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英文電影 » 鋼琴家電影觀後感英文

鋼琴家電影觀後感英文

發布時間: 2023-05-18 13:14:06

Ⅰ 觀電影《鋼琴家》有感

距離上一次觀看《鋼琴家》這部電影已經過去了好幾年的光陰,腦中也只剩下些模糊的電影片段,就跟走馬觀花似的。如今,在更近一步學習和了解到相關的歷史後,重新再拾起這部電影,多了些截然不同的體悟與收獲。

《鋼琴家》是由羅曼·波蘭斯基執導的戰爭片,該片根據波蘭猶太作曲家和鋼琴家瓦迪斯瓦夫·席皮爾曼的自傳改編,描寫了一個波蘭猶太鋼琴家在二戰期間艱難生存的故事。《鋼琴家》橫跨整個二戰時期,從1939年德國進攻波蘭到1945年戰爭結束,電影主要講述了德國納粹對波蘭猶太人的迫害與摧殘。

影片開頭是一段黑白的影像,天氣晴朗,車水馬龍,人群如往常一般穿梭在熱鬧而充滿魅力的城鎮中,弗雷德里克·肖邦的《升C調小夜曲》響起,優美而動人的旋律在空氣中舞蹈。這是波瀾首都華沙被德國佔領前的情景。1939年,法西斯德國以「閃電戰」手段發動侵略波瀾的戰爭,僅僅27天,華沙淪陷。而留守華沙的席皮爾曼一家以及波蘭的無數猶太家庭自此灶鎮差走進了無休止的噩夢。

佔領波蘭後的德國納粹對猶太人的迫害是循循漸進和變本加厲的。首先從掠奪財富和限制經濟開始,然後採取一系列的無理手段隔離猶太居民,如佩戴臂章,建立隔離區等。著名的鋼琴家如今卻因戰爭而面臨失業,優雅的母親卻為生計所困而在深夜抱頭痛哭,年邁的父親卻因侮辱打罵而在積水中步履闌珊……這是多少波蘭猶太人的縮影。總是見不得這樣的場景,驕傲的人被迫折了腰,美好的人遭遇了厄運,勢弱的人得不到善待,這些都令人憤懣和嘆息不已。

此外,猶太人在隔離區更是受到了非人的摧殘,街道上隨處可見的餓殍,圍繞食物的矛盾與旅逗爭斗時時處處發生,納粹軍隊的子彈肆意地落在猶太居民的身軀之上,順便帶走了他們的靈魂。在這里,尊嚴被踐踏,自由被剝奪,生命被輕賤,黑夜漫長到彷彿沒有黎明。在等待列車的過程中,席皮爾曼一家分食一顆奶糖的那一幕使我潸然淚下。而在駛向集中營這個墳墓的列車門口,席皮爾曼與家人們失散,獨自一人在困境中苦苦掙扎著求生。

席皮爾曼的求生道路充滿了艱難坎坷,他多次與死神擦肩而過,可謂是不幸中的萬幸。跟隨著倖存者席皮爾曼的視野,可以更深刻地體會到戰爭的殘酷與無情。殺戮與死亡,炮火與廢墟,城市籠罩著不祥的氣息,讓人感到心悸和絕望。在影片的末尾處,主角席皮爾曼躲進了廢墟的閣樓之中,在半夜撬罐頭時被德國軍官霍森菲爾發現,然而這位德軍上校只是默默地聽席皮爾曼演奏的肖邦《G小調第一敘事曲》,這也是本劇最為經典的片段之一。這位德國軍官被席皮爾曼的旋律打動,他甚至冒險幫助了這位陷入困境鋼琴家。最終,德國軍隊被擊敗,鋼琴家席皮爾曼倖存下來,那位軍官也因與鋼琴家的結緣而被歷史留名。

歷史總是相似的,不分國度;人性也總是相似的,不分種族。戰爭可以摧毀一個人的肉體,但無法摧毀人性的善;戰爭可以毀滅一座城市,但無法毀滅藝術的璀璨。

在二戰期間,德國在這場種族清洗中屠殺了近六百萬猶太人,在同時期中國境內的抗日戰爭,三千五百萬人的生命消逝在日本軍國主義下。而如今生於一個相對和平的年代,我只覺得萬分幸運。在見識隱皮過戰爭的殘酷後,我認為和平是如此奢侈和重要。

Ⅱ 求電影<鋼琴家>的英文觀後感

A realistic phenomenon through the eyes of a pianist to show how tough the world can be? Jew pianist Wladyslaw Szpilman is the best pianist in whole of Poland and goes on to see unimaginable atrocities on him and his family by Germans. The scenes are realistic and the pace of movie is pretty steady but fluent and the whole effect does get upon the viewer. The end part was specially touching. It depicted that we remain the same old good and bad humans and Germans were no different. Probably, it's an excellent way to let the society feel the pain that humans can bring to one another. Adrien Brody has been on his lifetime best and let's all thank Roman Polanski for this creation. The spirit calls for introspections and resolve. We remain humans as long as humanity exists.

Ⅲ 求電影《鋼琴家》影評800字

一、對於鼎鼎大名的《鋼琴家》,一直心而往之。因為是2002年的片子,再加上,聽說獲獎不少,沖著好萊塢模式的電影去看的,我又自以為是了一把。呵呵,還好自己之前的自以為是讓我對這電影有了新的理解。

片中以二戰為背景,以德國迫害猶太人為導火索,表現一個猶太鋼琴家在長達近13年的戰爭時期內如何生存,並堅持下來。說實話,情節很簡單,這么說下來,任何人想的都會是那個鋼琴家是如何如何的堅毅,如何如何的堅強,如何如何的英雄,扛過那麼久,並生存下來。其實,不然,片中的鋼琴家就是一個人,一個超級普通的人,先是活著。

導演沒有將我們的主人公描寫的那麼偉大,那麼英雄,完全不是好萊塢喜歡的英雄模式。我們的鋼琴家,會為了五斗米折腰,該有的氣節在戰爭面前統統不見了。惱人的袖章,一邊罵著不帶,一邊掛在自己的胳膊上;為了飯,乞求一份工作;為了家人,架子是啥?為了生存,跪了,求了,哭了;哪怕低聲下氣求之前的愛慕之人,哪怕裝死人,哪怕那水到嗓子里快惡心的想吐,哪怕像過街老鼠一樣居無定所……我們的主人公,在努力的,活著……念胡

中間鋼琴家對於自己的處境到處找人幫忙的時候,我有點氣憤,為什麼不站出來,為什麼不跟他們一起去奮斗,哪怕死了,也是光榮的。

從一開始鋼琴家拒絕朋友的當警察的介紹,到後來鋼琴家被那個警察朋友救了,與父母分散,真的是成也鋼琴,敗也鋼琴。到中間,鋼琴家乞求朋友幫忙送信,朋友說「出去很容易,難的是你怎麼在牆的那一邊生活」,再到鋼琴家賣表時說「飯比時間重要」,最後,鋼琴家找到一個罐頭,打開的時候撞見俄國上校,繼而彈琴,繼而交流,從始至終,鋼琴家帶著罐頭,生怕不見了似的。處處彰顯著一個人的活法。

電影終究是電影,就算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那終究是電影,那麼就有電影特有的潛台詞。德國大兵對一個猶太老人的羞辱;一個孩子的夭折;「若你刺我們,我們不會流血嗎?若你們抓我們癢,我們不會笑么?若你對我們下毒,我們不會死去嗎?若你加害於我們,我們不應該復仇嗎?」;20波蘭幣一塊牛奶糖,全家人最後的一餐;只有自己的時候,面對這鋼琴只能動動手指頭,使勁幻想著音符;生病的時候,手指依然在彈。

全片沒有將鋼琴家打造的像個英雄似的,就連搬磚的時候失誤被德軍打,一直受著,從未用手擋,朋友揶揄他說:真希望你彈鋼琴比你搬磚強。我想做為一個年輕力壯的青年,出點力氣應該不算什麼,那麼,就是我們的鋼琴家在保護自己的手。

最後,翻過牆去,一片狼藉,渺小的他在廢墟中無限被放大。在給德軍上校彈琴的時候,那種自由奔放。戰爭從來不是一個國家、一個家庭、一個人的事情。上校手邊的全家福,我想上校幫助鋼琴家也不僅僅是因為他是鋼琴家吧。

「戰爭結束後,你准備干什麼?彈琴吧。」「你為什麼穿那件德軍的大衣?我冷。」
片中主人公台詞不多,但是戲挺足。一個鋼琴家,要演出的不僅僅是他的隱忍和堅毅,還有那雙手。

二、戰火中的無聲演奏者音樂是他一生的熱情,求生是備豎他生命的傑作,——[鋼琴家] 「二戰時,波蘭斯基被無情地捲入了時代的風暴,最終,他獨自一人逃離波蘭的集中營,幼小的身軀里鍥著無法磨滅的陰影頑強地活了下來。這個兩世為人、現今七十多歲的老人,在垂暮之際,回首往昔,開始直面自己童年的巨大傷痛。為了記憶中碎片似閃爍的烙印,為了六十多年前那場人類的劫難,波蘭斯基推出了一部私人小說性質的集中營電影——【鋼琴家】。」影片剛開始,鋼琴家正在波蘭電台彈鋼琴,他完全沉浸於優美的音樂之中。突然間,一聲巨響破壞了他的演奏,電台遭到了德軍的轟炸,他的指尖還在鋼琴鍵上停留,他不願意終止那首未完的曲子,可炮火也在繼續,這一刻炸毀的是牆壁,下一刻可能就是他自己。在電台同事的崔促下, 他不得不停止錄音,逃離了電台。現實總是那樣殘酷,無情的炮火不會憐惜再美妙的音樂,而是繼續猖獗。而德軍迫害一切猶太人,無論他是乞丐,還是鋼琴家。看過這部電影我們就會發現,它的影像風格與波蘭斯基一貫的黑色陰仔滾攔暗有所不同,反映戰爭殘酷的電影,卻用了較為明亮的色調。可正是這種明亮,反襯出戰爭所帶來的那些殘無人道德罪惡,使它們暴露於陽光之下,無可掩飾,真可謂是一場「白天的惡夢」。「影片的鏡頭清醒而體貼入微,它輕輕撫廖鋼琴師憂郁的面龐,緊張關注著滿街的屍首,冷靜旁觀生命在瞬間破碎。在這些鏡頭下纏繞著許多令人難忘的場景,流轉著一幕幕真實的存在主義生死劇。」德國人讓猶太人都要在袖子上戴一個六角星標志以易辨別,斯皮爾曼認為這是一種屈辱,他說:「我不戴。」很多人都這么說,可是他們最後只能妥協。再比如剛被趕到集中營的猶太人在德國士兵的皮鞭下奏起歡樂的樂曲,兩眼含淚的跳著歡快的舞步。還有那個因殘疾而無法向德國人起立鞠躬的老人,被連人帶輪椅從樓上扔下捽死在路上。新年的夜晚,猶太苦力們挨了一頓皮鞭,理由是那幫德國兵在慶祝新年。而類似的場景在這部影片中比比皆是,戰爭中被壓迫的人民,只能無奈的忍受痛苦,以求得一絲生的希望。對於一直在逃亡的鋼琴師來說,音樂一定就是他求生的精神支柱。而片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在那個用於藏身的屋子裡,有一架鋼琴,但鋼琴師卻不能出聲,於是他將手指懸在琴鍵上盡情演奏,完全沉於一個存在於內心的純粹而美好的音樂世界。也正是鋼琴師彈奏的音樂,觸動了他遇到的那位德國軍官,那位軍官的良知與善心也促使他幫助了鋼琴師,使鋼琴師得以在一片廢墟中存活了下來。影片臨近結尾處,還有一幕令人難忘。德國人已經被打敗,這時終於敢走上街的鋼琴師卻又因穿著德國人的大衣而遭到誤會,別人問他:「你怎麼會穿著那鬼東西?」回答是:「因為冷。」這是最真實的回答。而真實的總是不會那麼圓滿,救過斯皮爾曼的那位德國軍官最終死在了戰俘營。影片的最後,在那場戰後的音樂會上,鋼琴家彈奏了一隻完整的曲子,這一次將沒有人會打斷他。而觀眾們也在能這支曲子中,慢慢體會這部電影所贈與我們的一種真實的回望,和深入靈魂的震撼。

Ⅳ 如何評價電影《鋼琴家》

這部電影最可貴的是他的真實和其中反應的在迫害猶太人浪潮中的人性。

電影是由鋼琴家維拉德斯婁·斯普爾曼的自傳改編。斯普爾曼作為猶太人,雖然是一名如此有名氣的鋼琴家,在納粹迫害猶太人的浪潮中也不能倖免。他為了生活賣掉了鋼琴,為了生存東躲西藏。在華沙被佔領的前夕還在電台錄制鋼琴曲,波蘭猶太民族不斷受到各種沒有尊嚴、沒有生活權利的要求,不能走人行道,搬到猶太特區,趕到集中營,攜帶現金有限制,生活物資沒有任何保障,路上隨時可見餓死的人。還沒有搬到猶太特區前,他不能帶多蘿塔去咖啡店,不能在公園散步,不能坐公共長椅,只能在街上站著聊天。電影中被打死的穿越牆下下水道的孩子,發瘋的找丈夫的女人,一排趴在地上等待腦袋被打個洞的猶太人。納粹在街上任意戲耍猶太人,沒有理由的槍斃任何人,把輪椅上的老人推出窗外摔死。猶太人充當猶太警察迫害猶太人,高價賣給猶太同胞生活用品。

電影中也有暖意。幫助他出逃的猶太人,在登上集中營的火車上最後一刻救他的人,全家分享的那一塊糖,波蘭人給他的安全的生活地點,還有最後一幕里救他並給他食物的德國軍官。猶太人和波蘭人也開始反抗。。。

看完整部電影之後內心很震撼,我相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生在中國人民的苦難和故事一定不比電影中少,期待中國能出現這樣一部影片。

這部電影的確令人感動。

所有製作精良的 歷史 題材戰爭片都對衣著和武器相當考究,《鋼琴家》也不例外。因為你可以看到在華沙大街上踢正步行軍的德國軍隊,有鐵絲網內各式各樣被俘的德國軍人,還有最後解放華沙的蘇聯軍隊。

本片除了大家都熟知的有關反戰和人性的一些東西外,我第一次開始關注美國演員阿德里安·布勞迪,但是從後來的觀察中並未發現他有多麼大的突破。

除了上邊的東西外,最重要的就是被大家津津樂道的德國軍官專業戶托馬斯·克萊舒曼。他在後來的《刺殺希特勒》,《帝國的陷落》,兩版《斯大林格勒》都有參演,都是德國軍官。鏡頭時間並不多的T.K.最終博得了很多中國觀眾的青睞,他也漸漸成為了我們對德國軍官的一個典型形象。

《鋼琴師》——戰爭中人性的光輝與陰暗
《鋼琴師》根據波蘭猶太作曲家和鋼琴家維拉德斯婁·斯普爾曼的真實自傳改編(有興趣的可以看小說原著),由羅曼·波蘭斯基執導,阿德里安·布洛迪主演,影片描寫了一個波蘭猶太鋼琴家在二戰期間如螻蟻般艱難生存的故事,於2002年9月25日在法國上映。

這部電影我看了三次,每次看完,內心依然震撼,整部電影沒有過於讓人不適的血腥鏡頭,但是卻真實的還原二戰期間波蘭猶太人的悲痛遭遇。導演羅曼·波蘭斯憑藉此片拿下第7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羅曼·波蘭斯本是一位法籍猶太人,但是這部影片導演在隱忍自己的感受,是以一個中立的態度來揭露那段 歷史 。

人性的光輝在戰爭中不分國籍,不分種族地閃耀著,可人性的自私與醜陋也是深不見底的枯井。

男主斯皮爾曼是由美國演員阿德里安·布勞迪飾演,因為他特有的外形,高挺的鼻子,深陷的眼窩,特別符合猶太人的特點再加上本就扎實的演技,與這個角色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成就了奧斯卡 歷史 上最年輕的影帝。

斯皮爾曼,波蘭籍猶太人,在當地電視台有一份體面的工作,也是家喻戶曉的鋼琴家。在戰爭來臨之前,一家人幸福融洽地生活在一起。可是炮火毀滅了這一切,毀滅了男主的家庭,愛情,包括他的尊嚴。影片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德軍要入侵波蘭的時候,男主一家准備逃亡,但是在廣播中聽到英美有計劃對德宣戰,而放棄了逃亡的計劃。當晚母親還准備了豐富的晚餐來慶祝,卻不知道這個不切實際的希望給他們帶來了支離破碎的家庭。德軍入侵波蘭後,要求所有猶太人必須貼上標志性袖章,妹妹一開始拒絕,可最後也被迫屈服,這似乎象徵了當時大部分的猶太人,認為退後一步,會換來海闊天空,卻不知道每一步妥協的背後,是離深淵越來越近。

戶口登記到袖章到隔離區再到集中營,大批大批的猶太人就像慢慢被圈養的牲畜,越來越無處可逃。影片中可以看到猶太人當街無辜被戲虐,被槍殺,甚至於晚上安靜地在自家吃飯,都有可能隨機被德軍挑中扔下高樓活活摔死,這樣的納粹德軍固然可恨,但是在隔離區內大批猶太人卻沒有任何反抗意識,甚至還聽著音樂,數著手中金幣,片中在大批送往集中營的等候廣場上,一個猶太老人表示這是去往死亡的路,我們應該抵抗,反擊,我們人數不少,我們會有贏的機會,但是卻有人反對,德國人需要勞動力,他們不會白白浪費這樣的人力,只要我們好好工作,會活著的。誰對誰錯?導演把問題留給了我們的觀眾。

影片中最具矛盾的角色應該是男主斯皮爾曼的朋友伊扎克,家裡是做鑽石生意的,為了生存成為了一名為德軍服務而殘害同胞的猶太警察,知道男主在隔離區溫飽困難,還特意送去了食物,希望男主斯皮爾曼為了家人的生存和他一同加入,但是被男主的弟弟羞辱一番後憤然離去,即使這樣伊扎克還是冒險救過一次斯皮爾曼的弟弟,甚至在猶太人被大批送上死亡火車的時候在德軍眼皮下將斯皮爾曼拽下,給了他再次活命的可能。人性的光輝在他身上閃耀過,但是當他拿起棒棍傷害自己同胞的時候,他的人性是自私的嗎?導演同樣把這個問題留給了我們。

男主斯皮爾曼本是生活一帆風順,受人尊敬,自信,幽默有魅力。正常發展下去可能還會有一段唯美的愛情,但是老天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讓這一切遙不可及,男主為了活下去,在集中營被鞭打的時候抱住德軍的褲腿求饒,只為活命。最後在猶太朋友協助下逃出來,也只能藉助波蘭朋友,到處東躲西藏,如螻蟻一般。可生命畢竟是頑強的,求生的慾望一次次刺激著男主,也一次次幫助他逃離死亡。演員阿德里安·布勞迪深邃的眼神完美的演繹了這位鋼琴家跌宕的人生,劇情我不過多的透露,有興趣的可以欣賞影片。

一首肖邦的G小調《第一敘事曲》成了拯救男主生命的高歌,斯皮爾曼像過街的老鼠一樣東躲西藏尋找食物的時候,正好碰上了德國高級軍官,影片中透過的一絲光明就像人性的光輝,照亮了,打動了軍官的心,將影片的劇情帶向了高潮。最後在德國軍官的幫助下,斯皮爾曼順利地等到了德國戰敗,波蘭被蘇聯解放了,可是這位德國軍官卻以納粹戰俘的身份死在了蘇聯勞動營里。他是好人還是壞人呢?我想這個也是導演留給我們自己思考的,沒有唯一的答案,也沒有正確的答案。

這部電影的豆瓣評分9.2,網上各種劇情分析的都有,有人控訴納粹,有人批評猶太人,有人批評那個時代,但是我覺得這些應該都不是導演想要表達的意思,因為太表面,太簡單,也太膚淺。就像一萬個人心中,有一萬個哈姆雷特一樣。

只是希望世界和平,沒有戰爭,因為戰爭太醜陋,人性也經不起戰爭的摧殘。

電影的劇情我並沒有透露太多,希望留給大家空間,自己去評。

這部電影的細節非常多。其原因是這部電影改編於一部真實的紀實作品。你如果有心地關注一下人物的對話,就會從中獲取大量的信息,對二戰時期歐洲人民的眾生相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

這部電影非常實在。說他實在,是說給那些認為這部電影過於ridiculous、平淡和踐踏人的尊嚴的人聽的。這類人之所以會對這部電影產生這樣的看法,我私心地以為是沒有認清世界和人性的本質。

生活本身就具有ridiculous的一面。人性本身就具有自私的一面。當一個人為了生存而奔波的時候,他是可以不顧尊嚴的。

當納粹輕描淡寫地叩響扳機把猶太人的腦漿、額頭上打出窟窿的時候。當小孩子被打斷脊椎骨死掉的時候。當母親把自己的孩子捂死而精神失常的時候。當輪椅上的老頭被活活丟下陽台摔死的時候。

當猶太人反抗德國人,德國人屠殺猶太人,猶太人迫害猶太人,猶太人拯救猶太人,波蘭人迫害猶太人,波蘭人反抗德國人,蘇聯人迫害德國人的時候。

當主角從一個光鮮的鋼琴家,最後成為了一名只為生存而有些麻木的亡命者的時候。

你會驚奇地發現,很多時候,現實是復雜的,戰爭是復雜的,人性也是復雜的。納粹也會有尊敬藝術幫助猶太的軍官,為納粹賣命的猶太人在迫害自己同胞的時候也會救下主角,同是被德國人奴役的波蘭人卻大聲叫嚷著要抓住猶太同胞,在德國人窮途末路之際隱忍膽小的波蘭人也開始反抗起來,上層階級的猶太人整天去酒館閑聊不顧外面同胞死活。

你必須得承認,你所見的,都是事實。沒有額外的東西來渲染,亦或是添加些別的作料來讓你繼續認為——啊,納粹就是殘忍的,正義必將戰勝邪惡,希望永遠大於失望!

很可惜,現實並不是這樣。影片結尾沒有什麼很大的希望,主角的家人或許已經慘遭不幸,那位恩人德國軍官也死在了蘇聯人的手裡。這個時候,主角重新成為了光鮮亮麗的鋼琴家,在輝煌的音樂廳里奏起了肖邦的波蘭舞曲。

很多時候,一部電影不需要主題,尤其是在涉及到 社會 文化民族狀態下的題材,由於為現實過於復雜,那些火急火燎想要宣示主題的電影往往會給人「假」的感覺。

整篇看下來,主角是軟弱的,是被某些具有崇高信仰的階級所鄙視的「沒有骨氣的藝術家」。而我很欣賞主角,因為他具有絕佳的運氣和頑強的生存渴望,最後重新坐在了輝煌的音樂廳內,演奏起波蘭民族的肖邦舞曲。在他背後,是死去的親人,遠去的情人和失蹤的恩人,以及無數二戰時期死於非命的猶太人。

無需帶有意識形態的階級批判,無需故作高深和矯揉造作的煽情,光就這一點,很多電影無法望其項背。在華沙深夜的廢墟里,一個衣著襤褸的亡命之徒,在德國納粹的陪伴下彈奏肖邦的敘事曲。

謝謝您的邀請。這部電影改編一部真實的紀實作品,反映了當時 社會 。猶太人反抗德國人,德國人屠殺猶太人,猶太人迫害猶太人,波蘭人迫害猶太人。蘇聯人迫害德國人的時候,主角從一個光鮮的鋼琴家,成為一名只為生存而有些麻木的亡命者的時候。納粹也會有尊重藝術家的軍官,他在納粹賣命的猶太人在迫害自己同胞的時候救下主角。影片的結局沒有很大的希望。主角的家人或許已經慘遭不幸,那個恩人德國軍官也死在蘇聯人的手裡,這時候主角重新走上輝煌的音樂舞台,奏起肖邦的那首舞曲,成為光艷亮麗的鋼琴家。這部電影中,主角是個沒有骨氣,軟弱的藝術家,它有著頑強的生命渴望。重新走上舞台的那一刻,在他的背後是死去的親人,遠去的情人和失蹤的恩人,以及無數的死於非命的猶太人,戰爭是復雜的,人性也是復雜的。

《鋼琴家》講述了二戰時期,華沙被入侵後,電台著名的猶太人鋼琴家在各界人士甚至德國中校的幫助下生存到戰爭結束。

真人真事的加持讓這部反戰影片無需什麼劇作技巧來幫助講故事。只遵循時間線,圍繞主人公的事件,輻射出各種人在戰爭中的表現,就足夠給人諸多思考。所以電影的呈現上,在其他電影中所忌諱的沒有鋪墊的轉折,主人公缺乏的主動性推動力在這部電影都反而不是問題。

這是一部偉大的二戰反思電影。

它的偉大之處在於導演沒有將主角塑造成一個偉大的反抗戰士,而是用一個極其普通的猶太人視角,平靜客觀地講述了他逃生的故事。往往正是冷淡的殘酷才最沖擊人心,帶給人深深的震撼。在電影中看主角的逃生歷程,彷彿置身於彼時,親身體會到納粹的殘暴,用獨特的視角去冷靜地觀察這場人類浩劫,去細細體會絕境下的生存之艱。

1939年德國突襲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拉開序幕,很快首都華沙淪陷。

主角猶太裔波蘭籍鋼琴家,席皮爾曼便是在華沙電台工作。納粹德軍的血統政策在此時還未完全暴露,他們強制要求所有猶太人在右臂佩戴醒目的猶太臂章,以便隔離。

席皮爾曼一家也跟著命令,住進了臨時劃定的隔離區。在這里,生存是一件奢侈的東西,因為他們的性命在納粹眼中毫無價值,可以以任何借口隨時隨地被剝奪。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一次極其普通的晚餐中,納粹突然在席皮爾曼對面樓進行檢查,通過窗口看到對面有一家人也正在吃晚飯,納粹讓一個坐在輪椅上的老人站起來,老人掙扎無果後竟被直接扔出了窗外。

沒有多餘的鏡頭和音樂,就是平淡的像普通錄像一樣,一條生命結束了。

後來德軍政策開始野蠻化,所有佔領區的猶太人被有秩序的送進集中營進行大規模屠殺。席皮爾曼一家也跟著隔離區的所有人准備前往奧斯維辛集中營。

他們不知道即將面對什麼,心中充滿著希望與絕望,都期待著下一個地方比這里好,能夠生存下去。

在即將登上火車的時候,一個猶太警察救下了席皮爾曼,他躲過了一劫。

但他漫長的如乞丐螻蟻般逃亡由這一刻正式開始了…

呵呵,沒看過!

從小到大,我看過許多的 歷史 戰爭片,可是沒有哪一次像這次的 歷史 戰爭片給我這么大的震撼。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曾經年少,所以不能感知影片中戰爭的殘酷,還是這部影片的導演和編劇太能抓住我的心。《鋼琴師》這部電影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影片的開頭是復古的黑白影像,音響中漸漸傳來悠揚的鋼琴曲。影片是戰爭類型,優雅的鋼琴聲被炮聲掩蓋,彈著鋼琴的優雅男主角不得不逃離逐漸坍塌的廣播室。此後,影片便開始了戰爭帶來的無盡的壓抑。才能將看電影的我們如此深刻地感受到戰爭的殘酷性。這是一部以二戰為背景,講述了天才猶太人鋼琴家瓦列迪克•席皮爾曼在二戰期間,為躲避德國納粹的追殺在朋友的幫助下而四處躲避、逃跑的經歷。他面臨著一次次的納粹分子的獵殺,總能幸運的逃脫,最終從戰爭中存活下來。

忍受著影片帶來的無奈 壓抑 和憂傷將它看完。

影片中的蕭邦的樂曲在腦中回盪。

永遠不能忘記影片開頭拉提琴的女孩深情的望著史標曼。他說「請叫我史標曼」

還有在集中營史標曼和家人一起將糖果分為了六塊。那糖果我覺得含在嘴中並非是甜而是苦澀。

它在無奈下用手指彈奏無聲的鋼琴,那曲在回盪······

最傷心時是看他用似骷髏般的手彈奏著樂曲。

和旁邊靜靜聆聽德國軍官。

音樂的震撼讓人不再畏懼同樣也不再殘忍。

影片結束後發現下雨了。

想起曾在下雨時用鋼琴彈奏的憂傷曲目。苦澀是讓藝術升華的最佳途徑。因為只有抽經斷骨的經歷才能彈奏出讓人心中為之震撼的樂曲。影片最後是史標曼的原聲錄音

Ⅳ 電影鋼琴家觀後感手抄報 英文電影手抄報

電影鋼琴家的手抄報 英文電影手抄報-

音樂家手抄報世界音樂家手抄報鋼琴家的名人名言--與學鋼琴者共勉

海上鋼琴師圖片手抄報手抄報模板大全

鋼琴里的魔灶畢鬼手抄報

電影鋼琴家的手抄報 英文電影手抄報-

關於看完電影的手抄報 英語電影手抄報

英文電影動畫片手抄報 英文電影手抄報

音樂手抄報大全鋼琴的知識

鋼琴家電影手抄報

優秀電影影評手抄報 英文電影手抄報

海上鋼琴電影手抄伏棚報 英語電影手抄報

海上鋼琴師的手抄報 尊敬老師的手抄報

a4a38k中小學生暑假觀影電影觀後感黑白線描塗色空白手抄報模板

外語學習 英語學習 海上鋼琴師的英文介紹ppt 第1海上鋼琴師手抄報

英語電影影評手抄報 英語電影手抄隱廳芹報

Ⅵ 鋼琴家電影觀後感

鋼琴家電影觀後感

鋼琴家電影觀後感,《鋼琴家》觀後感作文,寫好作文需要反復總結經驗,對學生而言作文是很傷腦筋的,作文的內核和內涵無人願意了解,文采是點睛之筆,好的作文用詞不在優美更在准確,看完《鋼琴家電影觀後感,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鋼琴家電影觀後感1

這是一部描述二戰期間生活在波蘭的一位猶太裔鋼琴家的故事,導演沒有用濃重的炮火和血腥的屠殺來表達戰爭的殘酷,他講述了一個弱者的故事。

他曾是上層社會的儒雅紳士,是波蘭最著名的鋼琴家,然而德國人的到來改變了這一切,他們大肆迫害猶太人,使波蘭的猶太人從50萬直降到6萬。影片中的鋼琴家一直是個懦夫,他從來沒有一絲反抗,他一直忍受、逃跑,經常可以看到他翻箱倒櫃地找食物,他要的很簡單,僅僅是生存。

看完電影,我經常回想起這樣一幅圖景,一個高大卻虛弱的身體,帶著一臉絡腮鬍子,狼狽不堪地跛行於已被完全破壞的房屋中,時不時地一些兇殘的德國大兵目無表情地從空曠的街道上踢踏而過……我在想,這些士兵,他們真的明白這場戰斗的意義嗎?一張擺在軍官桌前的全家福似乎在說,或許只是那個時代,那種環境造成了這一切,軍人的職責永遠只能是服從。

故事的結尾,一位德軍高級將領幫助了這位鋼琴家,是真的人性逆轉嗎?我想或許不是,或許只是因為他知道戰爭即將結束,或許他經歷太多的血腥,需要一些心靈的救贖,我以為他只是一個人,而人心都是肉長的。有人說這段描述是為了煽情,而我了解到這的的確確是真實發生的事實。

聽說鋼琴家的原型出過一本書,真實地講述了這段不堪的歷史,但由於內容涉及波蘭參與屠殺而被禁,很希望能知道書名,有機會一讀,我,只想了解那段真實的歷史。

影片的名字是鋼琴家,但我們卻極少聽到琴音,或許那個時代不容許美的東西蔓延,因為溫柔流淌的琴音會穿越人的心靈,洗滌人們心中邪惡的靈魂,或許那位軍官也是被音樂征服了。我注意到這位鋼琴師在自由年代彈奏的音樂是輕柔而舒緩的,好似一股暖流在身邊環繞。而當他帶著恐懼,在飢渴的狀態中為那位德國軍官演奏時,他手中流淌出來的音樂卻似乎在咆哮,在斥責德國人的暴行,他以為這是他最後一次演奏了,懦弱的他用這種方式表達了一個猶太人的心情……德國軍官沒有怒,他似乎想明白一些道理,其實鐵蹄下的沉寂才是最強有力的控訴,他知道他們能征服一個民族的肉體,卻永遠征服不了這個民族的靈魂……(我很想知道影片中的這幾段鋼琴曲是什麼年代的曲子,原曲表達的是一種怎樣的意境)

到此,我還時不時地回想起那個落破的像被縛的耶穌像的鋼琴家,他怯生生地走進屋子,怯生生地演奏,他始終不忘抱著那個已經灑了大半的水罐,他實在太需要它了,所以僅管懦弱、僅管害怕,他卻始終抱著它,就像守著自己的一筆財富……

我想,或許我們不需要用槍炮去表達殘暴,也不需要用所謂壯舉來展示人格魅力,一個普通人的一段剪影,或許就能很好地解釋整個世界,這樣的藝術表達才最真實,最撬動心靈……

有人說波蘭人在這場戰爭中也表現的相當殘暴,所以波蘭人民不值得同情。我在想時間過去了這么久,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如何把這段歷史真實地還原,讓更多的人了解,讓這樣的悲劇不再發生才是實實在在的。記得影片的結尾處,那位小提琴演奏家幫助鋼琴家找尋那位軍官,雖然他也曾受過很大傷害,雖然他曾很憤怒向德國戰俘吐口水,但他還是以德報怨,這是一種寬恕,對別人,也對自己。記得美國的南北戰爭之後,林肯總統被殺,臨死前說「不要報復」,或許這也是我們這一代人應該學習的。

鋼琴家的影片中有許多隱含的歷史背景,如果之前不能很好了解,對這部影片的理解就會大打折扣。近期了解了一些二戰的歷史,但還是感覺不足夠,未來要多了解,再回頭看這部片子或許有不一樣的收獲。

鋼琴家電影觀後感2

前幾天閑來無事,便在某奇搜騰電影,翻看翻看著,便發現了《鋼琴家》這樣一部電影。

第一印象便是這朴實無華的片名,《鋼琴家》,便不是說是一個鋼琴家或者是一個關於鋼琴的故事嘍?懷揣這這樣的好奇,我觀看了這部影片。

142分鍾的影片卻讓看後的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下來。可講的地方太多了,以至於讓人不知從何說起……

那就簡單說一些吧。

影片的開頭是美好的,鋼琴家做著自己喜歡做的事,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有了自己心儀的女子,但突如其來的禁猶太令,讓原本美好的人生被改寫,所有的猶太人被迫搬遷到人為劃分的猶太區,受盡侮辱,歷盡險惡。猶太人彷彿牲畜一樣被軍官蔑視羞辱,也被世人所嫌棄。猶太人們被困在圍牆中,他們失去了新鮮的麵包,更失去了生而為人的自由。 而有些猶太人,不僅失去了自由,更失去了一個民族的節操,他們打罵同是猶太人的.別人而來顯得自己高人一等,但殊不知在別人眼裡,他們是那低聲下氣的狗,是比那些失去了自由的人還可憐的人。

這部影片中最讓人印象尤為深刻的一幕,德國軍官發現了藏身的男主,卻沒有殺了他,而是聽著他的鋼琴演奏陷入深深地回憶中,更甚於之後主動幫助男主給之於食物衣物。這位德國軍官本性並不是壞的,而是由於戰爭的殘酷而不得不去戰斗殺戮,他不想死,所以在感受到鋼琴家的求生欲後而引起共鳴。雖然最後他的確是死了,但這不是人性中美好的一面么?

戰爭,對於這個世界的危害是極大的,而對於一個家庭,對於個人,最痛苦的便是失去家人失去以前擁有的所有,而這些情況,在戰爭是最為常見的,活下來真的很不容易。影片極其深刻的以一個平常藝術家的親身經歷刻畫出了戰爭的殘酷,也表現出了一個人對生的渴望,讓我們在跌宕起伏的劇情中厭惡戰爭而對生活抱以希望。總之,這是一部值得去看值得深思的影片。

鋼琴家電影觀後感3

印象最深刻的,是瓦列在雪中奔跑的那一段。漫天的白色,遠處有行人走過。他們不會明白這個倉惶的男人經歷了什麼。而他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邁出那一步。

靠在牆上的時候,驚魂未定的他究竟在想些什麼呢。

影片中對於人性的刻畫已經被太多文字所贊美。那種客觀的'視角,描述了整個時期的狀況。客觀到了近乎冷酷和精確的地步。

羅曼·波蘭斯基導演在這部片子里更多地使用著第三視角轉切第一視角,用主角的眼睛去看待戰爭的殘酷。在表現屠殺和局部戰爭時,絲毫沒有含蓄的成分,德軍連續近乎荒誕的屠殺的場景被直白地表現出來。在街頭無辜被殺害的流民,親手殺死自己嬰兒的母親,不明白要拿錢做什麼卻執著兜售牛奶糖的孩子,沒有人情的猶太警察,只因為問了一句話而被槍殺的婦女...這些都被審視的鏡頭表露出來,令人情緒沉重。

這是一首剖析人性的殘酷悲歌。

猶太酒吧里,肖邦的音樂和自私地驗證金幣的商人,瓦列在極端困頓狀況下依舊顫動的手指,在腦海里響起的旋律,在飢餓和恐懼中揉搓泥灰的雙手,鋼琴上端放的德國軍服,依舊憂傷、動情的旋律。這些都是細節,而正是細節決定了影片的深刻。

而這部影片真正令我著迷的,則是它獨特的視角。

藝術不是奢侈品,它的根基是為了讓我們更好地生活,在絕境中讓我們更堅韌.戰爭中倖存下來的人成千上萬,每個人遭遇不同。瓦列是一個鋼琴家,他有音樂傍身,比別人可能要堅強一點,柔韌一點,淡薄一點。他逃脫死亡的同時也在雕刻著死亡,帶給我們一種生的期望,給我們勇氣應對我們自己所遇到的一些挫折。

記得上課時,老師向我們分析這首肖邦第一敘事曲。說它是肖邦為了祖國和戰爭而寫下的曲子。那時並不能夠理解這其中的含義,匆匆記下了曲式分析要點,還有那些美麗的和聲。好吧,該激情的地方,就激情。該柔情的地方,就柔情。當時的想法就是這樣。然後到了上課時,老師很不滿意地告訴我們,你們的演奏沒有靈魂。你要去理解作曲家的感受。

此刻重新看了這部影片,似乎理解了老師想要表達的東西。因為那個德國的軍官,居然讓瓦列演奏肖邦的曲子。或許它表達了對和平的渴望,對戰爭的唾棄,然而美的事物終究是不分國界的。

Ⅶ 電影海上鋼琴師專業影評5篇

《海上鋼琴師》是由朱塞佩·托納托雷執導,蒂姆·羅斯、比爾·努恩、梅蘭尼·蒂埃里主演的劇情片。講述了一個被命名為「1900」的棄嬰在一艘遠洋客輪上與鋼琴結緣,成為鋼琴大師的傳奇 故事 。以下是我整理的,歡迎閱讀分享。

更多「海上鋼琴師」的相關 文章 推薦【↓ ↓ ↓ 】

電影海上鋼琴師簡介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精選6篇600字

海上鋼琴師觀後心得體會範文5篇

電影海上鋼琴師的感悟與啟發

電影《海上鋼琴師》1000字5篇觀後感

電影海上鋼琴師影評1

在眾多沒有獲得獎的影片里,往往沙里藏金,也有精品。就像《肖申克的救贖》,當年就沒有得什麼獎,可是過了許多年以後,我們再回頭看看,這部電影卻成為了一部經典之作。《海上鋼琴師》也是一部經典的不能再經典的電影。但是當年它誕生的時候,確實也沒得過任何獎項。

《海上鋼琴師》是一部盪氣回腸的詩意旅程電影,以回憶和現實交叉的敘述方式講述了一位名為1900的鋼琴天才在一艘遠洋客輪上的傳奇一生。那無處不在的鋼琴聲將觀眾帶入1900的心靈深處。影片採用浪漫主義風格,以嫻熟大氣的拍攝手法,時而氣勢磅礴,時而溫柔抒情的音樂,以及演員出色的表演,成功打造了這部經典影片。

《海上鋼琴師》的題材和視角都非常獨特。它是義大利的著名導演朱塞佩.托納多雷的作品。在一個,豪華游輪頭等艙里,有一個孤兒被遺棄了,這個事發生在1900年,船上的水手把這孩子養大。由於什麼信息也不知道,不知道他爸爸他媽媽是誰,只能按他年代起名,就叫1900。1900在船上一天天長大,展示出非凡的鋼琴天賦。後來他長大了,就在船上的爵士樂隊里當鋼琴手。他把這個船當做自己唯一的家,他也不想從這船上走下,來到什麼紐約,巴黎,這個船停靠的繁華都市。他身邊有個朋友叫麥克斯,多次勸他,你鋼琴彈得這么好,應該到外面的花花世界到陸地上去。但是這個1900堅持自己的看法,不下去,甚至為此錯過了自己人生唯一一段愛情。

後來隔了多年以後,這麥克斯早已經從船上離開了。他得到一個消息,說那個遊船叫佛吉尼亞號,說最後要把它炸毀了,他才想起這1900是不是還沒下船。他再回到這個船上放起當年1900彈奏的曲子,這1900在一個角落裡還出來,還真跟他見面了,說我生在這條船,死也在這條船上,我不下去。後來麥克斯很無奈地離開這條船,遠遠地看見這個佛吉尼亞號和1900一起被炸得粉碎沉在大海里。

但凡你看過這部電影,我相信99%的人會被這個電影里頭這種情節打動。這個片子拍攝起來既磅礴大氣,而又低沉深婉。有好多地方通過優美的音樂來表達人物內心的情感。這部電影在音樂史上也佔有重要的地位。在電影配樂史上,它現在經常被當做一部教材來使用。

當然在這部電影里,我們得說里邊的主要演員扮演得非常成功,就是里邊演1900這個蒂姆羅斯。蒂姆羅斯在里邊展示出來的那種憂郁爛漫,天真的像孩子一樣的氣質。在船上生,在船上長,沒有經過太多陸地上那些世俗的污染這么一個形象。麥克斯剛上船的時候,不適應這船的顛簸,嘔吐。這時候1900走到他身邊把鋼琴的輪鎖解開,坐到鋼琴前彈琴。彈奏的時候,麥克斯在那看著。結果風浪一起,船一顛簸,整個鋼琴在宴會廳里走到這走到那,在地上滑動,在滑動的過程當中,彷彿是在一首樂曲之下,大海和船,與船上的人一起跳舞。使麥克斯當時感覺也很興奮,這種感覺前所未有。一下子就沉浸在音樂給人帶來的歡樂當中。

很多人看完這部電影之後覺得裡面的鋼琴肯定不是蒂姆羅斯彈,認為他不可能彈得這么好。其實蒂姆羅斯是自己用半年的時間從零開始學的,包括電影裡面的所有的特寫都是蒂姆羅斯的。這部電影給人們帶來更深的印象更主要在與它的音樂,這部片子幾乎說得上是一個音樂片。從頭到尾鋼琴曲,小號,還有其他舒緩的爵士樂,都會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麥克斯當時勸這個1900。你這鋼琴彈這么好,你還喜歡那女孩,為什麼不走下船,和她一起生活。而且你這水平到陸地上能賺好多錢。1900就聽從他勸告,收拾好東西准備下船了。來到紐約,在下船之前跟船員們告別。可在他下船的時候,看到繁華的紐約的時候他愣了。

為什麼?因為他有點害怕了。他突然發現,這個花花世界不是自己想要的。自己真正的精神家園不在這里。如此龐大的陸地,如此光怪陸離的世界,他恐懼了,他不知道何去何從了。回頭再看看船上,那是生他養他的家園,是他精神的樂園。在這里有他的音樂,有他的夢想。

而這個陸地太可怕了。所以想到這1900沒有下去,把自己的禮帽拋向大海上,象徵著我和陸地告別了,我拋棄了這種慾望,就這么著他又回到船上。

這部片子它獲得一種巨大成功還在於這里邊對於人生價值,社會的一種變現。其實看了這部電影,你就會有體會,象徵著我們人生過程中一種儉朴淡薄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就是不就追求過分的慾望。這個船象徵著我們理想當中淳樸的人生觀。陸地象徵著無邊無際的慾望。1900堅守著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不被物慾所俘虜。而這部電影最後,1900和弗吉尼亞號一起沉到海底象徵著導演朱塞佩.托納多雷對這種樸素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一種基本堅守。這個電影的最大隱喻應該是我們人生在世的時候,你可以被一些無窮的慾望所沉迷,但是千萬不要忘記在合適的時候,回歸自己的心靈。在自己心靈里放著一艘像弗吉尼亞號這樣的船。在適當的時候,我能不被物慾所迷失,能回到自己的理想之舟當中。

電影海上鋼琴師影評2

電影 《海上鋼琴師》又被我國翻譯成 《傳奇的1900》,是義大利著名導演托納托雷在 1998 年創作的電影作品, 而擔任這部電影音樂創作人的義大利當時著名的作曲大師莫里康, 在創作電影 《海上鋼琴師》 之前, 兩人已經密切配合創作電影 《天堂影院》 與 《命運之力》, 並且獲得了廣泛的好評, 這兩部電影的配樂也具有深厚的。「在電影《海上鋼琴師》中, 兩位天才的創作者又一次密切合作, 為全球觀眾獻上了電影界的傳奇作品, 讓義大利電影史上的藝術三部曲完美呈現給觀眾們。」 《海上鋼琴師》 中, 莫里康以鋼琴音樂為主並且配合管弦樂來創作出眾多音色優美的樂章, 讓觀眾在電影中流連忘返。

電影採取了倒敘的方式, 講述了一個天才鋼琴師的故事。在 1900 年, 倫敦青年小號演奏家麥克斯為了解決自己的生計問題, 將自己喜愛的小號賣給了一家樂器店, 但是在臨走之前, 他請求老闆讓自己演奏最後一次心愛的小號。而隨著他演奏小號的聲音, 故事也就隨之開始了。在一艘行駛於歐洲與美洲之間的輪船 Virginian 上, 有一個嬰兒被遺棄在船艙, 輪船上的鍋爐工丹尼發現並收留了嬰兒。為了紀念在新世紀的第一天撿到了這個孩子, 丹尼給他起名為 1900, 而隨著 1900 慢慢長大, 人們發現了他過人的鋼琴天賦, 並且成為這艘輪船樂隊的鋼琴師, 許多人聽過 1900演奏鋼琴, 都被他投入的演奏而感動。當時爵士樂始祖傑尼自認為鋼琴天賦無人能敵, 當他無意中知道 1900 演奏鋼琴的過人技藝後, 專門去這艘輪船上找到 1900 來挑戰, 最終敗給了 1900, 1900 也因此被更多人知道。但是所有傳奇的事情都發生在輪船上, 1900 始終不肯下船去陸地上生活,一直在某天他給一家音樂公司錄唱片的時候, 無意中發現了一個氣質典雅的女孩, 1900 對這個女孩產生了莫名的情愫, 因此他演奏了一首溫婉抒情的曲子。但是當輪船靠岸了, 1900 卻並沒有和這個陌生的女孩走下船,一直到許多年之後, 戰爭結束了, 麥克斯發現了Virginian 號馬上就要被炸掉, 他認為 1900 一定就在船上, 因此瘋狂在船上找尋1900 的身影, 終於在船艙的角落發現了 1900。然而 1900 並沒有走下船, 麥克斯滿懷悲傷離去, 遠遠地看著 Virginian號與 1900 一起被炸得粉碎。

在電影中, 1900 是一個被父母遺棄的孤兒, 並且也是具有天賦的鋼琴家, 他的雙眸就像海洋一樣蔚藍, 能夠看到事物背後深藏的節奏, 不管看到什麼事物, 1900 都能夠即興 地演奏出美妙的樂曲。在電影中, 1900 曾經過,「雖然鋼琴只有 88 個鍵, 但是通過它能夠演奏出無窮無盡的音樂。」就像 1900 說過的, 他可以藉助鋼琴發現自己生活的樂趣與真諦, 並且賜予了鋼琴魔法。當狂風驟雨來臨的時候, 1900 依然陶醉在自己的鋼琴演奏中, 他可以乘著美妙的音符自由翱翔在船艙的大廳中。當傑尼想用自己熟練的爵士音樂來打敗 1900, 但是在最後卻失敗而返, 這種所謂的自由只會被 1900 擊敗在高尚的音樂世界中。

電影海上鋼琴師影評3

01

1.丹尼 布德曼 TD萊蒙 1900身世之謎

1900在頭等艙被發現,父母身世不詳,天生會彈鋼琴的天才又豈是泛泛之輩。

2.船上的人們為什麼會強烈嚮往美國

20世紀初的世代背景,資本主義國際競爭激烈,美國崛起,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

3.在三等艙,1900才會演奏屬於自己的音樂

電影的階級立場是什麼?三等艙里的人們真的贊賞1900的音樂嗎?

嘿,康恩,怎麼了,暈船了??

02

1900透過巨大的落地窗,看見上層人士在爵色魅影間醉生夢死,在那個光怪陸離的世界,與鋼琴邂逅。他在鋼琴上的天賦註定是個天才,而天才是孤獨的。

當他彈琴時,他的思緒在旅行,而又每一次都會到達不同的地方,倫敦市中心,鄉間飛馳的火車,烈焰熊熊的火山邊,或在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尖頂下,瞻仰聖容。

人們喜愛他的音樂,卻從未懂過他。唯一的朋友也不懂他,可是尊重他。

這三十年來,在船上他對世界冷眼旁觀,卻得其神髓。他也曾渴望與外界交流,當他盲打外界的電話,得到的卻是謾罵與不解。

對於整個世界來說,他根本不存在

03

對1900來說,那晚就像一幅畫突然從牆上掉下來了,它經年累月的掛在牆上,毫無徵兆的「biang~」它掉下來了。沒人碰過牆上的釘子,可突然,它掉下來了,而周圍的一切,完全沒有動過,甚至連只蒼蠅都沒有飛過。

5月13日12點45分,在海中央,1900決定下船。因為陸地上能聽見海的聲音,就像是在吶喊,告訴你人生十無限的,你一旦聽到就明白生命應該如何度過。

「我們笑著說再見,卻深知再見遙遙無期。」1900與朋友告別時,獨白如是說。人生的旅程就是這樣,總是在分別。

那天在舷梯上,1900不是因為看到了什麼才停下,是他看不到的,那些漫無邊際的城市,沒有盡頭,他看不到東西的盡頭,世界的盡頭。

所以他選擇回到船上,即使粉身碎骨。

我們笑著說在再見,卻深知再見遙遙無期。

04

無疑,1900是孤獨的,他獨自在海上吟唱著屬於自己的歌;他是勇敢的,真正的勇士敢於面對鮮血淋漓的現實,他無懼死亡;他是有夢想的,鋼琴是他的夢想,船是他的夢想,他固執的堅守著,從未放棄追求著生命的無限;他是清高的,金錢名利無法誘惑他。當他在死亡面前,臨空一曲,真是帥慘了。

但是,他也是怯懦的,因為他的怯懦,怯懦的真實。我們的心中都有一座孤島,無人侵犯,也困住了自己。1900與陸地的距離只是一塊船板,他踏了上去,又溜了回來。多少次我們曾孤注一擲,卻最終放棄。生於船,死於船,1900永遠困於一隅。

他曾遇到悸動的女子,卻沒有追求。

他說,「在船上,世界從我身邊經過,但只有2千人一次,這里有夢想,而又不會超過船頭船尾。陸地,對我來說是太大的船,就像女人太漂亮,旅途太長,香水太濃,這支曲子我不知從何彈起,不過,我可以結束自己的生命。」

如果連死都不怕,陸地又有何懼?困於自己的孤島,只追求自己能夠掌握的事情,超出能力范圍的事情就不去想,不去做,這難道不怯懦嗎?

當一個人習慣孤獨,讓他融入人群等於殺死他

電影海上鋼琴師影評4

有些電影是你看過之後,心中涌動萬千卻無從下筆,是你滿腦子的思緒卻不知從何整理,《海上鋼琴師》就是這樣一部讓我欲罷不能欲言又止的電影。

「他其實孤獨的站在霧中,四周空無一物,他戴著帽子,穿馬夾,站在那裡,安靜的,憂傷的,讓心靈從他的眼睛裡流淌出來……」

一個為鋼琴而生、為鋼琴而活、為鋼琴而死的音樂奇才,畢生生活在一個有限的空間中,但他的心靈猶如滔滔巨浪無邊無際。看完此片閉上雙眼,彷彿自己有幸登上了弗利尼亞號靜靜感受1900

主演演的很不錯,只是主角形象刻畫得太過神秘,使得觀眾很難與主演達到心與心的交流。第一次看很激動,慢慢經歷的事多了,也就好了。劇中有幾句 經典台詞 ,印象深刻,感興趣的可以去找找。想提高英語水平的可以多看看《傲慢與偏見》《霧都孤兒》《哈利波特》,純正英國式發音。劇中主角會多種口音。

生於船長於船死於船,這是一個虛幻的奇跡一個傷感的故事也是一個關於他的傳奇。大海輪船鋼琴陸地孤獨友情與天才交織的故事。孤獨,自從他被拋棄在維珍尼亞號開始就註定了他一生的悲劇。樂者,自從在丹尼的海葬聽到音樂時就註定與音樂的一生糾纏。傳奇,自從他無師自通流出的第一首曲就註定他一生的傳奇

慾望沒有盡頭—-這是1900下船時突然止步,繼而終於回身的真實原因。如果下了這個船,他將會擁有一切:金錢名望地位,巨大豪華的房子,美麗高貴的妻子…種.種.種.種。但他將失掉靈感,失掉他賴以驅動敲擊琴鍵的靈敏手指的靈魂的敏感。這是一位值得尊敬得藝術家,他有著真正藝術家所擁有的高貴的自尊。

所有看過這部影片的人都會說這是一個很感人的故事,真的嗎?然而對於我來說,這片子的每一分鍾都是在折磨我的神經。一個懦弱的人,一個不敢面對現實的人,竟然會引起這么多人的共鳴,然我真的很感嘆,也許吧,這世界也有太多的人,在逃避,逃避那他們看不到的未來。不願下船,只因看不到城市的盡頭。

電影海上鋼琴師影評5

我猶記得那年深夜,趴在茶幾上,反復回放1900留給他朋友的最後話語,然後一字一句地用黑筆摘抄在白紙上。

多年之後,那張從路邊攤上淘來的碟片早已在搬家的過程中遺失。而我也背上巨大的行囊遠走他鄉。但是一直不曾忘記,1900最後留下的話語,眼神,是那樣堅毅,孤獨,而溫柔。始終會在心底出沒,帶來聲息。

為什麼不想離開大海呢。因為外面的世界是上帝的鍵盤,millions and billions of keys that never end,太巨大了,是因為這樣嗎。

學習,工作,為人父母,然後老去,聽來彷彿一切都已明了,人生卻還是那樣長。

因而在漸行漸遠的曾經,心中有強烈的無處排解的情愫和孤獨的那時,我也曾在高樓上凝視遙遠的地面,想像自己縱身一跳,人生的樂章戛然而止。

然而終究不可能成為1900,因為我們的人生道路從出生的那一刻就註定不同。

他出生在海上,被水手收養。他只有水手給予的名字,一個年代,1900。他面對鋼琴,無師自通,是真正的天才,受到無數人的追捧和掌聲。他也開始愛,愛一個女孩,靜默且深情,令人曾揣測他是否會為了她而下船面對新的世界。

然而他最後選擇的卻仍是他的鋼琴,他的大海。他說,鋼琴只有88個鍵,但是外面的世界,卻是有著無數黑白鍵的巨大鋼琴。他無法駕馭。

後來我漸漸明白,1900代表著一種理想,代表著這個塵世中的多數人,註定不會付諸行動,卻會始終心懷嚮往的理想。矗立在那裡,自由,決絕,而悲傷。

我們是生活在「外面的世界」里的人。這個世界的意義在於「傳承」。就像一個游戲,每個人都是其中的玩家,然而獲得的任務,卻是如何使這個游戲永遠存在。贍養父母,繁衍後代,諸多必須背負的責任令前行顯得緩慢而艱難。然而我們的人生對於整個游戲而言,存在的時間或許只有一秒,或者更短。也唯有越短暫,這個游戲的運行時間才會越長,才有可能,「永不結束」。

這樣一想會不會又心有不甘呢?辛苦奮斗的一生,其實不過一粒微塵,輕得彷彿隨時都會消失。

然而在閉上眼的那一瞬還會不會含笑著想起,自己的孩子在不久前,正帶領他們的孩子在綠草地上放起風箏;會不會含笑著想起,自己曾擁有良人在側,從此不再無枝可依;會不會含笑著想起更久遠的從前,父母曾令你無憂無慮,而那些萌生的小情緒,或許唯有感慨地大笑出聲,無奈地搖搖頭,道一句,那時真小。

會不會想起那些溫暖的片段,想起自己曾經的付出與所得,帶著回望的滄桑,感懷,和嶄新的希望。

我們為什麼不會像1900一樣,選擇在漫天火光中永沉海底。這樣壯烈,卻獲得永生的自由?

因為,因為我們一直生活在這個「外面的世界」,清楚地看見它的混亂,卻因為某一瞬間體驗到的那些溫情,那些無以倫比的美好,而心甘情願地忍受著它所給予的傷害,努力彈奏出最華美的人生樂章。

我們或許從來都不是天才,但是我們至少能做到勤懇、踏實。我們從堅硬和純白開始,學會圓滑,學會世故,但內心深處,終究會一直記得,這一生所做的種種妥協,不過是為了在這個微塵世界,在這架上帝給予的鋼琴上,創作出獨屬於自己的旋律與琴音。

那麼親愛的,我是不是忘了告訴你,

從心生這個夢想的這一刻開始,

你就已經成為了最好的鋼琴手。

請一定要,繼續加油。

電影海上鋼琴師專業影評5篇相關文章:

★ 電影海上鋼琴師專業影評4篇

★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以及電影影評5篇精選

★ 《海上鋼琴師》電影觀後感及影評5篇

★ 海上鋼琴師電影優秀影評4篇

★ 電影《海上鋼琴師》5篇400觀後感

★ 電影《海上鋼琴師》5篇觀後感

★ 《海上鋼琴師》電影影評及優秀觀後感5篇

★ 海上鋼琴師人物分析優秀影評精選5篇

★ 《海上鋼琴師》電影觀後感精選5篇

★ 《海上鋼琴師》最新觀後感《海上鋼琴師》影評精選5篇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535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513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493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207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239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884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203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639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629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