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軍小女孩電影
Ⅰ 《聶將軍和日本小姑娘》的故事背景。
聶將軍是聶榮臻元帥,日本小姑娘是美穗子
聶榮臻元帥與日本孤女的故事
26年前,一位普普通通的日本婦女來到了中國,卻受到了熱烈的歡迎和熱情的接待。這名婦女叫美穗子,那並不是她第一次到中國來。說起她與中國的緣分,還要追溯到抗日戰爭期間發生在她與一位中國將領之間的傳奇往事。26年前的那次重逢是二人時隔40年後的再次見面,一部名為《美穗子探親》的電影記錄了當時的一切。近日,央視《重訪》欄目專訪了美穗子老人,講述了戰爭歲月中一個跨越了國界和種族的愛的故事。
2005年8月24日,《美穗子探親》這部電影中的女主人公美穗子又一次來到中國,她是在抗日戰爭期間被聶榮臻收養的日本孤女。美穗子女士已經69歲,這是她第6次「回家」探親。與26年前相比,歲月在她的臉上已經悄然留下印記,中國也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是沒有變的是,中國朋友們一如既往的熱情。這都是因為這個日本婦女兒時和中國的一段情緣。
戰火中驚見孤女
1940年8月,故事發生在從石家莊到太原的鐵路,也就是正太鐵路上一個叫東王舍的村莊,這是橫貫太行山脈的一條交通要道。在這條鐵路線上有天險娘子關和日軍在華北的重要燃料基地井陘煤礦。曾經是華北交通公司職員的美穗子的父親——加藤清利,1939年末作為助理被派遣到井陘煤礦車站,負責運輸煤炭。
8月20日,名震中外的百團大戰打響了。戰役前期的主要任務就是交通總破襲,破壞敵人的交通線,重點摧毀正太鐵路。8月20日夜,在八路軍前方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各參戰部隊按計劃對華北各線敵偽軍據點同時發起進攻。在激烈的戰火中,井陘煤礦變成了一片火海。在火海中,八路軍戰士救出了2個日本小女孩,4歲的美德子和她不到1歲的妹妹。面對2個日本小姑娘,八路軍戰士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於是向軍區司令部打電話
請示。
當時接電話的是一個參謀,因為這個事情比較特殊,他便向聶帥報告。聶帥說叫他們趕緊送來,對俘虜只要他放下武器我們還寬待呢,2個日本小女孩是無辜的。後來戰士很快從前線把2個日本小女孩送到了司令部。
在司令部,2個小姑娘成為聶帥的小客人,受到了悉心的照顧。「半天工夫,部隊就派人把2個孩子送到了我的指揮所。我先抱起那個受傷的嬰兒,看到傷口包紮得很好,孩子安詳地睡著,我囑咐醫生和警衛員,好好護理這個孩子,看看附近村裡有沒有正在哺乳的婦女,趕快給孩子喂餵奶。那個稍大些的孩子,很討人喜歡,我牽著她的手,拿來梨子給她吃。」聶榮臻元帥在他的回憶錄中,用「激烈戰火中的小插曲」回憶了這段往事。
火線養女表仁義
在戰火異常激烈的前線陣地,這2個孩子應該怎麼辦?日本人經常到晉察冀地區掃盪,結果難以預料。如果這2個日本小姑娘留在異國他鄉,可能會對將來她們大了以後造成不好的影響。現在雖然她們的父母已經去世,但是她應該還有親戚。在當時的戰爭環境下,聶帥決定將她們送交給日方。
戰地攝影記者沙飛當時照了3張照片。一張是聶帥牽著只有4歲的美穗子,一張是美穗子坐在籮筐裡面吃梨,一張是老鄉挑著她們兩個回去。其中的部分作品最早發表在1941年6月《解放畫刊》第二號上,這是一份由晉察冀軍區政治部宣傳部新聞攝影科供稿、在華日人反戰同盟晉察冀支部編輯的日文版畫報;最早發表的中文媒體是 1942年 7月7日出版的《晉察冀畫報》創刊號。在這個懵懂的年齡,美穗子並不知道幼年時的這段傳奇般的經歷會對她的人生有怎樣的影響。但是40年後,正是那張合影改變了她的生活。
在聶帥的安排下,沒過幾天2個小姑娘就被送往石家莊。戰士們找了一個可靠的老鄉,准備了一副挑子,聶帥和指揮所的幾個同志擔心孩子在路上哭,還往筐里堆了許多梨子。美穗子姐妹轉交日軍後,被送到了石家莊的石門醫院。不滿周歲的妹妹因傷勢嚴重不幸死去。美穗子本人於1940年10月被伯父平安帶回日本,此後與外祖母相依為命。
隨著美穗子姐妹回去的,還有聶榮臻寫給日軍的一封信。信中這樣寫道:「此次我軍進擊正太線,收復東王舍,帶來日本弱女二人。經我收容撫育後,茲特著人送還,請轉交其親屬撫養。我八路軍本國際主義之精神,至仁至義,有始有終。深望君等幡然覺醒,與中國士兵、人民齊心合力,共謀解放,則日本幸甚,中國亦幸甚。」
40年後尋孤女
時間飛逝,戰火連天的峰峰歲月已經漸漸在人們的腦海中遠去。轉眼到了1980年的4月,總政華南的副主任帶著姚遠方同志,一起來采訪聶帥。那時全軍開政治工作會議,他們來請示聶帥關於政治工作方面有什麼指示,這樣談完了以後,姚遠方同志拿出了那3張照片,問聶帥還記不記得這個事情。
照片喚起了聶帥40年前的回憶。很快,姚遠方就完成了一篇通訊《日本小姑娘,你在哪裡?》。1980年5月28日新華社播發了這篇通訊,《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光明日報》、《文匯報》和其他一些省市的報紙也都刊載了這篇文章和這張珍貴的歷史照片。報道也引起了日本新聞媒體的關注。日本共同社駐北京記者,最先把文章和聶榮臻與日本小姑娘在一起的照片發到日本。5月29日,曰本《讀賣新聞》用很大版面,突出刊登了這篇文章和照片,題目就是《興子姐妹,你們在哪裡?聶將軍40年後,呼喚從戰火中救出的孤兒》。
6月3日,也就是在中國報紙發表《日本小姑娘,你在哪裡?》的第6天,文章中說的叫「興子」的日本小姑娘終於找到了。然而,找到的日本小姑娘並不叫興子,而是叫美穗子。
聶榮臻元帥在自己的回憶錄中曾經這樣說到:「把兩個孩子安頓下來,我讓炊事員做了一盆稀飯,把那個稍大些的孩子拉在懷里,用小勺喂她,孩子就顯得不那麼拘束了。我問她叫什麼名字,她『嗯嗯』地回答著。翻譯在旁邊說,她說叫『興子』。我聽這個名字差不多,像日本女孩子的名字。」其實,這個小姑娘叫美穗子。
1980年6月8日,《讀賣新聞》在顯著位置上刊登了文章《我就是興子》,旁邊還附有美穗子的大幅照片。當時的美穗子已經44歲了,住在日本宮崎縣,已經有了3個女兒。她和她的丈夫開了一家五金店,過著非常幸福的生活。
感慨萬千訪中國
當美穗子遠在日本看見了報紙上的這篇報道時,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就是文章中所說的「興子」,而且當時她還和丈夫一起議論說別人也有與自己一樣的經歷。當美穗子知道報紙上的「興子」就是自己的時候,她吃驚的程度只能用如雷貫耳這個詞來形容。
當晚,美穗子激動地給救命恩人聶帥寫了一封信,表示感謝,並表達了想到中國訪問的願望。這封信被次日返回東京的《讀賣新聞》的記者帶回,急速轉給北京的聶帥。 1980年6月24日,中國駐日使館得到了邀請美德子訪華的正式請帖,出發的具體日期是7月10日,這一天恰好是美穗子44歲的生日。
1980年7月10日晚上,美穗子和她的家人一行6人,乘坐中國民航的班機從長崎到達北京。歡迎他們的是大批的新聞記者以及照明燈、照相機的閃光燈。在人群的簇擁下,美穗子來到了機場貴賓室,見到了聶榮臻的女兒聶力。
1980年,正是中日兩國關系在各個領域都開始升溫的階段。將軍救孤女,這樣一段流芳千古的佳話,是任何一個新聞媒體都不會放過的。毫無例外,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也拍攝了記錄美穗子訪華的電影《美穗子探親》。
對美穗未來說,此次中國之行她最大願望就是見到聶帥,當面向他感謝救命之恩。這次見面被安排在7月14日,地點是人民大會堂的新疆廳。見面的前一天晚上,美穗子的心情非常緊張,不知怎麼感謝聶帥才好。
第二天見到聶帥,美穗子覺得與在照片上所看到的嚴肅形象完全不同。聶帥身材高大,卻非常溫和,不由得使美穗子產生了錯覺,好像見到了自己的親生父親。當時目睹了兩個人見面的場面,原聶帥的秘書回憶:「當時非常感人,美德子非常激動,看到了聶帥以後,拉過了他的手,用日本的最高禮節,將自己的額頭觸在聶帥手上,這是最高的禮節。」美穗子泣不成聲,說聶帥是自己的再生父母。與聶帥見面後,7月16日,美穗子一家來到了石家莊和井陘煤礦火車站。在美穗子模糊的印象里,火車站的位置和父親曾經辦公的地方都和40年前一樣,到了自己被救的地方她也很激動。離開了石家莊,美穗子又前往杭州、上海.每到一處都受到了熱情的接待。7月23日美穗子結束了這次中國之行,從上海返回日本。
為中日友好不遺餘力
回到日本的美穗子,為了中日兩國的友好,從此做著自己微薄但是不懈的努力。1986年5月和1989年5月,美穗子先後2次隨日本友好代表團訪華。這此後的2002年、2003年美穗子又2次來到中國。美穗子和中國姐姐聶力見了7次面,其中有一次是在日本。1998年,聶力率全國婦聯、婦女代表團到日本,順道去看望美穗子。這也是聶力第一次去美穗子的家裡,為了接待姐姐,美穗子特意把保存了近20年的聶帥送的那幅《松竹梅》拿了出來。2005年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8月24日美穗子第6次踏上了中國的土地。這是她的第二故鄉,歲月匆匆,容顏改變,然而不變的是純朴的心靈,感激的心情。
在到達北京的當天下午,美穗子就來到了中日友協。在會見廳里美穗子與中國姐姐聶力時隔3年後再次見面。這一次見面,聶力送給美穗子的禮物是聶力夫婦親筆書寫的「中日兩國人民世代友好」的書法作品。聶力還專門比著她的身材為她挑了一件墨綠色、下擺有紅黃條紋的中式外套。
8月25日下午,在中日和平友好交流北京大會上,美穗子與一直研究和宣傳聶帥救孤的來住新平先生一起登台發言。他們因為此事相識,並共同建立了日中友好協會都城支部。在大會上,美穗子深深鞠躬,和來住新平共同回憶起65年前被救之事,以及多年來他們在日中友好方面所做的努力,講話先後被6次掌聲淹沒。
「將軍救孤女」的故事已經過去半個多世紀了,一位老人的出現,又讓這傳奇的往事多了一個圓滿的結局。這是美穗子這一次來到中國的另一個目的,那就是笑見另一個曾經救過她的恩人一一楊仲山老先生。在美德子第6次來到自己的第二故鄉中國時,見到了65年前把自己抱出火海的八路軍戰士,如今已經82歲高齡的楊仲山老人。老人回憶說,1940年8月21日早上5點鍾,當時還是一名年輕戰士的楊仲山,將美穗子抱出火海,並從自己的挎包里拿出餅干(實際上是一種干餅,是把餅加熱烤乾,吃起來嘎嘣嘎嘣的),給美穗子吃,她一走不動了就吃點兒。
美穗子在見過另一位救命恩人之後,激動地說:「65年前如果沒有聶帥救我,就沒有我的今天,也沒有我的孩子的今天。雖然我現在過著平凡的生活,但這也是聶帥賦予我的,也是楊仲山先生賦予的。我現在有很多話想說,歸結到一句那就是:非常感謝他們的救命之恩。」
後記
2005年8月26日美穗子結束了自己的第6次中國之行,離開北京,飛回日本。由於身體原因,這也許是69歲的美穗子最後一次中國之行了。但是,「將軍救孤女」這個故事,在半個多世紀後的今天依然那樣意味深長。這是一個傳奇故事,是一段流芳千古的佳話。在美穗子的心中,永遠不會忘記65年前在紛飛的戰火中,救她出來的八路軍戰士和中國將領,永遠不會忘記給予她第二次生命和珍貴友誼的中國人民。
Ⅱ 《小兵張嘎》觀有感
《小兵張嘎》觀有感集錦15篇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一定有不少感悟吧,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後感。可是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小兵張嘎》觀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兵張嘎》觀有感1
在這快樂的暑假,我去看了名叫《小兵張嘎》的抗戰片,電影中的張嘎機靈、勇敢、堅定,讓我佩服的五體投地。
電影中,張嘎小小的年紀初當兵就接下一份比較難的任務,我不得不佩服他的勇敢和大膽。
但更為體現他的勇敢的是:張嘎和一個小姑娘去抓魚,但水很深,只能露出頭,而且底下全是淤泥,一不留神必定會陷進去,而且越掙扎就陷得越深。他居然敢跳下去抓魚,也不怕隱藏在水裡的危險。讓我非常佩服。
當鬼子拚命打他讓他說出情報時,他堅定的說出了一句「不」。無論鬼子怎麼逼威利誘,他就是不說出口。他讓我想起了雨來,想起了那些我們不應忘記的抗戰老兵們,那些潛伏在日本軍隊里的間諜。
我恨日本,恨他讓我們中國的古代建築沒了昔日的古風,只有我們對抗日以前的古代建築的懷念;恨他對我們中國實施殺光、搶光、燒光「三光」,如果你們不來,我們中國或許會更強大!……希望你們今天頭暈眼花,明天飢餓乏力,後天痛不欲生!
《小兵張嘎》觀有感2
中國成立60周年了,想起以往的抗日戰爭,還歷歷在目。暑假裡,我又看了一遍《小兵張嘎》,嘎子的機智和勇敢,熱愛祖國,寧死不屈,深深表現了作為一個中國人的愛國情懷。
正直在抗日戰爭時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張嘎與唯一的親人奶奶相依為命。為了掩護在家養傷的八路軍偵察連長鍾亮,奶奶英勇地犧牲在日軍的刺刀下,而鍾亮也被敵人抓走了,為了替奶奶報仇以及救出老鍾叔,嘎子與同伴們一起歷經艱辛對付日本鬼子。在生與死的拼搏後,他終於找到了八路軍,當上了一名小偵察員,與紅軍一起打倒了日本鬼子。
路上,他誤把羅金保當漢奸,鬧出了笑話;與胖墩打架,犯了錯誤,羅隊長關他禁閉,只要他承認錯誤即可,可是嘎子拗著頭就是不說話,他是執著的,永不屈頭。嘎子和胖墩,樂樂等結成了兒童團,他們與日本人鬥志斗勇。
在《小兵張嘎》里,更看到了日本鬼子的兇殘,他們在中國的土地上燒殺搶掠,橫行霸道,在他們的槍口下,無數老百姓被無辜殺害。當殘暴的鬼子嚴刑拷打特派員,特派員卻寧死不屈,最後被鬼子迫害致死,光榮犧牲了。回想著,正是因為這些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才換來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熱愛祖國,實現他們勇敢守衛國家的目的;我們應該牢記歷史,勿忘國恥,發奮努力,振興中華。
我深切地感受到中國人民的愛國熱忱和崇高的民族精神,那如火如荼的戰爭歲月,那可敬可愛的英雄人民,那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那至誠至厚的人格魅力,感人至深,催人奮進。
祖國啊,你經歷了和平與戰爭,經歷了富饒和貧困,經歷了一個又一個世紀的改變,但是你唯一不變的,是養育了千年的中華民族。讓我們改造了今天,讓中國在前進!
《小兵張嘎》觀有感3
當我看完這《小兵張嘎》電影後,我的心情就像被洶涌的波濤撞擊過一樣,久久不能平靜,嘎子就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小英雄!我深深地被主人公嘎子那熱愛祖國、不屈不撓的精神所感動,我對他充滿了敬佩。
嘎子有一雙小而亮的眼睛,一身黝黑的皮膚,一顆火熱的愛國心。從小沒父母,一直與奶奶相依為命,奶奶為了保護八路軍被日本鬼子打死,年幼的嘎子成了孤兒。他為了給奶奶報仇,化悲痛為力量,身處險境,支身闖入鬼子司令部,而被鬼子抓住,要他說出八路軍的秘密,鬼子好言誘惑他,他沒有說;鬼子嚴刑拷打他,他絲毫不屈,仍然閉口不說。
嘎子身上透露出一種不服輸的 「嘎」氣。在路上,與胖墩打架,犯了錯誤,羅隊長關他禁閉,只要他承認錯誤即可,可他的倔勁,只要認知了對的事情,十匹馬也拉不回來。他生活艱苦,不怕困難,不屈不撓的精神讓我敬仰。
影片中的鬼不靈、白洋淀是四季競秀,蘆葦茂盛,滿淀碧翠,好一片山清水秀的地方,可是就這一個美麗的白洋淀卻成了日本鬼子的屠宰場,真令人心酸。嘎子和八路軍同心協力,在與鬼子、漢奸之間一次次斗爭和戰爭。打擊消滅了敵人,讓日本鬼子陷入水深火熱中,白洋淀成了侵略者的葬身之地。
看完電影:想想嘎子,同樣是孩子,嘎子因為國恨家仇成為抗日小戰士,是一名優秀的八路軍偵察員。而我們生活在一個無憂無慮的世界裡,生活一帆風順,沒有經過一絲絲的困難與磨練。我們就像溫室里的花朵,更沒有經受風雨的洗禮。我們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生活還不能完全自理。然而一旦暴風雨來臨之際,我們又會出現怎樣令人驚愕的局面呢?嘎子的童年是在戰火紛飛、槍林彈雨中度過的。而我們像溫室里的花朵,經不起風吹雨打,面對困難時低頭退縮,缺少嘎子堅強的意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嘎子和那些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生活在當下的我們難道還不珍惜嗎?
作為二十一世紀的主人,未來的祖國屬於我們,社會需要我們,我們要發奮讀書,讓我們的國家成為世界第一強國。
《小兵張嘎》觀有感4
暑假裡的一天,媽媽帶我去新城區文化藝術館看電影。
我們去的那天,正好演的是我最愛看的動畫版《小兵張嘎》。
這個故事講述的是:日本鬼子要抓一名八路軍,這個八路就跑到一個叫鬼不靈的村莊。結果鬼子把這個村莊的百姓全抓走了,臉小動物他們都不放過,鬼子真是太壞了,鬼子們把老百姓帶到火車上,准備回鬼子的老家,但是鬼子們不知道嘎子也悄悄跟上了車,嘎子把捆在老百姓身上的的繩子一個一個全解開。這時,八路軍隊伍里的老羅叔來了,他讓嘎子把拉著老百姓的車廂和有鬼子坐的車廂給分離開,嘎子接到任務,二話沒說就沖出車外分離車廂。可是嘎子畢竟還只是個孩子,沒那麼大的勁兒,於是他就用一根鐵棍拚命地撬,最後終於撬開了,但是嘎子只顧高興呢,誰知道他把自己竟然留到了有鬼子的那一節車廂上了,這時他聽到老羅叔喊他,但一切都晚了......火車片刻間到了大橋那裡,載著鬼子的火車被事先埋伏在那裡的八路軍給炸毀了。老羅叔他們以為嘎子在上面也一定被炸死了,其實聰明的嘎子早在火車過橋前就跳下火車,一頭鑽進水裡了。不一會兒,嘎子的小腦袋從水裡冒了出來,老羅叔看到了嘎子還活著,都誇嘎子是個機靈的小英雄。
從電影院出來,媽媽和其他看完電影的阿姨都在稱贊嘎子勇敢,說他是個小英雄。媽媽告訴我,要我向嘎子學習,學習他那勇敢的勁兒。
《小兵張嘎》觀有感5
在暑假裡我看了《小兵張嘎》,這是一個抗日戰爭時期的故事:
在冀中白洋淀生活的小男孩張嘎和奶奶相依為命。為了掩護八路軍,奶奶被日軍殺害,而老鍾叔也被敵人抓走。為了替奶奶報仇,為了救出老鍾叔,嘎子歷盡艱辛,找到了八路軍,當上了一名小偵查員。在故事裡他機靈、勇敢、淘氣,他不怕困難,與敵人斗爭,雖歷盡千辛萬苦,但是終於為奶奶報了仇。
張嘎的童年與我們的童年是一樣的,大家的童年都是充滿了快樂與歡笑,張嘎的微笑是因為某次戰斗勝利,而我們的微笑並不是因為某次戰斗勝利啊!張嘎小時候就失去父母,現在連最親的奶奶也犧牲了。而我們有幸福的家,美滿的家庭。嘎子天天在炮火中,在槍林彈雨中度過。而我們豐衣足食,不缺衣,不少糧。小兵張嘎為祖國作出巨大的貢獻。而我們不用冒著生命去戰斗。許多英雄用生命和鮮血換來了我們現在的美滿生活,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讀書?朋友們,我們不要虛度年華,要刻苦學習,長大了成為祖國的棟梁,一定要為祖國增添光彩啊!
在我的心中,張嘎是可愛的,是頑皮的,更是勇敢的。讀完他的故事,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張嘎不惜付出血的代價,也要去當八路軍戰士抗日救國,我們要學習他的愛國精神。張嘎的機智勇敢是他獲勝的一個原因,如果他不思考,怎麼能想出用鞭炮拴在狗尾巴上來引誘敵人的方法呢?我們要學習他那種善於思考的習慣。他那種鍥而不舍追求理想的精神,更值得我們學習。如果有了一個美好的願望,我們就要努力去實現它,不要半途而廢。
我心中的小英雄,張嘎。
《小兵張嘎》觀有感6
今天,我看了電影「小兵張嘎」。這裡面主要講了八路軍攻打日本鬼子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名字是張嘎,他和奶奶住一起,奶奶也是他最親的人了。張嘎每天都要去抓魚,讓他奶奶做著吃,給奶奶增加營養,這一點張嘎特別聽話懂事,奶奶和村子裡的人都認為他是好孩子。
突然有一天,日本鬼子來了,他們要找一名八路軍,那位八路軍正是張嘎的叔叔。當日本人不勞而獲的時候,他們就抓村子裡跑不動的老年人,也包括張嘎的奶奶,他們就審問奶奶詢問八路軍的下落。面對日本人的殘酷威脅,奶奶也拼了老命維護八路軍,奶奶就說,她不知道。日本人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做出了極端的手段,威脅奶奶,要不就殺了村子裡的人。八路軍叔叔面對同胞們要是為了他自己去喪命的話,他心裡一輩子也不會原諒自己,八路軍叔叔就自己站出來了。大喊道「我就是你們要找的八路」。面對不守信譽的日本人,奶奶被殺害了……時間彷彿在這里停頓了,張嘎要出去為奶奶報仇,村民們面對強悍的敵人,也是欲哭無淚,大家都在心裡都能殺死日本人一萬遍。我看到這里,我心若刀絞,要是換做是我,我也會去和他們拚命,但是面對強大的敵人,來硬的不行啊,我要找到八路軍的大部隊幫助他們找到日本人一起去為奶奶報仇。
後來,張嘎參加了八路軍隊伍,為了救出叔叔、為了奶奶。張嘎慢慢隱蔽自己,要日本的塔樓里去引爆塔樓。可是,不幸張嘎被日本鬼子抓住了,在日本人放鬆警惕的時候,張嘎慢慢想辦法逃脫,放了一把火點燃了塔樓,日本人失去了高地,很快八路軍佔領了塔樓,張嘎被記錄了頭功,還給他獎勵了一把駁殼槍,最後,八路軍在鑼鼓聲中慶祝了勝利。
電影結束了,雖然我寫的很簡單,樸素,但我悟道了一個大道理,「有志不在年高」別看張嘎很小,但是他做到了一名合格的八路軍戰士。
《小兵張嘎》觀有感7
抗日戰爭時期,有優秀的中華兒女為祖國的解放事業而奮斗,甚至犧牲自己的生命,其中就有不少和我們同齡的少年。今天,我就走進了電影《小兵張嘎》,走進了我們的楷模小英雄——嘎子的世界。
嘎子很小的時候,奶奶為了保護八路軍傷員老鍾叔,慘死在了日軍的槍下。後來老鍾叔也被敵人抓走了,為了給奶奶報仇,也為了救出老鍾叔,嘎子孤身一人來到了八路軍連隊,結識了抗日英雄羅金寶和小夥伴胖墩。因為嘎子還小,有時也會很調皮,但他一心要打鬼子,給奶奶報仇的決心從沒消失。比較後,他真的和八路軍叔叔一舉炸掉了鬼子的炮樓,就出了老鍾叔。為此他還得到了一把真槍,成為了一名偵查小兵。
令我印象比較深刻的還是嘎子一人引爆炮樓的情節,當時嘎子被困在炮樓,只見他毫不害怕,砸開炮樓的燈,引燃小火,再把柴放在火中,直到燃起熊熊大火。那場面十分危險,可他鎮定自若地繼續擴大火勢,直到整個炮樓冒出滾滾濃煙才一痛一拐地沖出火海。嘎子小小年紀,竟全然不顧自己的危險與敵人拚命,這是一種怎樣強大的英勇愛國精神啊!
看完這部電影,我想到了《雞毛信》中的海娃,海娃為了送情報給八路軍,不也是這樣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巧妙地與敵人周旋,比較後成功殲滅了敵人嗎?他們不也是在為祖國的和平而英勇奮斗嗎?其實更多的時候,少年兒童也在為祖國的發展貢獻著青春年少的智慧力量。
「自古英雄出少年」,這句話用來形容嘎子再合適不過,嘎子身上那種不畏犧牲,英勇頑強的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學習,去尊重。將來,我也要成為一個像他一樣的小英雄,為國效力。
《小兵張嘎》觀有感8
《小兵張嘎》里邊的主人公——張嘎,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深深地被嘎子的機智和勇敢所吸引,被嘎子熱愛祖國、寧死不屈的精神所感動。
《小兵張嘎》這部影片主要講述了1943年抗日戰爭時期,生活在農村的調皮小男孩張嘎與唯一的親人奶奶相依為命。為了掩護在家養傷的八路軍老鍾叔,奶奶英勇地犧牲在日軍的刺刀下,而老鍾叔也被敵人抓走了。為了替奶奶報仇、救出老鍾叔,嘎子歷經艱辛,找到了八路軍,當上了一名小偵察員的故事。在尋找八路軍路上,嘎子誤把羅金保當漢奸,鬧出了笑話。後來與胖墩摔跤,犯了錯誤,區隊長關他禁閉。在一次戰斗中,嘎子受傷了,他來到英子家裡養傷。在養傷時,嘎子整天在河裡捉魚摸蝦。傷養好後,嘎子又偷偷回到部隊。可在途中,被兩個小日寇抓走了。碰巧,八路軍在這時攻打鬼子的炮樓。在混亂中,嘎子冒著生命危險在燃燒著熊熊大火的炮樓里加柴火,炮樓就這樣化為了灰燼。在《小兵張嘎》這部電影里,我看到了日本鬼子的兇猛、殘暴。他們在中國的土地上橫行霸道。在他們的槍口下,不計其數的老百姓被無辜殺害,這些日本鬼子真是可恨至極。
《小兵張嘎》這部影片使我認識到我們應該不忘國恥,振興中華。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會處處以嘎子為榜樣,做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小兵張嘎》觀有感9
今天,我看了電影〈小兵張嘎〉,這部影片講述了機智勇敢小兵張嘎的故事。
故事開頭講了,和他相依為命的奶奶為了掩護在自己家養病的八路軍戰士,而壯烈犧牲在日本鬼子的槍刀之下。嘎子得知這件事後很傷心,一連哭了好幾夜,因此他痛恨日本人,痛恨他們殺害我們無辜的中國同胞,他要為奶奶報仇,為無辜犧牲的八路軍和親人們報仇。他立志要參軍,找到八路軍後,部隊里的首長同意了嘎子的要求,讓他當了一名小偵察員,偵察日本鬼子的行動。經過浴血奮戰,張嘎他們最後打敗了日本鬼子,取得了勝利。看完這部電影後,我感慨萬分,雖然我們現在不是處於戰爭時期,但是嘎子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我們要學習他的堅強,學習他的勇往直前。我想對勇敢的嘎子說:「你是我心目中的小英雄」。
從現在起,我要好好學習,時刻努力,將來報效祖國,讓我們的祖國越來越繁榮富強。
《小兵張嘎》觀有感10
今天我看了一個電影名叫《小兵張嘎》,這個電影的主人公是張嘎,他聰明伶俐,機智勇敢,奮勇殺敵,他不但去幫八路送假信,還從敵人根據救出他的朋友,還給八路找出內奸。
主人公張嘎在這樣的環境也能這樣堅強,頑強,使我很慚愧。想起我拿一個寒假,老師讓我們每人做一個手工,開學檢查作業。我想我應該做一個什麼東西,我想做一個會發光的小燈泡,我就開始做了,我走了一會就不做了,我就說:「不做了,太難做了」因為太難做了所以我就不想做了。到了晚上我看了,《小兵張嘎》這個電影,我看裡面的的小主人公張嘎,她很堅強,有什麼事情做完在干別的事,我看完電影後,我就決定繼續做這一個手工
每一次我想起這一件事情後,我就會很羞愧我以後有什麼事都要先做完,也要堅強。
《小兵張嘎》觀有感11
這天,我在老師的推薦下,看了《小兵張嘎》。講述了一個叫張嘎的小男孩,和奶奶相依為命。之後,奶奶為了掩護八路軍老鍾叔而犧牲了。為了報仇,嘎子找八路軍當上了小偵查員。嘎子千方百計想得到屬於自己的一支槍,但總是被沒收。之後,嘎子戰斗有功,最後得到了心愛的槍。張嘎機智、勇敢的個性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嘎子為八路軍探清敵人的這個情節。嘎子壯膽說要給皇軍送雞蛋,想盡方法混了進去。和鬼子作了一番激烈的斗爭,還救出了玉英。
嘎子應對兇狠的敵人,臨危不懼,誓死反抗,和張嘎相比,我們生活在這完美的這天,不像嘎子他們一樣,整天提心吊膽地過著日子,貧窮、飢餓。我們多麼幸福啊。這天的幸福來之不易,我們幸福的生活是幾十年前先輩戰士們用鮮血換來的。張嘎在一次次抗日戰爭中以自己的聰明才智一次一次地戰勝敵人,我們也就應向張嘎學習,遇到困難時不畏縮,勇敢地去應對!
《小兵張嘎》觀有感12
你,勇敢嗎?鏡頭跟隨著我的腳步來到了電視機前,電視里里正在播放《小兵張嘎》……
有一個叫小嘎子的孩子遇見了受傷的鍾連長,他吧鍾連長帶回家,和奶奶一起照顧他,鍾連長送了他一把「槍」,他開心極了。
後來奶奶被鬼子打死,小嘎子加入了部隊,為奶奶報仇。
最後,小嘎子用機智的大腦和一個勇敢不怕死的'心打死了所有鬼子,鍾連長送給他一把真槍。
有機智的大腦很重要,但有一顆勇敢的內心更重要。
這明明有很多人都明白,可真正做到的卻沒有幾人。
我有時也會這樣,當朋友或家人受到傷害時,我從不出手相救,總是害怕地站在角落裡,眼睜睜的看著朋友或家人受到傷害。
不過也不是所有人都沒有一顆勇敢的心。就像電視中的小嘎子,當火被敵人撲滅時,他不顧自己的安危,用火柴把火點著,還不停的進進出出搬運柴火。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
在生活中勇敢的人也不少,消防隊里的叔叔們,他們不怕死,就算付出了生命也要把困在火場里的人救出來,他們都是最勇敢的。
要有一顆勇敢的心,很重要......
《小兵張嘎》觀有感13
我曾經看過一部電視劇,名叫《小兵張嘎》。這部電視劇講了:一個十二來歲的小男孩張嘎參加了八路,和朋友們一起殲滅了鬼子和中間發生的許多鬥智斗勇的故事。令我最記憶猶新的一幕還是--
一次嘎子和朋友們被抓,和鬼子們舉行比賽。嘎子賽的是爬樹,他爬上了樹,從司令府的圍牆逃了出去,找到八路,救出了夥伴。
嘎子這種有勇有謀的精神令我佩服。這次可以說是一個危急時刻,他必須要有良好的心理准備。事先,他必須面不改色,不能讓敵軍從他的臉上知道他的計謀;還有他也是很勇敢、很聰明的。嘎子表面上只是看來參加比賽的,實際他知道在眾目睽睽之下逃走鬼子不會起任何警惕的;其二。此次計劃他連最親密的小夥伴都沒告訴,真正做到了天衣無縫,這些是謀。當他爬上樹時,伺機逃走之前,我們沒有從他的肢體、神情上看出一絲緊張,這便是勇。
還有他對友誼的珍惜,也令我佩服。他在皇軍沒有任何提防的情況下逃走了,終於鬆了一口氣。但他沒有過河拆橋,沒有忘記曾經幫助過他的朋友。在自己逃走後,便找到其他八路,救出了小夥伴。
張嘎身上能令我們學習得太多太多了!但是由於時代的發展、生活的安逸,現實生活中像這樣既有勇又有謀的少年兒童也已經越來越少……讓我們從現在起共同努力,繼續發揚老一輩的革命精神吧!
《小兵張嘎》觀有感14
一部影響了三代人的電影《小兵張嘎》是怎樣的呢?為何如此精彩?隨我一起來看一下吧!
這部電影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鍾連長在小嘎子家恢復的很好,他送給嘎子一把木槍。一天,敵人來襲,抓走了村民。鬼子要嘎子奶奶找出鍾連長,鍾連長挺身而出。嘎子奶奶被鬼子殺了。嘎子為了報仇,報名了八路軍,他完成了許多艱巨的人物:有一次,他冒著生命危險點燃了一座崗樓,為八路軍立了大功。最後,他成為了一名八路軍,擁有了一把自己的槍。
短片結束了,我情不自禁的鼓起掌來,因為,我敬佩嘎子這種不屈不饒的精神。努力,總能抵達你想要的那個地方,你夢想的那個彼岸。
生活中,這種事也有不少:
我的願望就是要當上全面歐江之星,我為了能讓我的優化大師不扣分,一整個學期表現都很好,除了小組分其他都沒被扣分,終於,一整個學期結束了,我因為全班扣分最少,當上了全面的歐江之星。這一學期,我努力了,我奮鬥了,就當上了自己夢寐以求的歐江之星。努力,總能取得成功,我到達了我的那個海岸。
讓我們再把目光回到影片:
小嘎子被抓了,敵人還剩下一座崗樓沒被打倒。有一位士兵冒著生命危險點燃了崗樓,卻被敵人給滅了。小嘎子聽說了,便不顧自己安危再次點燃了崗樓,要知道,再次點燃的難度是很大的,連一個老兵都難以完成。可小嘎子呢?卻努力向前,用柴點燃崗樓。小嘎子立了大功,卻昏了過去。下嘎子通過努力而取得成功。
在我的身邊,也有沒有努力的人:我的媽媽每次都說自己要減肥,買了台跑步機,還沒跑幾天就不跑了。這一次又說自己要減肥,買了一個鍛煉神器,剛用了幾周,招理由說自己這幾天不能運動,又擱在了一邊,她最近不僅沒減下肥,反而還增了。
努力才能抵達理想的彼岸,不努力,只會讓你往目的地更遠的地方走去。
《小兵張嘎》觀有感15
星期五下午,隨著一陣熟悉的腳步聲,陳老師帶著一臉神秘的微笑踏入教室。告知我們,今天下午准備讓我們觀賞一部名叫《小兵張嘎》的抗日戰爭紀錄片。陳老師簡短的介紹了人物,在之前我對小兵張嘎只是聽過,並不深知他到底對中國貢獻過什麼,正在我思索的時候,影片開始了。
影片中的張嘎叫小嘎子,在看到我軍攻敵軍堡壘之時慘敗,只剩鍾連長逃出,後被小嘎子和奶奶他們營救,鍾連長十分感激他們,因為他們是冒著生命危險營救他的。可是獲救不久敵軍就追來了,還殘忍的殺害了奶奶,抓鋪了鍾連長。小嘎子為了報仇,去參了軍,無意中,找到了羅金寶。嘎子在部中,立下了赫赫戰功,因此,還聯合羅金寶他們一起再次攻打堡壘。小嘎子靠著聰明才智,大獲全勝,並救出了鍾連長。
但是你們知道是什麼讓他成長嗎?對!就是他的勇敢!他不顧自己的安危撲向手持槍彈的敵人;不顧生死地點燃熊熊烈火的堡壘......試問,有幾個人能做得到,還對於當時只是個孩子,應該跟我們一樣坐在課堂里上學的年紀的他,卻經歷著當時用生命與惡魔戰斗,誓死保衛中國。
當然,還有一個讓我銘記於心,非常感人的事跡。
你們聽說過三顆金蘋果樹的故事嗎?故事是兩個哥哥為了要找到金蘋果樹,差點付出年輕的生命。小女孩為了救回兩個哥哥,冒死找到了哥哥們,正是因為小女孩的勇敢,既然決定了要做一件事,就絕不回頭看,從一個弱小、嬌氣的小女孩,最終成長為一個勇敢、堅強的大姑娘,就是這股執著的勇敢勁兒使她快速成長!
記得小時候,那時我還在舞蹈班學舞蹈,要去參加一個比賽,可是,那時的我膽子很小,不敢上台,就是上台了也很拘束,唯唯諾諾,跳得像個小丑,最終都只能獲得一個三等獎。
瞧!勇敢、勇氣很重要吧!
但是,你一旦有了勇氣,也許一切就不一樣了——
那是兩年級的一次演講比賽,上台前我告訴自己,這次必須要鼓起勇氣,無所畏懼的展現自己,必須要做到,改變自己!後來我成功了,克服了膽小,自信大膽的演講了一番,並獲得了年級段二等獎!看!勇氣給人帶來的結果往往是與眾不同的!
勇氣,讓人成長,勇敢使人自信!
;Ⅲ 求一部小女孩叫妞妞的抗戰影片
《黃河絕戀》(影片中班長的女兒叫妞妞)
馮小寧執導,由寧靜等主演的戰爭類電影,於2005年9月29日在匈牙利上映。
一個年逾古稀的美國老人帶著他的孫女飛越浩瀚萬里的太平洋,前往中國。機窗里,他望著點 點白雲,陷入了對往事的回憶。那是在硝煙彌漫的抗日戰爭年代,年輕的美國飛行員和他的戰友在完成了對侵華日軍的照相偵察後返航。突然,他們在藍色的海面上發現了一艘日本軍艦,便開始了對敵艦的攻擊。歐文的戰友被日艦擊落,復仇的火焰在他胸中沸騰,他駕機勇猛地沖向敵艦,終於將敵艦擊沉,自己的飛機也受了重傷。歐文駕駛著搖搖欲墜的飛機,滑過古老的長城,飛過險峻的峽谷,在撞毀了敵人的哨所後,終於落在了懸崖峭壁的邊緣。飛行員懸掛在懸崖上,用盡了全身力氣大喊「HELP,ME」。一個放羊的孩子將他救了出來。但當他剛看清楚孩子純真的笑臉時,一架尋蹤而來的日本飛機把一切化成了泡影。當飛行員在昏迷中睜開眼睛,發現自己的身邊出現了一些穿著灰色軍裝的中國人。一個叫安潔的女軍人用英語告訴他,他們是一支執行任務的八路軍小分隊,現在要把他送回軍分區,再轉送他回到後方去。飛行員感激地把八路軍女戰士稱之為「天使」。
Ⅳ 《聶將軍和日本小姑娘》的主要內容
《聶將軍和日本小姑娘》的主要內容:
本文主要講了在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戰士在炮火中救出了兩個日本孤女,聶將軍無微不至的關心兩位日本,並設法將他們送回石家莊的日軍指揮部,40年後孤女和他的家人專程來中國感謝並探望聶將軍的故事。
《聶將軍和日本小姑娘》講述了一個抗戰時期的小故事。真切而生動記敘了聶榮臻將軍救下日本小姑娘對她們的關心照料,並將她們送回日軍指揮部。體現了聶榮臻將軍寬容大度、博大胸懷『不計前嫌的可貴品質。
(4)八路軍小女孩電影擴展閱讀:
說「福帥」聶榮臻厚道,最讓人詫異的是,連日本人民都稱聶榮臻是「活菩薩」,是「中日友誼的使者」。原因是聶帥在百團大戰中救出的被日軍遺棄的日本小姑娘,送回小姑娘時,聶帥寫出了感人肺腑的書信,日本軍官長、士兵諸君:日閥橫暴,侵我中華,戰爭延綿於茲四年矣。
中日兩國人民死傷殘廢者不知凡幾,輾轉流離者又不知凡幾。此種慘痛事件,其責任應完全由日閥負之。此次我軍進擊正太線,收復東王舍,帶來日本弱女二人……彷徨無依,情殊可憫。經我收容撫育後,茲特著人送還,請轉交其親屬撫養,幸勿使彼輩無辜孤女淪落異域,葬身溝壑而後已。
我八路軍本國際主義之精神,至仁至義,有始有終,必當為中華民族之生存與人類之永久和平而奮斗到底,必當與野蠻橫暴之日閥血戰到底。深望君等幡然覺醒,與中國士兵人民齊心合力,共謀解放,則日本幸甚,中國亦幸甚。
聶帥「將軍救孤女」的故事在中國和日本可以稱得上是家喻戶曉,更是中日兩國人民友好史上的一段佳話。
1980年7月14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新疆廳,聶榮臻元帥接見了美穗子和好的家人,美穗子握著聶元帥的手泣不成聲,她說「四十年前,充滿人類友愛精神的中國人民救了我的生命,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救了我,才有了我今天的美好幸福的家庭。」
聶榮臻元帥說:「干弋化玉帛。願中日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永不兵戎相見。」
Ⅳ 李幼斌主演《生死阻擊》上線,這部劇講述的是什麼故事
李幼斌領銜主演的抗日戰場電影《生死狙擊》終於是震撼上線了。這部電影他講述的什麼樣的故事呢?他又有哪一些演員來進行拍攝的呢?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關於這一部電影的一些相關信息吧。
一.相關人員
這部電影的總導演是焦曉雨,高希希進行監制。戴維執導,李幼斌、王韜、史蘭芽領銜主演,魏子千、江水主演,張光北、黃品沅、矢野浩二、謝孟偉、楊清文特別出演。這一部電影的餐飲人員呢,大部分還都是一些知名度相對較低的一些面孔,只有小部分的知名度是比較高的。但是仍然不會阻止他們出一個好的電影。
大家看完,記得點贊+加關注+收藏哦。
Ⅵ 有一部電影中有一個小女孩喂一個美國人吃蠍子
黃河絕戀
編輯
《黃河絕戀》是由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愛情影片,由馮小寧執導,寧靜、保羅·克塞、王新軍、塗們等主演,於2005年9月29日在匈牙利上映。該片講述了八路軍為護送美國飛行員歐文到根據地,一路上與日本鬼子不斷斗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