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電影女主角是玉婉
『壹』 《上海倫巴》:陳舊模式的海派電影
《上海倫巴》是第五代導演彭小蓮所謂上海系列的第三部。從整個影片來看,影片在表現四十年代上海影人之間的情愛方面,也做到了小有波折,稍有內涵,但是,整個電影仍然讓人覺得缺乏獨到的發現,甚至電影對人物的刻畫,手段相當的陳舊,思維體系仍然採用了一種遮遮掩掩的方式,對情的矛盾沖突,仍然沿用了一種舊有的通行的模式,這使得整個電影用黃宗江的說法,是相當的清淡。
實際上,從影片的這種形同雞肋的效果來看,反映了第五代導演一貫所缺乏的對城市生活的把握與了解。像彭小蓮這樣的女性導演,似乎總有一種舊有的模式,干擾了她的思維方式與思考,使得她的電影,依然在一種不深不透的舊有模式里打著圈圈。
《上海倫巴》的核心主題是一目瞭然的,它基本以趙丹與黃宗英為原型,講述了兩個男女演員之間的愛情故事。不管導演彭小蓮為電影注入一種什麼新鮮的發現,影片揭示的主題也是相當傳統的,甚至可以說傳承了從《青春之歌》、《家》以來一脈相承的所謂志同道合決定情愛走向的模式傾向。
影片中的 情感 糾葛主要集中在阿川與婉玉之間。阿川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一個風流倜儻、愛女人更愛正義的男人形象,像所有的這類影片一樣,他成為小家碧玉式的婉玉的愛情選擇的主要誘因。
影片的前半部分表現了婉玉與阿川從相識到相知的過程,導演在進行這種人物相遇的過程圖說中,也是遵循了一種「一撞定情」的套路,從開始的時候,婉玉在車內看到阿川撞到車上,到婉玉上班途中騎車與阿川相撞,影片刻板地讓兩個人緣於這種相撞的方式而熟知,加上片場上心心相印,兩個人終於日久生情了,完成了這種最沒有波瀾的愛情起源。
下半部分,則是婉玉面臨著丈夫翰庭與阿川之間的選擇了。一邊是充滿激情但卻貧困的演員,另一邊是家財萬貫卻刻板做作的丈夫,婉玉的選擇,其實是一個時代的選擇,她拋棄了那個死氣沉沉的家庭,而選擇了那個動盪不安卻活力四射的阿川。
這種電影的邏輯,可以說是中國電影多少年來一貫遵循的思維框架與鏈條所在。豪門之家看似繁花似錦,卻像金絲籠一樣,只會成為束縛人的精神的樊籠,長期以來,我們的文化傳統一直形成這樣的基本定律,總是不斷地重復著這樣的原則,似乎只有民間,只有貧困,才能帶來一種新鮮的生命力。拋棄繁華,走入民間,成為一個女性選擇的最強音。林道靜拋棄了優裕的生活,選擇了艱苦的生存 探索 之路;《紅高粱》中的「我奶奶」拋棄了財主太太的生活,而選擇了不名一文卻身強力壯的長工,這種模式,幾乎成為一個一成不變的模式套路,加蓋在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所有故事中,人性的復雜,被一種階級地位的必然性取代。
所以,在《上海倫巴》中,我們看到,婉玉對丈夫家的富豪生活十分厭倦,多次請求丈夫,離開這個窒息人的家庭,可以看出,婉玉對丈夫的不滿,更多地來自於對約定俗成的所謂富豪階級的窒息氣息的不滿,婉玉與其說是選擇愛情,不如說是選擇自由生活。《上海倫巴》既然在主題上又復歸了中國電影這種最概念化的非此即彼的選擇模式的話,那麼,註定使電影的人性的刻畫被嚴重地抑制了。
情況正是這樣,影片中婉玉的丈夫翰庭與阿川之間,我們看不出兩個人在素質上差異,翰庭對婉玉一直是溫柔有加的,也相當的開明,對婉玉與阿川之間的那麼一點人人都可以看出的曖昧之情,也基本採取了一種寬容的態度,但是,這一切都不足以讓婉玉把自己的芳心留在丈夫的身邊。因為在影片的價值模式里,阿川充滿著革命精神,身上具有著反叛力量,而這樣的英雄,正是上個世紀我們傳統模式下的英雄典型。對富豪階層的鄙視,對反叛群體的首肯,都是傳統套路下決定選擇的主要因素。於是,婉玉在影片中,我們看到她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窮困但卻充滿著反叛精神的阿川。
這里的一個選擇權,不是婉玉本人的,倒像是一種概念化的時代集體意識,施加於婉玉身上的。這樣的後果,就是影片中的愛情,並沒有什麼感人的深刻力量,它不過是概念化的外在形式,導演只不過在這里講述了一個演繹了無數遍的陳舊故事。這都導致了《上海倫巴》不過是鸚鵡學舌地傳播著一個毫不新鮮的概念。從這個影片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第五代導演已經無法從模式上發掘出更新的主題,更難以拋棄已經融入到他們思維中的傳統因素,難以從人性的角度有著更大的突破。
影片到了這里,形成了一個基本的困惑,就是阿川憑借什麼能夠吸引婉玉的傾心?他生活貧困,養育兩個小孩,身邊不斷有女人周旋(影片用一個細節,展示女人上門找他),甚至他從來不願意付出責任,回絕了婉玉的愛情暗示,但是,只要影片中把時代的走向的精神光圈套在他的頭上,那麼,阿川便註定成為時代英雄,婉玉便沒有理由不愛上他。
影片力求迴避阿川身上的革命氣質,試圖寫出他身上的復雜性,可以看出,導演也有意想超越舊有的模式對影片的影響痕跡。影片對阿川的從事政治的描寫,多加以迴避,盡量使影片的選擇拉回到愛情的范疇上來,但是,一旦拋棄阿川當年奮斗的時代命題,在純粹的愛情時空中,更難以反映出阿川身上的時代精神。彭小蓮很本能地不想把阿川刻劃成《青春之歌》中盧嘉川這樣的革命者形象,但是,還原阿川純粹是一個情種的角色,則使人物的感情立論更匱乏支撐的基礎。《上海倫巴》反映出中國電影妄圖淡化 歷史 ,純粹描寫愛情的一種傾向,像《紫蝴蝶》也是這樣。《上海倫巴》里對當時的時代背景不著一詞,對左翼電影的精神選擇,也沒有加以正視的尊重,甚至裡面的左翼群體描寫還不如《阮玲玉》中的正面刻劃。迴避了一個時代氣氛,純粹地表現一場沒有新意的愛情故事,導致《上海倫巴》整體上的陳舊與清冷。
把這部影片對照一下《阮玲玉》,可以看出,《阮玲玉》為什麼能取得成功。《阮玲玉》中,女主角根本沒有像《上海倫巴》這樣,唾棄富豪的生活,根本沒有這種階級斗爭式的選擇問題,而是寫出人物的 情感 的困惑,把人物心理置放於表現的前台,這樣使得影片便少了許多莫須有的生硬主題,始終有一個活著的人物,展現在觀眾面前,而不像《上海倫巴》這樣講述的是一個甚至在銀幕上都令人難以置信的故事。即使影片的核心情節有著原型人物,但是,至少電影這樣的講述,是無法讓人相信的。
由於對時代背景的曲意迴避,整個電影里的其他人物都是模糊不清的,甚至影片中的導演也應該有所作為,但電影里的這位左翼導演(影射了鄭君里),也只是一個沒有思想、沒有介入人物沖突的木偶。整個電影最清晰的,也就是婉玉與阿川的那麼一點不值一提的愛情故事,放置在左翼電影的框架里,整個影片完全是一種避重就輕,失去了再現 歷史 的均衡點。
在畫面的調度上,我們也感到整個電影乏善可陳,大量的中遠景,使得整個電影的鏡頭一覽無余,人物在畫框中的表現,也機械造作。相對於好萊塢電影中多用特寫鏡頭刻劃人物,始終把人物的面部表情置放於鏡頭的中心地位,可以看出,我們中國電影已經缺乏把人物的心靈展現在銀幕上的能力了。這種鏡頭運作上的毛病,也使中國電影的視覺效果就是呆板的,缺乏一種大家氣。把本片與好萊塢拍攝的《藝伎回憶錄》放置在一起,我們不想評價兩者的藝術上的高低,僅就鏡頭的運作上來看,《藝伎回憶錄》中在那種東方情境的營造與還原中展現出的大氣、色彩與行雲流水,都是《上海倫巴》這種小家子氣電影所無法企及的。中國電影實在有必要來一個全面的革新,以使中國電影能跟上世界電影的發展潮流,而不是用一些陳舊的主題與結構來製作一些乏味的影片。
『貳』 戰爭片魯將軍拿婉玉的斷腳是什麼電視劇
前幾張圖片來自網站懷舊影苑拍的女烈微電影《犧牲》,最後一張圖片來自網站懷舊影苑拍的八集女烈電視劇《龍潭決》。河南台的台標、26集字樣、台詞、斷腳都是後來P上去的,《犧牲》最後女主是被鍘刀斬首的,不存在斷腳。《龍潭決》那張圖片上的國民黨軍官原來是拿了一把茶壺在喝水,給P成了斷腳。《龍潭決》和《犧牲》都是懷舊影苑網站自製非賣品,所以不需要廣電審查。當然P圖者選中這兩部片子確實是因為片子中虐足情節比較多,優酷上尚有《覺醒續》也是該女演員演的這是龍潭決原景圖片,注意手上抓的是茶壺
『叄』 《霧都茫茫》演員現狀 顏世魁64歲 龐敏64歲 錢勇夫77歲
1958年,作家況浩文根據自己在重慶參加「3.13大逮捕」時,櫃中的一雙綉花鞋給他帶來的驚險離奇的感受,撰寫了中篇小說《在茫茫的夜色後面》,並歷經三年完成了創作。後來,這篇小說更名為大家更熟悉的《一雙綉花鞋》。在70年代,《一雙綉花鞋》的手抄本流傳甚廣,其中精彩又驚險的情節,令人拍案驚奇,也獲得了很多讀者的喜愛。
不久後,導演張波看中了這個優秀的作品,想讓更多的人欣賞到「綉花鞋」故事的魅力,但在中途卻歷經了眾多波折,1979年,《一雙綉花鞋》被改編為電影劇本《霧都茫茫》。1980年,由珠影廠拍攝的電影《霧都茫茫》終於上映了,很多老讀者和慕名前來的觀眾坐滿了影院。
作為一部反特題材的電影,其中正反兩派角色的對立是永恆的主題。在電影劇情中,正面人物有顏世魁扮演的沈蘭、吳競扮演的朱玉婉朱玉雯、馮福生扮演的劉丹竹等,而反面角色則有龐敏扮演的林晶、錢勇夫扮演的陳浩等。每一個形象在銀幕上都是那樣生動,令人印象深刻。
《霧都茫茫》中的沈蘭由顏世魁扮演。沈蘭是一名優秀的地下黨員,作為林晶的救命恩人,機智地應對了林南軒的眾多挑戰,並成功摧毀了敵人的「C-3計劃」。由顏世魁扮演沈蘭,其實是經過導演一番考慮的。因為男二號陳浩的扮演者錢勇夫身材高大,體格健壯,在挑選演員上,一定要壓過他一頭。於是,身高1米82的顏世魁受邀飾演,並成功地塑造了沈蘭機智英勇的形象。
顏世魁是科班出身的專業演員,曾參演《巴山兒女》、《熊貓的故事》等電影,還在很多電視劇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當時和顏世魁同期的演員還有周里京,他倆是同班同學,都是既帥氣又演技驚人的銀幕小生,但他卻沒有周里京名氣大。後來,在90年代我國電影市場陷入低谷期的時候,顏世魁選擇暫時息影,轉為下海經商,但並沒有成功。在歷經波折後,顏世魁又重歸影壇,可當年的英俊小生已經步入中年,在電影事業上也再沒有創造出「沈蘭」一般的轟動了。
如今,顏世魁已經64歲了,但儒雅的氣質卻絲毫未變。
林南軒扮演者是史進。史進是珠影廠的老演員了,還曾任珠影廠演員劇團副團長。他塑造過眾多銀幕形象,在我印象中最深刻的就是「林南軒」,還有《跟蹤追擊》中的特務錢家仁,和《大浪淘沙》中的趙錦章了。他在扮演角色時永遠都是那麼的嚴謹認真,力求貼合每一個形象,正反角色都扮演得惟妙惟肖。2018年1月4日,表演藝術家史進於廣州病逝,享年95歲。
龐敏扮演林南軒的女兒林晶。看過電影的觀眾們,一定對窗簾下綉花鞋一抖的鏡頭印象深刻吧,而這雙鞋的主人,就是林晶。看似性格單純的林晶,其實是一位深藏不露的女特務,我也忘不了林晶和沈蘭跳探戈的那段劇情。最後,計劃失敗的林晶在絕望中服毒自盡。
龐敏在扮演林晶時,標志性的那雙綉花鞋,讓她吃了不少苦頭。為了更加真實,平日里穿37碼鞋的龐敏,硬是穿上了35碼的綉花鞋。龐敏出道的第一部作品是在《小字輩》中扮演那位愛慕虛榮的女孩小方,後來又接連出演了《海神》、《何處不風流》等電影。「林晶」一角讓她走紅,後來她還在《誘捕之後》中又扮演了一個女特務。
1990年,憑借在電視劇《渴望》中扮演田莉,容貌秀美的龐敏又再次為人熟知。但她卻在表演事業最為順利的時候,選擇改行成為製片人。如今龐敏64歲,我們依然可以從她的近照中看出昔日的風采。
在80年代初期,大眾電影百花獎曾是觀眾踴躍參與的一項活動。但到了80年代中後期,隨著電影市場陷入低谷,百花獎不復往日輝煌。在這種情況下,錢勇夫提出了通過彩票的方式,吸引更多的觀眾參與的想法,結果效果非常顯著。但不久錢勇夫就被舉報貪污,給自己帶來了牢獄之災。出獄之後,錢勇夫選擇了經商,在多次失敗之後,他在養蜂行業上的投資帶來了豐厚的利潤。1998年,闊別銀幕多年的錢勇夫,在電視劇《永不瞑目》中重新回歸到了大眾視野。如今,錢勇夫已經77歲了,雖然不再年輕,但氣質卻更加沉穩了。
公安局長劉丹竹由馮福生扮演。馮福生曾在中央戲劇學院進修,是一位優秀專業演員。曾出演《李清照》、《憤怒的航空港》等電影,和《便衣警察》、《潘玉良》等四十餘部電視劇。如今馮福生78歲,是國家一級演員,也有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等多重身份。
偽裝成林家傭人的朱玉婉,其實也是位地下黨員,她最終為了掩護沈蘭而犧牲。吳競在電影中一人飾兩角,扮演朱玉婉和她的孿生妹妹朱玉雯。與很多演員的經歷不同,吳競在29歲時才開始自己的電影生涯,她也將自己比喻為「遲開的桂花」。
吳競曾出演過《喜上眉梢》、《漂泊奇遇》、《木屋》等電影。吳競的丈夫張元也是一位優秀演員,在電影《上海大風暴》中扮演的杜月笙令人印象深刻。如今吳競70歲了,和丈夫過著幸福的老年生活,兩人還被稱作影壇中的「模範伉儷」。
在電影劇情中,重要的「C-3計劃」的設計師江漓帆由章傑扮演。章傑在進入影壇之前,曾參演三十餘部話劇的演出,舞台經驗非常豐富。在扮演自己不熟悉的角色時,也總是虛心求教,或和導演討論這個角色應該怎樣演,才能最真實的還原出其中的韻味來。他曾扮演過《春雨瀟瀟》中的馮春梅,《春蘭秋菊》中的許大鳴,《廖仲愷》中的孫中山等角色。2012年4月19日,章傑因病去世,享年78歲。
電影中還有很多配角的表現非常出彩。公安人員方承武由傅祖成扮演,如今傅祖成已經80歲了。江漓帆妻子由丁鐵寶扮演,如今丁鐵寶79歲。丁淼若由原八一廠演員張懷志扮演,不過,張懷志已於1987年去世,享年59歲。還有王淳懷扮演的特務吳蒙、廉若津扮演的三姨太、張東升扮演的李勤、王楓扮演的老更夫等。因為他們在媒體上出現的次數不多,所以我們沒能得知他們的近況,有了解的朋友請在評論區告訴我們吧。
「嘉陵江,水悠悠,大江東去不回頭,淚雨從天降,化作汾河愁......」,大家應該還記得這首插曲——《笑迎大地春光秀》吧?歌曲由老一輩歌唱家吳雁澤演唱。