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女人體電影
1. 《女人體》寫生素描技法
《女人體》寫生素描技法
素描簡而言之就是單色畫。卻又不盡然,畢竟素描涵蓋與牽連的東西太多,解決的問題也太多,素描過程是同一時間要考慮許多問題的綜合思維活動。下面是我為大家分享女人體寫生素描技法,歡迎大家參考學習。
《女人體》繪制步驟
1.白描
身體用灰墨色,頭發用濃墨勾。線條要勾得圓潤,有彈性有變化。年輕女人體無論擺什麼動姿都不會改變體態的基本特徵,豐潤和諧,大形上少有硌眼的稜角,易於把握整體。畫頭發時注意行筆要虛起虛收,要有飄動感,發際處的用筆以根須入於肉內方是佳。
2.分染
沿線染出基本結構和固有明度,如手臂、乳頭、嘴唇等部位。從分染開始就要注意女性肌膚的細膩和潤澤感,這是與畫男人體的不同之處。
3.罩染
罩染水分要多,以烘染為主,或叫濕染畫法。把畫面濕潤後著色,使肌膚顯得色澤晶瑩、飽滿。畫背景時在接近人體處要注意略有深淺變化,一是空間感的.需要,二是使人體自身顯出光澤來。
4.罩粉
前三個步驟只是用古銅一種顏色進行的,在深淺明度確定後,即可罩粉。先罩石綠,既與背景色彩形成對比,又使肌膚質感細膩。刷膠礬水一遍,再罩赭石加胡粉,再刷膠礬水一遍。石色的固著力相比透明色略差,又多敷在底色之上,為防止再畫時被帶起,新舊色相混而驅,所以都要用膠礬水加固。其餘不足之處用古銅色砌染加補。嘴唇和乳頭處略施硃砂染過。襯布是後加上去的。墨線後著花青、石綠、胡粉、古銅、硃砂等色。經過補充後的畫面顯得對比關系豐富和充實一些。
《女孩肖像》繪制步驟
1.白描
先要有個大體意圖,落墨時濃淡深淺只要差別不過分,暫可不必過於計較,只管放鬆地勾勒,不要勾得太實了。頭部的眼睛、眉毛、發際可酌情逐漸積勾充實,毛發用筆要虛起虛收,使之既有從肉而生之感,又有輕飄柔軟之意。上下唇縫應勾得有些變化。
2.分染
人物寫生的底色以對像具體膚色而定,細察不難看到人的皮膚色很少一樣的。這幅畫的分染是以古銅色起手的,分染時可以把結構畫得稍過一點,固有明度同時畫出。
3.罩染與托粉
通過罩染可以把分染過頭的關系含進去。罩染和分染在製作過程中需經過數次交替後方能達到相對完整的程度。這期間可在一些結構關系的強弱方面稍作調整。托粉在罩染之前用胡粉調赭石從絹背面輕輕地薄塗。嘴唇、耳垂、臉頰用少許硃砂、胭脂砌染。
4.罩粉
罩粉一般是在面部關系進行到七八層後才著手的。罩粉的作用一是豐富畫面層次,二是使肌膚的質感細膩。用粉要依具體對象的情況而定薄厚。先罩一遍石綠,後罩一遍胡粉赭石,各刷一次膠礬水,之後再加染補充,直到完成。眼睛的高光處用胡粉點出,適可而止。
胳膊和手部的用色基本一樣,染法略有不同。罩染和分染不截然分開,罩里帶分,如手背的古銅色和指尖的胭脂色是趁濕對接的,使兩色渾融自然,肌膚的感覺更潤澤。
;2. 這是哪部電影的
泰坦尼克號!圖中人是飾演男主角傑克的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
《泰坦尼克號》是美國20世紀福克斯公司於1997年拍攝的一部史詩浪漫的災難電影,由詹姆斯•卡梅隆創作、編輯、製作、導演及監制,好萊塢著名影星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凱特•溫斯萊特出演。影片以1912年泰坦尼克號郵輪在其處女啟航時觸礁冰山而沉沒的事件為背景,描述了處於不同階層的兩個人——窮畫家傑克和貴族女蘿絲拋棄世俗的偏見墜入愛河,最終傑克把生命的機會讓給了蘿絲的感人故事。影片於1997年11月1日在東京首映。
影片拍攝成本高達2億美元,並廣泛採用了計算機特技,是當時成本最昂貴的電影,但全球票房超過18億美元,是1997年至2010年間票房最高的電影,並獲得第7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獎等11項大獎。《泰坦尼克號》在2012年4月4日以3D版形式重新發布,紀念泰坦尼克號沉船事件100周年。中國票房是9.87億元,北美票房5700萬美元,全球票房3.44億美元,至此,該片的總票房已達到21.87億美元。
1912年4月10日,號稱 「世界工業史上的奇跡」的豪華客輪泰坦尼克號開始了自己的處女航,從英國的南安普頓出發駛往美國紐約。17歲頭等艙乘客露絲(凱特•溫絲萊特 飾演)與她當時的未婚夫卡爾(比利•贊恩 飾演)、露絲的母親(弗蘭西絲•費舍 飾演),卡爾以及露絲的僕人登上了泰坦尼克號;另外還有在賭博中贏得船票的三等艙乘客傑克•道森(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和他的朋友法布里奇歐(丹尼•努齊 飾演)。露絲厭倦了上流社會虛偽的生活,不願嫁給卡爾,打算投海自盡,被傑克救起。很快,美麗活潑的露絲與英俊開朗的傑克相愛,傑克帶露絲參加下等艙的舞會、為她畫像,二人的感情逐漸升溫。
卡爾發現了傑克為露絲所繪的人體素描與草圖,與「海洋之心」一起放於他的保險箱內,他很憤怒,指示僕人對傑克栽贓嫁禍。然而就在同時,「泰坦尼克號」撞上了冰山。泰坦尼克號的設計師托馬斯•安德魯斯向船員表示,由於有5個艙入水,所以泰坦尼克號將會在1-2小時內沉沒。當露絲和卡爾准備登上救生艇的時候,露絲決定去尋找傑克,結果在警衛室找到他,他被手銬鎖在一條水管上,蘿絲找不到能開啟手銬的鑰匙,幾經辛苦才發現找到一把消防斧,她用斧頭劈斷手銬後與傑克一起逃生。泰坦尼克號上一片混亂,在危急之中,人類本性中的善良與丑惡、高貴與卑劣更加分明。
很快,巨輪從中間斷裂,船尾成豎直90度角下沉,很多乘客因而從高處跌下,傑克和蘿絲互相緊抓對方,但因為水的沖力太強而松開了。傑克後來找到蘿絲,他們發現了一扇漂浮在海上的門板,但是門板上只能夠容納一人的重量,因此傑克把生存的機會讓給了愛人羅絲,自己則在冰海中被凍死。露絲悲痛欲絕,但她答應了傑克要好好活下去,最終她被人救起,之後她過著平靜的生活,與一名低下階層的姓卡維特的男子結婚,婚後生兒育女。直到73年之後,「泰坦尼克號」的沉船遺骸在北大西洋兩英里半的海底被發現,美國探險家洛維特在船上發現了一幅畫,這幅畫中的少女正是當年的露絲,這段塵封的往事才被解開。在把擁有多年,外界一直尋找不到的項鏈「海洋之心」扔下海中,年邁的露絲終於向眾人訴說了埋藏在自己心中84年的秘密,了卻她的心事,在此之前她從未曾把自己這段刻骨銘心的往事跟任何人提及過,包括她已過世的丈夫。
3. 女人體素描的介紹
《女人體素描》以女性人體為範例,有意識地捕捉了模特極為優美的姿態,並將其匯集成十分完備的圖片資料,讀者可通過觀察人物實體的方式掌握許多現代的繪畫技法,並借鑒學習每位藝術家為了表達情感而使用的創作方式。範例中的人體形態及其所蘊涵的情感都十分復雜,對於它們的評述及解釋是相關知識的提煉,其中既有十分完備的常用人體解剖學術語,也有對於人體各類運動器官學科以及外部形態的基本綜述。範例旁的解釋是為了說明觀察及研究模特姿態的整個過程,並不是刻意為主。
4. 人體素描畫法步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人體素描作為表現形式,以人體作為內容載體的作品,在美術中數量很多,而女人體寫生素描更是經過一段曲折的發展,簡單的分享下女人體寫生素描步驟:
一、步驟:
落幅:在確定全身比例、重心和動勢的同時,畫現基本形。畫人體的步驟不能從頭部開始往下畫,也不是把各個局部並湊起來,而應該把所有的部分有機地組合起來。
在畫幅的上下輕輕畫兩條線來擬定全身的高度。畫站著的人,為了不使構圖顯得太空,一般盡量使全身的高度充足於畫面,上下很少留出空間。
胸廓可以理解為一個方蛋性的立方體,盆骨可理解為三角形的立方體,二者本身都是固定不變的,運動時使它們發生不同的透視變化的是脊柱(特別是腰椎)的幾個不同方向的轉折和它的同肩線的關系,是開始階段表現人體運動和重心的.關鍵。全身的動勢(人的姿勢、四肢的方向),都是以這些形體的重心軸線的防線為基礎。
在觀察和確定全身各部分的比例動作時,還必須著重注意軀干、四肢骨骼之間主要的關節。從外表看,都是出於皮下谷歌比較顯露的地方,這些人體活動的指點,也是我們在造型上很重要的標志。
在開始時用長直線反復檢查這些關節的相互關系,特別是成對的關節如兩肩、胸廓的肋弓線、骨盆兩側和兩膝,以防下肢的內外踝骨之間,把這些主要的關節用長直線聯系起來看,就容易確定各部分基線的方向和長短,次要的線和基線的關系。可以把胸部和腹部區分為兩個梯形。強調抓住這些人體活動的支點,還在於人體寫生不同於畫石膏,人站久了,某些部位難免有變動,如果抓住對象本身的結構關系,即使局部稍有變動,對作畫也不會有大的影響。
二、人體素描結構:
①、人體的基本結構
人體的基本結構可以用「一豎,二橫,三體積,四肢」予以概括(圖1人體基本結構)。
一豎,是指人體的脊柱,即通常所說的脊樑骨。脊柱是垂直的縱軸,連接頭顱,胸廓、骨盆。是人體結構和形態上的主要特徵。
二橫,是指肩線(左右肩峰的連線)與骨髖線(左右髖關節的連線),它們位於軀乾的上下兩端,是軀干連接四肢的紐帶。二橫線除人體在立正姿勢時呈水平狀平行外,活動時均成相反方向的傾斜。
三體積,是指人體頭部、胸廓、骨盆分別概括而成的三個立方體體積。三體積均為不動的整體,由脊椎骨貫穿連接,脊柱的彎曲旋轉使三體積呈現出俯仰、傾斜、扭動等不同狀態,並產生相應的透視變化,顯示人體軀乾的基本特徵(圖頭部、胸廓、骨盆(三體積))。
四肢,是指上肢和下肢,它們都是分別連接在軀幹上下兩端呈近粗遠細的圓椎形體塊(圖上肢與下肢)。
技巧:
三停五眼、立七坐五等都是指標準的比例,是供參考而用,而實際繪畫中,人體的比例是受透視影響而變化的,所以千萬不要死記比例,要因勢而變,才可以畫出生動的人體。技巧就是學會運用透視原理,善於對比,通過比較,確定人體各部位的長短、粗細、大小。比如從上向下看,人體就會上大下小一樣。所以畫手指也要根據不同的角度來確定長短(找一個參照物)
5. 誰能敘述一下《泰坦尼克號》這部影片的故事情節是怎樣開始的。
1996年。大西洋底。
大洋深處,幽暗、寒冷。
這里是陽光終年照射不到的地方,一片漆黑,美麗而又令人生畏,但是現在,它的黑暗被打破了。當第一束光線劃破這陰冷的世界時,映人眼簾的是一個令人驚懼的巨大怪物……
「看到它了……好吧,升上去,……到船頭去。」
「和平二號我們到船頭去,跟上!」
兩艘深水潛艇圍繞著這個怪物在轉圈。
潛艇內,一架攝像機對准舷窗外的景像進行拍攝。
「好,安靜,要拍了。……她像鬼影似的在黑暗裡出現,令人膽戰心驚。眼前躺著的是泰坦尼克號殘骸……」
泰坦尼克安息在漆黑的海底,被一片恐怖的寂靜包圍著,身上帶著它的悲劇留下的獰惡傷疤。它沉重地停泊在沉積層上,向左舷微微傾斜,艄樓朝南,似乎還哀怨地掙扎著想浮出水面,到它從未見過的港口去。被海水銹蝕的船體上布滿海底的沉積物與泥沙。潛艇上的燈光在泰坦尼克號殘骸黑暗的上層結構下跳躍,給它那已經腐爛的柚木長甲板上投下幽靈似的長影子。現在,泰坦尼克的上層完全是光禿禿的,聳立的煙囪和桅桿都不見了,只有那黑白漆依稀可以分辨,吊救生艇的柱子空空的,像是在伸手懇求歸還它久已失掉的東西。它的舷窗有的開著,有的關著,整齊地排列在寬闊的船眩上。透過脫落的裝飾物的斑痕和殘破的船體,依稀可以看得出當年豪華的氣勢,但是,卻無法辨認那些裝飾的色彩與形狀了。
燈光照亮一扇被銹蝕得只剩半頁的金屬鏤空的門。海中的浮游生物像雪片般在這個寂靜的世界游動,一種死亡的氣氛籠罩著這曾經煊赫一時的巨輪。
「……1912年4月15日凌晨兩點20分,她沉入海底,這艘巨輪從此消失了……」
「頭兒,你可真會行情。」
深海潛艇中,布拉克·洛威特和他的助手大鬍子路易·博頓在目不轉睛地看著艇窗外的景像,對他們來說,沒有比此時更能令人興奮的了。
布拉克·洛威特是這樣一種人,當他干一件事情的時候,他就會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毫不吝嗇地投入其中,例如搜索和打撈沉船珍寶的事業,這已經成為他生命的一部分。我們把他說成是一個事業狂毫不誇張。這支設備齊全、訓練有素的海洋搜索隊已經在世界各個海域工作多年,他們熟悉大海就像熟悉自己的花園。蔚藍色的大海將太多的秘密隱藏在那無垠的波濤下面,發現和找尋這些秘密就是他們生活的全部內容。這個職業是一種挑戰,一種考驗,它向勇敢者發出了邀請,邀請無畏者來從事這終生都在冒險的職業。
這些寶藏的發掘者首先應該是歷史學家,他們需要了解那些被葬身大海的先人全部的歷史,他們又必須是海洋學家,他們需要知道沉船的准確地點及那裏海域的一切情況;他們同時又是出色的科學家,因為在他們面前太多的未知數,需要他們運用人類的全部知識與技能去解決……
正因如此,他們是為數極少的精英,他們的付出並不是人們所能知曉的,但是他們的所得卻為世人所矚目。
今天,他們所要進行的這項搜索與打撈,更使全世界為之關注——目標:
泰坦尼克號。
在過去2000年裡,沒有其他任何一條船能像本世紀初的泰坦尼克號那樣成為永恆的傳奇。早在1878年,一位航海家摩根·羅伯遜曾寫過一部小說《Fuility》,他描寫了一艘世界上最大最豪華的客輪從英國南安普敦駛往紐約,開出它的處女航。在4月的一個寒冷之夜,行至大西洋時,全船撞在一座冰山上,吃水線下的船殼被撞裂而下沉。由於船上救生艇數量太少,使得大批乘客喪生。羅伯遜為他小說中的船命名為泰坦號(Titan)。14年後,英國白星輪船公司所造的泰坦尼克號沉沒了。使人不解的是泰坦尼克號的厄運竟與小說的描述驚人地相似。
就在泰坦尼克號沉沒後不久,該書作者摩根·羅伯遜在美國新澤西州阿多迪市開槍自殺,原因不明。
這艘當年被譽為「永不沉沒」的超級豪華巨輪在它的處女航中,因撞在冰山上面沉沒的消息曾使全世界為之震驚。人們為這條船編出了太多的故事,以致淹沒了它的真實情況。也許,今天的打撈會揭開蒙在歷史上的面紗,擦去歲月的塵埃?今天,這件震撼幾代人的最大海難事件將被重新挖掘出來,也許這是自掘埃及第十八代皇帝圖坦卡蒙陵墓以來歷史上最大的發現!只要一想到這件事的影響及效益,洛威特難以抑制自己的興奮。
當泰坦尼克號的殘骸在深達3.82千米的海底被發現時,洛威特就已經籌劃打撈行動。但是,直到今天的付諸實施,經過了近11年的准備。這里有資金的原因,但是更多的是需要周密的調查與科學的分析。
人們很少對數字有形象的理解,例如,3.82千米是個什麼概念呢?在這樣深的水裡,每平方英寸的壓力就有3.5噸。這里不是用每平方英尺或每平方碼,而是每平方英寸!這個數字嚇退了多少打撈高手?洛威特沒有統計,但是,他今天可以驕傲地說:這個數字對於我來說,已經不是問題了。
這句話的後面是無數的努力與智慧。
現在,他們終於可以深入到這艘世紀之謎的沉船中去找尋隨同巨輪一並埋葬的財寶與秘密。
「第6次了,我們又來到泰坦尼克號的甲板上,深度2.5海里,大約是3821公尺。潛水艇外面的水壓是每平方英寸3.5噸,窗的厚度是9英寸。要是破裂的話所有的人轉眼就沒有命了。……好了,就說到這兒。」洛威特結束了錄音,向另一艘船上的打撈隊員納托下令:「我們就停在船員艙頂上。」
「是」
高度機械化、電子化的設備有時容易使人產生一種幽閉恐怖症的惡夢,如果發生意外,在12000英尺的水下是沒有獲救希望的。潛艇只要沉入2000英尺的深度以後,就進入了永恆的黑夜。從此向下,人的肉眼看見的完全是漆黑一片。在這樣的環境里,人無法進行直接的活動,唯一的辦法是依靠機器人。
洛威特對著送話器布置機器人的行動:「聽著,和平二號,現在准備放『鄧肯』,你准備好了嗎?」
「是,准備放鄧肯。開始,放纜繩。」話筒里傳來技術員的回答。
「放纜繩!」
「放纜繩。」
命令被傳送到每一個技術人員處,接著,又將結果送回到洛威特—— 「鄧肯出發,沿著船身運行。」
一個紅色的如同放大了的甲殼蟲似的機器人被從潛水艇里放了出來,它帶著一根長長的控制電纜沉向那艘沉船的殘骸。
隨著話筒里反饋的信息,可以看到機器人鄧肯運動的圖像。
「知道了。」洛威特沉著地下著口令:「繼續前進……下沉……從頭等艙入口進去,先在二層的接待廳和餐廳進行搜索。」
「明白。」
從電視攝像機里所看到的黑白圖像清晰地將這艘郵輪的每一個部分傳送到潛艇里。屏幕上,可以看到泰坦尼克號和冰山相撞造成的破殘傷口,從右舷的艄尖直到船殼的下方300來英尺的第三鍋爐室。而船頭吃水線下張著嘴的一個個大窟窿則是許多鍋爐粉碎性沖擊所造成的,它們從船中心開始掙脫,撞碎一層層壁艙,最後一個個沖進大海。
「到了,往前……往左,往左,往左……」隨著洛威特的指令,技術員重復著命令,同時操縱著機器人鄧肯。機器人准確地按照技術員的指令行動著……
「鄧肯正在行動……順著樓梯拐到底……」洛威特盯著電視屏幕上的每一步行動:「好,繼續下到B層,這是A層。」
機器人似乎遇到什麼問題,路易提醒道:「還得放纜繩。」
「到了,進去,進去……」洛威特禁不住喊了起來。
路易也興奮地大叫「好啦!」
鏡頭里的門框只剩下被銹蝕的殘破的雕花門飾,燈光僅能把這殘留的部分照亮,彷彿張開的大口中露出幾顆牙齒,而門框裡面則是黑色的隱秘世界。
在船中里,一件衣服旁邊,有一副僅剩一個鏡片的眼鏡,不知他的主人是否得以倖免於難。
燈光照亮的另一個物件卻使人不忍注視,那是一個洋娃娃,它的半個身體被埋在海底的泥沙里。當燈光移動時,由於光線的作用,使人覺得它的眼睛在眨動。令人毛骨悚然。
「留神門框……門框……留神……留神!」洛威特連聲地喊著,他真怕在這一刻會發生什麼問題。
「知道,我看見了。一切順利,放心吧!」路易穩穩地控制著鄧肯,他安慰著頭兒。
洛威特不可能放心,他彷彿跟著機器人一樣,嘴裡不時地下著口令:「好,好,拐彎,拐彎,留神,別撞上牆。」
「知道了,頭兒。」
技術員報告:「已經到了鋼琴這兒了。」
一架鋼琴,海水已經把它的琴鍵全部腐蝕了,但是它的骨架還完整地留在那裡。機器人從它的身邊游過,人們似乎還聽到它的鳴響……
「繼續往前。」洛威特毫不猶豫地下達指令。機器人按照他的命令在這死寂的世界裡行走。
深海潛艇燈光發出的明亮光帶劃破這永恆的黑夜。光帶兩側鄰近的地方突然變成藍黑色,但是在光帶直接照耀下,浮游生物卻反射出光芒。從嘹望孔里看去,可以隱約看到潛艇下面大西洋底部最高沉積層的紅色淤泥。
這里看不見什麼生物,然而卻有證據證明並非如此。沉積層上海底居民留下的婉蜒曲折的痕跡到處都有。你可能認為這些痕跡最近留下的,但是大海善於騙人,深居海底的海蜘蛛、海參或者海星可能幾分鍾以前,也可能是在幾百年前留下的那些痕跡,因為構成深海沉積層的微生物動植物遺體是以每千年一兩厘米的速度沉積起來的。
簡直不能想像,如果沒有機器人,在這樣深的水下,有誰能這樣輕松地漫步?當然,機器人沒有人類的浪漫,但是人類卻可以通過機器人來滿足自己的夢想。
眼前是一同大廳的壁爐。在壁爐上擺著一個鍾,現在,鍾的指針已經腐蝕殆盡,不知道為什麼鍾會被安放在壁爐上……
終於,鄧肯來到卧室的門口了。從畫面上,無法看出當年這里的豪華,但是,這片寂靜的世界此時似乎響起了音樂聲……
「進來了,我們進入卧室了!」路易歡呼起來。
屋子裡似乎沒有受到大大的破壞,一個大床還在靠牆的位置擺放,當然,那僅是一個床的骨架而已。
洛威特終於放下心了,他大笑起來:「……霍克利的床!那個狗娘養的就睡在這兒。」
突然,洛威特發現了什麼,他急忙叫道:「停下,暫時停下。往右拐去……」
「發現什麼了?」路易不知道又有什麼發現。但顯然這里絕不會有一個活人的。
「那是衣櫃!靠近點兒……」
厚厚的海底沉積物使得人們已經很難准確地分辨它的外表形狀了,但是,從它擺放的位置和大約的形象,依舊可以確定它就是一個衣櫃。衣櫃的門傾斜著,壓著一個方形的物體。
「你把櫥門搬開,」洛威特命令道,「小心,別弄破了。」
路易來到控制平台,戴上遙控器,他的指揮下,鄧肯緩慢地漂浮到櫃櫥前,開始搬動櫥門。它的動作使得水底的沉積物被攪動了。
「好。掀開,掀開,停,掀,掀…放下……」
隨著洛威特的口令,路易移動著雙手,控制著鄧肯精確地完成著每一個動作。
當櫥門搬開後,路易第一個叫起來:「哦,乖乖,保險櫃!看見了嗎?頭兒!」
「我們發財了!」洛威特欣喜若狂。
1996年。大西洋,科研號船。
快艇飛快地駛向母船。
起重臂探向部船外,將機器人收回。機器人的下面吊著一個網袋,裡面是他們此次行動的獵物。
「放,放好了,好了。」
保險櫃被放置在科研船上,打撈隊員圍著它高興得歡呼跳躍。
洛威特興奮地:「有收獲,鮑比。」
路易得意地:「暖,頭兒,你說說,誰最棒?說呀,說呀!」
洛威特滿意地:「你最棒,路易。」
路易盡管滿臉大鬍子,但卻像個孩子似的大笑著、跳著、摟著洛威特親吻。
此時,洛威特真是志得意滿了,他大喊一聲:「鮑比,雪茄。」
所有的人都知道,洛威特的雪茄要等到打撈上那塊稀世之寶----「海洋之心」才吸。現在,他拿起了雪茄,說明他已經把「海洋之心」掌握在手心裡了。
路易從夥伴手裡接過香檳打開,氣泡灑向全體人員……
此時的洛威特,儼然一代君主,氣度非凡。他沉住了氣,等一切停當後,在眾人的歡呼聲中下令:「把它打開!」
一名隊員拿來電鋸,不到一分鍾,保險櫃的合頁就被鋸斷了。一條鏈子鉤住保險櫃的扶手,用力一拉,保險櫃門應聲而開。
保險櫃里流出腥臭的紅色泥水,那是腐爛的海洋生物的沉積物。洛威特伸手掏出一把又一把已經爛了的美金,又找到一個文件夾——
這就是保險櫃里的全部物品。
「鑽石沒在?」納托的話把所有人的感覺表達了出來。
達到沸點的熱情瞬間降到冰點。
「我說,頭兒——」路易的臉拉得好長,「我們這是進了寶山可出來兩手空空。」
「快關攝像機!」洛威特大吼一聲,他此時的心情可想而知。
「頭兒,合夥人想知道情況。」鮑比喊了一聲,把電話聽筒遞了過來。
洛威特拿起話筒:「喂,戴夫·貝利,你好…沒在保險櫃…不,不用擔心,可能在別的地方……當然可能。……破地板縫、她母親的卧室,總會找著的。」
鮑比小聲插嘴道:「也許永遠找不到。」
洛威特沒有理睬他,依舊又對著聽筒:「……確實不大好找,再說……不過還有幾間屋子沒進去……得慢慢來,每間屋子都得仔細地找……」突然,他的目光集中在電視機屏幕上——
「請稍等……」洛威特把電話給了鮑比,來到桌子前。
那是一個大的方形玻璃器皿,裡面放著從文件夾里找出的一張畫。一名打撈隊員正在用水龍沖刷著畫上的淤泥。已經沖開的畫面上是一個裸體女人的素描,……
鮑比對著電話:「他好象發現了什麼…」
這邊,洛威特急急地問:「那張保險公司提供的鑽石像片呢?」
鮑比忍不住了,他對話筒:「……等我的電話。」放下電話匆匆趕過去。
一顆碩大的藍鑽石的照片,一張女人裸體的素描畫像。
水的波紋盪漾,將漣漪從畫面上搖過,彷彿畫在輕擺,人物慾飛……
在陽光的照射下,可以清楚地看到照片上的每一個細節。鑽石晶瑩,彷彿吸收了日月的精華,在光線的掃射下,每一個棱面都閃爍出奪目的光芒。異彩流動,就停一個有生命的精靈。相比之下,旁邊那幅保護在葯水裡不起眼的人體素描畫顯得如此的朴實無華,如果不仔細觀察。你幾乎看不出它的真實年紀。那也是一個近百年的遺物。畫的筆觸還顯得稚嫩,但是人物神態、明暗關系處理得卻是一絲不苟。從畫中女人的表情上看,可以肯定,這是一個初為模特的新手,但是她眼神中流露的幸福與滿足,卻表露了與畫家非同一般的關系。最引人注目的是女郎胸前的那顆鑽石,它與照片上的鑽石完全相同。
1912年4月14日
這是畫上的日期。
底下的簽名:傑克·道森。
「天啊!」
洛威特一聲驚呼。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他終於找到鑽石的下落了。
1996年美國。
麗莎·卡爾弗特今天特別忙,雖然只是打掃、整理房間,但也需要大半天時間。要知道,並不是總能有空閑的。奶奶的那些不知是什麼年代的東西把屋子塞得滿滿的。家裡只要有一個這樣的老人,就不要想有干凈的時候了。不過說老實話,麗莎對奶奶還是特別尊敬的,她有著不平常的歷史,可以說她簡直就是一個世紀的見證!百歲高齡並沒有減弱她對生活的熱愛,只要看一著她擺滿屋子的照片,就可以知道她那非凡的經歷。因此,對於屋子亂一些,麗莎從沒有怨言,倒是奶奶覺得有點兒過意不去。此時,奶奶正一個人在陽台上擺弄她的那些陶土。她是一個藝術家,麗莎不知道奶奶什麼時候學會的這套手藝,因為從奶奶的
家族來看,她是不會與這些東西為伍的。在奶奶身上有太多的謎,就連在費城的爸爸媽媽也不甚知曉。好在麗莎和現代青年女性一樣,她們總是以自我為中心,不大關心外界,也確實,自己的事尚且忙不過來,哪有閑工夫管別人的事呢?對這一代人來說,過去的一切意味著陳舊與沒落,而在她們面前的則是無限美好的未來,那是屬於年輕人的。有時也可能需要知道一點兒過去,可那至多是為了好奇與解悶;好在奶奶從不多言,這就使得麗莎樂得清靜。今天她要做的唯一的一件事就是:抓緊時間把屋子整理一下。
奶奶有一個習慣,不管多忙多亂,電視總是要開著的。現在,正是新聞節目時間,女播音員圓潤、甜美的聲音在屋子裡回盪:「……尋寶專家布拉克·洛威特以搜索沉船、找尋黃金首飾而聞名……他租用俄國的潛艇,前往泰坦尼克號當年沉沒的地方去進行搜索。現在我們通過衛星與在大西洋的研究船科研號上的布拉克聯繫上了,下面請聽我們對他的采訪……」
對這樣一個已經是人所盡知的消息,麗莎興趣不大。她曾經想用她的審美觀去改造奶奶,但是最後以妥協告終。現在她似乎把已往的教訓全忘光了,依舊開始進行新一輪的居室布置工作。物件與傢具的擺設遠比那個什麼沉船重要多了,只要她不是在那條船上,這件事就與她沒有任何關系。要說絕對不關心也有些冤枉她了,她盡管在忙著自己的事,卻也偶爾掃一眼電視機的屏幕。這主要是想看看何時新聞結束,她可以轉換至到音樂頻道。
陽台上的奶奶在專心地進行創作,陶土在轉盤上旋轉,奶奶那雙布滿筋絡的手靈巧地控制著陶上的形狀。有時,麗莎真有點兒想不明白,這種靈巧的事情為什麼她卻做不來?現在,要是麗莎在奶奶身旁的話就會發現,奶奶顯然心不在焉,因為陶罐的形狀遠不及已往做的精巧,飽經滄桑的臉上一派若有所思的神情使得那雙仍不失魅力的眼睛變得深邃了。
「喂,布拉克——」看來衛星已經接通了,播音員的聲音變得興奮起來。
「你好!特蕾茜!大家都知道泰坦尼克號的事,那些故事可以說是耳熟能詳了。例如,當船沉的時候,樂隊依舊不斷地奏著《秋天》和《上帝離你更近》等曲子……但是……」
也許是麗莎搬動東西干擾了電視的聲音,在老人耳朵里,話語有些斷斷續續:「……我們還想知道一些不為人知的故事。」洛威特的聲音通過衛星在電視里傳了出來,「船艙里鎖著很多的秘密……所以我們潛到前人從未到過的地方。」
老人的眼神越來越專注,那幾乎超越了一個老人所能有的神采,只是可惜,麗莎並沒有看見這一切……
「你們的行動舉世矚目。」播音員特蕾茜適時地接過了布拉克的話頭,把采訪引入另一個主題,「可是,你們的行動也引起很大的爭議,有人說你們是正當的,可也有很多人稱你們是盜墓者,你們是怎麼看的呢?」
「考古的人得盡可能挖掘古墓,否則他就無法深入研究……」
老人站起來說了一句什麼,麗莎沒有聽見。老人走進屋裡,顯然,泰坦尼克引起了她的興趣,但是,她似乎對是不是盜墓並不在意,因為她根本沒有去聽布拉克的辯論。
麗莎發現奶奶站了起來,忙過來:「您說什麼?」
「開大聲一點兒,孩子」老人說。
電視上,布拉克在回答:「我在學校里學過博物館學,受過特別訓練,我會把找到的遺物妥善保管的。」他顯然是在叉開話題,「請看一下今天我們的發現吧,這是一張圖畫。」
電視鏡頭轉向布拉克,然後搖向他身前的那幅女人人體素描。
「這是在海底留存了84年的紙張。」布拉克驕傲地說。「我們的隊員將它完整地保留下來了。這兒還有作者的簽名,字跡非常清楚……或者……」他又不無諷刺地補充道:「難道說應該讓它永遠……長埋海底?」
老人的雙眼此時迷濛了,彷彿一場春雨漸漸瀝瀝灑過大地,潤物細無聲;又像霧起山谷,朦朧而飄渺……
電視鏡頭似乎在畫上停滯了,久久不肯移開。於是,我們在鏡頭的指引下,將目光從畫上那個年輕女子的臉開始向她的全身移動。她半躺著,赤裸的身軀無半點遮掩,微偏的頭恰好將頸下那顆碩大的鑽石項鏈展示出來;鑽石鑲嵌在一對高聳的乳房中間,就像兩座山峰間的一汛泉水。盡管是素描,但是,似乎可以看得出肌膚的色彩,感覺得到它的質感——白如雪、柔似綿,尤其是那雙眼睛,帶有一種滿足與驚喜參半的神情,使得這張素描成為一幅傳神之作。
這張名不見經傳的作品給人一種妖冶的美,使人們的注意力集中在畫中女人的雙眸,進而將人們帶入一種如夢如幻的境界……
「上帝啊!」電視機前,老人一聲輕呼,給這撲朔迷離的沉船尋寶的故事又增添了一絲懸念。
1996年。大西洋。科研號。
布拉克·洛威特為第一步的打撈成功而歡欣鼓舞,唯一令人不解的是那張84年前的素描,在海底經過如此長時間的浸泡,居然完整如新,使得專家們大為困惑。他們把此解釋為深海底下缺乏危害性的微生物,底層海水含鹽量或鹽的濃度低,深水水溫差不多到冰點,還有含氧低等等,所以海底的東西腐蝕慢……這一切解釋只是人們的主觀猜測,因此,洛威特不敢完全相信。因為對於打撈沉船的寶藏來說,成功的概率是極低的,這不僅在於技術難度大,更重要的是信息的及時與判斷的准確。否則,人人都可以靠打撈沉船發財,那還有什麼沉船可供打撈呢?要確定沉船的位置、沉船所裝的物品、沉船海域的地形與深度、是否曾經
有人進行過打撈等等,這些信息並不好搞,但卻都是打撈成功與否的重要環節,缺一不可。
有人將這種行當比喻成賭博,久之上癮。現在,洛威特就已經賭癮很大了。多次地搜索、打撈,他幾乎跑遍了四大洋,已經成為這方面不可多得的專家,但是他從來不敢有絲毫的馬虎,因為這是拿生命在做賭注。魔鬼將大海變成無數財寶的存放地,他們所做的就是從魔鬼的嘴裡搶財物。現在,馬上要進行下一次搜索,他從已經找到了的畫上證明鑽石就在這條船上。可是,有什麼方法可以證明這張畫確實是在船上畫的呢?
任何一個疑點都需要小心求證。例如,在查正這艘沉船准確的位置件事上,他下了極大的功夫,可能在他打撈生涯中最為費力的一次。從泰坦尼克號最後一次報告的位置——北緯41』46」,西經50』14」,洛威特不難找到它的大約位置,但是,實際上,這是當時泰坦尼克號的四副在撞到冰山後計算出來的,並不是准確的位置。在大西洋海底找一條沉船並不像在紐約第五大街找一輛汽車那樣容易,因此必須把有關泰坦尼克號最後幾小時的一切點滴材料一一有關速度、互相矛盾的位置報告,水流、波浪下滑的角度等所有資料編成程序,輸入計算機,這樣,讀出數據才能直接指出泰坦尼克號的位置。
試驗與計算是極枯燥的,但卻是行動前必不可少的。多少個不眠之夜才給他們今天的行動以信心,現在,鑽石的找尋已經到了最後的關頭,他怎麼敢有絲毫的馬虎呢?
一艘深海潛艇正在被慢慢吊起,移出船舷,以便放入海中。這是技術部門和船員們的事,但是,洛威特還是不轉眼珠地盯著每一步操作。他寧可親自指揮,這樣可以掌握全過程的每一個步驟。起重機的轟鳴聲很大,腥鹹的海風加著冰冷的海水不時地撲打著他的面頰,但是他似乎沒有感覺到,叉開的雙腳牢牢地釘在甲板上。
「洛威特!」鮑比從工作間出來,大聲喊道:「有衛星電話找你。」
「鮑比,現在我們正要出動,你沒看見嗎,潛艇正在入海!」
洛威特不喜歡有人在這時打擾他,對於新聞記者的采訪,他已經頭疼了。剛才那位女記者的提問讓他心裡窩了一肚子的火:盜墓者!要不是因為有鏡頭對著,他早就罵娘了。他決定,以後不再見什麼記者了,本來這類事情是要保密的,誰先發現沉船,誰就可以捷足先登。可這次鬼使神差地,居然要上電視!結果鬧了一肚子氣不算,還要在全世界人面前出醜,真他媽窩囊!現在又是電話,肯定還是那些記者,他可不想再為那些臭婊子提供出風頭的機會了。
「相信我,你應該聽這個電話的。」鮑比是個慎重的人,他知道頭兒不高興,但他堅持要洛威特去聽,顯然有不尋常的事發生了。洛威特轉身走向電話,但他還是有些不放心:「希望不是又來煩我的。」
「哎,你說話時要大點兒聲音,她年紀不輕了!」鮑比說著將電話話筒遞給洛威特。
「好的。」
6. 《女人體》寫生素描技法
《女人體》繪制步驟
1.白描
身體用灰墨色,頭發用濃墨勾。線條要勾得圓潤,有彈性有變化。年輕女人體無論擺什麼動姿都不會改變體態的基本特徵,豐潤和諧,大形上少有硌眼的稜角,易於把握整體。畫頭發時注意行筆要虛起虛收,要有飄動感,發際處的用筆以根須入於肉內方是佳。
2.分染
沿線染出基本結構和固有明度,如手臂、乳頭、嘴唇等部位。從分染開始就要注意女性肌膚的細膩和潤澤感,這是與畫男人體的不同之處。
3.罩染
罩染水分要多,以烘染為主,或叫濕染畫法。把畫面濕潤後著色,使肌膚顯得色澤晶瑩、飽滿。畫背景時在接近人體處要注意略有深淺變化,一是空間感的需要,二是使人體自身顯出光澤來。
4.罩粉
前三個步驟只是用古銅一種顏色進行的,在深淺明度確定後,即可罩粉。先罩石綠,既與背景色彩形成對比,又使肌膚質感細膩。刷膠礬水一遍,再罩赭石加胡粉,再刷膠礬水一遍。石色的固著力相比透明色略差,又多敷在底色之上,為防止再畫時被帶起,新舊色相混而驅,所以都要用膠礬水加固。其餘不足之處用古銅色砌染加補。嘴唇和乳頭處略施硃砂染過。襯布是後加上去的.。墨線後著花青、石綠、胡粉、古銅、硃砂等色。經過補充後的畫面顯得對比關系豐富和充實一些。
《女孩肖像》繪制步驟
1.白描
先要有個大體意圖,落墨時濃淡深淺只要差別不過分,暫可不必過於計較,只管放鬆地勾勒,不要勾得太實了。頭部的眼睛、眉毛、發際可酌情逐漸積勾充實,毛發用筆要虛起虛收,使之既有從肉而生之感,又有輕飄柔軟之意。上下唇縫應勾得有些變化。
2.分染
人物寫生的底色以對像具體膚色而定,細察不難看到人的皮膚色很少一樣的。這幅畫的分染是以古銅色起手的,分染時可以把結構畫得稍過一點,固有明度同時畫出。
3.罩染與托粉
通過罩染可以把分染過頭的關系含進去。罩染和分染在製作過程中需經過數次交替後方能達到相對完整的程度。這期間可在一些結構關系的強弱方面稍作調整。托粉在罩染之前用胡粉調赭石從絹背面輕輕地薄塗。嘴唇、耳垂、臉頰用少許硃砂、胭脂砌染。
4.罩粉
罩粉一般是在面部關系進行到七八層後才著手的。罩粉的作用一是豐富畫面層次,二是使肌膚的質感細膩。用粉要依具體對象的情況而定薄厚。先罩一遍石綠,後罩一遍胡粉赭石,各刷一次膠礬水,之後再加染補充,直到完成。眼睛的高光處用胡粉點出,適可而止。
胳膊和手部的用色基本一樣,染法略有不同。罩染和分染不截然分開,罩里帶分,如手背的古銅色和指尖的胭脂色是趁濕對接的,使兩色渾融自然,肌膚的感覺更潤澤。
7. 冉茂芹素描女人體教程
冉茂芹素描女人體教程如下:
成年人全身高度為七個半頭長:從頭頂到下巴為一個頭長,下巴到乳頭為一個頭長,從乳頭到肚臍為一個頭長,從肚臍到會陰為一個頭長,從會陰到膝蓋中部為一個半頭長,從膝蓋中部到腳跟(足底)為兩個頭長。另外,人體高度的二分之一處在趾骨聯合,雙手平伸直展寬與身高大致相等。
冉茂芹,1942年出生於中國湖南省,生長,求學於中國大陸上世紀五、六十年代,1959 - 1963廣州美術學院附屬美術中學畢業,1963 - 1965廣州美術學院舞台美術設計專科畢業。1980年移居香港,翌年加盟美西Simic畫廊。
1988年定居台北。擅長肖像、裸體、風景、靜物油畫。現為湖南師范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廣東畫院海外特聘畫家。作品曾參選全國美展,多次入選廣東美展,並獲廣東省首次頒發的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