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鋼琴有關的英文電影
1. 求與鋼琴有關電影
《海上鋼琴師》
《鋼琴家》
《鋼琴課》《鋼琴師》《鋼琴別戀》
。《沒有終止的歌》(Song
without
End):這部電影講述李斯特同伯爵夫人的戀情,並戲劇性地講述了他想放棄演奏而從事作曲的企圖。
2。《愛情之歌》(Song
of
love)1947年電影,描寫克拉拉舒曼和她丈夫羅伯特舒曼以及和她未結婚的密友勃拉姆斯的關系。凱瑟林·赫本扮演克拉拉。
3。《閃亮的風采》(Shine)戲劇化了鋼琴家大衛·海爾夫戈特真實的一生,以及最後以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三鋼琴協奏曲的演奏而獲得勝利。
4。《音樂戀人》(Music
Lovers)講的是柴可夫斯基,
5。《一曲難忘》(A
Song
to
Remember)當然是最經典的肖邦傳奇。
6。《鋼琴課》(Piano
Lesson)
7.《鋼琴師》(Pianist)
8。《不朽的戀人》(Immortal
Beloved)回憶了貝多芬,當然裡面有他的鋼琴曲。
9。《不能說的秘密》(secret)周傑倫導演。
2. 一部有關鋼琴家的外國電影...求名
你說的是 The Pianist 吧
片 名:鋼琴家 The Pianist
英文片名:The Pianist
IMDB:0253474
類 型:劇情 / 戰爭
導 演:羅曼·波蘭斯基 RomanPolanski
主 演:阿德里安·布羅迪 AdrienBrody, 托馬斯·克雷茨曼 ThomasKretschmann, 弗蘭克·芬利 rankFinlay
編 劇:Wladyslaw Szpilman
片 長:148 分鍾
上映日期:2004年2月
根據維拉德斯婁·;斯普爾曼的自傳改編,描寫了一個波蘭猶太鋼琴家在二戰期間艱難生存的故事。作為一名作曲家兼鋼琴家,瓦拉迪斯勞·;斯皮爾曼在納粹佔領前還堅持在電台做現場演奏。在那段白色恐怖的日子裡,他躲避那些野獸的搜捕,依然在波蘭的猶太人居住區住著。在這里,即便所有...
根據維拉德斯婁·;斯普爾曼的自傳改編,描寫了一個波蘭猶太鋼琴家在二戰期間艱難生存的故事。作為一名作曲家兼鋼琴家,瓦拉迪斯勞·;斯皮爾曼在納粹佔領前還堅持在電台做現場演奏。在那段白色恐怖的日子裡,他躲避那些野獸的搜捕,依然在波蘭的猶太人居住區住著。在這里,即便所有熱愛的東西都不得不放棄的時候,他仍舊頑強的活著。終於等到黎明來到……
3. 關於鋼琴的有什麼好的電影沒就像《海上鋼琴師》類似的
1.鋼琴家 (The Pianist) 上映:2002年 別名:鋼琴師 導演:羅曼·波蘭斯基 Roman Polanski 主演:阿德烈·布魯迪 故事發生於1939年二戰爆發,作為波蘭國內頂級的鋼琴師,Szpilman那年才27歲。身為猶太人,註定了他將經受這場空前的劫難,很快隨家人一起被押解到華沙的猶太人強制區。在納粹德軍控制下的華沙街道上,他像老鼠一樣活著,並在登上「死亡列車」的那一刻被人拽了出來而免於送至集中營,但從此失去了全部的親人。他飽受虐待,見證許多慘不忍睹的屠殺。在一位友人的幫助下,他輾轉求生,在納粹統治的最後一段時期, Szpilman意外地得到一名德國軍官的救助,終於熬過壓抑、恐怖的六個年頭而盼到黎明。 2.海上鋼琴師 (Leggenda del pianista sull'oceano, La) 導演:朱塞佩·托納托雷 主演:蒂姆·拉夫 Tim Roth,NorikoAida,JohnArmstead 故事背景發生在本世紀初,描述一名具有鋼琴天賦的孤兒歷經一切的苦難;音樂、愛情及兩次大戰,但他從未放棄他生長的地方。一部湯氣回腸的詩意旅程電影。 這個動人的故事是從技師丹尼登上維吉尼亞號開始,這蒸氣船來往穿梭於歐洲和美洲大陸之間,他在船上的鋼琴上發現一個箱子。在兩個大洲間來來往往旅行的千九,已經將郵輪當成了家,而垂耳輪上的乘客也成了他了解世界的唯一管道。 當丹尼在一場可怕的意外中死去後,千九藏身在船上的廚房裡,擔心害怕會被趕下船,而失去他唯一的家,一天晚上,在躲藏了幾個星期後,乘客被千九的鋼琴聲吵醒,他的鋼琴聲餘音梁、令人久久難以忘懷。船長被他音樂感動了,決定讓他留在船上,而千九的旅程現在才始,... 3.鋼琴課 (The Piano) 上映:1993年 導演:簡·康平 Jane Campion 主演:霍利·亨特 19世紀中葉,在遙遠空曠的紐西蘭海岸,美國少婦愛達帶著九歲的女兒和一架大鋼琴嫁給了美國殖民者斯圖爾特。由於路途十分艱難,丈夫決定舍棄鋼琴,將它留在沙灘上。愛達內心痛苦萬分。她從小就喪失了說話的能力,而唯一能讓她排遣寂寞的就是鋼琴那優美動人的音樂。斯圖爾特只是個一心想要發財的商人。他根本不理會妻子的要求。愛達只能求助於鄰居喬治.貝因。貝因表示想聽愛達的演奏。於是愛達在海邊發狂地彈琴,渲泄著她內心的寂寞和痛苦。貝因從這震憾人心的音樂中了解了愛達的心 4.鋼琴師 (L』homme sans passe) 上映:1997年 導演:邁克·利 Mike Leigh 主演:阿德烈·布魯迪,托馬斯·克萊徹曼 《鋼琴師》(《太陽的光輝》)是一部澳大利亞影片,是澳大利亞著名的話劇演員喬佛什·拉什的第一部影片,獲得了極大成功,已獲得第54屆金球獎戲劇類電影最佳男主角獎。本刊1997年第一期已對本片作過簡單的介紹,這里主要把故事情節介紹給大家。??影片主要講述鋼琴師戴維戰勝逆境最終獲得事業成功的經歷。影片的開始是在一個雨夜,戴維跌跌撞撞進了一間酒吧,雖然他的行為有些古怪,但他仍然是一位出色的鋼琴師,這家酒吧的老闆僱傭了他,讓他在酒吧中彈奏鋼琴。??戴維的父親彼特是一位嚴厲而獨斷的父親,決心要把兒子培養成一名鋼琴家。年輕的戴維在鋼琴方面的天才引起了一位世界著名音樂家的注意,並向他提供了去美國學習的獎學金, 5.天使的鋼琴 上映:2007年 別名:筆子的愛:天使之琴 導演:山田火砂子 主演:常盤貴子,市川笑也,加藤剛 ...障者的福祉--瀧乃川學園的倉庫里,有一架帶著天使印記的陳舊的鋼琴「長眠」於此。那就是第一代園長石井亮一的妻子石井筆子(常盤貴子飾)的愛物。筆子是長崎縣大村藩士家中的獨生女。長大成人後的筆子留學歸國,能夠流利地說三國外語,更因為美貌和智慧被人們稱為「鹿鳴館之花」。之後,筆子在父輩的安排下,與小鹿島果結婚。筆子和津田梅子為了提升當時女性教育和社會地位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但是,她本身的人生卻極不平坦。長女幸子是智障兒,次女康子體弱多病,出生僅十月就夭折,三女惠子患結核性腦膜炎後死去。丈夫也在35歲的時候就英年早逝。接二連三的苦難都降臨到她的身上。與經營孤女學院的石井亮一的相遇為筆子慘淡的人生... 6.鋼琴師與她的女兒 (Under the Piano) 上映:1996年 改編自真人真事的加拿大電視電影,按內容應取名為《歌劇女伶與她的女兒》。片中的母親蕾琴娜是一位事業褪色的歌劇明星,她有兩個女兒,長女弗蘭妮單手殘疾,次女羅姍娜則有自閉傾向。母親認為女兒的負面形象有損她的身份,乃將心中的怨恨發泄在次女身上,對她十分冷酷,也完全忽視她的驚人的音樂天賦。但姐姐卻對妹妹全力支援,三十年來始終大愛不渝,終於帶她走出牢籠,發揮出她在鋼琴演奏上的才華。直至弗蘭妮嫁至遠方,悲劇又再發生。導演史蒂芬.史肯尼以細膩手法和逼真的時代氣息經營出一股令人窒息的家庭悲劇氣氛。飾演母親的特里薩.斯特雷塔斯本人亦為歌劇明星,演長女的阿曼達.普盧默《黑色追緝令》和演次女的梅根.法蘿斯《清秀佳人》... 7.鋼琴教師 (Pianiste, La) 上映:2001年 語言:法語 類型:劇情片,倫理片 導演:邁克爾·哈內克 編劇:邁克爾·哈內克 主演:伊莎貝爾·於佩爾 年屆四十的愛莉卡是一個嚴厲冷峻的鋼琴教師,在維也納音樂學校教授鋼琴,而且以對她的學生嚴格出名,與年老但控制欲強烈的母親同住,在母親異常嚴厲的管教下長大,導致日後壓抑矛盾欲求不滿的個性,困在這個關系裡兩個女人互相折磨日日爭吵。外表賢淑的愛莉卡唯一的發泄管道是去錄影帶店看色情影片與到露天電影院看情人們做愛以宣洩情慾,甚至到廁所內以剃刀自虐得到快感。透過病態的偷窺慾望與自毀頃向的受虐癖來抒發心中的憤怒與不滿。直到一天金發活力十足的男學生,亟欲拜師的闖進她的生命中,被她那種奇特沉靜的外表所吸引,加上他自己奇異的人格,開始對老師進行一連串的性愛誘惑,互相以精神與肉體虐待對方。
4. 請問與鋼琴有關的電影有哪些
《海上鋼琴師》,《鋼琴課》,《調音師》,《鋼的琴》,《想飛的鋼琴少年》,《鋼琴家》,《鋼琴戀曲》,《大鋼琴》,《寂寞鋼琴師》,《莫扎特傳》,《閃亮的風采》,《翻樂譜的女孩》,《為了霍洛維茨》,《指尖的旋律》,《冬日細語》,《神童》,《四分鍾》,《復制貝多芬》,《一曲難忘》,《最後一支歌》,《鋼琴教師》,《不能說的秘密》,《春光奏鳴曲》,《東京奏鳴曲》,《不朽真情》
5. 有一個電影叫什麼鋼琴
奪命鋼琴 Grand Piano (2013)
導演: 尤金尼奧·米拉
編劇: 達米恩·查澤雷
主演: 伊利亞·伍德 / 約翰·庫薩克 / 凱瑞·碧許 / 塔姆欣·伊格頓 / 艾倫·里奇 /
類型: 懸疑 / 驚悚 / 音樂
製片國家/地區: 西班牙 / 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13-10-25(西班牙) / 2014-03-07(美國)
片長: 90分鍾
6. 有哪些以鋼琴為主題的電影,例如《海上鋼琴師》《不能說的秘密》
《鋼琴課》(澳大利亞 鋼琴別戀The Piano (1993))
《鋼琴師》(法國 鋼琴家The Pianist (2002))
《神童》 (日本 神童Shindô (2007))
《森林中的鋼琴師》 日本 Piano no mori (2007)
《鋼琴教師》法國 La Pianiste (2001)
《四分鍾/情鍵四分鍾/琴鍵四分》法國 Vier Minuten (2006)
《布達佩斯之戀》 德國 Gloomy Sunday (1999)
《翻曲譜的女子》 法國 Tourneuse de pages, La (2006)
《維達斯》 瑞士 Vitus (2006)
《閃亮的風采》 澳大利亞 Shine (1996)
《顧爾德的32短篇》 加拿大 Thirty Two Short Films About Glenn Gould (1993)
7. 尋找一部關於鋼琴的外國電影
這部電影是」鋼琴課「
1993年上映|121分鍾|澳大利亞導演:簡·坎皮恩
主演:霍利·亨特哈威·凱特爾山姆·尼爾
8. 經典勵志電影:《鋼琴課》
經典勵志電影:《鋼琴課》
推薦理由:一部幾乎堪稱完美的女性勵志電影,獲得1994年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3項大獎。
中文片名:《鋼琴課》
英文片名:The Piano
導演:簡·坎皮恩
主演:霍利·亨特、哈威·凱特爾、安娜·帕奎因
劇情簡介:19世紀中期的紐西蘭有著優美的自然景色和豐富的礦產資源,還有廉價的勞動力。一批又一批的殖民者紛紛飄洋過海,去那裡實現自己的發財夢。蘇格蘭女人艾達是一個面目清秀、性格內向的小婦人,她不會說話,有一個9歲的女兒弗洛拉。艾達遵從父親的安排,嫁給遠在紐西蘭的斯圖爾特——一個她從未見過面的男人。
船把她們送上紐西蘭荒涼的海灘,艾達和弗洛拉等待斯圖爾特來接她們。她們只有簡單的行李,卻有一架黑沉沉的鋼琴。斯圖爾特帶著一幫土著人來接艾達,因為道路難走決定把鋼琴留在海灘上。
艾達思念自己的鋼琴,只好求助於鄰居貝恩斯,請求貝恩斯帶她和女兒去海邊看鋼琴。他們來到海邊,艾達急切地撲向鋼琴彈起來,弗洛拉在琴聲中舞蹈。貝恩斯默默地望著她們,他從這震撼人心的音樂中了解了艾達的心,並迷戀上了她。於是他主動提出以自己的80畝地換取海灘上的鋼琴,斯圖爾特很高興,貝恩斯提出要艾達給他上鋼琴課,斯圖爾特也滿口答應了。艾達起初並不答應這個交易,她認為貝恩斯是個粗人,不配碰她的鋼琴,但是在斯圖爾特的威懾下也只好答應。為了彈琴,艾達只好每天去貝恩斯的小屋上鋼琴課,弗洛拉和一隻小狗在外面玩。艾達專注地彈著琴,可貝恩斯卻不練鋼琴,只是痴迷地望著她,對於他來說,上鋼琴課是一種很美的享受。
貝恩斯知道艾達極想重新擁有自己的鋼琴,於是向她提出「以物易物」:在她彈鋼琴的時候他對她做些事,如果她同意,一次算一個鍵。艾達同意了,對於貝恩斯來說,這不是單純的游戲,這是情慾的表達。
斯圖爾特問艾達貝恩斯的鋼琴彈得怎樣,艾達只是笑了笑,毫不知情的斯圖爾特很滿意。在長久的交往中,艾達和貝恩斯的感情與日俱增,不料他們在一次裸體相對時被不諳世事的弗洛拉發現了。弗洛拉告訴了斯圖爾特她不明白為什麼一直是媽媽教琴而柏為什麼一直不彈,為什麼有的時候在彈而有的時候卻沒有任何聲音,於是,斯圖爾特就有點懷疑了。
柏因為太愛艾達於是決定把用土地換來的鋼琴送給艾達。斯圖爾特起初還以為是柏變卦。不在教柏鋼琴的艾達其實也早已習慣了彈琴的時候有柏在,也已經愛上了柏。(勵志電影 sun)於是她決定去找柏。但是被斯圖爾特發現了,他用木板把門窗釘死,軟禁了艾達。第二天一早,斯圖爾特又拆下了窗上的木板,告訴艾達他信任她,於是出去幹活了。而艾達在送給貝恩斯信物時又一次被發現,斯圖爾特暴怒了,失去了理智的他砍掉了艾達的一個手指。然而,艾達是無法說服的,這也許是一種意志的力量。斯圖爾特終於徹底絕望了,他帶著槍來到貝恩斯的小屋,要他帶艾達走。
有情人終成眷屬,貝恩斯帶著艾達和弗洛拉以及鋼琴離開了小島。在船上,艾達在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後,終於決定拋棄這象徵了她沉重的痛苦記憶的鋼琴,她把它掀到了海里。
貝恩斯與艾達組成了幸福的家庭,艾達以教鋼琴為生,貝恩斯請人給她做了一個銀指套,每當銀指套與琴鍵相撞時,總會發出一種奇特的聲響,它融入了鋼琴美妙合諧的音符之中,創造出了另一種完美的旋律。艾達也漸漸開始學說話,但是聲音粗得嚇人,她只是在黑暗中獨自一個人說話,傾訴自己的心聲。
簡·坎皮恩的《鋼琴課》是一部幾乎堪稱完美的女性電影。所謂女性電影是指它向人們展示的不再是女人世俗意義上與男人的對抗,而是一個內心獨立、能夠在精神上自足的女性在經過掙扎之後,與現實達成和解的過程。如果你願意,也可以把它看做是一部成長電影。這里所說的成長,不是指通常意義上的從少年世界到成人世界的青春成長,而是一個已然成熟的人,成熟的女性,如何在生存環境和精神世界的沖突中尋求平衡,以獲得內心平靜的過程。影片把環境設置為一個幽閉荒蕪的海島,就是為了要讓一切沉澱下來。在這樣一個舞台上,沒有聲音,只有旋律,每一個人都在默默地飽受煎熬,然而把掙扎變做無奈之後,卻又沉醉其中的舞蹈。
導演簡·坎皮恩曾經這樣說:「我對劇本思考越深,就越加明白,必須有一個客體來賦予這個故事以特殊性。在諸多方案里我選擇了鋼琴,鋼琴可以說是人類雙手的神秘創造,它是文明的象徵。從視覺上說,鋼琴與紐西蘭土著人的生活構成了鮮明的對照。羅曼蒂克的 *** 存在於我們的生活當中,並且有時我們會為它而活。盡管我相信這並非是完全明智的生活方法,也明白它所帶來的結果常常是危險的,但我仍會珍惜它,並且相信它是偉大勇氣的象徵。」
劇情逐漸進入性騷動和 *** 的境界,這個過程沒有絲毫矯揉造作和人為的反差。三者都體現著各自的人性:辛勤耕作是愛達丈夫的人生理念;貝恩斯像那片未開化的原始森林,充滿著毫無雕琢的野性和本能;愛達對鋼琴的迷戀是因為彈琴彌補了她語言的障礙。原始美的吸引力跟琴聲的古典韻味一樣,對人的本性有不可抗拒的魔力。亨特扮演的愛達,雖然沒有一句台詞,但 *** 飽滿,表現力強到幾乎等同於吶喊。帕昆扮演的女兒更是非同尋常,她繼承了母親的強烈個性,身上還帶著教徒般的偏執和軍師似的主見。兩人均獲奧斯卡獎。影片對女主角「紅杏出牆」的觀察多半是從小孩的視角,因此它的風格有一種似懂非懂的神秘和愛憎模糊的深邃。影片跟《霸王別姬》並列戛納金棕櫚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