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和馬克思電影英文版
❶ 跪求《瑪麗和馬克思(2009)》百度雲無刪減完整版在線觀看,托妮·科萊特主演的
鏈接: https://pan..com/s/1DD6wV_f4J-G3b6SsFn_7hA
《瑪麗和馬克思 Mary and Max》
導演: 亞當·艾略特
編劇: 亞當·艾略特
主演: 托妮·科萊特、菲利普·塞默·霍夫曼、巴瑞·哈姆弗萊斯、艾瑞克·巴納、貝塔尼·維特莫爾、蕾妮·蓋耶、伊恩·莫利·梅爾德倫、朱莉·福塞斯、約翰·弗勞思、克里斯托弗·馬西、卡羅琳·莎士比亞-艾倫、琳恩·史密斯、邁克爾·延納
類型: 劇情、喜劇、動畫
製片國家/地區: 澳大利亞、美國
語言: 英語、意第緒語
上映日期: 2009-01-15(聖丹斯電影節)、2009-04-09(澳大利亞)
片長: 92分鍾
又名: 巧克力情緣(台)、同是天涯寂寞客、瑪麗和麥克斯、瑪麗與馬克思、瑪麗和馬克斯、瑪麗和馬科斯
1976年,8歲的瑪麗·黛西·丁格爾(貝絲妮·惠特摩爾 Bethany Whitmore 配音)是澳大利亞墨爾本的一個小女孩,喜歡動畫片「諾布利特」、甜煉乳和巧克力。瑪麗的媽媽是個酒鬼,而在茶葉包裝廠工作的父親平日只喜歡製作鳥標本。孤獨的瑪麗沒有朋友,某一天心血來潮給美國紐約市的馬克思·傑瑞·霍羅威茨(菲利普·塞默·霍夫曼 Philip Seymour Hoffman 配音)寫了一封信詢問美國小孩從哪裡來,並附上一根櫻桃巧克力棒。44歲的馬克思患有自閉症及肥胖,碰巧也喜歡看「諾布利特」動畫片及吃巧克力。二人的筆友關系從1976年維持到1994年,期間各自經歷了許多人生起伏,直到成年的瑪麗(托妮·科萊特 Toni Collette 配音)終於來到紐約看望馬克思……
本片獲2009年法國昂錫國際動畫影展最佳動畫長片獎,柏林國際電影節水晶熊獎及渥太華國際動...
❷ 一部歐美的泥人電影。裡面女主角父親意外死了。母親整日酗酒。。結婚後幾年,丈夫喜歡隔壁的男人的。。。
叫《瑪麗與馬克思》,非常感人的一部動畫電影。
中文名: 瑪麗和馬克思 英文名: Mary and Max 發行日期: 2009年4月9日 導演: 亞當·艾略特 Adam Elliot 演員: 托尼·科利特 Toni Collette
1976年,8歲的瑪麗·黛西·丁格爾(貝絲妮·惠特摩爾 Bethany Whitmore 配音)是澳大利亞墨爾本的一個小女孩,喜歡動畫片「諾布利特」、甜煉乳和巧克力。瑪麗的媽媽是個酒鬼,而在茶葉包裝廠工作的父親平日只喜歡製作鳥標本。孤獨的瑪麗沒有朋友,某一天心血來潮給美國紐約市的馬克思·傑瑞·霍羅威茨(菲利普·塞默·霍夫曼 Philip Seymour Hoffman 配音)寫了一封信詢問美國小孩從哪裡來,並附上一根櫻桃巧克力棒。44歲的馬克思患有自閉症及肥胖,碰巧也喜歡看「諾布利特」動畫片及吃巧克力。二人的筆友關系從1976年維持到1994年,期間各自經歷了許多人生起伏,直到成年的瑪麗(托妮·科萊特 Toni Collette 配音)終於來到紐約看望馬克思……
❸ 大家覺得最讓人催淚的歐美英文電影有哪些
關於寵物的特別催淚~忠犬八公就很好看~
1.忠犬八公的故事 Hachi: A Dog's Tale
2.姐姐的守護者 My Sister's Keeper
為了讓罹患血癌的凱特(蘇菲亞·威希涅瓦 Sofia Vassilieva 飾)能夠活下去,父母通過基因技術「製造」了與凱特的基因完美配型的小女兒——安娜(阿比吉爾·布萊斯林 Abigail Breslin 飾)。安娜感覺自己只是姐姐凱特的「葯罐子」,11年來,凡是在凱特有需要的時候,無論是臍帶血還是白血球、肝細胞、骨髓,她都得源源不斷的向凱特提供。然而,即使有孤注一擲的媽媽(卡梅隆·迪亞茨 Cameron Diaz 飾)、無可奈何的爸爸,以及身邊所有人的愛,凱特的情況還是越來越糟,腎功能的衰竭必須要年僅11歲的安娜捐獻出自己的一個腎。這一次,安娜選擇了拒絕,並且尋找到律師坎貝爾把母親告上法庭,她要捍衛自己的身體。然而,法庭上哥哥傑西卻吐露了另一番真相……
3.觸不可及 Intouchables (2011)
影片改編自真實的故事。在一次跳傘運動事故後,菲利普,一位富有的貴族下肢癱瘓,只能坐在輪椅上,生活無法自理,因此他找了黑人青年Driss來家裡幫佣。這是一位郊區的年輕人,剛從監獄出來。簡單來說這是最不適合這份工作的人選。兩個世界相互碰撞,融合,於是一段不可思議的、奇妙的友情誕生了。這是獨一無二的關系,碰撞出許多火花。而這段關系也使他們變得……無堅不摧。
4。美麗人生 La vita è bella (1997)世界上最美麗的謊言與微笑。Surprise her, forever!
5.中央車站 Central do Brasil (1998)
里約熱內盧的中央車站,朵拉(費爾南達-蒙特內格羅Fernanda Montenegro飾)在這里幫人寫信。但她會把看不順眼的信統統撕掉不寄,甚至公開讀信里的內容取樂。朵拉生活拮據,年紀不小卻還未嫁,或許在她內心,人與人之間的真情根本就不值得信賴。
小男孩約書亞(文尼西斯•狄•奧利維拉Vinícius de Oliveira 飾)的出現令她開始了一段重新認識人生的旅程——約書亞很想見到遠方素未謀面的父親,不斷寫信給他。男孩母親意外的車禍讓朵拉決定陪伴約書亞前往東北部尋找父親。在約書亞眼中,即使父親很陌生,卻總是驕傲地談起父親。而朵拉,也同樣有著一段和父親的痛苦往事。在約書亞尋父的過程中,朵拉因為往事而冰凍的內心慢慢回暖。
6.海上鋼琴師 La leggenda del pianista sull'oceano (1998)
7.放牛班的春天 Les choristes (2004)
8.瑪麗和馬克思 Mary and Max (2009)
1976年,8歲的瑪麗·黛西·丁格爾(貝絲妮·惠特摩爾 Bethany Whitmore 配音)是澳大利亞墨爾本的一個小女孩,喜歡動畫片「諾布利特」、甜煉乳和巧克力。瑪麗的媽媽是個酒鬼,而在茶葉包裝廠工作的父親平日只喜歡製作鳥標本。孤獨的瑪麗沒有朋友,某一天心血來潮給美國紐約市的馬克思·傑瑞·霍羅威茨(菲利普·塞默·霍夫曼 Philip Seymour Hoffman 配音)寫了一封信詢問美國小孩從哪裡來,並附上一根櫻桃巧克力棒。44歲的馬克思患有自閉症及肥胖,碰巧也喜歡看「諾布利特」動畫片及吃巧克力。二人的筆友關系從1976年維持到1994年,期間各自經歷了許多人生起伏,直到成年的瑪麗(托妮·科萊特 Toni Collette 配音)終於來到紐約看望馬克思……
9.海豚灣 The Cove
「當我看著一條海豚,他的眼睛跟著我轉,當我們四目相對,我有一種由內而外的感覺,毋庸置疑,我正在和一個智慧生命進行交流。」何其美麗,又何其殘忍。(轉)
❹ 求解之前看過的一部動畫影片或者短片,忘了名字了。
電影《瑪麗和馬克思》
【孤獨的人並不可恥】
我們願意在一期用動畫電影來闡釋「團結」的節目中,單辟出一個章節來談一談「孤獨」這個話題,孤獨似乎是團結的反面,團結是眾人**的概念,而孤獨則是一人獨享的事情
團結是激進昂揚的,孤獨是寂寞哀傷是,團結似乎是光榮的,但孤獨並不是可恥的
澳大利亞動畫片《瑪麗和馬克思》講的就是兩個孤獨人的故事
瑪麗是生活在澳大利亞的一個八歲的小女孩,她戴著大大的眼鏡,有些胖,額頭有一塊胎記,瑪麗生活在一個令人感覺黯然的家庭當中,父親在工廠上班,最大的愛好就是收集鳥類的標本,他是一個孤獨內向的人,寧可陪著沒有生命的死鳥,也不願意同家人待在一起,母親終日酗酒,還喜歡到超市裡借東西,她有些粗魯,對瑪麗也不夠關心,瑪麗已經上小學,但她沒有朋友,陪伴她的只有一隻叫艾斯爾的公雞和一些用鐵絲木塊做成的玩具
再來說說馬克思,馬克思生活在美國紐約是一個獨居的中年男人他養了一隻瞎了眼的貓,還有一隻吃餅乾的鸚鵡,馬克思喜歡巧克力,他獨創了「巧克力熱狗」這種古怪的食物,每周他都會去「暴食者安慰俱樂部」,那裡的人告訴他需要減肥節食,對此他置若罔聞,可每周還是會去參加,馬克思的生活在一種緩慢卻按部就班的節奏之中,生活之中就剩下那麼幾件循環往復的事情,可是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愛的就是這種生活
就是這樣兩個孤獨的人,一個小女孩、一個老男人,一個生活在澳大利亞,一個生活在紐約,一個生活在南半球,一個生活在北半球,就是這樣不同的兩個人卻因為一封信而聯系在了一起
瑪麗的一封來信,開啟了《瑪麗和馬克思》這部影片的所有故事,收到來信的馬克思,現實感到很焦慮,因為這封信打亂了他的生活節奏,但很快,這個孤獨的人坐到了打字機前,給瑪麗寫了一封長長的回信
這些跨越大洋的信件獎兩個孤獨的人連接在了一起,很快他們就知道各自有很多的不同,也有很多的相同,他們都愛巧克力,都喜歡同一部動畫片,都曾經受到別人的嘲笑,當然最為重要的一點是,他們都是孤獨的人但卻喜歡享受自己的孤獨
《瑪麗和馬克思》這樣的電影提供給我們另一種看待世界的方式,這種方式時拒絕喧嘩和騷動的方式,是寧缺毋濫的方式,是獨善其身的方式,孤獨的人,可以不和眾人團結在一起,只要不妨礙別人,那孤獨就是他的自由
在這部動畫電影當中,我們看到兩個孤獨的人聯合在了一起,盡管他們從不見面,只靠鴻雁傳書,但兩顆心的距離卻超越了時空的阻隔,兩個人的聯合也同樣是聯合,兩個人的團結也同樣是團結,兩顆心的靠近有時候比無數顆心的靠近要更為美好
除了孤獨之外,《瑪麗和馬克思》還講了關於生命的許多更為重要的東西,或許這些東西以及應聘的整個情調都不夠積極向上,不夠正能量,但我們仍然願意把這樣一部動畫片介紹給別人,因為,人除了生來平等,生來自由之外,人生來還是不同的,有點喜歡熱鬧,有的人就喜歡獨處,有的人性格外向,有的人性格內向,有的人態度積極,有的人態度消極,生命就是這么的不同,不同的令人沮喪,可是,這個世界不正是因為有了這么多的不同才更加豐富嗎
就整體情況而言,人類基本上是群居動物,人離開社會,離開旁人離開體制,就會失去人作為「社會人」的一部分屬性,但是我們最後想說的是,人有自由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如果少數人選擇孤獨,他就有權利去選擇孤獨,的確,少數應當服從多數,但多數也應當尊重少數的選擇,讓少數和多數都能夠和諧相處,才是團結的真正意義所在
這是第十放映室原稿,翻遍了所有才找到的,望採納
❺ mary and max這部電影講的真的是真實的事情嗎
2009年是聖丹斯電影節成立25周年的紀念,作為已經成為高品質小成本獨立電影聚集地的聖丹斯電影節自然不會對自己的開幕影片掉以輕心。在2009年1月15日開幕的聖丹斯電影節上,亞當·艾略特的黏土動畫片《瑪麗和馬克思》被選為開幕影片。這是一部講述筆友之間20多年友情的影片,同時這也是導演的半自傳式的影片。故事的主角是兩個年齡和教育背景差異巨大的人,一個是8歲的小姑娘,一個是44歲的猶太小老頭。故事取材於導演本人的生活,在導演的生活中,他也有一個交往了20多年的筆友。
聖丹斯電影節的董事傑弗里·傑爾莫表示:「這是一部講述兩種人生、兩種生活的影。這兩個主角在生理上都有一點障礙,艾略特用黏土為我們描繪了兩幅肖像作品。影片中充滿了不期而遇的感動、笑料以及迫使我們思考的情節。《瑪麗和馬克思》這屆聖丹斯電影節的開幕影片,也是第一部動畫題材的開幕片。相信,觀眾在看到影片之後,會對艾略特的工作報以熱烈的掌聲的,因為他製作出了一部耐人尋味、意味雋永的影片。更令人感嘆的是,這樣一部影片是黏土動畫,並沒有依靠過多的電腦動畫技術,這是最讓人感到振奮和感動的。」
《瑪麗和馬克思》是這位聲名卓著的澳洲動畫片製作人的第二部來到聖丹斯參展的影片。2004年,他製作的《裸體哈維闖人生》在聖丹斯電影節上獲得了觀眾的一致好評,並獲得了當年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同時本片和他的先前拍攝的自述三部曲《兄弟》、《表妹》和《叔叔》一起獲得了澳洲電影協會獎。這些影片在全球大大小小的電影節上展映,為艾略特帶來了一批忠實的擁躉者。「如果從製作這部電影開始算起,那麼到在聖丹斯首映,我們已經為它付出了5年時間。這已經不是十月懷胎,而是五年磨一劍了,我理應對它充滿信心。不過,要在聖丹斯的開幕上放映他,我心裡多少還是有點忐忑」,艾略特說,「在這樣一個高級別高品質的電影節上首映我的影片,是我多年以來的夢想,夢想成真的感覺真好」。
說到影片在聖丹斯可能的命運,傑弗里·傑爾莫說「這樣一部說這種『有點不正常』的友誼的影片肯定不會在聖丹斯受到冷遇」。影片的出品方ICON公司的CEO馬克·古德(Mark Gooder)對影片的前途絲毫不擔心,他說:「沒有什麼地方比聖丹斯更適合放映艾略特的影片了,他那無與倫比的才華以及對博愛和理解的渴望,肯定會打動所有的觀眾」。
·本片是澳大利亞出品的第二部以定格的方法拍攝成的動畫,第一部是《9.99美元》。
·從最初的構想到影片拍攝完畢,一共花了艾略特5年時間。真正進入黏土動畫的拍攝時間是57周。整個拍攝團隊只有50位工作人員,影片全長92分鍾。計算下來這些人平均每周可以製作出2分半鍾的動畫成品。按照6位工作人員一小組計算,他們平均每天創造4秒鍾的動畫成品。
·整部動畫片是由大約132480張獨立的畫面製作而成,劇組一共用了6台佳能數碼相機拍攝這些靜止的畫面。
·一共有10個動畫製作組和7個拍攝組同時工作。
·亞當·艾略特不僅是本片的編劇和導演,也是影片中所有形象的設計者。他表示是紐約攝影師戴安·阿伯斯(Diane Arbus)拍攝的與眾不同的黑白肖像照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並且影片中有一個角色就是按照阿伯斯的形象設計的。
·影片中的所有文字——那些出現在街角商店櫥窗里的文字、招牌上的文字、包裝上的文字、啤酒瓶上的文字、瑪麗和馬克思之間的書信上的文字——統統是亞當·艾略特親自書寫。
·劇組里的那些美工,發明了一種叫做「Square i」的工作方法。他們花費大把的時間去模擬拍攝的角度並研究透視效果,在他們確認無誤後,黏土動畫師和攝影師才會真正開始工作。
·影片的設置過程中一種使用了212個黏土人,這些黏土人由黏土、復合材料、木棍和金屬製作而成。每一個黏土人身上的各個關節都是可以活動的。攝制組特別為影片的兩個主角製作了十幾個拷貝。
·影片一共拍攝了133個場景。並且用兩種截然不同的顏色來代表紐約和澳洲,分別是灰色和褐色。對於黏土動畫而言,要拍攝這樣的場景無疑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從荒島到巧克力商店都要被精心製作。對於攝制組而言,最大的挑戰莫過於「捏造」出紐約的地平線了。同時這也是整個電影中耗時最多的場景。整個美工組的20人花了整整兩個月時間才完成它。
·影片一共製作了475個微縮的道具,從酒杯到打字機,都是工作人員一點一點用黏土捏出來的。特別是影片中出現的那台老式打字機,工作人員花了9周時間設計和製作。
·為了能讓主角面部活動起來,並且能做出各種表情以表達自己的情緒。他們需要一張能動的嘴和能動的眉毛——在每一定格中,工作人員都會給人物換一張不同的嘴。全片一共用了1026張不同的嘴,每一張嘴都是一張由橡皮泥包裹著鋼絲的模型。為了讓馬克斯說話時動起來,劇組為他製作了30張嘴。
·影片使用了886隻含有電線製作的骨骼的由塑料做成的手。
·劇組製作了394個瞳孔,每一個瞳孔和一個小瓢蟲差不多大小。完全由技師手工製作,每個瞳孔製作出來之後,都被畫上了一個閃亮的小白點。
·劇組一共有2位服裝設師和147位裁縫,他們包辦了影片中所有服裝的設計和製作。瑪麗的結婚禮服是按照戴已故的安娜王妃的結婚禮服設計的。艾維(Ivy)的連體衣取材於攝影師安妮·蕾伯維茨(Annie Liebowitz)母親的連體衣。
·影片中一共使用了38個燈泡。這些燈泡也是由工作人員一個一個用黏土搓出來的。並且還在燈泡後面拉上了電線。
·808個Early Grey牌的泡茶袋在影片中出現,這是一項巨大的工程。幾乎劇組里的所有人——從導演到美工,從製片人到服裝服裝設計師——都參與了泡茶袋的製作
·要創造出數量巨大的人物、場景和道具必須依靠強有力的模具支持,所以劇組一共製造並使用了632個黏土模具。這些模具的涵蓋范圍之廣令人稱奇,從人物的眼球到地板上的縫隙都是他們的「功勞」。
·一共有73公斤的塑料被用來製作人物的嘴、手和原始的骨架。每一批塑料模具都需要被漆成同樣的顏色,並且按照相同的原料比例混合,以便有相同的質地、紋理、密度和熔點。
·12升潤滑劑在影片中被用作流體。從杯子里的水到眼淚再到叢林中流淌的小河都是由這些潤滑劑製造出來的。
·拍攝期間,整個劇組吃掉了260公斤西紅柿、280公斤咖啡豆,喝掉了2600升牛奶,並且消耗掉了7800塊松餅——其中有5236塊是被導演吃掉的。
·本片作為第24屆聖丹斯電影節開幕影片。
❻ 外國片 男主叫馬克女主瑪麗
《瑪麗和馬克思》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MKVa4TQiksoBCzK_P6u32w
《瑪麗和馬克思》是一部2009年出品的澳大利亞粘土動畫,是聖丹斯電影節開幕大作,由亞當·艾略特執導,托妮·科萊特、菲利普·塞默·霍夫曼、艾瑞克·巴納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09年1月15日在美國聖丹斯電影節率先放映。電影是一部講述筆友之間20多年友情的動畫作品,同時這也是導演的半自傳式的影片。講述了兩個古怪筆友長達20年的友情,怪異卻純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