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知識 » 什麼標志娛樂電影思潮不退

什麼標志娛樂電影思潮不退

發布時間: 2023-06-06 05:40:30

① 向大佬勢力低頭,那些出現在電影開頭的標志,有你熟悉的嗎

近日,國家電影局啟用了新版的「龍標」,其中片頭的「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變更為「國家電影局」。且時長也從5秒縮至4秒。增加了鎏金動效,浮雕的立體感。

那麼除了每一部中國院線電影的這個標志,那些經常出現在片頭的電影公司標志,你又知道哪些呢?

下面我就帶大家來總結部分影視公司和他們的代表作品。

代表作:《羅馬假日》《阿甘正傳》《教父》《變形金剛》

可以說這個群星環繞的雪山標志是人人盡知,派拉蒙算是好萊塢創立時間最早的電影公司了,成立於1912年。

他們所出品的電影往往場面恢宏,史詩味道濃厚。

代表作:《大白鯊》《侏羅紀公園》《木乃伊》

這個標志也十分好認,「UNIVERSAL」環繞著地球。也成立於1912年。

環球電影公司出品的電影往往特效一流,風格大氣,都是一些硬漢作品。

而且也十分擅長喜劇片,如《冒牌天神》《美國派》等。

代表作:《泰坦尼克號》《星球大戰》《後天》

成立於1935年的20世紀福克斯擅長於科幻電影製作,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是其拿手的而且會深思在科幻背後的意義。

在2004年製作出《機械公敵》就思考了在未來機器人與人類如何相處生活。

代表作:《肖申克的救贖》《蜘蛛俠》《卧虎藏龍》

手持火炬的女人從1993年沿用至今。成立於1919年,原名CBC電影行銷公司。

擁有超過5000部經典影片,其中有12部「奧斯卡最佳影片」獎。這個電影公司在中國影片中出現頻率也很高,1995年在中國北京設立代表處,出品了《卧虎藏龍》,《大腕》,《功夫》等經典影片。

代表作:《哈利·波特》《黑客帝國》《終結者》

華納兄弟影業公司成立於1923年,由哈里·華納,阿爾伯特·華納,山姆·華納,以及傑克·華納四兄弟創建。

華納兄弟旗下擁有DC 娛樂 公司,並製作DC宇宙系列電影,動畫, 游戲 對抗漫威。

華納兄弟似乎很熱衷於拍攝系列片,比如《黑客帝國》系列,《史酷比》系列,《蝙蝠俠》系列等。

代表作:《貓和老鼠》《亂世佳人》《魂斷藍橋》

米高梅發起成立了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並推出了學院獎奧斯卡。

不幸的是在2005年被索尼公司收購,這個曾經擁有170座奧斯卡獎的公司從此不再是獨立製片公司。

代表作:《功夫熊貓》《馬達加斯加》《拯救大兵瑞恩》

這個坐在月亮上釣魚的男孩是其logo,據說是其創作者繪畫藝術家的兒子。

夢工廠創立於1995年,跟其他公司相比確實較晚,而1998年就製作出了《天地大沖撞》《拯救大兵瑞恩》這樣的經典。

而且夢工廠是現在唯一能在動畫領域跟迪士尼叫叫板的電影公司了,旗下有:《埃及王子》《功夫熊貓》《馬達加斯加》《怪物史萊克》《小雞快跑》等動畫佳作。

代表作:《米老鼠與唐老鴨》《獅子王》《加勒比海盜》

1928年一直名叫米奇的老鼠誕生,直到現在經久不衰。這只老鼠既可以帶給你歡笑,又可以毫不留情起訴你,收購你。得罪了米奇大佬還想走?

畢竟迪士尼的影響力實在太大了,而且每年固定一部業內頂級動畫片,拿了不知多少座奧斯卡。

迪士尼=動畫,這個等號確實不是誇張。

現在迪士尼是業內公認的大佬,本身就是一等一的電影 娛樂 公司,迪士尼影片,迪士尼公園等。旗下還有有皮克斯動畫工作室,漫威漫畫公司,試金石電影公司,好萊塢電影公司,ESPN 體育 等。

而且目前超級英雄電影可以說是迪士尼漫威一家獨大,華納DC也是剛剛從其統治下緩過來氣兒。

向大佬勢力低頭。

② 電影里程碑

關於電影發展中時代風貌和風格流派的介紹。

電影藝術在一百多年的發展中,在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呈現過許多思潮、風格和流派,展示出世界電影發展的某些特點特色。 了解它們,可以充分地把握電影這門藝術的時代精神和藝術魅力,進而獲得精神的啟迪和藝術的感悟。

先鋒派電影是伴隨著19世紀末期以來的,現代主義文藝思潮應運而生的。 作為電影的一種流派和一種運動,先鋒派電影開始於20世紀最初的年代,經歷了十餘年的過程,到20年代中期達到了全面發展的鼎盛階段。 它最早盛行於法國,後來影響到德國,之後又波及到歐洲和前蘇聯。 先鋒派電影運動是世界電影史的第一次電影運動。

先鋒派電影並不是一個統一的創作流派,它包括了 「 純電影 」、 「 達達主義電影 」 、 「 超現實主義電影 」 、 「 表現主義電影 」 等相互關聯有相互區別的創作流派。

先鋒派電影的重要特點首先是反傳統敘事結構而強調純視覺性,其次是形式方面的追求。 作為一種影片樣式,也有人稱為純電影、抽象電影或整體電影。

先鋒派電影主張絕對的自由想像,極端的純粹情緒,排斥任何真實和理性含義,所以有人認為他們是 「 三無主義 」 , 即無理性、無情節、無人物性格。 他們反對電影敘事,主張 「 非情節化 」 、 「 非戲劇化 」 的 「 純電影 」 。

先鋒派電影在電影美學史上和電影藝術理論的,發展中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它對電影藝術的審美潛能,尤其是電影的審美形式感的實驗和探索,極大地拓展了電影的思維並豐富了電影的銀幕造型語言。

詩電影,電影創作中引進了對抒情詩本質特性理解,是一種以否定情節、探索隱喻和抒情功能為主旨的電影創作主張。

詩電影興起於20世紀20年代,發源於法國。 早期法國先鋒派電影的一些理論家和創作家就認為,電影應當像抒情詩那樣達到 「 聯想的最大自由 」, 「 電影最完善的體現 ,是電影詩 」 。

詩電影通過運用聲光色等造型、敘事結構、人物表演等藝術手段,使影片充滿詩情、詩意、詩的節奏與韻律。

作為樣式形態的詩電影,後來在各國的電影創作界都有較大的發展。

新現實主義電影誕生於義大利。 從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時興起,到1951年以後逐漸衰落。 雖持續時間不長,但影響深遠。

新現實主義主張把攝影機對准下層貧苦勞動人民,口號是 「 把攝影機架到大街上 」、 「 還我普通人 」,這就在影片製作的根本是沖破了傳統模式,對電影藝術再現物質世界、顯示空間現實的審美潛能作了新的重大挖掘。

新現實主義電影對於電影發展的突出意義: 一是凸顯了電影的記錄性。二是開創性地倡導了實景拍攝,這就使電影擺脫了長期形成的陳舊傳統程序的束縛,也使電影在走向民眾生活的過程中擴大了視野和空間表現力,對於後來的電影創作有著很大的啟發。

新浪潮電影是繼歐洲先鋒主義、義大利新現實主義以後的第三次具有世界影響的電影運動。 20世紀 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早期,一大批年輕的電影創作者以嶄新的精神面貌,拍攝了屬於自己的第一部影片,令人刮目相看,彷彿是一股浪潮一樣,為法國電影和世界電影帶來了新氣象,被稱為 「 新浪潮 」 。

新浪潮運動的流派,作家作品我們通常意義上劃分為三個部分。

1 " 巴贊" (電影評論家)《電影手冊》

新浪潮電影第一,對新現實主義紀實美學的成就給予高度評價。

第二,提出電影應該表現人的內心生活。(包括離奇,幻想)(與好萊塢電影是用來講故事的有本質的區別)

主張:提出「作者電影」的口號,即「拍電影,重要的不是製作,而是成為電影的製作者」。

特徵: 電影採用低成本製作:啟用非職業演員;不用攝影棚而用實景拍攝;不追求場面刺激和戲劇化沖突。影片在表現方法上,廣泛使用能夠表達人的主觀感受和精神狀態的長鏡頭、移動攝影、畫外音、內心獨白、自然音響,甚至使用違反常規的晃動鏡頭,打破時空統一性的「跳接」、「跳剪」等。還採用一些以人物為對象的使用輕便攝像機完成的跟拍,搶拍以及長焦、變焦、定格、延續、同期錄音等「紀實」手法,將「主觀寫實」與「客觀寫實」相結合。電影帶有強烈個人傳記色彩。

創作特徵:作品大多把人的內心現實與外部現實結合,表現人的內心與現實的差距和矛盾。

在剪輯上採用跳剪,循環剪輯等手法,破壞影片的時空;重視自然音效、台詞和音樂;採用舞台職業演員;攝影講究構圖與布光。電影帶有強烈文學、戲劇色彩。

「 新浪潮 」 是世界電影史上一次電影革新運動。 「 新浪潮 」 主張用藝術趣味代替商業趣味,是西方現代派藝術在電影領域的反映。 「 新浪潮 」 電影刻意描繪現代都市中人的處境、心理、愛情和性關系,與傳統影片不同之處是充滿了濃郁的主觀性和抒情性。

1958年是「新浪潮」的誕生年,有兩部處女作問世:特呂弗的《淘氣鬼》與夏布羅爾的《漂亮的塞爾其》;1959年是「新浪潮」的幸福年:特呂弗憑《四百下》在當年獲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新浪潮」電影以表現個性為主。特呂弗的《四百下》(1959)是較早出現的代表作。他用現代主義手法敘述了他童年時代的悲慘遭遇。他信奉所謂「非連續性哲學」,認為生活是散漫而沒有連續性的事件的組合,在電影創作上否定傳統的完整情節結構,以瑣碎的生活情節代替戲劇性情節。戈達爾是以蔑視傳統電影技法聞名的「破壞美學」的代表人物,他的影片在破壞傳統結構方面比特呂弗走得更遠,著名的《精疲力盡》(1959)就是其創作風格的最好體現。

「新浪潮」不僅促進了法國電影表現手法的多樣化,也引發了現代主義電影思潮在歐美各國的第二次興起。像瑞典導演英格瑪·伯格曼,義大利電影大師安東尼奧尼、費里尼等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大部分影史家都以1964年作為法國新浪潮的終結, 新浪潮電影運動為法國乃至世界留下了寶貴的電影文化遺產,在電影風格和電影表現內容、表現方法奠定了現代電影的基礎,被認為是傳統電影與現代電影的分水嶺。

蘇聯電影的藝術成就在於,它能讓人忘記冷戰,忘記意識形態的不同。在同等條件下,他們極難得到理解與尊重,卻依然運用高超的電影理念戰勝了一切偏見。在冷戰時期,蘇聯電影甚至獲得了世界上所有重要的電影獎項,包括兩次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戰爭與和平,莫斯科不相信眼淚)及多次提名,可以說是榮耀長存。 前蘇聯是世界電影強國之一。 從早期的無聲電影到後來的有聲電影 ,蘇聯電影都以其豐富的藝術內涵在世界電影之林佔有重要地位。

蘇聯電影故事性強,藝術內涵豐富,題材多樣化,多次獲得世界上重要的電影獎項。

十月革命後,蘇聯電影開始迅速發展。特別是20世紀50 年代以後,蘇聯電影開始在作品中探討普通人的命運, 「 非英雄化 」、 「 非清潔化 」 、 「 生活流 」 等傾向在一些影片中多有反映。 以前在作品中迴避的人性問題得以突破。

「 好萊塢 」 一詞往往直接用來指美國的電影工業,甚至成為美國電影的代名詞。

電影在美國是一種工業化商業,是娛樂的手段,電影的藝術價值往往依附於商業價值。 「 好萊塢 」 電影就是典型的代表。

好萊塢大片所製造的一個又一個美國神話,往往也稱為美國文化和美國價值觀的一種重要輸出方式。

20世紀初,好萊塢只是洛杉磯郊外的一個小村莊,由景色宜人的拍攝外景地逐漸發展為眾多電影公司聚集的龐大的電影城,30年代進入黃金時期。

好萊塢開創並製作了大量類型電影,如喜劇片、西部片、強盜片、歌舞片等。 無論是在戰爭時期,還是經濟大蕭條時期,好萊塢一直為人們勾勒著—電影,這個神話般的、理想的、具有真實表象的幻覺世界。

電影製作在好萊塢成為名副其實的工業流水線。

以娛樂性、商業性為標志的好萊塢電影每年保持著高產出率、高上座率以及廣闊的海外市場,大導演、大明星層出不窮,大片出口、票房穩定,是世界電影業占據重要位置。

③ 電影的標志

以香港電影標志,舉例子如下。

1982年電影進入現代化,標志就是「香港新浪潮電影」的誕生。

我對香港電影最早的感知也差不多是這個時段的電影,但「新浪潮」完全不在我的視野中。

最早進入我視野中的香港電影是成龍的功夫喜劇,《A計劃》、《警察故事》、《飛鷹行動》等等。之後陸續還有《英雄本色》、《龍虎風雲》、《喋血雙雄》、《天若有情》等一系列英雄片/梟雄片。

這些電影幾乎就是我最早對於電影的認識,算得上是啟蒙意義,而即便今時今日這些電影仍舊能夠吸引到我。

這讓我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在不斷反思一個問題,香港電影的根本魅力到底何在?

我的結論是,原因有兩個:

一、香港電影絕少取材文學作品(反倒有不少改編自漫畫),電影劇本都是原創;

二、劇本很多時候都是現拍現寫(即是香港人稱的「飛紙仔」),有時甚至無劇本拍攝(不僅僅王家衛如此)。

《阿飛正傳》(1990)

這在全世界的電影業中都是罕見的,好萊塢、日本、歐洲都不可能有這種拍法,印象中只有法國新浪潮時期的電影是如此為之(正是要以此與根據文學作品改編的法國舊電影傳統決裂)。

電影之於文學作品,它首先是一種感知,觀眾是先從影像中產生感知,產生快感(有強弱之分),然後才會產生認知,繼而形成一種意義。

換言之,它是從感知到表意的一個過程。文學作品的接受恰恰相反,它是先從文字元號中產生一種表意系統,然後才會慢慢產生一種感知。

再簡單點說,電影是快感在先,意義在後。無有快感,毋論意義。伯格曼、安東尼奧尼的電影,無論有多麼復雜的表意,但首先他們都會把感知放在第一位,最極端的《假面》《蝕》都是如此。

《假面》(1966)

即便是對真理性問題(終極表意)始終糾結不放的戈達爾,哪怕在他那些最意識形態顯露的電影中,都會有最強烈的感知表達方式。

香港電影即是因為這種絕對「原創」的劇本寫作法以及各種陰差陽錯(電影工業機制、歷史緣由、文化傳統、天生布景板式的城市構造等)的原因,准確的把握到了這種電影的特質。

一切以創造感知為第一要義,這在哪怕最小眾、最文藝的藝術片中也是如此。

香港電影對於文學/文字元號的決絕放棄,造就了影像表達系統的無限豐富性。

香港電影的類型也是完全依據感知與快感出發,我印象中最深刻最歷久彌新的香港電影類型──英雄片、賭片、三級片(包括情色風月、施虐殘暴兩種)、鬼片──都是將感知,將生產快感放在第一位,將意義留在其後。

④ 西方電影的發展史

一:電影的的發明

1895月12月28日,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卡鋪辛路十四號的「大咖啡館」地下室中第一次公開售票播放電影,標志著電影的正式誕生。

此後,電影影響愈大,被成為「機械文藝女神」。

其誕生和成長的歷 史,也即是連續攝影的機器、堅韌敏感的膠片和連續放映的機器這三種技術手段改進的過程。

(一)視覺殘留原理(0.1s~~0.4s)

比利時:普拉托

(二)照相技術

1.1824年,法國:尼艾浦斯——《餐桌》(世界第一張照片)

2.英國:穆布里奇——第一個將照相術用於活動攝影

3.法國:馬萊——1882年,第一次用一台攝影機拍攝電影

——1888年,第一架電影攝影機誕生

(三)動畫

1888年,法國:雷諾——光學影戲機

(四)膠片

1889年,愛迪生vs伊斯曼工廠合作創制

(五)放映機

1.1894年,迪克遜vs愛迪生——電影視鏡

2.法國:奧古莫斯

3.法國:盧米埃爾兄弟——活動電影放映機

二:電影美學思潮與流派

(一)寫實主義

1.樸素寫實主義(電影是「重現生活的機器」)

盧米埃爾兄弟——《工廠的大門》《嬰兒的午餐》《火車進站》

2.紀錄片

(1)美國:弗拉哈迪(人類學紀錄流派)——《北方的納努克》

(2)維爾托夫(電影眼睛派)——《電影真理報》《電影眼睛》《前進吧,蘇維埃》《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

(3)英國:約翰*格里爾遜

《飄網漁船》《從鄉村來到城市》《夜郵》

(4)荷蘭:尤里斯*伊文思——《橋》《雨》《四萬萬人民》《風》

3.德國新客觀派(即「街道電影」)

卡爾*格呂納——《街道》

喬治*派勃斯特——《沒有歡樂的街》

布魯諾*拉恩——《街頭慘劇》

4.法國詩意現實主義派

(1)先驅者

雷內*克萊爾 讓*維果

(2)代表人物

讓*雷諾阿——《母狗》《游戲規則》(最終確立世界電影寫實主義傳統並形成系統的寫實主義電影語法)

5.義大利新現實主義

(1)口號頌仔伍

「還我普通人」「把攝影機扛到大街上」

(2)誕生標志

1945年,羅西里尼——《羅馬,不設防的城市》

(3)代表人物

羅西里尼 維斯康蒂 德*西卡 西柴烈*柴伐梯尼 德*桑蒂斯

(4)代表作

《偷自行車的人》《羅馬11時》《艱辛的米》《溫別爾托*D》

6.心理式寫實主義

(二)現代主義

1.歐洲先鋒電影運動(以法國先鋒電影運動為主)

(1)創始人

法國:路易*德呂克

(2)代表作

《機械戚改舞蹈》《幕間休息》《一條安達魯狗》《卡里加里博士》

2.法國「新浪潮」電影運動

(1)代表人物

安德烈*巴贊(精神之父) 特呂弗 戈達爾 夏布羅爾 雅克*里維特

(2)代表作

《精疲力盡》《四百下》

(#)註:左岸派——《廣島之戀》《去年在馬里昂巴德》

3.義大利現代主義電影運動

(1)米*安東尼奧尼——《奇遇》《夜》《蝕》《紅色沙漠》《放大》

(2)費德里科*費里尼——《道路》《八部半》

(三)娛樂電影

1.重要人物

梅里愛 愛森斯坦 普多夫金

格里菲斯——《一個國家的誕生》

2.中心:好萊塢

(四)政治電影

1.法國

(1)代表人

雷內*阿利奧 卡蘭*卡爾茲 雷內*伏幾埃

(2)代表作

《 *** 中的鐵路員工》《這僅僅是開始》《溫德爾工廠的復工》

2.義大利

(1)代表人

塔維亞尼兄弟 弗朗西斯野或科*羅西

(2)代表作

《懷疑》《奎伊瑪達》《馬太伊事件》《一個警察局長的自白》《對一個不受懷疑的公民的調查》《工人階級上天堂》《希特勒的最後十天》《墨索里尼的最後行動》《我們曾如此相愛》三:好萊塢電影

(一)好萊塢影都簡史

1.1909年11月,「好萊塢之父」格里菲斯率領劇組至此拍攝影片

2.八大影片公司

米高梅(MGM) 派拉蒙 華納兄弟 20世紀福克斯

雷電華(RKO) 環球 聯美 哥倫比亞

3.好萊塢製片業五大基本特徵

高成本 高科技 高片酬 高收入 高利潤

(二)好萊塢電影發展史

1.默片時期(1896~~1923)

卓別林——《淘金記》《城市之光》《摩登時代》《大獨裁者》

勃斯特*基頓(喜劇電影奇才)(石面人)——《航海家》《將軍號》

哈洛德*蘇埃德

哈萊*蘭登

2.有聲電影時期(1923~~1932)

(1)1926年,華納:《唐璜》

(2)1927年,華納:《爵士歌王》

(3)1927年,《紐約之光》(標志有聲電影正式誕生)

3.蓬勃發展時期(1932~~1941)

(1)演員

MGM:葛麗泰*嘉寶 克拉克*蓋博 瑙瑪*希拉 費雯*麗

華納:卑蒂*戴維斯 亨弗萊*鮑嘉

派拉蒙:瑪琳*黛德麗 克勞黛*考爾白 賈利*古柏(英雄明星)

電影神童:奧遜*威爾斯

(2)代表作

《安娜*克里斯蒂》《瑞典女王》《茶花女》《亂世佳人》《一夜風流》

《告密者》《公民凱恩》《一個明星的誕生》《紅衫淚痕》

《綠野仙蹤》《呼嘯山莊》《關山飛渡》《費城故事》《蝴蝶夢》 《青山翠谷》

4.二戰時期(1939~~1945)

《血雨腥風》《大獨裁者》《納粹間諜的自白》《希特勒的子孫》

《納粹黨徒》《卡薩布蘭卡》

5.二戰後時期(1945~~20C70S末)

威廉*惠勒——《黃金時代》

約翰*休斯敦——《寶石嶺》

金*維多——《太陽浴血記》

賈利*古柏——《弗吉尼亞人》《永別了,武器》《戰地鍾聲》《正午》

亨弗萊*鮑嘉——《非洲皇後號》《馬耳它之鷹》《黑道》《夜長夢多》

奧黛麗*赫本——《羅馬假日》《戰爭與和平》《窈窕淑女》

瑪麗蓮*夢露

伊麗莎白*泰勒

凱瑟琳*赫本

6.20C70S末~~20C80S末

《克萊默夫婦》《普通人》《母女情深》《墜入情網》

《金色池塘》《雨人》《為黛西小姐開車》

喬治*盧卡斯《星球大戰》系列

斯蒂芬*斯皮爾伯格《E*T外星人》《第三類接觸》《大白鯊》《奪寶奇兵》

《紫色》《太陽帝國》

7.20C90S~~

《木乃伊》《駭客帝國》《第六感》《女巫布萊爾》《諾丁山》《落跑新娘》《間諜奧斯汀》《老爸向前沖》《將軍的女兒》《美國派》《泰山》《花木蘭》《獅子王》《沉默的羔羊》《阿甘正傳》《肖恩克的救贖》《勇敢的心》《楚門的世界》《泰坦尼克號》

斯蒂芬*斯皮爾伯格《辛德勒名單》《侏羅紀公園》《拯救大兵瑞恩》

(三)好萊塢電影業的特色

1.製片廠制度

2.明星制

3.獨立製片人制度

1977年,伍迪*艾倫《安女尼*霍爾》

斯派克*李

昆廷*塔倫蒂諾

斯蒂文*索德伯格

卡梅隆*克羅

科恩兄弟

4.類型片

(1)西部片

1903年,埃德溫*鮑特《火車大劫案》(奠定西部片基本特點)

1939年,約翰*福特《關山飛渡》(西部片特點全面形成)

《大地驚雷》《約克軍曹》《正午》

《不可饒恕》(20C90S西部片復甦標志之一)

《與狼共舞》(20C90S西部片復甦標志之一)

(2)科幻片

梅里愛《月球旅行記》

德國:弗里茨*朗格《大都市》(世界第一部現代科幻片)

英國:《侏儒》

1968年,斯坦利*庫布里克《2001:漫遊太空》(美國第一科幻片)

《第三類接觸》《星球大戰》《侏羅紀公園》《天地大沖撞》《駭客帝國》

(3)歌舞片

《爵士歌王》《百老匯旋律》

勃斯比*伯克萊《第42街》

弗雷德*艾斯蒂爾——《高帽》《巡迴演出》

金*凱利——《雨中曲》(第一歌舞片)

(4)犯罪片

1927年,《黑社會》

《疤面大盜》《教父》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懸念大師)《三十九級台階》《失蹤的女人》《蝴蝶夢》《愛德華夫人》《美人計》《後窗》《暈眩》《西北偏北》《精神病患者》《群鳥》

(一)法國電影簡史

1.盧米埃爾兄弟

《工廠的大門》《嬰兒的午餐》《火車進站》《出港的船》《水澆園丁》

2.梅里愛

《貴婦人的失蹤》《橡皮頭人》《管弦樂隊指揮》《月球旅行記》

《太空旅行記》《愛德華七世加冕典禮》

3.拉菲特兄弟

《吉斯公爵的被刺》《俄狄浦斯王》《哈姆雷特》《麥克白》

4.印象派(20C20S)

路易·德呂克《狂熱》《沉默》《西班牙的節日》《流 *** 》

謝爾曼·杜拉克《微笑的布德夫人》

阿倍兒·岡斯《車輪》《拿破崙傳》

讓·愛浦斯坦《紅色旅店》

萊皮埃《黃金國》

5.抽象主義(20C20S)

費爾南多·萊謝爾《機械舞蹈》

雷內·克萊爾《幕間節目》

6.超現實主義(20C20S)

謝爾曼·杜拉克《僧侶與貝殼》

布努艾爾《一條安達魯狗》

7.詩意現實主義(20C30S)

雷內·克萊爾《巴黎屋檐下》《百萬法郎》《自由屬於我們》《七月十四日》

讓·維果《尼斯景象》《塔利斯》《操行零分》《駁船亞特蘭特號》

讓·雷諾阿《母狗》《幻滅》《游戲規則》《吾土吾民》

8.新浪潮運動(1958~~1962)

夏布羅爾《漂亮的塞爾其》

特呂弗《淘氣鬼》《四百下》

戈達爾《筋疲力盡》

9.左岸派

阿侖·雷乃《廣島之戀》《去年在馬里昂巴德》

亨利·科爾皮《長別離》

羅布·格里葉《橫跨歐洲的特快列車》

瑪格麗特·杜拉《印度之歌》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591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565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546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263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282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932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245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671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676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