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7月古代電影有哪些地方
A. 經典日本歷史類影片有哪些
《竹取物語》、《源氏物語》、《陰陽師》、《阿修羅之瞳》、《忍》、《里見八犬傳》、《七武士》、《源義経》、《平家物語》、《春日局》、《大奧》、《新選組》、《風林火山》、《篤姫》......網路一下就能找到很多,搜『日本NHK大河劇』。
對了,我再補充幾個大阪電視台拍的電影,《大佛開眼》,講的是日本(奈良時代)第四十六、四十八代天皇孝謙女帝的故事;《聖德太子》、《大化改新》,這兩個講的是日本第三十三代天皇推古女帝時期的故事。
這裡面有歷史人物也有不是的,比如《竹取物語》(應該是神話劇吧~)、《源氏物語》(算後宮戲吧~)。另外,有的故事被先後拍成了很多電影、電視劇、動漫之類的,比如《新選組》就被拍了十多次。《源氏物語》也是,最近還剛出了一個新的,主演是生田斗真。
B. 7月份上映的電影有哪些
銀魂
9.7分
上映:2017年7月14日
類型:動作/科幻/奇幻/勵志
地區:日本
主演:小栗旬/菅田將暉/橋本環奈/長澤雅美/岡田將生/室毅/菜菜緒/橋本環奈/佐藤二朗/新井浩文/堂本剛/早見明裡/安田顯/柳樂優彌/吉沢亮/中村勘九郎
簡介:
真人版《銀魂》真的來~(≧▽≦)/~啦啦啦!《銀魂》是一部由日本漫畫家空知英秋創作的少年漫畫作品,漫畫於2004年2號的《周刊少年Jump》開始連載,而今《銀魂》也將從漫畫走向大熒幕,並由真人出演,計劃於2017年在日本上映!真人版電影《銀魂》的導演福田雄一也曾執導過《變態假面》《勇士闖魔城》等多部熱門作品哦,而真人影版《銀魂》的主人公坂田銀時或將由小栗旬...詳情>>
與君相戀100次
7.5分
上映:2017年7月6日
類型:喜劇/愛情/青春
地區:日本
主演:坂口健太郎/miwa/真野惠里菜/竜星涼/泉澤祐希/太田莉菜/大石吾朗/堀內敬子/田邊誠一
簡介:
《與君相戀100次》是一部純愛系列的電影,堪稱是「《你的名字》真人版」,由坂口健太郎、miwa、龍星涼、真野惠里菜等聯袂演繹。《與君相戀100次》講述了陸與葵海是一對感情甚篤、青梅竹馬的戀人。一日,在現場演唱回家之後,葵海不行遭遇事故。這件事情的發生使得一直潛藏在陸心中的秘密公開了——他可以穿越時空,回到過去。...詳情>>
C. 求日本古代電影,戰國時代,幕府時代那些
1、《織田信長》
《織田信長》(織田信長 天下を取ったバカ)是由生野慈明執導,木村拓哉、中谷美紀、西田敏行主演的一部劇情片。
影片講述了日本戰國時代的著名將領織田信長的一生的故事。
2、《天與地》
《天與地》是由角川春樹執導,檟木孝明等人主演的劇情片。
影片根據海音寺潮五郎的同名長篇歷史小說改編,講述了日本戰國名將上杉謙信與武田信玄之間的故事。
3、《關原合戰》
《關原合戰》是1981年上映的日本劇情電影,由生野慈朗執導,加藤剛、森繁久彌等主演。
《關原合戰》講述了關原之戰不僅是日本戰國史上最大的激戰,也是日本史上中世和近世的分水嶺。
慶長五年(1600年)九月十五日,以德川家康為總大將的東軍,以毛利輝元(實際上是石田三成)為總大將的西軍集結到現在的岐阜縣不破郡關原町一帶,大決戰爆發。真正的戰斗不過持續了一天,結果卻是翻天覆地的。
4、《幕府風雲》
《幕府風雲》是一部由降旗康男執導, 千葉真一、緒形拳、胡堅強、迦納美雪、迦納美雪主演的日本歷史動作片。影片於1989年上映。
該片講述了執行截殺命令的老中阿部重次竹千代終於成為第四代將軍的故事。
5、《大奧》
《大奧》是由日本富士電視台、東映映畫聯合製作、發行的126分鍾歷史影片。該片由林徹執導,淺野妙子編劇,仲間由紀惠、西島秀俊、井川遙、及川光博、北村一輝等主演,於2006年12月23日在日本上映。
故事主要以江戶時代德川幕府第7代將軍德川家繼時發生的繪島生島事件為題材改編,講述了將軍的寵妃、後宮美貌女子繪島與歌舞伎演員墜入禁忌之愛的故事。
D. 求關於日本歷史的紀錄片,或者日本古代提出的電影...再尋日本古代神話文檔
菊花之盟誓(與影片有關的日本歷史) 這本書很全面對你有幫助
《菊花與刀》是美國人類學家本尼迪克特最著名的著作,也是世界范圍內研究日本文化的著作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一本。他用「菊」與「刀」作實物象徵來闡述日本文化中「崇美」與「尚武」這兩種典型文化類型。但不知道本尼迪克特知否「菊花」還有「男性之愛」這樣的一重指代意義呢?
由於古人的做愛方式中「後庭之樂」比較普遍,而出於形似的緣故(?),菊花多用來喻指人體的「後庭」;這應該是「菊花」在物象方面對「男性之愛」的指代,而感情上最著名也最源遠流長的故事,應該是日本《雨月物語》(上田秋成著,一七七六年刊行)中的《菊花之約》(《菊花の契》)一篇。
故事講述軍學者赤穴宗右衛門在旅途中病倒,得到丈部左門的幫助,兩人因此熟識,並結成義兄弟,即「眾兄弟之契」。離別之時,兩人約定來年九月九日重陽佳節再會。一年之後,左門如期出現在宗右衛門的面前,只是,已經成為幽靈──左門由於政治陷害而被困,為了履約,只好自盡,以便讓自己魂魄能及時趕去赴約。這種感情,正如日本《古今集》里的一首和歌所唱:「此身如朝露,惟惜與君緣。相逢如可換,不辭赴黃泉。」因為這個故事,菊花在日本又稱為「契草」。
左門為的究竟是「義」還是「愛」?記得在日本電影《御法度》末尾,英氣逼人的沖田總司在櫻樹落英繽紛的唯美氣氛中,對著土方吟詠了一次這個故事,在他看來,這就是男性之愛的極至體現吧?而這一情節也讓《菊花之約》的故事更廣為人知。
據說在司馬遼太郎的原著《新選組血風錄》中並無此情節(《御法度》劇本以司馬遼太郎《新選組血風錄》之《前發的總三郎》和《三條跡亂刃》改編;附帶一句,到底是「新選組」還是「新撰組」,史學界一直存在著分歧,書名《新選組血風錄》從原文。),大島渚強加的這一情節,恐怕是為了強化、坐實片中的「男性之愛」吧。
可以說,作為產生「菊花の契」的國度,日本一直不乏「男性之愛」的悠久傳統。
二
相比日本在諸多方面的虛偽態度,古代日本在面對個人肉慾的時候,倒頗有平等相視的態度和直面的勇氣。在標志異性間的「愛」或「戀愛」的這個詞在日本普遍流行以前(明治時代作家北村透谷、坪內逍遙二人於一八九二年譯自英文的「love」),無論是男歡女愛、同性相好、一夜魚水情(甚至柏拉圖之戀),日本統統用一個詞來概括:「色」。(附帶想到,中國古代也一般很少用「愛」字,用的是「情」字 。)
日本人井原西鶴有兩本著名的著作,題名直書《好色一代男》和《好色一代女》──在古代的日本,這個「色」字當然是男女通吃的。異性間的戀愛稱為「女色」,男男同性間的愛戀就是「男色」。而且男色比起女色來毫不遜色,既非禁忌,也非敗德,甚至在日本江戶時代武士社會中男色大有凌駕之勢,蔓延到庶民社會中,男色則成為一種雅癖。就輿論傾向來說,江戶時期和中國魏晉時代男色明顯勝於女色的社會輿論倒是大可比肩。
本文要說的是日本古代的男色現象,這里的日本古代時期,大致是指戰國時代前後、統一後的江戶時代到倒幕、維新的明治時代。在這漫長的四、五百年當中,最突出的男色現象即「眾道」。
按照人類學家R.巴萊的說法,文化中的大部份內容都是幻覺,而儀式的全部目的和功能則是幻化現實的一種群體願望。所以說「儀式」乃是文化的外現,也是保證文化實現的形式。日本文化正是世界上最重視「儀式」的一種文化,從日本古代凡事必冠以「某道」之名可證明之。自江戶時代以來,諸般萬事,日本人皆堅持「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於是乎就有「禪道」、「茶道」、「花道」、「香道」、「極道」(黑道)、「色道」(妓女)……等門道。「眾道」,簡單點說,就是好男色。
日本男性少年在二十歲以前額前留前發(即「瀏海」),這種少年正是被稱為「若眾」。但一般來說,能夠參與修習眾道並得到青睞的「若眾」,首要的條件是要有仿如《御法度》中迦納一般的美好姿色,也就是貌美如花的美少年——並不是人人都有資格當的。
這種少年多為將軍、大名乃至武士身邊的侍童(記得游戲《太閣立志傳》、《信長の野望》等中文版中即以「侍童」來翻譯),也稱「小姓」。其實質地位即男寵,或用中國古代古雅的說法就是「孌童」。
三
日本這種孌童風習的流傳經歷了一個自上而下的過程。
據說這種現象的發生,最早是平安時代(《源氏物語》的時代背景就是平安時代,但書中似乎沒有對孌童的描寫。可見當時孌童風習還只是青萍之末)日本僧侶來大唐取經時,從大唐學去的。十二世紀末期鐮倉幕府樹立起了武士中央集權制,當時孌童還只是山門(即僧侶特權階級)、貴族公卿間的上流時髦風氣,是一件「風雅」的物事,可說是某種身份象徵;普通武士是玩不起的,上層階級享有實際上的專利權。從日本著作《平家物語》和《徒然草》中可見一斑。
到十五世紀中期狼煙四起的戰國年代,處處刀光劍影,血冷風清,在這樣一個全然男性色彩的特定時空中,男色之風得到了空前的強化。這時候的孌童,不僅僅是一種風習,更成為必要。
由於當時的男人(從大名到武士)大部份的時間是在戰場上度過的,而女眷不被允許參戰,金戈鐵馬之際性慾的解決很大程度上轉嫁到了這些男人身邊的孌童身上。這是當時男風發生的一個很實際的客觀條件。
與此同時,為了構建一個牢不可破的武士集團,武士之間、主僕之間的禮義忠貞觀念被空前強調,主僕間的絕對忠誠信賴十分必要。孌童這時候已經成為了主將身邊最親近的侍衛,也可以說是最後一道防線。倘若兩軍對壘、白刃加身之時,能最後護衛主將的,只有身邊的孌童了,這就要求孌童們必有「視死忽如歸」的勇邁與決絕,而平時的寵幸之恩情、魚水之歡愉,怕都要在這一刻得到最激烈的體現──孌童必要誓死保護主將。所以戰國時代的孌童和早期流行於公卿山門身邊的孌童不同,還要求有高超的武藝。說實話,這不能不說是很有人情味的體現,在這里的孌童,也可稱得上「情人」般的表現吧!(不由讓人聯想到古希臘軍隊中流行男同性戀,男人們為了在愛人面前表現勇敢而奮勇作戰。真是提高士氣和戰鬥力的絕妙法門。)而且,孌童也是日本忍術中的一種,即用男色來對付敵人──翻譯一下應該稱為「美男計」吧。
於是在戰國時代,孌童之風可說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株萬株菊花開」,孌童之風極普遍到了大名身邊甚至有十幾、二十個孌童也不希奇。當時號稱「軍神」的上杉謙信好孌童的名氣就極高(甚至有人為此提出了「上杉女性說」),織田信長和森蘭丸同葬本能寺的故事傳唱至今,德川四天王里就有兩個(井伊直政和本多忠勝)嗜好此調。
當然,這種作為孌童的侍童,身份也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在戰爭中獲得戰功從而提升為武士甚至戰將的事例也並不少見。孌童只是身份的一個階段罷了,並不妨礙升遷、成家立業。織田信長身邊的大將前田利家,在他十四歲之時,作為鄉童(鄉下武士的庶子,出仕當地的守護)出仕斯波家(其實就是織田家),成為了織田信長的貼身侍童,由於年紀相仿、長相英武,與信長性格相近的緣故,利家很受信長的寵愛;後來利家由於屢立戰功,而成為織田信長手下的大將,終成為萬人之上的大名。
四
殘酷的戰爭之後,隨著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的統一天下,德川家康於一六Ο三年在江戶開設了幕府,江戶時代開始了。在這段歷史上,戰國時代發達的特殊男色現象,自然也登堂入室成為一種流行的普遍風習。
這種現象在武士道精神的影響下,也正式發展出了「眾道」這一概念,並且逐漸卓然成家,無形中增添了種種束身自修的條規。在眾道精神中,強調的「忠」,這個「忠」的對象正是「盟兄盟弟」。武士道的代表作《葉隱》(山本常朝著,一七一六年)就強調說,這種關系至少要相處五年以上,才能正式敲定「盟兄盟弟」的關系──真可謂要求嚴格。
在此時期,上層最有名的眾道將軍是三代家光和五代綱吉將軍,家光直到二十二歲為止,始終對女人不屑一顧;而綱吉身邊的家童據說多達一百三十人。(在一六三五年三代將軍制定了「參勤交代」法度,全國各大名均必須率領眾多藩士到江戶單身赴任,這不是擺明了要助長男色之風或妓院之盛嗎?)
隨著天下一統的來臨,經濟力量代替戰爭力量成為時代的主流,日本社會中普通庶民的經濟力量慢慢強盛起來,於是武士社會中的孌童之風便流傳到庶民社會。此時的孌童現象,已經不象戰國時代軍中的特殊癖好,正式成為社會上的一種普遍的「風雅」時尚。井原西鶴甚至說:「沒有盟兄的若眾,等同於沒人來提親的姑娘。」當時的開化社會風氣,倒是對這種對同性戀行為與男女歡愛一視同仁,男色之風已經在客觀上成為了一種社會習俗。看來井原西鶴所說的「好色一代男」所好的「色」中,是絕對少不了「男色」的了。而且據說當時男人想「橫刀奪愛」時,通常會演變為情殺事件,反倒是去偷人家老婆比較不會有事──這也應該是眾道「忠」的精神之體現吧!
五
此時的男色現象,已經絕不局限在主僕之間,井原西鶴的那段話就證明當時隨便哪個普通少年都是男色的對象了罷。甚至高至大名和大名之間也是可以發生這種同性戀感情的。在日本《寧固齋談叢》(一六一四年刊行)中就記載了兩個大名之間的求愛故事。這兩個大名間的求愛故事很是有趣,這里把看到的故事引過來給大家看看。
兩位主角一位是有「天下無雙美少年」美譽的出雲國(島根縣)松江城城主地位的堀尾忠晴(1599-1633,祖父是跟隨織田信長、豐臣秀吉立下戰功的堀尾吉晴,奉祿十二萬石),當時正是十六、七歲的花樣年華;一位是加賀金澤百萬石城主前田利常(1593-1658,前田利家四男,青史流芳的名主),時年如狼似虎的二十三、四歲。
話說前田利常老兄久慕忠晴之美,垂涎已久之後,秉以傾慕之心,他託了某位幕府旗本當「紅娘」,向忠晴轉達他的情意。
面對大名之託,旗本自然是殷勤不已,於是終有一日,設了宴席,為雙方把酒傳情。宴席之中,旗本和另兩位十分識趣,主動告退讓利常有機會向忠晴表白。沒想到兩個人居然都很羞澀,呆了半晌,兩個人誰也沒說話。利常沒辦法,他既是年長者,又是主動方,於是憋出了一句話來打破僵局:「今晚月亮很美。」──沒什麼話好說只好談天氣了,看來東西皆然也。不過想想,這話雖然平庸,也算是個不錯的開始吧。
猜猜這位「天下無雙美少年」忠晴是怎麼回應的?
忠晴冷著臉,立刻回答道:「看來尊兄特別喜歡月亮,那就讓尊兄獨自暢意地觀賞明月吧。在下先告辭了,免得干擾尊兄吟風弄月的閑情逸致。」竟然把利常晾在當場,弄了個大紅臉!然後忠晴不顧旗本等人勸阻,拂袖而去。
顯然利常碰了釘子後對這朵刺玫瑰反而更加欣賞和傾慕,忠晴走後,他正是「輾轉反側,寤寐思服」,良人難求啊!
終於忠晴那邊有信了,說為了答謝上次的款待,要擇日回訪。利常狂喜,馬上命人修築迎賓室,提前三個月就開始望穿秋水。
等終於到了約定的日子,利常一切准備就緒,滿懷企望地盼著忠晴早點來。哪想到上午十點左右,突然使者來報:忠晴突然生病,不能踐約。利常頓時近乎絕望,氣急敗壞地躲進被子里,連飯也不吃,對著送飯來的家童大聲呵斥:「吃不下!」
到了晚上六點左右,忠晴的使者又來了,這回使者表示,要當面向利常傳遞主君(忠晴)的消息。接待使者的家臣一看,這使者連馬都沒騎,衣著也寒磣的很,估計是個低微的武士,立刻起了輕視之心,就沒讓使者馬上進去,但又不能不報,於是奏稟利常。
利常一聽,一個鯉魚打挺從床上蹦下來,急急忙忙沖向玄關,家臣紛紛攔阻,一國之主怎能親自到玄關接見一個低微的使者?利常根本不管,快步跑到玄關,大喊:「使者在哪裡?」結果使者身後躍出一位美少年,答道:「在這里!」──原來一切都是忠晴想試探利常心意的把戲!接下來──「金風玉露一相逢」、「春宵一刻值千金」……恐怕就是限制級的了。
六
在古代日本武士社會中,男人間相戀愛和男人的妻室之間是沒有什麼沖突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妻子是有其固定的職能,其地位也是很少被動搖的;另一方面,男色更多是被作為一種愛好、風習,而且隨著充當「契弟」一方的長大和社會角色的變動,這種感情也會發生轉變。
從現有的資料看,武士社會中的男人普遍不喜歡妻子。好像在戰國時代就有個傳統,男人死的時候是不允許女子接近的,歷史上明確記載水戶黃門和德川家康臨死前就都嚴禁所有女性接近病床。是被視為不祥嗎?究其原因,當時的男人是把妻子主要作為「生育工具」和「社交角色」看待的,娶老婆為的是傳宗接代──最樸素的目的和政治、社會地位──最功利的目的,一般而言對感情倒並不非常看重。因為武士婚姻是不允許個人感情摻雜其中的,越高級的武士,其個人婚姻越不是自己(包括自己的感情)能做主的。而且娶進門的老婆,對於武士來說,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如果娘家發生什麼變故,很難不影響武士的地位乃至升遷,嚴重的時候甚至會影響生死。在戰亂頻繁、變故迭生的戰國時代尤其明顯,弄的武士們一個不小心就得為了老婆的身份而賠上性命。
與此對照的,眾道在日本當時極為流行,而男性之間「盟兄盟弟」之情反而是情比金堅,山盟海誓敢情大半跑這里來了。要知道,「眾道」的核心精神正是一個「忠」字,為了對方,那是披肝瀝膽、甘願為此舍棄生命的。真正的眾道,正是蘸著男兒熱血的滂沱之愛。當時的殉情之風中,很多人正是為此不惜殉死。比如前田利常過世時,縱使生前下令不準任何家臣家童殉死,卻依然有五位家臣家童義不容辭地切腹了,想來如果僅僅是君臣之道恐怕是沒有這樣深厚的感情吧。直到一六六三年,幕府才明令全面禁止殉死的風習。
與此同時,在武士社會中,各種角色的分工是很明確的,而且戒律森嚴。大名和高級的家臣宅第中,「里」、「外」的分別涇渭分明。「里」是女性社會,凡事都由夫人和女官作主,身分再高的武將或家臣也不能無故闖進去。「外」則是男性社會,將軍、大名的身邊瑣事都由十四歲到十八歲左右的家童包辦。在家「里」,夫人的地位是不容被動搖的,而外的世界則更有利於男色的發達。
另一方面,這種男色現象更多的表現為一種階段性戀愛。作為孌童、契弟的一方,隨著年齡和社會地位的改變,不會一輩子沉溺於這種戀愛當中,娶妻生子、成家立業是想當然的事情──這時候這些男人恐怕免不了也會開始新的愛戀吧。
七
到了幕府統治後期,武士社會的黃金時代走到了尾聲,眾所周知武士階層的經濟實力普遍下降,幕府時代慢慢走向了衰敗(所以才有後來的倒幕、維新吧)。因為養家臣家童是需要極大的經濟實力的,只有那些高門望族的武士們還可以繼續維持孌童習慣,而在孌童方面,由於需要大大減少,男子們一到十五歲就剪掉若眾的象徵──瀏海(變成野郎頭),束發成家。於是孌童的風習就漸漸開始偃旗息鼓了。
直到幕末至明治時代初期,這種孌童風習才一度又盛行開來。但此時的孌童之風已經是末世之微音了。這個時候之所以重新流行,是因為幕末那些討幕志士以及明治新政府的高級官員,很多都是九州人。而九州地方,尤其是熊本、鹿兒島那一帶,正是日本眾道的發祥地。
明治維新以後,日本進入近現代社會,在對傳統封建行為進行批判的同時,人們似乎也將自己的道德心膨脹了許多,在大眾公開層面,都似乎活在了性道德的懺悔中(當然表面和實際是有大差別的),「眾道」不復如古代一般流傳。只是,我們不應忘記,耿耿丹青之中,「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的男色激勵出之義與愛,永在湯湯激勃。我們也不能忘記,在那遙遠的激盪年代,埋藏著多少生死契闊的男人間的傳說。
八
細細觀照日本古代的孌童現象,你倒很難說它究竟能否歸到同性戀大營里。
日本向來高蹈標榜的是男人與男人間的情義,在武士道精神的數百年浸漬下,男人與男人間(姑且不論其階層如何)的奇特情義是超乎外人想像的。異姓兄弟之情、主僕忠誠之義乃至眾道精神,往往和同志之情混淆不清。這種感情在日本男人眼中似乎向來不被稱為「愛」,而更多的表示為「忠」、「義」。就好像外國人看三國,總把劉備當同性戀,就是因為這傢伙看到他欣賞的人物(當然是男人),為了表示親密和尊敬,往往就「同榻而眠」。
而在男色舞台上扮演主角的孌童,其實大多是由於經濟原因而成為孌童,推本溯源,本身未必就好這口,算是謀生之業、進取之階吧。某種程度上說,他們是經濟制度和社會風習下的犧牲者。但既承恩澤,甘之如飴者也大有人在,這到底是弄假成真的傳奇,還是本性使然的佳話,幾百年後的我們絕不可能起孌童於地下來個「口授實錄」,恐怕就無從探究了。
再退一步,即使那些鍾情於男人之愛的孌童,其身份大都是仆從(家臣、家童),地位的不平等就很難真正稱得上「愛情」。孌童身份某種程度上講乃是副業,只是把廟堂上主僕的戲順理成章地演到了床上。這也算是晉身之階的一步吧。發生點感情戲也是理所應當,當然無傷大雅,應該說更加平添風情、錦上添花吧。
那麼,歷史上好男色、孌童的將軍、大名乃至武士這些大男人又如何自處呢?我們很難以今天的情慾實踐方式,來判斷他們是同志,還是叛徒。當時這種孌童風潮很大程度要歸功於早期戰國時代風雲詭譎的戰爭氣氛,加之當時婦女在大男人眼中更多是實現「生育」職能和社會價值,感情的游戲和性的愉悅快感很大程度上分流到孌童這樣一個特殊群體身上。歷史把孌童推到了這個位置,以後不過是時尚風氣的延續。不過毫無疑問的是,如果在這兩者的游戲中真有同性戀者存在,恐怕也是如魚得水,悶頭蒙被大做特做吧!又何必懷春似的大叫「我只愛男人」呢。畢竟當時娶妻生子、成家立業才是正途。
九
文化現象上有時候總是存在著驚人的相似。日本、中國、希臘等國家在古代都很盛行男性之間的愛戀(據說古印度也很盛行,但我不太了解),算是比較典型的國家。這里簡單做一個比較。
西方的古希臘流行成年男子與青春少男之間的愛戀,被王爾德稱為「一位長者對一個青年的一種偉大感情」,比如說蘇格拉底和阿西比德──據說後者是當時雅典最美貌的男子。「花兒般的年青」的十七歲少年。而古希臘軍營中盛行的這種同性戀情也起到了激勵軍心的作用。古希臘曾有過一支「神聖軍團」,就全部由一對一對的男性同性戀人組成──因為人們相信愛情能夠激發男人們的勇氣。
而教了日本孌童之風習的老師──中國,古代的孌童之風也是很盛行的。電視劇《大明宮詞》中就正面描寫過唐代的孌童風習:寫的是太子弘與其孌童合歡間的愛情,後來合歡為太子弘殉情而死。至於明清之際,男色之風尤盛。明末清初的世家子、著名文學家張宗子在《自為墓誌銘》中即稱「少為紈褲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金瓶梅》中寫西門慶身邊也有琴、棋、書、畫四書童,用來做什麼的不問可知了吧。(不過有清一代男風的興盛倒很大程度上出自法律規范的誤導。當時朝廷嚴禁命官紳仕族出入妓戶青樓,憋急了的好色之徒只好轉向美貌的童伶下手。)
究其共性,很明顯的有三點,一是三個國家當時都是把男同性戀當作一種時尚而趨之若鶩,社會輿論也並不認為丑惡;二是感興趣的大多為年輕貌美的男子;三,往往男男之愛與男女之愛是並行不悖的,且一般而言男人都是要娶妻成家的。或者還可補充一個共同點:三個國家當時的婦女地位都不高。
但現象上的相似並不等於實質上的一致。
日本的男風現象大都以「孌童」的形式表現出來,到後來江戶時期則體現為一種社會喜好/風習,相互之間存在著感情、存在著性,在社會承認的模式中被定位為主/仆、盟兄盟弟,而且是有著特定階段性的。(附帶一句,看「若眾」的畫像,畫得的確是很像女人──貌美如花。只是不知道是否只有像女人才能吸引男人呢?應該不完全是。在這里孌童可能在床上被當作女人,而且樣貌的要求也很高,但從心理認同乃至外在體現,都並不像中國某些孌童(如某些旦角會發生性別錯位)真的把自己/被別人當女人對待。)
中國明清之際「相公」興盛(中國古代男性同性戀最為興盛的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之所以這里引明清時期,是因為這段時期的男風現象是最能代表中國古代對待同性戀的態度的時期),但多頹廢狎弄之情。中國是假男伶為女色,玩的是假鳳虛凰的故事,套弄和抄襲的是從異性戀那裡搬來的現成資源,視男色為二奶,想「扶正」是不大可能的。(突然想起中國的一句古話:「婊子無情,戲子無義」,但在日本,男人相互之間最重要的感情恐怕就是「忠」、「義」的感情了。)
古希臘的情形就好得多了,首先大家的主體地位是相互平等的,長/幼的定位是理想模式,但並非絕對。而且,在當時的希臘,人們把愛情分為塵世之愛與天國之愛,前者僅僅是肉慾的,可以用女人來滿足,也可用少年來滿足;而後者主要是精神之愛和肉體之愛的融合,僅僅限於男性之間。男女之間僅僅是為了肉慾和撫育後代,是不存在愛情的。在古希臘人眼中,作為女性的阿芙羅蒂忒並非愛神,而是美神,更是慾望之神,她所激發的,並非我們今天所認為的愛情,而是人類本能的慾望。
作為西方思想的重要源頭,古希臘並沒有產生現代意義上的男女愛情觀念,那要一直等到中世紀,在那些尊貴的騎士和貴夫人之間,才玩起了男女戀愛的游戲(還往往都是婚外戀),並直到此時,才漸漸由此催生了現代意義上的男女愛情觀念。
回過頭看一下三個國家的同性戀現象,概括一下,或者可以說,古希臘的男子同性戀情是最神聖的,中國古代的同性戀情是最狹邪的(只有魏晉時期相對比較接近古希臘男人的同性戀文化一些),而日本古代的同性戀情是最曖昧的。
關於日本男色中的特殊現象,還有一個方面恐怕應該說是「歌舞伎」,准確說是男歌舞伎。由於並沒有什麼資料,僅僅揣測一下吧!
歌舞伎興起於十七世紀,即德川幕府時代初期,最早是「游女歌舞伎」時期,在日本,游女就是指妓女。寬永六年,幕府以傷風敗俗為由,下令禁止了游女歌舞伎及所有的女性藝能。代之而起的是「若眾歌舞伎」,若眾歌舞伎主要都是美少男,他們以表演舞蹈和驚險的雜技為主,但也兼有孌童賣淫,所以承應六年,以和女歌舞伎相同的理由遭禁止。後來,因接受了剪掉若眾的象徵──瀏海(變成野郎頭),以及不跳煽情舞蹈而以對白代替等兩項條件,於次年才被允許繼續上演,此後則被稱為「野郎歌舞伎」。
以後歌舞伎又經過了由舞蹈到戲劇的諸多發展,到今天歌舞伎和能、文樂相同,在日本古典劇中佔有重要的位置。演員完全是男性的習慣則一直保留了下來,這點與中國京劇等很相似,但歌舞伎在古代日本是有比較高的社會地位的(藝術家一類吧),所以並不象中國一樣有很多恩客狎昵年輕男戲子;但由於這種社會角色的培養(歌舞伎劇團的全部男性、男性扮演女角等等),這其中應該也會發生許多故事
E. 介紹幾部日本古代歷史的電影
《大奧》、《清須會議》、《櫻田門外之變穗兄》、《十三刺客》、《宮本武藏》等。
1、《大奧》
《大奧》是由日本富士電視台、東映映畫聯合製作、發行的126分鍾歷史影片。
該片由林徹執導,淺野妙子編劇,仲間由紀惠、西島秀俊、井川遙、及川光博、北村一輝等主演,於2006年12月23日在日本談族好上映。
故事主要以江戶時代德川幕府第7代將軍德川家繼時發生的繪島生島事件為題材改編,講述了一位將軍的傳奇經歷。
2、《清須會議》
《清須會議》是由日本東寶映畫發行的138分鍾古裝喜劇影片。
該片由三谷幸喜執導,役所廣司、大泉洋、小日向文世、佐藤浩市、妻夫木聰、淺野忠信、寺島進、緒方義博、松含鉛山健一、伊勢谷友介、鈴木京香、中谷美紀、剛力彩芽等主演,該片以「會議席上改變了日本的歷史」的「清須會議」為題材,講述了織田信長死後,圍繞著織田家的繼承人和領地分配的故事。
3、《櫻田門外之變》
《櫻田門外之變》是日本東映映畫製作發行的137分鍾歷史影片。
該片由佐藤純彌導演,江良至、佐藤純彌編劇,大澤隆夫、長谷川京子、柄本明、生瀨勝久、西村雅彥等主演,該片以江戶時代末期的1860年的3月3日為背景,講述了以水戶藩「下級武士」關鐵之助為首領,同17名水戶藩士和1名薩摩藩士,在江戶城的櫻田門外,對幕府大老井伊直弼實行預謀暗殺的故事。
4、《十三刺客》
《十三刺客》是由日本朝日電視台、東寶映畫聯合製作,東寶映畫發行的141分鍾動作影片。
由三池崇史導演,天願大介編劇,役所廣司、山田孝之、伊勢谷友介、澤村一樹、古田新太等主演,翻拍自1963年工藤榮一的同名影片,該片以真實歷史事件為背景,講述了島田新左衛門秘密召集十三名武士,暗殺殘暴藩主的故事。
5、《宮本武藏》
《宮本武藏》拍攝於1961年,由中村錦之助、木村功、入江若葉、浪花千榮子、木暮實千代主演。
講述日本劍道高手宮本武藏的傳奇一生。
F. 日本古代歷史電影
大家平時會關注日本古代歷史電影嗎?關於日本古代歷史電影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日本古代歷史電影,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日本古代歷史電影大奧第一章 大奧~第一章
戰國亂世,天下初定。德川幕府建立,拉開了最後一個武家王朝兩百多年的序幕。時有亂臣之女阿福(松下由樹 飾),因手刃猖狂的小妾而被丈夫休出家門。阿福滿懷羞辱和悲憤,拋棄三個年幼的孩子來至江戶。適逢二代將軍秀忠的正室阿江與夫人(高島禮子 飾)臨產,阿福應征成為乳母。世子竹千代不久誕生,阿江與雖心懷不舍,卻只能看著剛出世的孩子被交予乳母養育,從此在心中埋下仇恨的種子。此後的歲月里,阿福所撫育的竹千代以及阿江與養育的次子國松展開連番爭奪繼承人的斗爭。
更名為家光(西島秀俊 飾)的竹千代最終成為三代將軍,阿福也作為大奧總管,開啟了其德川女帝的輝煌篇章……
日本古代歷史電影大奧華之亂 大奧~華の亂~
日本古代歷史電影幕府時期,五代將軍德川綱吉(谷原章介飾)耽於玩樂,無心政治。
將軍風流成性,他侮辱家臣牧野成貞之妻阿久里,逼得後者自殺。他戀慕牧野之女安子(內山理名飾)之美,硬是命其與丈夫成佳(田邊誠一飾)離婚,將其召為側室。
為了保住家庭,也為了報母親之仇,安子毅然步入大奧這個勾心鬥角的修羅場,並迅速得到綱吉的寵愛。這引起了綱吉之母桂昌院(江波杏子飾)、正夫人信子(藤原紀香飾)、臣子柳澤(北村一輝飾)一幹人等的嫉恨和注意,安子已不可避免地被捲入後宮的紛爭和陰謀之中。
日本古代歷史電影溫哥華的朝日
故事發生在20世紀之初,夢想攫得第一桶金的日本人在同鄉的鼓動下一個又一個踏上夾板,漂洋過海來到對他們來說十分神秘的加拿大。堅毅的日本人吃苦耐勞,任勞任怨,憑借雙手搭建了賴以憩息的小鎮,卻仍然遭到白人的歧視和恥笑。為了排解生活的苦悶,笠原雷吉(妻夫木聰 飾)和永西羅伊(龜梨和也 飾)、北本矽(勝地涼 飾)、三宅湯姆(上地雄輔 飾)、野島弗蘭克(池松壯亮 飾)成立了名為“溫哥華朝日隊”的棒球隊,他們利用工作之餘訓練,並參加全國性的比賽,可在強壯的白人面前只能淪為墊底球隊。某次比賽中,笠原通過觸擊球發現了己方的特長和優勢,從而扭轉了常敗的局面。他們不斷取得勝利,甚至得到了白人的尊重與支持,直到戰爭的陰雲布滿整個地球上空……
本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
G. 日本古代電影!!!!!!!!!!!
你這么喜歡日本戰國題材,建議你不妨去找幾部「大河劇」來看看。
以下是部分大河劇:
序號 年代 劇名 主要人物
1 1963 花の生涯 井伊直弼
2 1964 赤穂浪士 大石內蔵助、堀田隼人
3 1965 太合記 豊臣秀吉、織田信長、ねね
4 1966 源義経 源義経、武蔵坊弁慶
5 1967 三姉妹 むら、るい、雪(栗原小巻)
6 1968 坂本竜馬 坂本竜馬
7 1969 天與地 上杉謙信、武田信玄、乃美
8 1970 樅ノ木は殘った 弁之助、宇乃(吉永小百合)、たよ(栗原小巻)、津多(慶月院)(田中絹代)
9 1971 春の坂道 柳生宗矩、徳川家光、柳生石舟斎
10 1972 新・平家物語 平清盛(仲代達矢)、平時子
11 1973 國盜物語 斎藤道三、織田信長、明智光秀、濃姫(松坂慶子)
12 1974 勝海舟 勝海舟
13 1975 元祿太平記 柳沢吉保、大石內蔵助
14 1976 風、雲、虹、 平將門、藤原純友
15 1977 花神 大村益次郎、お琴
16 1978 黃金の日日 呂宋助左衛門、美緒
17 1979 草燃える 源頼朝、北條政子
18 1980 獅子の時代 平沼銑次、苅谷嘉顕
19 1981 おんな太合記 北政所、豊臣秀吉(西田敏行)
20 1982 峠の群像 大石內蔵助、石野七郎次
21 1983 徳川家康 徳川家康、納屋蕉庵
22 1984 山河燃ゆ 天羽賢治、天羽乙七(三船敏郎)、天羽忠(西田敏行)
23 1984 宮本武蔵 宮本武蔵(役所広司)、お通
24 1985 春の波濤 川上貞奴(松坂慶子)、川上音二郎(中村雅俊)
25 1985 真田太平記 真田信之、真田幸村、真田昌幸
26 1986 いのち 岩田美希、岩田剛造
27 1986 武蔵坊弁慶 武蔵坊弁慶、源義経
28 1987 獨眼竜政宗 伊達政宗、伊達輝宗、義姫、愛姫(後藤久美子)
29 1988 武田信玄 武田信玄(中井貴一)、武田信虎、大井夫人、上杉謙信
30 1989 春日局 春日局、徳川家光
31 1990 宛如飛翔 西郷隆盛(西田敏行)、大久保利通
32 1991 太平記 足利尊氏(真田広之)、赤橋登子(沢口靖子)
33 1992 信長 織田信長、佛洛依斯
34 1993 琉球の風 楊啟泰、楊啟山(渡部篤郎)
35 1993-1994 炎立 藤原経清(渡辺謙)、藤原清衡、藤原泰衡(渡辺謙)、藤原秀衡(渡瀬恆彥)
36 1994 花の亂 日野富子、足利義政
37 1995 八代將軍吉宗 徳川吉宗(西田敏行)、徳川宗春(中井貴一)、久免(黒木瞳)
38 1996 秀吉 秀吉、織田信長、千利休(仲代達矢)、北政所(沢口靖子)
39 1997 毛利元就 毛利元就、杉の方(松坂慶子)
40 1998 徳川慶喜 徳川慶喜、徳川斉昭
41 1999 元祿繚亂 大石內蔵助、徳川綱吉
42 2000 葵 徳川三代 徳川家康(津川雅彥)、徳川秀忠(西田敏行)、徳川家光
43 2001 北條時宗 北條時宗、北條時頼(渡辺謙)
44 2002 利家與松 前田利家(唐沢壽明)、松(松嶋菜々子)、織田信長(反町隆史)
45 2003 武蔵 宮本武蔵、佐々木小次郎、お通
46 2004 新選組 近藤勇(香取慎吾)、土方歳三、沖田総司
47 2005 義経 源義経(滝沢秀明)、武蔵坊弁慶
收視率最高的是《獨眼竜政宗》,最低的是《花の亂》。
大河劇的黃金時代是1987-1989年,《獨眼竜政宗》、《武田信玄》和《春日局》三部是歷史上收視率最高的三部大河劇。
2006年預定拍攝的《功名》,演繹山內一豐和千代的故事。
評價最好的是《武田信玄》,利家與松也很不錯,爭議最大的是去年的新選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