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影國際行銷短片英文版
Ⅰ 電影《下一個奇跡》觀後感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體會呢?需要寫一篇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我整理的電影《下一個奇跡》觀後感(精選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電影《下一個奇跡》觀後感1
公司組織觀看了一部心靈勵志電影《下一個奇跡》,看後讓人很振奮,這不僅僅是男主角的出色表演,而是對於正在追夢的,並渴望成功的人來說,就是一碗心靈雞湯。
《下一個奇跡》是根據台灣演說家梁凱恩的真人真事改編,主人公rocky是身患抑鬱症的人,他曾經9年換5所學校仍未畢業,憑借自己的努力數學考了第三名,卻被老師和父親懷疑是作弊,離開學校後,他在快餐店打工,直到遇上改變他命運的may,他在一窮二白的情況下,經過十年努力,實現了自己在上海舉辦五萬人演講的夢想。
他的成功史詩艱辛的,也是幸運的,他之所以能成功與他樂觀自信的性格,超凡的領導能力和執著的目標是分不開的。
首先他的執著和自信,他是個未上過大學的人,最後卻憑著自己的努力成了銷售冠軍,所以我們不知道自己有多強大,也許有時候壓力是我們成功最大的動力。
其次團隊合作,他靠自己堅定的信念和超凡的領導能力,感染者自己的團隊,為了激勵大家完成任務,他當眾吃下蟑螂,雖然這只是個小舉動,卻讓大家看到了他的責任與擔當。
最後堅定目標,梁凱恩曾說:「只有當我擁有不可思議的目標,才能產生不可思議的結果。」十年來他面臨許多的困難,卻從未放棄希望,也許人生就是這樣復雜,夢想的堅持需要耐心和毅力。梁凱恩的成功鼓舞人心,他的成就就告訴我們,如果你想要得到從未得到的東西,就要付出你從未付出的努力,只有這樣,下一個奇跡才是你!
電影《下一個奇跡》觀後感2
電影《下一個奇跡》講述的是在「亞洲首席超級演說家」梁凱恩身上的成功人生,電影本身擁有著現今年輕人所崇尚的激情、夢想、成功等等的一切要素,在熒幕化的過程當中,導演和演員為我們獻出了一場還算好看的夢想實現記。
這部電影,大致可以與《幸福來敲門》做以類比,同樣是營銷題材,同樣是失敗者向成功者的跨越,同樣有串聯起了親情和愛情的多維度,只是與後者的親切和感人相比,《下一個奇跡》似乎更加的職場,很顯然,這部電影並沒有定位成感動人心的溫情之作,勵志才是它的主題所在。
這從電影的敘述方式便可見一斑,電影中秦昊飾演的Rocky最開始因為家庭、學業的各種壓力,似乎在一條失敗者的道路上愈走愈遠,但各種機緣巧合的促進之下,他走上了一條註定要成功的道路。影片用了很多間接的情節刺激去引導著故事的發展,使得整部影片的敘述進程比較流暢,但流暢的同時,似乎也欠缺了一些讓觀眾得以印象深刻的東西。
整部電影給人的總體感覺就是在掌控之中進行,故事的發展不會讓觀眾出乎意料,唯一讓人感到意外的結果,便是劇情最後may的死亡所帶來的突變,但這種較為沖突化的方式,實際上是導演在為Rocky的成功之路做一個更加圓滿的結局,讓他得以在事業成功之外擁有一個更加實際更加美好的情感歸宿。
實際上,這可能並不是一部能夠得到大多數人群回應的電影,但它的獨特價值在於其勵志類的成功題材。在國內的商業大片中,針對年輕人的勵志類影片數量甚少,如果說在電視劇題材中,以《奮斗》、《北京愛情故事》為首的電視劇掀起了年輕人的奮斗熱的話,那麼在熒幕之上,還真是缺乏了一些貼近現實貼近年輕人的奮斗故事,《失戀33天》之類的小清新故事,與很多人距離遙遠,而先不論《下一個奇跡》的質素如何,起碼就其題材和主體來說,是有著某種開拓意味的。
的確,《下一個奇跡》中因不被肯定而失落的Rocky,像極了很多成長中的年輕人,在各種沖突和委屈當中,如困獸般去尋找一條出路,Rocky被逼無奈的上路,既是嚴父的意味深長之舉,也是Rocky自我成長和突破的內在需求,因此,Rocky一上路,他的成功就成了無可阻擋的。
Rocky在劇中的奮斗動力,除了前述的家庭和自我需求,導演為其設置了一個頗為理想化的五萬人之約,對於自己夢中情人的這個約定,成了Rock真正得以堅定不移的向前的終極動力,而放眼到當下的年輕人身上,這似乎也是一個頗具浪漫主義色彩的情節,當愛情逐漸妥協在現實的枷鎖之下時,似乎Rocky這樣的奮斗歷程,顯得是頗為鼓舞人心。
很多人都是為了秦昊看這部電影,他背著演技小生的名號,在各類文藝片中遊走,這次拍攝《下一個奇跡》,他的演技依然出眾,一雙靈動的眼神,則將一個跨越了青年走到中年的男主角,展現的很是精準,而這,也是本片最為值得人誇贊的表演。當然,這部影片的問題很多,比如太過倉促的故事,缺乏精心打磨的情節,一些演員表面化的表演都是軟肋所在,但影片的勵志情懷,還是可以讓某部分觀眾受用的。
電影《下一個奇跡》觀後感3
這部根據台灣超級演說家梁凱恩為原型製作的電影,從主人公17歲得猶豫症講起,迷茫、彷徨、開始上進、事業起步、自主創業、到最後取得成功。
觀看這部電影後,感觸頗多。我們在工作中存在著迷茫,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要從何發展、如何發展,想要達到什麼樣的結果,一直彷徨。這是為什麼,是因為我們沒有給自己定下一個明確的目標,沒有因為這個目標而一直堅持下去的執著、勇氣和決心。
我們在為自己的理想和目標奮斗的途中,會經歷無數的挫折,會經歷痛苦、低迷、恐懼。我們要選擇自我鼓勵,自我認可,學會跟他們相處,堅定自己奮斗的信念,不斷的繼續前進。不要因為失敗,而在痛苦中自我沉淪,這樣永遠走不出痛苦的陰霾。我們不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人,但我們一定要成為世界上最會鼓勵自己的人,因為如果我們有夢想,而不鼓勵自己的話,那麼就不會有其他人來鼓勵你。
影片中,主人公為自己定下了在上海突破5萬人演講世界紀錄的遠大目標,這個目標最初讓他的朋友,同事都覺得遙不可及,難以實現。可主人公堅信,這不是天方夜譚,這是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實現的。他給自己的目標定下了十年的期限,在這十年裡,他不斷的奮斗和努力,堅定自己的信念,克服種種困難,不斷的為這宏偉的目標積存能量。終於,在他的第十個年頭,夢想實現了,成功的在上海舉辦了5萬人演講會,打破了世界紀錄,達到了一般人難以完成的成就。
奇跡來自熱血沸騰的目標!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敢設定太大的目標,害怕承受目標未達成時所帶來的失望。人生不是大膽的冒險,便是一無所獲,要為自己創造奇跡。
我們每個人都能是一個奇跡,經歷過不好的才能更體驗到美好。我們應該在自己的內心刻上自己一生的目標,當自己實實在在地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和明白自己要做什麼,自己已經在接近夢想了,我們要在有限的時光里,盡情燃燒自己的生命,讓自己活得精彩。
電影《下一個奇跡》觀後感4
下午,公司員工按事先學習計劃要求,觀看勵志電影《下一個奇跡》,《下一個奇跡》主要根據台灣超級演說家梁凱恩的真實經歷改編,將一個鮮活生動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展露在觀眾面前。
身患憂鬱症,要麼是放棄自己走上不歸路,要麼自我救外始終讓他無法釋懷,成年後歷經的人生離別、愛情糾結和家庭隔閡等苦難令他患上憂鬱症,但慶幸的是在親情、友情、愛情的支持下,Rocky最終戰勝自己走出來,並通過不斷激勵自己前進,開創了事業和人生的高峰。雖說這個過程在一部電影的時間里完成,是顯得有些太快,不過這個過程,卻是亞洲首席超級演說家梁凱恩真人真事改編來的;這個過程,是一個勵志心靈的過程;這個過程,告訴那些還把自己埋在曾經的陰影中痛苦不已卻不肯走出來的人們,告訴那些正在遭受挫折經受痛苦還無從選擇的人們,告訴那些不敢面對未來仍在自我沉淪的人們,沒有誰放棄你,只要你自己不放棄,自我認可,積極地向著你的目標前進,就會在這個過程中體現出自我價值,就會有希望,就能獲得快樂,特別是劇中Rocky對著鏡子中的自己說:「你要實現自己的目標,你一定要實現自己的目標,不要讓這種痛苦再陪伴著你了。」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看後大多數員工認為電影主題突出,立意深遠,可操作性強,很受啟發,有的員工說:電影中的情景很熟悉,有的員工說:很感動,有的員工說感謝公司給大家一次受勵志啟發的培訓,有員工說感覺只有一個字:好,有的員工也說看了最大的感覺是做人做事要以誠為本,還有的說:作為領導要以身作則,像電影中的Rocky一樣,組織沒有完成任務,自己先吃下蟑螂。我也覺得電影中的團隊精神很值得學習。
從大家的觀後反映中可以看出電影《下一個奇跡》對員工有很好的啟迪,有很好的教育培訓的作用,對於這種新的.培訓方式對我們公司培訓是一種很好的嘗試,事實證明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電影《下一個奇跡》觀後感5
第一次看關於梁凱恩老師的《下一個奇跡》這場電影,內心是非常激動、無比震撼的。一個得了憂鬱症兩次自殺的人竟然可以做到那樣一個奇跡的成果,讓我們不得不去反思。
看這樣的一個勵志的電影,看到的不只是Rocky得憂鬱症兩次自殺追求愛情創業成功這樣一個震撼人心的一個故事。故事固然震撼人心,但我們需要的是學習到Rocky成功的方法。成功的前提需要我們有成功的渴望。你渴望的程度,是你能力唯一真正的限制。我們的大腦只能裝一件事,你不是充滿渴望,就是正在充滿恐懼;你要想盡一切辦法讓你的渴望大於你的恐懼;這樣無論你遇到任何挑戰,當別人不看好你的時候,你仍然可以看好自己;奇跡首先來自於你強烈的渴望,而這時可以培養出來的。劇中Rocky對著鏡子說:「你要實現自己的目標,你一定要實現自己的目標,不要讓這種痛苦在伴隨著你了。」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唯有不可思議的目標,才可創造不可思議的結果,當Rocky說要在上海舉辦一個5萬的演講會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相信他能實現這樣一個目標,但是他做到了。有了目標你才會有方向,每天堅持不斷的對自己說出來自己的目標,就像給機器加油一樣,去給自己的信念加油,堅定目標。
團隊同樣如此,同樣需要制定目標,有了目標團隊就有了凝聚力,一個團隊就有了自己的魂,這時候你的團隊是積極的,向上的。所有人都朝著這一個目標自覺的去努力、奮斗。團隊領導需要做到以身作則,當團隊成員都非常努力卻沒有達到想要的結果的時候就要像Rocky一樣,率先吃掉那惡心的蟑螂,當看到這點的時候相信大家內心都是非常震撼、佩服的吧。員工佩服你的時候那麼你就有了吸引力,周圍的所有人都會向你靠近,越聚越多,團隊越來越壯大。
電影《下一個奇跡》觀後感6
不知道有多少朋友看過《下一個奇跡》這部電影,在我看來我是一位幸運的看者。看了這部電影感想頗多,也激起了我內心對未來事業的憧憬。首先來講講影片的編制,它是改編梁凱恩老師的真實故事,是以梁凱恩老師與他核心團隊創造奇跡故事為原型的勵志電影。梁凱恩老師現任超越集團董事局主席,中國企業家集團董事長,擁有14張國際講師授證,是亞洲超級演說家,國際行銷大師,這些無疑讓我對他起了敬慕和仰慕之心。
下面就來講講影片的內容。梁凱恩是一個不受關注、理解的人,在他學習、創業成功的路上灑下了不少汗水和淚水,甚至得了抑鬱症。但是他為了不可能的目標一直堅持著,最終獲得了成功。在一開始麥當勞打工,賣皮帶遭受警察追後,他邁向了他人生的一個轉折點——作為一個行銷人員從事他的職業。由於沒有經驗和學歷,公司並沒有人願意和他組團,最終他的團隊只有剩下和他一樣背景的佳怡,以及支持他的MAY組成。但是小團隊大力量,他們一直朝著自己的共同目標前進。他們團隊叫ROCKY組,梁凱恩是組長,在公司第一次周評(員工評先)時,他們隊落選。不過身為領導者的梁凱恩組長,他卻笑著和Panter開玩笑,互相鼓勵,凝聚團隊力量。所謂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他們共同的努力下,在以後的每個周評時他們都是優勝。從中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團隊要有好的領導,在領導下制定團隊的共同目標,並且團隊擁有團隊精神、團隊凝聚力以及競爭對手的激勵,那麼團隊就會獲得最終的成功!
以上所述只是影片的一個小的部分,接下來說的才是精彩部分,裡麵包含的是一些企業的經營策略、企業的營銷策略、企業的營銷途徑等等。不過感覺太多了就講講重點吧,重要的還是朋友們自己看、自己感受的過程。
事情並不是想像中的順利,他們的公司是一個黑公司,老闆和一些領導都畏罪潛逃了,於是這個黑鍋就被梁凱恩背上了,也許是出於道德和良心的原因。很慶幸的是他的夥伴佳怡不曾離棄,他們一起還債款、尋找人才一起創業,他們經歷了好多艱辛的過程。在梁凱恩睿智和有領導行銷大師的天賦上他找到3個的人才,一起創業、打拚事業。記憶尤深的是在他招納人才時說的一句話:我可能不是這個世界上最棒的老闆,但是我會是這世界上最重視你利益的人。這句話無疑會打動每一個進職人員,其中也包括我。這個團隊因此由「三個人」變成「五個人」再到最後的「多人」,其中可以看出他領導能力的非凡,由此可以說好的領導是團隊的主核心力量。但是他們團隊的擴大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也就是他們擁有「共同的目標」。潛能激發大師安東尼羅賓就有說過:沒有快樂的目標,痛苦便會乘虛而入。所以說不管是團隊還是個人都要制定一個又一個的前進目標。影片最終是以他們團隊實現十年夢想「上海五萬人演講」圓滿結束。
看完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就感覺梁凱恩老師的成功就是一個奇跡。也許這就應了影片中所說的:我們只有有了不可思議的目標才會產生不可思議結果的主題吧。朋友們相信你們看了也會有和我同樣的感受,現在的我對未來可是充滿憧憬。
來吧,一起來看《下一個奇跡》,說不定那個奇跡就屬於你的!
Ⅱ 50部經典的台灣青春偶像劇
看著偶像劇長大的我們,曾經多少都幻想過自己是劇中男/女主角。把這些好看的劇整理到一起,突然發現自己也算是「看劇大戶」了。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50部經典的台灣青春偶像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1、麻辣鮮師(2000)
《麻辣鮮師》是一部台灣校園偶像劇,劇名靈感來自日本漫畫《麻辣教師GTO》,亦為台灣第一部與播出時間最長(3年7個月14日)和集數最多的偶像劇。由謝祖武、葉民志、杜詩梅、賈欣惠、郭昱晴、周幼婷、和家馨等主演。
2、流星花園(2001)
《流星花園》,改編於神尾葉子的漫畫原著《花樣男子》(又譯為《流星花園》),由男子團體F4、徐熙媛等主演。2001年4月21日播出,以平均收視6.99刷新台灣電視劇收視記錄,並保持到2006年。故事開始於一所超級白金學院,它是四大家族為培養優秀後代而創立的,身為四大家族之後的F4在學校里的地位便可想得知。杉菜,一介平凡女子,帶著父母要她飛上枝頭變鳳凰的夢想來到這里,好友李真不小心惱怒了F4為首的道明寺,引發杉菜為友情出頭,從此展開了她與F4之間的愛恨情仇。2002年開拍續集《流星花園Ⅱ》。
3、白色戀曲(2001)
《白色戀曲》是一部由陳柏榕,張瑞哲,林嘉欣主演,2001年出品的台灣愛情,偶像劇。故事講述了JOE和其女友的曲折戀情。
4、青春六人行(2001)
《青春六人行》該劇是繼「流星花園」之後,台灣又一引起鬨動的青春偶像搞笑劇。三男二女,幾個青春可愛的年輕人在一起各自發揮各自的搞笑天份產生了一大堆的趣事。
5、薰衣草(2001)
《薰衣草》是由劉俊傑執導,許紹洋、陳怡蓉、林韋君、王建隆等領銜主演的台灣偶像劇。另有續集《花香番外篇》。該劇講述了幼時約定好再相聚的梁以薰和季晴川在成年後相遇,並發展了刻骨銘心的浪漫故事。該劇於2001年12月06日播出。
6、愛情大魔咒(2002)
《愛情大魔咒》(又名《愛情魔方》)是2002年由台灣製作的都市D電視劇,由鈕承澤擔任導演,張燕芬等擔任編劇,由Ella(陳嘉樺)、藍正龍主演的電視劇。該劇主要講述姚琪、朱利燁和胡莎莎追星夢幻三人組高考落榜。之後,朱利燁開始了復讀生涯,面對接踵而來的霉運以及收獲最後的愛情。
7、我的秘密花園(2003)
《我的秘密花園》是一部由楊冠玉執導,林依晨、張天霖、楊謹華、梁又琳領銜主演的台灣青春偶像劇。主要講述了三個青春美眉因緣際會成為室友,從此展開一段又一段的花樣年華的故事。該劇於2003年1月12日在台灣中視首播並於2004年1月24日在武漢電視台引進內地首播。該劇續集《我的秘密花園2》已於2004年4月份播出。
8、海豚灣戀人(2003)
《海豚灣戀人》是2003年由華視、三立電視台出品的一部台灣偶像愛情劇,由林合隆導演,張韶涵、許紹洋、霍建華等主演。該劇講述一個擁有過人天賦、夢想成為歌手的女孩兒易天邊在追夢過程中,與自己命定的戀人重逢,也終於了解了自己的身世的故事。該劇於2003年5月18日在華娛衛視播出,以5.11的最高收視率獲得台灣地區年度收視冠軍劇,並入圍第39屆金鍾獎"年度電視節目行銷獎"。
9、西街少年(2003)
《西街少年》是唐人電影國際有限公司出品的台灣偶像劇,由麥貫之、吳錦源執導,鄧紫珊和黃浩然、王少敏合作編劇,孫協志、霍建華、張倩、劉品言、王心凌等主演。該劇改編自曾在西門町發生的真實故事,主要講述了稱霸西街頑皮卻又十分正義的三男一女演繹的愛情故事。該劇已於2003年9月21日登陸中國台灣華視、三立台首播。
10、千金百分百(2003)
《千金百分百》是一部台灣偶像劇,由林韋君、霍建華、陳喬恩、溫兆倫主演。該劇講述的故事在20年前,一位"代人生子"的婦女產下一對雙胞胎女嬰,隨即孿生姐妹被無情地分開了。一個被送到了某集團董事長家裡,另一個由貧窮的生母撫養。20年後,她們分別長成了美艷驚人的美少女。董事長的千金庄飛揚集萬千寵愛於一身,溫婉大方,在一次宴會中被英俊的帥哥韋翔一見鍾情;而她的雙胞胎妹妹梁小鳳卻是街頭有名的檳榔西施,熱辣又冒失。雖然互不相識,但血脈相連的命運卻把她們糾結到了一起。
11、戰神(2004 )
《戰神》是根據由日本同名漫畫改編,由蔡岳勛執導,徐熙媛、周渝民、修傑楷、賴雅妍等主演的青春偶像劇。該劇講述了陳零在弟弟自殺後,愛上賽車,直至他遇上韓綺羅,陷入一場感情風暴。他們各人因著自己的執著,逐漸找到愛和光明的靈魂。
12、薔薇之戀(2003)
《薔薇之戀》是改編自日本漫畫家吉村明美的同名的一部台灣偶像劇,由瞿友寧執導,由陳嘉樺、鄭元暢、黃志瑋、陸明君、葉童主演。該劇講述了外表極其普通平凡的女孩兒鄭百合長期被世人輕視、冷漠對待它在歷經重重磨練之後,倍顯璀璨與亮麗的故事。該劇於2003年5月25日在台灣台視播出
13、情定愛琴海(2004)
《情定愛琴海》是一部青春偶像劇,由台灣導演陸江導演的,蘇有朋,蔡琳,何潤東主演。該劇講述的是發生在愛琴海畔的童話愛情故事。
14、天國的嫁衣(2004)
《天國的嫁衣》是一部中國台灣偶像劇,由王心凌、立威廉、明道等人主演,講述了陶艾青,陸子皓,程海諾三人之間的情感故事。該劇自播出以來,受到了觀眾的熱烈歡迎,成為2004年台灣偶像劇收視冠軍。
15、紫藤戀(2004)
《紫藤戀》是由劉逢聲執導,林心如、韓在石、施易男、殷悅、黃維德主演的一部中韓合作的電視劇。該劇描述的.是一個紅酒企業世家的兩代情愛糾葛。該劇於2004年6月14日在台灣華視首播。
16、斗魚(2004)
《斗魚》是一部由柯翰辰導演,郭品超、安以軒主演的台灣偶像劇,改編自台灣作家洛心的《小雛菊》。兩個世界的人,可以是朋友、可以是仇人、可以錯身而過,但是如果他們相愛了,結局只有走上滅絕的命運。就像飛鳥戀上魚,拼了命想廝守一起,但卻是害了對方,毀了自己。然而越是天差地別的兩人越能互相吸引,越是困難阻礙的環境越是奮不顧身。義無反顧的愛情除了教人心動,也讓人心碎,只是這一切總要在生命的青春燃燒殆盡之後,才能明白。該劇於2004年5月24日在華娛電視首播。
17、格鬥天王(2005)
《格鬥天王》是台視於2005年1月16日首播的青春勵志偶像劇,由馮凱、吳錦源執導,孫協志、王仁甫、劉品言、曾之喬主演。該劇講述了宇橋、英琦、優里三人為達理想與目標攜手奮斗,並展開了一段愛與榮譽的故事。
18、真命天女(2005)
《真命天女》是一部由華研國際音樂與映畫傳播聯合製作,台灣女子演唱團體S.H.E主演的偶像劇。該劇講述了三個同年同月同日情人節出生,出身境遇卻大不相同的女孩,在她們生日這一天開始發生的一段故事。
19、惡魔在身邊(2005)
《惡魔在身邊》,內地名叫《我的淘氣王子》,這是一部柴智屏出品,王傳仁製作的台灣青春偶像劇,由林合隆指導,毛訓容編劇,賀軍翔、楊丞琳等人主演。該劇改編自日本漫畫家高梨三葉漫畫《悪魔で候》,講述了一個整天愛幻想的大傻妹小悅因緣巧合地被「惡魔」盯上的故事。
20、王子變青蛙(2005)
《王子變青蛙》是一部台灣偶像劇,由陳銘章和劉俊傑執導,明道、陳喬恩、趙虹喬、王紹偉主演。該劇講述了單均昊在結婚前夕在一場意外當中失憶被瓦斯行工作的葉天瑜救起,從此「王子」變成了「青蛙」衍生出來的復雜的愛情糾葛。該劇於2005年6月5日在台灣首播。香港於2006年2月12日在翡翠台播出。根據尼爾森收視統計,《王子變青蛙》首播獲得3.92的收視率,隨後以平均7.09、最高8.05的收視率,打破台灣偶像劇《流星花園》所保持的最高收視率紀錄6.43。
21、惡作劇之吻(2005)
《惡作劇之吻》是一部中國台灣偶像劇,改編自日本漫畫家多田薰的人氣漫畫《淘氣小親親》。該劇由瞿友寧導演,鄭元暢、林依晨主演。該劇講述的是迷迷糊糊、單純可愛的湘琴與天才美少年江直樹之間溫馨可愛的愛情故事。該劇已經在2005年9月在中視和八大綜合台播出。2007年3月開拍續集《惡作劇2吻》,也已經播出,取得不俗成績。
22、終極一班(2005)
《終極一班》是可米國際影視和八大電視聯合製作的科幻偶像劇,由廖斐鴻執導,齊錫麟和藍今翎編劇,汪東城、辰亦儒、炎亞綸、李姝妍、殷悅、黃小柔、唐禹哲等主演。該劇講述了芭樂高中終極一班上演的一系列精彩絕倫的故事。該劇於2005年11月26日在GTV首播。
23、綠光森林(2005)
《綠光森林》是由馮凱和麥貫之共同執導,立威廉、劉品言、阮經天和宋智愛等明星主演的青春偶像劇。該劇講述了一段在「綠光森林」里發生的夢幻愛情故事,已於2005年10月23日在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首播,至首輪結束,該劇收視份額最高超過8%,曾雄踞全國同時段收視第一的寶座。
24、惡男宅急電(2005)
《惡男宅急電》,為台灣TVBS電視台製作的一部偶像劇,共有32集。於TVBS—G在2005年首次播出,由張哲書執導,賀軍翔、許瑋倫、柯叔元、張睿家、王宇婕等主演。該劇講述了一名快遞少年的人生故事。該劇於2007年1月29日起重播,以紀念因車禍不幸逝世的女主角許瑋倫。
25、寶島少女成功記(2006)
《寶島少女成功記》是台灣華視出品的一部台灣勵志偶像劇,由馮興華執導,陳怡蓉、范逸臣主演。該劇主要講述了普通女孩劉柏英,從一個默默無名的服裝設計助理,成為一位國際知名服裝設計師的奮斗史,設計出許多炫麗奪目的時尚作品,被世人譽為是天堂織女的故事。該劇於2006年11月8日在台灣華視首播並於2008年9月5日被中央電視台電視劇頻道引進內地首播。
26、東方茱麗葉(2005)
《東方茱麗葉》是根據日本漫畫家北川美幸的《東京茱麗葉》改編,由吳尊、林依晨、任達華主演的勵志偶像電視劇。故事講述了林瀨穗是一名擁有超高服裝設計才華的設計系新生。她在入學第一天新生致詞時,就大膽向知名服裝設計師褚形下戰書,並誓言要打敗他。該劇於2006年06月03日在台灣播出。
27、星蘋果樂園(2006)
《星蘋果樂園》是由劉建律執導,明道、張芯瑜、立揚、楊雅築等聯袂主演的時裝偶像劇。該劇講述了陶斯和曹可瑞在經歷人生的跌宕起伏之後如何面對和珍惜自己的親情、愛情、友情的故事。
28、愛情魔發師(2006)
《愛情魔發師》是由三立電視台出品的電視劇,陳銘章和劉俊傑共同執導,明道、曾之喬、王紹偉和黃玉榮等主演。該劇主要講述幾個青年人之間纏綿悱惻的愛戀故事,已於2006年8月13日登陸exTV頻道香港首播,2006年12月1日登陸江蘇影視頻道內地首播。
29、白色巨塔(2006)
《白色巨塔》是台灣電視連續劇,共39集,由言承旭、戴立忍、吳孟達、張鈞甯等主演,由蔡岳勛導演,改編自侯文詠的《白色巨塔》。本劇以聯合大學附設醫院里的政治生態為背景,講述身陷其中的青年醫師們,如何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掙扎的故事。該劇於2006年8月15日台灣首播。
30、黑糖瑪奇朵(2007)
《黑糖瑪奇朵》是一部2007年由Channel[V]星空傳媒旗下團體Lollipop棒棒堂(現分拆為JPM和Lollipop@F)和黑澀會美眉(九妞妞)首次合作主演的台灣青春校園偶像劇,是「黑糖系列」的劇集之一。該劇由連書賢,王明台,陳奕先聯合執導,棒棒堂及黑Girl首次合作主演的台灣偶像劇。該劇講述6個同父異母的兄弟,在一份百億遺囑的指引下生活在一起,在這個過程中結識了9個女同學,並且在這個過程中彼此成為了好朋友的故事。該劇於2007年7月15日起在衛視中文台和民視播出。
31、微笑pasta(2006)
《微笑pasta》是沈怡、丁仰國執導的台灣偶像劇,由王心凌,張棟梁等領銜主演。該劇講述一對八竿子打不著的年輕男女,因為街頭的一次意外撞擊,不小心撞出漫天緋聞,也撞出一段趣味橫生的浪漫情緣,兩個平行的人生,從此交纏在一起,展開了一段浪漫而不凡的人生旅程的故事。
32、放羊的星星(2007)
《放羊的星星》由三立都會台和台灣電視台共同監制,內容延續三立電台愛情浪漫偶像劇風格,並將賽車風潮、串珠藝術、時尚珠寶三大元素與戲劇結合。由陳銘章導演,林志穎、劉荷娜、洪小玲、立威廉、李威等人主演。該劇講述了因替其男友趙十三頂罪而成為人們眼中的詐欺犯夏之星與珠寶集團二少爺仲天騏由相怨到相戀的故事,在親情與愛情交織而成的歡笑與淚水當中,營造出一段「爾虞我詐」的春天戀曲。2007年03月10日—07月22日在台灣播出。2008年7月1日,該劇引進中國大陸在安徽衛視播出,創下高收視。
33、天使之翼(2007)
《天使之翼》是台灣華視於2007年11月首播的愛情偶像劇,由馮興華執導,金騰編劇,夏如芝、竇智孔、楊一展、洪小鈴主演。該劇主要圍繞著家庭三代的情感恩怨展開,講述了青梅竹馬的林皓陽和蘇曼音的愛情糾葛故事。
34、鬥牛,要不要(2007)
《鬥牛,要不要》是台灣三立電視台製作的偶像劇,由劉俊傑執導,羅彩娟編劇,賀軍翔、田馥甄及李威主演。該劇是繼2002年《MVP情人》(又名《永不言棄》)後第二部以籃球為主題的台灣偶像劇。劇中的「鬥牛」,指的是街頭籃球。
35、花樣少年少女(2007)
《花樣少年少女》是改編自日本漫畫家中條比紗也的漫畫《偷偷愛著你》的台灣偶像劇,由S.H.E的成員Ella(陳嘉樺)、飛輪海的成員吳尊和汪東城主演。講述一個17歲少女盧瑞莃(原著:蘆屋瑞稀)因為崇拜著跳高選手左以泉(原著:佐野泉),女扮男裝進入與泉同一所男校念書,而且幸運的和泉同間宿舍,這個巧合讓瑞莃一時高興就對泉做了愛的告白,只是馬上就被泉認定自己是同性戀而對她相當冷淡,反倒是另一位同學金秀尹(原著:中津秀一)對瑞莃的舉動感到相當感興趣,從此也奠定了三個人堅固友誼的基礎,另外也開啟了秀尹對瑞莃的愛慕之情。
36、公主小妹(2007)
《公主小妹》是一部中國台灣偶像劇,共十三集,改編自日本漫畫家藤田和子的日本漫畫《ろまんす》,由林合隆執導,張韶涵、吳尊、辰亦儒等人主演。該劇於2007年9月17日在台視播出,連續十三周獲得收視冠軍;2008年08月02日引進湖南衛視,以最高超過2%,最高8.5%的收視份額獲得2008年湖南衛視年度最佳收視。女主角張韶涵憑借該劇入圍第四十三屆台灣金鍾獎戲劇節目女主角獎。
37、櫻野三加一(2007)
《櫻野三加一》是由台灣三立電視台出品,陳銘章執導,明道、陳喬恩、許孟哲、黃志瑋等主演的校園偶像劇。該劇講述了四個從小在老西街一起長大的同學兼好朋友關於愛情和友情的故事,於2007年7月29日在台視首播。
38、換換愛(2007)
《換換愛》(又名完美組合)是由柴智屏擔綱製作,林合隆執導,毛訓容編劇,賀軍翔、楊丞琳、王傳一、陳妍希主演的一部青春愛情偶像劇該劇主要講述一個貧窮女與兩個富家男的愛情故事,於2007年6月3日在台灣華視首播。
39、轉角遇到愛(2007)
《轉角遇到愛》是由柴智屏製作,林合隆與唐迪聯合執導,徐熙媛、羅志祥、陳至愷、路嘉欣主演一部台灣青春偶像劇,於2007年1月7日在台灣中視首播。該劇主要講述一個讓人艷羨的「公主」,一個懷才不遇的畫家,在人生的轉角相遇,演繹出一段令人心動的浪漫愛情童話。
40、籃球火(2008)
《籃球火》是由林合隆和楊利聯合執導的台灣籃球題材青春偶像劇,簡奇峰、龔敏惠等編劇,言承旭、羅志祥、吳尊、周采詩主演。該劇講述了一個關於籃球對決的故事,由東方翔和元大鷹帶領的霹靂隊同各個球隊較量,最終於無極尊帶領的天武隊進行生死對決。該劇於2008年7月27日在台灣中視首播,後於2010年2月5日晚間22:00在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開始播出。
41、我的億萬麵包(2008)
《我的億萬麵包》是台灣八大電視和中國大陸華策影視合拍的一部偶像劇,由林合隆執導,鄭元暢、林依晨、黃文星、張家慧主演。該刷描寫女主為了支持整個家庭生活和男友學費主而拚命工作的女孩曾善美,一個是不學無術,終日做著有錢人的白日夢而坑蒙拐騙的男生法蘭克。因為同租的關系,二人的生活牽扯到了一起,為生計所迫開始了一段吵鬧的同居生活的故事。
42、幸福的抉擇(2008)
《幸福的抉擇》是由台灣TVBS與吉羊廣告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愛情劇,由鄭偉文執導,劉心悠、藍正龍、楊貴媚、邵美琪等主演。該劇講述了一場婚紗會讓夏亦心和李浩哲再次相遇,之後李浩哲在自己的婚禮上拋下了未婚妻,他的這一舉動令他的繼母任玲玲頭疼不已的故事。2008年12月22日,該劇在台視首播。
43、命中註定我愛你(2008)
《命中註定我愛你》(又名《愛上琉璃苣女孩》),是陳喬恩、阮經天、陳楚河、白歆惠等主演的台灣偶像劇,由陳銘章執導,台灣三立電視製作。該劇講述了由「便利貼」女孩陳欣怡與魔法靈社長紀存希上錯床而展開的一段命中註定的愛情故事,於2008年3月16日—8月24日在台灣台視首播。以單集平均收視率10.91、最高分段收視率13.64,打破2005年由明道和陳喬恩主演的《王子變青蛙》保持的偶像劇單集平均收視6.99、分段收視8.05的記錄,成為台灣電視史上收視率最高的偶像劇並保持至今,在當時掀起了一陣「便利貼」狂潮。該劇在2008年第43屆台灣電視金鍾獎中入圍六項提名,並最終獲得戲劇節目獎和節目行銷獎。同年名列Google熱門搜尋榜「最熱門電視劇/電視節目」的冠軍,以78,678,543次的網路網頁和視頻搜索量,獲得網路娛樂沸點·2008年度盤點「最熱門港台電視劇」獎。2010年1月16日,該劇引進內地在湖南衛視首播,以1.62%的平均收視在2010年度省級衛視電視劇收視中排名第二。
44、不良笑花(2008)
《不良笑花》是可米瑞智國際藝能有限公司出品的一部偶像劇,由張博昱和林華聯合導演,柴智屏製作,由楊丞琳、潘瑋柏、藤岡靛、陳妍希等人主演。該劇主要講述專業時尚造型大師—唐門和小花飾品專賣店老闆—蔣小花兩人的愛情故事。該劇已於2008年8月31號在中國台灣首播。
45、原來我不帥(2008)
《原來我不帥》是台灣民視無線台2008年首播的校園偶像劇,由張哲書執導,曹晴雅、方懿德、林雅淳編劇,林俊傑、曾愷玹、李玖哲、張勛傑領銜主演。該劇改編自洛斯創作的同名網路小說,講述了一個從小自以為很帥的男生,到大學時代卻被喚醒帥哥夢,從而展開的一段搞笑的校園愛情故事。
46、霹靂MIT(2008)
《霹靂MIT》是三匠影視有限公司出品的懸疑偶像劇,由林清振執導,陳惠真、謝叔芳編劇,炎亞綸、吳映潔、范瑋琪、黃鴻升、陸廷威等主演。該劇主要講述霹靂MIT成員在輔導老師的號召下,以小組偵探的方式守護校園的正義與和平的故事。該劇於2008年11月7日在民視無線台首播。
47、愛就宅一起(2009)
《愛就宅一起》(原名《Superstar Express》)是八大電視股份有限公司及可米國際影視和中國電視公司聯合製作的一部台灣偶像劇。該劇由林子平執導,楊丞琳、汪東城和胡宇崴等領銜主演。該劇講述的是陳默默與庄俊男之間的愛情故事。2009年02月03日在香港無線電視旗下無線劇集台播出。2010年在中國大陸播出。中視剪輯版12集,八大完整版13集,香港版本為20集。
48、痞子英雄(2009)
《痞子英雄》是由蔡岳勛執導,周渝民、趙又廷、陳意涵、張鈞甯等主演偶像動作電視劇。該劇講述了被疑有「暴力傾向」的警察吳英雄,第一次辦案就上演搏命飛車追逐大戲,撞毀了幾條街道,被勒令停止辦案的他,仍在追蹤一出離奇案件。而在海港城另一頭,自稱「三聯會三級幹部」的黑道上班族徐達夫,為了女人挪用幫派黑金走私鑽石,交易時突遭神秘隊伍亂槍掃射,混亂之中來到現場的吳英雄,本以為只是一場黑市交易,但在逮住徐達夫之後,一場大災難開始了……除了逃亡,他們還得面對一場浩劫,因為那口裝著鑽石的箱子沒那麼簡單,36個小時後,海港城就將毀滅,而真正的敵人,似乎永遠都比他們快一步……該電視劇於2009年06月24日在中國大陸華娛衛視獨家首播。
49、海派甜心(2009)
《海派甜心》是可米瑞智國際藝能有限公司出品的台灣青春偶像劇,由台灣導演林合隆執導,楊丞琳、羅志祥、李威等人主演。台灣富商公子薛海化名達浪到杭州念書,同學欺負之時,學姐寶茱出手相助,兩人談起了第一次戀愛。台灣的廣告公司來到校園舉行「甜心皇後」的比賽,寶茱拿到了冠軍,從此被大家叫做「甜心」。這時甜心的父親破產,拋妻棄女。甜心只得和母親搬回台灣,因誤會和與達浪失去聯系。被拋棄達浪成了一個玩弄感情的花花公子,直到有一天聽到電台「甜心時間」。薛海買下了電台,展開對甜心的報復,當看到甜心和別人約會的時候,薛海才發現自己仍然深愛甜心,於是達浪重新展開對甜心的追求。就在此時,甜心母親發現達浪的大姐竟然是甜心父親的初戀情人,於是強烈反對,二人的愛情期待著走出困境……2009年11月1日於台灣華視首播,2010年入圍第45屆台灣電視金鍾獎戲劇節目獎。
50、守著陽光守著你(2009)
《守著陽光守著你》是由香港導演霍耀良執導的一部愛情偶像電視連續劇,由明道、陳喬恩、張默、戴菲菲等主演。該劇主要講述了丁小寒與何菲同時愛上了富家公子楊睿,三人之間感情糾紛的故事。該劇於2009年11月11日在馬來西亞首播,2010年1月1日在珠江電影頻道國內首播。
Ⅲ 一部台灣電影~但好像是用英文拍的
中文片名
喜宴
英文片名
The Wedding Banquet
更多外文片名
Hsi yen
影片類型
愛情 / 劇情 / 喜劇
片長
106 min
國家/地區
美國 台灣
對白語言
英語 漢語普通話
色彩
彩色
混音
Dolby
級別
Sweden:Btl Australia:M UK:15 Finland:S USA:R Spain:18 Chile:18 Peru:18 Argentina:16 Germany:6
製作成本
,000,000 (estimated)
演職員表
導演
李安 Ang Lee
編劇
李安 Ang Lee
馮光遠 Neil Peng
詹姆士·沙姆斯 James Schamus
演員
郎雄
Jeanne Kuo Chang .....Wai-Tung's Secretary
趙文瑄 Winston Chao .....Wai-Tung Gao
Paul Chen .....Guest
金素梅 May Chin .....Wei-Wei
Chung-Wei Chou .....Chef
Yun Chung .....Guest
Ho-Mean Fu .....Guest
Michael Gaston .....Justice of the Peace
歸亞蕾 Ah Lei Gua .....Mrs. Gao
製作人
Dolly Hall .....line procer
Ted Hope .....procer
徐立功 Li-Kong Hsu .....associate procer
Feng-Chyt Jiang .....executive procer
李安 Ang Lee .....procer
詹姆士·沙姆斯 James Schamus .....procer
製作發行
洗印廠
DuArt Film Laboratories Inc., New York, USA
洗印格式
35 mm
幅面
35毫米遮幅寬銀幕系統
製作公司
中央電影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Central Motion Pictures Corporation [台灣]
Good Machine [美國]
發行公司
Arthaus Filmverleih [德國]
Film Arte [阿根廷] ..... (Argentina)
Flashstar Home Vídeo [巴西] ..... (Brazil) (VHS)
Golem Distribución S.L. [西班牙] ..... (Spain)
Roadshow Entertainment Video [澳大利亞] ..... (Australia) (VHS)
Roadshow Entertainment [澳大利亞] ..... (Australia)
Samuel Goldwyn Company [美國] ..... (Australia)
Transeuropa Video Entertainment (TVE) [阿根廷] ..... (Argentina) (VHS)
上映日期
德國
Germany
1993年2月 ..... (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美國
USA
1993年8月4日
加拿大
Canada
1993年9月15日 ..... (Toronto Film Festival)
法國
France
1993年10月6日
德國
Germany
1993年10月7日
加拿大
Canada
1993年11月19日
澳大利亞
Australia
1993年12月9日
荷蘭
Netherlands
1993年12月9日
西班牙
Spain
1993年12月17日
阿根廷
Argentina
1994年4月21日
瑞典
Sweden
1994年8月5日
芬蘭
Finland
1994年8月26日
希臘
Greece
2005年6月24日 ..... (re-release)
劇情介紹
年屆33尚未成婚的高偉同,是個在美國紐約做房地產生意的台灣人,和美國年輕醫生賽門同性相戀,卻瞞著遠在台北的父母。偉同在台灣的父親是一位國民黨的退役師長,早年出生於大陸的封建大家庭,有著根深蒂固的傳宗接代的家族觀念,他和偉同的母親一直想著抱孫子,於是三天兩頭往美國打電話催促兒子快些完婚。
偉同的一所舊屋,租給了一位從上海來美國學畫的年輕姑娘顧威威,她經濟拮據,又無綠卡,偷偷到餐館打工又擔心被移民局查處。賽門出了個主意,促使偉同與威威來一次假鳳虛凰的「結婚」,既可安撫遠在台北的高家雙親,又可幫威威渡過難關。偉同的父母在得知兒子結婚喜訊後,要從台北親自飛來紐約為他們主持婚禮,三個人只能手忙腳亂地把三人生活重新布置一番。
高家父母都對這個大方美麗知書答理的「兒媳婦」十分滿意但最後偉同卻只是讓父母在市政府出席了一個美國式的結婚公證儀式,就算履行了婚禮慶典。從大廳出來,高母忍不住失聲而泣,高父則鐵青著臉鬱郁不快。賽門為了緩和這尷尬的氣氛,請大家到一家中國餐館小宴。恰巧這家餐館的陳老闆,原先是高父手下的司機,為他開了20年的車,深知高父是最要面子的,便主動提議要為他們補行一個隆重而盛大的結婚喜宴,頓時高老父母喜形於色。
在一場規矩十足、著實熱鬧的喜宴後,被灌得半醉的偉同與威威,終於在喜慶的氛圍里假戲真做,成就了一對新歡。誰料,威威竟然有了身孕。一天早餐時,賽門識破真相,當著高家二位老人,與偉同、威威用英語爭吵起來,弄得大家都十分難堪。高父因此輕度中風被送進醫院,偉同乃不得不向母親說明自己與賽門同性戀的真情。高母在震驚之餘,只求兒子千萬不要將實情告訴父親,擔心他經受不起刺激。
威威不願再這樣騙人騙己地裝下去,她把所收到的禮物一律退還高母,高母卻拒而不受,並請求威威為高家生下這個孩子。幾經考慮,威威還是在最後關頭決定生下孩子自己來撫養。
賽門生日那天,病癒出院的高父,與賽門外出散步,特意備了一份生日禮物送他。高父第一次用英文跟賽門談話,這使他恍然若有所悟,原來那天早餐時的爭吵,以及他與偉同關系的真相,早就被高父看穿了,但高父卻默默地、寬容地接納了這一切,此刻只與賽門約定,繼續保守秘密,特別關照不能讓老伴知道真情,以免發生不測。
偉同和威威把孩子的想法向賽門和盤托出,請求他答應做這個即將出生的孩子的另一位「爸爸」,賽門當即欣然承諾,三人緊緊相擁在一起。
高家二位老人匆匆即將離開紐約。在機場,偉同把結婚喜宴那天拍的照相薄留給父母作為紀念。相片一頁頁翻過去,翻到最後一頁,竟是偉同、威威與賽門三人穿著結婚禮服的合影。
從紐約到台北的航班即將起飛,偉同偕著妻子威威及其同性戀人賽門,目送二老相互扶持著走去。二老各自都在心底藏著一份互不道破的「秘密」,給觀眾留下了一份溫馨而頗耐咀嚼的回味。
相關評論
一句話評論
A little deception in the reception.
You are cordially invited to a wedding where everybody wants to kiss the bride... except the groom.
本片是李安首次揚威國際影壇之作,曾獲柏林電影節金熊獎及金馬獎最佳影片。影片的最大特色是以中國人特有的家庭倫理觀點和中庸觀念來處理同性戀問題,使這個幾乎令所有家庭困擾的社會問題在影片中得以用一種喜劇的方式解決。這種處理方式和看待同性戀的理念,是東方式的,甚至可以在中國古典小說中找到類似的觀點。但這個故事卻又是在最繁華最現代的都市——紐約發生的,古典和現代在這里交匯,新舊觀念在這里沖突後又包容。李安在娓娓道來的故事中,把一個傳統中國家庭面對現代社會現代觀念的困惑、無奈以及寬容傳遞出來。
幕後製作
《推手》的成功,使台灣中影公司對李安更加有信心,決定投拍題材比較敏感的《喜宴》,仍舊由庫德瑪西恩公司再度合作製片。這部關於同性戀的影片的基本素材來自李安身邊的一個真實故事,李安並沒有本著獵奇的態度拍攝這樣一個當時還很敏感的題材,而是強調一個家庭——一個「正常」的家庭面對這個問題的多角度反應。在這里,同性戀固然是一個特殊的題材領域,但李安成功地把它拉回到普通生活之中,放到家庭這個社會基本單位中加以考驗,得出最為現實也最有人情味的試驗結果。父親形象又一次出現在這部影片之中,作為家庭最權威的代表,成了李安影片的一個標志。影片上映後獲得更為盛大的成功,曾成為 93年全球回報率最高電影,在歐美大受歡迎。不僅獲得第三十屆台灣金馬獎最佳作品、導演、編劇獎以及觀眾投票最優秀作品獎,而且還獲得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第十六屆亞洲人、美洲人國際電影節最佳編輯獎,李安也一躍成為世界知名導演。
精彩花絮
·出現在喜宴的眾多客人中也包括導演李安。
·李安是本片拍攝6年前寫的劇本,本片拍攝的前一年——1992年,李安導演了他的第一部電影《推手》。
·影片前半部的劇情來自李安好朋友Neil Peng的親身經歷,他也參與了本片編劇。
·徐立功回憶,《喜宴》獲得金熊獎後擺慶功宴,當天李安一看到桌子上的魚翅湯就哭了起來,後來徐立功到廁所悄悄問他才知道,那碗魚翅,讓他想到美國家裡的太太和孩子,在他從事電影工作奮斗過程中,家裡過得很苦,現在他得到了榮耀,有人請他吃魚翅,這是妻兒多年吃不到的,他很希望家人能夠跟他一起分享這碗珍貴的魚翅。
精彩對白
Wai-Tung Gao: I don't know, we should have moved you out.
高國偉:我不知道,也許一開始就應該讓你搬出去。
Simon: I'll survive.
西蒙:我會堅持下去的。
Wai-Tung Gao: Not if Wei Wei keeps cooking.
高國偉:除非瑋瑋不做菜。
穿幫鏡頭
西蒙給新婚的二人做飯那晚,在不同角度的鏡頭中西蒙手裡的筷子有變化,身邊的碗也不時出現、消失。
Ⅳ 求台灣電影【一一】有字幕版本的下載鏈接或者有效的字幕
《一一》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SCWEeNHDdCSerGNzQ4ZwUA
《一一》是2000年台灣導演楊德昌的執導的一部刻畫出家庭親情及生命意義的電影,由楊德昌親自編劇,吳念真、金燕玲、李凱莉、張洋洋等人主演。
本片主演講述了簡南俊一家人的各自生活軌跡直至婆婆病逝的故事並於2000年5月14日在法國首映;同年該片入圍第5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和《時代》周刊評選的年度十佳影片,楊德昌憑借該片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因楊德昌對台灣電影的發行生態遭少數人把持的情況深感不滿,擔心會被草草上檔就此被犧牲掉,於是乾脆不在台灣上映 。2009年11月6日為紀念已逝世的楊德昌,該片在台灣正式上映。
Ⅳ 細數台北的明星有哪些
在中國的明星總是還會分說大陸的明星和台灣的明星。而且我發現大部分出名的演員,主持以及歌手都來自寶島台灣。台灣是一個很熱門的地方,可能在台灣的某一個地方,你就能偶遇到很多的明星。本文將帶你了解 台北文化 ,看看台北的明星有哪些。
林志穎:
林志穎(JimmyLin),1974年10月15日出生於台灣,畢業於台北市華岡藝術學校,中國台灣男演員、歌手、賽車手。
發表多張唱片並出演多部影視劇作品,亦是台灣第一位授薪職業賽車手及成功的企業家,擁有自己的車隊「平坐車隊」並活躍於各個領域。先後出演過《旋風小子》、《絕代雙驕》、《天龍八部》、《放羊的星星》等多部熱播影視劇。
2013年與兒子小小志參加湖南衛視親子戶外真人秀節目《爸爸去哪兒》。2014年出版書籍《我對時間有耐心》;同年參演的電影《爸爸去哪兒》上映。
2015年參演由王岳倫執導的電影《爸爸的假期》。
彭於晏:
彭於晏,1982年3月24日出生於台灣澎湖,加拿大華裔,中國台灣男演員、歌手。
2002年,因出演《愛情白皮書》進入演藝圈。2005年,在電視劇《仙劍奇俠傳》中飾演「唐鈺小寶」一角;2006年,首次出演電影《六號出口》的男主角;2007年,憑電影《基因決定我愛你》入圍第44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新演員並為金馬短片單元製作片頭,完成導演處女作。
2009年,發行首張個人EP《非愛不可》。2011年,主演電影《翻滾吧!阿信》成為事業的轉折點,並憑借該戲入圍第48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而後接連出演《寒戰》、《分手合約》、《激戰》等電影,更憑《激戰》中「林思齊」一角角逐第50屆台灣電影金馬獎及第3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
2014年,他主演的電影《黃飛鴻之英雄有夢》,《匆匆那年》和電視劇《風中奇緣》接連上映,同年拍攝林超賢導演的單車競賽電影《破風》,宣布定檔2015年8月7日上映。
周傑倫:
周傑倫(JayChou),1979年1月18日出生於台灣省新北市,華語男歌手、詞曲創作人、演員、MV及電影導演、編劇及製作人。
2000年發行首張個人專輯《Jay》。2001年發行專輯《范特西》。2002年在中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等地舉辦首場個人世界巡迴演唱會。2003年登上美國《時代周刊》亞洲版封面人物。
周傑倫的音樂融合中西方元素,風格多變,四次獲得世界音樂大獎「中國區最暢銷藝人」獎。2007年成立JVR(傑威爾)有限公司,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不能說的秘密》獲第44屆台灣電影金馬獎「年度台灣傑出電影」獎。2015年,加盟第四季《中國好聲音》擔任導師。
2015年1月17日,周傑倫與昆凌在英國舉行結婚儀式,正式成為夫妻。7月12日,周傑倫與昆凌的女兒出生。
安以軒:
安以軒(Ann),1980年9月29日出生於台灣省台北市,畢業於台灣觀光學院,中國台灣女演員、歌手。
2003年因出演台劇《斗魚》中的女主角小燕子而走紅。2004年因出演古裝神話劇《仙劍奇俠傳》中林月如一角而獲得廣泛關注;2006年主演金庸武俠劇《雪山飛狐》;2007年推出首張個人專輯《I'm天秤座》。2008年主演年代劇《芸娘》。
2009年主演偶像劇《下一站,幸福》,同年在經典金庸劇《倚天屠龍記》中飾演趙敏,並主演民國劇《鎖清秋》。2010年主演穿越劇《古今大戰秦俑情》;2011年出演宮廷劇《好女春華》;2012年出演四大名著劇《西遊記》和《水滸傳》以及偶像劇《全民公主》等。
2013年在歷史電影《忠烈楊家將》中出演柴郡主;2014年參演《海道傳奇》。2015年主演電視劇《御姐歸來》。
郭品超:
郭品超(英文名:DylanKuo,1977年6月8日-),生於台灣台北市。台灣著名模特、演員,以及歌手。2004年以電視連續劇《斗魚》迅速竄紅,並推出個人專輯,成為年輕人喜愛的偶像。
2008年,正式加盟英皇娛樂,成為旗下藝人,於2010年轉投華研國際音樂。
2013年,參演電影《愛很美》入圍第十六屆上海電影節傳媒大獎。
2014年3月,與張靜初合作《一場愛情》。
Ⅵ 電影《下一個奇跡》觀後感
《下一個奇跡》講述的是一名原本被社會視為一無是處的人,靠自己的力量,突破層層困境,實現夢想的勵志故事,下面給大家分享《下一個奇跡》觀後感,一起來看看吧!
電影《下一個奇跡》觀後感 篇1
《下一個奇跡》該影片講述了男主梁凱恩在親情、友情、愛情的鼓勵下戰勝自己並獲得了新生。生活中像梁凱恩這樣通過不斷努力並獲得成功的勵志故事並不少,但真正付諸於努力忍受得痛苦的過程中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堅持。
看到影片中梁凱恩的努力,讓我看到了曾經的自己,但因為一次次的意外,我卻迷茫了。曾經的自己也將一個重要的人作為激勵自己的動力,從學渣成為學霸。可當成功的那時,他卻去世了。梁凱恩還有一個追求的人生目標。一個在上海舉行「五萬人演講會」證明自己的夢想,但我卻失去了追求的目標。自甘平庸,豈有不貶之理……
當遭到工作的失敗和May的拒絕,梁凱恩的卓越在於態度、不懈的努力與堅持。他的人生因信念而具有意義,梁凱恩的拼搏,讓我感到自愧。就算我擁有天賦,但如果我沒有足夠的努力,連拼天賦的機會都沒有。
影片中最觸動我和梁凱恩的,應該是May拒絕告白時說的「十年後,你仍一無所有」。
如今的我,依然一無所有,談何成功……
看到梁凱恩站在上海演講的那時,自己也想有一種創造下一個奇跡的沖動。不再讓愛著自己的人失望,也不甘於平庸。
新的生活開始了,人生的決定權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的。我要創造下一個屬於自己的奇跡。
電影《下一個奇跡》觀後感 篇2
傾夢的各位朋友大家好,在昨晚那個北國的雪夜,我又看了一遍我最喜歡的電影《下一個奇跡》!
每一次看這部電影的時候,都會有不同的感悟,就像當初看周星馳的大話西遊,第一次看只知道捧腹大笑,覺得很好玩,第二次是談戀愛的時候看的,潛意識里有種說不出來的悲哀,第三次是剛畢業的時候,竟然看的不知所措,冥冥中命運好像是安排好的,你要做至尊寶,你救不了那個你愛的人,如果你要做孫悟空,那你必須放下人世間所有慾念,走那條艱難危險的取經之路。哎,一時想想,入戲太深也不見得是件好事。
下一個奇跡這部電影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而成的,男主角梁凱恩,曾經患有嚴重的鬱抑症,高中都沒有畢業,甚至兩次輕生未果,在路邊當小攤販一夜被警察追趕七次。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最後卻成為亞洲超級演說家,國際行銷大師,任超越極限集團董事局主席,中國企業家集團董事長,擁有14張國際講師授證。沒看《下一個奇跡》這部電影之前,我有點震驚,是什麼原因可以使他變得如此強大,難道是打通了「任督二脈」,一飛沖天沖天,創造了無數奇跡。直到看了這部電影之後,才知道梁凱恩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或許有一種自然法則叫吸引力法則,宇宙中最強大的磁場,可以把所有的人和事都吸引到他身邊來才造就他的。雖然我在一定程度上也認可這種法則,但是還是更加相信他是因為一個人改變的,May,陳sir的情人,是她告訴他,她相信他有一天會比陳sir有錢,也是她在他業績倒數第一的時候給與他鼓勵和支持,一個成功的男人必須得有一件戰袍,並在里胸口最近的地方寫下他要實現的目標,這戰袍是她送的。就這樣一個鬱抑症嚴重的男孩,他心裡的那隻烏鴉正因為May的存在而飛離了他,讓陽光灑向他,充滿陽光的男孩是快樂的。哪怕最後他替她背了所有的黑鍋,哪怕打擊他再過十年也養不起他的話,他都依然告訴她,將來會在上海舉辦5萬人的演講大會,那時候希望May能嫁給他,我相信這就是愛的力量,當一個男人說出這句話的時候,也許他的內心非這女孩不娶。自然,為了達成不可思議的目標,前途再漫長再煎熬再怎麼迷惘,他都有辦法達到目的地,完成他的目標。
這就是我想說的,獲取力量的方式源自於改變,而很多改變總是讓我們始料未及,一個人要改變,必定有很多的因素促使他這么做,比如父母的期望,比如愛情,比如恥辱後的反擊,比如對境遇的極為不滿,比如一場事故.....無論哪一種促使一個人改變,我相信那是刻骨銘心的.....這便是天時地利,而我們能做的就是不斷的提升自己。兩千多年前孔子就說過:「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隨著年齡閱歷和境遇的不同,每一次看同樣的電影,都會有不同的感受,這真的是一部,可以帶給人力量的影片,大家可以抽空看看,一起交流。期待各位來稿!
電影《下一個奇跡》觀後感 篇3
下午,公司員工按事先學習計劃要求,觀看勵志電影《下一個奇跡》,《下一個奇跡》主要根據超級演說家梁凱恩的真實經歷改編,將一個鮮活生動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展露在觀眾面前。
身患憂鬱症,要麼是放棄自己走上不歸路,要麼自我救外始終讓他無法釋懷,成年後歷經的人生離別、愛情糾結和家庭隔閡等苦難令他患上憂鬱症,但慶幸的是在親情、友情、愛情的支持下,Rocky最終戰勝自己走出來,並通過不斷激勵自己前進,開創了事業和人生的高峰。雖說這個過程在一部電影的時間里完成,是顯得有些太快,不過這個過程,卻是亞洲首席超級演說家梁凱恩真人真事改編來的;這個過程,是一個勵志心靈的過程;這個過程,告訴那些還把自己埋在曾經的陰影中痛苦不已卻不肯走出來的人們,告訴那些正在遭受挫折經受痛苦還無從選擇的人們,告訴那些不敢面對未來仍在自我沉淪的人們,沒有誰放棄你,只要你自己不放棄,自我認可,積極地向著你的目標前進,就會在這個過程中體現出自我價值,就會有希望,就能獲得快樂,特別是劇中Rocky對著鏡子中的自己說:「你要實現自己的目標,你一定要實現自己的目標,不要讓這種痛苦再陪伴著你了。」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看後大多數員工認為電影主題突出,立意深遠,可操作性強,很受啟發,有的員工說:電影中的情景很熟悉,有的員工說:很感動,有的員工說感謝公司給大家一次受勵志啟發的培訓,有員工說感覺只有一個字:好,有的員工也說看了最大的感覺是做人做事要以誠為本,還有的說:作為領導要以身作則,像電影中的Rocky一樣,組織沒有完成任務,自己先吃下蟑螂。我也覺得電影中的團隊精神很值得學習。
從大家的觀後反映中可以看出電影《下一個奇跡》對員工有很好的啟迪,有很好的教育培訓的作用,對於這種新的培訓方式對我們公司培訓是一種很好的嘗試,事實證明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電影《下一個奇跡》觀後感 篇4
公司組織觀看了一部心靈勵志電影《下一個奇跡》,看後讓人很振奮,這不僅僅是男主角的出色表演,而是對於正在追夢的,並渴望成功的人來說,就是一碗心靈雞湯。
《下一個奇跡》是根據演說家梁凱恩的真人真事改編,主人公ROCKY是身患抑鬱症的人,他曾經9年換5所學校仍未畢業,憑借自己的努力數學考了第三名,卻被老師和父親懷疑是作弊,離開學校後,他在快餐店打工,直到遇上改變他命運的MAY,他在一窮二白的情況下,經過十年努力,實現了自己在上海舉辦五萬人演講的夢想。
他的成功史詩艱辛的,也是幸運的,他之所以能成功與他樂觀自信的性格,超凡的領導能力和執著的目標是分不開的。
首先他的執著和自信,他是個未上過大學的人,最後卻憑著自己的努力成了銷售冠軍,所以我們不知道自己有多強大,也許有時候壓力是我們成功最大的動力。
其次團隊合作,他靠自己堅定的信念和超凡的領導能力,感染者自己的團隊,為了激勵大家完成任務,他當眾吃下蟑螂,雖然這只是個小舉動,卻讓大家看到了他的責任與擔當。
最後堅定目標,梁凱恩曾說:「只有當我擁有不可思議的目標,才能產生不可思議的結果。」十年來他面臨許多的困難,卻從未放棄希望,也許人生就是這樣復雜,夢想的堅持需要耐心和毅力。梁凱恩的成功鼓舞人心,他的成就就告訴我們,如果你想要得到從未得到的東西,就要付出你從未付出的努力,只有這樣,下一個奇跡才是你!
電影《下一個奇跡》觀後感 篇5
下一個奇跡,深刻感觸;不是感觸主人翁最後成就了什麼樣的成績,也不是感觸主人翁為了什麼而努力,我在本片中感觸深刻的是他身邊一直支持和鼓勵他的朋友家人,我認為他的成功不是偶然,也不是完全因為他努力,我認為最主要的是那些他在點點滴滴中積累的朋友及擁護者; 看完這部片子讓我想到曾經看過的一本書【人脈】:人脈就是命脈,人脈就是財脈。美國斯坦福大學研究中心曾經發表一份關於人脈關系網路的調查報告,其結論指出:一個人賺的錢,12.5%來自他的專業知識,而87.5%來自他的關系網路。 毋庸置疑,在當今時代,人脈已經成為一個人獲得成功與財富的必備要素。
一個人一旦創建了有效、豐富的人脈關系,他也就擁有了成功的基礎;其實想想我們現在這些人,活的都那麼現實,人與人之間的那份純真已經消失的無影無蹤,什麼事情都看的那麼復雜,那麼的有心計,似乎無論是干什麼都要仔細的揣摩他到底是什麼意思,活的多累啊。什麼金錢、地位、名譽、馬屁都變成了實際,其實也不奇怪,在這樣的現實社會,自然而然的就會有著現實的人,外在的真的就那麼重要嗎?什麼事就非得看的那麼實際嗎,把別人都看成是壞人,你自己呢?你可曾想過啊?說的可能有點過激了;其實我只是想表達一個意思,我們都還年輕,我們未來的路還很長,我們都需要有這樣的朋友親人,珍惜你身邊的每一個人,未來的路上讓我們都相互扶彼此一把吧!
電影《下一個奇跡》觀後感 篇6
四月又到了春暖花開的季節,這是我最喜愛的季節。一個陽光明媚的中午,我隨《教育周刊》的小記者們在咸陽老電影院觀看了一場電影——《下一個奇跡就是你》,看完電影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下來。
故事講的是一個高中讀了九年都沒有畢業的人,唯一一次靠自己不懈地努力,數學考了第三名,卻沒有人相信。同學、老師、父親都說他是作弊,唯有他的妹妹相信他。自己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換來的不是贊賞的目光,也不是鼓勵的話語,而是冰冷的兩個字「作弊」,無論任何人都會受不了的,更何況是一個差生。沒有人能理解他,他不想再這樣子生活下去了。他下定決心要自己創業當老闆。他在肯德基當過服務員,在地攤上買過皮帶,一次偶然的機會使他成為了一個公司的推銷員,而他非常信任的老闆卻騙了他。他背著幾十萬的債,父親把自己退休的錢、給他准備結婚的錢、他妹妹的嫁妝全都給了他。他把債還清後決定東山再起。他和朋友經歷了多少坎坷與波折,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舉辦了「上海五萬人演講會」。天哪!梁海恩創造了人生的奇跡。
誰能想到,當初一個服務員,一個擺地攤賣皮帶的小販,一個高中讀九年都沒有畢業的人竟有如此偉大的成就。這就是我心情不平靜的原因。
我想到了自己,無論是學習、還是做事不是也遇到過各種困難,可我是怎麼對待的呢?我總是繞著困難走,沒有梁海恩那種不怕失
敗、不怕波折與坎坷的精神和毅力,所以我現在的學習成績和做事能力都不令人滿意。影片中的主人公感動了我,為我做出了榜樣。我要像他一樣堅持到底克服困難,創造出我自己的奇跡。我相信------下一個奇跡就是我!
電影《下一個奇跡》觀後感 篇7
這部根據台灣超級演說家梁凱恩為原型製作的電影,從主人公17歲得猶豫症講起,迷茫、彷徨、開始上進、事業起步、自主創業、到最後取得成功。
觀看這部電影後,感觸頗多。我們在工作中存在著迷茫,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要從何發展、如何發展,想要達到什麼樣的結果,一直彷徨。這是為什麼,是因為我們沒有給自己定下一個明確的目標,沒有因為這個目標而一直堅持下去的執著、勇氣和決心。
我們在為自己的理想和目標奮斗的.途中,會經歷無數的挫折,會經歷痛苦、低迷、恐懼。我們要選擇自我鼓勵,自我認可,學會跟他們相處,堅定自己奮斗的信念,不斷的繼續前進。不要因為失敗,而在痛苦中自我沉淪,這樣永遠走不出痛苦的陰霾。我們不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人,但我們一定要成為世界上最會鼓勵自己的人,因為如果我們有夢想,而不鼓勵自己的話,那麼就不會有其他人來鼓勵你。
影片中,主人公為自己定下了在上海突破5萬人演講世界紀錄的遠大目標,這個目標最初讓他的朋友,同事都覺得遙不可及,難以實現。可主人公堅信,這不是天方夜譚,這是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實現的。他給自己的目標定下了十年的期限,在這十年裡,他不斷的奮斗和努力,堅定自己的信念,克服種種困難,不斷的為這宏偉的目標積存能量。終於,在他的第十個年頭,夢想實現了,成功的在上海舉辦了5萬人演講會,打破了世界紀錄,達到了一般人難以完成的成就。
奇跡來自熱血沸騰的目標!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敢設定太大的目標,害怕承受目標未達成時所帶來的失望。人生不是大膽的冒險,便是一無所獲,要為自己創造奇跡。
我們每個人都能是一個奇跡,經歷過不好的才能更體驗到美好。我們應該在自己的內心刻上自己一生的目標,當自己實實在在地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和明白自己要做什麼,自己已經在接近夢想了,我們要在有限的時光里,盡情燃燒自己的生命,讓自己活得精彩。
電影《下一個奇跡》觀後感 篇8
有志之人立長志,無志之人常立志。
這個社會上很多人為了溫飽、生活、更優質物質生活,為了一開門就隨之而來的房貸、柴米油鹽買單的壓力而工作。深陷在生活的泥沼里長嘆一聲生活的乏味,每天不到遲到的邊緣絕不會提早趕到辦公室……
很多人看了下一個奇跡都會感慨夢想的力量,在我看來下一個奇跡更是描繪了兩種生活態度的結果。考試「作弊」風波讓當年不知愁滋味的梁凱恩負氣毅然離開學校,面對父親的不理解選擇叛逆的過活。當面對父親提出的房租壓力,他不得不選擇每天8塊錢的工作,不得不到街頭去擺地攤……對於梁凱恩來說進入傳銷組織遇到了他愛的人就是他生活的改變的開始,是什麼讓他有最後擁有那麼大的成就?並不是每天在哪裡喊喊口號就可以成功,是擁有夢想的力量嗎?我們可以剖析來看,成功背後是些什麼。
每天不斷接受各種各樣的培訓,不斷的在學習中獲得知識。影片里有一個小小的細節讓我很欣賞,當梁凱恩遇到客戶對填寫問卷調查表拒絕的時候深深一鞠躬引起一定效果後,他發現了這點不光讓自己在行為上有所改變,並且推向了自己的團隊,開動腦筋不斷的總結,在每一次突破中找尋進步的空間。貫穿在整個影片里都可以看出團隊的力量,梁凱恩在總結出來的東西可以很好的分享給他人,並且可以發現自己團隊里的人員閃光點,可以放手讓自己團隊去做,讓他們無數次的智慧得到發揮。不斷的學習不斷的重復著自己的夢想每天告訴自己我要的是什麼我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沒有一個人一出生就知道自己該往哪裡走,小的時候我們會說我要做醫生我要成為航空員……
而現在的自己不過是身價幾千或者幾萬,生活在社會最貧寒的地步,不用羨慕已經成功的人,如果想要就去努力如果想要就去改變,沒有什麼是不可能,沒有什麼是一定的。如果你目前是個貧寒的人而你依然重復著讓你貧寒的生活軌跡,那麼貧寒下去就是一定的。
沒有什麼不可能只要願意去面對、去總結、去改變,沒有什麼是不可能。
電影《下一個奇跡》觀後感 篇9
第一次看關於梁凱恩老師的 《下一個奇跡》這場電影,內心是非常激動、無比震撼的。一個得了憂鬱症兩次自殺的人竟然可以做到那樣一個奇跡的成果,讓我們不得不去反思。
看這樣的一個勵志的電影,看到的不只是Rocky得憂鬱症兩次自殺追求愛情創業成功這樣一個震撼人心的一個故事。故事固然震撼人心,但我們需要的是學習到Rocky成功的方法。成功的前提需要我們有成功的渴望。你渴望的程度,是你能力唯一真正的限制。我們的大腦只能裝一件事,你不是充滿渴望,就是正在充滿恐懼;你要想盡一切辦法讓你的渴望大於你的恐懼;這樣無論你遇到任何挑戰,當別人不看好你的時候,你仍然可以看好自己;奇跡首先來自於你強烈的渴望,而這時可以培養出來的。劇中Rocky對著鏡子說:「你要實現自己的目標,你一定要實現自己的目標,不要讓這種痛苦在伴隨著你了。」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唯有不可思議的目標,才可創造不可思議的結果,當Rocky說要在上海舉辦一個5萬的演講會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相信他能實現這樣一個目標,但是他做到了。有了目標你才會有方向,每天堅持不斷的對自己說出來自己的目標,就像給機器加油一樣,去給自己的信念加油,堅定目標。
團隊同樣如此,同樣需要制定目標,有了目標團隊就有了凝聚力,一個團隊就有了自己的魂,這時候你的團隊是積極的,向上的。所有人都朝著這一個目標自覺的去努力、奮斗。團隊領導需要做到以身作則,當團隊成員都非常努力卻沒有達到想要的結果的時候就要像Rocky一樣,率先吃掉那惡心的蟑螂,當看到這點的時候相信大家內心都是非常震撼、佩服的吧。員工佩服你的時候那麼你就有了吸引力,周圍的所有人都會向你靠近,越聚越多,團隊越來越壯大。
電影《下一個奇跡》觀後感 篇10
不知從何時開始,影視作品變得越來越機械化模式化,千篇一律的題材,似曾相識的劇情,讓人覺得好多作品就是把劇本里的人物換了個人名,就流水線一樣的被搬上銀幕和熒屏。劇本劇本,一劇之本,影視行業整體創作力的匱乏讓一個好故事變得千金難求。有什麼故事,是比真人真事的親身經歷更真實、更感人、更具震撼力和說服力的呢?電影《下一個奇跡》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下一個奇跡》是一部完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故事的主人公Rocky的人物原型就是台灣超越極限集團董事長,亞洲超級演說家梁凱恩。電影完全還原了梁凱恩從一個深度抑鬱症患者到跨國集團公司總裁令人難以置信的人生歷程。梁凱恩用了十四年的時間,從一個試圖自殺的失意青年奮鬥打拚成為亞洲首屈一指的超級演說家。電影《下一個奇跡》將梁凱恩的成功經歷搬上大銀幕,對當下正在職場生存和准備下海創業的年輕人都具有非常現實的指導作用。
如同電影的名字一樣,梁凱恩的成功就像是一個奇跡。誰也不會想到,當年高中換了5所學校讀了9年都沒有畢業的梁凱恩能夠成為日後的納斯達克上市的跨國集團公司總裁。從一文不名到身家過億,從被社會拋棄到造福人群,梁凱恩是怎樣完成這些轉變的?我們都可以在電影《下一個奇跡》中找到答案。人,最重要的莫過於目標,最難得的莫過於持之以恆的信念。具備了這兩點,想不成功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梁凱恩送過外賣,擺過地攤,他曾經賺8塊錢一小時的工資,也被人輕視侮辱過。正在走投無路彷徨失措的時候,一場神奇的演講魔術般的改變了梁凱恩的命運。正是這場演講讓梁凱恩意識到找到人生當中的目標是多麼重要。此後,無論是遭遇職場陷阱、愛情的打擊,還是創業途中遇到的種種艱難險阻,梁凱恩都不曾後退。他只是緊盯著自己的目標,對前進途中的種種障礙視而不見,最後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這就是《下一個奇跡》要告訴我們的,要成功,就要先找到目標,然後為了這個目標持之以恆的努力奮斗,夢想就終會有實現的一天。
Ⅶ 電視劇在國際影視傳播中的地位與作用
電視劇是最受歡迎的電視節目,在各類電視節目形態中,收視率、收視份額最高、並都安排在黃金時間播出,從而帶來豐厚的廣告收入、付費收看收入。2015年,在全球各國收視率排名前十的節目中,電視劇佔35%的比重,比2014年的32%上升了3個百分點。 [1] 優秀電視劇不僅深受國內觀眾歡迎,也深受不同文化的國外觀眾歡迎,成為國際影視傳播的重要節目形態。世界影視大國均將電視劇作為重要的影視出口產品,向世界各國銷售本國電視劇,不僅賺取了大量的收入,也成功地傳播了本國文化,提高了本國影響力。
一、電視劇是影視國際傳播最重要的節目形態
一方面,電視劇往往具有較長的集數,可以長時間播放,對觀眾形成持久的吸引力與影響力。
另一方面,作為虛擬性節目,電視節目類型風格多種多樣,特別是精心打造的優秀電視劇,製作精良、藝術精湛,具有非常高的觀賞性、藝術性和思想性,可以廣泛吸引不同興趣愛好、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性別年齡、不同國家地區的觀眾觀看,往往具有非常強大的國際傳播力,銷售到世界各地。
(一)電視劇在影視出口中居於重要地位
較之電影,電視劇更適合在家庭中觀看,另一方面更貼近觀眾日常生活,尤其是價格便宜、觀看方便,往往比電影更容易走向國際市場,成為全球暢銷產品,在各類影視產品出口中,占據重要份額。
如韓劇最近十幾年異軍崛起,在全球廣泛傳播,成為韓國電視節目出口的主要形態。2001年,韓劇出口額為800萬美元,2011年達到1.55億美元,增長了17倍。2009-2014年,韓劇6年的出口額均穩居廣電產業的多數,2009年電視劇出口額占電視節目出口額的92.6%,2014年為73.8%(見表1)。2014年,韓國地面電視台和內容提供商廣電節目出口總額達2.56億美元,其中電視劇出口額為1.89億美元,比2011年增長19.62%。 [2]
表1 2009-2014年韓國電視劇出口情況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總出口額(1000美元) 104,246 127,075 168,941 179,719 239,473 256,276 電視劇出口額(1000美元) 96,484 117,345 154,616 161,501 211,540 189,135 電視劇佔比(%) 92.6 92.3 91.5 89.9 88.3 73.8
註: 總出口額中不包括海外僑胞放送支援、錄像/ DVD 銷售、打包銷售和版權銷售以及放送影像獨立製作公司的出口額。
資料來源: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發布的 2013-2015 年《放送影像產業白皮書》等。
從中國情況來看,電視劇也是最主要的出口節目形態。從不同國家和地區進口中國電視節目類型來看,大部分以進口電視劇為主(美國以進口動畫為主,非洲以進口紀錄片為主)。歐洲進口中國電視節目中電視劇佔比超過90%,其他國家和地區電視劇進口中國電視劇佔比也遠高於動畫和紀錄片(見圖1)。
圖1 2014年中國電視節目在不同國家和地區銷售情況單位:萬元
(二)引進電視劇在各國都保持較高收視率
除節目自身具有較高的藝術水準和觀賞性外,各國自身文化特點和觀眾收看興趣和習慣,是影響進口電視劇收視率的重要因素。總體來看,優質電視劇的收視率都比較高,也是各國電視台引進國外電視劇,並在黃金時段播出的重要原因。
美劇在德國廣受歡迎,收視率一直保持高位。2014年7月至2015年,德國8家電視台收視率最高的前10部電視劇集中,僅有2部國產電視劇,其餘全為美劇,其中排名前六以及排名第八和第十的,都是美劇。
美劇也是法國觀眾最喜歡的電視劇,是法國電視台引進較多的國外電視劇。2015年,法國電視1台播出眾多美劇,其中多年來蟬聯法國電視劇收視冠軍的傳奇劇集《超感神探》保持收視佳績、《疑犯追蹤》收視率保持穩定、歷年收視率一直都比較高的《犯罪心理》,繼續保持年度收視百強地位。法國M6集團旗下電視6台是播出美劇的超級大戶,2015年相繼引進了《海軍罪案調查處》及其衍生劇《海軍罪案調查處:洛杉磯篇》和《海軍罪案調查處:新奧爾良篇》,收視觀眾超過300萬。法國電視2台引進的英劇《小鎮疑雲》第二季,平均收視率高達19.1%,收視用戶為490萬。2014年,該台引進的該劇第一季,收視率進入法國電視劇收視率百強。鑒於該劇高收視率,法國電視2台還推出根據該劇本改編的電視劇《馬拉特拉公社》,超過350萬觀眾收看。 [3]
英劇《加冕街》(Coronation Street)在加拿大成為收視第一的肥皂劇。
西班牙電視6台和電視4台以播出海外引進劇為主,收視率分別為7.4%和7.2%。西班牙引進的電視劇主要為美劇,如《行屍走肉》《真探》以及火遍全球的《權利的游戲》。電視4台引進口碑不俗的英劇《黑鏡》以及阿根廷電視劇《相親》。
英劇也廣受歡迎。《唐頓庄園》第三季在美國PBS電視台播出,平均收視率為7.7%,平均每集收視人數高達1150萬;第三季季終集獲得了8.1%的最佳收視率,超過1230萬觀眾收看,高於當晚美國公共電視網和有線網播出的所有劇集,登上收視冠軍寶座,也是PBS有史以來收視最高的一部電視劇。 [4] 該劇第五季第九集僅在中國優酷上就收獲了近2000萬的總瀏覽量。
《唐頓庄園》劇照
英劇《神探夏洛克》第三季首播集在中國視頻網站優酷上的收視人數達到了8973萬,是互聯網上有史以來最觀看人數最多的劇集之一。韓劇在亞洲市場保持較高收視率。如2004年泰國播出的《浪漫滿屋》,收視率高達64%。2014年,泰國根據該劇改編的泰版《浪漫滿屋》取得成功。
(三)電視劇生產大國積極拓展國際市場
美國是全球第三大電視劇生產大國,每年電視劇產量約2500集。由於長期的產業化發展,其電視劇質量非常高,在全球電視劇市場具有強大的競爭力,銷售到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部分歐洲國家幾乎處於壟斷地位。在德國,美劇佔90%以上的播出份額。2012年,法國播出數十部美劇,其中30多部美劇單集觀眾超過100萬,《超感神探》還成為法國當年電視劇收視冠軍。韓國也是引進美劇大國,2011年,韓國從美國引進了122部電視劇。義大利、俄羅斯本土電視劇具有較高收視率,但引進美劇的比重逐年增加;俄羅斯已經將美劇作為海外引進劇目的首選。
韓國電視劇產業近年來突飛猛進,國際影響力尤其是在亞洲地區影響力居於首位,每年出口電視劇5-6萬集。韓國放送通訊委員會發布的《2015年放送產業實態調查報告》顯示,韓國無線頻道2014年共出口電視劇64529集,出口額為1.56億美元(而進口電視劇僅89集,金額為68.1萬美元)。韓國電視劇的主要出口市場還是以亞洲為主。(見表2) [5]
表2 2014年韓國電視劇在部分亞洲國家進出口情況
出口集數(集) 出口金額(1000美元) 進口集數(集) 進口金額(1000美元) 日本 781 87420 737 972 中國大陸 5489 10491 374 344 新加坡 675 619 0 0 越南 1274 1671 0 0 泰國 891 2368 0 0 緬甸 954 353 0 0
英國電視劇也頗受國際市場歡迎。英國獨立電視公司的《塞爾福里奇先生》、《大偵探波羅》、《馬普爾小姐探案》和《劉易斯探案》等劇集行銷全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美國是英國電視節目出口的最大市場,英國電視節目佔美國進口電視節目份額超過40%,銷售額近5億英鎊。
中東地區的埃及和土耳其是電視劇生產和輸出大國,埃及劇和土耳其劇在中東具有較大影響力。2012年,埃及電視劇產量達到70多部,出口到幾乎所有阿拉伯國家,並向印尼、馬來西亞等亞洲國家輸出。近幾年,土耳其向阿拉伯地區出口了約50部電視劇,平均每部120集。印度電視劇則主要出口到南亞、阿富汗和東南亞國家,其次是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俄羅斯電視劇產業近年來發展較快,不少優秀電視劇出口到世界各國。如大製作古裝愛情電視劇《情迷彼得堡》,在以色列、塞爾維亞、哈薩克、喬治亞、希臘、保加利亞等20多個國家播出。
二、中國引進電視劇情況
電視劇一直是中國最受歡迎的電視節目形態,2014年電視劇對收視率的貢獻為30.9%,2015年對上星頻道的貢獻率為62.9%,同年電視劇廣告收入對我國電視廣告收入的貢獻率為35.17%,網路電視劇廣告規模佔在線視頻廣告總量的55%。
優秀引進劇對中國電視劇產業一直發揮著重要的影響,不僅帶來較高的收視率和廣告收入,推動國產電視劇的發展,還深刻影響中國觀眾的文化生活。中國引進劇涵蓋亞、歐、美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但主要為以日韓為代表的亞洲劇,以英美為代表的歐美劇,以及港台劇。
(一)總體規模不斷擴大
中國電視劇觀眾規模龐大,豐富多樣以及不同國別的電視劇可以滿足不同興趣愛好觀眾的觀看需求。1977年11月,中央電視台(當時為北京電視台)引進南斯拉夫電視劇《巧入敵後》,拉開了中國引進外國電視劇的序幕。從80年代到90年代,中國引進劇規模一直不大。以央視為例,80年代,央視共引進55部外國電視劇,每年引進劇不超過10部。90年代,央視引進外國電視劇數目數量大幅提升,10年內共引進外國電視劇133部。 [6]
2015年,中國各地方電視台共引進電視電影241部486集、電視劇58部1062集;2014年引進電視電影162部334集、電視劇53部890集;2013年引進電視劇54部1073集、電視電影78部158集(見表3)。中央電視台第八套電視劇頻道海外劇場欄目共播出英國、美國、西班牙、義大利、德國、泰國、加拿大等國家電視劇10餘部約300集。2013年播出境外電視劇20部596集;2014年播出境外電視劇29部675集 [7] 。
表3 2013-2015年中國引進影視劇情況
時 間 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與地方電視台引進電視劇 中影集團與地方電視台引進電視電影 中央電視台引進電視劇部 集 部 集 部 集
2013 年 54 1073 78 158 20 596 2014 年 53 890 162 334 29 675 2015 年 58 1062 241 486
數據來源:央視引進電視劇數據來自有關網站,其他數據來源總局國際司。
近年來,視頻網站快速崛起,通過引進劇吸引用戶。2013年,中國流媒體視頻網站用於購買海外電視劇版權的費用將近42億元,同比增長31.2%,是2007年的3億元的14倍。 [8]
截至2016年3月底,優酷網共有境外電視劇7107部,其中美劇、港劇、韓劇、日劇各1200部、英劇500部、台劇876部、泰劇600部、新加坡劇331部;
騰訊視頻共有境外電視劇2260部,其中美劇859部、英劇382部、台劇109部、韓劇264部、其他國家引進劇626部;
愛奇藝平台上共有美劇23部281集、韓劇49部1174集、日劇24部300集。
搜狐視頻以及部分互聯網電視平台上也引進了大量的境外電視劇。
(二)韓劇占引進劇主導地位
從引進劇國別來看,中國引進劇具有明顯的階段性。
一是美劇為主階段。1980年,中央電視台引進美劇《大西洋底來的人》、《加里森敢死隊》等美劇,受到中國觀眾的狂熱歡迎。
二是日劇階段。《血疑》《排球女將》以及297集的《阿信》,造就熒屏極高收視率,《阿信》的收視率高達80%。
三是港台劇階段。80年代的《霍元甲》、《射鵰英雄傳》等港劇在大陸引發萬人空巷的收視高潮;90年代以瓊瑤劇為代表的「台風」席捲內地,吸引了大批青年觀眾。
四是韓劇階段。1997年,中央電視台電視劇頻道播出了韓劇《愛情是什麼》,掀起韓劇熱潮。此後,韓劇《星夢情緣》《真情》《異國女友》《戀風戀歌》《可愛先生》《天橋風雲》《妙手情天》等陸續在國內播出。2002年,全國播放的韓劇達67部。其中,《藍色生死戀》曾在內地21個頻道播出過。2003-2005年,中央電視台電視劇頻道先後引進播出了《看了又看》《澡堂老闆家的男人們》《人魚小姐》《黃手帕》和《明成皇後》等韓劇。雖然在晚間22:00以後才播出,但收視率非常高,其中長達156集的《看了又看》成為2004年度CCTV-8播出韓劇的收視率冠軍,該劇第三部單集收視率達到1.27%,第四部單集收視率升至1.62%,隨後的團圓篇更是創下單集收視率2.12%的紀錄。《來自星星的你》和《太陽的後裔》掀起新的收視高潮,其中《太陽的後裔》在中國網路點擊量突破10億次。
近年來,泰劇在中國開始熱播。2010年前,國內引進的泰劇部數遠少於韓劇,但隨著國內觀眾對泰劇的歡迎,引進泰劇數量明顯增多,2011年和2012年引進的泰劇部數均超過韓劇,從2010年到2015年,中國共引進泰劇71部,比韓劇多6部。 [9] 安徽衛視播出的泰劇數量最多,泰劇TOP10的收視率超過2012年安徽衛視次黃金時段的平均收視。
圖2 2007-2015年中國引進韓劇泰劇情況
隨著視頻網站的發展,中國引進劇形成新的格局,韓劇、英劇、美劇是最重要的引進劇。從2010 年起,國內視頻網站掀起采購正版美劇的熱潮。2009 年及以前出品的被引進美劇有79 部,2010年引進22 部,2011年引進37 部,2012 年引進45 部。截至2013 年6 月1 日,共有6 家國內視頻網站引進了正版美劇版權,共197 部美劇,並開設美劇頻道,其中搜狐視頻90 部,土豆網59 部,優酷網56 部,騰訊視頻54 部,愛奇藝51 部,樂視網33 部。 [10]
表4 部分中國視頻網站引進美國主要電視台電視劇情況
美國電視台 引進劇集數量(部) 著名劇集 美國廣播公司(ABC) 47 《絕望主婦》《摩登家庭》《迷失》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 36 《傲骨賢妻》《生活大爆炸》 全國廣播公司(NBC) 21 《老友記》《英雄》 福克斯廣播公司(FOX) 12 《24小時》《歡樂合唱團》 哥倫比亞及華納兄弟聯合電視網(CW) 25 《吸血鬼日記》《緋聞女孩》 娛樂時間網(SHOUTIME) 22 《單身毒媽》《無恥家庭》 美國經典電影有線電視台 15 《行屍走肉》《廣告狂人》 家庭票房電影網(HBO) 1 《真愛如血》《權力的游戲》 USA電視網(USA) 2 《妙賊警探》 奈飛(Netflix) 2 《紙牌屋》 其他有線電視網 14 《美女上錯身》三、中國電視劇出口情況
受電視劇產業化進程較晚的制約,中國電視劇起點比較晚,出口規模、地區和總體影響都比較小。近年來,由於產業化水平提高,電視劇製作水平不斷提升,國際營銷能力也有所提高,尤其是政府也加大走出去扶持力度,國產電視劇走出去規模不斷擴大,國際影響力也逐漸提高。
(一)出口規模
作為全球電視劇第一生產大國,中國電視劇製作越來越精美,質量大幅提升,受到國際市場越來越廣泛的關注,中國電視劇出口數量也呈顯著上升趨勢。
2015年,全國電視劇(含電視電影)出口近300部8000集,約佔全年影視節目出口總量的一半,高於2014年全國電視劇(含電視電影)出口量200部7000集,部數增長50%,集數增長14%。2015年,全國電視劇(含電視電影)出口金額近8000萬美元,約佔全年影視內容產品出口總額的七成,相比2014年全國電視劇(含電視電影)出口金額的6000萬美元,增長33%。
電視劇出口金額的增長一方面來自於出口數量的增加,另一方面得益於銷售價格的提升。近年來國內影視行業資金投入的加大催生了更多精品力作,精美的製作,優異的質量顯然更有利於節目銷售價格的提高。如古裝劇《琅琊榜》在海外銷售單集價格就達到近6萬美元,一舉打破中國電視劇在海外低價銷售的形勢,並有力帶動了一大批中國影視節目的對外銷售。
(二)出口國家和地區
目前,中國電視劇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行。日韓、東南亞與中國在文化上接近,是國產電視劇最早和最大的海外市場。1981年,廣東電視台製作的8集電視連續劇《蝦球傳》,是第一部進入香港、東南亞地區的大陸電視劇;1992年進入香港地區《渴望》是第一部進入香港地區和東南亞播出的現實題材電視劇,1993年該劇贈送給越南電視台播放。國產劇在港台和東南亞地區銷售量幾乎占據了全部出口份額的三分之二。2014年,中國電視劇在亞洲的出口額占總出口額的比例為90.79%,中國電視劇在中國香港和中國台灣最受歡迎,銷售額比例分別為25.98%和35.77%,二者之和超過60%。在日本和韓國的銷售額佔比分別為6.32%和3.69%。
非洲地區近年來成為中國電視劇最有潛力的新興市場,動作、愛情、家庭倫理和喜劇比較受非洲觀眾喜愛。歐美也逐漸成為中國電視劇重要出口地區。2015年3月,古裝劇《甄嬛傳》精編並製作成了6集、每集90分鍾的英文版電視電影,在美國視頻網站奈飛(Netflix)播出,成為第一部在美國主流媒體平台以付費形式播出的中國電視劇。2015年11月,《羋月傳》在國內開播,但此前該劇版權已經賣到海外,凡是此前播出過其姊妹劇《甄嬛傳》的外國電視頻道(包括奈飛),均已買下《羋月傳》版權。具有傳統歷史正劇風格的古裝傳奇劇《琅琊榜》在美國、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播出。《虎媽貓爸》將登陸包括美國、加拿大在內的9個國家和地區。
(三)出口類型
古裝劇,尤其是歷史劇、武俠劇是國產劇出口類型。從早年的《西遊記》《還珠格格》《孝庄秘史》等經典作品。如日本一直對《三國演義》《水滸傳》《大明王朝》等中國歷史劇偏愛有加。2014年2月,由鍾澍佳、周曉鵬導演、馮紹峰、林依晨等人主演的古裝青春偶像劇《蘭陵王》在日本富士電視台以日語配音的形式播出後大受觀眾好評,其精裝版DVD也深受日本觀眾喜愛,一直位居亞馬遜中國電視劇排行榜前三位。該片強勢進入日本電視劇總榜TOP100,創下華語圈電視劇奇跡。近年來《甄嬛傳》《琅琊榜》等相繼登陸日本電視台。根據《步步驚心》翻拍而成的韓劇《步步驚心·麗》11月初在韓國SBS電視台上演了大結局,國產劇IP成功實現了海外輸出。2015年初,國產電視劇《何以笙簫默》在韓國收視火爆,韓國三大台之一的MBC購買該劇的版權,並將其翻拍成韓國版。緊接著《琅琊榜》登上了韓國中華電視台播出。越南一些視頻網站也對中國影視劇情有獨鍾。《武媚娘傳奇》就成為視頻網站Zingtv.vn2015年的收視冠軍,點擊量超5000萬次。《羋月傳》、《武媚娘傳奇》等電視劇熱播後,越南人經常模仿,甚至扮演劇中人物,拍攝微電影。
非洲觀眾十分青睞中國現代都市劇。2014年,《媳婦的美好時代》出口非洲,之後《父母愛情》《咱們結婚吧》《奮斗》《我的青春誰做主》《杜拉拉升職記》等電視劇更是席捲肯亞、埃及等46個非洲國家。部分優秀電視劇在非洲地區熱播,推動一些國家與中國達成長期合作關系。阿拉伯語版《金太狼的幸福生活》《媳婦的美好時代》在埃及播出,分別創造了2.8和3.2的高收視率,吸引埃及播出機構主動與國際台洽談廣告合作並最終實現廣告收益。在此基礎上,國際台還與埃及國家電視台達成合作,埃及國家電視二台將開辦固定欄目「中國劇場」,每周播出6集中國電視劇,實現中國影視劇在埃及的常態化播出。英語版《金太狼的幸福生活》在波札那播出,實現該國80%的國內觀眾覆蓋率,2015年11月,波札那國家電視台與國際台達成合作,成為第一個與中國簽署「中非影視合作工程」第二期全部劇目的國家電視台。
雖然國產電視劇出口態勢良好,但整體競爭力較弱。2014年我國每年電視劇行業的產量超過15萬集,但出口數量僅為1萬多集,出口比例和價格都偏低。如日本進口劇市場,美劇單集為100萬美元級別,韓劇為20萬美元級別,而中國電視劇賣得好也就是1-2萬美元。
四、電視劇國際傳播趨勢
(一)精品力作具有核心競爭力
精良製作是電視劇國際傳播的根本保障。美國、英國、日本,電視劇創作往往高度重視編劇和劇本,美劇《24小時》一共投入16位編劇、10位導演、6位執行製片。英劇製作也是嚴謹到近乎苛刻的地步,對劇本和拍攝工匠式地打磨才拍出像《唐頓庄園》那樣受全球觀眾喜愛的佳作。日本NHK拍攝大河劇,一般都集合日本最精良的影視戲劇人才以及各種史學、風俗專家進行論證,合作下產出最精良的製作。電視劇質量的保證離不開資金的投入和支持,普通美劇每集平均預算約為兩三百萬美元(約合1000萬元人民幣)。《太陽的後裔》16集總投資約130億韓元,部分畫面堪比電影大片。英劇《黑鏡》具有可媲美電影的剪輯和製作水準,擁有不落俗套而又出人意料的情節,精妙而又緊跟潮流的敘事手法,以及諷刺但又讓人深思的主題,使該劇具有極大的觀賞性,成為經典之作。
(二)國際合拍是加強國際傳播重要方式
國際合拍是提高電視劇國際傳播力的重要方式。2015年,全球共有14部電視劇進入黃金時段高收視榜單,其中合拍劇有6部,佔比超過40%。為迎合韓國觀眾對中國影視劇的喜愛,韓國OBS電視台、ChingTV、TVB韓國和武俠TV等頻道開始與中國合拍影視劇。2016年9月,中韓合拍的5集紀錄片式連續劇《壬辰倭亂1592》(中國片名為《萬曆朝鮮戰爭》)登陸韓國KBS電視台,在中秋節黃金時段重播,收獲了不俗的收視率和口碑。
(三)互聯網成為國際傳播重要平台
互聯網平台已經成為播放電視劇的主要平台,也是電視劇實現國際傳播的重要平台。一方面,視頻網站是天然的國際化傳播平台,用戶可便捷地收看國外電視劇;另一方面,視頻網站用戶規模龐大,收看便利,可以極大地提高電視劇國際傳播力。如視頻網站YouTube和奈飛就是視頻節目國際化傳播的重要平台。截至2015年6月,YouTube月活躍用戶量超過10億,其中70%的觀眾都是非美國地區的;奈飛全球總用戶數為6555萬,其中海外用戶為2325萬戶,佔比高達35.5%。為滿足美國、加拿大和拉美地區對英劇的收視需求,奈飛還與BBC進行內容合作,大量引進其內容產品。2011年12月,奈飛推出著名的《神秘博士》等英劇,2014年又購買了BBC古裝劇《浴血黑幫》三季網路播出權。奈飛還從拉丁美洲、中國購買了很多在當地獲得巨大成功的節目的美國版權。中國視頻網站更是引進了規模龐大的境外電視劇,成為中國用戶觀看引進劇的主要平台。
互聯網眾包翻譯技術的發展,也使互聯網成為推動電視劇國際化傳播的重要力量。如眾包翻譯平台Viki面向全球用戶提供各種具有多種語言字幕的視頻服務,其視頻內容來自韓國、中國、泰國、土耳其等幾十個國家,字幕翻譯者已達上百萬,有近20億個視頻,可支持170種語言,ViKi日獨立用戶達到3300萬,重點覆蓋北美地區,該地區的用戶佔比高達60%。又如,一些國外互聯網字幕組翻譯社區主動翻譯網上熱播的中國電視劇,促進中國電視劇在國際上廣泛傳播。2015年,《琅琊榜》《偽裝者》等國內熱播電視劇在互聯網上掀起熱評,吸引了世界各地中國電視劇愛好者,並通過字幕組社區眾包方式翻譯。其中《琅琊榜》字幕組成員來自美國、澳大利亞、德國、法國、義大利、匈牙利、希臘等國家,翻譯字幕跨越各個語種。
[1]《2016年度全球電視年鑒》
[2]根據相關資料整理。
[3]胡占凡主編:《劇領天下之三——2016全球電視劇產業發展報告》,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2016年8月
[4] 《<唐頓庄園>第三季美國收官 獲驚人收視率》,http://ent.huanqiu.com/movie/yingshi-guoji/2013-03/3756446.html
[5]胡占凡主編:《劇領天下之三——2016全球電視劇產業發展報告》,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2016年8月
[6]滕繼果:《國外電視劇引進概況及分析》,《青年記者》2014年第17期,第68頁。
[8]王可舒:《好吃難咽的誘人蛋糕互聯網引進劇現狀調查》,《數碼影像時代》,2014年第11期。
[9] 桃小蓁:《泰劇會成為視頻網站的新寵兒嗎?》,《電視劇鷹眼》公眾號,2016-11-15 。
[10]黃康、楊維維:《視頻網站引進美劇研究報告:現狀與特點》,《聲屏世界》2013年第9期。
Ⅷ 最適合周末觀看的短篇電影
周末最適合觀看的電影短篇,絕對震撼到你,下面這5部電影是我為大家推薦的:
1. 《蒼蠅一分鍾的生命》(2008)
《蒼蠅一分鍾的生命》是德國2008年出品的一部無對白動畫短片,短片的導演是Michael Reichert,時長只有三分鍾。講述的是一隻蒼蠅從出生到死亡的一分鍾生命歷程。這部電影幽默而誇張,有趣又深刻、音效甚至很有「憤怒的鳥」的范兒。
短片的一開始是一片薄霧未散的清晨,四周一片寂靜。一隻蒼蠅正從蟲卵中破殼而出,他顯得異常的快樂又愉悅,但它很快就被頭頂上顯示的倒計時器嚇壞了,正當他納悶那是什麼東西時,另一隻飛過身旁的蒼蠅頭上的時間剛好走完,啪的一聲,死的乾乾脆脆。這只小蒼蠅荒亂而不知所措,生命只有一分鍾,一分鍾馬上就要過完了,該做些什麼呢?一張剛死去的前輩曾用過的清單飄到了它的手上,上面清清楚楚的列出了一分鍾之內它應該做到的事情。許許多多,不一而足。
當這只小蒼蠅拿起這份遺願清單的時候,我就想起電影《遺願清單》了,那是一部由好萊塢老戲骨傑克尼克爾森和摩根·弗里曼共同主演的電影。電影講述的是兩個身患絕症的老頭在生命的最後關頭開始實現夢想的故事,他們在生命的最後日子裡,將所有想做的事情列到一張單子之上。每當做好一件便將其劃去。這兩位老人做了很多瘋狂而不敢相信的事情,甚至家人都無法理解。但他們自己卻異常興奮,彷彿這才為自己活過。
《蒼蠅一分鍾的生命》作為一個短片,無疑整個故事的設定更為直接,蒼蠅生來便只有一分鍾,他拿著那一份遺願清單(夢想清單)忙忙碌碌而充充實實,每完成(事實上他沒有完整的完成過,只能算是經歷)一件事情也將其劃掉,就像那兩個老頭一樣。可是清單上的事情太多了,他怎麼樣努力也無法完全做完,當時間越來越少,這種蒼蠅越來越失望和焦慮,這時,一滴樹脂掉下來,正好澆到這只將死的蒼蠅身上,他變成了一粒琥珀,他在生命最後一刻因為這層關系,死後作為一顆琥珀被人發現而變得出名,最後又有人為他拍了一部電影,這只蒼蠅自出生到死後,終於實現了自身所有的價值。
老實說,我很為這個故事打動,正如看《遺願清單》這部電影一樣,但想到這只蒼蠅整個的一分鍾生命都在不停的奔波和躲避危險,為了做完那些讓自己生命豐滿而有意義起來的事情而不斷的跌跌撞撞焦慮不堪。當然生命應該如何度過,每個人有每個人自己的答案,有人追逐生命的廣度和高度,有人也願意閑雲野鶴悠悠然的度過每一天。只是對於這部短片中的蒼蠅來說,我只想問一句,那些清單上的夢想,真的是你自己的嗎?
不過我相信,蒼蠅在整部短片最後的一個願望————「拍電影」 一定是導演自己投射進去的。而」拍電影」也一定是導演的夢想清單里他非常確定也最為重要的一個。
2. 《無翼鳥》(2006)
《無翼鳥》是美國School of Visual Arts(美國紐約視覺藝術學院)學生Dony Permedi於2006年的畢業作品,英文名為《kiwi》。本片為無聲動畫,僅僅只有三分鍾,但卻給人極大的震撼。而片中最後小鳥的一滴淚和結尾時同字幕打出時背景響應的一聲劇烈的碰撞,都讓人有種撞擊心靈的觸動,並且久久無法忘懷。
《無翼鳥》講述的是一個極其簡單的故事,畢竟也只有三分鍾,講述的內容也只能被限制在這以內。短片開始的時候,是一隻長相醜陋的小鳥在艱難的用繩子拖著什麼東西,這只鳥兒有著長長的喙,棕褐色的羽毛襯上一雙黑豆般的小眼睛,可憐可愛,而它最大的特點是沒有翅膀,它的全身光光滑滑的,如同異類。由此,這決定著,它只能痴痴的仰望天空,飛翔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上個世紀90年代的台灣,有一個著名的搖滾歌手叫趙傳,他有兩首歌,一首叫做《我很醜可是我很溫柔》,另一首叫做《我是一隻小小鳥》,用這兩首歌來形容《無翼鳥》中的這只鳥兒,是再恰當不過了。這只沒有翅膀的小鳥造型異常的醜陋,但它有著極其堅定的飛翔夢想和溫柔的心靈。趙傳他唱「我是一隻小小小小鳥,想要飛呀飛卻飛不高……」,悲情的是,這只鳥兒不是飛不高,而是不能飛,無法飛,它被上天剝奪了飛翔的權利,作為一隻鳥,它連翅膀都沒有,這是多麼可笑和悲哀。
但是它卻從未放棄做夢,他日復一日的,用他長長的喙和瘦弱的爪子將一顆顆粗壯的樹釘到懸崖上,最後它留戀的看一看天空,縱身一躍,跳下懸崖,這時,整個短片的鏡頭旋轉90度,垂直而下的小鳥頓時像是飛翔在天空之中,釘在懸崖上的那一顆顆樹像是一片稀疏的森林,懸崖里漫無邊際的霧氣也像是天空里的雲朵一樣。這自毀似地自欺欺人的一次飛翔,是多麼的令人折服啊,而他卻為此又付出了萬劫不復的代價。
小鳥在盡情「飛翔」中終於落下了淚,是為了這終生夢想的實現,還是為了這最後一刻對夢想和天空的眷戀,是為了自己生而不完整的命運,又或者是為了自己一直以來為這飛翔的假象付出的努力。或許都有吧,百感交集,令人心碎。
假如一生,只能有一次飛翔,也要盡全力去實現。
3. 《精神分裂症》(2008)
一部短片就是一部濃縮的電影,其往往靠一個天才的想像和非凡的創意,或者一些精彩的點綴,又或者一些意外的結局來取勝。法國短片一向精彩,如同他的電影一樣,總是閃現著一些奇異的妙思。短片《91公分之外》又名為《精神分裂症》,是08年戛納電影節上柯達短片電影獎的獲得者。
這部短片時長13分鍾,講述了一個極其荒誕而又意猶未盡的故事。說是意猶未盡,重要體現在這部短片有著一個非凡的創意設定。假如一個人在時空的四維維度里,有著屬於自己的一個坐標,那麼人因為某些原因脫離了自己的坐標,與原先的自己不在同一個位置之上會怎麼樣呢。短片講述了一個白領因為隕石撞擊而偏離了自己91公分,從此他打電話、出門、調電視台、洗手、看窗外……都需要與自己所看到的一切事物保持91公分的距離,這樣才能觸碰到電話、桌椅、電視機、水龍頭等等一切事物。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設定,但對於故事裡的人來說,卻異常恐慌。因為他的所有行為必須偏離肉眼中的實際91公分。他看心理醫生,但他卻完全不相信他的話。於是他等待隕石的另一次來襲,希望精神能被砸回原位。但第二次被砸後,他不僅只是偏離91公分,又向下沉降了75公分,直到最後他的精神完全脫離肉體,漂浮在宇宙中的隕石之間。變成了實實在在的精神分裂症。
這是一部主角完全自說自話自怨自艾的短片,說它是在用超現實的手法去直面精神分裂症的世界,講述他的那些奇談怪想也可,說它是在表明一個人的精神在慢慢的從身體里抽離出來,先是偏離91公分,後又下沉75公分,數字無意義,重要的還是表明這種精神離開現實以及自我生活重心的直觀展示。相信一個人在現實生活中,總有那麼一些時刻,會感到精神被抽空,現實無重心,而這始終都是來源於復雜的交際,枯燥而程式化的工作,壓抑又無趣生活,這些,在這部短片中均有些微的展示。
那麼,某些時候。你偏離了自己多少公分呢?
片中最後男主獨白的那句話很有意思,「他們不告訴你有多瘋,只告訴你,你迷失了自我,情緒失控,頭腦有問題。」以及那句最後反復重復的「我在這里,我在這里。」也給人一些需要思考的空間。
不管如何,總而言之。擁有自我回歸自我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
4. 《雇傭人生》(2008)
之前看過一句話,是,在一個地方當爺的人,在某個時刻某個地方也同樣當著孫子,這是一句戲謔又蘊含著某種道理的一句話。當看完短片《雇傭人生》,也許你就會產生一種這樣的感覺,想著往往那些看起來上等的人,也許在另外的時刻也曾做著低聲下氣的事,這是定律。但顯而顯見,《雇傭人生》它所講述的東西的深度,遠遠不是這樣一句話所能概括的。
《雇傭人生》是一部時長不到七分鍾的阿根廷短片,09年出品的時候便收獲許多大獎,比如2009年ANIMA-科多巴國際動畫電影節評委會大獎、2009年安納西國際動畫節電影節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2009年利爾達拉美電影節最佳短片獎等。也就是在那時候,這部短片開始在網上瘋狂流傳,開始被號稱榮獲102部的短片神作。至於是不是到底獲了102個獎,我們不得而知。但《雇傭人生》的優秀,多少個獎來衡量都不為過。
這是一部探討社會與人際人性之間關系的短片,也是一則帶著一些空前實驗性質的故事,就好比探討人性的科幻小說《美麗新世界》一樣。影片講述的是在一個高度發達的`機械流程化的社會里,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位置。短片通過展現一個禿頭的中年男人的平常生活,來描繪這個病態而冰冷的社會。他起床,他洗漱,他整理衣服,面無表情,冰冷呆滯。而那些為這個中年人充當桌子,台燈,托手,衣架。無一不是由活生生人來提供,他們毫無怨言,冰冷而呆滯的坐著自己的本份。看到這里,也許我們會覺得這是一個當爺的人上人。
可隨著這個中年人出門,走路,去上班,我們發現不僅僅是圍繞我們的主角,這一路上所有的工具都是由人來擔當。而短片的最後,禿頂的中年人像孫子一樣趴到了辦公室的地上,任來來往往的人在他身上擦拭鞋子。原來他也只是一個工具。
人人都是工具,你可以僱傭別人也將被別人僱傭。在這社會的大棋局裡,每一個人都能自己的位置,做一顆棋子。
《雇傭人生》是一部無對白甚至無配樂的短片,但它卻蘊含深刻,存在著多種解讀,你可以從中看到絕望,原來社會往深處去看也不過如此荒謬;你可以看到平等;這也確實是一個無剝削的社會,甚至可以說是一個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大同社會。但從被程式化流水線化的所有人的面目上來看,《雇傭人生》確有一種反烏托邦的意味。
有人說,《雇傭人生》里的人們身體的困陷只是表面想像,心靈的不自由才是痛苦的根源。克服生活的程式化,追求心靈的自由,也許是導演最想傳達的觀點。這我很贊同。
《雇傭人生》雖小,卻藏有大思考。
5. 《像素入侵》(2010)
這是一部2011年法國昂西動畫節短片大獎得主的短片,導演和編劇都是一個叫做Patrick Jean的法國人,不過作為一部由法國人製作的短片,卻描述了一個像素人物入侵紐約城故事。你說,這會不會引起國際爭端、民族糾紛呢?
當然這只是個玩笑,答案也當然是否定的。不要事事都那麼認真,那不好玩。
事實上,這個短片在出品之後,就受到了美國方面的喜歡和關注,並且已經購買了其改編的版權。貌似關於《像素入侵》改編的動畫長片《像素》也早已確立項目,計劃於2015年上映,屆時值得期待。帕特里克·讓將繼續作為電影的編劇,而導演是導演過哈利波特系列部分作品的克里斯·哥倫布。
《像素入侵》是一部很好玩的短片,趣味十足,影片的妙想天開的讓人叫絕。短片是從一部被丟棄在垃圾桶旁邊的電視機開始的,然後我看到的是俄羅斯方塊、吃豆人、太空入侵者等游戲主角們紛紛破「屏」而出。這群過時了的80年代經典紅白機游戲主角的目的顯然是「復仇」。這回遭殃的又是紐約,計程車被打成方塊,地鐵讓吃豆人大快朵頤,大廈被俄羅斯方塊一層層消滅,布魯克林大橋橋墩也難不過打磚塊的襲擊,大金剛爬上了帝國大廈樓頂……最終整個地球都被「像素化」!霸天虎們沒有做到的事,八比特像素小人做到了。
看這個短片,我感受到的是滿滿的一顆童心,也想起小時候曾迷戀過的那些像素游戲,想起那時候玩小霸王游戲機的點點滴滴。但可從未想過像素游戲居然還能這么玩,他們也居然藏著如此大的陰謀。哈哈哈。
Ⅸ 《十加十》在線免費觀看百度雲資源,求下載
《 十加十2011》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rwOJNV5ng5UT-3SVfIo0dw?pwd=x5ez 提取碼: x5ez
《十加十2011》導演:王小棣、王童、朱延平、何蔚庭、吳念真Nien-JenWu、沈可尚、侯孝賢、侯季然、張艾嘉、張作驥、陳玉勛、陳國富、陳駿霖、楊雅喆、鄭文堂、鄭有傑、蕭雅全、戴立忍、鍾孟宏、魏德聖
編劇:楊雅喆
主演:舒淇、梅芳、張韶涵、戴立忍、桂綸鎂、高捷、柯有倫、林辰唏更多...
類型: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中國台灣
語言:漢語普通話、閩南語
上映日期:2011-12-16(中國台灣)
片長:114分鍾
又名:TenPlusTen
由金馬影展發起之
《10+10》電影聯合創作計劃,號召台灣電影人大團結,共匯聚二十位台灣電影導演,每人分別拍攝五分鍾短片,以「台灣特有」為中心題旨,但不限形式與劇本內容,完全授權給每一位導演自由發幣揮、想像與創作。
《10+10》意謂這二十位導演將拍攝出片長一百分鍾的電影,影展也期待這聚合一氣的影響力,激發出遠超過影片本身的龐大能量!
這二十部「台灣特有」的短片,類型有溫馨、有純愛、有驚悚、有紀錄、有荒謬、有黑色喜劇、有社會寫實亦有魔幻想像,有舊日重現亦有當代現況,議題包涵了城鄉差距、時代變遷、自我嘲諷、校園暴力、家族情感、青春情懷、媒體力量、歷史回顧等等,全面觀照了台灣社會過去這百年來的變遷,也從中掏洗出歷史洪流里不可或忘的記憶與情感。金馬影展期待
《10+10》不僅只是一部電影,在值此百年之際,匯聚這些優秀導演們的創作能量,透過影展向國際發聲,讓台灣...
Ⅹ 誰有人大版國際營銷(第14版)的中文版。。最好是電子版的。英文版的也行,謝謝各位大蝦
內容提要:本文從廣告的載體入手,思考和討論了如何在當前經濟、科技、文化條件下,廣告的投放實施過程中媒體選擇如何產生最佳的效果,廣告在選擇媒體過程中所應當注意的環節以及「整合營銷傳播」在廣告媒體選擇中的實踐意義。
關鍵詞: 廣告媒體 媒體選擇 媒體組合 整合營銷傳播
我們生活在一個廣告的世界裡。「有一天,當你起床時,喝下第一杯飲料,你在杯底發現了某飲料的廣告;你探出頭望了一眼樓底,發現公車車頂貼著廣告語Don』t jump——這是某求職網站的廣告,提醒你不要急著跳槽;你乘電梯下樓,電梯上貼著某降壓葯品的廣告;你去超市,手推車上也貼著超市商品的廣告;你搭taxi回家,發現車身塗著某運輸公司的廣告;回到家了你悠閑地躺下,抬眼一看月亮,驚奇發現月亮上出現了某知名電腦名牌的標志。」以上是幾年前一廣告年會上播放的一個短片,描述的是我們未來生活的某一天。然而現在看來,這樣的描述我們正親身體驗著。
隨著經濟發展,商品的豐富和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廣告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人們對廣告的認識和理解也越加深入。廣告,是廣而告之的簡稱,可以泛指一切不針對特定對象的公告,包括公益廣告、旅遊廣告、商業廣告等等。○1然而,日常生活中所說的「廣告」往往特指商業廣告,即用於推廣貨品、服務、或理念的付費公告。廣告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我們通過廣告迅捷地獲知產品的相關信息;企業和產品也通過廣告宣傳自己,以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這其中對於消費者而言,是希望更有效的利用廣告幫助自己進行最優化的消費。而對於廣告的傳播者(企業或產品等等)則希望以最有效的廣告達到自己的經濟目的。在廣告的傳播過程中,媒體無疑是影響廣告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事實上,即使完善的戰略規劃和傑出的廣告創意,如果缺乏理想的媒體選擇和組合,廣告傳播的效果必定大打折扣。尤其信息時代的媒體環境在急劇變化,媒體的數量和種類越加繁多,這就需要對媒體的選擇和優化組合格外地研究。
一、 廣告媒體的種類
傳播媒體或稱「傳媒」、「媒體」或「媒介」,指傳播信息的載體,即信息傳播過程中從傳播者到接受者之間攜帶和傳遞信息的一切形式的物質工具。○2這其中,承載廣告的媒體可分為傳統廣告媒體包括:報紙、雜志、廣播、電視和一些小眾傳播媒體(戶外廣告、售點廣告、交通廣告媒體和直接廣告媒體)和新媒體包括:網路媒體、移動媒體等可稱之為「互動式數字化復合媒體」○3的媒體。
除此之外,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從傳播效果轉向營銷效果,使人們對廣告發展提出的新的要求。為適應這一變化,人們在不斷尋求並創造更具營銷實效的傳播媒體即事件媒體。事件媒體,又稱活動媒體,是指企業或組織在戰略營銷思想的指導下,通過策劃、組織和利用具有名人效應、新聞價值以及社會影響的任務或事件,吸引媒體、社會團體和消費者的興趣與關注,以求提高企業或產品的知名度、美譽度、樹立良好品牌形象,並最終促成產品或服務的銷售目的手段和方式。○4事件媒體使廣告主在某種情況下具有一定的主動權並且具有較高的性價比。
面對紛繁的廣告媒體,從技術上來說,企業可以充分運用這些媒體為之廣告。從觀念上而言,消費者則完全能夠接受這些廣告媒體。然而,對於雙方而言,同時運用到這所有的廣告媒體是不可能,也是完全沒有必要的。而單個媒體享有絕對的受眾群和壟斷地位也是不可能的,媒體與受眾的關系受限於經濟、文化等諸多個性因素的影響。因此,媒體選擇是廣告策劃中極為重要的一個環節。
二、 媒體的選擇
「我知道,我的廣告費中有一半是浪費掉的….問題是我不知道哪一半。」
——Wallernuck, a Philadelphia Businessman
不同行業的廣告主都抱怨:廣告投入越大,但廣告的效果越來越不理想,使自身品牌構建的策略有問題?是大眾媒體的傳播效果有問題?還是大眾市場所圈定的目標有問題?筆者認為,媒介的選擇是其中的必要原因。
這許許多多的廣告媒體,對於企業的選擇而言就面臨著如下的問題:究竟選擇哪類媒體來投放廣告?究竟選擇哪家媒體來投放廣告?選擇這一媒體的那個時間段或空間投放廣告?選擇某一媒體某一時間和空間投放廣告的周期要多長?媒體的主要受眾和廣告的目標受眾是否一致?
對於這些問題,常常讓企業和廣告公司絞盡腦汁。
廣告行為本質上是一種經濟行為,因此廣告行為必定要符合經濟利益的最大化。面對有限的廣告預算,面對不同的目標對象,面對不同媒體的特性,如何選擇媒體尤為關鍵,關繫到企業和廣告代理商雙方的根本利益。
廣告預算的大小決定了究竟是選擇報紙廣告還是電視廣告。前者的價格較低,後者的價格較高。不同的目標對象即商品的需求群體具有不同的特點,包括性別、年齡、職業、收入、信仰、地域等差異。男性和女性,老人和小孩,白領和工人等無論在生活習慣、消費品位和心理承受能力等都不盡相同,一般情況下把剃須刀廣告放在女子健身中心就顯得不妥當。此外,電視媒體相對比較感性,報紙、雜志等印刷媒體偏向於理性,因此廣告確定了以理性訴求為主還是以感性訴求為主決定了應選擇什麼樣類型的媒體。
在選擇媒體的過程中,要注意三點。
1、 廣告與媒體的目標一致性。
廣告的產品是針對一定的目標群。在現代的市場競爭中,許多企業及經營者意識到,它們不可能為這一市場的全體客戶服務,而只能選擇特定的目標受眾,進行最有效的市場細分,展開相關的目標營銷才能獲勝。選准了目標受眾,還要選擇好的與目標受眾相適應的媒體。這是個至關重要的環節。如球衣、球鞋的目標是熱愛哪些球類運動並參與運動的人為目標群,這類產品的廣告應投放在體育雜志報紙、體育節目和體育場館等媒體,它們的目標受眾是一致的。
媒體的受眾群體與廣告的目標群體倘若是一致的,那便是最有效的廣告傳播。雖然廣告的最終目的是促使消費者購買產品,然而使可能多的人知道產品是廣告的最基本的作用,也是最根本的。
達到這一一致性,首先是產品的定位要准確;其次要對市場作細致的調研,發現市場中的潛在消費群並了解其特點和訴求;最後,要對廣告策劃進行卓有成效的執行,沒有良好的執行,這一一致性也終將會偏離。
2、 產品的同質化和媒體的高度分化(消費者的異質化)。
如今產品愈加豐富,企業競爭也越來越激烈,產品的同質化現象日趨顯現。產品與產品之間的本質差異在縮小,同樣是去頭屑洗發水,不同品牌之間並不存在誰比誰更好的絕對差異,只是外包裝不同或者是價格不同等等。
而與此同時,媒體市場日漸多元化,任何一個媒體都不可能有絕對數量受眾的優勢。媒體從「大眾傳播」變成「小眾傳播」已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媒體的分化在於消費者的異質化,消費者的異質化取決於社會階層的「碎片化」(所謂社會階層的「碎片化」是指當社會階層分化的時候,各個分化的階層內部也在不斷分化成社會地位和利益要求各不相同的群體○5)這樣情形下,對於廣告的效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廣告選擇媒體的針對性就更強。這其中自然要求企業對消費者要深入研究,然後對消費者偏愛選擇的媒體加以判斷,選擇特定消費群的小眾媒體,以達到「擊中靶心」的效果。
3、 媒體的綜合運用效果區別於各媒體簡單相加效果
媒體的綜合運用能夠使傳播效果擴大,但這一選擇並不是一味根據媒介傳播受眾量大小而定,這其中要善於對將要選擇的媒體進行有效的組合。
媒體組合指在廣告發計劃中,在一定的事件段內應用兩種以上不同媒體或是同一媒體應用兩種以上不同的發布形式、不同的發布時間的組合狀態。○6媒體組合應該有助於擴大廣告的受眾總量,有助於對廣告進行重復,有助於廣告信息的相互補充,有助於媒體在周期上的配合,實現效益最大化。媒體組合的選擇過程中,媒體間的互補性優先於疊加性考慮。如汽車廣告可以在電視上宣傳形象,然後在汽車雜志上詳細介紹產品特性和相關數據指標以進行補充更為適宜,而不是忽略汽車消費群屬於小眾的高消費群體的特點一味追求報紙的受眾面廣而選擇報紙。當然,報紙未必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只是媒體組合選擇在於各媒體間的協同配合並與產品特性和消費群特性緊密結合。如同一個團隊,並非最優秀的人聚在一起發揮的效率最大,這里邊的道理是一致的。
三、 媒體的最優組合——IMC整合營銷在廣告媒體組合中的實踐
雖然傳統意義上廣告多和五大媒體(「Big Five」media)——電視、廣播、報紙、雜志和公告板(billboard),然而廣告主現在有更多的選擇。面對諸多媒體選擇,一種「整合營銷理論」(IMC-Integrated Markerting Communication)應運而生。它提倡利用盡可能多的媒介資源為廣告主所用。整合營銷是「一種對所有市場中的傳播工具進行統一整合,包括從廣告本身到產品的包裝等等——以傳遞給目標受眾一致的、連續的和說服性信息來促進銷售的實踐」(Burnett & Moriarty,1998)——筆者譯○7。
1993年美國西北大學Don Schultz教授等提出IMC(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整合營銷傳播」理論,從而在國際營銷廣告界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對於IMC的定義有以下幾種:
① 「以消費者為核心,重組企業行為和市場行為,綜合協調地使用各種形式的傳播方式,以統一的目標和統一的傳播形象、傳播一致的產品信息,實現與消費者的雙向溝通,迅速樹立產品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建立產品與消費者長期密切的關系,更有效地達到廣告傳播和產品行銷的目的。」
-上海交通大學王方華教授-
②「整合各種傳播技能與方式,為客戶解決市場的問題或創造宣傳的機會。」他們在策略發展的源頭就行整合,以零基礎的方式,認定所有技能都平等,根據客戶問題來運用傳播技能,同時也謹記在心,並不是所有客戶都需要所有的傳播技能,但凡是運用兩種以上的技能就該有整合的動作。而整合傳播的基本概念就是協力,不同的樂器,必要時能夠一起合奏,並且演奏出悅耳的和諧音樂。 」
-台灣奧美廣告公司-
③「美國西北大學麥迪爾新聞研究所的營銷傳播學院的教授群發展出來的操作性定義為『IMC是在一段時間內,發展並執行針對消費者的各項說服傳播策略的過程。IMC的目的是去影響特定閱聽眾的行為。IMC會使用所有和目標閱聽眾相關的,研究他們會接受的溝通方式。總之,IMC的過程起自於消費者或者顧客,並且會影響到後來傳播策略的發展,包 括形式和方法。』整合營銷傳播會使用到所有可能傳達企業或品牌訊息的可能管道,這些接觸消費者的可能管道包括電視廣告、雜志廣告、網際網路上的訊息、購物點或其它任何可能的訊息管道。」
-美國西北大學麥迪爾新聞研究所營銷傳播學院教授群-
④「一種作為營銷傳播的計劃和概念。確認一份完整透徹的傳播計劃有其附加價值存在,這份計劃應評估各種不同的傳播技能在策略思考中所扮演的角色——例如一般廣告、直接回應、銷售促進以及公共關系——並且將之結合,透過天衣無縫的整合提供清晰、一致的信息,並發揮最大的傳播效果。」
-美國廣告代理商協會(American Associstion of Advertising Agencies)
整合營銷確保所有商業媒體的利用和傳遞信息的明確、一致、連續性,從而產生強大影響力。○8技術的發展和媒體的豐富,消費者原來的處於被動地位變成了具有選擇廣告的主動地位。從傳播效果來看,它是一種使用-滿意模式。消費者是廣告的起點,他有權依照自己的偏好選擇廣告和產品。因此在當前情況下,廣告的媒體選擇和配置要以消費者為核心,並通過強大的信息技術和資料庫,使產品與消費者產生溝通式的聯系,從而確定選擇的媒體。這種情況下,媒體整合的關鍵是同時運用盡可能多的不同的媒體去刊播廣告,而這些媒體都直接接觸目標消費群,從而達到最有效的媒體配置。這些不同的媒體之間可能存在互補關系,例如:一個目標群既在特定時間內收看電視又喜歡閱讀報刊,那麼在電視上播放廣告也許只能讓消費者在感性上了解產品,而再加以報刊廣告詳細介紹產品,可以讓消費者理性思考產品給他們帶來的切實利益從而完成消費。有試驗表明:兩種媒體作用於人一次的效果,要比一種媒體作用於人兩次的效果高30%。廣告的最終目標是消費者,如果廣告不能到達消費者,那麼肯定是選擇的媒體出現了問題。而達到消費者是最基本的廣告效益,其次再是廣告對消費者具體購買行為的影響力。因此IMC廣告實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首先,在IMC實踐過程中,溝通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它直接影響著媒體選擇和整合。溝通使消費者對產品產生內在的認同感。這一溝通從技術角度而言就是運用IT技術建立必要的消費者信息資料庫,從而對消費者的偏好和變化做出應對措施。這一點上海通用汽車公司做得很好。上海通用汽車作為汽車行業的後期之秀,是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和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於20世紀90年代個投資50%組建成迄今為止我國最大的中美合資企業,總投資達到15.2億美元,在建設之初就確定了「以客戶為中心」的管理理念,並安裝了世界上最先進的柔性化製造系統,公司在2001年由IBM公司為其實施了客戶關系管理(CRM)系統項目,為以後的「顧客定製」、「適時生產」做好准備。在傳播策略上也藉助於IT和CRM軟體技術與客戶建立一對一的溝通策略。它統一的顧客資料庫使之能夠有的放矢地利用廣告資源,更為重要的是在消費者中樹立了品牌形象和培植了消費者的忠誠度。
(2)其次,「整合營銷傳播」以統一的傳播目標,運用和協調各種不同的傳播手段,使不同的傳播工具在每一階段發揮出最佳的、統一的、集中的作用。以往的企業負責生產產品,廣告交由廣告代理,銷售則有銷售代理商負責,代理商下面還有具體的專賣店、賣場和商店。而越往下,廣告受到的干擾越大,因為商店不可能只賣你一家企業的產品。而IMC的理念是將整個過程作為一個整體由企業去考慮。企業不僅要考慮消費者是產品的終端,並與之建立溝通,還必須和廣告代理、銷售代理和商店賣場建立溝通,使每個環節都「傳播」通暢。供應商、中間商、零售商以及其他間接的公眾都是營銷者所要爭取的對象。這些目標對象復雜多樣,他們出於不同的需要和動機,因此,需要整合傳播,採取不同的廣告策略卻表達一致的「聲音」,發揮強大的力量。
(3)再次,「新媒體的發展的過程,就是媒體整合的過程。」○9新媒體不斷涌現,雖然依賴於技術的更新,但真正理解這些新媒體不僅僅是從技術層面上事情,而是對「新」媒體的特性和「舊」媒體的特性進行比較,從而重新整合利用。讓筆者注意的是,《今日媒介》對於IMC的描述中,對媒體一詞更側重於渠道(channel)意義,而非媒體(media)。這也就意味著,「整合營銷理論」在廣告媒體組合中具體的實踐在於突破傳統「媒體」思維,而是將任何一種渠道,任何一種聲音視做「新媒體」,將其有效整合利用。這其中自然包括對傳統媒體也包括新媒體和事件媒體,更包括所有貫穿企業廣告行為和目標受眾購買行為之間的「渠道(channel)」和「工具(tools)」。新媒體的核心競爭力取決於新的整合方式,而不是單純取決於新的技術。○10
總而言之,IMC實踐中,消費者是核心,消費者和產品之間的各個中間商和媒體要保持信息的一致性,所有傳播要素包括廣告、公共關系、直效行銷、促銷和新聞發布等予以整合。這樣一來,廣告的變與不變,都將行之有效。
中國的廣告業還處在起步階段,面對西方成熟的廣告運作、精良的廣告創意和發達的媒體手段,我們要吸收其精華並「洋為中用」,從而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供最優化的服務。
○1摘自維基網路中文網站:
○2同上
○3紀華強:《廣告媒體策劃》,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一版,第73頁
○4紀華強:《廣告媒體策劃》,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一版,第99頁
○5黃升民 楊雪睿:《「碎片化」來臨品牌與媒介走向何處》,刊載於《國際廣告》2005年9月,第25頁
○6紀華強:《廣告媒體策劃》,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一版,第206頁
○7IMC is the「practice of unifying all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tools----from advertising to packaging----to send target audiences a consistent, persuasive message that promotes company goals(Burnett & Moriarty,1998)」 Joseph Straubhaar Robert LaRose:《今日媒介:理解媒介、文化與技術(第四版)》,2004年10月第1版,第335頁
○8「IMC assures that the use of all commercial media and messages is clear, consistent, and achieves impact.」 同上
○9紀華強:《廣告媒體策劃》,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一版,第73頁
○10同上
參考文獻:
①《廣告媒體策劃》 復旦大學出版社 紀華強 編著
②《廣告案例教程》 復旦大學出版社 何佳訊 編著
③《今日媒介:理解媒介、文化與技術(第四版)》 清華大學出版社 Joseph Straubhaar Robert LaRose 著
④《國際廣告》2005年第8期、2005年第9期 《國際廣告》雜志社
jU06輑發工具由hulio_taobao+com提供 真實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