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孩弒父電影
① 那位達人知道這個電影,好像是俄羅斯的,幾年前中央8台還是6台播過
你說的是《小偷》是俄羅斯導演巴維爾•丘赫萊依的作品。本文通過分析影片的情節、鏡頭語言和聲音手段,提出該片是通過對迷人的父親形象進行顛覆,寄託了解體後俄羅斯民眾對極權統治時代的政治想像和反思精神。
反思電影 極權統治 斯大林政權 父親形象等。
20世紀90年代的俄羅斯電影在經歷了重重困境之後終於走出低谷,其標志為以1997年的影片《小偷》(The Thief)為首的一系列優秀影片的出現。影片導演巴維爾•丘赫萊依(Pavel Chukhrai)作品雖少,但《小偷》一片為他贏得國際聲譽。影片曾獲1997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國際青年評委會大獎,義大利議會主席會金徽章獎,1998年奧斯卡獎和金球獎最佳外國語片獎提名。然而,由於解體後俄羅斯電影曾一度陷入整體質量下降和管理混亂的局面,大部分電影都未能得到及時推介和引起國內研究者的足夠重視,即使是《小偷》這樣具有反思精神的優秀影片,國內學界對它的研究也相當薄弱。事實上這部影片是值得深入挖掘的,它表面上講述一個男孩的成長歷程和他弒父的故事,延續的卻是五六十年代「解凍時期」審視父輩、審視斯大林極權統治的精神。它作為「反思電影」[1]具有獨特的歷史意義:它是前蘇聯解體後拍攝的,帶有解體後的一代導演對俄羅斯的極權統治的歷史重新審視的意味。本文將從影片情節、台詞符碼、影像語言和聲音幾個角度考察它如何顛覆父親形象,在這個父親形象當中寄託著何種政治想像。
影片採取了孩子的視角,透過孩子那清澈透明的純潔眼睛,折射出成人世界的陰暗與虛偽。《小偷》描寫了孩子對「父親」由崇拜到反叛的過程。
這其中的電影音樂我更是喜歡,傳統風情的俄羅斯三角琴和手風琴傷感中透著失落……
完整版觀看地址: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c3NDcwNjQ=.html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c3NDk5NzY=.html
希望能幫助到你,
還有一個:http://www.tudou.com/playlist/playindex.do?lid=6535509&cid=22&isRenhe=1
② 影片《羅娜快跑》
版本一
簡評<羅娜快跑>
女主角第一次十萬馬克籌集成功,送達失敗後,她被警察手槍擊中。在她生命垂危時,她幻想了自己重新跑一次,給自己和男友重來一次的機會。
第一次奔跑中,她撞到了那個撿走男友錢袋的乞丐,而且和父親大吵了一架,以至於想父親借錢失敗,耽誤了阻止男友搶劫的時間,並導致了她和男友天人永隔。
所以第二次奔跑中,她避免了下樓梯時的摔倒,避免了撞到乞丐,直接威脅了父親,當然,她最後還是失敗了,她的男友被槍擊中。
然後,第三次重新奔跑開始,這次籌錢採取了賭博的方式,羅娜把自己的運氣想像得太好了,當然運氣也一直好了下去,她成功了。毋庸贅言,下面我要真正開始評價這部電影。
這一部披著後現代主義外衣的德國電影,當然也有人認為這是一部宣傳女性解放、女權至上的電影。好的作品總是充滿爭論,我個人比較注重 的是電影里動感十足的音樂,暗淡晦澀的畫面。其實,它宣傳的僅僅是顛倒常規、暴力、販毒、弒父、欺詐、豪賭、慾望瘋長,人性在一個淡漠的世界裡得以張揚,一切都顯出「在劫難逃」。
電影情節很無聊,主要是為了設置三種(多種)可能性,也就是要主角干一件比本身還無意義的事,但是結果卻要非常有意義。
在這樣一種不符合常規,雜亂無章的世界裡,似乎這只能是在動難逃。當多數人在注重電影里的女權主義時,我個人對於這毫無意義的多次假設認為,只是講述了一個道理——珍惜此刻,假設總很美好,現實卻很殘忍。羅娜第一次死去後,後面的假設再美好其實都不可能了,僅是導演的一廂情願。
版本二
在劫難逃——淺說《羅娜快跑》之女權思想
陶銳釗
一部披著後現代主義外衣的德國電影,竟為眾多人士解說為女性解放、女權之類的話語。可事實,當我們沿著游戲化的文本,在雜亂無章的敘述里,紛繁錯繞,動感十足的音樂,暗淡晦澀的畫面,聯系種種難可名狀的視覺沖擊,光電波閃不由得令人啞然失笑,弗然長思。靜觀文本,反觀事實的存在,在這樣一個常規顛倒、充滿無序、暴力、販毒、弒父、欺詐、豪賭、慾望瘋長,人性的無限張揚,是非觀念淡漠的世界裡,還奢談什麼女性主義、女權主義,雲雲只能是「在劫難逃」。其實,電影中羅娜本身這個富有意義的符號就印證了這個不爭的存在。
從敘事層面看,這部電影並不見得何等的高深。記得鄙人在初學寫小說時,看了半本所謂的「後現代主義」敘述方式,也就能粗淺地運用一個故事多種可能性的手法,那麼文本中的三種(多種)可能性。文本之始是一個投身黑社會,暴躁而無奈的男人(曼尼)向一個頭發火紅,具有前衛女性(羅娜)求救。這樣一部「美女救英雄」的戲在多種可能性中便上演(至於尼是不是英雄有待商榷)。隨著羅娜一聲尖叫,手中那暗含深意的電話咣當一聲,奔跑!其它是「在動難逃「在這里絕望而無奈的開始了。對觀眾來說,在她沖突出家門的時候,羅娜的形象是順著酒鬼母親的視角,以電視畫面進入。然後,卡通式的人物奔跑在光波似的圈套里,在有限的時間內(20分鍾),幹了一件要比本身毫無意義的事(結果如此),不得不令人深思。
看第一次敘述,奔跑的羅娜在迅速思考後,想在那麼短的時間里能給自己帶來10萬馬克的只有父親。結果一路狂奔,滿頭大汗,氣喘吁吁的羅娜在富有搖滾式的音樂中,處處故弄玄虛的場式設計中,把觀眾帶到父親的公司時,父親卻是一個荒唐的父親。他正和他的情人為是否要生小孩而糾不清。羅娜的借倆被拒絕了。曼尼無望之際持槍搶動超市,為警察所困,終得羅娜相救。此看似一次搶劫得手,然在逃跑中又為四處堵截,結果羅娜被擊斃,在奄奄一息中,鏡頭一片紅(《紅高梁》中用過此手法)。在回憶中第二中可能開始了。在這里我不禁要問,難道女性主義、女權主義要在血性和暴力,雜亂無章,令人慘不忍暑,眼花潦亂中進行。這不由得讓人想起「潘金蓮翻案風」。這樣的女性主義、女權主義還能稱得上是女性主義,女權主義?固然他們人性中的光點值得肯定,但誰去向那所超市和超市中飽受驚嚇的人們,向這個社會的治安,向那位兩鬢蒼蒼的警察負責呢?當然那種潛在的延伸的危害,不言而喻。羅娜死了,給我們留下的是無盡的嘆息,如果他不是被擊斃,或者說是被捕,結果又會怎樣呢?
再看故事的第二個層面,當羅娜在與第一次大同小異的情間到達父親公司時,荒唐的父親正和他的情人為是否要生小孩之類大打出手。在骯臟的對罵中,來意暖昧的羅娜為父親所打,這便上演了一處女兒挾持父親的逼宮戲(弒父)。挾父搶劫,這算得上合理?且不說,她得手了,結果她苦苦等待的曼尼卻被擊斃。試想,故事若再延續,羅娜的結局又是什麼呢?似乎還與女性解放之類距離甚遠。作一個價下囚?在文本中不曾看到。誠然可以文本終極關懷,可誰還能在那殘酷的現實中,在那個晦暗的世界還能說些什麼呢?我曾在省報上看過這么一張照片,一個年輕的女子完全不顧荷槍實彈的公安,痛不欲生地在當街爬在一輛拉死囚犯的大卡車上。讀文字我才知道,是他的男朋友為了她的揮霍,結成黑社會團體,多次搶劫,正要被押往刑場。如此,對這個女子我們又能說些什麼呢?再看一則新聞,陝南某小縣城,一青年婦女不能忍受其慘無人道的丈夫折磨,和某青年相愛,兩人心心相印,女方不忍其夫折磨,與該青年將其夫殺死,結果雙雙落入法網,這也罷了!可那些夠損的記者卻意不留情的筆頭子,什麼警告一些拈花惹草的好色之徒,教育一些妄想好事之類,不由得令人心碎,難堪。當然這是新聞,不是文學的要進行所謂的終極關懷。對這我們不能說些什麼呢?
再說第三個層面,羅娜在荒唐的父親處被拒絕後,走進了賭場,通過賭搏這個極富意味與游戲的規則完成10萬馬克的到手。曼尼卻在無意間發現了撿到自己錢的流浪漢(丟失了黑社會的錢才迫不此戲)。在追擊中,最終通過槍而打破游戲規則,完壁歸趙。羅娜的錢到達時,曼尼卻已完成這個並不光彩的任務。試猜想一下曼尼不再需要羅娜賭搏得來的錢時的情境,羅娜作何感想?劇中沒有交待,但從她的表中,似乎能讀到的卻是言不由衷的失落。她在這里藉助了許多外在的力量卻幹了一件毫無實際意義的事。
女性主義,女權主義,男女平等,勿庸置疑。然而在這樣一種不符合常規,雜亂無章的世界裡,似乎這只能是在動難逃。「一切都是游戲,時間有90分鍾。」其實這里似乎又在另一個層面上告訴我們,女性主義,女權主義只有在正常的健康的社會條件下,在一群正常的健康的人群中,通過這一些人的合規律努力,才能得到滋生與實現
③ 電影《飼養烏鴉》中有哪些吸引人的彩蛋
影片里喪失雙親的籠罩在佛朗哥時代後期的壓抑中,便出現了這種印象:暑假似乎特別長,女孩們被困於童年,永遠等不到長大。卡洛斯·紹拉安排飾演安娜母親的演員同時扮演成年安娜,是否暗示了她永遠走不出母親的陰影?安娜也說她無法理解那些稱童年是自己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的人。
④ 跪求他們先殺了我父親:一個柬埔寨女兒的回憶錄2017年上映的由Moch主演的百度雲資源
《他們先殺了我父親:一個柬埔寨女兒的回憶錄 First They Killed My Father: A Daughter of Cambodia Remembers》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影片改編自柬埔寨裔美國女性作家LoungUng的回憶錄《FirstTheyKilledMyFather:ADaugherofCambodiaRemembers》,講述了她在柬埔寨紅色高棉統治時期的悲慘求生經歷。LoungUng出生於1970年的柬埔寨,5年後,紅色高棉(即柬埔寨民主黨)成為執政黨,建立民主柬埔寨政權,並於隨後在柬埔寨展開了近四年的管制時期。在此期間,約有兩百萬柬埔寨人因為政治迫害、飢荒、勞役、疾病等原因非正常死亡。在這場劫難中LoungUng的家庭破碎,成為孤兒的她被訓練為童子軍,而她的兄弟姐妹則被送去勞改營。
⑤ 《他們先殺了我父親:一個柬埔寨女兒的回憶錄》免費在線觀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網盤資源
《他們先殺了我父親:一個柬埔寨女兒的回憶錄》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kE1_6mGrSQeGMzbSwdStMw
《他們先殺了我父親:一個柬埔寨女兒的回憶錄》
導演: 安吉麗娜·朱莉
編劇: 安吉麗娜·朱莉、翁琅
主演: Sareum Srey Moch、Phoeung Kompheak、斯文·索奇塔、Mun Kimhak、Heng Dara、Khoun Sothea、Sarun Nika、Run Malyna、Oun Srey Neang、Horm Chhora、Mony Ros、Tharoth Sam、Nout Sophal
類型: 劇情、傳記、歷史
製片國家/地區: 柬埔寨、美國
語言: 高棉語、英語
上映日期: 2017-02-18(暹粒首映)、2017-09-15(美國)
片長: 136分鍾
又名: 弒父:柬埔寨女孩的回憶(台)、他們先殺了我父親:柬埔寨女孩的回憶(台)、首先,他們殺了我父親:一個柬埔寨女兒的回憶錄、???????? ????????????????????????????????、First They Killed My Father
安吉麗娜·朱莉通過Netflix宣布,她將執導該公司出品的全新電影作品《First They Killed My Father》。影片聚焦紅色高棉政權時期的柬埔寨,其養子馬多克斯將出演。
影片改編自柬埔寨裔美國女性作家Loung Ung的回憶錄《First They Killed My Father: A Daugher of Cambodia Remembers》,講述了她在柬埔寨紅色高棉統治時期的悲慘求生經歷。Loung Ung出生於1970年的柬埔寨,5年後,紅色高棉(即柬埔寨民主黨)成為執政黨,建立民主柬埔寨政權,並於隨後在柬埔寨展開了近四年的管制時期。在此期間,約有兩百萬柬埔寨人因為政治迫害、飢荒、勞役、疾病等原因非正常死亡。在這場劫難中Loung Ung的家庭破碎,成為孤兒的她被訓練為童子軍,而她的兄弟姐妹則被送去勞改營。
⑥ 求一部俄羅斯電影
這個電影名字叫《回歸》,
「我沒有將它看作是每天常見的故事,或者一個社會性的題材。它不是簡單的父子情,很大程度上,它從一個神話化的角度去看人生。電影里所有的事情都有它的意義。」
——導演安德烈·日瓦金采夫
這是一部關於男孩成長的影片。一個失蹤十二年的父親,一個只存在一張褪色照片中的男人,某日突然出現,回家後帶著他的兩個兒子去荒島旅行,三人在旅途中遇上一次又一次的困難,但父親都只是袖手旁觀,似乎要借著軍訓時的鍛煉加速孩子們的成長。終於,父親與兒子的沖突加劇,轉化成一個無可挽回的結局。
整部影片的第一個鏡頭是俯視的海面,然後是一個模擬主觀視角的鏡頭走在海底的沉舟之上——看完全片才知道,原來這葉小舟就是父子三人劃向孤島的那葉小舟,也是帶走了父親死屍的那葉小舟。這樣的鏡頭對於對影片未知的觀眾是充滿神秘的,但對於作為敘述者的導演更像是記憶的始點——一個已經成為男人的人對「成為男人」的全過程的追溯(就想當年劃向孤島)。影片的開始是故事的結局,但是那裡只有小舟沒有死去父親的身影——事物是記憶的觸煤,真正的父親已經融入自己的體內與靈魂共生。
第一場戲「星期天」,是男孩關於「是真正的男人」的證明游戲,這是開始有獨立意識對社會有了認知後作為男孩子通常樂此不疲的事情。對於勇氣的證明就是對自己社會性別的強調也是一種對渴望「成為男人」的十分直接的表現。大海與高台,這兩件「道具」在外觀尺寸上把男孩們心中的證明慾望推到了極限,也讓他們對「成為男人」擁有著如此強烈的慾望。高台上安德烈和伊凡行為處理充滿了對故事結局的映射:當其他男孩們跳高台的拍攝視角是習慣性的由下至上仰視視角時,安德烈的跳躍導演突然處理成倒正俯。仰視視角的背景是天空——立體祥和,而正俯視角與海面平行,使畫面呈現平面,但當安德烈縱身一躍時,體積快速的由大變小突然刺破了原先的平面感使客觀存在的縱深被奇異般的無限拉長,跳高台在觀眾心中頓時變得震撼。值得特別指出的是,安德烈跳下高台鏡頭最後的落幅與影片最後父親墜死的鏡頭除了構圖上下顛倒之外似乎完全相同。而伊凡在高台上的舉動與心理狀態與影片結尾處同場景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這里,他走上高台的原因來自於自己對「證明」、「成為」的渴望和同齡人(他世界裡的社會)對於自己的被迫。影片中雖然以「伊凡有空高症」來為他不跳高台作邏輯屆時,但從更深層次我們看到,伊凡還是嬰兒的時候父親就離開了他,對於他而言父親的位置在現實生活中就是缺席的,他對於父親的意識是薄弱的——至少不是像其他正常男孩那樣極度的渴望去「成為」——現實的缺席就從具體形象上失去了挑戰的對象,也就失去了心中巨大的敬畏感,降低了「挑戰」的慾望。這也能解釋為什麼影片之後旅途中伊凡始終敢於抵抗父親的命令而不像安德烈對父親充滿了崇拜。這里解救伊凡的是母親,母親稱伊凡為「我的兒子」而伊凡抱在母親的懷里述說出自己的害怕,伊凡擔心自己世界裡的社會的嘲笑也為自己不能「證明」而懊喪自責,他依偎著母親懷抱走下了高台。父親十二年的缺席使伊凡至此始終把自己和母親連為一體,就像母親對其稱呼「我的兒子」一樣,比起理論上存在現實中缺席的父親,伊凡在心理上顯然仍處於母親統御階段。至此我們看到,影片從一開始的人物設定上就把「俄狄浦斯情結」不僅是心理的內在表露還是更為徹底的還原到了主人公的現實生活中。
「星期一」。父親以最有威信的方式到來。當安德烈和伊凡為了「證明」之事發生爭執時,兩人飛奔爭著到母親面前告狀,可見至此在兩個男孩的世界中母親是最後的審判者最後的權威,就在此時,父親以一種最沉默的但卻是最震懾的狀態出現在了安德烈和伊凡面前,與此同時母親在兩人心中的權威性被忘卻——母子連體的概念第一次受到動搖。父親出場的第一個鏡頭模擬了安德烈和伊凡的視角:身上蓋著海水藍的絲質的床毯,右側窗投入的日光斜射在床前,鏡頭以一雙腳為前景取得縱深——在他們的眼中,這個父親就像死去的基督主耶穌。這個出場鏡頭從一開始就預示著父親最後的死亡結局,但同時因為父親的形象與耶穌重合在了一起使父親一下子擁有的精神上的權威形象。對於一個男孩子來說,父親的台詞就是沉默,他也許在一個遠離生活甚至遙不可及的地方,但他存在著就象徵一種力量。伊凡立馬去尋找證明這個男人就是父親的證據,而安德烈崇敬的看了父親後為他輕輕的關上了房門。兩個人對於父親實體出現的接受與認同從這里開始分道揚鑣。要知道安德烈在自己年幼的時候見過父親,他對父親存在心理位置;但是伊凡似乎沒有見過父親,父親的位置在他的心裡是第一次被迫出現。兩人在閣樓的舊箱子里找到了一本帶插圖的破舊的聖經,在亞伯拉罕祭獻獨生子依薩克這段舊約故事的插圖間,拿出他們和父親唯一一張的合影,他們認同照片上的母親和自己也因此同時接受這個男人就是自己的父親。這個認同開啟了兩個男孩的俄狄浦斯階段,父親在現實中的回歸在心理上使男孩與母親開始分離聯體狀態,「父親的法律」首次介入。這在晚餐時得到了實體上的體現,餐桌上父親坐在母親的對立面處在整個餐桌人物關系畫面的正中,安德烈和伊凡分坐其兩側,父親規定著誰喝酒喝多少,父親分配著一天全家人所能得到的食物,而鏡頭對父親的調度也始終採用仰視視角——既是模擬兩個兒子的視角也是象徵的提示,他就是整個家庭的審判者裁定者、權威的象徵,而母親從原來的地位退去來到了父親的另一邊成為次要和聽命者。餐桌上安德烈眼神中充滿了崇敬甚至是嚮往,他主動開口叫了「爸爸」,並主動要求能再多喝點紅酒能證明自己是個像父親一樣的男人;但伊凡始終都帶著客觀的審視,並且不會附和父親而是提出自己的想法,他看著這個突然出現被迫要接受的新的權威,他甚至憎恨他的出現和對於母親的取代,因為這個被稱為父親的男人的到來他必須接受和母親分離的事實。
從「星期四」出發,安德烈和伊凡也開始了他們同母親的分離,並且被迫接受父親。不管是與父親平排坐在副駕駛位置,還是稱呼,眼神,表情,行為,安德烈始終表現出對父親的崇拜;而同樣這些伊凡卻一直顯示出抵觸情緒,這也為之後伊凡一次又一次違抗父命並最終導致父親的死亡。整個旅途中,父親以一種看似軍訓式的教育方式試圖教會自己的兒子怎麼才能成為真正的男人。雖然過程痛苦,但對於渴望「證明」的安德烈來說是極具吸引力的,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伊凡會在最痛苦的時候想起母親,他總是念念不忘出門時對母親「兩天旅行」的時間承諾,他仍然承認著母親在心理上的權威性,也仍然留戀著母親充滿保護關愛溫暖依靠的懷抱,與此同時他對於父親的抵觸挑戰反叛直到出現殺父的念頭。俄狄浦斯情結隨著劇情的發展在伊凡的身上不斷升級直至最後弒父的到來。父子三人的旅行地點是遠離城市的孤島,它割離了安德烈伊凡對於母親的依靠,帶著他們放下了現實社會經歷一路風雨走進意識深處的心靈孤島,在那裡完成心理的蛻變。
發生弒父的導火線仍然是對於時間的承諾。當父親繼續著自己關於男人的教授,伊凡對於居高臨下的父親角色充滿了仇恨,他帶著反叛的勇氣突破了自己的恐懼主動的爬上了高台,用自己的強勢完成了心理上的弒父。弒父的那一刻突然到來,父親從高處墜下一其出場的第一個鏡頭躺在地上。兩個兒子對於結局是充滿痛苦自責無法接受的,但是父親的死亡把關於男人的教授推向了高潮,安德烈頓時走向了父親的角色,他沉著冷靜的考慮後事並指揮伊凡一同進行,他為父親合上了雙眼,像父親曾經做過的那樣拉著小船……最後承載著父親屍體的小船漂向了大海、漂向了小島的方向,兩個兒子不帶附和不帶被迫的發自內心的喊出了「爸爸」,但是父親漂走了,因為男孩成為了真正的男人!
影片的最後,當已成為男人的兒子在車上無意間發現了那張全家福時,父親影像卻消失了。回想起影片中的一些場景,比如:母親始終沒有告訴伊凡父親從哪裡來,父親神秘的電話,那些不知道裡面裝著什麼東西的麻袋,還有哪個不知裡面是什麼也不知為什麼要埋在這樣一個孤島上的木匣子。也許真正的父親根本就不存在,也許這個故事只是一場心理成長旅程的現實再現。旅程的時間一共顯示出七天,像是約赫華的創世紀,但卻是從星期六到星期天。還有父親形象出場時酷似耶穌的形象,關於父親唯一一張照片被夾在破舊的聖經中……「父親」以啟示的方式帶領男孩實現心靈上男人的誕生和成長的回歸。戴錦華曾在《涉渡之舟》的序言中這樣解釋道:「尋父」的主題,不僅是一個獲得個人身份、回答「我是誰」、最終認同於主流/父權文化並獲得社會命名的過程,而且被基督教文化中關於"大寫"的父親/上帝的表述,賦予了獲得信仰、實踐生命的超越性價值的意義。
《回歸》雖只是安德烈·日瓦金采夫的處女作,但在影響風格上對塔可夫斯基的重新演示,比如早晨醒來的母親穿著長裙靜靜地逆光方向站在撒滿晨光屋子裡,尤其是進行到60分鍾之後,我們似乎在回顧41年前也拿走金獅獎的塔可夫斯基的《伊萬的童年》,父子三人劃著小船駛在幽暗、平靜的湖面上,完全模仿《伊萬的童年》中最後伊萬和科豪林上尉三個人駕著小船在晨色中穿越沼澤的畫面。
《回歸》不是一部通常意義上的對父子關系的個體情感的表達,從某種程度上,作者用了一個罕見的寓言結構給這個話題賦予了重新思考的角度。此片榮登2003年威尼斯電影節的金獅寶座。而威尼斯電影節評委會給出的評語是:「一部關於愛、失去和成年的難以描述但無法拒絕的電影」。
《瘋狂俄語》電影網站
⑦ 這部女性至上的電影,到底藏有多少秘密
看電影《Elle》,是想知道63歲的於佩兒到底能性感成什麼樣子。
畢竟該片導演是拍出《本能》的保羅·范霍文,迄今為止,《本能》里莎朗·斯通飾演的高智商美女作家仍令無數影迷回味無窮。
作者:朱七七,獨家授權發布
⑧ 求他們先殺了我父親:一個柬埔寨女兒的回憶錄2017年網盤在線觀看資源,Moch主演的
《他們先殺了我父親:一個柬埔寨女兒的回憶錄 First They Killed My Father: A Daughter of Cambodia Remembers》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Ty9Izesz9AXRQYWRV1rE7A
安吉麗娜·朱莉通過Netflix宣布,她將執導該公司出品的全新電影作品《First They Killed My Father》。影片聚焦紅色高棉政權時期的柬埔寨,其養子馬多克斯將出演。
影片改編自柬埔寨裔美國女性作家Loung Ung的回憶錄《First They Killed My Father: A Daugher of Cambodia Remembers》,講述了她在柬埔寨紅色高棉統治時期的悲慘求生經歷。Loung Ung出生於1970年的柬埔寨,5年後,紅色高棉(即柬埔寨民主黨)成為執政黨,建立民主柬埔寨政權,並於隨後在柬埔寨展開了近四年的管制時期。在此期間,約有兩百萬柬埔寨人因為政治迫害、飢荒、勞役、疾病等原因非正常死亡。在這場劫難中Loung Ung的家庭破碎,成為孤兒的她被訓練為童子軍,而她的兄弟姐妹則被送去勞改營。
⑨ 如何評價電影《夏天十九歲的肖像》
對於一部還未上映的影片,算不上評價,最多就是一些簡單的看法。
《夏天十九歲的肖像》是近幾年比較火的青春題材,再加上黃子韜酷帥的熒幕形象,無疑會受到年輕受眾體的喜愛。但是,一部影視作品好與不好,一是要看劇情是否吸引人,《夏天十九歲的肖像》交織著青春、愛情、懸疑,從劇情來看無疑是吸引人的,是現在年輕人憧憬的刺激又深情的青春。二是要看演員有沒有好的演技,將故事人物與劇情很好的詮釋出來。黃子韜之前好像沒有什麼影視作品吧,演技這個東西不好評論。但是對於單說黃子韜這個人,個人魅力還是有的。我也是很喜歡的,單純,直率。希望他能越走越遠。
大概因為拍攝青春題材影視的都是小鮮肉小花,盡管熒幕形象青春時尚,但是演技卻並不太好,當然也有題材的原因,自《那些年,我們追過的女孩》之後,就沒有什麼轟動的青春影視了,人們也出現了視覺疲勞。我也一樣。我很喜歡看那些青春校園的影視作品,但是看過的那些劇,不是劇情脫離現實,就是演技太尷尬。希望能出來一部好的作品。就簡單分析來說,我還是很期待《夏天十九歲的肖像》的。希望它能再次掀起青春潮。
總而言之,對於年輕演員來說,我們還是應該抱著積極鼓勵的態度去看待他們的影視作品。另外,我還是希望青春影視作品能夠多些正能量,畢竟看這些的大多還是年輕人。青春期更多的是學習,讓自己成長起來。愛情不是重點,更不是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