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女人電影豆瓣
㈠ 俄羅斯有哪些值得一看的愛情片
謝邀!感謝關注校長!校長帶你們領略最精彩的電影!
說起俄羅斯的電影,大家肯定會有點陌生。因為平時我們看的最多的無非就是好萊塢大片,印度載歌載舞的歌舞電影,或者韓國的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各類電影等等等等。下面我!校長給大家推薦幾部值得一看的愛情電影。
1.《西伯利亞的理發師》
為數不多的俄羅斯高分歌舞愛情電影。
看慣了印度的歌舞,不如也來換換口味吧。
故事發生於上世紀50年代,一群另類的年輕人聽另類音樂,穿另類服飾,與封建的社會形成強烈對比。
如果你不喜歡劇情,那沒事,劇中的幾位美女也可以讓你一飽眼福..
㈡ 豆瓣高分《致允熙》:兩個女人的愛情和成長史
兩個女人之間的愛情會是怎樣的?年少時破碎的愛情能否讓人成長?
由林大迥執導,金喜愛、金素慧、成侑彬、中村優子主演的愛情電影 《致允熙》 或許能為我們提供一種答案。
1、起初,在最美的年華相愛,是幸,也是不幸
20年前,允熙和淳的青春尚好。陽光、美麗、敢愛敢恨,是很多大人午夜夢回時會追憶的青春模樣。
更幸運的是,在一生中最美的年華里,她們相識、相知、相愛。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愛情大抵就是這樣美麗卻易碎的「世間好物」。
20年前的允熙和淳都太年輕,妄想用兩顆稚嫩的心靈去對抗強大的世俗和現實。是的,愛能戰勝一切,這是兩個愛到極致的人的堅定信念,但前提是,她們 足夠成熟,足夠獨立,足夠強大 。
兩個女孩子在一起,只有愛,是不夠的。
只有快樂的愛情是不健全的,愛更是雙方超越懦弱和幼稚後的成長。
在這個巨大的愛情考驗里,年輕的她們「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逃避。允熙和哥哥介紹的男人早早結了婚,淳也接受了分手,回到了日本。
兩個女孩子間誠摯美好的愛情,終究敗給了她們自身的懦弱與不成熟。
曾經相濡以沫,如今各奔天涯,這是多少有情人的過去和現在。
未來呢?也許無緣,從此相忘於江湖;也許各自美滿,各自安好;也許有人念念不忘,一生守候……
2、分手後,她們背對背擁抱,困在愛的圍城裡
允熙和淳的「後來」是怎樣的?
就像一開始吸引我的這張電影海報一樣,在茫茫無際的雪地里,四下無人,兩個不再年輕但依然好看的女人站著,背對背。一個眉目低垂,神情憂郁,一個昂首挺立,眺望遠方。
允熙她在憂郁什麼?
淳又在眺望著什麼?
背對背的她們,能不能看到彼此,再次相擁於人海?
分手後的二十年來,允熙在韓國經歷了結婚、生子、離婚。她沒有上大學,在食堂工作,伺候人們的三餐,請假也要忍受斥責和侮辱。
工作後,星夜裡拖著疲憊的軀殼,她總是靜靜佇立在一個偏僻的電線桿下,抽完煙,再踏入家門。
正如允熙的女兒所說,媽媽,是孤獨的。何止是孤獨?這二十多年來,失敗的愛情、失敗的婚姻導致了失敗的生活,她一直刻意地用過去的錯誤懲罰現在的自己。
淳呢?二十年來,她一直沒有戀愛。雖然年少的淳逃離了,但是後來的淳卻始終被困在曾經的愛里,再也出不來了。她經常會夢到已在異國結婚生子的允熙,她也有很多很多話想跟她說,但是,她不能。
她只能把思念、愛戀、懺悔一筆一劃訴諸筆端,化作一封封永遠不會寄出的信箋,像那段年少時的愛戀一樣,深埋在歲月的塵埃里。
分手後,兩人擦肩而過,留給彼此一個深深的背影。二十年了,對大多數失戀的人來說,這個腦海中的背影早已塗上了馬賽克,畫上了一個大大的句號。
但是,通過鏡頭所展現的一個個生活剪影,我們發現,過去沒有過去, 允熙和淳依然是那個在愛情面前「真的愛了,也真的怕了」的小女孩,她們一邊極力掩藏著思念,一邊用過去的錯誤斷絕了每一個當下的幸福 。
如果沒有後來的那封信,這將是兩個女孩之間最讓人唏噓的愛情結局。
3、重逢後,兩個女孩的愛情變成了兩個女人的成長
也許是上天眷顧,機緣巧合下,淳的一封信被寄出了。允熙的女兒讀了這封信後,決定帶著媽媽去淳所在的小樽度假。
女兒的臉上總是帶著明媚的笑,看似大大咧咧,實則純良細心。在女兒的安排下,昔日戀人他鄉重逢。
小樽的冬天是安靜的,只有雪與月,夜晚與寧靜。在這樣靜謐安閑的月夜裡,允熙和淳有了二十年來的重逢。無數個夢里的剪影終於成了現實,兩人克制著即將盈眶的眼淚,紅著眼,微笑著寒暄,道一句:
——是你嗎?好久不見。
「我多麼想和你見一面
看看你最近改變
不再去說從前 只是寒暄
對你說一句 只是說一句
好久不見」
多年之後,她們不再有多麼盪氣回腸的情感,有的,只是一句「好久不見」,知道你安好,對我來說,足矣,幸矣。
兩人在月夜裡踏雪向前,並肩行走。在路人眼中,這是多麼稀鬆平常的一幕,對她們來說,卻像是等待了一個世紀。她們會說些什麼?未來會怎樣?一切都像此刻沉寂的小樽一樣,沒有答案。
此時,鏡頭向上,一輪圓月映入眼簾,終於不再是缺月了。而《滿月》也恰恰是這部電影的另一個片名。
月亮,在中國人,甚至亞洲人的心中,是有其特定意義的。「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月是思念;「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月是聚散離合;「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月是愛的表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月是天各一方的人們共同的寄託。
影片中的那輪圓月,不僅象徵著兩人的重逢,更是兩人對過去、彼此和自身的和解。這樣的結局,對我來說,已然圓滿。
影片的鏡頭很快地切換,留下一段空白讓觀眾想像。最後的幾個鏡頭是屬於允熙的。
那個低垂著頭,總是愁眉苦臉的女人不見了。
她更好看了,臉上重新散發出青春的希望,她決定開店,開啟她喜歡的事業。
當她收到前夫的婚禮請帖時,她哭了,有愧疚,但更多的是喜悅、祝福和釋懷。
而對那一段兩個女孩之間的愛情,她不再覺得這是一個讓人感到羞愧的錯誤,勇敢地對待那段感情,並且誠實地面對自己——
不再羞愧,不再執著,努力生活,走向未來。
未來有你,無你,似乎已經不再重要。 因為你,已經長存我的夢里,我的心裡,變成了另一種愛的可能。
二十年後,兩個女孩的愛情變成了兩個女人的成長。
4、愛的可能有千萬種,但成長終將引領她們抵達愛的最好結局
整部影片的節奏拉得很緩慢,引領者觀眾慢慢走進故事,配上淡淡的背景音樂和日系的景觀,能讓人的心沉浸下來。
影片中很多看似關鍵的情節,都做了留白處理,這種做法非常巧妙。
一方面,可以調動觀眾的好奇心,不斷地去想像、猜測故事的前因後果,讓觀眾參與影片的生成。
另一方面,也告訴世人,愛情真正的模樣。無論是異性還是同性, 愛情並非只有一種走向,它有千千萬萬種可能。 愛情的走向是變幻莫測,它通往各種各樣的未知世界,等待著我們去探索 。
影片的取景也很日系,藍色的天空、厚厚的雪地,還有那個火爐旁伏案寫信的人,總會讓我想起另一部日本電影《情書》。不同的是,這不是少男少女之間跨越生死的暗戀,而是兩個女人纏綿一生的感情。
多年之後,小樽山谷中回盪的那句「你好嗎?」,此刻終於有了回應。
「你好嗎?」
「我很好。」
後來,在愛情里長大了的她們,終將抵達最好的結局:
「問余何適,廓爾忘言。花枝春滿,天心月圓。」
㈢ 被兩個女人同時深愛,這個五十歲的男主連續霸屏十八年,你怎麼看
《尋漢計》的公映,讓隱退很多年的李保田,再次發生在觀眾們眼前。在拍戲現場,為了更好地展現最真正的實際效果,75歲的李保田教師在拍摔戲時,無需替死鬼、沒有運動護膝。老頭的工作責任心,讓許多流量小生自愧不如。
㈣ 有沒有你覺得很好看的les電影
推薦之前,推一個b站up——女王泡麵,她安利了很多百合電影,就是視頻時長很過分,不過很好看。
指匠情挑
小說改編
講的是維多利亞時期,小姐與女僕的故事。前幾年韓國的小姐就是翻拍的同一本小說。
故事幾重翻轉,而一切都從一個騙子夥同女主准備騙取小姐信任開始。
戀愛談
如果說指匠情挑不談愛情仍是一部劇情上佳的片子的話。
這一部戀愛談則算是一部清新的戀愛故事,沒有什麼跌宕起伏的劇情。
講的只是兩個女人戀愛的故事。
一個初生牛犢認為只要兩人相愛就可以克服一切,一個則是實打實的深櫃。
不過he,終是安慰。
小姐
與指匠為同一個故事線,稍微簡化了許多劇情。
不過剪輯版剪了很多劇情過渡,建議看完了指匠再來看這部。
欣賞欣賞小車車(咳咳)
自梳
劉嘉玲,楊采妮飾演,豆瓣8.3分
民國時期的愛情故事,亂世之中,二人相互扶持,很難說是不是愛情。
但當你看到楊采妮給劉嘉玲上葯的那場戲,看到那個眼神。
一切不言而喻。
以上
㈤ 求豆瓣2020年度評分最高的五部恐怖片電影資源
豆瓣2020年度評分最高的五部恐怖片《狩獵》《飢餓站台》《燈塔》《隱形人》《電話》網路網盤資源高清免費下載,資源合集:鏈接: https://pan..com/s/1SVzIyus6P9Vs7Sp2xV6ZMQ
1:飢餓站台
豆瓣評分:7.8
在未來的反烏托邦國度中,囚犯們被關押在垂直堆疊的牢房裡,飢腸轆轆地看著食物從上層落下,靠近頂層的人吃得飽飽的,而位於底層的人則因飢餓而變得激進。
由加爾德·加斯特盧-烏魯希亞執導的《飢餓站台》是一部扭曲的社會寓言,講述了人類最黑暗和最飢渴的一面。
㈥ 《兩個女人》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兩個女人》([加拿大] 亦舒)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OdAum5UDeDIHju7_wgNFog
書名:兩個女人
作者:[加拿大] 亦舒
豆瓣評分:6.8
出版社:太原:北嶽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份:1987
頁數:192 頁
作者簡介:
亦舒,一個太聰明的女子。因為聰明,所以她宿命卻也向上。故事情節緊湊簡潔,表面上語言活潑幽默,犀利痛快,然而她的悲哀只藏在骨子裡。即使是痛入骨髓的感情也僅點到即止,輕描淡寫。全然是歷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滄桑過後的平淡,波瀾不起,生活依舊繼續。讀亦舒的感受就是一切自己把握,沒有什麼感情之事是嚴重到要放棄自己放棄生命的。不比瓊瑤的大悲大喜,亦舒筆下的人物彷彿就在自己身邊或許就是自己。生活中你自以為很看得重很難入放得下的人、事,在她的筆下,世事洞明,過後就煙消雲散了。
㈦ 不老奇事豆瓣評分
截至2021年11月15日,《不老奇事》豆瓣評分6.2分。
《不老奇事》是由徐超執導、王朔編劇,彭懷逸、王倩擔任總製片,王傳君、王珞丹主演的劇情愛情片,上映不過10天卻有42.3%的人打三星。
《不老奇事》影片的故事非常簡單,講的是一個男人和兩個女人之間的愛情故事。郭小魯對蘇凌芳(王珞丹飾)是「愛而不得」,而郭小魯跟丁萌萌(李婷婷飾)是「得而不愛」。
中間故事還出現了「斷片兒」,講述了「幹細胞」永生的話題,試圖從醫學的角度來證明這個實驗的可操作性,但直到最後才發現,原來所謂的「幹細胞永生」,也只是讓人停留在注射幹細胞葯時的年齡,並不會永生,記憶一樣也會消退。
於是影片最後,暮年的蘇凌芳站在海邊,跟停留在中年外貌的郭小魯對話,前者已經失去了記憶,讓人想起《本傑明·巴頓奇事》中暮年的黛西跟「已經變成了兒童」的本傑明對話。
《不老奇事》這個故事既像王朔編的,但又不像。早在《非誠勿擾2》中,就出現了一大段死亡告別儀式的情節,非常像《不老奇事》中有關「腦細胞永生」的片段,它試圖借郭小魯的內心,來解讀人對於死亡、對於奮斗、對於人生意義的見解。這段情節讓人看得不知所雲,由於跟影片的愛情故事實在相差太遠,也受到不少觀眾的詬病。
再轉回來,片中郭小魯的這兩段愛情故事,實在跟王朔以往的愛情故事相差太遠了。王朔以往作品中的愛情男主角,大部分都是看似玩世不恭,但其實內心脆弱、敏感的年輕人。但《不老奇事》片中出現的郭小魯,卻是一個懦弱、沉悶、寡言的年輕人。
這樣的一個人物,放到現實生活中有何魅力可言?雖然影片試圖將這兩段愛情故事跟時代背景和社會變遷結合起來,但都停留在語焉不詳和蜻蜓點水,觀眾很難從故事中看到清晰的主題和哲學表述。
塑造一個精彩的人物形象,是藝術作品最重要的目的之一。郭小魯對於蘇凌芳的愛情,除了時代的因素,也有他自己性格的弱點。郭小魯似乎想要的是一段純真無邪的愛情,這在以往王朔編劇的電影中很少見到。
一個愛情故事最主要的是要符合生活的邏輯和人性的深度,而蘇凌芳最後將郭小魯和李婷婷的受精卵植入自己的體內代孕,生下了一個孩子,讓這個孩子帶上三人糾葛一生的愛情基因,這個情節簡直讓人無語。
《不老奇事》是一部全面潰敗的愛情影片,片段式的故事講述、自虐式的愛情態度、混亂的結構安排以及讓人一頭霧水的人生哲學闡釋,都讓人體會不到真正愛情的美好,所謂的奇事,看起來更像是一個奇葩故事。
㈧ 豆瓣電影排行榜
如下:
1、肖申克的救贖
豆瓣評分:9.6
阿甘先天弱智,然而她的媽媽總是不停的激勵他。他頁和普通孩子一樣上學,並在學校里認識了一生摯愛珍妮,在兩個女人的愛下,阿甘開始不停的奔跑,他成為橄欖球巨星、越戰英雄、乒乓球外交使者、億萬富翁。不過這些都沒能改變他的初心,他只想做他自己,只想和珍妮在一起。
㈨ 有愛情又勵志,俄羅斯評分最高的愛情片都有哪些
謝邀!感謝關注校長!校長帶你們領略最精彩的電影!
說起俄羅斯的電影,大家肯定會有點陌生。因為平時我們看的最多的無非就是好萊塢大片,印度載歌載舞的歌舞電影,或者韓國的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各類電影等等等等。下面我!校長給大家推薦幾部值得一看的愛情電影。
1.《西伯利亞的理發師》
為數不多的俄羅斯高分歌舞愛情電影。
看慣了印度的歌舞,不如也來換換口味吧。
故事發生於上世紀50年代,一群另類的年輕人聽另類音樂,穿另類服飾,與封建的社會形成強烈對比。
如果你不喜歡劇情,那沒事,劇中的幾位美女也可以讓你一飽眼福..
㈩ 9.5,一集封神,不斷顛覆三觀的神劇
Sir從沒有正式安利過它。
但用過它不少的片段,去論述文章觀點,也常在深夜獨自反復翻看、品味。
人人都有想私心藏起來的寶貝。
疫情沖擊電影的特殊時期,Sir願意拿出來分享。
理由簡單。
我們終於有充足的時間,沉下心,接近它。
近年最不該被埋沒的神劇——
《黃石》
Yellowstone
一部註定不屬於所有人的美劇。
西部題材,減弱了初始共鳴;
結構龐大,一集時長至少45分鍾,最長的超過90分鍾,幾乎一部電影的體量,考驗著耐性;
畫風粗獷,主演們永遠牛仔帽高筒靴,趕走了追求視覺沖擊的顏值黨。
留下來的人呢?
全是死忠。
三季豆瓣都沒低過9分。
剛播出的第三季,Sir眼看分數從9.5分漲到9.6。
為什麼?
外媒一個比喻尤其精準:
黃石是美國西部版的《教父》。
《教父》最經典的一幕是什麼。
Sir首先記住的,是馬龍·白蘭度擼貓。
寵溺的撫摸,搭配溫柔的奶叫,場面一度過於治癒。
但當鏡頭一轉——
幾句話,對方已經被眼前這個「教父」嚇得直哆嗦,話都說不好。
這是《教父》的第一幕。
兩分鍾之內,把人物的嚴穆與憐憫立起來。
不動聲色,不怒自威。
《黃石》也有類似一幕。
主角兒子被仇人射殺,葬禮後,他和剩下的兒女擁抱在一起。
似乎這家人還沉浸於悲傷。
然而女兒首先開口打破氣氛:
告訴我,我們要跟誰開戰?
主角想了想,把嘴湊到女兒耳邊,卻又馬上收回來。
提高聲量:
所有人。
怒火,早已在悲傷消散前搶跑了。
幾乎不用任何劇情簡介,你就能感受到這是個什麼人,這是怎樣的一家子。
這也是為什麼劇集被冠以「教父」之名。
每一個人物,都鋒利得像刀。
01
男人
故事源頭是一塊土地。
全美最大的私人農場,屬於達頓家族的「黃石農場」。
有多大?
四百七十多萬畝,約4300座故宮大小。
包含山川,河流,湖泊,草原……以及上面幾乎所有的動植物。
全是屬於主角約翰·達頓(凱文·科斯特納 飾)一個人的。
永久產權。
為此,他甚至買了架直升機,沒事就巡視自己的領地。
但這塊地,又不是他一個人的。
「黃石農場」位於美國蒙大拿州的西北部,是黃石國家公園和印第安人的保留地交界。
簡單說, 邊境之地 。
周邊的人全盯著他,和他的地。
一邊,地產開發商。
攛掇當地政府,借著城鎮擴張的名頭,要征地,拓展,搞酒店, 旅遊 ,度假村等等業務(嗯美國也有強拆)。
△ 已經毗鄰農場邊緣的高爾夫球場
一邊,是隔壁的土著印第安人。
他們在自己的保留地上擁有自治權,不僅運行特定法律和配備自家警察,還能合法搞博彩業掙錢。
族中的新酋長把黃石農場,看成是保留地的擴張新方向。
這些人陸續給達頓使壞。
挑事,抓人,栽贓……一條龍服務。
約翰·達頓在老婆去世後,家裡孩子又沒一個讓他省心。
長子李·達頓,腦袋不靈光。
一輩子在農場做活,也只會干農活,根本無法指望他。
次子傑米·達頓,哈佛大學畢業的家族律師,不婚主義者,也是老達頓眼中的娘炮,整天穿西裝一點牛仔氣質都沒有,pass。
三子凱斯·達頓,海軍陸戰隊退役,膽大手黑,本來是父親最中意的接班人。
誰知……
過不了美人關。
為了一個印第安女孩,離開農場投靠「敵人」,寧願去幫別人馴馬也不願回家,傷心。
女兒貝斯似乎是最靠譜的。
雖然喜歡跟所有看上的男人瞎搞,行事乖張出格,但在商場縱橫捭闔,手腕心機都是一流。
可女兒真能在這片蠻荒之地生存下來嗎?
達頓還在猶豫。
心累。
更難過的是,在敵人們發難的關頭。
大兒子李,在沖突中被印第安人打死,老達頓自己也被查出可能患癌。
家族來到最危險的時候。
所以這是一部釘子戶復仇記?
不。
回看達頓家族的衰亡,塞入了不少宏大的議題。
傳統VS現代;
人情VS資本;
秩序VS法律;
……
這是一部 人物史詩 。
以一個人物作為切點,剖開一個時代的切口,露出文明的肌理,再藉此深入人性的骨髓。
這類敘事有一個特點,塑造人物,善用 「側寫」 。
達頓表面落魄,卻絲毫蓋不住他隱藏的地位。
第一集開頭有台詞,聽聽什麼叫霸氣側漏:
開發商想把達頓家族告上法庭,說他們霸著地養牛,阻礙了城鎮發展。
法官聽完直接駁回:
這個城鎮就是達頓家建立的
還有什麼話說?
盡管達頓在鏡頭里,就是養養牛,遛遛馬。
可實際上,仔細分析他的勢力……
四通八達。
跟蒙大拿州的女州長聊公事,人家臨走前不忘嫵媚地輕撫一下。
挑逗?
不,她就是達頓的情人。
此外,州長和州司法部長都曾是達頓一手提拔;共和黨的議員大佬是他座上賓;只要他想,可以隨時左右新任州檢察官的人選任免……
權力向上伸,民心向下扎。
在普通人中極有威望。
長子遇害案中,一聲招呼就能讓案子的證人改口供。
在復仇案中,一封信,就能逼得地方治安官選邊站隊。
對外游刃有餘,對內嚴加看管。
他不僅有畜牧協會的探員幫助搞事,還在自己的農場里豢養死士。
由出獄囚犯組成。
幫達頓殺人放火,保護農場,干見不得光的活。
△ 把屍體扒光吊在門口威脅敵人
達頓則承諾保護他們不受法律制裁。
家族中,但凡有敢背叛達頓家族的,他們會送他去上火車——
一路開到黑,送他回老家(在懸崖上槍殺)。
雖然海報上那句slogan翻譯過來有點土:
My land,my rules(我的地盤聽我的)。
在老約翰的操作下,達頓家族就像潤滑油一樣,滲進了當地國家機器和 社會 秩序的縫隙里。
隻手遮天。
這就是黃石農場的達頓老爺。
表面憨厚仁慈,內里霸道總裁,明面積善成德,暗裡冷血暴虐。
好?壞?
純熟地遊走於黑白之間,才是他迷人之處。
02
女人
整部劇的主線劇情,是達頓家族一次次力挽狂瀾。
而支撐起這座將傾大廈的,是達頓家族的親情紐帶。
兩個女人。
一個,女兒 貝斯·達頓 。
身材火辣,作風大膽,睡男人是家常便飯,睡完就扔更是家常便飯。
職場上,同樣風格兇猛,成功管理著家族企業。
老教父子女中,最man,最能扛事的一位。
家裡出事第一時間把她叫回家鎮場子,找她當顧問。
貝斯身上,維系著整個家族的力量,是整個達頓家族最後的底牌。
然而,貝斯卻有著自己的問題。
她身上展現的糾結與復雜,可能有著大多數家庭的影子。
因為她的失誤,造成母親身亡,對此耿耿於懷。
而母親生前對她的嚴厲管教,使她的性格發生了扭曲。
她有著整個家庭最不穩定的情緒,一言不合就容易炸毛。
她看似風騷放盪,又對情人真情真意。
對家族也很「神經」。
痛恨父親的冷酷無情,又憐惜父親多年的努力,一邊幫家族出力。
另一邊,不希望弟弟變得和父親一樣,暗地裡給老達頓拆台。
她是整個家族內部的X因素。
一匹野馬,沒有韁繩。
第二個女人,則是弟弟凱斯的媳婦,莫妮卡,印第安人。
老達頓的心腹大患。
她受過高等教育,知性善良,對達頓家族的價值觀嗤之以鼻。
選擇留在印第安保留地當老師,過清貧生活,不願接受老教父的饋贈。
連著她的丈夫,老達頓的兒子凱斯,也和達頓家族劃清了界限。
直到。
達頓家族的事情波及到了自己的小家。
她的兄長被殺,丈夫凱斯被抓。
生活無以為續的時候。
她才意識到,家族對於家人庇佑的重要性。
之後兒子被綁架。
莫妮卡更是說出那句讓她皈依家族的台詞——
殺光他們。
如果說貝斯是達頓家族內部的核武器,有穩定軍心與自爆的風險。
那麼莫妮卡就是家族最後一塊短板的粘合劑。
為了成就家族,兩個女人都發生不同程度的黑化。
一個細節。
老教父一行人救回自家孫子之後。
作為兒媳婦的莫妮卡,第一次主動擁抱老教父。
沒錯,她「投誠」了。
以出賣自己曾經相信的價值為代價。
如果說《黃石》中的男人,代表人性的復雜。
《黃石》中的女兒,則體現著 情感 的無序。
兩者混合,劇集終於展現出超越角色的廣度。
03
是時候請出《黃石》背後的「主謀」。
導演+編劇, 泰勒·謝里丹 。
26歲以演員出道,四十歲轉行編劇。
是生活所迫:
四十歲了,我連兒子的棒球比賽都去不了,就因為有個小廣告還是什麼要拍而走不開。
電影學院沒上過,寫作沒訓練過。
很快,他搗鼓出第一個電影劇本。
一年後,第二個電影劇本。
結果……
兩個劇本,一稿直接過,迅速被搬上大銀幕。
猜猜這兩部片是啥?
一部叫 《邊境殺手》 ,一部叫 《赴湯蹈火》 。
還不過癮。
馬上又親自導演自己的第三個劇本:《獵凶風河谷》。
這也是他著名的 「邊境三部曲」 。
沒有誰能隨隨便便成功,泰勒15年演員經歷打底先不說,劇本也是真拿時間耗出來的——
《獵凶風河谷》一共寫了5年,其中光是跟印第安原住民老大哥采訪嘮嗑就用了3年(P.S. 泰勒自己就出生於印第安保留地)。
他的親身經歷,也讓自己對「邊境情結」尤其敏感。
邊境代表什麼?
危險、紛爭、混沌、撕裂……
《黃石》同樣。
一部以還原真實為目的,卻以不斷顛覆你三觀為結果的作品。
在這里,人情世故要遠遠超過法律的效力。
死了人,你第一時間想干什麼?
報警。
他們是搖人。
因為他們早看穿了,警察處理案子,目的不是公平正義,只是想盡快擺平事端。
提起西部,你第一時間想到什麼?
法外之地。
的確。
達頓家族有私人護衛,畜牧協會有持槍探員,地方治安官可以調動當地警察,而印第安保留地,也有一套獨立的武裝力量。
甚至其他的土豪惡霸,也有民兵組織給他們做幫手。
全民持槍,全民掌權。
但這里也有它的另一面。
絕美的自然風光下,一個已經日漸落寞的行當,以及一群老牛仔們的浪漫生活。
片中給了很多對比。
現代化的小鎮,牛仔的打扮與現代人格格不入。
房地產商的宴會上,高朋滿座。
農產品拍賣會,則門可羅雀。
不斷的翻轉中,《黃石》營造出世界兩個不同側面的疊影。
牛仔精神是什麼?
它可以是頑劣的堅守;
也可以是灑脫的浪漫。
Sir總說,好的作品從不負責解決問題,只負責提出問題。
歸根結底。
《黃石》和《教父》,他們提出了同一個問題。
即——
當某一種價值占據主流和上風時,是否代表我們有踩死另一種價值的權力?
《教父》說的是家庭。
對家人的忠誠,是主流。
但反過來。
為了保護家人,殺人放火,官商勾結,滅人滿門……
就對?
《黃石》也一樣。
它講的是秩序。
在遭受多元文化盛行和政治正確彈壓的年代,這幫代表著美國精神的人,從不介意送所有敵人下地獄。
這也對?
《黃石》和《教父》比「好作品」,做了更多一點。
他們回答了自己提出的問題。
成為有性格的好作品。
盡管這回答並不正確。
但他們還是要給捂住耳朵的人撂下一句:
老子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