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的一生被媽媽毀了電影
㈠ 比較兩部相似題材電影:《蚯蚓》和《一個母親的復仇》
據統計暴力霸凌每年會殺死13000000名兒童,如此嚴峻的環境下,到底應該如何教育孩子尤其女孩保護自己?
01
《蚯蚓》講述的是得了腦癱的父親和女兒子若原本在江華島相依為命,女兒考上首爾的貴族高中後,父女二人很開心搬家到首爾。
誰知道噩夢也從此開始,子若因為嗓音好,很快在學校展露頭角,引起一位學長注意,同時受到其他女生的妒忌。
學長得知子若的真實家庭情況後,找上門羞辱子若,子若開始堅強地反抗著校園暴力,但勢單力薄,反而不斷遭到更加殘酷的回擊,最後受不了無休止的羞辱和折磨而選擇自殺。
子若生前把自己所經歷的全部記錄到了自己日記本上,父親發現並看了日記,首先想到是去警察局報案,但警察以證據不足為由拒絕了他;找去學校,學校說子若的事丟了學校的臉!
腦癱父親發現自己得不到社會的幫助,就決定用自己的方式,懲治那些欺負過女兒的人們。
父親先是找到了敏京,詢問事情的真實,從自若被強暴的那件事開始,敏京每天都活在自責中,覺得最對不起子若,將一切都告訴了父親~
自若將長期壓迫的女二號騙到屋頂,讓她們給子若道歉,但是她們並沒有認識到自己錯誤,氣焰囂張,結果被父親用硫酸潑的面目全非。
接著又將學長還有強暴子若的幾個男生,全部綁到了老家,一一殺死,而對付學長的手法最為「殘暴」,直接用魚鉤勾住學長的嘴,當魚餌放到水裡淹死(電影名字《蚯蚓》的來歷)。
02
《一個母親的復仇》在國內的上映時間是2019年5月,比較新的片子,高度還原印度社會現狀,英國湯森路透基金會有個調查,評價標准涉及女性保健、經濟資源、傳統習俗、性暴力以及性侵、人口販賣等。
結果顯示,在女性社會資源獲取、虐殺女嬰、石刑、性奴役、性暴力等方面,印度被評為對女性最危險的國家。
至今,印度每天都有約百起性侵案發生,本片就取材於2012年12月, 新德里的一個23歲醫學院女大學生,在一輛公交車上遭到六名男子輪奸,最終傷重不治的案件。
本影片里,戴維琪是艾莉亞的後媽,盡管她待艾莉亞如親生女兒一般,但後者並不接受她,不叫她母親,還經常和她頂嘴鬧矛盾。
艾莉亞在一次派對活動中因為先後拒絕了同班男孩和他表哥,遭到他們的報復性強暴和暴力傷害,差點喪命,後來兇手重金僱傭了律師,被法庭判為無罪,求助無援的戴維琪只能依靠私家偵探,以及自己的生物學知識還有高智商,步步謀劃,以一己之力,懲治了四名罪犯。
03
兩部電影內容上相同點:
1 女孩受到傷害,且都改編自真實案例。
《蚯蚓》是改編自真實案例;《一個母親的復仇》改編自2012年印度德里公交車案。
2 警察或法官或學校不負責任,導致犯罪者得不到嚴懲。
3 家長自己設計報復。
不同點:
1 國家不一樣, 一個是韓國,一個是印度
2 女孩的家庭背景不一樣,一個是腦癱父親,特別貧窮;一個是中產家庭,家境富裕,父母也都是知識分子。
3 受傷害的方式不一樣,《蚯蚓》是校園欺凌和性侵害二者兼有,《母親的復仇》是暴力和性侵害。
4 報復手段不一樣,腦癱父親用潑硫酸,和暴力,基本上是以暴制暴,而生物老師的媽媽屬於用私人偵探加高科技負罪。
04
看這類電影很痛心,一方面是為年輕女孩的遭遇,在花樣年華因為一個偶然事件而毀了一生或留下終生遺憾,一方面是因為看到人性的丑惡和冷漠,丑來自暴力,身體和語言上的,冷來自教育和司法執法部門的瀆職或枉法。
最讓人痛心是,當你想到,究竟是什麼把之前那麼善良怕事的人,變成了大罪犯。
在這兩部電影里,是因為教育和司法失責,沒有「包青天」為他們及時主持公道,意難平而選擇自己來,結果是幾乎同歸於盡的命運。
05
通過比較這兩部電影,告訴我們養育孩子,比學習好更重要的四點:
第一,父母要努力保障孩子一個好的經濟基礎,雖然有錢不是萬能,但沒錢萬萬不能,太貧困,孩子的身體發育和潛能都不容易發揮出來。
第二,人格品德教育,在學生成長中,是重中之重。班上那些嫉妒心強的女孩,那些暴力傾向的男生,應該多被老師關注和教導,防微杜漸。
第三,提高生存技能,讓孩子讀活書,不能讀成書獃子,現實中,品德優秀的孩子被一群差生或人渣欺負的新聞屢見報道,沒有婚姻愛情和生活方面常識的學習,很多女孩因單純而被被騙錢偏色,有的女大學生被騙到山溝淪為生育工具,這些都提醒我們,考試分數高,不一定能應對好這個人性復雜的世界,社會是大學校,也是需要學基礎的應對術的。
第四,教會孩子,不好奇心太強,不被誘惑引誘,不被利益驅使,不盲目沖動,不得罪小人,知道哪些事不能做,哪些地方不能去,從小在孩子內心建立起是非黑白的分辨。
第五,我們不提倡以暴制暴,每個人遇到不公正待遇,就自行去懲奸除惡,但呼籲必須保持教育和司法的純潔性和公正性,這是社會的良心所在,根基所在。
第六,很多新聞里,受害者各階層都有。無論是腦癱貧困戶,還是高智商中產,都可能遇到不公正遭遇,比如《母親的復仇》里,印度女孩的家庭就比較富裕,結果還是遇到了不幸,因為對方更有錢,有更好的律師。
每個人都不能冷漠,不能妥協,否則,下一個無能為力的受害者,受害者被逼成施暴者,可能是我們中任何一個。
㈡ 催人淚下的《素媛》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電影的原型是否有好的結局
提起《素媛》這部電影,相信許多看過的觀眾都唏噓不已。一朵年幼正含苞待放的花,尚未體會過生命的春光燦爛,就慘遭摧殘,從此這多花兒再也無緣盛放,萬芳爭妍,千紅交輝的時候她只能,拖著殘敗的枝葉,閉塞的花朵躲在一旁。
最終,趙斗淳會不會被放出獄,依舊未定。這就是現實的無力與殘酷,但好在這起案件,這部影片,向我們披露了最殘酷的現實,從而驚醒我們去改變這個現實的世界。
在韓國,趙斗淳事件引起很大民憤,直接推動了韓國化學閹割法案的通過,有關措施於2011年7月正式落實。至此,韓國成為亞洲第一個推行化學閹割的國家。總之,一切雖有不如意,但總體還在往好的方向發展。娜英在漸漸恢復,人們在為繼續懲罰趙斗淳而奔走,韓國的法律得到了改善,對兒童的保護在強化,明天會更好。
㈢ 《素媛》電影原型最後的真實結局是怎樣的
《素媛》電影原型最後的真實結局是兇手在2008年被判刑後,將於2020年刑滿釋放。
《素媛》是韓國Lotte Entertainment發行的一部劇情片,由李俊益執導,薛景求、李甄、嚴智媛、金海淑等主演。該片於2013年10月2日在韓國上映。
該片根據韓國真實案件改編而成,主要講述了一個未成年少女在遭遇性侵後如何走出心靈的陰影和家人如何面對生活的故事。2013年,該片獲得第34屆韓國電影青龍獎最佳影片。
(3)女孩的一生被媽媽毀了電影擴展閱讀
1、幕後花絮
為了讓演員們在表演過程中的感情能夠得到很好的宣洩,並且把握好人物的心理活動,該片完全按照劇本內容的先後順序拍攝。
在劇組拍攝過程中,嚴智媛為工作人員送上了化妝品禮物。李甄在出演該片前還是一個毫無表演經歷的孩子,為此劇組還專門請了相關的兒童心理輔導機構。飾演素媛母親一角的嚴智媛是導演李俊益親自選擇的演員。
2、影片評價
該片塑造的角色都非常接地氣,情感催淚的場面不少,但沒有給人用力過猛的感覺,而是一切處理得非常的合乎常理,由於表現的是普通人的生活,風格樸素誠意十足,溫馨感人。(新浪網評)
㈣ 如何評價《我的小公主》這部電影
《我的小公主》其實是導演伊娃·愛洛尼斯科的童年自敘,電影講述的是一個小女孩從天真無邪,一步一步走向成年人世界中的故事,既讓人感慨,又讓人憤恨。
虛榮是滑向極樂、墮落以及毀滅的唯一通道
毫無疑問薇奧莉塔在一開始並不抗拒拍攝這樣的照片,一方面是為了與母親的相處,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薇奧莉塔本身就是虛榮的。
薇奧莉塔不討厭那些露骨的、誘惑的衣服,因為照片會讓她成名,她可以獲得贊美、艷羨、可以提前走進大人的世界,在所謂的「上流社會」聲色犬馬中展示自己年輕的胴體。
㈤ 求助一部電影,一個女孩子從小被母親欺騙自己患有多種病症,被女孩發現聯合自己網友殺掉母親最後逃走
《惡行》。
《惡行》是由尼克·安托斯卡、米歇爾·迪安編劇,帕特麗夏·阿奎特、喬伊·金等主演的犯罪劇。
該劇主要講述了真實的特殊案件故事。
劇情:
根據Michelle Dean在Buzzfeed上發表的真實故事文章《Dee Dee Wanted Her Daughter To Be Sick, Gypsy Wanted Her Mom To Be Murdered》改編。
講述了48歲單親媽媽Dee Dee Blanchard跟周遭人說自己的女兒Gypsy患了多種重疾(例如腦損傷而失智﹑白血病﹑哮喘等),但實際上沒人知道,Gypsy根本是個健康得不得了的成人。
後來Dee Dee身中多刀死亡,她的鄰居們﹑親人及警方發現是被虐待的Gypsy說服她男友殺害了母親。
㈥ 被親媽毀掉的陳淑樺:一生未婚,沒朋友沒工作,還被抑鬱症纏身
【作者:葉曰爾】
陳淑樺演唱的《夢醒時分》、《滾滾紅塵》、《你走你的路》等,都是歌迷難忘的旋律。
她用傷感的聲音,慢慢唱著女人的心事,每一首都很經典。
在歌迷心中,陳淑樺是瀟灑不羈的代表,是獨立女性的典範,是很多崇尚自由生活女性的偶像。
但生活中的陳淑樺,卻完全不是這樣的性格。
在母親的庇護下,她失去自理能力,一生不戀愛不結婚,還被抑鬱症纏身,實在可惜。
01
陳淑樺自8歲出道,在母親的帶領下參加各種賽事,小小年紀就展現了歌唱天賦。
那時候,台灣的 娛樂 圈很亂,媽媽擔心她被帶壞,從小就跟在她的身邊。
不管是生活,還是工作,媽媽頭給她打理的很妥帖,她自己一點都不用操心。
陳淑樺9歲時,就簽約唱片公司,13歲就成了台灣電視台的固定歌唱嘉賓。
與此同時,她還需要去參加各種演出,上學的時間少之又少。
也就是說,她從未和 社會 接觸過,從來只有媽媽在身邊。
陳媽媽也完全沒有給女兒成長的機會,一直將她當成小女孩來保護。
02
陳淑樺15歲時,就發行了個人專輯《愛的太陽》,用一首民謠風歌曲征服了歌迷。
很多電視台邀請陳淑樺去演唱,媽媽貼身跟隨,但卻不允許她和任何陌生人接觸,工作一結束,馬上就回家,絕對不給女兒接觸別人的機會。
即使身處 娛樂 圈,陳淑樺也從未和陌生人接觸過,從未看到過 娛樂 圈的污穢。
世人皆知陳媽媽是為了女兒好,可當這些「好」超越了一定的界限,就等於阻礙了女兒的成長。
在簽約滾石唱片之前,陳淑樺一邊做主持,一邊發行專輯,忙得不亦樂乎。
一張《夕陽伴我歸》讓陳淑樺走紅,這張唱片成為台灣當年最賣座的唱片,也將陳淑樺捧上了台灣電視金鍾獎最佳女歌手的位置。
陳淑樺不喜歡和人交流,曾和她共事過的人都評價她: 「很安靜,很高冷,不愛講話。」
其實,不是她不想交朋友,只是她不知道怎麼做。
也不是她不想和人交流,而是她不知該如何開口。
03
1988年,陳淑樺加盟滾石唱片。
在李宗盛的幫助下,她接連發行了《滾滾紅塵》和《夢醒時分》,打開了事業的大門。
那些年,張曼玉和林青霞正當紅,她們演繹的動人愛情故事,都是由陳淑樺來演唱的主題曲。
例如:《滾滾紅塵》、《詠春》、《青蛇》、《東方不敗風雲再起》等電影的主題曲,都是陳淑樺演唱的。
《笑紅塵》搭配著林青霞在火堆邊瀟灑風流的形象,讓人生出一種盛世浮華下,我自逍遙闖盪的味道。
有人曾形容說: 這世上能媲美林青霞之美的,唯有陳淑樺的歌。
陳淑樺的歌聲乾脆利落,強調中帶著一種溫和又不可違抗的力量,讓女人心疼又暗自堅強。
《夢醒時分》這首歌,更是讓在情海中掙扎沉浮的女人們,突然找到了宣洩的出口。
面對愛情的失敗和折磨,完全沒必要那麼凄慘可憐,我們也可以「何必一往情深」。
《滾滾紅塵》不同於《夢醒時分》,這首歌中透著一種宿命感。
會讓我們不自覺將林青霞和秦漢對號入座,想到她們糾纏20年的感情。
04
陳淑樺唱過很多女人的心事,也是獨立女人的代表人物,但現實中,她卻是個巨嬰寶寶。
盡管已經成為歌壇的巨星,盡管已到而立之年,可陳淑樺依舊沒學會獨立。
以前的同事曾爆料:
生活中,從買房買車,到事業生活,無一不是陳媽媽在為她打點。
陳淑樺永遠只是靜靜的看著媽媽不說話,好似那一切和她沒有關系。
這樣的陳淑樺,好似生活在現實世界之外,永遠獨善其身,永遠和現實保持著距離。
在她的人生中,陳媽媽是媽媽,是朋友,是夥伴,是精神上的支柱。
在成長的路上,她沒有奮力奔跑,全部依賴媽媽,卻從未想過,媽媽終究會老去。
1997年,對陳淑樺來說是備受苦惱的一年。
這一年,她為了減肥,誤食了含有安非他命的減肥食品,開始頻繁出現頭痛、高燒、食慾喪失等情況,有時還會有幻聽和昏睡的症狀,完全無法正常演出。
為了調養身體,她整整休息了一年。
1998年,她調養好身體,調整好心態,推出了專輯《失樂園》。
誰也未曾想到,這竟會是陳淑樺的最後一張專輯。
就在這張專輯發完之後,陳媽媽突然惡疾,搶救無效後身亡。
剛從疾病中調理好的陳淑樺,一下受到了巨大的精神打擊。
誰也無法理解,媽媽的離開對陳淑樺是多大的打擊,因為她拒絕說話。
在陳媽媽的葬禮上,李宗盛去悼念,陳淑樺未發一言,只靜靜的看著李宗盛。
李宗盛形容:
這個習慣於依賴媽媽的孩子,再也無法正常生活,從此與現實隔絕。
她斷絕了以往所有的人際關系,將自己關在家裡,再也不想唱歌,不想出門。
2003年,為了挽回陳淑樺,滾石唱片發行了一張陳淑樺合集唱片,裡面有一封李宗盛寫給陳淑樺的信:
2010年,陳爸爸證實,陳淑樺確實得了抑鬱症,而且很嚴重。
多年來,她一直深居簡出,極少出現在公眾面前。
時至今日,關於她的一切就好似一個傳說,再也無從得知。
在孩子成長的路上,媽媽是很重要的角色,可以愛,可以寵,但唯獨不要剝奪孩子成長的權利。
只有適應 社會 ,學會自立,才能在未來失去媽媽時好好地生活。
一個人的成長路上,免不了會受傷,會跌跌撞撞,但只有經歷了這些,人才能長大,才能面對未來。
—END—
作者:葉曰爾
㈦ 《短暫的生命》11歲女童的死,源於母親心底的懦弱
這部2009年豆瓣評分6.8分的香港電影,成了我這十幾年來最無法忘卻的影片。
拍攝的技巧一般,演員演技平穩,沒有大的突破點,最吸引我的是這部片子很寫實,但是,卻不像素媛那樣有個可以接受的結局。
片子的結局太籠統,理由很荒誕,有點虎頭蛇尾的意思。
之所以評分低,是因為一個性侵加虐童致死的片子,最後玩起了溫情。
讓我們這些看得義憤填膺的觀眾,確實意難平。
片子開頭,隱約有點鬼片的氣息,昏暗的燈光,獨自背身的小女孩。
穿著紅衣服的小女孩不停的砸著手裡又破又舊的毛絨玩具,隨著一句:
「我叫何曦兒,死的時候我11歲」 一句很輕很輕的話卻像一枚石子一樣重重的壓在了人的心裡。
這個故事也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而來的,隨著歡喜哥(許紹雄)舉辦的一場聚會。電影的大約劇情我們也有所了解。
聚會的時候,一群朋友在聊天。一個女警察無意間說起了一件兩年前的一個案子,女童虐殺案。
媽媽一時失手打死了自己11歲的親生女兒何曦兒,一群女警在審問室里不停的審問著女孩的媽媽碧琪,碧琪卻顯得異常的淡定和冷靜。
審問孩子媽媽的長官特別的暴力,不停的拿著手裡的報告砸向碧琪,好像對著這個冷血的女人有著異樣的仇恨。
在眾多警官的審問之下,碧琪終於承認是一時失手打死了自己的親生女兒。
當警官將自己女兒身上帶有傷痕的照片摔在桌子上時候,碧琪卻不敢看。碧琪承認了自己打死女兒的罪狀,卻怎麼也不肯承認男朋友性侵女兒的事實。
為了讓碧琪坦白事情的真相,女警先是恐嚇,毆打,最後更是命令下屬把審訊室的空調溫度調到最低,讓碧琪脫掉身上的衣服。
小女孩和媽媽好端端的走在街上,卻突然暈倒了,叫了救護車送去醫院。警察僅僅只是晚到了五分鍾,小女孩就被宣告死亡了,身上還布滿大大小小的傷痕。
警察拿到搜查證去碧琪家裡,發現碧琪的男朋友阿強正扛著電腦主機往外走,家裡的衛生間還有燒東西的痕跡,是幾盤錄像帶。
雖然已經燒過了,還可以播放,洗衣機里還有小女孩的內褲。
兩張床並在一起,中間用一張簾子隔開,一邊是自己的親生女兒,一邊是自己的男朋友。碧琪卻死不承認阿強性侵的事實。
警察將還可以播放的錄像帶拿給碧琪看,裡面是阿強錄的性侵女兒的視頻。碧琪選擇閉上了眼睛,不敢看這個錄像帶。
碧琪從錄像中逐漸回憶到,最初的她知道女兒被性侵的事實,卻依然沒有做出任何改變。早上刷牙時,女兒在旁不停的穿著內褲,一條一條往自己身上套。
一個不到11歲的女孩,能怎麼自救,這或許就是這個孩子能想到自己唯一能保護自己的方法。
影片的最後有點爛尾,碧琪在拘留所自殺以後開始坦白了自己為什麼不承認孩子性侵的事實。
原來碧琪小時候也遭遇過同樣的事情,加上出了 社會 遇人不淑,碰上的要麼是不負責任的男人,要麼就是無所事事的混混。
何曦兒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生的,孩子的親生父親早就跑了。長達兩年的時間里,阿強的每一次罪行,碧琪都知道,就是沒有去阻止。
一個不到十一歲的孩子,從9歲開始受到侵害,母親與自己僅一簾之隔,卻視而不見。
碧琪終歸還是太懦弱,沒有站出來反抗,選擇接受了這樣的事情,不敢阻止。
寫在最後:
站在一個女人和母親的角度,我覺得碧琪不配為一個母親。
童年時受到的傷害不能成為你長大後無所作為的借口,自己的親生女兒,就在同一屋檐下,就在你面前。
怎麼能夠做到熟視無睹?看見女兒保護自己時,怎麼可以不為所動。
你的懦弱,你的承受,你的不阻止,才是最終導致孩子死亡的源頭。
無論處於何種境地,既然選擇生下了她,就要選擇保護好她。那是自己的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女孩遇見你這樣的母親,是何等的悲哀,何等的命苦?
正常思想的母親,應該是當自己承受這樣的事實之後,絕對不會讓孩子重復自己受過的罪。
這篇電影開篇的題材很獨特,只是結尾很讓人不舒服。僅僅只是因為碧琪童年遭受過性侵,少女時期又遇人不淑,碰巧阿強願意照顧母女倆,就將自己親生女兒送到了惡魔的手裡,這是我最不能接受的事實。
看完這部片子,心裡很沉重,畢竟是看了將近十年的電影。
為人父母,十月懷胎生下的孩子,精心呵護,渴望他們 健康 成長。
殊不知,生個女孩遠比男孩要看護的多。
願世間的孩子都平安順遂,女孩子更是一生無憂。
------------------------------------------------------------------------------------------------------------------
㈧ 驚天反轉!可憐養女變身出軌渣女,「李星星」的人生被誰毀了
還能是被誰毀了呢,自然是“李星星”本人毀了唄,原本可能就是想惡意報復一下鮑某的,沒想到把事情鬧大了,最後終於翻車,兩人都沒有好下場。對於這種利用網友善心去控制節奏的人真的是太不要臉了,正是因為有“李星星”、梁穎等人的存在,才會讓很多真正需要幫助的女孩子得不到幫助。以後再有類似的案件只會讓人覺得是狼來了的故事,誰還會再次伸出援手去幫助呢?這種啪啪啪打臉的事多了,善意都會收斂起來了。
現如今事情都已經水落石出,鮑某沒有強迫與其發生關系,但是戀童癖也實在是讓人惡心。而韓某借住網友的輿論想要報復鮑某,也真的讓人惡心,明明都是自己自願的,卻假裝被迫,我真希望這兩個人渣有報應。
㈨ 心理學:這部驚悚電影,揭露了控制型母親對孩子的毀滅性影響
從心理學上講,母親會對孩子的人格產生深遠的影響。
與母親的內在聯結,既是獲得力量和愛的來源,又是人生錯亂的開端。
2010年,由娜塔莉·波特曼主演的電影《黑天鵝》就講述了這樣一個超自然的驚悚故事。
尼娜是一名出色的芭蕾舞演員,和過去同樣從事芭蕾舞職業的母親相依為命。藝術總監托馬斯為新一季《天鵝湖》挑選新領舞,與尼娜競爭的是一名叫莉莉的女孩。
扭曲激烈的競爭使得尼娜被迫開啟了一段恐怖、離奇的自我探索、自我毀滅之路。
劇中有許多讓人感到匪夷所思的細節,尼娜的種種看似詭異、神秘的「幻覺」或是行動,是她在「表面的乖女兒」和「潛伏的叛逆女兒」之間的較量,
是她在「溫順的白天鵝」和「霸道的黑天鵝」之間的糾結,
歸根到底, 都與她那極其「自戀」又「經歷創傷」的母親,有千絲萬縷的關系。
尼娜一直被當做乖女兒來養育,她的外在表現就是一隻白天鵝:美麗、怯懦、柔弱、順從。
母親會在她房間里放有助於睡眠的音樂盒,很多毛絨玩具。
她不許尼娜關門、親自給尼娜脫衣服、經常撫摸尼娜的長發、不許尼娜晚回家,她總是很急切地呼叫尼娜......
聽說新一季的表演要重新選新領舞,她有了一絲期待和興奮。
在前任領舞貝絲離開化妝間後,尼娜偷了她的一支口紅。
她邁出了「黑化」和「叛逆」的第一步——偷東西!
可見,尼娜真實的需求沒有被母親看到,被母親限制衣著打扮。
而女兒內心,希望自己完美,希望能得到黑天鵝的領舞位置,所以 也急於效仿前任領舞 。
接下來,她專門塗了口紅,單獨去找托馬斯。
當托馬斯告訴她,自己已經做了決定,領舞不是她的時候,她有點失落地轉身要走。
卻被托馬斯攔下,還強行親吻她,她憑著本能咬了托馬斯一口。
就是這個釋放本能的憤怒舉動,讓托馬斯看到了她的黑暗潛質,公開選她作為黑天鵝的領舞。
因為托馬斯想要的是一個 野性、狠辣、充滿誘惑力、邪魅、大膽的黑天鵝。
聽說尼娜當選為主演,老演員貝絲出了車禍,腿部受到重創,大家都說她是故意的。
其實, 從心理學上講,當一個人心理出現問題時,身體就會有相應的反應——出現自己也無法控制和理解的傷痛。
腿部受傷,是因為貝絲感到自己被替代、被拋棄的恐懼,她自己覺得她無法再站立和表演。
貝絲受的重創也無形中給了尼娜很重的心理壓力和暗示。
當尼娜告訴母親自己的喜訊,回到家後,尼娜發現母親為她准備了大蛋糕,她聲稱自己胃不好受,可母親卻一下子變臉,要把蛋糕扔進垃圾桶。
見此情景,尼娜嘴上邊說著「對不起」,邊強顏歡笑地答應了母親。
這里有一個細節,母親是用手指喂尼娜吃蛋糕,這是母親喂嬰兒的吃法,在母親眼裡,尼娜被當成幼兒一樣照顧,不能有自己的主見。
在托馬斯當眾宣布尼娜是新領舞後,兩人進行了別樣的談話,托馬斯問尼娜有很多個男友嗎?
尼娜的回答是:不過,都不是正式的。
為什麼?
這里暗示母親會強行干涉和打斷女兒的正常交友。
從心理學上角度看,與女兒的共生關系還導致母女的「二人世界」里容不下第三個人。
甚至在莉莉來找尼娜時,母親本能地反應不是熱情迎進門。
而是警覺和審視,直接把莉莉拒之門外,避免與女兒的接觸和交流。
尼娜有正常女孩對戀情和友誼的渴求,但是都不被母親允許, 所以都不是正式的,她從未放鬆地、正式地、大膽地愛過,無法建立親密關系。
托馬斯打算釋放尼娜的壓抑,要她回去自慰。
清晨醒來那一刻,尼娜在床上自慰,正進入狀態時,忽然出現幻覺,看見母親正坐在旁邊,於是嚇得趕緊扭頭躲避。
她躡手躡腳地出現在母親屋外,發現母親正對著一屋子的畫像偷偷哭泣。
可見,母親也在壓抑自己。
由於存在「代際創傷的傳遞」,因此,女兒的經歷,很多時候是對母親的一種「強迫性重復」,所以尼娜也一定是壓抑的。
影片中,出現好幾處尼娜身體流血的畫面,主要在兩處,一是後背,二是手指。
先來說手指。
她在浴室洗澡時自慰,也是在進入狀態後,浴缸里開始出現血跡,她眼前出現了一個放浪形骸、詭異笑容的女孩。
她嚇得趕緊從浴缸里探出頭,卻發現自己的食指和中指正在流血。
第二次手指出血,是她自己剪指甲。
這里我認為有兩層含義, 一方面中指代表著「性」,可以判定尼娜在進行性壓抑;
另一方面指甲出血代表著尼娜 對母親的過度照顧的一種反抗和受挫 ,影片曾出現過尼娜母親親自幫她剪指甲的鏡頭。
對此,她心裡抗拒又憤怒,所以在剪指甲時手指出血了。
這些都是對她內心創傷的映射。
兩次自慰,要麼中途幻想母親在旁邊監視,要麼幻想一個性感放盪的女孩,手指出血,說明尼娜內心在做掙扎。
一方面,為了心中的理想角色而努力,她想完成托馬斯交給她的作業——自慰;
但在嘗試的過程中,她開始變得不像那個乖巧的自己,因為多年來,母親鉗制她的思想和行動,她一旦稍有偏離,就會遭到母親的訓斥或阻攔。
因此,她的內心是充滿恐慌的,於是出現幻覺。
心理學上說,人都習慣於熟悉的場景和事物,哪怕知道改變是對的,也會恐懼改變,因為那意味著陌生和不可控。
尼娜性壓抑,就來自於母親;
當她和莉莉玩到很晚回家遭到母親質問時,她叛逆地說「和兩個男人上了床」,母親直接甩了她耳光,試圖捂住她的嘴;
說明在家裡,性是羞於被談起的,甚至在她和母親靜靜坐下來對話時,母親也會告訴她:「我就擔心你別被他佔便宜。」
注意這里的細節,尼娜試圖揭發母親的過往,卻因為母親的強勢硬生生欲言又止,很可能尼娜的母親就是未婚先孕。
所以才擔心女兒會重走自己的老路,被男人侵犯,重復自己過去的痛苦和創傷。
再說後背受傷。
影片中出現了三次後背受傷,且一次比一次嚴重。
尼娜參加完劇團的聚會後回到家裡,母親為她脫去了衣服,看到她後背上的傷,懷疑她又用手去抓了,所以一直沒好,甚至母親會為了防止她抓傷,特意給她戴上了手套。
傷的位置在後背能長出翅膀的地方,很有深意;傷沒好,代表尼娜內心對母親的抵觸和憤怒;
在練舞後的黑暗空間,她看到莉莉和托馬斯親熱,擔心自己被莉莉取代的恐慌感佔了上風。
直接刺激到她回家後,扔了母親特意放在她房間的音樂盒,把所有的毛絨玩偶塞進垃圾桶。
她出現了幻覺,看到牆上的畫像都在哭泣和哀鳴;
她把畫像全部扯下來後,她的後背開始長出了黑色的羽毛,眼睛變得血紅。
這是因為她開始了真正的反抗,她內心的吶喊被徹底激發了,於是她的後背,從血痕變大,直到長出了黑色的翅膀,完成了初步蛻變。
從尼娜母親對她的過度關愛來看,母親是典型的「自戀型」人格,這種人格類型,極易培養出「討好型」性格的女兒。
例如,被托馬斯強吻時,她本能地抗拒,咬了托馬斯,但抽身出來後,她卻向托馬斯道歉:「對不起!」
她的語言和行動並不一致,對於特殊情況下,應該做出怎樣的反應,尼娜是混亂不清的,模糊的。她沒法完全做到遵從內心的感受。
在母親因為她不想吃蛋糕而生氣時,她馬上道歉:「不要,媽媽,對不起。」
在托馬斯對她平淡無奇、毫無誘惑力的表演發怒,繼而離開時,她只是委屈地小聲說著「等等…..」
尼娜有一位人格不成熟的母親,她把尼娜「綁架」,與自己共生,強行投射給尼娜自己無法承受的情緒;
使得尼娜無法進入真正的親密關系,感到壓抑和憤怒,建立不起來與他人基本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這 種精神上的折磨和窒息感,導致尼娜的情緒和心理也出現各種問題。
所以,尼娜在與莉莉爭奪主角的過程中,總是過度焦慮,出現被迫害妄想症。
與爽朗、調皮、野性的莉莉相比,她總是顯得拘謹、生澀又敏感。
當她綵排獲得托馬斯認可,卻聽說莉莉是自己的替補時,強烈的危機感讓她趕緊跑去找托馬斯,聲稱莉莉「別有用心。」
當她發現莉莉在誘惑托馬斯時,極度的恐慌讓她直接去醫院找前任領舞貝絲哭訴「現在我才了解那種感受,她想取代我!」
還在過度驚慌後,幻想自己的腿折斷了,成了貝絲的樣子,再也無法跳舞。
最後, 為什麼渴望尼娜有出息的母親,會阻攔尼娜飾演黑天鵝的角色?
因為母親曾經說過:「別像我一樣,因為生你而毀了事業。」
可以推測,尼娜母親的演藝生涯被生育事件打斷了。
心理學上說,孩子的獨立和覺醒會激發母親的創傷體驗,母親會覺得自己即將面臨拋棄。
所以,她不希望女兒變成黑天鵝,脫離自己的掌控,也不希望女兒超越自己,讓身為母親的自己顯得無能。
於是她告訴女兒:「那個角色會毀了你!」
尼娜則沖著母親咆哮:「我是天鵝女王,而你只能一輩子跑龍套。」
發瘋似得沖出家門的尼娜,到了化妝室,看起來從容、自信、果斷。
而她的後背,一點血痕都沒有了,她的傷好了,因為她沖破了母親的阻礙。
在正式表演前,出於對被替代的恐懼,她的黑暗特質被激起。
她幻想莉莉坐在了自己的化妝室里,她沖動地用碎玻璃刺殺了她。
但在即將開始白天鵝的表演時,她卻發現化妝室里沒有莉莉的血跡和屍體;
她慌了,身體的疼痛讓她知道,她 其實是在幻覺中刺殺了自己。
在表演白天鵝時尼娜傾盡全力,並在觀眾群中看見了熱淚盈眶的母親;
她終於完美演繹了母親眼裡的白天鵝,也完美再現了托馬斯和自己渴望的那隻黑天鵝;
只是,付出的代價卻是,通過刺殺自己,來絞斷與母親的病態聯結,自由自主,不再被禁錮,徹底解脫。
她安詳地墜落下去,嘴裡喃喃道:「我完美了。」
母親對孩子的一生有深遠的影響,控制會讓孩子感到窒息和憤怒,釀成不可挽回的悲劇。
這才是《黑天鵝》這部電影在心理學角度的意義。
公號:路路有為啊。
㈩ 神秘葯丸毀了女孩一生是什麼電影
《逃跑》。
《逃跑》是由阿尼什·查甘蒂執導,莎拉·保羅森、基拉·艾倫主演的驚悚電影,該片於2020年11月20日在流媒體平台hulu上線。
影片講述了一個女孩被媽媽瞞著吃了18年神秘葯丸導致下身癱瘓的故事。
劇情介紹:
克洛伊·謝爾曼(基拉·艾倫飾)自幼體弱多病且不便行走,與母親戴安·謝爾曼(莎拉·保羅森飾)過著相依為命、幾乎與世隔絕的生活。
隨年齡漸長克洛伊開始渴望得到心儀大學的錄取,獨自離家讀書生活,同時亦厭倦了被母親全面操控,而在此時,她卻在意外中發現,母親無微不至的照顧其實另有隱情,所謂無私付出的母愛背後,竟藏著令人毛骨悚然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