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電影 » 日本統治台灣的電影

日本統治台灣的電影

發布時間: 2022-11-22 07:31:58

1. 一部關於台灣原始部落被日本人侵佔的電影

《賽德克·巴萊》是《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所執導的史詩英雄巨作,該片籌劃長達十二年、跨國動員兩萬人拍攝。電影在台灣上映將分為《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和《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兩部分。2012年5月10日內地也會上映此片,此版為魏德聖導演重新剪輯的版本。影片講述的是1930年,台灣在日本統治之下,原住民賽德克族馬赫坡社頭目莫那魯道,率眾反抗日本政府而發動霧社事件的故事。影片於2012年5月10日正式登陸大陸各大影院。

希望採納!

2. 關於1895年日本人進攻台灣的電影

電影《台島遺恨》。

3. 台灣反抗日本侵略的戰爭片(電影)有哪些

1937年7月7日,一聲槍響震驚中國。從此,不屈的中華民族開始了長達8年的全民抗戰。但是,「七七事變」僅僅是近代日本侵華野心的總爆發。日本對外侵略擴張的思想和政策由來已久,對中國這塊富饒的土地也覬覦已久。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摺》就赤裸裸地暴露了日本侵略的狼子野心。

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日本首相兼外相田中義一在東京召開「東方會議」。會後,田中義一向天皇奏呈「滿蒙積極政策」(世稱《田中奏摺》),瘋狂地宣稱:「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惟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田中奏摺》提出的對外侵略總戰略是:第一期奪取台灣,第二期奪取朝鮮,第三期奪取滿蒙,第四期征服全中國,第五期征服全世界。日本正是這樣一步步地走向侵華之路。

1853年,美國軍艦兵臨城下,日本幕府次年結束了持續200餘年的鎖國政策。1868年明治維新後,日本將目光瞄向海外,提出向歐美學習,走「富
國強兵」之路。這時日本國內的主導思想是:亞洲比西歐落後,應當將亞洲置於「先進」的日本支配之下。日本妄想將其國內的「等級制度」出口到亞太甚至世界范圍內。而此時的中國清朝政府正處在內外交困的時期。歷史發展到此時,日本侵華就成為必然的結果。之後的70多年裡,日本發動了14次侵略戰爭,其中多次是對華戰爭。

1874年,日本侵略中國台灣,殘酷殺戮高山族同胞。

1894年,日本挑起中日甲午戰爭,迫使戰敗的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割讓遼東半島、台灣與澎湖列島給日本(由於不希望日本在戰爭中獲益過多,俄、法、德出面干涉。清政府雖收回遼東半島,但支付了3000萬兩白銀償金。)戰後,日本一躍成為亞洲強國,開始躋身列強行列。

1904年2月至1905年9月,日本又在中國東北和朝鮮發動日俄戰爭。戰後,日本將朝鮮變成自己的殖民地,同時將俄國在中國東北大連、旅順的統治權掌握到自己手中,經營「南滿鐵路」,開始侵入中國東北。日本成為亞洲惟一的帝國主義國家。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乘機向德國宣戰,並迫使當時的大總統袁世凱接受「二十一條」要求,繼承德國在山東的權利,還得到在中國修路、開礦等許多權利。日本侵略步伐更快了。

1931年,日軍製造「九一八事變」。是夜,日本關東軍炸毀沈陽北郊柳條湖的一段路軌,反誣中國軍隊所為,借口炮轟沈陽,至1932年2月,中國東北地區淪入日軍之手。隨後日軍將侵略目標瞄向華北,步步進逼。1932年,日軍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變」。1933年,侵佔熱河省,並迫使中方代表簽署《塘沽協定》,規定中國軍隊撤出長城以南100公里的「非武裝地帶」,為日軍打開通向華北的大門。

1937年7月7日,日本蓄意製造「七七事變」,悍然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駐軍奮起反擊。事後,中共通電全國,號召團結抗日。蔣介石也發表談話,宣布准備抗戰。「七七事變」後,日軍先後在華北、華中和華南發動全面進攻。中國從此形成兩個戰場———國民黨數十萬軍隊主要在日軍進攻的正面作戰,是為正面戰場;在日佔區,中共領導的人民武裝開辟敵後戰場,逐漸成為抗日戰爭主戰場。

1938年8月13日,日本海軍進攻上海,淞滬戰役開始。11月12日,上海淪陷。日本軍部和政府以為佔領南京就可使中國屈服,因此動用20萬軍隊進攻南京。

1938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日軍屠殺中國平民和士兵30萬人以上(史稱「南京大屠殺」)。面對日本侵略,正面戰場的中國軍隊浴血奮戰,頑強抵抗,徐州會戰、武漢保衛戰、長沙保衛戰等顯示了中國軍民的抗戰決心。敵後軍民則開展地雷戰、地道戰、麻雀戰等廣泛的游擊戰爭,鉗制與消耗日軍,並在1940年進行了「百團大戰」。兩黨相互配合的抗日持久戰,令日軍雖佔領大片中國國土,但無力對中國實行全面進攻,無法實現征服中國的目的。

1938年10月,日軍佔領武漢和廣州,抗日戰爭由戰略防禦轉向相持階段。1943年下半年後,中國軍隊逐漸轉入局部反攻。

1945年8月8日,蘇聯宣布對日作戰,隨後出兵中國東北。6日和9日,美國向廣島、長崎投擲了原子彈。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歷史將永遠記住這一天。
參考資料:紀念抗戰60周年

4. 你心目中最好看的台灣戰爭片是哪部為什麼

台灣拍得戰爭片,最好的肯定是《賽德克·巴萊》,首先作為中國的一個省,台灣經歷的現代戰爭太少,本身就限制了他們戰爭片的拍攝。

《賽德克·巴萊》是一部盪氣回腸的史詩級戰爭片,導演魏德聖此前最有名的電影是《海角七號》。《賽德克·巴萊》這部電影光籌劃就有十二年之久,參與演出的演員超過2萬人。

那麼,《賽德克·巴萊》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

這部電影分上下兩部,上部叫《賽德克·巴萊:太陽旗》,下部叫《賽德克·巴萊:彩虹橋》,大陸上映的時候合二為一。個人感覺上部最好看,第二部有些拖沓,大陸上映版挺好,時間短了,節奏更加明快。

5. 日據時期的台灣有什麼文學作品或者影視作品

日治時期
1、影視 《莎勇之鍾》 《台灣實況紹介》
日治時代台灣自製日語電影《莎勇之鍾》,李香蘭主演第一部在台灣 電影《莎勇之鍾》劇照拍攝的電影是1907年2月日人高松豐治郎率領日本攝影師等一行人在全台灣北、中、南一百多處地點取鏡的《台灣實況紹介》。電影內容涵蓋城市建設、電力、農業、工業、礦業、鐵路、教育、風景、民俗、征討台灣少數民族等題材。第一部台灣人製作的劇情片《誰之過》於1925年由劉喜陽、李松峰等人組成的台灣映畫研究會製作。不過即使劇情片,仍有相當多的影片。具有政治宣傳的作用。
1908年,高松豐治郎於台灣定居,開始在台灣北、中、南七大都會建戲院放映電影,並與日本及歐美的電影公司簽約,建立制度化的電影發行放映制度。1924年後,台北的放映業者由日本請來一流的辯士(電影說明者),電影放映業愈加彭勃起來。1935年10月,日本「領台」40年舉行台灣博覽會,以及隔年台北與福岡間開辟航空通運,這兩件事推化造就了日治時期台灣電影放映業的鼎盛時期。

2、台灣文學
《 日制時期台灣青年》、《南音》、《台灣文藝》、《台灣新文學》
文學是時代的反映,在歷史的變化過程中,文學的變化亦有其復雜的過程,自此定論下,台灣文學自是無可避免的與其本身歷史息息相關。然而被認定相當年輕的台灣文學,脫離中國大陸、真正成為獨立個體發展,一般來說是從日治時期的台灣新文學肇始。同時也無法否認的,此種脫離中國古文的新文學運動,卻與中國近代史息息相關。
白話文運動
1919年,在東京的台灣留學生改組原先的「啟發會」成立「新民會」 ,並創辦《 日制時期台灣青年》雜志,因而展開了這一階段各項政治運動、社會運動的序幕。而伴隨此過程而來的也有《南音》、《台灣文藝》、《台灣新文學》等文學刊物的相繼發行。這些擺脫古詩的近代文學,為台灣白話文運動的肇始者,也被學者認為與中國的五四運動或白話文運動息息相關。新舊不同的文學觀念及台灣特殊的文學、語言環境,促成為期甚久的台灣日治時期新舊文學論戰。不過也因為牽涉到中國,台灣白話文運動興起不久,即遭台灣總督府廢止或箝制(但1937年6月1日之後,日報的漢文廢止後,仍出現5份漢文刊物,可見台灣總督府僅廢止日報的漢文欄,雜志的漢文並未全面廢止)。
文學論戰
1930年代,類似白話文運動的台灣文學再造,並沒有因為台灣總督府刻意壓制而馬上消失。1930年代初期,影響台灣文學、語言、族群意識的台灣鄉土話文論戰正式展開。
1930年,台籍的日本居民黃石輝於東京挑起了「鄉土文學論爭」。他在異鄉力倡台灣文學應該是描寫台灣事物的文學、可以感動激發廣大群眾的文學、以及用台灣話描寫事物的文學。1931年,位居台北的郭秋生站出來呼應黃石輝,並更進一步挑起台灣話文論戰倡言作家應當使用台灣話文來從事文學創作,此呼應並獲得台灣新文學之父賴和的全力支持。之後,台灣文學應該使用台灣話或中國話,描寫的內容是否以台灣為主要素材,成為台灣新文學運動相關人士激烈爭論的焦點。然而由於隨後戰爭體制的出現,以及日式教育文化的滲透,這些論爭無法得到充分發展的機會,終於在總督府全面皇民化政策下,紛紛敗退。
後續與影響
1934年-1936年,張深切與賴明弘等人集結了台灣許多作家組成「台灣文藝聯盟」,且在同年11月創辦《台灣文藝》雜志。後來,楊逵和葉陶另起爐灶,成立「台灣新文學社」,創辦《台灣新文學》雜志。雖然表面標榜為文藝運動,實則是具有政治性的文學結社。1937年蘆溝橋事變後,台灣總督府隨即設立國民精神總動員本部,並實施皇民化運動,開始禁用漢文,《台灣新文學》因而廢刊。台灣作家只能依附在日本作家為主的團體,如1939年成立的「台灣詩人協會」,或1940年擴大改組的「台灣文藝家協會」。
在文化而言,台灣文學主要探討台灣人的內心心靈以及台灣文化的本質,表面看似平淡,其實這是政治運動、社會運動所帶來的沖擊和反省,台灣文學界和藝術界人士開始思考台灣文化的問題,以及嘗試創立屬於台灣的文化。

參考文件來自網路

6. 那部日本人打台灣的電影叫什麼名啊

《賽德克·巴萊》是《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所執導的影片,該片籌劃長達十二年、跨國動員兩萬人拍攝。電影在台灣上映分為《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和《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兩部分。內容闡述發生於1930年台灣南投的「霧社事件」,當信仰彩虹的賽德克族,遇上信仰太陽的日本大和民族,兩個族群在台灣山區爆發沖突,兩軍交戰,賽德克族頭目莫那魯道率領族人三百多名勇士對抗日本三千大軍

7. 賽德克·巴萊里講的是真人真事嗎

《賽德克·巴萊》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

電影講述的是1930年台灣的「霧社事件」,當時台灣被日本佔領,日本當局長期對台灣原住民施以暴政,賽德克族馬赫坡頭目莫那·魯道於霧社公學校運動會上襲殺日本人,並率領德克達亞群各部落對抗日本三千軍隊的故事。

(7)日本統治台灣的電影擴展閱讀

1930年10月27日,日本政府為紀念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明治天皇的弟弟)死於台灣而舉行「台灣神社祭」,霧社地區照例舉行運動會,日本人會全部穿上傳統和服,便於和華人、山地人區分,賽德克族人認為這是發動起義的好時機,他們以升旗唱國歌為信號,沖進會場,發動總攻擊,共殺死日本人134名(包含婦孺)、及誤殺2位著日人服裝的台灣人,並殺傷215人。

事件發生之後,日本人緊急調派台灣各地之警察隊與軍隊進攻霧社。。除派屏東第八飛行連隊之飛機,到霧社山區實施偵察和威嚇飛行外,並調派台中州、台南州、台北州、花蓮港廳之駐軍往埔里、霧社前進,進攻發起事件之原住民。

抗日六部落族人退回各部落後,分成「塔洛灣」及「馬赫坡」二條戰線,大部份退至馬赫坡、塔羅灣兩溪溪谷,利用懸崖絕壁的有利地勢與日方作戰。但在日本的飛機、毒氣彈等武器攻擊下最終還是為日軍所攻破。

事件結束後的統計:遭日軍攻擊致死者364名,自殺者225人,被拘禁者265名,另外有約500名原住民投降。

事件的起因

1、日本人將台灣的原住民視為「野蠻人」,又因原住民居住的山林地帶蘊藏著大量資源,所以,日本占據台灣採取了設置關隘、地雷、電網等措施對這些原住民進行征服,並在1910年開始動用大批軍隊、警察進行了連續5年的「討伐」。

2、日本殖民者在台灣建立起來的完全是警察政治。警察對台灣民眾的一切生活領域都有干預的權力,警察對於原住民可以任意進行搜查、辱罵甚至毒打,隨意強迫他們無償從事各種苦役,一些警察,更是隨意欺侮、姦淫原住民婦女。

3、日本殖民主義者在霧社大興土木,強迫高山族人民進入馬赫坡社附近的森林砍伐巨木,興修他們的神社。而原住民視森林為聖地,視巨木為守護神,砍伐巨樹使馬赫坡等社的民眾感到驚恐萬分。

4、日警吉村大鬧莫那·魯道的兒子達拉奧的婚禮現場,還以「侮辱官憲」的罪名將達拉奧拘押拷打,直接導致莫那·魯道帶領原住民起義。

8. 電影《賽德克巴萊》是真實的嗎

是真的。

賽德克族,台灣原住民的一個族群,原本被列為泰雅族的一支,經過多年的正名運動,終於在2008年4月23日成為第14個中國政府官方承認的台灣原住民族。

影片《賽德克·巴萊》講述的是1930年,台灣在日本統治之下,原住民賽德克族馬赫坡社頭目莫那魯道,率眾反抗日本政府而發動霧社事件的故事。

霧社事件是台灣受日本統治時期發生在台灣台中州能高郡霧社(今屬南投縣仁愛鄉)的抗日行動。事件是由於當地賽德克族(馬赫坡社),因為不滿台灣總督府與地方政府的壓迫而發起,犧牲人數近千人,僅次於西來庵事件。

1930年10月27日,在日本佔領下的台灣島,發生了血腥的霧社事件。這場原住民與日本人之間大沖突,在當時的中國大陸並沒有引起太大的關注,因為此時台灣正處於日據時期。

1895年,一紙《馬關條約》讓台灣淪為日本的殖民地。對於台灣,日本也算是苦心經營,1919年開始,日本政府在這一美麗寶島上,開始建造各項基礎設施,比如自來水、電力、公路、鐵路、醫療、教育等等,不過對於台灣的原住民來說,日本人的掠奪是多於建設。

《賽德克巴萊 》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s_Q4il-iLKCbVKMnCON59Q

?pwd=vfiw 提取碼:vfiw

9. 有關日本鬼子侵略台灣或者講述了再台灣暴行方面的電影有哪些

《台灣1895》 《梅花》

10. 賽德克巴萊觀後感500字

《賽德克巴萊》,講述了台灣經馬關條約被割捨後,台灣霧社與日本人對抗的事跡,這一事件在歷史上也有講述。本文是我精心編輯的,希望賽德克巴萊觀後感500字能幫助到你!

賽德克巴萊觀後感500字 篇1

最近,老師讓我們看了一部電影,那就是「賽德克巴萊」,主要是在說在日本統治下的原住民族,因文化、種族的沖突,而引發的「霧社事件」。從他們的奮戰過程中,我心中有了許多感觸。

電影一開始,賽德克族住在一個美麗的世外桃源,過著生態平衡的生活。但是隨著日治時代的來臨,他們被強迫改變原本的生活,讓頭目莫那魯道非常痛心。賽德克年輕人要求莫那魯道帶領他們反擊日本人,於是他們的戰爭必就此展開。

莫那魯道明知道這是場必定會輸的戰役,但還是拚命的反擊,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相信,只有這么做才能成為真正的賽德克人,死後才能走上讓祖靈認同的彩虹橋。

「如果文明是要我們卑躬屈膝,那我就讓你們看見野蠻的驕傲。」他們不願意讓他們的獵場就這樣被文明給吞沒,他們寧願光榮地死去,也不要羞恥的活著。他們靠著這種意念,前往公學校的運動會血祭祖靈,他們的勇氣和精神令人敬佩,他們的民族意識值得我們學習。

我覺得不只原住民,就連漢人在以前的作為也跟現在差很多,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生活方式,如果說打打殺殺是不對的,這種用現代角度來批評,是不公平 的。我們應該要反過來思考他們有什麼地方是值得敬佩的。他們即使遇上連自己都心知肚明敵不過的敵人,他們還是沒有選擇逃避,而是勇往直前。換作是你,你辦 得到嗎?他們把他們的不甘心用實體行動表現了出來,而你又如何呢?

賽德克巴萊觀後感500字 篇2

前幾天看了一部電影《賽德克巴萊》,講述了台灣經馬關條約被割捨後,台灣霧社與日本人對抗的事跡,這一事件在歷史上也有講述。

這部電影從兩個視角入手,土著人和日本人,主要是以霧社土著的視角演繹了全片,土著人各個部落之間的對弈,是為了追求榮譽與食物;土著與日本人之間的對抗,為了自尊與救贖,為了在死後可以抵達「彩虹橋」(一個可以讓土著人死後心靈得以凈化的聖地)。

在土著人自己的博弈中,每個部落的人都會高喊「血祭祖靈」這深深的體現了土著人自己的文化,他們部落之間的對抗並非是仇恨,而是一種生活的態度和競爭,輸了的就是死亡,靈魂的超脫。當然,每個人都是自私的,就像電影中道澤部落的鐵木瓦利斯頭目,在年幼時被莫納頭目一次的威脅,成為其心理陰影,直到與日本人作戰時,為一己之私協部落戰士與日本人聯手擊殺土著聯軍。看到這里,我不禁想起了現在工作的事來,好多電影里都有演繹出這種為一己之私不顧團體利益的人,他們結局都是很凄慘的。果然,鐵木最終在對抗中死在了莫納兒子的刀下,也是在死的瞬間,或許吧,在我的理解中,我覺得他明悟了。

土著人自己的對抗只是被電影導演化作了一個精細的片面,而主要演繹的還是與日本人之間的對抗。電影中,日本人後用的是同化的辦法,力求用最小的代價徹底征服台灣,讓台灣人成為日本人,著相對是成功的,在電影中也表現出了土著人與日本人的和諧,少數人與日本人通婚、學習日語等。但是,就像土著有鐵木這樣的頭領一樣,日本人也不乏類似的人。一個日本小軍官,從其本性中瞧不起土著,欺負土著。在莫納兒子結婚的時候,跑出來挑釁被土著毆打,最終成了兩方對抗的導火索,接著戰斗就開始了。

戰爭很慘烈,土著女人為了男人可以無後顧之憂,除孕婦外(電影中日本人不殺孕婦)全部自縊。莫納首領說「謝謝你們女人和孩子,是你們成就了男人的靈魂」。土著三百戰士全部死亡,戰死或者自縊,沒有俘虜。一位日本軍部的軍官說了這樣的話「為什麼我會在台灣看到消失了幾百年的.武士道精神?是這里的櫻花更加燦爛嗎?」

電影即將結束的時候,在那彩虹橋上出現了莫納和他的300戰士,靈魂的超脫用一種意會的感覺在這一刻完美的演繹出來。心存信念,死並不可怕。

賽德克巴萊觀後感500字 篇3

上海首映式在衡山電影院,影片結束,低調的魏和兩名主要演員和觀眾現場交流,一個光頭憤青大喊這電影好,要有這樣精神,不愁黃岩島收不回來,台下也一片叫好,台上主持更是不斷顯擺民族主義優越感,什麼這電影是拍給中國人看的,也是拍給日本人看的,顯然,魏所有在電影裡面的努力在他們面前基本是屬於白費。他不得不耐心解釋他拍這電影的內心沖動,是覺得活著比什麼都好,雖然悲壯去死也很感動。

相比《賽德克巴萊》,我認為《與狼共舞》、《勇敢的心》更接近於偽史詩,因為它們給你一面倒的崇高感,讓你在電影院里為了那一聲freedom綳緊渾身唯一一個膀胱而不願動彈,其敘事策略非常明確,就是直搗你最願意看到聽到的地方,所有勾勒主人公缺陷的地方,都屬於調味的羅勒草,有點清新有點澀,但絕不敢敗你的胃口,至於《阿凡達》,更是這方面做到了登峰造極,為了票房,好萊塢的劇本永遠牽著觀眾的鼻子走,他們說,這個叫專業,是很專業,在電影院里大家意淫到高潮,花了錢買快樂,天經又地義。

《賽德克巴萊》一方面以磅礴氣勢主推抗日主線,但卻不斷以各種濃重筆墨在消解這個行動的正義性,後者絕對是影響票房的,因為善良的觀眾不願意看到英雄有兇殘殺戮未成年人的動機,也不願看到太太們為了男人的尊嚴不得不選擇自盡,更不願意看到還在啼哭的孩子被扔進山崖,魏已經收斂了,在國際版里我沒看到賽德克們如何砍下日本兒童和婦女的頭顱,但是,屍橫遍野的場景還是暗示了這一點。

只有真正的原始的史詩才敢這么寫,寫下英雄或神靈身上種種不可思議的殘暴與邪惡,而現代人能接受的,卻只能是被改裝過的玩意兒,超人多好,善良成了他唯一的缺點。

賽德克巴萊觀後感500字 篇4

今天,爸爸向我推薦了一部超好看的電影,片名叫《賽德克·巴萊》(意即「真正的人」)。電影講述了台灣賽德克族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故事。我被激昂而震撼的情節深深吸引,在不知不覺中度過了四個半小時——這是我看過最長的電影。

在日本人來之前,賽德克人世世代代生活在山高林密的原始大山中。那裡山清水秀,風景優美。男人們負責打獵,女人們負責農耕和織布。賽德克人成年後,以臉上刻有圖騰為榮。男人必須善於打獵和取敵人首級,女人必須會織彩布,才有資格獲得圖騰。

但是隨著日本人的佔領,賽德克人的好日子一去不復返。男人只能做苦役,不準打獵。女人只能做女傭,不能織彩布。在祖先留下的獵場,賽德克人被迫砍伐大樹。他們備受煎熬,心裡愧對祖先。年輕一代的臉上再也無法印上那令人驕傲的圖騰。

終於有一天,賽德克人心中的怒火爆發了。他們在頭領莫那的帶領下,奮起反抗,與日本軍隊展開了殊死拼搏,最後慘遭滅族。賽德克人帶著尊嚴和驕傲跨過了「彩虹橋」,與祖先相會。

在這部片子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主人翁莫那——他剛強堅毅,雖然平時他話很少,但他雙目炯炯有神,身材矯健,讓人感到一種無形的威嚴,神聖不容侵犯。在莫那的指揮下,賽德克族的戰士們數次把強大的日本軍隊殺得人仰馬翻,真了不起!

賽德克人在起義之前心裡就很清楚自己註定失敗,因為他們的實力遠遠不能跟日本人比。但為了尊嚴,為了臉上自豪的圖騰,他們視死如歸。當我看到婦女們為了節省糧食,不拖男人們的後腿而集體上吊自殺時,我哭了。那是多麼悲壯的場面啊!

電影看完,我心裡久久不能平靜,眼前浮現的依舊是那些血腥殘酷的場面,耳邊回響著莫那的話:「真正的人,可以輸掉身體,但一定要贏得靈魂!」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722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691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678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418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411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1059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341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765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798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