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少女電影英語觀後感
① 《天才少女》影評
電影講述的是一個天才數學家的女兒在兒童時期發生的故事。
瑪麗是天才,她很聰明。本該算加減的她卻連大學的數學題都解出來了——這就有了個難題,老師該怎麼教她?
男主也就是瑪麗的舅舅。他深知瑪麗的才能,但因為自己姐姐生前的意願,還是未能將小小的瑪麗送進高檔學府。這時候,瑪麗的外婆出現了,她想讓瑪麗去接受這些高等數學。瑪麗很小,不知道自己究竟想干什麼——她知道欺負弱小的同學是不對的,當朋友們受到欺負而挺身而出是對的。
伊芙琳帶瑪麗去了大學中學習,隨後伊芙琳和瑪麗舅舅產生了分歧——瑪麗是應該到大學學習還是在小學她應該在的地方學習?由於瑪麗舅舅沒錢沒勢,官司也輸了,最後和解讓瑪麗去寄宿(寄宿只是個幌子,實際讓瑪麗去宿主家學習數學)。瑪麗離開了自己的舅舅和自己的鄰居,瑪麗很不開心。
她的外婆伊芙琳在大學時智商達到了巔峰,很快就要將一道世界數學難題解出來的時候,她選擇了結婚生子。這就導致了她一生的遺憾。
於是在女兒出身的時候,將自己的理想強加在女兒的身上,不讓她談戀愛,不讓她出去玩,只能在家裡想著這些著名學者都想不出來的問題。種種壓力,最終逼迫她女兒自殺。
女兒自殺又怎麼樣,傷心一下自己失去了個親人,在去看看自己的外甥女?
外甥女剛出生就有著超出同齡人甚至高中生的智商以及超凡的數學能力——只是被自己那個沒用的兒子耽擱了。將瑪麗放到高等學府,完成自己沒有完成的事業。當我們也看見了孩子有這樣的天賦,特別是自己的孩子有這樣的天賦,作為家長,會怎麼做——一部分家長會讓子女去完成自己沒有完成的夢想,因為子女有這個能力去完成,不去考慮孩子們是否願意去做這樣的事情。另一部分的就像瑪麗媽媽一樣,想讓孩子變得普普通通快快樂樂,不要去解什麼數學難題。
在影片的結尾,瑪麗舅舅將瑪麗媽媽在世時「沒解出來」的數學題給了伊芙琳,伊芙琳看到是震驚的,她從來沒有去關心過女兒,連自己女兒是否解出這個數學難題也不清楚……
看完《天才少女》,我就在心疼這個小小的瑪麗以後該怎麼辦,是去學習數學成為一個數學家呢,還是快快樂樂的呆在舅舅旁邊,上著普普通通的小學?只要瑪麗開心做自己願意做的事情就好。
② 【天才少女】觀後感
很久沒有好好看過電影了,今晚下班回家後,不想看書,也不想刷信息,找了部電影來看。
親愛的貞貞,是否有覺察到當我們寫下電影標題的時候,就開始有點緊張。這種緊張感源自於哪裡呢?我們對觀後感有些刻板印象,覺得要有些像模像樣的才能叫觀後感,怕自己的寫的感想會被別人評價。但親愛的,我們為何要去在乎別人的評價呢?那也僅僅代表他自己的觀點呀,我們每個人都有權力去表達自己的觀點,就如同每個人都可以去追夢,可以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活在別人的生活和期待里。
所以,親愛的,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我們可以與別人不一樣。這其實也是我們今天所看的電影《天才少女》中想要表達的某些觀點不謀而合。
《天才少女》講述的是一個七歲小女孩的故事。她是一個數學天才,她的數學天賦遺傳自她的媽媽。可她的媽媽在生下她之後便自殺了。於是,她的舅舅撫養她長大,一直讓她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成長。但伴隨著她的成長,舅舅希望她如她媽媽期望的那樣,可以過普通孩子的生活,希望她能夠過得開心快樂,便送她到一所普通的學校去上學。她的數學天賦被她的老師看見,加上她與其他孩子的不同引起了她們校長的關注。她們校長想送她去一所更好的學校,以便讓她的數學天賦得以施展。然後,她的外祖母得到了消息。於是一場關於女孩撫養權的爭奪戰開始了。
她的外祖母曾經也是一位數學愛好者,後來由於結婚沒能實現自己的夢想,於是把所有的寄託放在了同樣有天賦的女兒身上。她的女兒背負著母親的理想,沒有童年,不能參加其他兒童參加的娛樂和體育活動,連談戀愛也被母親阻止。於是,用一種決絕的方式來報復她的母親,她完成了一個特別難的數學猜想,但不願意讓她的母親知道,她讓自己的弟弟在母親去世後再公布她的猜想。
這部電影讓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幾點:
1.對於父母而言,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我們需要尊重她們的成長規律,而不要讓她們去背負不屬於她們的責任和理想,否則會造成難以挽回的悲劇。哪怕後來她去得了巨大的成就,可是她不幸福,甚至沒有了生命,那這一切的意義又在哪裡呢?比如女孩的母親。
2.不管孩子如何,都應該無條件地去愛我們的孩子,而不是因為她們沒有滿足我們的期待而對孩子失望,甚至惡言相向。為了爭奪撫養權,雙方在法庭揭露對方的短,讓對方難堪,除了傷害什麼也不會留下。
3.對於孩子而言,讓她感覺到被愛很重要。當女孩知道她的親生父親跟她就在一座城市,卻不願意來找她,來看她的時候,她特別難受,哭的撕心裂肺,有種被拋棄的感覺。此刻,她舅舅沒有讓她陷入埋怨父親的情緒中,而是帶她到醫院去等待和見證新生命的誕生。真的是超級棒的生命教育。
4.跟孩子在一起,你要陪她玩,陪她瘋,陪她鬧,跟她找共同話題,所以她會很喜歡她的黑人鄰居。
養育孩子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成長,不斷地去覺知。
③ 英文電影天才少女的英文讀後感
寫讀後感的要訣
我們讀完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後,自然會受到感動,產生許多感想,但這許多感想是零碎的,有些是模糊的,一閃而失.要寫讀後感,就要善於抓住這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復想,反復作比較,找出兩個比較突出的對現實有針對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礎上加以整理.也只有這樣,才能抓住具有現實意義的問題,寫出真實、深刻、用於解決人們在學習上、思想上和實踐上存在問題的有價值的感想來.
第四,要真實自然.就是要寫自己的真情實感.自己是怎樣受到感動和怎樣想的,就怎樣寫.把自己的想法寫的越具體、越真實,文章就會情真意切,生動活潑,使人受到啟發.
從表現手法上看,讀後感多用夾敘夾議,必要時藉助抒情的方法.敘述是聯系實際擺事實.議論是談感想,講道理.抒情是表達讀後的激情.敘述的語言要概括簡潔,議論要准確,抒情要集中.三者要交融一體,切忌空話、大話套話、口號.
從表現形式上看,也有兩種:一種是聯系實際說明道理的.這是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和具體生動的事例,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闡明一個道理的正確性,把理論具體化、形象化,使之有血有肉,有事有理,以事明理,生動活潑.另一種是從研究理論的角度出發,闡發意義.根據自己的研究和理解,闡明一個較難理解的思想觀點,或估價一部作品的思想意義.它的作用是從理論上幫助讀者加深對原文的理解.這一種讀後感的重點仍在「感」字上,但它的理論性較強,一定要注意關照議論文論點鮮明、論據典型、中心明確突出等特點.
④ 身體奇跡折翅的跳高天才2000字觀後感跪求
我認為這部電影為人父母的都應該看一看。
這部電影是在周日晚上,生氣中的我被老公哄回來,打了場pillow war,他說一起看部電影吧,於是看的這部《天才少女》。
影片中最觸動我心底的是那一個鏡頭:瑪麗知道她親生父親有出庭卻不來見自己時候,躲在房間里失望得大哭,舅舅和鄰居帶她到產房門前等待,同樣在產房門口的還有好幾個估計是產婦的親屬,他們焦慮而耐心。瑪麗等到睡著,再被舅舅叫醒,看到醫生走出產房,告知新生命降臨,伴隨著一陣清脆的嬰兒啼哭聲,親人們激動得站起來,有的手舞足蹈,有的感動得不知所措。然後舅舅對瑪麗說:「你出生的時候就是這樣的場景。」 瑪麗也被這場景感動到了,睜著水汪汪的淚眼問到「是嗎?人們這么高興?」 「是的!」舅舅肯定的說。
這讓我想起我生孩子的時候,在產房裡面的三個多小時,產房外面的家人們心情是否也是如此,聽媽說念念被推出產房的時候,家公也是高興得手舞足蹈的。我就問旁邊的老公說,你當時是什麼心情,他說一邊在房間里照顧小傢伙,一邊跑到產房前看你什麼時候出來。
看到瑪麗外婆對自己女兒的教育方式,再對比舅舅的另一種極端做法,最後終於找到比較完美的解決方式。我忽然想到很久之前在《飛鳥集》中看到的這一句話 「Every child comes with the message that God is not yet discouraged of man.」
因為親眼看到自己母親對姐姐的只注重數學天賦的完全利用而忽略情感需求,情商培養的教育方式,舅舅想讓瑪麗做個快樂的普通小朋友,雖然他知道她的不平凡,卻一直想隱藏她的天賦。瑪麗有天賦,有興趣,一味地阻止對她來說也是不快樂的。最後,瑪麗上的是天才學校,放學後依舊可以迫不及待地想和普通小夥伴玩耍。See?!天才的釋放和快樂的童年並不矛盾。任何事情都有折中的解決方法。
孩子的降臨不是為了完成父母未能完成的事業,他們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獨立的思考,有自己想要的選擇,為人父母,需要指引,而不是強迫。電影最後,外婆發現女兒在數學筆記上的斑駁淚痕,她才發現了自己的殘忍。
翻開自己的讀書筆記,在《這個世界
⑤ 《天才少女》觀後感600字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觀後感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天才少女》觀後感6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這部電影引發了一個話題:如果我成為了電影中的天才少女,會選擇作天才還是少女。雖然現實中像瑪麗這樣的天才少之又少,但是這種事情在現實中就沒有這是存在嗎?
引入該片的核心問題爭奪撫養權,一個只想讓天才侄女像個常人一樣快樂成長的叔叔,一個只想讓七年不見的外孫女繼承自殺女兒而未完成的數學難題的外婆,兩個人共同作用對少女的成長,其實像這種女孩子已經足以聰明到有自己獨立的想法了,那些大人所謂的孩子心智不成熟要為她做決定的這種做法既可笑又自私。
看到這里,媽媽說了一句話:「為什麼瑪莉的媽媽不讓外婆去撫養瑪莉呢?」我沒有說話,在我看完後細細回想電影的時候才回答了媽媽的`疑問:電影中不只瑪麗一個天才少女,她的母親戴安也是個天才。可是,她卻有一個教育機器式的母親,從沒帶她看過橄欖球,扼殺了她的初戀,甚至讓她對原本熱愛的數學產生恨意,最終走向人生的盡頭。對比戴安來看,瑪麗是幸運的,她有一個好舅舅,雖然她也愛數學,但是舅舅就算討厭貓也讓她養了自己的小貓,還常常帶她出去玩,讓她去普通學校,擁有快樂的童年。而她的外婆,連讓她彈一下自己喜歡的鋼琴都不允許,還送掉了她的小貓。我記得片中瑪麗說,我喜歡外婆,但不想和她一起住,她有點命令,而艾瑞克,從我還沒有表現是天才的時候他就喜歡我了。這句話對我觸動很深,瑪麗這句話充滿了孩子氣,卻能清楚的認識到誰是真心,讓我們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的真誠。
電影中瑪莉的外婆逼死了自己的女兒。戴安她其實能把千禧難題中的那道題給做出來,但是她沒有。在電影結尾,瑪莉的外婆從箱子里拿出戴安寫的草稿上都有著淚水。其實戴安她很喜歡數學,但是她不是為了別人而喜歡數學,她自己喜歡數學。
對於天才,我們能做的只是引導,並非塑造。所以,孩子終歸是孩子,就算他們有什麼過人的天賦,也不能成為父母炫耀的資本,社會差別對待的理由。
⑥ 天才少女觀後感
看完一部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體會呢?需要寫一篇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天才少女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天才少女觀後感1
沖著美隊CE去看的這部電影,很小清新,有點文藝,是一部溫馨為主,又很難去定義它是屬於什麼類型的電影?
勵志,不可能。雖然主角是大人和小孩,但是小孩是一百萬里才有一個的天才,不是靠努力獲得成功的例子啊
溫暖向,更不是了。弗蘭克和母親伊芙琳之間敵對冰冷的關系讓人心寒,瑪麗的身世甚至可以說是其上一代人關系不好的直接結果。盡管對天才少女的同樣是天才的母親正面描述甚少,還是不難看出其一生並不平順的坎坷的經歷,在外祖母的眼裡學術高於一切,我甚至覺得伊芙琳並不比瑪麗的那個甩手父親好多少,她對瑪麗的關心也多是出於對學術的熱望,否則在之前的數年,她和外孫女又何以從未相見?整個影片展現的弗蘭克的原生家庭就是一種亂糟糟的不正常的感覺。片尾甚至有某種暗示,其實弟弟在數學方面的造詣可能不低於姐姐,但是過於叛逆所以後來去當了哲學老師?
以弗蘭克為中心,他的家庭本質是支離破碎的,但他和小侄女瑪麗這個小家卻是完美而溫暖的。整部影片的故事其實很小,概括起來就是給小孩她真正想要的,不要代替以自己覺得什麼對她是好的。弗蘭克起初很堅定絕不想瑪麗走她母親的路,做一個普通的小孩,但是當瑪麗進入普通小孩都要進入的教育系統,他又不堅定了,甚至變得對自己產生了否定,讓人唏噓!情感和世俗倫理之間的矛盾掙扎,也是本片的看點。幸好後來也是因為瑪麗,弗蘭克作出了人情意義上的正確的選擇看完驚嘆於家人對一個人的影響,我甚至猜測如果不是要撫養小侄女,弗蘭克的境況可能會更糟吧。
天才少女觀後感2
這周看了天才少女電影,實在好看。主要講了一位漂亮聰明具有超人數學天賦的小女孩瑪麗和陪她長大的帥氣舅舅弗蘭克。小女孩遺傳了她母親的數學基因,她媽媽是數學家但是年輕時就自殺了。
以下對幾個小片段表達自己的想法。
環境真能塑造人。其中一個片段瑪麗為同班同學報不平打了11歲的孩子流鼻血。在一個調查中她說每周六固定和舅舅看格鬥比賽,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她小女孩能把比她大的孩子打到流血的原因。雖然弗蘭克不是為了包庇孩子,她為了幫助其他同學打抱不平,只是方式不對,其初衷是好的。如果弗蘭克把錯誤歸於瑪麗,在她心中的正義可能泯滅掉了。
中西方教育的不同:尊重孩子的想法。其中一個片段瑪麗問上帝是否存在,弗蘭克實話說不知道,他有自己的看法,有可能是錯的,所以為什麼要毀滅他人的想法呢。弗蘭克很尊重瑪麗的觀點和想法,而不是把自己的經驗強加在瑪麗身上,就憑自己走過的路比她多。瑪麗或許還小,但是她至少可以保留自己對世界事物的想法,至於結果是好是壞,她可以自己經歷體會。
若是一些中國的父母,處於對孩子的保護,少走彎路,會把自己的'經歷經驗告訴孩子該怎麼做,該走哪條路,若不把自己對的方式方法告訴孩子,還有誰會這么善意對待孩子呢?或許這兩種教育沒有對錯,只是觀念想法不同而已。
瑪麗具有超人的數學天賦,對於她的上學問題,弗蘭克和她外祖母有很大的分歧。弗蘭克希望瑪麗能夠像其他小孩正常的上學,跟同學相處做朋友,過一個小孩該有的快樂的童年。而不是跳級參加各種數學課程。
沒人喜歡自作聰明的孩子。記得笑來老師的欄目也說過,沒人喜歡被動證明自己退步,不如他人,更何況是一位頗有學問的老師被小朋友證明。
電影中明明是老師自己的數學題目有誤無法解答,老師卻得意的嘲諷,你們認為具有數學天賦的小孩也不過如此,瑪麗最終在外祖母的問話說了原因。想想有時成年人真的很自以為是,連小孩都知道尊重大人,而不是傲嬌地炫耀自己的天賦。
天才少女觀後感3
在這個電影講的就是一個天才少女的事,大部分的情節是他姥姥和他舅舅爭奪這個天才少女,其中還有他舅舅和他老師的故事。他舅舅想讓她和一般小孩一樣上學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他姥姥想讓他繼承他媽數學家的遺志,繼續論證一個千年猜想難題。
事實上他姥姥是一個專橫的人,是一個英國人,當然做事也是英式的。他的舅舅是波士頓大學的教授助理,他媽媽是一個數學家,當然兩個都是天才,因為他的姥姥姥爺就是天才,他的舅舅敢於反抗,去當了修船工,在所謂的蚊子蒼蠅的大農場居住,他的媽媽得了精神疾病自殺了。其實他的媽媽已經證實了那個難題猜想,只是對自己的母親有一種憎恨吧。讓他舅舅在他母親死後再發表這個他的論證。這個對天才少女的爭斗止於他舅舅將這個論證拿出來換回了天才少女的撫養權,他舅舅認為拿出來這個他的母親就會去發布,並且維護沒有時間顧及這個少女。
這件事的結果就是這個孩子上課在專業的數學課堂上,平時就是和其他小朋友一樣相處
我父親的觀念是「兒孫自有兒孫福」我感謝我的父親,因為他讓我知道自己的路要自己走,自己的世界要自己開拓,我的所有決定他沒有否認也沒成承認,他不會告訴我前邊有個坑,因為他知道只有我自己真正知道那有個坑,才會再次遇到它的時候去繞過他,他只需要告訴我正確或者錯誤就可以了。我們沒有瑪麗的天賦,瑪麗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我們不知道;或許瑪麗姥姥的路是正確的,或許瑪麗舅舅的路是正確的,但是都不如自己去走要正確,因為他們不可能陪伴一輩子,指導一輩子。
的確,瑪麗是個天才,但是在學校的數學課上他感覺很無聊,卻大膽的承認那個他一直不喜歡的小男孩做的手工作業比他好,還讓同學為他用力的鼓掌;那個男孩被其他男孩欺負時她勇敢的出頭。可以看出瑪麗是一個勇敢,聰明的小女孩,相信自己走的路更踏實吧。
天才少女觀後感4
小女孩瑪麗從開始就展現了她數學的天賦,和跟其他同齡小朋友的格格不入,這是感覺周圍都是的厭煩感,可是我贊同舅舅的做法,雖然她的知識已經超過同齡人甚至成年人,但是她只有7歲而已,需要去學會相處,解決人際關系的問題,她可以為弱小挺身而出,打了欺負小孩的大男孩,也坦白了自己的真心話,接受了原來這群自己厭煩的小孩,他們身上也有閃光的地方,比如承認的那個小孩做的動物是最棒的。
可以看出小女孩在開頭會讓人感覺冷漠沒有耐心,但是舅舅用女孩在乎的貓貓成為女孩的榜樣,希望女孩想貓貓一樣不會傷害那些鳥。在爭奪撫養權的過程中,女孩對於親生父親對自己不聞不問很傷心,舅舅沒有過多言語的安慰,而是去醫院讓她自己見證自己的出生時,親是像他們一樣開心興奮的,而不是作為拖油瓶嫌棄的存在。
在把小女孩寄養到別人家,和舅舅分別的那段,讓我莫名想到了另外一個《我是山姆》那部的父愛稚拙但是真誠和簡單,是打動我們的關鍵。這場分別小女孩的哭泣真的心酸,一種不理解欺騙但是又捨不得分開夾雜的生氣。當然最後舅舅終於把小女孩接了回來,外婆也拿到了那份證明過程,當她知道這個真相的時候,她終於回到了那份母親的角色和心情吧。
最後小女孩和舅舅在一起長大,學著自己喜歡的數學,也沒有失去孩子的童真,真好!
在家庭里,父母是重要的存在,缺一不可,但不是不缺就沒問題了,爭取做個合格的父母,拋卻自己原生家庭的傷害,變成更好的自己,教育更好的下一代。
⑦ 一隻獨眼貓的隱喻—《天才少女》觀後感
天才少女的故事很簡單。
A線談論的是一個天才兒童,到底該用怎樣的教育方式對她,像普通人一樣按年紀上學娛樂還是用成人的態度挖掘她的潛力造福社會?
B線談論的是三代人如何填補自己內心的缺失,而獨眼貓咪Frey則是一個隱喻般的存在。
1.Frank——給我5分鍾人生
因為妹妹的自殺,Frank為了外甥女Mary從一個愛浪的哲學教授變成了一個感情受創的沉默帥哥。為了保護孩子,他不斷地在同外部環境進行抗衡,對鄰居,對老師,對校長,對Evelyn,生活里除了孩子就沒有別人,每周六才是能讓他放鬆喘口氣的時間。在Mary不小心撞見自己的老師之後,Frank終於忍不住發泄了壓抑的情緒。
2.Mary——不要拋棄我
Mary是個天才,天才總會比別人知道的更多,比如Frank不是她的親生父親,再比如Frank出自真心的愛她。家庭的缺失讓她更加珍惜和Frank的愛,對她來說最害怕的就是被拋棄。
所以小孩在整部片裡面對Frank的時候永遠都是聽話服軟,即使想要反抗去學校,也沒有展示出很激烈的情緒。她對最愛的人很溫柔,很遷就。甚至可以為了Frank放棄自己喜歡的數學,甘心在普通學校里做一個普通學生。家對她來說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都可以放棄。
3.Evelyn——為了感情放棄夢想不值得
Evelyn是一個很失敗的母親,女兒自殺了,兒子帶著外甥女躲著她。她堅持要帶走Mary培養她讓所有人都覺得可惡。但我們從隻字片語里可以看出她也是智商極高,年輕時研究數學,後來為了另一半放棄研究去美國。
她曾為了愛情放棄夢想,結果呢?她什麼也沒說,但我們都看的出她一定經歷了很痛苦的過程,正因為如此,她堅持讓女兒放棄感情,受過感情傷,才覺得為了易碎的感情放棄夢想有多不值得,或許這道數學謎題她曾經有機會解開才會如此後悔?
這一家三代有著各自缺失的部分,又因為一隻獨眼貓填補了自己的缺失。
Frank終於意識到Mary已經成為了他生活中的一部分,小孩已經無形之中填補了他生命里缺失的部分,他開始愛貓了,他也有了愛人。Mary也明白了她是被愛的,更明白缺失才顯得獨一無二,比如普通人也有不普通的一面。Evelyn也明白了女兒對自己的憎恨,她最終獲得了夢寐以求的成就。
感謝Frey最終能夠被及時救回,要沒有這只貓,有缺失的家庭就再也無法重聚,Mary或許會重蹈媽媽的覆轍,Frank也將一輩子活在沒能夠拯救的愧疚之中,Evelyn也無法活著實現理想。
⑧ 電影瑪蒂爾達評價怎麼樣
這部電影真的很好很好,它讓我一下子想起來一部小說《小王子》,它是一部大人小孩都愛讀的童話,這部電影也是一部大人小孩都應該去好好看一下的電影,尤其是有孩子的大人。
⑨ 《天才少女》影評
有這樣一個女孩,她的媽媽——黛安是個偉大聰明的數學天才,可不知為什麼自殺身亡了,在臨死前,黛安在房間里告訴Marry(黛安的孩子)的舅舅Frank讓他來撫養Marry,黛安告訴Frank希望Marry像其他孩子一樣開開心心過每一天。
可Marry卻與其他孩子與眾不同,在剛上一年級時,Marry就會57ⅹ174的乘法算式,6歲就已經開始研究奧數,拿著外婆給她買的iPad開始研究她母親未研究完的數學方法,大概上帝就是想讓Marry成為一個奇跡,可到了最後……
《天才少女》是由美國福斯探照燈公司出品的劇情片,由馬克·韋布執導,克里斯·埃文斯(Marry的舅舅Mrank)、麥肯娜·格瑞絲(Marry)、珍妮·斯蕾特(Marry一年級的老師)、奧克塔維亞·斯賓瑟(Marry家的鄰居)、琳賽·鄧肯(Marry的外婆)聯合主演。
《天才少女》講述美隊扮演一名原本波士頓大學助教現在是修船工的Frank Adler在姐姐自殺後領養了外甥女Mary——一位智力過人的天才少女。Mary剛一入學就表現得與眾不同,然而舅舅Frank只想讓孩子過普通人生活。Mary的外婆得知了少女的天賦,出現在二人的生活里,要將Mary培養成數學天才。於是一場撫養權之爭開始了。
藝人: Rob Simonsen、 語種: 英語 、唱片公司: Lakeshore Records、 發行時間: 2017年04月12日、 專輯類別: 原聲帶、影視音樂,它是一部非常令人感動的電影,它的英文名叫做《Gifted》,翻譯過來意思是:天賦,天才的禮物。這部電影在美國家喻戶曉,片長101分鍾。
現在的家長把自己孩子的未來定的死死的,讓我們孩子沒有一點點的自由,而此時此刻我們的夢想就這樣被大人們捏碎,直到完全失去這個特長。而Marry喜愛奧數,有一次,外婆帶Marry去劍橋大學上課,偶爾見發現了千禧年的照片掛在牆上,在外婆的激發下,Marry下定決心說,長大了,她的照片也要掛在那個名人牆上!
《天才少女》激勵著我們有夢想就去追求,不要受任何干擾,不要被家長約束!
⑩ 天才少女這部電影所描述的故事是真實的嗎
不是真實故事改編的。
《天才少女》是由美國福斯探照燈公司出品的劇情片,由馬克·韋布執導,克里斯·埃文斯、麥肯納·格蕾絲、珍妮·斯蕾特、琳賽·鄧肯等聯合主演。該片於2017年4月12日在美國上映。
劇情介紹
六年前,弗蘭克的姐姐自殺了,留下了親生女兒瑪麗給弗蘭克撫養。瑪麗的媽媽,也就是弗蘭克的姐姐,曾經是著名的數學家。
擁有著超高的智商和數學邏輯思維。這也讓年幼的瑪麗遺傳了這顆聰明的大腦,幾歲的瑪麗就能分析出英國脫歐後衍生的經濟問題。
弗蘭克是個平凡人,她只希望瑪麗像其他孩子一樣平凡長大就好。可是瑪麗的聰明才智卻讓老師和校長震驚。不僅如此,瑪麗還把欺負別人的同學打進了醫院。
對於這樣一個智力完全超出學校教育范圍的小孩,瑪麗被校長推薦去更好的學校,並且可以申請全年獎學金。
但是弗蘭克拒絕了。弗蘭克認為瑪麗最不需要的,就是強調她與別人不一樣。如果現在的學校無法給她提供相應的教育課程,那麼就把她教育成一個普通人好了。
弗蘭克希望讓孩子在一個健康的氛圍中成長,成就價值並不是弗蘭克在意的東西。但有人卻不這么想,瑪麗的外婆伊芙琳找上門來,想要帶走瑪麗。
在外婆眼裡,讓孩子成為那萬中無一才是最應該在乎的事情。最終達不成和解的兩人用對簿公堂的方式來決定孩子的撫養權。
為了得到最好的結果,弗蘭克與伊芙琳達成了折中協議,將瑪麗交給領養家庭,只允許弗蘭克每周探視一次,而伊芙琳也不再干涉瑪麗的生活。
原本以為瑪麗就如此生活在寄養家庭,伊芙琳會遵守承諾,不再干涉瑪麗的正常生活。可是弗蘭克卻發現,原來將瑪麗交給領養家庭只是一個幌子,伊芙琳依舊沒有放棄天才培養計劃,背著弗蘭克在領養家庭給瑪麗上課。
面對這樣的狀況,弗蘭克終於忍不住發怒了,他把姐姐生前留下的數學方程式答案扔在了伊芙琳面前。並且告訴她姐姐其實早就解出了這個數學方程式,但是她的遺願就是等你死了以後才發表。
(10)天才少女電影英語觀後感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弗蘭克
瑪麗的舅舅,帶著姐姐的遺孤瑪麗生活在海邊。弗蘭克曾是大學教授,他和姐姐的童年是枯燥乏味的。因為目睹數學家姐姐的抑鬱、自殺,弗蘭克不願外甥女瑪麗重蹈她母親的覆轍,堅持希望瑪麗過上普通人生活,在社交、運動甚至個人興趣方面都能和普通人一樣。
2、瑪麗
瑪麗是弗蘭克的外甥女,小瑪麗繼承了媽媽的數學天賦,7歲已可以理解各種高等方程。舅舅堅持自己的育才之路,把瑪麗送到最普通的公立小學,在學校里回答3加3等於幾,像同齡孩子一樣慢慢成長。她喜歡有朋友、有同學、和被舅舅寵愛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