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女生電影 » 女人在產房生孩子電影

女人在產房生孩子電影

發布時間: 2023-04-11 09:55:31

Ⅰ 電影中的醫學:《祝我好好孕》認識助產士協助的居家生產!

近日,一部紀錄片《祝我好好孕》上映,記述了2名特別的產婦-琬婷和詩薇,她們選擇生產的方式與台灣99.9%女性不同,希望能夠在家生產。琬婷是崇尚自然的芳療師,參與劇場演出時她意外懷孕,當她在舞台大喊「我不要剖腹產」,現實中,她卻有個胎位不正的寶寶,在家生產的希望,越來越渺茫。詩薇在助產師萬美麗的協助下,老公與女兒的陪伴中,溫馨迎接家中第一位男嬰,但上天卻給了她殘酷的考驗…。

這部紀錄片,讓「在家生產」的概念進入了大眾的視野。不過,其實在更早之前,自由文字工作者諶淑婷就曾撰書,描述她在家由助產士協助生產的過程。

不想要「當病人」 她們選擇居家生產

惠雯與黎旭瀛和5個孩子住在淡水郊區,由於丈夫就是醫師,前4胎都由丈夫親自接生,第5胎則有助產師協助,那時4個孩子和3位女性友人陪伴在她身邊,陣痛稍緩時,惠雯能在家中來回走動,和大家一起吃點心、看影片、聊天,陣痛來襲時,朋友幫她精油 *** ,惠雯笑著說,當她獨自悶在房間里忍受疼痛時,聽到大家的笑聲,只想著要趕快舒緩,重新加入這場生產派對。

綺文則是在41歲時,在亮物碰助產士、先生和多名好友陪伴下,在家中順利生產,從破水到順利生下小孩,產程長達6天,中間幾度差點熬不住,想到醫院生產。何況那是2003年,當年調查台灣僅有200人選擇在家自然生產,婦產科醫學界並不鼓勵在家生產,考慮到生產過程可能產生的並發症,或是生產意外導致胎兒發生窘迫、胎便或螞基缺氧等問題,居家生產實在太冒險。

綺文不這么認為,她在懷孕期間,所有產前檢查都由婦產科醫師執行,生產過程也有合格助產師在場,她想要的不過是丈夫全程陪產(在13年前並非所有醫院都允許),希望產婦能多一點自主權。

台灣女性越來越不會生孩子?

今日台灣剖腹產高達3成,每10名產婦就有3人被剖開肚子取出胎兒,聽起來是不是很驚悚?就現代醫療科技的角度而言,剖腹手術是救命的資源,但是如果每3個新生兒就有一個需要透過這樣的手術而誕生,無疑是譴責台灣婦女愈來愈不會生孩子?懷疑環境太糟導致胎兒愈來愈異常?還是醫療化的生產環境必須被檢討?諶淑婷認為答案是「以上皆是」。

目前台灣有7成的生產在醫院進行,3成在診所,僅有非常少數的產婦,選擇在助產所或由助產師進行居家分娩。在醫院和診所生產的女性,無論再健康也必須換上病人服,進產房前及產後恢復期間,必須和其他陌生人共用空間,也不見得有機會靠著走動、 *** 、使用產球、淋浴等方式來減緩陣痛。最常見的流程,就是退貨、催生、打減痛、壓肚子、剪一刀,卸貨完畢。

「這樣的生產經歷,如同男性當兵,媽媽們總是能敬談說個不停,有些慘痛的記憶根本沒比當兵好到哪裡去,」諶淑婷描述。

先進國家仍有不少的「助產士(師)」

與進醫院「打仗」不同,在家生產是由「助產士」在旁協助生產。其實,過去接生的工作一直是由「助產士」負責,一直到1970年代,醫師接生的比例才首度超過了助產士,過了半世紀的今天,多數人都以為助產士是歷史名詞,並認為助產士接生是落伍又高風險的「反智行為」。

但其實,日本、澳洲、丹麥、法國、瑞典、紐西蘭、英國仍由助產師執業(且不是少數),台灣人也跟著關注的英國凱特王妃,連2胎都是助產師團隊在醫院負責接生。

與醫師不同 助產士講究的是「慢」的技術

許多國家的婦產科醫學會都呼籲,會陰切開術應該在產程出現「緊急狀況」時,例如:胎兒過大、產婦筋疲力竭、胎位不正、需要產鉗或真空吸引輔助生產等等,由醫師臨場判斷採取的應變措施,在台灣卻因為產科人力不足無暇等待,成了生產的「常規步驟」。無論是頭胎、第2胎或第3胎的產婦,幾乎都省不了這一刀。

但是,助產士的接生技巧就是「慢」,如何在胎兒娩出前 *** 會陰,分娩時適度保護,讓會陰不在生產過程裂傷,是助產士引以為傲的技巧,而現在產科醫師重視的是縫合技術,這項差異顯露出助產和產科生產業務,在生產理念上的根本差異,因為助產師只能接生自然產,沒有產科醫師拿起手術刀的職權;可惜的是,這項技術在醫界並不受重視,也沒有成為助產師接生的社會優勢。

醫生負責生孩子是「政治、金錢因素」?

讓助產士邊緣化的關鍵是1964年實施家庭計畫,在5年內,台灣婦女裝了63萬5千多個子宮內避孕器。台灣主導家庭計畫的「中華民國婦幼衛生協會」,成員多是婦產科醫師與公衛界人士,沒有助產士。更明文規定,只有醫師才能裝這種侵入性醫療器材,助產士要做,必須在醫師的指導下進行,「產科醫師維護婦女健康」的重要性逐漸被確立。

1969年增額立委選舉,台灣省醫師公會理事長吳基福在首屆增額立委的選戰中勝出,「送醫師進立法院」讓相關醫事法令的制定,形成以醫師為中心的制度。

雖然到了1999年,當時的衛生署取消「助產人員在醫院必須要在醫師的指導之下才能擔任接生工作」,看似將工作自主權還給助產師,但在醫院工作的助產師的接生給付比醫師低,院方在經濟考量上,自然沒理由聘助產師進駐醫院。因此,「遲鈍」的助產士們,就在一波波政治、經濟的考量下,逐漸被邊緣化。

居家生產是一種體驗生命力量的新選擇

親身經歷了居家生產的諶淑婷表示,生產不是生病,產婦不是病患,女人的身體能懷孕,也能生產,這是最正常自然、也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居家生產並非拒絕所有醫療科技,或是昂貴的服務或高級設備,而是一種對於生產的態度與做法,可以發生在醫院、家裡、助產所,也可能是自然產、剖腹產。重點在於透過各種方式,促使女性為生產的主體,充分發揮其能力,讓孕產成為一場充滿力量的生命旅程。

-本文摘錄改寫自大雁文化出版《迎向溫柔生產之路:母嬰合力,伴侶陪同,一起跳首慢舞》

Ⅱ 親愛的小孩劇情介紹

答:關於親愛的小孩這部電視劇的劇情主要是講兩個已婚夫妻的婚後生活,尤其是生出了小禪含冊孩之後的生活最真實瑣事都慢慢浮現出來在小兩口面前,需要他們共同去老陸面對,尤其是男方還有一個媽媽在插足兩個人生活的情況。老實說這部電視賀宏劇男的剛開始覺得有點媽寶男了。

尤其是方一諾結婚多年好不容易生了小孩,但是就在出現了產房之後第一時間不是去看還在和老婆,主要是聽媽媽的話先去干別把了,這一集應該很多人看來都很氣憤,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不敢這么誇張吧,兩個人隨著生完孩子後身份開始進行改變,生活也變得瑣事起來。

最後兩個人的感情都出現了問題導致多年之後還是很分開了,並且分開之後重新各自重組了一個家庭,這還不算完事,畢竟還有一個小孩子是需要扶養的。

Ⅲ 生孩子到底多疼什麼電影台詞

都說孩子把女人的一生切割成了2個階段。生孩子之前,要多瀟灑有多瀟灑,生孩子之後,面臨著生活的各種雞零狗碎,變得疲憊不堪。

最近,熱播的《親愛的小孩》中,方一諾(任素汐飾)的生產過程,讓很多母親直呼看到自己當初的模樣,代入感太強了!除了生產過程,產前、產後的那些崩潰與心酸,也引起了無數人的共鳴。


1

孕晚期狀態

媽媽們都能感同身叢消飢受

第一集剛開頭,3分鍾的長鏡頭,真的彷彿看到了我自己。

鏡子前的方一諾(任素汐飾)在仔細看著自己的臉和身體,作為一個過來人,我真的秒懂那種狀態和感受。

她先是卸妝,看到了臉頰上的妊娠斑,眼神里流露著的是淡淡失落和難過;之後,她解開自己的滲返外衣,觀察自己的身體,大大的突出的肚子上也長滿了妊娠紋,她眼眶逐漸濕潤,帶著委屈又帶著一絲堅韌。


彈幕區都在評論說太真實了吧!就是這樣的啊!

當時我也立刻就想到了自己懷敏橋核寶時,我也曾這樣做過,幾乎每次洗完澡,我都會看自己的身體,一絲一毫都不曾放過。

腰線越來越粗,在孕晚期,大概8個月的時候,肚子上也出現了一根根白色的線狀妊娠紋,我當時也每天都在塗抹防止妊娠紋的精油等,但是都用處不大,不過,有一點我倒是很幸運,臉上沒有長妊娠斑。


因此,我萬分理解方一諾在鏡子前端詳自己的這個過程,和其中表現出來的復雜感受。

當然,有變化的不僅是臉和肚子,身體的其它方面也會發生明顯變化,例如小腿肚子和腳會腫,坐也坐不下,站也站不起來,躺也躺不住。


雖然很累,但是躺在床上根本睡不著,只能坐在沙發上睡。

我相信,這種感受,媽媽們都懂。




而面對生產那一刻,很多媽媽都會心生恐懼,無論之前有多麼淡定。

方一諾羊水剛破的時候,對媽媽言之鑿鑿地說:我這么大個兒,還生不了一個他。


結果,被推進產房的那一刻,心態瞬間瓦解。


但即便如此,懷孕的喜悅依然大過所有的困難,老公肖路(秦昊飾)無比體貼,會給一諾捏腿、切水果,還說:「等你卸了貨,以後就都是我的事了。」

兩人充滿期待地迎接著那個新的生命

Ⅳ 33歲二胎媽媽手術台大出血,雙雙殞命,女人生孩子到底有多危險

導語:作為男人,或許只是聽說女人生孩子特別痛苦,但因為沒有親身體會,所以一些男人總覺得是女人言過其實了,更有甚者對妻子說道: 天底下的女人,有哪個不生孩子?作為女人生孩子不是理所當然?


看著男人把懷孕生孩子說的風輕雲淡,作為女人或多或少都會希望可以角色互換,讓男人生一次孩子,那樣他就可以理解自己,畢竟曾經說過的話,並非是 空穴來風。

其實女人在產房生孩子的時候,就像是去了 鬼門關一趟, 這句話一點都不假,雖說我們都聽說過古代女人生孩子時,出現難產的後果就是 大概率死亡 ,但我們或多或少都會覺得,那是因為古代的 醫療水平有限

可時至今日,我們國家的醫療水平已經十分先進了,但仍舊無法 百分百保證 每一位產婦的生命安全。

昨天核春在網上看到一則消息,說得是一位33歲的二胎寶媽,在醫院生產的時候,因為在手術台上大出血,導致產婦跟胎兒都雙雙殞命。

據產婦丈夫所說的,妻子在上午做孕前檢查的時候,結果還顯示一切正常,但是等到下午妻子住院後,情況卻突然惡化了,醫生告訴他,產婦需要進行手術。

丈夫沒想到妻子上了手術台後,就再沒有下來了,因為醫生在給產婦動手術時,引起了大出血,之後妻子跟孩子就沒了。

由此可見,女人在生孩子的時候,就像是在進行一場豪賭,賭注就是自己的生命,在 拼盡了自己所有的體力,和遭受生理上難以言喻的疼痛感後 ,只要中途不發生意外,那麼基本就是 穩操勝券 了。

雖然說贏得概率早已經是司空見慣,但是依舊會存在小概率的事件,我們仍然不能忽視。

其實筆者昨天在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不禁想起了前幾年的 一部紀錄片《生門》 ,導演拍攝這部劇用了兩年。

記錄了在 中南醫院的婦產科里,發生的80多個故事, 其中有40個故事的主人公迎來了新生命,但是這背後的酸甜苦辣,如若不是親眼目睹,肯定難以相信這些 主人公背後發生的真實故事。

有人曾經說過: 生門是生命之門也是生活之門,生育為新生兒打開了這扇大門。

筆者覺得但凡看過《生門》這部電影的男人,都會明白何為 「生的意義」 ,也會徹底明白一個女人為自己生孩子, 需要付出多大的勇氣,深愛自己到了什麼地步

可又有多少男人值得自己妻子,做出這種義無反顧的舉動,如果自己面對妻子在產房生孩子,在醫生下達了病危通知書後,自己是否能做到毫不猶豫的告訴醫生: 保大的!

不過也有一些男人,把錢看得比人更重要,但凡花錢治療有一定的風險時,他都不會選擇,哪怕是對待自己的親生骨肉,《生門》里就有一個這樣的例子。

李雙雙是個懷孕34周的高齡產婦 ,因為在做產檢時, 發現胎兒沒有胎動,就被婆家人要求引產 ,放棄生下孩子,但是根猜碰據國家引產的要求,只要孩子沒有存在明顯的畸形,就不能引產。

在李雙雙的婆婆看來: 生孩子就應該優生優育,像選種子一樣,要選最好的種子

但兒媳腹中的胎兒,就可能存在患有先天疾病,這樣一來不僅需要花費大量的金錢,而且孩子是否能存活下去,都是一個大問題。

醫生之後通過檢查發現,孩子只是 發育比較遲緩一些, 並沒有出現胎停的情況,醫生表示這是個 健康 的胎兒, 如果擅自做手術,屬於違法行為。

醫生也向家屬解釋道: 胎兒發育改兆耐緩慢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孕婦本身患有妊娠高血壓,這種發病率是非常高的,而且發病的程度也會加重,如果這次孩子不打算要了,那麼以後懷孕的風險也會增加,也依舊會存在保不住胎兒的情況。

李雙雙的丈夫心裡十分糾結,他不斷詢問醫生: 我孩子如果剖腹的話,是否可以存活下來?是否是個 健康 的寶寶?

醫生說道:我沒有百分百的把握, 但是我會盡最大的努力,讓孩子存活下來 。時間不等人,這兩天就得把孩子剖腹取出來。

李雙雙說: 如果孩子是 健康 的, 我們誰也不可能會把他打掉。

李雙雙丈夫覺得如果孩子真的天生殘障,那對孩子是非常不公平的,所以 丈夫寧願自己被人在道德上譴責,也不願意讓孩子降生。

之後在醫生的舉例說明下,家屬才發現產科對於這種 案例早已經習以為常 了,最終他們還是同意了剖腹。

醫生也向家屬保證,如果孩子出生後, 沒有救治價值的話,醫生也會放棄治療的。

胎兒出生後,因為早產加上在宮內缺氧的緣故,所以需要 很高的救治費用,打底也要幾萬元。

醫生告訴家屬如果准備救治孩子的話, 那麼馬上就要交一萬塊錢。

家屬不斷問道醫生: 孩子如果搶救,存活幾率有多高?救回來後又是否 健康 ?

醫生說道:這個誰也沒有辦法保證,但我覺得你應該要給我們一個機會, 更應該給你的孩子一個機會。

可家屬卻說:我們就是害怕錢花了,最終人又沒了, 落得人財兩空。

醫生義憤填膺地說:你要考慮的不是人財, 而是人道跟人性 ,這種事情誰也打不了包票。

在醫生看來,無論如何都應該先嘗試一下,如果之後孩子的情況確實不好, 那麼在放棄治療,自己在良心上也能過得去 ,畢竟孩子也是個人,只要有希望,就不應該放棄他。

可家屬依舊無動於衷,面對他們這種對孩子不負責的行為,醫生有些氣憤,但由於時間緊迫, 孩子危在旦夕,她也忍不住想要懇求家屬給孩子一次機會。

最後在醫生的百般勸導下,家屬總算同意先交一萬塊救治孩子,但是孩子父親告訴醫生: 你們只需要按照常規的搶救,不用搞特殊,剩下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這句話的言外之意就是: 我不想花冤枉錢,你們也不用盡力搶救。

自始至終他們還是怕花了 冤枉錢!

最終他們的孩子還是 沒能搶救成功 ,至此,李雙雙都沒有見過自己用了半條命才生下的孩子,就跟他 天人永隔 了。

在金錢跟生命面前,有的人傾向於金錢。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 世界上每天大概有830名婦女 ,因為懷孕跟分娩期間出現的並發症而死亡,而在2020年我國的 孕產婦死亡率是10萬分之16.9 ,也就是說 每5917個孕產婦里就會有1個死亡。

但我國孕產婦死亡率其實已經很低了,因為在全球中高收入國家裡,孕產婦死亡率的中位數也 高達10萬分之43 ,這個數據有多恐怖,我想大家也能明白。

而且在一些醫療條件落後的國家裡,這個死亡率還會更高,而且哪怕就是在全球中,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做到孕產婦的 0死亡率

或許你會覺得,這種倒霉的事情不可能會發生在自己的身上,但是話又說回來了,那些因為懷孕生孩子而不幸離世的人, 又有哪一個覺得自己會命喪黃泉呢?

所以當你生下孩子後,並沒有發生任何意外,孩子也很 健康 , 那麼這就是屬於你的幸運。

其實產婦在步入產房後,她就已經踏上了 前往鬼門關的道路。

我常常聽到老一輩的人說: 現在的女人就是太柔弱了 ,生個孩子就跟要了命似的,換做我們以前的女人, 生七八個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那麼在當時,女人生孩子真的一點事情都沒有嗎?事實是:有的, 只不過有事的後果就是死亡。

下面是筆者上網了解到的相關數據,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這是解放初期,中國經濟狀況最好的上海, 當時的孕產死亡率是10萬分之275.56,意味著每362個孕產婦中有1個死亡。

而通過 歷史 的文獻推算出,當時 全國孕產婦的死亡率 是10萬分之1500,也就是 每66個孕產婦會有1個死亡。

所以老一輩人說以前的女人生孩子都沒事,卻根本就經不起 事實的推敲 ,通過當時的 孕產婦死亡率 也能得知,她們生孩子之後,還能 健康 的活下去,只能說明 她們的運氣要比當下女性的運氣更好

不過現在的女性對比過去的女性來說,在生孩子方面確實比過去女性更難,但是這並不代表現在的 女性身體能力就更差。

第一,現在新生兒比以前的新生兒更大

因為生活條件的改善,如今的孕婦可以完全補充到, 孕期身體所需的任何營養 ,有些甚至還會因為身體的營養過剩,造成胎兒偏大,這就進一步的增加了 生產的風險和難度

但是在以前的年代,飯都有可能吃不上,孕婦哪裡還能談得上補充營養,所以胎兒也沒有很大,不過卻 方便了生產。

第二,現代女性比過去女性普遍生育年齡更遲

因為現在女性的生活條件普遍較好,加上受到教育的時間也更多,因為九年義務教育的關系,哪怕就是家裡生活不富裕也能上得起學,加上優生優育等一系列原因, 生育的年齡也在不斷延後。

甚至因為前幾年二胎的政策的緣故,導致又增加了許多的高齡產婦。

反觀過去的女性,因為家庭貧窮, 只能早早的輟學嫁人 ,在剛成年的年紀里,就已經生兒育女了,生育年齡過早,也讓她們 生孩子變得安全一些。

結語:雖然如今的醫學技術,已經極大提高了女性在 生孩子的安全性 ,但仍然 不能完全避免 女性生孩子時出現的意外。

希望作為男人,可以多體貼一些妻子,盡可能地給予她照顧和關懷。

在妻子生產的時候,盡量陪在她的身邊,安撫她的情緒。

千萬不要覺得女人生孩子是一件理所應當的事情。

Ⅳ 如何評價電影《生門》

懷孕7個多月的時候看的,我老公陪我看的,我還算平靜,我老公看哭了。感嘆生命的神奇力量,我老公說看過這部紀錄片之後更期待寶寶的到來。

Ⅵ 電視劇、電影中女人生孩子的片段。急

男才女貌 在第二十多集的時候 反正那集內容就是又個送飲品的車開去那個酒吧送二十多箱飲品 然後那女的在抗那一箱箱飲品時就開始肚子疼

還有就是 肥貓尋親記 後面幾集吧

還有仙劍奇俠傳啊 也是後面幾集吧

記得不是很清楚,,所以只能給個大概的集數咯

Ⅶ 誰知道一部歐美電影,其中的一個情節是一個女人生孩子的全部鏡頭

法國電影《羅曼史》
http://ke..com/view/5987.htm#3

Ⅷ 紀錄片《生門》首次將鏡頭深入產房 真實記錄4孕婦分娩過程

《生門》是一部紀錄片電影,全部都是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婦產科拍攝,首次將蘆核攔鏡頭深入產房,真實記錄下4位孕婦誕下新生命的過程,並展現了復雜的世間百態。這里氏山有手裡只有5千塊錢,卻需要5萬塊錢拯救一大兩小三條生命的丈夫;有已被當地優生科判定發育遲緩,卻在醫生的堅持下頑強尋覓著生之道路的胎兒;有心臟兩次停跳,全身換血4次,難以實現在死神面前艱難轉身的孕婦;還有「拆彈部隊」首領——婦科主治大夫李家福的一次次力挽狂瀾。

導演陳為軍告訴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電影《生門》拍攝歷時3年,涉及到了80個家庭,之後又精心選擇了40個家庭,最終電影只表現了4個家庭的故事。之所以拍一部產房的紀錄片,在陳為軍看來是一個嘗試,「我88年考進川大新聞系,畢業後就回武漢工作,一直從事紀錄片拍攝。」他說,自己一直在考慮紀錄片產業化問題,「以往紀錄片很小眾,陪胡拍了之後也只是在小范圍傳播,很難影響大眾。」

賀歲檔的競爭不小,大片雲集,作為小眾紀錄片的《生門》如何突圍?對於這個問題,陳為軍笑著表示,「我有信心。」他告訴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電影投資一千多萬,也就是說票房至少需要4000多萬才能保本,「雖然競爭激烈,但《生門》也不是沒有看點。」他說,《生門》中的故事都是真實的,不是演出來的,而真實的生活永遠比電影精彩,「市場上應該有不同口味的電影,滿足不同愛好的觀眾。」

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丨邱峻峰攝影報道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丨江亞玲

Ⅸ 電影《天才少女》——孩子不是需要父母操縱的機器

1

這部電影講的是一個智商超常的七歲小女孩瑪麗,在同齡孩子在學習加減法的時候,她已經在自己研究微分方程,所以她在學校顯得格格不入,自己也不喜歡學校。

瑪麗跟舅舅弗蘭克生活在一起,不知道誰是父親,母親黛安在她剛出生不久就自殺身亡,弗蘭克雖然沒有穩定工作,不過他們兩個一直像朋友一樣和睦相處。

直到有一天,小女孩的外婆伊芙琳出現了。

伊芙琳發現了瑪麗的數學天分,認為不能浪費,必須像孩子的媽媽一樣投身於數學的研究當中。在和弗蘭克商討讓瑪麗跟她一起生活失敗之後,伊芙琳請來律師爭奪瑪麗的撫養權。因為弗蘭克沒有穩定職業,也曾經因為暴力被拘留,他敗訴了。

之後,瑪麗跟著外婆伊芙琳整天研究數學,同時也因為弗蘭克最後放棄自己而感到傷心不已。

弗蘭克其實並不是沒有能力才成為沒有正當職業的人。

他也和他的姐姐,也就是孩子的媽媽一樣,智商過人,只不過想要反抗母親操縱他們的人生,最後變得自暴自棄。

電影的最後,弗蘭克因為太想念瑪麗,所以鼓起勇氣找到他的母親,控訴她不能像操縱他姐姐的人生那樣,安排瑪麗的人生。他認為瑪麗雖然智商過人,但是仍然需要體驗平常人的人生樂趣,而不是過著除了研究數學以外還是研究數學的枯燥人生。

弗蘭克把一條數學方程式的證明過程交給了他母親,告訴母親是姐姐交代要在母親去世之後才公布於世的,而證明那條方程式是母親為姐姐設下的人生目標。

伊芙琳終於在痛苦中承認自己犯下的錯誤。

2

電影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從未出現的瑪麗的母親——黛安。

一個只出現在照片上的女人。

一個選擇了在剛生完孩子的就結束自己27歲生命的年輕女子。

一個終生投身於研究一個數學方程的數學家。

電影的剛開始一直沒有告訴我們她為什麼要自殺,一個前途無量的數學家為什麼會自殺,難道是因為男朋友拋棄了她和孩子嗎?

電影里伊芙琳對於女兒的離去和未證明的數學定理感到遺憾,她認為自己的外孫女可以繼承女兒未竟的事業。

可是兒子弗蘭克用事實告訴她,黛安早在去世之前就已經證明了定理。即使已經證明了,她還是不願意母親知道,甚至是希望母親活著的時候永遠都不知道。

這個時候,我們把電影裡面所有的細節串起來,終於知道黛安自殺的原因了。

黛安從小就在數學方面展現了極大的天分,用她母親的話來說,十億人才會出現一個這樣的天才。

於是,黛安從小就被母親安排了學習數學的道路,被告知證明一個一直沒有被證明的方程是她的人生目標。

這個目標其實是伊芙琳自己當年的遺憾。因為她年輕的時候也是研究數學的,只不過後來結婚生子,也因為自己的能力有限,她放棄了數學。

所以她希望女兒,到後來希望自己的外孫女完成自己的夢想。

除了研究數學,她沒有經歷其他同齡人的樂趣,沒有參加體育活動,沒有同齡朋友,甚至唯一一次的初戀也被母親以強硬的手段解決了。

黛安過去的每一張照片,要麼是獨照,要麼是和母親的合照。這對於一個小女孩的成長軌跡來說太不正常了,可是伊芙琳覺得她的女兒如此特別,不需要浪費時間和精力來體驗平凡的人生,她女兒註定要過特別偉大的人生。

她很孤獨,盡管母親一直陪在她的身邊。她除了數學之外的任何意願都會被母親否定。她的母親並不是母親,因為她給予的不是給孩子純粹的愛,而是用愛的名義操縱自己的人生。

當她完成了母親為她設定的人生目標之後,她不知道接下來還要做什麼。

她覺得自己來到世上的使命已經結束了,可是她又非常不甘心母親因為自己的成功感到高興。

她要用結束自己的生命和掩蓋她已經成功證明定理的方式進行她唯一一次也是最大一次的反抗。

 3

黛安的一生是悲劇的。一直按照母親的意願活著的她,並不是心甘情願接受安排的,只是她後來採用了最激烈的方式來反抗,未婚生子和自殺。

她確實給她的母親以沉重的打擊了,可是她母親一直沒有真正明白她的反叛的根本原因。

她的母親也從來不認為自己有錯。她認為女兒之所以自殺是因為黛安太軟弱。她也認為自己的丈夫和兒子軟弱,問題多。

總之,從來不覺得自己有任何問題。

4

作為一名母親,擁有的權利和力量對於一個弱小的孩子來說是無法抗拒的,為了生存孩子會選擇服從。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開始有了自我意識之後,他才慢慢學會爭取自己的權利,這樣我們就認為孩子變得叛逆。

很多父母評價一個孩子是否好孩子的標準是:是否聽話。

聽父母的話的就是好孩子,不聽父母話的就不是。

父母的話成為評判孩子好壞的標准。

然而父母的觀念就是正確的嗎?父母是人,也會犯錯。而且,即使跟父母的觀念不一致,是不是就代表不正確呢?

難道就沒有青春期不叛逆的孩子嗎?

有的,有兩種。一種是已經習慣聽從父母的安排,不曾想過反叛的孩子。一種是在被父母尊重和民主對待的孩子,因為他不需要反叛。

當我們總是在抱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是不是也要反思自己,孩子的不聽話是真的做壞事,還是只是沒有按照我們的意願來行動呢?

電影的最後,瑪麗又回到了舅舅弗蘭克的身邊,繼續和弗蘭克一起生活。瑪麗在大學里和大學生們一起學習,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放學之後會和同齡的夥伴一起玩耍,擁有了自己的朋友。而且,瑪麗還是和以前一樣,和舅舅平等地談論人生的各種問題。

5

舅舅弗蘭克和瑪麗的相處有三幕讓我印象深刻。

第一幕是夕陽下,他們一邊玩耍,一邊討論關於信仰的話題。弗蘭克表達自己的看法,不過也強調只是自己的看法,並不要求瑪麗接受,瑪麗可以有自己的想法。

第二幕是弗蘭克和瑪麗發生爭吵,但是過錯方是弗蘭克。弗蘭克在冷靜以後發現自己的沖動傷害了瑪麗,所以他立刻真誠地跟瑪麗道歉,希望能夠得到瑪麗的原諒。

第三幕是瑪麗知道自己的親生父親對她沒有任何的關心而感到非常傷心。

弗蘭克帶瑪麗到醫院產房的門口,陪著陌生的孕婦的家人等待新生命的降臨。在產房外的家人得知孩子順利誕生的喜悅和感動也感染了瑪麗,弗蘭克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告訴瑪麗,瑪麗的出生也給他們帶來了不少於那些人的喜悅。

瑪麗的母親是不幸的,因為她用了結束生命的方式來報復自己的母親。

瑪麗是幸運的,因為她遇到了懂得尊重她的家人。

當我們把孩子也當作平等的人去對待,或者直接把孩子當作自己的朋友,你會發現,你不會去操控朋友的人生,不會強迫朋友,因為你這么做就會失去這個朋友。

孩子其實也一樣。

把孩子當作朋友來對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是很困難的。

因為作為父母,總是認為自己有責任讓孩子成長得更好。

可是好不好的標准如果都來自於父母自己,而不參考孩子自己的意見,甚至孩子長大了做什麼工作,跟什麼人結婚,生幾個孩子等等決定,都要孩子聽從自己的安排,那孩子終究只是變成了父母實現自我價值的工具。

因為父母希望自己在自己和世人眼裡是成功的父母,所以希望孩子能夠聽話。

電影里的三幕弗蘭克和瑪麗相處的場景其實已經告訴我們要怎麼做了。

第一,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要鼓勵孩子自己獨立思考。

第二,成人也會犯錯,我們教育孩子知錯就改,自己也要以身作則。

第三,愛孩子不是掛在嘴邊就可以,也不是我們認為是愛就強加給孩子,要讓孩子感受到的愛才是真正的愛。

孩子不是父母生命的延伸,不是父母實現自己理想的繼承者,不是需要被操縱的機器人。

孩子是獨立的生命,是可以擁有自我選擇權利的人。他們的人生我們可以支持,可以引導,唯獨不可以的是控制。

Ⅹ 一部歐美電影,有一個情節是一個女人生孩子的真實鏡頭

法國電影<羅曼史 >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522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493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481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192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228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865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192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630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615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