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電影的語言特點
⑴ 電影英語,原聲,國語有啥區別
1、語言不同
原聲電影的語言是使用原本的聲音,例如泰語、英語、俄語、法語等,原本電影是什麼語言就用什麼語言;
英語電影的語言是英語,不論這個以前是什麼語言,都改為英語;
國語電影用的則是國語,個別地區使用粵語。
2、配音不同
原聲電影用的都是原配音或者不使用配音,並無改變;
英語電影則使用的新配音演員,或者本身為英語電影;
國語電影也用的新配音,或者本身為國語電影。
3、字幕不同
原聲電影無字幕,或者為雙語字幕,比如日語和漢語、俄語和漢語等;
英語電影也為雙語字幕,英語和漢語;
國語電影的字幕為國語。
⑵ 大多數英語電影標題都是短語動詞的形式嗎
摘要:英語電影片名具有簡潔凝練、重視重音和語調的特徵,和漢語表達有很大的不同。目前,我國的英語電影片名存在一名多譯、翻譯水平參差不齊等問題。英語電影片名文本具有信息功能和訴求功能,要求在翻譯中做到藝術性和商業性相結合,因此,對英語電影的片名翻譯應當遵循四大原則,靈活運用直譯、意譯等方法,在忠實於原片名的基礎上,盡可能取得最好的商業傳播效果。
關鍵詞:英語電影;翻譯策略;片名翻譯
引言:國內電影市場的飛速發展,讓觀眾對外語電影的需求日漸增長。外語電影又以英語電影為主,將這些英語電影翻譯成中文是首要任務。觀眾在接觸英語電影之前,最先看到的是電影片名,因此,對英語電影片名的翻譯十分重要,它關系著電影的傳播效果。一個好的英語電影片名翻譯,既能概括影片內容、傳達影片美感,又能引起觀眾強烈的觀看慾望,帶來良好的經濟收益。
一、英語電影片名的特徵
(一)簡潔明了,動詞和動詞短語使用極少
英語電影的取名偏好簡潔明了,片名以名詞、名詞短語、動名詞、形容詞短語為主,極少使用動詞或動詞短語。這就讓英語電影片名顯得十分開門見山,觀眾不需要太多思考,一眼就能從片名中提取到電影的關鍵信息。
以名詞為片名的英語電影,有Sunrise(《日出》)、The Godfather(《教父》)、Seven(《七宗罪》)等。英語電影也常用主人公名字、故事發生地點等專有名詞來做片名,如Sissi(《茜茜公主》)、Pearl Harbor(《珍珠港》)等。
以名詞短語為片名的英語電影,有Pretty Woman(《風月俏佳人》)、The Brave Heart(《勇敢的心》)等,常常在片名中暗含了電影創作者的情感傾向。
以動名詞短語為片名的英語電影,有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卧虎藏龍》)、Saving Private Ryan(《拯救大兵瑞恩》)等,在片名中即透著強烈的畫面感。
(二)運用修辭手法,讓片名生動形象
英語電影片名雖偏好簡潔凝練的表達,仍舊有著英語本身的美感。和漢語不同,英語語言的依靠重音和語調,頭韻和尾韻常在英語表達中出現,從而在發音上有所重復。另外,英語電影的起名會運用多種修辭手法,有雙關、暗喻、提喻、壓頭韻、壓尾韻等,讓片名變得更為形象生動、引人注目。
如Gone With the Wind(《絕代佳人》)、The Best and Brightest(《最佳爸媽》)使用了壓頭韻的方法,Singing in the Rain(《雨中曲》)和When Harry Met Sally(《當哈里遇見薩莉》)則使用了壓尾韻的方法,讀來朗朗上口,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二、英語電影片名翻譯的現狀
(一)一名多譯,翻譯水平參差不齊
由於多種因素的影響,一部英語電影在引進中國大陸和港澳台時,所用的譯名很可能是不一樣的。大陸偏重直譯,盡量保留英語電影片名的原本意思;而香港為了電影的上座率,會將片名翻譯得較為誇張聳動。如Inception這部電影在大陸名叫《盜夢空間》,在香港被稱為《潛行凶間》,而台灣則翻譯成《全面啟動》,可見一名多譯存在著明顯區別。
兩岸三地對於英語電影片名的翻譯各有優缺,並不存在地域性的優勢,英語電影片名的好壞,很大程度上還是決定於翻譯者的水平。如今譯者的翻譯水平參差不齊,會直接影響英語電影譯名的質量。對於施瓦辛格的電影,台灣譯者喜歡在片名翻譯中加上「魔鬼」二字,不論影片內容是否與魔鬼有關。如《Total Recall》,大陸直譯為《全面回憶》,香港翻譯成《宇宙威龍》,而台灣則譯成《魔鬼總動員》。單從片名上看,《魔鬼總動員》容易讓不了解電影內容的觀眾作出錯誤的判斷,這對電影的放映效果是不利的。
(二)缺乏系統性的電影片名翻譯理論
盡管目前已有許多較為成熟的翻譯理論,但是在電影片名翻譯這個領域,仍然很難找到系統性的翻譯理論,或是廣泛達成共識的翻譯原則。譯者們仍舊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翻譯水平,為形成完整的電影片名翻譯理論體系做努力。
三、英語電影片名翻譯的功能
(一)電影片名的文本類型及功能
從紐馬克的理論來看,語言的功能分為六種:表達功能、信息功能、呼喚功能、審美功能、交際功能和元語言功能。根據功能特徵,語言文本又可以細分為表達功能文本、信息功能文本和訴求功能文本三種。英語電影片名的譯制,既要使目標語觀眾最大程度地理解原片名的意思,又要通過名字吸引人們眼球,從而推動電影票的售賣。因此,英語電影片名翻譯,帶有一定的廣告作用和商業屬性,它主要屬於信息功能文本和訴求功能文本。
(二)電影片名的翻譯原則
對於電影片名的翻譯,賀鶯提出了四個原則:信息價值原則,審美價值原則,商業價值原則和文化價值原則。
信息價值原則,指的是英語電影片名的翻譯,需要透露有價值的信息。譯者需要准確把握電影內容,在譯名上盡量與原片內容相統一,傳達出正確的電影信息。
審美價值原則,要求電影片名的翻譯具有美感,譯名簡練但不落俗套,從內容和音韻上對片名進行精心打磨,讓電影譯名具備一定的審美價值。
商業價值原則,說明電影是一門文化性與藝術性兼具的藝術,必須考慮市場和票房。電影譯名猶如一個短小精悍的廣告,需要用盡可能少的成本達成宣傳效果。因此,電影片名翻譯要足夠能激發觀眾的買票慾望,達成商業價值。
文化價值原則,指的則是電影片名的翻譯應當促進文化交流。翻譯既是語言間的轉換,也是文化間的碰撞和交流。在翻譯電影片名的時候,譯者要理解源語言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情感,同時考慮目標語言觀眾的文化習慣,力求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表達出源語言片名所具有的文化價值。
四、從文化視角看英文電影片名翻譯
(一)歸化法
1995年,韋努迪用歸化法來概括使譯文盡量自然、准確、貼近目標語受眾的翻譯方法。歸化法以目標語為導向,將源語言的含義嵌入目標語的表達方式和文化背景中,優先考慮目標語讀者的接受效果。
尤金·奈達是歸化法的典型代表。奈達提出「等效翻譯」,認為翻譯的功能對等要優先於形式對等。在語言轉換中,不需要將源語言的字詞與目標語言的字詞分別對應,而是追求翻譯效果上的對等,包括風格對等、語言對等、社會文化對等。
以電影的商業取向來說,歸化法對電影片名的翻譯有很大的參考價值。電影是面向大眾的藝術,片名譯制需要考慮到大多數觀眾的文化素養,尋求能讓更多人接受的翻譯方法。等效翻譯注重翻譯效果,讓目標語觀眾能夠快速地理解源語言片名要表達的意思,有效地促進了兩種文化的交流,推動了語言障礙的消除。
例如Ghost這部電影,如果直譯成《鬼》或是《鬼魂》,容易使人誤解為恐怖電影。然而Ghost所講的是一個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為了使譯名傳達出電影內容,譯者將Ghost翻譯成《人鬼情未了》。在「鬼」這一主題之外,增添了「人」(電影中男主人公的妻子)和「情未了」(電影的主要情節)這兩個元素,一下子讓片名的含義變得豐富起來,同時也令觀眾快速抓住了影片的精髓。
(二)異化法
與歸化法相對,異化法指的是盡量保持源語言特點,以源語言為導向的翻譯方法。異化法讓目標語言觀眾體會到外語的陌生之處,在譯文中感覺到異域風情。韋努迪認為異化法的使用能夠抵抗文化霸權主義,彰顯異國語言特有的文化特點,不被目標語言所同化。異化法盡可能保證了源語言文本的特質,促使讀者運用自己的知識儲備和想像力去理解外國文化,接受不同文化具有巨大差異的客觀事實。另外,異化法還可以為目標語注入新的語言元素,實現跨文化交流。
五、從商業傳播視角看英文電影片名翻譯
紐馬克認為有兩種翻譯模式: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這兩種翻譯模式各有側重,運用的領域亦有所不同。
(一)語義翻譯
語義翻譯是指在目標語語義和結構允許的范圍之內,將源語言所表達的意思直接、准確地翻譯出來。語義翻譯重視源語言的形式和意思,強調「再現」而非「表現」。這種翻譯模式對准確性要求很高,更適合文學作品、科學文獻等體裁。
然而,准確不代表一字一句的機械翻譯,紐馬克認為,語義翻譯在具體的翻譯實踐中也要考慮直譯和意譯的取捨,獲取最合適的譯文。
(二)交際翻譯
交際翻譯理論認為譯文對譯文讀者所產生的效果,應當基本等同於原文對原文讀者產生的效果。交際翻譯側重於目標語的語義和應用方式,力求將譯文更自然地融入目標語的語境之中。
在紐馬克的理論里,交際翻譯將源語言文本視作一個信息,而不是一組語言單位。因此,交際翻譯不求兩種語言的一一對應關系,其精髓在於對信息的翻譯和轉述,強調譯文對讀者產生的效果,即「表現」。英語電影片名屬於信息功能文本和訴求功能文本,帶有強烈的商業屬性,因此,使用交際翻譯方法來譯制電影片名,能夠收到很好的廣告效果。
六、 英語電影片名翻譯的方法
英語電影片名的翻譯方法主要有三種,分別是:直譯;意譯;直譯與意譯相結合。
(一)直譯
直譯是指在遵循目標語語法的前提下,直接地譯出片名原本的意思。直譯在英語電影片名翻譯中使用非常廣泛,它忠實於原片名,簡潔、有效、直接地傳遞出原片名包含的信息。如Schindler』s List被譯成《辛德勒的名單》,The Perfect Word被譯成《美好世界》,Love Story被譯成《愛情故事》等,這些片名幾乎都能按照等值翻譯的原則,在漢語中找到對應的詞進行直接的翻譯。
(二)意譯
意譯在盡可能把握原片名意思的基礎上,不拘泥於文本形式和結構,以更為生動的表達方式貼近目標語語境,傳達電影的主要內容。比如Forrest Gump,其電影主人公是福雷斯特·甘普,他並非羅斯福、拿破崙這樣家喻戶曉的名人。如果直接譯成《福雷斯特·甘普》,就很難提起觀眾的興趣。而將這個勵志故事與魯迅的《阿Q正傳》結合,譯為《阿甘正傳》,就能讓中國觀眾領會到電影的主題:小人物的故事。意譯需要翻譯者同時了解源語言與目標語言的文化背景,才能在兩者之間做出精妙且准確的轉換。
(三)直譯與意譯結合
直譯法簡潔,卻容易呆板;意譯法生動,卻容易偏離真實語義。因此在一些時候,英語電影片名的翻譯需要直譯與意譯相結合,取得「中庸之道」,以達到最好的翻譯效果。
例如,All About Eve被翻譯成《彗星美人》,Speed被翻譯成《生死時速》,都是考慮了片名的原意和目標語的表達習慣,在直譯和意譯兩種方法里折中得到的翻譯結果。
結語
英語電影片名翻譯看上去雖「小」,其中卻大有門道。要想將英語電影的片名翻譯得既准確又生動,還能吸引票房,是件極為困難的事情。片名的翻譯,首先要尊重源語言文本的意思,在原文含義上進行適當的展開,運用多種翻譯技巧,力求在譯名中實現異國特質與目標語文化的完美融合,從而促進電影的傳播。為此,譯者們應當不斷學習、與時俱進,提高自己的翻譯水平。針對英語電影片名翻譯理論的不足,譯者需要多多關心翻譯理論的發展,思考電影片名翻譯理論系統化的可能性,在與其他學者的交流、討論中,促進電影片名翻譯理論的不斷發展完善,推動跨文化交流。
⑶ 【英文電影教學初探】適合教學的英文電影
【摘 要】英語原版電影能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聽、說、改編、模仿等技巧。在創設的語言環境里,培迅枯養學生的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它以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為基礎,使語言學習的過程促進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的意識和大膽實踐的魄力。
【關鍵詞】英文電影 教學 語言
英國語言學家Palmer認為:「語言必須在情景中呈現和練習」。必須通過真實的交際情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即語言使用不能離開一定的社會情景。因此,用英文電影輔助英文教學,不僅保證了語言材料和語言環境的真實性,而且還生動地把文化知識、社交技巧、商業策略等展示出來,促使學生在跨文化的意識中培養語感,提高英文聽說能力,拓展自己的交際視野。
Krashen在第二語言習得理論中提出的語言輸入假說指出,教師應該讓學習者接觸到大量具有實際意義,生動而又有所關聯的信息,習得才能順利進行。英文原聲電影使教學更加形象、直觀、生動,使學生學得快、記得牢,不斷激發其英語學習興趣,同時有利於學習者放鬆心情,降低焦慮感,更好地進行語言學習。
英語原版電影能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聽、說、改編、模仿等技巧。在創設的語言環境里,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它以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為基礎,使語言學習的過程促進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的意識和大膽實踐的魄力。其作用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最大限度提高學習興趣
影片創造了輕松的英文學習氛圍,活躍了課堂氣氛,增加了學習趣味性,從而使學生收到了良好的學習效果。研究表明,第二語言的學習效果和情感因素密切相關,因此,要在最大限度上減少影響語言學習效果的消極態度,而電影恰恰給學習者提供了一個輕松的氛圍。
2.提高學生聽力水平
英語原版電影中純正地道的語音,能讓學生不斷提高聽力。一般課堂上的嘩大聽力訓練沒有情景,學生理解起來很吃力。而觀看原版電影則不同:影片中語言純正地道,發音清晰准確,圖文並茂,原汁原味而且演員的表情、肢體語言以及特定的情景、故事的情節發展對學生理解有很大的幫助。學生可以在輕松的視聽過程中感受生活中的英語,在真實的語境中感受正常的英語語速。
3.全方位促進語言輸入
影片有益於學生聽力能力的提高,促進地道的、口語化的英文的輸入。放映前,教師可講解一下影片中的語言難點和要點。放映時,學生會著重注意這些語言點,加深對它們的理解和應用。比如在阿甘正傳中: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You never know whatyou』re going to get.這些簡單的句子,都是生活中典型的口語,學生通過大量的聽力訓練,不僅加深了聽力理解,而且促進了真實、鮮活的語言的導入,有助於他們適應真實的語言環境。
4.強化語言輸出
為學生練習寫作提供素材,為學生練習口語構建了平台。觀看一部原版電影,學生了解了英語國家的文化風俗之後,趁學生還沉浸在故事情節中時,趁熱打鐵,讓學生復述電影的故事情節,或讓學生就影片中某一現象進行辯論,或就中西不同交際的文化亂昌豎的不同理解發表見解,或讓學生自己當導演,給同一影片配上不同的結尾,或讓學生交流影片中印象最深的一幕,或給學生分發台詞復印件讓學生跟著影片對口型,進行影視原文配音,或讓學生根據影片自編、自排、自練,相互交流,融於表演之中,自娛自樂,加強協作配合,進行語言溝通,促進語言的輸出。同時,優秀的外國原版電影故事情節感人,學生可以有感而發,對影片進行評論。觀看完此片後,教師可布置學生寫影評。評論的內容可以是整部電影,也可以是某一個人物或一件事。學生的寫作熱情會非常高,從不同視角度抒發自己的感受。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
英文原版電影欣賞有益地豐富了教學手段,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還應該注意幾個問題:
1.在選材上,教師一定要先了解影片的內容,選擇合適的、有教育意義的題材
對所選影片要精心剪裁加工,並且,影視英語教學畢竟是一種非主流的課堂教學形式,適合於在正常教學過程中穿插進行。若次數太頻繁,有可能會影響正常的教學。教師可以主要就精選的電影片段進行教學,而整部電影的欣賞要求學生在學校校園網的教學資源欄目下自行觀看。課堂教學主要包括俚語和語音的講解,文化現象的解釋,相關實用文體的寫作,並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或配音等口語活動,對比分析中國的文化傳統進行分組討論,或開展一些其他任務活動。
2.在播放影片前,給學生講解一定的電影背景知識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加深學生對影片的理解
還有影片的語言,是美語,英語?是現代還是古代英語?等等,都要介紹清楚,才不會造成學生的迷惑和用語的混淆。然後對選取的優秀片段進行一次復合式聽寫這樣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觀看這段時尤為注意,為觀看影片後的教學做了良好的准備。播放中,可以在恰當的時候暫停影片,講解影片優秀片段所涉及的語言點。通過回放的形式來加深學生的印象,進入關鍵片段之前,可以告訴學生注意主人公的語言風格,從而進一步加深對人物的理解。教師應該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可以根據影片所剖析的社會現象或就某個人物性格展開討論。也可以讓學生就某個情節進行模仿或改編,用角色表演的方式展現出來。播放後,教師可以讓學生對電影的大意進行復述,可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各組選派一名發言,之後對該影片的各個優秀片段進行重放與復合式聽寫,對其中的語言現象要進行解釋。
3.電影教學打破了傳統外語教學的局限,在培養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過程中突出了它特有的優勢,但對任課教師是一種挑戰
為了安排電影學習活動,教師要花大量的時間反復觀看影片,某些人物如果使用了生僻詞彙或俚語、俗語,教師還需要查閱有關資料,向其他教師請教。原版電影大都有復雜的情節,學生要聽懂、看懂有相當大的難度,教師如果只是簡單地介紹故事情節,將電影從頭到尾放一遍,提幾個理解的問題,學生會因為看得似懂非懂而心灰意冷,挫傷其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如果教師過多地中斷電影放映,詳細講解電影中的某些細節,不但打斷了電影的自然節奏,還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
4.國內影視英語選修課程的開設並不普及,相關的教材也十分缺乏,因此,大多數老師都是在獨自摸索,可供參考的教學資料、教學模式及方法少之又少
雖然影視資料是廣大學生都熱衷和喜愛的一種教學資源,但英語影視課程並不會因此就能自動地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應用不好,它還是會像傳統的英語課堂那樣,得不到學生的認可。如何充分發揮影視資料自身的優勢,避免影視英語選修課變成電影放映課,或變成是僅僅以電影為教材的傳統英語學習課,使學生真正有所收獲,真正提高英語學習興趣,增強學習自主性是目前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⑷ 中文電影與英文電影的區別。
中文電影與英文電影的區別。
漢語是C語言,高度靈活;
英語是Basic,是半成品,僵硬呆板;
......
看了這個就知道我們的語言有多麼美好,多麼優秀了!
漢語是C語言,高度靈活;
英語是Basic,是半成品,僵硬呆板;
漢語可以從基礎上構造一切;
只要想得到就能表達出來;
而英語則是固定配置;
不能很好地表達個性的需要;
漢語的最小單位是字,英語的最小單位是詞;
兩個漢字可以組成一個詞,而英語的詞就是詞;
比如汽車火車自行車都有車這個字;
於是抓住了共性和個性;
共性上加個性就是新概念;
可組合性非常強;
而英語的bus、car、bike沒有任何共性;
因此中國人只要知道幾千個字就可以表達世界;
而英語由於沒掌握共性與個性的關系;
每一個事物都要造一個詞;
描述世界需要極大的詞彙量;
十分愚蠢;
事實也是如此;
聰明人一般學不好英語,而死記硬背的笨蛋都出國了;
漢語里沒有時態;
只有表示時間的詞;
因此不需要在動詞上變來變去;
只要把動作與為數不多的表時間的片語合
就可以清晰地表達時間中的動作;
而英語里為了表示時間要把所有的動詞都變換形式;
這些動詞數以千計;
不是有表示時間的詞嗎?
為什麼還要在動詞上變化?
還是愚蠢;
英語只能橫排不能豎排;
豎排是神經病;
而漢語就沒有這個問題;
漢語從前就是豎排的;
漢語可以從右往左排;
在閱讀上沒有困難;
但是英語的單詞因為是表音的;
只能從左往右讀;
如果把英文語句從右往左排;
讀者必定跟吃了搖頭丸一樣;
30分鍾後頭暈至死;
英語以空格作分隔符;
本身不表達任何含義;
卻佔一格;
浪費版面;
浪費bit天理難容;
而漢字沒有這個問題;
漢字之間不需要空格;
這個字與下一個字不會混淆;
這就是漢字的優勢;
漢字是方的,英語是長條的;
因此漢字寫的扁一些長一些都可以;
不會比例失調
而英語如果寫成方的就非常難看;
並且由於有的單詞長,有的短,都寫成方的;
也不知道占幾行;
並且,由於英語的長
英語書一般也很長;
浪費紙,不環保;
這行的詞無法與上一行的詞對齊;
看上去亂七八糟的;
漢字書寫自由;
可以倒筆畫;
而英語就不行,英語必須按照順序寫;
如果倒筆畫了;
將一塌糊塗;
英語單詞有長有短;
換行是個問題;
如果用-號;
一個單詞被分兩行看起來費勁;
如果整個單詞換到下一行;
對齊又很困難;
漢字的信息含量非常大;
比如道字之字有很多很多含義;
而英語則十分弱智;
一個詞的含義有限;
關於這個觀點各位可以參考文言文;
英語表音,而漢字表音形意;
在讀音上有啟發性;
而根據形可以直接想像客觀存在的樣子;
而英語缺乏相應的內涵;
moon與月亮沒有任何關系;
horse與馬也沒有任何形象上的聯系;
機械的很;
漢語可以表意;
看到偏旁可以理解大意;
而sleep算什麼玩意?
不過是字母的組合
無法反映客觀實際的內在的本質的聯系;
英語就是拼音;
漢語可以用拼音表達;
中國的小學生都會拼音;
可見英語之簡單;
事實上中國人完全可以把語言建立在拼音之上;
而拼音由聲母韻母構成;
可以很簡單地組合出漢語的發音來;
而英語就笨的跟笨蛋似的;
一個詞需要很多音標;
有人說漢語難學難寫難認;
要改成表音文字;
而英語能讀一般就會寫;
於是比漢語好;
其實那是放屁,崇洋媚外;
漢語拼音是中國的拼音文字;
比英語簡單得多;
完全可以做到能讀會寫;
但是中國人只把拼音當作識字的工具;
當作小兒科;
語言的目的是表達思想和客觀世界的;
而不是一些字形和聲音;
讀和寫,在語言表達世界方面;
只佔很小的一部分;
重要的是語言的含義;
是語言表達世界的能力;
而漢語在表形和表意方面比英語強一萬倍;
從漢語本身就可以直接映射部分客觀世界;
而英語完全缺乏這個功能;
英語僅僅是語音的編碼;
而漢語則是音形意的編碼;
是立體的編碼;
閱讀英語時人們往往注意了讀音;
而忽略了含義;
然後再從音去檢索意;
這種音與意的映射全靠死記硬背;
語言反映了人的思維;
英語國家的人;
比中國人單純呆板幼稚的多;
他們宏觀思維能力很糟糕;
處理事情缺乏靈活性;
做事偏激;
與阿拉伯的極端分子處於同一個檔次;
漢字輸入比英語麻煩;
這只能說計算機笨蛋,而不能說明人笨蛋;
畢竟漢字是按照音形意編碼的;
現在的計算機和程序還沒聰明到能夠完美地處理漢字的程度;
計算機能夠很好地處理英語;
說明英語的水平也就是計算機的水平;
計算機不能很好地處理漢語;
說明足夠豐滿和復雜;
難道漢語的先進也是一種錯嗎?
世界變化發展
新的概念層出不窮
字母文字應付的辦法只好是造詞
過了上千上萬年之後
超負荷將把字母文字壓垮
整個世界唯有漢字獨領風騷
⑸ 淺談英語電影片名的特點和翻譯技巧
淺談英語電影片名的特點和翻譯技巧
英語電影譯製成中文電影的過程中,可以應用各種各樣的翻譯技巧,那麼,英語電影片名的特點和翻譯技巧。
中國的電影翻譯事業已有五十多年的歷史。在這超過半個世紀的時間中,電影翻譯工作者給廣大觀眾奉獻出了許多優秀的譯製片,觀眾從這些優秀的譯製片中領略到了異國的風土人情,同時也感受到了不同語言帶給人的無窮魅力。許多優秀的譯製片的譯名已經成為了人們津津樂道的經典之作,隨著電影的流傳成為人們心中的美好印記。本文擬對英文電影的片名翻譯技巧進行分析。
一、英語電影片名的翻譯技巧
(一)直譯法
直譯是在片名翻譯中根據源語、目標語的特點,最大限度地保留原片名的內容和形式。當源語與目的'語在功能上達到重合時,這是最簡單而且性質有效的翻譯方法。直譯既保留原標題的思想內容,又保留原標題的表達形式,使二者達到完美的同意。電影片名能直譯的應盡量直譯。在文字凝練上下功夫,力求體現電影的內涵。如Roman Holiday譯作《羅馬假日》,Sense and Sensibility譯作《理智與情感》,Rain Man譯作《雨人》等等。
(二)意譯法
由於各國文化的差異,一部英語電影的片名往往尤其獨特的內在含義,這種意義很難從目的語中找出對應的詞語進行翻譯。如果強行直譯,譯出的片名不僅失去原來片名的特色還會令人感到費解,這樣譯出的片名就沒有達到其應有的含義。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通常採取意譯的方面,不受字面詞語的束縛,找到對應的能表達出原文情感的詞語。例如,美國電影Waterloo Bridge講述的是貴族出身的青年軍官羅伊·克勞寧與美貌的芭蕾舞明星馬拉的愛情悲劇,電影故事的開頭和結局都在滑鐵盧橋。如果直譯片名的話,那就成了滑鐵盧橋,對於中國觀眾來說,一看到滑鐵盧橋,首先想到的很可能是拿破崙戰敗的滑鐵盧戰役,這樣的譯文不僅寡然無味,還會讓人產生誤解,因此這種翻譯就不是十分恰當。而如果從電影所要表達的含義來看,這個電影講述的是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那麼在翻譯時就可以大膽地加入文學色彩濃烈的詞語。本片最終譯為了《魂斷藍橋》,“魂斷”兒子點出悲劇內涵,不僅吻合劇情,而且使整個片名典雅蘊藉,神似原題,高於原題。類似的例子還有:The Fugitive譯為《亡命天涯》,Bodyguard譯為《護花傾情》,Passenger譯為《九霄屠龍》,Night Killer譯為《來者不善》,Revenge譯為《蝶戀花》等等。這些譯名不僅很好地傳達了源語的韻味,還融入了很多中國特色,讓觀眾能夠更好地欣賞。
(三)意譯和直譯結合法
在將英語電影譯製成中文電影的過程中,可以應用各種各樣的翻譯技巧,如:主、謂、賓、定、狀、補語成分之間的互換,語言的擴充和省略,詞性的轉換。因此,更多的時候,譯者都是使用直譯和意譯相結合的方法。這種方法是根據源語言所處的具體語言環境,對其做恰當的改動和變更,這樣做有助於更准確表達出源語言的豐富內涵,使語言的前後連接更通順合理,更符合中國觀眾的語言習慣和邏輯思維習慣,而不會破壞源語的本意。比如,Titanic譯為《鐵達尼號》,既與發音相似,又能表現出該船的龐大和豪華;Tarzan譯為《人猿泰山》,泰山和Tarzan發音相似又能表現出主任工的強壯、敦厚,為了避免誤解,加了“人猿”兒子,准確的表明電影的內容。
(四)增字法
在翻譯技巧理論中,“增字法是在翻譯時按意義上(或修辭上)和句法上的需要增加一些詞來更忠實通順地表達原文的思想內容。”在翻譯片名時,尤其是當直譯英文名而使片名內容不夠充實或不夠吸引人時,要用到此技巧。如加拿大艾蓮斯通信公司1996年出品的雖Crash,本片雖引起巨大爭議,但是在翻譯時卻需要多加考慮。因為Crash這個詞可指車也可以指飛機,為了使觀眾在觀看電影之前有一個明確的概念,更為了吸引更多眼球,本片譯為《撞車》;與此相似,澳大利亞1995年出品的由動物出演的Babe譯為《小豬巴比》。為了更加明確,更具吸引力,可適當運用增字法。
二、結語
電影是一門藝術,電影的片名也就起著重要的作用。為了能夠更好地傳遞出英文電影片名中的內涵,同時達到傳播文化的作用,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電影片名的翻譯的要求就非常高,譯者需要有非常高的雙語能力和文學底蘊。電影片名雖然聊聊幾個詞語,但是要做到良好的翻譯,需要不斷地斟酌詞句,反復推敲咀嚼,才能有上乘的譯作出現。但是一是囿於篇幅,一是囿於資料有限,本文只初步介紹了幾種常見的翻譯策略,所說的也指稱得上是一孔之見。希望以後有機會能夠進一步開展此類議題。
;⑹ 雙關語在英文電影中的應用的研究現狀
英語電影片名中雙關語應用 [摘 要] 「雙關語」是人們喜聞樂見的一種修辭手段。它具有簡潔凝練、內涵豐富、風趣幽默、新穎別致等修辭效果,「雙關語」的運用使得電影片名更加言簡意賅、便於記憶、生動幽默、
富有情趣和藝術魅力,從而起到了很好的導視和促銷作用,因此在英語電影片名的創作中備受青睞。本文分析了英語電影片名利用英語的語義特徵、修辭特徵、語法特徵和語音特徵從而實現雙關的不同類型,進而對英語電影片名中的雙關如何達到修辭效果做出了相應的分析和鑒賞。
[關鍵詞] 英文電影;片名;雙關語
英文電影的流行得益於其全方位的精良包裝製作。其中單就電影片名而言,電影創作人員尤為重視,為了使得片名吸引觀眾的同時又能簡練傳達影片含義,英文電影在許多影片命名時都運用了雙關的手法。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字處理方式,雙關電影片名更具吸引力,能向受眾傳遞更豐富的信息。目前英文電影片名翻譯鑒賞的文章層出不窮,然而對於雙關語在英文電影片名中的類型對比欣賞的有關文章卻不是很多。在英文影片名中,「雙關語」的主要構成手段主要可以劃分為四大類,即利用文字的語義特徵、修辭特徵、語法特徵、語音特徵而達到雙關效果這四種類型。[1]接下來我們將會從這四種構成類型分別展開論述,對英語電影片名中的雙關如何達到修辭效果做出相應的分析和鑒賞。
一、利用語義特徵構成「雙關語」的應用
語言的多義性是客觀存在的,英語中有些「雙關語」就是基於多義性特徵建構起來的。這一類型的雙關語在英文電影中是非常多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