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電影與英美文學之間關系的探析
㈠ 跪求電影的文學分析角度
文藝:
《末代皇帝》
《姐姐的守護者》
《她比煙花寂寞》
《放牛班的春天》
《海上鋼琴師》
《不存在的女兒》
《莫扎特傳》
《放鬆日》
《藍色粉末》
《灰色花園》
《我心不老》
《黃金國度》
《她比煙花寂寞》
《蘇默斯小鎮》
《杯酒人生》
《檸檬樹》
《幸福的馨香》
《獨奏者》
《日出日落》
《花園里的螢火蟲》
《狐狸與我的冒險日記》
《耶穌受難記》
《音樂之聲》
《心靈捕手》
名著改編:
《傲慢與偏見》
㈡ 英文電影與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
論文 關鍵詞: 英文 跨交際能力 培養
論文摘 要: 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本文分析了利用英文電影開展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優越性,並從能力、語用能力、非語言交際能力、價值觀等方面論述了其在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中的作用,同時提出了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引言
外語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這已是外語界廣泛接受的觀點。然而,長期以來,由於受教材、教法及應試等原因的影響,我國的外語教學存在著「費時低效」現象,「高分低能」者普遍存在。相當數量的學習者在與外國人交流中,由於缺乏對不同文化背景、文化差異的認識和理解,跨文化交際能力欠缺,往往出現交際障礙或失誤。如何提高英語學習者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已成為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教學、網路的普及,英文電影被大量引進,作為教學手段和教學內容,它具有其他教學媒體無法比擬的優勢,本文僅就利用英文電影開展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作一探討。
2.利用英文電影開展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優勢
2.1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英文電影能從視覺、聽覺與感覺等各方面同時刺激學生的神經系統,融視、聽、說教學於一體,使文化教學內容形象化、具體化、實踐化。學生在接觸真實語言的同時,通過畫面、背景、等可直觀地了解文化的各個方面,突破了教師在課堂上展示文化知識的局限性。同時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及強烈的感染力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於有意無意中強化了學生的英語意識,進而成倍地提高學習效率。
2.2能形象地展現生活中的交際場景,提供豐富的語言素材。
電影的故事情節取材於生活,其中的場景、道具及其他方面都充分展示了生活的真實。看電影時,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這等於把語言學習放在真實的交際情景中進行,使語言學習真實自然,有利於學生學習在不同情境中得體地使用語言。同時,還能親眼看到各種具有文化特徵的場景,如表情、手勢、著裝等超語言線索,使學生更容易、更准確解語言和闡釋影片,體會非語言交際手段的作用。此外,影片中人物的對話也是生活的真實語言,詞彙量大、內容廣泛,很多俚語和非正式表達法是傳統教材上沒有的,經常看電影能學會地道的英語表達方式,無形中提高語言交際能力。
2.3能真實地呈現語言的,架設學習者與目的語使用者之間溝通的橋梁。
從某種意義上說,電影是一種包羅萬象的文化載體。英語電影從多方面、多角度展示英語民族的文化,為學生打開了一扇了解英美國家的文化、、、宗教、倫理、民俗風情等更直觀、形象、便捷的窗口。中西方在文化方面有很多差異,通過對電影故事情節的了解、經典台詞的學習,可以挖掘出它們所反映的思維方式、社會習俗、價值觀念、風土人情、情趣等與中國不同的文化內容,增強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及處理文化差異的靈活性,從而提高其跨文化交際能力。
3.英文電影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作用
3.1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
電影中的語言多為真實自然、豐富鮮活的口頭語言,能使學生接觸和感受到英語語流的節奏、重音、語調,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語感,成為語音教學的課堂。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聆聽影片中大量地道的英語口語,逐漸掌握英語重讀音和非重讀音相間的節奏、詞重音和句重音的特點及變化、各種語調的運用范圍及其具有的語義功能等英語的語音知識,並要求學生不斷模仿、練習正確的發音方式,使學生的發音日趨標准。另一方面,學生能積累詞彙,掌握地道的表達法,學習俚語和經典句型,尤其是加深對詞彙文化內涵的理解能力。如在電影《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中,斯嘉麗和瑞德推著孩子散步時向幾個貴婦人打招呼後說了這么一段話:「If you』d thought of the position years ago,you wouldn』t have to do this.But as it is,we』re going to cultivate every dragon of the old guard in this town.(如果幾年前就考慮到你今天的地位,你就不必這樣做了,但實際上,我們要設法博取鎮上這些頑固的母老虎的歡心。)」又如,在影片《假結婚》(The Proposal)中,女上司馬格瑞特由於對下屬要求嚴厲,被下屬罵作dragon lady。這時,教師應適時講解比較中差異,在西方文化中dragon是一種能噴煙吐火、兇猛的怪獸,是「惡魔」、「邪惡」的象徵,說一個人有點像dragon,是說此人飛揚跋扈、令人討厭。而在中國文化中,龍象徵著權利、吉祥。只有了解了中國龍和西方dragon的內涵差異才能真正理解影片語言。教師應以此引導學生來關注了解詞彙體現的英語文化背景,並關注其對對等詞在聯想意義上的差異,培養學生對詞彙的文化內涵的理解能力。
3.2對學生語用能力的培養。
語用能力包括實施語言功能的能力和社會文化語言能力。由於文化背景、風俗習慣的差異,漢英兩種語言間的語用含義也有所差別。比如漢英語言在社交應酬方面,諸如與相識的朋友打招呼、分手道別、對恭維與贊揚的反應、邀請、道歉和道謝存在著明顯的語用差異。在人際關系方面,諸如家庭成員和非家庭成員的稱謂、禁忌語、隱私等也體現出語用差異(何自然,1988:192-202)。如果學生對這些語用差異缺乏了解,他們在實施語言功能時(比如道歉、致謝等),就有可能產生母語語用規則遷移而出現語用失誤。在英語角,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一幕,幾個學生圍著一個外籍教師,連珠炮似地問:「Where do you come from?」「How old are you?」「Do you like China?」……當外籍教師誇獎說: 「You speak English well.」這些學生會謙虛地回答:「No,my English is poor.」在社會文化語言能力方面,對語體運用的無意識和語體知識的欠缺是學生面臨的一大問題。在具體語境中交際雙方的關系決定了語體應該是正式的、隨便的或者是親密的,但由於中生的語言學習和應用主要集中在教室內的師生之間,很容易掩蓋這方面的問題。經常觀看電影中待人接物的場景,會使學生意識到,平時說英語只注重意思的表達而常常忽略了禮貌和文化;同時經常觀看英文電影有助於學生學習語言形式與其交際功能之間的交叉對應關系,並學會如何採用得體的語言形式實現特定的交際功能。
㈢ 英美文學的好壞有標准嗎什麼標准
英美文學在培養學生審美意識和提高人文素養方面具有其他學科無法企及的優勢。任何一篇文學佳作都具有無限想像的空間,能夠激發思想,引起遐想,其豐富性和深度是難以窮盡的。在外國文學教學領域,傳統的模式不僅束縛著教師的手腳,更扼殺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隨著多媒體進入課堂,改變這一現狀已不再是天方夜譚,痴人說夢:原版英文電影根據需要可隨時穿插於英美文學課堂教學。兩者相得益彰,互為補充,既簡化了教學環節,又提高了教學效果,使英美文學課成為陶冶學生情操,提高綜合素質的美好精神家園。
一、有效的文學接受
影視文學在以語言為媒介進行審美創造時,最為獨特的現象是思維的具象化,這是它區別於小說、戲劇、詩歌、散文等其他語言文學審美創造的本質特點。具象化寫作導致審美想像的一維性。這種意義上而言,影視文學的審美活動是與本質上的審美想像之維作逆向運動而與文字發生的原始之維作回歸運動。這種語言寫作的限定性從而與語言的想像性、語言的自發性形成一種極為尷尬的悖反。因此,通過影視手段可以使小說原作中看似晦澀的語言具體化,生動化,簡化了讀者的解讀過程,使抽象變為具體。
例一、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的小說《雙城記》( a tale of two cities) 的開篇語氣勢恢宏,一瀉千里,有排山倒海之勢: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it was the age of wisdom, it was the age of foolishness, it was the epoch of belief, it was the epoch of increlity, it was the season of light, it was the season of darkness, it was the spring of hope, it was the winter of despair, we had everything before us, we had nothing before us, 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o heaven, we were all going the other way…(這是最好的時世,這是最壞的時世;這是智慧的年代,這是愚昧的年代;這是信仰的時代,這是懷疑的時代;這是光明的時節,這是黑暗的時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我們面前什麼都有,我們面前什麼都沒有; 我們都在直登天堂,我們都在直下地獄……)
作者巧妙地運用了平行對照(antithesis)的手法,生動地說明了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通過直觀的影視感受,學生便更好地了解到,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充滿了反復與曲折,交織著進步與反動、共和與帝制、紅色恐怖與白色恐怖、內戰與外戰、征服與投向外國,是一個動盪不安的時期。
二、有效的文化差異意識
影視教育一方面可以通過影視作品的人文內涵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另一方面又可以通過影視藝術自身藝術特質對學生進行藝術素質的教育。因此,英文電影可以從西方文化的角度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
薩丕爾(edward sapir)曾指出「任何兩種語言之間都不具有足夠體現相同社會現實的相似之處。」正因為國家之間的文化差異,不同語言對同一事實的表達就不盡相同,任何一個民族的語言都是與該民族的文化傳統相關的。鑒於此,在英美文學教學過程中,在漢語文化的基礎上,藉助英文電影這一媒介,學生自然可以了解到英語國家豐富的文化內涵,大到各歷史時期的重大事件,小到風俗習慣都有所反映。從《阿甘正傳》(forrest gump)這一部電影中就至少可以了解諸如3k黨、南北戰爭、貓王、性解放、美國總統遇刺、黑人運動、黑白人同校、黑豹黨、越南戰爭、反戰浪潮、中美建交、乒乓外交、水門事件等美國歷史事件。同時有關校車、單親家庭、橄欖球運動、幼兒園、小學、大學的學生生活及颶風、美國的疆界等風土人情亦盡收眼底。對電影開頭的一句「my momma always said 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 get」,中國學生可能要費一番思索,其實它涉及的是中美巧克力的包裝及內容的不同。看英文電影不僅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同時也是進行跨文化交際的有效途徑。
三、地道純正的目的語習得
學習語言的最佳途徑就是置身於目的語的環境當中,而大多數中國學生出國學習英語不太現實。由於受到學習環境的制約和母語的干擾,學生在學習英語時很難接觸到地道的英語表達法。而能說一口地道流利的英語是許多英語學習者希望達到的境界。多媒體和網路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原版英語電影進課堂已成為普遍現實。電影教學情景直觀,內容生動豐富,語言地道通俗且接近生活,能真實而全面地展現語言的背景和使用環境,可讓學生擺脫母語羈絆,可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直觀感覺,進入一個「英語思維」的理想氛圍。同時,電影語言彌補了一些課本、教學片等刻意為語言而語言的不足,增強了學生的興趣,調動了學生視聽說的積極性。看英美影片是他們學習「地道」表達方式的理想途徑。在《人鬼情未了》(ghost)中當男主人公對女主角說:「i love you!」時,女主角回答道「ditto!(我也是!)」,而沒有像我們所期待的那樣說一聲「me too!」。這種回答違背了學生的期待視野,讓他們意識到了書本語言與生活語言的差異,明確了要真正學好英語所要努力的方向。再如,觀看好萊塢警匪片時經常聽到這樣的話「cops,freeze!」但是 freeze在這里是美國俚語,不能解釋為「凝固」。實際上「freeze」在這兒是「don』t move」的簡化。全句的意思就是:「我們是警察,不許動。」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這些都是平時在課本上根本無法學到的東西,通過影片我們接觸到了這些短語和句型,能改變了傳統語言學習的枯燥與單調,給學生以直觀的感覺,看清了英語的真實面目
㈣ 求助:英語專業畢業論文選題!我想寫翻譯方面的
一般導師都是建議寫可引用資料文獻很多的那種大眾化題目,你開始提的那個范圍實在太大了,都沒法找切入點
這是我同學當時寫的題目,給你參考一下,一個寫的是中國古典名著的翻譯,當然這也是一個很「大」的題目,但她是拿《紅樓夢》的翻譯作為切入點展開論題的,具體好像是分析翻譯的幾個理論在這部名著翻譯是如何應用的,進而把這部名著所表現的古代封建家族的圖景詮釋性的展示給國外讀者,她寫的論文論題就直接把「紅樓夢」用上去了
另一個寫的是在禮儀方面「婉轉語」的應用,打個比方說就是一個人死了不說die說pass away,但她也是把這個范圍縮小到商務禮儀這個方面,好些多了
總的來說,就是把范圍一縮小再縮小就可以定論文題目了,我當時寫的是英美文學,同樣是這個道理,我開始是分析狄更斯的小說中的不同階級,導師說還是不夠具體,後來我就直接分析狄更斯的一部小說,要論證的論題是從分析小說的不同階級特點入手,得出的結論是當時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對他的影響,當然你開始想不出這么詳細的可以求助你的導師,她說的有道理,劍走偏鋒不一定能得高分,反而給你找合適的資料帶來困難
像我那位分析紅樓夢的同學,把紅樓夢的英文名輸入學校的文獻資料庫,結果搜出來的文獻有N多篇,她看到快吐血了,不過這是好事,能用的文獻越多越好寫
㈤ 英美文學作家的相關電影有哪些。
1 《理智與情感》《愛瑪》 (簡奧斯丁的書)
2.《A Room with a View》
《看得見風景的房間》
3《A Room with a View》
《看得見風景的房間》
4.《Thorn Birds》
《 荊棘鳥》
5.《Madame Bovary》
《包法利夫人》
6.《Around the World in Eighty Days》
《80天環游地球》
7.《蝴蝶夢》
8.《紅字》
9.《賣花女》(兩個版本:一個比較有名是奧黛麗赫本主演<窈窕淑女>)
10.《貴富人畫》
11.《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1988 原著(捷}米蘭.昆德拉
12.《日瓦戈醫生》
13.《乞立馬扎羅山上的雪》(電影拍得實在是爛)
14.《霍華德庄園》
《洛麗塔》、《霧都孤兒》、《悲慘世界》、《危險關系》、《呼嘯山莊》、《情人》、《英國病人》。。。。
㈥ 英美文學類論文範文
英美文學是英國人民和美國人民長期以來創造性地使用英語語言的產物,是對時代生活的審美表現。下文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英美文學類論文 範文 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英美文學類論文範文篇1
從英美經典電影分析英美文學女性形象
[摘要]很多英美經典電影,都是以英美文學為藍本進行改編的。將文字轉換為銀幕上的畫面,這樣的變化,更有利於觀眾對原作中角色的定位。女性角色,是文學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是文學話題製造的永恆話題。在諸多英美文學作品中,女性角色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背景的變化,也變換著不同的色彩。本文以一些經典的英美電影,對比那些英美文學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進行了分析,包括對愛情的執著、自我價值的追求、悲劇色彩和獨立自主的方面。
[關鍵詞]英美電影;英美文學;女性形象
一、引 言
女性角色,是文學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是文學話題製造的永恆話題。在諸多英美文學作品中,女性角色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背景的變化,也變換著不同的色彩。從莎士比亞時期開始,直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英國、法國、美國等作家的文學作品為例,英美文學作品中的女性角色,開始展現出不一樣的活躍程度,特別是隨著電影產業的興起,將文學作品改編為電影,更加有利於對原作中女性形象的深刻展示。在這一點上,以好萊塢電影為代表的英美電影,以更加豐富的形式,詮釋了電影視角下的女性角色新特點,其中對於女性主義的形象表現極為突出。
二、女性對於愛情的執著
愛情,是英美文學作品中一直延續的格調。無論是輝煌的史詩巨制,還是社會小人物的刻畫寫實,其中都有著愛情的主題。在愛情面前,電影,或者說原作中的這些女性角色們,敢於為了愛情反抗傳統,反抗那些看似堅不可摧的世俗。改編自美國作家羅伯特的小說《廊橋遺夢》的電影中,弗朗西斯卡與羅伯特之間的愛情,突破了家庭與婚姻的禁制,兩人的愛情在當時是一種被唾棄的行為,是對婚姻的背叛,對倫理道德的挑戰。
在電影中,弗朗西斯卡在義大利長大,嫁人後隨丈夫來到了美國。源於義大利的浪漫,弗朗西斯卡在美國鄉村的生活無聊至極,在她與羅伯特的愛情中,盡情洋溢著自身的浪漫風情,這是沖破了世俗枷鎖的愛情。弗朗西斯卡的愛情讓觀眾落淚,是因為她沒有因為愛而放棄自己的家庭,她仍舊記得自己身為母親的責任,但卻為了愛希望自己死後能與羅伯特在一起。
在原著中,弗朗西斯卡這一角色,對其愛情的描寫文字較多,而在電影中,人們通過女演員眉宇間的那抹思念,很直接地理解了她對羅伯特執著的愛以及對家的責任感。愛情與女性之間,似乎是文學作品中必然保留的橋段,以英美文學作品改編而成的英美電影中,愛情的主旋律,不僅是對這些文學作品的一種致敬,更符合潮流下的電影要求。
又如在《簡?愛》中,簡?愛對羅切斯特的愛,是一種純粹的愛,而無其他雜糅的情感。當簡?愛拒絕了聖?約翰的求婚,雖然羅切斯特的豪宅已經被他那個瘋子般的妻子燒毀,雖然羅切斯特因此而失明,但是簡?愛按照心中對於愛的執著,認為這樣的羅切斯特仍舊是自己的最愛。簡?愛因為自己的愛而成為羅切斯特的天使,羅切斯特的餘生因為簡?愛而精彩。
在電影《傲慢與偏見》中,在尊重英國女性作家奧斯汀原著的基礎上,小說中的人物伊麗莎白與達西之間的愛情,一直被人們所談論。伊麗莎白的愛情觀中,沒有金錢財富,沒有地位差距,有的是彼此之間的了解,是兩人之間的彼此相愛。通過電影中,達西的傲慢與伊麗莎白的渴望平等,不難讓觀眾理解原著中的那個對愛情很執著的伊麗莎白。雖然愛著達西,但是伊麗莎白的愛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的,不需要無聊的高姿態和耍酷態度。
伊麗莎白這樣的愛情觀,也正是原著作者奧斯汀的愛情觀。我們在看這些英美電影時,對於銀幕中的女性形象有著更加直觀的理解,而愛情這種在銀幕上獨特表現的情感,更容易讓我們通過電影了解原著中女性的愛情世界,那是一個執著的感情觀。
但是這樣的愛情在英美文學作品中,很難有一個完美的結局,女性的愛情執著觀,帶來的往往是愛情悲劇。在電影《茶花女》中,瑪格麗特對於愛情也是固執的,哪怕被自己的愛人阿爾芒誤會,她仍舊默默地承擔著因為愛情而帶來的傷害。不管愛情的結果怎樣,對於愛情,這些女性仍舊是那麼執著與肯定。
三、追求自我價值的女權主義
在眾多的英美電影中,都很好地再現了原著中反抗男權的思想,即強烈的女權主義。英美文學作品中的女權主義是女性主義最為顯著的表現點。目前,改編的英美電影中,多以20世紀初期的英美文學作品作為藍本,而這些文學作品中,開始闡述女權主義,反對男權。這種現象並不是這一時期文學作品所獨有的。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有很多的女性實際上開始走出家門,進入了競爭激烈的社會中。而這些女性正是反抗男權的代表,她們的身上少了些浪漫的氣息,但是卻多了一些職業性的元素。她們更加關注社會、政治等話題,這些女性角色,追求的是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很多的英美電影中都有所體現。
例如,在美國女作家米切爾的小說《飄》中,女性角色斯嘉麗就是這樣的一個女子。而在以《飄》改編的電影《亂世佳人》中,觀眾對於那個富家大小姐斯嘉麗印象深刻。影片以南北戰爭為背景,戰爭奪取了斯嘉麗家庭的一切,而斯嘉麗在重重困難中,從一個對國家大事漠不關心的大小姐,成長為一個智慧的現代女性。
斯嘉麗這個女性形象在原著中,屬於寫實人物,米切爾對於這個人物沒有涇渭分明的描述,而是做了真實的敘述。在電影中,這種感覺更加直觀一些,斯嘉麗似乎是一個追求自我價值的女性。所以,很多的英美文學作品中,女性不再是一個獨立於外的弱勢群體,導演與作者都在強調女性角色的社會地位和社會價值,她們有著自我價值。在電影《名利場》中,那個為了躋身上層社會的蓓基,按照現代的評判觀點來看,用「女強人」來形容蓓基更加合適。
她為了能夠過上更好的生活,不惜賣弄自己的學識、自己的歌聲,甚至自己的肉體,蓓基一直在展示著自己的價值所在。無論是勾引好友艾米利亞的哥哥喬斯,還是對克勞萊家族繼承人的羅登,蓓基都成功地將自己的價值融入計謀當中。
這些女性形象,在追求自我價值的同時,也是對男權的一種反抗,女權思想在電影或小說中都毫無掩飾。在電影《茶花女》中,瑪格麗特本是巴黎的一個名妓,但是她愛上了阿爾芒,並與之在鄉下同居。
阿爾芒的父親認為是瑪格麗特葬送了兒子的前程,脅迫瑪格麗特移情別戀,而阿爾芒信以為真,憤怒下當眾羞辱瑪格麗特。瑪格麗特終因病而亡,而阿爾芒事後知道了緣由後,悔恨不已。瑪格麗特的死,是愛情悲劇的表現,更是對男權世界一種無聲的反抗。同樣地,在電影《傲慢與偏見》中,伊麗莎白與達西的愛情,一開始,伊麗莎白因為達西的高傲而沒有接受他的表白。
我們通過電影,再去原著中尋找伊麗莎白與達西的愛情,會發現奧斯汀花費了大量的筆墨,來描寫伊麗莎白與達西那奇妙的愛情。直到達西改掉了自己的「臭毛病」,伊麗莎白才真正地接受了達西。伊麗莎白雖然愛著達西,但是對於達西的那種大男子主義很厭惡,她故意地對達西冷漠,也正是對男權的一種反抗。在哈代的《無名的裘德》改編成電影後,蘇的「新女性」形象更加凸顯,她敢於追求自我的價值而反抗學校的規定,敢於直面對裘德的愛。 四、悲劇色彩濃重的女性形象
以英美文學作品改編的英美電影中,很多女性形象都是悲劇性的。這些女性形象雖不至於占據英美文學作品的大半,但是在我們觀看的很多英美電影中,這樣的悲劇色彩,似乎更受到導演和編劇的歡迎,也更能夠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從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出這些充滿悲劇色彩的女性,更多是與作品創作背景下的大多數女性有著明顯的思想和行為區別。正是因為這些女性角色「前衛」的行為,造成了她們悲劇的產生。這些悲劇多體現在女性的愛情上,還有社會階級的殘酷壓榨上。
例如,在雨果的《悲慘世界》中,芳汀這個角色,被趕出了工廠,死在了醫院里。她本有一個美好的愛情,但是卻被情人拋棄,獨自帶著女兒珂賽特。在改編的音樂劇《悲慘世界》中,芳汀被迫去那個她永不想涉足的地方,賣了自己的頭發、牙齒,甚至是身體。當I Dreamed a Dream響起時,芳汀的悲劇終究發生了。對於芳汀的死,是悲劇的結局,也是她的解脫。
又如,在《哈姆雷特》中,奧菲利亞這個角色,是莎士比亞在17世紀塑造的形象,而那個時期的英國女性,和中國的傳統女性一樣,對父親和兄長十分尊敬,甚至達到了盲從的地步。然而奧菲利亞深愛著哈姆雷特,哈姆雷特對她的表白,被奧菲利亞的父親否決。當奧菲利亞的父親被哈姆雷特殺死後,奧菲利亞崩潰了。她一直在無聲地承受著一切,但悲劇的腳步沒有因為她停止。一個纖弱的女子,一個溫柔的女子,一個性格柔弱的女子,在那個年代註定了她的悲劇色彩。
在英美文學中,女性的悲劇色彩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在電影改編後,這種女性悲劇更加真實。她們與周圍生活的格格不入,導致了悲劇的發生,除去《哈姆雷特》中奧菲利亞這種被社會壓到無法喘息的女性外,還有愛情帶來的悲劇。例如在《廊橋遺夢》中,弗朗西斯卡的愛情就是一個悲劇,她有著自己的家庭,卻愛上了羅伯特。
這樣的愛情就是一個悲劇,在道德的束縛下,在倫理的譴責下,弗朗西斯卡的愛情只能以悲劇結束,四天深入骨髓的愛情,折磨了弗朗西斯卡的後半生,這樣的悲劇讓觀眾更加心痛。同樣地,在《呼嘯山莊》中,女主人公凱瑟琳,也是一個女性悲劇形象的代表。凱瑟琳對於愛情的渴望極其矛盾,她希望自己的愛情是不受世俗影響的純凈的愛,還期望能夠找到身世好、家境富裕的白馬王子。凱瑟琳同希斯克利夫之間的愛情,是純凈的,為此不惜打破社會的道德枷鎖。而凱瑟琳還是放不下對財富的嚮往,她嫁給一個不認識的人,成為山莊的女主人。這是世俗中「美好」的婚姻,但她對愛情的矛盾,讓她無法割捨愛情,最後為之付出了生命。
五、獨立自主的女性形象
無論是對愛情的執著,還是對自我價值的追求,抑或是悲劇性的色彩,通過電影中的女性角色表達,我們可以看到一個英美文學作品中獨立自主的女性形象,這也是女性主義在文字上的宣洩,在銀幕上的爆發。在19世紀,簡?奧斯汀、勃朗特等一大批女作家走向英美文學的高處,她們反對男權,發揚女性主義。例如,在勃朗特的《簡?愛》中,女主人公簡?愛就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女性形象,她積極向上,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征服了男主人公羅徹斯特。
在簡?愛與羅徹斯特的愛情中,簡?愛一直保持著克制和清醒,她嘲笑那些可笑的權貴,她嚮往平等。簡?愛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女性角色,簡?愛對於愛情的追求,一直保持著獨立。她知道了羅徹斯特有妻子後,不願貶低自己的地位價值,選擇離去。而當她認識到自己對羅徹斯特的情感後,不顧羅徹斯特的失明和一無所有,仍舊回到羅徹斯特的身邊。簡?愛的容貌也許並不出眾,但是她有一個高貴的靈魂,她追求獨立和自主,她有更加吸引男性的自我修養和精神追求,特別是簡?愛對於經濟獨立的認識。這都是獨立自主女性形象的表現。無論是電影還是原著中,簡?愛都讓我們感嘆不已,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女性,這是一個多麼偉大的女性!同樣的女性特質,我們在《名利場》中的蓓基身上也能看到一些,蓓基的「女強人」特點,正是她獨立自主的一些體現,雖然她一直想傍上一個富翁。
六、結 語
女性形象,在英美文學作品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無論是在愛情還是自我價值,抑或是悲劇色彩和獨立自主方面,都有著吸引人的地方。通過電影的展示,小說中的女性形象似乎活了過來,以電影來分析小說中的女性形象,更加耐人尋味,也更容易被大眾所接受。閑來無事,可以走進影院,去回顧一下這些英美經典。
[參考文獻]
[1]辛淑蘭.超越傲慢與偏見:從女性視角看《傲慢與偏見》中的幸福婚姻[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06.
[2]黃治康.《呼嘯山莊》的女性意識研究[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3).
[3]王盈盈.從女性視角解讀美國電影《廊橋遺夢》[J].電影文學,2013(08).
[4]陶曦,李雯倩.西方女性主義電影理論[J].電影文學,2010(12).
英美文學類論文範文篇2
淺析英美文學與我國文學二者關系
摘 要:通過英美文學作品與我國文學作品的主題分析發現,英美文學主題,把人和自然的關系定位為回歸自然與征服自然;而我國文學作品人和自然的關系為相互統一,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整體。
關鍵詞:英美文學;作品主題;人和自然
英美文學與我國文學在「人和自然」的主題方面存在差異,是我們從宏觀上把握和研究英美文學與我國文學作品的重要線索。
一、英美文學發展的分析
英美文學是英國人民和美國人民長期以來創造性地使用英語語言的產物,是對時代生活的審美表現。英國文學經歷了長期、復雜的發展演變過程。英國與美國語言因為同屬於一個英語體系,長久以來認為美國文學是英國文學的一個分支。兩國文學在發展過程中,由於受到各種現實的、歷史的、政治的、 文化 的等外在力量的影響,以及遵循文學內部自身規律,其文學發展歷經了古英語與中古英語、文藝復興、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維多利亞、現代主義等不同的歷史階段,戰後則大致呈現從寫實到實驗和多元的走勢。中古英語時期的文學較以前在擴展主題、豐富類型等方面有了很大的進展,而且深受到__的影響,傳奇小說及詩歌逐步流行。
二、英美文學中人和自然的主題分析
盡管英美文學在發展過程中都存在多元化,但社會的存在無外乎人和自然,世界上好多文學作品都是反映「人和自然」這一主題的,當然英美文學也不例外。
英美文學作家在作品中力圖揭示在特定條件下主宰人的行為的兩種力量:一方面是遺傳,是人內在的力量,具體來說是描寫人對其生物本能的依賴,即人追求愛情、金錢和享受的不可壓抑、無法阻擋的慾望。另一方面是社會環境,是外在的力量,是作家對人所生存的社會的研究,具體來說,是描寫高度文明的社會給人造成的威脅與圍困。民族傳統依據每個民族生活的社會條件和自然地理條件形成於特定的歷史時期,民族傳統一經形成便具有較大的穩定性,能長久地在民族成員中保留下去。
自然,既是人類的母親和搖籃,又是人類的敵人和戰場。這種矛盾的關系,體現在人類的自然觀念中,便是兩種對立的心態:回歸自然與征服自然。這種對立一直貫穿英美思想、文學傳統的始終。就文學家個體而言,他們的思想觀念及其創作中所表現出來的「人與自然」顯示出一種深刻的復雜性,甚至是矛盾性和變動性。有的禮贊、崇拜自然,有的在對抗、征服自然的過程中突顯人的尊嚴和價值,有的聚焦於特殊的人化了的自然環境,有的呈現出一種回歸自然與征服自然的交融,有的顯示出超時代的遠見卓識。
三、我國文學作品中人和自然的分析
我國神話中盤古開天闢地的 故事 含有豐富的泛神論思想:自然界的一切都神聖不可毀壞,因為一切都是從一個叫「盤古」的巨人身體長出來的———他嘴裡呼出的氣變成了春風和天空的雲霧;聲音變成了天空的雷霆;盤古的左眼變成太陽,照耀大地;右眼變成浩潔的月亮,給夜晚帶來光明;千萬縷頭發變成顆顆星星,點綴美麗的夜空;鮮血變成江河湖海,奔騰不息;肌肉變成千里沃野,供萬物生存;骨骼變成樹木花草,供人們欣賞;筋脈變成了道路;牙齒變成石頭和金屬,供人們使用;精髓變成明亮的珍珠,供人們 收藏 ;汗水變成雨露,滋潤禾苗;呼出的空氣變成輕風和白雲,匯成美麗的人間風光;盤古倒下時,他的頭化作了東岳泰山,他的腳化作了西嶽華山,他的左臂化作南嶽衡山,他的右臂化作北嶽恆山,他的腹部化作了中嶽嵩山。 傳說 盤古的精靈魂魄也在他死後變成了人類。所以,都說人類是世上的萬物之靈,人類應該愛護自然和其他一切生命。
四、英美文學與我國文學中「人和自然」對比分析
在探討英美文學中的「人與自然」時,實際上是包含著比較與借鑒的意圖的。通過通讀惠特曼、梭羅等人的作品,我們了解到他們都是受到過我國宗教和哲學的影響。越來越多的西方學者認識到,我國文學作品中包含的天人統一的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現代價值。事實上,現代西方某些哲學、倫理學在理論建構之際,就已經吸收了一些我國文化傳統中的天人統一的智慧。德國學者格羅伊從東西方「人與自然」關系的基本對立特徵,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以印度佛教和我國道教為代表的東方傳統「人與自然」與英美作品中反映的「人和自然」具有以下一些特徵。
遺憾的是我國在進入現代社會以後,急於改變貧窮落後的面貌,大量引進以英美為代表的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忽略對本國文化傳統的建設與更新,如今已面臨比西方國家更為嚴峻的自然問題。目前我國在大力倡導人與社會和諧、人與自然和諧,在這樣一個思潮巨變的歷史時刻,一方面,作家們應該大力弘揚我們祖先倡導的人與自然和諧的思想,大力推出優良作品;另一方面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都要有責任感,要注重社會的我和自然的我的統一。
參考文獻:
[1]楊健紅.論英美文學教學的道德關聯性[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 2009(11).
㈦ 中外影視音樂賞析論文
音樂以它獨特的魅力打動人心,而影視音樂又以它的特殊性占據著影視與音樂的雙重重要地位。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中外影視音樂賞析論文,供大家參考。
中外影視音樂賞析論文篇一西方影視翻譯的語言藝術賞析
中外影視音樂賞析論文摘要
[摘 要] 歷年來人們概念中的影視,不管國產影視還是西方影視都只是茶餘飯後的“甜點”,僅供娛樂,其自身只具備娛樂性,但是隨著影視自身行業的發展,影片被賦予的東西越來越多,更多道德觀、價值觀、人生觀以及各種人生意義被電影人載入到影片當中,影視淡漠其娛樂性,順利成長為各國 文化 交流的使者,西方影視的翻譯要求語言的真實准確性,也要求譯文的優美詩意性。本文從翻譯中的幾個 方法 與技巧出發,賞析其中幾例西方影視翻譯。
中外影視音樂賞析論文內容
[關鍵詞] 西方影視;翻譯;語言藝術
當福爾摩斯的名字飄浮在所有偵探電影 愛好 者的心中,當邁克俊俏沉默的面孔深深地埋在《越獄》迷的腦海,當所有的電影愛好者身上都開始流淌著藍色的“阿凡達之血”,驀然回首,我們終於發現,西方影視作為一種視覺盛宴,正在入侵人們的精神生活。
電影在全世界文化傳播的軌跡中無疑是最閃亮的一幕風景,“如果電影是一場夢,那就讓我醉生夢死”,這句話很長一段時間里,成為筆者的QQ簽名。電影的變革我們歷歷在目,從最初的無聲、黑白的“卓別林式幽默時代”——粗糙的黑白有聲電影——聲音色彩畫面俱全的彩色電影——3D電影時代——5D電影橫空出世,在這些電影變革流程中,電影語言的變革,像是襯托紅花的綠葉,成為不可或缺的變革章節,語言作為文化傳播裡面最強有力的支撐系統,對文化的發展、傳播起著最為重要的作用。影視從誕生的那一天起,就註定擔負起傳播人類文化的重任,當歲月的章節翻到華麗的21世紀,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這些概念像浪花一樣四處翻飛,世界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國際的影視文化交流也越來越密切。一部通過翻譯工作者精心翻譯的外國影視作品,就像長著翅膀的使者,雙翅攜帶著各個國家不同的文化,在世界之間傳播著人類文化。縱觀現今影視翻譯,不難看出,與普遍的書本翻譯、音譯迥然,電影翻譯無論是從其翻譯規律或者翻譯的語言藝術上都有其獨特的規律屬性。
一、影視語言翻譯的理論基礎
語言翻譯歷史悠久,中國最著名的翻譯理論是大翻譯家嚴復提出的“信、達、雅”,所謂“信、達、雅”指的是在翻譯的時候一要“信於原文”,即翻譯要與原文原意相符;二要“達於原文”,即翻譯時表達要順暢;三要“雅於原文”,即翻譯時譯文要有文采要優美。嚴復的翻譯理論很大程度上適用於文本翻譯,因為一個成功的影視翻譯,需要不只是台詞即影視腳本文字的“信達雅”,還需要考慮影片其他非文字因素的翻譯,比如影視演員的情感表達、影視圖像信息的傳達、不同國家語言表達的差異性等,影視翻譯翻譯的不是文字,而是一部有血有肉的影片,它或許是由風格迥異的圖像、南轅北轍的聲音、代表不同文化的文字構成的一個預期向觀眾傳達海量情感信息的多符號載體,是一個信息量豐富的整體。所以影視翻譯不僅局限於語言學、翻譯學,它還涉及媒體傳播學、影視本身所具備的藝術特徵等,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研究的整體。
二、翻譯的詩意性
我們都知道,一部地道的外國影片,它身上往往攜帶著巨大的信息資源,它包含著本地民族的歷史血脈與文化背景,深刻地反映本地民族原汁原味的生活方式與思維節奏。且電影語言與一般語言不盡相同,電影語言是指電影藝術在傳達和交流信息的過程中使用的媒介手段的結合,它直接為觀眾的視聽感官服務,它直觀、鮮活、具體,用形象來表達語言,攜帶著巨大的感染力。要將西方影視的電影腳本翻譯成中文,絕非易事。原因如下:中西文化差異巨大,西方信奉上帝就如同我們中國人相信客廳里有一張茶幾存在一樣;中國文化往往重視意會、注重自我感悟,較為感性,而西方文化則注重概念內涵、注重分析,較為理性。這些差異性反映到語言上,就是中國語言較為感性,靠語意貫徹全文,而西方語言則強調語法、詞語的上傳下達,語句的相互銜接與呼應。相信大家看到“中國式英語”,都會莞爾一笑,在影視翻譯中,這個問題無處不在。
Gone With The Wind:
This car,Goeth would have bought this car.Why do I keep the car? Ten people by that,ten people,ten more people.This pin,two people.This is gold,two more people.He would have given me two for it,at least one.He would have given me one ,one more,one more person,person,Stern,for this.I could have got one more person,and I didn’t ,and I didn’t…
譯文如下:
這輛車,歌德應該會買。我為什麼留這輛車,它能換十條命,十條命,多救十個人。這枚胸針,可以救兩條命。這是黃金,可多救兩個人,他會讓我換兩個,至少一個人,他會多救一個人,多一個人,是一個人,斯滕,這個可以換一人的命,我本可多救一個人,可我沒有,可我沒有……
這段譯文語氣柔和哀傷,語義流利通暢,字里行間無不流露出淡淡的傷感與詩意,忠實於原文的語義,文字詩意優美,文字情感與原文相契合,可稱上乘譯作。
再比如《獅子王》:
I laugh in the face of danger.
譯作:越危險就越合我心意。
三、翻譯的時效性與准確性
人們在觀賞一部影片時,要同時啟動視覺、聽覺、觸覺以及內心豐富的情感神經,可謂“工作量巨大”,這就一如我們看小說,很多小說當我們看第一遍時,感覺是囫圇吞棗,雲里霧里的只知大意,很多細節都是模糊的,但是紙質的小說有一個好處就是,我們可以讀很多遍,一部好的作品總是百讀不厭,而且每讀一遍隨著讀者年齡與閱歷的增加就會產生新的情感體驗,但是電影不一樣,電影主要是以畫面和聲音相結合向人們傳達信息,很多信息轉瞬即逝,所以人們在處理這些信息時出現用時短的特點,如果翻譯中出現一些艱澀難懂的詞語或者某個詞義含糊不清,而且很多電影本身的魅力也具有時效性,很多電影在欣賞的時候感覺很震撼,但是卻總是提不起興趣再看第二遍,只有一些經典影片,才能經得起時間推敲,與時光一起變成永恆。很多翻譯,如果不具備時效性與准確性,那麼就很可能影響觀眾的整體感官,讓整部影片索然寡味。 比如《教父》:
I never wanted this for you.I work my whole life——I don’t apologize — to take care of my family,and I refused to be a fool,dancing on the string held by all those big shots.I don’t apologize——that’s my life——but I thought that,that when it was your time,that you would be the one to hold the string.Senator Corleone; Governor Corleone.Well,it wasn’t enough time,Michael.It wasn’t enough time.
我從來沒有想過要帶給你這些。我工作了一輩子,來養家糊口,我沒有道過歉,我不願意當個傻瓜,可我總是在大人物所牽的繩子上跳舞。我不會道歉的,這就是我的本色,不過我也想到過那一點,我想那時候是你的天下,你就是牽繩子的那個人。考利昂參議員,考利昂州長。好了,時間不多了,邁克爾。時間不多了!
這段台詞賦予了豐富的信息,首先,這是維多的心裡獨白;第二,維多是個清醒的傻瓜;第三,維多願意做個清醒的傻瓜,即便迫於無奈。
比如:《飄》
I think it’s hard winning a war with words.
譯文:我認為紙上談兵沒什麼作用。
四、翻譯的直白性與深刻性
在一段成功的影視翻譯中,電影文字腳本翻譯在忠於原文進行翻譯時,要注重刻畫其深刻性。
比如:Schindler’s List
What is right? When a person committed a crime,the judge sentenced him to death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This is not right,It’s called justice.
When a person has committed a crime Similarly,the emperor could sentence him to death,
Can not sentence him to death,then pardoned him,this is called right!
什麼是權利?當一個人犯了罪,法官依法判他死刑。
這不叫權利,這叫正義。
而當一個人同樣犯了罪,皇帝可以判他死刑,
也可以不判他死刑,於是赦免了他,這就叫權利!
當聽到這句台詞的翻譯時,相信很多人都會內心深深地呼出一口氣,然後,心裡產生強烈的共鳴。翻譯出來的語句,使權利深刻得入木三分,相信多年後,很多人都會忘記這部Schindler’s List,但是卻沒有人會忘記什麼叫權利!
五、翻譯的口語性
在觀看國外的電影大片的時候,筆者相信大家在沉醉於這些好萊塢大片帶來的精彩情節時,一定也會像看我們的國粹京劇一樣,看到精彩處,不禁大叫一聲“好”!而西方影視譯製片里口語化式的翻譯,就具備這個特徵。翻譯片里對於口語化的需求不外乎要考慮到觀眾范圍廣,年齡跨度大,口語化可使影片通俗易懂,老少皆宜。
Batman:How much do you weight?
Vicky: About 1 20 pounds,I think.
Batman: Hold on.Vicky:AAH!OOH!
譯文1:蝙蝠俠:你的體重是多少?
維奇:我想大概有120磅吧。
蝙蝠俠:堅持住。
維奇:啊!噢!
譯文2:蝙蝠俠:多重?
維奇:120磅吧。
蝙蝠俠:抓緊。
維奇:啊!噢!
譯文2使用的語言簡潔明了,口語特色一覽無遺,恰如其分地增加了影片的緊張感與幽默感。
現今的影視已不僅僅是人們茶餘飯後的消遣,而是越來越肩負著各國文化交流與傳播的使命,隨著大量西方影視作品進入我國,我國的影視翻譯團隊在不斷擴大的同時,翻譯水平也日漸攀升,翻譯的語言藝術涵蓋廣闊。本文只選取幾個方面加以闡述,以期拋磚引玉,在國外影視翻譯上推陳出新。
中外影視音樂賞析論文文獻
[1] 郭建中.實用性 文章 的翻譯(下)[J].上海科技翻譯,2001(04).
[2] 劉學雲.翻譯新論[M].武漢:湖北 教育 出版社,1996.
[3] 孫迎春.翻譯學語林[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3.
[4] 孫致禮.文化與翻譯[J].外語與外語教學,1999(11).
[5] 楊自儉.英漢語比較與翻譯[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6] 柳耀輝.影視文化論文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中外影視音樂賞析論文篇二英美影視賞析課與大學英語教學
中外影視音樂賞析論文摘要
摘要: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我校開設了英美影視賞析公選課,旨在完善多元生態化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幫助學生學習英美文化和文學知識,提高其英語聽說和寫作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
中外影視音樂賞析論文內容
關鍵詞:英美影視賞析課;多元生態化;大學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20-0089-03
英美影視賞析課作為一門公選課,有利於加強文化教學,培養學生對英美文化差異的敏感性,使學生靈活地應對各類文化差異。英美影視賞析課作為大學英語教學的有益補充,可以為學生營造自然真實的語言環境,充分調動學生 學習英語 的積極性。
目前我校力爭完善多元生態化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多元生態化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是指根據生態學原理把課程設置看作一個動態、開放的生態整體,講究‘兼容、動態、良性’。”在這種大學英語課程體系當中,各種課程要素相互依存、作用,靈活協調,隨環境的變化而變化,最終實現動態平衡。相比之下,傳統教學過程和手段缺乏開放性和靈活性,教學評價體系缺乏層次性、多元性和激勵性,學生常感受不到學習的成就和喜悅。增設英美影視賞析課,可以改善這種狀況,寓教於樂,實現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多元生態化。
一、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一般說來,學生 興趣愛好 的廣度和深度,會影響其學習動機的穩固性和深刻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豐富有趣的內容以及生動的 教學方法 來吸引學生,使學生通過學習得到精神上的滿足,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新異事物會引起學生的好奇和探究,教學內容與方法的不斷更新與變化,可以不斷引起學生新的探究活動,從而在此基礎上產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慾。電影一般都有有趣或刺激的 故事 情節,在較短的時間內將故事呈現在觀眾面前,給人帶來感官上的享受。相對於刻板的教材,電影集畫面、聲音、故事情節於一體,更能刺激學生的視聽器官,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從而達到有效地學習語言目的。
二、營造真實的語言環境和氛圍
在語言教學過程中,為學生營造真實的語言環境非常重要。電影語言生動活潑,取材於現實生活,能對學生產生吸引力和感染力。電影中的光、色、聲、影、形很容易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視聽神經,形成相對直觀的語言交流和自然吸納的語言環境。
著名語言教育理論家Krashen認為語言習得取決於大量的語言輸入。他認為語言習得是通過理解信息,即通過接收“理解性輸入”而產生的。因此,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大於學生目前語言能力的信息輸入。Krashen提出了“理想輸入”的說法,認為輸入應具備四個特點:可理解性,既有趣又有關聯,非語法程序安排和要有足夠的量。“語言環境決定語言輸入的質量。‘此時此地’原則從語言習得的角度論證了這一觀點。在語言輸入的過程中,應該為學習者提供較為真實的語言使用環境。”影視賞析課能為學生創設愉快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心理障礙最小的狀態下自然習得語言。
三、有助於學生提高聽力和口語水平,賦予學生成就感和滿足感
英語電影中富含原汁原味的語音素材,其內容貼近生活,語言真實地道,表達句式多樣。電影台詞可分為采訪、演講、購物等。這些台詞可作為學生真實自然的聽力材料。台詞大都語速正常,屬於實際生活中的正常語言,有利於學生模仿並學以致用;還利於學生體會 英語口語 中常用的弱讀和連讀,養成聽說英語的正確習慣。
如影片《阿甘正傳》中膾炙人口的語句:“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結果往往出人意料。”《獅子王》中:“世界上所有的生命都在微妙的平衡中生存。”《TITANIC》中:“我覺得生命是一份禮物,我不想浪費它,你不會知道下一手牌會是什麼,要學會接受生活。”這些 名言 言簡意賅,富含人生哲理,既可教給學生新詞彙,又可引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
在觀看有趣的電影時,學生會自覺使用所學過的知識進行思考、假設和預測,從而學習吸收信息。教師可以使用電影語料開展各種教學活動,從而提高學生情景對話時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比如老師可以要求學生討論電影內容,交流感受。在交流時,要求學生靈活使用電影中的詞彙、句式和 名人名言 。好的電影比教材更能激發學生的交談慾望,促使他們用新詞彙交流感受,學以致用,給學生帶來學會新知識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四、有助於學生學習英美文化知識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好的影視作品可以更直接地向學生展示西方國家的歷史、文化和風俗。語言和文化是相輔相成的。“文化所涵蓋的大量信息是促使語言鮮活、推動語言發展的強大動力。學生社會文化能力中最薄弱的環節在於語言本身所涉及的文化因素上,尤其是詞彙的文化內涵。”學生如果不了解目的語背後的文化,就會使該語言的表達蒼白無力,有時甚至會產生誤解。因此,在英語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教給學生語法和句式,還要向學生傳授背景文化知識,“使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歷史、地理、社會、經濟、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情況及其文化傳統,提高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寬容性和處理文化差異的靈活性,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最終使學生達到語言與文化融會貫通。
通過電影學生會學到很多文化差異,從而進一步提高英語水平。比如,美國新娘結婚時身著白色長裙並佩戴面紗。新娘還要按照四句韻文去做,即穿戴something old,new,borrowed,and blue。舞會結束前,新娘會將花束扔向未婚的女子,接到花的女子被認為是下一位該結婚的人。這些習俗跟中國的傳統婚禮習俗相差甚遠。學生在欣賞《老友記》中菲比和莫妮卡兩位主角的婚禮時,就可以學習到這些文化差異。由此可見,“外語影視以其最直接、最真實、最准確的方式集中表現著目 標語 文化場景,並以其豐富的語匯和具體生動的形象傳遞著異域文化的語言習慣、 思維方式 、生活方式、價值觀念與行為准則”。
在課堂上,教師應精選與教材中課文主題相似的影片,並解釋影片背後隱含的文化內涵,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比如在解釋文化差異時,筆者選用了《世界是平的》這部電影,影片中多次描述了印度和美國的文化差異:印度房東初次見面就問美國房客的收入、家庭和婚姻狀況,這對美國人來說都是隱私;牛在印度宗教中是神聖的,印度人不吃牛肉,可是美國在印度的外包服務中居然賣烙牛的烙鐵和牛排煎鍋,印度人對這難以接受;印度人對美國人獨有的一些小商品很陌生,因不知道具體用途而無人購買,如美國人在觀看比賽時戴的乳酪形狀的帽子。這一系列文化差異使得美國的外包業務在印度進展得很不順利,從美國來的銷售經理在了解了大量印美文化差異後,終於取得了成功。看完電影後,學生們踴躍發言,補充了很多印美和中美文化差異的例子,有效地練習了英語口語,並對中西文化差異有了更深入地了解。 五、有助於學習英美文學知識,提高其 英語寫作 能力
學生在賞析由名著改編的電影時,會學到很多英美文學知識。如《哈姆雷特》、《傲慢與偏見》等作品,會使學生對經典作家和作品有更深刻的認識。電影《死亡詩社》故事情節曲折,內涵發人深省。主角基丁是一位被學生們親切地叫做“船長”的教師,他提倡學生們用嶄新的視角觀察世界,學生被他那反傳統的教育方法所感染,創建了新的“死亡詩社”。基丁所提倡的自由發散式的思維哲學引起了巨大的反響,但同時也遭到這所傳統學校中各種腐朽思想的抵觸。該影片台詞中出現了很多著名英美詩人的名句,如莎士比亞、梭羅、惠特曼、羅伯特・弗羅斯特等。基丁老師的話也很有哲學意蘊和音韻美。如:(1)因為信不信由你,這個房間里的每個人,總有一天都要停止呼吸,僵冷,死亡.我要你們向前到這兒來,細細玩味過去的面孔,你們經過這兒無數次,但從未真正看過他們,和你的差異並不大,對吧?……孩子們,讓你的生命超越凡俗。(2)森林,因為我要為了活著而活著,深刻地活著,吸取生命中所有的精髓。把生活的糟粕拋到九霄雲外,以免當我的生命終結時,才發現自己從沒有活過。
學生是教學中的主體,教師的教法要通過學生主體活動來獲得效能。教師要善於激勵、啟發和引導學生,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學生賞析完影片後探討了 經典台詞 的人生哲理,同時對英美詩歌知識也有了初步的認識。此外,筆者就影片內容設置了兩個辯題(基丁老師的反傳統教育模式是否可行?學生自殺的悲劇應由基丁老師負責還是由家長負責?),鼓勵學生採用合作式學習的方法,展開小組 辯論 ,學生可以隨意進行 觀後感 與影評等思想交流。鼓勵語言能力比較好的同學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完成一篇觀後感或影評,也可對故事進行改寫,對學生提出更高一層的要求。寫完之後學生提交,由老師評分。很多學生就片中的教育體制、親子關系等問題有感而發,寫出了切身體會,比以往寫的大學英語精讀課後 作文 更有深度,遣詞 造句 也不錯,由此提高了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部分學生還主動背誦了挑選出的經典台詞,展現出極大的學習英語的熱情。
綜上所述,英美影視欣賞課作為一門大學英語選修課,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有利於學生學習英美文學和文化知識,可以提高其英語聽說和寫作能力。這門課還有助於教師轉變教學理念,促進教學手段多樣化、教學機制彈性化和課堂管理方式人性化。廣大教師應有效規劃課堂教學活動,使英美影視賞析課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起到更好的作用。
中外影視音樂賞析論文文獻
[1]陳堅林.計算機網路與外語課程的整合:一項基於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研究[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0:221-222.
[2]Krashen,S.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New York:Longman,1985:63.
[3]鍾華.非英語專業社會文化能力調查[J].外語界,2001,(4):23.
[4]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組.高等學校英語 專業英語 教學大綱[z].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5]姚范美.大學英語影視文化教學研究[J].湖北社會科學,2004,(9):145-146.
[6]張明.英文電影欣賞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作用[J].中國電力教育,2008,(5).
[7]王曉芬.英文電影欣賞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J].考試周刊,2010,(7).
[8]劉丹,張家榮,任曉輝.英語影視欣賞與文化意識的培養[J].繼續教育研究,2009,(5).
[9]淺談英文電影欣賞與英語教學[J].網路文庫.(http://wenku..com/view/f56880dd5022aaea998f0fdc.html),2012-09.
[10]王曉輝.淺談英文電影欣賞與英語教學[J].中國電力教育,2009,(12).
有關中外影視音樂賞析論文推薦:
1. 淺談中西方音樂教育的差異論文
2. 有關民族音樂欣賞論文
3. 淺談中學音樂教育論文
4. 關於音樂教育畢業論文範文
5. 談音樂欣賞中的心理活動論文
6. 大學音樂論文範文
7. 當前網路音樂傳播的現狀分析論文
8. 淺談音樂的功能論文
㈧ 看英文電影(原聲)對學習英語有多大幫助啊
是的,看多了你就會學會很多常用的詞彙
看的時候要多留意一點哦
附:
英語學習的六大原則
我在英語學習方面是十分幸運的。在下過硬工夫的過程中,我從未感到英語學習的單調和苦悶,也未感到英語學習有多麼艱難。我讀過一些英語名家談體會的書,其中有中文譯本,也有英文原文本。這些書給了我很多啟發,使我能夠在結合自身學習英語的方法和經驗的基礎上,總結出符合常識的學習方法,並上升到符合英語學習規律的原則。如果你能按照這些原則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做,認認真真地去學習和體味,那麼你就定能學好英語。
英語學習應遵循以下六大原則。這些原則都是"常識"性的。正如美國總統林肯所說:一個人必須依據語言、邏輯和"簡單的常識"來決定問題和建立自己的行動計劃。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你按照常理去做,你就可能成功。你違背了常理,就不可能成功。當然,成功與否還取決於你的"努力"。
這一次,你若按照常理去做,並且下工夫,那你就要成功了!
(一)簡單原則
學習英語:從簡單的開始
運用英語:簡單-好、更簡單-更好、最簡單-最好
上大學的時侯,英語老師讓我們大量閱讀英語。有些同學就借來原著,第一頁看下來就有20幾個生詞,第二頁還有20幾個……到了第五頁已不知道第一頁所雲;到了第十頁已不知道前九頁講的是什麼。閱讀變得異常艱難和單調,體會不到有任何收獲,讀英語原著變成了查英語詞典、記憶生詞的過程,變成個苦差事。因此很少有人能堅持下去,就放棄了。其中有人又做了第二次努力,結果還是放棄。原因何在?我想它違背了"循序漸進"的常理。
所謂"循序漸進"就要求你從"簡單"開始。學習、使用英語都要遵守簡單原則。當年,我碰巧是從英語簡易讀物開始的。現在,書店裡有好多套把原著簡寫成的"簡易讀物"。我先讀那些用500~800詞簡寫成的讀物,後來又讀用800~1500詞簡寫成的讀物,再後來就讀用1500~2500詞簡寫的作品……我能讀進去,因為我讀懂了;讀懂的感覺特別好。當一個人有了成就感時自信心就誕生了,並越來越強,也就產生了更大的興趣。外國的英語文學作品彷彿帶我走進了一個不同的國家,一個不同的文化,一個不同的生活,結識了一些不同的朋友。在走入另樣的文化、生活、人物,風俗的過程中就產生了一種強烈的神往,一種強烈的慾望。每時每刻都想讀!
只有從簡單的開始,才容易入門,才容易產生"興趣",才容易把事情進行下去。英語閱讀應遵守"簡單原則",聽、說、寫都應從最簡單的開始,因為簡單原則有巨大的優點:
1、造就成就感,培養自信。
2、增加興趣。
3、語言朗朗上口。
4、易於學以致用。
但是很多中國學生對簡單的語言往往不屑一顧,只求理解而不去嘗試著使用自己學到的東西。中國學生在學英語中最喜歡追求一個字--"難"。盡管學了很多難的東西,卻不會"用"。而事實上,簡單的東西如能靈活、准確地使用才是真正重要的。比如從口語來說,人們並不是看一個人會說多麼難的單詞,關鍵在於看他能否熟練運用最簡單的單詞、句型、語法來表達情感、思想。英語國家人們日常生活的交流是通過有限數量的單詞和簡單的句型來完成的。
Plain English(簡潔英語)在英語國家已成為趨勢:即在說或寫英文時都力求簡單。而中國學生盡管學了很多難詞,復雜的結構,但就連用簡單詞和結構來表達思想都做不到;有時用了很大的詞,一方面不妥,再者也很難讓別人明白。其實當你透徹理解英語中的"小詞","簡單表達方式"時,才能熟練地用簡單英語交際。
當然這並不是說"難的單詞"和"復雜句型"一點兒也不能用,或者說沒有用,我只是說應該少用或盡量不用。但目前"簡單英語"即是"最好英語"的潮流是千真萬確的。其實你同外國人面對面交流,你就會驚喜的發現,他們講的英語是那麼的簡單,你甚至會反問自己學了多年的復雜英語用處何在?
學會容易的東西,並把容易的東西融會貫通地加以運用才是英語學習的關鍵所在。
(二)量的原則
多-好,更多-更好,最多-最好
中國人學習英文,精讀、精聽、精說有餘,但泛讀、泛聽遠遠不夠,大量的亂說就更不夠了。沒有量的變化,怎麼能有質的飛躍?因此,中國人學習英語在注重"精"的同時,必須更加註重"泛"。比如學習英語閱讀,如果沒有讀到足夠的數量,就無法熟練地閱讀英語。若要學習聽力,那就大量地聽各種磁帶,聽英語廣播,看英語電視,看英文電影。如要學習英語口語,那就盡量多說英文。學習英語不能太急於求成,因為只有有了"量",才能有"質"的飛躍。
量的積累是必須的。許多人學習英語時,往往有一種誤解,認為一本書就代表一個水平。比如,當讀完一本初級閱讀書時,就會說"我的閱讀水平達到初級了",學完一本高級閱讀書,便狂歡"我達到高級閱讀水平了"。剛剛讀了一本初級口語書,就認為已有初級口語水平。讀了一本高級口語書,就認為已有高級口語水平。其實,英語學習有一個"點-線-面"的關系。一本書只是一個點,無數本書連成一條線,更多的線形成一個面。所謂"水平"就是面的問題。就拿閱讀來說,首先要讀大量初級書。當你讀完30本初級讀物書後,在你讀第31本初級讀物時已沒有幾個生詞,能輕松地讀懂,並進入作者所描繪的世界時,那你就可以讀中級水平的讀物了。僅僅讀過一本初級水平的讀物,基礎根本沒打好,就急於讀一個更高水平的讀物,那必然就會"欲速則不達",自然不可能學好。也就是說,無論處於何等英語水平,在相應水平上的量的積累是必須的。英語聽力、口語、寫作的學習亦應遵循這一原則。
語言的學習是培養一種感覺,而感覺要靠數量的積累來培養。俗話說水到渠成。同樣的道理,達到了一定的量,"語感"就產生了。這時應再把感覺上升到理念,將理念融入到自己的思維中,英語就能運用自如。請注意量的積累在基礎階段最為重要。金字塔的魅力就在於它完美的建築結構。有寬廣深厚的基礎,才能造就塔尖的輝煌。學好英文的道理是同樣的。基礎必須打牢,也只有在基礎打牢的前提下,才能學好英文。
在量的積累階段,也應該遵循正確的學習方法。以閱讀為例,一套簡易讀物分六級,每一級有五六本,一本只有100頁左右,不超過一個星期就可以讀完一個級的讀物。你在讀的過程中,不要太多拘泥於語法,可以偶爾體會一下語法的作用,但主要精力放在理解小說的主題上。要注意,我們是在通過英語獲取信息,了解文化、生活,吸收新的思想。你要讀進去,才能讀得快。不要研究語言,要樹立數量第一的觀念,盡量快速地讀。這樣一來,堅持讀三四個月,英語的閱讀水平就會迅速提高。
總有人問,要花多長時間才能學好英語。這問題不好回答,因為沒有衡量學好英文的標准,並且學習英語的速度也因人而異。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你必須有正確的學習英文的方法。實際上,學習英語如按照正確的方法去做,你很快就會入門。從入門到能用英語交際也就是一二年的工夫。因此,如果一直是按照正確的方法做,你很快就能學好英語。
(三)重復原則
英語有句諺語"Repetition is the mother of skills(重復是技能之母)"。你可以回憶一下你學習任何一種技能的過程。無論是游泳還是騎自行車,都是重復同一類動作的過程。 任何技能的獲得,當然包括英語這項語言技能,均來自重復。一種事情重復多了,便產生了感覺和深刻的把握。因此,在發展英語技能時,也應該遵循重復原則。比如,在閱讀時,當你讀過20本初級讀物後,就要在這20本中找出一本自己最感興趣的來讀10遍甚至20遍。同樣的,當你讀過20本中級水平的英語讀物後,就應該在這20本中找出一本自己最感興趣的來讀10遍甚至20遍。學習聽力和口語也要遵守重復原則。比如說,在聽了20盤初級英語聽力磁帶後,就要在這20盤已聽過的磁帶中選出一盤,再把這盤磁帶聽上20遍。在剛開始學習英語口語時,重復原則就更為重要。因為,剛學習英語口語,背誦一些英語後,就找同伴來練,反復重復已學內容。 "重復原則"與"量的原則"缺一不可,要有機地把兩者統一起來。學習英語中的任一項技能:閱讀、聽力、口語、寫作,都必須在量的原則的基礎上,再反復重復。英語中一定有一些你理解的很透並且已經掌握了的單詞或句型,你可以靈活自如地使用它們來交際。請注意,這些熟練掌握了的詞和句型一定是你重復過無數遍的,這些被重復的東西已經變成了你的一部分,因此你能把它們運用自如了。重復是人記憶的最重要途徑,重復使人准確、深刻理解事物本質、內在規律。 量的原則要求你多讀多聽,多說多寫,強調一個"泛"字。而重復原則要求你將同一件事做很多遍,也就是強調一個"精"字。如此看來兩者相互矛盾。但是矛盾是必然存在的。我想世界上最好的東西一定是矛盾的。因為只有兩個矛盾體,才能產生最大的動力使主體前進。好的英語學習方法也應力求矛盾的統一。既要有數量的積累,把面鋪開,又要同時將一本閱讀書、口語書、一盤磁帶、一部電影學透徹。在量的基礎上把部分內容學"精",這是很重要的。
(四)模仿原則
語言是人們在長時間的實踐中形成的認同符號,其運用"規則"可依。孩子學語言是個模仿的過程,他們每天模仿父母、周圍的人、電視等一切可以模仿的東西,並且模仿得越來越象,突然有一天,他們停止模仿了,並且逐漸形成融合自己個性特徵的語言方式。
作為英語學習者,必須模仿已有的東西,不經歷到位的模仿的"創新"意味著錯誤。創新源於模仿,模仿是學習英語的基礎,模仿是創新的基礎。只有在你通過模仿,真正掌握了英語的靈魂、精髓,然後,才可能談到自己的語言風格。
學習英語時,模仿原則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在學習語音時,要大量地重復練習音標、單詞發音,朗讀句子和文章。而在練習過程中,盡量模仿"音標發音和單詞發音,同時模仿句子的音調和節奏。模仿對學好語音至關重要。如果你要學習英語口語�模仿亦很重要。在學口語時,要盡量模仿你已經讀過的東西和已經聽過的東西。當然,如果你模仿你已經用"重復原則"所讀過的和所聽過的,效果就會更好。如果你要學習英文寫作,模仿的重要性更是顯而易見。你要讀各種不同類型的文章、名家的文章,重復地讀過多遍而能真正理解了後,就要一絲不苟地去模仿。模仿得越像越好,這是英語學習最基本的常識。
我的一位朋友英語口語很棒,當他談到學口語的秘訣時,他總是說"外國人怎麼說,我就怎麼說;外國人怎麼寫,我就怎麼寫。"真可謂一語道破天機!
(五)突擊原則
若想學好英語,需要採取一個個"速戰速決"策略,找到"快速進入角色"的感覺。只有這樣,才能有足夠的動力和興趣把學習堅持到底。你還記得你是如何學會騎自行車、游泳或開車的嗎?你是否是通過短時間的"大量突擊"練習才掌握這些技能的呢?學習技能的要素是一樣的,那就是去無數次的突擊訓練。當然,學英語或許不像學會騎自行車、游泳那麼簡單,但駕馭和使用英語語言的確是掌握和培養一種技能。學習一種技能,突擊原則是最重要的。
我在學習英語時就運用了這種突擊強化的方法。我最初開始學習英語,先突擊英語閱讀三個月。從簡易讀物開始,堅持天天最大量地來讀。通過突擊英語閱讀,不但學到了詞彙,還熟悉了各種語法現象,更了解了一些西方的生活、文化和思想。緊接著,又去強化聽力,經過三個月的聽力突擊之後,再回過頭強化英語閱讀。強化完閱讀後,再強化聽力。強化完聽力後,再強化英語口語。按照這個原則,進行閱讀-聽力-口語-寫作的突擊強化。按照這種方法來學英語,進步是飛快的。 英語學習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強化正確意念的過程:強化單詞發音的意念,強化單詞用法的意念,強化句型的意念,強化組織思想的意念。比如,你若要突破語音,就應該安排一段時間(比如15天)。在這15天內,天天學語音,聽語音,模仿語音,學"死去活來"。15天之後,感覺語音有了大的進步,掌握得差不多了就可以停下來。請注意,在模仿的同時,你還應該把自己的語音給錄下來,認認真真地找出自己發音的問題,加以糾正。過一段時間後,再按照同樣的方法來突擊語音。你這樣反復突擊五到六次,你的語音定將成為最棒的。句型、閱讀、語法、聽力、口語也都要有這樣一種反復突擊強化的過程。
一個人的精力不可能總是充沛的,重復做同一件事情就會變得單調,因此就要採取間隔突擊強化的方法。英語學習的過程應該是由一個個強化突擊階段所組成的。
(六)興趣原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英語首先要有興趣並努力發展這一興趣。如果你對英語沒有興趣,那就不會有持續的干勁和動力,英語學習將很難堅持下去。反之,一旦你對英語有了興趣並努力地發展這一興趣,那麼,你就會不知不覺地去做,帶著強烈的慾望去讀英語,聽英語,說英語,寫英語。你就會主動地找人去練英語,找一切可以提高你英語的機會去提高你的英語水平。不知不覺中你的英語就會提高。不知不覺中你就把英語學會了。所以"興趣"對學好英語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然而,盡管知道興趣的重要性,但很少有人有意識、有步驟地去培養和發展自己對英語的興趣。
那麼,應如何培養英語學習的興趣呢?
發現和挖掘興趣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把自己的興趣與英語學習結合起來,是英語學習成功的關鍵條件。
我對小說很感興趣,我當年學英語是從大量閱讀英文小說Charles Dickens(查爾斯·狄更斯)的簡寫本讀起。19世紀英國人的生活及思想情感在狄更斯的小說里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進入英語的天地,我暢游在狄更斯的世界裡。不知不覺中我學到了許多語言及語言以外的東西:我不僅掌握了大量的詞彙、各種各樣的語法規則,而且對英國人的生活、文化、習俗也有了深刻的了解。
我入迷了,天天讀,從狄更斯到馬克·吐溫再到海明威,這些小說帶我進入一個英語世界,使我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英語。但在閱讀時,我根本不想自己正在學習英語,只是努力地讀進去。後來,我看了大量的美國電影,電影使我著迷。我在看電影的時候,也不去想自己是不是在學英語。因為我是在興趣的驅使下做這些事情的,所以做得特別投入,大腦積極地工作,無意識的記憶效果最佳。我同意這種說法:在你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學習的時候,才是你學習得最多的時候。但請記住,前提是你正從中得到最大樂趣。
我有一個朋友很喜歡股票。他到了美國,每天24小時都有股票電視節目,他就興致勃勃地去看,但無論如何都看不懂,於是跑來問我。我對中文講述的股票行情都很困惑,更不必說英語了!於是就對他說我也不懂,但告訴了他如何學會看懂的方法。我說 :"你首先找一份報紙的商業版,然後再藉助字典閱讀所有的內容,這樣你就積累了關於股票的簡單語匯。此後,你有空就去看股票的電視節目,這些語匯很快就會從紙上活起來,出現在你的耳邊,再加上你有股票方面的知識,很快就能看懂那些節目了。"於是,他真的按照這個方法去做了,因為他對股票的確很有興趣。等我再去看他時,股票節目他全都看懂了,還邊看邊給我講解。另外,通過學習看電視股票的節目,他看別的英語節目時,能聽懂的也多了。
一個人如果能夠准確界定自己的興趣、所愛在什麼地方--特別是這個興趣與一個長遠的目標相結合,那麼他實現自己的目標就很簡單了。喜歡電影就看英語的,愛看小說就讀英語的,熱衷於廣播就聽英語的……只要通過英語這個媒體做他喜愛的事,他就走向了英語學習的成功之路。
興趣在"實踐"中產生和發展
兩個人在一起談如何學會游泳,談一會兒就煩了。但是,如果他們能到水裡體會一下游泳的感覺,並努力地去學著游,他們就會漸漸愛上這項運動,一旦愛上了這件事,即使不讓他去做,他也非要做。我小的時候就很愛游泳,有的時候為了游泳甚至都逃學。
興趣就是這樣在一次次實踐中產生和發展的。你對一種事物的熱愛在實際運用中產生,並變得越來越深。如果在學英語的過程中,你能夠盡早地嘗試使用所學的英語的快感,那麼你學習英語的興趣將日益增加。具體地說,就是你一開始學英語就要找機會來用英語。比如說,你剛開始學英語,就去找"老外"聊天,很快就學會口語了。還有,你想提高聽力水平,恰巧你喜歡聽新聞。那末,如果你堅持每天聽英語的新聞,很快就會把聽力提高上去。和熱愛英語的人在一起"愛"是可以相互傳遞的。如果一個人對英語充滿了熱愛與激情,與他在一起的你對英語也自然而然就產生喜愛。我在大學的幾個朋友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愛英語是沒有條件的。別人那種愛英語的瘋狂會使你也深深愛上英語。所以你的確應該與喜愛英語的人交朋友,這樣,你們對英語的愛就會相互影響、變得更強烈。比如,你有幾個喜好學英語的朋友,你們就會組成英語學習小組,一起學習閱讀、口語、寫作。幾個朋友在一起,就用英語聊天,一起討論英語學習中的體會,相互問問題。如果其中的一個英語水平顯著,那麼其他人都可以向他的水平看齊。當然,水平高的也可以學習其他人的優點。這樣一來,每人的進步都會很快。
樹立目標
做事想要成功,就必須樹立目標。一旦有了目標,你就會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學好英語。長遠的目標應該把學英語同民族的強大、祖國的發展聯在一起,同促進世界各國人民之間的交流和理解聯在一起。當然,還應該有無數的短期目標。短期目標可以是通過一個英語考試,為了考試而拚命學習英語。短期目標也可以是去世界上任何一個英語國家求學,在出國留學之前,你也要下工夫學習英語。短期目標還可以到世界上各個地方去旅遊,找到一份更令人滿意的工作。比如成龍,因為會英語,他不僅可以在中國拍電影,還可以到英語世界去拍,呈現在他眼前的是一個更加繽紛的世界。因此,一個人如果能夠通過一個具體的想像,看到自己學好英語之後的燦爛的未來,即使他學習英語有挫折,也會堅持不懈地學下去,直到學好為止。
投資增加興趣
我對美術作品很感興趣,我買的藝術品越多,我對它們的愛就越深,因為這樣我才有機會真正深入到我喜愛的東西中去:"陷得越深,愛得越深"。如果你喜歡聽英文歌曲,那就去買磁帶、CD,你的興趣會隨著欣賞不同的音樂而增長。如果你喜歡英語,你就要買各種各樣的英文書籍,各種各樣的英語磁帶,各種各樣的英語報紙雜志,你還要參加不同的培訓班,這些投資會使你找到英語的趣味性,並使你發現英語給你帶來的奇妙世界。當你體味到英語內在的趣味之後,進入英語語言所帶來的信息世界,你的英語學習的興趣自然會提高。
綜上五條,英語學習的關鍵是找到突破口。你喜歡閱讀,那不妨從簡易讀物開始,你喜歡歌曲,不妨就從英語歌曲聽起,你喜歡報紙,就從報紙讀起,你喜歡電影,就先看英語電影。記住,做任何事情興趣是最重要的!
㈨ 講英文的電影,想通過這個來學英語
25部口語練習電影
1阿甘正傳 「FORREST GUMP」 主演:Tom Hanks 湯姆 漢克斯
2電子情書 「YOU』VE GOT MAIL」 主演:Tom Hanks 湯姆 漢克斯 Meg Ryan 梅格 瑞安
3居家男人 「THE FAMILY MAN」 主演:Nicolas Cage 尼科拉斯 凱奇 Tea Leoni 蒂 里奧尼
4公主日記I.II. 「THE PRINCESS DIARIES I II」 主演:Julie Andrews 朱麗 安德魯斯 Anne Hatthaway 安妮 哈德威
5逃跑的新娘 「THE RUNAWAY BRIDE」 主演:Juliet Roberts 朱麗葉 羅伯斯 Richard Gere 理查 基爾
6新岳父大人 「FATHER OF THE BRIDE」 主演:Steve Martin 斯蒂夫 馬丁 Diane Keaton 戴安 基頓
7BJ單身日記 「BRIDGET JONES』 DIARY I II」 主演:Renee Zellweger 雷尼 奇維格 Hugh Grant 休 格蘭特
8奔騰年代 「SEA BISCUIT」 主演:Toby McQuaire 托比 邁奎爾
9蒙娜麗莎的微笑 「Mona Lisa』s Smile」 主演:Julia Roberts朱麗葉 羅伯斯 Julia Stiles 朱麗亞 斯蒂爾斯 Kristen Dunst 克里斯滕 等斯特
10甜心先生 「Jerry Maguaire」 主演:Tom Cruise 湯姆 克魯斯 Renee Zelleweger 雷尼 奇維格
11熱血強人 「Remember the Titans」 主演:Danzel Washington 丹澤爾 華盛頓
12鐵血教練 「Coach Carter」 主演: Samuel Jackson薩姆爾 傑克遜
13重建人生 「Life As a House」 主演:Kevin Cline 凱文 克萊恩 Kristin Scott Thomas 克里斯丁 斯科特 托馬斯 Hayden Christensen 海登 克里斯滕森
14海上鋼琴師 「The Legend of 1900」 主演:Tim Roth 蒂姆 羅斯
15大話王 「Liar Liar」 主演:Jim Carrie 金 凱利
16單身插班生 「About a Boy」 主演:Hugn Grant 修 格蘭特
17風流奇男子 「Alfie」 主演: Jude Law 裘德 洛
18妙手情真 「Patch Adams」 主演: Robin Williams 羅賓 威廉斯
19變人 「Bicentennial Man」 主演: Robin Williams 羅賓 威廉斯
20貓屎先生 「As good as it gets」 主演:Jack NIckelson 傑克 尼科爾森 Helen Hunt 海倫 亨特
21完美男人 「The Perfect Man」 主演: Hilary Duff 希拉里 薘芙 Chris Noth 克里斯 諾斯
22婚禮男友 「The Wedding Date」 主演:Debra Messing 戴博拉 梅西 Dermot Mulroney 德莫特 麥隆尼
23男人百分百 「What Women Want」 主演:Mel Gibson 梅爾 吉普森 Helen Hunt 海倫 亨特
24老爸向前沖/冒牌老爸 「Big Daddy」 主演:Adam Sandler 亞當 桑德勒
25大魚 「Big Fish」 主演:Evan McGregor 伊萬 麥克格
20部最浪漫電影
1. 緣分的天空(又名「西雅圖不眠夜」) (1993)
主演:湯姆 漢克斯和美琪 萊恩
「這部電影使我們更加相信愛情的魔力,可能我們確實都有各自不同的命運,而相愛的人生命的軌跡是會交匯在一起的。」
2. 泰坦尼克號 (1997)
主演:萊昂那多 迪卡葡里奧和凱特 溫斯莉
「每個人都夢想有那種完美的愛,體會那一閃即逝的火花。而電影中那對上了年紀的夫婦一起躺在床上,彼此握著對方的手,平靜地等待死亡的情景,簡直讓我感動得要死。」
3. 亂世佳人(1939)
主演:克拉克 蓋博和費雯麗
「每個女人都想成為郝思嘉,周圍總是有一大群男人環繞著,而克拉克 蓋博則是每個女人的夢中情人。」
4. 卡薩布蘭卡 (1942)
主演: 亨佛萊 鮑嘉和英格麗 褒蔓
「整部電影的悲劇色彩,極度的戲劇性,英格麗 褒蔓哀傷的眼睛和無可挑剔的臉龐,簡直讓人心碎。」
5. 風月俏佳人 (1990)
主演:理察德 基爾和朱麗亞 羅撥姿
「每個人都是一顆未經雕琢的濮玉,我們所需要的只是找到合適的人來雕琢我們,使我們變成真正的閃閃發光的鑽石。這部電影給了我們找到心目中理想對象的希望。」
6. 當哈里遇上了莎莉 (1989)
主演:比爾 克里斯多爾和美琪 萊恩
「這部電影中最令人難忘的就是在新年之夜,當眾人都沉浸在慶祝新年的氣氛中,比爾 克里斯多爾向美琪 萊恩的住所跑去。他講的話更是精彩:『當你終於知道自己已經愛上某人時,你就一分鍾也不想再過沒有她的日子了。』」
7. 人鬼情未了 (1990)
主演:帕特里克 斯維茲和黛咪 摩爾
「真正的愛永遠都不會消逝。」
8. 此情可待成追憶 (1957)
主演:加里 格蘭特和黛伯拉 科爾
「每次看到加里 格蘭特知道了黛伯拉 科爾為什麼沒到帝國大廈樓頂和他見面的原因時,我就止不住自己的淚水,實在是太感人了!」
9. 羅密歐與朱麗葉 (1968, 1996)
主演:萊昂那多 懷汀和奧麗維亞 胡賽 (1968 年版本); 萊昂那多 迪卡葡里奧和克萊爾 丹尼絲 (1996 年版本)
「這部電影簡直很難用言語來形容。即使你一開始就知道結尾了也沒有關系。」
10. 天使之城 (1998)
主演:尼古拉斯 凱奇和美琪 萊恩
「有人會為愛情而放棄永生的機會,太令人感動了。」
11. 網上情緣 (1998)
主演:湯姆 漢克斯和美琪 萊恩
「這就是今天許多人的相識方式,我們自己也可能在網上碰到一個人,而在生活中我們從沒見過。美琪 萊恩和湯姆 漢克斯簡直是絕配。」
12.愛情故事 (1970)
主演:瑞安 奧尼爾和愛麗 馬克格勞
「電影向我們展示了無條件的愛的真正含義 – 照顧你所愛的人。」
13. 緣定今生 (1980)
主演:克里斯多佛 里夫和珍 西摩爾
「這部電影具有動人心弦的力量,使我們更加相信人與人之間是有緣分的。」
14. 廊橋遺夢(1995)
主演:科林特 伊斯特伍德和梅麗爾 斯特里普
「每個結了婚的女人都有這樣的幻想,只是大部分人沒有這樣的機會。只有成熟的女人才會欣賞這部電影,十七、八歲的女孩們還沒有足夠的生活經歷來真正理解影片。」
15. 辣身舞 (1987)
主演:帕特里克 斯維茲和珍尼佛 格蕾
「壞男孩和好女孩之間的故事總是引人入勝的。」
16. 當你沉睡時 (1995)
主演:比爾 普曼和桑德拉 布洛克
「當你迷戀上某人時,你就無法意識到你的真愛是誰。這部電影真實可信,還有一個令人充滿希望的大團圓結局!」
17. 希望永在 (1998)
主演:小哈里 考尼科和桑德拉 布洛克
「說明盡管你可能在感情上遭受重創,但仍然有很多人關心你,甚至更愛你。」
18. 新娘不是我 (1997)
主演:德莫特 穆羅尼和朱麗亞 羅伯茨
「真愛意味著要適時地放手,只要你愛的人幸福。而且這部影片的音響效果特別好。」
19. 龍風配(又名薩布里娜)(1954, 1995)
主演:亨佛萊 鮑嘉,奧黛利 赫本和威廉姆 霍登 (1954 版本); 哈里森 福特,朱麗 奧夢德和格萊格 金內爾 (1995 版本)
「灰姑娘的故事是存在的,王子可能還需要更聰明一點。」
20. 軍官和紳士 (1982)
主演:理察德 基爾和黛伯拉 溫格
「黛伯拉 溫格被從工廠的枯燥生活中挽救出來了,還有理察德 基爾穿上那套軍官的制服簡直帥呆了!」
20部商業電影
1、Wall Street (1987)
內部交易是違法的,不違法怎麼能夠發財。關鍵看如何違法同時可以掩蓋。不看這個影片怎麼能夠隨便進入股市。
2、Glengarry Glenn Ross (1992)
當房地產進入蕭條的時候,美國的房屋中介的銷售顧問都在忙什麼?他們如何利用資料庫,如何門到門地將房地產銷售出去。如何在蕭條期包裝房地產,如何瞄準新婚家庭的住房需求,如何對准投資需求?看了才知道,如今的美國房地產蕭條肯定不會是問題。
3、Trading Places (1983)
經濟是交易行為的代名詞。只要有交易,就需要學會評估交易是否合算,就需要透視交易對方內心的秘密。交易中學到三個核心法則,在世界上任何國家,如何地方只要有交易的地方都適用的本質法則。
4、Boiler Room (2000)
難以想像的是違法交易幾乎與證券市場形影不離。一個19歲的年輕人如此近距離地目睹財富的操縱過程,讓誰富有,那不過是一個隨機的選擇。
5、Pirates of Silicon Valley (1999)
比爾·蓋茨與斯蒂夫·喬布斯在所有方面的看法,觀點都是對立的。他們只有在一個事情上是絕對共同的,那就是盡一切可能封殺這個影片。矽谷的高科技公司是如何孵化的,是怎麼演變成今天這個樣子的,不到25歲的年輕人利用了什麼樣的市場規則,又是如何讓市場規則,讓客戶,讓競爭對手形成一個共同體的。陰謀一個接一個,層出不窮的點子籠罩在矽谷的上空。
6、The Coca-Cola Kid (1985)
不是地震中的可樂男孩,而是美國男孩的可樂生涯。作為一個碳酸飲料的營銷從業員,他不得不回答一個問題,在邊遠的澳大利亞小鎮,為什麼沒有一瓶可口可樂?營銷是生意不可缺的部分。尤其是創業中不可缺少。一個男孩用可樂創造一個事業的故事。
7、The Secret of My Succe$s (1987)
任何年輕人的夢想中都至少包括兩個絕對共同的東西,一個是金錢,一個是美女。明天早晨醒來,發現你不過就是一個北漂的時候,不過就是陷入大上海茫茫人海中的一個小小小小的水滴的時候,如何實現自己夢想中這兩個無法或缺的元素。且看美國堪薩斯的男孩在紐約飄盪的歷程。如果紐約可以代表近100年人類商業活動的中心,那麼,任何21世紀的年輕人,你不得不面對大城市的喧囂,躁動,美女可以讓你實現金錢的夢想,同樣,金錢也可以讓你品味美女的誘惑。去追求你夢想中的金錢,美女吧。
8、In Good Company (2004)
想成為全球級別的公司,怎麼能夠不看這個影片,至少5次以上呢。大公司都是通過收購來長大的。你會收購嗎?知道收購後銷售主管是怎麼想的嗎?知道銷售人員背後議論什麼嗎?聯想收購IBM失敗的核心因素就是根本沒有看懂這個影片。你看得懂嗎?當公司與公司之間發生買賣的時候,公司一元的你,位置在哪裡?
9、Barcelona (1994)
美國人的銷售方式,銷售方法真的可以同行全球嗎?一個美國銷售在西班牙的銷售經歷讓我們學到銷售的價值觀,銷售對客戶文化的處理方式,銷售對客戶關系的把握。
10、Jerry Maguire (1996)
做生意要拿出誠意來。這個影片為美國文化提供了兩條經典的短語,風行美國經久不衰。show me the money 讓我看到錢才是真的。任何生意都如此。怎麼才能看到錢,什麼情況下,你會忘記這一點,而且通常是客戶勸你忘記這一點。生意中沒有牢靠的友誼,這是你在創業前必須要牢記的教訓。做銷售,建立大客戶關系不容易。認真看上10遍吧。
11. office space 1999
公司縮減規模,預備裁員的時候,這個哥們居然不知道,而且,就在裁員開始的那天,他卻決定請假一天。他的兩個辦公室的好友已經處在被開掉的邊緣,無奈,哥們三個決定實施一個神秘計劃,將公司帳號上的錢陸續轉移,當然,通過木馬病毒的方式。然而,由於這個哥們本來對辦公室工作就沒有感覺,於是,對於裁員特別輕松,滿不在乎,公司高層偏偏就欣賞這樣的態度,他居然被留下了。
辦公室政治課實戰教材。市場經濟環境中公司遇到危機時,裁員的本質動機,員工對公司的作用的核心意義都是必須要學習的商業社會的基本規則。
12. the corporation 2003
18世紀美國法律正式通過了一個企業可以是一個個人的組織行為後,到21世紀,僅僅兩個多世紀,美國的這個公司法居然影響了全球,你可以在中國的公司法中也看到類似的描述。恰好是這樣的法律文本影響了人類社會的組織形態,這個冠之以法人的稱號橫行全球,世界每一個角度都受到影響。個人的貪婪,個人的無度,個人的慾望沒有止境地擴張,膨脹。從最深刻的本質揭示了資本主義商業規則,並無情地揭示了其存在的弊病以及可以打敗之的機會。
商業法,壟斷法,公司治理的必修課程。
13. the insider 1999
當商業秘密與巨額貨幣糾纏在一起的時候,阿爾8226;帕西諾主演的主持人面對了兩難的處境。在資本主義的商業社會,在沒有約束的情況下,金錢可以換來什麼?商業社會的本質是貨幣自由交換,只要你情我願,交換什麼都可以,哪怕是交換對公眾危害嚴重的吸煙的秘密。科學家的良知能否用錢收購,中國古語說的有錢能是鬼推磨,真的在外國對於鬼來說有效嗎?
交易中的商業價值,交易中的定價原理,商業信譽在交易中的作用都是這個影片中活生生地展示出來的,商科學生必須要理解金錢統治人類社會的必然結果,以及這種結果具備的不可逆的特性。
14. the hudsucker proxy 1994
一個緩慢敘事風格的影片。一個票房不怎麼樣的影片,一個懂商業的人說好的影片,一個社會大眾看不懂的影片。一個公司的老闆自殺了,似乎特別符合現在的蕭條期的潮流。然而,老闆自殺了,其公司還蒸蒸日上呢,董事會的實權人物開始行動,行動的目的當然是私慾橫流,監管呢?正直呢?
公司治理,企業董事會操作實戰等都是這個影片不可多得的實戰教案。學吧,從血淋淋中學到教訓,並用來治理好自己的大型企業。
15. antitrust 2001
商業社會信任容易建立嗎?誰值得信任、給錢的人值得信任嗎?給你一個錄用的機會就值得信任嗎?影片中的大型軟體公司暗指微軟,公司老闆也是用比爾蓋茨為原型的。從斯坦福錄用天才軟體工程師畢業生,然後應付已經嚴重推遲了的軟體發布日期,然而,信任卻突然成了一個問題,一個公司,法律,個人,專業性之間復雜的,糾纏不清的問題。
任何學科的學生都要看上五遍。畢業了,有的是大公司如同鱷魚一樣盯著你,不是用鱷魚般的嘴,而是用誘人的薪酬,寬松的待遇包裝起來的網,你已經准備好投懷送抱了嗎?
16. rogue trader 1998
學習銀行業務,尤其是投資業務最好的教材。一個能夠將百年老字型大小銀行一夜之間弄垮的業務模式到底是什麼?其中伴隨著一個職員怎樣的人生輝煌?如何巧妙地利用廉價的不懂業務的員工?如何利用大銀行罕見的機會?
還記得里森在巴林銀行的所作所為嗎?應該不會忘記2008年華爾街橫行的杠桿吧。學習金融,學習投資,學習銀行業基本操作的實戰教案,怎麼能夠錯過?!
17. other peoples』s money 1991
商業法,企業兼並,商業訴訟規范,商業流程,兼並重組流程等。也是一個基於美國真實故事改編的影片。美國商業自由市場中到處充滿了利己行為與利他行為的沖突,矛盾。也恰好是這些沖突和矛盾中可以學到不同的人的心思,不同的人的動機,以及各種讓人眼花繚亂的手段。
商業法的學生,商科學生,法律學生必看。
18. disclosure 1994
邁克爾道格拉斯的影片總是讓人經久不忘。這個影片的主題是性騷擾,是公司辦公室性騷擾。一個高管面對提升的機會,提升的關鍵人是他大學的女友,女友的動機並不單純,在辦公室發生了一切,一切,第二天卻在法庭相見。
商業法,辦公室行為,公司群體人際關系行為准則,公司高管提拔等都是難得的教材,生動的雷人的教案。
萬萬不能錯過的是道格拉斯的滔滔不絕,振振有詞以及慷慨激昂。
19. what women want 2000
用最巧妙的方式揭示女性所思所想的影片。天生上帝都羨慕的帥哥自以為是,從事的又是廣告行業,居然沒有機會升遷,居然老闆還是女性。一個意外,就一個小小的車禍,讓他具備了能夠閱讀女性頭腦的能力,他居然真的發現了女性竟然是這么想的。
商業心理學,女性行為學,廣告學等都是這個影片中最需要學習的亮點。
20. barbarians at the gate 1993
當一個大師級的銷售高手銷售的產品是他的公司的時候,你要小心了,因為你面對著千載難逢的機會,那就是發大財的機會。看好他的公司的股票,立刻購買,無論多少錢都要買,因為眼看著他將這個公司的股票從40推到100,一個夜晚並不漫長,一個夜晚讓有錢的更加有錢,貪婪是商業資本主義社會無法迴避的主題,當然也無法忘記,每次貪婪遇到正直,為什麼贏的總是貪婪。
現代公司政治,公司價值,投資機會,銷售技巧等都是這個影片貫穿始終的啟發。
100部校園電影
1,魔法灰姑娘〔超級推薦〕 (安妮海瑟薇主演)
2,賤女孩〔超級推薦〕(林賽羅漢主演)
3,灰姑娘的玻璃手機〔超級推薦〕
4,美人魚〔超級推薦〕 (裡面音樂也很好聽)
5,舞出我人生〔超級推薦〕 (勵志的!剛出了第二部)
6,錄取通知書
7,水瓶座女孩
8,倒霉愛神 (2006林賽羅漢主演)
9,兒女一籮筐
10,冰雪公主〔超級推薦〕
11,我的朋友是明星〔超級推薦〕
12,辣媽辣妹〔超級推薦〕 (林賽羅漢主演)
13,物質女孩〔超級推薦〕
14,瘋狂金龜車 (林賽羅漢主演)
15,平民天後〔超級推薦〕
16,公主日記(不用說勒)〔超級推薦〕(還有第二部喲!)
17,歌舞青春〔超級推薦〕[很熱的電影!](Ⅰ和Ⅱ都喜歡)
18,律政俏佳人
19,麻辣寶貝〔超級推薦〕
20,戀愛刺客
21,美少女啦啦隊〔超級推薦〕
22,12月男孩〔超級推薦〕 (哈利波特演的喲)
23,足球尤物
24,魔法雙星
25,超完美男人〔超級推薦〕
25,勁歌飛揚〔超級推薦〕
26,紐約時刻
27,奶牛美女
28,穿PRADA的惡魔〔超級推薦〕
29,天生一對
30,高校天後〔超級推薦〕
31,像喬丹一樣
32,牛仔褲的夏天〔超級推薦超感人~〕
33,初戀的回憶〔超級推薦 欣慰~〕
34,甜心辣舞〔超級推薦〕
35,花豹美眉
36,女兵報道
37,女生向前翻〔超級推薦 很立志!〕
38,小姐好辣
39,歐洲任我行
40,留級之王
41,風雲才女(希爾頓酒店繼承人之一尼克?希爾頓首部主打影片! 這是一部有關大學女生校園生活的喜劇,影片描述大學校園里一群正處於青春叛逆期、蠢蠢欲動的特權階層少男少女平日里生活的點點滴滴…… 有點點SEX)〔超級推薦I LOVE HILTON SISTERS〕
42,誰領風騷〔超級推薦 女生的可怕和可愛〕
43,SAVED
44,瘋狂有理
45,初露鋒芒
46,美麗壞寶貝〔超級推薦(很有教育意義)〕
47, 新歡樂滿堂
48,幾乎正常
49,總統千金歐游記
50,辣妹保鏢
51,我愛貓頭鷹
52,朋友一場
53,偶像有約
54,徹夜狂歡
55,窈窕美眉
56,第1女兒〔超級推薦〕
57,被拯救者
58,對此承諾〔超級推薦〕
59,魔法保姆
60.對面惡女看過來
61,變裝拍檔〔超級推薦〕
62,虛擬偶像
63,新丁駕到
64,怪女孩出列〔超級推薦〕
65,一吻定江山
66.籃球兄弟
67,流行教母
68,魅力四射
69,美國甜心
70,超完美奪分〔超級推薦〕
80——86美國派1——6
87,小王子(韓)
88,不設防都市(韓)
89,科洛弗檔案
90,十誡
91.戀愛假期(急速推薦)
92.喬治亞法則(林賽羅漢)
93.美女與丑姑(風流女帕里斯希爾頓新作)
94.附註我愛你(新片!唯美愛情)
95.珍妮朱諾(韓國,有關懷孕少女和純情少男的)
96-100驚聲尖笑1-4(美國超級諷刺好萊塢大片大搞笑電影,極力推薦)
1.《充氣娃娃之戀》 lars and the real girl
心理學看點:孤僻症,妄想症。
雖然不是RYAN的經典之作 不過他表現得很好
2.《吮拇指的人》thumbsucker
心理學看點:ADHD Ritalin,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
3. 《大象》 elephant
心理學看點:電影以一種難以想像的時間-空間語言挑戰了傳統電影的現實主義,從這個角度,討論自然而然地進入到一個哲學層面,對一件已經發生的事實,時間已經過去,以回憶和和判斷建立的感知體系能夠還原事實本身嗎?從現象出發如何抵達真相?經驗事實是否就是事物的本質?電影的藝術虛構性與現實的真實性之間到底是怎樣的關系?這個題域從胡塞爾的現象學開始一直到德勒茲的「影像-時間理論」似乎一直在延伸,加斯想我們在這部電影中看到,任何理性,無論是意識形態的權力話語還是純粹的理論/話語推導,在現象的叢林中是多麼盲目和無知。他說,「我就像哥侖布,我對一切將一無所知」,也許正像《疾走羅拉》的開場白那樣,「電影只進行90分鍾,剩下的都是理論了!」
gus van sant 這個GAY帶給我們的全是心裡上的震撼
4. 《秘窗》 secret window
心理學看點:DID,多重人格。
johnny同學表現最好的一部 比海盜強的多了。。
5.《致命ID》 Identity
心理學看點: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舊稱MPD,多重人格障礙。DID 身份識別障礙 多重人格
其實每個人都是有多重人格的 問題在於你發現了多少
6. 《火柴人》 matchstick men
心理學看點:潔癖、強迫性人格。
我也有相反的封閉空間恐懼症
7.《歌西卡》 gothika
心理學看點:犯罪心理學,失憶。
最有趣的psychology branch就是criminal psychology
8. 《失眠》 insomni
心理學看點:嚴重失眠症。
睡眠障礙還是比較嚴重的事情 請大家都不要忽視
9.《異度空間》 inner senses
心理學看點:精神分裂症。
超自然現象是由心理角度造成的
10. 《美國精神病人》 american psycho
心理學看點:雙重人格 精神分裂症
NC-17 如果選擇看的話還是悠著點兒 NC-17意味著有看著猝死的可能
11.《鋼琴教師》 la pianiste
心理學看點:繼《藍絲絨》以後最卓越的性心理變態電影傑作。
這種東西是越看越上癮的 小說比較精彩
12.《美麗心靈》a beautiful mind
心理學看點:妄想型精神分裂症,以及愛在精分治療中起到的決定性作用。
第一個想到的居然是nash equilibrium。。。學經濟學瘋了
13.《死亡試驗》 das experiment
心理學看點:服從心理,經典的社會心理學實驗。
算是給我最大靈感的了
14. 《海灘》 the beach
心理學看點:假人性的貪婪,是徹頭徹尾的一個心理學實驗。
15.《記憶碎片》 memento
心理學看點:Short-term memory failure 短時記憶障礙,海馬體損傷。
我最討厭海馬體。。。因為它和下丘腦長得很像。。。讓我背得很糾結
16. 《搏擊俱樂部》 fight club
心理學看點:DID,身份識別障礙,多重人格。
心頭大愛!!!心理學入門影片
17.《靈異第六感》 the six sense
心理學看點:兒童心理學。
18. 《聖女貞德》 the messenger:the story of joan of arc
心理學看點:精神分裂症。弱弱地說一句。。。信仰就是精神分裂
19. 《一樹梨花壓海棠》 lolita
心理學看點:****、性心理變態。性心理變態還是很普遍的。。。我一直自我懷疑中
20. 《心靈捕手》 good will hunting
心理學看點:心理咨詢,認知行為療法+來訪者中心。精神分析弗洛伊德。
被ben和matt年輕的才華震撼到了 這倆人怎麼越老越不中用
21.《心理游戲》 the game
心理學看點:人格/性格測試,應用,設計情景。
和諾蘭同學有相同嗜好的大衛同學的作品 我一直懷疑他倆都是嚴重的心理學痴迷者
22.《第八日》 le huitleme jour
心理學看點:唐氏綜合症。
23.《夢旅人》 picnic
心理學看點:影片並沒有過多地表現精神病的歇斯底里,取而代之的是這些病人的單純和可愛,由此展現了現實的殘酷和生命的脆弱。岩井俊二的巔峰作。
24. 《一級恐懼》 primal fear
心理學看點:法庭中的心理學家,職業資格,犯人偽裝多重人格。犯罪心理學典型代表作
25. 《本能》 basic instinct
心理學看點:弗洛伊德、性與暴力的本能。
26. 《沉默的羔羊》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心理學看點:Abnormal的心理學,潛意識,人格分析。變態心理學,異性癖、食人狂。最全的了
27. 《雨人》 rain man
心理學看點:孤獨症(通俗點叫自閉症) 高功能孤獨症。
28. 《藍絲絨》 blue velvet
心理學看點:展現了各種性心理扭曲的場景。心理學電影開山鼻祖
29. 《發條橙》 a clockwork orange
心理學看點:條件反射,厭惡療法,行為主義經典。classical conditioning的代表 直接表現了UCS UCR CS CR的關系 經典中的經典
30. 《愛德華大夫》 spellbound
心理學看點:夢的解析、失憶、強迫泛化。精神分析中的經典。希區柯克同學 你很牛
2009年50部不可錯過的電影
之一 http://blog.xiaonei.com/GetEntry.do?id=352996495&owner=254760756
之二 http://blog.xiaonei.com/GetEntry.do?id=352999827&owner=254760756
之三 http://blog.xiaonei.com/GetEntry.do?id=353002729&owner=254760756
之四 http://blog.xiaonei.com/GetEntry.do?id=353006145&owner=254760756
之五 http://blog.xiaonei.com/GetEntry.do?id=353008115&owner=254760756
㈩ 「看英文電影提高英語聽力」的論文1000字
任何一種能力的培養和學習都是需要興趣來支撐的。學習英語聽說可以使英語不再枯燥無味,不再只是冷冰冰的單詞和語法,而是一種生活的方式,一種快樂的實踐。提高聽說能力的最好方法就是把自己完全浸入英語的語言環境,在這里首推多看英文原版電影和電視劇。
美國好萊塢電影風靡全球,英文原聲電影在我國隨處可見,但大多數英語學習者對觀看原聲電影在英語學習中的策略及作用,存在諸多的疑慮。他們認為,看英語電影是「不務正業」的學習活動。通過觀看原版電影,學習者可以更好地了解語言中的文化現象以及語言與文化之間的依存關系。比如,「Friends」以及「DesperateHousewives」等系列電影,備受許多成功英語學習者青睞。在觀看過程中,我們不僅要注意學習鮮活的日常生活用語,學習「用英語說話」,而且要注意了解英語文化中特有的「喜怒哀樂」。這樣,看電影並不只是一個簡單的娛樂和消遣的過程,也是一個豐富英語語言文化知識、提高綜合運用英語能力
那麼我們都知道要想學好英語,應該先從聽說入手。
英語聽力基礎差的學生,要注意選擇自己喜歡的聽力活動。比如,堅持看英語電影,就是提高聽力的有效途徑,因為電影圖像中的視覺支持,使聽力理解變得更為容易。在具備了基本聽音能力之後,可以堅持聽英語廣播和英語講座。這里,值得提醒的是,有效的聽音過程包括復雜的學習活動。學習者除了注意模仿語音和語調之外,還應該學習和記憶聽音材料中出現的新的語言知識,並注意區分正式口語、日常口語以及書面語的不同表達法。
由於電影都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優美動聽的主題音樂,極具震撼力,與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吻合,,因此合適的影片能給人帶來美的享受,激發我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語言就是環境的產物,所以大家在學習口語,特別是在練聽力的時候,要不斷地給自己映照出這種環境來。
看電影對學習英語最有幫助,世博外語的張峰校長表示,一定要看英文原版電影,不要看字幕,一直聽下去,當你可以分清一句很長又被說的很快句子的單詞個數的時候,就證明你的英文水平提高了
因為國內英語環境的缺乏造成國內英語學習者的口語學習困難,觀看英文原版電影其實也是學英語的好途徑.文章以風靡美國的情景喜劇《老友記》(Friends)為例,分別闡釋了原版電影中的語音、句子與詞彙、內容與題材以及文化和思維在英語口語學習中的提高作用。
然而,我們平常對於打招呼的話,習慣性的只有:How are you? How do you do? 兩句,到底老外在現實生活裡面是怎麼說話的呢?看看美國電視劇收視神話《老友記》,裡面6個年輕人天天和不同的人打招呼,整整10年了,都沒有什麼重復的話出現。裡面大量的時髦日常用語,是大家學習美國口語挖掘不盡的寶藏。一句How you doing?換不同的語音語調,意思也馬上隨之改頭換面。這樣學習英語的過程將不再是suffering, 而是有所收獲感到高興的過程。
原版電英語句的隨意性,不完整是它的主要特徵。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我國的英語學習者接觸的絕大部分是書面語體。而在英語影視劇中,口頭體的語言材料是最重要的特徵,具體表現為口語中流行的慣用表達方式、俚語以及相關的跨文化因素。
而在影視中,角色眾多,根據劇情的要求,每個角色都有自身特有的語音、語調和語速,再加上連讀、弱讀等,這些與我們學習的英語聽力材料相差甚遠,故造成了難以看(聽)懂英語原版影視的情況。
因此,看原版英語影視劇是練習英語聽說的最好途徑,影視劇通過聲音與圖像共同組成了完整的信息,將視覺刺激和聽覺刺激有效地結合在一起,這是其它學習手段所不能達到的,同時還可以調動學習英語的興趣,做到寓學於樂。
那麼電影的作用在於:
1. 電影為語言的運用提供了更真實的情景,使用者更能領悟語言的意境。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文化生活豐富多彩。 人們對於文化的需求不斷的上升。電影事業發展迅速,成為文化陣地的領頭羊。往往一部電影的發行和放映,就引起一股社會的潮流和時尚。尤其是一些大片已經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一部大片的發行,人們爭先恐後的觀看。生怕走在時代的後面。中學生尤其如此。 大片無論從他的投資和製作都堪稱為典範。其中的故事性強,情節曲折,語言考究並具有時代特色。除次之外,還有經過改編的經典文學巨著的影片,其包含的文化和歷史可為文化的珠寶,永發光芒。從而使人們走進時間隧道,去遨遊的最好去處。人們可以從中不斷的汲取精神的營養。
電影中包含的語言及風俗習慣,以及歷史事實是學生了解世界文化的窗口和主要手段。它可以最大程度的滿足學生對於知識和文化的需求。電影中的人物特點,語言,行為舉止的獨特具有感染力。
然而,電影作為一種文化傳播工具,提供了最好的語言情景,和最實用的語言.電影的對白配合上情景和人物的表情,不像我們課本上的文字那麼枯燥,那麼難以理解.如我們在觀賞獅子王片段時,當辛巴和父親一起在晨曦中眺望自己統治的遼闊疆域時,父親講到Look, Simba, everything the light touches is our kingdom…。那種唯美的畫面和音樂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也使學生很容易地理解了這句帶有定語從句的復合句及他們所說的每一句話,更使他們充分感悟到了生命的價值和獅子王濃濃的父愛。而如果把這一段以書本的形式一字一句的交給學生是無法讓他們體驗到尊重生命的哲理的。我們還要花更多的時間使學生理解每一句話。這種學習語言的方式是機械的.常常是背了很多到用時還不能用的地道,也不能用的符合英語國家人的習慣。
就拿我國的國產影片來講,近年來推出了不少膾炙人口,走向國際影壇的大片。電影《一個都不能少》「Not one less」 ,《神話》, 「The myth」 《英雄》 「Hero」 等電影都是用英語字幕,語言中滲透著濃厚的文化,但是從英語把他表現出來。而我們學生所運用的教材也有許多是汲取了電影的營養,使其豐滿和具有時代氣息。比如現行教材中許多材料都是圍繞電影的話題來展開的。如高中第一冊的第一單元 「GOOD FRIEND 」 中的閱讀就是電影 「Cast away」就是例子。課文中以魯賓遜的經歷來引出話題,談論如何認識到朋友的重要性及如何交朋友等。設想如果讓學生欣賞該部影片,那麼將更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不但可以從中加深對於課文的理解,更能觸發學生對於語言的認識和體驗。
2. 電影作為一種視頻文本所產生的吸引力是我們書本教材所無法比擬的。
這一點是勿庸質疑的。我們天天都在上課,每天都是一樣的枯燥,如此學習的結果是可想而知的,厭倦聽課,厭倦作業
看英文電影重要的是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學習英語的方式,我想沒有哪套課本能對讓我們對學習英語產生誘惑力和影響力的,而電影卻有。因為電影讓英語「活」起來
其實,看外文電影學英語的方法在我國由來已久。在我國老一輩的旅美作家和學者中,大部分都有過看電影學英語的經歷。如今,通過看電影學英語更成了成人英語教學的常用方法,像「新東方」等國內一些著名英語培訓機構就專門開設了類似的培訓課,通過觀看經典電影來訓練學員的英語口語能力。
看電影學英語,表面在看,原理在聽,這種方法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鍛煉聽力。電影聽力不像聽磁帶那樣乾巴巴的,觀眾可以通過故事發展的邏輯推理,感覺到台詞的意思。另外,在詞彙學習上,可以將詞彙的用法做詳盡的分析,挖掘詞語的深層含義,對詞彙有一個全方位的認識,而不僅僅停留在「就詞論詞」上。
另外,通過觀看電影,觀眾可以更加了解西方文化,體會東西方價值觀念的不同,將語言上升到真正意義上的交流,讓英語真正「活」起來。
3電影中所使用的語言是純正的,地道的,更是實用的。
眾所周知,學習語言應通過對話進行。不同語言的會話結構差別不大,大部分可以從母語遷移過來。差別大的是參加和進行談話的習俗,如怎樣遵從本族語言國家人的說話方式和禮儀等。電影課可以形象直觀的向學習者展示怎樣通過會話實現語言的各種功能。使學習者不僅僅學到知識本身,更重要的是可以學到語言的使用背景,真正可以使用到正確的場合。
語音作為語言學習的一個重要組成,第二語言的語音系統既不是第一語言的,也不是目的語的。它與第二語言語法系統一樣,是學習者自己的一套系統。影響語音習得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的因素與學習者的母語無關,屬於語言的普遍性;有的因素屬於母語遷移;有的因素屬於學習者的認識能力。學習者的困難不是新的語音或者母語中沒有的語音,而是與母語相近的語音。如果不考慮目的語系統,只單純根據本族語者的發音來糾正學生的發音,這樣的教學方法有失全面。而通過原版的英文電影,可以有效補充靠中國英語老師來糾正發音的劣勢。
電影中使用的語言都是最地道的,合乎英語國家人說話習慣的。學語言不光要學所謂的官方的正式的語言,還要充分理解貧民語言和文化,以及發展中的語言。而通過電影學生們不止能學習地道的英語,還能學習很多課本上見不到的俚語和俗語,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與習俗以及理解相同的句子在不同場合的意義。而電影正為我們的教材提供了這種條件和補充。因此,在英語教學中加入英文電影配音,使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口頭表達能力,語言認知能力都有了極大的提高。並通過對影視的了解和把握,可以從一個方面了解一個民族的文化,具備藝術素質,為學生理解現當代社會歷史與其它門類的文化藝術,提供學習和探究的基礎平台,是對現行外語教學方式有機的補充,為我們在國內也能習得流利地道的英語提供了一條捷徑。
電影藉助聲音和圖像,我們不僅易於理解真實的語言材料,而且能逐漸掌握英語為母語者說話的語言使用特點。日積月累,可幫助我們突破聽力理解的大難關,同時對我們的口語也有促進作用。
然而,原版電影還有以下作用:
1、看英文原版電影有助於你將背下的句子用出去!因為當你發現電影里的人物脫口而出的竟是你能背下的句子時,那是很興奮的!這也是在間接的賣弄你學的句子。要記住,賣弄一次比背十次的印象還要深!
2、英文原版電影是學發音的最好材料!我們平時練習發音都是一個單詞一個單詞的練,對著枯燥的口腔圖糾正發音,似乎發音的練習如此的漫長而又枯燥!對初學者來說,有必要掌握基本的發音規則和規律,但是一旦你有了一定的詞彙量和句子量後,就應該投入到實戰中去,而英文的原版電影就是非常好的實戰!
3、 看英文原版電影能激活你學的單詞、句子和語法!因為孤立的背單詞和語法是沒有用的,必須把它用出去,而看英文原版電影則可以將你學的單詞全部激活,變成你的口語單詞,一個單詞一旦變成你的口語單詞以後,那這個單詞已經達到最高境界了!
4、看英文電影是避免枯燥的最好的方式!天天苦行僧似的一個人在默默的背著單詞和句子確實很辛苦,而且不見得成效有多大!但如果你去看英文電影,裡面的情節會很快吸引你的注意力,在不經意的時候掌握了英語!
5、 看英文原版電影能讓你學到最鮮活的詞彙和表達!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們平常背的句子其實有很多都是已經過時的或者在口語中不常用的句子,但通過看英文原版電影我們可以學到很多最時髦、最鮮活的詞彙和表達法,比如昨天我看老友記時學到了一個地道的表達法,叫Have you put your foot down?(你已經決定好了嗎?)還好很多很多好的地道表達等著你去學習和吸收!
6、看英文電影給你提供了一個全英文環境!幾乎所有學英語的中國人都在抱怨,我們學英語缺的是英語環境。其實不然,通過看英文電影你其實已經完全溶入在那個環境里了,你會想像你就在那個電影裡面,扮演著某個角色,操著一口流利的英語在跟別人交談,多麼美妙,多麼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