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倫凱勒電影英文影評
1. 我眼中的海倫凱勒
海倫·凱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國盲聾女作家和殘障教育家。1880年出生於亞拉巴馬州北部一個叫塔斯喀姆比亞的城鎮。她在一歲半的時候因為一次猩紅熱奪去了她的視力和聽力,接著,她又喪失了語言表達能力。然而就在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裡,她因為她的導師安妮·沙利雯(Anne Sullivan)的努力,使她學會讀書和說話,並開始和其他人溝通。而且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美國拉德克利夫學院,成為一個學識淵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國和世界各地,為盲人學校募集資金,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她贏得了世界各國人民的贊揚,並得到許多國家政府的嘉獎。主要作品有《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師》等。
海倫·凱勒是美國著名作家和教育家。1882年,在她一歲多的時候,因為發高燒,腦部受到傷害,從此以後,她的眼睛看不到,耳朵聽不到,連話也都說不出來了。
她在黑暗中摸索著長大。七歲那一年,家裡為她請了一位家庭教師,也就是影響海倫一生的莎莉文老師。莎莉文在小時候眼睛也差點失明,了解失去光明的痛苦。在她辛苦的指導下,海倫用手觸摸學會手語,摸點字卡學會了讀書,後來用手摸別人的嘴唇,終於學會說話了。
莎莉文老師為了讓海倫接近大自然,讓她在草地上打滾,在田野跑跑跳跳,在地里埋下種子,爬到樹上吃飯;還帶她去摸一摸剛出生的小豬,也到河邊去玩水。海倫在老師愛的關懷下,竟然克服失明與失聰的障礙,完成了大學學業。
1936年,和她朝夕相處五十年的老師離開人間,海倫非常的傷心。海倫知道,如果沒有老師的愛,就沒有今天的她,決心要把老師給她的愛發揚光大。於是,海倫跑遍美國大大小小的城市,周遊世界,為殘障的人到處奔走,全心全力為那些不幸的人服務。
1968年,海倫89歲去世,她把所有終生致力服務殘障人士的事跡,傳遍全世界。她寫了很多書,她的故事還拍成了電影。沙利文老師把最珍貴的愛給了她,她又把愛散播給所有不幸的人,帶給他們光明和希望。
死後,因為她堅強的意志和卓越的貢獻感動了全世界.並且各地人民都開展了紀念她的活動。
【她的相關作品】
她一生寫過14本著作
《奇跡締造者》(台灣譯名:海倫·凱勒)(2000,TV Movie,迪士尼)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我的生活》
《我的老師》
《我黑暗中的光明》
《石牆之歌》
《樂觀》
《走出黑暗》等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節選)
(美) 海倫·凱勒
我們誰都知道自己難免一死。但是這一天的到來,似乎遙遙無期。當然,人們要是健康無恙,誰又會想到它,誰又會整日惦記著它。於是便飽食終日,無所事事。
有時我想,要是人們把活著的每一天都看作是生命的最後一天,那該有多好啊!這就更能顯出生命的價值。如果認為歲月還相當漫長,我們的每一天就不會過得那樣有意義、有朝氣,那樣充滿熱情。
我們對待生命如此怠倦。在對待自己的各種天賦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嘗不是如此?只有那些盲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那些成年後失明、失聰的人就更是如此。然而,那些耳聰目明的人卻從來不好好地利用他們的這些天賦。他們視而不見、充耳不聞,無任何鑒賞之心。事情往往就是這樣,一旦失去了的東西,人們才會留戀它。人們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如果讓每個人在他成人後的某個階段瞎上幾天、聾上幾天,黑暗將使他們更加珍惜光明;寂靜將教會他們真正領略喧嘩的歡樂……
請你思考一下這個問題: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將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後,太陽再也不會在你的眼前升起,你又將如何度過你那寶貴的三日?你又會讓你的眼睛停留在何處?
【海倫·凱勒生平】
海倫·凱勒好像註定要為人類創造奇跡,或者說,上帝讓她來到人間,是向常人昭示著殘疾人的尊嚴和偉大。她一歲半時突患急性腦充血病,連日的高燒使她昏迷不醒。當她蘇醒過來,眼睛燒瞎了,耳朵燒聾了,那一張靈巧的小嘴也不會說話了。從此,她墜入了一個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進了痛苦的深淵。
1887年3月3日,對海倫來說這是個極重要的日子。這一天,家裡為她請來了一位教師——安妮·莎莉文小姐。安妮教會她寫字、手語。當波金斯盲人學校的亞納格諾先生以驚訝的神情讀到一封海倫完整地道的法文信後,這樣寫道:「誰也難以想像我是多麼地驚奇和喜悅。對於她的能力我素來深信不疑,可也難以相信,她3個月的學習就取得這么好的成績,在美國,別的人要達到這程度,就得花一年工夫。」這時,海倫才9歲。
然而,一個人在無聲、無光的世界裡,要想與他人進行有聲語言的交流幾乎不可能,因為每一條出口都已向她緊緊關閉。但是,海倫是個奇跡。她竟然一步步從地獄走上天堂,不過,這段歷程的艱難程度超出任何人的想像。她學發聲,要用觸覺來領會發音時喉嚨的顫動和嘴的運動,而這往往是不準確的。為此,海倫不得不反復練習發音,有時為發一個音一練就是幾個小時。失敗和疲勞使她心力憔悴,一個堅強的人竟為此流下過絕望的淚水。可是她始終沒有退縮,夜以繼日地刻苦努力,終於可以流利地說出「爸爸」「媽媽」「妹妹」了,全家人驚喜地擁抱了她,連她喜愛的那隻小狗也似乎聽懂了她的呼喚,跑到跟前直舔她的手。
1894年夏天,海倫出席了美國聾人語言教學促進會,並被安排到紐約赫馬森聾人學校上學,學習數學、自然、法語、德語。沒過幾個月,她便可以自如地用德語交談;不到一年,她便讀完了德文作品《威廉·退爾》。教法語的教師不懂手語字母,不得不進行口授;盡管這樣,海倫還是很快掌握了法語,並把小說《被強迫的醫生》讀了兩遍。在紐約期間,海倫結識了文學界的許多朋友。馬克·吐溫為她朗讀自己的精彩短篇小說,他們建立了真摯友誼。霍姆斯博士在梅里邁克河邊幽靜的家裡為她讀《勞斯·豆》詩集,當讀到最後兩頁時,霍姆斯把一個奴隸塑像放在她手中。這個蹲著的奴隸身上的鎖鏈正好掉落下來,霍姆斯對海倫說:「她是你思想的解放者。」博士指的是安妮小姐。海倫的心中一陣激動,人世間美好的思想情操,雋永深沉的愛心,以及踏踏實實的追求,都像春天的種子深深植入心田。海倫從小便自信地說:「有朝一日,我要上大學讀書!我要去哈佛大學!」這一天終於來了。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以特殊方式安排她入學考試。只見她用手在凸起的盲文上熟練地摸來摸去,然後用打字機回答問題。前後9個小時,各科全部通過,英文和德文還得了優等成績,海倫懷著熱切的心情開始了大學生活。
1904年6月,海倫以優異的成績從拉德克里夫學院畢業。兩年後,她被任命為麻薩諸塞州盲人委員會主席,開始了為盲人服務的社會工作。她每天都接待來訪的盲人,還要回復雪片一樣飛來的信件。後來,她又在全美巡迴演講,為促進實施聾盲人教育計劃和治療計劃而奔波。到了1921年,終於成立了美國盲人基金會民間組織。海倫是這個組織的領導人之一,她一直為加強基金會的工作而努力。在繁忙的工作中,她始終沒有放下手中的筆,先後完成了14部著作。《我生活的故事》《石牆之歌》《走出黑暗》《樂觀》等,都產生了世界范圍的影響。海倫的最後一部作品是《老師》,她曾為這本書搜集了20年的筆記和信件,而這一切和四分之三的文稿卻都在一場火災中燒毀,連同它們一起燒掉的還有布萊葉文圖書室、各國贈送的精巧工藝禮品。如果換一個人也許心灰意冷,可海倫痛定思痛,更加堅定了完成它的決心,她不聲不響地坐到了打字機前,開始了又一次艱難的跋涉。10年之後,海倫完成了書稿。她很欣慰,這本書是獻給安妮老師的一份厚禮,老師安妮也為此而感到無比驕傲。
1956年11月15日,豎立在美國波金斯盲童學校入口處的一塊匾額上的幕布,由海倫用顫抖的手揭開了,上面寫著:紀念海倫·凱勒和安妮·莎莉文·麥西。這不是一塊普通的匾額,而是為那些在人類文明史上寫下了突出篇章的人們所設立的。的確,海倫把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贏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聯合國還曾發起「海倫·凱勒」世界運動。1968年6月1日,海倫·凱勒——這位譜寫出人類文明史上輝煌生命贊歌的聾啞盲學者、作家、教育家,在鮮花包圍中告別了人世。然而,她那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她那帶有傳奇色彩的一生,卻永遠載入了史冊,正如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所言:「19世紀出現了兩個了不起的人物,一個是拿破崙,一個就是海倫·凱勒。」
《我黑暗中的光明》是關於人類精神升華的一本書。生來既聾又盲的海倫·凱勒早年生活在與常人隔離的孤寂境況中,而這對一個人精神的發展是如此重要。
在全人類的神的愛護下,她得以同他人接觸。 精神上的發展帶領她走上了寫作生涯。
海倫.凱勒被視為本世紀最富感召力的作家之一。
海倫·凱勒生平:
1880年6月27出生在美國亞拉巴馬州塔斯喀姆比亞。
1882年1月因患猩紅熱致盲致聾。
1887年3月安妮·沙利文成為凱勒的老師。
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
1902–1903撰寫出版《我的一生》(有的譯作《我生活的故事》)。
1904年6月以優等成績大學畢業。
1908–1913 著《我的天地》(又譯作《我生活中的世界》)、《石牆之歌》、《沖出黑暗》。
1916年遭受婚姻不幸。
1919年應邀去好萊塢主演電影。
1924年成為美國盲人基金會的主要領導人。
1929年著《我的後半生》(也譯作《中流––––我以後的生活》)。
1930年旅遊英國。
1931–1933年榮獲坦普爾大學榮譽學位。訪問法國、南斯拉夫、英國。
1936年10月20日老師安妮·沙利文去世。
1942–1952年出訪歐、亞、非、澳各大洲十三國。
1953年美國上映凱勒生活和工作的記錄片《不可征服的人》。
1955年著《老師:安妮·沙利文·梅西》 榮獲哈佛大學榮譽學位
1959年聯合國發起「海倫·凱勒」世界運動。
1960年美國海外盲人基金會頒布「海倫·凱勒」獎金。
1964年榮獲總統自由勛章。
1968年6月1日與世長辭。
電影《海倫·凱勒》(The Miracle Worker)
英文名稱:The Miracle Worker
中文名稱:海倫·凱勒
別 名:熱淚心聲
導 演:阿瑟·佩恩 Arthur Penn
主 演:安妮·班克羅夫特 Anne Bancroft
Patty Duke
Maribel Ayuso
Dale Helen Bethea
John Bliss
上 映時間:1962年05月23日
上映地 區:美國
類 型:紀錄片
分 級:芬蘭:K-8
劇情介紹:
本片講述出生十九個月的海倫.凱勒,因患猩紅熱成了一個又聾又啞又瞎的人。其父母也只能看著她這樣成長而沒有辦法。一天,由波士頓來了一位聾啞學校的老師安妮,為了教導海倫,她們雙雙到巴拿馬鄉下,但結果只令海倫釋放其野性和反叛。安妮的責任心和耐心得不到其他人的了解,最終導致與海倫的父親發生矛盾。海倫的父親要安妮兩個星斯內改變海倫,否則她就得離開。於是安妮帶她到森林的小屋去,通過悉心的教導,兩個星期後終於改變了海倫,她與海倫之間也有了心靈上的溝通。本片是以身受三層痛苦,成長後為社會福利貢獻的海倫.凱勒少女時代接受安妮教導為背景的真實故事。
解析海倫·凱勒
如果現在我站在生命的終點,生命的火花即將滅亡,我會是怎麼想?怎麼做呢?是否也會感嘆生命的短暫與脆弱,而後悔沒有好好珍惜呢? 善用你的眼睛吧,猶如明天你將遭到失明的災難。聆聽樂曲的妙音,鳥兒的歌唱,管弦樂隊的雄渾而鏗鏘有力的曲調吧,猶如明天你將遭到耳聾的厄運。撫摸每一件你想要撫摸的物品吧,猶如明天你的觸覺將會衰退。嗅聞所有鮮花的芳香,品嘗每一口佳餚吧,猶如明天你再不能嗅聞品嘗。人啊!為什麼總要等到失去才後悔莫及呢!為什麼總要如此貪心,極少珍惜我們所擁有的東西,卻渴望那些我們所沒有的東西!也許,你總認為,上帝賦予我們這些美好的東西,甚至生命,都是理所當然的。可你有沒有想過,當某一天,你擁有的東西,甚至生命,都將失去,你會是怎樣,後悔懊惱,還是自暴自棄?如果是這樣,那就太可悲了。是的,我不能重踏他人的覆轍,我寧可現在就珍惜1968年6月1日下午,海倫·凱勒在睡夢中去世了,享年87歲。凱勒小姐在出生後18個月的時候就失聰失明成了個聾啞人,然而卻奇跡般地走完了一生。
海倫的不幸
1880年6月27日,一個女嬰誕生在亞拉巴州北部的一個叫塔斯堪比亞的城鎮,她就是海倫·凱勒。她聽力很好,口齒靈敏,父母還指望她當一個音樂家呢!然而在她一歲半的時候,一場重病奪去了她的聽力、視力,接著她又喪失了語言表達能力,使她彷彿置身於黑牢里無法擺脫。在她五歲時,家裡又添了一個妹妹:密爾特蕾特。海倫每次不能馬上吃到餅干,把洋娃娃放進搖籃里時有一個軟軟的東西已經在裡面了,每次想爬到媽媽的膝蓋上時,那個軟軟的東西又在上面了。她的脾氣越來越暴躁,給她的學習造成了一定的影響。要是我們被關在一個黑洞洞的房間里,沒有一絲光線,伸手不見五指,耳朵也聽不見,會是怎麼樣呢?可能會尖叫一聲可在大的聲音別人聽不見,自己更聽不見,那多可憐,可是海倫卻忍受了八十七年,可見海倫有多麼持久的耐心啊!
海倫的轉變
由於海倫自幼失聰失明,家人不得不請一位老師來教育她,通過帕金斯學院的院長亞納克乃斯先生的幫助,為海倫派遣了一位叫安妮·莎莉文的老師去輔導她。就是莎莉文改變了海倫的一生。經過長途火車旅行之後,安妮·莎莉文老師於一八八七年三月三日坐著馬車平安到達了塔斯堪比亞,當莎莉文老師到達海倫家門口時,她看到的海倫像一隻掉進水裡的小貓:棕色的頭發散亂著,上好的衣服弄得很臟。在海倫的記憶里,坐馬車來的人,往往手提箱中都裝有糖果和玩具等東西。於是,她把所有的東西都掏了出來,莎莉文大吃一驚,趕緊收回手提箱,可是海倫很生氣的向她沖去,要不是海倫父親的制止,兩人就都滾在了地上了。第二天上午,又發生了一場早餐戰爭。之後的種種事情把海倫的桀驁不馴的性格軟化了。最後海倫屈服了,她學會了說話,並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美國拉德克利夫學院,成為一個學識淵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國和世界各地,為盲人學校募集資金,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她贏得了世界各國人民的贊揚,並得到許多國家政府的嘉獎。
海倫·凱勒國際
( Helen keller Internationai. Inc 簡稱HKI )
海倫凱勒國際由海倫·凱勒與其他美國人於1915年創建,宗旨是協助政府開展防盲,著重於融入社會主流的盲童教育以及使成年盲人得以獨立生活的康復等工作。HKI大力幫助發展中國家,增強各國的能力以求制定其各自的規劃。它還從事對營養不良及由維生素A缺乏所引起的乾眼病、沙眼及其它傳染性眼疾的研究和防治項目,同時也為白內障致盲復明提供手術服務。在具備條件的地方,HKI都將防盲項目與初級醫療服務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海倫·凱勒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2. 海倫凱勒電影 英文對白
find life an excitig business and most exciting when it is lived for others. 我發現生活是令人激動的事情,尤其是為別人活著時
Although the world is full of suffering, it is full also of the overcoming of it.
雖然世界多苦難,但是苦難總是能戰勝的
Toward the sun as long as they do not see the shadow. --- Helen Keller 只要朝著陽光,便不會看見陰影。---海倫凱勒
The face of light, shadow just behind us - Helen Keller 面對光明,陰影就在我們身後--海倫凱勒 Confidence is the master of fate - Helen Keller 信心是命運的主宰--海倫凱勒
Sometimes I think that if people are to live each day as is his last day, the more wonderful! This may show the value of life ---- Helen Keller 有時我想,要是人們把活著的每一天都看做是生命的最後一天該有多好啊!
這就可能顯出生 命的價值 ----海倫凱勒 The world's best and most beautiful things do not look back when also the intangible
soul ... ... that they can only be felt. ---- Helen Keller 世界上最好和最美的東西時看不倒也摸不到的……它們只能被心靈感受到。----海倫凱勒
3. 海倫凱勒的勵志電影
海倫凱勒的勵志電影是《奇跡的締造者》。
《奇跡的締造者》是2000年上映的美國劇情電影,由娜迪亞·泰斯導演。盧卡斯·布萊克,海莉·凱特·愛森伯格主演。該片講述了既聾又啞的盲童海倫·凱勒的成長故事。
海倫(海莉·凱特·愛森伯格 Hallie Kate Eisenberg 飾)自幼便沒有視力和聽力,自然也不通 語言,一直以來,她都在黑暗裡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由於無法發泄內心的痛苦和孤獨,海倫只能不停的折磨著周圍照顧她愛護她的父母。
為了避免海倫被送往孤兒院,母親凱特(凱特·格林豪斯 Kate Greenhouse 飾)請來了名為安妮(艾麗森·艾略特 Alison Elliott 飾)的家庭教師,希望安妮能夠教會海倫和缺陷和平共處的方法。
一開始,海倫根本就不接受安妮的教誨,這讓課程的進行舉步維艱。在安妮的一再堅持下,凱特和丈夫同意讓安妮和海倫進行只有兩個人的單獨授課,但時間只有兩周。也正是在這兩周里,安妮漸漸改變了海倫的一生。
《奇跡的締造者》影評
美國電影《奇跡的締造者》(2000版)是一部讓人感動的影片,截取莎莉文老師初到海倫·凱勒家改變又聾又啞又盲小海倫這段經歷,表現了莎莉文如何著手把撒潑任性的小海倫教育成知道遵守餐桌禮儀的小淑女,創造了特殊教育的奇跡。影片不僅非常突出和高度肯定了殘疾兒童教師的重要性,也表現了家庭對殘疾兒童教育的影響性。
4. 關於海倫凱勒
【海倫·凱勒簡介】
海倫·凱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國盲聾女作家和殘障教育家。1880年出生於亞拉巴馬州北部一個叫塔斯喀姆比亞的城鎮。她在一歲半的時候因為一次猩紅熱奪去了她的視力和聽力,接著,她又喪失了語言表達能力。然而就在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裡,她借著她的導師安妮·沙利文(Anne Sullivan)的努力,使她學會讀書和說話,並開始和其他人溝通。而且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美國拉德克利夫學院,成為一個學識淵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國和世界各地,為盲人學校募集資金,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她贏得了世界各國人民的贊揚,並得到許多國家政府的嘉獎。主要作品有《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師》等。
海倫·凱勒是美國著名作家和教育家。1882年,在她一歲多的時候,因為發高燒,腦部受到傷害,從此以後,她的眼睛看不到,耳朵聽不到,後來,連話也說不出來了。
她在黑暗中摸索著長大。七歲那一年,家裡為她請了一位家庭教師,也就是影響海倫一生的沙利文老師。沙利文在小時候眼睛也差點失明,了解失去光明的痛苦。在她辛苦的指導下,海倫用手觸摸學會手語,摸點字卡學會了讀書,後來用手摸別人的嘴唇,終於學會說話了。
沙利文老師為了讓海倫接近大自然,讓她在草地上打滾,在田野跑跑跳跳,在地里埋下種子,爬到樹上吃飯;還帶她去摸一摸剛出生的小豬,也到河邊去玩水。海倫在老師愛的關懷下,竟然克服失明與失聰的障礙,完成了大學學業。
1936年,和她朝夕相處五十年的老師離開人間,海倫非常的傷心。海倫知道,如果沒有老師的愛,就沒有今天的她,決心要把老師給她的愛發揚光大。於是,海倫跑遍美國大大小小的城市,周遊世界,為殘障的人到處奔走,全心全力為那些不幸的人服務。
1968年,海倫89歲去世,她把所有終生致力服務殘障人士的事跡,傳遍全世界。她寫了很多書,她的故事還拍成了電影。沙利文老師把最珍貴的愛給了她,她又把愛散播給所有不幸的人,帶給他們光明和希望。
死後,因為她堅強的意志和卓越的貢獻感動了全世界.並且各地人民都開展了紀念她的活動。
【她的相關作品】
《奇跡締造者》(台灣譯名:海倫·凱勒)(2000,TV Movie,迪士尼)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我的生活》
《我的老師》
《我黑暗中的光明》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節選)
(美) 海倫·凱勒
我們誰都知道自己難免一死。但是這一天的到來,似乎遙遙無期。當然,人們要是健康無恙,誰又會想到它,誰又會整日惦記著它。於是便飽食終日,無所事事。
有時我想,要是人們把活著的每一天都看作是生命的最後一天,那該有多好啊!這就更能顯出生命的價值。如果認為歲月還相當漫長,我們的每一天就不會過得那樣有意義、有朝氣,那樣充滿熱情。
我們對待生命如此怠倦。在對待自己的各種天賦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嘗不是如此?只有那些盲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那些成年後失明、失聰的人就更是如此。然而,那些耳聰目明的人卻從來不好好地利用他們的這些天賦。他們視而不見、充耳不聞,無任何鑒賞之心。事情往往就是這樣,一旦失去了的東西,人們才會留戀它。人們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如果讓每個人在他成人後的某個階段瞎上幾天、聾上幾天,黑暗將使他們更加珍惜光明;寂靜將教會他們真正領略喧嘩的歡樂……
請你思考一下這個問題: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將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後,太陽再也不會在你的眼前升起,你又將如何度過你那寶貴的三日?你又會讓你的眼睛停留在何處?
【海倫·凱勒生平】
海倫·凱勒好像註定要為人類創造奇跡,或者說,上帝讓她來到人間,是向常人昭示著殘疾人的尊嚴和偉大。她一歲半時突患急性腦充血病,連日的高燒使她昏迷不醒。當她蘇醒過來,眼睛燒瞎了,耳朵燒聾了,那一張靈巧的小嘴也不會說話了。從此,她墜入了一個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進了痛苦的深淵。
1887年3月3日,對海倫來說這是個極重要的日子。這一天,家裡為她請來了一位教師——安妮·莎利文小姐。安妮教會她寫字、手語。當波金斯盲人學校的亞納格諾先生以驚訝的神情讀到一封海倫完整地道的法文信後,這樣寫道:「誰也難以想像我是多麼地驚奇和喜悅。對於她的能力我素來深信不疑,可也難以相信,她3個月的學習就取得這么好的成績,在美國,別的人要達到這程度,就得花一年工夫。」這時,海倫才9歲。
然而,一個人在無聲、無光的世界裡,要想與他人進行有聲語言的交流幾乎不可能,因為每一條出口都已向他緊緊關閉。但是,海倫是個奇跡。她竟然一步步從地獄走上天堂,不過,這段歷程的艱難程度超出任何人的想像。她學發聲,要用觸覺來領會發音時喉嚨的顫動和嘴的運動,而這往往是不準確的。為此,海倫不得不反復練習發音,有時為發一個音一練就是幾個小時。失敗和疲勞使她心力憔悴,一個堅強的人竟為此流下過絕望的淚水。可是她始終沒有退縮,夜以繼日地刻苦努力,終於可以流利地說出「爸爸」「媽媽」「妹妹」了,全家人驚喜地擁抱了她,連她喜愛的那隻小狗也似乎聽懂了她的呼喚,跑到跟前直舔她的手。
1894年夏天,海倫出席了美國聾人語言教學促進會,並被安排到紐約赫馬森聾人學校上學,學習數學、自然、法語、德語。沒過幾個月,她便可以自如地用德語交談;不到一年,她便讀完了德文作品《威廉·退爾》。教法語的教師不懂手語字母,不得不進行口授;盡管這樣,海倫還是很快掌握了法語,並把小說《被強迫的醫生》讀了兩遍。在紐約期間,海倫結識了文學界的許多朋友。馬克·吐溫為她朗讀自己的精彩短篇小說,他們建立了真摯友誼。霍姆斯博士在梅里邁克河邊幽靜的家裡為她讀《勞斯·豆》詩集,當讀到最後兩頁時,霍姆斯把一個奴隸塑像放在她手中。這個蹲著的奴隸身上的鎖鏈正好掉落下來,霍姆斯對海倫說:「她是你思想的解放者。」博士指的是安妮小姐。海倫的心中一陣激動,人世間美好的思想情操,雋永深沉的愛心,以及踏踏實實的追求,都像春天的種子深深植入心田。海倫從小便自信地說:「有朝一日,我要上大學讀書!我要去哈佛大學!」這一天終於來了。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以特殊方式安排她入學考試。只見她用手在凸起的盲文上熟練地摸來摸去,然後用打字機回答問題。前後9個小時,各科全部通過,英文和德文還得了優等成績,海倫懷著熱切的心情開始了大學生活。
1904年6月,海倫以優異的成績從拉德克里夫學院畢業。兩年後,她被任命為麻薩諸塞州盲人委員會主席,開始了為盲人服務的社會工作。她每天都接待來訪的盲人,還要回復雪片一樣飛來的信件。後來,她又在全美巡迴演講,為促進實施聾盲人教育計劃和治療計劃而奔波。到了1921年,終於成立了美國盲人基金會民間組織。海倫是這個組織的領導人之一,她一直為加強基金會的工作而努力。在繁忙的工作中,她始終沒有放下手中的筆,先後完成了14部著作。《我生活的故事》《石牆之歌》《走出黑暗》《樂觀》等,都產生了世界范圍的影響。海倫的最後一部作品是《老師》,她曾為這本書搜集了20年的筆記和信件,而這一切和四分之三的文稿卻都在一場火災中燒毀,連同它們一起燒掉的還有布萊葉文圖書室、各國贈送的精巧工藝禮品。如果換一個人也許心灰意冷,可海倫痛定思痛,更加堅定了完成它的決心,她不聲不響地坐到了打字機前,開始了又一次艱難的跋涉。10年之後,海倫完成了書稿。她很欣慰,這本書是獻給安妮老師的一份厚禮,老師安妮也為此而感到無比驕傲。
1956年11月15日,豎立在美國波金斯盲童學校入口處的一塊匾額上的幕布,由海倫用顫抖的手揭開了,上面寫著:紀念海倫·凱勒和安妮·莎莉文·麥西。這不是一塊普通的匾額,而是為那些在人類文明史上寫下了突出篇章的人們所設立的。的確,海倫把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贏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聯合國還曾發起「海倫·凱勒」世界運動。1968年6月1日,海倫·凱勒——這位譜寫出人類文明史上輝煌生命贊歌的聾啞盲學者、作家、教育家,在鮮花包圍中告別了人世。然而,她那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她那帶有傳奇色彩的一生,卻永遠載入了史冊,正如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所言:「19世紀出現了兩個了不起的人物,一個是拿破崙,一個就是海倫·凱勒。」
《我黑暗中的光明》是關於人類精神升華的一本書。生來既聾又盲的海倫·凱勒早年生活在與常人隔離的孤寂境況中,而這對一個人精神的發展是如此重要。
在全人類的神的愛護下,她得以同他人接觸。 精神上的發展帶領她走上了寫作生涯。
海倫.凱勒被視為本世紀最富感召力的作家之一。
1880年6月27生於美國亞拉巴馬州塔斯喀姆比亞。
1882年1月因患猩紅熱致盲致聾。
1887年3月安妮·沙利文成為凱勒的老師。
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
1902–1903撰寫出版《我的一生》(有的譯作《我生活的故事》)。
1904年6月以優等成績大學畢業。
1908–1913 著《我的天地》(又譯作《我生活中的世界》)、《石牆之歌》、《沖出黑暗》。)
1916年遭受婚姻不幸。
1919年應邀去好萊塢主演電影。
1924年成為美國盲人基金會的主要領導人。
1929年著《我的後半生》(也譯作《中流——我以後的生活》。)
1930年旅遊英國。
1931–1933年榮獲坦普爾大學榮譽學位。訪問法國、南斯拉夫、英國。
1936年10月20日老師安妮·沙利文去世。
1942–1952年出訪歐、亞、非、澳各大洲十三國。
1953年美國上映凱勒生活和工作的記錄片《不可征服的人》。
1955年著《老師:安妮·沙利文·梅西》 榮獲哈佛大學榮譽學位
1959年聯合國發起「海倫·凱勒」世界運動。
1960年美國海外盲人基金會頒布「海倫·凱勒」獎金。
1964年榮獲總統自由勛章。
1968年6月1日與世長辭。
電影《海倫·凱勒》(The Miracle Worker)
英文名稱:The Miracle Worker
中文名稱:海倫·凱勒
別 名:熱淚心聲
導 演:阿瑟·佩恩 Arthur Penn
主 演:安妮·班克羅夫特 Anne Bancroft
Patty Duke
Maribel Ayuso
Dale Helen Bethea
John Bliss
上 映時間:1962年05月23日
上映地 區:美國
類 型:紀錄片
分 級:芬蘭:K-8
劇情介紹:
本片講述出生十九個月的海倫.凱勒,因患猩紅熱成了一個又聾又啞又瞎的人。其父母也只能看著她這樣成長而沒有辦法。一天,由波士頓來了一位聾啞學校的老師安妮,為了教導海倫,她們雙雙到巴拿馬鄉下,但結果只令海倫釋放其野性和反叛。安妮的責任心和耐心得不到其他人的了解,最終導致與海倫的父親發生矛盾。海倫的父親要安妮兩個星斯內改變海倫,否則她就得離開。於是安妮帶她到森林的小屋去,通過悉心的教導,兩個星期後終於改變了海倫,她與海倫之間也有了心靈上的溝通。本片是以身受三層痛苦,成長後為社會福利貢獻的海倫.凱勒少女時代接受安妮教導為背景的真實故事。
解析海倫·凱勒
如果現在我站在生命的終點,生命的火花即將滅亡,我會是怎麼想?怎麼做呢?是否也會感嘆生命的短暫與脆弱,而後悔沒有好好珍惜呢? 善用你的眼睛吧,猶如明天你將遭到失明的災難。聆聽樂曲的妙音,鳥兒的歌唱,管弦樂隊的雄渾而鏗鏘有力的曲調吧,猶如明天你將遭到耳聾的厄運。撫摸每一件你想要撫摸的物品吧,猶如明天你的觸覺將會衰退。嗅聞所有鮮花的芳香,品嘗每一口佳餚吧,猶如明天你再不能嗅聞品嘗。人啊!為什麼總要等到失去才後悔莫及呢!為什麼總要如此貪心,極少珍惜我們所擁有的東西,卻渴望那些我們所沒有的東西!也許,你總認為,上帝賦予我們這些美好的東西,甚至生命,都是理所當然的。可你有沒有想過,當某一天,你擁有的東西,甚至生命,都將失去,你會是怎樣,後悔懊惱,還是自暴自棄?如果是這樣,那就太可悲了。是的,我不能重踏他人的覆轍,我寧可現在就珍惜1968年6月1日下午,海倫·凱勒在睡夢中去世了,享年87歲。凱勒小姐在出生後18個月的時候就失聰失明成了個聾啞人,然而卻奇跡般地走完了一生。
海倫的不幸
1880年6月27日,一個女嬰誕生在亞拉巴州北部的一個叫塔斯堪比亞的城鎮,她就是海倫·凱勒。她聽力很好,口齒靈敏,父母還指望她當一個音樂家呢!然而在她一歲半的時候,一場重病奪去了她的聽力、視力,接著她又喪失了語言表達能力,使她彷彿置身於黑牢里無法擺脫。在她五歲時,家裡又添了一個妹妹:密爾特蕾特。海倫每次不能馬上吃到餅干,把洋娃娃放進搖籃里時有一個軟軟的東西已經在裡面了,每次想爬到媽媽的膝蓋上時,那個軟軟的東西又在上面了。她的脾氣越來越暴躁,給她的學習造成了一定的影響。要是我們被關在一個黑洞洞的房間里,沒有一絲光線,伸手不見五指,耳朵也聽不見,會是怎麼樣呢?可能會尖叫一聲可在大的聲音別人聽不見,自己更聽不見,那多可憐,可是海倫卻忍受了八十七年,可見海倫有多麼持久的耐心啊!
海倫的轉變
由於海倫自幼失聰失明,家人不得不請一位老師來教育她,通過帕金斯學院的院長亞納克乃斯先生的幫助,為海倫派遣了一位叫安妮·莎莉文的老師去輔導她。就是莎莉文改變了海倫的一生。經過長途火車旅行之後,安妮·莎莉文老師於一八八七年三月三日坐著馬車平安到達了塔斯堪比亞,當莎莉文老師到達海倫家門口時,她看到的海倫像一隻掉進水裡的小貓:棕色的頭發散亂著,上好的衣服弄得很臟。在海倫的記憶里,坐馬車來的人,往往手提箱中都裝有糖果和玩具等東西。於是,她把所有的東西都掏了出來,莎莉文大吃一驚,趕緊收回手提箱,可是海倫很生氣的向她沖去,要不是海倫父親的制止,兩人就都滾在了地上了。第二天上午,又發生了一場早餐戰爭。之後的種種事情把海倫的桀驁不馴的性格軟化了。最後海倫屈服了,她學會了說話,並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美國拉德克利夫學院,成為一個學識淵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國和世界各地,為盲人學校募集資金,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她贏得了世界各國人民的贊揚,並得到許多國家政府的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