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女人的電影
Ⅰ 求女生必看的十大經典影片。謝謝
女人必看的十部電影
1、堅強:《亂世佳人》(1939)(又譯:飄)
文學名著改編,得到很多女性讀者的喜愛。而影片則同該書一樣出色,曾榮獲第12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 最佳改編劇本、最佳藝術指導、最佳剪接等七項大獎,這些獎項得任何一個都足以引起人們觀看得慾望。克拉克.蓋博和費雯.麗在片中演對手戲,就算你不在乎這些導演技巧,藝術指導什麼的,光是這兩個大明星的表演和耳熟能祥的經典配樂就能夠使這近4個小時的影片變的不那麼冗長。片中突出的郝思嘉的堅強永遠留在觀眾的心中。
2、溝通:《鋼琴課》(The Piano 1993)
獲第46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第六十六屆奧斯卡最佳最佳女主角、女配角,最佳劇本獎。影片導演簡.坎皮恩(Campion Jane)也是女性,用女性思維和感受去拍一部女性題材影片,應該更符合女性觀眾口味。影片給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主演霍利.亨特(Hunter Holly)飾演的啞女,只*動作和表情就能獲得奧斯卡女主角獎。最後艾達在船上把鋼琴推入海中,她也由於繩子纏繞被拉入海中,在深藍的海水中下沉,下沉……把她的沉寂帶入海底,也把痛苦的記憶沉入海中,給人以很強的震撼。
3、虛榮:《蒂凡尼的早餐》(1961)
最初知道這部片子還是源於片中廣為流傳,經久不衰的插曲《moon river》(《月亮河》)這首歌前不久還入選為「二十世紀最經典歌曲」。奧黛麗.赫本塑造的霍莉性格飽滿可信,魯莽,稚氣而又脆弱,開創了60年代電影中女性解放角色的先河。男人沒有不喜歡奧黛麗赫本的,而該片的攝影師是弗蘭茨.普蘭納—— 這是奧黛麗最喜歡的攝影師,他把奧黛麗拍得十分漂亮。奧黛麗.赫本在片中邊彈邊唱《moon river》的形象被評為是她最令人心動的形象。作為女性觀眾,是不是更應該看看,以便使自己更動人呢?而把本片作為必看的影片還並不只因為此,雖然該片不是一部女性題材影片,但片中突出的主題--反對「虛榮」和「金錢至上」使其絕對應該被列入女人必看的影片之中,從1961年至今以及日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該片都有著廣泛而深遠的現實意義。
4、尊嚴:《簡愛》(瓊.芳登主演)
她說:「你以為,我因為窮,低微,矮小,不美,我就沒有靈魂沒有心嗎?你想錯了──我的靈魂和你一樣,我的心也和你完全一樣,……我們站在上帝腳跟前,是平等的──因為我們是平等的!」我們聽到這個聲音,並且看到時光流逝當中它在如此眾多的心靈中泛起的回響的波紋。雖然這是一部很老的片子了,但經典名著並不會因歲月流逝而變的黯淡,當初該片影響了一大批知識女性,如今,它還是擁有大量喜歡簡愛的觀眾(其中大部分是女性)。不美的人也可以有很美的愛情,如果她象簡.愛一樣,愛情會使她變美。》》男人愛《紅與黑》,女人愛《簡愛》
5、才華:《白領麗人》(又名《上班女郎》)
上世紀八十年代,隨著美國又一個女性就業熱潮的出現,好萊塢表現職業女性遭遇和經歷的影片也進入了多產期,由邁克.尼科爾斯導演的《打工女郎》就誕生在這一時期,該片以喜劇的方式為職業女性製造了一個美妙的夢幻。這是典型的上班題材影片,現在越來越多的女性成為上班一族,而該片正是一部反映職業女性工作生活的影片。有才華的人是不會被埋沒的,藉以此片激勵眾多有才華的白領麗人,通過努力,必將獲得成功。
6、親情:《母女情深》(Terms Of Endearment)
孀居的中年婦女奧羅拉.格林威溺愛女兒艾瑪,但又有些主觀、專橫,對女兒的事干涉過多。女兒渴望過獨立生活,與英語教師湯姆斯.霍頓結婚後,搬到另一個城市居住。後來,奧羅拉與住在隔壁的退休宇航員加勒特.布列德洛弗產生了感情,身心變得年輕起來,可以和女兒象姐妹一樣互相溝通,但不久女兒被癌症奪去了生命。本片獲第56屆(1983年)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女主演,最佳男配角獎,並被認為是80年代最感人肺腑的影片之一----看時自備手絹……
7、苦難:《紫色》(Color Purple, The)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導演,胡比.戈德堡(Whoopi Goldberg)在片中飾西莉,恐怕當初所有看過該片的人誰也不會想到飾演如此悲劇性人物的胡比.戈德堡日後會出演搞笑的喜劇電影《修女也瘋狂》系列,並以搞笑風格主持奧斯卡頒獎典禮!不過可惜的是該片獲11項獎的提名,最終卻一無所獲,有評論說該片過於情。不過由此也可以吸取一些教訓,那就是--不要試圖包攬奧斯卡所有獎項而兼顧影片的方方面面,還不如只搞幾樣突出的,這樣更容易獲獎。
8、女權:《末路狂花》(Thelma & Louise 1991)
美國1991年夏季10大賣座片之一,這部影片被認為是一部典型的女權主義電影,成功地描寫了女主角作為普通婦女,在男性的壓迫下,被迫走向極端……女權主義者和准備成為女權主義者的女性觀眾必看!先看這部影片蘇珊.薩蘭登(Susan Sarandon)的表演,再看她在《漫步死亡線》中飾演的修女,怎麼也看不出是一個人。
9、浪漫:《漂亮女人》(《風月俏佳人》(Pretty Woman)1990)
朱麗婭.羅伯茨的成名作,90年美國最賣座的影片之一。她成功地飾演了這位熱情,聰明,漂亮,誠實富有個性的*女形象而更多受到美國影評界贊揚。甚至認為這是繼赫本《羅馬假日》的表演以來最令人鼓舞的演出,這無疑奠定了她明星的地位,同時也為該片大增光彩。反映愛情浪漫史的電影為數眾多,其中就必然形成了一定套路。我們所熟知的有:古老的白馬王子與灰姑娘的愛情傳奇。《風月俏佳人》就是一部這種類型的成功之作,也許很多男人會嫌它「俗」,你覺得呢?
10、**:《女人那話兒》
黃真真執導,該片以紀錄片形式拍攝。《女人那話兒》是一出全實錄式的女性紀錄片。導演同全女班製作組,花上六個月的時間和心思,去捕捉多個現代女性最豪、最傲及最真的一面,拍攝過程中全是謝絕男賓,以達到這群女性至情至性的境界。完完全全的女性題材電影,如果說這個片子都不被列入「女人必看」,難道該片算是「男人必看」?不過男人也需要看看,以加深對女人思想的了解這是一部實錄式的影片,超過63位不同的女性,透過銀幕講出女性最想講的話,講述**、愛情觀等。究竟現代女性怎樣看男人?怎樣看性?怎樣看……
Ⅱ 介紹幾部美女如雲的電影吧 有美女 而且劇情要好 不要愛情的 最好是科幻的 或是動作的
霹靂嬌娃 Charlie's Angels (2000)6.7
霹靂天使 | 查理的天使 | 神探俏嬌娃
導演:約瑟夫·麥克金提·尼徹 主演:卡梅隆·迪亞茨 德魯·巴里摩爾 劉玉玲 ...
根據熱門劇集《霹靂嬌娃》改編,她們是三個集美貌、智慧於一身的女人,她們的使命就是在查理的帶領下,鋤奸懲惡,伸張正義。
美少女啦啦隊 Bring It On (2000)7.3 1-4部
魅力四射 | 多情啦啦隊 | 啦啦隊長
導演:佩頓·里德 主演:克爾斯滕·鄧斯特 加布里埃爾·尤尼恩 克萊兒·克拉莫 ...
來自聖地亞哥Rancho Came中學的Toro拉拉隊的隊員們鬥志昂揚,活力充沛,他們堅信憑著他們那套編排的天衣無縫的舞蹈動作,他們定能在六年一次的全國啦啦隊比賽中勝出。 新當選的啦啦隊長多倫斯(Torrance)剛一上任就發現事情遠非...
生死格鬥 DOA: Dead or Alive (2006)5.8
導演:元奎 主演:戴文青木 莎拉·卡特 傑米·普萊斯利 ...
《生死格鬥》是有史以來最「忠於」原版游戲的一部電影,我們能從中看到導演及製片是多麼地尊重原版游戲和游戲的玩家……
女子大亂斗 Bitch Slap (2009)5.8
導演:里克·雅各布森 主演:露西·勞萊絲 凱文·索伯 蕾妮·奧康納 ...
故事的主人公是三個身份背景各不相同的女子,她們來到一處偏遠的荒漠,企圖從一個殺人不眨眼的黑道頭目手中敲詐一大筆贓款。沒想到事情隨後失控,因為消息走漏,引來了許多企圖分食的壞蛋,瀕臨絕境的她們唯有背水一戰。隨著時間的流逝,女主人們了解到這整件...
Ⅲ 盤點奧斯卡十大經典女性電影,十足展現了女性的魅力
奧斯卡電影從來不曾忽略對女性的關注,因此,女性題材的影片層出不窮,佳作紛呈。我試圖精選出十大經典女性電影,以展示女性成長的 歷史 變化,使女人在影像的世界裡看到女性鮮活的美麗人生。
一、純真公主的美麗愛情
片名:《羅馬假日》
獎項:第二十六屆(1953年)最佳女主角
這是沾沾自喜的美國人在那個時代的一部理想化的電影,
二、兩個女人對男人的復仇
片名:《末路狂花》
獎項:第六十三屆(1991年)最佳原創劇本獎
三、蘇醒的愛情
片名:《鋼琴課》
獎項:第六十六屆(1994年)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
這部由法國女導演簡·坎皮恩執導的影片《鋼琴課》是奧斯卡史上女性題材影片的一部經典之作。一個視鋼琴和音樂為生命的啞少婦,嫁給了一個無法理解她的男人,她內心對愛的渴求只能在彈奏幾下被丈夫避棄的鋼琴時才能得到緩解。這時另外一個聽懂她音樂中的騷動的男人喚起了她的激情。鋼琴點燃了兩人的情慾之火……本來沉默恭順的女人忽然迸發出無所畏懼的勇氣和激情去享受愛情,音樂促成了一個女人的自我覺醒,看起來驚心動魄,就像蝴蝶破繭而出一樣美麗,這也正是片子的感人之處吧。
四、傳奇女人的一生
片名:《貝隆夫人》
獎項:第六十九屆(1997年)最佳歌曲獎
這部片子當年因為麥當娜出演阿根廷的國母艾薇塔,在阿根廷引起了不小的風波。艾薇塔是個傳奇般的女人,一生大起大落,當過妓 女,做過 娛樂 明星,遇到貝隆上校以後,她找到了真愛,也開始了她的政治生涯。貝隆當上了阿根廷總統,艾薇塔就成了國母,人們對她褒貶不一,有人叫她「窮人的旗手」,富人們稱她「不擇手段的女人」。33歲的艾薇塔去世時,整個阿根廷都為她而哭泣。這個女人的一生,選擇了權力又堅信自己的愛情,她是貝隆夫人但更多時候還是艾薇塔,她的勇氣在當時打動了很多人的心。但是她付出的代價也是巨大的,當她成為阿根廷人心目中的女神時,她的心靈深處一定在暗自流淚。
五、她不想做女人
片名:《男孩不哭》
獎項:第七十二屆(2000年)最佳女主角獎
奧斯卡獲獎影片 盤點奧斯卡十大經典女性電影
《男孩不哭》講的21歲的問題女孩來到小城法奧斯,決心像個男人那樣開始新的生活。可是當她的女兒身不慎暴露以後,她卻被昔日的哥們兒強 暴並殺害。她一心想做個男孩,可是保守而又驕傲自大的男性 社會 決不會 接納這樣一個離經叛道的人。這部片子更多的是給人帶來對現代都市女性的命運的思考。
六、東方的女權主義
片名:《卧虎藏龍》
獎項:第七十三屆(2001年)最佳攝影
這是華人導演首次在奧斯卡獲獎,到現在還余溫不散。很多人只認為這是一部飛來飛去的武俠電影,其實武俠故事只是李安深刻的人文探討的外殼。李慕白想愛不敢愛,重義輕情的傳統操守,代表了東方男權 社會 的倫理,而反叛的玉嬌龍性格裡面卻包含了濃重的女權主義色彩,對父權的反叛、對愛的自由的追求。個性解放,全然不把所謂「道義」放在眼裡。無一不是在展示女人的自我覺醒以及對男權 社會 的倫理的反抗。
七、三個孤獨無助的女人
片名:《時時刻刻》
獎項:第七十五屆(2003年)最佳女主角
這部根據伍爾芙小說改編的片子很女性化地揭示了女人的脆弱和無助,講的是三個處於不同時空的感情不穩定並且生活在孤獨、抑鬱中的女人的故事。她們被戴羅薇夫人這個名字交織在一起,一個近乎瘋狂的天才女作家,一個想要自殺的懷孕的家庭主婦,一個愛上了因艾滋病而瀕死的詩人的女人,她們在片中的一天,從不同角度表現了女性尋找自我、體認自身力量的過程。三個女人同時被鬧鍾叫醒,梳妝,開始嶄新的一天,這天在三人看來都是「陽光燦爛的一天」,而陽光下三個人都有各自的壓抑和絕望。可以說這是一部對女人充滿憐憫和無奈的片子,藝術電影的氣息很濃,或許更符合歐洲評委的口味。
八、土著少女酋長的成長
片名:《鯨騎士》
獎項:第七十六屆(2004年)最佳女主角提名
這是部講述紐西蘭土著第一位女酋長成長的故事。紐西蘭海岸責任酋長惟一的孫女夢想自己有一天能接過祖父的擔子,但祖父堅持要挑選男性為自己的接班人。小女孩只能利用各種機會,向祖父和族人證明自己不比男人差,能勝任酋長的位置。最後她靠智慧和勇氣騎上鯨魚背,像當年祖先一樣馳騁在海上,她也因此成為了下一位酋長……這部片子票房相當不錯,小女孩的倔強要強和驚人的勇氣打動了無數人。相比於太多的暴力血腥的反抗,這部女性題材的電影讓我們看起來舒服多了。
九、絕望的同志之愛
片名:《女魔頭》
獎項:第七十六屆(2004年)最佳女主角
奧斯卡又一部女同 性 戀題材的影片,如果《男孩不哭》是進入男性 社會 的渴望,《女魔頭》就是女人尋找最後的愛和希望的旅程。這也是改編自真實故事的一部影片。沃諾斯從小家庭不幸,流落街頭以賣淫為生,主流 社會 從來都不接納她,沒有男人真正愛過她,她也沒有愛過任何男人。同 性 戀希爾比的出現讓她意識到同性之愛或許是人間最後的溫暖和希望,於是為了愛人,沃諾斯開始瘋狂的殺人。最後卻是希爾比在警方的勸說下出庭作證,將沃諾斯送上了絞架,也徹底摧毀了她的精神世界。這部片子沒把沃諾斯描繪成一個女魔頭,而是力圖在病態和 情感 之間尋找平衡,可以說是一部反英雄主義的片子,在女魔頭殘暴的背後,仍然是一個純潔的善良的愛憎分明的女子。
十、表演愛情的女人
片名:《成為朱麗婭》
獎項:第七十七屆(2005年)最佳女主角提名
今年,安特尼·本寧又輸給了希拉里·斯旺克,不過這部片子的確很優秀,一個面臨中年危機的強權女人朱麗婭,倫敦歌劇院的當家女主唱,因為意識到年輕情人聯合自己的競爭對手來欺騙自己,就開始了維護地位的斗爭和對背叛的報復。她憑著多年的表演實力在對手和情人間周旋,最後無情地毀了對手的前途,把自己的事業推上了新的高峰。這樣的女性角色在奧斯卡影片裡面不是很常見,朱麗婭不容許任何人取代她,她就是財富和名望,所以這個在男權 社會 中得到財富和名望的女人,最大的法寶還是要成為自己。
Ⅳ 誰能告訴我這部電影叫什麼
女人們(Elas) 1997
導演:Luís Galv o Teles
主演:
Miou-Miou
卡門·毛拉 Carmen Maura
瑪爾特·克勒爾 Marthe Keller
類型:愛情 / 劇情 / 喜劇
更多外文片名:
Elas
Três Desejos, Os
Women
片長:115 min / Argentina:98 min / Japan:98 min
國家/地區:比利時 / 法國 / 盧森堡 / 葡萄牙 / 西班牙 / 瑞士
對白語言:法語 / 葡萄牙語
發行公司:Cine 3
上映日期:1997年10月17日 盧森堡
劇情梗概:與佩德羅·阿爾莫多瓦鏡頭下的女人一樣,本片非常真實地塑造了五個生活在失望與艱難之間的西班牙女人形象,她們都是不再年輕的中年人,但她們的故事一樣精彩動人。電視台美容節目的主持人琳達,有四個很要好的朋友,經常聚集在一起談論彼此的生活,她們當中有單身的大學教授、同性戀的美容院老闆、淫盪的女明星和離婚了的憂郁女子。
[編輯本段]【美國電影】
女人們The Women (2008)女人們The Women (2008)
更多中文片名: 女人我最大
更多外文片名: Naiset.....Finland
影片類型: 劇情 / 喜劇
國家/地區: 美國
對白語言: 英語
色彩: 彩色
幅面: 35毫米遮幅寬銀幕系統
混音: SDDS / DTS / 杜比數碼環繞聲
MPAA評級:Rated PG-13 for sex-related material, language, some drug use and brief smoking.
級別:USA:PG-13 / Finland:K-11
製作成本:$16,500,000/estimated
拍攝日期: 2007年8月6日 -
攝制格式: 35 mm
洗印格式: 35 mm
[編輯本段]〖演職人員〗
導演: 黛安·英格利什 Diane English
編劇:
黛安·英格利什 Diane English ....(screenplay)
克雷·布斯·盧斯 Clare Boothe Luce ....(play)
Anita Loos ....(1939 screenplay) and
Jane Murfin ....(1939 screenplay)
主演:
梅格·瑞恩 Meg Ryan ....Mary Haines
安妮特·貝南 Annette Bening ....Sylvia Fowler
伊娃·門德斯 Eva Mendes ....Crystal Allen
[編輯本段]〖上映日期〗
美國 USA 2008年9月12日
英國 UK 2008年9月12日
阿根廷 Argentina 2008年10月9日
波蘭 Poland 2008年10月10日
義大利 Italy 2008年10月17日
挪威 Norway 2008年11月14日
荷蘭 Netherlands 2008年11月27日
德國 Germany 2008年12月11日
芬蘭 Finland 2008年12月26日
法國 France 2009年1月28日
[編輯本段]〖劇情梗概〗
在紐約曼哈頓這個印刷業、時尚業、金融業異常發達的城市裡,瑪麗·海恩斯(梅格·瑞恩飾演)似乎擁有了一切:寬敞漂亮的居所、富有的金融家丈夫、可愛的女兒,還有自己的事業--在父親的服裝公司擔任設計師,並且擁有一幫喜歡東拉西扯、一起消磨時光的「姐妹淘」:完美、精緻、優雅、獨身的雜志編輯兼時尚評論人西爾亞·福勒(安妮特·貝南飾演)、對待女友像對待孩子般婆媽的伊迪·科恩(戴博拉·麥辛飾演)、迷人的、魅力無比的幽默散文家亞歷克斯·費希爾(傑達·平凱特·史密斯飾演)。
瑪麗美好的生活葬送於薩克斯第五大道百貨公司的美麗沙龍里,瑪麗·海恩斯最要好的朋友從美甲師坦尼婭(黛比·馬扎飾演)處得知,瑪麗的丈夫背叛了她:與一個妖艷的香水促銷女郎克瑞斯托·艾倫(伊娃·門德斯)廝混在一起。對於瑪麗而言,這無疑是一個晴天霹靂。然而,對於瑪麗的情感磨難並未止步於此,西爾亞為了挽救自己的雜志,不惜將好友瑪麗與丈夫之間的秘密爆料給著名專欄作家貝利·史密斯——正在為揭秘華爾街金融家婚事而找線索的人,她在事業和朋友之間,選擇了前者。姐妹間的感情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驗,面對這樣的變數,四個女人開始了對各自感情生活的反思……
[編輯本段]〖幕後製作〗
重拍喬治·庫克名作
1939年由喬治·庫克執導、克雷·布斯·盧斯編劇,由米高梅電影公司投拍的《女人們》在當時引起了相當的轟動,有評論這樣寫道:「喬治·庫克,這個好萊塢傳奇的『女人』導演啟用一大幫女性演員將克雷·布斯·盧斯的原著改編成了紅極一時的電影,這個故事緊緊圍繞一群疑心重重且相互杯葛的女性交際圈展開,上演了一幕在聯誼會上使名譽俱損的喜劇。有趣的語言和瓊·克勞馥的精彩出演堪稱經典,在喬治·庫克的導演下這部影片精彩不已。」
黛安·英格利什以前主要在電視界發展,是備受贊譽的情景喜劇《風雲女郎》的編劇兼製片人。1994年,她讀到了一篇關於喬治·庫克的《女人們》應該被重拍的評論性文章,就是這篇文章激發了她的興趣引起了她的深思。「我清楚地記得那部老版的電影,也記得當時看到有那麼多特別有名的女演員在一部電影中出現時的激動,最讓我覺得有趣的就是整部電影看不到任何一個男人的面孔。」黛安·英格利什回憶道,「但同時我也意識到這部影片里一些比較過時的觀點應該被更新。」就這樣,黛安·英格利什重拍上個世紀經典喜劇《女人們》的初衷便形成了。經過一番努力,這個願望終於得以實現,這也是英格利什的導演處女作。
與1939年的《女人們》比較起來,黛安·英格利什導演的新版《女人們》將會有新的時代特徵。英格麗什在反應女人們生活變化的同時,保留了原版《女人們》中對女人智慧、生活格調和時而缺乏禮貌教養的描繪。如果說喬治·庫克的電影顯示出他對當時社會中「都市女人」的憎惡的話,那麼黛安·英格利什的電影則更多的在強調現代都市女人浪漫、感性的一面,並站在欣賞的立場全方位多層次的展現了現代「多面夏娃」的魅力。
新版塑造獨立女性
新版《女人們》里的女人更加具有立體感。她們具有專業精神,個個都是本行當里的行家裡手;她們經濟獨立,精神自主,無論是已婚的還是獨身的,她們都能夠在自己的世界裡找到樂趣、保持進取意識並且懂得自我保護。新版以樂觀的態度和「以小見大」的方式道出了女人們的酸甜苦辣。
身兼編劇和導演兩職的黛安·英格利什表示,「新版劇本和1939版的《女人們》將矛頭直接指向了當時的都市女性,影射她們在男人背後極盡互相詆毀之能事,而要做到這一點,女人們的狡黠、很深的城府、難以置信的快反應和務實的智慧都被表露無遺……但我在構思新版電影時卻不得不避開這一點,因為我欣賞女性,以贊賞的角度來重新演繹都市女性,同時也想將原著所具有的精髓進行保留,比如女人的智慧和聰明。」
黛安·英格利什的電影里保留了老版電影的基本框架,圍繞已婚婦女瑪麗·海恩斯發現先生感情出軌這條主線展開女人們的故事,但黛安·英格利什將這條線延展了,把女人們的范圍擴大到了瑪麗的「姐妹淘」以及親人,並且交待了更多的問題留給我們反思:代溝、婚姻問題及性取向。
也許是用批評的眼光在挑剔喬治·庫克的《女人們》,黛安·英格利什重新塑造了瑪麗·海恩斯最好的朋友——西爾維亞·福勒這個人物的性格。在喬治·庫克的電影里,西爾維亞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八卦女」,喜歡到處搜集和散布小道消息。而英格利什卻把西爾維亞變成了一本頂尖雜志的編輯、一個樂觀的單身女性、瑪麗自大學以來的閨蜜。
根據自己的見解,英格利什解釋道:「我打算把這部影片改編成為兩個坦率女人之間的關於愛的故事。而不像原著那樣僅僅糾纏於瑪麗是否該與背叛她的先生和解。在我的版本里,我希望觀眾能更多的關注瑪麗是否應該與她的閨密西爾維亞和解,這個因為自己的事業而出賣朋友信任的人。」
1939版的《女人們》里有接近130個女性角色,還有無數貓貓狗狗被作為道具充實背景,但無論如何也找不到男人的背影。2008版的《女人們》依然保持了這個作風,不管黛安·英格利什對這部翻拍的電影動了多大手術,有一個禁區是無論如何也不能碰觸的,那就是不能讓任何一個男人的臉出現在電影里。
[編輯本段]〖電影花絮〗
·在2006年,當時該片尚未敲定最後的主角,曾經傳言安妮特·貝南和烏瑪·瑟曼將分別出演片中的瑪麗·海恩斯和克瑞斯托·艾倫。
·傳聞莉莎·庫卓和安妮·海瑟薇在片中有所擔綱,但最後她們擬出演的角色並未在最後的腳本中出現。
·上世紀70年代,也有人想重拍《女人們》,並打算邀請簡·方達、芭芭拉·史翠珊、費·唐納薇加盟出演,但最終未能實現。
·據傳在拍攝新《女人們》時打算在波士頓公共圖書館取景,並會將所有的要出現在鏡頭里的館內陳列的男人畫像都替換成女人的,但這個想法最終未能成真。
·與1939年版的《女人們》一樣,本片所有的演員都是女性。
[編輯本段]〖精彩對白〗
Sylvie Fowler:You knew,and you didn't tell me?Now,honest to goodness,I'm so hurt.
西爾維亞·福勒:你知道?你還不告訴我?老天爺可以作證,我現在受到深深的傷害。
Mary Haines:You?It was not happening to you,it's happening to me!
瑪麗·海恩斯:你受到傷害?這件事是發生在我身上,而不是發生在你身上!
Edie Cohen: Alex,I wanna tell you more.I'm eating for two.
伊迪·科恩:埃里克斯,我想告訴你一些事情,我現在是為了兩個人而吃(意指有了身孕)。
Alex Fisher: Oh,come on.
埃里克斯·費雪:哦,不是吧?!
Sylvie Fowler: Oh,my god.
西爾維亞·福勒::哦,我的天啊?!
Mary Haines: What's happend?
瑪麗·海恩斯:你們在說什麼呢?
Sylvie Fowler: Edie is not top again.
西爾維亞·福勒:伊迪將不再是「單身貴族」了。
Ⅳ 慾望都市觀後感 這部電視劇告訴了我們什麼
除了對外國人的開放感到不適應之外。對劇中的四個女人,我真是非常的喜歡和羨慕。雖然她們四個之間的友誼,讓我覺得美的不真實。但那種友誼還是很讓人羨慕的!對凱莉這個一心追求浪漫和瘋狂愛情的女人而言,大概只有Big才能給她她想要的一切。我還是蠻喜歡凱莉這個時而聰明又時而糊塗的女人的。我最喜歡的是她的處事態度,一點也不強勢,而是,用聰明和幽默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意見。雖然她有時對愛徘徊和猶豫,但她認真的思索愛情,忠於自己的感受,也勇於表達自己的感受,這一點很讓人佩服。我最欣賞她追求時尚的精神。按照我所受的教育,這樣的女孩應該是物質女孩。但那有什麼關系,不偷不搶,買自己喜歡的衣服鞋子,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讓自己高興,這才是女人的天性,也是女人的責任。米蘭達是我發自內心佩服的女強人。這樣的女人,極有個性,表現的很強勢和硬氣,其實是需要男人的包容和耐心。大概在她的男友里,只有史蒂夫才有足夠的耐心和包容。米蘭達其實也是一個蠻細膩的女人,只是總表現出強勢的一面。看到米蘭達慢慢的開始變地耐心和溫柔,我想米蘭達已經得到了她想要的一切。夏洛特是我最認同的一個女孩,看看她為自己的婚姻理想的各種堅持和放棄,看到她不再選擇完美男人完美婚姻,而是選擇真心愛護她的男人,看到她為哈利所作的改變和努力。我心裡真的是很為她高興,完美不一定意味著幸福。其實夏洛特要的是溫馨的家庭生活,這樣瑣碎和簡單的家庭生活,恰恰不是那些優秀的完美男人所欣賞的。一定只有那個真心對待她,把她當作寶貝來寵愛,把她的家庭理想當作自己家庭理想的細膩的男人,才能讓她幸福。薩曼莎實在是一個魅力十足的女性。我更喜歡電視劇中的她。電視劇中的她才是一個活生生的女人,雖然有慾望,但也有感情。電影中,為了彰顯她「最愛的是自己」這一理念,硬是讓她和小男友分手。我覺得這個模式太僵化了,使得薩曼莎變成只在乎性和自己的簡單女人。其實,薩曼莎也是一個性格很豐滿,對事物有很多感受的智慧女人。
Ⅵ 有關聰明女生的電影或者電視!
1黃真伊,韓劇,
女主河智苑,女主是一個藝伎,講的是女主因為初戀情人的死而向老師復仇的故事,她的琴聲只談給她喜歡的人,如果她不願意,即便是千金也買不到他的一首曲子,因為他有那個資本。女主的個人魅力吸引了很多想要征服她的男人。
2火蝴蝶,港劇
女主是一個長得漂亮又聰明的女人,她不單純也不善良,但他很吸引人,她在商場的機智令對手摺服。
3火玫瑰,港劇
這部劇有點老了,但很好看。女主也是一位性感迷人的女孩,但因為母親的死,他決心報復,於是利用自己的美貌讓自己步入上流社會。
4姐姐,韓劇
女主是宋允兒,女性勵志,女主長得漂亮,又有才華,但父親的失蹤,使他被一直在他們家寄居的叔叔趕出來,還要照顧體弱多病的弟弟,但她沒有屈服,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
5陽光情人夢,韓劇
女主角是檢察官公主的女主角,男主角是柳時元,講的是女主是一個出身貧寒的家庭,卻憑借著自己的努力成為主播的故事,女主的敢愛敢恨的性格令人佩服。
6玻璃鞋,韓劇
男主角是對不起我愛你的蘇志燮,女主是一個與家人失散的孤兒,被一家人收養,過著寄人籬下的日子,但他的陽光積極的生活態度感染了身邊的每一個人,他的姐姐的男朋友也喜歡上他。
7雪之女王,韓劇
女主是成宥利,男住是玄彬,講的是女主是一個高傲的千金小姐,難住是一個生活落魄的書卻天才,男主角因為得罪女主而又缺錢,所以當了女主的司機,女主刁難男主角,單男主角卻在不斷保護女主,說起來。還是這部劇最像拜託小姐。
8IRIS,韓劇
女主是韓國第一美女金泰熙,男主角是李秉憲,講的是女主是國家情報局工作的,為挑選人才而接近男主角,男主角和他的好朋友對女主角一見鍾情,也進入情報局工作,兩人並肩作戰。
9人魚小姐,韓劇
女主是張瑞希,女主是一個被父親拋棄和瞎了眼的母親生活在一起,她美麗聰明優秀,一心想報復對他母親不聞不問的父親,於是設好局,勾引父親與第三者生的妹妹的未婚夫。
10風之畫員,韓劇
女主是文根英,男主角是朴新陽,古代女性勵志片,女主是男扮女裝在書院學畫畫的女孩,與教她畫畫的老師有矛盾,到相互理解,到相互幫助,再到相愛的純美故事,非常唯美,男女主角的堅持以及愛情都非常令人感動。
白發魔女(一代俠女),塞外奇俠傳,神鵰俠侶,笑傲江湖(呂頌賢)等等
漢娜 Hanna(2011)
少女妙探 / 南茜·朱爾/ 神探南茜 Nancy Drew(2007)
蒙娜麗莎的微笑 Mona Lisa Smile(2003)
律政俏佳人 Legally Blonde(2001)
特工佳麗 Miss Congeniality(2000)
偷天陷阱 Entrapment(1999)
前妻俱樂部 The First Wives Club(1996)
網路驚魂 / 網路疑雲/ 網路上身 The Net(1995)
塘鵝暗殺令 The Pelican Brief(1993)
Ⅶ 女性勵志的電影電視劇
有關女性勵志的電影電視劇
勵志電影:
1、友情:《牛仔褲的夏天》
寫女性友情的電影真的太少,很多影視劇也有涉及到,比如《香樟樹》、《我和春天有個約會》,電影有《末路狂花》、《刀馬旦》、《花與愛麗絲》,但第一部大家關注的是女性與男權社會的較量,第二部還是女權,第三部的友情本來很單純,但冒出個男同學就把局面弄得很復雜。難道女人一聚會就是女權?女性之間的友誼比異性有誼還難?還是真的缺少這樣的題材?最後選定的這部比較滿意。
推薦理由:女生之間的友誼也是有力量的。女性友誼的深厚和默契也能讓人產生滿足感和幸福感。
2、初戀:《情書》
很多電影講初戀,但《情書》的敘述方式與含情脈脈的溫婉卻讓人記憶深刻。初戀總是很巧合,很純粹,很深刻,又無法挽回。初戀的情書不一定就是文字,就是誓言,就是愛,也可以是可以交流的符號、圖片和纖纖細發或者指紋。總之初戀的青澀和溫情流淌不盡,細膩唯美典雅是《情書》的特色。
推薦理由:女生對於初戀都抱著美好的幻想。如果期待初戀或正在初戀,看看別人怎麼玩初戀,珍惜眼前人以防後悔,初戀不如意的只好羨慕一下別人美好的初戀了。對於正當的愛情,情書總是有益的催化劑。
3、孤獨:《天使愛美麗》
天使似乎是個完美的稱呼,正是這種完美的風格里預示著某種殘缺。當然,生活原本就沒有完美。影片用一種浪漫詩意又誇張的方式敘述一切,漂亮的女主角,明快的色調,放大的細節,其實隱含著小憂傷。人的孤獨感無孔不入,即使富足的物質亦不能填補。
推薦理由:片中的法國式幽默、創意以及敏銳洞察力,都是女生們喜歡和容易理解的。生活現實又充滿理想。人人都會經歷孤獨,女生青春期的孤獨更加明顯,如何利用孤獨,享受孤獨?如果女生們像艾美麗一樣掌握了孤獨,不就是掌握了幸福嗎?
4、堅強:《隱形的翅膀》
2008年我們說了太多的“堅強”,《隱形的翅膀》唱了千遍。無論是奧運開幕式上的芭蕾女孩,還是各種原因致殘的同胞,他們承受比常人更多的心理和生理上的負擔,但他們的堅強總讓常人動容。電影《隱形的翅膀》的女主角也是如此,當她在電視節目中用腳趾夾住毛筆在紙上寫出挺拔方潤的楷書時,沒有人不贊嘆的。有這部由真人事跡改編的電影去詮釋堅強,或許更有說服力。
推薦理由:看看身體殘缺但精神健全的女生如何自強不息、與生命抗爭。不要只是感動。
5、成長:《千與千尋》
相信大多數女孩都是一邊看動畫片一邊成長的。歷數全世界的動畫片,為女生量身定做的動畫片真的不多,而看過宮崎駿動畫的人們一定不會認為這只是給小孩子看的東西。《千與千尋》可以說是宮崎駿的巔峰之作,傾注的精力可想而知。影片主要講述一個叫千尋的9歲城市女孩與父母迷失在一個神隱的國度,父母被魔法變成了豬,女孩便一個人開始在這個奇幻國獨立成長之旅……您一定會折服他的想像力和奇幻程度。
推薦理由:獨生女的優越感可能讓女生們成長遲緩,但如今的現實社會使得女生不會比男生得到更多好處。她跟男生同樣會遭遇困難和逆境,甚至女生會付出更多的努力才會得到相應的好結果。這部片可以給女生信心和勇氣,鼓勵女生在面對陌生環境發揮潛能贏得挑戰,女生的潛能無限。
勵志電視劇:
1.《女人不哭》
《女人不哭》講述了一個弱女子從艱難中爬起,歷經艱辛成長為一個名企業家的故事。這是一個女人奮斗的傳奇,這是一個屢敗屢戰直到最終成功的經營傳奇,經營的不單是子君的酒店,而是她的人生。
2.《女人無悔》
《女人無悔》,國產電視劇,主要講述孤兒石惠艱難創業的奮斗歷程與感情史。《女人無悔》演員陣容超強,而幕後的創作班底更是水準一流,其中導演林健龍是執導女性題材作品的頂尖高手,《女人不哭》、《雪在燒》、《笑著活下去》這幾部去年在全國不少地方成為收視冠軍的女性題材大戲,都出自導演林健龍之手。
3.《女人的顏色》
《女人的`顏色》《女人的抉擇》顧名思義講述了一個深陷困境的女人在人生的三岔口上作出重大選擇的故事。主人公用她波瀾起伏的人生經歷告訴女人們:正義永恆,真愛不滅,只要有勇氣,勵志永不晚。
4.《鳳穿牡丹》
主要講述了戰亂紛飛的民國初期,蘇州刺綉世家郁府和北平紡織望族霍府兩大家族,圍繞“鳳穿牡丹”刺綉秘技傳承與超越展開的一場爭奪。在經歷了興盛衰落、聚散紛爭、家國變遷後,兩家人終於放下恩怨,領悟出了“鳳穿牡丹”大愛的真諦。
5.《母儀天下》
《母儀天下》講述的是皇後的事跡,一個女人智慧的電視劇。
6.《女人天下》
《女人天下》是一套2002年由韓國首爾廣播公司製作及播映的大河歷史劇。
7.《奶娘》
8.《鎖清秋》
9.《總務二科》 日劇
在日本,大型機構必有一個部門,負責派發、更換廁紙、換日光燈等工作,簡單來說就是雜務,而這個雜務部門的名稱為:總務二科。電視劇《總務二科》獨辟蹊徑的講述了,六位女職員因不同原因被貶到被稱為“女性墳墓”的總務二科之後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10.《紅十字方隊》
《紅十字方隊》女性奮斗的勵志傳奇電視劇
11.《杜拉拉升職記》
《杜拉拉升職記》是作家李可創作的一部現當代小說,被譽為白領女性的職場寶典,講述了都市白領杜拉拉從一個默默無聞的職員,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成長為一個企業的高管的故事。
12.《春暖花開》
;Ⅷ 八月二號有什麼電影上映
去電影院就知道了,每天都有電影上映
Ⅸ 女人一生必看的十部電影
新時代的女性,已經不再崇尚柔弱美,只要堅強獨立的女性才能被愛慕。下面我為大家帶來了女人一生必看的十部電影,希望這十部講述女性的電影,能夠幫你塑造更好的自己。
女人一生必看的十部電影1
1.《公主日記》
電影講述一個舊金山裡一個普普通通的女孩兒,後來被證實是一個歐洲小國的公主,最後這位「丑小鴨」公主由皇後奶奶調教為舉止優雅的真正公主的故事。這是一部喜劇電影。
《公主日記》的結局全在意料之中,但整個過程的細節卻異常豐富,情趣盎然,如同精彩的情景喜劇,每分鍾都設有小小的驚喜。影片屬於輕喜劇,風格誇張而不帶刺,甜又不膩。喜歡這部電影的觀眾保持了一份童真,不用審視現實的目光尋找童話故事的破綻。但影片並沒有試圖全方位反映少女世界,更沒有任何打破傳統模式的妄想,它只是想為一個古老的童話穿上新裝。
2.《茜茜公主》
是恩斯特·馬里施卡(Ernst Marischka)執導的奧地利愛情電影,由羅密·施奈德(Romy Schneider)、卡爾海因茨-伯姆主演。系列共有三部影片,還包括《年輕的皇後》和《皇後的命運》。
這部影片講述了活潑可愛的茜茜公主和弗朗茨皇帝兩人一見鍾情,並且不畏嚴苛的皇太後追求真愛的故事。影片於1955年12月首映;1988年由上海電影譯製片廠引進中國。
影片以宏大的歷史敘事和細膩婉轉的心態演繹再現了茜茜富於傳奇色彩的生活歷程,洋溢著反叛貴族傳統、反對宮廷繁文縟禮、追求自由、熱愛生活及大自然的理想與情懷,影片中的配角人物雖然戲不多,但每個人都具有鮮明的個性和頗具特色的語言,羅密·施耐德更以她獨具一格的華貴和俏麗為整部影片大放異彩。
3.《隱藏人物》
該片講述了在二十世紀的60年代,幾個黑人女性與讓人震驚的種族偏見作斗爭,最終在美國的航天計劃中佔有了一席之地。
影片中發揮最出色的是加奈兒·夢奈這位曾獲得格萊美獎的音樂人在《月光男孩》中就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這次她扮演的角色是三位女主角中最具才華和最有主見的。
4.《墊底辣妹》
該片改編自坪田信貴所著小說,講述了學年墊底的女高中生用一年半的時間將偏差值提高40,並考入慶應大學的故事。
帶著「勵志片」標簽的.《墊底辣妹》並不僅是為了給高考生打氣而存在的,在這個非典型勵志故事中,能看到日本社會大大小小的縮影,以及「努力」的真實樣子。
5.《小婦人》
該片根據路易莎·梅·奧爾科特的同名小說改編,以美國南北戰爭為背景,講述19世紀美國新英格蘭地區的一個普通家庭四個姐妹之間的生活。
影片延續小說長期堅持的價值觀——勇氣、善良、脆弱中的力量。導演在故事的講述上做了大膽選擇,她的改編不同於任何一個前作,尤其是最後的結局超越了任何版本。這部富有創意的改編作打破了《小婦人》的世界,為女性的故事賦予了更大的意義。是一部有現代智慧的經典之作,時而的心碎也會陣陣放聲大笑。
6.《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該片通過少年雷納多的視角,講述了二戰時期的義大利西西里島上的美麗少婦瑪琳娜的故事。
該片代表著義大利電影一座難以逾越的藝術高峰,也是世界范圍的影史經典。說它「情色」,主要是源於片中女主角瑪蓮娜的裸露鏡頭、大量「被迫」的親熱場面以及雷納多的幻想部分。
不過歸根究柢,表面上的所謂「情色」終究是為了劇情服務,並無傷大雅,反而襯托出雷納多的少年本色及瑪蓮娜美艷的外表與亂世小鎮的格格不入。該片不僅僅是簡單的「少年心事」那麼簡單,而是通過瑪蓮娜個人的命運,展開對二戰納粹運動和女性在社會中被動弱勢局面的批判。
7.《伯德小姐》
該片故事背景設定在2002年的加利福尼亞州,講述了叛逆高中生克里斯汀與她母親之間的關系,以及面臨的關於青春、愛情、友誼等方面的故事。
電影中的女主角克里斯汀是一位輕微叛逆,亟欲擺脫家庭和天主教學校束縛,過獨立生活的女孩,電影很豐富地填滿了獨到精準的細節觀察。
8.《三塊廣告牌》
《三塊廣告牌》講述了絕望的母親米爾德麗德因女兒慘遭殺而追凶無果,無奈之下在路上豎起三塊廣告牌與警察局對峙的故事。
影片劇本的巧妙反轉,即是將大英雄降落到小人物的身上。那個最媽寶,最百無聊賴,甚至惹上有色人種歧視投訴的白人警察,在去世同事遺書的愛的鼓勵下,誓死證明自己是個好警探,最終和母親一起踏上了追凶之路。這種荒誕的反差,恰恰是小人物身上的堅強,是爆發的愛的意志。
9.《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該片改編自山田宗樹所著同名小說,講述了松子渴望愛、渴望被愛而坎坷曲折的一生。
用詼諧逗趣的方式,描述松子渴望愛的一生。故事用各種讓人意想不到的方式表現。豐富的色彩與豪華的特效讓人目不暇給;夢幻到不像話卻又帶著淡淡心碎的故事令人難忘。中島哲也用童話手法拍攝,讓這電影充滿色彩濱芬的畫面和豐富的音樂,再用電腦效果製造出視覺藝術,再加入哲學元素,懂得欣賞藝術的人定必會贊嘆一番。
10.《82年生的金智英》
該片改編自同名女性主義小說,講述1982年出生的三十多歲平凡女性金智英,某一天突然覺得自己的言行變得很像自己的媽媽和姐姐,之後在她的家庭中和她身邊發生的故事。
1982年出生、過著最普通生活的女性金智英的視角向觀眾傳達電影的主旨。該片作為一部女權主義電影,並沒有將重點放在「我拒絕這樣生活」或者「我想過不同的人生」這種的常見女權斗爭點上,也沒有什麼強烈的劇情沖突,而是用平靜又娓娓道來的手法,通過描繪金智英的日常生活和種種心理疾病,向觀眾指出了很多韓國民眾一直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認為作為韓國女性就應該承受的事情!
Ⅹ 夏夢:金庸苦追10年不得的「小龍女」原型,距離最近的民國美女
夏夢,很多人對這個名字可能有些陌生,可就是她,穿著裝扮引領了五六十年代中國的時裝潮流,被大家稱為「夏夢裝」,她出道即巔峰,從影17年,拍攝的電影部部精品,深入人心,熒幕的一顰一笑,淡雅悠然,成為眾多人的夢中女神。
金庸為了一睹芳容,不惜辭去工作,到她的公司應聘。喬羽初見夏夢,被佳人倩影傾倒,寫下了膾炙人口的《思念》,「你從哪裡來,我的朋友,你好像一隻蝴蝶飛進我的窗口……」
夏夢原名楊濛,1933年出生在上海一個名門世家,她的祖父祖母以及父母都十分熱愛戲曲,在家庭氛圍的熏陶下,夏夢從小對戲曲有著濃厚的興趣,在這方面也展現出了天賦,一些京劇小段,父母哼唱幾遍後,她就能熟記下來,唱腔模樣能學個八九不離十。
1947年時代動盪,夏夢隨家人移居香港求學,在學校時,她除學習外還積極參加戲劇社團,參加各種舞台劇演出,就是在這段期間,她發現了自己對表演的喜愛,每一次演出都讓她激動不已,劇本中角色的經歷讓她對人生有了更深的感受。她最愛莎士比亞,夏夢這個藝名就源自《仲夏夢之夜》。
1950年,長城製片廠負責人袁抑安推出新人計劃,正發愁從哪裡找合適的女演員。這時他看到自己的女兒和兩個身材高挑的女生走了過來,正是夏夢和妹妹楊潔。
袁抑安第一眼見到夏夢,心中篤定這是個做演員的人才,她實在是太漂亮了。17歲的夏夢已出落得亭亭玉立,她五官精緻,容顏秀麗,氣質清雅,俏麗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站在人群中與眾不同。
袁抑安邀請夏夢加入自己的公司,夏夢很是猶豫,五十年代,香港 娛樂 圈混亂不堪,夏夢的家人不想夏夢踏入這攤渾水中,可夏夢對表演的熱愛,讓他們又不忍勸說夏夢放棄夢想。 幾經思考下,終於商量出一個兩全的辦法,夏夢的家人與公司簽訂了三不協議,不參加剪綵,不參加宴請應酬,不拍不 健康 的內容,只拍戲。
就這樣,1950年夏夢加入了長城製片廠,1951年,夏夢拍攝了處女作《禁婚記》,電影得到了影迷們的追捧和喜愛,開啟了夏夢璀璨的星光人生。
1953年,夏夢主演的《孽海花》成為第五屆愛丁堡國際電影節展映的影片之一,這是香港第一部參與國際電影節的作品。
1954年,夏夢拍攝了《都會交響曲》和《姊妹曲》,此後她紅遍大江南北,與石慧,陳思思並稱「長城三公主」。1966年,《迎春花》拍攝完畢後,夏夢宣布息影。
笑顏如花綻,玉音婉轉流,從影17年,夏夢似一隻翩翩起舞的彩蝶飛進大眾的心中,驚艷了一個時代的歲月,連亦舒都驚嘆「她的美無論是古裝還是 時尚 戲,俱美得咚的一聲。」
說夏夢,不得不提到金庸,曾有傳言道金庸武俠小說中的神仙姐姐的原型都是照著夏夢來寫的,從傾國傾城的香香公主到氣質清冷的王語嫣,小龍女。
夏夢火遍全國時,金庸已小有名氣,為了有機會近距離接觸夏夢,金庸不惜辭去工作,化名林歡,到長城製片廠應聘編劇,為夏夢量身寫作《絕代佳人》的劇本。金庸曾開玩笑說:「當年唐伯虎愛上了一個豪門的丫環秋香,為了接近她,不惜賣身為奴入豪門,我金庸與之相比還差得遠呢。」
導演過《阿Q正傳》《紅樓夢》的著名導演岑范和夏夢之間也有段令人唏噓的故事,岑范是《禁婚記》的主演之一,在影片拍攝期間,夏夢被俊朗成熟的岑范吸引,隨著雙方的深入了解,發現了對方的才華和優點,兩人在一起後,夏夢覺得香港不適合岑范發展,建議他回內地大展身手。岑范回到內地後,夏夢本來要一起回去,沒想到公司卻不能放她離開香港。
兩人只能以書信解相思,豈料有心人篡改攔截了他們的信件,還散布謠言說岑范在內地已經結婚生子,遲遲得不到回應的夏夢最終死了心。多年後兩人重逢,才還原了當時的種種,可惜此時夏夢已是他人之妻。
岑范說: 「愛一個人,是要對方好。夏夢現在家庭好,子女好,事業好,我覺得非常欣慰。」 他還坦誠道,夏夢的美貌還是其次,她的心地更美更善良,如果沒有遇見她,可能會和其他女子結婚生子,可遇見夏夢,其他人就沒有可比性了,他選擇用終身不娶的方式來彌補當時的遺憾,來證明他對夏夢真摯的愛。
所謂的才子佳人,所謂的名門望族,不過是旁人想要的生活,夏夢內心渴望簡單平淡的生活,忠誠純粹的愛情。這也許就是她選擇林葆誠的原因吧。
1954年,夏夢在拍攝電影時與林葆誠相識,純粹的林葆誠讓夏夢重燃起愛情的期望,林葆誠不像其他人,只會一味誇贊夏夢,在夏夢表演時會真誠指出她的問題,有一說一,並且林葆誠屬於暖男一枚,將夏夢的生活照顧得妥妥當當,於是21歲的夏夢與林葆誠成婚,兩人相伴一生,白頭到老。
在夏夢晚年采訪中,我們依舊能感覺到兩人之間的夫妻情誼。據夏夢的妹妹楊潔說,姐夫很寵姐姐的,出門時,姐姐永遠是拎一個化妝箱走在前面,姐夫一手一個箱子跟在後面,還說這樣好,這樣平衡。姐夫一直這樣的,大事小情從不讓姐姐操心的。
息影多年後,夏夢從加拿大回到了香港,那時香港電影界剛剛經受了打擊,百廢待興。邵氏公司聽說夏夢回港後,重金邀請她拍攝影片。夏夢拒絕了,她這次回來是拍電影的,但不是作為演員,而是轉到幕後做為監制。
1979年青鳥影業公司成立,夏夢以總監制的身份分別拍攝了《投奔怒海》、《自古英雄出少年》、《似水流年》三部影片,量少質優。
《投奔怒海》獲得第二屆香港電影金像獎12項提名,包攬最佳新人演員、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編劇和最佳美術指導5項大獎,拿下香港電影的票房紀錄,捧紅了新人劉德華和導演許鞍華。
《似水流年》梅艷芳演唱同名曲,斯琴高娃從北京跑到香港來拍攝。該影片拿下了第四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女主角、最佳電影、最佳新人、最佳配樂、最佳導演和最佳美術指導6項大獎。
如息影般突然,夏夢將如日中天的青鳥影業轉賣給了別人,再次移民加拿大。在夏夢從影65周年慶典的采訪中,她說 「人不能要求太多,要學會見好就收。」 聯想到那時的緊張局勢,我們不難窺探到她放棄的原因,不得不說夏夢是有大智慧的女人。
做演員時,她認真鑽研劇本,磨煉演技,才讓每個角色都成為經典,做製片時,她慧眼識人,對影片高要求嚴把關,才讓每部影片都成為口碑佳作。 娛樂 圈裡浮浮沉沉,她不為所動,堅持著自己做演員的初心,潔身自好從不做與戲無關的事。2015年,夏夢獲得第1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華語電影終身成就獎。
2016年10月,夏夢仙逝,享年83歲,她這一生在電影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