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不可及電影美女管家
Ⅰ 觸不可及
根據真實案件改編翻拍的電影,該電影主要講訴了主人公菲利普和護工德里斯從最初的初識到慢慢地照顧癱瘓的主人接納彼此,到彼此相互的改變人生和救贖,成為了一生的摯友的故事。
電影里的主人菲利普是一身體殘疾需要人24小時待命照顧的人,家裡不缺錢。光是照顧他的管家,和護工都有一支隊伍。菲利普給了德里斯一個工作機會。德里斯是一個被叔叔嬸嬸領養的孩子,家中還有三個親叔叔生的弟妹,以及後來叔叔過世了嬸嬸再改嫁又生下了幾個無血緣關系的弟弟妹妹。最年長的德里斯因為一次6個月沒有任何消息,沒回家。再次回家後看到自己的養母,想要哄養母開心時,卻被養母斥責消失這么久總什麼交租金。後來還把德里斯趕出家門。德里斯只得離開家,坐著火車到達之前面試的主人菲利普家。
菲利普給了德里斯一個工作的機會,對於菲利普家的傭人開始帶德里斯參觀菲利普的家。嫌擾毀從沒有過自己房間的德里斯有自己的一間房,獨立衛生間。住進了環境特別舒服的主人家別墅。剛開始,菲利普告訴德里斯,希望他能堅持經過兩周,因為據管家很多應聘者有些一周都堅持不了就走了。希望德里斯做好適應准備。起初德里斯從沒接過像菲利普這樣照顧人的活,並且照顧菲利普的工作非常艱辛甚至德里斯一個小夥子來說很多超出他所認知的界限。包括要把不能活動的菲利普抱起來固定在輪椅上,洗頭洗澡、穿襪子、晨起按摩兩小時、甚至扣屎有時候也需要。在德里斯的意識里,和主要管理菲利普的管家吐槽中,告知穿衣服穿襪子是女性應該做的,自己一個大老爺們粗心大意干不好,然後不斷抗拒不斷學習熟悉中。他乾的還挺順手,菲利普還誇他是個好手,是否可以往美容師方向發展。
德里斯芹備是個幽默風趣的人,看起來沒文化,但是很真實。直接懟人,看見主人家的門口被鄰居總是開車佔領著,直接用最粗暴的方式警告鄰居,讓一向紳士風度的主人都覺得過癮。德里斯雖然不懂什麼大雅之堂,但是陪著菲利普去聽了音樂會,生病以後菲利普的性格也變得很少向人傾吐心聲。德里斯帶著菲利普體驗了之前他從不敢體驗的事,喝酒,抽煙,帶他外出。讓他體驗了以前從沒有過的體驗,自信的德里斯就是這么厚臉皮,連調侃身邊的善良同事都是特別風趣。
李銷 印象最深的就是,夜裡菲利普犯病,無法呼吸,呼吸急促的聲音讓德里斯迅速發現及時做出緩解小舉動,安慰菲利普深呼吸,放鬆,不要緊張,最後菲利普化危為安。後面呼吸急促緩過來要求德里斯帶他出門呼吸空氣。德里斯迅速做出決定,匆忙又穩當地抱起菲利普,給他蓋上毛毯,凌晨四點半推出菲利普在江邊散步。菲利普告訴德里斯他已經好久沒有見過這個時間的巴黎夜晚了。
後來在甜品店裡,菲利普打開了自己的心扉,主動和德里斯的談起了他過世的妻子,他的摯愛,兩人相識相戀到相愛到後來結婚因為多次流產檢查出不治之症而離開他。他後來為了體驗妻子的痛苦,玩極限跳傘運動。而導致了意外造成了如今的身體殘疾。德里斯在日常相處中帶德里斯體驗之前沒有的挑戰,慢慢讓菲利普找回自信,提議菲利普該管管自己的16歲養女,後來還咨詢了家裡以前的管家是否孩子真的待人接物不禮貌,趾高氣揚,還有早戀等等。管家說是有那麼點需要管管了。
菲利普接受了建議,開始管教了自己女兒。在菲利普生日慶典上,女兒因為缺席聽音樂會,德里斯去房間里找,發現小孩在鬧情緒,後來還得知她吃了管家馮伊娜放在包里的瀉葯,表面是嘲諷著這個小女孩,實際上毒舌里還不忘打趣說用不用給你打救護車。聽完小女主人說自己之前的金毛男友甩了她,還罵自己賤人,還央求德里斯去勸說求復合。給德里斯支付錢。德里斯後來拗不過小姑娘,答應了。當然,德里斯用他自己慣有的方式,讓小金毛當面去向小姑娘道歉,還要帶上小姑娘的最喜歡的麵包。小金毛害怕德里斯,真的照做了,德里斯看見還不忘打趣小金毛,小金毛一聽到德里斯的聲音立馬嚇得一個哆嗦,根本不敢停留,送完麵包管家接了,一溜煙撒腿就跑了。
生日會上,主人家人離席之後,最後要求演奏隊伍再進行曲目演奏,邀請德里斯一起聆聽,德里斯本就一個粗人一直在配合打趣。後來還給主人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舞蹈,把氛圍嗨翻了全場。主人家的傭人們都被氛圍感染,大家一起嗨翻了整個主人的生日會。
還有,菲利普的有個女筆友,因為菲利普的不自信,口授給自己的傭人記述,再把信寄出去,德里斯聽著文鄒鄒又抽象的文學字眼。建議菲利普不如直接撥通對方留的電話號碼。直接了當地聽聽對方是什麼樣的語氣。菲利普最初很抗拒,因為內心的自卑,畢竟自己是個廢人,除了能說話,其他都不能自理。怕自己打破了這的美好距離美,沒成想德里斯的決定帶他邁出心裡糾結的第一步。
後來筆友約見面,一早就為其精心打扮,並且德里斯當天雖然不在身邊陪伴,只是選擇女管家陪著,但是德里斯在離菲利普不遠處車上,隨時等候菲利普,由於菲利普的不自信導致了那一天沒有堅持到約定時間,而與筆友擦肩而過。後來打電話給德里斯想要出去透透氣,帶著德里斯去挑戰跳傘。害怕的德里斯說菲利普是個怪人,都這樣還來玩這種危險運動。菲利普讓工作人員給德里斯穿上飛行服裝和安全裝備,德里斯表面退縮,不想起,但是後面還是戰戰兢兢飛出去,夾雜著復雜的情緒在半空中發出驚叫。
後來,由於德里斯的弟弟突然出現,他向菲利普坦誠自己家的家境,菲利普放手讓德里斯離開,因為他不想德里斯一輩子照顧他,他應該有自己的責任。德里斯離開的那天,才知道自己一直有意的女生是個蕾絲,但是不忘和一起共事的女管家告別。連之前粗暴警告菲利普家的鄰居都變得禮貌文明了。菲利普改變了德里斯,而德里斯也改變了菲利普。
德里斯不在的時光里,又招來了新的護工,但是菲利普卻再也不像之前和德里斯一起的放鬆,吃飯被約束著,抽煙的需求得到護工滿足,生氣了,鬍子長得特別重也不願意刮,沒有了菲利普,生活一下子又像死水一潭。毫無生氣。後來德里斯被管家邀請回家看菲利普,菲利普的眼睛裡又有了光。男人間的友誼又回來了。陪伴菲利普玩耍了,然後給他刮鬍子,還不忘給他修出幾個又趣的造型,最後還給他准備了驚喜,上一次和女筆友沒見著約會最後讓德里斯主動幫他實現。電影的結局。菲利普見到了自己的筆友。德里斯隔著玻璃鏡揮著手。
電影的結局是美好的,而現實中的菲利普和德里斯的原型人物故事也是真實存在發生的,不禁感慨這純粹的友誼,不矯情,為對方著想,懂對方的顧慮,卻又不羈絆對方。而是為你實現你可能畏懼失敗的夢想。讓你直面最真實的自己。惺惺相惜,心裡懂得友人的心理所需。
Ⅱ 黑人保姆和殘疾富豪是什麼電影
黑人保姆和殘疾富豪是《觸不可及》這部電影。
《觸不可及》講的是一位高位截癱的白人菲利普和一個刑滿釋放的黑人看護德瑞斯之間跨越階級種族的友情。
菲利普是一個因為滑翔傘事故摔成了全身癱瘓,剩餘的人生只能在輪椅上度過的白人富翁。而德瑞斯是一個行為粗魯、有過搶劫前科的黑人無業遊民。看起來身份和地位相差懸殊的兩人在一次招聘會上有了交集。
德瑞斯對招聘護工的女管家說「我需要你的簽字」。因為想要救助金,必須有三次從業被拒的簽字。他的普通、囂張,好像一切都不放在眼裡,即使是殘疾的菲利普亦是如此,這種粗魯行為一下子引起了菲利普的注意。
緣分就是這么不可思議,菲利普不僅答應幫德瑞斯簽字,而且還想要聘請他做自己的私人護工。德瑞斯之所以答應做護工一方面是因為看上女助理的美色,另一方面想要打破菲利普說他過不了試用期這一說法,就這樣一段奇妙的友誼開始了。
剛開始的時候,德瑞斯不僅對護理一竅不通,對待工作也不上心,並且錯誤百出。老實說他剛開始學習護理知識的這個階段,讓我忘記了菲利普是個殘疾人這一悲劇,因為他們的相處模式更像是一部喜劇。
在現實中第一天上班,都是心驚膽戰跟著老員工認真學習,生怕自己做得不好。然而德瑞斯第一天上班別人告訴他照顧病人的注意事項,他直接睡著了;玩性大發的他還拿沸水澆到菲利普腳上做實驗;洗澡時把腳霜塗在菲利斯的頭上,然後質疑為什麼沒有泡泡;喂菲利普吃飯的時候,因為看美女竟然把飯喂到眼睛上。
面對德瑞斯這種脫離常規的行為,菲利普非但沒有責怪他,反而十分開心。因為德瑞斯對待菲利普像對待一個普通人一樣,把他放到自己一樣的水平線上,沒有虛偽的奉承,沒有假意的寒暄。
兩個人經過適應、磨合以及互相影響,德瑞斯變得愛聽古典音樂,做事也有了自己的原則性;菲利普則是變成愛抽煙,愛飆車的正常人。
菲利普曾說:「我不在乎他怎麼,他是否坐過牢他是否暴力,我在乎的僅僅是他並不像別人那般憐憫我,他不對我不抱有同情,我們是平等的,我們是朋友。」對於德瑞斯各種缺點他選擇包容,而德瑞斯性格直率、幽默風趣也正合菲利普之意。
他們本身是處於貧富階級不同、種族關系懸殊的兩個人,現實中就是兩條平行線,不存在交集。但是他們打破了世俗的禁忌,最後成為了莫逆之交。
Ⅲ 《觸不可及》
豆瓣評分:9.3
一部法國劇情片,故事的主角是一個富有的殘疾人Philippe(超級富豪的那種)和一個黑人小弟之間相互的救贖(或者是不可言說的感情)。
Philippe(弗朗索瓦·克魯塞 François Cluzet 飾)超級有錢,20歲時與妻子一見鍾情,俊男美女加超級有錢,感覺全世界都在他們手裡,可是態李派婚後妻子卻連續流產,最後被告知再也無法生育,雙方都痛苦不堪,因此自暴自棄,選擇在惡劣天氣時進行極限運動,妻子當場死亡,Philippe則成為一個高位截癱的殘疾人。這部分的設定總讓我覺得有些矯情,這是太有錢燒的吧?!
Driss(奧瑪·賽 Omar Sy 飾)出身於黑人貧民窋,電影快結束時交待了他的家庭背景。Driss從小被姨媽收養(因為姨媽生不出孩子),被收養後他的親媽和養母又接連懷孕,他跟著養母來到法國,養母離婚,結婚,懷孕,生子,於是他家的孩子幾乎可以組成一個足球隊。養母是一個大廈的清潔工,僅只是養活這些孩子就已經精疲力盡,又能有多少的愛分給作為長子的Driss呢?
影片開始時,Driss剛剛結束帆賀了6個月的監禁回到家中,養母對他失望至極,明確表示這個家不需要他,並且說出了最傷人的話,你還回來干什麼呢?我對他們(指其他的子女)還抱有希望,你走吧,走!
Driss一句話也不說,睜大眼睛看著這個胖胖的女人。
這讓我們想到自己與父母之間的關系,分明是最親密的家人,卻總是互相傷害,心灰意冷得什麼話也不想說。
在這種情況下,Driss應聘了Philippe的護工,當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富豪家中的豪華浴室奪走了他全部的心神,另一個世界幾乎閃瞎Driss的大眼睛。
自此開始了一個不專業的男護工的護理日常:
因為忘記綁帶差點讓Philippe在第一天就磕上床沿;因為不識字而把洗發水塗上腳,洗腳水卻塗上頭;雖然抗拒但仍然為Philippe穿上絲襪;帶著Philippe開豪車飆車過癮;日常拿全身癱瘓的殘疾人各種搞笑;工作間隙也不忘花式撩妹……
甚至嘗試在沒有任何藝術培訓的情況下自行作畫,並大言不慚的讓Philippe欣賞他的「畫作」,而Philippe竟然幫他把這副畫賣了11000歐……這個設計有哄騙觀眾的嫌疑。
Philippe的生活也因為Driss各種異想天開的不按套路出牌而變得精彩紛呈,因為總是被這個粗心又搞笑的男護工欺負,他開始感覺到自己像一個正常人,而不是一個全身癱瘓的可憐蟲。
王爾德說,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不得不說,Driss不僅有有趣的靈魂,也有好看的皮囊。
在Philippe的生日會上,Driss身著黑色西裝,高大帥氣,特別是當他開始跳舞的時候(說實話,我幾乎是從這里開始愛上他的),整個人都會發光,在那一刻,那個一直被他勾引的女秘書(如果不是玻璃的話)一定是心動的吧?!
因為有了Driss,Philippe以及他身邊的所有人,都變得又可愛,又快活,每一個人的臉上都帶著幸福的微笑,Philippe開始和漂亮的女筆友通話,甚至差點見面,Yvonne(女管家)和園丁開始約會,Magalie(女秘書)看Driss的眼神也開始發生變化,Elisa(Philippe的女兒)經歷了失戀後,開始與這個世界和解,Driss被這個家裡的每一個人所接納,所喜歡,他開始融入這里的世界,一切似乎都開始變得越來越好。
就在Driss在這個家中如魚得水,幾乎快要忘記自己的過往以及自己真正屬於的那個世界時,Driss那個叛逆的,幾乎已經是個小混混的弟弟在惹了麻煩後直接找到Philippe家中,Driss被迫面對現實,他開始意識到,僅僅幾個月之前,他幾乎已經快要忘記的,那個出生於貧民窟,剛坐了六個月的牢,沒有責任感,無法正常工作,靠失業金生活也不覺得羞恥的底層黑人才是真正的他。
我不是很懂,Philippe為什麼在Driss向他傾訴了自己的家庭後選擇解僱Driss,看過一些影評,解讀為Philippe是想讓Driss回去他的家庭盡到他長子的責任,所以寧願犧牲自己。但是這種說法完全說不通,用解僱來表達自己的愛?這是哪一個物種二次元的感情?
Philippe在Driss離開後表現得完全像一個失戀的男人,之後的請的護工他不再挑剔,也不再關心,因為對他來擾睜說身邊那個人唯一的區別是,Driss或不是Driss。
他的生活開始變得越來越糟糕,再也沒有人用孩子般關切又依戀的眼神望著他,再也沒有人在他被病痛折磨的時候給他搭上一條毛巾,再也沒有人在他情緒低落時想方設法逗他開心,再也沒有人逼著他向愛慕對象袒露心跡……
可是Philippe到底是為什麼要解僱Driss呢?別忘了Philippe是一個超級富豪,身處社會頂層,受過精英教育,這段關系中Philippe到底身處怎樣一個位置,他的內心深處又是如何看待這段關系的呢?我不知道導演的心中到底想到了什麼,在這個故事的背後,真正的東西又是什麼,僅僅只是一個絕望的人和另一個絕望的人之間的互相救贖,經歷內心的掙扎斗爭,最後沖破世俗的圍牆,互相成就的童話故事嗎?
寫到這里的時候,我想到了美版的翻拍。首先聲明,美版只看過簡介。在寫這段文字之前,我的想法是這樣的:
美版的翻拍被稱為史上最爛翻拍,對於7.3的豆瓣評分,「史上最爛」有些言過其實,但是先不論劇情及演繹,美版的選角是失敗的,兩個人都不夠帥,特別是Driss,自帶邋遢屬性,這是太相信自己的演技了嗎?單看劇照完全沒有觀影慾望好嗎?最起碼有「好看的臉」也是一種安慰,或者說,「連臉都不能看」這是有多不尊重觀眾啊?!
再來看看法版,François Cluzet 雖然年紀大一點,可是人長得帥啊,觀影的時候,也許所有的女性觀眾都會認真的代入考慮,如果自己是片中的Eléonore,發現自己喜歡的對象全身癱瘓,關鍵是這個殘疾人卻該死的又帥又有錢,自己會如何選擇(就好像所有女孩都做過億萬富翁的帥哥只愛我一人的粉紅泡泡夢)?
法版中,女筆友又漂亮又性感,經過半年多的通信和通話,互相之間已經有了深入了解,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基礎,即使是一個高位截癱的殘疾人,也完全可以收獲美滿的愛情。
法版的結局是標准成人童話版。
而美版中,則是現實版的網友見光死,然後是Philippe與Driss的互相指責,一地雞毛。
看了其他網友的影評,大意都是說美版在絕大部分劇情上做到了復刻版的翻拍,但是不多的改動中,神奇的將原劇精華均改為糟粕,如剛才所說的網友見面一地雞毛的改編。
還有一個地方兩個版本有所差異,對於Philippe為什麼會選擇在惡劣天氣時進行極限運動,法版的鋪墊是Philippe與妻子因為無法生育孩子而自暴自棄,以至造成了無法挽回的後果……
可是……我真的完全無法理解好嗎?僅因為妻子無法生育,就傷心到一起拿著自己的生命去冒險?話說大富豪的精神世界,我們這些每天為了生活拼盡全力的普通人真的無法理解……
而美版中則刪除了這一設定,完全沒有為Philippe夫婦選擇在惡劣天氣進行極限運動進行任何鋪墊,也許僅僅是……有錢燒的……一些影評也就此點進行了抨擊,指責美版的改編讓電影毫無邏輯可言。
可是……沒有原因,也許才是真實生活真正應該有的樣子,需要什麼原因?真的需要原因嗎?這不就是富豪應該有的樣子嗎?這不就是作死真實的樣子嗎?
當然結果便是觀眾的一片罵聲,包括:選角失敗,改編失敗,毫無創意……
但是隨著自己對劇情的回顧與思考,美版導演所作的一些改編,也許是有意為之,再拍一部成人童話,又有什麼意義呢?法版唯美浪漫,卻有些脫離現實,就像是真人版的成人童話;美版卻將現實照進童話,無情的打破了童話的各種反現實泡泡,展現了生活真實的樣子,
再來說一說其他的一些感受。
Omar Sy,人高馬大,卻莫名的能激起觀眾的保護欲,看著Philippe的時候,眼神中滿是天真的心疼。
電影開始時,兩人坐在汽車上,Driss開車,Philippe鬍子拉茬,眼神了無生氣,Driss一邊開車一邊看向Philippe,然後突然加快車速開始飈車,被警察堵住後,Philippe裝病,騙得警察將他們一路護送至醫院。
第一遍看的時候,我很不喜歡這樣的行為,兩個成年人,還不懂事的耍著警察玩,有些低級趣味。但是第二遍看的時候,我開始懂得Driss的眼神,懂得他看著Philippe時的擔心,懂得他為什麼突然開始飈車,因為他想做一些事情排解Philippe的情緒,因為懂得,所以覺得即使他們做了那麼不成熟的事情似乎也是值得原諒的。
可是回過頭再一想,卻又覺得自己的想法不對。即使Driss的本意是好的,因為Philippe看上去確實不太好,眼神太過死氣沉沉,Driss想做一些事情讓Philippe開心起來,可是這些都不應該是他們違反交通規則(飈車)、故意裝病欺騙警察的理由。
在第二遍觀影時,僅僅因為自己對電影中人物的了解以及共情,就使得之前完全不贊同甚至鄙視的行為幾乎變得合乎情理,甚至可以接受。
同樣的事實,卻有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反應,其間的差別是:兩個陌生人,或是Driss和Philippe,而之所以產生如此大差異的原因僅只是因為一部電影。由此可見,人類的判斷是多麼容易被自己的主觀情感所左右,並且是不自知的。
Ⅳ 觀影《觸不可及(The Intouchables)》
首先私心地說,我很喜歡這部電影,溫暖簡單而而美好。電影情節而言並算不上新穎,走的溫情路線,畫面美好,配樂更是加分不少,超贊。不管看多少次都無比溫暖,值得一刷再刷。
觸不可及,或許代表的就是菲利普和德里斯這樣種族、階級、財務水平、性格、生活經歷、文化觀念和藝術品味等都截然不同的兩個人理應是 「intouchable」 的,可是最終他們卻形成了一種 「connection」 ,大謹又或者更確切來說,是一種「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
菲利普一開始選擇陪護的時候,令人意外的是他在眾多應聘者中選擇了一位看似不靠譜的青年德里斯,而德里斯本意也只是為了能夠獲得面試簽名從而獲得失業金補貼,從未覺得自己會被聘用。結果可以說是意外之外的之外,無心插柳柳成蔭。
而其實,對於菲利普而言,他是一個喜歡追求刺激、速度和激情的人,而對於現在的他而言,或者德里斯的不羈和不守規則,對於他而言是一種「刺激」,是一種吸引力。也正是德里斯的這種「目空一切」,沒有對他表現出特意的同情,而是平等的態度,所以讓菲利普決定選擇他,盡管後來朋友們和女管家都提醒菲利普說德里斯是危險分子,甚至於他完全沒有任何經驗的時候,菲利普說正是這點,「這個就是我想要的,沒有一點同情心。你知道為什麼他把手機遞給我嗎? 因為他忘了我是個癱瘓的人 。 」這對於菲利普而言,他要的並不是多麼專業的看護,而是一種基本的、平等的尊重,所以他不在意這個人的過往和其他事情。
就是因為德里斯總是忘記了他是一個癱瘓的人,所以把電話遞給他,所以讓他坐在副駕駛位置上,所以開黑色玩笑,所以給他改裝了輪椅,所以……。而這些,都讓菲利普感受到了一種自我的回歸,因為德里斯的眼裡沒有差異。
其實,菲利普和德里斯的各種「沖突」,在電影中幾乎貫穿了全片。
就像一開始面試的時候,兩個人對於音樂上就有著非常大的喜好差異就已經表現得非常強烈,一邊是庫爾夥伴樂隊,一邊是肖邦柏遼茲。到後來買畫的時候,德里斯對於菲利普花2萬買一幅畫完全表示不理解。甚至於在菲利普說道藝術是人作為生命的過客能在世上留下的唯一痕跡的時候,德里斯說出了要不你給我50歐去五金店買點東西,我作為掘仿渣您生命的過客,給您留點兒我的痕跡得了。這段真的是讓人忍俊不禁,一邊頗有哲理,一邊簡單幽默而渾然不知。
又譬如說在菲利普和筆友的交往過程中,他覺得心靈和精神上的契合更加重要,而德里斯判悄覺得應該知道對方的模樣,並且主動電話溝通甚至見面進一步發展。一個含蓄內斂,而另一個直接奔放。類似於這樣的「沖突」,在電影各個細節比比皆是。
在菲利普的生日會上,演奏了許多世界名曲,直到德里斯愁眉直言道「我們聽夠了」,然而菲利普說「不,不夠」。在接連聽完了熟悉的名曲之後,德里斯也開始向在場的人介紹他所喜愛的流行音樂和樂隊,並且帶動全場熱舞。其實從這里我們看到的是菲利普和德里斯都在彼此接受彼此,或者是都在理解對方,找到共通點。
德里斯跳舞這一段,可以說簡直是整部電影的高潮。
雖然是各種「沖突」,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到,兩個人在逐步的磨合,並且都微妙地在改變。
像是菲利普在和筆友溝通的過程中,從一開始的內斂文雅到後來,在德里斯的各種影響下的被動的「進一步主動出擊」,德里斯擅自打電話給對方讓菲利普接聽,鼓勵他們交換照片,甚至於後來製造機會讓菲利普不能有所逃避而相會,這些行為和一開始菲利普的內斂是相悖的,但是也正因此,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又像是在和女兒交流的過程中,借用了德里斯的話「得要我從你身上碾過去你才肯聽我的嗎?」這樣類似的話。
而對於德里斯也發生了許多微妙的改變。一開始看到鄰居的車無視警示牌而停在門口的時候,他採取了簡單粗暴的方式——直接把人從車里拽出來並且把腦袋按到指示牌上讓他記住。而到了後來他離開菲利普家裡的時候,當他看到門口停車的時候,他一改粗魯的方式,只是上前提醒司機禁止停車的指示牌。又譬如說在找工作上,從以前的吊兒郎當總覺得不會被工作單位錄用的迷茫,到後來在離開菲利普之後考駕照並且成為快遞公司的司機。他的自我價值認知認識上也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他們兩個都有著包容的能力,包容和自己不一樣的東西,包容以前在自己的世界沒見過的東西。這或許是一種同理心。也是他們不同於別人的地方,也是他們能夠磨合的重要原因。
表現上看起來,德里斯是一個粗魯、低俗、好色、有前科、吊兒郎當的人,可是從種種瑣事中看來,德里斯表現出來的是並不止於此。在開始盡管是不願意給菲利普穿上防護襪,但是最後還是主動做了這件事;在得知菲利普的內心渴望之後,鼓勵他去做自己內心深處要做的事情;在發現菲利普女兒不對勁的時候,他會主動去了解情況;在得知女管家吃止瀉葯之後,他提醒她要注意身體;在離開菲利普家的時候提醒車主不要停車在門口,弟弟問他怎麼這么多管閑事,他說這是原則上的問題。所以雖然他看起來好像小流氓,但是實際上他內心自由有原則、關懷他人、認真負責、熱情奔放,所以他能夠笑對生活,也能夠逐漸強大內心。
而菲利普雖然是一個癱瘓的人,但是他內心追求精神的完整性,精神獨立又能包容萬物,所以他能夠勇敢面對生活,活出自我。
Ⅳ 2019美版觸不可及電影觀後感影評5篇_看觸不可及有感5篇
《觸不可及》改編自法國電影《無法觸碰》,講述了不幸遭遇事故而癱瘓的有錢人菲利普跟照顧其生活的貧窮青年戴爾之間發展出一段奇妙的友情的 故事 。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觸不可及》美版的 觀後感 ,供大家參考。
2019《觸不可及》美版觀後感
你願意每周花2000美元的高價,僱用一個經常小偷小摸,沒啥素質可言,自稱「只要能坐牢的事都會干」的黑人嫌疑犯嗎?還讓他照顧自己的起居,一起度過每天里的大部分時間,正常人想一想都會感到可怕,然而,電影《觸不可及》裡面,布萊恩·科蘭斯頓飾演的癱瘓白人富翁菲利普偏偏就這么幹了,當他說出自己的決定時,凱文·哈特飾演的載爾感覺大白天撞了鬼,不會是把勞資騙來暈倒摘內臟吧。
可以預見的,戴爾工作第一天就出了不少問題,上班的第一天,倒在床上一秒鍾就打起了呼嚕,和女管家的談話也不甚融洽,第一次搬菲利浦上輪椅吃飯,就差點把金主摞倒在地,毛手毛腳的喂飯方式,可能還不如有些人在家喂汪更有耐心。
於是,一場啼笑皆非的鬧劇正式拉開帷幕,戴爾固然是低能高薪的奇遇,但是要每天給金主把尿屙屎洗澡,也讓是這位從來沒伺候過別人的小夥子吃足了苦頭,就連在浴室里洗個澡,都能被智能語音程序整得落荒而逃。令人欣喜的是,影片並沒有滿足於用這一主一仆格格不入的同居生活碰撞笑料,而是通過兩個人從陌生到熟悉的過程,展現人與人之間最本真的情感。
隨著劇情的展開,觀眾會發現,原來兩個看似千差萬別的人,在內心深處有著某些共通的東西,無論你是躲在高高在上彬彬有禮的面具後面的白富豪,還是用粗野和放縱來掩飾內心無力感的黑小伙,無論是你是聽著高檔音樂吃著豪華高餐享受高級美女技師的服務,還是即便有了一份體面的工作也擺脫不了焦頭爛額的處境。
就像《觸不可及》中的金主和雇員一樣,當他們入下自己成見,竟然萌發了一種罕見的相需以沫,金主在對方的身上,感受到得了生活的真實感,學會了打開自己,體驗自由自在的快樂,而雇員為金主的生存意志所激勵,開始重新審視生命的意義。黑人和白人,這個世界上最難交朋友的兩種人,竟然有了溫情的火花。
值得關注的是,兩位演員的演技真的是無可挑剔,布萊恩·科蘭斯頓劇之前在美劇《馬爾科姆一家》《絕命毒師》中都曾刻畫過家喻戶曉的經典角色,也曾憑傳記片《特朗勃》的出色表現獲得奧斯卡影帝提名,這一次他塑造的白人富翁只有一個頭能動,卻能把人物演繹得風趣幽默,毫無苦情之感;凱文·哈特也是充分發揮自己的喜劇天賦,在艱難的處境中把樂觀奔放的性格演繹得淋漓盡致;再加上奧斯卡影後妮可·基德曼的強力支援,三大主演聯手奉獻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演技大餐。
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好萊塢鮮少有表現黑人與白人發生友誼的電影,一旦有,就會非常好看,上一屆的奧斯卡頒獎禮上,《綠皮書》大放異彩,贏得最佳影片大獎,該片在中國上映時也是成績不凡,一舉斬獲4.77億票房,還有之前的《給黛西小姐開車》也是被譽為經典,現在,《觸不可及》在這個冷冷的冬天,帶來了無盡的歡笑和溫馨,感覺真的好暖。
2019《觸不可及》美版觀看影評
如果你有一個機會替一個癱瘓在床的病人解決一個問題,你猜,這個病人會對哪個問題更為關心?是關於對種族、膚色、階層的問題,還是如何讓自己快樂生活下去呢?
話癆、叛逆、多動的凱文·哈特和「老白」 布萊恩·科蘭斯頓這對黑白配,在《觸不可及》中,用純粹的搞笑行為,詮釋了底層人群以及弱勢群體對快樂生活的追求和探索。這在追求話題效應的影視市場中,顯得有些「特立獨行」, 因為,只要再故作深刻一點,就會有成為像《綠皮書》這種創作中帶著好萊塢喜聞樂見主題思想影片的機會,但顯然,他們並不想給觀眾大灌雞湯,按摩觀眾跳動衰微的心臟和時而萎縮時而澎湃的淚腺,只想簡簡單單的講故事,快快樂樂的搞生活。
所以,輕松、快樂,就是這部電影最鮮明的特徵——誰說沒有槍頭就捅不死人,誰說沒有宏大的命題就不可以是一部感人還好笑的好電影。
《觸不可及》講述了一個來自社會底層的黑人戴爾因為需要向自己的假釋官提交求職失敗的證明好獲取救濟金,所以闖進了一個正在進行的招聘會中,想混個簽字然後走人,結果卻意外獲得工作機會,他的僱主菲利普,一個愛作的白人富商,他在暴風雨中玩滑翔傘結果把自己搞癱瘓了,於是,一個連自己工作內容是什麼都不知道,心不甘情不願的雇員,和一個只有脖子和嘴巴能動,卻滿腦子找刺激的老闆,開始了一場充滿對抗卻又無比歡樂的生活大冒險。
生活不就是這樣嗎,處處都是身不由己的無奈,有人為了糊口,為了孩子,只能接受不情不願的工作,而有人手握巨額財富卻並不解決所有的苦惱。所以,生活方式、價值、理念的碰撞,足夠在一潭死水的生活里激起巨大波浪,讓圍觀者免費獲得一次濕身的機會。
影片的笑點密集,隨時隨地都有包袱抖給觀眾,從戴爾毛手毛腳照顧菲利普,到他帶著這個不能動的病人喝酒抽煙,深夜飆車還欺騙警察,再到替菲利普安排約會,讓他去直面自己的感情世界,《觸不可及》以戲謔的方式,讓兩個人去觸及此前人生感覺「觸不可及」的生活,然後化解自己內心的恐懼,怯懦以及望而止步。
除了猝不及防的搞笑,最終也有捕獲友情的欣慰和溫暖,戴爾和菲利普的友情,並未被塑造成超越了膚色或者階層的破圈之誼,同樣一如影片單純的主題,是人與人相處自然而然的情感,你沒有因為我殘疾而有絲毫的嘲諷或不尊重,我也不會因為你犯過罪就歧視和慢待,兩個都不太「正常」的人都拿對方當作「正常人」,這才是他們在別處感受不到的正確對待,而且,因為自然而然,更加的真實與感動。
2019《觸不可及》美版觀看心得
《觸不可及》這樣的片子放在政治正確的現在,可能會被禁止吧。因為在敘事的角色分配上面,白人和黑人的關系還是處於僱傭與「奴役」的狀態。
《絕命毒師》里飾演老白,獲得金球獎最佳男主角的布萊恩·科蘭斯頓扮演了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的白人富豪菲利普。因為生活所需,僱傭了入過獄,急於在社會找到自己定位的底層黑人戴爾。而由影星凱文·哈特扮演的戴爾,本來毫無貼身護理的 經驗 ,面對全身除了頭部和手指可以活動的菲利普,讓戴爾手足無措。
另一個層面上,貼身護理需要陪伴僱主出入一些高檔場所,而戴爾那些底層小市民的粗豪與上層社會的格格不入,也使得他所處的環境與他的生活習慣形成了一種啼笑皆非的戲劇效果。但是這樣的一驚一乍的戲劇效果,在有心的人眼裡,估計又要成為膚色歧視的罪證,成為被人口誅筆伐的污點。
茫茫人海,兩個截然不同的人相遇
作為曼哈頓精英的菲利普和底層黑人社區有犯罪前科的戴爾,這兩個天差地別的人,他們本來是永遠不會交匯的兩個世界,可是因為菲利普的全身癱瘓和戴爾的經濟危機被天意撮合到了一起。
菲利普是曼哈頓的頂級富豪,典型的老式白人精英。住著寬敞得如同宮殿的大房子,享受著最先進的家居設備和全套的家政與康復服務,喜歡去餐館享受頂級的美食,時不時去美術館陶冶一下自己的美學素養和審美。他前半生的積累,讓自己有著充足的資金支付癱瘓之後的豪奢生活,能夠請動看起來就價格不菲的伊芳做自己生活的全權經理人,以及那些水平不低的專業護理人士的上門服務。
而戴爾則是另一個世界的人。有刑事犯罪的背景,所以很難在市面上找到願意僱傭自己的機會,很多機構與個人因為他行為上的污點而拒絕與他形成僱傭關系。而一直沒有工作收入,他一直無法兌現對於前妻與親生兒子法律意義上的贍養義務,進一步更不能從生活上為自己深愛的母子倆保障日常的生活質量。所以,前妻質疑他,兒子一直抗拒與他親近。已經在生活最低處的他,需要一個契機,來改變自己晦暗無色的人生。
為此,戴爾去應聘了菲利普的貼身護理職位。可是,在職業經理人伊芳眼裡,這樣一個有黑背景,沒有專業技能,說話沒大沒小,甚至對菲利普這樣一個病人缺乏基本尊重的冒失鬼,是她例行公事審核,然後忠實於內心要刷下去的必然淘汰者。
只是伊芳還是不了解菲利普的內心,以及之前那些舌燦蓮花,技術過硬的職業陪護人員被菲利普拒絕的根本原因。所以,優雅干練的職業經理人,在僱主那破天荒的答應語氣里,見證了什麼叫做不可思議。
其實,菲利普的心思沒有那般曲折,無非是因為大大咧咧的戴爾並不在乎菲利普的病痛與殘疾,只是很本真的把這份工作所帶來的各種好處擺在了明面上,攤開了說明白。
病人是最不好揣度他們的心思的,因為他們知曉自己身體的弱勢,反而希望身邊的人將他們平等相待。為了這份平等以待,反而會下意識的偽裝自己或者虛張聲勢,把自己強勢的一面顯露出來,讓別人不敢小看。
推衍開來,病人尚且如此,而殘疾和缺陷的人,其心理就更加明顯。
任何一個後天殘疾的人,最初都不願意別人把受傷的他們看做殘疾。不論你是關愛還是歧視,你將他們視為弱者的那一刻,無形中就形成了一種霸凌,讓他們強行置於與正常人不同的地步。
不論是關愛或是歧視的動機出發,交付他們一種與之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卻從來沒有想過,是不是你這樣的態度與方式,將原本可以回復到之前生活狀態的他們,固定在了需要人去關心而限制自由的,他們並不需要的生活方式里。
所以,菲利普是因為從來沒有把他當作一個病人甚至殘疾人,才會選擇戴爾作為自己的貼身生活助理吧。就算戴爾以後的工作里透露出他完全欠缺足夠的急救與護理知識,但是,僅僅是把菲利普當作一個有錢的平常人看待這一點,才是真正讓菲利普動容的原始動機。
兩個世界的人,再偽裝融洽還是有嫌隙的
說到底,其實戴爾對於菲利普的動機基本是單純的——他心裡,在開始並沒有對菲利普具有足夠深厚的感情。這一點他遠遠不及伊芳甚至菲利普身邊那些小心掂量、考慮菲利普心理狀態的服務人員。服務人員是把對於菲利普的感情融入了每一次的交往當中,所以,顯得過於考慮菲利普的感受而小心翼翼的過份了,反而激起菲利普內心的反抗。
而戴爾那種咋咋呼呼直來直往的對待菲利普的態度,反而讓菲利普感受到了最基本的尊重。
但是,在相處過程里,用半殘之軀面對戴爾的菲利普,在怎麼偽裝,依舊不能掩蓋對於戴爾的那種不專業行為的不認同。
那些在專業人員手裡信手拈來的護理細節,菲利普再怎麼偽裝自己毫無知覺,都無法掩蓋那種戴爾手忙腳亂,舉止無措的慌亂,以及隨之而來的兩人之間的尷尬。
而後,菲利普與伊芳處理公務的那些默契,也讓表面上在幫忙拆信的戴爾無法加入事態——作為成熟的投資人,菲利普有著自己獨特的眼光,伊芳又有著合作多年的默契與執行力,在兩個人的默契面前,戴爾相當於是一個旁觀者,完全沒有插話和參與其中的機會與時機。
真正的轉機在於,戴爾對於菲利普的維護之情。在菲利普去美術館的電梯口,倨傲的鄰居在顯擺自己的正常與活力,而戴爾看似雲淡風輕的出現,不露痕跡的用老朋友相約出門兜風的語氣,把菲利普原本艱難的出行描繪得如同平常,在態度上擺明了自己的態度,在立場上反駁了鄰居將菲利普看作不良於行的廢人的歧視。
而後,在兩個人相互陪伴著的行走與 拜訪 過程里,菲利普才真正放下了心防,讓戴爾能夠真正的靠近自己。
當然,兩個大男人關於性慾的交流,突然顯得鈣里鈣氣的。菲利普不可避免的生理行為讓戴爾驚嚇莫名,借著老江湖還透露出自己的性敏感帶,更是讓自詡閱女無數的戴爾汗顏。畢竟口口聲聲說自己如何喜歡女性的戴爾,可從來沒有流露出與女性相處有足夠情趣可言的痕跡。
讓我們慢慢在靠近
經歷了「人生四大鐵」之一以後,菲利普和戴爾的關系終於開始有了真正的毫無嫌隙狀態,戴爾可以更加自由的安排菲利普的生活,也享受這樣借著菲利普的平台在尋找自我價值的路上越走越遠。而菲利普開始真正的脫離保守的生活,用於去見證其他生活的可能,比如見見女性筆友,去了解一下平民的生活狀態,雖然隨之而來的有驚喜有挫折,可是,生活本來不就是這個樣子嗎?
戴爾有了抒發自己,尋找自己存在意義的平台和契機,菲利普也擁有了見識更為開闊天地的心情與能力,兩方面終於開始把生活過得欣欣向榮,蒸蒸日上了!
其實,很多時候,單個人的窘境,在經歷另外一個人的參與或者說攪合之後,反而會從原本不起眼的地方煥發出全新的機遇。
只要願意去接近,然後相互磨礪,總能夠在與自己不同的方面,煥發出不一樣的生機!
《觸不可及》彷彿是一個童話,將紐約歷來被忽視的貧富分化糅合成了一種交融的態勢。曼哈頓特區的高端富豪和黑人社區里生活困頓的底層市民,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經歷與處事方式,在相互陪伴里漸漸融合,為兩方面都構成了積極向上的生活動力。然後,通過與生活的和解,解決了菲利普想死的難題,又緩解了戴爾生活貧困的窘境。
最後那一場擺脫地面,在天空的降落傘滑翔,就像他們擺脫了生活里最大難題的心情一樣,開始自由自在的享受,放飛自我的暢快與純粹的歡樂。
人雖然是一座孤島,但是海面以下,大陸架連接著你我。世間事,並不是大家想的那般《觸不可及》。
2019《觸不可及》美版觀看有感
上學時,讀過《輪椅上的夢》《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和《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感嘆這些人偉大的生命力,張海迪、奧斯特洛夫斯基和海倫·凱勒的身殘志堅,可以說是鼓舞了無數人勇於同命運斗爭的行動。當然,《 潛水 鍾與蝴蝶》的讓·多米尼克·鮑比是比霍金更為困在軀體里,只有一隻眼睛可以向世界釋放信息。美國電影《觸不可及》的主人公菲利普·拉卡斯,與以上諸位相比,並非那麼壞,當然也沒多好。身為資深財務專家的他,非常有錢(這點極為關鍵),卻在某個雨天中冒險,妻子去世,而他也只剩下脖子以上能夠自由活動(差點兒就實現了中國傳統相聲梗)。他需要一個「專業人士」24小時貼身照顧,然而這個高薪工作卻難以找到合適的人。無論是員工派遣公司還是管家所選擇的,都過於規訓的職業,他們統統沒有人情味,只是被馴化的高級人形機器,直到來自街頭的黑人戴爾出現在他們面前,這一出在俗套中帶著接地氣的溫情故事由此開始。
戴爾是塊有著很多外在問題的璞玉渾金,關鍵是就連他自己都沒有能夠發現自己的才華,那就是真誠、簡單、粗暴而回歸到事物的本質。作為假釋人員,當然希望好好表現,找到工作,賺錢,給分居的老婆孩子,而不再沉陷在違法罪犯進局子的循環中。眾所周知,非洲裔人口只佔美國的13%,而佔到監獄的一半囚徒,膚色本身就代表著一種路徑依賴。甚至黑人自己也容易這樣看待自己,畢竟他們被社會意識誘導到如此難堪的固化模式中。戴爾與最新版《小丑》里的小丑不同,他在街頭的時間更為漫長,他喜歡黑人音樂,也能夠在遇到「高雅音樂會」後愛上了高音。他是一個喜歡嘗試的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聽了菲利普的一些發財致富的理論,就迅速提出各種靠譜不靠譜的APP構想,無所謂,先提出來再說。戴爾在「欣賞」了菲利普的藏畫、藝術品之後,畫出了神鬼莫測的狗,他的行動力顯而易見要超過九成的都市人,他的積極外向給了菲利普沉悶無聊的病中生存以新的可能。
那些規規矩矩、專業技能高超的守護,對於菲利普來說徒增傷悲,他們無時不刻不在提醒你「是個重病號」,「乖乖聽著,慢慢熬下去」,這不是他要的餘生。他還有五官,可以對這個世界進行有效的觀察,他不想成為一個被困住的無聊的人。饒舌而快活的戴爾,開著車帶他享受風馳電掣的滋味,給信友打電話約會,再次重上藍天,更別說還有與警察鬥智斗勇的花招,人啊是苦蟲再嚴重的苦在接受之後都能以此出發。《絕命毒師》的男主角老白,就是一個遭受了大難而又通過一個人的奮斗實現了神奇的人生逆襲,飾演者布萊恩·科蘭斯頓這次將菲利普的絕望中的奇跡帶出來新的味道,而妮可·基德曼飾演的伊馮娜是其助手,凱文·哈特則把刺激火爆的黑人看護理解到位,他的任務就是要不刻意而作為生活中的發酵酶,菲利普依然如此,再也不必做「套中人」,想怎麼開心就怎麼開心,在不傷害別人的前提下。人的初心是好好活著,無論在任何狀態下。
2019《觸不可及》美版觀看體會
《觸不可及》是一部溫馨而逗趣的喜劇電影。在寒冷的冬季,看後讓人心裡暖意融融。本片講述的是黑人戴爾迫於生活壓力,去給殘疾作家菲利普做生活助理的故事。兩人身處不同的社會階層,看似毫無交集,但因為偶然的合作,而促成兩人一段友誼並各自實現救贖。情節笑淚交織,結局皆大歡喜,讓人莫名感動。
影片一開始,介紹了兩人的身份背景,及之前生活軌跡,他們都有著各自的煩惱和壓力。黑人男主戴爾坐過牢,玩世不恭,但他心性善良,是一個真誠可愛的人。又因為自己有前科,而使他陷入種.種困頓。白人男主菲利普,紳士、儒雅、風趣,但其內心深處卻很自卑:一次滑翔傘事故,讓他全身癱瘓,由此變得孤僻和敏感。一個想找工作謀生,一個需要護理陪伴,兩人誤打誤撞走到一起。僱傭之間,互相影響,各自改變:一個告別鬱郁寡歡,開始變得開朗樂觀;一個不再迷茫無助,向一個有責任心的父親標准靠攏。他們啼笑皆非的生活交集,不乏思考的深度,為觀眾呈上一碗心靈雞湯。
戴爾與菲利普,雖然性格迥異、 教育 背景和生活環境完全不同,但劇情發展並沒有因此顯得自突兀與不適。該片笑點接連不斷,故事脈絡清晰,在搞笑溫馨的基調中,始終傳遞著明媚的陽光心態,散發著一種情誼的感動。影片中里菲利普的扮演者布萊恩?科蘭斯頓全程坐在輪椅上,只能用面部表情和語言演繹角色,但他把菲利普的平易近人、深刻睿智,刻畫得淋漓盡致。凱文?哈特的台詞與動作頗具活力,爆發多個笑點,完美詮釋出小人物的堅韌與樂觀。妮可?基德曼戲份不多,可她每一次出場都很驚艷,優雅而知性,甘當最美綠葉。每個演員的表演都注重細節渲染,塑造的角色立體而豐滿,滿足了不同觀眾的口味。
影片輕松詼諧,全程沒有太多說教,不刻意煽情,它描繪了人與人之間的小美好,映射了人性的大光芒。戴爾與菲利普,能從對方身上獲得某種啟迪,並發現自己從未觸碰的一面。戴爾人生有污點,婚姻坎坷,生活窮困潦倒;菲利普以前生活自由,社交廣泛,但生活突然變得安靜起來,讓他開始懷疑人生。兩個人都有不同傷痛,自我反省,互助互補,是故事發生最有效的銜接點。作為上流社會人士,在「沒正調」的戴爾的感染下,菲利普開始放下骨子裡的矜持與尊貴,更加瀟灑從容地投入到生活。因為有一份收入不菲的工作,也讓戴爾生活大有改觀。兩個男主都心存善念,在合適的時候,最終彼此激活與成全。
友情是這部電影頌贊的主題。故事表面看是講述人與人之間如何相處,但實則傳遞一個更為正面向上的人生態度。《觸不可及》巧妙地將勵志的點,隱藏在充滿幽默和溫情的故事中。在物慾橫流的現代都市,堅硬外殼下都有一顆渴望被溫暖的心。每個人或肉體或心靈,都有殘缺和不足,需要和他人契合才會得到互補,人生才會完整。戴爾和菲利普從磨合到融洽,潛移默化的改變在他們身上顯現,讓人感受到人性的溫暖與力量。生活中除了愛情,還會有很多親情、友情,等等。於菲利普來講,愛情誠然可貴,但他收獲了友情。對戴爾來說,珍惜一次相遇,善待一種感情,為自己人生贏得新的際遇。多一份真誠,多一份愛心,彼此治癒,相互成就,而戴爾和菲利普正是如此。
片中僱傭之間、醫護之間、種族之間,不經意間的人性碰撞,屢屢戳中人的淚點。片名「觸不可及」,應該有更深層的含義:看似遙不可及,甚至與自己毫不相干,但實際上,在你迷茫困頓、不能自拔時,那些「觸不可及」的人卻能伸手拉你一把。前提是,你要保持初心,本身正能量滿滿,才能善心結善緣。
Ⅵ 觸不可及最後那個女的是管家嗎
觸不可及最後那個女的不是管家。電影《觸不可及》大結局中,戴爾的家人希望他可以離開菲利普,因為他本就不是富人圈子中的人,最終戴爾離開了菲利普家,去外面重新找了工作,照顧弟弟和家人,後來他成為了一家企業的主管。菲利普在德瑞斯離開了之後,起初很不適應,但高基後來就適應了。兩個人最終還是好朋友,經常保持聯系。
《觸不可及》是由尼爾·博格執導,布萊恩·克蘭斯頓、凱文·哈特主演的劇情片,該片改編戚孝謹自電影《無法觸碰》,講述了不幸遭遇事故而癱瘓慎肢的有錢人菲利普跟照顧其生活的貧窮青年戴爾之間發展出一段奇妙的友情的故事。
Ⅶ 生命之上還有尊嚴——治癒系神作《觸不可及》
上大學之後,之前的計劃諸如看多少部電影、讀多少本書之流,一件也沒完成。每天為零碎、繁瑣的課業和學生工作疲於奔走,接觸到的誘惑和選擇也更多了,我逐漸變得浮躁,一部2個小時的電影竟是很難看下來了。
但法國電影《觸不可及》是個例外,時長1個小時52分的片子我不僅看下來了,甚至還想再看一遍。這是一部兄弟喜劇片,豆瓣評分9.2,是我心中的影史最佳,盡管看《肖申克的救贖》的時候我也說影史最佳。
第一個觸動我的點是開頭德瑞斯去應聘菲利普的護工,菲利普看他的眼神,包容中帶著鼓勵,好像在說:好小子,沒關系,做你自己就好。
那時,德瑞斯剛坐完6個月的牢,身無分文,又被養母趕出了家門。他看不到生活的出路,一心只想靠領失業金度日。
萬幸菲利普收留了他,忍受德瑞斯把腳霜當洗發水抹到他頭上,為了看美女把叉子懟到他眼前,在他腿上澆開水做試驗……菲利普很愉快地接受了這些「不同」,給了德瑞斯平等和尊重。
菲利普是輪椅上的「囚徒」,脖子以下癱瘓,生活不能自理。所有人對菲利普都只有一個期望——活下去,連菲利普也習慣了「一切為了活著」的生活。
直到德瑞斯告訴他生命之上還有自由和尊嚴,他有說「不」的權利,他可以決定自己如何活著,什麼時候去死友閉滲。
德瑞斯拒絕好脊給菲利普穿「絲襪」,盡管那東西能保持血液流通。他給菲利普抽煙,和他暢聊性和女人,他讓菲利普坐在副駕駛,而不是後備箱……
生活中的一地雞毛並不會因為這些快樂的日子而消失,影片後半程德瑞斯的弟弟來找他,二人不得不告別。菲利普說「我們該結束了,你不能一輩子照顧一個殘疾人」。
於是,德瑞斯找了新的工作,菲利普也有了新的護工。但是兩人已經潛移默化地改變了彼此。德瑞斯認出了HR 辦公室里達利的畫,一番「雅俗共賞」的話搞定了面試。菲利普學會了臟話,學會了找「按摩女」。
不變的是二人的情誼。德瑞斯扔掉了合同,卻留下了裡面夾著的菲利普的照片;菲利普受不了新護工「規范」的操作,時常會想起德瑞斯。
晚上菲利普因為葯物副作用疼痛難眠,女管家找來了德瑞斯,他們又相見了。德瑞斯帶著菲利普飆車、戲耍警察,來到了海邊。
陽台外面是廣闊的大海,除了必要的護欄, 沒有什麼能阻礙他們的「自由」 。平靜的海面映射了內心的安寧,鉛華洗盡後是圓融如意。
午飯的時候,德瑞斯製造了一個大驚喜,替菲利普約了他想見卻不敢見的「筆友」。 「你好,菲利普。」 你好,嶄新的菲利普,作為男人和愛人的菲利普。
德瑞斯給了菲利普一個成為「完整」的人的機會,對他來說,菲利普是一個男人,而不是用「殘疾」限定的其他物種。
影片最後是菲利普激動不已的眼神和德瑞斯瀟灑離去的背影。男人之間不需要多說什麼,一切盡在不言中—— 感謝你給我新生 。
現實中的菲利普再婚了,育有兩女;而德瑞斯居然成為了企業主管、丈夫、三個孩子的父親。除了奇跡我不知道還能說什麼。
人和人的緣分,就是一次又一次目送對方離開的背影,而 「菲利普和阿戴爾仍保持緊密聯系」 是最棒的結局。
德瑞斯出生於塞內加爾一個多子的家庭,被無子的叔叔阿姨領養。後來,叔叔去世,阿姨改嫁、接連生子,德瑞斯又生活在一個「大」家庭中。態拿
養母在寫字樓做清潔工,用微薄的工資艱難地養活一大家子人,還要供孩子上學。無人管教意味著沒有人為德瑞斯指明人生的道路,甚至沒人在意他開不開心。
長大後的德瑞斯順理成章地走上歧途,因為搶劫被判入獄6個月,他從來不是個獨特的人。他有個爛大街的本名巴加力,新名字伊德瑞斯也被擅自地改成德瑞斯, 無論名字還是人生都毫無意義,只要活著就行 。於是,出獄的德瑞斯決定「騙」失業金度日。
而菲利普截然相反,出身富裕,受過良好的教育,熱愛文學和藝術,還有一個美麗的妻子,他是妥妥的人生贏家——直到跳傘事故發生。
他的人生和身體一道被狠狠地砸到地上,痛失愛妻,終身癱瘓,從前收到多少羨慕現在就收到多少同情。 沒有人會問病人菲利普「你怎麼了」,他們會說「那個傢伙又犯病了」。
他被閹割成了一台吃喝拉撒的機器 ,他不能飆車,不會為路邊的美女側目,沒有「性」需求,自然更不會擁有愛情。 「雖然他癱瘓了,但他活了很久」 將成為菲利普的終身成就,為此像女人一樣穿「絲襪」,或者像馬一樣被塞進後備箱,也沒關系吧。
被現實囚禁的德瑞斯遇上同樣煎熬的菲利普,迷失的身體和靈魂都歸位了。菲利普帶德瑞斯看畫展、聽歌劇、坐飛機、跳傘,德瑞斯帶菲利普飆車、抽煙、大保健、開party,他們從彼此身上看到「原來還可以這樣」。 因為看到了生活更多的可能性,才會想要走出藩籬。
影片一派祥和的溫馨色彩下隱藏著尖銳的社會矛盾,種族歧視、貧富差距、知識鴻溝、同性戀、殘疾人霸凌……每一個詞都是一座囚籠,關著一個個無奈的靈魂,但是 人生真的會按照「劇本」發展嗎?這些看似「合理」的現象真的合理嗎?
兩個主人公,一個黑人,一個白人;一個貧窮,一個富有;一個無知,一個博學;一個健康,一個殘疾,這樣天差地別的兩個人卻產生了交集,彼此救贖,成為相伴一生的摯友。
在菲利普的生日宴會上,德瑞斯、管家、廚師、侍者一起盡情起舞,送上最真摯的祝福。在快樂面前,階級、身份的差異都消弭了,每一個都是有血有肉的人。
女秘書瑪格麗對老闆和同事公開出櫃,不僅沒有受到排擠和歧視,還被允許把女友帶到別墅中同住。反觀現實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種新聞:老師因為出櫃被家長投訴、收到處分,職員因為出櫃失去工作,情感節目上不乏因為孩子性取向而破碎的家庭。
《觸不可及》用最現實的題材講述了最浪漫的童話,愛能跨越一切差異,從觸不可及到觸手可及只需要一步——走出來。
Ⅷ 《觸不可及》觀後感
《觸不可及》觀後感5篇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一定有不少感悟吧,為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後感如何寫了。可是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觸不可及》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觸不可及》觀後感1
好萊塢對歐洲影視作品的翻拍並不陌生,僅在90—00年代,就有著耳熟能詳的時代經典《真實的謊言》《聞香識女人》《香草的天空》《偷天換日》。但在續集/前傳/翻拍大行其道的今天,美版翻拍卻越來越鮮見,更不用提優秀的美版翻拍了——在《致命伴旅》《生人勿進》,以及《蛛網中的女孩》的對比下,大衛·芬奇《龍紋身的女孩》儼然成了皇冠明珠一樣的存在。
而在20xx年以來的好萊塢翻拍電影的坐標系中,美版的《觸不可及》撐死了也只是在中游徘徊,和《天倫之旅》不先上下。
上映於20xx年的原版《觸不可及》,由於在法國本土收獲了巨大的成功,自然也被海外的製片商視作潛力股。但就其本質而言,《觸不可及》和其他廣泛傳播的「洗滌心靈」的法國電影類似,並沒有逃脫「中產階級心靈雞湯」的范疇之外;20xx年的世界政治環境,也要比數年後要簡單得多。
但在聲名狼藉的韋恩斯坦眼中,這一切都不是問題:法文翻成英文,好萊塢大明星補位,似乎就能在這個尋找希望和彌合間隙的雞湯小故事身上,再榨出一筆錢——甚至還想著像《聞香識女人》,再拿幾個提名也說不定。
但這出野心勃勃的大戲,被韋恩斯坦的#METOO絆了個趔趄,順手坑掉了20xx年以來好萊塢最熱且多產的喜劇明星,凱文·哈特。
與大多數著急轉型但並沒有什麼用的喜劇演員不同,凱文·哈特採取了和肥姐梅麗莎·麥卡西類似的策略,通過頻繁地在同類型題材中的演出,來尋找觀眾的G點,進而嘗試打破同質化的表演慣性。但《觸不可及》溫吞的節奏,並不適合凱文·哈特話嘮和富有活力的表演風格。而對原始材料的空洞復制,也並未帶來太多新意。
缺乏喜劇經驗的《分歧者》系列導演尼爾·伯格或許是這部電影難以實現突破的重要原因,因為他盡管重置了原作中的特定場景和段子,但在面對像凱文·哈特和「老白」布萊恩·科蘭斯頓這樣富有才華的演員時,從來沒能製造出像原版《觸不可及》那樣的魅力——而他早在20xx年執導的《永無止境》,同樣採用老少配的卡司陣容(布萊德利·庫珀和羅伯特·德尼羅),也同樣是一次令人惋惜的浪費。
這對於表現並不糟糕的幾位主演來說,無疑是非常不理想的。作為調和劑的妮可·基德曼顯然是最吃虧的那一個,在電影中幾乎沒有什麼值得展示的空間和時間,和《超大號美人》中的米歇爾·威廉姆斯一樣,被動地成為了一個類型化的符號,忽視了演員為角色注入的完整性。
而作為主要敘事者的凱文·哈特,也並沒有得到更好的待遇,在大多數時間里只是作為簡單的喜劇形象出現,缺乏作為主角之一的自覺——真正得到了完整的角色弧光的,反而是布萊恩·科蘭斯頓。這就與同類的雙主角電影之間拉開了距離,因為美版《觸不可及》中,繞著「老白」出現的所有角色,都被大量地簡化,似乎僅僅是為了體現出這一角色成長而存在的工具。
曾經在弗朗索瓦·克魯塞和奧馬·希之間出現過的那種化學反應,在美版中消失在了過時而又刻板的種族關系印象,和生搬硬套的角色上。而電影在敘事上也沒有什麼挖掘的動力,只有一些標准化和模式化的資本主義社會階級和經濟沖突,其次就是老到掉渣的人生教化大講堂。
這些問題其實也存在於原版電影中,只不過在缺乏靈感和編排生硬的美版電影中,被放得更大了。
與原版《觸不可及》相比,美版更像是過於依賴狗高二電影觸不可及情節的精簡版,並不希望在銀幕上表達復雜的情感和有趣的點子,自滿於膚淺的樣子實在是令人失望。
要知道,幾乎在同一檔期,已經有了一部在彌合種族間隙方面,更加深入也更加有力的電影,一部男版的《為黛西小姐開車》:《綠皮書》。但對於美國電影市場而言,為了得到更好的票房,太多電影已經將盡力花在製造/追趕話題,和毫不掩飾的對獎項的野心。
但對於《觸不可及》而言,美版並沒能夠為喜好雞湯的觀眾們,帶來不去看原版的足夠理由。
《觸不可及》觀後感2
電影來源於真實故事,法國人菲利普所寫的自傳小說《第二次呼吸》。一位迷戀跳傘的貴族富翁因為事故,導致脖子以下癱瘓,必須聘請一位全職陪護。在諸多應聘者當中,有高學歷者、有經驗豐富者,但是符文卻出人意料的選擇了一位毫無經驗並且剛從監獄釋放的混混。身邊人都不理解,他給出的回答是:他總是忘記我癱瘓的事實,我要的就是這樣的人,沒有憐憫,沒有特殊對待,沒有歧視。
於是就這樣,兩個背景迥異的人,有著主僕之分,卻出人意料的相處融洽。午夜他病發,他推他出門,在街頭同享一根煙;躲著所有人去山裡跳傘,領略從高空俯視大地美景的征服感;一起打賭,演戲騙警察為超速的他們帶路;他幫他打破癱瘓的自卑,成功贏得美人心…
再後來,富翁願讓他陪著一個病人度過餘生,於是他換了另一名看護。於是,新的護理、傳統的護理,始終小心翼翼,稍有問題就以「他有病」向旁人解釋,令他日漸蒼老、心力憔悴,越發懷念那個陪他玩、陪他瘋、甚至拿他癱瘓這件事開玩笑的朋友。
最終,他還是回來幫助他找尋回了生活的自信,並且兩人雖然有各自的生活,但是仍然是最好的心靈至交。
這兩個來自不同階層的人,性格、脾性截然不同,在一次次「機緣巧合」中碰撞出火花,亦庄亦諧,從沖突走向理解,最後皆大歡喜。這兩個幾乎沒有任何共同之處的人,卻在相處中建立了深厚忠誠的友誼,同時,兩個人也不約而同的發掘出另一個自己。
這個看似簡單的故事,在為你展現生活點滴的小事中,讓你的內心泛起波瀾,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
感觸一:
其實,每個成年人,都有著一個無法被陌生人輕易觸及的世界。不管是健康的人,還是身患重症的人,他們,只有在遇到同類的`那一刻,才會釋放出一種夾雜著欣喜的善意。這種善意,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善」,而是相信並且看重彼此的能量、真誠的表達自己,以及不把自認為的「善」強加給對方。而實際上,很多人都不能領悟這個。就比如,你認為她需要安慰和陪伴,而她實際上只是想試試能不能一個人獨自行走在黑夜。
我們的父母,我們的朋友,毫無疑問都是真心關懷我們的人。可你有沒有發現,真正到了艱難的時候,卻對他們難以言苦,甚至想逃離。為什麼?
或許是因為我們總是將自己的「善」強加於別人。自己認為的善,往往於對方更像負累。自己認為的惡,或許是對方認為的自在。
影片中的他們為什麼能成為心靈知己,即便後來各自有了自己的生活,仍然常來常往。我認為,就是他們讀懂了對方的「善」。並且,他們都把對方視為一個有獨立人格的自由人,其次才是朋友。任何以情意為籌碼,想左右控制對方人格自由的,最終的結局都必然是毀了那情意。
感觸二:
看完上面稍顯沉重的感觸,再看看這個積極的。
大多數人,每天都子啊忙碌著,並且或多或少都在抱怨著生活。就如電影剛開始,他因為身體的殘疾,無法獨立面對生活,不願同外人接觸,面對總欺負他的鄰居和那些只關心他是否還活著的親戚,他都選擇無視,放著豪車不敢坐,遠離自己最愛的跳傘運動;而他,剛剛出獄,寧願拿失業救濟金也不願去工作。可以說,他們都是茫然的,看不到生活的樂趣。
但是,在相處的時光里,他們卻互相影響著對方,沒有強加、沒有控制,只有理解、只有接受。其實他給他的並不是什麼激勵人心的鼓舞,不是讓他好好珍惜生活,不是陳詞濫調的的乏味說教,他只是站在普通人的視角,站在旁觀者的視角,告訴這個坐在輪椅上的癱瘓大叔如何去放聲大笑,如何去大膽的愛,如何在平淡的生活中享受歡樂,僅此而已。
所以,生活中的不順,很多都是無法消除。但是,換種生活態度,改變就會發生,讓生活變得快樂起來。
積極、正向的能量,不需要憐憫忍受,不需要巧取鑽營
《觸不可及》觀後感3
這是20xx年的一部法國電影,當年法國的票房冠軍。影片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兩名有著巨大背景差異的人:因跳傘失事而癱瘓的富豪菲利普與他的全職陪護德里斯之間互相影響對方價值觀念的故事。
影片看罷,雖不像其他網友那般感動落淚,但是情感在心中依然產生了久久的回盪,那種感覺好似面對老朋友,心中欲言又止,又帶幾分溫情脈脈。這是一部很純粹的電影,甚至劇情方面也無新意,但是法國人用他們獨有的浪漫特質與幽默風趣,給這部朴實無華的電影,注入了一絲自然與和諧。
菲利普是一名有著極高藝術修養的音樂家,家世顯赫,從小受藝術熏陶,住在富麗堂皇的豪宅中,典型的歐洲正統教育下成長的社會上層人士。但是在此前的一次戀愛中,因跳傘失事導致脖子以下的身體部分全部癱瘓,她,也因此離世。
德里斯,生活在資本主義社會最底層的人民,社交混亂,一個社會上的小混混,舉止低俗口無遮攔,剛從監獄釋放出來。放在無論哪個社會都會被視為社會渣滓。但也就是在如此骯臟醜陋的外表下,隱藏著那顆最珍貴的心。
這兩個人無論是從教育、思想、舉止等各方面相比都有著天壤之別。反觀我們自己,似乎在這個眾生薈萃的大學校園里,每個人都看似和諧,分享著一切,在一起嬉鬧諢笑,互相以兄弟朋友相稱。在歡聲笑語的表面下,實則空洞無比。並沒有共同興趣的兩人,強顏歡笑般的給對方陪著笑臉,實則對對方毫無感覺。價值觀截然不同的二人,通過勉強的討論進行著物質攀比,彷彿對方就是自己知己、閨蜜,談笑過後心裡卻是默默的失落。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意識到,友情這個詞在我世界裡早已化身灰塵,初中伊始到現在,那些看似牢不可破的感情或誓言,回頭看來都是那麼的無知可笑,只不過是跳樑小丑的宣言罷了。現在才知道,最終沒有人會在你的身邊,自己永遠才是世界的中心,身邊的人都像流水一般,該走的走,該留的留,絲毫沒有關系,所謂的知己,早就不存在了。
價值觀的影響是何其重要,無論是情侶還是朋友,始終都過不了這道坎,最後都草草收尾。影片中的兩人有著如此巨大的價值觀差異,在一起會產生的碰撞可想而知,片中許多笑料也來自於此。德里斯面對藝術品毫無遮攔的無知,對女秘書肆無忌憚地調戲,對菲利普的寫信文筆的冷嘲與不解,他的價值觀在這些方方面面的事件中沒有保留地流露出來。而這也正是我們所缺乏的特質,我們在別人面前層層包裹著自己,迎合別人,試圖去贏得對方的認可,而這最終的結果卻很諷刺。
關於階級與種族歧視和貧富差距的問題,這部影片並沒有給予濃墨重彩的描寫,而是通過角色的對話和一舉一動間輕描淡寫般流瀉出來,沒有給人說教感的同時也更能引發人深思。比如德里斯在洗澡房將洗腳劑和洗發露弄混的時候問出的「這玩意兒不都是多合一的嗎?」又或是導演別出心裁的鏡頭,德里斯貧困不堪的居所與菲利普豪華亮堂的住宅之間的通過蒙太奇剪輯形成鮮明對比,讓觀眾在笑聲中亦思考著。
菲利普身患殘疾,如若不是其腰纏萬貫,放在社會上定也屬於被歧視的一類。通過德里斯之口,「如果換作是我估計就自殺了。」傳達出來的是小人物在大都市裡的落寞與寂寥。眾人在金錢面前對他陪著笑臉,心底里對其卻已然另一番心態,將他視為殘疾人。也只有生性魯莽的德里斯有這種勇氣,用滾燙的熱水測試菲利普無知覺的下肢,用不合時宜的玩笑話打趣,傳遞手機時的隨意似乎全然忘記他的手也已不受控制。而正是這種發自心底的態度——面對正常人般而非殘疾人的態度,使菲利普感到生命的完整與敬意,所以才有了他們的故事。
影片節奏緩和,暖暖的色調加上優美柔情的鋼琴配樂,彌漫著舒適的氣息。細膩的感情與平淡舒緩的情節令人意猶未盡。影片蘊含著豐富多面的情感、價值,從兩人相互信任,價值觀相互融合的過程中,階級、種族、年齡也慢慢隨時間而消散,化成煙霧,最後成為了這個美好世界的一部分。
這是一部好電影,讓人笑中帶淚,淚中帶思。
《觸不可及》觀後感4
如果有人問我十一月份最不可錯過的電影是那一部?必然是本周五要上映的《觸不可及》。它是由尼爾、博格執導,布萊恩、科蘭斯頓、凱文、哈特、妮可基德曼聯袂主演的喜劇電影。
電影講述了:剛剛出獄且正處於假釋期的戴爾為了拿到政府的救濟金,先後找了二家公司簽署不同用的手印,然後到了第三家,同樣的要求卻被拒絕了。有一個癱瘓富豪想找一個生活助手,薪水非常的高,然而在面試環節,他意外的闖入引起了菲利普的注意,他被錄用了!由此引發了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電影中的主演陣容融合了美國三個不同特點的電影咖,布萊恩、科蘭斯頓憑借主演劇集《絕命毒師》獲得美國金球獎最佳男主角,多次獲得奧斯卡和電影學院獎提名;而妮可基德曼在全球范圍內聲名大噪,完全不用贅述;而凱文、哈特就必須要多說句。
凱文、哈特不僅多次和強森搭檔演出過《勇敢者的游戲》,他本人的童年經歷和片中角色極為相似,凱文、哈特本尊就是男版灰姑娘的傳奇。對許多歐洲觀眾來說,這三個演員是優質喜劇電影的代表,質感完全不必擔心。
《觸不可及》用黑人和白人代表了美國的兩個主要群體,他們之間所產生的對比也可以視為歐洲社會的縮影,但是這部電影真正傳達的信息是包容與理解。
比如,只有頭部可以運動的富豪菲利普窮得只剩下腦袋和錢了,而剛從監獄出來的戴爾什麼都有,卻唯獨沒有腦袋和錢。這是一種極誇張與荒謬的CP組合,他們形成這種強烈鮮明的反差性,促使觀眾從多元文化的角度去思考兩個人的存在。
一開始戴爾有些排斥給菲利普做生活助手的工作。所謂的生活助手,也就是護工,對黑人意味著僕人的職業崗位。在美國歷史上,著名的南北戰爭就是為了廢除奴隸制。護工的工作內容不簡單,僅一個導尿管就讓大條的戴爾痛不欲生,更不用提菲莉普有的時候還控制不了它。這處情節,雖然只有幾個鏡頭卻悉數將人物的身體特徵、心理描述表達的完整,給人以爆笑的觀影感受,並且也為二人的情感上埋下伏筆。
隨後菲利普和戴爾在生日會的一系列對話不僅僅是幽默,更是一種浪漫的態度。菲利普不想自己成為生日會的擺設,不浪費假笑,戴爾又一次幫助菲利普放下偏見,發泄,最後他終於可以融入並主導生日會,並推著輪椅和大家跳舞。草根階層成為名流大人物的主角,令人感受到生活中的希望和喜悅,蘊含了豐富的人生形態。
當然喜劇電影也有曲折的情節,菲利普盡管比歌後的錢還多那麼一些些,但他遭遇了的筆友lily的見光死。Lily努力剋制的鄙視,讓想尊嚴活著的菲莉普嘗到了被憐憫的滋味,他非常排斥。金錢肯定不是無所不能的,至少面對愛情往往沒有什麼用。菲莉普的自尊心受到了嚴重的打折,他解僱了戴爾,推開伊芳,整個人迅速糟糕。被解僱的戴爾拿著菲莉普幫他賣油畫的錢,終於給妻子和兒子一個房子,可以說人生已經圓滿了。但他們之間早就超越了老闆和雇員的關系。
電影也充滿了寫實的內容,比如lily很喜歡菲利普的人卻無法接觸他身體殘疾的事實,戴爾因為拖欠多年的撫養費被妻子趕出去。但它沒有去批評這些現實,而是讓觀眾在驚喜之餘體會這種復雜的心理過程。
蹲過監獄的人可以被教化,他受到歌劇的影響,拿起筆,畫出油畫;上流社會的富豪放下自尊心,與管家、廚師一起歡笑。戴爾是那個被富豪挑中的灰姑娘,他的命運從此被改變。
《觸不可及》溫情搞笑的故事為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是今年為數不多的既具有豐富的娛樂性,又可以被稱為高雅影片的佳作。影片除了展現白人和黑人、有錢人和窮人、上流社會和下流階層的包容和理解,它還讓觀眾看到:一個人無論身處何種處境都能創造出層出不窮的意外之喜。
《觸不可及》觀後感5
影片沒有波瀾壯闊的情節起伏,亦沒有精巧的劇本結構,它如此吸引觀眾的原因就在於那些平凡又動人的細節上,像一出從每個人眼皮底下緩緩流淌過的人間喜劇;真實而飽滿的人物形象,幽默而戲劇性十足的對白,兩位主人公在生活的壓迫下仍舊敞開胸懷,苦中作樂,最終贏得內心的平靜與喜悅。這些兼具共鳴性與生活哲理的因素,使觀眾們不可避免地被電影撩撥心弦,它一斬20xx年東京電影節最佳影片金麒麟獎。
回到影片的名字,intouchables(不可觸碰), 形象而精準地概括了兩位主人公的共性。,Driss脾氣暴躁,患有暴力傾向,旁人不能觸碰他,否則就有被猛擊一拳的風險;而Philippe則因為自己特殊的身體狀況,讓他身居私邸高牆內的囹圄。兩個與外界幾乎不可接觸之人的內心卻因為互相之間的涵納與關愛,逐漸走到了一起,擦出了美麗而溫情的火花。兩個人也在這段不凡的交往中克服了彼此之間所謂的那些格格不入的代溝,求同存異,變得更加完整。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兩人的友誼亦可以說是雅和俗的碰撞與融合。影片中Driss在Philippe的生日會上發揮奇妙的想像力為老闆以粗俗的方式來理解高雅的音樂的片段堪稱經典,還有就是在那之後Driss絲毫不顧及周圍有頭有臉的大人物,自信而陶醉地表演起黑人的音樂和舞蹈。兩人的音樂和藝術品位,一個是陽春白雪,一個是下里巴人,顯示了兩人截然不同的成長環境。一俗一雅,雅緻的環境確實會提升人的心智,擁有更理性的思維和更高情商,卻也變得冷峻和懦弱起來,比如逃避自己殘疾的事實,不敢直面愛情;Driss痞氣又世俗,可他的樂觀和熱忱正是Philippe所缺乏的,兩人互相影響可又從未刻意去改變對方。
這段友誼中,兩個人因為彼此之間恰當的距離,能夠以相當平等的方式來相處,讓彼此有空間來喘息與成長。真正的友誼,是雙方都了解彼此的缺點,平時喜歡說些段子互損,但卻默默地關注著彼此的內心,關鍵時刻會為對方挺身而出。
他總是忘記我癱瘓的事實,我要的就是這樣的人,沒有憐憫,沒有特殊對待,沒有歧視。Philippe
不得不說,Driss對Philippe的看護方式有點特別,Driss並不是專業護工,沒有受過正規訓練,從小在沒有什麼人文關懷的環境下長大;對於Driss來說,用對待一個正常人的方式來陪伴Philippe似乎比用充滿同情的態度小心翼翼地服侍老闆來得容易的多。正因為Driss世界裡的簡單純粹,他不受上層社會條條框框的約束,自由而灑脫,甚至懶得去臆想Philippe的殘疾所帶來的痛苦與禁錮,把他當成一個正常人來看待。兩人在街頭同享一支煙,一起在高空中開展驚心動魄的跳傘,飆車被抓時默契地演戲騙過交警,一起分享彼此的喜怒哀樂。在這些情節中很難看到我們想看到的諸如此類含情脈脈又不離不棄的看護,但這些刻意忽視Philippe身體上的禁忌的情節卻又顯得十分人性化。因為它們彰顯了兩人精神上的平等。而這,正是Philippe所真正需要的精神上的關懷,也是只有Driss才能給的,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獨一無二的,僱傭關系之上的陪伴。
在這個過程中,Driss從一個有暴力傾向而不負責任的無業青年變成一個有道德素養有擔當的男人;Philippe從逃避現實逃避感情的困境中解放出來,變得更加勇敢豁達。
Philippe和Driss的友情在這習慣了帶著有色眼鏡看人的世界裡顯得彌足珍貴。不僅僅是因為他們跨越了階級,更是因為他們敞開了心扉,觸摸到了彼此心中的善意。假如有一天我們也能拋下心中的枷鎖去平等地愛這個世界,我們離人性化社會也就不遠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