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美國電影游戲
『壹』 有沒有類似13駭人游戲的好電影
《13駭人游戲》屬於恐怖片,類似的有《招魂2》《隔山有眼》《燈塔》《忌日快樂》《林中小屋》。
1、《招魂2》
《招魂2》是由美國新線電影公司發行的恐怖片,由溫子仁執導,維拉·法米加、帕特里克·威爾森、弗蘭西絲·奧康納聯合主演。影片於2016年6月10日在美國上映。
《招魂2》改編自真實事件,時間背景設定於1977年的英國倫敦的北郊恩菲爾德,講述了艾德和羅琳夫婦幫助一位單親媽媽和她的四個孩子驅魔時遭遇的種種危機的故事。
2、《燈塔》
《燈塔》是由美國A24公司發行的驚悚片,由羅伯特·艾格斯執導,威廉·達福、羅伯特·帕丁森領銜主演。該片於2019年5月19日在戛納電影節首映。
影片設定在19世紀神秘的新英格蘭島上,圍繞兩名燈塔看守人展開,講述了兩個人為了看守梅恩海峽的一座燈塔,被困在一個充滿危險的小島上的故事。
3、《忌日快樂》
《忌日快樂》是克里斯托弗·蘭敦執導的恐怖片,由傑西卡·羅德、伊瑟爾·布羅薩德等主演,於2017年10月13日在北美上映、2018年2月2日在中國內地上映。該片講述了大學生泰莉不斷重復經歷她自己被人謀殺的一天來追查真凶的故事。
4、《林中小屋》
《林中小屋》是由德魯·高達執導的懸疑恐怖片,克里斯·海姆斯沃斯、傑西·威廉姆斯、安娜·哈徹森 、克里斯汀·康諾利、弗蘭·克朗茨參加演出。該片講述了五名好友驅車前往位於深山老林的小木屋中度假,卻莫名其妙掉入一個神秘的圈套中。
5、《隔山有眼》
《隔山有眼》是由亞歷山大·阿嘉執導,艾倫·斯坦佛、凱瑟琳·奎南、凡妮莎·肖、艾米莉·德瑞文、丹·伯德、泰德·拉文等主演的恐怖片,於2006年3月10日在美國上映。該片講述了一對夫婦為了慶祝他們的結婚紀念日開車帶領全家做一次穿越國境的公路長途旅行,不料卻在路上遭受畸形怪物襲擊的故事。
『貳』 權利的游戲黑狗扮演者是誰
《權力的游戲》黑狗音譯過來不對,在劇中是被稱做「獵狗」是指桑鐸·克里岡(Sandor Clegane),扮演者是羅伊·麥克凱恩。
角色介紹:
桑鐸·克里岡(Sandor Clegane)奇幻小說《冰與火之歌》中人物之一,蘭尼斯特家武士,一度成為御林鐵衛,人稱「獵狗」。
效忠蘭尼斯特後,克里岡一直擔任喬佛里·拜拉席恩王子的保鏢,他的外號「狗兒」正是喬佛里專用稱呼。瑟曦認為喬佛里在一定程度上把獵狗看作是父親形象的替代品。在從臨冬城返回君臨的路上,喬佛里指控艾莉亞·史塔克和她的朋友米凱攻擊了自己,於是王後命令獵狗殺死身份低下的米凱,這讓艾莉亞對桑鐸恨之入骨。
演員資料:
中文名:羅伊·麥克凱恩
國籍:英國
性別:男
出生日期:1969年4月24日
代表作品:《冰與火之歌:權力的游戲》
2009《所羅門·凱恩》
2008《法外之徒》
2007《熱血警探》
電視劇介紹:
《權力的游戲》(Game of Thrones),是美國HBO電視網製作推出的一部中世紀史詩奇幻題材的電視劇。該劇改編自美國作家喬治·R·R·馬丁的奇幻小說《冰與火之歌》系列。由戴維·貝尼奧夫、D·B·威斯、艾倫·泰勒等人執導,大衛·貝尼奧夫和D·B·威斯編劇,喬治·馬丁擔任劇本顧問,彼特·丁拉基、琳娜·海蒂、艾米莉亞·克拉克、基特·哈靈頓等人主演。
2015年9月,第67屆艾美獎中《權力的游戲》破紀錄斬獲12項大獎,包攬了最佳劇情、導演、編劇、男配等大獎。
2016年12月,《權力的游戲》被選為2016美國電影學會十佳劇集。
『叄』 權利的游戲講的是什麼故事
想跟你講述的其實就是一個亂世的史詩,是一個個性格截然不同卻都有著深刻命運聯系的眾人在這個動盪多變的世界裡努力生活,努力尋找自己最終生活道路和意義的精彩的人生故事。
在這里人的身份有高低貴賤之分,但走的生命之路卻絕不會以此而走地順利通暢,每個人都要努力辛苦地去思索,去掙扎,去選擇,去盡力找到自己該走的人生路。
活出自己甘苦共存的人生,而就是這樣一個個的人構築起了這個世界,書寫了屬於這個世界,這個時代自己獨有的故事和歷史,而他的每一頁浸透了太多人的血和淚,愛與恨以及生與死,所以不管你是看書還是劇,請你一定要好好去看,去品,因為這是個精彩的好故事。
『肆』 《權利的游戲》適合什麼樣的人看,為什麼好多人都說看不懂
我覺得看不懂的應該是臉盲那種吧,權游裡面人物太多太多,加上一個歐美名字有大名、小名、叫名、叫姓這么多種叫法,再加上權游裡面的人還有都有外號,三叫兩不叫再加上臉盲,一會兒劇情就看暈了。跟原著相比劇情節奏有點快和一定的改編,本身的話沒有問題,不存在看不懂。適合人群的話刪減版的話只要喜歡這種魔幻題材都可以看,未刪減的最好18歲以上看,講真,第一次在學校機房看未刪減的時候尺度之大我都震驚了。
『伍』 有什麼好看的2016美國電影推薦一下
火星救援看過嗎?不錯的,還有飢餓游戲也很好看,有好幾部,第三部下將在2016年上映吧
『陸』 有個美國電影,一群人被邀請參加一個模擬器游戲,在一個大樓里 。他們都穿著白色的像機器人一樣的東西。
就叫《虛擬游戲》,類似於《密室逃生》的假戲真做,一部智商並不在線,但人心卻挺險惡的電影,規則參考真人CS,帶上頭盔護甲就能享受4D快感,中彈後不及時打興奮劑就會被頭盔釋放電擊,在現實世界死亡。
按照慣例,有一個熟悉虛擬游戲規則的宅男,一個服過兵役熟悉射擊的大兵,帶領大家渡過新手期,卻註定活不久就領了盒飯,還有一個自私自利,不敢殺敵人,卻對隊友痛下殺手的反派,很自然的在倒數第二關打出了GG,最後一個既不出眾也不優秀,卻偏偏有著迷之運氣的中二少女活到了最後,同樣按照慣例,游戲大師在結尾也現身,並打出了GG。
與《密室逃生》的區別在於,游戲大師竟然主動參與到游戲中去了,並且活到了最後,最後死因竟是給女主打的麻醉劑失效了(假冒偽劣害死人啊)
『柒』 權利的游戲是一部關於什麼的電影
《權力的游戲》(Game of Thrones)第一季是一部由艾倫·泰勒、亞歷克斯·格拉維斯、戴維·納特等執導,彼特·丁拉基、琳娜·海蒂、艾米莉亞·克拉克、基特·哈靈頓等主演的戰爭電視劇,於2011年4月17日美國首播。該劇根據George R. R. Martin的系列小說《冰與火之歌》七部曲為基礎改編創作而成。《權力的游戲》(Game of Thrones)是美國HBO電視網製作推出的一部中世紀史詩奇幻冒險題材的電視劇,改編自美國作家喬治·R·R·馬丁的奇幻小說《冰與火之歌》七部曲,是系列電視劇《權力的游戲》的第二季。
『捌』 這次游戲改編電影,皮卡丘贏了,故事輸了
第2353期文化產業評論
萌萌噠的皮卡丘火了,但從電影質量上,《大偵探皮卡丘》的故事情節單調乏味,但這依然阻擋不了票房和話題的熱漲,作為一部「 游戲 改編電影」,我們回顧了近20年的 游戲 改編電影史,在這個「爛片」橫行的領域里,我們發現,超級IP救不了電影,故事情節救不了電影,難道真的要靠皮卡丘來拯救電影故事嗎?
作者 | 劉立軒
來源 | 文化產業評論
不知道當年那個在田野里抓「寵物小精靈」還時不時想和同學們交換蟲子的田尻智有沒有想到有一天他設計的寶可夢會成為所謂的「全球第一大 娛樂 IP。」
在「復聯」終局之戰一個月後,皮卡丘——這只最早從任天堂的掌機game boy的內載 游戲 《精靈寶可夢》中脫穎而出的寵物精靈帶著毛茸茸的萌臉和賤兮兮的口音登上了中國的大屏幕,首戰兩日便拿下了2億票房。
這或許就是「寶可夢」IP在國內的窘境。相對於國外影迷來說,吸引他們或許不單單是皮卡丘,而是已經經歷25年依然生機勃勃的「寶可夢」,而對於大部分中國影迷來說,《大偵探皮卡丘》更多的是懷舊+萌物的票房營銷組合體。
IP 、故事,是我們現在談論電影時經常討論的元素,但如果在 游戲 改編電影的領域里考量,我們發現似乎事情沒那麼簡單。
災難的開始:超級 IP 也救不了的 游戲 電影
1993 年,任天堂改編了旗下最有分量的 游戲 IP 《超級馬里奧》,製作了電影《超級馬里奧兄弟》,打開了 游戲 改編電影的先河 。在 游戲 史上,《超級馬里奧》絕對是殿堂級和教科書級的 游戲 產品。在1983年美國雅達利崩潰後,任天堂的fc紅白機,任天堂一舉拿下了歐美市場,這也促成了任天堂在東京證券交易所的上市。兩年後,《超級馬里奧》上市,藉助這一 游戲 ,fc當年的銷量達到了374萬台,而在這之前的兩年,fc的累計銷量不過210萬台。
1990年,任天堂更新和擴展了fc紅白機的功能,16位的超級紅白機super famicom上市,而主打 游戲 便是《超級馬里奧世界》,這款 游戲 在日本本土的銷量便達到了驚人的355萬份,海外累計銷量達到了1500萬份。
在這種契機下,剛拿到第63屆奧斯卡最佳攝影的迪安·塞姆勒和在1990年獲得第4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最佳影片提名的羅蘭·約菲等人,共同執導了電影《超級馬里奧兄弟》。
這部影片的投資量為 4800 萬美元,然而市場反響與 游戲 相比大相徑庭——總票房僅為 2100 萬左右, imdb 評分僅有 4 分。 玩家和觀眾不認可這部電影的原因是情節怪誕,角色形象與可愛的 游戲 形象形似神異,除了角色和元素之外,電影本身與這部偉大的 游戲 毫無關系。這部電影雖然開啟了 游戲 改編電影的「潘多拉魔盒」,但極大的傷害了「超級馬里奧」的版權形象,這也導致了日後任天堂對版權授予的極端謹慎——至少隨後的20年裡,任天堂再也沒有拿著這兩個水管工試水電影。
《超級馬里奧兄弟》上映的第二年,當時一直和任天堂較勁的 游戲 廠商卡普空也上映了自己的頭部 游戲 IP改編電影《街頭霸王》,但也成功不到哪去,3500萬的成本賺回了3342萬,評分比馬里奧還少了0.3分。從觀眾反饋上,這部電影少數看點也大概只剩下主演尚格·雲頓的格鬥。
在整個90年代,雖然國際市場上, 游戲 和電影都風起雲涌,但屢次嘗試的 游戲 改編電影總是差強人意。除了《超級馬里奧》和《街頭霸王》,《拳皇》系列、《鐵翼司令》等 游戲 也曾改編電影,但只有《拳皇》系列勉強達到了市場期望。
從這些電影上看,當時的 游戲 IP 雖然成熟,但更多的是受限於 游戲 內容表達的缺陷。 90年代的熱門 游戲 IP基本上是承接了80年代的 游戲 產品內容,而關鍵的是,不管是當時街機 游戲 還是主機 游戲 上, 游戲 的敘事內容並不豐富。
想想看,《超級馬里奧》真的有故事劇情?馬里奧之父宮本茂在後來的采訪中表示:「我非常喜歡創造 游戲 玩法,而不是創作 游戲 劇情。(新 游戲 的)故事可能會非常的不同,但玩法也會感到非常不同。」而對於「馬里奧」的超級IP而言,所謂的故事也不過是「庫巴搶走了公主,水管工馬里奧不顧艱險前去搭救。」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單薄的原著故事面前,能夠完美讓觀眾與玩家同時認可並不是一件易事。那麼,假如這個 游戲 的故事性很高,會不會有轉機呢?
用電影講 游戲 的故事
事實上,用電影來講 游戲 的故事依然困難重重。
在情節敘事上, 游戲 里最早、最成功的典型案例便是桌面 游戲 《龍與地下城》,《龍與地下城》的成功之處在於它為玩家提供了開放的、具備一定時空和文本意義的世界觀,在這個幻想的舞台里,玩家扮演的角色隨機觸發各類事件,沉浸和性不確定性帶來的快樂,被「史詩般」的故事情節所置入。
《龍與地下城》給後來的電子 游戲 發展帶來的影響極為巨大,1981年誕生的、史上第一款角色扮演 游戲 《巫術》便是其借鑒與致敬者,而《巫術》則為後來的《勇士斗惡龍》《最終幻想》產生了極為深遠的意義。
在2000年,《龍與地下城》也被搬上了銀幕。 這部電影的製作方多達六家,包括 Behavior Worldwide 、 MDP worldwide 、 SweetPea Entertainment 等,共計投入的 3600 萬美元的成本,獲得的是 4500 萬票房和 3.6 分的觀眾評價。 有趣的是,這部華納的北美發行代理,卻被新線公司以500萬拿下,2016年時,華納宣布將再次改編拍攝《龍與地下城》,並獲得了 游戲 的特許經營權。
就算華納依然雄心勃勃,但《龍與地下城》的核心問題依然存在——這是一款以故事情節見長的 游戲 ,但它的故事情節是依賴於玩家在遊玩時生成的,而 游戲 本身提供的僅僅是一個世界觀、一個故事背景和 游戲 玩法、系統設定。
這應該是 游戲 與電影在故事敘述上最大的差異。 游戲 的互動性決定了敘事的不確定性和文本表達的交互性,無論是哪種 游戲 品類,其故事敘述必定是由玩家所決定 / 推動的, 哪怕故事的連貫性會被玩家的交互所切割,玩家主導/推動了故事劇情,從而形成了帶入感和沉浸感,而不是電影那樣,通過畫面、聲音搭建的場景讓觀眾被動浸入。
在90年代, 游戲 品類進入了一個相對快速發展的時期,尤其是 游戲 敘事的發展。1993年,id software出品的《毀滅戰士》登錄個人電腦dos系統,這款 游戲 被稱之為第一款第一人稱射擊 游戲 ,這個 游戲 也將 游戲 產業從2d時代帶到了3d時代。
《毀滅戰士》在2005年時改編成了同名電影,故事情節與原著風格相近,講述了一支特別行動部隊通過傳送裝置到達了某行星基地, 探索 身邊的各種奇異現象並抵抗外星生物。這個由環球影業發行、安德列·巴柯維亞執導,道恩·強森、卡爾·厄本、羅莎曼德·派克、本·丹尼爾斯主演的動作科幻類電影依然是虧損狀態,6000萬的投資換來了5500萬成績。
隨著3d時代的帶來, 游戲 進入到一個在理論上「可以達到電影般視覺體驗」的時代, 游戲 設計師們將過去20年的設計元素配合電腦、新性能的主機,打造了更為豐富的產品體驗。《古墓麗影》和《生化危機》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不遵循 游戲 劇情不代表著沒有成績,《生化危機》系列就是典型。 《生化危機》是1996年卡普空研發、發行的生存恐怖 游戲 ,在2019年1月,該系列總銷量達到了9000萬份,已然成為卡普空旗下最吃香的 游戲 產品。從電影的角度上,該系列改編電影也算得上是 游戲 改編電影中最成功的案例。不過有趣的是,《生化危機》電影與 游戲 本體的關聯性非常微妙,里昂、克萊爾等角色並沒有出現在電影里,劇情上也沒有借鑒原作劇情,從整體上,《生化危機》電影更像是一部獨立的喪屍末日題材電影, 游戲 內容也僅僅限於劇情背景。但《生化危機》系列電影拿到了11.46億的總票房。
與其重視劇情,不如重視角色
《古墓麗影》在1996年上市,這款由英國EIDOS公司研發、Square Enix發行的動作冒險 游戲 ,截止2017年獲得了5800萬份的累計銷量。2001年,同名電影上映,獲得了2.75億的票房,這是自《拳皇》改編以來市場成績最好的一部 游戲 改編電影,但口碑依然一般,只有5.7分。這部電影的市場成功之處與主演安吉麗娜·朱莉有著必然聯系,她對勞拉完美的還原或許帶來另一種啟發——角色的成功似乎來得更重要。
在 IP 與故事雙雙落馬的情況下,重視 / 挖掘 游戲 角色,以塑造角色為基礎推動故事劇情,或許是一條出路。正如上文提到的, 游戲 劇情的主導 / 推動在玩家手中,但玩家依託的卻是 游戲 主角。
單純考量如何將劇情移植到銀幕上,總會出現「如何展示龐大豐富的 游戲 故事和細節」的難題之中,這是一個無論如何選擇都有損失的難題—— 在時間一定的情況下,展示的內容和細節太多,困惑的路人們不會買單;展示的太少,玩家粉絲們不買單。而前一種觀眾直接代表的是票房成績,後一種觀眾直接影響的是口碑。
這也能解釋前年《魔獸》電影的困境。《魔獸》坐擁的粉絲不在少數,但相對於其他影視IP,他們的票房貢獻能力畢竟有限。而《魔獸》的故事則用了第一代的故事劇情,誠然,如果《魔獸》還有系列的話,選擇這個故事是合理的,但問題是,《魔獸》IP最大的成功是《魔獸爭霸3》和《魔獸世界》,阿爾薩斯、伊利丹的故事要比洛薩、萊恩的故事更為人所知。
那麼,回歸到我們今天的主題《大偵探皮卡丘》上,這部電影能獲得現在票房的基礎幾乎與劇情毫無關系,與其說這是「精靈寶可夢」IP的成功,或者說是《寵物小精靈》的懷舊,或者說是「偵探冒險」故事的成功,倒不如說,這是皮卡丘的成功。當然,皮卡丘的「萌」是重中之重,從劇情上皮卡丘對情節的驅動依然是「為了推動劇情而推動劇情」,但是我們需要思考的不正是如此?萌,難道不是皮卡丘角色塑造最成功的一點?
當然,選擇什麼角色依然很重要,如果《大偵探皮卡丘》選擇的主角不是皮卡丘而是可達鴨、伊夢,甚至是小智,我們都不敢說這部電影可以獲得現在的成績。
故事的組成部分是情節,但我們要清醒的是,情節的推動並不是為了「講故事而講故事」,相反,能打動人心的是「角色」,當形象完善、性格豐滿的角色做出他們的選擇時,情節同樣隨之而動 (瘋狂暗示《權力的 游戲 》第八季)。在好萊塢電影工業發展中,「英雄之旅」的劇本範式正在失去它的「魔力」,這不代表「故事思維」跌落神壇,而是在「如何講故事」上,有一些道路需要矯正了。
// 主題閱讀//
/ / 推薦閱讀//
點擊「閱讀全文」, 加入文化產業評論
『玖』 權力的游戲賈昆怎麼死的
第一種說法是賈昆其實就是二丫在君臨的劍術老師水舞者西利歐·佛瑞爾,水舞者幫助二丫逃跑的時候,陷入了絕境,但是原著跟電視劇都沒有給出他到底死沒死,馬丁老爺子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說這是一個開放式的結果。
《權力的游戲》(Game of Thrones),是美國HBO電視網製作推出的一部中世紀史詩奇幻題材的電視劇。該劇改編自美國作家喬治·R·R·馬丁的奇幻小說《冰與火之歌》系列。
由戴維·貝尼奧夫、D·B·威斯、艾倫·泰勒等人執導,大衛·貝尼奧夫和D·B·威斯編劇,喬治·馬丁擔任劇本顧問,彼特·丁拉基、琳娜·海蒂、艾米莉亞·克拉克、基特·哈靈頓等人主演。
2015年,第67屆艾美獎中《權力的游戲》破紀錄斬獲12項大獎,包攬了最佳劇情、導演、編劇、男配等大獎。2016年,被選為2016美國電影學會十佳劇集。2018年,獲得第70屆艾美獎最佳劇集獎。
劇情簡介:
故事從維斯特洛大陸邊境處發現遠古傳說中早已滅絕的生物開始,預示著危險即將到來。而這片大陸的臨冬城主暨北境統領艾德·史塔克(肖恩·賓飾)的家族也迎來了老友兼國王勞勃·拜拉席恩(馬克·阿蒂飾)的來訪。國王希望艾德·史塔克能擔任首相一職,對抗企圖奪取鐵王座的叛軍。
危情一觸即發,整個王國看似平和的表面下卻是波濤暗涌。權高位重的拜拉席恩家族、勇敢善良的史塔克家族、企圖謀取王位的坦格利安家族、有著不可告人秘密的蘭尼斯特家族。這些家族各懷鬼胎,國王的意外身亡,使國家馬上陷入無盡的戰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