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喪的女人電影女主角
A. 第18屆釜山國際電影節的展映作品
2013年釜山電影節上能看到來自世界各地的電影,而作為韓國主場,電影節邀請的韓國影片也是頗具分量。將於2013年10月在韓國上映的《華頤:吞噬怪物的孩子》、《素媛》、《強哲》等影片,以及樸重勛、河正宇兩位演員變身導演的處女作《頂級明星》和《雲霄飛車》都會提前和電影節的觀眾見面。
「新浪潮獎」單元中,由崔振成導演執導,金時厚、金允慧主演的韓國新片《少女》和安善京導演的《復活節》一同入圍。《少女》以江原道湖邊山村為背景,有著融合神秘恐怖氣氛和少年少女曖昧情愫的「血色浪漫」,然而隨著愛情的深入,少年和少女慢慢卻變成了加害者和被害者的關系。《少女》是崔振成自編自導的首部長篇電影。《復活節》的女主人公是一個40歲的女編劇,她作為素食主義者卻養著一隻食肉的貓,而且還有一個年僅17歲的小男友,這都讓她的家人不可理解,家裡沖突不斷。
「韓國電影的今天」展映單元中,「全景單元」(panorama)此次共邀請了14部影片,分別是河正宇導演處女作《雲霄飛車》、樸重勛導演處女作《頂級明星》、金基德編劇監制+李准首部主演處女作《演員就是演員》、洪尚秀導演的《海媛》和《我們善姬》、受邀參加第70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非競賽的金基德導演新片《莫比烏斯》、柳承菀導演2013年上半年的票房大作《柏林》、《豬玀之王》導演延相昊的動畫新作《偽造》,以及全奎煥導演的《My Boy》。而展映低預算或者獨立製作電影的「vision單元」 中有10部影片入圍,其中比較引人注目的是李秀振執導的《韓公主》、金在漢執導的《Thuy》、《白日飲酒》導演盧勇石的新作《入侵者們》。
介紹名導新作的「大師單元」(GALA PRESENTATION)共邀請了7個國家的6部電影參展,其中包括韓國影片首次在全球多國同時上映並收獲票房的奉俊昊導演新作《雪國列車》和金知雲導演的《The X》兩部韓國電影。
本屆釜山國際電影節邀請了賈樟柯導演入圍第66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新作《天註定》和曹保平執導的獨立影片《狗13》,以及中法兩國合拍、菲利普·穆伊爾(Philippe Muyl)導演的《夜鶯》都受邀參加「亞洲電影之窗」單元,而釜山電影節的「老朋友」王兵又一次帶著新作紀錄片《瘋愛》到訪釜山。「OPEN CINEMA」單元則有非行導演的《全民目擊》參加展映,值得一提的是男主角郭富城還會擔任本屆釜山影節開幕式的主持人。李煉導演的動畫片《昆塔:盒子總動員》會參加廣角鏡單元動畫片部門的展映。
香港電影方面,2013年新人導演和女性導演的活躍頗為令人矚目,入選「亞洲電影之窗」單元展映的兩部新片就是兩位新人女導演的作品,一部是許雅舒自編自導的第二部長片《哭喪女》,另一部是劉韻文自編自導的處女作《過界》,該片也因陳坤、劉嘉玲、田原的加盟而頗受矚目。
台灣電影方面,蔡明亮導演聯合陳翠梅、陳子謙、許紋鸞、趙德胤幾位導演共同指導的《原鄉與離散》、張作驥導演的《暑假作業》、鍾孟宏導演的《失魂》都有著不同的題材和風格,都會在「亞洲電影之窗」單元展映。特別是《失魂》主演王羽還會親到釜山,出席按手印儀式和關於武俠動作世界的訪談活動,而他在1967年主演張徹導演的作品《獨臂刀》也會特別展映。除此之外還有由台北市電影委員會與坎城影展導演雙周共同發起,以「台北」為靈感,集結台灣的陳芯宜、趙德胤、沈可尚、張榮吉,與四位來自智利、法國、伊朗及南韓的共八位新銳導演,分組拍攝四部短片而組成的《台北工廠》。陳玉勛自編自導的喜劇片《總鋪師》會在「OPEN CINEMA」單元和觀眾見面。
另外在短片方面,呂聿執導的《弟弟》(中國)、Alexander Lau執導的中美合拍短片《遠方的燈光》(中國香港)和丁敏執導的《三個燈泡》(中國台灣)也受邀參加「廣角鏡單元」亞洲電影短片部門的展映。 大師新作受期待
2013年可以說日本電影產業復甦的一年,不少日本著名導演都交出了自己的新作。黑澤清、是枝裕和、園子溫、青山真治、三池崇史、山下敦弘、熊切和嘉、李相日、薩布、宮崎駿、新海誠等等紛紛出擊,令喜歡日本電影的影迷們Hold不住自己的小心臟。因此2013年的釜山國際電影節也不同往年,邀請了很多日本電影來參加展映。
黑澤清的《真實:完美的蛇頸龍之日》是一部結合驚悚和科幻的影片,男主人公採用最先進的醫療手段「Sensing」使自己和昏迷不醒的戀人意識連通,進入對方的頭腦之中,以求喚醒對方。黑澤清也有望以這部影片開啟自己電影世界的新紀元。
是枝裕和入圍戛納和多倫多電影節的影片《如父如子》,再次聚焦家族的故事,福山雅治首次挑戰父親角色,他突然得知6歲的兒子不是自己親生的,而是當年出生時被醫院抱錯了。他面臨著非常痛苦的抉擇,畢竟長達6年的父子情擺在那裡,在巨大的糾結與矛盾面前,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家庭危機之中。福山雅治此次的演技變身獲得好評,一雪之前總是被質疑演技的「男花瓶」之恥。是枝裕和一如既往得在作品中展現了平實、干凈的風格,給觀眾心中留下延綿悠長的感動余韻。
青山真治的《相殘》和園子溫的《地獄為何惡劣》都關注人性的暴力本能,將帶給觀眾想像之上的巨大沖擊。《相殘》以昭和時代末期的山口縣下關市的夏天為背景,講述了高中少年與存在家庭暴力的父親之間上演一段父與子矛盾激化的可悲宿命,此前還入圍了第66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而《地獄為何惡劣》則將真正黑幫之間血腥廝殺與電影的拍攝混到了一起,題材令人覺得非常有趣,還在第38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上榮獲「午夜瘋狂單元」最佳觀眾獎。
山下敦弘和熊切和嘉這兩位曾一起在大阪奮斗的導演,如今都已經在主流電影圈佔有一席之地。兩人這次也都有新作亮相釜山電影節,分別是全球首映的《不願長大的玉子》和海外首映的《夏之終結》。日本人氣女星前田敦子繼《苦役列車》之後再度主演由導演山下敦弘執導的新片,在片中飾演一名畢業後整天在家吃了睡睡了吃、無心找工作的問題少女。《夏之終結》講述了滿島光飾演的女主角知子,與已婚男作家慎吾(小林薰飾)以及與比她歲數小的男人(綾野剛飾)之間上演的一段三角不倫戀情。
日籍韓裔導演李相日執導、渡邊謙領銜主演,翻拍自美國名導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經典西部片的日版《不可饒恕》,也是「GALA PRESENTATION」單元的大熱門。影片時間地點設定在1880年江戶幕府崩潰後的日本北海道,渡邊飾演一個前幕府士兵「釜田十兵衛」與妻子過著普通人的生活,因為一大筆豐厚的獎金而再次投身殘酷的戰爭中,與原作中伊斯特伍德的角色威廉·曼尼相似。
因為身體健康原因而休息了一段時間的日本導演薩布(本名:田中博樹)這次的新作《僵屍小姐》是一部非常低成本的電影。新片又回到了他出道初期的風格,追求敘事動感,形成獨特的個人風格。這也是薩布繼2011年《白兔糖》之後的最新作品。影片採用全黑白影像,首款預告剪輯凌亂,看不出任何劇情端倪,但能感受到薩布依舊詭異的調調。
日本綜藝界搞笑大腕兼導演、被譽為「北野武第二」的松本人志第4部導演作《R100》入圍 「亞洲電影之窗單元」。此前,松本導演執導的前三部導演作《大日本人》、《符號》、《有鞘無刀的武士》都曾亮相過釜山影展,此番是松本的導演作品連續4屆征戰釜山。該片講述了無法打開心結的主人公(大森南朋飾),進入了一家謎一樣的俱樂部,在他眼前相繼出現著一個又一個的神秘美女,一段從未體驗的幻想娛樂大片即將上演。大地真央、寺島忍、片桐入、富永愛、佐藤江梨子、渡邊直美等豪華女星陣都將有精彩共演。
新人導演齊登場
2013年日本電影備受矚目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出現了很多有才華的年輕導演,而一向關注新導演的釜山國際電影節當然也不會錯過介紹他們給更多人的機會。
廣告導演出身的台佳彥自編自導的《Present For You》是將真人表演和人偶動畫結合起來的新鮮作品,主演小田切讓也是韓國觀眾最為熟悉的日本演員之一,他曾和李娜英一同主演了金基德導演的《悲夢》,也和張東健主演過姜帝圭導演的戰爭片《登陸之日》。
原惠一導演的《最初的路》是為已故導演木下惠介誕辰100周年的紀念作品,改編自木下惠介導演年輕時的故事。而釜山電影節還會特別放映木下惠介導演1954年所拍的代表作《二十四隻眼睛》。
2009年憑借出道作品《東京失樂園》就入圍了釜山國際電影節「新浪潮獎」競賽單元的白石和彌導演,此次又帶著第二部長片《凶惡》重歸故地。池田曉的處女作《Anatomy of a Paper Clip》、松村真吾的長片處女作《愛情路》、廣原曉的第二部長片《 鄉愁》,以及去年憑借《轉校生》獲得善才獎獎金的金井純一導演的首部長片《Again》等,都會在釜山電影節期間展映。 2013年釜山電影節也和往年一樣,邀請了不少東南亞國家的影片,而在2012年-2013年間,年輕導演活力旺盛的一一亮相,也讓人耳目一新。雖然大多對於中國觀眾來說並不是很熟悉,但也各具特色,值得在電影節期間一探究竟。畢竟除了在這種大型國際電影節,平時被中美日韓片連番轟炸不得喘息的中國觀眾,估計大多都很少關注此類影片。
在「亞洲電影之窗」單元中,菲律賓導演拉夫·達茲執導的《歷史的局限》講述的是一個男人因為兇殺案含冤入獄,而真正的兇手則逍遙法外。兇手是一位文人,對祖國接連不斷發生的背叛事件和人心冷漠而感到心寒。身陷囹圄的男人在遇到一些奇怪神秘的事件後,感到牢獄生活似乎不再那麼難以忍受。另一位菲律賓導演小阿多弗·亞歷克斯(Adolfo ALIX, JR.)的執導的實驗性電影《死亡行軍》則把鏡頭對准1942年菲律賓的巴丹省,成千上萬菲律賓及美國大兵被迫在驕陽下步行,面臨疫情、飢餓的威脅及兇殘的日本軍隊的虐待。布里蘭特·曼多薩執導的社會批判主題紀錄片《瘋魔》(Sapi)和Jerrold Tarog執導的愛情片《If Only》也頗受矚目。
編劇出身的泰國導演Nawapol Thamrongrattanarit執導的《瑪麗很幸福》與Saranyoo Jirala自編自導《Together》作為泰國影片代表亮相「亞洲電影之窗」單元。2010年在APM(亞洲電影項目市場)中獲得資助的影片,印度尼西亞導演莫莉·蘇亞(Mouly SURYA)的《當他們談論愛情時他們不會談論什麼》也交出了令人欣慰的成果。馬來西亞導演Ida NERINA執導的《女人故事》和馬來西亞導演陳翠梅(TAN Chui mui)參與執導的《原鄉與離散》、在好萊塢也闖盪過的越南演員達斯汀·阮 (Dustin Nguyen)自導自演的《越南往事》也受邀參展。
在「新浪潮獎」單元中,菲律賓女導演(Hannah ESPIA)的導演處女作《過境》、泰國導演利·查泰米提(Lee CHATAMETIKOOL)《烏雲壓頂》、泰國導演Sopawan BOONNIMITRA和Peerachai KERDSINT聯合執導的《地峽》、印度尼西亞導演(Dirmawan HATTA)導演處女作《如廁藍調》也都驚艷亮相。除了《過境》是海外首映之外,其他三部都是全球首映。
在「廣角鏡單元」中,曾獲得「2013年的亞洲電影人獎」的柬埔寨導演潘禮德(Rithy Panh)執導的《殘缺影像》、菲律賓女導演Baby Ruth Villarama執導的《Jazz in Love》、新加坡女導演劉彬彬(Tan Pin Pin)的《To Singapore, with Love》、馬來西亞《Past Present》、印度尼西亞《Jalanan Streetsid》等紀錄片,以及越南犯罪片《有人走進森林》(Someone Is Going to Forest,29分鍾),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合拍的《收獲者》(The Harvester,13分),印度尼西亞《高爾夫女球童》(A Lady Caddy Who Never Saw a Hole in One,15分)、菲律賓《Prologue to the Great Desaparecido》(31分)、美國《Johnny Loves Dolores》(27分)等短片都會和韓國觀眾見面。最受人關注的則是《鬼影》導演班庄·比辛達拿剛(Banjong Pisanthanakun)執導、《愛在暹羅》馬力歐莫瑞爾(Mario Maurer)主演的泰國鬼片《貴夫》,恐怖加搞笑,帥哥加美女,讓觀眾又怕又笑。還有三位導演Kittithat Tangsirikit、Sittisiri Mongkolsir和Saranyoo Jiralak聯合執導的恐怖片《最後的夏天》(Last Summer),也不失為一部期待之作。 印度電影和伊朗電影,可以說是南亞和西亞的代表。2013年受邀參加釜山國際電影節的也有不少影片。 「新浪潮獎」單元中,伊朗導演Mehdi PARIZAD執導的《昔日戀曲》和印度導演Girish Malik執導的《水》都是全球首映。
「亞洲電影之窗」單元中,因執導《一次別離》而大熱的伊朗導演阿斯哈·法哈蒂帶來新片《過往》,而女主角法國女星貝熱尼絲·貝喬還在2013年第6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中獲得了最佳女演員獎。伊朗導演賈法·帕納西(Jafar Panahi)攜手柬埔寨導演坎布茲亞·帕托維(Kambuzia Partovi)共同執導的《閉幕》,社會題材故事片《Trapped》、喜劇片《The Painting Pool》、劇情片《The Shallow Yellow Sky》和一鏡到底的《Fish & Cat》,都會作為伊朗影片的代表上映。而印度影片則有Vikas Bahl執導的女性電影《Queen》、印度和法德合拍的《午餐和》、犯罪愛情片《David》、Laxman Utekar的導演處女作《信》(The Letter)、Anup Singh自編自導的《Qissa: The Ghost is a Lonely Traveller》、Prakash Jha自編自導的《The Protest》、桑托什·斯萬(Santosh Sivan)導演的《Ceylon》。
「廣角鏡」單元中,最引人注目的印度紀錄片是Mohsen Makhmalbaf執導的《他的微笑》,該片是記錄釜山國際電影節名譽執行委員長金東虎的日常生活。另外還有1990年出生的年輕導演Behzad Azadi執導的《一天之間》和Omkar Achyut Barve執導的《清晨散步》(Morning Walk)兩部短片,以及女導演Shilpa Ranade風格獨特的動畫片《The World of Goopi and Bagha》等參加展映。
B. 農村女子丈夫被擊斃,情人不要她,為了生活哭喪,結局怎樣
女人雖然柔弱,但當生活的重擔迎面而來時,能在苦難中賺取一點甜頭的人,往往是女人。本世紀初,桂香和她的丈夫從海底向北漂去。他們是農民,沒有文化,受不了在土裡挖坑的生活。他們來到首都北京,想在這里碰碰運氣。
兩個人和一群人在一個破舊的小院子里合租。他們要排隊洗漱,上廁所還要上公廁。更可氣的是,她老公來了北京之後,沒有學到好東西,反而學會了和一群不懂玩錢的人玩。
在《哭泣的女人》中,王貴香的舊情人不可託付,丈夫神秘猝死,老鄉們的鄙視和仇恨,這些無處不在的挫折越來越讓人絕望,有時讓人覺得比在貪婪的城市更絕望。中國人最看重的所謂土地的根,在這里被割斷了。
家裡的死人,為什麼要請人打麻將,為什麼要請外人來弔唁,人們是否在堅守和維護當地的傳統文明?這種所謂的本土文化早就被塑造成了一個空殼,只是慣性維持的鬧劇,但最大的悲劇是無人可逃。城市拒絕他們的融合,農村也拒絕他們,所以哭變得沒有意義。
C. 《湘女蕭蕭》:是什麼造成了封建社會女性反抗無果的悲劇命運
文:宿夜花
電影《湘女蕭蕭》作為第四代導演謝飛的代表作,對傳統女性命運的揭露、對封建陋習糟粕摧殘人性的鞭撻,是具有很強的批判性的。
相較《湘女蕭蕭》,謝飛導演更廣為人知的作品是——獲柏林電影節銀熊獎的《本命年》(姜文主演)、獲金熊獎的《香魂女》(斯琴高娃陳寶國主演)。值得注意的是,《湘女蕭蕭》中的女性命運關懷,可以與《香魂女》形成一種有趣的對照。
作為童養媳的蕭蕭,反抗失敗後,成長為另一位童養媳的婆婆,她放棄了對知識的憧憬、對命運的抗爭以及對自由的嚮往。從封建禮法、陋習、糟粕的受害者與殉道者,變成甘之如飴、不再反抗的維護者與傳承者,被壓迫者與施害者的身份與角色的置換、女性殘酷命運的延續與循環,仿若無法擺脫的宿命輪回。
封建陋習的頑固性與糟粕思想的同化力,已經成為一種集體無意識的話語暴力,它無形之中禁錮每一個人的思想,使其屈服、麻木並放棄反叛與抗爭。那一閃而過的人性之光,在這種泯滅天性的畸形禮法規訓之下轉瞬即逝,所有的美好理想、詩性憧憬均成幻影。
01
在沈從文的原著小說《蕭蕭》中,縱然不乏對封建禮法吞噬人性的鞭撻、對愚昧荒蠻的童養媳制度的斥責,但「湘西世界」這一空間意象,更多寄託著一種順應人性、合乎自然、「天人合一」的理想世界——是未經工業時代與現代都市物質文明侵染的「田園」世界,富有理想色彩,帶有一定的抒情性與幻想性。
這與沈從文的人生經歷、生活體驗密切相關,他親歷了工業文明對人性異化、侵染。純粹、美好、詩性、空靈的田園文化,是一種原始生命之美、自然人性之光的彰顯。「湘西」這一原始、封閉的鄉土空間,在與現代、都市文化的交融互滲中,底層的水手、童養媳、士兵等任何形式的生命,他們的生平遭際與命運憂慮,都成了作者「生命意識」的載體。深受其影響的台灣電影大師侯孝賢及其代表作《悲情城市》中靜觀生命、悲憫萬物的電影美學,可以看作是對其「生命現象」關懷的延承。
相較之下,第四代導演的「尋根」情結,是帶有一種批判與反思傳統糟粕、思考民族命運的 社會 責任感。
因此,電影《湘女蕭蕭》作為第四代導演謝飛的代表作,與同期另一位第四代導演翹楚——黃健中的《良家婦女》有著高度的相似性,是帶有強烈諷世性的民族寓言——小農經濟、封建禮法、宗族觀念,對女性命運的摧殘、對自然人慾的壓迫、對美好人性的泯滅。
影片的鏡頭語言樸素、簡練。一方面,導演用大量的空鏡頭、大全景,水稻梯田、耕牛水車,再現湘西世界的空靈、浩渺、純凈、質朴;另一方面,古樸、厚重的深院高檐包裹下幽暗、逼仄的壓抑空間,令人難以喘息,成了 歷史 積聚下的群體意志的體現,壓迫、監禁著個體的自由生活。
02
影片將重心聚焦在蕭蕭(飾演者娜仁花因此提名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的悲劇命運之上,並通過巧秀娘、花狗等主要人物形象,凸顯畸形的婚配製度對一個群體命運的摧殘。尤為值得注意的是,影片沒有停留在傳統的敘事手段,而是注重視聽語言的 情感 張力,融聲、畫、情於一體。
巧秀娘與蕭蕭,同命不同運,童養媳的身份使得她們的命運,形成了一種參照與互補。共同成為「湘西」這一與現代文明半隔絕的鄉土世界其道德倫理約束、馴化的對象。
蕭蕭從天真無邪、懵懂無知、不諳世事的「自然之女」,開始對殘酷現實有了「覺察」、對自我處境有了自發審視,相似處境的巧秀娘的命運遭際對她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哭喪」時的悲慘、凄厲、肅穆,讓蕭蕭直觀地感知到守寡女性的荒涼世界;「戴孝」期的沉默寡慾、形容枯槁,讓她看清了「三從四德」、「女性貞操觀」是如何毀掉一個天真少女本該具有的生氣與活力。
讓蕭蕭從內心感到絕望的,是巧秀娘「事情敗露」後的「沉潭」,這讓她擔憂自己與花狗的命運。烏漆墨黑的夜晚、一望無際的深潭、冷漠暴戾的眾人,如此富有儀式感與神聖感的庄嚴場面,成了威懾個體的「集體暴力」,也是封建禮法強迫個人意志、使之屈從的手段。
如果說現代教育的理性之光——「五四文化」女大學生的自由精神,對蕭蕭來說,尚且是個觸不可及的遙遠的夢;那麼最直接卻又是最深刻喚醒蕭蕭的,是人的本能——生存意志、愛情的慾望。
蕭蕭與夫家的長工花狗之間的愛情,雖然有悖倫理綱常卻合符人性人情,因此卻具有順應自然、生命的正義性。蕭蕭的「青春韶華」,花狗的「強健壯碩」,彼此之間的 情感 張力,是不言而喻的。
正直妙齡的蕭蕭,面對乳臭未乾的「弟弟」(丈夫),與夫家長工——孔武有力的花狗,這種對比之下顯示出的「畸形」與「扭曲」,是具有很強的感官沖擊力的。
蕭蕭與花狗清風朗月下的「自然之合」,與幾年後張藝謀的《紅高粱》中姜文與鞏俐飾演的「我爺爺」和「我奶奶」高粱地中的「野合」段落,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這種極度寓言性與儀式感的場面,是對自然神話、原始生命力的尊崇,人性之光的自然散發、人類本能慾望的張揚,被賦予一種神性。
突如其來的雷雨,嘰喳作響的石墨,湍急的水流,沉悶、焦慮、躁動的情緒,充斥在兩個壓抑的青春男女之間,那種掙脫鎖鏈、沖破桎梏的潛在慾望,呼之欲出。
蕭蕭震撼、自我察覺、覺醒、反抗,到最終失敗、麻木、接受、認同封建禮法的過程,是一個傳統女性的無奈,面對遙遠的現代文明與啟蒙精神,困頓於鄉土禮法之內的女性,是無奈且無力的。
03
貫穿全片的「石磨」,是農耕文明下的一個符號,小農經濟的封閉性造就了封建禮法綿延不斷、周而復始的循環狀態,它以各種形式蔓生、壯大、無孔不入,吞噬著每一個個體的命運。
蕭蕭對命運的抗爭,以失敗告終,於是她便接受了、麻木了。生下男孩的她,成了「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觀念下包容的對象。這種極其荒誕的命運,給她的精神帶來了轉變。她轉向認同這種封建禮法,並自覺維護這種畸形的民俗糟粕。
封建制度綿延數千年,已經形成足夠封閉、穩定的價值體系,以經濟方式、鄉紳秩序、宗族制度、集體話語暴力等多種層面「禁錮」一代又一代新生命、使之成為這種價值觀的傳遞者。個體的本能反叛與情緒對抗,無濟於事。
是故,結尾處,一個童養媳成了另一個童養媳的婆婆,少年牛兒贏取青年新娘,與當年春官贏取蕭蕭的場景,如出一轍,是悲哀又無奈的。
看似一切沒什麼不同,但終究時代在發展,一切又不盡相同。
蕭蕭的兒子牛兒叫嚷著「不要新娘」,成年後的丈夫春官在即將圓房之際,逃了出來。
春官是受過現代教育的,是經過理性之光、啟蒙思想的浸染。五四文化的啟蒙精神,無法跨越地理空間的隔絕,改變蕭蕭一群人的命運,卻終究給了更多青年人抗爭的可能,這種反抗並不只是出於感性層面的本能,是建立在對 社會 、 歷史 、文明發展理性的宏觀認知之上的。
文明取代原始,是一種必然,只是在這個過程中有太多鮮活的生命、美好的理想被碾碎。幸而,阻礙人性的陳規陋習與思想糟粕,終究會成為過去。
D. 如何評價《哭泣的女人》的結局
開篇的長鏡頭整體質感比較一般,而且因為角色只有三個人因而無法形成那種錯落有致的效果,最重要的是,這個鏡頭其實遠遠沒有交代這個家的布局,充其量說了一下女兒喜歡洋娃娃的事情。
E. 羞羞的鐵拳哭喪的女的是誰
不詳,演員表中沒有她的名字。
演員表:
1、艾倫飾艾迪生
2、馬麗飾馬小
3、沈騰飾張茱萸
4、田雨飾馬東
5、薛皓文飾吳良
6、常遠飾孟特嬌
7、王智飾一剪梅夫婦
8、宋陽飾刁副主任
9、林威飾吳德
10、王成思飾秀念
11、高海寶 飾男解說員
12、賈金金飾拳擊賽女解說員
13、寶馬飾貴賓觀眾
劇情:
《羞羞的鐵拳》是開心麻花影業、新麗電影和貓眼影業聯合出品,由宋陽、張遲昱聯合編劇並執導,馬麗、艾倫、沈騰主演的喜劇電影。
該片根據同名話劇改編,主要講述了一個搏擊選手艾迪生和一個體育女記者馬小,因為一場意外的電擊靈魂互換的愛情故事。影片於2017年9月30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F. 電影《獵毒人》為什麼都討厭江伊楠主演的女主角
因為劇中的她很傻,自以為是,人設太過於情緒化了,是劇情發展看得令人心生厭惡,這個人設就不是討觀眾喜歡的角色,一個三級警督在辦案、守衛遺孤、變通方面都很垃圾,真不知道她是如何升上去的。最簡單的舉例說明,當知道紫檀出事時她雖不能說實話,不能說謊話,不懂變通。比方說綁匪要綁架勒索呂總,警方讓咱們小心點,如果這么說,鵬哥肯定不會拿自己侄子侄女的生命安全冒險。所以說,他的演技還不錯的但是江伊楠的人設,就是編劇的鍋。
但還是希望大家不要太進入劇情了,畢竟是假的,看戲就行了不要涉及牽連到飾演角色的本人就好了,畢竟本人是無辜的,可能她本人也不喜歡這個人設,但是也很無奈呀。而且遇事絲毫都不冷靜,極其感情用事無腦行為,江伊楠的這個設定把好感度直線拉低,人人厭惡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