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飛機的災難性的電影有哪些方面
A. 飛機出事電影有哪些
你好樓主,說起飛機出事的電影,首推的就是《先知》了,如圖,這個就是事故現場。然後就是還有《絕密飛行》,這部電影非常好看,是戰爭科幻片,但又和現實的未來也不遠了。
望採納,謝謝哈!
B. 關於空難的電影或者紀錄片有哪些
近年來空難的題材越來越多,被搬上了大熒幕,緊張危險的時刻,扣人心弦的情節,死亡時的那一份無助及活下來的那一刻生活的美好。
近年來關於馬航事件的影響,空難片逐漸被大家說熟知,在看的同時,也為那些逝去的親人送上濃濃的祝福,希望他們天堂安好。也在同時安慰自己受傷的心靈,畢竟是天災人禍,不能人為控制,讓自己的心裡對自然也抱有一份謹慎的態度,對自己的生命珍惜和負責。而下面的幾部電影就是空難的電影,大家可以看一下呢。
給大家介紹了幾部電影,這些電影有危急時刻的孤獨無助,和對親人的那一份眷戀,對未來的生活的那一份期待,在自己死亡的那一刻看開了很多東西,影片的情也引得觀眾默默流淚,在災難下人是渺小的,而在自己活下來的那一刻是美好的,活著,真好。
C. 關於飛機空難的電影
3月15日,當地時間下午1時30分,一架屬於俄羅斯弗努科夫航空公司的圖-154客機從伊斯坦布爾國際機場起飛,半小時後被兩名持刀歹徒劫持。這架飛機原定是飛往莫斯科。機上共有162人,其中大部分是土耳其人。直到3月16日中午12時40分,沙特特種部隊在麥地那機場對劫機者採取突襲行動,人質全部獲救,劫機事件結束。像這樣的驚險曲折的故事,其實在好萊塢的影片中早有描述,現在就讓我們來回顧一下有30年歷史的好萊塢空難影片。
空難電影始祖———《國際機場》
追本溯源,改編自阿瑟希利原著暢銷小說的《國際機場》(Airport,1970),是一切空難電影的始祖。本片採用《大飯店》建立的「全明星電影」結構模式,借著一宗空難事件將飛機上的組員、乘客以及機場上的安全人員牽引在一起,共同為一宗可能發生的飛機撞毀災難而努力,從而製造出令人捏一把冷汗的緊張氣氛和人們面對生死關頭表現出來的人性眾生相。
由於此片面世於70年代初期,當時的電影特技還未進入電腦化,所以影片採取傳統的戲劇手法來鋪陳故事,著重眾多人物之間的人際關系和人情味。導演喬治薛頓與享利哈塞威的表現雖然只是四平八穩,但是本片的災難題材在當年的好萊塢卻是創新之舉,因而獲得最佳影片等十項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公映時更創下4500萬美元的票房佳績,成為年度最賣座電影亞軍。
七十年代續集拍不停
由於《國際機場》的叫好叫座,因此掀起了70年代的災難片熱潮,海難(《海神號》、《大白鯊》)、火災(《火燒摩天樓》)、地震(《大地震》)等影片陸續出現。始作俑者當然不甘後人,於是出品《國際機場》的環球公司在4年後推出了續集《國際機場1975》(Airport1975)。本片除了上集的救難英雄喬治肯尼迪繼續演出之外,其餘的幕前幕後都換上了新組合。不過由傑克史密特導演的這部續集劇情比較鬆散,機上乘客的角色設計和演員選角亦不算成功,整體成績比不上第一集,公映時票房也下降至2500萬美元,但它的製片費只有300萬美元而已,因此仍然是一項劃得來的投資。
三年後推出的第三集《航爆死亡角》(Airport』77),在故事取向上改走一個新路線———空難不再源於意外,而是因為歹徒劫機;飛機沒有平安降落機場,而是沉到海底,災難的解決是讓機上乘客在停止呼吸之前浮上水面。由傑瑞詹姆森導演的這一集空難片娛樂性不俗,而且在故事和視覺設計上都比較有看頭,「劫機+空難+海灘」的設計完全符合了續集電影「越拍越大」的製作模式,所以此片雖已第三度出擊,仍然有2600萬美元的不錯票房。
第四集的《驚爆九重天》(TheConcorde-Airport』79)換上協和式客機當主角。此片另一創新之處是加入國際化的元素來擴大影片的視野,在故事方面描寫飛機後美國華盛頓飛到法國巴黎途中被人刻意攻擊破壞,在演員上則加入不少歐洲明星與美國明星合演,藉以增加這個系列電影在歐洲市場上的吸引力。
八十年代戲謔版滿天飛
由於災難片在70年代的製作過於泛濫,使觀眾開始感到倒胃口,再加上《星際大戰》在電影市場上石破天驚的表現,製作主流轉向了以特技為主的科幻電影。因此,《國際機場》系列電影便在第四集推出後告一段落,而催生了另一種新的類型電影———以戲謔賣座電影為主要內容的無厘頭喜劇。第一部先鋒之作《空前絕後滿天飛》(Airport1980),便是以《國際機場》系列為主要的搞笑對象。
本片描述一架從洛杉磯飛往芝加哥的巨無霸飛機上,坐著各式各樣有奇怪毛病的乘客。在晚餐時,選擇吃魚的人全部倒了下來,包括正副機長和飛機工程師。乘客中唯一有飛行經驗的人是在六年前飛過戰斗機的泰德,加上嚇得半死的空中小姐當副手,一場空難隨時都會發生。
三名沒有什麼導演經驗的年輕人傑瑞祖克、大衛祖克和吉姆亞伯拉罕,抱著好玩的心態拍攝了這部諷刺空難電影的《空前絕後滿天飛》,竟因風格創新和笑料豐富而大受歡迎,以8000萬美元的票房高踞當年賣座電影的第四位,成績遠勝被它嘲弄的《國際機場》系列。
至於出品本片的派拉蒙公司當然會打鐵趁熱推出續集,可惜這部由肯分克爾曼編導並率領一群過氣明星主演的《瞞天過海飛飛飛》(Airplanell:theseguel,1982),卻顯然是一部為了搶錢而拍的狗尾續貂之作。但全片令人在觀賞時味同嚼蠟。
九十年代重現真實事件
除了這兩個系列性的空難電影之外,也有一些根據真正空難事件拍攝的影片留下一些值得討論的作品。
在1972年10月13日,一架載有45名乘客的烏拉圭客機在南美安第斯山墜毀,倖存的16名乘客為了活下去,被迫分食死人的屍體。墨西哥的電影公司在這個空難事件曝光之後,馬上買下克萊布萊爾的報道,並用低成本的搶拍方式完成了這部空難電影。但編導雷尼卡登勒二世把煽情的焦點放在恐怖嘔心的吃人鏡頭上,以至這部名為《求生》的影片在1977年於美國上映時劣評如潮,很多人指責此片利用一宗人類大悲劇來剝削觀眾的感情。
十多年後,這一件空難才終於被好萊塢正視,以認真的製作和嚴肅的態度在銀幕上重現這宗空難慘劇的始末,這就是法蘭克馬歇爾導演,伊森霍克等年輕演員主演的《我們要活著回去》(Alive1993)。影片拍出了人類在艱苦環境下掙扎求生存的潛力,以及年輕人之間的互愛互助精神,是一部具有正面意義的災難片,娛樂效果也不錯。
此外,最近幾年在國內上映由寇特羅素主演的《747絕地悍將》(ExecutiveDecision,1995),將恐怖分子劫機,霹靂小組潛入客機內互相對抗的空中冒險動作片模式發揮至最高峰,以及由雷李歐塔主演,用較低成本攝制但卻利用劫機者的變態心理製造緊張對峙氣氛的《危機任務》(Turbulence,1996),都是娛樂性不俗的空難電影。(摘自:廣州日報)
D. 除了《薩利機長》之外還有哪些值得一看的航空事故類電影
我覺得《曼聯重生 United (2011)》挺不錯的啊,詹姆斯·斯特朗執導,大衛·田納特、傑克·奧康奈爾、多格雷·斯科特、山姆·克拉弗林聯合主演的劇情片。以1958年的慕尼黑空難為背景,講述了曼聯這支球隊在遭遇重大災難後,一步步地走向重生的故事。曼聯在歐洲冠軍聯賽客場對陣德國的拜仁慕尼黑,隨後就要趕回英國參加聯賽。在巴斯比的一再要求下,英國足總始終不同意推遲曼聯的聯賽,導致曼聯剛在德國踢完球就得搭乘飛機返回英國。德國的暴風雪讓飛機一再延遲起飛,在飛機作了最後一次嘗試之後,不幸發生了。這就是「慕尼黑空難」,許多天才球員因此喪生,博比·查爾頓要怎樣和主教練巴斯比帶領曼聯重生。
E. 關於飛機事故的電影有哪些啊
緊急迫降
講述了一架MD-11民航客機起飛時,發現起落架有故障,無法正常升降,機組人員起用各種緊急方式均無法放下起落架,只好選擇緊急迫降。在突如其來的考驗面前,機組乘務員以她們的勇氣和愛心,幫助乘客做好迫降的一切安全准備。乘客從緊張驚慌中逐漸平靜下來。經過一番驚心動魄的努力,迫降成功,全體人員安全脫險,飛機也安然無恙。
F. 飛機失事類的影片有哪些
紀錄片《空難日》: 取材以事故調查報告及相關新聞報道為主,以模擬演出的方式,分別以乘客、機師等不同人的視角,從一開始旅客登機、起飛,一直到事故發生、後續善後及調查為止,重現整個過程。在片中穿插對於乘客及機師的訪談(若有生還者且其願意受訪時),另外也會訪問空難調查人員、目擊者等。 電影《9三號航班》:又稱顫栗航班9三 用另一個角度,另一段歷史,來激勵人們繼續齊心向前。 就在世貿大廈和五角大樓遭到恐怖襲擊的那個黑色日子,新聞報道了一場災難——9三航班被恐怖分子劫持,之後墜落在賓夕法尼亞洲,機上四5人全部罹難。 社會廣泛猜測,航班上的恐怖分子本來打算把飛機用以襲擊華盛頓。然而機上所有乘客和工作人員卻一致抗敵,力挽狂瀾,以自己的犧牲保住了更多人的性命。 盡管有詳盡的研究表明這次事故由恐怖分子自己操縱,人們還是把犧牲的乘客和機組人員看成國家和民族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