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知識 » 孔雀電影想表達什麼

孔雀電影想表達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3-27 01:53:57

⑴ 求電影《孔雀》的解析

影片描寫了七十年代末,河南一個城鎮普通家庭的故事。樸素的人物具有廣泛的代表性,片斷的情節,對於經過那個時代的人們看來都似曾經歷或參與。那灰藍的主色調,讓人們感受到並不久遠的時空和不願多回憶的微痛。

敘事過程並沒有準確的時間,但卻非常巧妙的採用當時在社會上較為流行的音樂和電影來隱述時間,如蘇聯音樂、《賣花姑娘》主題曲和電影《追捕》的畫面等,而這些普通百姓當時所能接受到的熟之能詳的文化經典,使觀眾一下子能將時間定格在了某一天,真實感和認同感猶然而生。

影片的前部有一騎車拉傘的優美畫面,這既表現了女主人公對理想執著,甚至略有偏執的追求,同時也體現了少女豐富的想像力。快樂的表情,疾馳的速度,滿展的傘,觀眾彷彿看到了一隻開屏的孔雀在追逐……

中間有一個在那個年代很多家庭都發生余唯過的打煤磚場景,長時間的定格。一家人,頂著烈日,緊張地忙碌著……一場突來的暴雨,自己的勞動成果要泡湯了。他們用盡可能的方式在挽毀拿救,母親兩次所能找到的塑料布僅能遮蓋住很小的一片,他們無助地站在屋檐下。

這時,母親又沖出來,盡力地挽救和女兒因極度失望地放棄形成對角線,希望和失望,母親和女兒,呆視與滑倒……都在煤磚化成污水的大背景下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預示著人們在大自然面前的嬴弱,在大的社會環境壓力下的無助,充滿希望的能挽救什麼?失望放棄的又能失去什麼?另一條對角線,似乎只能默默地注視、等待……

和解是本劇最讓人感到仁愛、欣慰、新生的場景。平實而又浪漫,當那隻鞋盒放在桌上時,觀眾都會想:是什麼?那隻幼小的生命站起並展翅的陽光畫面和剛才大鵝死前的陰霾畫面所形成的對比,使觀眾從剛剛還緊揪的心情一下就得到了歡欣的、重生似的舒放。假如由於悲哀使眼裡產生了淚,優美的掙扎身姿和哀婉的音樂阻滯了淚地流出,這只黃茸茸的小生命,一下就會將眼內的淚催湧出來,悲傷的淚也轉瞬間即變成幸福的淚水了……

(1)孔雀電影想表達什麼擴展閱讀:

《孔雀》以三段式的結構講述了兄妹三人的故事,看來卻猶如一個人的一生。

導演顧長衛以其細膩豐富的鏡語展示了生命的一個個瞬間,它們確實是與我們現在的生命有著時空之隔,但細細讀來,卻又依稀感到與我們豎余培自身生命產生了微妙的聯結,而且這種微妙在不停地氤氳。

可以說這是以一部以描述心理見長的影片。其對影片中人物心理的解析有著深刻的時代性。

⑵ 誰能告訴我顧長衛的電影《孔雀》,向人們簡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孔雀》影片講述了生活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北方小城市安陽的一個五口之家的故事。影片由顧長衛執導,張靜初、呂聿來、馮瓅、馮礫主演的劇情片,於2005年2月18日上映。

一家五口,姐姐20出頭,是削瘦清秀的女孩,有一種清教徒似的氣質,但內心剛烈執拗,可以為了夢想狠得下任何心;哥哥二十三四歲,小時得病落下輕微腦疾,但以為他笨的人,往往還不如他心底里透著明白;弟弟十七八歲,敏感、憂郁,內心過於豐富,以至於人累得有些慵懶,這樣的孩子,未來捉摸不定。

(2)孔雀電影想表達什麼擴展閱讀:

《孔雀》劇本在2000年就已經寫好,故事基本來自編劇李強的真實生活體驗,當時就有人以獨立電影形式投拍,終因資金問題而夭折。

2002年底,正在籌備《青衣》的攝影師顧長衛和董平意外發現了《孔雀》,決定投資1500萬人民幣把這個故事搬上銀幕。為了壓縮到常規片長,顧長衛和編劇作了減法,劇情集中到兄妹三人的成長故事上。2003年4月,劇本通過電影局審查,在安陽開機。

⑶ 電影孔雀講的什麼

⑷ 孔雀電影劇情分析

《孔雀》圍繞著一個家庭的展開,隨著時間的推移向人們展示著當時的社會形態。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河南古城安陽,某個五口之家的姐姐 (張靜初)、哥哥(馮瓅)和弟弟(呂玉來)在社會劇烈轉型時期,踏上不同的人生之路

姐姐二十齣頭,雖看起來清瘦文靜,內心卻剛烈執拗,為實現夢想可以將自己豁出,為了當上傘兵,擁有自己的降落傘。

姐姐不惜放棄女孩子的貞潔,為了完成自己的夢想,自己動手製作了降落傘,在人來人往的大街上不避諱他人的眼光,騎著自行車快樂的放飛自我。無奈現實無情,在經過多次挫敗和父母的打壓不理解後她學會聽天由命。

哥哥二十三四歲,因小時得病落下輕微腦疾,父母對他的關愛皆多一層,這也養成了他自私的性格!

面對弟弟妹妹沒有當哥哥的擔當,在自己出事後妹妹找人報仇卻還責怪妹妹不懂事,在餐館吃東西使也從未有想過與妹妹弟弟分享,還用激將法使母親去為自己說媒,後來經人介紹與精明的跛腳姑娘結婚後,他過上自己很滿意的日子。

弟弟十七八歲,敏感、憂郁,內心世界過於豐富,在面對眾人的圍觀時不承認自己的傻哥哥,內心格外的自卑,想要得到外界的肯定和羨慕的眼光。

暗戀女生卻不敢表白,對著青春的懵懂畫下了女子的裸畫而被父親發現趕出了家門後,開始在外面找尋屬於自己的生活,然而所獲只是時間將其改造得面目全非,只會用自己去滿足舞女的性慾從而過不幹活的日子。

而當時的父母並沒有過多的去和孩子交流,保守禁錮著他們的思想,只會將自己覺的是對的事情讓孩子去做。

在面對孩子的叛逆時只會用強硬的手段去阻止,母親面對女兒在大街上騎車放降落傘時的恐慌,父親在面對小兒子畫裸圖時的打罵,他們對孩子不知道怎麼去教育,思想上的壓迫讓人感受到當時社會的壓抑。

整個電影採取黑白的色調,卻用孔雀命名。而在電影的結尾才出現了孔雀,這個孔雀的出現而引發了幾個主要角色的對話,從這個對話中更加凸顯出他們鮮明的個人形象。

這三類人代表了當時社會背景下的人們,縱然有些人有些自己的思想,但是卻也和姐姐一樣,掙扎不出這冰涼的現實,也想哥哥一樣,追求著物質的富足,或許也變的想弟弟一樣,渾渾噩噩的過著剩下的生活,像一個行屍走肉,淪為他人取樂的工具。

《孔雀》用著平凡家庭的五口人演繹著社會生活,用平常的生活演繹了時代的背景。用最微小的事情傳達了深層的意義。用最為真實的鏡頭記錄了一個時代的風景。

⑸ 電影《孔雀》解讀賞析

「其實我原本講的恰恰是理想的重生,但是重生就意味著一定到先幻滅,然後才能重生。」

——顧長衛

影片講述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河南古城安陽,某個五口之家在劇烈社會轉型時期,分三條時間故事線,分別敘述了姐姐(張靜初飾)、哥哥(馮瓅li飾)、弟弟(呂玉來飾)踏上不同的人生之路的故事。

影片整體色調陰郁,

沒有顏色與顏色之間的那種強烈的對比感,整部影片下來唯一一次給人眼前一亮的一抹亮色就是姐姐為了實現做一個傘兵的夢想縫制出了一個淺藍色的降落傘綁在自行車的後面然後騎上自行車讓降落傘能飛起,把自己想像成一名傘兵在大街上快樂的肆意宣洩,

這也是影片中唯一一次鮮明的人性解放。雖然很快就被母親所阻止,但這體現出人性的解放與壓抑之間的的一次較量,正因如此影片的時代隱喻性很強。

而我之所以推薦這部影片也不單單是它的時代特色,更重要的是它很符合影片反高潮手法的運用。電影作為一部傳遞藝術的形式載體,自然少不了人物之間的矛盾與沖突,可是顧長衛在影片中卻便顯出了很好的剋制力,他在做試圖避免所有的會拖累劇情的沖突,這無疑會影響觀眾渴望渴望在影片中看到打破矛盾或化解沖突的心理,甚至會讓人有一種「這就完了?不應該是怎樣怎樣的么?」的困惑。比如姐姐為了從小混混果果手中要回自己的降落傘而在小樹林里脫下褲子,

這一行為反倒讓果果不知所催起來而朝天空放了一槍,畫面也就到此為止。即使影片最後姐姐的幻想破滅,也只是極端壓抑的哭了一次,僅此而已。

影片中的五口之家每個人都有著很鮮明的時代特色,母親是代表了那個時代的一種壓抑的愛,作用在每個人身上,卻因為它的壓抑而終究不能被人所理解和接受。

而父親這個存在感最為薄弱的人只有在懲罰過程時才會發揮作用,因此代表著那個時代維護秩序的法和綱常倫理。

姐姐的性格特色則最為鮮明,代表著那個時代所有的追求幸福和愛情以及美好生活的群體,不甘於枯燥的生活,熱愛藝術,

愛上一名傘兵卻因為傘兵和別的女人玩耍醋意大增而放棄計劃,

不承認弟弟的出走認為弟弟去做了一名海軍。當熱烈、反抗、天真、無知、高傲…這些特質與時代的強烈沖突是她悲劇的根源,幻想無法立足於現實的話,註定只是空中樓閣。

哥哥則是代表了一類自私,懦弱,無能的一類人,這類人外表的憨厚老實是他們的外衣,而哥哥的智力低下則暗示了他們的行為不加理智的約束,純粹的慾望,所以他心安理得的享受著全家人的伺候,面對強大的敵人則是被恐懼和懦弱支配,赤裸裸的追逐女色不惜耍小聰明欺騙母親,最終娶了一個粗俗、陂腿但精明的女人過日子。

弟弟則正像他說的那樣「沉默的像一個影子」但是虛榮、壓抑、心思敏感。他能夠感受到家裡人的愛都在哥哥身上但從不把自己感受說出來,他為了不被同學嘲笑而不承認自己智力低下的哥哥,在眾人把他哥哥當做流氓毆打時,他甚至是出手最狠毒的一個。

他在青春期偷偷畫出女人的裸體而被父親趕出家門,

他的性格本質就是戀母情結,懼怕母親、依賴姐姐,因為女生的幫助而心存好感,而最終被心儀女孩的嘲笑和打擊讓他喪失了對愛情的憧憬,所以他最後才會選擇一個比自己大很多甚至有孩子的女人生活,只因為這女人能夠養活自己。

正向顧長衛所說,他想要講的是重生。而影片中也都得以重生,只不過都是畸形的。

姐姐最終放棄了幻想找了個人嫁了,卻沒有交代是誰,而我卻希望是影片中唯一和她有過情感交流的果果,為她挺身而出的果果,始終記掛著她的果果,但是這註定只是一個念想。哥哥最終由妻子約束了起來,

弟弟則完全成了一個靠老婆供養的廢物。

影片的最後孔雀終於打開了屏,在鏡頭里彷彿炫耀似的轉了一圈,那美麗的羽毛曾經是他們三人的幻想,而當孔雀轉過去露出的醜陋的屁股才是生活給予他們的現實。

這部影片帶給我最大的震撼就是那種不咸不淡的真實感,裡面沒有歇斯底里的吵鬧,也沒有人物之間情感的語言表達,人物之間只很少的交流,全憑行為特徵來一點一點的帶動情感的升華。

導演在像是在燒一壺水,卻只是把溫度控制在溫水的程度,初始會給人一種乏味感,但久了你才會後知後覺得發現這個溫度就是生活的溫度,它像在溫水煮青蛙似的不可抵抗的緩慢消耗和改變一個人,個人的抗爭顯得渺小而徒勞。

最後我們大多數人都是這樣,生活像一塊嚼爛了的牛皮糖,實在乏善可陳,我們最終都將回歸平庸和世俗,那也是所有的藝術作品扒開外衣後的本質與內核。

因為沒有哪一個偉大的藝術家是對生活沒有深刻認識的,而越是認識越是想要逃離的沖動才是藝術家進行藝術創作的不竭源泉。

⑹ 電影《孔雀》觀後感

電影《孔雀》觀後感範文(精選3篇)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電影《孔雀》觀後感範文(精選3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電影《孔雀》觀後感1

《孔雀》中一幕幕場景,給觀眾還原了一段過去的生活。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北方小城市安陽的一個五口之家的故事,我們或多或少能在片中找到那個時代的影子。對於影片片名的寓意,我的理解是一個人不管周圍環境多麼壓抑,他的內心都是自由的,忠於自己的意願活著的,像孔雀般驕傲,將生命照亮的,也正是這樣鮮活的瞬間。而我們這些所謂的旁人,大多時候都是沒有機會看到孔雀開屏的瞬間,更多時候面對的是它那不怎麼好看的 *** 。 影片是一部典型的劇情片,雖然節奏進行的比較慢,但是情節緊湊,是那個時代的社會現象和人羣的生活狀態的寫照,近乎完美的復原了時代和劇情類影片的精髓。在觀看時很容易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故事採用三段式結構,用一家五口在走廊吃飯與弟弟的旁白作為分割線。影片中三位主角自成段落,他們的個性也在這三個片段中展露無遺。整部電影花了最多筆墨刻畫的角色,同時也是最出彩的角色莫過於姐姐了,安靜的外表下是一顆狂野的心,永生的理想在那個殘酷的年代下註定以悲劇結尾。電影開端就給我們展現了一個不一樣的女孩形象,姐姐在走廊里拉手風琴,壺里的水開了,姐姐看了眼繼續拉她的手風琴,彰顯了她的強烈的不食人間煙火的理想主義性格,這一點在後來對母親給自己找的工作極為不滿意也有所體現。不滿意於普通工作的她看到了藍天中那一朵朵緩緩滑落的白蓮後,狹小的心緒便被打開了,她開始有了幻想。不甘於平凡的她在成為傘兵的夢破滅後,帶著自製的降落傘大大落落地在大街上疾馳,卻在母親的阻攔下結束了。自製的降落傘被果子撿到後,作為交換條件,她寧可以犧牲自己的肉體為代價,這必須是多麼執著的人才會做出的選擇。躁動不安的心迫使她一次次嘗試,直到頭破血流,最終姐姐還是回到醫葯廠和那堆女人繼續刷瓶子,繼續她機械重復勞作的生活,一切看上去要回歸正常軌跡了。偏偏與姐姐有著許多共同語言的手風琴老人出現了,這段忘年之交在一聲「狐狸精」的痛罵聲中也告終了。影片中全家人做蜂窩煤的場景很有戲劇性,突然來到的雨讓父母手忙腳亂,急急忙忙地收拾這個爛攤子。姐姐想要離開卻不慎滑倒了,沾了一身的黑泥。終於,姐姐還是回到了與理想格格不入的現實中,她的理想也變得平凡起來,她沒有任何預兆地就急匆匆嫁給了一個可以幫她調動工作的司機,只是為了逃離和醫葯廠的女工一起刷瓶子的生活。我們可以看到姐姐在現實的壓迫下一步步走向了她一直逃避的平凡的生活方式,她爭取的頭破血流的理想返還給她的是滿眼的失望。電影的最後她蹲在菜攤上無聲的眼淚該說明了一切了,她終究是要選擇遷就的,那份像孔雀般的驕傲終是被雪藏了。

作為電影中第二段的主人彎喚櫻公大哥使得這個簡單的五口之家有著其特殊性。大哥患有腦疾,而這一特殊性也讓這個簡單的家庭常常陷入激烈的矛盾中去。由於大哥的缺陷,父母自然會將更多的關愛轉移到大哥身上去,很多時候忽略了二姐和三弟的感受,同時二姐和三弟也因為大哥的缺陷而遭到了別人的歧視,隨著不滿的不斷地積攢,兩個人竟然謀劃把哥哥毒死。矛盾的是哥哥雖然患有腦疾,可偏偏也像正常人一樣有追求。他渴望交朋友,得到的更多的是「朋友」的欺負。他想要戀愛,讓保守的母親放下顏面去提親,自討無趣。故事的結局,本來是父母最擔心的孩子,卻和女人過上了實實在在的個體戶生活。以大智若愚的方式生活著,讓人感覺傻人有傻福。

電影第三段的主人公,也是整個故事的講述者—弟弟,更多時候我們都是在姐姐和哥哥的片段了解他的。因為他還處在青春期,看上去有著陰郁的色彩,就像弟弟在片中的自述一樣,年輕時候的他沉默的像個影子。我想更多的原因是弟弟在家庭中沒有得到足夠的關心與理解所導致。弟弟青春期的渴求沒有得鏈纖到理解,父母的態度讓弟弟走向了另一條與預先設想的大相徑庭的道路。多年後,出現在我們鏡頭的是弟弟帶著一個風塵女子和一個不是他親生的小孩,讓人有一種物是人非的感覺,我們不知道在他離走的期間發生了什麼,不過弟弟的現狀讓人唏噓不已,軟弱內向的`弟弟最終只能靠吃軟飯度日,在埋叢不如意的現實環境下,選擇逃避。而影片中的父母也在與生活的抗爭和妥協走向了衰老,就像那個時代所有的父母一樣,更多的是對生活的遷就與隱忍。

影片中的姐姐是我最喜歡的角色,盡管走向遷就的生活是她的結局,可是年輕時候的她,滿懷夢想,面對著無法改變的命運,更多的時候,我看到的那個騎著單車,身後是綻放的藍色的白衣飄飄的女孩。最後哥哥回歸於世俗中幸福,弟弟墮落於世俗,一切都塵埃落定。影片最後的設計很巧妙,哥哥姐姐弟弟三家人在動物園中相繼看到了孔雀,姐姐說「爸爸的家鄉滿山遍野都是孔雀」,聽到女兒說「咱們這兒的孔雀是假的」,姐姐沒有否認,讓人感受到她在經歷了那麼多次夢想破滅後最終的無奈妥協。哥哥的老婆說等有了孩子買兩個放院里看,哥哥說咱們自己蓋個動物園,最懂圓滑處事之道的人哥哥覺得有錢就可以買孔雀,偏向於現實主義。而弟弟一家覺得孔雀不會開屏,這是在失去了追求的生活下的妥協。電影中的主人公都沒有等到孔雀開屏就走開了,等到他們都離開了,孔雀才不急不慢從容不迫地開屏了,然而當孔雀慢慢轉身,露出後面難看的 *** 時,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就是生活的本質,夢想的背後是殘酷的現實和漫長的等待。

電影《孔雀》觀後感2

電影《孔雀》柏林獎都拿了多年了,近日自己才第一次無意翻看了一下。看完之後最大的感觸是人生無常,生活多數情況下不會按照你規劃的方式前行。

爸爸媽媽的三個孩子讓旁人看起來是如此的不如意,這是當父母的無奈。甚至生下的大兒子,人們都叫他胖子,還是個輕微弱智。姐姐,電影女主角,看起來如此的與眾不同,在中國成立不久的背景下,做著旁人不敢做的事情,我對她是佩服的。家長為她托關系找的幼師工作,她不願意做,在學校里打了孩子,被學校辭退。她那時的夢想是當傘兵,最後也沒有如自己所願,這也是她的無奈。隨後自己有布料和縫紉機扎了一個降落傘,用自行車拖著跑。這種超常行為真是很少有人能做到,這時"正常"的父母甚至以為她因為沒有當上傘兵而瘋了。我對女主角佩服。弟弟,最小的兒子,原本看起來是最老實,最有希望考試出人頭地的,最後因為學習性知識,被爸爸罵成流氓,最後沒再讓他上學。結果他離家出走,一走就是很多年。多年後弟弟回來時,還帶回了單親媽媽。但是事已過多年,爸媽什麼都沒再抱怨,看起來是在說人回來就好,其他不重要。這同樣是當父母的無奈,父母為子女規劃了他們想像的人生路線,但最後完全不是如此。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人生。這個看似有前途的弟弟,最後卻看起來沒什麼出息,而那個弱智的傻哥哥,最後結婚做起了小生意,成了全家最富有的人。這里驗證了傻人有傻福。

另外一條隱含的線路是女主角的愛情。她在招傘兵的時候,愛上了一位兵哥哥,可以說那是她的真愛。真愛的男人,可能完全不喜歡她,隨著招兵結束,看起來很帥的兵哥哥就走了。之後,她做的降落傘被一個公認的流氓撿去,為了要回降落傘,流氓約她在小樹林見面,結果他們在那裡發生了關系。其實這不是偶然,可以說她喜歡這個流氓,或者說她喜歡這個男人身上的某些東西,因為流氓身上,有著一種氣質,就是他們敢做普通男人不敢做的事情,我認為這也是女人會愛上男人的一個很理由。現實中年輕女人愛上流氓的例子也不少。隨後她和一位老頭在一起,這段很多人不解,為什麼有要有這么一段,說不清,道不明的關系。我認為她起初給過一點點提示,說當他的乾女兒。女主角其實追求的是男人給予的愛情中父愛的這部分。這個老頭確實給了。現實是殘酷的,前面追求的是理想的愛情,她最終還要回到現實,被現實折服。她選擇了大領導的司機就把自己給嫁了,結婚前就一個要求,就是給她換個工作,她做刷醫用吊瓶的工作已經要瘋了,這里再次強調,她是被現實折服,因為工作問題。雖然這個司機丈夫沒犯過什麼錯誤,可以女主人其實並非「凡人」,這種現實生活的結果還是多年後的離婚。隨後,突然在路上有碰見了了那個她曾經真愛的兵哥哥,已經不是當年的那個帥樣,在路邊坐在自行車啃著包子,自行車上前還坐著他的兒子。可是女人就是女人,她永遠會用自己的生命來相信愛情。一眼就認出了他,女主角沖了過去,在男人面前停下,望著男人。男人對著她笑,可是這笑容是陌生人的友善的笑容,她又站了很久,男人依然認不出她。她說,「我剛剛還跟我弟弟說,你會一生一世永遠愛我」,這個曾經的帥氣兵哥哥,一臉驚訝,可是依然這個女人的行為。此時部隊的吉普從男人面前駛過,這個男人連點反應都沒有,是在說明這個男人已經和部隊沒有半點關系了。這是這個男人的現實生活,也許是無奈,也許算是幸福,反正他的生活中已經不再有女主角。弟弟之後還嘲笑姐姐的真愛已經有很大的孩子了,姐姐嘴硬說她未來也會有自己的孩子,有什麼了不起。可以當安靜下來,姐姐撕心裂肺的哭了,雖然哭的聲音不大,但是那是一種疼痛的哭泣,失去堅信多年愛情的悲傷。

全篇基調是灰色的。但是會顯得影片不夠積極。所以其中不乏導演安排的灰色幽默。比如曾經搞欺負傻胖子的偽兄弟,多年後找富有些的胖子借錢,胖子說,明天好吧?第二天這位偽兄弟又來了,胖子真誠的搬了一個箱子給他,打開一看,裡面是整整一箱的香菸,這些香菸是,胖子在麵粉廠工作時,被他這位偽兄弟整蠱,用一盒盒香菸騙傻胖子幫他幹活,獎勵胖子的「小甜頭」。胖子說:這些煙是那時攢下來的,你把他們賣了,應該值很多錢。

影片最後,是這現實生活中的一對對夫妻,在公園看孔雀,最終他們沒有人看見孔雀開屏。可是當他們所有人離開了,這個孔雀卻開屏了。這就是有意栽花花不成,無心插柳柳成蔭。人生就是如此,陰霾可能是大多數的時間,但是當你准備放棄的時候,希望就出現了。我認為這是個積極的收尾。

電影《孔雀》觀後感3

孔雀是高傲的,因為它充滿理想——如果你不把它的開屏僅僅視為為求偶而生的必然生理反應,而是當成一種表達和反抗,表達對現實的不滿,反抗平凡的生活。個少女就像這孔雀一樣,花樣年華,一顆被理想蠱惑的心,夢想得到孔雀開屏之時無與倫比的美麗,於是拼盡所有力氣,甚至不擇手段,結果追逐的過程遭遇太多不測,跌跌撞撞,直到頭破血流。覺得影片《孔雀》里這個叫高衛紅的中國女孩與斯嘉麗那麼地相似:勇敢、執著、堅忍、惡毒的小伎倆、偽裝在溫順外表下一顆狂野的心。拋卻時代和種族的霄壤之別,她們如此默契地共同演繹著少女在花樣年華的奮斗與追求。

女孩生於上世紀70年代一個傳統的中國家庭,父親是工人,母親是醫生,一個小時患腦炎有點痴呆的哥哥,一個很乖的弟弟,卻出了一個不聽話的她。這樣清白普通的背景,我實在找不出她的叛逆偏激緣何而來;既然有老實巴交的父母言傳身教,有正統的學校教育修剪枝權,她是從哪裡學會了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原則呢?是她性格中與生俱來的過分的任性所至,還是那一切所謂的良好秩序不過是種表象?目光犀利的導演是想藉此告訴我們,那個社會的冠冕堂皇的話語之下,其實是怎樣的一番混亂和齷齪么?每一天,勤勞誠懇的人們生活得秩序井然,私底下默許各自的同盟者不合規矩的一切。

在這一點上來說,女孩是不幸的,她始終找不到一個強力同盟者的庇護,於是她所有的不合規矩都被置於光天化日之下:她被人罵「破鞋」,卻是如此平靜地接受自已的失敗,或許是早就料到;而一旦遇到新的機會,她又會不顧一切地爭取。那是一種孩子式的無理的病態的倔強,不計後果,不負責任,出賣自己僅有的肉體和靈魂,卻只為了那樣單純的目的:想當傘兵,想進藝術團、想換工作—就是為了這些,她賄賂,欺騙,出賣色相甚至以婚姻作為交易。

一顆不安分的心老想飛出狹窄的生活圈子,得到的安慰卻總是那麼短,那麼少。如果說她的飛翔之夢始於看到傘兵演習從天而降的一刻,那麼又是什麼支撐在尋求理想的道路上屢戰屢敗又屢敗屢戰呢?或許是她太過迷信自己的美麗,太過迷信愛的力量,太過迷信孔雀的理想。多年以後,那個在西紅柿攤前背著弟弟哭泣的她,是否終於明白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於是不想再戰斗下去,打算就讓命運任意擺布;因為就在剛才,她關於愛的幻想—她擁有的最後的理想—也灰飛煙滅,此時的她,連痛都沒了力氣。可是後來她有了一個女兒,像她一樣期待孔雀開屏的女兒,在新的時代中,她的命運又會怎樣,孔雀開屏是否永遠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神話呢?導演不置可否。

但在影片《孔雀》結尾,那隻在眾人期待的目光下不動聲色的孔雀,終於在眾人離開後,展開了花屏,像個王者般,高貴地,專橫地,美麗著,驕傲著於是,我猜測,那應該不只是神話顧長衛(導演)一看就是個老實人,他的誠意真切地從影片中流露出來。多年後物是人非,弟弟回憶時淡淡的語氣,講述著哥哥的傻人傻福,姐姐的夢想和幻滅,父母的無私的愛,還有自己的蛻變,其間的愛、殘忍、悲歡離合,是那樣遙遠而陌生,有時卻又恍惚就在昨天。很喜歡片子的敘事方式,一個事件的主要過程常常是略去的,只交待事情發生前的准備和發生後的結果,當事人說著一些無關痛癢、答非所問的話,似乎這樣的兜兜轉轉就是生活。

標簽: 觀後感 孔雀 電影

⑺ 求:解讀電影《孔雀》以及最終要表達的寓意

團結緊張,嚴肅活潑

⑻ 《孔雀》講述的是一個什麼故事

《孔雀》一般指顧長衛執導的電影《孔雀》,講述了生活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北方小城市安陽的一個五口之家的故事。

一家五口,姐姐20出頭,是削瘦清秀的女孩,有一種清教徒似的氣質,但內心剛烈執拗,可以為了夢想狠得下任何心。

哥哥二十三四歲,小時得病落下輕微腦疾,但以為他笨的人,往往還不如他心底里透著明白;弟弟十七八歲,敏感、憂郁,內心過於豐富,以至於人累得有些慵懶,這樣的孩子,未來捉摸不定。


(8)孔雀電影想表達什麼擴展閱讀:

主要角色介紹

1、高衛紅

面孔清秀,也可以說是清淡,人淡如菊。她有一種清教徒式的氣質,外表安靜,內心強烈執拗。她笑起來很單純,不笑的時候很冷清。性格倔犟,因為理想遲遲找不到滿意的工作,一個過於唯美或理想化的人,她一生都活在她的夢想里。

外人看起來以為她不是最被生活吸引的人,對她自己的生活充滿熱望,這樣的女孩子在封閉的小城市裡肯定是個異類。

2、高衛國

外號「胖子」,患有腦疾,傻乎乎的,總遭人欺負,看上去很憨厚,實際上也很寬厚,以至於有些愚鈍。但他的眼睛又大又明亮,與他愚鈍的身體很不協調,看著讓人替他著急。

他的笑容很燦爛,隨便的笑都會格外開心似的。他胖胖的臉上有一種兒童氣還沒有脫去,很善良,純真。你看他笨頭笨腦的,可心裡很明白。

3、高衛強

沉默得像一個影子,卻是這家唯一的希望,內心過於豐富,以至於人累得有些慵懶。眼睛很靈動,像隨時會逃跑的鹿,氣質很復雜,很難一句話說清,因為他還處在青春期,人還沒定型。

看上去又清純又陰郁。這孩子的未來不好說,把握不準,或許是個好孩子,也可能會去殺人。但外表還是文秀的,就像在風雨中搖擺不定的一株纖弱的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孔雀

⑼ 電影<<孔雀>>所表達的主題到底是什麼呀

寂寞的《孔雀》,落寞的人生
同樣是70年代到八十年代的時代背景,同樣典型的中國北方小城,同樣的殘酷的青春與成長,甚至是同樣的中景和長鏡頭運用,讓我不自覺的把顧長衛的這部《孔雀》與曾經帶給我同樣震撼的賈樟柯作品《站台》相比較,雖然與《站台》相比,顧長衛此片的一千五百萬的投資可以稱得上是天文數字了,而《站台》略顯粗糙的影像品質更像一部勇氣十足的實驗作品,但讓我欽佩和激動不已的是在這個喧囂與浮躁的時代還有像賈樟柯與顧長衛這樣的電影人在執著的堅守著自己的藝術理念,拍攝出這種以真誠的態度去捕捉中國社會發展和普通人生活成長經歷的影片,為自己,為那個時代,為在那個時代生活過的人們做一個記錄。

每個人的人生都像是被關在籠子里的孔雀一樣,被觀賞的同時也在觀賞著別人,但真正的繁華和熱鬧美麗與哀愁往往在這個過程中被無意中錯過。驀然回首,一切經歷浮華也好落寞也罷,都已成過往煙雲,不堪回首。就如同張愛玲在小說中寫到看老照片時的感覺——『照片這東西不過是生命的碎殼;紛紛的歲月已過去,瓜子仁一粒粒咽了下去,滋味各人自己知道,留給大家看的惟有那滿地狼藉的黑白的瓜子殼。』劇情不介紹了,免得掃沒有看過這部片子碟友的雅興,說說幾個特別打動我的鏡頭。

一、安靜慵懶的夏日午後的安陽街頭,提著菜籃子的家庭婦女三三倆倆的走著,突然音樂漸漸響起,夢想著當傘兵的姐姐——一個清教徒般的理想主義者起著一輛二八車出現在街頭,車後面綁著一副自製的降落傘,隨風揚起的降落傘在單調簡陋的安陽街頭顯得那麼咋眼,姐姐的這一超現實主義的舉動給這部平實內斂的片子帶來了一個小小的高潮,但那音樂和鮮艷的降落傘美的讓人心碎;

二、一家人在院子里打蜂窩煤,突然一場暴雨不期而至,全家眼睜睜的看著打好的煤餅和還沒來得及處理的煤面被雨水沖走,人生的蒼涼與無奈,在那一刻體現的淋漓盡致,一如片中的那場大雨;

三、母親當著全家人的面將弟弟買來的毒鼠葯放到水杯中,然後把哥哥養的鵝抓來試驗,以示自己知道弟弟因嫌棄弱智的哥哥和妒忌父母對哥哥的寵愛企圖毒死哥哥的事情,那隻中毒的鵝劇烈的抽搐著,伴隨著母親同樣因痛苦而痛哭和抽搐臉,還有全家人的驚怖眼神,以近乎凝滯的慢鏡和哀惋傷感的音樂表現出來,讓人體會到平靜的生活表面下的殘酷和暗流洶涌;

四、姐姐在街上看到當年那個曾經意氣風發英姿颯爽的年輕軍人,斯時他已是英雄末路被生活磨礪成一個普通的中年男人,姐姐上前對他說『我剛剛還跟我弟弟說,你會一生一世永遠愛我。』那漢子被姐姐的話驚的愣住了,咽下口中的包子詫異的問道:『您貴姓?』姐姐微笑著離去,不久在賣西紅柿菜攤上掩面痛哭,張靜初的表演太精彩了,那個痛哭的表情是那樣的美麗與殘酷,深深的打動了我;

五、寒冬,冷清的動物園內,孔雀在高家兄妹三人的三個家庭分別走過後寂寞的在空無一人的動物園中展開美麗的雀屏,而觀眾長時間看到的是孔雀的臀部,直到最後才轉過身來讓人們看到了它那身美麗的羽毛。

被稱為文痞的王朔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孔雀開屏很漂亮,但轉過去就是屁眼兒了!』人生也大抵如此。

----------------------------------------------------

《孔雀》開屏 崩潰後的燦爛瞬間

如果你認為,所有回憶中的年少時光都是《陽光燦爛的日子》,那請一定不要看《孔雀》——因為這里沒有初生之犢打架鬧事的汗味、沒有男孩們拿避孕套兒戲的曖昧、也沒有不識愁滋味的嘻笑怒罵,有的只是暗藏在心中已不敢提起的兒時之夢,還有那最初的愛情。

所以,當看到影片里的姐姐(張靜初飾)騎著自行車牽著爛掉的降落傘肆意大笑的時候,你知道天空中飛翔的正是屬於我們的愛與夢想。也許,它不會降落,甚至墜毀,但是,當它在我們頭頂上飛翔的時候,是那麼的美麗,美麗得足以用一生的時間去懷念。

我不想隨便用「破滅的夢想」幾個字去形容這部電影,即使姐姐失卻了難以忘記的初戀,哥哥�(馮瓅飾)娶了個瘸子,弟弟(呂玉來飾)變成了吃軟飯的痞子,但影片最後孔雀開屏那一幕似乎在告訴我們,也許生活逐漸離童年時的理想越來越遠,它的背後卻有一道永遠存在的色彩。正如我們都知道孔雀會開屏,卻不代表每一次都看到它燦爛開放的瞬間,只在驀然回首的時候,才發現來路上閃過的一道彩虹。

三段式的敘述把上世紀70年代末生活在鶴陽市的三兄妹的故事緩緩道來。作為女性代表的姐姐的故事幾乎佔了影片接近一半的時間,也是最為落寞的一部分。也許這跟女人天生就是不實際的夢想者不無關系,而姐姐的落寞更與她的執著緊緊相連。穿著白襯衣黑裙子的張靜初樸素地一塵不染,臉上有一股沒有停止過的倔強。那個睡在天台做夢,幻想自己成為傘兵,並把最初的愛獻給了身著軍裝男子的女孩,純朴得離人世似乎都有點遠了。要不她怎麼會只因為飛下的降落傘和一身的軍裝就把一生愛情給了不知姓名的人,要不她怎麼會為了未能實現當傘兵的夢想而幾乎棄生。與十年前《陽光燦爛的日子》的囂張不同,姐姐靜得就像一杯水,心事壓在杯子底下只見水影不見動靜,內心的每一個起伏只能從她沉默的反抗中瞥見一絲蹤影。為了夢想,再沉靜的人也有瘋狂的時候,我們看到了姐姐騎著自行車放飛那個自製的降落傘的一幕,這是她人生中最暢快的一個瞬間——上世紀70年代末的北方小城市,一個女孩發瘋一般在街上駛過,臉上是肆無忌憚的笑容,身後是一個巨大的降落傘。最終夢想沒能實現,她只能用僅存的執著去守護這個夢,在為了奪回降落傘脫掉褲子之時,在多年後重遇初戀之人時,她的執著嚇呆了所有的人。這一刻,我們開始懷疑,夢想其實沒有離開過我們,只是我們沒有那樣的執著。

哥哥的故事似乎是最為幸福的,因為他是個智力不全的傻子,俗話說傻人有傻福大概不是騙人的。父母由於兒子的缺陷而一生內疚,只想把最好的都給了他。母親每天晚上為哥哥在頭頂上針灸,每年過春節的糖果要留最多給哥哥,哥哥騎車洗澡必須要弟弟服侍左右。當情竇初開的哥哥瞧上了一個豐滿漂亮的姑娘的時候,賢良保守的母親義無反顧找到了女孩,硬塞了錢乞求她見傻兒子一面。女孩出爾反爾失了約,於是哥哥的初戀和唯一的愛情就這樣匆匆溜走了。不過,正因為永遠「長不大」,哥哥的「傻事」卻更讓人無言以對,這些「傻事」也成為他人生僅僅的堅守。

傻子總是電影里被戲弄和侮辱的對象,哥哥也不例外,雖然在家裡有父母守護,社會可不如父母仁慈。一幫小霸王總以占哥哥便宜和玩弄他為樂,把最重的活都扔給他,幹完後獎勵一盒香煙。哥哥卻不以為吃虧,辛苦了一天的能賺到一盒煙就心滿意足了,還笑嘻嘻地把小霸王當成朋友。以哥哥停留在童年的智力是不能理解自己吃了什麼虧的,於是當他自豪地把自己賺來的「酬勞」孝敬給父親的時候,他無法明白父親的憤怒是為了什麼,只好偷偷把父親丟掉的煙盒藏在紙箱里塞在床底下保存下來——因為這是他的酬勞和財富。多年以後,哥哥娶了個瘸子,開了間食店,日子「正常」得近乎幸福了。這時,當年的小霸王牽著挺著大肚子的妻子找到了他,低聲下氣地向他借錢度日。哥哥傻笑著答應了,他為了能幫助從前的朋友而掩不住地高興,決定把最珍貴的財富給兄弟。他叫小霸王第二天來拿「錢」。當天晚上,哥哥從床底下翻出了塵封了的紙箱,裡面是他年輕時幹活的所有酬勞,他一直堅信這些煙盒是最值錢的財富。第二天,他把箱子給了小霸王,當箱子被打開的一瞬間,哥哥自豪滿臉,小霸王臉上卻霎時失卻了顏色,此時一股濃重的酸味同時沖進了我的鼻子。

弟弟,他是最小的孩子,最小的孩子是否都是最脆弱的呢?我們不能胡亂定下這個答案。弟弟曾把身上所有的錢給了姐姐,為了她能夠實現當傘兵的夢想;弟弟曾經厚著臉皮幫姐姐買了在當時上不了檯面的《性知識手冊》;弟弟也曾經因為哥哥是傻子而不肯承認他,並在眾人圍毆哥哥的時候,沖上前去給了哥哥最狠的一擊。最後,弟弟由於一幅裸體畫被父親逼迫退學而離家出走,重回家鄉後成為了靠妻子賣唱為生無所作為的男人。可我相信,弟弟的所有青春和夢想在沖向哥哥的那一擊中已經全部崩潰。我們在人生中將會遇到多少次的崩潰,不到最後一刻也不得而知,但《孔雀》的開屏卻是崩潰後的燦爛。也許是因為我們猜想不到自己原來是如此堅強,竟可以安然走過那些憂愁的日子。走過後,正如三兄妹一樣,甚至沒在影片最後看到開屏的孔雀,但孔雀確實為他們展開了羽毛。

-----------------------------------------------------------------------------------

《孔雀》:一首充滿人文關懷的平民史詩

在《孔雀》獲得第55界柏林電影節銀熊獎評委會大獎的第二天,我在新東安電影院觀看了這部期待已久的片子。影片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個平民五口之家的生活中徐徐展開,以三段式的結構描述了姐姐、哥哥、弟弟的生命狀態以及他們與父母、社會之間的情感沖突。影片如一壺韻味深長的濃茶,把那個年代的平民生活展現得如此完整和深沉,鏡頭冷靜含蓄地將一個普通家庭的情感、理想、成長、沖突組織成一首雋永真實充滿人文關懷的史詩,讓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很容易通過影片來回憶與審視自己。

正如事先預料到的那樣,本片大量使用了靜止長鏡頭,非常考驗演員的表演功力,可喜的是所有演員都沒有讓人失望,特別是張靜初飾演的姐姐、黃梅瑩飾演的媽媽、馮瓅飾演的哥哥,他們的表演都有著內斂的張力,讓人印象深刻。有幾個長鏡頭直到現在依然回味無窮:姐姐去小樹林要回降落傘、一家人看著母親用老鼠葯毒死一隻鵝、在大雨中搶救要被淹掉的煤堆、以及最後那個等待孔雀開屏的長鏡頭,顧長衛就在這樣一些平淡的場景中展現著長鏡頭的力量,看下來非常過癮。影片中的情感力量也非常觸動人心,特別是姐姐在片頭和片尾的兩個情節讓我感動異常熱淚盈眶,一是姐姐逆風吃力地騎著自行車,牽引著的降落傘隨風張揚,一如張揚著她的理想;二是多年後姐姐見到當初暗戀的解放軍平凡得就象身邊經過的任何一個路人,蹲在蔬菜攤前痛哭,這也是理想徹底幻滅的時刻,無聲的痛哭實在是震撼人心。

在這個電影越來越急功近利的時代,當張藝謀之流紛紛去拍所謂的武俠商業大片之時,顧長衛的《孔雀》無疑給中國電影帶來了一部高水準的藝術大片。據說,影片在送審之前以及審查之時還刪剪了將近一個小時的情節,包括弟弟的同性戀和暴力情節,事實上在現在的影片中弟弟的暴力傾向已經在想要毒死哥哥和用傘刺殺哥哥中完全凸現了出來,但還是覺得弟弟這個人物還可以挖掘得更豐滿一些。顧長衛說將以DVD方式推出導演加長版,在期待的同時,只希望六區DVD製作者不要讓我們太失望了。

-------------------------------------------------------------------------------

《孔雀》:生活的真相

電影結尾動物園里的孔雀挪動著巨大醜陋的屁股,搖搖晃晃的向著鏡頭慢慢的轉過身來,我突然意識到這是一種多麼離奇荒謬的生物啊,展開的巨大鮮艷的羽毛簡直讓我有點兒恐懼,這么花哨的屁股到底美在哪裡啊?我陷在電影院的椅子上恍惚的想著。

顧長衛的電影《孔雀》伴隨著這個燦爛得有些晃眼的開屏結束了,雖然沒有演職員在場,觀眾席里仍然響起了短暫的掌聲,放映廳里爆滿的景象也為人民群眾對國產優秀文藝片的飢渴程度作了最好的註解。整個片子基調冷靜而且壓抑,攝影機率領觀眾站在旁觀者的角度,略帶殘忍的觀察一個普通家庭的生活變遷,看完讓人有種半天喘不過氣兒的沉重感。而影片在情緒的控制上卻又能始終保持理智,既沒有出現那種廉價的催淚情節,也沒有強行安排觀點道理。色調偏冷,樸素自然,宛如寒冷冬天裡郊外的陽光,讓人看起來非常舒服,構圖相當講究,畫面幾乎摒棄了所有點綴,情緒都被深深埋藏在最下面。

故事雖然具有時代背景(大概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但內容並不具備明顯的時代特徵,主要就是展示年輕人的理想是如何被現實生活逐漸碾碎的。很奇怪電影以三段式的方式分別講述姐弟三人的故事,看不出來這樣的安排有什麼特別的好處,而且每段的開頭都以全家人圍坐在公共走廊下吃飯的場景開始,伴隨弟弟的畫外音,往復三次略微顯得有點兒復雜絮叨。

這是個非常普通典型的中國家庭,關系復雜混亂,父母與子女之間缺乏交流,大概是出於愧疚,他們將所有的愛都簡單的分配給了自己那個痴傻的兒子,傻哥哥自然而然的將自己視為家庭中心,盡管在外面受到歧視與侮辱,在家裡卻能為所欲為的享受姐姐與弟弟的忍讓以及父母的溺愛。姐姐是那種典型的理想主義者,個性極端,與現實生活格格不入,直到最後幻想被層層剝落,她只能重新被擊落到現實生活的塵埃之中,重復父母循規蹈矩的生活腳步。而弟弟是個尚未經歷青春,就已經老去的孩子,外出的幾年時間像一場夢,醒來時已然百無聊賴垂垂老矣。他們之間的情緒不是簡單的愛或者恨,他們對於生活的態度也不是簡單的享受或者絕望,所有的對立與關愛,痛苦與失望,溫情與傷害,復雜的交織於內心之中讓人不堪承受生活的沉重。

這電影里安排了一些貌似混亂的情節,比如姐姐縫制的降落傘被流氓男青年果子搶走,為了要回降落傘,姐姐竟然主動脫掉褲子,露出白晃晃的大腿,果子驚詫得不知所措,慌忙轉過身去用獵槍沖著自己的腳放了一槍,痛苦的嚎叫聲響徹樹林。這樣的情節貌似不可思議,但卻展示了一種非常真實的混亂而又純潔的心態。同樣印象深刻的段落還有弟弟想用老鼠葯毒死哥哥,被姐姐發現制止了,第二天吃飯的時候,母親突然當著大家的面兒,用老鼠葯把哥哥最喜歡的鵝毒死,那隻鵝痙攣的扭曲著脖子,這大概是全片最為暴力殘酷的畫面了,導演用這個惡作劇般的段落狠狠刺激了一把觀眾的神經。而電影最讓人動容的段落來自影片的最後,姐弟三人的故事重新交錯到一起,姐姐終於墮入正常人的生活,希望可以結婚生子,而心底里最後的幻想,就是能有個人能真正的愛自己,即使他並不生活在自己的身邊也無所謂。但當她在大街上遇到果子,而果子完全已經認不出她的時候,姐姐最後的幻想也被殘酷的粉碎了。跟弟弟一起蹲在地上挑西紅柿的時候,姐姐突然側過臉去,痛苦不堪的表情真讓人動容。

演員的表演上,張靜初演的姐姐略微有點兒緊,尤其是開始暗戀男傘兵的時候,很多表情貌似有些誇張。呂玉來把弟弟沉默壓抑的性格演得很好,但是他的情節跳越比較大,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刪減的原因,感覺他的故事是可以更加流暢的。哥哥是個界乎於傻和混之間的角色,可以理解為一個精神上的避世者或者局外人,他躲避開所有復雜和凌亂的情緒,依靠本能行事,並最終成為全家生活得最為成功的角色,或許可以把他看作是導演對於時代的嘲諷。略微遺憾的是,最後那個翻出一箱香煙助人為樂的情節有點兒故意煽情的嫌疑。

最後提一下裡面的懷舊情結,導演刻意的加入了大量代表七八十年代的符號事物,你會目不暇接的看到往點滴瓶子里存放西紅柿,自己製作松花蛋,製作蜂窩煤,看到鮮紅的畫著女手扶拖拉機手的十元紙幣,看到大白兔奶糖,這些不厭其煩的懷舊癖雖然可以直擊那些成長於那個年代的觀眾的心臟,但過猶不及的是,有時又顯得懷舊的目的性太過明顯了。不過一定要說的是,這片子的服裝做得特別特別好看。

基本上,這是一部冷暖自知的電影,導演所處的客觀立場使得每個人都能從電影里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或者溫暖,或者殘酷。而事實上,生活的真相就是沒有真相。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614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586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568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288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304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948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252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681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700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