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女人用奶水救戰士的電影
① 一部抗戰電影,一會大嫂給戰士餵奶,叫什麼
紅嫂的故事
② 有一部抗日電視劇一個女人給一位戰士餵奶交甚麽蒙
沂蒙
第23集
天剛亮,鬼子就來搜查八路傷員,於寶珍把劉老師藏在了草垛里,鬼子警覺的搜到草垛外,准備放火燒草垛,心甜急中生智跑到前院大喊肚子疼吸引偽軍注意,忠厚娘把雞從後院仍出來,偽軍沒搜到八路,叼著雞悻悻離開。從此,劉老師就在於寶珍家掩護下來養傷。 鬼子和偽軍占據了馬牡池幾天,心甜白天偷偷到窯洞里給傷員小王送糊塗,一天小王傷情惡化,陷入昏迷,不巧把心甜帶來的瓦罐打翻了,窯洞外是成群的日偽軍,窯洞內就是急需營養的傷員,情況緊急,心甜只能解開衣服將自己的乳汁喂到戰士嘴裡,傷員喝飽乳汁,昏昏睡去…… 繼存一家上山打石頭,途中遇到日軍抓人,女八路鍾慧為了不連累繼存一家被鬼子抓走,繼存回來以後越想越內疚,決定去找忠奉,要求去日軍營地做伙夫,希望能有機會報答鍾慧救了自己孫子的恩德。繼存如願以償,在鬼子的監獄里見到了鍾慧。 抗大劉老師和傷員小王傷都好的差不多了,來到忠厚家感謝於寶珍的救命之恩,說笑的時候小王說昏迷的時候夢見小時候吃娘的奶了。心甜聽了又羞又喜。李月作為區幹部代表來接兩位傷員,臨走前劉老師給於寶珍一家跪下了,表示等革命勝利後一定回來報答於寶珍一家。 忠厚和李月送走傷員,忠厚問李月見沒見著繼成,李月向忠厚說了繼成的近況,忠厚交待李月見到繼成後一定要叮囑他小心,賭場上的錢不是錢,戰場上的人不是人。
你看是不是
③ 沂蒙紅嫂奶水救的戰士的名字
東風少來水就的電視的名字應該叫自羅鳳瑞郎封了前鋒紅嫂奶水救的戰士的名字是叫老馮類。
④ 乳汁救傷員是什麼電影
《紅嫂》----是歷史賦予沂蒙婦女的特殊稱謂。它來源於抗戰時期發生在沂南縣的一個真實故事--明德英「乳汁救傷員」。 1960年,著名作家劉知俠根據明德英乳汁救傷員的情節,創作了短篇小說《紅嫂》,後被改編成京劇《紅雲崗》、舞劇《沂蒙頌》、電影《紅嫂》等藝術作品在全國傳唱。從此,「紅嫂」就成為在革命戰爭年代捨生忘死、無私奉獻的沂蒙婦女共同的名字 。
在沂蒙山區,像明德英這樣的紅嫂還有很多,可以說是「村村有烈士,家家有紅嫂」。在抗戰最為艱苦的時期,在共產黨八路軍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為了民族解放和革命戰爭的勝利,她們毫不猶豫地拆下自家的門板做擔架,扒下房屋上的乾草喂軍馬,找出珍愛的陪嫁布做軍鞋,拿出僅有的糧食獻給子弟兵,將最後一個親人送到了前線,用自己的乳汁喂傷員,甚至,她們可以為保護黨的孩子而獻出自己的骨肉,可以為保存一封烈士的遺書而毀家無悔,可以為一句諾言而堅守終生……她們用柔弱的雙肩毅然扛起了家庭和革命的重擔,用青春、熱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曲感天動地的奉獻之歌,把慷慨無私的崇高情懷展現到了極致!在她們身上集中體現了「最後一口糧當軍糧,最後一塊布做軍裝,最後一個兒子送戰場」的大愛情懷,這種情懷,是紅嫂精神的本質所在,更是廣大沂蒙人民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
據不完全統計,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沂蒙婦女共做軍鞋315萬雙,做軍衣122萬件,碾米碾面11716萬斤,動員參軍參戰20萬人,救護病員6萬人,掩護革命同志9.4萬人,瓦解敵方9.8萬多人。「紅嫂」,正是民族精神的縮影,是革命精神的彰顯。
為弘揚沂蒙紅嫂的豐功偉績, 2011年1月,我們在臨沂市沂南縣馬牧鄉常山莊村,利用仍然保留著抗戰時期原始風貌的古村落創建了「沂蒙紅嫂紀念館」,就是讓世人記住她們的事跡,記住她們生命中沉潛下來的民族精神。紀念館經過不斷改造、提升、擴建,2013年7月,重新修建後的沂蒙紅嫂紀念館以嶄新的面貌迎接著來自全國甚至世界各地的參觀學習人員。之所以選擇在常山莊村建紀念館,也是緣於長期在沂蒙革命根據地戰斗工作過的原中共山東省委書記高克亭的一句話:「抗戰時期,山東的中心在沂蒙,沂蒙的中心在沂南,沂南的中心在常山」。
⑤ 有部電影講的是中國抗戰,在一個山洞裡一個剛生完孩子的女人用自己的乳汁救了一個士兵,這部影片叫什麼
《紅嫂》是戰爭年代沂蒙山一個真實的故事,她用自己的乳汁,救活了一名革命戰士。1997年電影
⑥ 一個女的用乳頭給戰士餵奶的電影名稱
1997年電影《紅嫂》。是戰爭年代沂蒙山一個真實的故事,她用自己的乳汁,救活了一名革命戰士。。
⑦ 婦女用奶水救活了解放軍戰士,多年後戰士回來報答她是什麼
她是戰士的救命恩人,也是戰士的再生父母,戰士願以自己的力量去幫助她,讓她過得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