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什麼電影
① 高考就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是哪部電影
《高考風並虛雲》。《高考風雲》是一部經典的中國電影,講述了一群孩子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缺此場景里拼搏絕扮燃實現高考夢想的故事。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指成千上萬人參與高考只有一條獨木橋的路可以通過。
② 60後:千軍萬馬擠獨木橋
■本文由口述人口述,新快報記者林佳整理
60後:千軍萬馬擠獨木橋
■新快報記者 余錦境
1
我們就是這么「烤」過來的!
「恢復高考(微博)比高考本身要偉大得多!」電影《高考1977》里反復說這句話的時候,*里許多年過半百的觀眾泣不成聲。
1977年10月份,國家正式對外公布恢復高考招生工作後,全國上下炸開了鍋。高考成了所有家庭「改變命運」的頭等大事。
也只有在這個年代,大學生才是真正的天之驕子,胸前戴著塊白紙紅字的大學校牌,走在大街上是一種榮耀,令人羨慕。他們不僅不用擔心工作、住房,還能成為國家幹部,可謂「一勞永逸」。「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有人這樣形容當時考生的命運突變。
但是,這個年代的高考又異常殘酷和激烈,錄取比例甚至低至2%。「千軍萬馬擠獨木橋」,是當時最鮮明的寫照。
三次落榜當「搬運工」
姓名:廖劍(化名)
高考時間:1979年-1982年
考取院校:鄭州糧食學院
1979年,從韶關某鐵路中學高中畢業的廖劍,第一年高考就落榜了,他跟「韶關師專」僅有一分之遙。
在一片可惜聲中,廖劍選擇了復讀,但似乎命運之神總愛和他開玩笑。苦苦復讀第二年、第三年,平日里成績都不錯,可高考分數都沒有入圍。
家裡的經濟條件並不是太好,底下還有兩個妹妹,連母親都不支持廖劍繼續復讀。心灰意冷的他找了一份搬運工作貼補家用。可他騙不了自己,不甘心一輩子就這樣下去。當了一年多搬運工後,廖劍心中的火苗再次燃起。
1982年的春天,離高考只有半年時間,但管不了那麼多了,他悄悄找到了當年的教導處蔡主任幫忙,插隊到復讀大軍中。
「那一年我剛好20歲。我5歲就提前入學了,沒想到復讀了這么幾年,還是成了班裡最老的學生。」廖劍回憶說,他當時在幾十個人一間的舊宿舍里,住了一學期,這是決定前途的最後一搏。再考不上,他就死心塌地當工人。
半年後,他考上了鄭州糧食學院。多年過去了,如今是房屋評估師的廖劍,對蔡主任依舊念念不忘。「感謝蔡主任,是他改變了我一生的命運!」
還記得當時女生的「包菜頭」嗎?
姓名:陳映平
高考時間:1981-1983年
考取院校:暨南大學
陳映平記憶中的高考,是壓抑人性的。那個時候,人們的偶像不是天王、不是明星,而是那些考上大學、學有所成的人。原因很簡單,考上大學,就吃上了皇糧,有國家補助,畢業後還可以分配到機關單位當公務員(微博)、當老師、醫生、技術員這些上流職業。考不上,回家務農或到小工廠打工,收旁信入和生活環境有著天壤之別。
與大彎啟舉學擦肩而過的尖子生,都集中在復讀班裡。陳映平還清楚記得埋碧,她在韶關某縣重點中學復讀的那兩年,一個文科加兩個理科復讀班,集中了復讀兩年、三年、四年,來自本縣、外地中學和廠礦的考生。抱著「考上大學就可以改變命運」的信念,大家都成了學習機器人,沒有娛樂,沒有早戀,除了爭分奪秒學習什麼都不知道。「那個時候,見不到長發飄飄的女生,連剪頭發都會覺得是浪費學習時間。女同學都剪很短的『包菜頭』,梳頭洗頭很方便。」
實際上,剛恢復高考沒多久,有限的復習資料都是老師刻板油印,然後分發給大家,教材內容也很簡單。「當年學得那麼苦,心理壓力比學習壓力大得多。」她說。
1983年高考過後,陳映平就把復習資料都燒了,「復讀一年,要100元左右的學費,再考不上,前途很渺茫。沒有想過考不上怎麼辦,只知道不能再讓家裡人再為自己付出太多。」
令大家驚喜的是,那一屆高考,連陳映平在內,3個復讀班有一半的學生考上了大學,「1個中大、3個暨大,還有很多人考上了華南師大,是這個小縣城有史以來的成績。」
考大學是
擠上上流的途徑
姓名:張帝開
高考時間:1978年、1980-1982年
考取院校:中山醫學院
「第一次參加高考那年(1978年),我才14歲」。
張帝開告訴新快報記者,恢復高考最初一兩年,國家有在初中畢業生中推選優秀人才的政策,每個學校可以推選一兩名尖子生參加中專(相當於現在專科)考試,張帝開就是其中一員。「上世紀70年代末的高考,是知青們的天下,初中畢業的『小毛孩』哪裡拼得過知青,落榜很正常。」
對於張帝開來說,真正意義上的高考是在1980年高中畢業時。但這一年他也沒有考上,從此踏上兩年的復讀路。
「要麼抱鐵飯碗,要麼當農民,考大學是擠上上流階層的途徑。」
提起那段復讀經歷,張帝開有點激動:「當年的教學水平很差,復習資料很有限。最艱難的時刻,就是落榜回到家,更瘋狂讀書。可讀來讀去只有那麼幾本書。挺過來全靠的是堅韌的意志。」
1982年的高考,張帝開考得不錯,由於分數拔尖,最終他如願被中山醫學院錄取。
考上大學後,張帝開每月有16元國家生活補助,另外學校還發有糧票,基本不用家裡寄錢,畢業後順利分配在中山醫系統從事他夢想的工作。
苦學高考
只為了家人面子
姓名:傅筠(化名)
高考時間:1985年
考取院校:河南財經學院
直到今天,傅筠還經常做著同樣一個噩夢:高考成績單發下來了,老師走過來告訴他,他落榜了,就差那麼幾分。
1985年的高考,也是最後一屆上大學有國家補助的招生,高考競爭壓力非常大,而傅筠就偏偏趕上了這一屆。競爭是殘酷的,當年7月份的全國高考統考前,在5月份有一個全國統一的預考———預考合格的人,才有機會參加正式高考。大約有一半的學生,都在預考中「倒下」。考生們要闖過兩道關卡,加上當時高校招生較少,當年的錄取比例僅有5%左右。
「對於應試教育,不需要聽老師講課,只要書本會背了,就能考上。」這是傅筠對當年備戰高考的總結。當年的歷史、地理課本上的世界地圖、中國地圖,包括它在哪一頁,該書頁上的注釋,現在他都記得很清楚。「雖然沒有考上大學,但總算不用復讀,後來我在大學里不好好上課被通報批評,家人也沒有再管我了,逼我考大學只是為了面子。」
如今的傅筠,是某知名財經雜志主編,但他卻依舊對高考心生排斥。「我跟女兒說,考不上也能有出息,我尊重她的選擇。招聘員工也是這樣,我現在從來不看他們的畢業證,只關注他們的綜合素質。」
5年邊工邊學
取巧考上美院
姓名:朱光榮
高考時間:1982年,1987年
考取院校:廣州美術學院
到了1987年,考上大學的人已經很多,各種復習資料都很豐富,大學生也沒有幾年前那麼「偶像派」了。在朱光榮記憶中,很多落榜的同學都選擇了下海經商、打工掙錢,並沒有前輩們那麼濃郁的復讀情結,而朱光榮是不敢復讀。
在中學沒認真聽過課的朱光榮,自知考不上普通大學,文化課成績只能報考藝術學校。從小愛好繪畫的他,的願望是考上廣州美術學院,但他也不敢報考,因為這個學校真的太難考了。
1986年的一件事,讓朱光榮自信心爆棚。和他一起在「珠影」畫動畫片的一個同事,考上廣州美院了。「這個人畫工比我差,他都能考上,我也可以!」保險起見,朱光榮1987年同時報考了兩個大學:廣州美院和華南文藝業余大學。
一切都是那麼順利,在筆試通過之後。面試時,考官與朱光榮的對話也很有意思:「你覺得自己考得怎麼樣?」「一般般。」「如果今年考不上,明年還繼續考嗎?」「不考了。」這個答案讓面試官很郁悶。他們不知道,朱光榮已經被另一所大學錄取了,「廣州美院不錄我,我就去『華南藝大』學設計。」
③ 高考就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是什麼電影里的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是12年高考的時候做的一個鬼畜歌曲。
④ 奧黛麗赫本堅持的事例
奧黛麗赫本堅持的事例如下:
在拍攝《修女傳》時,她不幸患了腎結石,依然強迫自己起床堅持工作;她會為了一個騎馬鏡頭而摔斷椎骨,甚至導致流產。
在《修女傳》中,奧黛麗飾演盧卡修女。同年,出演電影《綠廈》,在劇中飾演了叢林精靈莉瑪,這部電影是其丈夫親自操刀擔任導演為奧黛麗量身打造的第一部電影。
而在晚年時,奧黛麗·赫本投身慈善事業,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的代表人物,堅持為第三世界婦女與孩童爭取權益。1992年被授予美國「總統自由勛章」,1993年獲奧斯卡人道主義獎 。1993年1月20日,奧黛麗·赫本因患癌,病逝於瑞士,享年63歲。
(4)高考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什麼電影擴展閱讀
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1929年5月4日—1993年1月20日),出生於比利時布魯塞爾,英國電影、舞台劇女演員。赫本一生 *** 獲得五次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1999年,她被美國電影學會評為「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第3名。
2002年5月,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其紐約總部為一尊7英尺高的青銅雕像揭幕,雕像名字為奧黛麗精神(The Spirit of Audrey),以表彰赫本為聯合國所做的貢獻。
參考資料:網路——奧黛麗·赫本
跪求奧黛麗赫本的英語作文
Audrey Hepburn (4 May 1929 – 20 January 1993) was a English-Dutch actress and humanitarian.Born in Ixelles, Brussels, Belgium, as Audrey Kathleen Ruston, Hepburn spent her childhood chiefly in the Netherlands, including German-occupied Arnhem, Netherlands, 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She studied ballet in Arnhem and then moved to London in 1948, where she continued to train in ballet and worked as a photographer's model. She appeared in several European films before starring in the 1951 Broadway play Gigi. Hepburn played the lead female role in Roman Holiday (1953), winning an Academy Award, a Golden Globe and a BAFTA for her performance. She also won a Tony Award for her performance in Ondine (1954). She was also a member of the International Best Dressed List since 1961.Hepburn became on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film actresses in the world and performed with notable leading men such as Gregory Peck, Rex Harrison, Humphrey Bogart, Gary Cooper, Cary Grant, Henry Fonda, William Holden, Burt Lancaster, Fred Astaire, James Garner, Peter O'Toole and Albert Finney. She won BAFTA Awards for her performances in The Nun's Story (1959) and Charade (1963) and received Academy Award nominations for Sabrina (1954), The Nun's Story (1959), Breakfast at Tiffany's (1961) and Wait Until Dark (1967).She starred as Eliza Doolittle in the film version of My Fair Lady (1964), being only the third actor to receive $1,000,000 for a film role. From 1968 to 1975 she took a break from film-making to spend more time with her o sons. In 1976, she starred with Sean Connery in Robin and Marian. In 1989, she made her last film appearance in Steven Spielberg's Always.Her war-time experiences inspired her passion for humanitarian work and, although she had worked for UNICEF since the 1950s, ring her later life she dedicated much of her time and energy to the anization. From 1988 until 1992, she worked in some of the most profoundly disadvantaged munities of Africa, South America and Asia. In 1992, Hepburn was awarded the Presidential Medal of Freedom in recognition of her work as a UNICEF Goodwill Ambassador. In 1999, she was ranked as the third greatest female star of all time by the American Film Institute.
急!尋文摘周報上一篇關於奧黛麗赫本的文章
一個會走路的夢 作者:慕容雙涵 來源:《讀者》 1929年5月4日,上帝親吻了一個小女孩的臉頰,於是奧黛麗·赫本誕生了。
而在1993年1月20日赫本離開世界時,為赫本抬靈柩的是她的兩個前夫、晚年的同居男友和一輩子的藍顏知己紀梵希。
只因為這個女人是奧黛麗·赫本,所以她的舊愛都不計前嫌,集合在一起,陪天使走完在人間的最後一程。
或許將全世界的溢美之詞疊加在奧黛麗·赫本身上也不為過,正如最初面試她的一名導演對助手說的那樣:「你看見過一個會走路的夢嗎?我今天終於看見了。
」然而,赫本的美麗,決不僅限於她在熒幕上塑造的美好形象,還包含在她那顆慈善的心裡。
從1988年到1993年,赫本將自己生命中的最後五年獻給了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她的日程表越來越緊湊,經常是一個飛行接著另一個飛行。
盡管很疲憊,赫本仍然很樂於干自己的工作。
有人曾經問她,很多的不幸只依靠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是不可能解決的,為什麼還這么不遺餘力地做這些事情?赫本的答案永遠只有一個:「這好比你坐在自家的客廳里,突然聽見街上傳來一聲恐怖的尖叫,隨後是汽車猛烈的撞擊聲,你的心臟彷彿受到了強烈的沖擊,你從椅子上跳起來,跑到街上,發現一個孩子被車撞了,倒在血泊中。
這時候你不會停下來去考慮到底是誰錯了,是司機的車開得太快,還是孩子突然沖上馬路追逐他的皮球?這時候你應該做的就是抱起孩子,趕緊送他去醫院。
」而奧黛麗·赫本在接受有關采訪或發表演說時的開場白也通常是這樣一句:「還有什麼比孩子更重要呢?」兩名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攝影師曾經描述過這樣一件事情。
一次,在索馬里的難民營,赫本走進了一間簡陋的屋子,許多飢餓的孩子在那裡等待食物。
在長長的隊伍中間,有一位小女孩,飢餓使她看起來很虛弱。
當她的目光觸及赫本的時候,似乎立刻呆住了。
然後,小女孩扔下手中的盤子,跑向赫本,並且緊緊地抱住了她。
那一刻,她們之間的感情似乎遠遠超出了對於生存的渴求。
女孩或許從赫本的懷抱中得到了比食物更有用的東西——那些存在於人間的溫暖和希望。
當時,兩名攝影師都無法舉起相機拍下這個鏡頭,因為他們覺得,這個時刻只屬於赫本和小女孩。
在生前的最後一個聖誕節,赫本將她的朋友薩姆·萊文森寫給孫女的一首詩讀給她的兒子西恩和盧卡:美麗的雙唇,在於親切友善的語言。
可愛的雙眼,要善於看到別人的優點。
苗條的身材,要肯將食物與飢餓的人分享。
美麗的秀發,因為每天有孩子的手指穿過它。
優雅的姿態,來源於知識同行……人之所以為人,必須充滿精力、自我反省、自我更新、自我成長;而並非向他人抱怨。
請記得,如果你需要幫助,請從現在起善用你的雙手。
隨著歲月增長,你會發現,你有兩只手,一隻幫助自己,一隻幫助他人。
在赫本溫暖而安靜的葬禮上,她的兒子西恩又把這首詩送還給了自己的母親,彷彿正是赫本一生美麗本質的寫照:親切、優雅、友善、助人。
求關於寫赫本的優美的文章
永遠的天使——寫在赫本誕辰80周年之際80年之前的今天,一位天使降臨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在此後的64年裡,她用自己的羽翼承載起人世間的苦難,用自己的純真和善良給無數人帶來了歡樂和幸福。
幼時戰亂的慘痛經歷反而讓她更加優雅,婚姻的不幸也更讓她的母性光輝無以復加。
所以,人們記住了那光影斑駁里天使寫下的神話,音容笑貌,即使遠隔百年,散落天涯也依然是璀璨到耀眼的如詩如畫。
時至今日,全世界的人都這樣形容:天使曾經路過人間;舉世無雙;無法復制……其實,所有的人都無法釋懷,上帝將再也不會把赫本還給我們;但是,所有的人都會驕傲,赫本回歸天國的時候,沒有沾染一絲的人世浮華。
不知道多少人曾哭過,在看到晚年的赫本奔走在非洲,將愛和希望傳遞給那些可憐可愛的孩子的時候,其實我們最愛的赫本,瘦弱的跟那些孩子差不多。
也許,這就是上帝將赫本送給我們的意圖,讓天使在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的時候喚醒我們的良知。
天使飛走了,將她的光環留在人間。
我們將永遠懷念天使,永遠感激天使。
安娜公主,Sabrina,修女路加,荷莉,伊萊莎……這些熒幕上永遠的傳奇,幫我們紀念著天使曾經的一顰一笑,我們也會永遠記著天使在奧斯卡上說的"It's too much. I want to say thank you to everybody who, these past months and years, has helped, guided and given me so much. I'm truly, truly grateful and terribly happy." 更會記得這些:永葆美麗的秘訣魅力的雙唇,在於親切友善的語言。
可愛的雙眼,要善於看到別人的優點。
苗條的身材,要肯將食物與飢餓的人分享。
美麗的秀發,因為每天有孩子的手指穿過它。
優雅的姿態,來源與知識同行。
人之所以為人,是必須充滿精力、自我反省、自我更新,自我成長;而並非向他人抱怨。
請記得,如果你需要幫助,請從現在起善用你的雙手。
隨著歲月增長,你會發現,你有兩只手,一隻幫助自己,一隻幫助他人。
你的「美好的流金歲月」還在你的前方,希望你能擁有!謝謝你 ,天使赫本, 80年前選擇路過人間,謝謝你給我們留下如此難能可貴的銀幕形象,謝謝你做過的一切。
我們永遠想念你!
我想拜託一下:能不能幫我弄一篇關於奧黛麗赫本的1000字評價不要...
恬淡,雋永,泉水般清澈,她就是奧黛麗赫本.她以她獨有的「出污泥而不染」之態出現在當時那個雲雲金粉的好萊塢.如今,佳人已去,凝望她那塑像一般的臉龐,凝望她那白紗下的輕盈淡雅,昔日的芳華仍如絲絲微雨,沁入我們每個人的心中,永不消退.
窈窕淑女觀後感二百字作文
很老的一部片子,突然心血來潮地看了。
奧黛麗.赫本在《窈窕淑女》里的身份是個處於社會最底層的賣花女,言語粗俗,舉止潑辣,為了生存耍小聰明,還有個愛酗酒的父親。
偶然的機會認識了兩個語言學家,因為兩人的打賭,幸運地成為了被改造成淑女的試驗者。
在其中一個語言學家的悉心教導下,赫本完成了麻雀變鳳凰的過程,並在場面盛大的晚會上出盡風頭。
影片的結尾就落入了一般電影的俗套,那個抱著獨身主義思想的語言學家,在不知不覺中愛上了赫本,最後大團圓結局。
影片揭示了標準的語音、紳士淑女般的舉止和個人修養是那個時代中產階級和上流社會的標准,不具備這些條件的人會被人看不起。
可當成為了眾人眼中的紳士淑女時,中產階級的道德觀變成了束縛,失去的是原本自由自在的生活和心靈,赫本那個酗酒的父親就是如此。
我們現在的生活,何嘗沒有相似的地方?千軍萬馬中沖過了高考的獨木橋,順利地拿到文憑,努力地擠進所謂白領的行列,過著中產的生活。
可是我們經常加班,把公司當家;我們焦慮,為了事業不落人後;我們擔憂,為了將來的生活能夠維持一定的標准。
我們知道快樂是一種心情,和金錢無關。
可是我們習慣了坐在車里欣賞風景,到健身館健身出汗,我們願意與有著同樣生活方式的人交往,於是仍然繼續著痛並快樂著的生活狀態。
【羅馬假日觀後感】《羅馬假日》的問題電影《羅馬假日》(就是奧黛...
樓主啊,電影中的具體時間並沒有具體介紹,只知道該電影是1953年拍的。
故事中的時間背景由於和情節無多大關聯,早已經淡化,或者說是被導演人為的弱化了,沒必要去深究。
本片主要是以男女主角的愛情為主線,其歷史情節全屬虛構。
我這里有一張漂亮的黑白海報,望你喜歡!很難看到哦~
最好的鼓勵 今天上午收到了來自爸爸的鼓勵簡訊,呵呵,我的手機實在是無法儲存了,我就想到了博客,這不也是一種保存和紀念的方式嗎? 爸爸聽媽咪說我最近情緒有些波動,所以,向媽咪表示,要給我發簡訊以示鼓勵。
呵呵,我昨天就知道了。
果然,收到了爸爸的簡訊,呵呵,爸爸的簡訊總是經過精心醞釀: 「聽媽咪說近期情緒有波動,在父母眼裡,你是個最完美的女孩,不能自責,要自信,不能自卑,要自強,事業會成功輝煌的,婚姻會美滿幸福的,智慧凝聚財富,望你振作,天天快樂! 呵呵,可愛的爸爸,我都好了,沒那麼嚴重,有些痛苦也是正常的。
您很認真,父愛如山,我慶幸能成為您的女兒,感謝您賜予我寶貴的生命! 我跟媽咪是朋友式的母女關系,媽咪從不施加家長的權威,她真的像尊重朋友一樣尊重女兒在成長中的選擇,也像朋友一樣欣賞你,鼓勵你,但從實質角度來說,那種至親間特有的血脈連心的感覺,讓我有深深的歸屬感和無私的奉獻精神。
所以,我會向媽咪傾訴一切,沒有秘密可言,但對爸爸,我還不能做到,因為我怕他擔心,父愛更像是一座高山,為你投來慈祥的目光,張開臂膀等你依靠,而女兒卻只想為父親帶來雨露和芬芳。
但是,爸爸怎麼可能什麼都不知道呢,呵呵,媽咪會泄密啊,但是,女兒的問題不大,只是需要一些鼓勵,再調整好自己。
我覺得這樣也很好,人生不可能是平原,總會有波浪和高山,愛其實一直都看得見。
手機里已儲存了很多條來自爸爸的簡訊,僅祝福生日快樂的簡訊,就有三條,很多都是鼓勵的,挺有文採的,很可愛。
爸爸也吸煙、喝酒,但是,其吸煙與喝酒的狀態卻很文雅,從不在起居房間抽煙,身上有股淡淡的煙草味,喝酒從來都是細品,慢悠悠的。
最重要的優點在於,永遠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心寬,自信,大度,還有一個好習慣,愛喝綠茶,這些也一定程度讓他抵禦了抽煙、喝酒帶來的危害。
但是,出於健康考慮,我真希望爸爸能把煙戒掉,但他說很難,盡量少抽吧! 爸爸,我還有一些小夢想,我相信那也是你和媽咪的夢想,需要你的參與,希望能早日實現!
轉載請註明出處作文大全網 » 奧黛麗赫本堅持的事例
⑤ 緊急求助!!!電影《窈窕淑女》觀後感
身份與感情,孰輕孰重?
——《窈窕淑女》觀後感
很老的一部片子,突然心血來潮地看了。奧黛麗.赫本在《窈窕淑女》里的身份是個處於社會最底層的賣花女,言語粗俗,舉止潑辣,為了生存耍小聰明,還有個愛酗酒的父親。偶然的機會認識了兩個語言學家,因為兩人的打賭,幸運地成為了被改造成淑女的試驗者。在其中一個語言學家的悉心教導下,赫本完成了麻雀變鳳凰的過程,並在場面盛大的晚會上出盡風頭。影片的結尾就落入了一般電影的俗套,那個抱著獨身主義思想的語言學家,在不知不覺中愛上了赫本,最後大團圓結局。
影片揭示了標準的語音、紳士淑女般的舉止和個人修養是那個時代中產階級和上流社會的標准,不具備這些條件的人會被人看不起。可當成為了眾人眼中的紳士淑女時,中產階級的道德觀變成了束縛,失去的是原本自由自在的生活和心靈,赫本那個酗酒的父親就是如此。我們現在的生活,何嘗沒有相似的地方?千軍萬馬中沖過了高考的獨木橋,順利地拿到文憑,努力地擠進所謂白領的行列,過著中產的生活。可是我們經常加班,把公司當家;我們焦慮,為了事業不落人後;我們擔憂,為了將來的生活能夠維持一定的標准。我們知道快樂是一種心情,和金錢無關。可是我們習慣了坐在車里欣賞風景,到健身館健身出汗,我們願意與有著同樣生活方式的人交往,於是仍然繼續著痛並快樂著的生活狀態。
赫本雖然是賣花女,但本性純真,成為淑女後並沒有被虛榮沖昏頭腦,她要的仍然是真誠的生活。淑女是可以煉成的,可是靈魂高貴,懂得感情卻是難能可貴的。某搭褲賣個狂熱的追求者一天會寫幾封信,用詩一樣的語言去贊美她,可是赫本卻說,如果你愛我,就用行動來表示吧;如果想吻我,就用行動來表示吧;如果想擁抱我,就用行動來表示吧……長篇累牘的知逗贊美,不如一個擁抱,一個親吻更能沁人心脾;純毀眾人的贊美,羨慕的眼光,不如為愛人拿雙拖鞋來得幸福。
語言學家和賣花女的故事看上去似乎是愛情戰勝身份懸殊的例子,可是如果賣花女沒有變成淑女,沒有達到女性進入中產階層的基本條件,語言學家就是一輩子和她朝夕相對也不會愛上她。故事終究是故事,滿足了普通人的幻想,看過之後,生活仍然要繼續。依然會追求快樂,相信愛情,無論身份與感情孰輕孰重,只希望自己能夠一直溫暖、勇敢!
⑥ 《你好,李煥英》片尾的「特別鳴謝」名單出現未參演人員,這是為何呢
賈玲,一個女漢子。這個冬天,用一部溫情的作品,給這個冬天增加了很多熱度,官媒都對此表示贊賞,這個作品是《你好,李煥英》。
光說嘴皮子感謝,沒啥用。那就來點實惠的,賈玲表示,10億女團舞,20億染頭發,30億瘦成閃電,那先來女團舞和染頭發,怎麼樣?大家支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