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在前面跑越南士兵後面追是什麼電影
㈠ 求電影名字一個女的在前邊跑 後面有個羅男再追 謝謝了
我是你的小冪phone
愛情 / 劇情 / 奇幻
年代:2016
地區:大陸
演員: 楊冪 董子健
導演: 陳正道
㈡ 9人小隊執行任務,照片卻有10個士兵!詳解韓國恐怖電影《R高地》
鬼片虐我千千遍,我待鬼片如初戀,大家好,我是只敢白天看恐怖電影的叉叉。
韓國恐怖片在亞洲一直是個比較尷尬的存在,它不如日式恐怖片經典,不如泰國恐怖片血腥(當然比國產恐怖片強太多了),對於韓國恐怖片,大家普遍的印象是演員長得很好看,畫面很唯美,故事性不算太強。雖然有《筆仙》、《女高怪談》等唯美恐怖片小有成就,但均達不到《午夜凶鈴》等恐怖片的高度。
在傳統認知中,很多恐怖電影都發生在醫院、學校、廢棄的荒村,影片的主角無不是柔弱的女性。
軍人一直都是陽剛、肅殺的代名詞,似乎與鬼怪之流本無交集。那麼如果軍人在行進任務中碰到靈異事件會是怎樣一番場景呢?
在講電影之前,叉叉先為您講述一個科學解釋不了的真實事件:
R高地位於胡志民市西南部80km的小島。越戰時期,法軍在這里建立了療養所和部隊醫院。
第一次越南戰爭期間,與胡志民的軍隊交鋒的法國部隊12名隊員全部失蹤,失蹤原因不詳。之後到第二次越南戰爭為止,失蹤的法軍和美軍人數多達650人。
時間來到第二次越南戰爭。在越南參與戰斗的韓國猛虎部隊的9名隊員在R高地失蹤,之後的6個月時間內通訊電波不斷收到失蹤的隊員的救援信號。
2004年,一部韓國恐怖片將R高地的真實事件改編成電影,將一群陽剛的部隊士兵拋到了靈異禁區的「R高地」。其中無緣無故多出的一個士兵,令影片情節細思極恐,關於影片的真相影迷一直爭論不休,這部電影也成為軍營恐怖片的代表之作,如今被人提及,仍令人汗毛聳立。
廢話少說,就讓叉叉為大家帶來這部韓國經典恐怖片 《R高地》 (又名《羅密歐點》)
1972年越南戰爭。總部總是莫名收到野驢三號小隊發出的求救信號,可唯一的倖存者表示他們部隊的人幾個月前在R高地已經被全死了。
鐵中尉被上級指派調查調查野驢三號小隊的行蹤,他帶領9名士兵登陸了R高地所在的島嶼,由於任務比較輕松,這幾個人還饒有興致地拍了張合影。鐵中尉將這支小隊稱為「田鼠小隊」
可好景不長,他們就遭到了越南士兵的伏擊,經過一番交火,他們卻發現對方早已死去多年,而尚存一口氣的敵人居然是個女人,眾人不忍下手,放過了這個女人。女人的手鏈引起了鐵中尉的注意。
在進入R高地的入口,眾人發現一座墓碑,上面寫著「雙手沾滿鮮血者不歸路」,不以為意的士兵們還對著墓碑撒起了尿。
家裡從事殯葬行業的趙下士告訴眾人,R高地有點不對勁,它更像是給鬼居住的地方。
眾人終於找到了R高地,這是一座廢棄的洋房。 鐵中尉將隊伍分成兩組對R高地周圍進行搜索,可是一無所獲。鐵中尉還意外看到一個白衣女人出現。
前來更換電池的美軍士兵告訴鐵中尉, R高地邪門得很,之前後很多法軍士兵在這里失蹤 。臨走時美軍告訴鐵中尉他不確定4天之後再來到這里時,他們是否還活著。
剛剛送走美國士兵,電報突然接收到詭異的法軍訊息,一個法國士兵在尋找弟弟,鐵中尉趕緊讓通訊兵掛斷了信號。
第二天,眾人發現一名士兵弔死在公寓樓頂。鐵中尉向上級打去報告,卻被上級駁斥 剛剛死掉的士兵正是失蹤者之一 。鐵中尉解釋道自己一共來了10個人,可上級卻告知他們一行一共9個人。
死去的士兵,眾人怎麼也想不起來他的身份細節和長相,而此時的通訊設備怎麼也聯系不上總部,眾人無不感到奇怪。
鐵中尉在瓢潑大雨中又發現了那名白衣女子,在追趕過程中,他突然發現了一片墓碑,墓碑寫著的正是之前電報里聽到的法軍兄弟的名字。
又有一名士兵出現了意外,臨死前他手不住地抓著前方,最終叨念著「對不起」,鐵中尉在他的帽檐上看到了之前越南女人的手鏈。
副領隊陳上士與鐵中尉分成兩隊再次對失蹤的部隊進行搜索。陳上士終於找到發送求救電報的野驢隊成員,可他們早已死去多時;鐵中尉也得知之前見到的美國士兵早就是一群干癟的屍體。
兩隊人馬怎麼也聯系不到對方,不得已眾人只能紛紛退回到R高地的公寓。
R高地再也不能多呆了。通訊設備突然恢復正常,總部會在第二天早上派出直升機。眾人目前要做的就是關好大門,堅守住這最後一晚。
陳上士突然敲門,一名士兵不顧鐵中尉的勸阻將陳上士放了進來,還沒等眾人緩過神來,陳上士舉起武器砍死了其中一名士兵,鐵中尉瞬即擊斃了被鬼附身的陳上士。
反常的士兵變得越來越多,就像傳染病一樣在剩餘的幾人之間蔓延開來,大家都不知道隊伍中誰是人誰是鬼。鐵中尉為了確認手下是否還是本人,逐一讓士兵報告自己的姓名,軍銜。
其中有幾人露出了馬腳射殺了其他成員。其中一人更是引爆了火葯,眾人被炸傷,歲數最小的士兵更是被炸瞎了眼睛。
就當鐵中尉解決掉被鬼附身的士兵時,白衣女人突然出現在鐵中尉面前,鐵中尉知道他也將會和其他成員一樣被女鬼附身,趁沒有失去理智前,他命令年輕士兵朝自己射擊,隨著幾聲槍響,偌大的房間只剩下被炸傷的年輕士兵。
田鼠小隊的任務失敗,通訊電波里又傳出了田鼠小隊向上級求救的信號,他們在召喚下一波隊伍來到R高地……
故事完
1.鐵中尉一行到底是9個人還是10個人?
這是電影最恐怖的根源。也是該片爭議最多的地方。影片中數次出現了田鼠小隊的合影,幾人剛剛登陸R高地小島時,先拍了一張合影。
之後導演多次給了全員集合的特寫,這里已經變成了10個人。
而死去的第一個人即使之前被曝失蹤的仲列兵,眾人再次回憶登島時拍照的場景,影片中卻出現了10個人,拍照正是莫名出現的仲列兵。
可以明確看出這個仲列兵正是導演引爆恐怖的導火索,早就死去的仲列兵是小隊猜忌互相誰是鬼的根源。
2.突然出現的美軍士兵到底是人是鬼?
可以明確地說,鐵中尉一行看到的美軍士兵就是鬼。
美軍士兵見到鐵中尉等人曾解釋道他們每四天回來一次,這其實是給鐵中尉等人的心理暗示,也讓田鼠小隊之後遇鬼期望被美軍就走提供了最後底線。
而之後田鼠小隊發現美軍死去多年的屍體,再結合之前美軍所說的「我們只能晚上來,白天霧大不能開飛機」等令人生疑的台詞,無異於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美軍的鬼魂再出現也沒有了意義。
其實除了美軍,主角一行所見到的人都是鬼魂,登錄時激戰的越南女子正是之後向他們索命的白衣女鬼。
3.影片結尾年輕士兵天亮被發現時,鐵中尉等人的屍體怎麼都不見了?
我們可以理解為田鼠小隊在與越軍的槍戰中就已經死了,只是他們不知道而已。
影片中有這么一個細節,眾人發現與他們對戰的越南士兵已經死去很多年了。唯一生還的越南女人也是之後出現的白衣女鬼。
最後的人鬼大戰,其實是年輕士兵再次經歷戰友死亡變鬼的一個輪回,沒下一組小隊來到R高地時,他們也會發現田鼠小隊成員的屍體。
4.影片開頭的傷員和結尾唯一生還的年輕士兵是一個人嗎?
其實非也。影片開頭的傷員是野驢小隊的生還者;而年輕士兵,但從二者的傷情可以看出,他們都是大面積受傷,眼睛不能看到東西,這也在側面證實了變得反常的士兵都是因為見到了不幹凈的東西,最後不受控制而死的。
田鼠小隊進入R高地入口時,寫著「沾滿鮮血者不歸」的墓碑正告訴大家凡是殺過人的人都會留在這里,而作為冒名頂替哥哥的年輕士兵本就是槍還拿不穩的新兵蛋子,更沒有參加過戰場殺敵。
他之所以活下來確實因為自己沒有殺過人,這也是導演在側面表達反戰主題的佐證。
與其它女鬼索命愛恨情仇的電影不同,《R高地》最吸引人的莫過於軍營遇鬼的設定,在大眾的傳統印象中,軍人由於陽剛氣十足,一直都是鬼怪莫侵的保護神角色。
導演一直在營造「小隊是9個人還是10個人」的懸念,主角一行的田鼠小隊其實是上一輪犧牲者野驢小隊的悲劇輪回,期間不論是無故播報的通訊電波還是突然出現的美國大兵都是R高地超自然現象的具體體現。
R高地是誘發戰士們互相殘殺的心魔,導演也在側面抨擊了戰爭對於人性的摧殘。
影片沒有像其他恐怖片一味追求血腥驚悚的感官刺激,他更像是懸疑小說一樣,對於人物更關系的刻畫,以及R高地霧氣圍繞的氛圍營造,確實夠得上一部優秀的恐怖片。
當然《R高地》也並非沒有缺點,由於角色都身著軍裝,觀眾需要仔細辨別角色之間的差異。
影片結束得過早,很多電影的細節沒有解密,導致很多觀眾看得一頭霧水。
與《恐怖游輪》、《寂靜嶺》這種能完整表達平行設定、表裡世界的故事框架相比,《R高地》的恐怖著力點旨在人數的差異,主角一行是進入輪回世界還是真的是鬧鬼現象,一直是觀眾的爭論焦點。
如果您喜歡這種涉及「陰兵借道」「人數差異」軍營鬧鬼題材作品的話,叉叉建議您看看同樣類型的電影《506哨所》《戰爭幽靈》。
一部電影一個故事,我是叉叉,咱們下期再見!!!
㈢ 求黑白電影名字,海報是:三個人在一個橋上跑步,一個女的在最前面,兩個男的分別在女的左右,只記得這個
是經典法語片《朱爾與吉姆》
㈣ 各位同仁,問一部電影,是關於越南野戰部隊的。
有中國士兵?是不是《戰龍在野》?
很久以前看過,具體細節記不清了。
片 名:戰龍在野
導 演:柯受良
編 劇:南燕 陳文強
主 演:王傑 柯受良 張敏 李修賢 比利·布蘭克斯
上 映:1992年
地 區:中國香港
顏 色:彩色
時 長:100分鍾
類 型:動作片
戰龍在野 (1992)故事梗概
阿傑(王傑)是一個有志青年,但性格比較懦弱,他有一個很善良,很愛他的妻子阿敏(張敏)。阿火(李修賢)為了保護自己的妹妹阿敏殺了黑社會老大龍哥(梁家仁)的弟弟(龍方),而被抓進了監獄。 阿傑和阿敏為了躲避黑社會的追殺,逃到了法國,為了生存阿傑參加了法國雇傭兵。在軍營里阿傑吃了很多苦,但在黑哥(柯受良)的幫助下,經過長達數月的急訓,他終於成為了一名合格的雇傭兵。在執行完任務後他們都成為了法國第三師的士兵。就在阿傑即將凱旋歸來的時候,阿敏在家中,阿火在出獄回家的路上,雙雙被黑社會槍殺。 阿傑回來後決定要為他們報仇,於是找來黑哥。而龍哥那邊知道阿傑是雇傭兵,便叫手下也找來了一隊雇傭兵對付他們,誰想到找來的這兩個雇傭兵正是在法國和阿傑過不去的黑人Billy和他們的教官,經過一場激烈的廝殺,阿傑終於報了仇。
㈤ 這部越戰電影叫什麼名
《我們曾是戰士》(We
Were
Soldiers)
《我們曾是戰士》取材自退役美軍少將哈若德·摩爾(Harold
G.
Moore)和約瑟芬·蓋爾威(Joseph
L.
Galloway)所著的自傳體暢銷小說:《我們曾是年輕的戰士--Ia
Drang河谷--一場改變越戰的戰役》(We
Were
Soldiers
Once..
and
Young:
Ia
Drang:
The
Battle
That
Changed
the
War
in
Vietnam)。片中講述的是1965年越戰初期,美軍入侵越南中部高地Ia
Drang河谷時所發生的真實故事。
美軍第一騎兵師第七騎兵團第一營的450名戰士,在盲目的指揮下,竟毫不知情、毫無准備地降落在北越軍隊集結的中心區域。北越方面在降落地點周圍早已部署有2000以上的兵力,第一營的戰士不得不面對近5倍於自己的敵人。盡管他們背後擁有強大的遠程和空中火力支持,但是畢竟眾寡懸殊,一營的官兵不得不展開一場異常慘重的生存保命戰。
所幸,北越部隊的情報有限,指揮也十分謹慎,沒有抓住乘虛而入一舉殲滅整個營地的機會。經過兩天傷亡逾百人的戰斗之後,第一營終於可以脫離戰場,與前來解圍的第二營返回基地。但是,途中由於第二營營長缺乏經驗,竟然只為了審訊兩名戰俘,而命令叢林中已拖至500碼長的縱隊停止前進。以火力薄弱面撞上了北越方面的生力軍,在激戰中一營幾乎被一掃而空。
當時的第一營營長、指揮官哈若德·摩爾和記者約瑟芬·蓋爾威親身經歷並記錄了這場戰役。這也是美軍在越南戰場第一次重大傷亡,對美軍日後對越戰態度的改變起了極重大的影響。不過本片並沒有著力突出對越戰大環境背景的描寫,而是從一名名官兵的眼睛裡,透視出美國軍人經歷戰爭時表現出來的勇氣與精神。這是導演兼編劇蘭道爾·華萊士和主角梅爾·吉布森所擅長表現的英雄主義風格。直面死神的大無畏精神以及可歌可泣的軍營友情,將成為這部以真實事件改編的越戰影片的主題。
類型:戰爭片
分級:R(暴力)
「你們正在向一個死亡之谷前進,在那你們將只能看到你身旁人的背影,他看你時也一樣。你不
要去管他是什麼膚色的,他叫什麼名字。我們將面對的是一些驍勇而且頑固的敵人。我不能承諾
將活著帶你們回家。但是我發誓,開戰以後,我將是第一個走進戰場、也是最後一個離開戰場的
人。我不會留下任何一個同胞,不管是已經犧牲的還是仍然活著的。我們所有的人將一起回
家」。在帶領士兵們進入戰場的前一天,哈爾-穆爾(Hal
Moore,梅爾-吉布森飾,Mel
Gibson)中
校向他的士兵們和家人們說了上述這些話。
在穆爾的面前是一幫對戰爭一無所知年輕人,以及一些早已經受過戰爭考驗、帶著傷疤和戰
爭的榮耀的老兵們。哈爾-穆爾中校的妻子朱莉也坐在人群中間聽著他丈夫的訓話。朱莉常常看到
他的丈夫伏案至深夜,研讀各種各樣關於戰爭的史書,為他的士兵們制訂最佳的作戰方案。哈爾-
穆爾所率領的是第七騎兵團第一營,與喬治-阿姆斯特朗-卡斯特將軍帶領的是同一支隊伍。
1965年11月14日(星期日)上午10時48分,哈爾-穆爾中校和他年輕的士兵們在Ia
Drang山谷的
X登陸區著陸,這個地方是越南著名的「死亡之谷」。作為言而有信的人,穆爾中校第一個踏上了
戰場,結果卻發現他和他所率領的400名士兵被大約2000名北越部隊士兵所包圍。接下來的戰斗是
美國歷史上最殘酷的一場戰斗,也是美軍和北越部隊之間的第一次正式交火。《我們是士兵》這
部影片描述了戰火之中的這些士兵勇猛的場面,揭示了他們對國家、對戰友的忠誠,以及家裡和
海外男男女女們之間的英勇主義和他們所作出的無法想像的犧牲。
《我們是士兵》由派拉蒙影片公司(Paramount
Pictures)和圖標製作演示公司(an
Icon
Proctions
Presentation)聯手推出。影片是由圖標公司和舵手室娛樂製作公司(Wheelhouse
Entertainment
Proction)聯合製作生產的。蘭德爾-華萊士(Randall
Wallace)擔任了本片的編
劇和導演,梅爾-吉布森、馬德琳-斯托(Madeleine
Stowe)、格雷格-金尼爾(Greg
Kinnear)、薩
姆-埃利奧特(Sam
Elliott)、克里斯-克萊因(Chris
Klein)、凱瑞-拉塞爾(Keri
Russell)和巴
里-佩珀(Barry
Pepper)分別在片中飾演角色。影片的製片是布魯斯-戴維(Bruce
Davey)、斯蒂
芬-麥艾維迪(Stephen
McEveety)和蘭德爾-華萊士,吉姆-萊姆利(Jim
Lemley)和阿恩-L-施米特
(Arne
L.
Schmidt)擔任影片的執行製片。
㈥ 叫什麼戰場的電影 講的是一群中國女人被越南兵抓起來實施暴行 最後被
《安樂戰場》曾志偉、溫碧霞、黃光亮、關寶慧、鄧碧雲主演。
㈦ 問個電影,香港的經典電影有幾個華人跟一個法國女人在越南被越南軍隊圍追堵截
是英雄無淚,那地方不是越南 是金三角 也就是泰國 緬甸 交界 那群僱傭軍在中途救了個法國女記者
,電影英雄無淚
主演: 高雄 林正英
陳忠受美國秘密聘請捉拿泰藉毒梟,條件是保送他妻兒和戰友去美國過平靜的生活。但是他和他的朋友在執行任務的時候陸續遭遇死傷。在困境中,重遇美國爆破專家,為幫陳忠逃離,報答救命之恩,決定以死相助。最好他和他的兒子終於押送毒梟逃出生天。
http://www.56.com/u22/v_MzQ5NzMzMjM.html
㈧ 越南戰爭電影名字
細細的紅線目錄[隱藏]
基本信息
演職員表
製作發行
上映日期
劇情介紹
精彩評論
幕後製作
精彩對白
經典片段
穿幫鏡頭
精彩劇照 基本信息
演職員表
製作發行
上映日期
劇情介紹
精彩評論
幕後製作
精彩對白
經典片段穿幫鏡頭精彩劇照
[編輯本段]基本信息
中文片名
細細的紅線
原片名
The Thin Red Line
更多中文片名
紅色警戒
狂林戰曲
紅色警戒線
細紅線
更多外文片名
Mince ligne rouge, La .....(Canada: French title)
影片類型
動作 / 劇情 / 戰爭
片長
170 min
國家/地區
美國 加拿大
對白語言
英語
色彩
彩色
幅面
35毫米膠片變形寬銀幕
混音
杜比數碼環繞聲
評級
Rated R for realistic war violence and language.
級別
Singapore:PG Australia:M Germany:16 Norway:15 Sweden:15 UK:15 France:U Spain:13 USA:R Hong Kong:IIB Netherlands:16 Argentina:16 Finland:K-14 Portugal:M/16 Canada:14A Switzerland:16 Hungary:16 South Korea:12 Belgium:KT
製作成本
$52,000,000 (estimated)
拍攝日期
1997年6月23日 - 1997年11月
製作日期
1997年6月 -
攝影機
Arriflex Cameras
攝制格式
35 mm (Kodak 5248 and 5279)
洗印格式
35 mm
[編輯本段]演職員表
導演 Director
泰倫斯·馬力克 Terrence Malick
編劇 Writer
泰倫斯·馬力克 Terrence Malick .....(screenplay)
詹姆斯·瓊斯 James Jones .....(novel)
演員 Actor
本·卓別林 Ben Chaplin .....Private Jack Bell
喬治·克魯尼 George Clooney .....Captain Charles Bosche
西恩·潘 Sean Penn .....First Sergeant Edward Welsh
約翰·特拉沃塔 John Travolta .....Brigadier General Quintard
亞德里安·布洛迪 Adrien Brody .....Corporal Fife
詹姆斯·卡維澤 James Caviezel .....Private Witt (as Jim Caviezel)
尼克·諾爾蒂 Nick Nolte .....Lieutenant Colonel Gordon Tall
約翰·C·賴利 John C. Reilly .....Sergeant Storm
約翰·庫薩克 John Cusack .....Captain John Gaff
伍迪·哈里森 Woody Harrelson .....Sergeant Keck
托馬斯·簡 Thomas Jane .....Private Ash (as Tom Jane)
伊萊亞斯·科泰斯 Elias Koteas .....Captain James 'Bugger' Staros
傑瑞德·萊托 Jared Leto .....Second Lieutenant Whyte
約翰·薩維奇 John Savage .....Sergeant McCron
蒂姆·布雷克·尼爾森 Tim Blake Nelson .....Private Tills
達什·米霍克 Dash Mihok .....Private First Class Doll
光石研 Ken Mitsuishi .....Japanese Officer #1
米蘭達·奧圖 Miranda Otto .....Marty Bell
米基·洛克 Mickey Rourke .....Soldier (scenes deleted)
水上龍士 Ryushi Mizukami .....Japanese Private #4
[編輯本段]劇情介紹
版本一
本片是一部描述美國在1942年到1943年瓜達康納爾島(Guadalcanal)戰役期間一個名為「查理斯火炮連」的戰爭故事。在這次大規模的瓜達康納爾島戰役中,查爾斯連隊因設法要從日本人手中奪回名為210號的陣地,全連從登陸開始到持續數月精疲力盡的廝殺與流血,從叢林中巡邏偵察到夜宿野地和傷躺醫院,一直到生存者最後的離去,皆被深刻且真實地在片中描繪出來。
版本二
《細細的紅線》根據美國作家詹姆斯·瓊斯的同名小說改編。1942年,位於南太平洋上的瓜達康納爾群島風光如畫。美軍士兵在島上登陸,希望能從日本侵略軍手中將它收回。美軍和日軍在這個小島上展開了大規模的戰役,搶奪被日軍控制的210陣地的艱巨任務落在了「查理步兵連」的頭上。為此,上尉斯塔羅和下達命令的中校塔爾發生了爭執。塔爾認為諸位戰士應該奮勇向前,將平時訓練的技能都展現出來,而斯塔羅則認為在塔爾的勃勃野心驅使下,全連的士兵將走上一條不歸之路。可是,斯塔羅最後被解除了職務,眾位士兵仍然必須投入這場國家參加的「正義戰爭」。在長達數月的血腥戰役中,步兵連經歷了血與火的洗禮,從危機四伏的夜間偵察到艱苦卓絕的露宿野外,從陣地上遭遇的槍林彈雨到生還後醫院里承受的心靈創痛,戰爭中的一切都不可避免的落到他們頭上。
[編輯本段]精彩評論
Every man fights his own war.
[編輯本段]幕後製作
這部獲柏林金熊獎的作品跟《拯救大兵瑞恩》同年推出,但風格迥異。隱居20年的導演馬利克復出,透過一場勝得艱苦的戰役,對「戰爭」與「死亡」發出天問式的疑惑。全片節奏緩慢,頭十分鍾甚至安詳得有如南太平洋的風光片,在攝影與配樂均十分精緻的氣氛下,只見美軍逃兵威特或是跟土著小孩戲水,或是呆立在海邊喃喃著文藝氣息濃厚的內心獨白。直至查爾斯上士把他捉回查爾斯火炮連,並出發前往瓜達康納爾島展開一場攻堅行動,從日軍佔領的山頭將陣地奪回。這一個多小時的戰役是全片令人看得最興奮的精華。導演在此展現出他駕馭鏡頭的非凡功力,利用漫山遍野的長草和鬼魅般出現的日軍,將戰爭中的荒謬恐怖感表現得淋漓盡致。這可能是最意識流的戰爭片,戰爭情節只是為戰士提供了精神恍惚的借口,散文詩般的畫面彷佛是面臨死神前的「走神」。影片用了太多大明星,但真正的明星卻是導演的奇特手法。這與其說是戰爭片,不如說是戰爭印象片。該故事曾於1964年搬上銀幕。
[編輯本段]精彩對白
Lt. Col. Gordon Tall: It's never necessary to tell me that you think I'm right. We'll just... assume it.
Lt. Col. Gordon Tall: 沒有必要告訴我你認為我是正確的。我們將會...認定是這樣。
--------------------------------------------------------------------------------
Japanese Soldier: Are you righteous? Kind? Does your confidence lie in this? Are you loved by all? Know that I was, too. Do you imagine your suffering will be any less because you loved goodness and truth?
Japanese Soldier: 你很正直嗎?善良嗎?是你的自信心建立在上面嗎?你被所有人喜歡嗎?知道我原來也是那樣。你會幻想因為你熱愛仁慈和真理,你就會免於遭受痛苦嗎?
--------------------------------------------------------------------------------
First Sgt. Edward Welsh: There's not some other world out there where everything's gonna be okay. There's just this one, just this rock.
First Sgt. Edward Welsh:除了世上每一件事情都很好,這個世界就再也沒有別的了。只有一樣東西,就像這塊岩石。
--------------------------------------------------------------------------------
Capt. James 'Bugger' Staros: I've lived with these men, sir, for two and a half years and I will not order them all to their deaths.
Capt. James 'Bugger' Staros:我已經和這些人住在一起兩年半的時間,長官,而我不會命令他們去送死。
--------------------------------------------------------------------------------
First Sgt. Edward Welsh: I might be your best friend, and you don't even know it.
First Sgt. Edward Welsh:我本可以是你最好的朋友,可是你從來都不知道。
[編輯本段]經典片段
《細細的紅線》是最近在美國上映的又一部以「二戰」為題材的影片,影片由美國頗具傳奇色彩的著名導演泰倫斯-馬立克導演。
1978年, 馬立克拍完影片《天堂的日子》(DAYS OF HEAVEN)後宣布息影,沒想到他這一息就是二十年。影片《細細的紅線》就是他二十年後的復出之作。早在這部影片拍竣之前,就有許多影評人把它視為能同影片《拯救大兵瑞恩》競爭1999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熱門影片,雖然因為眾多原因,尤其是影片主題的深刻近於深奧,致使影片上映後的票房並不如早前預測的理想,但無論是看過此片的觀眾,還是業內人士,都把它視為一部優秀的二戰影片;影片中所表現的關於」戰爭與生命」的主題仍然引起了人們的共鳴。
南太平洋新幾內亞小島,氣候炎熱,但風景如畫。在新幾內小島上居住的土著居民至今還像祖輩一樣,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一成不變的生活。再次來到小島的斯塔德佇立於時而波濤洶涌、時而風平浪靜的海邊,禁不住心潮澎湃。誰能想到,這個美麗得如詩如畫的小島,曾經是戰火紛飛、血腥滿布的戰場呢?「這是一項危險的任務,所以我希望由你來帶隊,攻佔機場。」將軍的話似乎又響起在斯塔德的耳邊,而他的思緒彷彿又回到了那個不太久遠的年代,那個他曾經與之共存亡的船艙。而那時還年輕的他又是多麼的勇敢而無畏。「我會完成任務的。」聽到斯塔德響亮的回答,將軍不禁微微一笑。他雖然欣賞年輕人的豪情壯志,但他也知道,戰爭是殘酷的,而且遠比他們想像的殘酷。搶占島上機場的戰斗開始了,威武的戰艦滿載著海軍陸戰隊,在大海中乘鳳破浪,向前猛進,海軍陸戰隊的隊員們雖然臉上平靜地坐在船艙里,但他們心裡清楚,從踏人海島的第一天起,死神就將時常伴在他們的身邊。船艙內是一片難捱的寂靜,隊員們有的在閱讀家信,有的在默默地削著手中的木棍,也有的隊員靜靜地倚在船窗邊,仰望遠方的天空,也許這是最後一次享受生命中難得的寧靜了,生命在此時的平靜中顯得格外漫長而珍貴。「我妻子說我像一個魔鬼,她說我們這樣的人只懂得屠殺,於是她離開了我。」
突然,船艙內有人打破了沉默,在生命的最後一刻,說出了自己的心裡話,「我並不怕死,但我無法忍受孤獨。」斯塔德循聲看去,說話的隊員竟是平日里大家都認為性格堅強的彼爾。人真是多變的動物,此時此刻,再堅強的人都會變得脆弱不堪,需要支持和撫慰。終於,搶灘登陸的時刻到了,一艘艘艦船載著海軍陸戰隊員們沖向危機四伏的小島。隊員們一踏上小島,便迅速分散前進,所有的人都小心謹慎,持槍行進,不敢有絲毫的鬆懈,但令人奇怪的是,隊員們竟然沒有遇到任何來自日軍的反抗。微風輕弗著過膝的雜草,掠過島上的叢林,似乎在向士兵們發問:「你們是誰——穿著軍裝的人?這兒,死亡就在你們的身邊,觸手可及,人類又算什麼呢?你們所謂的榮譽、仁慈、和平與殘醋此時此地又在何處呢?你們要知道,勇氣意味著什麼?」斯塔德搖搖頭,努力不去想這些怪誕的念頭,集中精力,向前進發。是啊,在這生死一發之際,自己腦子里怎麼會冒出如此紛繁復雜的想法。
海軍陸戰隊員們分成數隊繼續前進。一路上,士兵們不時看到劃叢中戰友們血肉模糊的屍體,戰爭的匆使得戰場都無法及時清理。很顯然,這兒曾發生過一場激烈的戰斗,誰知道自己不久會不會也陳屍戰場呢。平靜並沒有持續很久,海軍陸戰隊員們很快就與日軍在山腳旁相遇。日軍佔領小山的制高點,居高臨下,在堅固的暗堡中,以兇猛的人力,阻止了斯塔德的隊伍前進的步伐。「只有沖過去才會存活,」斯塔德大叫著,帶領士兵們進攻,試圖殺出一條血路。但山腰上日軍的兩挺機關槍噴灑著火舌,眼見身邊的戰友一個個倒下,斯塔德不得不讓士兵們暫時卧倒,隱身於草叢中。
「你們兩個,一左一右;分兩路前行。」斯塔德命令兩個士兵。上前探路。兩個隊員對望一眼,似乎是相互道別,又似乎是互相提醒,然後兩人分頭匍匐前進,剛爬了有十幾米,只聽到兩聲槍響,一度瑟瑟作響的草叢再也不見動靜,恢復了死一般的寂靜。雖然兩個戰友的屍體就在前方的不遠處,但現在,斯塔德只能聽任他們靜靜地躺在那兒。是的,這就是戰爭,沒有憐憫,只有死亡。在離他們靜伏的不遠處,一隻遭流彈擊中的小鳥跌落在地,它徒勞地在草叢中撲騰著雙翅,試圖再次飛上天空。但不久,振動的雙翅漸漸慢了下來,終於不再動彈。隊員們靜視著這一幕,似乎小鳥兒的一切在昭示著他們下一步的命運。「跟他們拼了。」脾氣暴躁的中士哈利受不了身邊這種難捱的死寂,跳起來准備與日軍一拚死活,可他剛露出身子,就響起一陣密集的槍聲,哈利全身抽動,重重地跌倒在地上。同伴們拚命將哈利拖回大石後面,檢查他的傷勢。「我不行了。」鮮血從哈利的腹部流了出來,「可能的話,把我放在草地上,蓋上國旗。」「別這樣說,你會好起來的。」斯塔德安慰他,雖然他也知道哈利的傷勢已經無可救葯。終於,哈利的全身不再顫抖。在死亡把一個個同伴帶走之後,海軍陸戰隊的士兵們好不容易向前挪了幾步。在不遠處,一個受傷的士兵正在痛苦地喊叫著,陣陣慘叫聲傳人同伴的耳中,讓大家為之傷痛卻又無可奈何。因為日軍的槍口正虎視眈眈地對著任何一個可能沖上去的士兵們。突然斯塔德躍起撲向受傷的隊員。在一陣密集的槍聲中,他來到受傷隊員的身旁。「我會帶你回去,跟我走。」受傷的隊員拒絕了斯塔德的要求,「不,你回去吧,不然,我們倆誰也別想離開。」看著負傷的同伴,斯塔德一咬牙,解下水壺與葯瓶,放在士兵的身邊,又回到自己隊伍中。不能再這樣盲目前進了,每前進一步,只會意味著死亡的大量增加。斯塔德想到這里,決定向將軍請求撤退。「將軍,我請求後退。等援軍趕到時,再向前沖。」「不行,給我繼續進攻,我命令你不得後退。」將軍聲音嚴厲。「可是,將軍,我這兒的傷亡隊員越來越多,這簡直是自殺行動。」斯塔德激動地喊著。「軍人的天職就是服從,難道你想上軍事法庭嗎?」將軍的語氣也隨之高亢起來。「我拒絕服從你的命令,將軍。」說完,斯塔德掛上電話,命令隊員們撤退。
隊伍返回的途中,許多受傷的士兵在呻吟著。兩個隊員抬下一個受傷的隊員,斯塔德看過去,那是一張多麼年輕稚嫩的臉啊。戰爭,這就是戰爭。看到這些,斯塔德更加堅信自己的決定是對的。出乎斯塔德的意料,將軍並沒有因此而責怪他。因為眼下重要的是如何攻下敵軍的目標。「我需要幾個人做先鋒,誰願意參加?」與其大隊人馬受阻,不如派小股部隊攻敵不備,將軍這樣想著。「我參加。」斯塔德首先報名。他想讓將軍知道,自己決定部隊後撤,絕不是貪生伯死,將軍贊許地向他點點頭。為數不多的幾個士兵在斯塔德的帶領下,組成敢死隊,悄悄向敵軍陣地潛行。憑借著天然的岩石做掩護,他們漸漸逼近敵軍的陣地。雙方相距是如此之近,斯塔德甚至可以通過望遠鏡看到日軍陣地里伸出的黑乎乎的槍口。看清敵人的方位後,斯塔德通過步話機向將軍報告了日軍機槍手的位置,炮彈准確地一顆接一顆地落在敵軍的暗堡上。眼見時機成熟,斯塔德大喝一聲,帶領土兵們沖出草叢,直逼日軍。突然遭到襲擊的日軍頓時驚慌失措,斯塔德終於以極少的代價擊潰了日軍,搶得了這個寶貴的制高點。
將軍隨後趕到,要求斯塔德乘勝追擊敵軍,一舉挫敗另一陣地的日軍。」可是,將軍,士兵們急需醫治......斯塔德的話被將軍打斷:「軍人不應有任何退縮,我們不能再等,身為軍人就應該堅持到底。」士氣大振的美軍一鼓作氣,連續攻佔了日軍的數個制高。然而,面對喊殺聲震天的戰場,斯塔德不禁有些茫然,難道這就是戰爭嗎?戰場上,有的日本兵全身抽搐著,有的傻笑著,在士兵間遊走;面對這一切,斯塔德彷彿聽到一個聲音在說:「這就是人類所追求的勝利嗎?不斷地屠殺只會使人類走向來亡,也許這便是人類一直苦苦追尋的現實。」穿行在滿布殺戮的戰場,斯塔德似乎成了一個與戰爭無關的局外人。戰斗對他來說已經失去了昔日的神聖與輝煌,雖然爭奪小島的戰斗最終以美軍的全面勝利而告終。
「看看這些森林,」將軍注意到斯塔德情緒的變化,提醒地說,「你看到那些滕蔓了嗎?它們拚命地纏繞在大樹上,瘋狂地盤繞著大樹生長,汲取養分與陽光,這就是生命的原則,大自然永遠是殘酷的。」陣陣海風掀起海浪,沖刷著岸邊的礁石,發出陣陣巨響。一陣海風襲來,令長時間佇立於海邊的斯塔德禁不住渾身顫動,重新回到當今所處的世界。畢竟,這已經是多年前的往事了,如今的小島已不再有當年的血腥,和平早已回到這里,生命終究是美好的。
[編輯本段]穿幫鏡頭
·時代錯誤:在剛開始的村莊,可以在背景里看到一艘1980年之後才有的海軍船隻。
·時代錯誤:士兵使用的牙刷,至少是在1990年代以後才發明的。
·時代錯誤:在沙灘上面有一個現代的玻璃纖維的泡沫材料的沖浪板。
·時代錯誤:在一個閃回鏡頭中,士兵和他的女友握著手,可以在背景的窗外看到一些並不是1940年代的現代汽車。
·時代錯誤:在美國軍隊中,直到1960年代才開始出現「201檔案」作為參軍人員檔案。然而,在影片開始的時候,有兩名士兵使用到了這一術語,作為介紹他們服役記錄的信息。
㈨ 有什麼好看的越戰電影推薦嗎
其實在我的記憶中,有一部越戰電影比現在熱播的《芳華》更加讓人印象深刻。而且嚴格意義上說,《芳華》算不上戰爭電影,而1987年內地和香港合拍了的《閃電行動》,是實打實的越戰片。
談質量,30年前的影片質量可想一般,那時的票還只賣兩毛,如果你關注的是內容而不是清晰度,推薦一看,我是2011年看到此片,當時一開始就吐槽,因為大熒幕上的畫面質量實在太差了,對我這種視力不好的實在是難受,忽略清晰度,所有心思都集中在了情節上。
電影說的是,南疆作戰時,我「閃電行動」小分隊在隊長劉凱華(杜振清飾)帶領下,潛入敵後偵察敵人的「神秘炮群」。敵軍特工隊長曾在我國受訓,得知我行動計劃後,立即作出部署。小分隊巧妙擺脫敵軍追擊,並救出被敵軍追殺的傣族婦女月梅(張玲飾)。
當闖敵人橋頭要塞時,雙方展開生死角逐。深夜,月梅驚飛林中宿鳥,小分隊落入敵人布置好的陷阱,後經拚死博殺突出重圍。此時月梅暴露了敵特身份,企圖逼我就範。劉凱華設計降服了她,在其掙脫竄出山洞時,被敵軍誤殺。我分隊隊員姜元(孫海英飾)、李久鳴(陳曉雷飾)也先後犧牲。經過浴血戰斗,總攻開始前敵人的「神秘炮群」進入我炮火射程。
從內容上看,有幾點值得推薦!
第一, 影片成於1987年,邊境摩擦不斷,電影原型都還在,所以電影較好滴還原了戰爭場景。
第二, 時間也恰好在兩國恢復同志加兄弟(1989年)之前,之後,南疆戰事就似乎進了默認的宣傳冷宮,很少有這方面題材的影視作品。
第三, 所謂 下等成功靠運氣,中等成功靠實力,上等成功靠對手, 影片為我軍設置的對手,並非抗日神劇里被自己蠢死的敵軍!這大大增加了影片的觀賞性。
比如在我軍校培養出的大反派,有勇有謀的阮雄。
今天看來,依然經典的肉搏戰
比如在破襲小隊中的女特工月梅,為保護自己,同時又傳遞情報,採取了驚飛宿鳥的辦法。
圖註: 對方的女特工月梅,標準的蛇蠍心腸,當年看到她引導炮兵炮襲我邊民時,一同觀影的兄弟都在破口大罵。
第四, 所謂人生四大鐵,一起扛過槍,沒有這一項經歷的人是無法溝通的,更何況是一起出生入死的,面對前有雷場,後有追兵的情況下,負責排雷的林小亮以血肉之軀沖入雷場,趟開了一條生路。這樣的兄弟誰會不記得一輩子。
30年多前的戰爭硝煙已經散去, 有人花開一整年,有人花開只一天, 西南邊境線上,一座座烈士墓碑靜靜佇立,踐行著「生當守國門,死亦護疆土」的誓言。
最後來一張,主人公手指口述坐標,遙控炮兵遠程打擊的帥照,當時就覺得碉堡了。
(兵說團隊:尋覓五年)
1. 《獵鹿人》The Deer Hunter 導 演: (邁克爾·西米諾 Michael Cimino) 主 演: (羅伯特·德尼羅 Robert De Niro) (約翰·凱澤爾 John Cazale) (約翰·沙維奇 John Savage) (克里斯托弗·沃肯 Christopher Walken) (梅麗爾·斯特里普 Meryl Streep) (喬治·真達 George Dzundza) 劇情簡介-劇情介紹:賓夕法尼亞州三個年輕的鋼鐵工人邁克爾(Michael),史蒂文(Steven)和尼克(Nick),在越南戰爭時來到了越南。在離開美國時,史蒂文與已懷孕的安吉拉(Angela)結了婚,他們的婚禮也是這三個年輕人的告別聚會。婚禮結束後,三個人一同去打獵,邁克爾以神奇的槍法擊中了一頭雄鹿,但他仍神情抑鬱,因為在他心中這就等於在拿生命做賭注。 在戰場上,他們三人沒過多久就都成了越南士兵的俘虜,越南士兵逼迫他們用左輪手槍玩俄羅斯輪盤賭,尼克被嚇得半死,邁克爾卻很鎮定,他還乘機搶了越南士兵的槍,與同伴一同逃出了俘虜營,但逃出後大家又失散了。邁克爾和史蒂文回到了美國,史蒂文終身殘廢,住在療養院中不願回家,邁克爾雖然無恙,但精神上已不復當年,他與尼克的女朋友琳達同居。 當邁克爾得知尼克還活著,並且住在西貢時,他來到了越南並找到了尼克,但此時的尼克已麻木不仁,尼克在邁克爾面前玩俄羅斯輪盤賭,這一次他飲彈而亡
2. 《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 導 演: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Francis Ford Coppola) 主 演: (馬龍·白蘭度 Marlon Brando) (羅伯特·杜瓦爾 Robert Duvall) (馬丁·西恩 Martin Sheen) (弗雷德里克·福瑞斯特 Frederic Forrest) (艾伯特·霍爾 Albert Hall) (山姆·博頓斯 Sam Bottoms) 上 映: 1979年08月15日 美國 更多地區 劇情簡介-劇情介紹:越戰期間,美軍情報官員威爾德上尉奉命「毫不留情」地除掉庫爾茲上校,一個叛逃美國軍人。接到命令後,威爾德率領小分隊,乘小艇逆河而上,冒險深入柬埔寨。 在一處偏僻的熱帶叢林內,精神失常的庫爾茲上校以其嗜血成性的殘暴統治著當地土著居民,成為他們盲目崇拜、迷信的圖騰。隨著小艇駛入柬埔寨,威爾德一行人似乎捲入一個超乎現實、徹底瘋狂的世界,淹沒在人類靈魂最黑暗、卑劣的陰影里…… 雖然本片在當年是一部備受爭議的作品,但整體而言,【現代啟示錄】的確是一部能夠震撼人心的電影。柯波拉的手法雄渾,將炮火漫天的越戰,塑造成人類末世的地獄景觀,是一部非常值得探討的戰爭史詩鉅片,尤其劇中以交響樂搭配直升機大屠殺的一幕,更是眾多影迷們所稱道的經典鏡頭。
3. 《野戰排》Platoon 導 演: (奧利弗·斯通 Oliver Stone) 主 演: (湯姆·貝倫傑 Tom Berenger) (威廉·達福 Willem Dafoe) (查利·希恩 Charlie Sheen) (福里斯特·惠特克 Forest Whitaker) ( Francesco Quinn) (約翰·邁克格雷 John C. McGinley) 上 映: 1986年12月19日 美國 更多地區 劇情簡介-劇情介紹:1967年,19歲的克里斯·泰勒放棄學業,和其他美國士兵一起,乘飛機飛抵西貢。他被編在一個步兵排里執行任務,步兵連中對泰勒影響最大的要屬巴恩斯中士和伊萊亞斯中士,但兩人對戰爭的看法完全不同,因戰爭而成了瘋狂殺人機器巴恩斯,心腸極為冷酷,而伊萊亞斯認為即使在殘酷的戰爭中,也要遵守必要的行為准則。 在一次戰役中,巴恩斯下令用火焰噴射器燒毀整個村莊,伊萊亞斯極力勸阻巴恩斯的暴行,巴恩斯因此懷恨在心。某次激戰中,伊萊亞斯負傷,巴恩斯聞聲趕來,命令泰勒背另一名傷員,撤退,自己則趁機瞄準伊萊亞斯,連放兩槍;他甚至想殺掉知曉真情的泰勒,然而,正好一顆炸彈落下,兩人都失去知覺。他們醒來後,巴恩斯命令泰勒去找軍醫,而泰勒則將槍口對准了巴恩斯,扣動扳機……
6. 《早安越南》Good Morning, Vietnam 導 演: (巴里·萊文森 Barry Levinson) 主 演: (羅賓·威廉斯 Robin Williams) (福里斯特·惠特克 Forest Whitaker) ( Tung Thanh Tran) ( Chintara Sukapatana) (布魯諾·科比 Bruno Kirby) (羅伯特·烏爾 Robert Wuhl) 上 映: 1987年12月23日 美國 更多地區 劇情簡介-劇情介紹:羅賓.威廉姆斯因主演本片轟動賣座而成為第一線的喜劇巨星。他飾演一名越南美軍電台的DJ,每天以妙語如珠的風格主持早晨廣播節目,甚受大兵歡迎。後來他深入越南的民間生活,漸漸喜歡上這個國家,以至在節目中發表了一些跟軍方宣傳有抵觸的言論,遭到黯然下台的命運。本片劇本由一位電台主持人根據自己當年在越南的親身經歷撰寫而成,故內容特別真實而生動。導演巴里.萊文森以側面方式來反映越戰問題,在同類電影中顯得別具新意,此外,穿梭在全片中的多首六十年代流行曲,也可以喚起中年觀眾的懷舊情緒。
7. 《越戰創傷》Casualties of War 導 演: (布賴恩·迪帕爾馬 Brian De Palma) 主 演: (邁克爾·福克斯 Michael J. Fox) (西恩·潘 Sean Penn) ( Don Harvey) (約翰·雷利 John C. Reilly) (約翰·雷吉扎默 John Leguizamo) ( Thuy Thu Le) 上 映: 1989年08月18日 美國 更多地區 劇情簡介-劇情介紹:本片以越戰為背景,刻劃並揭露了戰爭中美軍的殘暴罪行,也以此表達了編導對戰爭的憎惡及對和平的珍視與呼喚。艾力遜是新踏入越南戰場的士兵,有一腔為國奉獻的激情。在一次行動中不小心遭到越軍的埋伏,好在被同事馬素救回一命。在一次遠程偵察任務中,馬素等強搶越南少女隨軍,以發泄他們的獸欲。艾力遜眼睜睜看到越藉少女被活活蹂躪至死,富有正義的他對自己的同胞開始感到失望,於是不顧自身安危將同僚的罪行公諸於世……
8. 《生於七月四日》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 導 演: (奧利弗·斯通 Oliver Stone) 主 演: (湯姆·克魯斯 Tom Cruise) (布萊恩·拉肯 Bryan Larkin) (雷蒙德·巴里 Raymond J. Barry) ( Caroline Kava) ( Josh Evans) ( Seth Allen) 上 映: 1989年12月20日 美國 更多地區 劇情簡介-劇情介紹:滿懷報國之情的美國青年朗·柯維克前往越南前線為祖國而戰,但是,戰爭的殘酷撕碎了他的理想,同時也澆滅了他的愛國熱情,朗·柯維克最終成為了一個厭惡美國政府的反戰主義者。
《天與地》Heaven & Earth 導 演: (奧利弗·斯通 Oliver Stone) 主 演: ( Haing S. Ngor) ( Bussaro Sanruck) ( Supak Pititam) (陳沖 Joan Chen) ( Thuan K. Nguyen) ( Hiep Thi Le) 上 映: 1993年01月20日 澳大利亞 更多地區 劇情簡介-劇情介紹:越南中部一個盛產稻米的村落,馮家生了個叫黎里的女孩,她和其他當地人一樣,以父為天以母為地,過著再平等不過的日子。但從幼年起,她便開始經歷戰爭的摧殘和生活的魔難。她沒有料到,命運安排她顛沛流離到了一個叫美國的地方。她更沒有料到的是,把她領到這里來的史蒂爾.巴特勒少校,一改在越南時的溫情體貼,變成了完全不一樣的人...影片根據黎里女士的自傳改編。導演在此之前已有《野戰排》和《生於七月四日》兩部越戰題材的作品問世。很多人擔心這第三部會是畫蛇添足之作,而導演本人則想證明:三部影片將是首尾相連彼此呼應的整體。
10. 《越戰忠魂》We Were Soldiers 導 演: (蘭道爾·華萊士 Randall Wallace) 主 演: (梅爾·吉布森@梅爾吉勃遜 Mel Gibson) (瑪德琳·斯托@美達蓮史杜@麥德林·斯托 Madeleine Sto) (格雷戈·金尼爾 Greg Kinnear) (山姆·艾略特 Sam Elliott) (克里斯·克萊因 Chris Klein) (克里·拉塞爾 Keri Russell) 上 映: 2002年02月25日 美國 更多地區 劇情簡介-劇情介紹:故事發生在1965年的越戰初期,美軍第一騎兵師第七騎兵團第一營的450名戰士,在盲目的指揮下,竟毫不知情、毫無准備地降落在北越軍隊集結的中心區域。北越方面在降落地點周圍早已部署有2000以上的兵力,第一營的戰士不得不面對近5倍於自己的敵人。盡管他們背後擁有強大的遠程和空中火力支持,但是畢竟眾寡懸殊,一營的官兵不得不展開一場異常慘重的生存保命戰。 所幸,北越部隊的情報有限,指揮也十分謹慎,沒有抓住乘虛而入一舉殲滅整個營地的機會。經過兩天傷亡逾百人的戰斗之後,第一營終於可以脫離戰場,與前來解圍的第二營返回基地。但是,途中由於第二營營長缺乏經驗,竟然只為了審訊兩名戰俘,而命令叢林中已拖至500碼長的縱隊停止前進。以火力薄弱面撞上了北越方面的生力軍,在激戰中一營幾乎被一掃而空。
高山下的花環,最近的芳華都不錯。[呲牙][玫瑰]
越戰指的是1965年,美利堅合眾國入侵越南的戰爭,中國官方稱作 越戰。1979年 1989年期間,發生在中國雲南、廣西邊境,中國人民解放軍與越南人民軍之間的戰斗,中國官方稱作 對越自衛反擊戰。
真正的越戰經典片是:《獵鹿人》、《野戰排》、《越戰創傷》、《早安越南》、《越戰忠魂》等等。
至於中國拍攝的一些,有關中國人民解放軍與越南人民軍之間的戰斗影片。比如:《高山下的花環》、《芳華》、《雷場相思樹》、《蛇谷奇兵》、《新兵馬強》、《自豪吧,母親》、《長排山之戰》等等影。是屬於對越自衛反擊戰范圍,與提問的「越戰」范圍,並沒有任何關聯,不屬於「越戰」影片。
越戰為好萊塢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素材,如果要在反映越戰的電影傑作中挑選一部「最真實」的話,大概非奧利弗·斯通的《野戰排》莫屬。其實同類題材已有《獵鹿人》和《現代啟示錄》等珠玉在先,不過兩者更多藉助藝術手法表現戰爭對人的異化也就是說,故事的內容換成哪個戰爭都可以。而盡管《野戰排》並沒有真實事件作為藍本,電影《野戰排》卻旨在還原真實的越南戰場,更何況,影片中的許多情節都來自於導演斯通當年在越南的耳聞目睹。因為早在越戰爆發之前,桀驁不馴的斯通就從耶魯大學半途輟學,前往越南做了一年的鄉村教師。越戰爆發後,他又於1967年參軍,奔赴越南前線當了一名偵察兵。所以《野戰排》中的主人公泰勒,就是斯通自己的寫照。
在《野戰排》之後,斯通又接著拍攝了兩部越戰電影《生於七月四日》( 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1989)和《天與地》(Heaven & Earth,1993),共同組成他著名的「越戰三部曲」,繼續表達自己的這一立場。
《天與地》則採取了更為罕見的獨到視角——通過越南女子黎里被越戰徹底改變的一生,以不甚為人所注意的越南一方的視角來呈現這場戰爭給越南本土帶來的毀滅性創傷。《野戰排》中美軍屠殺村民的一幕在《天與地》中更為頻繁地上演。由此也不難發現,斯通並非他的批評者所宣稱的那樣「不愛國」、「是一個共產主義份子」,他也並非簡單地反對美軍,而是真正意義上的反戰主義者,批判戰爭中的任何一方。其實斯通是在試圖告訴人們一個令人震驚的尷尬事實,那就是越戰的失利,是美國人打敗了自己。美國由於傲慢和自負將自己拖入這場本不屬於他們的戰爭
《永不消失的電波》,《抗美援朝》、《東京審判》
1 《越戰創傷》
2 《越戰先鋒》
3 《野狼呼叫21》
4 《閃電行動》
5 《全金屬外殼》
6 《天與地》
7 《漢堡高地》
8 《現代啟示錄》
9 《生於七月四日》
10 《野戰排》
11 《獵鹿人》
12 《早安越南》
13 《老虎連》
國外的很多,就不多說了。國內比較好的有巜高山下的花環》、《不該凋謝的玫瑰》、《閃電行動》、《蛇谷奇兵》、《鐵甲008》。
美國的《我們曾經是戰士》又名《越戰忠魂》。國內的有,《高山下的花環》《鐵甲008》《芳華》。這些片子都挺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