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面怎麼拍出電影感
㈠ 如何用相機拍出電影膠片的效果
從電影中汲取了靈感。分析了人物的角色,故事,視覺方面,例如光線,構圖和顏色,並將其用於圖片中。拍攝時,重要的是要知道我們的英雄是誰,他的角色是什麼,他在哪裡以及在那兒做什麼。
如果要用電影照片拍攝照片,則需要轉向電影。但是攝影和電影不是一回事,因此,還應該分析喜歡的攝影師的作品。尋找世界上最好的導演,至少看幾部電影。
㈡ 離開濾鏡和後期,如何用手機拍出電影質感的影像
光線對質感的形成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光也是攝影的核心要點,質感乃至整個畫面的形成都是由無數個點、線、面來構成的,這些點線面就是光。就和畫家能通過畫筆來勾 勒出線條一樣,攝影師也能通過明暗來勾 勒出點線面,通過軟硬來塑造細節。甚至就拿現實來說,如果一個物品被光直射,它所呈現出來的面貌真的就是它自己本身的樣子嗎?強光干擾之下,就算處在現實的物品,在我們眼裡也會顯得失真。所以,陰天和晴天出來的拍攝效果也會大相徑庭,這就和光線強弱有很大的原因。而僅僅是光線的選擇,側光、逆光、順光等等,都有非常多的門道。選擇不同,最後的呈現效果也會不同。如果對攝影比較感興趣的可以往這方面多鑽研鑽研,這邊就不細講了。並且我們普通人正常拍攝出來的效果雖然說比不上大片,但是也足夠我們發朋友圈了。除了光之外,第二大影響質感的因素應該是相機了吧。而在本題,手機就是相機的替代品。好的手機質感會更好,這是毋庸置疑的。因為像素和影像感測器的不同,細節層次也會有所不同表現。當然這並不絕對,也不是說一般的手機拍不出來質感好的照片,而是說,好的手機在細節的呈現上面肯定會更有優勢。畫面的真實還原程度,也非常依賴廠商的整體調色風格。還有就是手機相機的設置。對比度和銳度都是在有些手機可以進行調節的。需要柔和的質感就可以把銳度和對比度稍微往低處調,這算是拍照攝影的前期工作。當然後期成片了也可以調節,但我個人認為還是拍攝的時候進行調節更為妥當。
㈢ 怎麼拍照片有電影感覺
導語:很多時候電影鏡頭下的人物或者景色是非常唯美的,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如何用相機拍出電影質感的相片呢,下面就跟著我一起來學習一下。
怎麼拍照片有電影感覺?
方法/步驟
首先我們需要一個很好相機:
你想像一下,如果用一部幾百像素的老手機來拍照,你是怎麼都不可能拍出有任何感覺的照片的,當然如果你需要滑稽感的話,那麼它將會很適合。所以要拍出有電影感的照片擁有一部很好的相機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
其次我們需要尋找一種氣氛:
也就是賦有電影感的氣氛,這種氣氛不同於平常我們吃喝玩樂的那種氣氛,它是需要在整體的色調上下功夫的,一般情況我們看電影很有趕腳的時候都是比較“偏暗色調的”,“白平衡”也不是很准確,然而飽和度也需要設置比“較低”,這樣的整體上看起來就比較有電影的感覺了。
然後我們再營造一些故事情節的感覺:
在上一步中我們的色調之中時,添加一定的故事性質在其中,包括每一個人的表情,每一個動作,每一個姿勢。都要賦有故事性,而不是死板的站著一個剪刀手,一個微笑就能完成的。
接下來我們給照片添加上一些文字:
大家都知道每一部電影,除了拍攝有精彩的.畫面,帥氣美麗男女主角之外,還需要有動聽的聲音和一排一排的“字幕”。那麼我們在拍攝的好的照片上添加一些賦有故事情節的文字來充當字幕,是不是更有電影的感覺呢?
當然我們不能忘記最為重要的“畫面感”:
相信大家在小時候讀書,語文老師總會在你寫作文的時候,告訴你。:寫作時一定要注意營造畫面感,這樣作文才會得高分“,但其實不僅僅是寫作文需要畫面感,在拍照的時候我們同樣的需要營造出一個完整的動態畫面。這樣拍出照片結合以上的一些特點是不是會很有感覺呢?
最後當然還少不了製作:
當你完成了以上的所有的條件的布置之後,那麼你所拍出的照片已經屬於很有藝術感的照片了,那麼我們再來給照片加上一些後期的製作,在之前的基礎上再進行一些修改剪切之類的操作之後,一張完美的賦有電影感的照片就除了。
㈣ 怎麼拍出電影效果視頻 你要學會這些
1、構圖,一幅作品的構圖,凝聚著作者的匠心與安排的技巧,體現著作者表現主題的意圖與具體方法,因此,它是作者藝術水平的具體反映。在構圖中很重要的就是screen depth。這個screen depth不是景深,而是好萊塢電影中很刻意的在背景中的置景和環境讓演員表演的區間。製造screen depth」有三個辦法:方法之一就是不要把拍攝的對象放在牆面前。不只你的燈爺會對你感恩戴德內牛滿面,而且你也會立馬得到更好的角度和深度。第二個方法就是視頻拍攝的時候對著牆角。這是一個常見的簡單小技巧,對著房間的櫻帶對角線拍攝會增加空間的深度。把你的相機移到牆壁的對角線,或者至少能看見牆壁的角落,讓你的畫面看起來立馬高大起來。第三,把外景帶進來。如果你拍攝的地方有窗戶,那麼增加室內的照明讓大家能看見室外。甚至你可以用綠屏拍攝去假裝一個室外。很多時候新手往往喜歡block the window(把窗戶擋起來)或者blow out the window(把窗戶過曝),但是如果你能把窗戶外的景色帶進畫面,往往你會發現這些不起眼的外景強烈暗示著環境,讓畫面非常漂亮地打開,畫面的深度戲劇化地增加。第四,如果你在室外進行視頻拍攝,嘗試取一些帶有地標性的建築物讓觀眾知道你在哪裡。如果你在原野上,你可以把房子或者拖拉機放在背景里。如果你在城市裡,讓觀眾看見演員背後三條街道風貌。這些在背景里的東西不需要在焦上,可以被虛化,但這些元素一定要在。
2、創造景深創造景深,學攝影的都知道景深,無論是在照片還是視頻當中處理場景中的元素在前景、背景,讓主體遠離背景及讓演員沿著框架移動而不是穿越它,這樣能創造出更大的景深而且能拍出更有趣的視頻。(1)相機要有一個大的感測器。(2)大光圈。這一點無論怎麼強調都不為過。使用快鏡頭大光圈是非常必要的。光圈越大,景深就越淺。數值越小意味著光圈越大。(3)長焦距。鏡頭焦距越長,景深越淺。
3、聲音,好的短片,聲音多半是精緻的。院線電影和一般的小視頻比,畫面是可以模仿的。可是聲音永遠是無法超越的!性噪比高的錄音設備收出來的聲音干凈無比。這么說吧,電影里我們常常可以聽到香煙燃燒的聲音,而我們在生活中都聽不到。這就是電影聲音製作的有趣之處。一切混音在真實的基礎上加以戲劇化。而普通的視頻,多半做不到聲音干凈,混音犀利。這里也可以給點我自己的經驗,我在做片子的時候,除了強調收音組收音質量以外,後期的時候,我每一句話都會爭取做混音和處理,哪怕是簡單的一路台詞。我的通常做法是,把一句台詞復制三侍隱條,第一條控制響度,第二條加強重低音,第三條加強人聲音色;然後三條混合調整響度。這么一來,聲音性感了銳利了,電影感就慢慢出來了。
4、調色,我聽過一句話叫「無調色,不出片」,可見調色對一部短視頻、電影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好的調色不僅可以提升影片的視覺效果,還可以形成一種風格。。整體思路是從整體到局部,要想調出不錯的色,首先你要知道一些基本的色彩知識,比如說色溫、色相、互補色、相鄰色等等,然後你還要熟悉一個調色工具。很多人使用達芬奇來給自己的片子調色,還有人用一些插件,比如looks、film等等,這個主要看個人習慣。對於我來說,最常用的就是Pr cc2015內置的插件。一般來說拿到一條視頻首先要進行一級調色,就是顏色校正,色溫白平衡什麼的,然後是二級調色,進行風格化處理,添加蒙版、套用lut。lut指的是色彩查找表,老頌廳來源於膠片電影時代,類似於一種調色預設。
5、黑條,最後補充一點,對了!就是黑條,這個裝逼到哭的東西!電影多半是2.35:1 或者是2.55:1的畫幅比例。加一個黑條,會瞬間充滿電影感的。人都投入了,自然覺得「唔,是在看電影」歐不!這是有高逼格的短視頻!
㈤ 怎樣讓照片具有電影感
談一下我對電影感的看法吧,我覺得電影感是個很綜合的感受,每個人對於電影感的照片都有獨特的見解,所以我個人覺得它包括的一些內容但不限於:
1.構圖:這個一言難盡,電影構圖千變萬化,為突出電影的視覺特點,大概要思考包括畫面劃分,人物處理,背景處理,前景處理,景次,角度,越軸等等。作為攝影師去模仿電影單幀截圖的感覺,需要考慮的僅僅是畫面的劃分,人物,前後景,同時考慮景別大小即可。因為我們的故事沒有整體性,談不上系統的鏡頭語言,僅僅是保證這一張照片能讓人感受到故事,感受到前後的承接即可。
㈥ 手機如何拍出電影感
1、選景、布景盡量選擇開闊的又深度的場景。盡量把人物遠離背景的牆體。可以適當加些合適的前景道具。或者利用門框進行構圖。
2、利用背光打光大多人物特寫的鏡頭都會選用背光去打光。從備受物的陰影側去進行拍攝。)最重要也是效果最立竿見影的,使用背光可以更好的塑造立體感。
3、正確的曝光,想要獲得電影的質感,不能總是滿足於現有的條件。
4、使用柔光:
太陽光:是很硬的光。
柔光箱:離物體越近光線越柔和。
電影中人物的光影都是比較柔和的。
主題確定和畫面元素
這組照片的主要是戰爭題材,主題確定之後,服裝造型的設計也是模仿影視劇中戰爭題材的造型.色彩和款式都與影視劇中的類似。這樣能更深刻地體味拍電影的感覺身臨其境地演繹那個年代的愛情故事。軍裝,鋼盔,望遠鏡,老皮箱,貝雷帽,馬燈。
㈦ 在攝影中怎樣拍出電影視角感的鏡頭效果
當我們觀看戲劇或電影時,我們會感受到創作者想要呈現的角色和故事,有時覺得自己是故事中的角色之一,並且正在與故事中的角色同時進行活動或面對這些事件,我們在攝影中怎樣拍出電影感的視角呢?這些構圖和電影視角有助於使美麗的照片看起來完美,怎樣用攝影來傳達主題故事?
㈧ 運用光線拍出電影感人像旅拍
導語:如何正確的用好光線拍出電影感覺的旅拍呢,下面我給出了一些小技巧,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小夥伴們趕緊學習起來吧!
運用光線拍出電影感人像旅拍
很多人都說我的旅拍作品有一種電影的畫面感。簡單分析,我認為主要源於以下三點:
一、真實而具有感染力的光線,學會尋找有魅力的光線,充分運用現場光,調整角度和位置使人物在環境光下得到最真實、自然地呈現,即便補光,也要學會“隱藏”和“融入”;
二、豐富且重點突出的構圖,盡量運用標准視角或長焦鏡頭,避免鏡頭畸變和刻意營造視覺沖擊力,充分利用畫面元素和鏡頭景深特點,在環境中去展現人物,營造氛圍;
三、自然並由心而發的情緒,使畫面傳遞出心靈的共鳴,攝影師的引導和情境設定很重要,這種技巧更多是來自經驗。
接下來我將分三期詳細介紹,本期先從光線講起。
▲瑞士盧塞恩夏季的傍晚,順光環境,人物正常曝光,前後景會被壓暗。忘情的親吻,傾斜的構圖,使畫面更具動感。低色溫的夕陽和金黃色的座椅將新人映得暖洋洋的,後期降低了飽和度,增加了黃色調成分,使畫面更具復古味,呈現出膠片質感的電影風。
一、不同光照條件的特點
首先,我們來看以下三張照片,全部是夏季在義大利的托斯卡納拍攝的。體會在不同的光線條件下,畫面呈現出的不同氛圍。
圖一,傍晚五點,順光角度,夕陽溫暖而強烈,將大地塗滿一片金黃,光比較大,景物色彩飽和且濃烈,人物皮膚明寬逗橘亮、溫暖;
光圈:f/2.8,快門:1/3200s,焦距:45mm,ISO:50
在強烈的順光下拍攝,以人物為主調整好曝光即可。拍攝時注意婚紗與教堂不能過曝,這時天空被壓得很暗,呈現一種懷舊的復古味道,較低的色溫讓人物膚色自然呈現一種金黃的暖色。如使用大光圈拍攝,需要注意相機的感光度與快門的極限。
圖二,傍晚七點,落日快接近地平線,逆光角度,此時光線已經變得很柔美,將麥穗映得閃閃發光,形成一片金色的海洋,環境氛圍感很強;
光圈:f/11,快門:1/800s,焦距:45mm,ISO:50
夕陽從人物身後穿過頭頂,此時無需任何補光,人物面部也能獲得較為正常的曝光。後期壓暗了天空,呈現夢幻意境。順光拍攝時畫質高,色彩還原好,後期無需過多處理,逆光拍攝時,需要適當提亮人物,壓暗天空。
圖三,日落後,藉助天光拍攝,散射光下人物膚色自然、柔和,畫面反差小,細節豐富,整體感覺平靜溫潤。
光圈:f/2.8,快門:1/800s,焦距:150mm,ISO:50
日落後天光未全暗,此時明暗反差已經很不明顯,整體呈現出散射光狀態,細節豐富,人物膚質還原好,膚色自然。此時的背景與人物的反差小,為了突出人物,後期對背景環境做了壓暗處理。
順光
順光的優點是色彩還原好、飽和度高、成像清晰;低感光度下畫面質感強,更接近其原型;環境細節豐富,特別是雲層的細節,人和景物的受光均勻,曝光比較容易把握。順光的缺點指老是缺乏空間表現力,畫面相對較平,且光質較硬,人的皮膚若有瑕疵則一覽無遺,後期修飾上需要更多技巧。我在選擇順光拍攝時會利用鏡頭的景深特點,突出人物,打破平淡。
光圈:f/3,快門:1/2500s,焦距:45mm,ISO:50
義大利夏季的傍晚,這時太陽與地平線慎團大約呈45度角,是最適合拍攝順光人像的時間。陽光從人物正前方照亮面部,夕陽時段的低色溫可以讓皮膚呈現一種金黃色的質感。遠處的雲在順光下充滿層次,環境被壓得較暗,配合後期調整,展現出一種溫暖的懷舊感。
逆光、側逆光
逆光、側逆光的優點是空間立體感更強,影調和層次更加豐富,整體環境的通透度高,人物會出現輪廓光,很容易營造唯美氛圍。當逆光散落時,搭配大光圈可以營造朦朧柔美的畫面感,小光圈下可以形成夢幻的星芒光束,還可以嘗試拍攝剪影肖像,逆光能帶來更大的創造空間。缺點是曝光和細節較難控制,曝光點的選擇很重要,有時還需要人為補光來控制畫面反差。
光圈:f/2.8,快門:1/800s,焦距:45mm,ISO:50
義大利皮恩扎夏季的落日,這時陽光還很強烈,相機水平位或者低角度拍攝就會帶到天空,很難控制反差,容易畫面過曝。於是我選擇高角度俯拍,避開天空,以逆光下通透的草地作為背景。此時的夕陽為人物勾勒出了一圈輪廓光,漏進畫面里的逆光更增加了朦朧夢幻的氛圍。
散射光
散射光,是太陽光線被雲層或霧氣所擋而形成的柔和、均勻的`照射狀態。薄雲遮日、陰天、雨天、雪天以及日出前、日落後等天氣,都會出現散射光,此時景物影調容易顯得平淡,色彩比較灰暗。散射光條件下,不宜拍攝全景深的大場面,並且色彩的處理十分重要,拍攝距離的遠近與色彩的飽和度成正比,所以盡量選擇鮮艷的元素作前景,以提高畫面的反差,避免景物影調平淡。
光圈:f/2.8,快門:1/1000s,焦距:45mm,ISO:64
夏季的義大利皮恩扎,太陽在較厚的雲層間穿梭,畫面對比度不高,草地、天空、人物在前期都可以保留更多的細節。相對晴天的順光、逆光拍攝而言,這種散射光下較為柔和的明亮,更適合表達清新的意境。
二、拍攝時段的選擇
午後至夕陽時段
晴天的午後至日落前,是外景人像拍攝的黃金時間,無論是順光、逆光或者散射光,都可以充分表現出特定的氛圍,冬季為15-18點,夏季為16-20點。想要拍出更具電影感的畫面,對於環境光的利用是關鍵,我習慣也喜歡用自然光拍攝。日落時段的光線色溫低,令照片溫暖而“有情緒”,更易表現故事性或人物的情感;光線照射角度平,拍攝的范圍更大,畫面的細節層次更豐富;順光時色彩還原好,可以壓暗環境,充滿膠片感,逆光時通透度高,可以創造唯美、夢幻的高調氛圍。
光圈:f/2,快門:1/250s,焦距:45mm,ISO:50
哥本哈根的日落時段,夕陽穿過冰淇淋餐車的窗戶照射進鏡頭,利用餐車阻擋部分直射陽光,減弱逆光帶來的強對比,營造出夢幻的童話氛圍。人物的情緒、動作很貼切,後期適當提亮人物即可帶來電影畫面感。
光圈:f/2,快門:1/2500s,焦距:50mm,ISO:50
日本沖繩的海灘,日落的太陽剛好從較厚的雲層里露出來,於是形成了“耶穌光”。因為太陽光入射角很低,此時只要調整人物的位置和拍攝的角度,控制好畫面中的反差,即可利用自然光完成拍攝,形成獨特的漏光氛圍,特別注意曝光要准確。
多雲的晴天
多雲且雲層變化大的晴天也是絕佳的拍攝時機,很適合創作大場景的全景畫面。雲就像是太陽的魔術師,能給你帶來更豐富的光影變化,在這樣的天氣拍出的畫面,既不會像陰天那樣平淡乏味,又不會像大晴天那樣難以控制景物的曝光。需要注意的是,要善於觀察和應變,控制好人和背景環境的反差。
光圈:f/2.8,快門:1/2000s,焦距:45mm,ISO:100
義大利托斯卡納的原野,下午15點的順光,畫面通透明亮。天空的雲層較厚,雲遮住部分陽光的照射,使原野上有著夢幻的光影變化,充滿意境美。需要調整人物在畫面中的位置,等待最完美的光線。
日落的余暉
無數美妙的電影橋段都是在落日余暉中展開的。此時太陽已降到地平線下,雖然天空的晚霞依然溫暖、明亮,但已不足以照亮地面上景物的細節,拍攝出的畫面對比強烈,會呈現出較大的反差。此時,意境美遠大於對細節的展現,需要注意的是,想要更好得呈現晚霞雲彩,人物往往會欠曝,補光時應考慮環境光源的方向及色溫,做到渾然天成。
光圈:f/1.6,快門:1/8000s,焦距:50mm,ISO:100
佛羅倫薩老橋,該場景的構圖決定了光線為側逆光,太陽已接近地平線,為了保留天空晚霞的色彩,在畫面左前方用閃光燈加暖色片為人物補光,模擬夕陽效果,自然是實現電影風畫面的基礎之一。
傍晚“帶密度”
華燈初上,晚霞剛隱,天空的顏色還未全黑,這個夜幕將至未至的時間段就是“帶密度”時間。簡單地說,就是日落後、燈亮起的一小時內,此時天光與地面燈光的光比基本為1:1,呈現在畫面里天空和建築都是有細節和顏色的,整體效果華麗、夢幻。時間再晚一些的話,天空就是一片死黑了,所以要抓住這轉瞬即逝的最佳時段。
光圈:f/1.4,快門:1/60s,焦距:50mm,ISO:500
義大利五漁村,日落後背景中的建築都亮起了燈,已經沒有其他可藉助的自然補光光源,於是採用低色溫的手電筒打亮人物,以更好得保留環境氛圍,最主要的是營造了一種冷調環境中的溫暖感。
三、補光或不補光
決定補光或不補光的關鍵在於,想要獲得的氛圍以及希望整體畫面呈現出何種效果。想要實現電影的畫面感,就要更多地留存環境光效,即便補光也盡量選擇符合環境光邏輯的照明風格,強度、角度、光質、色溫,這些都是值得考慮的問題,如果有條件還可選擇恆定光源來補光。需要注意的是,不管哪種情況,都應盡量保留畫面的細節,並營造對比,包括冷暖對比和明暗對比,使整體畫面呈現出自然的氛圍,弱化人造光的“存在感”,做到渾然天成。當然,有時也不需要運用人造光源,只需調整人物站位、姿態,面部的朝向,就可實現理想的光照效果。接下來我們來看幾種常見的情況。
陰天光很平,需不需要補光?
- 補光,利用色溫差異營造夕陽效果
光圈:f/1.4,快門:1/1250s,焦距:50mm,ISO:200
日本沖繩,陰天雲層較厚,整體畫面偏清冷,手動設置相機白平衡4000k,人物面部用閃光燈加暖色片照亮,模擬夕陽效果,突出人物表情,形成柔和的冷暖對比,後期減少青色的飽和度。這里需要注意的是,閃光燈的輸出指數不宜過大,否則會破壞畫面的自然度,影響氛圍的表達。
- 不補光,柔和而明亮的散射光更適合表達細膩情感和柔潤色彩
光圈:f/1.4,快門:1/1250s,焦距:50mm,ISO:200
托斯卡納夏季的上午,雲層非常厚,但是太陽透過雲層照射出的散射光很舒服,就像一個明亮的大柔光箱,此時人物、大地、天空等細節都可以保留。一般來說,上午的散射光質感更好,明亮、柔和、溫暖,會使整個環境通透、潤澤。下午的散射光中,景物的色彩還原就會差一些。雲層里漏出了些許陽光,灑在背景的原野上,更增添了夢幻感。後期可適當提亮人物,壓暗天空,增加飽和度,會令色彩更鮮嫩。
大場景元素繁雜,需不需要補光?
- 不補光,調整人物站位,利用太陽實現戲劇光效
光圈:f/1.4,快門:1/1600s,焦距:50mm,ISO:200
此時為午後16點,順光角度拍攝,雲層讓陽光變得時隱時現,背景環境中明暗層次豐富。畫面的整體曝光基準為新娘的面部,為了突顯人物,我等待陽光穿過樹叢剛好照射到新娘臉上的瞬間,形成一種戲劇化的光線效果,同時利用大光圈長焦鏡頭壓縮景深,斑駁的背景如油畫一樣。
- 補光,平衡光線反差,強化環境氛圍,還原柔美膚色
光圈:f/1.4,快門:1/1600s,焦距:50mm,ISO:200
當時已是傍晚,整體環境陰冷。雖然雪地如同一面巨大的反光板,使人物均勻受光,但由於雪自身的反光率很高,依然會和周圍環境有比較大的反差。為了保留雪地的細節,我利用閃光燈加暖色片為人物補光,控制好閃光燈輸出功率,只填充人物面部,還原膚色,保留真實氛圍。
夕陽逆光反差大,需不需要補光?
- 不補光,剪影效果突顯形體輪廓,展現意境美
光圈:f/1.4,快門:1/2000s,焦距:50mm,ISO:200
長灘島的日落,新娘拖動裙擺在海邊跑動,此時如對逆光下的人物強行補光,就會失去場景本身的氛圍感,雖然可以照亮人物,但反而不如剪影表達得真實、有意義。需要注意的是,人物的姿態是關鍵。即便拍攝剪影也要調整好曝光,控制好太陽在畫面中的位置,同時大逆光下自動對焦很容易失靈,建議手動對焦。
- 補光,實現環境氛圍和人物情緒的細膩表達
光圈:f/2.2,快門:1/800s,焦距:50mm,ISO:200
夏季的聖托里尼,傍晚19點,這時太陽已落入地平線下,天空泛起金色的光暈。我想要保留天空的色彩層次,於是以天空為曝光點調整好相機參數。還希望在不破壞環境氛圍的同時展現出人物的情緒,於是用低色溫的手電筒進行補光。手電筒的光照強度低,恆定光源也更易控制,能夠更好保留現場的唯美氛圍,接近人眼的真實視覺感受。
㈨ 如何讓視頻更具電影感
1、構圖取景。通過框架把觀眾的視線引向框架內的景物,從而突出主體,達到一種神秘的氛圍。無論是用相機拍攝靜態的照片,還是拍攝動態的畫面,經常會嘗試幾個不同的角度來取景,不同的角度都會帶來不一樣的視覺感受,傳達給觀眾不一樣的信息,所以構圖的關鍵是角度。
2、移動運鏡。搭配穩定器做運鏡拍攝,不僅可以讓畫面穩定流暢,還能使畫面更有張力,一般在拍攝中常用的幾種運動鏡頭有——推拉搖移。推鏡頭是把鏡頭向被攝主體方向推進,使被攝主體由小變大,從而突出主體人物。拉鏡頭與推鏡頭相反,從特寫的主體畫面拉開成一個全景的畫面,常用於視頻的結尾。搖鏡頭就是攝影機位或者攝影師站立不動,通過轉動鏡頭進行拍攝。移鏡頭是跟隨拍攝主體運動軌跡來拍攝,鏡頭隨著人物的移動,形成跟隨的視覺效果。
3、電影黑邊。正常的視頻比例是16:9,相當於手機滿屏的狀態,很多視頻大咖會對視頻畫面進行二次構圖,也就是所謂的遮幅(加入電影黑邊)。寬屏可以把人的視覺進行拉伸,會使視頻的視覺感更強烈,有一種觀看電影的既視感!
4、電影字體。在視頻中加入字幕,可以增加視覺沖擊力。但要注意不要讓文字遮住視頻畫面,文字放在畫面的三分之一面積會比較安全,字體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根據實際的視頻來進行調整。字體樣式也是需要注意的,字幕的存在感不能太強,一般用思源黑體就行,太花哨的字體,反而會喧賓奪主,影響視頻的觀感,但是開場和結尾的字體可以使用偏藝術化的字體。
5、背景音樂。BGM是整個視頻的靈魂,能夠增強情感的表達,讓記錄日常生活瑣事的視頻變得生動有趣。盡量不要用流行音樂,宇哥建議使用純音樂,一般記錄生活的視頻,可以嘗試慢節奏的純音樂;轉場比較多的視頻,可以嘗試快節奏的純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