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劇組英文
㈠ 關於英文電影的製作詞彙
拍攝:picture present
製作:proced by
友情客串:Guest Starring
㈡ 求2部英文電影的英文影評!!
這個殺手不太冷
Luc Besson got the idea of doing this movie while working on his previous movie, Nikita (1990). In that film's third act, Victor the Cleaner (Jean Reno) appears to clean up the mess of Nikita's mission gone wrong. Realizing the potential of the character was underused in that movie, he decided to bring up a story that exploits the full characteristics of a "cleaner". A common element between Victor and Leon is that both men appears in the form of a long wool coat, sunglasses and a cap. Coincidentally, the film's original title was called 『The Cleaner』.
呂克·貝松在拍攝他的上一部電影《尼基塔》(Nikita)時就想要製作本片了。在那部電影的第三個鏡頭,清潔工維克多(讓·雷諾)清掃尼基塔的垃圾時出了問題。導演意識到在《尼基塔》這部電影里,這個清潔工角色的性格特點並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所以他決定另外寫一個故事,充分挖掘出這個清潔工的性格特點來。在維克多和萊昂之間有一個很平常的共同點,那就是這兩個人都穿著長款羊毛外套,戴著墨鏡和帽子。本片起初被命名為《清潔工》。
====================================================
魔戒
Facts and numbers about the trilogy: Over 6 million feet of film shot ring proction; 48,000 swords, axes, shields, and makeup prosthetics; 20,602 background actors cast; 19,000 costumes made by the wardrobe department; 10,000 crowd participants at New Zealand cricket game who made orc army grunts; 2,400 behind-the-scenes crew members at height of proction; 1,600 pairs or prosthetic hobbit feet created; 250 horses used in one scene; 180 computer special-effects artists employed; 114 total speaking roles; 100 real locations in New Zealand used for backdrops; 50 tailors, cobblers, designers and others in wardrobe department; 30 actors trained to speak fictional dialects and languages; 7 total years of development for all three movies.
有關三部曲的一些數字:用了6百萬英尺以上的膠片;劍、斧頭、盾牌以及化妝用假體共用48000個;20602名臨時演員;服裝部門做了19000套戲服;紐西蘭1萬名群眾幫忙錄制了半獸人震天動地的聲音;高峰時期劇組有2400名幕後工作者;做了1600對哈比人的假腳;一個場景中用250匹馬;僱用了180名計算機特效藝術師;總共有114名說話的角色;用到了紐西蘭100處場所;服裝部門的裁縫、鞋匠、設計師以及其他人員共50人;訓練30個演員說方言以及其他語言;三部曲的完成總共花了7年時間。
㈢ 劇組准備工作英文
Several months of preparation and shooting,after a crew my colleagues for their hard work,we in the movie is about to crank up the.
In order to thank our hard-working crew of colleagues,we will be at 17 o'clock on January 1,2010 in the 8th floor restaurant in the hotel held a New Year party.
Evening the same day we will have a rich buffet,as well as the generous raffle prizes.
We look forward to your participation.
Please notify the department heads were colleagues in various departments,and we hope that our High School Musical cast a family member of each family can join us in this family gathering.
㈣ 電影製作中各職務的英文名稱
電影製作中各職務的英文名稱如下:
1、導演-Director
核心職位之一。狹義上的導演負責指導表演和設計鏡頭;廣義上的導演要負責電影拍攝的所有藝術創作部分。
2、副導演-Assistant Director
核心職位之一,分為1st Assistant Director,中文為第一副導演,簡稱1st AD;2nd Assistant Director,中文為第二副導演,簡稱2nd AD。
第一副導演,有時在國內會被被稱為執行導演,是導演具體工作的執行人,主要負責片場的正常運行,以及確保拍攝按照拍攝計劃執行,並製作每日的通告單(call sheet)。
第二副導演,在國內有時被稱為助理導演,或僅僅「副導演」。他負責所有與導演工作有關的信息,報告,和文案。他還負責催場,提醒演員,安排演員或文替,並進行拍攝前的准備工作。他還需要記錄所有工種的工作時間表,協助第一副導演的工作,負責整理所有有關文檔。
3、Procer-製片人
製片人完全控制電影拍攝的資金,是整個電影製作團隊的領導者,也是將一部電影從無到有成功完成的實現者。製片人負責除了導演需要負責的藝術創作部分的其他所有部分,最主要的是資金的籌措。所以,在獨立製片制度中,導演往往就是電影的製片人。
4、Property Master-道具師
製作,購買,管理拍攝道具的人,也即道具部門的總管,與劇本監制(Supervisor)一同工作。
5、Screenwriter-編劇
核心職位之一,即撰寫劇本的人。在影片字幕中被寫作「Writtenby」。
6、Talent-演員
好萊塢對「演員」的另一稱謂,更普通,更口語化。(不需要去區別男女,即actor和actress)
7、Cinematographer-電影攝影師
電影攝影師是對布光,攝影機,構圖,電影拍攝技術了如指掌的藝術創作者。他們是那個真正意義上將劇本文字轉化為圖像的人。
8、Composer作曲
核心職位之一。即創作電影音樂的音樂人。一般被賦予「Music by」的稱號。
9、Costume Designer-服飾設計師
就是設計電影中角色穿著戲服的人。
9、Editor-剪輯
核心職位之一,把拍攝好的素材剪輯成成片的人。
(4)電影劇組英文擴展閱讀:
一般電影的製作流程如下:
1、選擇劇本
這是最重要的,一般是由製片人來選擇劇本,但是也不缺乏導演來選擇劇本的,但是導演在選擇了一部好的劇本之後,就要說服公司以及製片人來為他投資。
2、資金
電影的成本不僅包括導演,編劇,攝像,演員,場景,拍攝,後期,食宿行等的費用,而且包括市場營銷及宣傳的費用,通常市場營銷及宣傳費用等於拍攝費用或1/2的拍攝費用。
每部電影根據概念和要求的不同,可以分為小成本電影,中型製作電影,和大製作電影。小成本電影基本在1000萬人民幣以下,中型製作電影成本基本在1000-8000萬人民幣左右,大製作電影成本在8000萬元以上。
3、選擇導演演員
中國電影不會有選擇導演這種說法的,在一部電影里導演說的算。這就意味著他們不僅要對電影的質量負責,還要對片場的其他方面負責。
而國際電影製作中導演只需要負責好電影拍攝的任務。在國際化的電影製作中是劇本選擇導演,而不是導演選擇劇本。製片人在電影籌備時還要擔當起選擇演員的任務,在中國大陸這些都是由副導演來完成的。
4、明星陣容
在一部成功的電影中,不僅要有很棒的劇本,很好的故事情節,好的導演,最重要的是有大牌明星的參與。明星是電影中閃亮的焦點,也是電影票房的保障。
5、組建攝制組
攝影組包括:場記、化妝、道具、燈光、美術、後期指導、跟組剪接。
6、電影剪接
在美國的商業電影中,導演是沒有剪接權利的,都是由製片公司進行剪接,但是如果是一線導演的話,那就不同了。
7、發行商
商業電影中發行商和製片商不是一家,發行商是通過競爭來取得發行權,一部電影的好壞也可以通過看發行商來表現。
8、宣傳方式
就拿<強戰世界>來說,早在電影放影4個月前電影的廣告和宣傳海報就已經出爐。
9、電影國際發行
發放電影配音權,剪編權
10、參加電影節
㈤ 拍電影時導演喊的Rolling和Action都是什麼意思啊
一、Rolling:表示開機,直接翻譯為旋轉。在膠片時代表示膠片已經在攝影機中跑起來了,經費已經燒起來了,要抓緊拍。
二、Action:意思是開始或開拍,是在拍片現場,各單位準備完畢後,導演用來命令演員開始表演的口頭用語。此時拍攝進行中,直到導演喊停。
在電影或者電視拍攝現場導演、劇組工作人員在工作中經常用一些「專業術語」在進行交流,不僅節省時間而且能快速反應出問題,提高了在片場的工作效率。
(5)電影劇組英文擴展閱讀
其他相關術語:
1.NG
英語「NO GOOD」的縮寫。指在電影拍攝過程中,導演對演員的某一場戲不滿意,讓演員再來一次,即為NG。
2.攪片
指底片或影片在攝影機或放映機中攪成一團。有人戲稱之為「沙拉」。
3.機點陣圖
機點陣圖,標明有攝影機位置的場景平面圖。是攝影設計或攝影台本表達方式之一。從機點陣圖上可以看出攝影角度的變化和每個鏡頭的拍攝范圍。
4.speak
錄音師已經准備好錄音機,並已經開始運行錄音機時喊出「Speak」。一般喊在攝影師的「running」之後,導演「action」之前。國內喊法一般為「錄音開機」。
5.ready
「Ready」一般為導演指示各部門完成所有準備進入待命狀態。國內導演一般喊「准備」或「再一個」。
㈥ 電影釜山行 英文簡介
The film tells the story of the protagonist's single father, Shi Yu, and his daughter, xiu'an, take the KTX high-speed train to Busan.
The zombie virus brought by a girl on the train starts to spread and spread, and the train falls into disaster.
"Busan trip" is the first real life film directed by Yan Xianghao, born in South Korean animation instry.
Actors Ggong Liu, Ma Dongxi, Zheng Youmei, Cui Yu, an Zhaoxi and Jin Xiuan co starred. The film was released in South Korea on July 20, 2016.
影片講述主人公單親爸爸石宇與女兒秀安乘坐KTX高速列車到釜山,列車上由一位少女身上帶來的僵屍病毒開始肆虐且不斷擴散,傾刻間列車陷入災難的故事。
《釜山行》是韓國動畫界出身的延相昊首部執導真人電影,演員孔劉、馬東錫、鄭有美、崔宇植、安昭熙、金秀安合演。影片於2016年7月20日在韓國上映。
(6)電影劇組英文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導演延相昊一直致力於批判現實的動畫創作,自2006年起開始撰寫以病毒疫情爆發為題的動畫《首爾站》。
2015年初,韓國N.E.W.電影公司執行長金宇德看到動畫《首爾站》的初剪輯版本後印象深刻,向延相昊提議將該題材動畫拍攝成真人電影。在協商下,以不知名病病毒為題材的真人電影《釜山行》誕生 。
劇組在影片開拍前六個月,邀請舞蹈家朴在仁為片中飾演受感染者的演員們作出動作訓練指導,展現特別的肢體動作。器材方面,片方使用LED後方投射技術於列車運行畫面上的拍攝。
《釜山行》外景拍攝輾轉於韓國高速鐵路系統KTX沿途多個車站,主要場景位於首爾站、東大邱站、幸信站、揷橋站、與及釜山鐵道維修廠。
劇組作多方嘗試,使演員流暢演出的同時,亦減少CG加工的需要,在共1800鏡頭中,只有其中三分之一需要以影廠內綠布景拍攝,配合後期加工。
拍攝期間,劇組的化妝團隊每天有20至40名工作人員,12個化妝間全在運作狀態中。在大場面時更在清晨至午夜無間斷地為近100各飾演感染者的演員們化妝,很多時要用上40分鍾才能完成一個精細的妝容。
㈦ 主演用英語如何說
act the leading role(ækt ðə ˈliːdɪŋ rəʊl英、ækt ðə ˈliːdɪŋ roʊl美)(扮演戲劇或電影中的主角、主演)。
主角,即主要角色。指影片中的主人公。一部影片中一般只有一個主角。如有男女兩個主人公,習慣上稱男主角、女主角。主人公是影片主題思想的重要體現者,始終處於矛盾沖突的主體地位,所以主角的戲往往最為吃重。
(7)電影劇組英文擴展閱讀
劇組其他工作人員介紹
1、導演——director
是製作影視作品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是用演員表達自己思想的人。是把影視文學劇本搬上熒屏的總負責人。作為影視創作中各種藝術元素的綜合者,導演的任務是:組織和團結劇組內所有的創作人員和技術人員和演出人員,發揮他們的才能,使眾人的創造性勞動融為一體。
2、劇務——The audience sitting
是劇組服務的簡稱,是電視劇攝制過程中的日常事務負責人,其主要工作任務是在製作主任的直接領導下做好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工作。因攝制組人員眾多,大的組可達一百多人。有些大的場景可達幾千人甚至上萬人。
㈧ 英語電影術語
關於電影的類型:documentary (film) 記錄片,文獻片、literary film 文藝片、musicals 音樂片、comedy 喜劇片、dracula movie 恐怖片
documentary (film) 記錄片,文獻片:紀錄片是以真實生活為創作素材,以真人真事為表現對象,並對其進行藝術的加工與展現的,以展現真實為本質,並用真實引發人們思考的電影或電視藝術形式。
literary film 文藝片:文學藝術影片的簡稱。文學性和藝術性並存,區別於商業電影。
musicals 音樂片:音樂片是類型片的一種,指以音樂生活為題材或音樂在其中佔有很大比重的影片。
comedy 喜劇片:喜劇片指以笑激發觀眾愛憎的影片。
dracula movie 恐怖片:「恐怖片」是以製造恐怖為目的的一種影片。
(8)電影劇組英文擴展閱讀:
演職人員名稱:assistant cameraman 攝影助理、property manager/propsman 道具員、art director 布景師、stagehand 化裝師、lighting engineer 燈光師、film cutter 剪輯師、sound engineer/recording director 錄音師、scenario writer, scenarist 劇作家、direction 導演、distributor 發行人
㈨ 電影劇組
哈哈,樓主問對人了,本人是一名演員助理,跟組也。樓主不認識人的話可以前往北京工廠,當群眾演員,然後找機會和演員說話,然後你跟小的演員當助理,慢慢的認識的人也多了。
或者樓主可以前往我的故鄉橫店。那裡有專門的跟組人員招聘,樓主只要大專以上,人品不錯。長相過得去,百分之百有人要的!
相信我!不懂的再問我
㈩ 製作人和出品人的英文翻譯有什麼區別
製作人和出品人唯一的區別是對應的英文翻譯不同,製作人一般翻譯為Procer;出品人一般翻譯為Proces the human或者publisher。
1、製作人
製作人一般用Procer表示,製作人的工作主要是規劃製作進度表,安排每日每天的製作進度,尋找製作公司,對外爭取出資者,同時必須和執行製作共同作業,以確保企劃的每個元件都能按時並正確無誤地組合在一塊。
例如:Vanya Kewley is a freelance film procer. 萬尼亞·丘利是自由電影製片人。
2、出品人
一般用Proces the human或者publisher來表示,出品人就是主要出資方的法定代表人,一般都是負責影片前期的市場調查,看類似的影片的電影市場是否有前景,通過調查來決定是否值得出品該影片。
例如:,. 艾米·華爾,白天是電視新聞出品人和新聞編輯室經理,晚上是作家和詩人。
(10)電影劇組英文擴展閱讀:
電影中相關其他職位的中英文對照:
1、Additional Camera:副攝影、副機攝影師
又被稱為B Camera ,副攝影一般指一位攝影機操作員,操作一台副攝像機來完成拍攝。一般電影需要多台攝影機從不同角度拍攝,這時除了主攝影師外,其他攝影師(攝影機操作員)均可稱為AdditionalCamera。
2、Best Boy:總燈光助理、機械師助理、副燈光師
燈光師或燈光導演、燈光總監(Gaffer )和機械師或器械師(Key Grip)的副職位,都被稱為「Best Boy」。而且包括女性,也被稱為此,他們是燈光師和機械師工作的執行者。
3、Costume Supervisor:服飾總監、服飾監制
服裝部門的管理者,來進行所有服飾的准確性和可用性,確保所有服飾准備得當。同時還負責所有跟服裝的有關事務。
4、Director:導演
核心職位之一,狹義上的導演負責指導表演和設計鏡頭;廣義上的導演要負責電影拍攝的所有藝術創作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