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女人們的電影
⑴ 有沒有以嘮嗑為主的好看的電影推薦 像《和女人們的對話》《這個男人來自地球》這樣的。
殺戮
春天的故事
夏天的故事
秋天的故事
冬天的故事
綠光(1986年的)
櫻桃的滋味
十二怒漢(1957年版)
午夜巴黎
又一年
秋日奏鳴曲
愛在日落黃昏時
落水狗
納德和西敏:一次別離
日落號列車
親不覺得這樣的電影滿悶的嗎 。。。0.0 ?
⑵ 有沒有關於描繪妓女愛情的電影 比如(喜劇之王) (風月佳人)!社會最底層女人的愛情也可以什麼!謝謝了
義大利電影《卡比利亞之夜》。
⑶ 你最喜歡的十部女性導演電影作品分別是什麼
1《 日煩夜煩》
影片雖過於血腥與殘暴,但令觀眾體驗到人類天性的一面。男主文森特·加洛對於角色的掌控,那種憂郁的絕望,幾近崩潰的感覺,演繹得淋漓盡致
2《拾穗者》
像用電影來寫散文,法國好像隨處都是風景,隨地都可以用來作畫!電影是想像的藝術,紀錄片是當下的發聲。如果認為生活很無聊的人,隨意找個主題拍紀錄片應該頓時會有趣起來。印象深刻的是,你願意和掃垃圾的人握手嗎?
女孩兒們和她們的哥哥都挺好。表面上都是毫無意義的家庭瑣事,實際上是表達親子、兄妹、女僕、同齡友人的微妙情感關系。看似符號化的各種道具創造了超現實感。大量近景鏡頭創造了逼仄感。燈光師和音效師居功至偉。
9《沙羅雙樹》
和阿彼察邦很像從生活從逐漸挖掘出生命的律動,這部很悶的片子在河瀨直美以瑣碎現實為主添加了亦真亦幻的輔料後開始有了「神性」,兩點:一是沙羅節上震撼的舞蹈儼然民俗風情,醉心於雨中的舞動攝人心魄,二是眾人用共同的音律幫助生產見證新生命的誕生,俊在哥哥圭神隱後看到新生的弟弟流下了淚水
10《將來的事》
憂鬱症母親的政治審美,市場和內容所提供的真理能否辯駁,無政府主義農場走丟了潘多拉,分手丈夫的海邊小屋,欣慰學生亦非歸屬,柏拉圖兒童讀物,平安夜催眠曲……一位哲學老師bitter sweet的小生活,將所有悲痛都過得輕松幽默波瀾不驚,只在不經意時悄悄哭泣。很不錯
⑷ 誰能告訴我這部電影叫什麼
女人們(Elas) 1997
導演:Luís Galv o Teles
主演:
Miou-Miou
卡門·毛拉 Carmen Maura
瑪爾特·克勒爾 Marthe Keller
類型:愛情 / 劇情 / 喜劇
更多外文片名:
Elas
Três Desejos, Os
Women
片長:115 min / Argentina:98 min / Japan:98 min
國家/地區:比利時 / 法國 / 盧森堡 / 葡萄牙 / 西班牙 / 瑞士
對白語言:法語 / 葡萄牙語
發行公司:Cine 3
上映日期:1997年10月17日 盧森堡
劇情梗概:與佩德羅·阿爾莫多瓦鏡頭下的女人一樣,本片非常真實地塑造了五個生活在失望與艱難之間的西班牙女人形象,她們都是不再年輕的中年人,但她們的故事一樣精彩動人。電視台美容節目的主持人琳達,有四個很要好的朋友,經常聚集在一起談論彼此的生活,她們當中有單身的大學教授、同性戀的美容院老闆、淫盪的女明星和離婚了的憂郁女子。
[編輯本段]【美國電影】
女人們The Women (2008)女人們The Women (2008)
更多中文片名: 女人我最大
更多外文片名: Naiset.....Finland
影片類型: 劇情 / 喜劇
國家/地區: 美國
對白語言: 英語
色彩: 彩色
幅面: 35毫米遮幅寬銀幕系統
混音: SDDS / DTS / 杜比數碼環繞聲
MPAA評級:Rated PG-13 for sex-related material, language, some drug use and brief smoking.
級別:USA:PG-13 / Finland:K-11
製作成本:$16,500,000/estimated
拍攝日期: 2007年8月6日 -
攝制格式: 35 mm
洗印格式: 35 mm
[編輯本段]〖演職人員〗
導演: 黛安·英格利什 Diane English
編劇:
黛安·英格利什 Diane English ....(screenplay)
克雷·布斯·盧斯 Clare Boothe Luce ....(play)
Anita Loos ....(1939 screenplay) and
Jane Murfin ....(1939 screenplay)
主演:
梅格·瑞恩 Meg Ryan ....Mary Haines
安妮特·貝南 Annette Bening ....Sylvia Fowler
伊娃·門德斯 Eva Mendes ....Crystal Allen
[編輯本段]〖上映日期〗
美國 USA 2008年9月12日
英國 UK 2008年9月12日
阿根廷 Argentina 2008年10月9日
波蘭 Poland 2008年10月10日
義大利 Italy 2008年10月17日
挪威 Norway 2008年11月14日
荷蘭 Netherlands 2008年11月27日
德國 Germany 2008年12月11日
芬蘭 Finland 2008年12月26日
法國 France 2009年1月28日
[編輯本段]〖劇情梗概〗
在紐約曼哈頓這個印刷業、時尚業、金融業異常發達的城市裡,瑪麗·海恩斯(梅格·瑞恩飾演)似乎擁有了一切:寬敞漂亮的居所、富有的金融家丈夫、可愛的女兒,還有自己的事業--在父親的服裝公司擔任設計師,並且擁有一幫喜歡東拉西扯、一起消磨時光的「姐妹淘」:完美、精緻、優雅、獨身的雜志編輯兼時尚評論人西爾亞·福勒(安妮特·貝南飾演)、對待女友像對待孩子般婆媽的伊迪·科恩(戴博拉·麥辛飾演)、迷人的、魅力無比的幽默散文家亞歷克斯·費希爾(傑達·平凱特·史密斯飾演)。
瑪麗美好的生活葬送於薩克斯第五大道百貨公司的美麗沙龍里,瑪麗·海恩斯最要好的朋友從美甲師坦尼婭(黛比·馬扎飾演)處得知,瑪麗的丈夫背叛了她:與一個妖艷的香水促銷女郎克瑞斯托·艾倫(伊娃·門德斯)廝混在一起。對於瑪麗而言,這無疑是一個晴天霹靂。然而,對於瑪麗的情感磨難並未止步於此,西爾亞為了挽救自己的雜志,不惜將好友瑪麗與丈夫之間的秘密爆料給著名專欄作家貝利·史密斯——正在為揭秘華爾街金融家婚事而找線索的人,她在事業和朋友之間,選擇了前者。姐妹間的感情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驗,面對這樣的變數,四個女人開始了對各自感情生活的反思……
[編輯本段]〖幕後製作〗
重拍喬治·庫克名作
1939年由喬治·庫克執導、克雷·布斯·盧斯編劇,由米高梅電影公司投拍的《女人們》在當時引起了相當的轟動,有評論這樣寫道:「喬治·庫克,這個好萊塢傳奇的『女人』導演啟用一大幫女性演員將克雷·布斯·盧斯的原著改編成了紅極一時的電影,這個故事緊緊圍繞一群疑心重重且相互杯葛的女性交際圈展開,上演了一幕在聯誼會上使名譽俱損的喜劇。有趣的語言和瓊·克勞馥的精彩出演堪稱經典,在喬治·庫克的導演下這部影片精彩不已。」
黛安·英格利什以前主要在電視界發展,是備受贊譽的情景喜劇《風雲女郎》的編劇兼製片人。1994年,她讀到了一篇關於喬治·庫克的《女人們》應該被重拍的評論性文章,就是這篇文章激發了她的興趣引起了她的深思。「我清楚地記得那部老版的電影,也記得當時看到有那麼多特別有名的女演員在一部電影中出現時的激動,最讓我覺得有趣的就是整部電影看不到任何一個男人的面孔。」黛安·英格利什回憶道,「但同時我也意識到這部影片里一些比較過時的觀點應該被更新。」就這樣,黛安·英格利什重拍上個世紀經典喜劇《女人們》的初衷便形成了。經過一番努力,這個願望終於得以實現,這也是英格利什的導演處女作。
與1939年的《女人們》比較起來,黛安·英格利什導演的新版《女人們》將會有新的時代特徵。英格麗什在反應女人們生活變化的同時,保留了原版《女人們》中對女人智慧、生活格調和時而缺乏禮貌教養的描繪。如果說喬治·庫克的電影顯示出他對當時社會中「都市女人」的憎惡的話,那麼黛安·英格利什的電影則更多的在強調現代都市女人浪漫、感性的一面,並站在欣賞的立場全方位多層次的展現了現代「多面夏娃」的魅力。
新版塑造獨立女性
新版《女人們》里的女人更加具有立體感。她們具有專業精神,個個都是本行當里的行家裡手;她們經濟獨立,精神自主,無論是已婚的還是獨身的,她們都能夠在自己的世界裡找到樂趣、保持進取意識並且懂得自我保護。新版以樂觀的態度和「以小見大」的方式道出了女人們的酸甜苦辣。
身兼編劇和導演兩職的黛安·英格利什表示,「新版劇本和1939版的《女人們》將矛頭直接指向了當時的都市女性,影射她們在男人背後極盡互相詆毀之能事,而要做到這一點,女人們的狡黠、很深的城府、難以置信的快反應和務實的智慧都被表露無遺……但我在構思新版電影時卻不得不避開這一點,因為我欣賞女性,以贊賞的角度來重新演繹都市女性,同時也想將原著所具有的精髓進行保留,比如女人的智慧和聰明。」
黛安·英格利什的電影里保留了老版電影的基本框架,圍繞已婚婦女瑪麗·海恩斯發現先生感情出軌這條主線展開女人們的故事,但黛安·英格利什將這條線延展了,把女人們的范圍擴大到了瑪麗的「姐妹淘」以及親人,並且交待了更多的問題留給我們反思:代溝、婚姻問題及性取向。
也許是用批評的眼光在挑剔喬治·庫克的《女人們》,黛安·英格利什重新塑造了瑪麗·海恩斯最好的朋友——西爾維亞·福勒這個人物的性格。在喬治·庫克的電影里,西爾維亞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八卦女」,喜歡到處搜集和散布小道消息。而英格利什卻把西爾維亞變成了一本頂尖雜志的編輯、一個樂觀的單身女性、瑪麗自大學以來的閨蜜。
根據自己的見解,英格利什解釋道:「我打算把這部影片改編成為兩個坦率女人之間的關於愛的故事。而不像原著那樣僅僅糾纏於瑪麗是否該與背叛她的先生和解。在我的版本里,我希望觀眾能更多的關注瑪麗是否應該與她的閨密西爾維亞和解,這個因為自己的事業而出賣朋友信任的人。」
1939版的《女人們》里有接近130個女性角色,還有無數貓貓狗狗被作為道具充實背景,但無論如何也找不到男人的背影。2008版的《女人們》依然保持了這個作風,不管黛安·英格利什對這部翻拍的電影動了多大手術,有一個禁區是無論如何也不能碰觸的,那就是不能讓任何一個男人的臉出現在電影里。
[編輯本段]〖電影花絮〗
·在2006年,當時該片尚未敲定最後的主角,曾經傳言安妮特·貝南和烏瑪·瑟曼將分別出演片中的瑪麗·海恩斯和克瑞斯托·艾倫。
·傳聞莉莎·庫卓和安妮·海瑟薇在片中有所擔綱,但最後她們擬出演的角色並未在最後的腳本中出現。
·上世紀70年代,也有人想重拍《女人們》,並打算邀請簡·方達、芭芭拉·史翠珊、費·唐納薇加盟出演,但最終未能實現。
·據傳在拍攝新《女人們》時打算在波士頓公共圖書館取景,並會將所有的要出現在鏡頭里的館內陳列的男人畫像都替換成女人的,但這個想法最終未能成真。
·與1939年版的《女人們》一樣,本片所有的演員都是女性。
[編輯本段]〖精彩對白〗
Sylvie Fowler:You knew,and you didn't tell me?Now,honest to goodness,I'm so hurt.
西爾維亞·福勒:你知道?你還不告訴我?老天爺可以作證,我現在受到深深的傷害。
Mary Haines:You?It was not happening to you,it's happening to me!
瑪麗·海恩斯:你受到傷害?這件事是發生在我身上,而不是發生在你身上!
Edie Cohen: Alex,I wanna tell you more.I'm eating for two.
伊迪·科恩:埃里克斯,我想告訴你一些事情,我現在是為了兩個人而吃(意指有了身孕)。
Alex Fisher: Oh,come on.
埃里克斯·費雪:哦,不是吧?!
Sylvie Fowler: Oh,my god.
西爾維亞·福勒::哦,我的天啊?!
Mary Haines: What's happend?
瑪麗·海恩斯:你們在說什麼呢?
Sylvie Fowler: Edie is not top again.
西爾維亞·福勒:伊迪將不再是「單身貴族」了。
⑸ 請告知下列電影的英文名:海底總動員、美少女啦啦隊、勇敢的心、女人們、兒女一籮筐、鄰居特工、高校天後
海底總動員 Finding Nemo
美少女拉拉隊 Bring It On
勇敢的心 Braveheart
女人們 The Women
兒女一籮筐 Cheaper by the Dozen
鄰居特工 The Spy Next Door
高校天後 Confessions of a Teenage Drama Queen
⑹ 正在熱映的四部電影,《我要我們在一起》廣受好評,你正在追哪一部呢
《我要我們在一起》整部影片節奏很緊張,情節很吸引人,對於平時沒怎麼看過諜戰片的我來說,開頭看起來腦子有點不太夠用。而且這種已經非常成熟的本格諜戰看的其實是演技、氛圍、服化道美術等等所有細節的扎實程度,這部電影都做得非常到位。已經很久沒看到這么好的群戲,除了劉浩存有點跳戲之外,但其餘每個演員的舉手投足和一笑一顰都有的品咂,尤其張譯、於和偉太令人贊嘆。
整部影片畫面很精緻,色調、構圖真的非常賞心悅目。老戲骨們演技沒的說,每一位都非常驚艷。秦海璐在廁所無聲痛哭那場簡直了!劉浩存在這部戲里的表現我認為是目前她出演的三部里比較好的了,除了台詞還是有點單薄無力…臉還是很美的!不過劇情方面諜戰弱化了很多,把視角分散在了革命先輩們的個人情感和小家上,這也導致很多地方過於簡化,結局略顯倉促。
⑺ 有沒有類似於Yes or no一樣的女同電影
《看不見的世界》首推,女主漂亮,劇情含蓄,畫面唯美。
《同心難改》女主同上。
《四角關系》女同片中很少見的一部浪漫喜劇。
《女子特工隊》青春的養眼。
《指匠情挑》著名小說改編,推薦。
《面子》生活喜劇一類。
《蝴蝶》LES經典。
《自梳》劉嘉玲 楊采妮 兩個女子歷盡千辛萬苦才在一起的女性獨立過程
《美麗在唱歌》劉若英 位戲院售票小姐青澀的同性戀情
《男孩別哭》希拉里斯旺克 扮成男人的女同志在曝光後被奸殺
《夜幕低垂》神學與同志身份認同的價值澄清
《高檔貨》又名高潮藝術 性如何還原/開發自己對另一名女性的情慾
《我的心裡只有你沒有他》又名兩性三人痕 同志與一對夫妻的三人世界
《我女朋友的女朋友》同志朋友群撮合一對女同志的輕松小品
《雙姝奇戀》兩個女孩的戀愛過程與面對社會壓力的勇氣 《拉字至上》女主角年輕時演的。
《同窗的愛》倆小孩沒什麼意思
《愛情你我她》少女同志暗戀的憂傷、挫折與覺醒
《雙姝怨》莎莉麥克林與奧黛莉赫本 這不用多說了吧
《藍調女牛仔》到處搭便車的牛仔妹找尋真愛 烏瑪瑟曼演的
《瀟灑有情天》女性情誼的故事,其中一個主角是女同志
《夢幻天堂》兩位少女因為來往受阻撓而弒母 肥溫演的
《黑色芳心》情慾的覺醒與跳脫,意識流手法
《六天六夜》一個男人引發了曖昧姊妹的激情與背叛 我承認下完一直沒看
《激情佳人》這電影是《地鐵》女主演的,一直沒找到資源,希望你能找到。
《童女之舞》蘇慧倫演的
《你的生命我的決定/如果牆壁會說話》 又名女人泡女人 尼克基德曼 梅麗爾斯特里普
《游園驚夢》沖著王祖賢看的,沒什麼意思,畫面到挺唯美。
《吉婭》安吉麗娜朱莉 又名 霓裳情挑
《激情姐妹花》兩姐妹 重口味
《亂世三人行》LES情節不是主線
《女人之愛》說實話這部忘了
《冰點下的幸福》好像是冰島的 要不也是北歐的
《大膽的愛小心的偷》剛才說沒說忘了,女主挺有魅力的 其中一個還演了《白銀帝國》
《穆赫蘭道》如果一遍能看懂 恭喜你你不是人
《世上的另一個我》(NANA) 日本的 不算是女同 百合吧 同題材還有《下妻物語》
《高潮藝術》(高檔貨)說沒說 又忘了
《格瑞的困繞》這片子我挺喜歡 不算太LES
《蓮娜的甜美生活》印度的吧,女主角不漂亮
《愛我生活》日本的 太過理想化
《水仙花開》/欲女初生 法國這東西真要命 一個小時下來沒看明白講什麼
《最後的朋友》日本十幾集的電視劇 都說好 我是沒看過 對日本文化沒興趣
《南茜的情史》小說改編 作者就是寫《指匠情挑》的
《靈契》風格同上
《戀戀師情》也是看了一半就沒興趣了
《植物園/植物學家的女兒們》號稱女版斷背山(沒感覺) 呂克貝松投資的 李小冉演的。
《刺青》台灣的LES片一堆 沒看見什麼好的 本片最大的亮點就是梁洛施和陳意涵接吻那段,用網友的話說就是有愛(這兩字我怎麼說怎麼別扭)
《花吃了那女孩》《亂青春》《飄浪青春》《渺渺》個人感覺同上。
⑻ 關於女性的電影
1、《婦女參政論者》Suffragette
100年前,英國婦女為了選舉權斗爭的史詩。裡面有非常多女權名言,隨隨便便截一張圖就是熱血宣言:
「我寧願做一個反叛者也不願做奴隸。」
⑼ 推薦女性看的10部電影
1、友情:《牛仔褲的夏天》
寫女性友情的電影真的太少,很多影視劇也有涉及到,比如《香樟樹》、《我和春天有個約會》,電影有《末路狂花》、《刀馬旦》、《花與愛麗絲》,但第一部大家關注的是女性與男權社會的較量,第二部還是女權,第三部的友情本來很單純,但冒出個男同學就把局面弄得很復雜。難道女人一聚會就是女權?女性之間的友誼比異性有誼還難?還是真的缺少這樣的題材?最後選定的這部比較滿意。
推薦理由:女生之間的友誼也是有力量的。女性友誼的深厚和默契也能讓人產生滿足感和幸福感。
2、初戀:《情書》
很多電影講初戀,但《情書》的敘述方式與含情脈脈的溫婉卻讓人記憶深刻。初戀總是很巧合,很純粹,很深刻,又無法挽回。初戀的情書不一定就是文字,就是誓言,就是愛,也可以是可以交流的符號、圖片和纖纖細發或者指紋。總之初戀的青澀和溫情流淌不盡,細膩唯美典雅是《情書》的特色。
推薦理由:女生對於初戀都抱著美好的幻想。如果期待初戀或正在初戀,看看別人怎麼玩初戀,珍惜眼前人以防後悔,初戀不如意的只好羨慕一下別人美好的初戀了。對於正當的愛情,情書總是有益的催化劑。
3、孤獨:《天使愛美麗》
天使似乎是個完美的稱呼,正是這種完美的風格里預示著某種殘缺。當然,生活原本就沒有完美。影片用一種浪漫詩意又誇張的方式敘述一切,漂亮的女主角,明快的色調,放大的細節,其實隱含著小憂傷。人的孤獨感無孔不入,即使富足的物質亦不能填補。
推薦理由:片中的法國式幽默、創意以及敏銳洞察力,都是女生們喜歡和容易理解的。生活現實又充滿理想。人人都會經歷孤獨,女生青春期的孤獨更加明顯,如何利用孤獨,享受孤獨?如果女生們像艾美麗一樣掌握了孤獨,不就是掌握了幸福嗎?
4、堅強:《隱形的翅膀》
2008年我們說了太多的「堅強」,《隱形的翅膀》唱了千遍。無論是奧運開幕式上的芭蕾女孩,還是各種原因致殘的同胞,他們承受比常人更多的心理和生理上的負擔,但他們的堅強總讓常人動容。電影《隱形的翅膀》的女主角也是如此,當她在電視節目中用腳趾夾住毛筆在紙上寫出挺拔方潤的楷書時,沒有人不贊嘆的。有這部由真人事跡改編的電影去詮釋堅強,或許更有說服力。
推薦理由:看看身體殘缺但精神健全的女生如何自強不息、與生命抗爭。不要只是感動。
5、成長:《千與千尋》
相信大多數女孩都是一邊看動畫片一邊成長的。歷數全世界的動畫片,為女生量身定做的動畫片真的不多,而看過宮崎駿動畫的人們一定不會認為這只是給小孩子看的東西。《千與千尋》可以說是宮崎駿的巔峰之作,傾注的精力可想而知。影片主要講述一個叫千尋的9歲城市女孩與父母迷失在一個神隱的國度,父母被魔法變成了豬,女孩便一個人開始在這個奇幻國獨立成長之旅,您一定會折服他的想像力和奇幻程度。
推薦理由:獨生女的優越感可能讓女生們成長遲緩,但如今的現實社會使得女生不會比男生得到更多好處。她跟男生同樣會遭遇困難和逆境,甚至女生會付出更多的努力才會得到相應的好結果。這部片可以給女生信心和勇氣,鼓勵女生在面對陌生環境發揮潛能贏得挑戰,女生的潛能無限。
6、自我:《穿普拉達的女王》
講述了一個職場新人怎樣打敗世界時尚一姐——超級難纏的女上司。有自我的女主角最終讓女魔頭欽佩,因為她知道什麼屬於自己,什麼不屬於。輕松詼諧的影片也讓人清醒。
推薦理由:對初出大學初入職場的女生有些用處。人品、智慧和態度很重要,不論身份高低,有錢與否,在面對跟自己界限清楚的人,也會被人類共通某些品質有所觸發,並拋出理解和同情。找准自己的位置,不虛榮不攀高,或許會更幸福。
7、尊嚴:《成為簡奧斯汀》
英國女作家簡奧斯汀寫了不少名著,《傲慢與偏見》、《理智與情感》、《愛瑪》等都拍成了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片。作者本人卻終身未婚。影片陣容強大,女主角安妮海瑟薇優雅高貴,很符合人物角色氣質。
推薦理由:漂亮、高學歷、有思想、獨立、有品位、清高、理性但是單身的女生,即剩女。財產與愛情,理智與情感,傲慢與偏見,如此糾結的東西,簡奧斯汀理清楚了,她的高尚、執著、真誠、熱情和信念讓她穿越了真愛。不是人人都應效仿這種選擇,是不迫於生活的態度讓她守護了愛情的尊嚴和女性的尊嚴。
8、母愛:《黑暗中的舞者》
歌頌母愛的影片我們自己就有很多優秀作品,比如風靡一時的《媽媽再愛我一次》、《漂亮媽媽》等賺足了觀眾的眼淚。《黑暗中的舞者》也講母愛,豐厚的母愛,塑造出一位有愛好有理想有目標執著勇敢的卓越母親形象,她朴實但不灰色,她堅韌但不強悍,她的真實讓你不得不思考沉甸甸的現實。一切因母愛而起,引入其中,黑暗生活與藝術理想的對立彰顯出生命的意義和生活的信念。女主角不漂亮但演技高超,加上音樂劇演唱,就是一部另類而極富感染力的作品了。
推薦理由:女生遲早有一天會成為母親,生活的軌跡也會隨之變化。有人說,有孩子的女人生活會更有目標,生命會有新的意義。不過沒有孩子的女生,趁自己沒有孩子還是多陪陪自己的母親吧。
9、自由:《藍》
選自《藍白紅》三部曲之一,藍色是自由的象徵。影片一開始就讓一位幸福的女性失去丈夫和女兒成為單身,朱麗葉·比諾什演得很到位,失去家人的打擊讓她想自殺。影片用了幾個黑屏鏡頭表達著她的創傷和絕望,在游泳池裡痛苦的徘徊和宣洩,藍色的物品讓她一次次陷入回憶和掙扎,一個人的自由無所依託也分外沉重。她拒絕在聯名趕走的單子上簽名,顯示了她對自由的尊重。 推薦理由:當女生成長為女人,會結婚會被家庭所縛,自由消失殆盡;但沒有家庭,就真的自由了?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估計不太現實,而如何在家庭束縛和自由之間找到平衡,恐怕才是最重要的。
10、智慧:《律政俏佳人》
最後以一部輕松勵志的喜劇片結尾吧。女主人公金發碧眼,俏皮可愛,卻被男友拋棄,但這位小女生並不服氣,努力考上了男友所在的哈佛大學法學院。可能你會說這樣一個率直喜歡時尚打扮的女生看來膚淺虛榮,但她也有著珍貴的品質,最後憑借自己的聰明才乾和智慧征服了前男友,成為美國觀眾心中的新一代美國甜心。
推薦理由:漂亮、聰敏、智慧、勤奮、正義、善良。女生自會掂量這些詞對自己的意義和分量。
⑽ 請問那部電影的名字里帶了女人們三個字的
美國喜劇大片《女人們》
劇情簡介:
在國際大都會紐約繁華的曼哈頓區里,有這樣一位讓無數女人艷羨的榜樣——服裝設計師瑪麗·海恩斯(梅格·瑞恩飾)。她那漂亮奢華的郊區別墅,英俊且事業有成的老公,以及乖巧聽話的女兒,無不讓其在朋友們當中以及業界成為人人景仰的典範,有如當代成功女性的代表。另外,在她身邊,還有幾位無話不提的死黨更讓她的生活充滿了多姿多彩:獨立追求完美的時尚雜志評論人西爾維婭·福勒(安奈特·貝南飾)、做事嚴謹、熱心甚至有些婆媽的艾迪·科恩(戴博拉·麥辛飾)以及性感、幽默的散文家亞歷克斯·費舍爾(賈達·平克特·史密斯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