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視角的電影有哪些
㈠ 影片《戰狼2》之一鏡到底
影片《戰狼2》開篇部分(下文所指的長鏡頭)講述的是主人公為了解救船員與海盜打鬥的過程。雖然作為一部成功的商業片,但是《戰狼2》作為一部電影本身來講其實沒有什麼好分析的。相比於商業片,個人則更加傾向於選擇藝術片,因為我覺得藝術片的本質上是在不斷地創新和突破,因此它所具備的這些「特色」給電影工作者們開拓了更多探索的可能和研究的空間。不過話說回來,《戰狼2》開頭的那個「一鏡到底」個人還是覺得有點意思,這也是本人接下來進行展開分析的一個原因。
所謂的一鏡到底,顧名思義就是長鏡頭。《戰狼2》就是通過一個長鏡頭進行影片的開端。這一鏡頭技巧的運用不僅交代了故事的開始,而且也真實的把主人公的性格特徵進行了一個整體的概括。採用長鏡頭作為故事的開端在電影界已經不算是新鮮事。縱觀自己所觀看過的影片,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兩部分別是賈樟柯的《三峽好人》,還有湯姆·漢克斯主演的奧斯卡影片《阿甘正傳》,他們的共同點都是通過開篇的一個長鏡頭來交代故事的開始。相比於以上兩部影片,《戰狼2》在思想上並沒有體現出宏大的一面,因此個人也只能從技術層面進行一番粗淺的剖析。
攝影機從一次開機到這次關機拍攝的內容為一個鏡頭,一般一個時間超過10秒的鏡頭稱為長鏡頭。其長度並無明確的、統一的規定。是相對於『短鏡頭』的講法。正因為長鏡頭本身不僅相對需要持續的時間比較長,而且需要表達一個完整、連續的故事段落。因此長鏡頭內部區別於短鏡頭而言,場面調度是復雜多變和極其困難的,它是導演的一種個人化的藝術構思,它需要體現的是某種思想內容、故事情節、人物性格、環境氛圍、節奏等。勢必需要考驗演員極強的現場默契和節奏的控制,容不得半點差錯,否從頭再來。
1.角色的調度
對於角色姿態的變化、位置的變化、不同角色之間發生交流時的動線等因素,進行獨特的藝術構思,讓角色在立體空間中的運動既符合劇情邏輯,又富有構圖的美感。可分為:角色本身的「動作設計」和「角色環境的互動」。
角色的合理調度不僅表現了客觀空間的真實,更加完整地展現人物動作和事件過程,而且保持了人物動作和事件現實的整體性。角色調度的著眼點,不只在於保持角色和他所處的環境空間關系構圖上的完美,更主要的在於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徵,遵循人物得到在特定情境下必然要進行的動作邏輯。
影片中從第1分零8秒至第6分15秒歷時5分零7秒。角色調度順序依次為:
水面—>小艇(海盜)—>游輪—>小艇—>漁網—>(游輪)螺旋槳—>海盜(持槍掃射)—>船員(慌張)—>黑人(倒下)—>船長(呼喊)—>吳京(跑來)—>吳京(入水)—>海盜1(落水)—>水下打鬥—>海盜n(入水)—>(水下)繼續打鬥—>吳京(出水)—>子彈—>遠處海盜—>炮彈—>影片標題。
A、鏡頭開始到第2分26秒前的畫面均屬於空鏡頭狀態(河流到海面),此時畫面無角色,事態發生前的寂靜。
B、第2分27秒開始小艇入畫,此時的畫面主題為小艇,小艇理所當然也成了畫面中的角色,這是鏡頭中的第一個角色調度,伴隨著小艇快速的入畫,預示著事件發生的開始。
C、第2分38秒隨著兩架小艇的跟拍,游輪也隨之緩緩入畫,游輪幾乎充滿了整個畫面(近景),兩架小艇分叉開去,在視覺上已經被迅速弱化。偌大的視覺沖擊似乎已經迫不及待的告訴觀眾,游輪已陷入一個巨大的危機當中,為接下來游輪上的一番激戰買下了伏筆。此時游輪成了主角,這是鏡頭中的第二次角色調度。
D、第2分58秒隨著游輪漸漸出畫,攝像機繼續跟拍倆小艇,隨著攝像機的推進,畫面主角色回歸為倆小艇,倆海盜撒網直到漁網落入水下,這是鏡頭中的第三次角色調度。
E、第3分10秒攝像機繼續向漁網推進,漁網特寫、落入水中,轉場,此時的漁網為畫面中的角色,這是第四次角色調度。
F、第3分18秒直到漁網將游輪的螺旋槳絆住,此時畫面的角色為螺旋槳,鏡頭中的第五次角色調度。
G、第3分27秒攝像機移出水面,畫面中海盜持槍掃射,此時的角色為海盜,鏡頭中的第六次角色調度。
H、第3分45秒攝像機向游輪移去,畫面中慌亂中奔跑的船員,此時的角色為船員,鏡頭中的第七次角色調度。
I、第3分49秒攝像機快速轉向被擊中倒下的黑人,此時的角色為黑人,鏡頭中的第八次角色調度。
J、第3分50秒攝像機快速上移,只見船長在呼喊,船長為畫面中的角色,第九次角色調度。
K、第3分53秒在一船員急忙的應答聲中,畫面中吳京跑來直到跳入水中(解決危機的開始),第十次角色調度。
L、第4分14秒吳京水中掀翻一小艇,畫面中海盜1墜落水下,第十一次角色調度。
M、第4分17秒開始經過一番水下打鬥,此時可視打鬥為一個角色組合(其中有若干次角色調度,這里統一概括為一個),第十二次角色調度。
N、第4分47秒攝像機特寫另外倆海盜入水畫面,第十三次角色調度。
O、第4分53秒開始水下繼續打鬥,此時也可視打鬥為一個角色組合,第十四次角色調度。
P、第5分54秒隨著打鬥的結束,攝像機跟隨吳京出水,畫面中吳京持槍,第十五次角色調度。
Q、第6分03秒特寫子彈,180度環繞鏡頭飛向遠處海盜,此時的子彈可以理解為畫面中的主角,第十六次角色調度。
R、第6分06秒子彈朝向前方海盜,海盜漸入畫面中,第十七次角色調度。
S、第6分14秒海盜開炮,炮彈180度環繞鏡頭向影片標題飛去,第十八次角色調度。
2.鏡頭的調度
鏡頭的調度是指運用各種攝影機的變化,包括運動方式、視角、景別的變化來幫助敘事,表現人物及其關系,或渲染整體氣氛。鏡頭調度是在角色調度的基礎上,依靠一些攝影技巧和手段,使觀眾視線始終注視演員的精彩之處。
鏡頭的調度也叫鏡頭的轉場,它的運動形式有推、拉、搖、移。相對於蒙太奇電影手法而言,雖然長鏡頭在正拍、俯拍、側拍、仰拍等拍攝形式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在《戰狼2》中在一個鏡頭拍到底的過程中的轉場效果也實現的相當到位。片中有幾個轉場的地方,分別為:
A、漁網(水上)到水下。通過海盜撒網(以漁網落水作為轉場媒介)到水下漁網絆住游輪螺旋槳。
B、水下到小艇。攝像機通過水下的空鏡頭移動至小艇底部繼而上移出水面,到小艇上海盜們持槍掃射的場景。
C、小艇到游輪的轉場。攝像機通過海盜掃射的方向進行快速移動至游輪上慌忙逃竄的船員景象。
D、游輪到水下。吳京從游輪縱身躍入水下場景。
E、水下到小艇。吳京從水下打鬥結束後到小艇上持槍瞄向遠處海盜的場景。
影片作品中角色調度和鏡頭調度必須有機的結合,兩種調度相輔相成,均要以劇情發展和角色性格、角色關系所處的角色行為邏輯為依據,才能使影片作品的造型具有更強的的藝術感。場面調度可分為三種調度手法:縱深調度、重復調度、對比調度。
縱深調度:
即在多層次的空間,充分運用角色的調度的多種形式,使角色的運動在透視關繫上具有或近或遠的動態感,或在多層次的空間中配合富於變化的角色調度,充分運用攝影機調度的多種運動方式,使鏡頭位置縱深方向(或推或拉)的運動。影片中海盜撒網到漁網進入水下這個過程的景深是由大至小的,即:鏡頭中通過倆小艇的全景快速推進直至漁網特寫。營造出一種海盜迫不及待的攔截游輪的緊張態勢。
重復調度:
相同或相似的角色調度重復出現。在一部影片作品中,相同或相似角色和鏡頭的重復出現會引發觀眾的聯想,使他們在比較之中,領會出其中內在的聯系和內涵,從而增強劇情的感人力量。影片的第4分10秒到地5分38秒,整個過程均是在描述吳京赤手空拳以一對多怎麼與海盜們在水下搏鬥的艱辛過程,這從側面上反映出吳京制服海盜本領的高強。整個過程沒有其他多餘的道具和場景的布置,有的只是幾乎相似的動作,穿著相似的海盜,這在視覺上無不是另一種重復的感官效應。
對比調度:
影片作品中在角色調度和鏡頭的具體處理上,可以運用各種對比形式,如動與靜、快與慢的強烈對比。造型處理上明與暗、大與小、冷色與暖色、黑與白、前景與後景的對比。
影片開始部分水面的空鏡頭的運動比較緩慢,一種靜態的氛圍,烘托後面故事的發生。當故事發生時,小艇進入畫面中時鏡頭的運動節奏隨著加快,當船員們慌亂逃竄的時候鏡頭的運動隨著角色的調度而隨之加快,如游輪上:船員奔跑-黑人倒下-船長呼喊-吳京跑來,這一連串的動作,鏡頭始終處於一種快速移動的狀態當中,營造出一種急促和緊張的氣氛。然而正是這種動靜結合的戲劇性極大的推進了故事的向前發展。
水上場景與水下場景景別大小的對比。影片中水面上的場景大多採用中景、全景來交代故事的事態發展。其目的主要是烘托場景的氛圍,這種氛圍的烘托正是需要一個寬闊的視野來交代當時復雜的場景,以至於為後面更加聚焦的刻畫主人公起到一個強有力的襯托作用。當吳京進入水下打鬥的時候此時的鏡頭景別主要是採用近景和特寫來更加細致的描寫主人公的打鬥情景,真實的反映出主人公制服海盜的堅決、剛毅的性格特徵。同時水上與水下在明與暗的對比手法上也給人兩種不同的感官效果。相比於水上,水下打鬥場景整個畫面呈深藍色調,吳京身處一片幽暗的海水中,四周遊來海盜們的攻擊,畫面所傳達出來的信息彷彿在告訴觀眾吳京已經被一種極大的危機感所包圍。
1.景別的轉換
長鏡頭敘事只是真實、原封不動的記錄著事件發生的經過,這同時也使得長鏡頭產生局限性,畫面鏡頭缺乏活力。在影視作品中運用長鏡頭來進行景別的轉換只能通過鏡頭內部的運動即推、拉、搖、移來實現景別的轉換,它不像蒙太奇手法那樣可以很靈活的運用切入、插入鏡頭來體現一組鏡頭景別的轉換。相對於蒙太奇的這種斷裂、瑣碎、零散式的鏡頭,長鏡頭景別的轉換則保持了鏡頭的完整和真實。
《戰狼2》開篇長鏡頭中景別的轉換也是豐富多彩的,大到遠景,小到大特寫,然而長鏡頭的這一表現手法卻為這些景別轉換的豐富性提供了基礎,此外更加真實和自然的交代了事態的發展。長鏡頭區別於短鏡頭而言就是它的鏡頭延續的時間比較長,他需要有一個轉換的時間過程,傳統蒙太奇景別的轉換卻表現的更加乾脆利落—「一刀切」。所以在景別的轉換過程當中,需要更多的思考長鏡頭所需要承載的信息量。
2.焦點的轉換
焦點就是影視作品中被敘述的對象。
(1)模糊次要對象來突出主要對象。
(2)移動、疏散前景來突出主體。
(3)遮擋主體來置換敘述對象。
(4)角色的出畫入畫來充當焦點。
長鏡頭,作為一種特殊的蒙太奇,一個鏡頭往往就是一個段落。他所要交代、表現的焦點也隨之增多。因此在段落式的長鏡頭里拍攝的焦點往往是復雜多變的,幾個或多個焦點的組合才能交代清楚一個故事片段。它是通過在一個連續的鏡頭完成分切鏡頭蒙太奇所做的鏡頭間接任務。因此保證了時間的連續性和空間的統一性。
《戰狼2》中吳京從游輪上直到水下整個過程的打鬥,整個過程吳京都是出於一個中立的位置,似乎每個鏡頭畫面都少不了他的戲份,然而其他人物的戲份只是為了使吳京這個主人公的性格特徵更加的突出。雖然整體上他們更多的是不斷地游離在畫面當中,充當著「遊客」身份和鋪墊作用。但是當劇情需要時,吳京的焦點也是常常被轉移的。水下打鬥部分就可以充分說明了這一點:當吳京把前者(海盜1)制服後,後者(海盜n)游過來,此時的焦點被轉移到了海盜身上,焦點的數次來回轉移,主要突出海盜數量的多以及吳京需要去制服(海盜)的難度不斷加大。
3.視角的轉換
視角就是敘述人稱。在影視作品中長鏡頭本身可以通過攝像機的運動來轉換敘述視角。如電影《不夜城》剛開始金城武點著煙的瞬間目光突然朝向路邊走過的一對女性,鏡頭也隨著金城武目光的移動而運動,此時的敘述視角就是金城武本人的第一人稱視角。但隨著鏡頭的移動金城武也不知覺得也進入了畫面中而變成了敘述對象,此時的敘述視角就是觀眾的視角即第三人稱視角。
同樣《戰狼2》開篇鏡頭中前後兩次出現第一人稱視角和第三人稱視角的轉換。
第一次是吳京水中將海盜捆綁在一起的時候,鏡頭隨即搖向海盜,此時視角充當吳京的視線,即第一人稱視角;而後鏡頭迅速搖回,反向對准吳京視線,此時視角為被捆綁的海盜的視線,即第三人稱視角。
第二次是吳京游輪上持槍,此時的鏡頭對准吳京的槍口,此時視角純粹為攝影機視線,即第三人稱視角;當子彈飛出打向遠處的海盜的過程中,鏡頭隨著子彈180度環繞鏡頭反打,直到鏡頭對準的是遠處的海盜時,此時視角又返回到吳京本人視線,即第一人稱視角。當海盜發射炮彈直到打中影片標題時,此時視角又巧妙的回歸到了觀眾視角,第三人稱視角。
長鏡頭的視角的轉換是自然的,它打破了普通鏡頭要想轉換視角就必須給敘述者一個特寫或者交代性鏡頭而後再反打於敘述對象,這樣單純的切換被攝對象形成的視角轉換是既生硬又被動的。
影視作品中長鏡頭所包含的信息價值是非常重要的,而較大信息量的實現,無非是通過長鏡頭自身和長鏡頭與其他方法相結合兩個「途經」來完成。長鏡頭本身,一是主要取決於長鏡頭所截取的事件過程本身的信息價值;二是長鏡頭拍攝中的場面調度,強調長鏡頭的信息價值,並不是說所有的長鏡頭都必須擁有大的信息量,像有些長鏡頭就是為了表現一種情緒,或感情、或節奏、或氛圍, 這個長鏡頭的信息量同樣很小,但卻突出了現場感和緊張、激烈的戰斗氣氛。在一些探索、揭秘的紀錄片中,長鏡頭用得很多,其目的也不在信息量,而主要是製造一種真實、參與、懸念、探知的心理感覺,激發受眾的興趣點和注意力。信息提供現象,思想才提供本質,藝術作品的思想含量較之信息含量顯得越來越重要,所以長鏡頭中所蘊含的信息也應有更高的美學追求,使受眾在獲知信息的同時得到理性上的滿足和精神上的愉悅。
然而長鏡頭本身囊括的信息量也是有極限的,它不像單個短鏡頭那樣預先設計好的豐富飽滿、視覺沖擊很強的畫面效果。區別於這些經過藝術加工的單個短鏡頭而言,長鏡頭追求的是一種真實、感人的信息的傳達。然而,與傳統的蒙太奇剪輯手法不同的是長鏡頭敘事恰好遵循了時間、空間的連貫性而毫無保留地再現了真實。
《戰狼2》開篇的長鏡頭主要講的是主人公(吳京)與海盜們的一場打鬥的過程,整個過程畫面中的信息量並不多,簡單概括為兩艘小艇加幾個海盜,一艘郵輪加幾個船員。對於一個歷時5分多種的鏡頭而言,這個信息量的安排可以用「極少」來回答,至少相比於接下來的正片內容中單個鏡頭的單位時間內信息量佔比而言,這樣的概括是合理的。但這個鏡頭所製造的緊張氣氛和傳達出來的視覺感受無疑不讓觀眾們的精神緊綳,激情頓時油燃(影片的基調)而生。它不僅極其快速的讓觀眾了解到主人公(吳京)是一個具備什麼性格特徵的人。而且,至少它已經省了在正片中再重新過多的刻畫和塑造主角的形象。這也是我個人覺得這個長鏡頭運用的比較有意思的地方。長鏡頭所呈現出來的這種「真實性」,既拉近了觀眾的距離,又讓觀眾更加陶醉於影片的內容當中來,使影片與觀眾建立了一種真實的信息交流的渠道。
(本文僅代表個人的觀點,歡迎指教!)
㈡ 八佰的內容簡介
電影《八佰》是根據抗日期間上海四行倉庫保衛戰改編的影片,影片初始,我們看到的是士氣低迷、組織渙散的軍隊走在田野中,被戰爭破壞了的上海,配上幾聲蒼涼的鴉叫聲,奠定了這部影片的基調必然悲涼凄慘的。我想結合史實來分析一下題主的問題。
一、歷史上的上海四行倉庫保衛戰上海四行倉庫保衛戰發生在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它的結束標志著淞滬會戰的結束。淞滬會戰又是怎樣的戰役呢?歷史書上只能用形容詞形容一下淞滬會戰的慘烈,數據倒是可以直觀地印證一下這場戰役的悲壯與絕望——我國軍80萬人對戰日軍20萬人,國軍宣布傷亡30萬人,日軍宣布傷亡4萬餘人,這意味著什麼呢?大家能感受到嗎?日軍的攻勢難以抵擋,但是淞滬會戰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為上海和長江下游工廠與物資內遷贏得了時間。
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三、結語任何國家,在民族存亡之際,都有捨身取義為國為家之人,有自私自利做他人走狗之輩,有冷眼旁觀見風使舵的二鬼子,民族大義當前,可否團結一致?魯迅先生口誅筆伐,想要通過筆桿子喚醒麻木的國人,軍人死守陣地,是命令使然,亦是心底吶喊,國不在,家何在?
㈢ 國產3D電影有哪些代表影片呢
給你找出了全部的知名的立體電影了
你自己對照一下應該可以找到的
1922年,世界上第一部3D電影是《愛情的力量》,遺憾的是,影片很早之前就已經遺失了。早期的3D電影都是以展示立體效果為主,片中常以指向觀眾的槍、扔向觀眾的物體為噱頭。
1951年,環球公司推出最有名的3D恐怖片《黑湖妖譚》,該片也是至今為止惟一一部有續集的3D電影。新版《黑湖妖譚》計劃在2011年上映。
1952年,講述非洲探險的《非洲歷險記》被認定為是史上第一部真正的3D長片。該片的口號是「獅子在你腿上,愛人在你懷里」。盡管《生活》雜志在當時稱該片「廉價、荒謬」,但觀眾們仍然熱情地擠進電影院去體驗片中的「自然視角」。
1953年,《恐怖蠟像館》等一批3D恐怖片應運而生,3D片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進入了黃金時期。
1954年,當時世界上最偉大的導演們,絕大多數都對3D電影低眼相看,認為那隻不過是在玩魔術而已,根本不是藝術。然而,希區柯克不這么想,他在1954年拍攝了3D版的《電話謀殺案》,成為了當時3D片中為數不多的精品。
1962年,我國的天馬電影製片廠拍攝了國內第一部3D立體電影《魔術師的奇遇》,桑弧導演,陳強主演。後來又陸續出現了《歡歡笑笑》《快樂的動物園》《靚女阿萍》《俠女十三妹》等。
1982年,迪士尼拍攝了短片《魔法之旅》,雖然這部短片只有16分鍾,但通過CGI與真人表演的混合,打造出了在當時令人驚訝的3D效果。
1982年,《13號星期五》第三部上映,本片令80年代的3D電影慢慢復甦。
1983年,3D版的《大白鯊第三集》轟動一時,放映首周就賺得1300萬美元的票房。但因為電影本身水準低下,3D效果也無過人之處,很快就讓觀眾失去了興趣。
1985年,《魔晶戰士》成為世界首部3D動畫長片。
2004年,第一部IMAX 3D長片《極地特快》誕生。該片在2000塊普通2D銀幕上放映,3D IMAX銀幕只有75塊。然而就是這75塊3D IMAX銀幕,獲得的票房佔全片總票房的百分之三十。3D+IMAX的「超強組合」,讓發行方看到了巨大的商業潛力。
2005年,迪士尼的動畫片《雞仔總動員》採用了新型投影技術放映,消除了以往看3D電影時容易產生的眼睛疲勞。
2008年,《U2 3D演唱會》是第一部完全用3D攝影機拍攝的真人影片,這個音樂紀錄片堪稱先鋒。
2009年,環球的動畫片《鬼媽媽》是第一部採用停格動畫形式的3D電影。
2009年,《阿凡達》成為有史以來製作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3D電影。
㈣ 如何評價血鑽這部電影有什麼內涵
《血鑽》評價:該影片的最成功之處在於從一個看似合理實則血腥的角度上,直接地向世界各個國家報道了一個最真實的非洲貧窮的、看不到更多希望的非洲。該片無論從藝術性還是商業性上,都可以被看作奧斯卡最大的競爭熱門電影。
在非洲從事鑽石走私的事情以及在遇到一位記者後,他的思想發生了重大扭轉,最終領悟了生活和愛的真諦的故事。該影片於2007年獲得包括奧斯卡金像獎以及美國金球獎在內的七項大獎的提名。
(4)第三視角的電影有哪些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血鑽》故事的背景是上世紀九十年代處於內戰時期的獅子山。主人公丹尼·阿徹爾一個來自辛巴威的前雇傭兵,和所羅門·梵迪一個漁民。就是這樣擁有不同的歷史背景和生活環境本不該有任何交集的兩個人,他們的命運卻被一顆罕見的粉鑽石緊密聯結在一起。
而在非洲,這樣一顆鑽石的確可以改變一個人的生活或是終止那個人的生活。所羅門本來只是一個普通的漁民,但是生逢亂世,被叛軍強制帶離他的家人去開采鑽石。在開采過程中所羅門發現了一顆罕見的粉鑽並冒險藏了起來。他知道如果事情敗露他將必死無疑。
㈤ 推薦給小學生的有哪些必看的感恩電影
現在影視發展越來越多元化,種類也是層出不窮,但是很多題材還是需要斟酌後再放給小孩子們觀看。因為孩子正處於學習成長階段,沒有是非能力的他們會復刻看到的情節,如果遇到不好的內容非常有可能將孩子引到錯誤的路上。所以如果你的目的是幫助於孩子在感恩領域有所認識,不妨看看這幾部的電影。
小學生正處於成長階段,喜歡新鮮事物,愛看電視是人之常情。但是家長也要謹記挑選一些適合孩子的電影或電視劇才能給孩子未來的性格和價值觀念起到正確的樹立。
㈥ 如何評價陳凱歌微電影《淑貞》
與得了病的老人相處,展開這中間的誤會和溫情。短片《淑貞》換了個角度,關注的是,一個頭發早已銀白的老人,要怎麼去抓住自己的回憶,不讓它被歲月覆蓋。
祖奶奶的扮演者是葦青,這名字大家陌生,但角色肯定不會忘掉,《我不是葯神》里,她就是那位患病的老人,那段台詞,也是電影里最大的淚點。不過,她在《淑貞》里的表演,更接近《河神》里可愛搞怪的老神婆,尤其電影的前半部分,更像一個老頑童。
短片里還有個小頑童,也是敘述者齊馬,扮演者是史彭元——對,就是《隱秘的角落》中的嚴良。在《隱秘的角落》里,嚴良這角色太過沉重,童年不幸,行事莽撞,最終接連遭遇出賣。在這里,史彭元終於成了一個陽光少年,活潑好動,對祖奶奶也孝順。
這是個幸福的家庭。
一家人生活在四合院里,平時有吵鬧,但沒什麼解不開的疙瘩。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祖奶奶是家裡的黏合劑,吵得再凶,看到祖奶奶出來,氣自然就消了。她堅持著手洗衣服,能擀出最圓的餃子皮,喜歡喝熱茶,嘮叨讓齊馬多走路——陳凱歌善於捕捉生活和情感的細節,這種種細節搭建起來的,是一個我們熟悉的奶奶,是一個幸福和滿的家庭。
而且祖奶奶一點也不古板守舊,她總是不服輸,總是有著旺盛的精力和好奇心,會躲到自己房間里,像個孩子一樣偷喝冰牛奶。不讓她掃地,讓她歇著,她就非得要比賽誰掃地更快。齊馬走著走著忽然跳起來投個籃,祖奶奶也跟著說我也可以。她還讓齊馬帶自己去吃漢堡,說想嘗試所有新鮮的東西。老頑童不光體現在行為上,也是心態上,她和齊馬隔了三代,但一大一小,卻有著驚人的相似,他們是長輩晚輩,也是能一起玩的朋友。
㈦ 平常看電影用的是第幾人視角!第一人視角和第二 。三 人視角有什麼區別嗎!
電影也分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的 不過第一人稱的很少 大多是第三人稱的 。
就像我們玩游戲一樣的。
第一人稱視角的就是玩的視角是你玩的那個角色的視角。例子:CS,使命召喚。
第三人稱視角的就是玩的視角可以看到你玩的那個人物的外形。例子:生化危機,鬼泣。
㈧ 電影教父為何被奉為經典
教父三部曲我可以說是男人一生必須要看的電影,是經典中的經典。教父不僅僅是未來黑幫題材電影的參考,同樣也是一個男人一生需要做的參考。教父的核心不是黑社會,而是義大利人在美國生活的藍本,裡面有男人的成長,兄弟的情意,文化的碰撞。教父不止是黑幫,它寫的是人生!
三.總結
教父這個電影能夠奉為經典,首先這部電影的拍攝無論是拍攝手法還是表現形式都非常的好,並且每一句台詞都值得揣摩和品位,更重要的是教父這部電影帶給我們生活的啟示,其中折射的不僅諷刺了現實,更讓我們受益匪淺,教父雖然不可以跟我們的生活相呼應,但是可以為我們的為人處世、與人交往提供一些素材,在這紛紛擾擾的世界裡,我們永遠都不會獨善其身,不可做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