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一朵小紅花電影英文影評
Ⅰ 《送你一朵小紅花》電影深度解讀
《送你一朵小紅花》這部電影用極端的人物角色,烘託了生命的強大和意義。電影主要從親情和愛情兩方面來展開,無論是電影的敘事風格還是對細節的刻畫上,都有值得稱道的地方。
作為韓延導演「生命三部曲」的第二部,《送你一朵小紅花》相較於上一部《滾蛋吧,腫瘤君!》,在視角上關注度更廣,不再僅僅將注意點放在患病主角上,在該電影中還關注到了患者周圍親人的感受。
韋一航角色解讀
韋一航是一名癌症患者,時刻面臨著腦瘤復發的可能,承擔著患癌的巨大心理壓力,甚至會錯誤的以為自己癌症又復發了。
同時,父母為了給他治病,節衣縮食,為了照顧他的情緒,總是對他小心翼翼,這些都在日復一日地增加著他的負疚感,讓他喘不過氣來,也讓他性格越來越孤僻,甚至有些叛逆。
易烊千璽在對這個角色的塑造上,總是微微駝著背,眼神也總是躲閃著,表現出對外界的極不信任感。在他的眼中,他就像一個被世界拋棄甚至遺忘的人。
在為病友們舉辦的大師分享會上的爆發,源於他自己的防衛機制,這種同外界的強烈對抗,展示了他的一種反向行為,暴漏了他最深層的慾望,也就是對生的渴望上。
韋一航身上帶有長期過分壓抑和拘謹的特點,易烊千璽在表演上,雖然還有略顯青澀的地方,但在整體表現上算是很好地刻畫出了這一角色。他所表現的口是心非,言行不一都是他的一種自我防衛,會在大驚小怪的行為與態度上展示反向行為,而他總是佝僂著的身形讓他對外界表現出一種極端防衛性,這種矛盾都讓這個角色具有了一定的復雜度與深度。
然而,直到一個女孩的出現,將他封閉的世界打開了一條裂縫。在性格上,女孩開朗樂觀,相信平行世界的存在。之後,女孩帶他去做了自己想做但不敢做的事,在她的影響下,他漸漸改變,他開始關注周圍的人,一改往日頹廢喪氣的樣子,開始變得積極主動。
整部電影幾乎都聚焦到韋一航這個角色的成長上,親情的力量給了他強大的支撐,而愛情則是促使他最終做出改變的原因。
但在角色的壓抑感上略顯不足,如果角色前期表現得足夠壓抑,在他之後將情緒釋放出來的時候,會讓觀眾感到一種不可思議的情感宣洩的力量。
父母對韋一航愛的表現上也有所不同,母親對他來說更多的是一種依戀,相較於父親,他和母親更親近,而母親對他的關心也更外露,從做抗癌食物,到得知他病情可能惡化後的情感表現,以及深夜的談心都可見。
而父親對子女一向都是不善表達的,在劇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韋一航和父母間最初其實是有一種對抗在裡面的,這也符合叛逆期的少年所應有的一種對父母情感的轉變上。從他的漠不關心,以及對父親的雕塑不屑一顧都可見。直到父母得知他不顧個人安危去試葯,他們間的對抗達到了頂點,在這一刻爆發出來。
但最後在對角色的升華上顯得不足,如果能將角色原本對生命的挫折、憤怒以及暴躁升華到一種對生命更高的認知上,會讓電影傳達出更多的東西,所表現的層次也會更豐富,而不僅僅是局限在個人的願望以及愛情層面。
韋一航這一角色的成長上
在影片第一幕里,主要集中在韋一航和自己及周圍的對抗上,直到遇到女主馬小遠。
而韋一航的夢境對他來說是一種潛意識要追逐的東西,起初的他恨自己,恨世界的不公,對周圍的一切都採取消極迴避的態度。他對外界的排斥主要通過和外界的對抗體現出來,和父母的對抗,和他周圍所接觸到的事物對抗,這種對抗越強烈,他內心的渴望也就越強烈。
第二幕中,韋一航和父母,以及自身矛盾的對抗達到了頂點,沖突爆發,同時他還將面臨對女主的失去。馬小遠的出現為他打開了一扇門,讓他開始試著走出去。而他對她的愛讓他真正開始接納自己,接納身邊的一切。雨中自白那個場景表示他試著從自我封閉中走出來,開始踏上找回自我的旅程。
同時和父母的沖突也隨之爆發,同時,馬小遠又給了他勇氣,於是兩人一起去往那段夢境中所描繪的旅程,這也是一段主角找回自我的旅程。
而女主病情的復發將他徹底推向了沖突的最高點,但因為女主發病前期缺少鋪墊,因而在沖突爆發的時候顯得強度不足。
第三幕中,韋一航的父母通過一段錄像告訴他,就算失去他他們也可以生活的很好,從而化解了他們之間的矛盾,也就是雙方都能夠坦然地面對失去這件事了。
在此過程中,又借母親之口道出了影片的主題,「人活著,都會經歷失去,我們都害怕失去,但是面對這種害怕,最有力的反擊就是,認真活好每一分鍾,每一秒鍾。」
而在這部分最讓人感動場景是剛失去女兒的父親,吃著紅燒肉外賣忍不住落淚那一段。女兒活著的時候,自己捨不得吃,總是假裝自己吃過了。當女兒已經不在了,手裡捧著寫有「女兒」署名的外賣盒,那種積壓在心底的傷心和難過瞬間爆發,那種感人直擊人心。
最後,韋一航在女主手上畫了一朵小紅花,這意味著他完成了自我救贖,和自己徹底達成了和解,真正能夠堅強勇敢地面對失去以及死亡這件事,同時兩人在某種程度上做了對調,他成為了那個傳遞希望和勇氣的人。但由於在此之前,在邏輯自洽上缺少一個心理的過渡,因而顯得有些難以自圓其說。
影片風格
電影中的喜劇橋段的設置恰到好處地釋放了觀眾的情緒,讓本沉重的場景、緊張的情緒得以釋放,觀眾來電影院大多是來娛樂的,而不是感受更多的生活磨難。這種處理巧妙地將一個沉重的題材在觀影的過程中顯得輕松愉悅,又有所收獲。
以幽默的方式處理了腫瘤這一議題,劇中的喜劇效果並沒有顯得太廉價,而是由劇中角色推動的,也就是說由角色自身復雜的心理所產生的,而不僅僅是他們身邊所發生的滑稽事件。同時,這也得益於演員精彩的演技,有笑點的同時,還能讓細節顯得既生動又有淚點。
電影內核
電影中描寫了四組家庭,每個家庭面對失去的狀態都不一樣,但總的來看想要表達的都是治癒。比起患病者,患者的家人其實更需要關愛和力量。他們不但要承擔高昂的醫葯費所帶來的巨大的經濟壓力,還要時刻照顧患病者的情緒,而最難的是如何去面對「失去」這件事。
導演韓延曾說過:「我拍這個電影的目的就是我們可以想想,要怎樣面對『失去』」,也許可以去接受這件事,但一定是大哭過的,人的情緒本能是不能扭轉改變的。」他還表示,之所以會連續選擇抗癌或者病痛的題材,也是因為他想表達的內核,是人在精神層面的「痛」,是對於「失去」的痛。
同時,電影借對失去這一命題的討論,暗含了很多現實中的問題。比如:中產階層對生活的無奈,底層人民的生活窘境,當代年輕人的喪文化等。在2020年這個疫情的年份,很多人都可以在這部電影中找到了一個情感發泄口。
小紅花在片中代表的是希望、勇氣,在片中小紅花出現了三次,第一次是女主將希望勇氣傳遞給男主,第二次男主又將希望勇氣傳遞給了女主,而第三次通過身上畫著小紅花的羊群呈現,暗含導演希望將這份希望和勇氣傳遞給了大眾。
每一個心懷希望的人,都值得擁有一朵小紅花。而每一個身處困境的人,都需要一朵小紅花。
電影的不足之處
劇情節奏略顯拖沓,結構不夠完善
電影採用親情和愛情雙線貫穿的形式來講述故事,但整體感覺兩方面都沒講太好,亮點主要集中在細節的處理上。電影的拖沓主要集中在愛情部分,因而很多人看著看著感覺突然轉變了調性,像看了一部青春偶像劇。但在親情部分的處理卻很出彩,很感人。如果將側重點更多地放在親情以及對失去這一主題的探討上,適當精簡愛情部分,電影會更好看一些。
同時,內容涵蓋太多,顯得有些過猶不及,和劇情發展上沒有太大關系,比如外賣小哥,找孫子的老奶奶,這部分僅淺顯地提了一下,和劇情發展以及角色的成長沒有太大的關系,反而分散了劇情,拖慢了節奏。
女主人設缺乏深度和完整性
女主馬小遠的存在更像是僅僅為了促進男主的成長而存在的,在性格以及深度上缺少刻畫,讓整個人物缺乏立體感,因而她出現的場景相較於其他場景顯得過於單薄。而她的病發和離世都缺少鋪墊,顯得有些突兀,而死亡本可以作為推動男主進一步成長的契機也沒有被很好利用,因而在結局部分平行世界的設定說服力顯得有些不足。
用極端的角色體驗來烘托出生命力的強大,從而傳遞出具有普世性的積極價值觀,這是韓延電影所傳達出的藝術特色。電影雖然有不足的地方,但可以讓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去思考死亡、失去這種人生必然面對的重大課題,它不一定就是沉重的,可以是一種幽默的釋然,還可以是一種豁達和坦然。
Ⅱ 如何評價《送你一朵小紅花》這部電影你有看過嗎
「不要放棄愛與希望,每一個逆行和命運抗爭的,勇敢的人,都值得被獎勵一朵小紅花。」
《送你一朵小紅花》講述了一個溫情而又殘酷的現實故事,思考和直面了每一個普通人都會面臨的終極問題——癌症隨時可能到來,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愛和珍惜。
「得病的人難,病人身邊的人更難」!這句台詞成了這部電影的精髓,癌症它好像一個圈,圈住了患癌的人,也圈住了整個家庭,癌症改變的從來都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家人!
很多癌症病友去看完《送你一朵小紅花》之後的影評:感觸很深,整部電影看下來一直在落淚,電影很真實,和患者經歷非常像,你難,身邊的人更難。
易烊千璽扮演的韋一航,是一名癌症患者。
這些年來,因為癌症——他家裡堆滿了各種葯盒子和各大醫院的病歷本;家裡一貧如洗負債累累,沒有換過一樣新東西,桌子上給韋一航吃的永遠是最好的抗癌食材,但桌子底下是早就磨損到不穩的桌腳;甚至,奶奶痛哭著說想賣房給韋一航看病……
而在現實的生活中,又何嘗不是如此。有人說,一個家庭里有一位癌症患者,相當於放了一顆炸彈,會讓這個家庭的運轉完全脫離正常軌道。相比起患者,身邊朝夕相處的親人,其實更加痛苦。不但要照顧患病的親人,還要承受著各種壓力與煎熬。
癌症有多可怕?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可以准確地說出那種感受。患上癌症,不僅僅是身體上沒日沒夜的疼痛,心理上的壓抑害怕,還有經濟上的入不敷出。
人這一輩子,非得經歷一次生死,才能明白生命何其重要,非得生了一場大病,才能懂得活著究竟有多好,希望我們都能早點領悟生命的珍貴!往後餘生,健健康康的活,從今以後,平平安安的過!
Ⅲ 送你一朵小紅花影評
《送你一朵小紅花》作為2020年最後一天上映的電影,有其特殊的含義
雖說是這部電影是抗癌勵志影片,但對比於同類題材《滾蛋吧!腫瘤君》要沉重得多。
影片發出的拷問也是令人窒息:當一個人得了絕症之後,還能笑看人生嗎?
當一個家庭中有一位癌症患者,那種陰郁慘淡的日子是否會讓時光暗無天日?
當普普通通的個人遭到命運絕情的痛打,還能不可以再次享受生活?
這種拷問都躲藏在陰影里,但許部分人仍然會與它們以某種方式不期而遇,或在命運的江河變化無常時與他們正臉撞擊。
影片的主人公是17歲的男孩子韋一航和女生馬小遠相識的故事。他們同是腦瘤病人,接受過顱內手術治療,定期維護避免癌細胞轉移。不一樣的是韋一航怯懦軟弱,封閉自己。馬小遠樂觀積極,努力的爭取想要得到的東西。
影片的最後,易祥千璽扮演的韋一航沒有死,可是那一個帶領他從消沉中走出的女生,卻由於癌症復發而過世。
這些,僅僅是千萬個癌症家中的一個縮影。因為一場病,就能讓生活陷入困境,改變了許多人的一生。由於錢而崩潰無比,眼睜睜地看著親人離世;由於不願拖家人後腿,放棄醫治乃至邁向死亡…
眾生在電影里活著,演的是現實里的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