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爾克大撤退電影英文
① 求敦刻爾克電影開頭的那幾行字(英文) 大概就是講背景的,英法盟軍
1、背景: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國對波蘭發動了進攻,二戰全面爆發。9月3日,英國和法國因為利益對德國宣戰。但實際上英法聯軍只是躲在馬奇諾防線後,沒有對波蘭進行有限的軍事支援。9月27日,德軍佔領華沙,波蘭完全陷落。在此其間,英法兩國只對德國對外交上予以譴責。這一期間被德國人稱為「假戰」或「奇怪的戰爭」。
2、作用:敦刻爾克大撤退並不是一次戰役,甚至可以說,是在德軍的窮追猛打之下被逼無奈的逃亡之舉,但正是這一逃亡,為盟軍保存了日後反攻的主力為將德意日法西斯最終送上斷頭台奠定了基礎。
② 敦刻爾克故事原型是什麼 敦刻爾克大撤退戰役介紹
敦刻爾克大撤退(英語BattleofDunkirk;法語BatailledeDunkerque)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的1940年5月,英法聯軍防線在德國機械化部隊快速攻勢下崩潰之後,英軍在敦刻爾克這個位於法國東北部靠近比利時邊境的港口城市進行的當時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軍事撤退行動。這項代號為「發電機計劃」的行動使英國最終得以利用各種船隻撤出了大量的部隊。雖然這次大規模的撤退行動成功的挽救大量的人力,可是英國派駐法國的遠征軍的所有重型裝備都丟棄在歐洲大陸上,造成英國本土地面防衛發生嚴重的問題。
③ 關於電影Dunkirk敦刻爾克
電影背景:
Dunkirk—敦刻爾克大撤退講述的是1940年英法聯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軍事撤退行動。在短短的一星期左右的時間,成功撤出三十三萬五千人。為英國和法國挽救了大量人員,成為四年後反攻的關鍵。
電影本身:
不是傳統中的戲劇性特別強,英雄主義特別鮮明的典型戰爭大片。相比於其他的戰爭電影,這本的更傾向於敘事。沒有過多的烘托,分別從飛行軍,陸軍,以及平民救護船隻三個角度看這次撤退。整個故事拼湊的非常完整,客觀,沒有上帝視角的帶入,也沒有過多的人物刻畫。這本電影里,似乎沒有誰是英雄,但似乎誰都是英雄
觀後感:
或許是看慣了好萊塢的商業大片,看完這本電影的時候,總覺得缺了什麼。後來才發現,是缺了商業大片中童話般的戲劇性。沒有緊密復雜的人物關系,沒有「可歌可頌」的「英雄」主義,也沒有戲劇性的反轉,通過非線性的敘事,埋下伏筆,讓觀者自己解答。看似平淡的表現方式,含蓄卻能激起千層巨浪。回家後,我一直在想,這本電影似乎並沒有給觀眾一種了結之輕松之感:戰事還在進行,撤退了的士兵並沒有離開亂世,他們的命運將一直顛簸下去,而被俘虜的英國空軍也將面臨更殘酷的折磨,在救援士兵途中意外喪子那位父親也將永遠生活在懊悔之中。影片到撤離成功便結束了,之後的種種便留給觀眾,殘酷又乾脆。
於是乎,又是一夜未眠。
④ 敦克爾克大撤退
有幾點原因,首先,敦克爾克地區多沼澤,而德國的裝甲部隊是希特勒最鍾愛的,他擔心裝甲部隊陷在沼澤里會造成損失,其次,在5月20日,蒙哥馬利指揮兩個裝甲旅給德軍以重創,使希特勒高估了盟軍的實力,害怕裝甲部隊的孤軍深入會造成損失,第三,希特勒是真心喜歡英國人,他曾多次表示:「那是高貴的種族,是我要與之講和的民族」,在他的《我的奮斗》中就指出,征服世界,德國最好的盟友是英國。把33萬英軍放回去,給英國人留點面子,也好使日後和英國達成諒解。第四,德國空軍司令戈林是好大喜功之人,在1941年5月10日西線爆發戰事以來,空軍一直擔任掩護工作,他眼睜睜看著陸軍建立奇功,現在33萬英軍被包圍,他立即要求使陸軍休息,由空軍擔負消滅英軍的責任,希特勒在征詢了德國擔任主攻的A集團軍司令倫德施泰特後表示贊成,這樣就給自己發掘了墳墓,在敦克爾克勝利之後,丘吉爾在下院發表演說:「勝利不是靠撤退來獲得的,但這次撤退孕育著勝利!」
⑤ 求敦刻爾克大撤退後,丘吉爾的演講,英文
丘吉爾用英文演講的內容如下:
We shall fight in France, we shall fight on the seas and oceans, we shall fight with growing confidence and growing strength in the air, we shall defend our island, whatever the cost may be, we shall fight on the beaches, we shall fight on the landing grounds, we shall fight in the fields and in the streets, we shall fight in the hills; we shall never surrender, and even if, which I do not for a moment believe, this island or a large part of it were subjugated and starving, then our empire beyond the seas, armed and guarded by the British fleet, would carry on the struggle, until, in God's good time, the new world, with all its power and might, steps forth to the rescue and the liberation of the old.
意思是:
我們將在法國作戰,我們將在海上和大洋中作戰,我們將具有愈來愈大的信心和愈來愈強的力量在空中作戰;我們將不惜任何代價保衛我們的島嶼。我們將在海灘上作戰;我們將在敵人登陸地點作戰;我們將在田野和街頭作戰;我們將在山區作戰;我們決不投降。
⑥ 《敦刻爾克》講了什麼故事
電影《敦刻爾克》是由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由湯姆·哈迪、肯尼思·布拉納、馬克·里朗斯、哈里·斯泰爾斯、希里安·墨菲等聯合主演的戰爭片。
⑦ 《敦刻爾克大撤退》免費在線觀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網盤資源
《敦刻爾克大撤退》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17J_Q9fBkDfZVzYSM2gsgw
《敦刻爾克大撤退 Dunkirk》
導演: 無
編劇: 無、尼爾·麥凱、Lisa Osborne
主演: 提摩西·道爾頓、西蒙·拉塞爾·比爾、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類型: 劇情、紀錄片、歷史
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04-02-18(英國)
片長: 180分鍾
「三小時的苦難、絕望、英雄事跡與溷亂」…星期日時報英國在1940年5月極度瀕臨輸掉二次大戰,當在法國的英軍被擊敗到海岸地帶,英國的命懸而未決達十天之久…英國遠征軍企圖拯救被圍困在敦克爾克的四十萬大軍,儼然是史上最重大的海路撤退行動之一。當希特勒的軍隊出乎意料地從比利時 突圍,英國遠征軍隨即發現退路被切斷且被居優勢的德軍包圍。如果希特勒趁勝追擊,或是如果英國當時的新首相邱吉爾,聽從哈里法克斯爵士以及那些想要居中調停的人,戰爭將會立刻結束。反之,在這場軍事史上最輝煌的救援行動中,英國在十天之內成功撤出33萬8千人。節目對於代號」發電機行動」闡述獨特的觀點,以及透視整起行動的經過。真人實事配上檔桉影片、地圖與評述,以被圍官兵、奉命前往援救的人以及未被救出的人的角度,忠實重現震撼人心的故事。
⑧ 電影《敦刻爾克》
活著,為了未來的勝利!!
以科幻為創作范疇的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在其執導的《盜夢空間》《星際穿越》等影片中以其天馬行空與驚人想像力,讓影迷拜倒在他無懈可擊的劇本設計中。但《敦刻爾克》整部電影故事平實,角色簡單,幾乎完全按照史實呈現。
電影劇情
《敦刻爾克》講述了二戰的傳奇戰役之一一敦刻爾克大撤退。 英法聯軍在這場大撤退中,在德軍炮火的洗禮下,用8天的時間撤出338226人,堪稱戰爭歷史上的奇跡,簡單來說,如果這次大撒退沒成功,可能二戰會失敗,整個近代史都得改寫。
1940年 5月26日.英吉利海峰海風呼城、彌漫鉛灰色的洶酒海浪拍打著教刻爾克海灘,留下棉絮一樣堆積如山的泡沫。夏天還沒有任何到來的痕跡。40多萬英法遠征軍被困在8英里長的海灘上,一邊是茫茫大海,另一邊,距離他們最近的德軍坦克已在十英里外。面對敵軍步步逼近的絕境,形勢萬分危急。英國政府和海軍發動大批船員,動員人民共同營救軍隊。
影片改編自宏大的戰爭事件,但是諾蘭完全從小人物角度來敘事,沒有太多的大場面和血腥鏡頭,打造出了一種懸疑驚悚的氣質。英國士兵湯米在逃離海灘的過程中相繼結識吉布森與亞歷克斯,同時民用船主道森先生與兒子彼得、17歲少年喬治也離開英國,去往敦刻爾克拯救士兵。三人陸續搭救了海軍,飛行員柯林斯及湯米行人, 而戰斗機飛行員法瑞爾則在被敵人雙面夾擊的艱難情形下頑強戰斗。影片故事從陸、海、空三個角度講述,在德國軍隊的包圍下,每個人不得不為自己的命運背水一戰,才有可能活著回家。
綜合分析
這一次克里斯托弗:諾蘭並沒有用力地折磨觀眾的腦子也沒有太多地去揭露人性的陰暗面,而是用港口的一周,海上的一天和空中的一小時的三重線性結構,詳略得當地為我們還原了這場二戰重要戰略撤退的原貌。導演給了我們段過去的生命,將他的敘事魔力注予每一位曾於這場撒退中奮力搏鬥的小卒,讓我們被拉進眾生情境、與他們一同感知當前在敦刻爾克的沙灘、大海、天空上,人們面臨的絕望、彷徨與恐懼,求生的貪婪與互助的慈悲,無畏的勇氣與高貴的犧牲,以及最終這一切所成就的救贖。
導演的敘事理念是克制的:在生死攸關的時刻,沒有人有心情談論家長里短,沒有人想知道任何人的過去,也沒有人想說。所有的生命被壓縮到一個單位,就像培養皿里的細胞一樣卑微。 英雄主義渲染不存在的,人性光輝放大不存在的,甚至整場撤退都沒有聽到血性的咒罵。好的電影就是這樣,不是教會我們如何做英雄,而是力製造戰爭, 摧毀社會。這人間的修羅場,是人類 教會我們如何去活著。生活才是最大的戰役,好好活下去,就是最偉大的英雄。
人類永遠在突破生產力,造福社會,再用生產力製造戰爭,摧毀社會。這人間的修羅場,是人類的基因里的東西,也是人類這個好戰的物種永恆的詛咒。唯願和平,能多一歲是一歲。
⑨ 二戰期間,一個英國士兵去送信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敦刻爾克》。
《敦刻爾克》是一部由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克里斯托弗·諾蘭編劇,菲恩·懷特海德、湯姆·格林-卡尼、傑克·勞登等主演的動作、劇情、歷史電影,於2017年7月13日在倫敦首映。該片以青年士兵視角講述了二戰史上最傳奇的一場戰役——敦刻爾克大撤退中英法軍隊面對德軍所經歷的的殘酷戰斗的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戰(英文名:World War II,又稱二戰、世界反法西斯戰爭,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是以德、日、意三個軸心國和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仆從國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為另一方進行的全球規模的戰爭,是人類規模最大的世界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