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電影報復波蘭女人
❶ 索菲亞馬切伊是哪部電影的男女主人公
是電影《沃倫》的男女主人公。
故事講二戰期間東歐沃倫地區的一段歷史,借用豆瓣網友@飯團的短評:
「真正的恐怖片」
沃倫地區在烏克蘭西北部,現在接壤波蘭、白俄羅斯,地理位置就註定是紛爭之地。
1939年到1944年,沃倫地區的政權更迭頻繁,影片的時間線就按這種變化分成三段:蘇維埃政權流放富農,德國納粹屠殺猶太人,烏克蘭人屠殺波蘭人,
所以《沃倫》還有另一英文名,Hatred,仇恨。但影片一開始並沒有仇恨,反而是喜慶祥和的氣氛。
沃倫地區一個波蘭家庭在為大女兒舉辦婚禮,女婿是烏克蘭人。
妹妹索菲亞,也就是女主角,在姐姐的婚禮上帶著女性親友團唱著歌擋著門。
但喜慶之下,卻遍布裂痕和陰謀。
烏克蘭人說找不到好工作,蘇聯政府還拆毀東正教堂,強迫他們改信天主教。
有人開著「波蘭人是貴族,烏克蘭人是無賴」的玩笑。
有人為波蘭人住在烏克蘭的土地上而憤憤不平。
索菲亞的父親為了土地,把她許給了一個波蘭富農——鰥夫馬切伊。
婚禮上的村民都不知道,他們的美好家園,將會變成人間地獄。
1939年,蘇聯進攻波蘭,馬切伊參加了這場被稱為「1939年保衛戰」的戰役。
波蘭戰敗之後,他和其他波蘭人士兵一起返回沃倫,在路上目睹了烏克蘭民族主義分子活活割下戰友的皮。
馬切伊假裝烏克蘭人,一路提心吊膽地逃回了家。
剛剛嫁給馬切伊的索菲亞雖然不是甘心情願,但仍然盡心盡力地撫養著繼女繼子,管著馬切伊的農場。
而對索菲亞來說,苦難才剛剛開始。
蘇聯政府鎮壓地主,要流放富農馬切伊和已經懷孕的索菲亞。
愛著索菲亞的烏克蘭青年賄賂了看守,救出了她和繼女繼子,
隨後卻被蘇聯軍人一槍爆頭。
到這里,才是地獄的第一層。
第二層從1941年6月開始,被蘇聯流放的馬切伊還沒回來,沃倫就被德軍佔領了。
但作惡的不僅是德軍,有些村民指認猶太鄰居的孩子,也毫不內疚手軟。
這樣的情況下,索菲亞的善良沒有一點用,她幫助過的猶太夫婦後來被鄰居殺了,她剛剛回家的丈夫馬切伊也被殺了。
把馬切伊割皮砍頭的,就是歷史上臭名昭著的烏克蘭起義軍。起義軍打著民族復興的旗幟,要把烏克蘭土地上的波蘭人趕盡殺絕。
起義軍同時又要對抗蘇聯,於是權衡之下,他們就變成了德軍的狗腿子。
不僅幫納粹屠殺猶太人,還私下裡屠殺波蘭人,
最初殺的是波蘭青壯年男人,但1943年到1944年德軍撤退之後,這支極端主義軍隊佔領了沃倫,就開始喪盡天良地屠殺婦孺。
東正教教堂也宣傳烏克蘭民族主義,讓烏克蘭農民拿起鐮刀斧頭。
他們把沃倫變成了真正的地獄。
❷ 求一部二戰電影,內容大概是一位波蘭女人,一個德國軍人以及貌似是蘇聯的軍人。那電影的名字是什麼!謝謝
俄羅斯導演亞歷山大.羅高什金(АлександрРогожкин)2002年拍攝的戰爭喜劇片! 漢語:戰場上的布穀鳥(春天的杜鵑) 俄語:Кукушка 英語:The Cuckoo 一個蘇聯士兵,一個芬蘭士兵(芬蘭在二戰時被迫成為德軍盟國),一個拉普族(lapp)女人,在二次大戰接近尾聲的時候,在言語不通的情況下雞同鴨講的構成了一部電影。
❸ 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震懾心靈的電影——《柏林的女人》
一看到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我就很感興趣,《柏林的女人》就是一部。影片由德國導演馬克斯·法貝爾布克,根據德國女記者瑪塔·希勒絲在1945年柏林淪陷期間撰寫的同名日記改編。
電影講述的是1945年德國淪陷之後,蘇聯紅軍反攻到德國,肆意姦淫柏林女人的故事。作者作為受害人,記錄了自己從最初的恐懼強奸,到主動尋找保護對象,直至和蘇軍少校產生愛情,在生命卑微到炮火硝煙之下,仍在找尋一切活下去的生機的心路歷程。
這一段真實的歷史,在德國與蘇聯之間諱莫如深,一方為奇恥大辱,一方為野蠻罪行,是一場毫無尊嚴和人性的對峙。這部電影,打破了觀眾對二戰題材中的德國形象:慘無人道迫害,隨心所欲殺戮!撕碎了日耳曼民族的高傲,呈現了德國女人在戰爭中的苦難。影片不是靠慘烈的戰爭場面刺激感官,情節平鋪直敘,情感極具克制,沒有控訴的味道,那簡潔的對話和獨白,非常抓觀眾的心,呈現理性的反思況味。
1.觀劇情
既然是一部2008年的電影,也無所謂「劇透」,讓我們沿著劇情走一走。
在丁香花和廢墟的混雜味道中,鏡頭出現了德國首都柏林的一條街道,彼時為1945年4月26日(1945年5月9日,德國正式簽署無條件投降書),二戰後期,德國氣數已盡,蘇聯加緊了對柏林的包圍圈,柏林到處是蘇聯軍隊。
從蘇聯一路鮮血淋漓殺到德國的蘇聯紅軍,心裡裝滿的是家園被毀、親人被殺的仇恨,如今以勝利者和復仇者的身份,在柏林街頭狂歡、叫喊,用搶奪和強暴宣洩心中太久的恐懼和憤怒。他們的復仇火焰,肆無忌憚地噴射在德國這個法西斯老巢。於是,殺人、放火、姦淫成了入侵者的三大招。
蘇聯紅軍稱所有德國女人為「希特勒夫人」,是他們的戰利品。他們日夜蹂躪,不分年齡,把對法西斯的恨,以姦汙「希特勒女人」的方式宣洩著——柏林的女人們成了贖罪祭!
主人公Anonyma是一位美女記者,曾經游歷過十二個國家,是一位會多國語言的知識分子。這樣一位精英女性,她的遭遇,也和柏林城的其他女人一樣。
她曾經嘗試尋求保護,她向蘇聯指揮官請求幫助她們,結果,那位少校冷漠地說:
我們的士兵都很乾凈、健康……
只是幾分鍾而已,不用害怕。
女記者Anonyma絕望了,她無助地轉身離開之後,就遭遇強奸。
人生處處有選擇,面對淪陷後的蘇聯士兵凌辱,是要「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尊嚴高貴,還是不顧一切「活下去」的生命敬畏?這是柏林女人們的處境選擇。於是,每天都有人自殺,有人被虐待,有人精神崩潰,有人因不順從被槍殺……柏林成了柏林女人的人間地獄。
Anonyma選擇「活下去」,並且把這一切在日記中記錄下來。極像《芙蓉鎮》里秦書田對胡玉音說的:「活下去!像牲口一樣活下去!」
這些蘇聯紅軍,有粗魯的農夫,有緊張戰兢的毛頭小夥子,有上了年級的老人。Anonyma們不僅遭遇毫無防備的姦淫,還有的打她,有的甚至騎在她身上一邊糟蹋她,一邊往她臉上吐唾沫……曾經高貴的日耳曼民族的尊嚴,被蹂躪得粉碎。
Anonyma眼含屈辱,咬碎牙齒,抱定要活下去的決心!並且鼓勵自己:「所有外在的傷害都不能真正傷害到自己。」於是,為了活下去,為了減少傷害,Anonyma停止了抗爭。既然逃不開被姦淫,就不如主動找一個固定的靠山。她開始物色高級軍官,尋求庇護。
終於,她成功「勾搭」上了少校安德烈。Anonyma會俄語,又漂亮,她很快獲得少校的青睞。她為他提供「服務」,他保障她不再被人侵犯,並提供稀缺物資。於是,Anonyma成功結束了被不知什麼人多少人輪奸的至暗遭遇。二人在相處中,少校對她極少要求,並愛上了她。
戰爭終於結束了,蘇軍少校因為她而被處分、調走。她遠赴西伯利亞參戰的丈夫也回來了。然而,曾經深愛的丈夫因看了她的日記而無法面對這一切,嫌她骯臟、無恥,最後棄她而去。
2.看男女
「從前,戰爭和死亡都是男人的事兒,不過,那都是很久以前的事兒了。」片中女記者這樣說。
戰爭是男人的事,卻是剝奪女人的活動。戰前,她們獻出自己的丈夫和兒子。戰後,她們承擔男人們在戰爭中的心靈創傷。如果戰敗,她們有可能淪為戰利品。所以,於男人而言,戰爭有前線;於女人而言,戰爭也是她們的前線,因為她們不斷地被剝奪。
關於戰爭,中國有正義之師和不義之師的說法。例如齊魯長勺之戰,齊人入侵,發起不義之戰。魯國自衛,自然是正義之師。多行不義必自斃,不義之師遭傾覆,這樣的結果是大快人心的。德國戰敗,是全世界熱愛和平的人們眾望所歸的。然而,一位英國歷史學家據戰爭檔案估計,在1945-1948的三年間,共有13萬名柏林婦女被蘇軍強奸,其中1萬人自殺,全德國被蘇軍強奸的婦女估計多達200萬人......
我們不免要發問:為什麼全城的女人都要像無助的羔羊一樣呢?當對方不把你當成一個有尊嚴的人來對待時,你為什麼不能採取有震懾力的方式反抗呢?
同樣的問題適用於《南京大屠殺》和《芙蓉鎮》。同樣,影片給予了回答:活下去!
當戰爭讓強奸成為獎勵時,活下去比尊嚴更重要。
男人的前線是槍林彈雨的死裡求生,女人的前線是邪惡慾望的向死而生。戰爭把人類活動簡化到弱肉強食,也把人性的黑暗放大到禽獸不如。
為了活下去的柏林女人們,越來越平靜看待被姦汙這件事,強奸變成了順奸,順奸變成了交易。寡婦那所戰爭中倖存的房子,成了一所妓院,蘇聯軍人進進出出,性交易成了客廳桃心木桌上談的話題。社交,又開始了。她們大方地說:「不給東西,就不做愛。」這和電影開頭時,德國人在國會大廈舉行的party,形成對比和諷刺!
當無所可依時,女人變得更加堅韌頑強。
曾經的柏林女人們,和諸多民眾一樣,對領袖的絕對迷信中狂熱地認為:德國必勝!但局勢進展讓Anonyma明白「我們的國家走到盡頭」,國無可依,丈夫遙不可期,女人要堅韌求生。
那麼男人呢?
不管是瘋狂的蘇聯士兵,還是女主人公的丈夫,以及伊爾澤自殺的丈夫,都反映了男性的毀滅力。相比於女人,他們更難放下仇恨和自尊,找到寬恕與和解的力量。常以暴對暴,破碎,斷裂,難以癒合,重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其實更脆弱。柏林的女人們在噩夢之後,要面對的是一個殘破的世界。也許因為女人孕育生命,就更加珍惜生命,所以她們比男人們更願意為之努力。她們知道舊時代已過去了,新的時代無法抗拒地到來。和平,寬恕,交流,修復,重建才是未來。
從這部電影中,可以看到男人的毀滅力和女人的堅韌力。
女人常被比喻為大地。大地是母性的,寬厚慈悲的,即使經歷了蕭索的寒冬,依然能孕育新的生命。即使地上污水橫流,依然能過噴湧出活泉。影片的開頭旁白提到「丁香花和廢墟」即是隱喻。結尾,主人公很忙,忙著打掃公寓地板,還在拚命找一些花朵,就是暗示著這么一股堅韌的力量和生機。
3.尾聲繞梁
「受難與贖罪」這樣的主題,來自聖經。耶穌赤身裸體被釘在十字架上,受盡羞辱,承受門徒的背叛,承受一切罪責,成了全人類的祭物。當女主人公默默承受一切時,冷靜克制、盡最大力量幫助身邊人和保全自己,她被自己營救的同胞反鎖棄於鐵門之外,被歸來的丈夫嫌棄於舊樓之中,彷彿被釘在恥辱的十字架之上,在替整個民族贖罪。
影片的完整片名叫:Anonyma - Eine Frau in Berlin (無名——柏林的一位女人)。「Anonyma」意為「無名」。名字代表著個體,在巨大的「倒塌」之下,個體似乎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名字的意義就失去了。於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成了「無名」。誠如電影中一個德國男人說:「我們不再是人,成了'人口'。」在蘇聯紅軍眼裡,一個個柏林女人都是「希特勒夫人」,不需要知道她們的名字。我想,電影以此命名,除了羞恥和保護,還是別有深意,讀來令人有一種深濃的悲愴之感。
電影尚有一點希望和亮色。除了影片開頭提到的與廢墟共同存在的「丁香花」和片尾女主人公拚命要找的花而外,男女主人公之間竟然產生出了愛情,也是人性之中「善」的存活。蘇軍少校一樣被戰爭罩上了殘忍的外殼,他無視柏林女人的求助,默許部下的姦淫行為。但他的內心深知他們在柏林所做的,和法西斯沒有區別。他有極好的修養和剋制,會彈鋼琴,懂得尊重女主人公。當看到女主人公像對待其他蘇軍一樣脫衣服時,他轉身走了——他不想像其他蘇聯軍人那樣待她。他的妻子被德國人弔死,他仍然可以超越當時普遍的仇恨而愛上這個德國女人,並為她盡可能多的給予保護,甚至受到處罰。他對她「極少的要求,反而讓我更加愛他」。所以,他們倆的關系,極像廢墟上飄盪的丁香花的香味——不可思議又美妙珍貴。
勝敗雙方沒有贏家,電影中的蘇聯紅軍並沒有復仇後的痛快,他們痛恨法西斯的暴行,在他們瘋狂報復的時候,他們的行徑與法西斯無異。那麼這場打著正義旗號的戰爭有何意義?從來,以暴制暴都沒有帶來過幸福感。所以,耶穌說:「 收刀入鞘吧!凡動刀的,必死在刀下。 」
這是一部令人痛苦的電影。
這是一部呈現真相的電影。
這是一部促人反思的電影。
本文轉自 | 公眾號「鹿慕溪畔」
文 /如斯
❹ 求部電影名字。
電影的名字叫:《卡廷慘案》
◎簡 介
卡廷慘案描述的是一代人的悲劇。電影講述的是四個波蘭家庭所遭遇的悲歡離合的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之時,一大批波蘭的戰士,他們也是身為他人的父親、丈夫和兄弟,他們落入了蘇聯軍隊的掌控,最後被殘忍地殺害了,成為了「斯大林主義」的犧牲品。電影也展現了二戰前後的波蘭所處的國內外復雜情況。
◎年 代 2007
◎國 家 波蘭
相關資料:
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導致波蘭政府流亡,蘇聯趁機佔領波蘭部分領土,並俘虜了大批波蘭軍隊。此後,波蘭流亡政府希望蘇聯能交出戰俘,以使組建抗擊德軍的軍隊。蘇聯稱大部分戰俘已逃走,只交出448名軍官。1943年,德國宣稱在蘇聯斯摩棱斯克州的卡廷森林發現了大量被害波蘭軍官遺骸。而蘇聯對此矢口否認,辯解稱這些戰俘死於德軍之手,並與波蘭政府斷絕外交關系。西方有人推測,這批戰俘是蘇聯應德國要求殺害的。直至1990年,蘇聯才正式承認內務人民委員部是槍殺二戰期間一批波蘭軍官的主謀。
俄羅斯《獨立報》2005年4月11日文章題:卡廷森林事件65周年祭(作者雅科夫•埃廷格爾)2005年4月20日《參考消息》
誰是兇手
1940年4月,斯大林統治時代最血腥的一幕在卡廷森林上演,2.5萬波蘭人被槍殺,血流成河。他們主要是1939年被蘇聯內務人民委員部抓獲的戰俘。當時,隨著波蘭的解體,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並入了蘇聯。卡廷森林事件已經過去65個春秋。對於這段歷史引起的恩怨糾葛,莫斯科與華沙至今難以釋懷。
1939年,蘇軍共抓獲波蘭官兵近30萬人,既有普通士兵,也有二戰爆發後應召入伍抵抗法西斯的各階層人士,其中不少是知識分子。1939年底,蘇聯成立了戰俘及拘禁者管理局,彼得•索普魯年科任局長,俄羅斯中部集中營、烏克蘭和白俄羅斯西部的監獄都在他的管轄之內。
1940年3月5日,貝利亞交給斯大林一份報告,建議「特別審理」集中營的1.47萬名波蘭戰俘,以及在烏克蘭和白俄羅斯西部被俘的1.1萬人,對他們施以最高刑罰——槍殺。審理時不必傳訊被告,亦不必出示罪證。當時,包括伏羅希洛夫、莫洛托夫、米高揚、加里寧、卡岡諾維奇等在內的政治局常委都在貝利亞的報告上簽了名。這究竟是貝利亞本人的想法,還是他按斯大林的授意寫的報告,至今仍是個謎。
波蘭俘虜被關押在3個集中營里:斯摩棱斯克州的卡廷、哈里科夫州的舊別利斯克和特維爾州的奧斯塔什科夫。被俘者集中了波蘭軍隊幾乎所有的精英,包括295名將軍、上校和中校。與他們一道淪為囚徒的還有波蘭知識界的翹楚。一些著名人士也被關人集中營,但倖免於難,其中包括後來的波蘭總統沃伊切赫•雅魯澤爾斯基、在蘇聯組建波蘭集團軍的安德斯將軍和以色列總理梅納赫姆•貝京等。波蘭著名導演維德的父親也死於卡廷森林的槍殺,維德打算將這段歷史搬上屏幕。
在蘇聯屠殺波蘭軍官的同時,希特勒也在德國展開了逮捕波蘭知識分子的行動。時任被占區行政長官的漢斯•弗蘭克承認:「我很清楚地意識到,數萬波蘭人將在這次行動中喪生,尤其是波蘭知識分子的精英階層。」而希特勒更是直言不諱:「現在的波蘭統治階層應當全部被絞殺。」法西斯分子和斯大林在鏟除波蘭精英階層的問題上,可謂不謀而合。
槍殺計劃
蘇聯內務人民委員部加里寧州負責入托卡列夫詳細描述了槍殺時的場景。蘇聯內務人民委員部警備司令布洛欣親自從莫斯科趕來,與加里寧州警備司令魯巴諾夫制定了詳細的槍殺計劃。囚室被用厚厚的氈布包裹起來,外邊聽不見槍聲。監獄的其它犯人被臨時轉移。波蘭囚犯被一個個領進來,核對姓名、出生年月,隨即被戴上手拷,帶到布置好的囚室,子彈從其後腦勺射入,囚犯當場斃命。當時,加里寧有30人參加行刑,其它3個集中營也有53人在執行上級的命令。行刑工具是德國的瓦爾德式手槍。每天夜裡被槍殺的人數約在200一350之間。事實
上,槍殺波蘭軍官的地點除了囚室,還有密林深處。正因如此,人們在卡廷森林附近發現了眾多波蘭俘虜的遺骸。
哈里科夫的屠殺也在進行中。據蘇聯內務人民委員部哈里科夫分局的警衛頭目瑟羅米亞特尼科夫透露,槍殺是在該分局位於捷爾任斯基大街的監獄中進行的。俘虜被從火車站押到此處,然後,屍體被卡車拉到距皮亞季哈特基村1.5公里處的森林公園第6區,掩埋在內務分局的別墅附近。指揮槍殺的同樣是來自莫斯科的警備人員,並得到了當地內務分局以及監獄管理人員的協助。
科澤利斯克監獄的波蘭軍官遭遇了與斯摩棱斯克監獄同夥同樣的噩運,也被直接押注卡廷森林附近槍決。在那裡,人們共發現8處墳墓、4200具屍體。3個集中營的2.2萬名囚犯突然人間蒸發,這引起了其親友的擔憂與恐慌。根據蘇共政治局和人民委員會的決定,囚犯家屬們被流放到荒涼的哈薩克,居住條件極其惡劣,缺衣少食。他們生命中的唯一寄託便是四處寫信,詢問自己在獄中的兄弟姐妹、父母妻兒的下落。
戈爾巴喬夫執政前,蘇聯政府一直否認卡廷事件是蘇聯內務人民委員會所為。在解放卡廷及其附近村落後,蘇聯更是發表聲明,將責任嫁禍到法西斯頭上。但波蘭流亡政府與盟國政府都很清楚,誰是真凶。
1990年4月13日,蘇聯政府在解密檔案的基礎上,公開承認以貝利亞及其副手梅爾庫洛夫為首的蘇聯內務人民委員部對槍殺波蘭戰俘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認為這是「斯大林時代最嚴重的罪行之一」。1999年,亞歷山大•雅科夫列夫領導的國際民主基金會公布了卡廷事件的有關文件。
❺ 求一部二戰電影,內容大概是一位波蘭女人,一個德國軍人以及貌似是蘇聯的軍人。那電影的名字是什麼!
《德黑蘭四三年》。
❻ 戰爭與和平的電影劇情
拍攝新版《戰爭與和平》是義大利電視台的主意,後來得到了俄羅斯、英國、法國、波蘭和西班牙同行的支持。製作方雄心勃勃,為此心甘情願投下2600萬歐元的巨資,耗時兩年,轉戰波蘭、立陶宛、澳大利亞和俄羅斯等四國進行拍攝。
《戰爭與和平》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BRJ-hxLKkfVfx71ZOhKN1g
提取碼:zw79
本部1968年前蘇聯版的《戰爭與和平》耗時五年完成,耗資高達5億6000萬美元,堪稱影史上最昂貴的影片,在蘇聯電影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影片拍攝得到了蘇聯軍方的大力協助,在世界影史上,本片成為動用臨時演員最多的影片之一。這部長達六個半小時的宏偉巨制,以其宏大的場面和史詩般的鏡頭語言,完美地呈現了俄法戰爭時期俄羅斯大地廣闊的歷史畫卷,也極其忠實地.
❼ 求一電影名字。是德軍入侵波蘭的電影.
可能是《鋼琴師》,開頭是男主演在電台彈鋼琴,然後有個人慌慌張張地走了,中間一個德國軍官保護了他,電影最後他遇到了蘇軍獲救。
很老的電影了,可以追溯到零幾年了。我記得好像是當年的奧斯卡獲獎影片。
不是《卡廷慘案》,《鋼琴師》和《卡廷慘案》我都看過,《卡廷》中確實是有對一個獲救的人的描述,但他並非因為躲避而生還,而是因為蘇聯並未全部槍決他們,留了一部分後來在蘇德戰爭中倖存了下來。而且這個人最後還因為承受不了內心的自我譴責而自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