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暴力的小孩的電影有哪些
⑴ 校園暴力的電影有哪些
1
《告白》
看電影的標題以為是一部傻白甜的愛情片,然而,這卻是一部驚悚推理片。故事講述了學生殺害了女教師(松隆子)的女兒,卻因為法律的保護毫發無損,女教師並沒有聖母白蓮花,而是以暴制暴的為女兒報仇的故事。故事非常精彩,每個人的告白都是一場人性的揭露,值得一看。
2
《蚯蚓》
和電影名《蚯蚓》一樣,這是一部讓人有些毛骨悚然的影片。故事講述了子若考上了首爾的貴族藝術高中,在唱詩班長大的她音域非常高,在學校嶄露頭角,因而遭到同學嫉妒。同學們殘酷的攻擊,盡管子若頑強反抗,最後也受不了無休無止的折磨而自殺。腦癱的父親伸冤未果,查明真相的他用自己的方式懲罰了那些欺負女兒的人。
3
《火山高校》
這部電影和前兩部不一樣,它是一部魔幻電影,講述在「火山高校」內藏有一本武林秘笈,校內各方人士都想利用金英俊的超能力達成自己野心,於是,校園內大開殺戒的故事。聽著有點瘮得慌,豆瓣得分不太高,不過還是可以看看的。
4
《2:37》
故事講述了六位少男少女的煩惱。少年時代都有脆弱無助的時候,影片採用了交叉敘述,看上去最無憂無慮的姑娘選擇了自殺,而看似被煩惱困擾的人卻痛苦的活了下來。這中間,包含著他們對家庭、愛情和性的不安。有人稱之為「青春的輓歌」。
5
《校園規則》
這是一部瑞典的影片。主人翁艾力克因家庭暴力而成為了一個不良少年,被學校開除後進入了一所寄宿學校,交到了好朋友的他原本想安心念書,可那些高年級稱霸校園的學生卻不斷欺負他,忍耐無法對抗暴力,沒有智慧的反抗也是。
6
《青鳥》
這是一個從學生自殺未遂引出的故事。企圖自殺的學生野口竟然是被全班團結起來欺辱的,那種集體無意識的行為對他造成了深深的傷痛。他留下遺書師徒自殺,並在遺書上寫了班上三名罪魁禍首的名字,引起了全班壓抑的氣氛。
⑵ 小孩吵架的電影大全孩子多大傷害
獲獎短片《傷痕俱樂部》:打罵、吼孩子,都不如這種方式的傷害大
小魚奶爸日記
2020-07-24 23:23新媒體運營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法國的一個獲獎動畫短片《傷痕俱樂部》,是最近看過的一部優秀教育影片。
裡面有一群特殊的孩子,他們都曾經遭遇過暴力,滿身傷痕。然而不同的是,三個孩子的傷痕是紫紅色的,只有一個孩子的傷痕是藍色的。
藍色傷痕的孩子,想像著它們是藍色的星河,他身邊的朋友並不懂這種美,反而對他指指點點,稱這些藍色傷痕醜陋無比,讓他擋起來。
於是,小男孩向媽媽求助,換來的卻是冷冷的態度。媽媽一直在看電視,他試圖拉扯媽媽的衣服,大聲喊著,結果媽媽把電視音量調大,示意他別再說話,一把將他推開。
男孩被推倒在地,慢慢意識到自己的傷痕真的和其他人不同。紫紅色的傷痕是身體受傷出現的,而藍色傷痕,是「冷暴力」導致的。
那種冰冷透骨的感覺,並不是傷痕本身,而是大人的忽視。最終,傷痕變成了光點,逐漸將他吞沒。
家庭心理學家基爾斯汀·達文提出:冷暴力分為6種,對孩子不理不睬、侮辱、譏諷、威脅、過分溺愛、給孩子過分壓力等。
生活中,你鏈悔是否也對孩子實施了這樣的「冷暴力」呢?事實上,打罵、吼孩子,都不如這種方式的傷害大,其傷痕在心上,無法填補。
01
冷暴力對孩子的傷害到底有多大?
影片《無問西東》中,那個遭遇丈夫冷暴力的劉淑芬,雖然在婚姻中也有做得不對的地方,但執意不離婚,也是最大的受害者。
丈夫許伯常對她視而不見,就像家裡完全沒有她這個人,沒有熱情與激情,最終劉淑芬選擇了跳井。
一個成年人尚且接受不了冷暴力,何況是孩子,是需要外界評價來完善自我的孩子。如果連父母都忽視他的存在,他哪還有自我可言呢?
家長沒有感情投入的教養,最終孩子會情感匱乏、心理扭曲,傷害自己也傷害別人。
02
常見的冷暴力行為:
1、不願花時間陪孩子,即便陪著也心不在焉
家長總是以「工作忙」、「為了孩子好」為借口拒絕陪伴,覺得待在孩子身邊就是浪費時間,還不如多談幾個客戶。
即便陪著孩子也是手機信息不斷,接上電話就放下孩子,工作那邊一催促就開始不耐煩。陪著孩子去補習班,孩子一進班級,家長就開始在外面打游戲。
2、完全不管孩子
家長完全放任孩子,對其學習、生活一概不知,指望孩子到什麼年紀就會什麼本領,無需大人引導。
3、對孩子的提問冷談回應
不管孩子提出什麼想法,家長都是:你看著辦吧、你覺得可以就做吧。
這樣看似支持的語言,實際上是對孩子的不負責,孩子確實需要獨立,可以他的能力不可能不需要幫助,解決問題是要一步步來的。
4、孩子犯錯,家長過度批評、全盤否定
誇大孩子的錯誤,放大孩子的缺點,讓孩子更緊張,或者犯錯後忽略孩子的感受,讓孩子沒辦法真實地表達自己,也是一種冷暴力。
5、對孩子冷嘲熱諷
有的家長總是自以為是,喜歡用反諷的方式和孩子溝通。
比如:「你可別學習了,就你這腦子,學習也沒用!」或者「這也就是我是你媽,要換了別人的家庭,你肯定挨收拾。」
這樣的話就像是刀子,直接戳進孩子的心臟,傷害極深。
6、威脅恐嚇
有的家長會說:「你這次沒考好,假期就別玩了」,或者「這都做不好,回家看你爸收拾你不?」
這些話是鎮壓式的溝通,常年在恐懼下生活的孩子,久而久之會規避錯誤,心口不一。
03
家長怎樣避免冷暴力?
1、關注孩子的情緒,不要指責說教,以解決問題為目的
小時候的比羨敬爾蓋茨性格十分內向,也不願意和夥伴一起玩,總把自己鎖在房間里,母親為此擔憂,還有幾次爭吵。
但她很快意識到沖突無用,也就沒有繼續和兒子爭執,而是動員全家進行專業的心理咨詢,慢慢找出兄喚慎問題根源,解決問題。
當然,也是母親的理解和包容,讓他功成名就。
2、積極回應,做到高質量的陪伴
也許家長真的很忙,但在孩子需要幫助時,請停下手中的事,做出積極的響應。
你等一下媽媽,握著我的手,一會我們一起解決。
回應時用手握著孩子的手,看著眼睛說話,並做出正面的回答, 即便現在沒時間也沒關系。
即便孩子犯錯了,也要及時給出有意義的引導,嘗試說:媽媽不喜歡你這樣的行為,但我愛你,你要勇敢做自己,做得不好可以找我,一起來解決。
拒絕冷暴力,從自身做起,給孩子一個美好的童年。泰國短片《吵架的父母》:爭吵帶給孩子的3大影響,你必須了解
幸福雙翼家長學堂
簡書作者
2020-10-12 17:57IP屬地: 廣東打開App
作者 | 魔斯媽媽 幸福雙翼學員
坐標 | 深圳
01 孩子眼裡的「怪獸」父母
泰國動畫片《吵架的父母》,用近乎恐怖片的風格,描述父母爭執給孩子會留下怎樣的童年陰影。
4分鍾的短片,充滿了壓抑、恐懼的氣氛。
在小女孩眼中,爭吵中的父母儼然是兩頭怪獸的模樣。
她嚇得趕緊奔回房間,卻發現怪獸已經追到房間里,還咬了她一口。
夜晚雷電交加,小女孩拚命地躲避怪獸的撕咬,而房門卻被怪獸死死地堵住……
也許,父母無法體會到自己情緒的失控,對於孩子來說,有多麼大的殺傷力。
某電視台一檔節目采訪小學生,請他們談談爸爸媽媽吵架時的心裡感受。
小學生們紛紛說,心累、煩躁、傷悲、無奈、壓抑、害怕他們離婚。
記者又問道,父母吵架時,你能聯想到哪一部電影。
孩子們說:《毒液》、《流浪地球》、《阿麗塔:戰斗天使》,簡直是飛刀驚魂、毀天滅地!
一個小女孩說,真希望爸爸媽媽再也別吵架了。她擔心自己長大找另一半的時候,也會像這樣不幸福。
父母常常以為,自己才是爭吵中最大的受害者。
但其實,最受傷的是孩子。
02 三種危害,值得每個父母警醒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丹尼爾.西格爾,在《由內而外的教養》一書中,將這種因為父母情緒失控而對孩子造成重大不良影響的狀態,稱為「惡性破裂」。
在各類中斷的聯系裡,惡性破裂對孩子的危害最大。
最主要的三種危害,值得我們每個做父母的警醒。
危害1:幼年時種下的羞愧感
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父母的激烈爭吵會給孩子內心埋下「羞愧」的種子。
這是由孩子的心理發展特點決定的。
幼年時期,孩子仍處於自戀時期,他們會把很多事情往自己身上攬。
父母吵架了,他們會認為是自己不夠好,不夠乖。
相比較好事情,人更容易對壞事情刻骨銘心。
如果父母不能及時補救的話,隨著孩子的成長,這種羞愧感,就會慢慢成為他人格的一部分。
著名心理學家David R. Hawkins分析了各類情感的能量等級,從最負面、傷身的情感,到最正面、滋潤的情感都以不同的分值出現。
在所有的能量等級中,羞愧是能量最低的,也是對人傷害最大的。
危害2:一生都難以抹去的恐懼感
前面我們提到的記者采訪中,有一位小男孩說,他至今仍記得3歲的時候,爸爸媽媽有一次吵架,在那摔碟子,自己就在房間裡面哭,非常害怕。
他怕父母受傷,也怕父母來打他,拿他撒火。
的確,父母發生爭執時,一方拿孩子當作控制另一方的籌碼,或者遷怒於孩子,常有發生。
事實上,很多人都會對小時候父母吵架的場景印象深刻。
有些人成年後,因此對婚姻關系感到畏懼。
還有人步入婚姻,發現自己竟然在重蹈覆轍時,就會感到更加惶恐。
新傷舊痛,疊加在一起,彷彿噩夢一般揮之不去。
這種惶恐,也許有些人真的要花上幾十年,甚至一生去化解。
危害3:成長中的行為問題,以及身心健康問題
美國心理學家戈特曼研究發現,當父母發生爭執時,孩子會在一段時間內持續出現胃痛、胸悶,不敢與父母眼神接觸等等症狀。
生活在父母互相敵視家庭中的學前兒童,與生長在和睦家庭中的同齡兒童相比,有慢性應激激素水平增高的症狀。
跟蹤調查發現,待到這些兒童長到15歲,會經常出現逃課、抑鬱、不合群、攻擊他人、輟學等等問題。
而這些問題,實際上在孩子成長早期,就已經埋下了禍根。
孩子是從父母的相處模式中,學會和別人、和這個世界相處的。
父母焦慮、暴躁,有攻擊性,孩子就會慢慢地受到影響:爸爸可以欺負媽媽,那我就可以去欺凌同學。
他們無法理解什麼是友愛與尊重,習慣於暴力解決問題,漠視別人的感受。
03 孩子的感受力超乎想像
一次,和朋友的孩子聊天。
她跟我說:「爸媽前幾天吵架了,吵得特別凶。」
事後,我跟朋友聊起此事,朋友仔細地回想了一下,說:
「我確信沒有當著孩子的面發生過爭執。就算是兩人吵架,都是關上門的。
如果孩子敲門要進來,我們都會暫停,調整下情緒。」
我相信朋友的話。
可是我們都忽略了,孩子對於家庭中的異常情況是非常敏感的。
即便父母爭吵刻意迴避了孩子,但或許從父母關上門的行為,或者打開門的神情,孩子就已經能夠察覺到發生了什麼。
兒童教育家孫敬修說:「孩子的眼睛是錄像機,孩子的耳朵是錄音機。」
所以,我們不要認為孩子還小,父母吵架沒關系,他們不懂。
孩子是打開全部的感官,來感受家庭氛圍的。
還有些父母覺得,跟孩子說吵架的事很跌份,丟面子,總想著淡化這件事,就可以煙消雲散了。
事實上,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兩個人,相互發生了沖突,會讓他們產生很多擔心和焦慮。
這些擔心焦慮,如果得不到父母的正向說明和疏導,會一直伴隨著孩子,影響到孩子的正常學習與成長。
很多時候,大人覺得吵完和好了,就沒有關注孩子的感受和疏導。
但我們可能不知道的是,人的本能是傾向於消極思考的,這是自我防禦的一種條件反射。
對於孩子來說,他的心智不成熟,如果沒有父母的引導與疏解,他很難靠自己走出陰霾,用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父母之間的沖突。
有的時候,因為不夠了解,孩子還會在內心放大問題,進而對孩子造成更大的傷害。
有暴力傾向的父母是少數,大多數家庭沖突往往起源於一些小事情,比如教育觀念不一致,或者生活習慣上的矛盾。
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沖突往往集中於孩子的養育觀念問題。
那麼,怎麼可以有效規避這類沖突帶給孩子的負面影響呢?
學習幸福雙翼的這段時間,加上我學習的其他教育類知識,這里想分享三個小建議。
04 3個建議,降低對孩子的傷害
建議1:理性對待沖突,心平氣和談育兒
想規避吵架給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最好的辦法就是避免吵架。如何避免吵架呢?
♥按下情緒的「暫停鍵」,不管誰對誰錯
也許你的觀念是更好的,但如果得不到伴侶的支持,因此發生爭執時,問題的重點已經不是如何教育好孩子了,而是變成了父母之間一場爭奪輸贏的較量。
這對孩子沒有任何好處。
當父母觀念有分歧時,要盡可能理性地按下情緒的「暫停鍵」。
等情緒平穩之後,再找機會與配偶心平氣和地溝通。
當父母一方覺得自己快要控制不住情緒時,可以出門散散步,或者聽聽歌看部電影,或者找點別的事情做。
讓自己的注意力適當轉移,可以幫助自己很好的平復情緒。
在平衡情緒的課程里,老師反復強調:先處理情緒,再處理問題。
♥聽聽對方說什麼,找到值得肯定的部分
面對發生矛盾和沖突的夫妻倆,勸和的人總要說上一句:多溝通。
但得到回應經常是:無法溝通。
每一個人都覺得對方的想法是錯誤的,而且態度還那麼固執。
可如果我們想解決問題,無論如何,請嘗試先耐心地聽聽對方的觀點,不找茬,只找其中值得肯定的地方。
這種肯定可以是對方的方式方法,也可以是對方的動機、出發點。
找到彼此能夠達成共識的點,表達出來,你會更有把握影響伴侶的決定。
很多時候,並不是事情本身引發的爭吵,而是彼此的態度讓隔閡不斷加深。
所以,我們處理問題之前,先要處理好態度,而341肯定法,就是萬能的溝通法。
♥即便有分歧,也要在孩子面前保持一致性
父母發生意見分歧,孩子很容易鑽空子,甚至借機挑撥離間,讓自己脫身。
比如,孩子考試沒考好,想到回來肯定要受到父親的批評。
於是就跟媽媽說,學校的老師太爛了,或者這次考試很多人都沒考好。
母親寬慰了孩子,反倒激起父親更大的憤怒。
這個時候,母親可以指責父親:「就是因為你對他要求太嚴了,才會這個樣子。」
當然,也可以冷靜下來,順著父親的意思,對孩子說:
「我知道考試沒考好,你也很不開心,可是你也要理解爸爸的心情。
等你冷靜下來,不妨想一想,這次考試有沒有自己做得不夠好的地方?
是不是平時上課、寫作業還不夠認真?媽媽相信你可以自己找到進步的方法。
如果你願意,我們可以一起討論下。」
即便父母的觀念有分歧,也要保有對伴侶的接納。
就像上面所述,母親沒有採用與父親一樣嚴厲的方式對待孩子,但是仍然和父親保持了一致性。
而且用更溫柔的態度安撫孩子,對父親的教育方式又是一種很好的補充。
建議2:永遠不要在孩子面前貶低伴侶
一件小事可以引發一場很大的爭執,很多時候都是因為言語中不再就事論事,而是上升到攻擊對方的人格。
就事論事,會讓孩子知道你們是在探討問題,只不過比較激烈。
而攻擊人格則是對伴侶赤裸裸的傷害,這會令孩子感到緊張、恐懼,甚至比自己受到攻擊還要難受。
我們說,孩子的一半來自父親,一半來自母親。
父母一方否定另一方,就等於否定了孩子的一半,孩子會因此產生自我否定或者是逆反式肯定。
與此同時,指責對方的人,也未必能樹立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信。
因為連幼兒園的小朋友都知道,這種指責性的攻擊語言,是不禮貌的。
如何能讓自己放下評判?放下攻擊?
我想,首先得明白:沒有人的想法會是「絕對真理」,當你在孩子面前貶低你的伴侶時,實際上你是在貶低自己的形象。
如果我們實在想表達內心的不滿,可以嘗試用「我」字句來表達。
比如:「你今天沒去接孩子,孩子回來都淋濕了,我感到很生氣!」
聚焦於具體事實,聚焦於個人的感受,不把矛頭指向對方,是一種更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表達方式。
建議3:爭吵之後一定要對孩子進行心理修復
如果爭吵實在無法避免,要記得盡量避開孩子。
如果實在無法迴避孩子,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那也要記得事後對孩子進行心理修復。
積極補救,將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
父母可以在事後有意識地告訴孩子,剛才的爭執是爸爸媽媽之間的事情,也是爸爸媽媽做的不夠好,沒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與孩子無關。
如果在爭執中說了什麼過激的話,父母也要明確的指出來是自己的言語不當,事情並不是這個樣子的。
如果你已經努力嘗試了很多方法,仍然不能解決與伴侶的矛盾和沖突,也不能化解孩子內心留下的負面影響,可以嘗試心理領域專業的老師幫助。
有人說,再恩愛的夫妻,一生中都有100次想離婚的念頭和50次想掐死對方的沖動。
幾乎每一個家庭都會有爭吵,父母之間觀念有差異很正常,世界上沒有兩個人的價值觀是完全相同的,即便是雙胞胎也不行。
與其苛求價值觀的統一,不如對彼此多一份包容和理解,用包容的心態看,那些所謂的分歧就成了幫助我們擴大眼界的資源。
只要讓愛流動起來,我們就會看到另一片天空。
圖片 / Pexels
看完今天的文章
你最大的啟發和收獲是什麼?
趕緊在留言處
跟幸福君說說唄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閱讀全文
⑶ 有哪些關於校園暴力題材電影值得推薦的
《害蟲》
雖然這部電影已經是2001年的老片了,但是他的拍攝手法和題材確實非常校園暴力,一直是我們這兩年的關注點,對於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和行為安全問題,我們也變得越來越重視,而在這部電影中我們不難看出,早在十幾年前,導演就開始注意這方面的事情。
有不少人覺得電影裡面的女主角性格實在太過於軟弱,但是當我們看完這部電影後才會明白女主角的性格軟弱,都是因為他的家庭環境所導致的。
而在現實社會里和女主擁有同樣的家庭環境的人不在少數,一旦在成長過程中,獨立人格沒有完全發育就很可能會出現,同女主一樣的遭遇。
關於害蟲這部電影,我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一直到今時今日都難以忘懷,也許正是因為親身經歷過校園暴力事件,所以我才會對這方面的題材非常感興趣,也希望導演們多多關注這種題材,多拍一些這種片子,讓更多的人明白校園暴力是根本性的錯誤。
⑷ 一部關於孩子青春期遇上家庭暴力的電影《神秘巨星》
一部關於孩子青春期遇上家庭暴力的電影《神秘巨星》,這是印度的一部電影,得分很高,非常好看。首先,我並不在意,用傳統的觀念來說:很浪費時間,還是印度語,一直得盯著屏幕,其次,許多時候,我會找不到並從中獲取價值。這就意味著,通常看完電影,你可能就只是看完了而已。
從學習了心理課,那本《擁抱你內在的小孩》,通過學習,和同伴的互動,許多的不同家庭案例,然後鏈伏心理課的曲老師,推薦了這部電影,讓我們看看。
家裡沒有看電影的VIP,但有網路,有電視機頂盒,通常好評特別高的電影都是要付費的,索性買了一個月的的試試,免得跑電影院還看不到想看的電影。從上午的讀書會出來,回到家,各種嘗試,還是付費看比較好,沒有討人厭的廣告。
全程沒有博人眼球的做作,看完全程我淚點特別低,全程都在哭,裡面的兩個角色,小女生的叛逆反抗和媽媽對待暴力的退縮,兩個多小時中,老公回來了,看我這么投入,坐到沙發上也來看,不解風情的來了一句:這個女的看著不怎麼漂亮啊,我說,人家還只是個15歲的孩子,別說話,看內容。他還和我爭辯:哪有,一看只是23以上。我瞟了一眼他,心想:這個身邊的男人,真的好膚淺!我繼續看我的電影,在小女孩和媽媽的角色中換位思考。這兩個角色我都有體會。感觸特別深刻。一個家庭主婦,沒有工作,適應型順從型兒童心理模式,面對憤怒情緒時,採用的退縮,來釋放自己的情緒,對於孩子的成長不會造成傷害,一個青春期的孩子,成績不好的孩子,在印度,他們崇尚科學,所以孩子們的學習科目里有科學,可能是為以後做工程師打基礎吧,在印度的工程師地位很高的,相當於在中國做公務員。小女生的科學,每次不是50分就是30分,她不愛科學,但她愛音樂,她是一位有天賦的孩子。她還是一位在處理憤怒情緒時,他處在叛逆極端,而媽媽是另外一個極端退縮。對抗型的孩子,或順從型的媽媽,他們在心理學里,本身是沒有錯的,它只是兩種兒童期的行為表現。父親在處理憤怒時,其實和女兒很像,當權力能控制在自己手裡時,他採取的是暴力。估計這位父親,年幼時也受到過很嚴重的傷害,一言不合就暴力。孩子的憤怒情緒釋放出來,是叛逆,是非常強有力的。如果壓制更厲害,孩子就會分裂,也就是我們說的,會有心理疾病了,那可能家長又要面對另外一個課題了。
如果說要孩子怎樣怎樣,去改變她,或者說讓家庭成員中的任何一個去改變,其實都是很困難的,沒有學習時,我們都會要求對方如何如何改變,我們把期望寄託在對方,抱怨,嘮叨,傷害別人,其實都是不對的。我們真正能做的就是自己學習,改變自己。自己強大起來成長起來。通過學習,改變笑帆自己的認知和態度,對待生活中的問題,用最好的方式去處理,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察覺自己,如果曾經自己也有過傷害,那就去療愈它。把自己內心的小孩找到,好好愛她,放過她,接納她,是的,就是,好好的愛自己!接納自己的好的不好的一切。也無條件愛和接納身邊的人。你不放過他人,特別是你最親的人,事實上,你是不放過自己。放過自己也就放過他人。接納,先愛自己吧!
電影里還有一個事情,如果別人不能接納你,那你可以讓自己強大,然後帶著你愛的人離開他。這也是一個好方法。
電影里還有關於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碰喚雹又怎麼樣?放眼看,人的一輩子不長不短,總有一條路是她自己要走的,作為父母,發現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很多優點,發揮她的優勢。她的成長軌跡才更接近她想要的樣子。
感受真好!寫的時間限制,又快忙孩子了,下次再看,看會不會有更多收獲。
⑸ 小孩跟大人打架的電影有哪些
你好,例如武打童星,釋小龍,謝苗的電影,還有好小子系列電影這些都是,謝謝
⑹ 校園暴力的電影都有哪些
校園暴力似乎是一個永遠都能霸屏的話題,雖然這話題很沉重,但這個社會不只是有陽光,也會有黑暗。校園暴力的經典影片有《悲傷逆流成河》、《蚯蚓》、《媽媽別哭》等等,非常有教育意義。
⑺ 關於校園欺凌的電影有哪些
1、《別哭媽媽》
劇情簡介:
剛和丈夫離婚准備重新出發的劉琳(柳善飾)在告別不幸婚姻後原本打算帶著剛升為高中生的唯一女兒柳銀雅(南寶拉飾)重新開始。兩人相依為命過著簡單平靜的生活。但不幸從天而降,銀雅竟然選擇在自己生日的那天自殺,這也摧毀了劉琳最後的精神支柱。
某天,她通過銀雅的同學趙翰(申東浩飾)知道了女兒慘死的真相:在學校遭到多名男同學的強奸,但加害者卻因未成年人的身份免於受到處罰,對這一結果無法承受的銀雅選擇了自殺。
此後,劉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再不相信法律的她決定無論用何種方法,自己來幫女兒報這個仇,並驅使著她一步步走向無法挽回的結局。
在她最孤獨的時刻,一個叫小北(易烊千璽飾)的少年闖入了她的世界。大多數人的18歲都是明媚、快樂的,而他們卻在18歲這個夏天提前嘗到了成人世界的漠然。一場秘而不宣的「戰斗」正在上演,他們將一起守護少年的尊嚴。
⑻ 校園欺凌真有高分電影少年的你中這么嚴重嗎
少年的你這部電影一直在反映校園暴力的嚴重性,確實現實生活中,是有這么嚴重的校園暴力電影,都是源於生活這部校園電影只不過在描述現實生活中的校園暴力現象而已,這只是生活中的一個縮影,有的甚至比電影還要殘暴 。
校園暴力足夠引起世人的目正是因為受傷者已不是少數,而是幾乎每個學校都有的現象 。
⑼ 有一個電影,一個小女孩是個暴力狂,殺了好多人,叫啥
孤兒怨
導演: 佐米·希爾拉
編劇: David Johnson / Alex Mace
主演: 伊莎貝拉·弗爾曼 / 吉米·本內特 / 維拉·法米加 / 彼得·薩斯加德 / 阿婭娜·恩吉妮爾
類型: 劇情 / 懸疑 / 驚悚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 加拿大 / 德國 / 法國
語言: 英語 / 美國手語 / 愛沙尼亞語
上映日期: 2009-07-24
片長: 123 分鍾
又名: 孤兒怨(台) / 孤疑(港) / 孤女瘋劫 / Esther
⑽ 有哪些值得給小朋友看的「反暴力」,宣揚「愛與和平」的電影作品
羅曼·羅蘭在作品《先驅者》者中寫到:「千百年來,人類用犧牲、苦難、堅韌的努力、英雄精神和不屈不撓的信心贏得了愛與和平。我們呼吸它珍貴的氣息,我們很自然地享受它,正如我們享受那吹拂大地、充斥在我們肺部的清鮮空氣一樣。」他的這一段話中道出了和平的重要性。我們熱愛和平,我們不喜歡戰爭,但在這個世界上,槍聲、炮聲、爆炸聲,遠遠多於鞭炮聲和禮炮聲。全世界發生的大小戰爭總共不下400次!在兩次世界大戰中,人類更是付出了慘重的代價。21世紀的今天,我們要更加熱愛和平。所以,對於小朋友我們有必要讓他們明白和平的來之不易,讓他們懂得愛與和平的內涵。那麼,今天就來給小朋友推薦幾部反暴力,宣揚愛與和平的電影。
第三、《愛與和平》。
這部電影的主人公是希達和巴魯。講述了巴魯和海盜的合作以及海盜與軍隊對戰的故事。這部電影弘揚了為維護天空之城的和平,不被叛亂分子占為己有的團結精神。主角們展現了他們的勇敢和智慧,很值得小朋友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