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手沒腳小女孩電影
A. 上小學時看了一部電影是一個小女孩為了救小鳥被高壓電電沒了胳膊那部電影叫什麼名
《隱形的翅膀》劇情大概是故事發生在壯美的內蒙古草原上。15歲的花季少女志華考上了高中,她和同學們高興地去放風箏,不幸被高壓電擊中。經醫院奮力搶救,保住了性命,卻失去了雙臂。 志華的母親經受不住這慘劇的打擊,患上了間歇性精神分裂症。 失去雙手的志華,連吃飯、穿衣、上廁所都需要別人照料,原來一切需要用手來做的事,她都不能自己做了,生活變得異常艱難。 志華想回到學校上學,可是無法寫字做作業,學校沒法接收她。 面對失學和生活無法自理的艱難處境,志華非常痛苦,想自殺了結一切,是爸爸媽媽的愛喚醒了她重新面對生活的勇氣。 為了重返校園,她在家刻苦練習,腳趾磨爛了,結出厚厚的血痂。終於,她學會了用腳流利地寫字,爭取到了重新上學的機會。 學校離家太遠,為避免遲到,最好的辦法是住校。她必須具備生活自理能力,才符合住校的條件。為此,她白天黑夜地苦練腳上功夫。終於用腳學會了洗臉、漱口、穿衣、做飯、打電腦、練書法,甚至學會了穿針引線、縫縫補補……一切用手才能做的事她用腳基本做到了。 她媽媽的間歇性精神分裂症越來越重。一次意外刺激後,被幻覺誤導,走進一個水泡子里,差一點被水淹死。志華及時發現了媽媽,但是她沒有手,又不會游泳,只能拚命地跳進水裡,呼喊救命。就在萬分焦急的時候,有一輛拖拉機開過來,才把奄奄一息的志華和她媽媽救了上來。 當市殘聯的教練來學校挑選運動員時,志華擔心媽媽再次掉到水泡子里發生意外,就選擇了游泳項目。她向媽媽保證一定考上大學,不再讓媽媽著急。 志華參加了高考,雖然她的考分過了線,但因為沒有雙手又報的是醫學專業,她沒有被錄取。想學醫為媽媽治病的願望破滅了。 就在她迎戰全國殘運會刻苦訓練的時候,她媽媽無意中知道了志華沒有被錄取的消息,經受不住打擊,精神分裂症發作,一下子走失,再也沒有回來。 志華在全國殘疾人運動會上獲得了好成績,取得了進軍殘奧會的資格。但是她的媽媽已不在人世。 為了紀念媽媽,志華和爸爸去放風箏,那是一個媽媽為她親手做的希望她擁有雙手的龍風箏。風箏越飛越高……
B. 觀《尼克胡哲》有感
導讀:「真正改變命運的,不是我們的際遇,而是我們的態度!」我很欣賞尼克的這句話,我要向他學習。下面是我為大家搜索整理的觀後感,歡迎參考閱讀!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篇一:尼克胡哲觀後感
課上老師給我們看了部視頻,介紹了一位澳大利亞的傳奇人物——尼克胡哲。在1982年12月4日的那個清晨,尼克的父母原本懷著滿心歡喜迎接他們的頭生兒子,卻萬萬沒想到會是個沒有四肢的「怪物」。
這是一場艱辛的戰役,供應尼克所需的一切,是一場持續的掙扎,可以尋求幫助的對象和渠道並不多,這對夫婦只能獨自克服各種問題,在嘗試和糾錯中不斷摸索,找尋或設計合適的輪椅設備,籌集資金支付一切,甚至與社會的律例抗爭。由於尼克身體上的殘障,澳大利亞當時的法律規定不允許他進入正規學校,但他的母親力爭修改法律,經歷萬般艱難,令尼克成為第一個進入正規學校就讀的殘障生。
在一次環游世界傳遞愛的演講中有台下學生問尼克,什麼是支撐他最大的力量。尼克毫不猶豫地說,「家庭」。「如果你有一個家庭,不停在撒下愛的種子,你怎麼可能願意離開你的家人,把痛苦留給那些愛你的人?」尼克感嘆。在尼克眼中,父母最讓他感動之處在於,他們始終是他最好的聽眾,聽他訴說一切煩惱和快樂,從不厭煩。 從他6歲起,爸爸教他如何用腳趾往電腦里輸入文字,教他游泳,並鼓勵他學習踢足球、玩滑板。媽媽告訴他,在任何環境下都要微笑,告訴他,「別人再盯著你看,你可以主動去和別人搭話,以友好的姿態來面對這個世界,那樣世界也會對你友好」。「我愛我的父母,比愛我自己更多。我不願意把痛苦留給他們。」尼克說,這份對愛的回饋和感恩,讓他不輕言放棄。
正是這樣的家庭教育造就了樂觀的尼克胡哲,但是假如尼克胡哲出生在中國,那又會是怎樣的情形呢?也許當他在生下來的時候就被他的家長剝奪了生存的權利,或者被拋棄在社會的某個角落靜靜地等待死亡,又或許他「幸運」地存活下來但是他接下來的生活也不會很如意。
當想到這個問題時,我腦海里浮現出躺在街上乞討的殘疾人們用著他們殘破的身軀向路過的行人博得憐憫。當胡克尼哲在世界各地用他激情洋溢的演講打動著著所有聽眾時,同樣是身體上有著巨大缺陷的人,為什麼他們的現狀差別是如此的巨大。尼克的父母從未放棄過他,無論是在身理上還是心理上,他們始終是尼克最大的精神支柱,他們給了尼克最好的教育,不單單給他提供學習的環境還教育尼克正確面對人生的方式,讓尼克重拾對生命的熱情。而當中國的父母遇到有著巨大身理缺陷的孩子時,絕大部分家長會拋棄這個孩子,即使當時一時憐憫接受這個孩子,但是在之後的養育中他們會把這個孩子當做他們的累贅,對這個孩子的態度很差,更不用提對孩子的教育了。他們不僅僅不會去給孩子創造學習的機會,也不給孩子進行生命教育和抗挫教育。反而可能在生活中不斷地用言語或者其他方式來刺激孩子增加孩子的自卑感。
最後,當很多人將目光投射到尼克胡哲的眾多優點時,我們不能忽視他受到的家庭教育,正是這樣的教育使得他一步步走向成功。
篇二:尼克胡哲的觀後感
聽了尼克·胡哲的演講,心中一直盪漾著層層的波瀾,久久的不能平靜。
力克·胡哲天生沒有手腳,可是他卻活的那麼有意義。憑著他那堅強的意志,卻獲得了兩個大學的學士學位!這不得不使我們正常人都佩服有加,他的演講富有激情,也很有趣,他曾經說過:若上帝沒有賜你一個你想要的神跡,那麼他其實是想你成為別人的神跡!多麼感人的一句話,正是這句話激發了許多殘疾人的鬥志。更感動了千千萬萬的正常人!
尼克·胡哲曾被許多學校拒絕過,這使他連自殺的心都有了,好不容易有一個學校願意接受他,可是他上學的第一天,居然有十二個人嘲笑他,他想:如果再有一個人嘲笑我,我就不活了。放學的路上,一個小女孩兒叫住他,力克胡哲心想:完了,我今天活不成了!可是小女孩兒說:「尼克,你今天很棒!」就是這簡單的一句話,把他從絕望的邊緣拉了回來。
這件事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你的一句話可以拯救一個人,也可以毀掉一個人!
做為我們教師,對學生的每一句話也是一樣的,有的`時候一句話可以使一個孩子擁有上進的決心,有時候一句話又可以影響一個孩子的一生。做為我們教師,一定要時時刻刻鼓勵我們的學生,揚起他們生活的風帆。
不要抱怨生活如何不盡人意,看看尼克·胡哲的人生經歷和生活態度,我們還能說什麼?記住:對生活充滿希望,永不放棄,愛自己,愛他人!每個一個自己都是最獨特的,最美的!
我們所接觸的學生形形色色,各樣的家庭都有,這就需要我們用愛心為他們支撐起一片天空,讓他們在蔚藍的天空下自由幸福的翱翔,成為一隻只雄鷹,搏擊長空!
篇三:尼克胡哲觀後感
上次課堂老師放了有關《尼克·胡哲》的視頻,深受感觸,於是回來又搜了點關於他的資料。
尼克·胡哲是以為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他天生沒有四肢,但勇於面對身體殘障,創造了生命的奇跡。他擁有兩個大學學位,是企業總監,更於2005年獲得「傑出澳洲青年獎」。為人樂觀幽默、堅毅不屈,熱愛鼓勵身邊的人,年僅30歲,他已踏遍世界各地,接觸逾百萬人,激勵和啟發他們的人生。
像這樣一個在中國人販子肯定不會要孤兒院都不一定會收的人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離不開父母在他少年時期的引導鼓勵和教育。
尼克·胡哲以殘疾人勵志演講家著稱,不過他騎馬、打鼓、游泳、足球樣樣皆能,在他看來是沒有難成的事。如果尼克?胡哲生在中國也許他也會成為一個知名的人物,但不太可能會擁有這么多讓人難以想像的能力,他可能會成為一個唱歌特別好或者某樂器演奏得特別好的殘疾藝術家,奔走於各電視台晚會之間,而在中國最大的可能是他只能成為一個不普通的普通人。
這里要談到中國和外國的家庭教育之間的差別。
中國的家庭教育就像在溫室中種豆芽,家長往往會覺得這個社會就像一個大染缸,什麼樣的奇葩都有,孩子在小時候接觸這些事物會不安全,怕孩子受到傷害,另外,中國太注重學業了,家長總是以學業為重,望子成龍,所以生活在象牙塔中的中國孩子總是處在一種病態之中,他們要很好的智商卻總用來解決書本上的問題,而對於出現在身邊的一些小問題往往卻不能獨立解決。而國外家庭普遍採用放羊式教育,這里的放是放養而不是放棄,父母總會在合理的范圍內放任孩子去做他們想做的事,讓他們自己解決各種問題,在這期間,人的各種能力是最容易培養出來的。這也就是為什麼中國缺乏創造力的原因,中國為什麼目前在自然科學方面還看不到諾貝爾希望的原因。
因此,個人認為,中國的家庭教育教育理應改革,改變其模式,應向西方學習,所謂師夷長技以制夷,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篇四:電影《尼克胡哲的演講》觀後感
一個健全人和一個殘疾人,最根本的區別不是自己的能力,而是對人生理解的兩個截然相反的兩個境界。
在第一次團校課中老師組織我們看到了他的演講——尼克?胡哲,一個「傳奇」的人物,他是一個殘疾人,他生下來就沒有四肢,但他卻活得堅強樂觀。他堅強,勇敢地面對人生中的困難,不氣餒,不因為幾次失敗而輕言放棄。
「人要堅定自己的信念,勇敢地面對挫折,把挫折當作一筆寶貴的財富。」一個人在前進的路中跌倒了沒關系,跌倒了十次也沒關系,就算你跌倒了幾百次,甚至幾千次,只要你從那裡跌倒就從那裡爬起來,要有不輕言放棄的勇氣和堅定的信念,那麼不管你失敗多少次,你總會有成功的一天!我們的生活也是如此,隨著年齡的不斷增大,我們肩上的責任和希望就越來越重,我們應該扛起奮斗的大旗,喊著努力的口號,行動起來,即使在前方有無數個挫折與困難,我們都要勇敢的前行。我們便一定會取得最後的勝利,而那些不堅持,不努力的人,最終將會失敗,一生碌碌無為。因此,挫折並不可怕,怕的是你沒有堅定的信念,怕的是你沒有十分的努力,怕的是沒有克服挫折的勇氣。
我相信,若擁有了毅力,自信,樂觀就能創造奇跡。我也相信只要對生活充滿希望,永不放棄,愛自己,愛他人,每個人都是最獨特最美的!
用樂觀的精神去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你的人生註定會是成功的!
篇五:尼克胡哲觀後感
也許我們都曾祈求過美貌、財富、好運的臨幸,而他,只祈禱自己能擁有四肢,踏足大地,擁抱愛人。他就是尼克·胡哲!
尼克·胡哲可以說是生命的奇跡,他天生就無手無腳,醫生也無法給他解釋。面對這樣的自己他絕望過、痛苦過、抱怨過,甚至是放棄生命的愚蠢想法他也有過。然而,當我看到那個在演講台上自信演說,在世界各地快樂游歷、,在足球場上、游泳池裡激情玩樂的尼克·胡哲,我無法像想他曾經真的會放棄生命?
有人說「當上帝要關起一扇窗時,會為你打開一扇門。」這話說得也不無道理。現在想想自己在無憂無慮度過自己的大一時,我是否還要一成不變的度過自己的大二呢?每當我們看到身邊優秀的同學時,請不要說別人太勤奮,只能說自己太懶惰!青春經不起長期的等待,我們總要踏出自己的「第一步」,因為,我們都有自己的夢想要飛翔。
有人說,只有像尼克·胡哲一樣經過人生磨難的人,才會有的現在成就。我個人不佔同這樣的說詞,如果上帝讓尼克·胡哲選擇,他一定會希望得到健康正常的身體。我有一個「天敵」那就是我自己,我要承認,我會為自己的懶惰找出所謂「合理的理由」。可是,誰不會或多或少的為自己找到理由呢?正應為這樣,我們要戰勝的人首先要是自己。都說青春應該是五彩繽紛的、激情四射的,要畫出如此美麗的「青春」,我們還等待什麼?用尼克·胡哲的生命原則來說那就是「凡事感恩,做偉大的夢,和永不放棄。」
青春,請不要再等待。因為五彩的「夢」,要你腳踏實地的走出來。
篇六:尼克胡哲演講會觀後感
上周日,我和汪哲宇去市民中心禮堂看了尼克胡哲在中國的巡迴演講,深圳是他的最後一站,演講的題目是《感恩的心,回饋社會》。
開場,巨大的銀幕播放了尼克的紀錄片,他一生下來就沒有四肢,但他並沒有被他的父母拋棄,他在成長過程中,不僅僅要挑戰學習,更要面對自卑和孤獨。他有著過人的毅力,在28年裡,他學會用他唯一的小腳跑步、踢球、打字、游泳、騎馬、開車,甚至成了一位演講家。看了片子,我很好奇,尼克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人?終於,他出場了,尼克穿著藍色襯衣、黑色西裝,但西裝沒有袖子,更為驚人的的他有一個只有兩個趾頭的小腳。
尼克的演講持續了一個半小時,非常風趣,觀眾席上爆發出陣陣掌聲和大笑聲。尼克講了一個關於他成為演講家的故事,讓我很難忘:一天,尼克的父親問他,「你長大了想當什麼?」尼克說:「當然是演講家。」他父親又問:「你會演講嗎?」沒等父親說完,尼克就去打電話。他打了52個電話,前面的51個都被拒絕了,直到第52次,他成功了!一個學校終於同意他來演講,給了他50元的報酬,因為家離那個學校很遠,尼克請他弟弟車他過去,把那50元給了弟弟做運費。他在路上來回花了五個小時,只面對著十個學生講了五分鍾,但這畢竟是他第一次演講,並且成功了!剛回到家,尼克就接到了其他學校的邀請,他就是這樣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尼克告訴我們,生活也是如此,如果你不去嘗試,那你就永遠無法成功。就算第一次失敗了,如果不接著往下試,你也不會成功。因為不論是哪一個人,都不知道你試驗的下一步會不會成功。
聽了尼克的話,我想到了自己。每次遇到困難,有的時候是碰到難題,我要麼就空在那兒不做,要麼就叫媽媽:「媽!快來幫我看一下這個題,超難呀!」比比尼克,我覺得自己很沒面子,人家沒手沒腳的都能自己想辦法去解決各種問題,而我只會開口找人幫忙。要是我自己試一試,錯了再試,再錯再試,總有做對題的時候的。
演講的最後,尼克給我們們打了一個很好的比方。他整個人趴在了講台上,說:「如果我肯定地認為我站不起來,我就會一直趴在桌子上;如果我努力了,我會……」尼克還沒說完,他就努力地用頭頂著桌子,用他的小雞腳撐住身體,把身子一拱,他成功了,他站起來了!
所以,無論作任何事情,有了目標就不能隨意放棄。一個四肢殘缺的人尚且如此,那我們呢?「真正改變命運的,不是我們的際遇,而是我們的態度!」我很欣賞尼克的這句話,我要向他學習。
篇七:觀《尼克胡哲》有感
一個星期三下午,文學社的謝老師給我們看有關《尼克胡哲》的電腦視頻。尼克胡哲是澳大利亞的一個殘疾人,是一個著名的勵志演講家。看視頻的過程中,我有三種不同的感覺:可怕、可憐、可敬。
首先是可怕。剛開始,謝老師告訴我們這節文學課看視頻,我高興得很,以為是什麼好看的動畫片。沒想到,出現在屏幕上的是一個沒手沒腳的外國人,哇,太可怕了,我連忙閉上眼睛。這時,謝老師說:「同學們要認認真真地看,看完後寫一篇觀後感。」我只好硬著頭皮睜開眼睛強迫自己看。
其次是可憐。看了一下,我開始覺得尼克胡哲好可憐。他是一個沒有四肢的生命體,一出生就沒有雙臂和雙腿,只在身體下面長了一個帶有兩個腳趾頭的小腳,他自稱「小雞腿」。
最後是可敬,再往下看,我發現尼克胡哲是一個堅強不屈的人。他克服了難以想像的困難,學會了游泳、打電話,打電腦,取得了大學畢業證書,還擅長演講,取得好多出色的成績。從尼克胡哲身上,我看到他的不怕困難,堅忍不拔、樂觀向上的品質。
想想自己,我連彈琴都覺得枯燥無味,幾次都想放棄學琴,歸根結底,就是怕困難、缺乏毅力。與胡克尼哲比起來,我非常慚愧。
「有志者,事競成。」我要學做一個具有胡克尼哲那樣精神的人。
篇八:尼克胡哲觀後感
曾經有一個小男孩瞪大眼睛打量了尼克很久,最後終於吐出一句:「你總算還有一個頭。」——這是尼克胡哲在他演講時必講的一個小插曲。只要看一眼尼克,你就會立刻理解為什麼小男孩會這么說,進而感嘆為什麼上帝要製造這樣的生命。
尼克打出生時就沒有四肢,只有軀乾和頭,就像一尊殘破的雕像。這幅模樣甚至連他的父母都無法接受。可想而知,這樣的軀體給尼克造成了多大的困難。他所能利用的身體部位,只有一個長著兩根腳趾的小腳,被他妹妹戲稱為「小雞腿」,因為尼克家的寵物狗曾經誤以為那個是雞腿,想要吃掉它。
尼克不能走路,不能拿東西,並且總要忍受被圍觀的恥辱。這一度使他非常消沉,以至於想要在浴缸里淹死自己。還好,他在最後一刻,腦海中浮現出父母在他墳前哭泣的樣子,於是他放棄了。這是他最正確的選擇。活下來,使他有機會看到,原來他的人生有著無盡的希望。
尼克秉持著一個基督徒的信仰,告誡自己永遠不要放棄。他雖然沒有健全的四肢,但是有一幅好口才,和一個聰明的大腦。他總是用無比輕松的語調來調侃自己的經歷,他永遠不在意別人訝異的眼光,並且努力對自己充滿自信,而事實上,他確實做到了絕大多數普通人無法做到的事:他成了一名全球知名的勵志演說家。
在尼克19歲的時候,他打電話給學校,推銷自己的演講。在被拒絕52次之後,他獲得了一個5分鍾的演講機會和50美元的薪水。從此,他的演講生涯開啟了序幕。他嗓音富有磁性,思路清晰,語言幽默,最關鍵的,他有與眾不同的人生經歷可以與別人分享,給所有人堅持下去的力量。在多年磨練當中,他具備了異常堅韌的心智和豐富的閱歷。這些精神上的素養完全彌補了肉體上的缺陷,幫助尼克超越了健全的大多數人,取得非凡的成就。
如今,他已經在全球34個國家發表過超過1500場演講,每年要接到超過3萬個來自世界各地的邀請。所有看過他的視頻,或聽過他演講的人,都無不發自內心地誠服於這個曾被預言「永遠得不到愛」的人。他已經成為世人心目中與命運頑強斗爭的象徵,或者說,一尊活的雕塑。
對於中國,尼克投入了特別的精力。在過去三年中,他每年都來到中國演講。今年5月14日~17日的西安、武漢之行是他第四次來中國,演講對象是在校大學生。尼克1982年出生,本身就是80後,跟大學生有不少共鳴。巡講主辦方之一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也希望通過尼克感人的講述,給80後、90後的年輕一代以啟迪。
在演講中,尼克講到:「我從小就在鏡子旁邊貼著一張非洲難民兒童的照片,現在我奮斗的目標之一仍然是幫助這些貧困的人。」「就我這副身板,戴上帽子在街頭也會立刻被別人認出來,所以我已經很出名了,我不是為了沽名釣譽。我不在乎別人懷疑我,只要我做的事能改變哪怕一個生命,這一切奔波都值得了。」
「有人問我,我覺得自己是這世界上最快樂的人嗎?我要說是的。我對人生的三個真諦——價值、目標、宗旨都很清楚,我知道我要往哪裡去,所以我很快樂。無論怎樣,滿足於你所擁有的,比如我,就很珍惜我的『小雞腿』,不要放棄,愛別人,每天向前走一小步,你一定可以完成人生的目標。」
C. 知道一部電影嗎 主角是一個小女孩她因車禍殘疾 很努力的想上學 這個電影非常感人
《小小的我》導演:王心麗
主演:林靜、白小英楠、田小潔
故事梗概:
栗欣,六歲,一個到了上學年齡卻因為肢體殘疾而被學校拒收在門外的小女孩,表達對校園的無限嚮往,只能是趴在自家陽台上,對著和自己年齡一般大小的同學們,流露著羨慕的眼神。造成小栗欣失去雙手、雙腿又不能長時間站立的,是她三歲時的一次車禍。騎摩托車的肇事者當場死亡,小栗欣頑強地活了過來,從此卻失去了原本活潑、健康、淘氣、美麗的童年。到現在,小栗欣每天晚上都渾身疼痛。醫生暗地裡跟栗欣的爸爸媽媽說過:這孩子活不長。
活不長,也得活著,因為多活一天,能給爸爸媽媽多帶來一天快樂。幼小的栗欣這么想著,越這么想著就越想上學。任何一個有愛心的老師,都不能逃避小栗欣為了上學流下的淚水。一年級(2)班班主任李老師頂著自家的困難,把小栗欣背進了自己的教室,介紹給全班的同學。
栗欣的到來,最初除了引起其他同學的好奇以外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是,老師和同學們慢慢發現,栗欣的頑強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身邊的每一個同學,這種變化在栗欣的同桌祖威——一個家庭豪富卻缺乏家庭溫暖的同學身上體現得尤為突出。祖威開始專心學習,開始變得有愛心。栗欣不僅改變著祖威,還用頑強的生命挽最愛穿的鞋是媽媽納的千層底,站得穩走得正踏踏實實闖天下
救了祖威的叔叔——一個處於運動巔峰卻不慎下肢癱瘓的運動員。
頑強的生命,讓認識栗欣的每一個人為之感動;學習的刻苦,每每讓媽媽不忍卒睹,流下歉疚的眼淚;善良的心靈,讓來自河南農村、靠撿廢品維持生計的父親將兒子送回了學校……。像螢火蟲一樣,小栗欣用短暫的生命照亮著怕黑的夥伴,自己卻變成了一道虹。生命的最後時刻,小栗欣勇敢地面對,讓每一個有權利活著、還將幸福快樂地活下去的人們,深受鼓舞、永遠銘記。
D. 【求一部電影 很久以前看過的一個沒有雙臂的女孩
典子姑娘,更正一下,不是香港片,而是日本片,典子留著短發,穿著連衣裙......應該是八十年代的片吧,不過,我非常遺憾地告訴你,這類譯制老片很難找得到下載
典子是高位截肢,整個兩條手臂都截掉了
此電影是典子本人演的
E. 電影《感恩的心》影片中的小女孩,一出生就患了什麼病
影片中的小女孩一出生就患了血液病。
小女孩叫高盼盼,父親叫高帆,母親叫秋虹。媽媽得了心臟病早逝。爸爸輸血給小女孩,並且暈倒在講台上。小女孩有一位「護士媽媽」,叫王春梅。
爸爸把媽媽的金戒指賣掉了。後來治病靠好心人捐款。小女孩勵志當醫生,推爸爸上講台,報答爸爸的情爸爸的愛。唱了一首主題歌,名叫《爸爸的情爸爸的愛》。社會共捐助180W元,除了看病,小女孩將其餘全部捐給各大醫院,要向高盼盼學習。
(5)沒手沒腳小女孩電影擴展閱讀:
龍贊許,男,畢業於西北大學中文系,中國內地導演,電影代表作品為:《感恩的心》。優秀電視作品無數。
龍贊許原名叫許文君,畢業於西北大學中文系,酷愛古典文學和書法等,未婚,從事導演工作近20年,作品包括《感恩的心》、《七旬老人貸款尋羊》、《毛主席如何過生日》及《茉莉花香》等。
近日因向台灣領導人馬英九之女馬唯中高調示愛而成為話題人物。
執導作品:《感恩的心》、《茉莉花香》、《七旬老人貸款尋羊》、《毛主席如何過生日》
F. 幾年前,中央6頻道播過一部電影,很感人的。電影中小女孩因為某次事故,手和腳換了殘疾,雖然這樣悲慘,但
隱形的翅膀
G. 求一個90年代的電影,主人公是一個沒有胳膊的小女孩,她的名字叫小草
是《隱形的翅膀》
H. 《喬西的虎與魚》中,女主角是個雙腳癱瘓的小女孩,你怎麼評價這部電影
《喬西的虎與魚》這部電影給我的感受就是:單身的人看完想戀愛,戀愛中的人看完會更加珍惜彼此,這是一部勵志溫情且治癒的影片,推薦觀看。影片的名字很有意思,是直譯的,如果沒有看電影的話很難理解想表達的含義。喬西是故事中的女主,虎是生活中令人感到恐懼或者害怕的一個代表,魚是指美好事物嚮往的憧憬。
感動的一部電影,深深的愛在悄然間發生著,愛一定要說出口,也不要錯過,真正的愛不是抑制,點點滴滴的真心,喬西看似古怪的一個女生其實是充滿了夢幻可愛善良正直的女孩,與少年的交集也是充滿了純真,也要為了自己的夢想去追求去努力。故事的編排真的很吸引人,看完久久都被他們的笑與淚牽引。
總結日本動漫改編,青春浪漫主義電影。適合年輕少男少女,對愛情的嚮往。倆個不同世界的人相遇在一起,相互排斥,忍辱負重前行,體驗相同的經歷,更好的體會對方的感覺,融入對方的生活,更加期望完成自己的夢想。夢想是驅動前進的動力,更好的生活,很好的方向的指引。
I. 有一部電影講的是一個小女孩被車撞後,沒有手腳但很堅強,叫什麼螢火蟲,央視也播過
隱形的翅膀
故事發生在壯美的內蒙古草原上。15歲的花季少女志華考上了高中,她和同學們高興地去放風箏,不幸被高壓電擊中。經醫院奮力搶救,保住了性命,卻失去了雙臂。
志華的母親經受不住這慘劇的打擊,患上了間歇性精神分裂症。
失去雙手的志華,連吃飯、穿衣、上廁所都需要別人照料,原來一切需要用手來做的事,她都不能自己做了,生活變得異常艱難。
志華想回到學校上學,可是無法寫字做作業,學校沒法接收她。
面對失學和生活無法自理的艱難處境,志華非常痛苦,想自殺了結一切,是爸爸媽媽的愛喚醒了她重新面對生活的勇氣。
為了重返校園,她在家刻苦練習,腳趾磨爛了,結出厚厚的血痂。終於,她學會了用腳流利地寫字,爭取到了重新上學的機會。
學校離家太遠,為避免遲到,最好的辦法是住校。她必須具備生活自理能力,才符合住校的條件。為此,她白天黑夜地苦練腳上功夫。終於用腳學會了洗臉、漱口、穿衣、做飯、打電腦、練書法,甚至學會了穿針引線、縫縫補補……一切用手才能做的事她用腳基本做到了。
她媽媽的間歇性精神分裂症越來越重。一次意外刺激後,被幻覺誤導,走進一個水泡子里,差一點被水淹死。志華及時發現了媽媽,但是她沒有手,又不會游泳,只能拚命地跳進水裡,呼喊救命。就在萬分焦急的時候,有一輛拖拉機開過來,才把奄奄一息的志華和她媽媽救了上來。
當市殘聯的教練來學校挑選運動員時,教練一眼就看上了她問她要參加什麼項目,志華擔心媽媽再次掉到水泡子里發生意外,就選擇了游泳項目。她向媽媽保證一定考上大學,不再讓媽媽著急。
志華參加了高考,雖然她的考分過了線,但因為沒有雙手又報的是醫學專業,她沒有被錄取。想學醫為媽媽治病的願望破滅了。
就在她迎戰全國殘運會刻苦訓練的時候,她媽媽無意中知道了志華沒有被錄取的消息,經受不住打擊,精神分裂症發作,一下子走失,再也沒有回來。後來,人們在志華媽媽遇險的地方,找到了她但她已經死了,志華傷心極了,教練同意志華回去給媽媽上墳,在媽媽的墳前,志華答應媽媽,一定要取得好成績。
就這樣,志華在全國殘疾人運動會上獲得了第一名,取得了進軍殘奧會的資格。但是她的媽媽已不在人世。
為了紀念媽媽,志華和爸爸去放風箏,那是一個媽媽為她親手做的希望她擁有雙手的龍風箏。風箏越飛越高,帶著志華的祝願一起飛向了媽媽……
故事雖然很美,但專家指出該電影涉嫌對歌曲《隱形的翅膀》存在侵權。目前電影負責人已和原唱公司取得聯系,具體事宜還在交涉之中。
獲獎情況
2008年電影《隱形的翅膀》獲得第29屆大眾電影百花獎優秀故事片獎
2008年電影《隱形的翅膀》獲得第29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新人獎:雷慶瑤
2007年電影《隱形的翅膀》獲得第12屆華表獎優秀少兒童牛影片獎
2007年電影《隱形的翅膀》獲得第12屆華表獎優秀少兒演員獎:雷慶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