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為愛情而改變的電影
⑴ 《廊橋遺夢》——愛無分對錯,卻需遵循公序良俗
在正文開始前,請先思考一個問題—— 若一個人在婚後遇見真愛並出軌,那麼,他/她是否值得被原諒?
無可否認,每個人的一生都會遇見許多人,甚至會對其中的某些人產生好感。我們很難信誓旦旦地保證一生只愛一個人,尤其是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現代社會里。
針對這個話題,本期公眾號的文章,分享一部豆瓣8.6分卻非常具有爭議的電影——《廊橋遺夢》。
它由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導演執導並擔任男主, 梅麗爾·斯特里普 擔任女主。據說,電影上映後,曾引起了美國的一陣離婚潮。
電影的爭議點源於有人覺得它在宣揚婚外戀,有人卻覺得它是在否定婚外戀。
至於到底是宣揚還是否定,相信看完電影後的你會有自己的答案。
電影的伊始,年邁的女主 弗朗西斯卡·約翰遜 (梅麗爾·斯特里普飾)去世了。得知噩耗的兩個子女,回來給母親奔喪。在料理喪事時,他們被律師告知——母親的遺願是將骨灰撒在羅斯曼橋之下。
不明就理的子女們顯然難以置信。他們不僅不明白母親為何不願與父親合葬,而且也無法理解為何火化後要將骨灰撒在一座橋下。
當然,他們的疑惑在翻看母親的遺物和閱讀其生前所記的日記中,尋到了答案。
在電影的倒敘中,弗朗西斯卡生前一段短暫且鮮為人知的婚外情,就此緩緩揭開。
敘事的時間線拉回到1965年夏季的某一天。主婦弗朗西斯卡與往日一樣,為丈夫與兩個十六七歲的兒女准備好了餐食。
不同的是,吃罷飯後的丈夫與孩子,將離家去市集參加一個為期4天的比賽。這意味著,每天忙碌於家庭瑣事中的她,將擁有完全屬於自己的4天假期。原以為這不過是稀鬆平常的4天,沒想到緣分就此降臨。
家人離去的當日,迷路的男主 羅伯特·金凱德 駕車路過,並向弗朗西斯卡詢問如何抵達羅斯曼橋?在交談中,一時無法解釋清楚路線的女主,乾脆上車直接為羅伯特帶路。
路上閑聊時,弗朗西斯卡得知羅伯特來自華盛頓州,是一位替國家地理雜志拍照的離異攝影師。他的工作是四處游歷,並且他曾路過女主的故鄉——義大利東部的一個小鎮——巴利。因此地風景優美,羅伯特就隨性下火車多住了幾日。這讓女主對他頓覺親切,並好感倍增。
到達羅曼斯橋後,因光線不佳,羅伯特打算明日再來取景拍攝。為感謝弗朗西斯卡同他前往,他采了些野花贈予她以聊表謝意。而她卻開玩笑似地說這些花有毒,嚇得男主瞬間扔掉花束。這個不經意的玩笑,進一步拉近了兩人間的距離。
在被羅伯特送回家後,弗朗西斯卡索性邀請他共進晚餐。在餐桌上,他講述了自己旅途中的奇聞逸事,並逗得弗朗西斯卡開懷大笑。終日沉湎於生計的她,已經很久沒有這么發自內心的笑過了。
毫無疑問,羅伯特的人生活得灑脫、隨性且自由。而反觀弗朗西斯卡,她祖籍義大利,二戰結束時認識了現任丈夫,並隨其回美國定居。丈夫勤勞體貼,誠實溫柔,兩人生兒育女,生活平靜和睦,一切看似波瀾不驚,美好而適意。
只是,現狀和弗朗西斯卡少女時代的理想生活有些出入。她曾是一名教書育人的園丁,卻為家庭放棄了自己的職業,成了一名全職主婦。每天面對的是柴米油鹽,人生理想早已消失於朴實無華且日復一日的生活中。也許,這就是現實和夢想的差距。
這些不盡如人意的生活慨嘆,弗朗西斯卡從未對家裡人提說,卻不曾想會對羅伯特傾訴。
雖然兩人素昧平生,但在言語交談中,彼此都能互相理解。在某種程度上 ,弗朗西斯卡和羅伯特 的互有好感,既有共性因素又有異性因素。
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所帶來的新鮮感、神秘感是異性因素,而他們身上類似藝術家所特有的感性則是共性因素。
就個人所理解,兩人的共性因素具體體現在——
1.羅伯特是攝影師,弗朗西斯卡曾是教師,兩人的職業均與藝術有所交涉;
2.散步時面對夜景,他們會一起談論葉芝的《流浪者安古斯之歌》的藝術特徵;
3.女主寫信邀請男主次日共進晚餐時,提筆寫下的那句「白蛾舞動翅膀時若想晚餐,今晚工作完後隨時可來」。
電影中,女主弗朗西斯卡一次次地主動邀約,而男主羅伯特每一次均欣然前往,這是兩人從互有好感到擦出愛情火花所必不可少的互動過程。
但一份感情可稱之為愛情,它還必須包含著某方面的犧牲。
影片中,在女主生活了十多年的小鎮上,有個因出軌而被小鎮居民唾棄的雷姓女子。她因輿論壓力而在車內崩潰大哭。
了解了前因後果的羅伯特,不希望弗朗西斯卡也捲入同樣的是非困境。因此,他致電她,說出了自己的隱憂並詢問是否取消會面。羅伯特設身處地的為她著想,體現出了某種犧牲性質。而弗朗西斯卡思慮後仍計劃赴約,也同樣體現出了某種犧牲性質。
可以說,正是羅伯特這樣的體貼讓弗朗西斯卡感動,並堅定了她赴約的決心。同時,這也是推動兩人感情迅速升溫的重要因素。
在這次的羅斯曼橋會面中,羅伯特用相機為弗朗西斯卡拍攝了許多照片。也正是在當晚,結束晚餐並跳舞之後的兩人,情不自禁地纏綿到了一起。
故事繼續,在羅伯特和弗朗西斯卡認識的第三天,他們決定驅車前往一個沒人認識他們的小鎮。在那裡,他們可以像普通情侶一樣約會。
在一片綠草成茵的樹林中,席地而坐的弗朗西斯卡將自己從小隨身攜帶的項鏈送予羅伯特。夜幕降臨,他們還去酒吧歡度良宵。
但隨著第四天的到來,他們的分離也不可避免。愛情帶來的快樂是短暫的真實的,卻也是令弗朗西斯卡迷惑的不安的。她不知這是否只是羅伯特的逢場作戲。
對愛情的懷疑令女主深感不安和焦躁,於是她開始詰問並向他大發脾氣。其實,痛苦的不止她一個,他亦如此。
在這段感情中,他不敢表白是因為清楚地知道無法擁有她,所以也不敢去幻想。於他而言,女主是一生僅一次的感情。
這次爭吵後,兩人明確了彼此的心意並打算一起離開,弗朗西斯卡甚至准備好了行李。
電影看至此,我們也不難理解女主為愛的奮不顧身。這么美好而令人心動的感情,沉溺於此的弗朗西斯卡,想依靠它從枯燥無味的婚姻生活中解放出來,去嘗試人生的另一種可能性。
這本無可厚非,但離開經營了十幾年的家庭,離開性格溫和的丈夫,就真的能確保此後擁有幸福的人生嗎?
或許我們不得不和女主一樣思考: 人究竟是為了什麼而活著?是為了自己的愛情還是為了自己的家庭?
正如弗朗西斯卡坦言:「當一個女人做出抉擇去結婚和生孩子,在某方面,她的生命開始了,在另一方面卻停止了。」
開始的那方面,是她對家庭的一份道義和責任;停止的那方面,是自我需求的滿足將永遠置於家庭之後。
弗朗西斯卡建立了現實的人生,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們能無恙地長大成人。當孩子們離家,亦把她現實的一生帶走了。
沒錯,跟隨羅伯特一走了之,她能再過回自己的生活,或許能令她擁有久已感受不到的幸福和快樂,可這對於丈夫和孩子卻是不公平的。
沒有做錯事的他們,卻要無端忍受別人的閑言碎語。而她不管不顧地離去,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人生觀、婚姻觀、價值觀也會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
任何一個有良知和責任心的母親,不管離家多遠,心裡始終會記掛著孩子,並為此痛苦而內疚。
可以想見,長久遭受這種痛苦和內疚的折磨,終有一天,弗朗西斯卡會在自責中後悔愛上了羅伯特。這份愛情終將因此而變質。
純粹的愛情固然無分對錯,但僅「發乎於情,止乎於禮。」
電影的後半段,當離家4天的丈夫和孩子都興高采烈地歸家,弗朗西斯卡的生活似乎也恢復了平靜,她又開始了起早貪黑的家庭生活,與羅伯特獨處的那段時光被拋諸腦後,無暇顧及。
時隔幾日,跟隨丈夫去買東西的弗朗西斯卡,看到了羅伯特在大雨滂沱中向她走來,並深情地凝望著她。顯然,他依然在等待著她的選擇和答復。如果女主選擇家庭,那他將永遠離開,就像未曾打擾過她一般。
其實,電影值得稱道的,正是大雨中的這場戲。 它將弗朗西斯卡是選擇愛情還是家庭的糾結,通過人物內心的巨大起伏,隱忍且有張力地表現出來。同時,也將羅伯特從充滿期望的等待到不得不絕望的告別,含而不露地呈現。
特別是在等紅燈的間隙,弗朗西斯卡透過雨霧迷濛的車窗看見前方車上的羅伯特,將她送他的項鏈掛在了後視鏡上。兩人4天相處的點滴細節,均湧上心頭,令她情不自禁地抽泣起來。
這時,電影鏡頭定格在弗朗西斯卡緊抓車門把的顫抖的右手上,通過這一鏡頭特寫,將女主此刻內心的糾結和痛苦表現地淋漓盡致。
欲開卻仍關的車門,阻隔的不僅是他和她目前的距離,也是她和他餘生的所有歲月。
直到綠燈亮起,羅伯特也沒有馬上開車離去,惹得車後女主的丈夫不停地按喇叭催促。只有弗朗西斯卡知道,這是他在向她告別。
毫無疑問,這個雨中默默訣別的場景是感人的。它甚至會使觀眾產生一種錯覺,似乎婚外戀也不是那麼地令人憎惡?
不置可否,這是整部電影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場景。它所表現的是最純粹、難舍的感情。
《廊橋遺夢》這部電影被奉為經典,是因為它通過藝術的手法, 將人的慾望和出軌後的心路歷程細膩地剖析了出 來,並呈現於熒幕之上 。
成就經典的, 不僅 是弗朗西斯卡和羅伯特4天的短暫相處締造了永恆的愛情神話,而且也是弗朗西斯卡在理性的思考後,她選擇了自我隱忍並保全了家庭的完整。
可以說, 弗朗西斯卡是一位偉大的母親,但稱不上是一位合格的妻子。
直到丈夫逝世的1979年,她心裡愛的始終是羅伯特,這對於蒙在鼓裡且一直深愛她的丈夫而言,是殘忍的。但我們又無法就此過多苛責她。
最初得知母親出軌並暴怒的兒子,在看完母親的日記後也理解了她,並反思了自己在婚姻中的不足。回家後,他主動向妻子道歉並擁抱了妻子。
而女兒則鼓起勇氣向丈夫提出了離婚,為自己二十多年的不幸婚姻畫上了句號。
弗朗西斯卡的遺物,為兩個子女揭開了一段塵封的往事,同時也重新開啟了他們的人生,這也稱的上是一份有價值的遺產了。
最終,弗朗西斯卡的骨灰如願撒在羅斯曼橋下。她在生前將生命留給家人,死後將自己歸還給了羅伯特。
誠然, 愛情可以自私,但卻需要遵循公序良俗。 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但它不應該建立在傷害家人的基礎之上。
況且,有些愛情看起來很美妙,但它可能只是建立在遠離人間煙火的世俗之上。一旦跌落凡塵,被柴米油鹽的生活所浸染,久而久之,也會生變乃至最終消失。 愛情之所以美好和難忘,或許正在於它無法結果的刻骨銘心。
行文至此,文末就以唐代張籍的一首《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作結。
希望不論是電影《廊橋遺夢》還是這首古詩,都能使你對愛情和婚姻有進一步的認知和感悟。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
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
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⑵ 推薦三部關於愛情的電影
一、《原罪》
這是一部為了愛情奮不顧身的電影。男主是個土豪,為了跟女主在一起,不惜傾家盪產,變賣公司,甚至最後當他得知這一切是女主跟舊情人設下的圈套時,他仍舊毅然決然地喝下女主准備好的毒咖啡,因為他深愛著她,為了成全女主,他甘願犧牲。電影的高潮部分是女主把毒咖啡端給男主之後,已經得知這一切真相的男主非常坦然地跟女主攤牌,並把自己的愛慕之情深深地表達出來,然後端起毒咖啡一飲而盡......最後,男主那無私的愛終於感動了女主,女主為男主扛下了殺人的罪名,同時也完成了自我救贖。電影的這一段我是百看不厭的,每看一次就會感動一次,會跟著男主默念台詞,純粹而無私的愛是最能震撼人心的。其實看電影的名字就知道,這是一部帶有宗教色彩的電影,並非是有宗教的內容,而是以男女主人公在人生軌跡中所犯下的「七宗罪」以及他們自我救贖的過程,來深刻地再現基督教文化中罪與救贖的主題。
二、《將愛情進行到底》
這部電影是我在大學的一個暑假期間,偶然在一家網吧里看到的。第一個故事把我感動地稀里嘩啦的,瞬間就充滿了對美好愛情的嚮往,想自己此生能夠在對的時間、對的地點,遇到對的人,尤其是主題曲《因為愛情》,那必須是每次去KTV的保留歌曲。同時我也因為這部電影,喜歡上了徐靜蕾。我相信在每個人的心裡,都曾想,將愛情進行到底。
三、《被光抓走的人》
相比於《將愛情進行到底》,《被光抓走的人》其實把「愛情」講得更現實,在前者中出現的「七年之癢」,也不過是後者中「中年危機」的一種,即當兩個人結婚多年,沒有了當初的激情和甜蜜,「矛盾」和「瑣碎」成為了生活的主旋律,外部誘惑不斷,兩個人還如何繼續走下去。但這部電影明顯不是講愛情故事的,而是討論「愛情」本身,即什麼是愛情,包括結婚十幾年的夫妻、離異及婚外戀、男女朋友、同學,甚至男同志等不同年齡段、不同性質人群眼中的愛情。導演雖然並沒有明確告訴我們什麼是愛情,甚至電影里每個演員都表達了對於愛情的理解,但是電影結尾一段長達8分多鍾的長鏡頭卻不言而喻,深深感動了每一位觀眾——一對中年夫妻在經歷了「光」的考驗之後,重新肩並肩靠在一起在廚房中忙碌的場景,竟是如此美好。原來這些簡單而又溫馨的瑣碎,才是生活的真諦。真愛是不需要被證明的,即便時間久了,感覺好像消失了,但其實只是暫時忘了罷了,確切地說,已經在多年的不知不覺中融入到每天的不知不覺中去了。
給你一張過去的CD,聽聽那時我們的愛情,原來會經常忘記,我還在愛著你......
⑶ 韓國電影中有一部關於愛情的電影中有個女人為了取得自己喜歡的人的歡心,去做了整容的,請問電影叫什麼名字
《醜女大翻身》
簡介
169cm,95kg,她的身材完全可以到摔跤場上比試一下。但她其實只是一個想得到愛情的普通女子,她叫康漢娜。上帝賦予她的唯一禮物就是天籟般的嗓音,但是因為肥胖的體型,她只能在幕後幫美女歌手亞美假唱。 亞美的製作人韓尚俊是唯一肯定她音樂實力的人,但是尚俊也一直利用著漢娜,不知不覺漢娜暗戀上了韓尚俊。在韓尚俊的生日派對上漢娜終於如願的被邀請過去,她興奮的很努力的想表現自己……但是,從那晚以後她突然消失了!
電視劇劇照(20張)自從漢娜突然消失後歌手亞美不得不中止了她的音樂活動,而製作人尚俊這時則遇到了救世主珍妮。珍妮的美麗可以讓過路的人目不轉睛,而她的歌唱實力也是與容貌一樣很吸引人,一點都不遜於消失的漢娜。 更可愛的是她經常幫助路邊需要幫助的人。她的善良和朴實讓人覺得奇怪。歌手亞美對此非常的嫉妒和疑惑,她意識到自己的歌壇地位越來越受到威脅,於是亞美開始著手調查美女珍妮的背景,終於,在珍妮的一次舞會上,亞美把珍妮的爸爸——個精神病患者帶到了舞會上,尚俊從中得知,珍妮是康漢娜,而第二天,珍妮的第一次演唱會前,亞美以珍妮是康漢娜的理由要挾尚俊取消演唱會,尚俊不肯。演唱會上,珍妮的爸爸又來了,珍妮向大眾曝光,自己是康漢娜,歌迷們原諒了她。康漢娜成為了韓國點擊率最高的歌手。
⑷ 《初戀這件小事》里的女主是怎麼變美的
《初戀這件小事》里的女主小水在遇到阿亮學長之後,意識到自己的丑小鴨外表,在閨蜜的幫助下,美容、塑身、戴隱形、改變造型,從而蛻變成美人。
更重要的是在這過程中,小水心態發生轉變,從自卑變成了自信的人。所以就更加美麗動人了。
其實電影演員本是一位美女,為了劇情需要女主角在初二時的形象被故意醜化 。化妝師把她塗抹得黑黑的,後來女主角留了如雲秀發,摘下眼鏡,再加上她本身的膚如凝脂,自然就蛻變為美人。
前後對比差異很大,這也證明了她為愛情而使自己變美麗的決心。
(4)女主為愛情而改變的電影擴展閱讀:
《初戀這件小事》是2010年8月12日在泰國上映的一部泰國青春愛情喜劇電影,被大家稱之為暗戀必看電影之一。
這部電影感動了很多人,大概是曾經的青春,曾經那個不顧一切想要變好的自己,曾經你暗戀的那個人打動了你,而電影將他一一放大。
對於小水來說,她的結局其實很圓滿,她也很勇敢,她活成了我們都想要活成的樣子。
其實電影最打動我的人的與其說是暗戀,不如說是那群有趣的朋友,他們怯懦而勇敢,一顆炙熱的真誠的心,燃燒了那個暗戀的夏天,。
他們陪伴著小水一起變得更好,支撐著她一直往前走,我終於知道了丑小鴨變成白天鵝的秘密,不只是愛,還有有趣。
⑸ 如何評價豆瓣十大愛情電影《遇見你之前》
剛剛看完,還沒有平復心情,現在12點半,明知道熬夜對一個25歲的人來說意味著不健康和皺紋,還有黑眼圈,但我不管~我要趁還惦記著這個故事,把那些零零碎碎的都記錄出來。1.遇見你之後,我才遇見了我自己。遇見你之前,我是平淡的。我在咖啡店工作了六年,我有一個相處七年的男朋友,我想讀書,卻要養家,每天的生活是上班下班看電視和約會。但是我遇見了你,雖然是已經癱瘓的你,但仍然保留了你的一部分,你聰明的大腦,你的閱歷,你的思想。你帶我看了我沒看過的電影,去聽音樂會,去旅行,甚至潛水,你幫我挖掘出了連我都不認識的我自己,我並不是因為你而改變了多少,而是遇見了你,我發現了更棒的自己。這個不僅僅是愛情的力量,更是一個優秀的伴侶能帶來的正能量。(所以說和正確的人在一起,真的很重要)2.優秀的人,就算被命運斬斷了後路,但~始終是優秀的。不得不說,男主的定位就是非常讓人感嘆又無奈的,他很優秀,所以在他癱瘓之後,能迷倒別人的,不僅僅是顏值,還有他散發出來的魅力。他這么熱愛生活的人,即使未來的日子他不能像以前一樣,但他依然有自己的見解,能幫助女主定位自己,能走心地真心地幫助了女主。女主的原配男友,即使七年,為什麼敵不過只認識六個月的男主?只能說原配男友並未走心對過女主,很多男生以為,我一直在你身邊,我對你也是真心的,你的生日我也會送禮物,我就是對你很好了。其實為什麼這么多女生在追求靈魂伴侶呢,靈魂伴侶並不是多高端的三觀相合門當戶對,而是你可以真心的、走心的對待身邊的那位,就真的夠了。你能懂她的理想,她的追求,比一條項鏈值錢多了。3.如果不是車禍癱瘓,男主女主怎麼會遇見?劇情設計的很巧妙,看到中後段確實會戳中淚點(雖然看評論好像很多人都沒有淚點,但我就是被戳中的那個)。他們的感情就是時候不對,地點不對,但是!如果不是車禍,不是癱瘓,不是男主決定了想安樂死,女主又怎麼會恰好的出現呢?如果不是這樣個已經被命運愚弄了的男主,怎麼會看得上傻白甜女主?男主確實也承認,他以前是個混蛋,他在巴黎的咖啡廳喝咖啡,不知道多少女生會暗送秋波了,而女主只在自己的小城市,被家人捆綁住,沒有辦法追求自己的學業,只能安逸的在咖啡店繼續安逸地存活。但是這樣的命運,就讓這個時候的他們,這個樣子的他們,就這樣遇見了。他們互相也以為只是一份工作,一個使命,一個陪伴,而最終,就是猝不及防地投入了感情,沒有什麼阻擋的了。所以,命運里自有它的天道輪回,該遇見誰,從來都是緣分,強求不得。而遇見了,只能好好珍惜。必須要遇見的人,總會遇見的。4.戳中的淚點,很多人是因為代入了自己的故事。雖說劇情本身是難得一見,現實中不會有這么多人會發生如此無奈的愛情,但是,我愛你,我還愛你,但你要走,我阻止不了你,我沒有任何辦法,甚至可能以後我都見不到你了……這樣的情感,雷同於失戀的情感,總是會產生許多共鳴的,當然也包括我。大部分人都會經歷對於愛情的無能為力,我愛的人不愛我了,拒絕我了,離開我了。大部分人也經歷過類似於這樣的失戀的悲傷,被抽走了靈魂,真的就被打倒了,倒下去了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起得來,痛得很徹底,也挽回不了那個人。是啊,就是失戀,只不過電影里把這樣的情感放大了,升華了,能讓人理性地理解為「我愛你,我卻不能擁抱你,我也不是原來的我,所以我要離開」,很多人對於男主的選擇是認同的,甚至看到有評論說「如果是我,我也選擇死」。其實看到城堡那一段,男主自顧自上坡,女主跟在後面說「太危險了」,背後的深意也慢慢浮了出來。以後的人生里,不是只有愛情這樣的精神食糧就可以過活的。愛一個女生,但是不能保護她,還要她時時刻刻擔心自己照顧自己;也不能擁抱她,在她哭或笑的時候就只能這樣看著,想到這里,確實覺得男主的選擇是正確的,總不能因為自己,拖著一個女生一輩子吧?5.因為愛情,我可以接受不完美的你。為什麼少女心瑪麗蘇,因為電影的畫面感和切換點都讓人感覺很真實。不知道這個算不算是靈魂伴侶的愛情故事,男主說,雖然你的臉總是粉撲撲的,臉上還有斑……臨死前說的話這么接地氣,這樣的告別卻更加有力。在上一段感情結束後的一年,目前的我,雖然還很相信愛情,但是總是擔心,不知道還能不能遇見一個在我的眼裡他總是光芒萬丈,即使全世界都覺得他丑,但在我心裡他永遠發著光,永遠都是帥的不要要的,這樣的一個靈魂伴侶呢?6.分開後,我活成了你的模樣。最後的信既是點題,也是一個還算圓滿的結局。此時的女主去完成自己的學業,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已經不單單是為了自己了,她身上,還帶著他的影子,他的使命。女主依然在微笑,那種帶著愛的人給的希望,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真的已經是這部電影的最佳ending了。
⑹ 求歐美感天動地的愛情電影
這個……的確很難。
不過歐美還是有幾部愛情片讓我覺得很感動。
附註我愛你(片子開始於男主的去世 但男主是個樂觀積極的人 他為深愛的女主留下了一封一封信引導她走出痛苦走出有關男主的記憶鼓勵她去愛生活愛自己愛上新的人追求新的感情 很感人 一邊笑一邊哭 裡面女主的媽媽也非常偉大)
戀戀筆記本(這部片子的開頭並不怎麼吸引我 中間是很戲劇性的 而結尾徹底震撼了我 非常地值得一看)
兩小無猜(法國的,這一部也許算不上感人,但絕對震撼。男女主是青梅竹馬 但是他們一直都以「敢不敢」來作為兩人的溝通交流 而最後:愛我 你敢不敢?)
初戀50次(女主因車禍記憶永遠停留在了那一天而男主為她改變了自己並且堅定地陪在她身邊:你忘了我 沒關系 我會讓你記得我。)
還有一些經典的老電影愛情片 羅馬假日 亂世佳人 冷山 都是很有愛的
再推薦一些日韓的 不是那種校園愛情 和上面歐美的類似
假如愛有天意(上一代無法延續的愛 因為天意吧 下一代繼續愛下去) 雛菊(陰差陽錯註定不能守候在她身旁) 我腦海中的橡皮擦(喜歡裡面堅強的女主)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這裡面的男女主真的是:問世間情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許) 觸不到的戀人(各自在各自的時空卻奇跡般相識) 情書(最開始我也沒有看進去可是越看到後面越好看 那種悸動深沉而動人 岩井俊二的)
這些差不多都是我看過的我認為很震撼感人的了 看LZ你喜歡不喜歡了
⑺ 是中國的一部電影,講的是女主角做了一個愛情實驗,證明愛情可以改變一個人;男主角
片名 《君子好逑》
主演 譚詠麟 林青霞 上映日期 1984年6月28日
售貨員輝(譚詠麟飾)做人一事無成,卻得高貴的Jo Jo(林青霞飾)垂青,
中國電影《君子好逑》劇照(15張)從此變得積極進取,令Jo Jo不禁為他感動。可是,真感情背後原來是假局,輝暗中被選為愛情心理研究對象,而與Jo Jo的一段情亦是一場研究員預先設定的「真人騷」
⑻ 有一部愛情微電影女主不停的變化成不同的人叫什麼名字啊
有一部不是微電影的科幻驚悚片叫「異種」跟你說的情節有部分雷同。
⑼ 這就是愛情!雙方都為對方做一些改變,努力走進對方世界,是哪部電影是哪部電影
你好:是不是韓國的《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權相佑,李寶英主演的電影。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