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電影摘金奇緣觀後感
A. 電影《摘金奇緣》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
《摘金奇緣》是一部非常老派的電影,裡面的看點很多,尤其是對家庭生活婚姻的描述,讓我有很深的感悟。
這部電影真的不錯,裡面還有實力演員楊紫瓊,這部電影值得一看,你會在其中有很多的領悟,對自己的生活婚姻也會有所思考。
B. 如何評價摘金奇緣改編的成功么
評價摘金奇緣:
《摘金奇緣》是一部美國人投資拍攝,但全部由亞裔華人出演的電影,卻在講述華人二代移民女孩,如何嫁入新加坡華人豪門的故事。這種影片和中國完全扯不上關系,但在文化上又與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2)英文電影摘金奇緣觀後感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新加坡富二代王子楊尼克(亨利·戈爾丁飾)自豪地帶著美麗大方、學識傲人的女友朱瑞秋(吳恬敏飾)回家見親友。而這個巨富大家族對朱瑞秋的態度,與她的想像相差十萬八千里遠,朱瑞秋一開始以為只是跟深愛的男人輕松浪漫地度假。
不料卻面對排山倒海般的壓力,她必須堅強應對一群有心機的情敵和反對者,但更難搞的竟然是她的准婆婆楊愛莉(楊紫瓊飾),因為埃莉諾認為朱瑞秋這個現代美國女孩永遠都高攀不上她們家。
C. 《摘金奇緣》在美國大爆,你認為這部喜劇電影值得一看嗎
如果你想去看看一堆華裔中國人在美國的電影體制下,拍攝一部講述灰姑娘的童話電影,那麼,肯定就值得一看了,因為這里有獵奇的成分。而如果你真的想要了解華人在國外的生活,這部片子顯得很虛假,充滿意淫。
但是豪門的描述倒只是一種背景而已,真正讓人失望的則是主線故事。雖然影片講述了一種灰姑娘式的童話故事,然而片中的說服力卻相當薄弱,男主角的母親不能接受女主角追求個人理想,女主角同樣也不會放棄自己的堅持,然而影片卻在一種矯飾的善意中做出了答復。
這就讓整個華裔灰姑娘的故事顯得異常沒有說服力,而當一個商業電影連故事都很難給人說服的理由,觀賞度自然大大降低。
其實《摘金奇緣》這部電影,說到底只是外人對於華人的一種幻想,是為他們量體裁衣的,對於華人自己,卻很難接受。
D. Crazy Rich Asians,亞裔電影在好萊塢的突破
最近在美國,有一部電影很火,Crazy Rich Asians,中文翻譯成《摘金奇緣》,我和我家先生去看了兩遍,第一遍是奔著亞裔電影的宣傳和女主Constance Wu吳恬敏去的。
在電影上映前,導演Jon M Chu就說,現在好萊塢至少有五六部亞裔演員主演的電影尚在計劃中,製片人都在等著看Crazy Rich Asians的票房,它是否成功將決定其他電影是否有機會搬上大銀幕。單憑這個理由,我們就決定去支持一下這部電影。而且,電影的女主,Constance Wu也是我們喜歡的演員,在美國的亞裔演員中,我們覺得她是符合不同審美要求且演技在線的,我之前看過她主演的美劇《Fresh Off the Boat》,講述華裔家庭在美國生活的故事。
第一次去看的時候,我以為電影里的觀眾應該大部分是亞洲人,其實不是,我們看的首映場,基本滿員了,還好我們有提前訂票。不到兩個小時的電影,時不時會引發場內觀眾的笑聲,影片結束的時候,我家先生就說,他覺得,這部片子應該票房不錯,裡面很多的美式幽默為這部愛情喜劇增色不少。
說實話,第一次看完,我並沒有像他一樣對這部電影稱贊有加,在我看來,這是一個好萊塢版的「麻雀變鳳凰」或「霸道總裁愛上我」,始終還是有一種言情瑪麗蘇的套路感,說到底,故事的主要內容就是Constance Wu飾演的Rachel, 作為一個在紐約土生土長的女生愛上了一個新加坡富二代,當面對富二代挑剔的母親時,他們的愛情受到了考驗,最終他們還是沖破金錢和世俗的障礙走到了一起,獲得真愛和幸福。在我看來,故事簡單的甚至有點兒俗。不過還好,女主的人設不是一個傻白甜,而是一個有主見有思想的獨立的女性。
可是,我家先生完全不這么想。他認為,這部電影成功的地方就在於並沒有講述一個復雜的故事,這樣一個簡單的愛情故事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可能發生,無論什麼民族,什麼膚色,這樣簡單的愛情喜劇的主題是一個會讓所有人接受的命題,包括好萊塢,從而弱化亞裔製作的主觀預判。亞裔陣容製作,這個宣傳已經鋪天蓋地了,如果講述的還是一個只有亞裔,只有華人才能引起共鳴的故事,那對於亞裔電影在好萊塢的發展可能幫助就有限了。
的確,這部電影不完全只有亞裔給予了支持,自上映以來,各地的影評和口碑都不錯。對好萊塢來說,這是一部讓亞裔有親切感讓其他觀眾也有興趣觀看的愛情喜劇,這樣的定位絕對是這部電影票房成功的基礎。
除此之外,我家先生曾經在新加坡生活了五年,後來因為工作,搬家到美國紐約,裡面新加坡的取景讓他很興奮,在他看來,電影表現出來的獅城真實而美好,基本新加坡的地標式景點都出現了。至於劇情里讓我有些吐槽的挑剔婆婆的形象,讓人感覺好像亞裔家庭婆婆都不好相處,他認為,那本身就是我理解的太狹隘了,這部電影的主創團隊都是美國亞裔,他們拍故事的思想多少帶有「Banana」的視角,他們展現出的是他們所認為的傳統思想與現代思想,傳統家庭婚姻下的老一輩人與出生美國的華裔新一輩人的觀念沖突,如果從Asia-American的角度來看,電影的劇情是合理的,人物的形象塑造也都立的起來。
他對這部電影的分析頭頭是道,我也覺得有些道理,我們決定再去看一次,一方面,支持在好萊塢打拚的亞裔製作團隊,畢竟這是繼25年前的《喜福會》之後,又一部全亞裔演員的電影。另一方面,重新體會電影中的人物和細節。
第二遍觀影之後,雖然我對電影中呈現的亞洲的美學,尤其服裝,仍持保留意見。但是,對於楊紫瓊飾演的婆婆這個人物,不但不再排斥,反而覺得她優雅和善良。在電影中,她對女主的挑剔和不認可,並不完全是固守自己家族傳統文化的自我,還有對Rachel無法適應和接受這種家族生活的擔憂,從女人的立場,她的生活經歷告訴她,作為一個亞洲富豪之家的女主人,除了別人看到的光鮮亮麗,為了丈夫和孩子,她付出的心血也是別人不可想像的,她覺得眼前這個Banana女孩不適合他們的家庭,不單單是從金錢上的衡量,更多的是從價值觀上「門當戶對」的考慮,她覺得,這個有才華有主見的女孩不需要再經歷她所經歷的生活。
最後,他們兩人在麻將館攤牌,麻將代表了傳統文化,Rachel明明贏了卻把關鍵的那張牌讓出,但是表明立場,是我退出讓你贏,並不代表我真的輸了。這場戲,我家先生認為,真的是大快人心。麻將的場景設置表明了女主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她的讓牌在於她對傳統家庭觀念的尊重,而她讓牌後,不是隱忍不發,委屈中成全自己的偉大,恰恰相反,她高調亮牌,宣示自己的立場和觀點,這是女主現代價值觀的體現,自我直率,敢於選擇,也勇於放棄,但個人主見清楚明了。我家先生說,他特別怕結尾的時候,設置成女主讓牌,然後悄然離去,若干年後,男友和婆婆發現她用心良苦……
我們覺得,全劇不拖泥帶水,沒有女友見家長的各種心計和撕逼,在合理的劇情下表現東西方愛情與家庭觀念的不同,表現不同世代之間,傳統與現代的文化之間的沖突與碰撞。作為一部亞裔視角的好萊塢電影,Crazy Rich Asians取得了成功和突破。
我們也把這部電影推薦給了很多朋友,大家的觀後感都不錯。但是也確實有不少遺憾之處,例如,劇中對女性的刻畫比較豐滿,而男主和一些男性角色就顯得很單薄了。
作為一部華納兄弟投資的好萊塢電影,作為一部全亞裔演員的愛情喜劇,Crazy Rich Asians在美國電影市場成功了,被稱為「現象級」電影。希望創造無數電影奇跡的好萊塢,可以出現更多多元化視角的電影,讓不同的文化元素成為好萊塢的重要組成部分。
E. 這部「富豪男友」的電影,怎麼就在北美走紅了呢
不知你們聽說沒有?
最近,有一部電影在北美紅透半邊天。不但票房大賣,更是在北美各種社交媒體上占據焦點。
沒錯,就是《Crazy Rich Asians》,香港譯名《我的超豪男友》、台灣譯名《瘋狂亞洲富豪》,而豆瓣譯名 《摘金奇緣》, 也不知誰譯的。
坦白說,一開始真沒想到這樣一部電影會在北美如此熱賣。陣容沒有任何好萊塢大咖,是一些很多人連名字都叫不太出的亞洲面孔,而且海報透著一股南洋風味。
而就是這樣一部電影,人家就大賣了,還大熱大紅了!
嗯,就是這樣一部電影,連續兩周蟬聯北美票房冠軍,而在故事發生地的新加坡,還創下了喜劇最高開畫記錄。
目前,本片在IMDb拿到了7.7分。
爛番茄更加是93%的新鮮度,7.7分。而觀眾評分更恐怖,爆米花達到89%,觀眾評分4.5分(滿分5分)十分制就算9分了。
對於一部浪漫愛情喜劇而言,口碑相當不俗了。
實際上,《摘金奇緣》的故事非常簡單,就是一部蠻套路的愛情喜劇。有評論說它是 亞洲版《灰姑娘》和加強版《流星花園》, 其實並沒有問題。
女主角瑞秋是中國移民的後代,土生土長的美籍華人,如今是紐約大學的年輕的經濟學教授,收獲濃情蜜意、同樣出類拔萃的亞裔男友一枚。
某天,男友突然提出想帶她回新加坡參加好友婚禮,順便見見他的家人,瑞秋本來以為這只是一場普通的旅程,結果從出發時異常奢華的頭等艙待遇開始,一切就朝著意想不到的方向奔騰而去……
就像英文片名直譯過來一樣,「 瘋狂富有的亞洲人 」,影片也以非常炫目的方式,來展示這瘋狂富有亞洲人的富有方式。
誇張奢華的洋房,揮金如土的公海狂歡,更不用說價值百萬的珠寶,還有眾人口口相傳、媲美小國家的財富……
原來瑞秋平時不顯山露水的十佳男友是新加坡巨富的繼承人,也讓瑞秋踏入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富人世界。
之後的劇情其實也非常簡單,一句話概括就是女主角在克服了重重歧視和障礙之後,用善良與智慧征服了男主的家人,獲得了幸福。
好吧,全世界觀眾都喜歡看輕松浪漫的愛情故事,尤其對影片對營造的「上流社會」生活有種莫名的窺探欲。
但《摘金奇緣》能征服美國觀眾,收獲如此票房和口碑,單靠這個老套的故事當然行不通。他有他與眾不同的地方,才會造成如此現象級的反響。
首先,這是一部擁有合格的人物和故事線的浪漫愛情電影。
拿女主角瑞秋來說,年紀輕輕就在紐約大學任教,學習和工作出色之餘,為人處世更加明朗大方。
在面對男友家人的刁難和突如其來的身世質疑之後,她能快速認清自己的內心,不龜縮,不埋怨,因為愛母親而選擇相信和溝通,因為愛男友而選擇理解和放手。
或許正是因為自己如此優秀,才會贏得同樣出色的男友的真心。除了家世之外,她完全配得上這個男友。
此外,電影里的異域風情同樣突出。
從鄧麗君到各種華語金曲,從中式糕點到國人熟悉的花卉和麻將,還有不時出現的粵語、普通話和新加坡城景展現,對北美觀眾來說,《摘金奇緣》其中有足夠獨特、也是足夠新鮮的異域風情。
再加上典型好萊塢經典劇本模式,影片保持了一環環快節奏承接而上的沖突點和強情節,2個小時的故事劇情豐滿,再配上輕松的設定與有趣的配角,確實很容易吸引觀眾。
更為重要的是,《摘金奇緣》把視線從簡單的「虐戀情深」轉移到了文化和族群的探討(雖然並沒有太深入)。不過,這是電影的第二層。
有一幕,楊紫瓊飾演的男主角母親和瑞秋說,她「not enough」,不夠,配不上自己的兒子。
這里指的,並不完全是家庭背景的不對稱,更加因為瑞秋第二代移民的身份,覺得她本質還是個美國人,無法認同亞洲傳統家庭的犧牲和奉獻,永遠不會是「自己人」。
就像瑞秋母親調侃的一樣,雖然瑞秋可以說幾句中文,長相保持著亞洲人的特徵,但她就是「香蕉」,外黃內白,從生活做派到價值觀都已經是美國人。
瑞秋代表的是和普通美國人別無二致的的亞裔移民二代,她的母親是第一代移民,而楊紫瓊的角色雖然也曾留學,但依舊是紮根本土的傳統亞洲人。
就是這三種人群,構成了電影的笑料和戲劇沖突。這些討論並不僅停留在貧窮與富貴,而是不同階層、不同地域的差距、甚至是同人種、但不同文化下的生活理念沖突。
眾所周知,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近百年前中國人和更多的亞洲人出於各種原因來到美國定居,到今天已經形成了3-4代人。就如同出生和成長都在美國、從未去過祖籍所在國家的女主角瑞秋,比起Chinese中國人,她更認同自己是American美國人,這本無可厚非。
但如今,美國亞裔也面臨著身份和文化認同的問題。
有些英文不佳的老人和受教育程度略低的移民還住在國人聚居的中國城,說著中文,過著和美國社會脫節的生活;而哪怕是像瑞秋那樣能融入主流社會的人群,也是夾在美國文化和原生家庭之間,如何為自己、為整個族裔尋到一個平衡的位置,是這部分新美國人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電影能獲得如此多關注和共鳴的原因之一。
再深入一層,《摘金奇緣》之所以在美國本土如此紅火,還因為它是近年來首部全亞裔演員陣容的好萊塢主流電影。
尤其是,這還是個當代的愛情故事,並不是什麼中國神話、日本武士之類的東方文化獵奇,這種普通和生活化的東方故事,也是讓很多人激動的原因。
《速度與激情》的導演溫子仁就激動地在推特上表示,電影里很多角色像自己的家人,很高興這部電影的誕生。
而在電影首映上,亞洲觀眾的比例也遠超其他電影,很多生活在美國的亞裔和影人還把這部電影比作他們自己的《黑豹》。
在這之前,亞裔,或者說Chinese-American在好萊塢是什麼地位?有些是大片中的經典配角,承擔一些笑料;有些在演著小成本劇集,服務於少數亞洲人群;更多的可能連出鏡的機會都沒有,僅僅因為黃皮膚限制了角色的展現;而有影響力的亞裔明星更加鳳毛麟角……
比起非裔和墨西哥裔,亞裔又不那麼善於為自己發聲,這就更加導致了邊緣位置。
而這部《摘星奇緣》作為一部好萊塢主流電影,難得起用了全亞裔班底的電影,角色和故事發生地也都和亞裔息息相關。
票房和口碑的不俗表現給了北美本土人群一個信號:亞裔的主流故事可以很有市場,上千萬亞裔需要受到更多的關注,這才是影片真正受到熱捧的原因。
不過,影片確實也面臨著一些非議,比如過於誇張的財富炫耀,和現實不符的演繹等等。
但歸根結底,需要認清的是,這是一部華納兄弟出品的好萊塢電影,主要目標市場是美國本土,演員的選擇依託在美國人的審美之上,服務的價值觀也符合美國人重視的家庭和情感。
這樣的產物如果放到不同的觀眾群體,比如給中國觀眾來衡量,必定會造成截然不同的觀感,就好像本片在豆瓣的評分,也一路跌到7.0了,相信你們將來看過之後,評分應該還會再跌的。
畢竟,這樣的電影,對我們真正的東方人,尤其是中國人來說,會覺得不真實、有些別扭,反而會讓人生疏。
真正讓我好奇的是,經過這次,亞裔在好萊塢主流電影中是否真的會受到重視,比如,不久的將來,會不會有更多類似的電影出現,包括已經官宣的劉亦菲版《花木蘭》到底能在北美有何表現。
對很多北美觀眾來說,《摘金奇緣》的誕生就像電影第一幕的發泄一樣:楊紫瓊飾演的母親開場就被倫敦的大堂經理歧視,讓他們回中國城住,但隨後她就一通電話買下了酒店,這樣的處理爽利又解氣,成為了一個看似微小、但至關重要的轉折。
而這部《摘金奇緣》,無論之後評價如何,也無論你們是否真的會喜歡,都將成為今年的一部現象級影片,是話題之作,你怎麼也不會錯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