如下:
1.好萊塢電影比世界各國電影都發展起步的早,首先就佔領了世界電影市場的先機,為以後的發展壯大積累了經驗和財富。

2.雄厚的製作資金,想必大家都知道,世界上耳熟能詳的大片幾乎都出自好萊塢之手,其宏大的場面、精美的特效、以及拍攝電影所需的一系列先進技術設備,這些都是需要錢的,所以有人說好萊塢電影就是燒錢游戲,這一點也不為過。

3.一批高素質的、有國際影響力的影視製作人才,這些人才包括導演、演員、編劇、剪輯、攝影、特效師等等,他們普遍具有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對於國際市場上的新鮮元素和搶手元素以及商業元素把握到位,從而創造出具有國際號召力的電影。

4.廣闊的世界市場,好萊塢電影憑其精良的製作在國際上打下了自己的一片壟斷市場,他國電影因資金不足、設備落後、人才欠缺等原因,從而根本無法與好萊塢電影展開公平競爭,他國電影先天條件的不足導致好萊塢電影在國際上獨當一面。

5.好萊塢電影深入人心,好萊塢電影經過多年的市場打拚,已經對廣大世界影迷進行了耳濡目染的『洗腦』,為世界影迷所喜聞樂道,就算他國電影以後趕上了好萊塢,若要讓好萊塢影迷接受,函待時間啊。

『捌』 被稱為世界電影之都的是哪個

根據所學可知,好萊塢是美國電影的代名詞,擁有世界一流的電影製作技術和拍攝場地,被稱為世界電影「夢工廠」和世界電影之都.其奧斯卡金像獎是世界歷史最悠久的媒體獎項,已成為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電影獎項.
故選A.

『玖』 誰能列出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所導演的所有電影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Steven Spielberg 作品:

變形金剛電影版 Transformers (2007)
侏羅紀公園4 Jurassic Park IV (2007)
父輩的旗幟 Flags of Our Fathers (2006)
怪物小屋 Monster House (2006)
"The Pacific War" (2006)
Horrors of War (2006)
When Worlds Collide (2006)
Disturbia (2006)
Untitled Ukrainian Holocaust Project (2006)
Red Sun, Black Sand (2006)
慕尼黑/慕尼黑慘案/復仇 Untitled 1972 Munich Olympics Project (2005)
藝伎回憶錄/一個藝伎的回憶 Memoirs of a Geisha (2005)
佐羅傳奇/蒙面俠蘇洛2:不朽傳奇 The Legend of Zorro (2005)
世界大戰 War of the Worlds (2005)
"Into the West" (2005)
"Into the West" (2005)
幸福終點站/愛你無國界/機場客運站 The Terminal (2004)
Double Dare (2004)
Imaginary Witness: Hollywood and the Holocaust (2004)
Medal of Honor: Pacific Assault (2004)
Empire of Dreams: The Story of the Star Wars Trilogy (2004)
Cecil B. DeMille: American Epic (2004)
101 Biggest Celebrity Oops (2004)
Inside 'The Terminal' (2004)
The Kennedy Center Honors: A Celebration of the Performing Arts (2004)
A Legacy of Filmmakers: The Early Years of American Zoetrope (2004)
Saving Private Ryan: Re-creating Omaha Beach (2004)
Steven Spielberg and the Small Screen (2004)
Survivors of the Shoah: Visual History Foundation (2004)
Voices from the List (2004)
"The Ultimate Film" (2004)
'Duel': A Conversation with Director Steven Spielberg (2004)
2nd Irish Film and Television Awards (2004)
Artifact from the Future: The Making of 'THX 1138' (2004)
The Cutting Edge: The Magic of Movie Editing (2004)
The Force Is with Them: The Legacy of 'Star Wars' (2004)
Why History Matters: A Dialogue with Students (2003)
'Catch Me If You Can': Behind the Camera (2003)
Medal of Honor: Allied Assault - Spearhead (2003)
Aventure Spielberg, L' (2003)
Behind the Ears: The True Story of Roger Rabbit (2003)
Burma Bridge Busters (2003)
A Collaboration of Spirits: Casting and Acting 'The Color Purple' (2003)
The Color Purple: The 'Musical' (2003)
Conversations with the Ancestors: 'The Color Purple' from Book to Screen (2003)
Cultivating a Classic: The Making of 'The Color Purple' (2003)
Indiana Jones: Making the Trilogy (2003)
Medal of Honor: Rising Sun (2003)
Robert Capa: In Love and War (2003)
美國夢 In America (2002)
逍遙法外/我知道你是誰/捉智雙雄/貓鼠游戲/神鬼交鋒/有種來抓我 Catch Me If You Can (2002)
王牌大賤諜3:金盟友 Austin Powers in Goldmember (2002)
黑超特警組2 Men in Black II (2002)
少數派報告/未來報告/關鍵報告 Minority Report (2002)
The 54th Annual Primetime Emmy Awards (2002)
The Robots of 'AI' (2002)
神采公路 Interstate 60 (2002)
The Sound of 'AI' (2002)
E.T. the Extra-Terrestrial: 20th Anniversary Celebration (2002)
Deconstructing Minority Report: The World of Minority Report (2002)
Deconstructing Minority Report: Precog Visions (2002)
Minority Report: The Players (2002)
Minority Report: The Story, the Debate (2002)
Price for Peace (2002)
XIX Winter Olympics Opening Ceremony (2002)
AI: A Portrait of David (2002)
AI: A Portrait of Gigolo Joe (2002)
Creating AI (2002)
Steven Spielberg: Our Responsibility t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02)
"Broken Silence" (2002)
Jaws: The E! True Hollywood Story (2002)
AFI Life Achievement Award: A Tribute to Tom Hanks (2002)
Medal of Honor: Allied Assault (2002)
Brian De Palma, l'incorruptible (2002)
The E.T. Reunion (2002)
Who Is Alan Smithee? (2002)
Reflections of Evil (2002)
Medal of Honor: Frontline (2002)
幽浮入侵 "Taken" (2002)
Prelude to a Dream (2002)
AI/FX (2002)
AI: From Drawings to Sets (2002)
Dressing 'AI' (2002)
The Music of 'AI' (2002)
香草天空 Vanilla Sky (2001)
侏羅紀公園3 Jurassic Park III (2001)
進化 Evolution (2001)
怪物史瑞克/史瑞克/史力加/怪物史萊克 Shrek (2001)
人工智慧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2001)
The Making of 'Band of Brothers' (2001)
Zehn Gebote der Kreativität, Die (2001)
Intimate Portrait: Holly Hunter (2001)
兄弟連/戰火兄弟連/戰火兄弟情/諾曼底大空降 "Band of Brothers" (2001)
The Making of '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 (2001)
Beyond Jurassic Park (2001)
The Making of 'Cape Fear' (2001)
The Beginning: Making Episode I (2001)
Semper Fi (2001)
浪跡青春 Rennie's Landing (2001)
斯坦利·庫布里克:電影人生 Stanley Kubrick: A Life in Pictures (2001)
美國影史百部佳片 AFI's 100 Years, 100 Thrills: America's Most Heart-Pounding Movies (2001)
R2-D2: Beneath the Dome (2001)
We Stand Alone Together (2001)
勾魂時分 Lost Souls (2000)
危機四伏 What Lies Beneath (2000)
American Beauty: Look Closer... (2000)
Lawrence of Arabia: A Conversation with Steven Spielberg (2000)
Medal of Honor: Underground (2000)
Men in Black Alien Attack (2000)
Shooting War (2000)
Chuck Jones: Extremes and In-Betweens, a Life in Animation (2000)
A Holocaust szemei (2000)
31st NAACP Image Awards (2000)
鬼入侵 The Haunting (1999)
From Star Wars to Star Wars: The Story of Instrial Light & Magic (1999)
Forever Hollywood (1999)
"Biography of the Millennium: 100 People - 1000 Years" (1999)
The Making of 'Amistad' (1999)
People Profiles: Steven Spielberg (1999)
Medal of Honor (1999)
The Unauthorized Star Wars Story (1999)
The Unfinished Journey (1999)
Intimate Portrait: Laura Dern (1999)
Wakko's Wish (1999)
Titus (1999)
Indiana Jones and the Last Crusade: A Look Inside (1999)
佐羅的面具/黑俠佐羅 Mask of Zorro, The (1998)
拯救大兵雷恩/雷霆救兵/拯救大兵瑞恩 Saving Private Ryan (1998)
彗星撞地球/天地大沖撞/末日救未來/天搖地動/天搖地動 Deep Impact (1998)
消失的1945 Last Days, The (1998)
一百年一百部 AFI's 100 Years... 100 Movies (1998)
Into the Breach: 'Saving Private Ryan' (1998)
斷鎖怒潮/勇者無懼 Amistad (1997)
黑超特警組 Men in Black (1997)
Michael Jackson: HIStory on Film - Volume II (1997)
Locusts, The (1997)
失落的世界:侏羅紀公園 Lost World: Jurassic Park, The (1997)
龍卷風 Twister (1996)
American Film Institute Salute to Clint Eastwood, The (1996)
鬼馬小精靈 Casper (1995)
小狗波圖 Balto (1995)
Making of Steven Spielberg's 'Jaws', The (1995)
American Film Institute Salute to Steven Spielberg, The (1995)
Making of 'Jurassic Park', The (1995)
仁心仁術 "ER" (1994)
世紀電影 Century of Cinema, A (1994)
石頭城樂園 Flintstones, The (1994)
Class of '61 (1993)
侏羅紀公園 Jurassic Park (1993)
辛德勒的名單 Schindler's List (1993)
深海巡弋 SeaQuest DSV (1993)
Trail Mix-Up (1993)
We're Back! A Dinosaur's Story (1993)
Tiny Toon Adventures: How I Spent My Vacation (1992)
Visions of Light (1992)
Here's Looking at You, Warner Bros. (1991)
虎克船長 Hook (1991)
Wish for Wings That Work, A (1991)
美國鼠譚第二集 American Tail: Fievel Goes West, An (1991)
回到未來III Back to the Future Part III (1990)
回到未來II Back to the Future Part II (1989)
Indiana Jones And The Last Crusade 印第安納·瓊斯(奪寶奇兵)-聖戰奇兵(1989)
Empire of the Sun 太陽帝國(1987)
回到未來 Back to the Future (1985)
The Color Purple 紫色(1985)
Indiana Jones And The Temple Of Doom 印第安納·瓊斯(奪寶奇兵)-魔宮傳奇(1984)
E.T.外星人 E.T. the Extra-Terrestrial (1982)
Raiders Of The Lost Ark 印第安納·瓊斯(奪寶奇兵)-法櫃奇兵(1981)
1941 一九四一(1979)
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 第三類接觸(1977)
Jaws 大白鯊(1975)
追殺(1971)

姓名:Steven Spielberg

譯名:斯蒂芬·斯皮爾伯格

生日:1947年10月28日

出生地:美國

星座:天蠍座

作為從70年代好萊塢電影創造性發展中出現的最為重要的人物,斯蒂芬·斯皮爾伯格改變了電影製作的方法和內容。三部由他執導的電影(1975年的《大白鯊》,1981年的《E.T.外星人》和1993年的《侏羅紀公園》)一直以來都位列全球十大賣座電影。他之前的製片公司「安培林娛樂公司」也因製作多部熱門電影而聞名於世,其中包括1984年的《小精靈》,1985年的《回到未來》和1988年的《誰陷害了兔子羅傑》。然而他驚人的成功卻使他持續多年不被認同為藝術家。除了票房市場,斯皮爾伯格和許多富有創造力的同行一樣令人印象深刻:像奧遜· 威爾斯一樣,他因早熟而被贊美和批判;像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一樣,作為處理情感的大師,時而被贊揚時而被咒罵;又像傑思·弗蘭科,被批評說不知廉恥的多愁善感。然而,斯皮爾伯格精神上最重要的前輩卻是沃特·迪斯尼,一個認真製作「瑣碎」娛樂並將自己塑造成為品牌的創造性人物。

六十年代:初涉影壇

斯皮爾伯格從未上過電影專業學校。靠著自學,他在16歲的時候就拍攝了自己的第一部電影,長達兩個小時的科幻電影《火光》,並得到菲尼克斯當地一家電影院的同意上映一晚。他的短片,1969年的《安培林》引起環球公司的關注,斯皮爾伯格得到一紙合同,從而導演了他的處女電視電影作品《夜間畫廊》(NBC,1969),其中包括了大牌的瓊·克勞馥和羅德·塞林。而後他繼續磨練自己的技術,執導每周一集的系列劇,包括有《科倫坡》和《馬可斯·威爾比大夫》還有其他三部電視電影。其中一部電視影片《決斗》(ABC,1969)在歐洲播出之後,取得了評論和商業雙方面的成功。

七、八十年代:名導誕生

斯皮爾伯格的第一部劇情電影,1974年的《橫沖直撞大逃亡》預示著斯皮爾伯格後來所拍攝的作品中對家庭的強調;而他的舞蹈般的汽車追逐設計和對懸念和喜劇事件的熟練操作,也使他成為受人關注的導演。由於缺少市場,這種有趣的和刺激的特徵只有慘淡的電影票房。盡管如此,斯皮爾伯格的第二部電影《大白鯊》使他成為現代電影的先驅。這部由新進導演和一班無名演員和一條故障不斷的機器鯊魚構成的電影使斯皮爾伯格進入了好萊塢頂級電影導演行列。

他在1977年拍攝了著名的電影《第三類接觸》。在接連兩次的轟動之後,斯皮爾伯格嘗試了一部巨額預算的喜劇。1979年的電影《1941》講述的是日本偷襲珍珠港後加利福尼亞某個小鎮里的一群妄想者的故事。雖然電影最終還是贏利,但他感到這部電影是一次縱容之下的巨大失敗。接著,斯皮爾伯格選擇了跟著喬治·盧卡斯工作,在1981年完成了電影《奪寶奇兵》,這也成為他的代表作品之一。電影將由哈里森·福特扮演的人物著名的考古學家和勇敢的冒險者印地安納·瓊斯推向世界,使之成為詹姆斯·邦德之後最受歡迎的銀幕英雄。在製片的過程中,斯皮爾伯格厭倦了精確的外景鏡頭,於是他嘗試放鬆自己並為編寫了一部關於幾個小孩子和一個迷路的外星人的個人小電影。這為他最為著名的電影作品《E.T.外星人》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斯皮爾伯格對藝術和商業的關注在80年代中期出現了顯著的轉折,他開始花更多的時間在製片上。除了繼續印地安納·瓊斯的故事,他所選擇導演的項目與他往常的本質相違背。在電影《紫色》和《太陽帝國》之後,他在1989年執導了電影《直到永遠》,他的第一部浪漫主題電影。電影還同時包含了情感義務、浪費和死亡率等問題。盡管1989年電影《聖戰奇兵》打開新的局面,將地點轉移到了歐洲,並將重點轉移到瓊斯的家庭動力學上。由於動作場面設計缺少創意,哈里森·福特和肖恩·康納利之間尖刻的父子善意玩笑成了電影的亮點。

九十年代:技藝日趨成熟

90年代斯皮爾伯格再次將導演工作擺在首位。改編自麥克·格靈頓的恐龍災難小說的電影《侏羅紀公園》誕生,再次回歸到斯皮爾伯格以往的冒險主題。這部電影是一次電影特技的突破,同時以令人驚嘆的動作設計自誇,雖然人物形象罕有的淺薄了。斯皮爾伯格的這部作品也成為了歷史上最具票房侵略性的電影之一。在巴黎處理《侏羅紀公園》的後期製作之後,他又到波蘭拍攝備受期待的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大屠殺的影片《辛德勒的名單》。

這部根據托馬斯·肯尼利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布克獎獲獎小說拍攝而成的電影,這部電影給斯皮爾伯格的職業生涯帶來了最具敬意的關注。電影獲得了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在內的七個奧斯卡金像獎獎項,同時贏得了一億美元的國內總票房。至此,斯皮爾伯格被廣泛的推崇為世界電影大師之一。

在觀眾的強烈要求和呼喊聲中,斯皮爾伯格重回熟悉的電影特效領域,於1997年帶來了《侏羅紀公園》的續集《迷失世界》,這次僅僅只是在改頭換面地重復優秀的原作故事。之後斯皮爾伯格在同年帶來了一部機智的歷史題材電影《斷鎖怒潮》,根據一個關於奴隸船上造反並後來引發美國內部法律斗爭的真實故事改編。在精心的布景之下,電影因對中央航路的描寫和奴隸悲慘生活狀況的刻畫而著名。第二年,斯皮爾伯格回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題材,電影《拯救大兵瑞恩》成為了他最受贊賞的電影之一。這部接近三個小時的電影將歷史事件小說化,描述一個特別小分隊被派往尋找四個服兵役的兄弟中唯一一個生還者的故事。電影因對戰爭場面毫無保留真實重現而備受贊揚。電影在七月推出之後,評論家們立刻將電影選為年度最佳之一。而電影後來贏得了超過兩億美元的票房,並獲得了11項奧斯卡金像獎提名。雖然電影成為最佳電影獎的大熱門卻沒有獲獎,但是斯皮爾伯格還是捧回了一個最佳導演獎。

1994年的秋天,斯皮爾伯格、唱片業巨頭大衛·格芬和迪斯尼前任執行總監傑佛里·凱森柏成立了一家新的多媒體娛樂公司,命名為「夢工廠」。這個羽翼未豐的工作室的第一批電視作品只獲得有限的成功;只有邁克爾·J·福克斯的作品《旋轉城市》(ABC,1996-)獲得成功。其他作品,像講述男子情誼的喜劇《Champs》(ABC,1996)和情節老套的警察喜劇《高度警戒》(ABC, 1996-97),都是來去匆匆。盡管夢工廠的第一部主要作品《末日戒備》(1997),講述核戰威脅的電影只獲得一個普通的票房成績,但是工作室也隨著自己出品和與其他公司合拍的多部熱門電影而逐漸成形,其中包括有《拯救大兵瑞恩》、《史萊克》、《魔戒》、《角鬥士》、《銀河訪客》、《美國麗人》、《美麗心靈》、《拜見岳父大人》和《少數派報告》等電影。

新千年:精彩非凡

斯皮爾伯格在電視方面也有所成就。他作為執行總監的成功電視作品包括有,流行醫學戲劇《急診室的故事》(1994-),巨額投資的科幻頻道電視連續劇《劫持》(2002)和同樣受歡迎的《西部風雲》(2005)。他給人印象最深刻的電視作品是 HBO電視連續劇《兄弟連》(2001),斯皮爾伯格連同湯姆·漢克斯一起製作推出10集火爆的系列,使《兄弟連》獲得了一堆艾美獎,也贏得了評論和大眾的喝彩。

然而通過攝影機進行電影拍攝依舊是導演最高的熱情,斯皮爾伯格繼續探索著商業背景下自身的才能范圍。雖然他無法將自己製作受眾歡迎的電影敏感性,與他的偶像,導演斯坦利·庫布里克的更為黯淡和哲理性的觀點結合起來,當他選擇拍攝電影《人工智慧》(2001),這個庫布里克已然沉思了超過十年的童話般的科幻寓言時,電影卻華麗的失敗了,盡管其中有一些引人注意的瞬間、震撼的視覺效果與海利·喬爾· 奧斯蒙和裘德·洛的精彩演出。但是當斯皮爾伯格改編拍攝菲利浦·K·迪克的科幻短篇《少數派報告》(2002)並選用當時全球最受歡迎的電影明星湯姆·克魯斯時,他又一次引起了爆炸性的轟動。作為一部快節奏、激烈和引人注目的驚險電影,《少數派報告》是斯皮爾伯格多年來最為貧乏和簡陋的電影作品,盡管片中有豐富的科幻服飾,並展現岀導演仍傲立於動作冒險的電子游戲風格的新浪潮的尖端。同一年,導演又執導《貓鼠游戲》,在藝術和商業上都取得成功,這部電影斯皮爾伯格不只在寫實和懷舊雙方面重現60年代的布景,還耐心的教會迪卡普里奧展露最迷人的和最成熟的表演。

導演第三次與漢克斯重新組合時是為了《幸福終點站》,雖然該片有著奇妙的瞬間,總體而言它是導演較為人工感覺的作品之一。給人留下更深刻印象的是斯皮爾伯格翻拍H.G.韋爾斯的科幻經典《世界大戰》(2005),在熟悉的故事上加入當代的編寫,同時從他早前的最好元素尋找靈感,包括韋爾斯的小說,電台節目和50年代的電影版本,當然也少不了引人入勝的特技編排設計。

2005年底,斯皮爾伯格投入到他醞釀已久的電影《慕尼黑》,導演和兩位主要的劇本作家埃里克·羅斯還有後來的托尼·庫什納緊密合作,以求在這些充滿政治色彩的事件里達到平衡對待,避免隨時可能偏向事件中任何一方特殊利益集團(特別是以色列,摩薩德和巴勒斯坦的領導人)。盡管外界不少批評電影中的政治色彩和描寫的心理狀態,但這部電影,無疑成為他的大師級作品之一,同時也獲得了藝術的成功。獲得多個獎項的提名,其中包括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與此同時,一年將逝,隨著派拉蒙影業收購夢工廠,斯皮爾伯格以另一個寵物項目結束了公司運作,而夢工廠最終也無法長成羽翼豐齊的電影公司。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722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691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678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418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411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1059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341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765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798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