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電影名稱的翻譯特點
『壹』 為什麼美國電影取名很簡單,國內喜歡翻譯的很復雜
畢竟是兩個國家的語言,所以一定會存在語言上的文化差異,無論是將外國電影的名字翻譯長還是翻譯短都能體現我們國家語言文化上的魅力,簡單舉幾個例子;
Coco翻譯成中文叫-《尋夢環游記》
我們總不能把它們翻譯成:扣扣~上!冷冰冰吧……
外國的很多影片都會直接引用主角的名字或者電影中的地名作為影片名稱,Léon的中國譯名為《這個殺手不太冷》是不是感覺中國翻譯之後更有深度了呢。
而且取名字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中影,華夏他們都有電影片名的翻譯權,如果我們把3idiots直譯成三個傻瓜,而不是三傻大鬧寶萊塢,可能我們會錯失一件優秀作品吧。
『貳』 淺談目的論視角下的英文電影片名的翻譯
【摘要】 本文積極探討目的論視角下的英文電影片名的翻譯策略,以實現電影的商業價值。 【關鍵詞】 英語電影片名翻譯;目的論;翻譯策略 一、引言 20世紀80年代德國兩位著名理論家賴斯***Katherina Reiss***和弗米爾***Hans J.Vermeer***提出了"目的論",擺脫傳統的"等效"理論的束縛,提出了 "目的論",這就使電影名的翻譯擺脫了"對等"的束縛,豐富了影視翻譯理論,有利於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充分發揮更有利於譯者在電影名的翻譯過程中發揮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目的語的優勢。電影名的翻譯的目的就是為了在實現電影名一般價值的基礎上更好的發揮其商業價值,這就使得電影名的翻譯方法趨向多樣化。翻譯方法不限於直譯、意譯、音譯等方法,甚至可以完全脫離原電影名,根據觀眾的心理、文化和語言習慣等等進行有創造性的翻譯。 二、目的論 行為理論和跨文化交際理論是目的論的理論基礎論,目的論認為翻譯並不是簡單地以原文字為基礎的符號轉換,而是一種為實現資訊的跨文化、跨語言交際而進行的復雜行為。弗米爾認為"翻譯意味著在特定環境里,由於特定的目的,為特定的接受者進行翻譯" [1](p12)。在翻譯原則方面,目的論認為翻譯應遵循三個原則:首要法則是目的法則,即翻譯行為所要達到的目的決定整個翻譯行為的過程和翻譯所採取的手段,這個目的決定了譯者需要採用何種翻譯方法和策略,才能產生功能上可滿足需要的結果,這項結果就是譯文,因此,在目的論中,為什麼要翻譯原文,以及目的語文字的功能就是什麼,是譯者必須知道的。第二個原則是連貫性法則 ,第三個原則是忠實性法則。目的論認為"目的決定手段","源語文字已不是譯者的首要依據,源語文字只是譯者在翻譯前需獲得的諸多資訊的一種"[1]***p25,p29***。 三、目的論對電影名翻譯的指導意義 目的論認為翻譯所遵循的首要法則是目的法則,目的法則不僅擺脫了"等效原則"對電影名的指導,降低了原電影名在翻譯過程中的指導與支配地位,更有利於譯者在翻譯過程中發揮自身的能動性,發揮目的語的優勢,使譯文達到更理想的效果。以電影名Waterloo Bridge兩個翻譯版本《滑鐵盧橋》和《魂斷藍橋》為例,同為一個電影名的翻譯,前者雖完全遵循了"對等"原則,第一次看到這個電影名,觀眾的第一反應可能是講述一個關於滑鐵路橋的平淡故事;後者充分發揮了譯者的能動性和創造性,《魂斷藍橋》緊緊地抓住了觀眾的心理,引起觀眾的好奇心,這一翻譯不僅提高了影名的概括性、藝術性等一般價值,而且給觀眾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從而提高了它的票房價值。類似的佳譯還有很多,例如將Ghost譯為《人鬼情未了》, 將Piano譯為《鋼琴別戀》,將 Pretty Woman譯為《風月俏佳人》等。 四、目的論使電影名的翻譯方法更加多樣化 目的論認為翻譯是一種行為,任何一種行為都有其自身的目的,翻譯行為所要達到的目的決定了翻譯所應採取的方法策略。目的論認為,一項具體翻譯任務的目的決定了翻譯一個文字所採用的方法。這就解決了電影名的翻譯方法問題。電影名翻譯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吸引觀眾所以,所以在傳達原語片名的資訊價值,文化價值,審美價值前提下並實現其商業價值的前提下,任何一種能達到此目的的翻譯方法都可以被採納,這就使得電影名的翻譯方法趨向多樣化。 1.音譯 音譯是用發音近似的漢字將外來語翻譯過來,這種用於譯音的漢字不再有其自身的原意,只保留其語音和書寫形式。在電影名的翻譯過程中,一般涉及到及到人名、地名的需要用音譯。如:《泰坦尼克號》***Titanic***、《卡薩布蘭卡》***Casablanca***、《羅密歐與朱麗葉》***Romeo and Juliet***、《簡愛》***Jane Eyre*** 等。 2.直譯 直譯法需要忠實於原電影名的內容,當一部電影名能體現它的主要內容和主題時,就需要直譯,這種翻譯方法在電影名的翻譯過程中比較常見。例如《勇敢的心》***the Brave Heart***、《戀愛中的女人》(Women in Love)、《佐羅的面具》(The Mask of Zorro)、《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雲中漫步》***A Walk in the clouds***等。 3.意譯 為使譯語觀眾能真正領會原片名的內蘊,理解原語片名的資訊價值,文化價值,審美價值,就需要放棄對原語的機械的翻譯,而需要採用意譯法進行翻譯,但同時要最大限度地儲存原片名的內容,不能天馬行空般的翻譯。在翻譯過程中,譯者經常運用增詞、減詞、轉類、擴充套件等方法進行翻譯,從而起到深入傳達原片內容.增強片名感染力的作用。以《小鹿班比》為例,如果Banbi直譯為班比,觀眾不可能知道這是一部適合兒童的電影,一旦根據電影情節在"班比"前加上"小鹿",劇中小鹿可愛的形象一下子就給觀眾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另外,在"班比"前加上"小鹿",不僅提供了電影的資訊,而且具有美學價值,並且增加其商業價值。像這樣的佳作還有很多,例如:《廊橋遺夢》(Madison County Bridge)《玩具總動員》***Toy Story***、《出水芙蓉》(Bathing Beauty)等。 4.創造性翻譯 有時候,在電影片名翻譯中經常會出現直譯、意譯都不能完整的體現原片內容,激發觀眾審美愉悅的情況,這種情況下,譯者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拋開原片名的形式和內容,以原片內容為基礎,進行創造性翻譯。我國片名譯者這方面有很多上乘之作,選詞優美.恰到好處,生動地再現了原片內容。如將Volcano譯為《地火危城》,Ghost譯為《人鬼情未了》、Mission Impossible譯為《碟中諜》,Sabrina《情歸巴黎》,Airport譯為《九霄驚魂》等。 電影片名的創造性翻譯,更多的是重視原語的內容,而不是電影名原語,使語言能夠在傳達原片資訊的同時,溝通觀眾感情。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審美價值。 五、結語 總之,片名翻譯不是簡單機械地照搬原片名的內容和形式,而是在充分研究分析原片內容、片名來源、語言功能、風格特徵的基礎之上,根據目的論,以音譯、直譯、意譯為手段,同時根據受眾的不同心理、不同文化背景和語言習慣等等進行電影名的再創造。 參考文獻: [1]Nord, Christiane. 2001. Translation as A Purposeful Action. Foreign Language Ecation Press [2]賀鶯.電影片名的翻譯理論與方法【J】外語與教學2001***1***。 [3]王惠玲、張碧航.目的論在電影名翻譯中的運用【J】西北大學學報2006***9***
『叄』 關於英語電影片名的翻譯問題
理論的話,現在比較統一的是目的論(Skopos Theory 或 Skopstheorie)。目的論主要包含四個基本規則The Skopos rule, The Coherence rule, The Fidelity rule, 以及The Loyalty principle。 結合電影片名的英譯來講,就是將電影固有英文片名以及電影內容相結合來進行翻譯,也可以看作是直譯和意譯的結合。其中主要運用的翻譯方式是歸化和異化,英文就是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最後補充一點,畢竟理論是通過實踐總結出來的,所以也不好說現在片名的翻譯有什麼通用理論,只能說根據翻譯成品,翻譯過程等等來講,大部分片名翻譯與某個理論相符合。
如果你對目的論指導下的電影片名英譯感興趣的話可以參考
代榮. 2004. 從目的論的角度看商標翻譯[J]. 商場現代化 學術版 12:182.
賀鶯. 2001. 電影片名的翻譯理論和方法[J]. 外語教學 1: 56-60.
或者隨便去網上找幾篇相關的碩士論文,就能有個大概了解了
『肆』 英文電影名翻譯存在的問題
我在跨文化傳播方面曾經寫過類似的論文 現 截取一段
中文電影片名的翻譯卻不如人意。
或許年輕的英語國家不像我們古老的東方文明留下了那麼多能夠為我們今人所用的經典故事,詩詞歌賦去借用。比如我國一部里程碑式的電影《霸王別姬》在對外出口時曾考慮過四個英文譯名,分別是,Xinag Yu the Con-queror Bids Farewell to His Concubine, Emperor Chu and Lady Yu, The King Parts with His Favourite和Farewell to MyConcubine。最後選擇了最後一個,直譯為「再見了,我的妾」。有人說這個翻譯可以說是成功了,「永別」「小老婆」已經能夠傳達出某種悲劇色彩了。但是對於外國人,他們恐怕是無法理解中國人聽到「霸王別姬」這個詞語以及它背後眾所周知的故事產生的對於英雄,美人,蒼涼,遺憾,悲劇與史詩般的境象的無限感嘆。《無間道》的英譯名Internal Affairs也准確的表達了「內部戰爭,內心之戰」,但又怎能敵佛教深刻寓意的「無間」二字要表達的受苦,解脫,輪回。從這個角度,「河東獅吼」就不得不用「野蠻女友」來代替了。 亦或許是我們不能充分理解西方文化,以致從中找到出能夠准確表達的詞彙。有時,一定要從文化遺產中挖出個「容器」甚至會造成「畫虎不成反類犬」的效果。《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將月光寶盒譯為「Pandora"s box",明顯.想借用希臘神話的潘多拉魔盒來提升文化底蘊,但潘多拉這個」災難之源」的代表顯然與月光寶盒這種時光穿梭機相差甚遠。
其實,從中文與英文電影片名本身特點來看,將中文片名翻譯成英文的難度明顯要高於將英文片名翻譯成中文的難度。如中國電影片名喜好使用動詞,顯得大氣磅礴,喜好選擇具有象徵性或富有詩意的名字,也喜好使用短小精悍卻又意味深長的四字短語。所以就有了《十面埋伏》《東邪西毒》《一江春水向東流》等片名,並且在翻譯時也喜歡翻譯成符合中國人審美觀點的,具有上述特點的片名,如將《The Wizard of Oz》譯為《綠野仙蹤》,將《cast away》譯為《荒島餘生》,將《leon》譯為《這個殺手不太冷》等。而西方電影片名有時甚至是相當隨意或鬆散的,如《the piano》《speed》等。與此相反,中國電影片名有時卻是本身就是需要漢語再翻譯的。如電影《孔雀》,它絕不是一部講動物的電影,而是說每個人的人生都像是被關在籠子里的孔雀一樣,被觀賞的同時也在觀賞著別人,盡管一生再黯淡,平庸的歲月再漫長,也總可以等到開屏的瞬間。
問題 就是 由於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和 兩種文化的差距和互相理解不夠深入 造成 中文片名翻譯成英文中的一些問題
『伍』 英文影視片名翻譯原則與方法
英文影視片名翻譯原則與方法
英語影視片名中譯不僅是英漢語際轉換的過程,也是中英兩種文化交流的社會現象,下文來淺談英文影視片名翻譯原則與方法。
引言
近幾十年來,大量英文影視劇的引入豐富了我們的生活,擴展了我們的眼界,架起了一座不同文化之間相互溝通的方便、快捷的橋梁。出色的影視片名令人印象深刻,能夠吸引觀眾,誘導觀眾觀看其內容,因此,一部優秀的影視劇想要吸引其它國家的觀眾必定離不開好的片名翻譯。本文首先探討了英文影視片名翻譯的三大原則——信息價值、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原則,然後通過豐富的實例詳細地分析了音譯、直譯、意譯以及創譯等主要的影視片名翻譯方法。
一、翻譯原則
影視片名以突出內容、傳達主題、確立全片感情基調、提供審美愉悅、吸引觀眾為目標。優秀的片名翻譯或妙趣橫生或引人深思,因其深邃的文化內涵和生動的語言形式而備受中國觀眾和英語愛好者的關注與青睞。Peter Newmark曾歸納了六種語言功能:表達功能、信息功能、呼喚功能、審美功能、交際功能和元語言功能。影視片名翻譯因其特殊性,在跨文化、跨語言的轉換過程中,一般體現出三項基本翻譯原則:
1、信息價值原則
影視片名翻譯要忠實傳達與片中內容相關的信息,即翻譯標題形式要與原片內容相統一,這就是實現信息價值的等值。一些質量低下的標題翻譯往往捕風捉影,離題萬里,嚴重背離信息價值原則,例如The Sound of Music(《音樂之聲》)曾被譯為《仙樂飄飄何處聞》,任何一部音樂片都可以使用這個標題,這種翻譯影響了觀眾通過片名了解影片內容,喪失了其標志性功能和信息功能。
2、文化價值原則
影視劇來源於生活,體現了本民族的文化,影片名的翻譯不單純是語言轉換過程,同時也是兩種文化交流的社會現象。體現文化價值,促進文化交流和理解,是電影片名翻譯的重要任務。中西方在社會發展階段、價值觀念、風俗習慣、倫理道德等方便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因此要實現文化價值應充分理解、准確傳遞原片名所承載的文化信息,避免出現誤譯。美國百部經典名片之一的The Third Man剛開始被譯為《第三者》,結果被中國觀眾誤以為是婚姻倫理影片,而實際上「the Third Man」指的是片中車禍事件的第三個目擊證人,現在該片已根據劇情轉譯為《黑獄亡魂》。
3、審美價值原則
茅盾說:「文學翻譯是用另一種語言,把原作的藝術意境傳達出來,使讀者在讀譯文的時候能夠像讀原作時一樣得到啟發、感動和美的感受。」影視劇作為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其翻譯過程也是高度的藝術再現過程,因此,影視片名翻譯要深入把握作品的思想美學內容,用漢語的藝術形式傳達原作的`形象、情感和語言的藝術美。此方面的佳譯有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浮生若夢》、Gone with the Wind《亂世佳人》、Bathing Beauty《出水芙蓉》等,無不洋溢著具有含蓄美的書卷氣,傾注了濃厚的中國文化情感,為中國觀眾所稱道。
二、翻譯方法
英語影視片名中譯不僅是英漢語際轉換的過程,也是中英兩種文化交流的社會現象。在文字轉化之間,要求既要緊扣影片內容,保留原名中的蘊涵信息和文化特色,又要注意選擇中文與原片名藝術最相似、最貼近、為中國觀眾所熟悉的詞語和文化意象來進行翻譯使中譯名易於為中國觀眾所接受,符合中國觀眾的審美習慣,做到「忠實性和創造性的統一」。常用的翻譯方法有音譯、直譯、意譯和變譯法等。
1、音譯法
音譯法就是按照源語的發音規則,將其直接翻譯成目的語發音相同或類似的文字語言。英語影視劇命名的特點之一就是常常採用用片中主要人物的名字或劇中有重要意義的地名、事物名等,有些影視劇是由著名的文學作品改編而成,其人名、地名早已為眾多民族所熟知,所以翻譯時可以直接採用音譯法。例如:Merlin《梅林》、Casablanca《卡薩布蘭卡》、Titanic《泰坦尼克號》等。
2、直譯法
對於影視劇片名的翻譯而言,直譯法也被稱為全譯法,指在目的語條件允許時,在目的語中既保持源語內容,又保持源語形式,特別是源語的修辭、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全譯是對原文在意義上和形式上的保全行為(黃忠廉2002:21)。影視劇名的直譯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原標題語序,例如:Desparate Wives《絕望主婦》、True Lies《真實的謊言》、Kongfu Panda《功夫熊貓》等,另一種則必須按照目的語的特點,改變源語的詞序,如The Age of Innocence《純真年代》、 A Walk in the Clouds《雲中漫步》等。
3、意譯法
陳宏薇(1998:94)將詞語的「意譯法」定義為:譯者在受到譯語社會文化差異的局限時,不得不舍棄原文的字面意思,以求譯文與原文的內容相符合和主要語言功能相似。有時英文影視片名擁有其獨特的內在含義,直譯片名很難將其含義表達出來,在這種情況下,譯者應正確把握影視片的內容,抓住原文意義,拋棄原文形式,經典的翻譯佳作有《魂斷藍橋》。Waterloo Bridge原意是「滑鐵盧橋」,現在片名中「藍」字暗合影片中兩人相識、相愛、分手的夜晚氛圍,同時「藍」在英語中意為「憂傷」,「魂斷藍橋」四字,辭藻典雅、浪漫傷感、意境深幽,同時緊扣電影主題,是外國電影中文片名翻譯中不可逾越的巔峰之作。其它的翻譯實例有:Speed《生死時速》、Forrest Gump《阿甘正傳》、The Notebook《戀戀筆記本》、Pretty Woman《風月俏佳人》等
4、變譯法
當原片名的文化聯想不能引起目的語觀眾的共鳴時,譯者就需要根據目的語觀眾的利益和志趣,根據影片的內容進行創造性演繹,使影視片名與內容相得益彰,而且能更大幅度地吸引觀眾的注意力。許多著名影視劇片名翻譯皆採用創譯法,例如:The Great Waltz《翠堤春曉》,一部以小約翰斯特勞斯為原型的傳記電影,電影原名的意思為「偉大的圓舞曲」,片中很多愛情場景以及小約翰創作圓舞曲的靈感來自奧地利優美的自然環境,譯者為此採用了一個富有大自然風格的譯名,字面給觀眾一個充滿春天生機的浪漫場景,一對戀人正在河畔相互偎依,成為影片翻譯名中的經典。其它經典實例還包括:No Reservations《美味情緣》、Inception《盜夢空間》、The Wizard of Oz《綠野仙蹤》等。
三、結語
一部影視片之所以成為「經典」,不僅與其深刻的主題思想、精湛的拍攝技巧、演員高超的演技有關,寓意深刻、余韻繞梁的片名也會起到巨大的作用。英文影視片名的翻譯需要遵循信息價值、文化價值以及審美價值三大原則,具體的翻譯方法有音譯法、直譯法、意譯法和創譯法等。最佳英語影視劇的片名選擇標准,在簡練而扣題的前提下,需要片名文字別具一格、富有創意,兼有詩情畫意和文學性。
影視部工作職責
一、影視製作部 具體崗位職責
1、管理影視製作部門,進行日常工作安排,協調控制策劃工作進度。
2、負責影視項目的製作和培訓工作。
3、協助主持召開創意策劃的部門會議,統籌主題,引導並激發各人員創意,控制主題談論方向並最終確定採用方案。
4、從影視素材製作的專業角度上,根據項目情況提出合適的富有創新意識和吸引力的畫面視覺創意。
5、協助負責本部門人員的指導,培訓,管理製作部門的製作、策劃相關業務。
6、熟悉影視製作行業,了解影視市場發展趨勢,並具有濃厚的職業興趣。
7、熟悉相關的製作處理操作軟體;精通AE(After effects)、photoshop等軟體,能熟練操作3DMAX。
8、豐富的影視腳本撰寫經驗,扎實的文案功底和策劃能力,並有良好的社會交往能力。
9、具有較強的事業心和責任心,富有團隊精神。
10、負責視頻影視製作組相關項目的組織實施,執行項目設計的規劃、分配工作及規則制定。
11、協助負責對本部門相關人員屬培訓,協調下屬之間工作上的問題,充分調動下屬專業方面的最大創意能力及創意效率。
12、獨立做出相關視頻媒體概念設計方案;同時負責與客戶進行談判,精準地向客戶闡述出設計理念,並讓客戶信服。
13、協助建立本部門開發過程中的各種規定。
14、協助考核部門內部員工的業績、態度和潛力。
15、協助公司財務預算制定、控制以及完善激勵考核制度。
二、後期剪輯具體崗位職責
1、負責公司指定項目的後斯製作。
2、按照腳本,獨立剪接完成欄目、廣告、專題等。
3、運用純熟的剪輯技術,針對產品特性進行剪輯包裝創意,協助完成節目編輯和成片出庫。
4、負責相關影音項目的剪接和圖象處理。
5、理解影音語言,根據創意腳本或文案進行二次創作和編排。
6、協助完成相關節目宣傳、活動宣傳等在播部分的合成製作。
7、負責活動攝像及音控調試等相關工作。
8、協助影音資料整理歸檔。
三、藝術總監具體崗位職責
1、完成單期策劃、選題、資料收集、饌稿、小片拍攝的、後期編輯等前後期工作。
2、協助視頻編輯師製作VCD、DVD、CD、專輯。
3、督促和協調編導、策劃、責編、技術等人員前後期的工作進展;對編導、攝像和本組其他工作人員進行業務指導工作考核和部門創收業務。
4、完成主管交辦的其他相關事項。
四、營銷策劃部視頻傳媒影視製作組主管具體崗位職責
1、管理部門的日常工作安排,控制策劃工作進度。
2、負責影視宣傳片策劃方案的撰寫和製作。
3、支持召開部門會議,確定最終製作方案,並保證方案的可行性和質量。
4、負責本部門的人員培訓,並按照計劃帶領部門成員按時完成計劃目標。
5、負責協調部門之間的聯系和配合,完成工作的任務。
;『陸』 淺談英語電影片名的特點和翻譯技巧
淺談英語電影片名的特點和翻譯技巧
英語電影譯製成中文電影的過程中,可以應用各種各樣的翻譯技巧,那麼,英語電影片名的特點和翻譯技巧。
中國的電影翻譯事業已有五十多年的歷史。在這超過半個世紀的時間中,電影翻譯工作者給廣大觀眾奉獻出了許多優秀的譯製片,觀眾從這些優秀的譯製片中領略到了異國的風土人情,同時也感受到了不同語言帶給人的無窮魅力。許多優秀的譯製片的譯名已經成為了人們津津樂道的經典之作,隨著電影的流傳成為人們心中的美好印記。本文擬對英文電影的片名翻譯技巧進行分析。
一、英語電影片名的翻譯技巧
(一)直譯法
直譯是在片名翻譯中根據源語、目標語的特點,最大限度地保留原片名的內容和形式。當源語與目的'語在功能上達到重合時,這是最簡單而且性質有效的翻譯方法。直譯既保留原標題的思想內容,又保留原標題的表達形式,使二者達到完美的同意。電影片名能直譯的應盡量直譯。在文字凝練上下功夫,力求體現電影的內涵。如Roman Holiday譯作《羅馬假日》,Sense and Sensibility譯作《理智與情感》,Rain Man譯作《雨人》等等。
(二)意譯法
由於各國文化的差異,一部英語電影的片名往往尤其獨特的內在含義,這種意義很難從目的語中找出對應的詞語進行翻譯。如果強行直譯,譯出的片名不僅失去原來片名的特色還會令人感到費解,這樣譯出的片名就沒有達到其應有的含義。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通常採取意譯的方面,不受字面詞語的束縛,找到對應的能表達出原文情感的詞語。例如,美國電影Waterloo Bridge講述的是貴族出身的青年軍官羅伊·克勞寧與美貌的芭蕾舞明星馬拉的愛情悲劇,電影故事的開頭和結局都在滑鐵盧橋。如果直譯片名的話,那就成了滑鐵盧橋,對於中國觀眾來說,一看到滑鐵盧橋,首先想到的很可能是拿破崙戰敗的滑鐵盧戰役,這樣的譯文不僅寡然無味,還會讓人產生誤解,因此這種翻譯就不是十分恰當。而如果從電影所要表達的含義來看,這個電影講述的是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那麼在翻譯時就可以大膽地加入文學色彩濃烈的詞語。本片最終譯為了《魂斷藍橋》,“魂斷”兒子點出悲劇內涵,不僅吻合劇情,而且使整個片名典雅蘊藉,神似原題,高於原題。類似的例子還有:The Fugitive譯為《亡命天涯》,Bodyguard譯為《護花傾情》,Passenger譯為《九霄屠龍》,Night Killer譯為《來者不善》,Revenge譯為《蝶戀花》等等。這些譯名不僅很好地傳達了源語的韻味,還融入了很多中國特色,讓觀眾能夠更好地欣賞。
(三)意譯和直譯結合法
在將英語電影譯製成中文電影的過程中,可以應用各種各樣的翻譯技巧,如:主、謂、賓、定、狀、補語成分之間的互換,語言的擴充和省略,詞性的轉換。因此,更多的時候,譯者都是使用直譯和意譯相結合的方法。這種方法是根據源語言所處的具體語言環境,對其做恰當的改動和變更,這樣做有助於更准確表達出源語言的豐富內涵,使語言的前後連接更通順合理,更符合中國觀眾的語言習慣和邏輯思維習慣,而不會破壞源語的本意。比如,Titanic譯為《鐵達尼號》,既與發音相似,又能表現出該船的龐大和豪華;Tarzan譯為《人猿泰山》,泰山和Tarzan發音相似又能表現出主任工的強壯、敦厚,為了避免誤解,加了“人猿”兒子,准確的表明電影的內容。
(四)增字法
在翻譯技巧理論中,“增字法是在翻譯時按意義上(或修辭上)和句法上的需要增加一些詞來更忠實通順地表達原文的思想內容。”在翻譯片名時,尤其是當直譯英文名而使片名內容不夠充實或不夠吸引人時,要用到此技巧。如加拿大艾蓮斯通信公司1996年出品的雖Crash,本片雖引起巨大爭議,但是在翻譯時卻需要多加考慮。因為Crash這個詞可指車也可以指飛機,為了使觀眾在觀看電影之前有一個明確的概念,更為了吸引更多眼球,本片譯為《撞車》;與此相似,澳大利亞1995年出品的由動物出演的Babe譯為《小豬巴比》。為了更加明確,更具吸引力,可適當運用增字法。
二、結語
電影是一門藝術,電影的片名也就起著重要的作用。為了能夠更好地傳遞出英文電影片名中的內涵,同時達到傳播文化的作用,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電影片名的翻譯的要求就非常高,譯者需要有非常高的雙語能力和文學底蘊。電影片名雖然聊聊幾個詞語,但是要做到良好的翻譯,需要不斷地斟酌詞句,反復推敲咀嚼,才能有上乘的譯作出現。但是一是囿於篇幅,一是囿於資料有限,本文只初步介紹了幾種常見的翻譯策略,所說的也指稱得上是一孔之見。希望以後有機會能夠進一步開展此類議題。
;『柒』 淺談西方電影名的翻譯技巧
摘要:電影片名的翻譯對於國外電影在中國的傳播來說意義重大,不僅要言簡意賅地揭示劇情內涵,也要給人以美感,激發觀眾的豐富聯想,希望能一睹為快。好的譯名既要有藝術性,又要有實用性;既要符合語言規范,又要富有藝術魅力。除了要體現原片名的語言特色,達到與影片內容的完美統一,也不能忽視其 廣告 促銷功能。翻譯片名是一項重要的且富有創造性的工作,講究一定的 方法 與技巧。
關鍵詞:英文電影;名字;翻譯技巧
一、 文化 差異
文化是語言活動的背景,而語言又是翻譯的手段。當我們與他人交流時,僅僅關注的是語言本身就很難有效地交流,因而譯者在翻譯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果我們對文化差異不了解或對於背景知識所知甚微就會導致很多問題。
1.不同的風俗習慣。在社會生活和文化交流中,不同國家會在這個過程中形成其特有的風俗習慣。所以在翻譯過程中,應盡量解釋出與本國文化存在差異的風俗習慣,盡量忠於原文表達出的 文章 的實際含義。
2.不同的宗教信仰。宗教文化是由人們宗教信仰的不同在宗教活動中隨之產生的一系列文化,有很多 諺語 習語是與宗教有關的。在中國,儒家、道家和佛教是對文化影響最深遠的三大宗教。與之不同的是,__在西方的宗教文化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就需要翻譯者補充與宗教相關的知識,在這兩種文化中架起一座橋梁。
3.不同的 思維方式 。思維是語言的組成部分,而語言又是思維的表現形式。不同國家的思維方式表現為不同的語言體系。當表達時間空間概念的時候這種差異極為明顯。
二、翻譯的原則
電影片名往往以突顯影片內容,傳達主題信息,確立全片感情基調,提供審美愉悅,吸引觀眾,增加票房為其終極目標。片名佳譯、妙趣橫生而又發人深省,因其深邃的文化內涵和生動可人的語言而倍受中國影迷和英語 愛好 者的關注和青睞。在電影片名翻譯跨文化、跨語言的轉換過程中,往往體現了它的信息價值原則、文化價值原則、審美價值原則和商業價值原則。
三、翻譯的方法和技巧
1.音譯法。音譯就是根據發音將片名譯成另一種語言。如獲得第16屆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並被譽為「影史最偉大的愛情電影」的Casablanca譯作《卡薩布蘭卡》,就是採用了音譯的方法。片名採用音譯的例子還有很多,如羅曼·波蘭斯基執導的1979年版的電影Tess譯為《苔絲》以及HarryPotter《哈利波特》,採用的都是音譯,這些片名都通過音譯保留了一些「洋味」。
2.直譯法。直譯,倒並非一定是「字對字」「一個不多,一個不少」。因為中西文字組織的不同,這樣「字對字」「一個不多,一個不少」的翻譯在實際上是不可能的。恰當的直譯不僅能帶來很高的原語文化信息傳遞的信息度,而且能產生較高的文化信息傳遞的有效度。片名的直譯是比較簡單且 保險 的方法,由於是按照原片名直接譯出對應的漢語片名,它的好處在於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原片名的味道。如:日本偷襲珍珠港是美國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以這個世人皆知的地方命名的影片The Pearl Harbor直譯為《珍珠港》。根據文學名著改編而成的影片也往往採用該名著中譯本的直譯書名,如:Jane Eye《簡愛》,Pride and Prejudice《傲慢與偏見》。
3.意譯法。英語和漢語畢竟是兩種不同的語言,有不同的文化內涵和表達方式,當形式成為翻譯的障礙時就要採取意譯法。意譯,也就是紐馬克所稱的交際翻譯。這種方法旨在保留譯語的「達」「雅」,喪失了原語的形式,但與此同時並未改變原語主要的文化信息,從而使譯語優美明了。另外由於東西方民族的價值取向、審美心理、文化背景等存在著諸多不同之處,在某些情況下,如果把片名直譯過來,也可能會失去原片名的本來意義,甚至可能產生一些錯誤的聯想,影響影片在觀眾心目中的形象,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採用意譯法,以凸顯影片的特徵,激發觀眾的欣賞慾望。意譯無法傳遞原語的全部文化信息(尤其是無法傳遞原語的形式特徵),但卻能產生很高的文化信息傳遞的有效度。片名意譯前需要先對影片內容、背景有深刻透徹的了解,這樣才有助於理解原名,使譯出來的片名與影片內容相吻合,並盡量再現原名的信息。意譯不但給了譯者創造的天地,也給了觀眾想像的空間。需要注意的是,譯者應使片名意譯得通順上口,讓中國觀眾明白。
總之,英文片名雖然很短,翻譯起來卻沒有看上去那麼簡單。不同的影片名側重點不同:有的是以人名或地名命名,有的是以時間或地點命名,還有的是通過影片名來描述整個事件的發展過程。因此,很難找到一個統一的公式將其套用在影片名的翻譯當中,也很難找到一種權威的翻譯理論專門用於指導影片名的翻譯,只有將不同的翻譯理論結合起來,在不同場合,用某種理論的某一點配合相應的方法進行翻譯,才能貼切地翻譯出合適的譯文。因此可以說,影片名的翻譯是一個艱難的再創造過程,每一種譯法都有其不同的遵循原則以及與此方法相適應的片名。總而言之,靈活運用這幾種方法,可以為各種各樣的影片名找到合適的翻譯方法,翻譯出合適的影片名。
參考文獻:
[1]郭建中.實用性文章的翻譯(下)[M].上海:上海科技翻譯,2001.
[2]劉學雲.翻譯新論[M].武漢:湖北 教育 出版社,1996.
[3]孫迎春.翻譯學語林[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3.
[4]孫致禮.文化與翻譯[J].外語與外語教學.大連外國語學院學報,1999,(11).
[5]楊自儉.英漢語比較與翻譯[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6]柳耀輝.影視文化論文集[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捌』 電影片名翻譯應遵循哪些基本原則
1、信息價值原則
這是最基本的原則,如果譯者不了解影片的內容,只是根據看到的英文片名來譯,這樣譯名就會偏離原片內容,是翻譯片名中最嚴重的錯誤。為了更好的把電影的內容傳達出來,就要求電影在譯名上忠實傳遞與原片內容相關的信息,做到翻譯標題形式與原片內容的統一。
2、文化價值原則
電影的片名翻譯不只是兩種語言的轉換,也是兩種文化的交流。在片名翻譯中體現著文化價值,促進文化交流,是電影片名翻譯的重要任務。源語言與目的語言的文化背景不同,存在著很大差異,因此譯者要充分理解、准確傳遞原片名所負載的文化信息和情感。
3、商業價值原則
電影是一門文化性和商業性兼具的藝術,在片名翻譯時需要考慮到商業因素。電影要追求票房,沒有高的票房就不能算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好電影,譯者要充分把握語言的文化特徵和審美情趣,譯出觀眾所喜聞樂見的電影片名,引起心理共鳴,激發觀看慾望。
4、審美價值原則
實現審美價值首先要講究語言的精煉,選詞時注意音、意俱美,達意傳神,要求譯者深入把握作品的思想美學內容,以藝術家的心態對待原片,進行新的藝術創造,用自己的語言藝術形式傳達影片的形象、情感和語言的藝術美。
『玖』 大多數英語電影標題都是短語動詞的形式嗎
摘要:英語電影片名具有簡潔凝練、重視重音和語調的特徵,和漢語表達有很大的不同。目前,我國的英語電影片名存在一名多譯、翻譯水平參差不齊等問題。英語電影片名文本具有信息功能和訴求功能,要求在翻譯中做到藝術性和商業性相結合,因此,對英語電影的片名翻譯應當遵循四大原則,靈活運用直譯、意譯等方法,在忠實於原片名的基礎上,盡可能取得最好的商業傳播效果。
關鍵詞:英語電影;翻譯策略;片名翻譯
引言:國內電影市場的飛速發展,讓觀眾對外語電影的需求日漸增長。外語電影又以英語電影為主,將這些英語電影翻譯成中文是首要任務。觀眾在接觸英語電影之前,最先看到的是電影片名,因此,對英語電影片名的翻譯十分重要,它關系著電影的傳播效果。一個好的英語電影片名翻譯,既能概括影片內容、傳達影片美感,又能引起觀眾強烈的觀看慾望,帶來良好的經濟收益。
一、英語電影片名的特徵
(一)簡潔明了,動詞和動詞短語使用極少
英語電影的取名偏好簡潔明了,片名以名詞、名詞短語、動名詞、形容詞短語為主,極少使用動詞或動詞短語。這就讓英語電影片名顯得十分開門見山,觀眾不需要太多思考,一眼就能從片名中提取到電影的關鍵信息。
以名詞為片名的英語電影,有Sunrise(《日出》)、The Godfather(《教父》)、Seven(《七宗罪》)等。英語電影也常用主人公名字、故事發生地點等專有名詞來做片名,如Sissi(《茜茜公主》)、Pearl Harbor(《珍珠港》)等。
以名詞短語為片名的英語電影,有Pretty Woman(《風月俏佳人》)、The Brave Heart(《勇敢的心》)等,常常在片名中暗含了電影創作者的情感傾向。
以動名詞短語為片名的英語電影,有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卧虎藏龍》)、Saving Private Ryan(《拯救大兵瑞恩》)等,在片名中即透著強烈的畫面感。
(二)運用修辭手法,讓片名生動形象
英語電影片名雖偏好簡潔凝練的表達,仍舊有著英語本身的美感。和漢語不同,英語語言的依靠重音和語調,頭韻和尾韻常在英語表達中出現,從而在發音上有所重復。另外,英語電影的起名會運用多種修辭手法,有雙關、暗喻、提喻、壓頭韻、壓尾韻等,讓片名變得更為形象生動、引人注目。
如Gone With the Wind(《絕代佳人》)、The Best and Brightest(《最佳爸媽》)使用了壓頭韻的方法,Singing in the Rain(《雨中曲》)和When Harry Met Sally(《當哈里遇見薩莉》)則使用了壓尾韻的方法,讀來朗朗上口,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二、英語電影片名翻譯的現狀
(一)一名多譯,翻譯水平參差不齊
由於多種因素的影響,一部英語電影在引進中國大陸和港澳台時,所用的譯名很可能是不一樣的。大陸偏重直譯,盡量保留英語電影片名的原本意思;而香港為了電影的上座率,會將片名翻譯得較為誇張聳動。如Inception這部電影在大陸名叫《盜夢空間》,在香港被稱為《潛行凶間》,而台灣則翻譯成《全面啟動》,可見一名多譯存在著明顯區別。
兩岸三地對於英語電影片名的翻譯各有優缺,並不存在地域性的優勢,英語電影片名的好壞,很大程度上還是決定於翻譯者的水平。如今譯者的翻譯水平參差不齊,會直接影響英語電影譯名的質量。對於施瓦辛格的電影,台灣譯者喜歡在片名翻譯中加上「魔鬼」二字,不論影片內容是否與魔鬼有關。如《Total Recall》,大陸直譯為《全面回憶》,香港翻譯成《宇宙威龍》,而台灣則譯成《魔鬼總動員》。單從片名上看,《魔鬼總動員》容易讓不了解電影內容的觀眾作出錯誤的判斷,這對電影的放映效果是不利的。
(二)缺乏系統性的電影片名翻譯理論
盡管目前已有許多較為成熟的翻譯理論,但是在電影片名翻譯這個領域,仍然很難找到系統性的翻譯理論,或是廣泛達成共識的翻譯原則。譯者們仍舊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翻譯水平,為形成完整的電影片名翻譯理論體系做努力。
三、英語電影片名翻譯的功能
(一)電影片名的文本類型及功能
從紐馬克的理論來看,語言的功能分為六種:表達功能、信息功能、呼喚功能、審美功能、交際功能和元語言功能。根據功能特徵,語言文本又可以細分為表達功能文本、信息功能文本和訴求功能文本三種。英語電影片名的譯制,既要使目標語觀眾最大程度地理解原片名的意思,又要通過名字吸引人們眼球,從而推動電影票的售賣。因此,英語電影片名翻譯,帶有一定的廣告作用和商業屬性,它主要屬於信息功能文本和訴求功能文本。
(二)電影片名的翻譯原則
對於電影片名的翻譯,賀鶯提出了四個原則:信息價值原則,審美價值原則,商業價值原則和文化價值原則。
信息價值原則,指的是英語電影片名的翻譯,需要透露有價值的信息。譯者需要准確把握電影內容,在譯名上盡量與原片內容相統一,傳達出正確的電影信息。
審美價值原則,要求電影片名的翻譯具有美感,譯名簡練但不落俗套,從內容和音韻上對片名進行精心打磨,讓電影譯名具備一定的審美價值。
商業價值原則,說明電影是一門文化性與藝術性兼具的藝術,必須考慮市場和票房。電影譯名猶如一個短小精悍的廣告,需要用盡可能少的成本達成宣傳效果。因此,電影片名翻譯要足夠能激發觀眾的買票慾望,達成商業價值。
文化價值原則,指的則是電影片名的翻譯應當促進文化交流。翻譯既是語言間的轉換,也是文化間的碰撞和交流。在翻譯電影片名的時候,譯者要理解源語言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情感,同時考慮目標語言觀眾的文化習慣,力求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表達出源語言片名所具有的文化價值。
四、從文化視角看英文電影片名翻譯
(一)歸化法
1995年,韋努迪用歸化法來概括使譯文盡量自然、准確、貼近目標語受眾的翻譯方法。歸化法以目標語為導向,將源語言的含義嵌入目標語的表達方式和文化背景中,優先考慮目標語讀者的接受效果。
尤金·奈達是歸化法的典型代表。奈達提出「等效翻譯」,認為翻譯的功能對等要優先於形式對等。在語言轉換中,不需要將源語言的字詞與目標語言的字詞分別對應,而是追求翻譯效果上的對等,包括風格對等、語言對等、社會文化對等。
以電影的商業取向來說,歸化法對電影片名的翻譯有很大的參考價值。電影是面向大眾的藝術,片名譯制需要考慮到大多數觀眾的文化素養,尋求能讓更多人接受的翻譯方法。等效翻譯注重翻譯效果,讓目標語觀眾能夠快速地理解源語言片名要表達的意思,有效地促進了兩種文化的交流,推動了語言障礙的消除。
例如Ghost這部電影,如果直譯成《鬼》或是《鬼魂》,容易使人誤解為恐怖電影。然而Ghost所講的是一個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為了使譯名傳達出電影內容,譯者將Ghost翻譯成《人鬼情未了》。在「鬼」這一主題之外,增添了「人」(電影中男主人公的妻子)和「情未了」(電影的主要情節)這兩個元素,一下子讓片名的含義變得豐富起來,同時也令觀眾快速抓住了影片的精髓。
(二)異化法
與歸化法相對,異化法指的是盡量保持源語言特點,以源語言為導向的翻譯方法。異化法讓目標語言觀眾體會到外語的陌生之處,在譯文中感覺到異域風情。韋努迪認為異化法的使用能夠抵抗文化霸權主義,彰顯異國語言特有的文化特點,不被目標語言所同化。異化法盡可能保證了源語言文本的特質,促使讀者運用自己的知識儲備和想像力去理解外國文化,接受不同文化具有巨大差異的客觀事實。另外,異化法還可以為目標語注入新的語言元素,實現跨文化交流。
五、從商業傳播視角看英文電影片名翻譯
紐馬克認為有兩種翻譯模式: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這兩種翻譯模式各有側重,運用的領域亦有所不同。
(一)語義翻譯
語義翻譯是指在目標語語義和結構允許的范圍之內,將源語言所表達的意思直接、准確地翻譯出來。語義翻譯重視源語言的形式和意思,強調「再現」而非「表現」。這種翻譯模式對准確性要求很高,更適合文學作品、科學文獻等體裁。
然而,准確不代表一字一句的機械翻譯,紐馬克認為,語義翻譯在具體的翻譯實踐中也要考慮直譯和意譯的取捨,獲取最合適的譯文。
(二)交際翻譯
交際翻譯理論認為譯文對譯文讀者所產生的效果,應當基本等同於原文對原文讀者產生的效果。交際翻譯側重於目標語的語義和應用方式,力求將譯文更自然地融入目標語的語境之中。
在紐馬克的理論里,交際翻譯將源語言文本視作一個信息,而不是一組語言單位。因此,交際翻譯不求兩種語言的一一對應關系,其精髓在於對信息的翻譯和轉述,強調譯文對讀者產生的效果,即「表現」。英語電影片名屬於信息功能文本和訴求功能文本,帶有強烈的商業屬性,因此,使用交際翻譯方法來譯制電影片名,能夠收到很好的廣告效果。
六、 英語電影片名翻譯的方法
英語電影片名的翻譯方法主要有三種,分別是:直譯;意譯;直譯與意譯相結合。
(一)直譯
直譯是指在遵循目標語語法的前提下,直接地譯出片名原本的意思。直譯在英語電影片名翻譯中使用非常廣泛,它忠實於原片名,簡潔、有效、直接地傳遞出原片名包含的信息。如Schindler』s List被譯成《辛德勒的名單》,The Perfect Word被譯成《美好世界》,Love Story被譯成《愛情故事》等,這些片名幾乎都能按照等值翻譯的原則,在漢語中找到對應的詞進行直接的翻譯。
(二)意譯
意譯在盡可能把握原片名意思的基礎上,不拘泥於文本形式和結構,以更為生動的表達方式貼近目標語語境,傳達電影的主要內容。比如Forrest Gump,其電影主人公是福雷斯特·甘普,他並非羅斯福、拿破崙這樣家喻戶曉的名人。如果直接譯成《福雷斯特·甘普》,就很難提起觀眾的興趣。而將這個勵志故事與魯迅的《阿Q正傳》結合,譯為《阿甘正傳》,就能讓中國觀眾領會到電影的主題:小人物的故事。意譯需要翻譯者同時了解源語言與目標語言的文化背景,才能在兩者之間做出精妙且准確的轉換。
(三)直譯與意譯結合
直譯法簡潔,卻容易呆板;意譯法生動,卻容易偏離真實語義。因此在一些時候,英語電影片名的翻譯需要直譯與意譯相結合,取得「中庸之道」,以達到最好的翻譯效果。
例如,All About Eve被翻譯成《彗星美人》,Speed被翻譯成《生死時速》,都是考慮了片名的原意和目標語的表達習慣,在直譯和意譯兩種方法里折中得到的翻譯結果。
結語
英語電影片名翻譯看上去雖「小」,其中卻大有門道。要想將英語電影的片名翻譯得既准確又生動,還能吸引票房,是件極為困難的事情。片名的翻譯,首先要尊重源語言文本的意思,在原文含義上進行適當的展開,運用多種翻譯技巧,力求在譯名中實現異國特質與目標語文化的完美融合,從而促進電影的傳播。為此,譯者們應當不斷學習、與時俱進,提高自己的翻譯水平。針對英語電影片名翻譯理論的不足,譯者需要多多關心翻譯理論的發展,思考電影片名翻譯理論系統化的可能性,在與其他學者的交流、討論中,促進電影片名翻譯理論的不斷發展完善,推動跨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