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小女孩與爺爺的電影
㈠ 以前正大劇場播過的電影,外國片,講一個小女孩和爺爺在很多樹的山上生活的故事
就是 海蒂,而且現在正在上映名字叫海蒂和爺爺
㈡ 有部美國電影關於一個小女孩和一個脾氣很怪的爺爺
海蒂,秀蘭·鄧波兒主演。
英文名: Heidi
中文名: 童心海蒂
導 演: ( Allan Dwan )
主 演: (秀蘭·鄧波兒 Shirley Temple) (瓊·赫爾肖特 Jean Hersholt) ( Arthur Treacher) ( Helen Westley) ( Thomas Beck) ( Mary Nash)
上 映: 1937年10月15日
秀蘭.鄧波兒是美國電影史上最出色的童星之一,假如你久聞其名而始終未能一睹其精彩演出,那麼這部催淚效果驚人的家庭倫理片會是一個好選擇。故事背景是十九世紀的瑞士阿爾卑斯山脈,小孤女海蒂被送去與隱世而居的祖父同住,當時祖父正因兒子離開他而感內心痛苦,可愛的海蒂很快就溶解了老人家冷酷的外表。不料邪惡的阿姨偷偷把海蒂帶走,賣去給有錢人家當僕人。主人有個生病的女兒,她在海蒂的安慰和鼓舞下重新振作起來,爺爺也在千辛萬苦之下終於跟孫女團圓。導演艾倫德萬將這部古典小說拍得流暢動人,鄧波兒的演出更無懈可擊,娛樂效果甚高。
㈢ 一部歐洲電影,關於一個小女孩和外公
不是蝴蝶好不好,根本扯不上。
是南斯拉夫電影《不能飛的鳥》
故事梗概:
在單親家庭成長的列拉是一個乖巧懂事的小女孩,不僅學習成績優秀,更彈得一手好琴。但是在學校里一次次暈倒和流鼻血讓她的媽媽維達警惕了起來,經過了一番檢查,醫生宣告列拉患上了血癌,僅剩下一年的生命。親戚同事的骨髓都不能與列拉配型成功,情急之下,維達想起了二十年沒有聯系的父親茲德拉夫科,也許他是拯救列拉的唯一希望。列拉的父親杜尚不惜翻山越嶺去森林中尋找身為護林員的茲德拉夫科,聽說這個消息後他立即與杜尚趕到醫院。
但不幸的是,外公的骨髓也不能與列拉匹配,列拉的狀況十分危險。在外公的一再要求和醫生的勸告下,維拉被送到長年住在山中的外公家調養。初次在森林裡生活讓住慣城市的列拉十分不習慣,尤其是外公養的野狼武亞更是讓他十分恐懼。這次是列拉與外公第一次見面,在此之前她根本就不知道自己還有一個外公。陌生的環境和陌生的人讓列拉再也呆不下去了,於是她選擇逃走。但沒多久,她就被外公找了回來。這一次祖孫二人進行了一次深入了談話,列拉也似乎理解了這個老頑固。
原來,外公十分喜歡森林,但嚮往城市生活的外婆卻忍受不了森林的惡劣環境,於是她帶著媽媽維達離開了外公,一別就是二十年。外公一直覺的特別對不起自己的女兒,他十分希望能夠通過對列拉的照顧來彌補當年的遺憾。列拉非常理解他的感受,從外公嘴裡她也知道自己得了很嚴重的白血病。為了不讓父母擔心,她決定留在深山裡好好養病。對於森林,列拉充滿了好奇,這一切對於她來說都是那麼新鮮。而爺爺用毫不保留的愛心,帶她認識山裡的一草一木,了解大自然中所有動物的生活習性。
截然不同的生活開拓了小女孩新的視野,也奇跡似的治癒她的病情。列拉的父母十分擔心女兒,兩個月後來到外公家探望。列拉病情的好轉讓父母舒了一口氣,而醫生也確定列拉幾乎全部痊癒。恢復正常的列拉再一次陷入了繁忙的學習中,壓力讓她舊病復發。外公得知後把列拉重新帶回森林,但這一次外公卻因為阻止偷獵者永遠地失去了生命,列拉就像一隻不能飛的鳥一樣,一天比一天虛弱。
㈣ 電影《海蒂與爺爺》中的小姑娘感動了很多人,具體情節是怎樣的
這樣不驕不躁的好片子確實很感動。
電影講的是一個無父無母的小女孩被姨媽帶到山上跟爺爺一起居住。海蒂非但沒有哭鬧,反而是很懂事的跟爺爺生活在一起。去到富家女的家裡也沒有忘記爺爺,最後還幫助富家女治好了腿傷,說服了爺爺從山上到鎮上居住,讓鎮上從前對爺爺有偏見的人,開始慢慢了解爺爺是一個善良的人。
㈤ 有部電影很感人,主角是一個小女孩(叫小花)和她爺爺,什麼電影
《暖春》是由武漢電視藝術中心、北京東澤影視文化有限公司、溫州電視台製作中心、北京泰合百聯傳媒廣告有限公司出品,烏蘭塔娜編劇並執導,田成仁、齊如意、於偉傑、郝洋等主演的苦情劇。
劇情介紹
在20世紀80年代末的一個偏遠貧窮的小山村裡,活潑善良的女娃小花(齊如意飾),在爹娘和奶奶的呵護下,過著雖不富裕但卻快樂的生活。
小花娘就快生了,她爹為了多掙些錢去了黑煤窯打工。一個大雨滂沱的日子,小花爹被埋在了坍塌的煤窯里,小花娘也因為急火攻心加上淋了雨引起大出血失去了生命。
從此小花和瞎眼多病的奶奶過著相依為命的生活,懂事的小花用自己瘦小的身軀支撐著瀕臨解體的家,小花的眼淚和萬般努力,最終沒能挽留住唯一的親人奶奶,小花從此成了孤兒。
對於糧食就是命的窮山村,家家都是勉強度日,沒人願意收留小花,小花只能暫時寄宿在村長家。因為小花的到來給已經有兩個娃的村長家造成了不小的震盪,村長媳婦對小花是百般排斥,從此和村長為了小花不停地發生爭吵,加上自家兩個娃對小花的排斥,村長最終無力保護小花。
會算帳的鐵蛋爹娘,想佔了小花家的地於是收養了她。小花的到來讓懶惰的鐵蛋娘再不用幹家務活兒,洗衣、做飯、看鐵蛋、割豬草、剁雞食等一切繁重家務全都歸了她。
小花從此看著養父養母的臉色度日,每天從早干到晚,還經常因為鐵蛋娘的無故找岔兒挨打、挨餓。飽受虐待的小花實在支撐不下去了,趁黑夜逃離生養她的上河村。二狗在路上撿到了餓昏過去的小花,把她帶回了芍葯村。
沒有人願意把個野娃領回家,年邁的寶柱爹(田成仁飾)不忍心看到奄奄一息的小花再被放回村口,便默默地把她背回了家。
寶柱爹的兒媳香草(郝洋飾)過門多年不生養,這么多年一直頂著村裡的各種閑話在生活,因為生不了娃,家裡的那點錢都換成了葯。
香草對生娃的事變得異常的敏感,當她得知寶柱爹背一個野娃回家時,氣憤地讓寶柱爹馬上把人送回去,寶柱(於偉傑飾)也埋怨爹自己的日子都過得緊巴了,還領回來一個吃閑飯的。
可憐的小花,眼淚汪汪地看著爺爺,求他不要把自己送走,她可以干很多的活兒,每天只吃一頓飯就行,善良的寶柱爹不忍再看小花受苦,留下了小花。
從此,本來就缺少笑聲的家裡,由於小花的到來更是雪上加霜,村裡的閑言碎語不時地觸到香草的痛處,她一氣之下跑回了娘家。
小花異常的懂事和心疼爺爺,爺倆兒相依為命地生活在土坯屋裡,土坯屋裡從此有了笑聲,香草聽到不時從隔壁傳出的笑聲,十分妒忌,在香草娘的精心安排下,決定送走小花。小花做夢都渴望著母愛,她一次次用真誠和稚嫩的心去接近寶柱和香草。
香草不但不領情,還一次又一次地利用小花的單純和善良騙走小花,但最終都因寶柱爹的出現沒能把小花送走。寶柱爹忍受不了香草的臉色,帶著小花另起了爐灶,小花每天跟著爺爺下地,給爺爺做飯,日子過的心酸但很快樂。
懂事的小花,非但不記恨叔叔和嬸娘對自己的傷害,還不斷用她的寬容和善良碰撞著寶柱和香草的心,終於,他們面對著一個7歲的孩子,流下了懺悔的眼淚。
寶柱爹和小花又重新被請回了正屋,他們看著桌上寶柱和香草精心准備的飯菜,爺孫倆哽咽的難以下咽,香草為小花穿上了親手給她做的新衣裳,小花含淚撲進香草的懷里,哭著喊出了一聲娘。
(5)外國小女孩與爺爺的電影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寶柱爹
寶柱的養父,家境不好又年邁的他在村口看到小花無人領養時心生憐憫,便頂著兒子和兒媳的壓力把小花背回了家。因看不慣兒子兒媳對小花的所作所為,他帶著小花另起了爐灶,從此爺倆過上了相依為命的生活。
2、小花
寶柱爹收養的女娃,活潑又善良,被寶柱爹收養後兩人生活在土坯屋裡,過著雖不富裕但卻快樂的生活。面對寶柱和香草的反對,懂事的她非但不記恨他們對自己的傷害,還不斷用自己的寬容和善良碰撞著寶柱和香草的心。
3、寶柱
香草的丈夫,性格隱忍,面對父親收養小花,他雖略有微詞,卻並沒有反對父親的決定,只是埋怨父親自己的日子反而過得緊巴了。但面對妻子的反對,他只得夾在父親和妻子之間左右為難。
4、香草
寶柱的妻子,過門多年無法生育,一直頂著村裡的各種閑話生活。因為生不了娃,家裡的那點錢都換成了葯,也讓她對生娃的事變得異常的敏感,當她得知寶柱爹背一個野娃回家時,多次利用小花的單純和善良送走小花。
㈥ 以前正大劇場播過的電影,外國片,講一個小女孩和爺爺在山上生活的故事,小女孩似乎臉上有小雀斑的
你真這么一說我就知道了,呵呵,不過你的細節有點錯,哈哈。~~
小女孩和那爺爺是鄰居,小女孩一出生他爸爸就丟下小孩和女友走掉了,母親自己尚還年幼,沒有做好當母親的准備,因此小女孩從小缺愛。後來碰到了鄰居爺爺,帶她去阿爾卑斯山尋找伊莎貝拉蝴蝶, 尋找真愛!
很經典的法國片Papillon(le) 漢譯《蝴蝶》
很美的阿爾卑斯山風景,難得一見的珍貴蝴蝶出繭,風趣的對話,而且主題曲很好聽哦~~
㈦ 評分高達9.0!一部閃耀人性光輝的電影,電影《海蒂與爺爺》講述了什麼
《海蒂與爺爺》這部電影真的是非常暖心,堪稱是治癒神作,不少網友更是給予了高分評價。甚至有不少網友表示這部電影裡面撲面而來的風景都能讓你感覺到溫情。藍天之下,蜿蜒的山脊上面,小野花和小蝴蝶隨風搖曳,而這是在這個環境裡面講述著一個關於冬日裡的故事。接下來就帶大家走近《海蒂與爺爺》 這部電影。
也許你覺得海蒂還小,但其實從小經歷過各種坎坷的她,內心對於什麼事情都看得比較明朗。只是海蒂願意抱著一顆赤子之心,願意用純真和美好去面對身邊所有的人和事。也就是因為如此,海蒂給富家小姐的生活也帶了一縷陽光。而這部片子就是用這些溫情之處打動了很多人,如果你還沒有看過這部片子的話,很推薦你去看一看哦。
㈧ 外國電影講述一位老人和一個小姑娘的捕碟故事
簡體中文名: 蝴蝶
導演: Philippe Muyl
編劇: 菲利浦 慕勒 (Philippe Muyl)
主演: Michel Serrault / Claire Bouanich
上映年度: 2002
官方網站: 345345
語言: 法語
麗莎(柯萊兒布翁尼許Claire Bouanich 飾),今年8歲,單親,喜歡提問,各種各樣童稚的問題。鄰居的爺爺(米歇爾•塞羅 Michel Serrault 飾 ),兒子已經去世,脾氣古怪,有收集蝴蝶標本的癖好。一天,麗莎闖進了爺爺的密室,發現了五彩斑斕的蝴蝶標本。爺爺還說,他要到山上去採集一個叫「伊莎貝拉」的蝴蝶,麗莎大喜,要跟爺爺一起去探險,她多麼希望跟著爺爺去看滿天飛的蝴蝶。一路上,麗莎給爺爺添了不少麻煩,因為她有問不完的問題,還放走了爺爺采來的蝴蝶。麗莎掉進了一個山洞,爺爺著急,找來了救生人員。兩人的友誼、親情,與美麗的大自然融為一體。
影評:
看完法國電影《蝴蝶》的晚上,許久不肯閉上眼睛。彷彿眼瞼一合,那些影像便要談去,世界將重又歸於嘈切、繁囂。不會再有天籟般的童聲一記記問詢,仿若幼嬰的耳語。
《蝴蝶》象一組清新的田園詩,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一點點滲入眼耳。那片屏幕,穿過蝴蝶斑斕的羽翼,給我一座驚艷府邸,如此寧馨,靜美。
蔚藍晴空下,一望無際碧綠的草原,微風中搖曳的金色麥浪,草原上爛漫的野花和撲蝶的小女孩。大自然的靜美與生命的動感,在這部影片里,融合得如此無缺。
如此看來,圈子裡的幾個朋友都偏愛法國電影,並不是沒有理由。
《蝴蝶》沒有跌宕迂迴的劇情,也沒有刻意做秀的煽情,只是一場平淡的講述。
八歲的小女孩麗莎是個單親家庭的孩子,媽媽未婚先孕生下了她,卻又不知該如何照顧她。孤單的麗莎只能與心愛的藍球為伴,在母親失約或晚歸的時候,一個人坐在咖啡廳里、或者電話亭邊的長椅上無助地等待。直到有一天,失去兒子的孤寡老人朱利安把麗莎領進了他的家,麗莎第一次接觸到了蝴蝶這種生物,並跟隨著酷愛收集蝴蝶的朱利安一起,去尋找全歐洲最罕見、也最美麗的蝴蝶「伊莎貝拉」。
口齒伶俐、思維敏捷的麗莎在與朱利安同行途中,不停地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並與固執嚴肅的朱利安鬥嘴。一老一少在不斷地爭執與妥協中,漸漸親近。這一趟旅程,變成了尋找愛與親情的路途。
法國優美的鄉村風光和老少之間諧趣的對話,使得整部片子看來心曠神怡。
法國天才童星柯萊兒布翁尼許是本部影片的亮點。她將一個生活在單親家庭的,聰明伶俐又孤獨敏感的小姑娘麗莎演繹得如此傳神。她的笑容與憂傷,是整部片子的光影,牽扯著所有觀者的視線和神經。
所以本片在法國上映時,吸引了上百萬觀眾前去觀看,票房突破了2億元。這其中,柯萊兒布翁尼許的出色演技居功至偉。她那雙純澈的藍眼睛,羞怯迷人的笑容是這個殘酷世界的抗體,任誰都無法拒絕這樣一個精靈的慰藉。
看法國電影,總能讓人感受到身心的愉悅。原因在於法國電影總是能將很深刻的主題演繹得輕松詼諧。許多人生的哲理與隱喻,被有條不紊地編織進情節的前生後世,於細節處,一一表露。
這部79分鍾的影片,其實涉獵了相當廣泛的內容。親情、友誼、愛情、戰爭、金錢、命運、人生等等。看起來似乎是極深奧的話題,本片卻以簡單的對話和簡潔的鏡頭語言做了近乎完美的闡釋。
比如,當那隻美麗的鹿倒在偷獵者的槍聲里,朱利安沒有去擋住孩子的眼睛,他讓她知道了什麼是「偷獵者」。當朱利安爺爺把捉到的蝴蝶放入盛有葯物能致蝴蝶於死地的瓶中時,麗莎冷冷地吐出了「偷獵者」三個字。這是一種意味深長的諷刺。成人的世界,太多的理由和解釋,但在孩子的眼中,並沒有實質的不同。
比如,麗莎與朱利安在山上看到一對情侶,男孩要求女孩為了證明愛情,勇敢地和他一起跳傘。
朱利安告訴麗莎,這對情侶的愛情只靠著一根繩索維系著。通常人們要求對方做些什麼來證明他們的愛情時,就表示不信任對方,沒有信任,愛情就撐不住.。
再比如,在一次富人的聚會上,麗莎問朱利安怎麼樣才算是富有。朱利安告訴她:最好是做自己想做的事。
片中還有多處涉及到了政治敏感話題(在國內的審片制度中,經常會出現此類術語)。反戰,應當是它隱藏的主題。
我至愛朱利安用手影給麗莎講故事一幕。個人感覺,它是整部影片中最匠心獨具的表達。
麗莎入睡前要聽故事。朱利安於是藏身於床單後,就著昏黃的燈光,用手影的方式,惟妙惟肖地講了動物界及整個人類世界生存的殘酷。上帝的手,同時製造了美醜與善惡。似乎臨到末日審判那一日,誰都是一具待罪之身。
這個隱喻,生動又驚心。三屆法國凱撒獎影帝得主米歇爾塞侯飾演的朱利安,在此將他人生經驗中的睿智與曠達表述得淋漓盡致。
朱利安與麗莎借宿農家的時候,聽男主人訴說政治與民生的利益對沖,戰爭的殘酷及對人性的摧殘。男主人的老母親仿如蠟像般凝固的身影也帶給人一種強烈的視覺震憾。
也是在此,朱利安終於說出,他如此痴迷於尋找「伊莎貝拉」,是為了要滿足兒子臨終遺願。他的患重度抑鬱症的兒子,臨死前惟一的願望,是想看一眼傳說中最美麗的蝴蝶伊莎貝拉。
親情的主題,在這里被濃墨重彩地渲染開來。雖然朱利安敘述得不動聲色,而內里蘊含的深沉情感卻教人動容。他其實深愛著兒子,卻從不曾對他說出「我愛你」三個字,當兒子英年逝去,所有的遺恨都已來不及彌補。
所以,對此深有感觸的老人,在片子近尾聲的時候,當警方出動人力,將不慎跌入山洞的麗莎救上來之後,才會對麗莎年輕的媽媽說:去,告訴孩子你愛她。
鏡頭語言在此處,又轉入了對於法國某些社會問題的探討,例如單親家庭孩子的撫養及教育問題。
朱利安對麗莎的媽媽說:不快樂的小孩通常都會渴望快快長大,脫離令自己感覺痛苦的生活,到自己能掌握的世界中去。
麗莎的媽媽幡然醒悟。
在野外的時候,「伊莎貝拉」因為麗莎的莽撞被驚飛,老人帶著小小的遺憾返家。但導演卻在尾聲掀起了一個小高潮。老人和孩子費盡心機尋找的「伊莎貝拉」蝴蝶其實就在家中。她最初的形象,只是一隻醜陋的蝶蛹。
原來,他們一心想追尋的東西,其實就在自己身邊,只是被忽略了而已。
這是片中會讓人發出會心微笑的鏡頭:下了課的小女孩每天飛快地穿過街區,跑上樓梯,氣喘吁吁敲開朱利安的家門,只為了能夠親眼看到一隻蝴蛹蛻變成蝴蝶的過程。
導演給了長達4分鍾的鏡頭,用來表現伊莎貝拉破蛹而出的畫面。伊莎貝拉在燈光下緩緩打開翅膀,那一刻,美麗震懾人眼,彷彿所有的疼痛都被忽略。
似乎也在那一刻,聽到麗莎內心的蛻殼聲。
我們人生中那些難捱的辰光,那些對疼痛與苦難的隱忍,就象一隻蝶蛹,等待蛻變的過程。從醜陋的蝶蛹到美麗的蝴蝶,是生命中經歷成長蛻變的最好隱喻。
片子里的最後,麗莎放飛了「伊莎貝拉」。末尾的點睛之筆,是小女孩神秘兮兮地貼著朱利安的耳朵說:我媽媽的名字,也叫伊莎貝拉。
朱利安抬起頭對她微笑:那我們都找到了它。
這是法國影片中又一觸動人心的溫情點,也是影片的主旨所在。身兼編劇與導演兩職的菲利普.穆樂擅長處理家庭喜劇,在本片中,他舉重若輕,將深厚涵義融化於輕松溫情,使得整部片子充滿幽默感,人情味十足。劇本里的對白及導演鏡頭語言的運用,講究對內心忠實,對情感忠實,所以每一個觀看的人,都能從中找到共鳴。
而法國人一貫擅長表達的浪漫在這部電影中穿插始終,朱利安雖然表面嚴肅,其實內心也天真如孩童。他與麗莎之間孩子氣地鬥嘴,令整部影片諧趣橫生。
法國,做為藝術電影的源流之地,的確有許多方面值得借鑒,因其電影文化的深厚底蘊無人能及。
比如電影原聲音樂。在本片中,麗莎與朱利安的一問一答,將那些雋永清新的人生哲理做了淺顯而通透的闡述。小女孩的聲音活潑俏皮,老爺爺冷靜嚴肅。融合在一起,聽來耳目清新。
法語一向被公認同為世界上最優美的語言,而小女孩童聲稚氣的法語更是彷彿天籟。這首電影原聲歌曲,被許多人視為靈魂的洗劑。執掌配樂的Nicolas Errera,用醇美的鋼琴和行雲流水的弦樂來合成了這首曲子,為影片增色不少。
再比如色彩的運用。79分鍾的影片,象一場聲色光影的旅行。參與過藝術電影《情慾飛舞》和奧斯卡得獎影片《美麗心靈》的攝影師尼可拉斯海特,用明朗的鏡頭,將法國阿爾卑斯山的自然景緻拍得如同一副寫意山水畫卷。
國內的影片,雖然也不乏此類手筆,但總覺得似一場視覺盛宴。饕餮之後,味蕾也隨之麻痹,沒有餘味值得反芻。所謂的大投資、大製作,象一場轟轟烈烈的煙花,綻放的,只是瞬間艷光,沒有可以長久存留下來的美麗。場面再宏大,情節再壯闊,缺少人文精神和文化內涵做支撐,就會感覺蒼白無力。
但《蝴蝶》就不同。雖然它只是一部低成本的小製作電影,故事也非常簡單,但它象一部多棱鏡,人們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它,就會引起不同層面的反思。
現今的觀眾,已被眾多的歐洲片養刁了口味。他們要的是視覺與感覺的雙重享受,這一重境界,才是對電影藝術的最終要求吧!
㈨ 一個小女孩和他爺爺的外國電影 不知道電影的名字
海蒂
㈩ 問一部電影名字(國外的) 講一個小女孩 和鄰居老爺爺去捉蝴蝶的故事 很純真的
法國電影<蝴蝶>插曲
原名:Le Papillon
中文名稱:蝴蝶
別名:The Butterfly
導 演: Philippe Muyl
主 演: Alain Bert Alain Blazquez Magali Bonat Christiane Bopp Jacques Bouanich Fabien Béhar Armand Chagot Laurent Chouteau
上 映: 2002年12月18日 ( 法國 )
地 區: 法國 ( 拍攝地 )
電影簡介:8歲的莉薩與搜集各種美麗花蝴蝶的爺爺偶然相遇,因為要尋找全
歐洲最稀有、一隻名叫「伊莎貝拉」的蝴蝶而開啟他倆「不期而遇」的旅
程。一路上,熱情活潑的小莉薩有問不完的問題,冷靜嚴肅的爺爺就某個層
面來看,也只是另一個小孩子;於是,兩個個性迥然不同的「爺孫」彼此斗
嘴、嘲弄的畫面,與詼諧機智、妙趣橫生的對白成了全片令觀眾笑語不斷的
趣味所在,也是本片最成功的地方。在法國吸引上百萬名觀眾、票房突破2億
元的「蝴蝶」,由法國天才童星柯萊兒布翁尼許、三屆法國西澤獎影帝米歇
爾塞侯,以及擅長處理家庭喜劇的導演菲利浦慕勒、參與過藝術電影「情慾
飛舞」和奧斯卡得獎影片「美麗心靈」的攝影師尼可拉斯海特共同織起一場
充滿鳥語陽光、綠草如茵、觀看蝴蝶翩翩起舞的快意人生!全片不僅將法國
阿爾卑斯山的自然景緻拍得令人神往,導演更將隱含在人生中的哲理、心靈
課題,以深入淺出的「兒童邏輯」方式讓大人們在會心微笑之餘思考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