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斷臂山的兩兩個女人
① 《斷背山》- 同性之愛
李安最爭議性的電影,我看要屬《斷背山》了。當年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心裡有些忐忑,還有些期待,因為知道是部關於同性戀的電影,和異性戀的愛情電影會有些不一樣。當年沒什麼接觸同性戀這樣的課題,所以期待中也同時帶著疙瘩。
影片是關於美國小鎮上兩個牛仔為了生計而相知相識。兩個牛仔里,Ennis個性沉默、Jack卻很活潑,但兩人都有個共同點,都是來自貧窮家庭。影片中沒有很明確的表示兩個人相互的曖昧或愛慕之情,但是可以透過Jack對於Ennis在上山的路途中遇見熊而受傷的關切之情看出了Jack心裡其實隱藏著的愛意。畢竟在那個年代,同性之愛無法如異性戀般張揚大膽,就算是有了愛慕之情,也只能隱藏在內心深處。
兩個人日子相處久了,在天地之下只有兩個人的斷背山裡難免會發生一些事情。兩個血氣方剛的男人,在慾望的催促之下的一個夜晚發生了關系。那個夜晚的關系似乎沒有愛戀,就只有慾望,單純的只想找個人來發泄。發生關系後的兩個人在第二天早晨也沒有過多的交流,有的只是羞恥、懊惱。兩個人都互相坦誠這只是個慾望發泄而已,並不是愛戀、更不存在同性愛。其中以Ennis的懊悔居多。
可是,愛戀的感覺在不知不覺間產生,又或許是早已滋生,只是不斷的壓抑。兩人有了第二次的關系,這次的關系不再是單純的發泄,它隱藏了愛意,是的,是男女之愛的那種愛意。兩人算是在那個時候確定了彼此的關系,瞬間斷背山成了兩人的天地,也只有在斷背山他們才能如此的肆無忌憚。斷背山對兩個牛仔來說猶如天堂,那邊沒有世俗對同性愛鄙視的目光,也沒有對同性愛的苛責,更沒有對世俗婚姻的束縛,那是如此的自由,也如此的美妙。
可惜的是,現實並不美好,他們終究要回到世俗。他們必須分開、他們必須另組家庭、他們也必須切斷那種不被接受的愛。兩個人分別的戲碼非常的讓人揪心,他們不能隨便外露悲傷的情緒,他們必須收起感性的心情、他們需要理性對待一切,以至於無法克制的起了小爭執,只因為身心都離不開對方,但是那又能怎麼辦,他們是如此無奈。
影片的後半部是兩個人另組家庭的生活。他們都相互娶了一個女人,然後也有了孩子。就在他們認為斷背山只存在著美好回憶的同時,Jack最終剋制不住了,他找到了Ennis。兩人心裡的愛意再也隱藏不住,在多年不見的情況之下,相見的那一霎那是何等的令人激動。Ennis甚至打破了原有的沉穩內心,他焦慮不安,他希望可以馬上見到Jack,就在相見的那一刻,他們剋制不住的像從前那樣吻了起來。可是,這樣的相見讓Ennis的太太發現了這段戀情,然後兩夫妻關系從此變質。
兩個牛仔的愛情細水長流,每年都會見上一次面,但是這是否足夠?明明相愛著,卻不能在一起,那是多麼的痛苦。被捆縛在婚姻的兩人與妻子的關系每況愈下,Jack甚至萌生了離婚,然後希望能帶著Ennis一起組織生活。可是,Ennis有段陰影,他清楚知道Jack的想法是不可能被接受,甚至會招來殺身之禍,為此兩人不斷因為這件事而起爭執。家庭的束縛讓兩人無法隨心所欲的相見,一年復一年,心裡的愛戀卻無法隨時日而減少,各自的家庭也在很多年後無法再維持。
Jack和Ennis畢竟不一樣,他無法壓抑內心的同性愛,他無法像Ennis那樣隱忍著,他選擇了正視內心,所以生活也逐漸趨向淫亂的方向。這樣的生活到最後為Jack引來了殺身之禍,Jack最終以悲劇收場,而Ennis在摯愛逝去之後,心裡那團愛的火苗也隨之熄滅,或許他再也無法遇到像Jack那樣令他深愛的男人,或許自己註定要孤獨終老,可是那又有什麼辦法呢?Ennis的記憶永遠停留在斷背山上,或許在他有生之年,斷背山才是他真正快樂的泉源,那個名為Jack的男人永遠深藏在他心底、永不磨滅。
② 斷背山是誰演的詳細.
影片名:《斷背山》Brokeback Mountain
導演/編劇:李安
主演: 傑克·吉倫哈爾Jake Gyllenhaal
希斯·萊吉爾Heath Ledger
安妮·海瑟薇Anne Hathaway
米歇爾·威廉姆斯Michelle Williams
地區:——
類型:劇情
片長:134分鍾
級別:R
上映:2005年12月9日
官網:brokebackmountain.com
觀看預告片 更多電影海報 更多精彩劇照
劇情介紹
文/Aiya
劇情:糾葛與反世俗的愛情故事
1963年夏天的一個清晨,美國懷俄明州的西部,為同一個牧場主打工的年輕農夫傑克與牛仔恩尼斯邂逅於人跡罕至的斷背山深處的牧場。高山牧場的工作單調而艱苦,隨時有遭遇野獸襲擊的可能。每晚輪班的兩人起初各自放羊,少有交流,然而久而久之,健談的傑克和少言寡語的恩尼斯卻有了難言的默契。
一個特別寒冷的夜裡,同帳共裘而眠的兩人,在酒精與荷爾蒙的作用下,發生了「不該發生的事」。寂寞讓兩個19歲的青年彼此相愛了,在斷背山中,兩人度過了人生中最美好的夏日時光。季節性放牧結束了,迫於世俗,傑克和恩尼斯依依不捨地分離。留在牧場的恩尼斯迎娶了自幼相識的阿爾瑪,有了兩個可愛的女兒;傑克到了德州,在妻子露琳家族的扶植下事業蒸蒸日上,還有了個兒子。
四年過去,飽受相思之苦的傑克終於給恩尼斯寄去賀卡,重逢後的兩人意識到心中熾熱的情感,於是在隨後的十幾年中,都定期約會釣魚。然而這一切居然被恩尼斯的妻子阿爾瑪發現,知情的阿爾瑪痛苦不堪,而傑克與恩尼斯也經受著巨大偏見和世俗壓力。最終,阿爾瑪決定與恩尼斯離婚,這讓傑克興奮不已,而恩尼斯卻陷入了痛苦的自責。
二十年過去了,恩尼斯仍舊單身,而傑克的事業也漸漸下滑,這時候他們幻想著能一起離開這個地方,到一個誰都不認識的地方廝守終生,然而,這個美好的願望卻因為傑克的意外身亡而落空,去傑克家報哀的恩尼斯在傑克的房間里,發現了那件傑克曾在斷背山穿過的衣服,而那件衣服居然一直沒有洗過,傷心的恩尼斯潸然淚下,他毅然帶走了這件衣服。
終於自己的女兒也19歲了,她聲稱也嫁給一個油礦工人,恩尼斯笑笑,「小女孩長大了,」然後在逝去的汽車聲中,把傑克的衣服小心收好,衣櫃里,赫然放著斷背山的照片……
幕後:李安堅持電影與同性戀無關
《斷背山》根據美國作家安妮·普勞克絲的短篇小說改編,背景是美國懷俄明州。講述了兩個美國牛仔相愛,卻迫於社會壓力結婚生子,他們從年輕演到中年,彼此的感情牽扯長達20多年,部分娛樂媒體更直接以「西部同性戀史詩」稱呼本片。但李安不贊成把《斷背山》歸為同性戀電影,因為影片描寫的是愛情;廣泛意義上的愛情,不應局限於男人或女人。
影片從籌備到殺青,用了近兩年時間,期間,李安經歷了喪父的打擊,堅持拍完《斷背山》既是他完成對於父親的承諾,也是內心的一次理療過程,「其實,每個人心底都有一座『斷背山』,有人正想回去,但有人永遠也回不去了。」對於該如何塑造和看待這段同性之愛,李安的觀點更為坦白,「愛是可以超越文化差異的,當愛降臨時,異性之愛與同性之愛是毫無差別的,愛老婆與愛男人是一樣的,在觀看本片時,不妨把性別撇在一旁。」「我第一次讀這個故事時就被打動了,它以一種不同尋常的方式講述了一段美國式愛情,故事結尾處,當讀到沾有因年輕時打架而留下血跡的二人的舊襯衫套掛在同一個衣掛時,我流淚了。」 12年前的《喜宴》、而今的《斷背山》,對於李安而言,就像是一次輪回,但情境況味卻決然不同,《斷背山》的主人公身在美國西部,而當地頌揚的是男子氣概及傳統價值,他們的情感無法走上檯面,而上世紀60年代的美國社會物慾橫流,因此,西部牛仔之間這種原始的、發自內心的情感更顯珍貴,正可謂,偉大的愛情故事面前必有巨大的世俗障礙。
評論:驚世駭俗,四處拿獎
其實早在1997年10月13日,當普利策獎得主安妮·普羅克斯的短篇小說《斷背山》首次刊載於《紐約客》雜志時,就猶如投入平靜湖面的一塊碎石,在廣大讀者的心中激起片片漣漪,成為一個焦點。此後著名作家拉里·麥克默特里、黛安娜·奧薩納將《斷》改編為電影劇本,並保留了原著細膩優雅的文學色彩,但劇本在李安接手之前,在好萊塢圈中曾數次易手,鑒於題材的敏感與可操作性,多數導演採取了觀望的態度,甚至在李安接手之後,製片人還是費了很大的力氣才找來了預算資金,但沒有料到的是,這部電影出世之後居然會為此帶來了更多的榮譽。
這段時間李安拿獎似乎已經拿到了手軟,而和國內那些導演不同的是,他拿的都是國際主流電影頒獎典禮的大獎,自從威尼斯電影節那次意外拿到金獅獎後,這部電影被更多人關注起來,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導演、最佳影片,美國電影學會(AFI)年度十大佳片榜首,波士頓影評人協會獎最佳電影、最佳導演,美國國家評論協會評論獎最佳導演,以至到了金球獎最佳劇情片以及最佳導演,李安在這段時間內成為了評論的焦點,想起當年《卧虎藏龍》的失意奧斯卡,今年的李安獲得的榮譽似乎已經不需要奧斯卡再去承認了,畢竟,剩下的頒獎典禮中,《斷背山》要想拿個獎,似乎已經是小菜一碟了。
③ 電影《斷背山》劇情和結局怎麼樣的啊詳細點
劇情簡介 《斷臂山》根據美國作家安妮·普勞克絲的短篇小說改編,背景是美國懷俄明州。講述了兩個美國牛仔相愛,卻迫於社會壓力結婚生子,他們從年輕演到中年,彼此的感情牽扯長達20多年,部分娛樂媒體更直接以「西部同性戀史詩」稱呼本片。 幕後花絮 李安不贊成把《斷臂山》歸為同性戀電影,因為影片描寫的是愛情;廣泛意義上的愛情,不應局限於男人或女人。李安還舉例說,如果談到愛情,他愛他太太或者愛一個男人是沒有區別的。李安說:「想創造出偉大的愛情故事,必須要有巨大的障礙。兩位主人公身在美國西部,當地存在男子氣概及傳統價值。因此,他們感受到的每一件事,都必須保持秘密。那是一種珍貴、他們無法言喻的特別事物。」飾演《斷臂山》的兩位男主角都贊成李安對愛情的看法。以《明天過後》躥紅的男星傑克·葛倫霍表示,早在多年前,他就聽說有很多導演想將《斷臂山》小說搬上銀幕,不過他一直在觀望,直到導演李安要拍,他馬上答應。盡管在現實生活中,他的成長背景和角色相去甚遠,但他仍花了許多時間去了解真正牛仔的生活,他學騎馬、放羊。李安甚至稱贊他騎馬時很性感。希斯·萊傑為了演出該片,還特別請老師學習南方德州牛仔腔調。希斯·萊傑表示,雖然他來自澳洲西部,但是當地的人和美國西部人其實氣質頗類似,所以他可以理解並詮釋片中的角色。 影片簡評 每個人的心上都有一座斷背山。 近乎「一語成讖」的這句話,是我聽過、看過最有力量的宣傳語。又或者,作為一部電影的宣傳句子,它會叫人擔心短短一行,可能比電影還要好——尤其當它是部改編文學作品的電影,需要承受雙倍壓力。尤其當這部小說沒有長篇累牘——Annie Proulx的敘事風格被認為是散文式的,兩個男主角發生肉體關系的過程,不過花了三句句子的筆墨。然而文字精簡不代表格局狹小,《斷背山》是橫跨二十年的「愛情故事」——括弧中四個字是導演李安再三強調的「本質」,因為看過與還沒看過電影的人都有可能被「同志牛仔片」的卷標引領到類型片的區域里。畢竟,這不是一部獨立製作,卻是由大片廠發行的荷里活電影。負責為此片做中文字幕的邁克在看過試片後的第一個反應是:「西部《半生緣》!」我沒有多問細節,或是由於這部被我期待已久的電影,我已經知道得太多了。由情節到某些場面的安排,我總害怕會與預期太過近似——原因是?都怪「沒有遺憾就不是完美的愛情」這種觀念早在我們心上扎了根,才會教人老在別人的故事世界裡尋找、辨認自己一路走來的足印。一定有人會問:為什麼這本只有數十頁,創作於1997年的小說里,竟有這些我(們)的影子呢?例如木訥寡言的情人/丈夫、不知道丈夫最愛是誰的妻子、共同組織了家庭卻埋葬了慾望的怨偶、以及「在每個人心上都有一座斷背山」,是不是都太似曾相識,太太耳熟能詳了?以前的人會把看了上文已知下理的橋段歸類「粵語長片」,今天形容老套,已改用「韓劇」。我不排除有人會把《斷背山》有「陳腔濫調」之嫌的責任歸咎在李安頭上——也只有中國導演懂得把說了上千百次的故事再說一遍,仍能催人淚下,因為中國人有「民間傳奇」。就這一點,我反而深深同意女主角之一(飾演Heath Ledger妻子)的Michelle Williams在製作特輯所說的「每句陳腔濫調之下必埋藏著某種真相」——當然,你可以說連這句話也是cliché,但cliché之所以成為cliché,豈不正是因為它有永恆的、普遍的價值?像一個人對真我的追尋。像在追尋中所遇上的荊棘。像責任和自由該如何取捨。在《卧虎藏龍》和《綠巨人》之後,李安是藉《斷背山》回到平凡人的世界。我可以肯定在地球這一端上演時,不少觀眾會為它淌下感動的眼淚——平凡人為了生存所受的委屈、難堪,如果不能找到合適的發泄,最怕的不是崩潰,而是鬱郁而終。但《斷背山》的兩個男主角中有一個還是承繼了李安近年作品裡的「叛逆」:是他的結局,讓另一個男主角從噩耗中驚醒:妥協不就是遺憾的源頭嗎?由《喜宴》的「為傳統(別人)而活」到《斷背山》的「該為誰而活?」在我眼中李安真是走了好長一段路。《斷背山》或許是個驛站,但真要走過李安從1992年至今天的心路歷程,《斷背山》的原著要看,他的自傳《十年一覺電影夢》更要看。在這本張靚蓓編著的書中,讀者也許不能完全辨認在他心上的斷背山是什麼,但對於觀看李安的最新作品,一定會多添角度和深度。
④ 《斷背山》:有的人註定相愛,一生糾纏,卻沒有能力與勇氣相守
第一次看李安的電影《斷背山》,它的表現手法舒服,且感情線拍得自然而又真誠。兩人的悲劇是時代背景的悲劇,但也是個人的悲劇。
恩尼斯是山,他沉穩、不善言辭。jack是一團熱烈的火,他帶領他跨越那條線,互相取暖。我本以為他們只是因為激情,結果是真正地真心相愛。enis離婚時的那段太讓人心疼了,jack以為他的夢想終於得以實現,不顧14h的車程,興沖沖跑來見他,得到的卻是有一次拒絕。
我只是想和你在一起,帶你回那個小小的農場,一起快活地度過餘生,一起垂釣,一起喝威士忌。斷背山一別,我真的好想你,20多年裡,能與你見面的只有那幾次,我無法忍受,我多麼想背棄一切,用來愛你。
世俗,時代的雙重壓迫,丹尼斯重負難行,但早在斷背山和傑克共渡的時光中他已經愛上了他......只是時代的壓迫與索然罷了。
優點:影片的配樂效果很好,情緒渲染到位,兩位主角演技好,襯託了悲劇的氛圍。缺點:要是兩個人不結婚,彼此私定終生,一起背棄信義,拋棄世俗,在一起,我覺得更好。
很多人說的經典,對自己來說有些距離,沒有那麼多共情。特殊的環境之下,困窘、唯二的兩個人,特別的情愫在他們之間萌生。不確定如果那時候還有另外一個女性在場,事情還是會如此發展。世俗的壓力、父輩的過往,是難以消除、橫亘在兩個人面前的阻力。
兩個人各自娶妻生子,一個擺脫了曾經的困窘,另一個卻仍舊為生計奔波。重新聯系後的兩人,有著規律不頻繁的見面,家庭的瑣碎之下,更多的矛盾顯現,兩個人的見面似乎成為一個遠離世俗瑣碎日常的象牙塔,似乎不管富裕還是困窘,矛盾、沖突是其中永恆的主題。
在他人的影評之外,讀到更多東西「改變不了,所以只有接受」,也許才是真實的生活,沖突永遠存在。
本片也是我第一次看的同性矛盾主旋律電影,初中第一次看的時候只感受到了電閃雷鳴和驚心動魄。今天再看的時候竟還是這些感覺,可以說李安把恐同大背景下的危險、壓抑、背叛和剋制展現得很細致,以至於兩位男主所有在一起的內容都讓人感覺不到多少溫情,更多的是逃避、荒涼和危險。
相比之下,當兩位男主因為恐同年代被迫壓制自己的天性而和女人在一起的時候,才會帶來一些安全感,而後醞釀已久的種種人物悲劇都是恐同時代遺留的大悲哀。確實,這完全就不是一部同性愛情電影,這就是一部實打實的恐同電影。
生活會壓垮很多感情,生活,輿論的束縛催生著不幸。恩尼斯擺脫不了這些,他亦痛苦,也讓身邊的人不幸。如果他們早早去了那個小農場,是不是會有另一個結局,可有些人就是擺脫不掉那些條條框框,在那一刻,小牛閹割的工作似乎比感情更重要。所以不幸,其實是性格決定的。
傑克付出得更多一些,只是見面就好了,傑克從來沒因為老是自己開車去找他而抱怨過,傑克也更勇敢,沒給自己太多限制。可不幸還是發生了。最後襯衫催淚了一下。斷背山的風景很美,恩尼斯的女兒好懂事,但他老婆有點慘,會不會是小時候恩尼斯的遭遇催生了後面那麼多的悲劇。
有的人註定相愛,一生糾纏,卻沒有能力或者沒有勇氣相守。
愛是什麼,是最後那件被擁入懷中的外套和襯衫,是斷背山的夏天,是時隔四年依舊想念,是嗎?是的吧。一個想要的很少,看似軟弱卻最堅韌,精神內核強大,一個想要的很多,看似強大卻最懦弱,既沒辦法擺脫童年陰影,也沒有勇氣面對現實。
同妻最無辜,最痛苦,最可憐。兩位主人公就這樣糾纏半生,最後竟然是這樣的結局,讓人唏噓不已。這樣的悲劇是如何造成的?是社會對同性戀的排斥,是性格註定,是選擇必然產生的後果,是成年人要付出的通往幸福的代價。這個世界真糟糕,這個世界真美好。
人人心中都有一座斷背山,那是一個永遠也無法抵達的夢。05年的電影,1963年背景。愛是人的一種本能,卻被現實攆轉著做出違心的選擇,沒有人敢肆意地聲明自己心中的選擇,否則可能會付出生命的代價。斷背山就成了真正成為自我最好的地方,也是當時最美的夢,終將破裂的夢。最後部分對襯衫的描寫太傷感了,「swear」我會永遠守護你。
因為至始至終,愛就是在一起永遠不會嫌時間短,在一起時的幸福會無限放大,治癒不愉快;不在一起的時候會思念到無法呼吸,想和他長得很像的人靠近,想用盡一切辦法排解沒有他的痛苦;再見面會欣喜若狂,乾柴烈火,沒有人能替代他的位置。愛,沒有性別的界限。
⑤ 怎麼欣賞《斷背山》這部電影
簡單的說,這是一部工整的劇情電影,一部愛情電影。你是如何去欣賞《亂世佳人》《卡薩布蘭卡》《英國病人》這些異性戀愛情經典,就如何去欣賞《斷背山》。《斷背山》首先是一個愛情故事,然後才是一個關於同性戀的愛情故事。這部電影教會人們最大的一個道理是:人類的愛情都是相同的,而愛情遭遇的阻礙則各有不同。導演李安的名言耳熟能詳:人人心中都有一座斷背山。
除了劇情之外,還有一些細節值得注意。
首先注意這個愛情故事的時代背景。60年代,美國懷俄明州的西部,傑克和恩尼斯這兩個英俊的牛仔在斷背山下相遇了。年代、地點、牛仔身份,都已經提前向觀眾交代,對於這兩個人來說,「同性戀」是一件多麼危險和禁忌的事情。
李安的鏡頭語言含蓄而巧妙。傑克甫一出場,即暗示了他的同性戀身份:傑克從車上下來,先是饒有興致地打量了恩尼斯好幾眼,又從車的後視鏡里窺視恩尼斯。再然後鏡頭一轉,傑克拿了個小刮鬍刀開始修容——我們中國有句古話是說: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這話對於男人來說也是適用的。傑克這一舉動的曖昧之處不言而喻。
影片里充滿了這樣的細節與暗示。李安是一個中國文人式的導演,即使在好萊塢拍電影,他的風格也充滿了中國式的含蓄與克制。總的來說,這是一部適合一看再看的好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