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女人電影里的那個蒙古人
㈠ 柏林的女人安德烈的結局是
老頭的確把他的妻子殺了,因為他不想看到他的妻子是現在這個樣子,沒有任何防備,沒有人活著的尊嚴而且被疾病折磨著。
《柏林的女人》是由德國康斯坦丁影業製作發行的131分鍾劇情影片。該片由馬克斯·法貝爾布克執導,妮娜·霍斯主演,於2008年10月23日在德國上映。
該片改編自德國女記者同名日記體作品,講述了二戰的最後幾個月,蘇聯紅軍進駐柏林後,德國婦女如何受到了蘇聯軍人的強奸和虐待,並最終成功逃脫的故事。
影片評價
在看過的眾多二戰片里,蘇軍始終是正義方的代表,《柏林的女人》卻徹底顛覆了這種印象——英勇善戰、保家衛國的正面形象。
面對戰爭中被強奸或輪奸而被殺或自殺的女性,德國和蘇聯對這段史實一直都諱莫如深。這似乎可以理解,因為對德國人來說是奇恥大辱,而對俄國則是犯罪控訴。戰爭,是一場毫無尊嚴可言的社交。
影片在表現蘇軍的野蠻時觀眾依然能體會出導演的審慎與反思,片中多處在表現蘇軍報復性的瘋狂時,有意無意地通過當事者或局外人的嘴說出納粹在俄國的行為沒有最狠只有更狠。作為觀眾,既無法單純地同情柏林女人的無辜,也體會不到蘇軍報仇雪恨的痛快。內心的復雜,無以言說。(《井岡山報》評)
㈡ 柏林的女人講了什麼故事
柏林的女人是一部戰爭片,裡面播放的戰斗場面非常激烈,讓人群情激昂。它大概講述了德軍和蘇軍到了戰爭的後期,德軍節節敗退的故事。
然後就是蘇軍攻佔柏林,柏林城市裡的居民經歷了人間慘劇,屍骨成堆。當然這只是報應而已,遠比蘇軍受到的傷害少得多。
㈢ 請問大佬有柏林的女人2008年由 尼娜·霍斯主演的高清視頻在線觀看資源嗎
《柏林的女人》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第三帝國的心臟柏林在盟軍的猛烈攻勢下已化作廢墟,在短暫的交火之後,成千上萬的蘇聯士兵湧入這座頹敗之城。躲在掩體下的德國百姓在步槍的威懾下乖乖走出地面,男人的犯下的罪孽轉嫁到女人的身上。無數婦女被強奸,卻沒有任何一個蘇聯軍官出面制止。
她(NinaHoss尼娜•霍斯飾),是這群備受屈辱的德國女人中的一員,丈夫遠在前線,生死未卜,惶恐無助的她只能一次次忍受屈辱。她將自己委身一位蘇聯軍官,只為在這惡境中求得生存……
本片根據根據德國女記者同名日記體作品改編。
㈣ 女主人公是位蒙古人,要帶他的殘疾丈夫叫巴特爾的改嫁
圖雅的婚事
柏林電影節金熊獎得主。
導
演:
王全安
主
演:
余男
劇情簡介:個性倔強的蒙古族婦女圖雅和殘疾丈夫巴特爾離婚,她想再嫁一個男人,並和這個男人一起照料巴特爾、孩子、牲畜和幾十平方里乾旱牧場。
但前來求婚的男人都不願意接受巴特爾。打石油賺了錢的中學同學寶力爾來向圖雅求婚,他把巴特爾安排在高級的福利院里,然後帶圖雅和孩子到城裡生活。頭一次離開草原的巴特爾難以忍受對圖雅跟孩子的強烈思念,割腕自殺。圖雅救活了巴特爾,帶著巴特爾和孩子又回到乾旱缺水的草原牧場。
圖雅在放牧途中救回醉酒凍僵在荒野的森格,森格叫圖雅嫁給他,他願意和圖雅巴特爾還有孩子們在牧場一起生活。圖雅最終接受了森格的求婚,然而,巴特爾和森格卻在喜慶的婚禮宴席上打了起來,倔強的圖雅終於哭了……
㈤ 電影 內容是一個蘇聯女人和兩個士兵的愛情故事
是不是《兵臨城下》男主角是個狙擊手、女主角也是。另外一個是個軍官。
㈥ 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震懾心靈的電影——《柏林的女人》
一看到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我就很感興趣,《柏林的女人》就是一部。影片由德國導演馬克斯·法貝爾布克,根據德國女記者瑪塔·希勒絲在1945年柏林淪陷期間撰寫的同名日記改編。
電影講述的是1945年德國淪陷之後,蘇聯紅軍反攻到德國,肆意姦淫柏林女人的故事。作者作為受害人,記錄了自己從最初的恐懼強奸,到主動尋找保護對象,直至和蘇軍少校產生愛情,在生命卑微到炮火硝煙之下,仍在找尋一切活下去的生機的心路歷程。
這一段真實的歷史,在德國與蘇聯之間諱莫如深,一方為奇恥大辱,一方為野蠻罪行,是一場毫無尊嚴和人性的對峙。這部電影,打破了觀眾對二戰題材中的德國形象:慘無人道迫害,隨心所欲殺戮!撕碎了日耳曼民族的高傲,呈現了德國女人在戰爭中的苦難。影片不是靠慘烈的戰爭場面刺激感官,情節平鋪直敘,情感極具克制,沒有控訴的味道,那簡潔的對話和獨白,非常抓觀眾的心,呈現理性的反思況味。
1.觀劇情
既然是一部2008年的電影,也無所謂「劇透」,讓我們沿著劇情走一走。
在丁香花和廢墟的混雜味道中,鏡頭出現了德國首都柏林的一條街道,彼時為1945年4月26日(1945年5月9日,德國正式簽署無條件投降書),二戰後期,德國氣數已盡,蘇聯加緊了對柏林的包圍圈,柏林到處是蘇聯軍隊。
從蘇聯一路鮮血淋漓殺到德國的蘇聯紅軍,心裡裝滿的是家園被毀、親人被殺的仇恨,如今以勝利者和復仇者的身份,在柏林街頭狂歡、叫喊,用搶奪和強暴宣洩心中太久的恐懼和憤怒。他們的復仇火焰,肆無忌憚地噴射在德國這個法西斯老巢。於是,殺人、放火、姦淫成了入侵者的三大招。
蘇聯紅軍稱所有德國女人為「希特勒夫人」,是他們的戰利品。他們日夜蹂躪,不分年齡,把對法西斯的恨,以姦汙「希特勒女人」的方式宣洩著——柏林的女人們成了贖罪祭!
主人公Anonyma是一位美女記者,曾經游歷過十二個國家,是一位會多國語言的知識分子。這樣一位精英女性,她的遭遇,也和柏林城的其他女人一樣。
她曾經嘗試尋求保護,她向蘇聯指揮官請求幫助她們,結果,那位少校冷漠地說:
我們的士兵都很乾凈、健康……
只是幾分鍾而已,不用害怕。
女記者Anonyma絕望了,她無助地轉身離開之後,就遭遇強奸。
人生處處有選擇,面對淪陷後的蘇聯士兵凌辱,是要「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尊嚴高貴,還是不顧一切「活下去」的生命敬畏?這是柏林女人們的處境選擇。於是,每天都有人自殺,有人被虐待,有人精神崩潰,有人因不順從被槍殺……柏林成了柏林女人的人間地獄。
Anonyma選擇「活下去」,並且把這一切在日記中記錄下來。極像《芙蓉鎮》里秦書田對胡玉音說的:「活下去!像牲口一樣活下去!」
這些蘇聯紅軍,有粗魯的農夫,有緊張戰兢的毛頭小夥子,有上了年級的老人。Anonyma們不僅遭遇毫無防備的姦淫,還有的打她,有的甚至騎在她身上一邊糟蹋她,一邊往她臉上吐唾沫……曾經高貴的日耳曼民族的尊嚴,被蹂躪得粉碎。
Anonyma眼含屈辱,咬碎牙齒,抱定要活下去的決心!並且鼓勵自己:「所有外在的傷害都不能真正傷害到自己。」於是,為了活下去,為了減少傷害,Anonyma停止了抗爭。既然逃不開被姦淫,就不如主動找一個固定的靠山。她開始物色高級軍官,尋求庇護。
終於,她成功「勾搭」上了少校安德烈。Anonyma會俄語,又漂亮,她很快獲得少校的青睞。她為他提供「服務」,他保障她不再被人侵犯,並提供稀缺物資。於是,Anonyma成功結束了被不知什麼人多少人輪奸的至暗遭遇。二人在相處中,少校對她極少要求,並愛上了她。
戰爭終於結束了,蘇軍少校因為她而被處分、調走。她遠赴西伯利亞參戰的丈夫也回來了。然而,曾經深愛的丈夫因看了她的日記而無法面對這一切,嫌她骯臟、無恥,最後棄她而去。
2.看男女
「從前,戰爭和死亡都是男人的事兒,不過,那都是很久以前的事兒了。」片中女記者這樣說。
戰爭是男人的事,卻是剝奪女人的活動。戰前,她們獻出自己的丈夫和兒子。戰後,她們承擔男人們在戰爭中的心靈創傷。如果戰敗,她們有可能淪為戰利品。所以,於男人而言,戰爭有前線;於女人而言,戰爭也是她們的前線,因為她們不斷地被剝奪。
關於戰爭,中國有正義之師和不義之師的說法。例如齊魯長勺之戰,齊人入侵,發起不義之戰。魯國自衛,自然是正義之師。多行不義必自斃,不義之師遭傾覆,這樣的結果是大快人心的。德國戰敗,是全世界熱愛和平的人們眾望所歸的。然而,一位英國歷史學家據戰爭檔案估計,在1945-1948的三年間,共有13萬名柏林婦女被蘇軍強奸,其中1萬人自殺,全德國被蘇軍強奸的婦女估計多達200萬人......
我們不免要發問:為什麼全城的女人都要像無助的羔羊一樣呢?當對方不把你當成一個有尊嚴的人來對待時,你為什麼不能採取有震懾力的方式反抗呢?
同樣的問題適用於《南京大屠殺》和《芙蓉鎮》。同樣,影片給予了回答:活下去!
當戰爭讓強奸成為獎勵時,活下去比尊嚴更重要。
男人的前線是槍林彈雨的死裡求生,女人的前線是邪惡慾望的向死而生。戰爭把人類活動簡化到弱肉強食,也把人性的黑暗放大到禽獸不如。
為了活下去的柏林女人們,越來越平靜看待被姦汙這件事,強奸變成了順奸,順奸變成了交易。寡婦那所戰爭中倖存的房子,成了一所妓院,蘇聯軍人進進出出,性交易成了客廳桃心木桌上談的話題。社交,又開始了。她們大方地說:「不給東西,就不做愛。」這和電影開頭時,德國人在國會大廈舉行的party,形成對比和諷刺!
當無所可依時,女人變得更加堅韌頑強。
曾經的柏林女人們,和諸多民眾一樣,對領袖的絕對迷信中狂熱地認為:德國必勝!但局勢進展讓Anonyma明白「我們的國家走到盡頭」,國無可依,丈夫遙不可期,女人要堅韌求生。
那麼男人呢?
不管是瘋狂的蘇聯士兵,還是女主人公的丈夫,以及伊爾澤自殺的丈夫,都反映了男性的毀滅力。相比於女人,他們更難放下仇恨和自尊,找到寬恕與和解的力量。常以暴對暴,破碎,斷裂,難以癒合,重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其實更脆弱。柏林的女人們在噩夢之後,要面對的是一個殘破的世界。也許因為女人孕育生命,就更加珍惜生命,所以她們比男人們更願意為之努力。她們知道舊時代已過去了,新的時代無法抗拒地到來。和平,寬恕,交流,修復,重建才是未來。
從這部電影中,可以看到男人的毀滅力和女人的堅韌力。
女人常被比喻為大地。大地是母性的,寬厚慈悲的,即使經歷了蕭索的寒冬,依然能孕育新的生命。即使地上污水橫流,依然能過噴湧出活泉。影片的開頭旁白提到「丁香花和廢墟」即是隱喻。結尾,主人公很忙,忙著打掃公寓地板,還在拚命找一些花朵,就是暗示著這么一股堅韌的力量和生機。
3.尾聲繞梁
「受難與贖罪」這樣的主題,來自聖經。耶穌赤身裸體被釘在十字架上,受盡羞辱,承受門徒的背叛,承受一切罪責,成了全人類的祭物。當女主人公默默承受一切時,冷靜克制、盡最大力量幫助身邊人和保全自己,她被自己營救的同胞反鎖棄於鐵門之外,被歸來的丈夫嫌棄於舊樓之中,彷彿被釘在恥辱的十字架之上,在替整個民族贖罪。
影片的完整片名叫:Anonyma - Eine Frau in Berlin (無名——柏林的一位女人)。「Anonyma」意為「無名」。名字代表著個體,在巨大的「倒塌」之下,個體似乎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名字的意義就失去了。於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成了「無名」。誠如電影中一個德國男人說:「我們不再是人,成了'人口'。」在蘇聯紅軍眼裡,一個個柏林女人都是「希特勒夫人」,不需要知道她們的名字。我想,電影以此命名,除了羞恥和保護,還是別有深意,讀來令人有一種深濃的悲愴之感。
電影尚有一點希望和亮色。除了影片開頭提到的與廢墟共同存在的「丁香花」和片尾女主人公拚命要找的花而外,男女主人公之間竟然產生出了愛情,也是人性之中「善」的存活。蘇軍少校一樣被戰爭罩上了殘忍的外殼,他無視柏林女人的求助,默許部下的姦淫行為。但他的內心深知他們在柏林所做的,和法西斯沒有區別。他有極好的修養和剋制,會彈鋼琴,懂得尊重女主人公。當看到女主人公像對待其他蘇軍一樣脫衣服時,他轉身走了——他不想像其他蘇聯軍人那樣待她。他的妻子被德國人弔死,他仍然可以超越當時普遍的仇恨而愛上這個德國女人,並為她盡可能多的給予保護,甚至受到處罰。他對她「極少的要求,反而讓我更加愛他」。所以,他們倆的關系,極像廢墟上飄盪的丁香花的香味——不可思議又美妙珍貴。
勝敗雙方沒有贏家,電影中的蘇聯紅軍並沒有復仇後的痛快,他們痛恨法西斯的暴行,在他們瘋狂報復的時候,他們的行徑與法西斯無異。那麼這場打著正義旗號的戰爭有何意義?從來,以暴制暴都沒有帶來過幸福感。所以,耶穌說:「 收刀入鞘吧!凡動刀的,必死在刀下。 」
這是一部令人痛苦的電影。
這是一部呈現真相的電影。
這是一部促人反思的電影。
本文轉自 | 公眾號「鹿慕溪畔」
文 /如斯
㈦ 柏林的女人所有演員
尼娜·霍斯
Nina Hoss
Anonyma
奧古斯特·迪赫
August Diehl
Gerd
茱莉安·柯勒
Juliane Köhler
Elke
塞巴·烏澤多夫斯基
Sebastian Urzendowsy
Junger Soldat
Rolf Kanies
Friedrich Hoch
桑德拉·惠勒
Sandra Hüller
Steffi
Rüdiger Vogler
Eckhart
喬迪絲·翠貝爾
Jördis Triebel
Bärbel Malthaus
伊爾姆·海爾曼
Irm Hermann
Witwe
Yvo Rene Scharf
Ivan, russischer Soldat
奧爾基爾德·魯卡斯..
Olgierd Lukaszewicz
Buttermann
Aleksandr Samojlenko
Petka
Aleksei Poluyan
Pockennarbiger Unterleutnant
伊莎貝爾·格斯切克
Isabell Gerschke
Lisbeth
Ulrike Krumbiegel
Ilse Hoch
Erni Mangold
Achtzigjährige Frau
羅莎莉·托馬斯
Rosalie Thomass
Greta Malthaus
Hermann Beyer
Dr. Wolf
Maria Hartmann
Likörfabrikantin
Katharina Plaschke
Buchhändlerin
Ralf Schermuly
Buchhändler
Eva Loebau
Frau Wendt
Yevgeni Sidikhin
Andreij Rybkin
Anne Kanis
Flüchtlingsmädchen
馬克西姆·科諾瓦洛夫
Maksim Konovalov
Zündapp Junge
Aleksandra Kulikova
Mascha
Simon Raphael Louwen
Russischer Soldat
Kirill Ulyanov
Dichter
Andreina de Martin
Belästigte Frau
Artur Kowalski
Hübscher Unterleutnant
Hans-Peter Abts
Stiefelrusse
Romuald Makarenko
Adjutant
Catharina Schuchmann
Frau Binder
Stella Kunkat
Lenchen Hoch
Lili Färberböck
Fünfzehnjährige
Oleg Chernov
Erster Verge
㈧ 電影《柏林的女人》反映了怎樣的主題。
柏林之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後的關鍵戰役之一。1945年4月25日,蘇軍開始進攻柏林,蘇德軍隊在城內展開激烈攻防戰,4月30日,希特勒在地堡中自殺,5月2日,柏林城防司令宣布投降,在這短短的幾天中,兩軍各傷亡30多萬,德國平民死亡高達20餘萬。
與戰爭相伴的是性暴力狂潮,蘇聯軍人在柏林實施大規模強奸,有人說在1945年4月24日至5月5日之間,全城有近50萬婦女遭蘇軍強奸(來源不詳),一位英國歷史學家在據戰爭檔案和當事人自述寫成的著作中估計,在1945—1948的三年間,共有13萬名柏林婦女被蘇軍強奸,其中1萬人自殺,全德國被蘇軍強奸的婦女估計多達200萬人。
如此廣泛而瘋狂的暴行卻一度無法揭露,由於蘇軍的英雄光環,也由於受害者的羞恥。上世紀50年代,女記者瑪塔•希勒絲匿名出版她在1945年4月至6月間的柏林日記,披露了困城婦女在暴力、恐懼和飢餓中求生的真實故事,直到2003年再版,此書才在德國引起注意,2008年,該書改編為電影《柏林的女人》。
《柏林的女人》赤裸而逼真地還原了戰爭性暴力的許多細節真相,僅以此而言,它首先是一部令人震撼的控訴,但在控訴之外,它還深入探討了暴力中的政治和人性脈絡:蘇聯軍人把強奸作為報復的手段,他們的殘暴指數,或許還不及德軍施於蘇聯平民之萬一,受害的柏林婦女,也得聽到蘇聯人的控訴和他們的追問:「你是法西斯嗎?」在受凌辱和求生存之間,婦女不得不使用各種策略,包括以性服務交換高級軍官的保護,或者扮演周旋逢迎的女主人,這些策略會撕裂她們的身心,但竟然也可能在不自覺間打開與施暴者的溝通,甚至由此產生一度溫情。在暴力背後,糾結著仇恨和慾望的性別關系可能會有十分復雜的展演,在這方面的追究中,《柏林的女人》表現出了相當大的勇氣:它甚至表現了婦女們如何貼心地、甚至貌似快活地分享受暴經歷中的私密。
為什麼婦女們可以忍耐甚至接受這一切?因為她們要活下去,這是《柏林的女人》反復強調的主題。有人被虐待致死了,有人自殺了,但女主人公卻以「我要表面順從、內心堅強」鼓勵著自己,並且努力保護其他人。絕望之中的力量或許是這部電影最想顯耀的,相比之下,片尾出現的那種「可恥」的男性譴責顯得幾無力量。
㈨ 柏林的女人完整版電影
《 柏林的女人》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柏林的女人》是由德國康斯坦丁影業製作發行的131分鍾劇情影片。該片由馬克斯·法貝爾布克執導,妮娜·霍斯主演,於2008年10月23日在德國上映。該片改編自德國女記者同名日記體作品,講述了二戰的最後幾個月,蘇聯紅軍進駐柏林後,德國婦女如何受到了蘇聯軍人的強奸和虐待,並最終成功逃脫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