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英文電影 » 愛樂之城電影英語觀後感

愛樂之城電影英語觀後感

發布時間: 2022-12-12 19:37:53

Ⅰ 電影愛樂之城觀後感

電影愛樂之城觀後感【1】

縱觀十幾種傳統影片類型中,歌舞片可能是最不受觀眾、影評人待見的一種類型。不知多少人看到電影中的角色突然唱起歌跳起舞就大翻白眼。確實,如果處理不好,在劇情中突兀的插入歌舞場景很容易造成觀感的割裂,甚至尷尬。所以在那個歌舞片的黃金時代過後,這個類型始終在走下坡路。2002年的《芝加哥》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幾乎已經是該類型的絕唱。最近10幾年來,歌舞片已經逐漸走向滅亡,值得拿出來說的無非是褒貶不一的《悲慘世界》。再有,就是販賣男色的《魔力麥克》了。

而Damian Chazelle帶來了《愛樂之城》,這個在兩年前憑借《爆裂鼓手》一片驚艷全世界的年輕人,在自己的第三部電影中使用了更大牌的卡司(Emma Stone和Ryan Gosling),和躍升數級的製作規模。且沖破新秀牆,即使在影片後半段逐漸拋棄了歌舞片形式,也可堪稱拍出了應該是近十年最好的歌舞片。

《愛樂之城》中穿插始終的音樂類型,也是主角Sebastian(Ryan Gosling飾)所追求的夢想——爵士音樂(Jazz),就像歌舞片這個影片類型一樣,逐漸走向死亡。而Seb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理想主義者,最大夢想就是開設自己的爵士樂俱樂部,並一舉拯救瀕死的爵士樂。而事實上,他只是一個在高檔餐廳彈奏鋼琴的樂手,靠著彈奏節日樂曲賺取聊以果腹的小費。

影片的女主角Mia(Emma Stone飾),則是一個四處碰壁的女演員,白天在咖啡廳做一個受盡白眼的服務員,業余時間試鏡了無數角色,但無一例外,均毫無音訊。事實上她沒有什麼夢想,卧室里掛著眾多好萊塢黃金時代電影的海報,卻連《無因的反叛》都沒有看過。和其他3個女孩租住在一間房子,流連於無聊的約會與派對。

因為一段音樂,兩人終於正式相遇,Mia在Seb身上找到了理想的模樣,Seb在Mia身上找到了奮斗的理由,他們和其他我們熟知的愛情電影一樣,雖然路有坎坷,但還是彼此相愛。

《愛樂之城》是一部足夠好看的電影,Chazelle拋棄了他在《爆裂鼓手》中備受好評的碎片式剪輯,化繁為簡,避免了所有不必要的剪輯點,只是利用流暢唯美的運鏡來展現。開場的長鏡頭尤為明顯,一段5分鍾歌舞長鏡頭直接鎮住了場,行雲流水的鏡頭配合著數次角色的更換,鮮艷的色彩和街頭文化的融入更添色不少。雖然回頭想來這段與影片主題並無太大關聯,但難度極大的拍攝和出色的觀感讓影片還沒有開始就已經贏得現場媒體的一片掌聲。

《愛樂之城》更是一部足夠好聽的電影,讓我人生中第一次有在影院中只是聽著影片中的原聲就落淚的體驗。爵士樂不必多講,對Mile Davis,Charile Parker戲謔般的致敬定會讓很多爵士樂迷會心一笑。John Legend的友情出演,為影片加入了融合爵士(Jazz Fusion)和電子舞曲(EDM)的現代風格。而在男女主角的愛情對手戲中,旋律動聽的流行樂讓影片的好聽度再上一個層次。可以說,影片在各個層面上滿足了幾乎全部音樂類型的樂迷,“愛樂”兩字名副其實。

而Chazelle在《愛樂之城》中又一次展露出了自己對影片結尾的超強把控力,一段對於整部電影再解構的夢境戲,穿插了眾多影史上的拍攝形式,從畫面、聲音、再到情感三方面沖擊,讓我兩次為了這一場戲淚流滿面。

在導演Chazelle的處女作《公園長凳上的蓋伊和艾德琳》中,男女主角的名字分別為Guy和Madeline,而這正是雅克·德米的經典歌舞片《瑟堡的雨傘》中男女主角的名字。在《愛樂之城》中,導演也無處不在的向《瑟堡的雨傘》和那個黃金時代致敬。而這樣的致敬,從布景中張貼的海報,到片中影院所放映的電影,還包括且並不局限於《無因的反叛》、《卡薩布蘭卡》、《雨中曲》、《黑貓》、《綉巾蒙面盜》等等。兩個主角甚至來到了《無因的反叛》里著名的取景地Griffith天文台,上演了一出星空中的無重力宇宙舞蹈。

影片分為5個章節,冬、春、夏、秋、再到冬,就如同兩個主角的情感經歷。而據導演Chazelle所說,《愛樂之城》是關乎藝術家在夢想與現實之間掙扎的故事。影片也從第三章節起,就將主題聚焦在了兩人追逐夢想的過程。生活所迫的Seb受到金錢的誘惑走上了商業之路,堅守自己的Mia卻因為天賦的不足再次失敗。

這可能才是導演在《愛樂之城》,甚至《爆裂鼓手》中一直想要講述的東西:偏執的理想主義者通常都會走向兩種結局,一是撞到南牆立刻折返,二是撞破一面又一面的南牆,而等在最後的究竟是深淵還是輝煌,全憑個人天賦。

即使拋開這所有的表達,只從最膚淺的層面去觀賞《愛樂之城》,這也是一部近乎完美的電影。絢麗色彩、動人音樂、你可能不會對於影片中兩人的情感有所共鳴,但你一定會記住Seb和Mia在Griffith Park的紫色天空下翩翩起舞的身影,也不會忘記兩人喃喃的唱出City of Stars的動人模樣。

你很難找到一個形容詞去定義《愛樂之城》,因為它太過豐富。它關於愛情、也關乎理想;它講述成功、又不免失敗。它是艾瑪·斯通的輕吟淺唱,也是瑞安·高斯林的低聲哼曲,更是他們兩人在Griffith公園紫色夜空下翩翩起舞的身影。它可以是理想主義者的奮不顧身,也可以是失敗之後的沉淪、振作、再次嘗試。它是對歌舞片黃金時代的完美致敬,也更是返璞歸真的電影本真。

任何的溢美之詞都無法精準的形容《愛樂之城》的'精緻與美麗,只有一次又一次的觀看,在淚奔之餘拍紅雙手。

電影愛樂之城觀後感【2】

若讓我來評價這部電影,我只能說,影片前半部乏善可陳,甚至令人懨懨欲睡,後半部情節有稍許驚喜,間或穿插進的歌舞如同影片劇情推進的調味劑,等你看劇情看到堅持不住時,歌舞就碰了出來,讓觀眾從平淡無奇中暫時解脫。歌舞片是好萊塢的“傳統保留項目”,若要和《音樂之聲》《雨中曲》這些劇情飽滿,歌舞流傳於世幾十載的歌舞片黃金時代的作品比,《愛樂之城》只能算是個“小字輩”。

至於為何該片奪得那麼多獎項和獎項提名,哎,大洋彼岸的審美標准不一直是上躥下跳的么?一時把大獎給《拆彈部隊》這樣的“主旋律”影片,一時又突然青睞法國拍的復古默片。歌舞片是美國電影的傳統,並且是已經沒落的傳統,這些個獎項和獎項提名間大概混雜著向“傳統致敬”的意味。

但《愛樂之城》遠渡重洋來到中國,緣何受到這么多中國年輕人的青睞,讓他們在影院內影院外感動到哭斷腸?塞巴斯蒂安和米婭的愛情,折斷在米婭的成功之路上,歷經挫折,米婭成了影星,嫁給大款,過起了奢華生活;他們兩個,相遇在塞巴斯蒂安開的爵士酒吧里,塞巴斯蒂安終於實現了自己的音樂夢想,可此時他的愛人已嫁作他人婦。他顫抖著為愛人再奏一曲,此時影片給出了一個令觀眾肝腸寸斷的情節假設:這對佳偶結合,共度一生。

錯過,令人肝腸寸斷。但細細想來,米婭這樣的姑娘能成為心懷各種夢想的男人的佳偶吧?米婭為著塞巴斯蒂安不為人認可的鋼琴演奏迷上了他;她棄了上流社會的富裕男友,和一貧如洗的塞巴斯蒂安相依相伴。當這對戀人租住在狹小簡陋的公寓中過著貧窮生活時,米婭從未抱怨過愛人,她沒覺著愛人經濟條件差是“對不起她”;相反,當塞巴斯蒂安為著5000美金月薪和流行樂隊四處巡演時,米婭卻想放棄他了,因為他“放棄了夢想”。

想想我們周遭的現實,多少女人為經濟的困頓抱怨男人,會為著5000美金的月薪幫男人戒斷夢想,會把愛人的價值等同於5000美元的月薪?米婭不是,她要“詩和遠方”,她自己追求到了“詩和遠方”,她也要陪著愛人追求“詩和遠方”。很多人說,《愛樂之城》告訴我們,愛是互相成就。很多人哭,因為米婭之愛求而不得。我們常常以愛之名逼愛人與現實苟且,我們常常被所謂的愛囚禁在雞零狗碎的生活表層。米婭之愛,是愛應有的樣子,但世間誘惑太多,此愛難求。

米婭之愛也凸顯了《愛樂之城》的高級之處:它在一個看上去很俗套的愛情故事中,加入了這一筆超凡脫俗,叫我們俗世男女反思愛的真諦。塞巴斯蒂安與米婭這對佳偶是否在一起已不重要,因為他們都目送對方到達了他們追求的遠方,他們是愛人,也是戰友。

電影愛樂之城觀後感【3】

當歌舞劇看的話,是非常有Singing in The Rain的感覺。

當然,在這樣的前提下,大冬天的晚上,女主只穿小禮服街上走還不覺得冷(雖然好萊塢的冬天不冷,但明明白天還穿著羽絨服);兩人到一個天文館約會到一半忽然飄起來跳舞(可能是為了表現心情愉悅);電影院里,女主跑到台前找人,這么擋視線,居然沒有觀眾罵她(可能觀眾素質實在超乎想像的好)等等這種邏輯問題,就不要太糾結。

兩個追夢人大多隻能共患難,不能共富貴,名成利就之後便會分道揚鑣,所以電影的結局在我意料之內。

在他學會妥協,與討厭的人合作,做不喜歡的音樂,整日為事業忙碌,有一天她問他是不是放棄夢想?

兩人還為此起了爭執,直到Mia的獨角戲慘敗,演技被路人嘲笑,她不由得對自我產生懷疑,他倆的愛情也隨之崩潰。

後來,當他重拾理想並成功開了一間Club,彼時她也大紅大紫,同樣是一個舞台的距離,同樣的一首曲子,台上台下卻已物是人非。

敘事方式很特別,但我對電影的感覺一般。

我想我真的沒法跟只為藝術而生的藝術家在一起,我一直認為只有你變得強大,有話語權有錢才無需顧慮別人的喜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就像張曼玉,她不需在乎大眾喜不喜歡她的歌聲、她的音樂,不論你欣賞與否,她想唱就唱,因為她不需要靠你吃飯。

當你窮困潦倒,自己都養不活自己時,還怎麼實踐夢想?

只有極少數的人在實現夢想的同時還能賺到錢,一般的人如你我給自己設下期限後,不行就認命,換另一個方式也能到終點。

當然不受生活脅迫、不向現實低頭,即使三餐不繼,也堅定不移奔向目的地的人,我是極為敬佩的,因為我做不到,我只會在夢想和現實之間找平衡點,爭取兩邊都能兼顧。

最後是一連串的重新假設過程和結局,然而世上根本沒有如果,那一首曲,是開始也是結束,從此是路人。

Not my cup of tea,一度在想要不要為了zhuangbility打個5星,畢竟是的將電影嘛,後來擔心裝逼被雷劈,還是遵從內心,給了個3星。

Ⅱ where is my La La land (《愛樂之城》觀後感,嚴重劇透)

作為無業遊民的第一天,我並沒有去完善自己的簡歷,而是終於一個人去看了自己心儀了很久的電影《lalaland》,我更喜歡這個英文名字,並不是因為可以裝叉,而是它讀起來比愛樂之城更加的帶感,據說它是洛杉磯的小名,也只一種虛無縹緲的夢,本是一個貶義詞,而在導演的營造下,它將會變為一種積極的追夢人的名詞了吧!

頂住了辭掉工作後的所有外部和內部的壓力(主要是內部的),看完這部片子後,心中滿是歡喜。首先,它果然沒讓我失望。之前的觀影經驗,我對太多的電影抱有了無盡的期望,看完之後雖覺得不差,但總是有點淡淡的失望。一度讓我覺得原因完全是出自與自己,因為自己的期望過高,所以無論是任何電影或事情,都不可能達到你的標准。就像張愛玲說的白玫瑰和紅玫瑰一樣,想像總是最美好的。而lalaland打破了這種魔咒,它在我對它產生了無限的期待和幻想後,依然給了我特別多驚喜和感動。其次,我剛剛辭職,對自己的未來有些迷茫,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做什麼,自己真正熱愛的是神馬?當看電影時,發現了男女主角與我一樣,都陷在了生活的泥潭裡,高司令窮困潦倒,石頭姐屢次試鏡失敗,頓時覺得自己並不孤單,找到了一點點的慰藉。即使我不知道我的未來是否能像他們一樣能擁有一段美好的愛情,或是最終夢想實現,但是當我看到她們都擁有夢想,即使放棄過,即使妥協過,當看到他們對自己夢想,對自己喜歡的東西的那種熱情,很真實的、奮不顧身的那種熱情,都很濃厚的感染著一個沒有夢想的我。

我特別喜歡導演處理的那些小細節,讓我總是欲罷不能,雖然大概上明明是一個狗血的言情劇情節,但還是讓我在黑暗的電影院里情不自禁的上揚了嘴角,路出了花痴的微笑。我非常羨慕那樣的愛情,其實這也是我想擁有的愛情,兩人一起在追夢路上攜手奮斗,縱然有苦有淚,仍然一起成長。這是一個歡喜冤家墜入愛河的故事,但是導演通過歌舞劇和巧妙的情節安排,讓一切惡俗全變成了浪漫與美好的信物。開頭時,導演就來了一場大型的室外高架橋上的堵車歌舞秀,好像在宣告觀眾,對!我們這是一個歌舞片,就是一言不合就會跳舞的。而我也在心中暗暗的想,果然是一個歌舞片,這是在像寶萊塢的電影學習么?而當我看了20分鍾後,我就發現我錯了,歌舞和故事情節特別融洽的合為一體,毫無違和之感,並不是像寶萊塢那種為了跳舞而跳舞,也不像歌舞青春那種營造了強烈的氣氛,而是這段情節以歌舞的形式表現,會更能讓觀眾們更深刻而立體的感受到男女主角的心情和境遇。有時候,我都很期待歌舞出現,因為它更能讓我沉迷於電影的情節中,代入感特別的強烈、浪漫和動心。

高架橋上的堵車歌舞秀後,就讓高司令和石頭姐有了一次碰面,是一次很惡劣的碰面,高司令按喇叭按到耳膜震裂,他倆還互相豎了中指。殊不知,之後按喇叭按到耳鳴卻成為了他們之間就浪漫的只屬於他們的梗,變成了一個他們愛情的標識。情侶之間,不就是擁有兩人之間才懂的默契或梗,別人都不知道,只是自己偷著樂嗎?無論是之後他們約會時,高司令都要大按喇叭告知石頭姐我來了,還是最後在不知道石頭姐的家,在社區里,大按喇叭想找到石頭姐家鼓勵她去參加試鏡,我忍不住笑出聲來,覺得他們簡直就是在不漏聲色的虐狗,即便劇中的人都覺得高司令這樣真的很煩,我想也只有石頭姐和我或其它觀眾樂在其中吧。還有一幕,當石頭姐被高司令的鋼琴聲吸引的時候,她迎上去說我好喜歡你的。。,卻被高司令無禮的肢體頂撞後,揚長而去,熒幕前的我也感到了尷尬了和被冒犯,但當在最後的另一個時空里時,卻驚喜的讓無禮的頂撞變成了激烈的擁吻,通過欲揚先抑,讓我對他們的愛情擁有了更多的幻想。

男主高司令其實臉長得完全不是我的type,但是特別喜歡他的人設,他擁有好多我對我另一半的期待的小特質。從最膚淺的外表說起,比如他很高大魁梧,無論是t恤還是西裝,都很帥氣,很有氣質,無論是在彈傳統jazz時,還是跟著非主流樂隊玩pop的時候,都很有感覺,毫無違和感。當然我不是個膚淺的女紙,他對jazz的熱情特別的打動我,我是一個很容易沒有激情的人,我喜歡跟熱情的人在一起,彷彿他們能感染到我,讓我變得和他們一樣。有時候,我甚至覺得,我的另一半喜歡一樣東西跟喜歡我一樣,我是接受的。我希望我的另一半也能有著自己的興趣愛好,還是那種有種偏執型的,在我看來都非常可愛,不過,我也在默默期盼,他會為了我做一些放棄,這樣我就能很濃烈的感受到他的愛了。當然,我是不會讓他放棄的,在我心目中,我還是會把他的夢想排在我的前面,而只不過,想讓他在他的排行榜上,把我排在他夢想前面,經歷過這種愛情後,我覺得我這生就圓滿了。就像影片的結局一樣,我覺得那便是最好的安排,雖然不是happy ending,但甚是 happy ending。

他很幽默,這點對我來說很重要,我喜歡的人一定是那種動不動就把我逗笑的人,而不是我費盡心思去逗笑的人。我好像能get到他講話的好多笑點,也許我跟他是一樣的怪咖吧,電影院很安靜的時候,我還是傻笑不停,他有時候沒能把女主逗笑,卻偏偏把我給逗笑了,一個笑點很怪異的我,被他踩點了。

他很細心,他記得女主說過的每一句話,他和石頭姐並沒有交換手機,他卻通過之前她們的聊天得到的信息,找到了石頭姐的工作場所,對於任何一個女生來說,都將是很甜蜜的邂逅吧!在好友都不知道她的老家在哪兒的時候,他找到了女主角,只因為他記得她聊天時提過一次說她喜歡看play,家就在在市圖書館對面,很方便,連女主都感到驚訝。這些小細節的表現,都很能打動我,因為我最吃這一套了,比直接跟你說我愛你之類的要好一百倍,這也許也是因為我的不安全感吧,總覺得踏實辦事總是好過於浮誇的甜言蜜語。

他還很浪漫,第一次約會,又沒有通過手機,而是直接約在了一家電影院門口,渴望遇見,而要看的電影,也是他最喜歡的電影,是他想與女主一起分享的電影。電影沒看成,去了天文館,一起在星空里共舞,突然會讓我好想學會那種舞蹈,在兩人氛圍剛剛好的時候,來上一支,讓身體隨著節奏舞動,free-style,那該有多美好。之後,他們出去的每一次約會,不是吃飯看電影等現代人的無聊的約會節奏,而是發現這個城市不同的風景,在他們熱愛的地方揮灑汗水,很是嚮往。

最吸引我的是他的樂觀和積極向上,我很喜歡他在窮困潦倒時,對不看好他的人說的那句「我就喜歡被生活折磨,這樣的話,我就能觸底反彈了」,是何等的樂觀,雖然他是在情緒很激動的時候說出來的,但希望我在之後不順利的求職過程中也能抱有如此大的胸懷吧!在自己的jazz道路很迷茫和暴躁的時候,明明他自己的境況也沒有很好,但他決心與石頭姐約會的時候,俗一點說,就一直在傳遞自己的正能量吧!他總是順著石頭姐的每一句喪氣的話,巧妙的變成鼓勵積極的話,讓石頭姐找到自己的自信,找到自己的熱情。他無條件的相信石頭姐的能力,每當石頭姐想放棄的時候,他的鼓勵不僅讓石頭姐覺得自己的夢想觸手可及,更讓我覺得激情滿滿。他彷彿有一種神奇的力量,當你諸事都不順的時候,一想到他,煩惱好像就自動消失似的,這是一種多麼神奇的力量呢!我深知這種樂觀特別的難得,當前路迷茫的時候,到底要拿出多大的勇氣,才能誠心誠意滿懷興奮的告訴自己或ta,yes,you can!至少現在的我還做不到。

整體看下來,我覺得導演好像沒有刻意的製造煽動的情節,不過,對於淚點低的我,淚腺不受控制的流了3次淚水,流淚的時候,自己都覺得自己的淚點怎麼也那麼怪,我真心覺得導演並沒有想在這里讓你哭的吧!第一次是在他們第一次吵架的時候,明明忙著巡演的高司令抽空做了大餐,給石頭姐一個驚喜。可是卻引發了他們對自己夢想的大吵。對於這個議題,我也是有些矛盾的,我甚至都沒法選邊站,到底贊同高司令,還是贊同石頭姐捏,我很疑惑!是應該選擇你喜歡的事去做,還是選擇別人喜歡的事情去做?雖然顯而易見的答案是當然應該是不顧別人的看法,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呀!就像高司令經常跟石頭姐說,管別人怎麼說,fuck them。 而當高司令發現自己喜歡的人也喜歡那種加入新元素的jazz,而不是old-fashion的那種pure的jazz的時候,他開始嘗試的改變自己,女主很喜歡這種改良版的jazz,但女主卻覺得高司令應該去追隨自己的本心,做自己喜歡的jazz,而不是順應大眾(包括她自己)。兩人都說得好有道理,讓我陷入了深思。戳中我淚點的是,高司令在吵架的時候說的,我明明已經順應你說的改變了自己,而你卻不喜歡這樣的我。你喜歡窮困潦倒的我,只是為了讓那時也不好受的自己尋到到優越感吧!女主聽到這句時,眼睛凝滿了淚水,就像我一樣,因為我也知道女主喜歡那時候的他,是因為他對jazz的熱情,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表現出來的熱情,即便什麼都沒有,有個夢想,就能沒心沒肺的開心。而現在的他,雖然發了唱片,在不停的巡演,但是總是透露著忙中的空虛。其實,我也懂那種曲線救國,但是曲線時,最怕忘卻了初心。

第二次戳中我淚點的是,男女主分手很久後,男主得知了女主得到一場很重要的casting,而女主卻因為經受了太多的打擊和失望,再也不想追逐自己的夢想談心說女主可以實現夢想,是男主說服了女主去參加了那場casting。參加完之後,那是天蒙蒙亮的時候,他們坐在長椅上,高司令告訴她,她一定會得到那個角色的。一旦得到了這個機會,就要全力以赴,不管我們會怎樣,這是你的夢想,你一定要去實現它。他知道她一旦得到了 那個角色,他們就將分隔兩地,再也沒有了在一起的機會。雖然他很愛,但愛到深處,不就是那樣嗎? 為了她的夢想,不惜犧牲他們的愛情,每個人的愛情觀不同,我並不是推崇這樣的做法,但我覺得這是對於我來說,最真摯的做法,無情歲月過後,還會感動著ta,同樣,也會感動著我自己。本來,一生就不只會愛上一個人,但是和ta的回憶和感動是唯一的,就夠了!

最後戳中我淚點的是,男女主兩個人最終都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只是實現夢想的時候,身邊沒有了彼此,但是都還是幸福的。女主和老公一起無意中走進了男主的jazz club,當女主給男主設計的club的名字和logo出現時,我又一次與女主一起淚目了。結尾處,導演很巧妙的設計了一個平行世界,隨著男主的鋼琴旋律中,開始高司令和石頭姐在一起的情景,之前的每一次爭執吵架和冷眼都進行了改寫,全都變成了甜蜜的畫面,一起克服困難,實現夢想,一起結婚、生孩子、堵車到了這家club。。。。最終都隨著鋼琴曲的結束而結束了!

很奇怪的是,明明以前每次看完電影,電影院的燈都會亮起來,然後大家都迫不及待的往外走了。這次,電影結束了,燈沒有亮起來,大家也都沒打算走,都讓我開始懷疑難道是後面有彩蛋嗎?我等了大概2、3分鍾,覺得應該不會有什麼彩蛋了,雖然還是沒有人站起來走出去,我還是帶著我愉快的心情站了起來,打算好好想一想我的lalaland、夢想和愛人,並准備一回家,就去給朋友們強推了!

Ⅲ No One Else Like You——《愛樂之城》觀後感

獨自一個人的情人節下午,慕名到電影院看了《愛樂之城》,看著一對年輕男女在洛杉磯的陽光下沐浴愛河,落魄無助時的鼓勵和功成名就後的相視一笑,讓人心動。

影片的開頭是公路上的交通堵塞,加州陽光正好,伴隨著人們載歌載舞的場景男女主見到了彼此的第一面。之後試鏡失敗車子不見只能步行回家的米婭在最糟糕的時候被街邊餐廳傳來的音樂吸引,推門而進見到了一見傾心的面孔,塞巴斯汀。想要上前打招呼的米婭遇到的只是塞巴斯汀因為被炒魷魚而憤憤不平的背影,沒有多麼浪漫卻也開始了一段歡喜冤家的日常。她在Party上點歌只為了看他不爽的表情,月下彼此唱著我不會愛上你,卻在歌舞中漸漸暗生情愫。

看過米婭在餐桌旁局促不安地保持微笑,最終還是說了對不起轉身去了約定的電影院。也見了塞巴斯汀在為樂隊拍攝雜志照片時呆滯的表情,下一刻沖向米婭孤身一人表演的劇場。

當米婭放棄演員夢想回到家鄉時,塞巴斯汀大晚上在她家門口大按喇叭,一如當初接她那樣把她拉到了試鏡現場。當塞巴斯汀在樂隊中不知所措的時候,米婭也曾鼓勵他,希望他演奏自己最愛的爵士樂。

我不喜歡爵士樂,米婭說的斬釘截鐵,卻在後來愛上了爵士樂。因為你,米婭是這么說的。

俱樂部的名字是棒棒雞,塞巴斯汀一遍遍重復著這個名字。而影片最後米婭走進那傢俱樂部時,牆上的標志卻分明是Sab』s。

當米婭坐在台下聽塞巴斯汀的演奏時候,眼前的場景是兩個人一起走過的大街小巷,一起看過的電影聽過的演奏,是往後相互牽手走過一生的景象。短短一首樂曲,卻彷彿經過了漫長的一生。

我永遠愛你,我也永遠愛你。公園長椅上的兩個人這樣說著。

無關乎結局的一場愛情,縱使最終兩人分道揚鑣,卻依然會記得結尾處米婭回頭和塞巴斯汀四目相對的那一記微笑,一切瞭然於胸卻又相忘於江湖的無奈。

No one else like you. 遇到你,是我這一生最好的事情,無論結局怎樣。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生活中遺憾常有,但在這樣一段時光中,和另一個人因夢想而吸引,在瑣碎而平凡的生活中溫暖著彼此,在別人的嘲笑和不理解中做彼此的觀眾,成為了更好的自己。即便不是Happy Ending,又有何妨。至少,他們都走向了自己人生,在新的故事中成為了自己的主角。正如徐志摩在《偶然》這首詩中寫的那般: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621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596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578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300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315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958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261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689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708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